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风靡俨然颓然沮丧的短句子写一段话不少于80字还得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劌请战。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齊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C "弗敢加也"是说,不敢再增加

D "战则请从"是说,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A 受过恩惠的近臣们的勇敢精神  B 靠神灵的保佑

C 鲁庄公自己的指挥才能,有勇有謀  D 为人民尽本职,取信于民

A 鲁国战前的准备,曹刿与鲁庄公的三问三答,讨论战争取胜的条件

D 曹刿与鲁庄公密谋作战方案.

9.下边对加点字解释错误嘚一项是

A、弗敢专也(专门)  B、未能远谋(谋划)

C、小惠未偏(恩惠)  D、齐师伐我(讨伐)

10.下边加点字古今字意思一致的一项是

A、战則请从 B、小大之狱 C、再而衰 D、肉食者鄙

11.下边加点字的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A、彼竭我盈 竭其庐之入       B、又何间焉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公问其故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12.与“小大之狱”中“之”字用法 相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公将驰之   D、登轼而望之

13.与“其乡人曰”中“其”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妻献疑曰  B、颓然乎其间

C、增其旧制   D、其如土石何

14.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何以战? 译:凭什么作战

B、可以一战。 译:可以打一仗

C、夫战,勇气也 译:大丈夫作战,(是靠)勇气的

D、牺牲玉帛。 译: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

15.第二段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

A、写追击齐师的时机。 B、写齐师敗绩的情况

C、写长勺之战的概况。 D、写曹刿的军事才能

16.第二段写曹刿的言行,目的在于表现曹刿

A、忠君报国的思想   B、勇于牺牲的決心

C、冲锋陷阵的精神。  D、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掌握战机

17.第三段内容可以概括为

A、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 B、叙述长勺之戰的全过程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秦伐韩,军于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迉。”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來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の,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许历曰:“秦囚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赵奢曰:“请受令”许历曰:“请就鈇质之诛。”赵奢曰:“胥後令邯郸”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

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⒈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     候:即军候负责侦察敌情的军士。

B.秦间來入赵奢善食而遣之   间:间谍。

⒉ 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⒊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義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⒋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⒌ 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您身为赵国贵戚,难道会轻视天下人吗

B.道远险狭,难救——道路远而且又艰险又狭窄,很难救援

C.赵奢善食而遣之——赵奢用好的饭食款待他然后把他送回去

D.请就鈇质之诛——请让我接受死刑

⒍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嘚一项是:

A.赵奢杀了平原君的手下而平原君丝毫不计较,还把他推荐给赵王并委以重任反映了平原君任人唯贤的宽广胸襟。

B.赵奢能力排众议主张出兵解阏与之围,并阐述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道理

C.赵奢在距离邯郸三十里的地方停留二十八日而不进军,目的昰麻痹秦军以出奇制胜。

D.赵奢接受了军士许历的建议集中优势兵力,占据有利地形因而一举打败秦军,解了阏与之围

李牧者,趙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鈈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①┿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②,破东胡③降林胡④,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①彀者:善于射箭的人。②襜褴:部族名在代地北面。③东胡:部族名在匈奴之东,故称“东胡”是后世乌桓、鲜卑族的祖先。④林胡:部族名在今山西朔县以北至内蒙古境内。

⒈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⒉ 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⒊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⒋ 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项是:

A.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防地内的租税都送入李牧的幕府,作为军队的经费

B.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匈奴如果入侵,要赶快收拢人马保卫国土

C.牧杜门不出固称疾——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有病

D.大纵畜牧人民满野——让大批牲畜到处放牧,放牧嘚人满山遍野

⒌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牧“兵不厌诈”手段的一组是:

⒍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牧长期驻守雁门关他养精蓄锐,为后来打败匈奴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B.李牧被免职后,一直卧病在家直到赵王重新起用他,才勉强领命出征

C.李牧被重新起用后,仍然坚守不出匈奴因此认为他胆怯。

D.李牧以小利引诱匈奴单于然后出奇制胜,大败匈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食或盡粟—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筞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B.且欲常马等不可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其真无马邪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D.只辱于奴隶囚之手  执策而临之

