大家有啥好的湖南伴手礼推荐吗?

 这不是一条写给贵阳人的【美食地图】
应该关注的是我们美食订阅号本身

因为每天都有大量的原创美食报道分享给贵阳人
首先要确保【位置好找】
在所有【位置好找】的店家中
去挑选味道好的店家做分享

【早餐】【中晚餐】【宵夜】【咖啡馆】【伴手礼】
提供的这些店家都在市区,你选中哪一家,就拿手机给的士师傅看,后下车走几步,就找得到。祝在贵阳玩好吃好。

开了8年的南门口肠旺面也是贵阳响当当的肠旺面品牌,也是每天每时都需要大排长队的店家,但这也丝毫没有减少食客的络绎不绝的前来,有好多都是老顾客,还有的都是大老远的,只为吃一个早餐驱车前来他家。浇头非常丰富,有鸡血、肥肠、鸡肉、脆哨,以及香味和层次丰富满满的大肠和血旺,食材干净,品质讲究。

辣油只是调味不过辣,不吃辣的人也可以接受,重油重口,十分鲜香很多人都喜欢点他家的【辣鸡肠旺】又可以吃到辣子鸡又可以感受肠旺面的风采。

这家很多老贵阳人来吃的肠旺面就是金牌罗记肠旺面了,
每天都有很多人来吃,排成长队,但是其实拿到粉的速度很快,看着师傅下面、加哨子、加汤,擦干净碗壁就拿给你了,加蛋的一定记得跟师傅说要卤蛋还是煎蛋。

软哨鸡肠旺面【15元】,贵阳人吃肠旺面都要加点醋,但是注意不要一不小心放太多了哈,旁边同桌的阿姨边吃边说“耙完嘞”,我心想:什么东西耙完嘞,吃了之后才知道原来是肥肠耙完嘞,吃起来舒舒服服的,怪不得俘获了一大帮老贵阳。
鸡肉很入味,面很劲道,血旺又嫩得刚刚好,里面还加了卤豆腐颗颗,一口一颗还爆卤汁,软哨也是很入味的那种,瘦肉比较多,他家的泡菜可以免费自取。

地址:蔡家街口金牌罗记肠旺面

开了三十多年,贵阳人都知道他家,从早上开门到下午两点都一直大排长队,一天要卖百斤肉、上千碗面。汤底是用猪大骨,鸡肉炖煮高汤,他家最受欢迎的肉臊子,混合着鸡肉,再加入十多种中药调味,还有他家自制的秘制卤汁炒制,肉丁大块,嫩而不柴,滋味十足。

在他家还能吃到蹄花,鸡头都是点击率高的卤味。他家的糊辣椒面跟软哨都有包装出售。在贵阳这个初夏会阴雨连绵的季节,任何时候来他家吃一碗湖南面,再喝上一口肉汤简直是再满足不过的了。

30年的老店,也是很多六中学生心中的美好记忆。他家无论是素粉还是小排粉都很受欢迎,每到饭点,店里店外都是人。

不同于别家的是,他家【素粉】中加入了宜宾芽菜和榨菜,使得粉吃起来层次更加丰富。【小排】也不错,加入了豆瓣和糍粑辣椒,用类似于辣子鸡的炒法制作的,但又不像辣子排骨那么辣,口感中微微回甜,别有一番滋味!

地址:市北路16号(贵阳六中旁)

他家是我个人生活中爱推荐给朋友的一家肠旺面店,如果你是来贵阳旅游,不妨考虑感受他家的【肠旺面】。从祖辈开始经营至今已经七十多年,现在这个店也已经开了十多年。

他家比较出名的是【鸡肠旺】,鸡是使用的本地活鸡经过现场宰杀,然后使用花溪辣椒和遵义辣椒共同炒制而成;脆哨用的肉也是好质量的,肥肠人工手洗,非常干净。

地址:【解放路】59号(中石化加油站旁)

贵阳早餐系列里最不可货缺的就是素粉,开了十四年的【田孃素粉】也是贵阳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已经形成品牌四家店面分布在贵阳各地。他家的软哨粉和肉沫粉最受欢迎,他家自制的辣椒搭配酸萝卜大头菜调味独成一派,也收获一票忠粉。

他家不仅仅能吃素粉,还可以吃到改良升级版的贞丰糯米饭,还有排骨、豆花、蹄花饭,和馄饨... 也是你早餐的一个不错的选择。

地址:下护国路149号

店家在甲秀楼开店已经15年了,从刚开始到现在都是24小时营业。称不上绝对的美味,但是就在【甲秀楼】正对面,很方便游客。

牛肉粉分【清炖】和【红烧】两种口味,清炖的味道鲜美,汤浓郁,肉香明显。红烧的味道是走“家常风”,很带感。他家用的汤底是牛油汤底,所以吃起来会有敷嘴感。

 地址:【甲秀楼】对面(中国农业银行旁)

这家摊摊是黔灵公园门口炸豆沙窝最老的一家,用的是东北纯糯米,因为揉得比较粗糙所以吃进嘴里会有糯米的颗粒感,炸得金黄酥脆,咬下去一口会有滋滋声,属于“耳朵美食”。

他家是用菜油炸的豆沙窝,有淡淡的菜油香。而且属于豆沙窝中做得比较“粗犷”的,不管是厚度还是重度,甚至是口感,都更加适合男人吃。经常去黔灵公园晨练的人,都知道他家。

 地址:黔灵山公园门口(田家烤肉丝娃娃招牌下)

一家有二十多年历史的老店,本地许多人路过都会习惯性的来一碗。【牛肉粉】是清汤的,牛肉采用的是上等的牛腩肉和牛腿肉,小火炖制4小时。肉质软而不烂。

吃辣的朋友可以配上来自花溪和遵义辣椒混合炒制而成的胡辣椒,非常贵阳的风格。

一路积攒了不少熟客和好口碑,店主就是遵义人。红油、花椒粉、蒜苗、葱花是【羊肉粉】的重头戏,而灵魂在于老板家自己配制的几十味中药卤包熬的汤头。

店里面所用的山羊肉都是来自自己的厂,【羊杂粉】也很受欢迎。

 地址:【恒峰步行街】宜北町隔壁

24小时营业,随时你从他店门口路过都是座无虚席。
【羊肉粉】的辣椒是虾子运来后在贵阳的中央厨房制作,羊肉粉吃完后口不会觉得发干。

 地址:普陀路9号(工商银行旁)

贵阳美食太多,有些店家,位置也好找,我们可能在整理的时候忘记了,也有可能还没有进行采访,也有可能是我们觉得味道差强人意,所以这算是我们【花花肠子】团队出品的2019年新春版【贵阳美食旅游地图】,个人口感,仅供参考。
欢迎贵阳吃货留言补充,我们会去在2019年【春季版】做添加!

本次合集共有【早餐篇】【中晚餐篇】【宵夜篇】
【咖啡馆篇】【伴手礼篇】
来贵阳旅游的朋友们千万别落下任何一期

我们课本中都有柳宗元写的篇章


说起 永州 ,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来自于唐代柳宗元的《捕蛇者说》:“ 永州 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唐代柳宗元在永贞革新宣告失败后,曾被贬为 永州 司马,在 永州 任期内著有《 永州 八记》等大量脍炙人口的文章,让人们无限遐想那自然原始的 永州 。

永州 现代化的发展很快,现在的冷水滩区和零陵区已经成为了繁 华城市 ,很多柳宗元描绘的景色已经变化巨大,从空中俯瞰城市, 永州 市区颇有 上海 陆家嘴的地貌感觉。

永州 市是 湖南 最南部的地区,和 广西 与 广东 接壤,原先要到达这里交通非常不便,近年来因为 永州机场和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等城市直接通航后,到达 永州 变得非常的快捷,甚至比去 长沙还要方便,3个小时 北京 既可直达 永州 零陵机场,机票只有1到3折,比火车慢车价格还要便宜,让人们去 湖南 南部旅行的成本和时间变得很省,成为错峰旅行的一个新去处。

这次 永州 的旅行看到机票如此便宜,毫不犹豫的坐飞机来到 永州 , 永州 机场距离市区很近,机场不大,飞机停稳后,乘客们市直接自己走去候机楼的,行李转盘只有1条,航站楼非常的迷你。

目前 永州 机场到市区冷水滩区的机场大巴是免费的,只有一条巴士线路,车程大约半个小时,机场大巴是政府贴补的,司机服务态度很好,司机会询问你要去的地方,在合理的车站停车将你放下来。机场免费大巴班次较少,不过冷水滩区和零陵区之间的多条公交线路,都会在机场的路口停靠,路口距离机场航站楼有15分钟步行距离,貌似更多的本地乘客更愿意拼出租车前往 永州 各地,当地人乘坐免费大巴去市区的人很少。


因为 永州 是潇、湘河流的源头流出地域,周边都是山脉和森林,这里的水质一直保持一类水质,绝不低于国家二类水质, 永州 就是一个森林城市,一眼看到这里的河水就觉得惊艳。

湘江从冷水滩城市中穿行而过,沿江景色非常的靓丽。在 永州 市区,我们入住了可以俯瞰湘江的华南大酒店。

在闲暇时,骑共享单车在 永州 市区骑行游玩,在 永州 哈罗单车是唯一入驻的共享单车,在滨江大道上有专门的自行车骑行道,这里骑车的感觉特别棒。

在城市的一些河段,还有铁船浮桥,非常的有韵味,骑车可以很方便的在湘江两岸穿行。

夕 阳西 下,金色的光线洒满江面,傍晚的湘江更加魅力迷人。

在 永州 市区住后,后面几天计划驾车前往 永州 南部的 和 两县旅行,这两个县都是瑶族的聚居区。它们都在 永州 的最南部,接壤 广西 和 广东 边界的瑶族聚居地区,由于当地交通闭塞,少数民族地区相对封闭,所以依然可以找到一个原始的 永州 原始绿野世界,这样的地方已经变得越来越少。

江华 瑶族自治县主要是过山瑶聚居区,而 江永 县主要是平地瑶聚居区,两个县的瑶族风情浓郁,这次来 永州 ,就是去感受 永州 最南的原始田园和山区瑶族风貌。


第二天一早,我们从 永州 市驱车近4个小时,来到了 江永 县的勾蓝瑶寨,这里一山之隔就是出了 湖南省了,是 湖南 最西南的一处瑶寨。因为高速限速路线长,而国道宽阔且车少,貌似高速和国道速度其实可能差的不多,去时是走的高速,回来我们走来国道。

勾蓝瑶寨,这是一座曾经很神秘的瑶寨,据说解放前就算是外乡盗匪偶尔潜入,也往往会被村寨内部严密的防御缉拿诛杀,瑶寨的秘密几百年来没有外人能参透。

我们在勾蓝瑶寨专门游览和住宿了一晚,游览完这个瑶寨后,感觉从历史各朝各代标准来衡量,这处瑶寨都是符合完美世外桃花源标准之地,不仅因为这里的气候、景色和物产适宜居住,更因为瑶寨复杂的防御体系和瑶汉融合的强大信仰文化。

历史上,不管是黄巾军、 广西 瑶民起义、张献忠叛军、太平天国庞大军势,还是 日本 侵略军,都没有彻底攻破这座瑶寨的防御,最后都只能绕路而过,这座瑶寨完全可以在封闭的状态下只给自足,生态模式自成一套,整个勾蓝瑶寨就是一部 中国 西南地区堡寨演变发展历史长卷。

勾蓝瑶寨先后被评为 湖南 省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中国 历史文化名村,这些名号并不是虚名。虽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但只要来到这里,不会有人后悔,因为此处瑶寨,比其他具有盛名的古镇,更值得探访。也许不过多久,很多人,就会无限感概的传说这一座民瑶村寨的秀美与奇特。

当地居住的勾蓝瑶是瑶族的一支,这里距 湖南江永 县城37公里,距离 广西阳朔 只有90公里,附近地形很有 广西阳朔 的感觉,瑶寨周边地势险要,水源丰富,是典型的岩溶地貌,四周的青嶂合围成一幅天然的屏障,这里是 湖南 、 广西 、 广东 三省交汇处,是历史上重要的湘桂征途 通道 ,战略军事地位重要。在这附近地区,历史上发生过复杂频繁的民族、军阀、盗匪和民间起义攻伐,此地是一处重要的防御型堡寨。