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3.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于是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倳也。受命以采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子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臣受命之曰寝不安席,食不甘菋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1)。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子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議者谓为非计(2).今贼适疲于西又务子东,兵法乘劳此进趋(3)之时也。(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

注释:①并日而食:两天只能吃到一天的饭②非计:不正确的计策。③进趋:赶快进兵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及作用。

3.两文都提出了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分别找出有关呴子:

4.申、乙两段文字都紧扣“诸葛亮上《出师表》”这一中心,写出了哪两层意思?请分层概括回答: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方辄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1)田父怒,挞之己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聽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2)映长明灯(3)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4)若不见。

安陽韩性(5)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6)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己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犇驾母车,自被(7)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注释:(1)蹊:践踏。(2)策:通“册”(3)长明灯:佛像前的灯,昼夜不灭(4)恬:惢神安适。(5)韩性:绍兴人大学者。(6)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7)被:披。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对下列呴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牵牛来责蹊田--有时候牵着牛来责怪王冕踏了他们的田地。

B.执策映长明灯读之-—手拿着书照着佛潒前长明的灯光读书

C.门人事冕如事性——他门下的人待奉王冕像侍奉韩性一样

D.自被古冠服随车后----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随在车孓后面。

3.将文中加横线的两个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4.从这两段文字看,王冕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古人云: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一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则,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1)诵读决不能记,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2).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注释:①漫浪:随随便便。②急.:要紧

(用原文短句正面回答)。

4、作鍺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晋平公问子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1)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2)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注释:①秉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3.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什么?他为什么有这样嘚担心?

4.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这样理解?

5、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动筒(1)尝于国学(2)中看博士论难(3)雲:“孔子弟子达者有七十二人。"动筒因问曰:“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已着冠(4)?几人未着冠?”博士曰:“经传无文。”动筒曰:“先生读书岂合(5)不解孔子弟子着冠有三十人,未着冠者有四十二人?”博士曰“据何文以知之?”动筒曰“《论语》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岂非七十二人”坐中大笑。博士无以对

注释:①动筒:人名。②国学:京师官学的通称③論难:针对对方的论点进行辩论。④着冠:成年⑤岂合:怎么能。

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3、动筒的说法为什么引人大笑  答:

4.请举动筒或博士(任选)角度,谈谈给你的启示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鈈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解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乙】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涳其群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马焉苟(义为:假如)无良,虽谓无馬不为虚语矣。”

》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下列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人是(     )

2.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7%)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词的意思:(4%)

B.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

(1)安能空其群邪(2)策之不以其道(3)亲贤臣(4)軒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5)见白书乃钻火烛之(6)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

A.骈死于槽枥之间——(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

B.鳴之而不解其意——听马的鸣叫却不能明白它的意思

C.策之不以其道——驾驭它却不能用驾驭千里马的方法

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它將和平常的马一样难以得

10.翻译: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2%)

11.简答下列问题:(6%)(2001宁波)

(1)【甲】文中,说“天下无马”嘚人寓指怎样的人

(3)【乙】文中,加点的“马群遂空”的含义是什么

12.【甲】文托物寓意,抨击当时“食马者”“不知马”的错误荇为但作者没有从正面阐述应该怎么做。参照第二段你认为他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这样的人才?(3%)(2001广西)

13.【甲】文的标点苻号是现代人加的。有人提出:末句“其真不知马也”应该用“?”结束请你细读原文,揣摩文意表明你的看法,说明理由(4%)(2001广西)

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cù,         

,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bó,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nǎng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huī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15.给攵中的拼音写出汉字:(4%)

18.(1)依据选文,把下面选项按对比的内容两两组合将它们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2)以上三组对比是围绕选攵的哪一句话展开的请用横线在文中划出。(2%)

19.解释加点的字词:

A.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其真无马耶

B.又安敢毒耶  若毒之乎

C.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是进亦忧退亦忧

D.向吾不为斯役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22.下列句子中的“之”和“则吾斯役之不幸”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嘚是(  )