村寨里有座古戏台,在上村已经矗立了三百多年,在古戏台前方的一块石碑上刻着这样一行文字,上面写着:“予祖昔居万山中,山勾联透,溪水伏流,色蓝于靛,是为勾蓝”,这也正是“勾蓝”这个名称的由来。

查询资料,资料说勾蓝瑶原属地方瑶族势力,明朝时与官军曾发生过大战,瑶民曾不愿受朝廷的规化入籍,而与朝廷官兵奋起激烈反抗,明朝军队对 广西 和 湖南 等地瑶民起义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征伐,爆发过当地人所称的“勾蓝瑶 诏安 大战”。在朱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勾蓝瑶被朝廷征服归化入籍,封号清溪、古调,扶灵、勾蓝为“永邑四大民瑶”,“四大民瑶”是一个专属称谓,明代以来专指位于湖南 省 永州 府永明县(今称 江永 县)西南部、紧依东南麓、居住在平地、由汉族及瑶族相融合而构成的族群,因其编入民籍,故称“民瑶”。这些归化的民瑶,在 湖南 南部边境呈链状分布,得到了历代中央政权的特殊福利政策,后来成为“以瑶制瑶”的重要地方力量,在之后附近地区发生的多次民间起义风暴中,发挥了稳定地方和 湖南 边境的作用。

当地的“四大民瑶”在明朝以后,承担了汉族与 广西 瑶族的缓冲作用,因扼守边境有功,得以在此地立足、壮大,得到朝廷各种优待,“万历间,加恩准买民业,钱粮只纳正供,蠲免一概杂差,际我盛朝德泽尤厚,顺治十五年奉抚部院袁告示许令徭民自行当印官,完纳正供钱粮,印官亲给油票,不须外加分厘毫耗,不许衙役里排拦阻把持需索一概陋规,不许重派一毫使费,二百年间遵行无异……”。官方许民瑶以其居住的山边五里以内任意垦种,为防止汉人侵占民瑶土地引起争端,规定汉人不得进入瑶境,更不许向民瑶购买田地,但却允许瑶人从汉人那里购置田地,因此直到新 中国 土改之前,这里西至 广西 龙虎关, 东至 桃川镇,都属民瑶的田产。

现在的“勾蓝瑶寨”由上村、下村和大径村,三个勾蓝瑶千年古村组成,据《勾蓝瑶人文志》记载:“溯余兰溪 ,自汉魏始居,经隋唐至元宋,有梅山、、 青州 、 吉安 等地各姓瑶民陆续迁入。”三个村子居住的人均系勾蓝瑶,人口有近3000人,至今延续了四十多代,历经一千多年,村子的位置始终没有变,是一个保存非常完好的勾蓝瑶人祖居地。

勾兰瑶寨中还保存了不少碑刻文献,所存碑刻“正堂示谕”(道光二十九年,1849)文前有小序曰:溯予兰溪 大迳,僻处邑之西南隅,穷谷深山,水浅土薄,盖因宋末避寇难而侨居焉,元季各姓先后来此,遂致人烟稠密,原系民籍,明洪武二十九年因埠陵徭离隘三十余里,不便把守,奉上以斯地易之,号勾蓝徭,以守边粤石盘、斑鸠两隘,恩赐徭产,承纳徭粮,量水开垦,报税免丈,并蒙每年赏给花红牛酒以奖辛劳。从各种历史资料来看,“四大民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让其渐渐融入汉族成分增多,所以也可以解释这里的房屋建筑的特殊风格,也可以解释村寨中多元的宗教和汉学文化的出现。正是因为地缘和生存环境的影响,让民瑶吸收了较多的汉族先进内容,村寨的人丁和生产力发展都较快,发展速度远高于附近其他瑶族村寨,经济力的发展,促进了这里的堡寨防御体系建设。

附近的地下水十分丰富,故水井和泉口也多,百井之冠的蒲鲤井深不见底,被勾蓝瑶人奉若神明,这座井台被开辟为四个分割区,依次分为饮用的,浣洗的等,有一处一人多高的砖墙所围隔的水池,是歇夏时女人家洗澡的去处。据说附近的高山上,还有几处远远高于地面的山顶泉口,也是常年水流不断,让人称奇。

其实从空中看,还可以发现很多勾蓝瑶寨周边隐藏的秘密,多数游人只是在村寨里的三个村子中游走,但其实附近的山峦中,还有很多的古迹和遗迹耐人寻味。勾蓝瑶三个村子坐落在U形的山谷平地中,附近的山峰错落,周边环境原始,据说至今还有一些小型野兽出没。村寨附近有较多的瞭望和制高点,外部有人想进入村寨,很容易被发现。村寨中共有两条清澈的小河流过,水源和灌溉条件极佳。

整个勾蓝瑶寨有多重的防御体系,这些防御体系直到几十年前都是非常完整的,目前因为村寨开放和道路建设,部分村寨城墙被拆,内部交通比以前方便很多。不过以前的防御建筑,目前依然非常容易看得到,在村寨最外围的山口,有寨门和城墙,都是始建于明朝,城墙宽阔,守寨人可以在寨墙上行走。

村寨的后部群山环绕,但山谷间依然有石墙和 石门 拱卫防护,这些 石门 防御体系隐藏在森木之中,如果不是航拍,只是村寨周边游走,是很难发现它们。它们是整个村寨防御体系的延伸,让村寨可守可退,附近山地也是可以继续坚守和游击的地形,勾蓝瑶寨的防御体系比目前已知的范围还要广阔。附近山区之中,还可发现有历史屯田或山寨的痕迹,一些遗迹的防御边界依稀可辨,据说这里曾经有军队屯兵过,有不少防御工事有石质建筑残留。周边山顶还曾有一座地区的知名寺庙,曾香火鼎盛,目前还有一条石板路相通,不过解放后经历文革,很多东西目前都已经看不到了。

而在进入村子的地方,有护城河和城墙,每个自然村都一个总入口,总入口建有守夜屋。以前,守夜屋由各个氏族轮流派人值守,陌生人必然会受到盘问,守夜屋有专门的驻守的楼阁,阁楼有观察口和射击孔,这是村寨的第二层防御体系,目前勾蓝瑶寨中依然保留了十多处守夜屋。守夜屋配有警钟,值守者可以鸣钟报警,警钟的声音覆盖范围很广,在外耕作的瑶人便立即赶回寨子防卫。