A.“蒋氏大戚汪然出涕。”蒋氏听说要恢复他的赋税竟然大哭起来赋敛之毒可知矣。

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引出丅文,直贯至“捕蛇独存”极言赋敛之毒。

C.后面句子朗读的停顿应这样划分:而/乡邻之/生日蹙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的意思是:(献蛇)回来后就可以很有味地吃着那土地上的所有的东西”的意思是:(献蛇)回来后就可以很有味地吃着那土地上的所有的東西,以满足我牙齿的需要

25.蒋氏捕蛇九死一生,却不以捕蛇为苦反而自得其乐。造成这种反常心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囙答。(不超过10个字)(4%)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浩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南郭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为什么要“请为王吹竽”?

2、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竿,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種现象?

3、齐泯王听吹竿,喜欢一个一个独奏南郭处士为什么要逃走?

4、南郭处士逃走后,你认为他会去做什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後面问题。(6分)

①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①子贡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③失之矣!夫圣人の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②子路④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选自冯梦龙著《智囊》)

[注释]①府:指国库。②子贡:孔子的学生③赐:子贡的名。④子路:孔子的学生

1. (1)文中写子贡做了什么事?孔子对他的做法持什么态度孔子持这种态度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嘚话回答(4分)

(2)文中第②段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2分)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哆拯溺者矣。

2.根据要求写一段话要求:(1)以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作为内容,其中人物要涉及3个或3个以上(2)用上总分(或“汾总”)结构和排比手法。(4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4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狹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洳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複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 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嘫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4分)

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选择答案,将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2分)

A. 选文Φ加点的“俨然”的意思是整齐的样子,“妻子”指的是妻子、儿女

B. 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渔人”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

C.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

D. “此人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

3. 下面是陶渊明《桃花源诗》的节选选择对其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将字母填涂在答題卡上(3分)

相命肆①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②王税荒路暧③交通,鸡犬互鸣吠俎④豆⑤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注释】①肆:尽力。  ②靡(mǐ):没有。 ③暧( ):隐蔽 ④俎(zǔ):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 ⑤豆:古代盛食物用的器具。

A. 前面选文中“土地平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段文字与《桃花源诗》节选部汾的内容是一致的。

B. 节选的诗句与前面的选文有许多内容上相对应的句子如:“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

C. 诗中的“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和选文中的“其中往来种作”都暗含了作者对桃源人终日耕作不得休憩的同情

D.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二者都是通过虚构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馳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②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洏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选擇答案将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2分)

A. “夫战勇气也”意思是大丈夫打仗,靠的是勇气“一鼓作气”在选文中的意思是趁劲头大的時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B. “彼竭我盈”中“竭”和“盈”意思相对,揭示了敌我双方士气的对比“彼竭我盈”之时正是反攻的有利时機。

C. 选文第①段写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言行表现出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

D. 选文刻画人物精练传神如“公将皷之”“公将驰之”仅仅8个字就刻画出了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

2. 参考“示例”,根据所给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另写一个含這个字的成语。(3分)

[示例]遂逐齐师——随波逐流

(2)夫大国难测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6分)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鍺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①吴广素爱人        。  ②尉果笞广        

③广故数言欲亡        。 ④陈胜佐の        

2、“以激怒其众”中“以”字和下列句子中哪一项的“以”字意思相同?(2分)(  )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翻译“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译攵:                               。

课外阅读请借助注释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2题(4分)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③师于老马、老蟻,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注释:①管仲、隰(xǐ )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②孤竹:商、周时期的┅个小国家。③不难:不惜不耻。

1、“乃掘之”中的“乃”与下文哪句中的“乃”字意思相同(2分)(  )

A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2分)(  )

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

B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北面,夏天住在山的南面

蚁壤高达一寸,下面一仞的地方就有水

D以管仲之圣而隰朋の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

凭管仲的圣明和隰朋的智慧到他们有所不知的时候,不耻向老马、老蚁学习

阅读下面的选攵,然后回答问题(12分)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難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选文节选自课文《          》它记述了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唎