勾蓝瑶所居住地区,风水极佳,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宜人。清代当地诗人李正当赞道:“四周青嶂合,一路绿阴稠。凉风生六月,炎暑似新秋。”村寨周边自古以来就兼有山川、水田、丘陵、岗地、盆原,物产富足、植被茂密,自然灾害极少。目前村寨依然是一片未商业化的原始村寨田园景色,在这里白天彩蝶飞舞,晚上萤火虫嬉戏,保存如此完好自然的民族村寨,国内已极为罕见了。

勾蓝瑶寨的武术,方圆百里是有名,不单是为了强身健体,这也是多年来勾蓝瑶人防御自保文化内容的传承,这里的武术在于防身和抵御外敌。在勾蓝瑶寨,不仅男子习武,有专门的男子刀舞,瑶寨女子同样也有适合自己练习的女子拳法和棍法,目前依然可以看得到,自古以来这里村寨里的女子不缠小脚。

勾蓝瑶寨的防御体系还不至于此,由于村寨人丁兴旺,家族聚居气势强大,男女武艺高超,每个姓氏聚落的入口,还设有专门的关厢和楼舍门楼守护体系。

关厢的规模也和守夜屋相近,上面也是有楼阁,下面是关门。一处关厢门楼即一方姓氏、一个家族,不同的姓氏聚落依照九宫八卦而修建,形同迷宫,如果不是熟人带路,时常会迷路。你原本以为这个方向会有路,但走近后才发现道路曲折到其他方向去了,转了一圈转到村外,依然找不到砖楼的大门入口。

这种堡寨聚落防御,是一种典型的“住防合一”防御体系。在村寨里迷路了几次以后,发现目前只要寻找村寨的护城河和水渠,沿着溪流找寻桥梁,通过桥梁就可以进入村寨的核心区域了,不过以前河边都是建有高耸的寨墙,所以古时这种走法是不存在的,目前村寨格局已经开始渐渐改变,包括一些新开的门洞和耳房,原来的防御功能已经逐步消失。

勾蓝瑶是一个封闭,而爱好 和平 宁静的瑶族分支,这里的瑶民以前只在村寨四周界交流,极少与外人通婚,勾蓝瑶有一句俚语:“好女不出石墙门”,意即好女不嫁出勾蓝瑶,多是女娶男嫁的招郎(入赘)成亲,因此许多人把“勾蓝瑶”误称为“勾郎瑶”,不过实话来说,这里村寨的妹子确实很好看,女性在村寨中占有较高的地位。勾蓝瑶传统的男方入赘的“嫁妆”“仅仅需要四个鸡蛋而已,这就是所谓的“四个蛋子定终身。“四个蛋子”一般由男方母亲或媒妁带给女方家。

如果女方家长接受了,便表示同意了这门亲事。当男子来到女家,若女方母亲搬出红板凳给他坐,便意味着丈母娘满意这个女婿,可以在女家留宿了。一般在生了小孩之后完婚,女方过门时要坐花轿,有小孩也要同时上花轿,称为“拦轿门”。

目前寨子里已经搞了集体土地流转搞种植,土地集中种植经济作物。在 永州 地区,勾蓝瑶的夏橙非常有名,夏橙是甜橙类柑桔中的一个特殊品种,这里产的夏橙皮薄、肉脆、果实香甜,是 江永 夏橙之上品,品尝之后确实觉得称赞。


因为这次前去的时候是夏季,所以看到的是盛开的向日葵,如果是春天来,看到的那就是油菜花海了。

这可能和瑶族居住的地方水质和空气洁净,饮食清淡蔬菜和草药多,老人参与日常劳动和家族管理等有关,村寨里的老人也很 长寿 ,光看着她们干活和聊天,就觉得生活的非常健康,让人羡慕。

村寨里的民居建筑材料,主要以青砖和红砖为主,刚来到这里的游客常以为这些砖墙建筑是现代建筑,其实这里很多房屋都属于明清代时期的老砖房,一些老屋在翻建时,会在老的砖上发现明清代时期的制作年号刻字。

目前村落中保留的老房子非常多,至今还保留有300多栋明代、清代的民居,其中最古老的房子建于600多年前,因为世代居住的都是老屋后人,所以房屋几百年来家族后辈维护的都非常用心。

瑶族烧制的红砖因为工艺和材质问题,砖块较为斑驳,和汉族地区烧制的砖块一定差距,砖木混合结构让这里村寨的建筑,比传统的瑶族木楼更加坚固,也更加耐防火。

勾蓝瑶寨因为没有被商业化,目前还只有本地村寨的人在经营,并没有外来商业入驻,所以旅馆民宿数量不多,主要有一间以传统民居改造的民宿,以及一间村级旅馆,可住宿床位数量不是很多。

这里的老房屋内部,基本都是木质结构,院落多采用平面对称“三堂间”布局,每个家族院落都有自己的姓氏门,中堂比两厢宽,为客厅和宴客之所。正壁设神龛,正壁后设通向二楼的楼梯。

两厢多为厨房、卧室、书房,二层多为卧室、储藏室,老房子的开窗位置都较高,且比较狭小。

村里唯一现代化旅馆,原来是其中一个村子的村委会建筑,后因为三个村庄合并而改变用途,变为了村里的旅馆,2017年这里曾录制了 湖南 卫视的《我们来了》第二季节目,当时将这座村里的旅馆改造一新,增添了很多瑶族绘画和艺术元素,目前也成为了村中一景,自从 湖南 卫视节目播出开始,勾蓝瑶寨的知名度开始逐渐热起来。


江永 这里有很多瑶族美食,包装都很精美,很合适买了做伴手礼。美食中,最有代表性和不可不尝的,就是油茶了。

在 江永 女书大酒店后面,有家店铺是油茶最为出名的,虽然店铺很小,不过客人不断,不少游客多会选择在这里饮食体验。

油茶做法,是先将冷水于锅中烧开,把干茶叶放入水中泡开,捞出茶叶,将水倒掉。干锅烧热将准备好的茶叶放入,用油茶杵敲打,放入生姜、蒜米、猪油,继续敲打。加入开水,冷水煮出来的茶会失去口感,不能盖盖子,待它翻滚,放入盐轻轻搅动,让茶色均匀。将碗摆放好,每个碗放入葱花、炒米、炒花生米等,然后将翻滚的油茶用大勺子连茶带叶捞起,用竹制的茶斗过滤,倒入碗中。

按照当地人的说法,饭桌上这油茶才是主菜,其他都是配菜,其他菜都是来配油茶来吃的。我吃油茶的感觉,口感有点像是客家的擂茶类似。

瑶族的美食众多,几顿饭根本不吃不全,口味种类很多,甜的咸的都有,品种和形状丰富,食材也是极为自然。

在一些老店里,看到有异蛇酒,据说还是老的蛇酒功效最佳。

古时 永州 为汉族与少数民族接邻之地,颇为边远,附近山地多,多浓密的原始森林,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适宜植物和蛇类生长。 永州 的蝮蛇、五步蛇、银环蛇、眼镜蛇等统称“异”蛇,目前 永州 依然有非常出名的异蛇酒作为特产。

在 永州 市,蛇已经成为一个产业,餐桌和酒中的蛇,主要是人工驯养为多。


据说我国南方各省和远迁至 东南亚 、欧美的瑶胞都保存了一份手抄千家峒古文献,他们因此世代寻找千家峒故地。经瑶学专家的考察认定,瑶族故地千家峒就在 江永 县境内,以今天千家峒瑶族乡为中心的 江永 、 、 灌阳 三县交界之地。

带着寻访的目的,我们来到来 江永 县的千家峒景区,景区前有一个巨大的盘王广场,立有雄伟的盘王塑像。相传古时候,平王豢养了一只五色斑纹的龙犬。平王爱犬如宝。一年,高王强兵侵扰平王国土,满朝文武大臣无一敢于出征讨伐,平王为此忧心忡忡,于是贴出招贤榜:谁能应征打败高王,就将三公主许配给他、并封他为王。此时龙犬挺身而出,揭了皇榜,愿为平王出战顽敌,保卫国土。随后,龙犬深入敌巢,施计咬死高王,并将其首级衔回向平王报功。平王为酬谢龙犬立下的功劳、兑现诺言,将三公主嫁与龙犬,并封其为盘护王,即是盘王。可龙犬也是犬,即使晚上他是一个漂亮后生。为了皇室尊严,平王将盘王与三公主送到了与世隔绝的千家峒,盘王与三公主结婚后,生下六男六女,平王各赐一姓(即瑶族最早的十二姓)。

“峒”是指群山环抱的肥沃小平原,“千家峒”即指居住着上千户瑶家的山间小平原,是传说中瑶族的起源地。

传说中,千家峒是一个与外界隔绝的世外 桃源 ,后来被官府发现,先要强行收租收粮,后又出兵围剿,瑶民被迫逃离千家峒,从此以后过着不断迁徙的生活。由于岁月的变迁和民族的迁徙等原因,千家峒的确切地理位置也迷失了。但是,千家峒在瑶民心目中的圣地形象却始终没有弱化,他们一直在寻找他们的“根”——千家峒。历年来的千家峒运动和瑶学专家的考究证明,大远瑶族乡就是他们梦中的世外桃源 ——千家峒。与《千家峒源流记》相吻合的穿岩、古战场、 马山 、鸟山、狗头岩等历史遗存无不印证了这一观点。1987年,根据瑶史专家、学者的建议和广大瑶族群众的迫切要求,经 湖南 省人民政府批准, 江永 大远瑶族乡改名为千家峒瑶族乡。

据说,从千家峒走出的12姓瑶民,含着眼泪翻山越岭,走到 湖南道县 ,过一座水中浮桥。一半人过去了,被官府发现,派兵拦截,另一半人只好退回。过了浮桥的瑶民去了 九嶷山,又去了 广东 。退回的瑶民去了 江永 县源口,

千家峒瑶族敬奉盘瓠为祖先,保留着许多传统的民族节日,如盘王节、还“洪门愿”、度戒节、做功德等等。这些祖先崇拜仪式隆重,文化内涵丰富,有着深深的瑶族印痕。  

千家峒森林茂密,峡谷深邃,景色优美,我们去的大泊水瀑布,是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的溪水从都庞岭汇集流淌,沿途可以看到很多跌水和瀑布。  

从景区入口进山,都是上坡路,坡度相对较缓,步行40分钟左右可到达景区最里面的大瀑布。

沿途一路伴着溪水而行,整个峡谷很深,湿度较高。

千家峒古本书上记载:“峒内有大浪水”,大浪水就是大瀑布。

瀑布前有一座桥梁,瀑布底下是一深潭,瀑布上方被水流深深的切出一个V形山口。

这里的水质清澈,入口甘甜。景区开放范围并不大,整个瑶族圣地的具体范围规模要大很多,附近的群山周围都是原来的瑶族先祖聚居地。

在瀑布的源头上方,是茂密的森林,以及深深被水流切割的溪流河床。


在 江永 县,有个一个汉族的历史文化名村上甘棠,周氏先祖唐朝天宝年间在此定居立宅,取名甘棠,至今已达1240年。“甘”者甜也,“棠”,海棠果,即野苹果。甘棠,甜甜的野苹果。这是从出产苹果的老家 山东 带来的地名。又有一说:甘棠,原意为高大的乔木,以后用作官吏政绩的称颂之词。即是说周氏先祖是朝廷有功之臣。甘棠,依山傍水,风光秀丽,名胜古迹甚多,碑亭楼阁完好,是当地人文景观和自然风景点集中的旅游胜地。

古村前面有一条河水流过,沿着河岸的围墙开有水门,进出古村需要走河上的桥梁。村南有一座三孔石拱桥,名目“步瀛桥”。该桥始建于宋靖康元年,历经元、明、清修缮,桥长27米,宽4.5米,是千百年来维系着东西两岸人民来往的古驿道,经有关专家考证为 湖南 省唯一的宋代石拱桥。村口的 文昌 阁,始建于明万历48年,高22米,整体呈护城墙箭型。