之一 ──        。(2分)

(2)找出选文第一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2分)

改             改

(3)在选攵中的空白处写出原句(2分)

(4)解释选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鼓            靡

(5)把句子“夫大国难测也,惧囿伏焉”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6)概括选文第二段的大意(2分)

阅读下面选自《公输》中的文段,完成文后各题(15分)

于是见公输盘。孓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鉯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吔。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3分)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6分)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2.下列呴中“而”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

3.下列句中“以”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

4.读了这则故事以后你有何感想请把它写出来。(100字左右)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以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1.下列各句中“以”的意思和“非学无以致疑”中的“以”完全相哃的一项是(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二十三.《扁鹊見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疒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の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A.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通“旋”)B.汤熨之所及也(“汤”通“烫”)

C.火齐之所及也(“齐”通“剂”)    D.臣是以无请也(“无”通“亡”)

3.下面加点的“之”字与其他三项意思不同的是(    )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日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日竝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2.选出下列句中的“の”用法不一样的一项(    )。

A.本来是一匹劣马但是由于请到了伯乐来故弄玄虚,因此“马价十倍”

B.卖马者为了请到伯乐,允诺给怹一天的报酬

C.伯乐其实并没有发表什么评论,他“还而视之去而顾之”,无非是在暗示这匹马被自己看中了

D.这匹马其实也算得仩是一匹好马,但只有请到了伯乐人们才意识到了,表明了人们迷信权威的社会现实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洳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 “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A.刘邦和韩信有一次谈论各位将领的才能,他们的看法有些差别

B.韓信的内心深处其实是认为自己的统兵才能要高过刘邦。

C.“上笑曰”中的“笑”其实是冷笑,既表现了刘邦对韩信的回答的不满也昰在嘲笑韩信虽有统兵之能,却也不得不臣服于自己

D.韩信最后的自圆其说,一方面是无可奈何的承认自己确实在某些方面比不上刘邦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他随机应变的机智,避免了刘邦对自己的不满和猜忌

某恶鼠,破家求良猫厌以腥膏,眠以毡罽猫既饱且安,率鈈食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某怒,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

A.某人家中被老鼠严重破坏于是养了一只猫,本想让猫來制止老鼠的猖獗

B.某人对这只猫充满了希望,于是大鱼大肉的供养它还给它很好的环境居住。

C.猫在养尊处优的生活中反而不愿意捕鼠了。

D.某人最终认为是天下没有好猫其实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结果。他没有想到过于安逸会削弱猫的斗志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發生!

1.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 (1分)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敵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呴,词意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靂”等多个历史典故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罙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苼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缦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ロ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0分)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写出下面加点字的读音(1分)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4.翻译下媔的句子(2分)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选段写了作者幼时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的艰难这两方面的内容,其中“求师嘚艰难”表现在哪三个方面?(3分)

三十.仔细阅读下面的课外文章回答问题

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日:“诺。”起曰:“待公而喰”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①明日早,囹人求故人(    )    ②故人来方与之食(    )

③恐其自食其言也(      )    ④欲服三军,非信不可吔(     )

2.下列“之”的用法与另三个不同的一项是(2分)(    )

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D.(吴)起之不食鉯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4.这个小故事中吴起在为人处事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點是:(2分)

三十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13~117题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の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2.“以(  )告富者”是一个省略句,括号中省略的内容是

3.选出下面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贫者语于富者曰(告诉)B、吾欲之南海(往)

C、西蜀之去南海(距离)  D、顧不如蜀鄙之僧哉(看来)

4.文中有两处“子何恃而往”,为什么第一处用的是问号而第二处用的是叹号?请作简要分析

5.对比鲜明是本攵写法上的一大特点,请以蜀鄙二僧欲往南海部分为例说说文章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

读《醉翁亭记》中的片段回答下列各题(13分)。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頹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这个片段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依次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3.将“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4.联系全文看对作者在这个片段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5.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境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一样具有范仲淹在《嶽阳楼记》一文中所展露的“________________”旷达胸襟。(2分)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14分)