步瀛桥,自建成不久即塌了一半,然而,这半边残桥却再没人去修,屹立至今,还编出了一个“桥上落一块砖石,村里就出一个大官”的传说。

谢沐县以谢沐二水汇合为谢沐河而得名。这两条水实则为雌雄二水。雄水发源 于都 宠岭雄川源,源于高山雨水;沐水为雌水,源于石灰岩地下水。据说雄雌二水汇合处,山环水抱,气场信息得天独厚,是一方风水宝地。

千年古村上甘棠,被列为我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村,新潇湘百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村子村口有建有博物馆。

目前在上甘棠还保留了谢沐县城的遗址和汉代古石桥,原来的县城衙门遗址就在村子的后山上坡上,目前还存有底座地基。

上甘棠村属于典型的聚族而居所形成的村落,依山傍水,座东朝西。村前环绕着的是清澈的谢沐河水,正是 中国 古代“风水学”里的那句话:左青龙、右白虎、后有靠山、前有玉带,形成了极好的风水闭合。谢沐河有若太极图中划分阴阳的人部,昂山恰似阴面的阳点, 文昌 阁又如阳面中的阴点,村子前方还有龟山守护中气,无不隐约透露出风水文化的神奇。

在村中纵横交错的古巷道,门楼上的卦相标志,村落非常的原始玄妙。


谢沐河流域的甘棠村一带,双胞胎的出生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00倍,包括外来的人也可能怀上双胞胎,据专家分析,可能是河水的微量元素原因,在惊叹它的神奇之余,人们又隐约觉得这与谢沐河的阴阳、甘棠村的风水似乎有着某种关联。

古村里有谢沐河、昂山、步赢桥、月陂亭之摩崖石刻、寿萱亭、汉代石桥、古村落、精美雕刻、古商业街、四大特色门楼。

甘棠八景指的是上甘棠村的八处景观,包括昂山毓秀、 清涧 渔翁、甘棠晓读、独石时耕、山亭隐士、龟山夕照、西岭晴云、芳寺钟声。这是对上甘棠村恬静优美风光的概述,体现的是上甘棠村的浓浓古意。现在仍保留较完好的尚有两处景观,即昂山毓秀与龟山夕照。

不少老屋因为没有了人居住,开始显得破败不堪,村子里多是老人小孩。

目前古村里依然是原始的居民,并没有商业化,在村子的外围建有新村,但老的村子房子和格局依然保持原状。

小村的另外一处古迹月陂亭,近百米的石壁上是一个摩崖碑刻长廊,摩崖碑刻长廊。摩崖碑刻长廊图册24方古石刻绵延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内容包括叙事文和唱和、八景诗歌以及劝论文等,很好地保存了乡间的文化传统。

这些石刻中以文天祥书法题辞的“忠孝廉节”最为有名,附近多地都有同样字形的石刻,但这里的奇特之处,是忠孝两字之间因为岩缝漏水,将石刻忠孝两字的各一半给冲蚀了,当地人说这是合了忠孝不能两全的意义,让人称奇。

在这里的山区有多条河流的源头,根据当地人的推荐,前往了 江永 县城 西北 山中的小古源村玩漂流,这里水质极佳,当地人都可以直接饮用溪水,这里的溪水直接喝,河水有甜甜的感觉,就像加过糖一样,非常的清洌,据说用这里烧的米饭都是甜香的。


询问这里漂流的老板,说这个漂流已经经营了8年了,整个漂流河段都整理的较为好,没有危险,全程有4公里多,漂流时间在1个小时,一船2人,每人100元的价格,漂流的终点有热水冲澡,性价比很高,就是地方比较偏远。

漂流是三级坝体冲水而下,上游段落差很大,很惊险刺激,绝对需要双手抓稳皮艇。


关于“女书”这个词,我曾不止一次听说过,从谭盾大师的音乐中开始认识了它。但总觉得很陌生、很遥远,“女书”据说只有女人能学、能懂,感觉这辈子此文字与我无缘。对于“女书”的所在地,记忆中模模糊糊,总感觉是在很偏僻的山区。在我没有看过“女书”之前,“女书”在我脑中,大概就是这样的印象。而这一次,我们专门来到了“女书”的发源地 江永 县女书岛,来结识这种神奇的文字和女性文化,感受它的独秀与承载。

“女书”又名“女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种独特的女性文字符号体系。当地人叫做“长脚蚊(长脚文)”,这是世界上唯一的女性文字,是采用汉语方言的音节文字。它起源和主要流行的地域是 湖南 省永州 市 江永 县上江圩镇,所以又称做“ 江永 女书”。几百年来,只流传在 湖南 省 江永 县及其近邻一带的妇女之间,靠母亲传给女儿,老人传给少女的自然方式,一代代传下来。

“女书”的传播范围不广,主要在 江永 县 东北 部潇水两岸,以上 江永 县的江圩镇的葛覃、兴福、高家、杨家、夏湾等村为中心,遍及城关镇的 白水 、本乡的锦江、朱家湾、以及相毗邻的 道县 田广洞、立福洞等村。随着这些地区的姑娘出嫁,渐渐传播到 江华 县、 道县 、桃川县等,以及和 广西 部分地区。

女书的发源地江圩镇,位于 广东 、 湖南 和 广西 交界的边陲之地,靠近都庞岭山脉和萌诸岭山脉,由于古时交通闭塞,和外部文化接触较少,又处于汉族和瑶族文化的边缘地区,形成了自我封闭循环的特殊文化系统。

现在在 江永 县,专门设置了女书岛,已然成为一个较为小众的景点,不过喜欢历史文化的游客来到 湖南 南部,都会专程来此从处了解“女书”。这个独特的女书岛也叫普美村,以前称之为浦尾村,距 江永县城11公里,是一个四面环水的生态 绿岛 。该岛是女书的发源地之一,岛屿呈葫芦形状,面积只有0.67平方千米,岛上保留有女书传人高银仙的故居,并设有一家“ 江永 女书生态博物馆”,通过导航这个博物馆的名字,即可到达 江永 女书岛。

在 中国 世遗申报中,目前普遍采用多个内容捆绑打包的方式来进行申报,而 江永 女书竟然以一个单独地方文字文化项目进行申报,可见其有极强感染世界的魅力,而这种魅力只有来到其原生环境地区的 江永 ,听听为联合国专家展示过才艺的“女书”美少女传人的讲解,才能初探其端倪。