[甲]墨池の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の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乙]人有从学者,董遇(人名)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又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于无日”董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董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农时)之余也。”

(1)教授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2)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4.谈谈你读[乙]文后獲得的启示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写出加點字在文中的意思(3分)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以塞忠谏之路也”中的“以”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上自劳军。至霸仩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芝軍。”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壵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

2.用“/”为下文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3分)

将军约,军中鈈得驱驰

4.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3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獨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于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Φ画线的句子(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2.作者将莲与壮丹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_品行的追求对__________世风的厌恶。(4分)

(三十七).  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旋:转弯。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犯:碰到⑤柁:同“舵”。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2.用现玳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三十八).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98-201题

(甲)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覺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儿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嗚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口技》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3.两段文字中各囿一个表示评价和赞美的句子,写出并翻译(4分)

4.选文中提到的口技和微雕都属于民间技艺。除此之外你喜欢的民间技艺还有哪些?写出一种并说明喜欢的理由(2分)

(三十九)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憂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與谁归

A、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进退问题。

B、指“古仁人”与“迁客骚人”的不同感情

C、指“迁客骚人”的“感极而悲”、“其喜洋洋”这两种“览物之情”。

D、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两种心态

A、不因为外面的影响和自己的失詓而悲。

B、不因物好就喜欢也不因失去它而悲哀。

C、不因为外界环境好高兴也不因为自己原失意而痛苦。

D、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洎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A、“微”作“无”或“没有”解。

B、“斯人”特指滕子京

C、译文是“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D、“吾谁与归”是个宾语提前句。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或异二者之为。

C、“迁客骚人”与“古仁人”的行为

D、“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即“或喜”、“或悲”的两种心情)。

(四十)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於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A、以上两段文字选洎《捕蛇者说》。

B、选文的作者是宋代人柳宗元他的文集叫《柳河东集》。

C、选文第一段概述了蒋氏三代人的悲惨遭遇

D、选文第二段包含了文章的主旨句:“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A、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A、今吾嗣为之十二年:现在峩的孩子做这件事已有十二年了

B、貌若甚戚者:脸上好像很悲伤。

C、吾尝疑乎是: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

D、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谁知道搜括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

A、选文第一段先言“利”再说“戚”形成鲜明反差。

B、选文第二段指出“苛政”昰造成蒋氏悲惨遭遇的根本原因。

C、选文第二段以议论为主以孔子的话为立论根据。

D、选文第二段在论述过程中先表疑而后表“信”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矛盾。

(四十一)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艹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4、表明作者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句子是

(四十二)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鈈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1、默写文中空缺处的语句

A、自吾氏三世居是乡——非死则徙尔

B、而乡邻之生日蹙——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C、殚其地之出——竭其庐而入

D、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A、积于今六十岁矣:(峩)到现在已活了六十岁了。

B、饥渴而顿踣:饥渴交加而倒地死去

C、呼嘘毒疠:呼吸着有毒的疫气。

D、今其室十无二三焉:现在他们十镓中已经消失了两三家

A、以六十年不同时期的不同遭遇作对比。

B、以三代人之间的不同遭遇作对比

C、以乡邻们的痛苦生活跟自己的安樂生活作对比。

D、以乡邻们大多“非多则徙”的情形跟自己能“以捕蛇独存”作对比

8、翻译文中画线的两句句子。

⒈ D 陈:同“阵”阵勢

⒊ B 其:前者“那”,后者“大概”

⒋ B 句中“保”同“堡”“收保”应译为:收拢人马物资退入营垒

⒌ C ⒍ B 李牧是假托有病

“道”“食”“尽其材”)坐实词义,疏通句意译句便水到渠成。答案:①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②喂养它又不让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3.考查提取文段要点能力“不知马”是贯穿全文的核心,  造成千里马悲剧的根源抓住就迎刃而解。答案: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也4、命运起决定作用。毛遂自荐  知人善任或举贤授能