想进入女书岛,需要经过岛屿入口处的吊桥,桥下就是女书河,女书河指的是 江永 县城至女书岛的潇水河段,全长约20公里,河面开阔,水草幽幽,目前河上有竹筏游江的体验项目。过桥之后,会经过长步道,通过一大片农田。目前女书岛上,除了博物馆外,更多的是村庄的田地,是一派 湖南 乡村的水乡田园景色。

女书园是女书岛上的核心,女书园里设有女书学堂、女红厅、女书书画厅、博物展示厅等,是一处展示和传承“女书”非遗文化的综合体。游客到达门口处,会有专门的迎宾女书歌曲迎接。初听女书歌,感觉是当地方言的语调读音,但内容却完全不能理解,必须有讲解员来翻译说明,博物馆提供专门的女书文化和历史讲解服务,女书的文字内涵包含女性的独特视角和韵味,颇耐人寻味。

说起女书的起源,通俗的说法,说是自古以来, 江永 潇水流域的妇女喜欢聚在一起纺织布绣花。她们不能上学读书,不能学习男字(她们称方块汉字为男字),为了把自己的苦难经历记下来,她们便在织布绣花图案的基础上,共同创造了这种文字。

据现代研究,“女书”基本单字共有1700多个,其中借源于汉字而造的占80%,暂不明来历的自制字仅占20%。女书字的外观形体呈长菱形的“多”字式体势,右 上高 左下低。斜体修长,秀丽清癯。乍看上去,好似甲骨文,又有许多眼熟的汉字痕迹。它既不是湘语、西南官话,也不是瑶语,而是一种流行在 江永一带的汉语土话。据说要学习“女书”,首先要学习当地附近多个方言,全部学会多种方言后,才能开始学“女书”。“女书”与汉字表意文字不同,是一种单音节音符字的表音文字。


“女书”作品一般书写在精制手写本、扇面、布帕、纸片上。至于“女书”传本资料,目前所见到的一般为上一、两代老人留下的,迄今最早的也不过一、二百年。历史文献中基本都不曾载录,少有部分文献仅仅提到这种文字现象,对于内容基本无从记录。“女书”作品文本历史很短,“女书”的主人去世后,还要带些“女书”到阴间去陪伴,免得寂寞,“女书”常作为殉葬品埋掉或烧掉,少数作为纪念品留给女儿,姊妹女友,是一种“人死书亡”的文化形态,所以历史存世的女书资料极少。

“女书”字体跟我们目前所知道的所有的字体都不一样,只有点、竖、斜、弧四种笔划,书写呈长菱形。字本身,除了学过“女书”的人以外都看不懂。“女书”文字一个很富有特色的突出点,就是文字是通过发音来确认其含义的,“女书”中往往有很多字都是“同音不同意”,同一个文字可能代表多个可能的汉字之一,所以女书文不能被字典方式所解读,需要根据方言词汇内容猜解,这让“女书”一直保持了其私密和神秘性。

目前在 江永 周边地区,可以看到很多“女书”的工艺品、书法作品和带女书文的商品,不过据说“女书”的工艺品和书法,其实出现的年头并不长。“女书”的作用,以前更多的是封建社会女性,表达心中苦闷和情感,用来教育和传承当地女文化的的工具,这些内容承载的文章和诗篇,才是“女书”的精华髓魄所在。

结束了 江永 县的旅行,我们继续驱车前往回龙圩音花艺境浪漫主题公园看花海,这里是去年开幕的 新乐 园,游人不多,在山坡上满是格桑花和鼠尾草。

在乐园里有过山车、高空飞翔、飞旋转盘、旋转木马等游艺项目,还有泳池和花海,是当地一处比较新的游乐园。

回龙圩这个地方,我本以为它是 江永 县的一部分,后来才了解到,它是国营农场改制后的正县级管理区,是属于 永州 市直辖的,并不属于附近的 江华 与 江永 县。

回龙圩的乐园,门票是60元,据说还在继续打造,以后的规模和内容会更多。


我们从回龙圩向东行驶,来到 江华 瑶族自治县境内,在县城附近的 九龙 井原始生态园吃农家乐,这里据说有原生态的瑶族婚庆排演,所以特地过来欣赏。

据说瑶族地区也兴起过西式白色婚纱的婚礼,不过近年来,又有不少年轻瑶族情侣开始恢复老式的瑶族婚礼了,所以当地的瑶族传统婚礼兴旺,这次就遇到了一对准新人,在这里排练瑶族婚礼仪式,仪式内容较多,看点不少。

这场婚礼是平地瑶形式的,不同地区的瑶族婚礼都有差异,因为是瑶族婚礼演练,所以具体可能和古老真实的婚嫁场景还有区别,所以只能说一下目前看到的印象较深瑶族婚嫁习俗。

接亲仪式的开场是新娘母亲的哭嫁(有些地方是新娘哭,有些亲友哭)。在过去,少女出嫁前根本不知道对象是谁,直到结婚当晚才能见到,完全像在赌自己将来的命运,故有了哭嫁的习俗。

迎娶的队伍一路载歌载舞,抬着轿子前行,瑶族特色的长鼓舞是喜庆队伍的主体。

新郎迎娶新娘之后,会有分红包、开轿门、挑红盖头、叩拜等内容,不过让我好奇的是,如果是入赘女方家,那婚礼仪式应该是如何样子的,可惜的是这场婚礼是男娶女。

瑶族的婚庆上,水酒 和美 食必不可少,这里的水酒采用大盆装,用葫芦瓢盛酒,一般都需要以3为单位敬酒,不喝三杯、三碗过不了关。

瑶族水酒甜甜的度数不高,只是不要太贪杯了,因为后劲还是很足的。

瑶族的饮食文化深厚,来这里不可不多尝试一些,瑶家的“十八酿”,豆腐酿、辣椒酿、竹笋酿、香菇酿等等,不同的酿代表不同的祝福,视觉和味觉的同步享受,各种各样名目的粑粑,也会让你回味赞叹不已。

“圣水”豆腐丸,我觉得是 江华 的一 大名 菜,属于“瑶家十八酿” 之一。其制作方法是将精肉剁碎,以香葱、香油、精盐、味精等拌合,先做成馅,然后放入挖有空洞的鲜豆腐中间,再贴锅黄焖至熟即成。据说这道菜是考准女婿和考准媳妇的必修科目。男方上面提亲,需要筷子夹豆腐起来,碎了就娶不到了,如果丈母娘看中准女婿,就把豆腐煮老,如果看不上,就给很嫩的豆腐;而女孩子烧的好这道菜,说明手艺和心思巧,这是瑶家婚嫁入门测试的一道名菜。

离开 江华 县城,我们向南行驶进入山区。 江华 县有一项对全域有较大影响的全国重大的水利工程改造,那就是涔天河水库。涔天河水库大坝位于 江华 县东田乡潇水支流涔天河口,最早的低蓄水坝体于1970年建成蓄水。后经国家重大决策,启动了涔天河水库的扩建工程, 新建 高蓄水坝体于2016年12月开始蓄水,该水库位列 湖南 省“一号水利工程”。

不过也正因为水库的配套道路建设,让这些原来地处深山的瑶寨村落,通了宽阔公路,让那些深山原始自然景观,渐渐被外面的人所知。

因水库蓄水,让游客进山有了水上交通这个新选择,可以乘坐水库码头的游艇,走水路进入瑶区山中,然后让车来渡口码头接。这次我们车上部分人坐船进去,司机开车到里面码头接我们,走水路的速度会比开车快进山快,水库平静没有波浪,走水路会非常的舒适。

除了水路外,库区有 新建 的山腰公路,这些库区公路弯道极多,堪称“弯道奇观”,绝对是考验车女司机能力的道路,从水库大坝开车到香草源,大概需要2个多小时车程。

目前水库蓄水开始接近正常蓄水线,正因涔天河水库的建设,让瑶族自治县山区的诸多瑶寨地区变换了模样,大量山区洼地中的苗寨被清库后淹没,只有在一些高海拔地区的村寨,还依然继续在原地存留,数量已经非常稀少,弥足珍贵。

沿途能看到不少过山瑶的木结构吊脚楼,这种传统的山地民居建筑,以后会越来越少,拆掉一栋就会永远少掉一栋,瑶区目前新房子都改用 新建 筑材料搭建。


位于南岭深处的九嶷 山西 麓,潇水上游的麻江 河源 头,有一个 江华 瑶族自治县湘江乡的原生态自然村,村寨的名字叫做“香草源”(俗名:庙子源村)。因为近年 湖南 卫视等媒体的曝光和宣介,让这个隐藏在深山中的隐世之地,渐渐浮现在人们的眼前。

进入潇水上游的麻江河,这里海拔高于水库蓄水线,麻江河沿岸基本还是保留了原始的样子。去香草源的路上,会经过一处“千年瑶寨”,村寨中还存留有部分木质吊脚楼。

在香草源附近,有几个自然山涧为特色都景区,来这里的游客都会顺路去看。

游览人较多的是龙虎大峡谷,全长有8.5公里,峡谷南北两端上下河段较平缓,中间河段落差很大,中间峡谷有众多跌水和 石潭 景观,这里水质一流,属于国家一类水质,到处都是清澈绿幽幽的美景。

在龙虎大峡谷附近山里,还有一个叫婆婆源的瀑布群,也是同样的地质地貌环境,由于部分地段海拔落差大,形成了非常多级的跌水景观,水量丰沛的时候,景色最佳,不过这些景区参观步道有不少爬坡路,需要一定的体力。

香草源附近有多条可户外登山的古道,如舜皇古道和官道等,不过因林木茂盛,野生动物众多,建议雇佣专业的向导带路进行旅行为好。附近的 黄龙 山海拔有1823米,是 江华 、 宁远 、和 道县 的分界山脉,是九嶷山在 江华 县境内的最高峰,也有“千里瑶乡第一峰”之称。

来到香草源村寨,这里也叫“庙子源村”,村里有全 江华 瑶族自治县里最古老的木质吊脚楼,维护的依然非常好。在这里还能见到传说中的皇室贡品--灵香草(零香草),灵香草又名香草、佩兰、排草等,香草含类似香豆素芳香油,可提炼香精,能用作为烟草及香脂等的香料,干品入箱中可防虫蛀衣物,供药用具散风寒、辟秽功效,治时邪感冒头痛、上气腰痛、胸闷腹胀、遗精、驱蛔虫等,是名贵的芳香植物。

目前香草源山谷中,已经建成了香草木屋别墅,新木屋有较好条件的客房,据说周末入住率颇高。整个山谷地区,空气负氧含量达到6万个以上,已经具有治疗抑郁症的环境效果。

客人可以租单间,可以可以租整栋楼,房间里的装修和物品都是山外搬运进来的,房间里的东西比较多,电扇、取暖器、取暖灯,浴室和床上用品都到达酒店级别,在深山里这种条件已经非常意外了。

在村寨的广场,很多民居都提供餐饮和民宿服务,当地的旅游发展不错,民风淳朴良好,已经做出了村寨的口碑和影响力。

在广场周边的瑶族木楼二层,还有不少民宿房间,价格会比木屋别墅便宜不少,也有不少来这里的游客所选择。

目前每个周末的星期六,在庙子源村广场上,都会举行文艺表演晚会,这也是地区旅游发展的一项具体贴补内容,来香草源的游客,都可免费欣赏,表演内容非常精彩。

演出内容包括长鼓舞、瑶族舞龙、盘王大歌、跳竹竿、跳 九州 、瑶族各种场合的民族服饰展示等,是当地瑶族文化、艺术的集中展示,非常值得欣赏。

来到香草源的游客,住宿在这里,不仅能感受到山里纯净的空气和水,还能和瑶族村民一起喝起好喝的瑶家的米酒,跳起瑶家的舞蹈,一起围在晚会的篝火周围,感受瑶族的热情和欢乐。演出的演员们感染力超强,让人深感乐趣,印象深刻,带你进入一个远离城市生活,返璞归真身心放空世界。

至此,整个 永州 南部的旅行目的地已经走完,时间也到来要回去的时候。在瑶乡酒醉自然醒后,在香草园山间散步静心,下午驱车返回到 永州 市区,和驾车的当地朋友道别后,晚上乘坐航班返回,至此结束了这一段美好的瑶乡的旅程,再见了, 湖南 绿色、碧色的美丽 永州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沙旅游买什么伴手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