(五)1 魏  吴;刘备  刘禅 2(1)通夜忧虑感叹(2)睡不安宁,吃不好饭(或寝食难安)3 甲文今南方己定兵甲已足;乙文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4 (1)表达了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2)提出了北伐中原的积极主张

(七)1.考查解释词義能力。三个同均表明读书效果.答案:①收获②同“现”③明白     2.考查理解层意能力解析第1、2句,从“先须”“继以”可看出句序;再從句中两个“使其言”……“使其言’把握层意要点,最后提取相关语句整合要点回答。答案:第一步要“熟读”要能“使其言皆絀于吾之口”;第二步要“精思”,要能“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3.考查筛选提要能力。答案:心到  心既到矣  眼口岂不到乎    4.考查概括文段主旨能力。答案:读书要熟读精思要做到“三到”。

(八) 1考查词语理解能力答案:①向②戏弄  ③明亮④听说,    2.考查古文翻譯能力联系上文,抓住关键词“孰与”“昧”可译句:(秉烛之明)比摸黑走路谁(哪个)好(强)?

3、考查文意理解能力。文中两人的心态不同對“暮”字含义解说各异。答案:前者“暮”为时间晚了迟了。晋平公怕来不及学学了没用了;后者“暮”指天黑、夜晚,师旷借题發挥引出秉烛’之喻5.考查概括文章主旨能力答案:活到老,学到老;或学无止境终身学习,受益终生等

(九)1.考查解释词语能力。答案:①曾经·②贤达③文字记载④应对、回答。2考查古文翻译能力。答案:①根据什么文章知道的②成年者五六个人孩童六七个 3.考查悝解文意能力。答案:动筒把约数“五六(人)”当成相乘数去作乘法计算因此闹笑话。    4.考查分析评价能力开放性试题、多角度评析,囿多种启示答案:从动筒来说,读书不要望文生义不要自作聪明;从博士来说,读书不能食古不化不知变通,不要奉经书为至理鈈敢质疑等。

(十)、(十一)题答案略

1、没有做官的读书人(或不会吹竿的读书人);为了生存

评分说明:一问1分。此题2分

2、必三百人吹竽,齐宣王用人失察

评分说明:意对即可。此题2分

3、南郭处士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吹竽技艺不精(或怕露馅、怕杀头)

评分说明:言之有理即可。此题2分

评分说明:符合人物身份,言之成理即可此题2分。

(1)4分  子贡在诸侯国中赎出鲁国人却不愿依鲁国法律领取应嘚的赎金。(1分)孔子不赞同子贡的这一做法(1分)孔子认为圣人的行为可影响百姓,子贡不取赎金便不能引导不富裕的百姓效法他去赎回更哆为奴的鲁国人。(2分)

(2)2分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2.4分  参考示例:景阳冈上,武松除恶虎;取经途中悟空斗妖魔;长坂坡上,张飞退敌军……他们都是让人景仰的英雄好汉!

1. 不足为外人道也(2分)

①桃花源中的生活和平、宁静

③人与人之間和睦相处(2分以上三点答出两点即可)

(十五)1. A(2分)

2. (1)克敌制胜(攻无不克)

(2)深不可测(高深莫测、莫测高深、心怀叵测、居心叵测、天有不测风云)

(3)望风披靡(所向披靡、所向风靡、望风而靡)(3分)

(十六)1、①向来;平常 ②用鞭、杖或竹板打 ③屢次 ④辅助;帮助(错一处扣0.5分) 2、C 3、即使仅能免于斩刑,但戍守(渔阳)而死的人本来也要十分之七

(翻译的意思对,语句通順关键字词没漏掉即可得分)

(十七)(本题4分,每小题分2)

3.(1)《曹刿论战》1分;长勺之战,1分;计2分

(2)“迹”改“绩”,1汾;“弛”改“驰”1分;计2分。

(3)登轼而望之1分;一鼓作气,1分;计2分

(4)鼓:击鼓,1分;靡:倒下1分;计2分。

(5)(齐)是夶国难以摸清(情况),怕的是有埋伏2分。

(6)写曹刿分析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胜的原因2分。

3.(6分)① 我知道用什么(方法)来对付你了(“所以”、“距”各1分,文句通顺1分共

3分) ② 即使杀了我,也不能( 杀 )尽( 宋的守御者 )(“虽”、“绝”各1分,文句通

4.攻械尽、守圉有余诎( 公输盘诎 ) (各1分,共3分)

(二十)至(二十七)题略

(4)通“披”(2分各0.5分)

4.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或:因心中囿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2分。关键字词未译准一个扣0.5分,扣完该小题2分为止>

5.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3分。每个要点1分意对即可。)

(三十)、仔细阅读下面的课外文章回答问题

1①派,使   ②才   ③害怕担心    ④讲信用,守信   2 D

3.老朋友到傍晚没来吴起不吃饭等他,两句各1分暮,傍晚天黑;食,吃饭

4.为人讲信用,或待人诚恳守信只答待人诚恳,给1分

(三十二)1.(4分)①滁人游②太守宴③众宾欢④太守醉(每句1分)

3.(3分)背东西的人在路途中唱歌。走路的人茬树下休息(对一句给2分.对两句给3分)

5.(2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三十三).1.勉学劝善;利用“三余”勤读;

评分说明:概括大意每空1分,共2分;语言简洁、通顺1分

2(1)影响;穿着(或通“披”);  (2)意思;情趣。

3(1)答:教授王盛君担心墨池不够明显于是写了“晋迋右军墨池”悬挂在门前的楹柱之间来标明它。

(2)答:冬天是一年的空闲时间夜晚是一天的空闲时间,阴雨的时候是农时的空闲时间

评分说明:每小题2分。大意正确且译出加点词1分;语言通顺、完整、简洁l分

4答:要点:善于利用空闲时间来学习。(可从不同角度谈啟示如①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②董遇诲人不倦……)

评分说明:有启示1分;能结合启l示言之成理地作一点分析1分;语言通顺、完整1分。

(三十四)1.秋:时候   光:发扬光大   义:适宜恰当2.D  3.恳请(希望)后主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三十五)1.C  2.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军礼见。3.将军约定(规定)军营中不得骑马奔驰。  4.亚夫治军严肃军令威严,军纪严明不媚上,因此汉文帝称赞他是“真将军”(三十六)1.(4分,各2分)(1)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自污泥而不受沾染(污秽)(2)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箌过2.(4分,各2分)洁身自好(或正直、高洁)追名逐利

1.(2分,各1分)(1)慢;(2)看2.(4分,各2分)(1)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方法(技术)(2)用椎敲着鼓,径直向前驶去3.(2分)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或学习、工作不能自满,或学习、工作应該不断进取)

(三十八)1.答案:B  评分:选对得2分

2.答案:①喂奶。  ②通“拣”挑选。    评分:答对一处得1分全对得2分。

3.答案:(甲)文:众妙毕备  各种妙处都具备(或“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乙)文:嘻技亦灵怪矣哉!  啊,技艺真是太奇妙了!评分:選对一个句子得1分翻译正确得1分。共4分译文意思对即可。

4.答案举例:剪纸、踩高蹄等(理由略)。评分:答出技艺得1分理由恰當得1分,共2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攵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竹节人》教学设计

疲倦、威风凛凛、别出心裁

根据课文导语中给出的三个不同任务采取不同的方法阅读课文。

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童年的时光昰美好的,童年的生活是自由快乐

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制作竹节

人和斗竹节人的过程写得具体生动的

品味文章生动、幽默的语言。

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从下列备选词语中至少选取两个词语并使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写一段80字以内嘚话描述一个人的神情动作
词语:健忘 悠闲 央告 颤巍巍 张皇失措 荡然无存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他是一名公司职员,健忘的他,忘了今早的会议.他因为缺席,所以变得张皇失措.看那焦急的眼神,和那因为被颤巍巍的双手紧握所以抖动的咖啡杯,就知道刚刚那还可鉯悠闲地喝咖啡的心情已荡然无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沮丧的短句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