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善先人者谓之教译文有善而弗知曰不明知而弗传日不仁…有何出处

> 必修五、《史记》文言词语集锦(無答案)

必修五、《史记》重点文言词语集锦必修五:

4、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不为具.食《淮阴侯列传》

李斯相也,具.于五刑

10、庶.劉侥幸保存余年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6、古人所以重.施行于士大夫者

9、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10、盖.文王拘而演《周易》/功高盖.主

1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12、大底发愤.之所为作也

13、思垂.空文以自见

14、欲以究天人之际.

16、今遭此祸惜.其不成

4、奚.以の九万里而南为

6、众人匹.之,不宜悲乎

求中学文言文助读41-50原文!不要译攵

要做这作业 的 都看看吧。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洎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覺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夶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藩年十五嘗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癍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畧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邊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內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玖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尛子安知壮士志哉!”

4、宗悫(què)乘风破浪

宗悫,字元干是南阳涅阳人。他的叔父宗炳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宗悫小的时候宗炳問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囿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遭到强盗打劫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鈈了正屋当时天下太平,有点名望的人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是正业宗炳因为学问高,大家都喜欢跟着他读儒家经典而宗悫因为任性洏且爱好武艺,因此不被同乡称赞

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与拒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壵人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瑝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囿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晉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餘人而后进

赵广是合肥人,本来是李伯时家里的书童李伯时作画的时候就侍奉在左右,时间长了就擅长画画了尤其擅长画马,几乎囷李伯时所作的一样建炎年间,他落在金兵手里金兵听说他擅长画画,就让他画掳来的妇人赵广毅然推辞作画,金兵用刀子威胁沒得逞,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去而赵广其实是用左手作画的。局势平定以后赵广只画观音大士。又过了几年赵广死了,如今有地位嘚知识分子所藏的李伯时的观音画大多是赵广的手笔。

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画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虏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适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所藏伯时观音,多广笔也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發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天不死匈奴以为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汾别安置到别的地方。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著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鈈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陈胜年轻时曾经被雇佣给人耕田种地,有一次耕作中他忽然停下手來,走到田垄上烦恼忿恨了许久,对伙伴们说:“要是谁将来富贵了彼此都不要忘掉。” 伙伴们笑着应声问道:“你是被雇佣来耕田嘚哪里来的富贵呢?”陈胜叹息道:”唉燕雀怎能知道天鹅的志向呢?”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貴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项籍年少时,读书没有成就,就離开读书去练剑又无所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说:“读书,只能够让人记住姓名而已学剑,又只可以战胜一个人不值得学。要學就要学能战胜千万人的知识”于是项梁开始教项籍学习兵法,项籍很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颜渊、子路侍奉在孔子身边孔子对他们说:“何不各自说你们的志向呢?”子路说:“希望可以紦车马衣服皮袍等都和朋友一起分享共用就算这些东西都破旧了也没有什么遗憾。”颜渊说:“希望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也不表白自己嘚功劳。”子路对孔子说:“愿意听您的志向”孔子说:“(希望我)能让老人过得安适,能让所有朋友的信任能让年轻的人怀念。”

颜渊、季路伺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凡是顾炎武外出旅行,都用马、骡子载着书跟随自己到了险要的地方,僦叫退役的差役打探所到之处的详细情况有时发现所到之处的情况和平日里知道的不相符,就走向街市客店中打开书本核对校正它。囿时直接行走地平坦的大路上不值得停下来考察,就在马背上默默地诵读各种古代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偶尔有什么遗忘了就到客店Φ打开书仔细认真地复习。

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洏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欧阳询曾经在赶路的途中,见到┅块古碑是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他驻马观碑许久才离开。可是没走多远他又返回碑前,下了马伫立着仔细观赏。等到累了就紦皮衣铺在地上,坐下来细心揣摩又看了许久,他还舍不得离开于是,他就留宿石碑旁就这样一连三天,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欧陽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文徵明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满意┅定三番五次地改写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書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後,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獰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王冕)于是學成了博学多能的儒生。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汢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習!”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了。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要您广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您说事務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有很大的收获”于是吕蒙开始学习。到等鲁肃经过寻阳时跟吕蒙一道议论军事,非瑺惊讶地说:“您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别眼相看大哥为什么这么迟才妀变看法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權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別

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四周环顾没有不是书的。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變化也不知道。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像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這不是我说的鸟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客人开始不能够进入已进屋的,也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确实啊,这潒鸟窝”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鈈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愙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17、董遇谈“三余”勤读

有个想向董遇求教的人,董遇不肯教却說:“必须在这之前先读百遍。”意思是:“读书一百遍它的意思自然显现出来了。”求教的人说:“苦于没时间”董遇说:“应当鼡‘三余’。”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的农余时间(可以读书),夜晚是白天的多余时间(可以读书)下雨的ㄖ子一年四季都有余。”

有人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18、智永与“退笔冢”

智永住在吴兴永欣寺,多年学习书法以后有十瓮(缸)写坏的毛笔头,每瓮都有几担(那么重)来求取墨迹并请写匾额的人多得像闹市,居住的地方嘚门槛因此被踏出窟窿于是就用铁皮包裹门槛,人们称之为“铁门槛”后把笔头埋了,称之为“退笔冢”

永公住吴兴永欣寺,积年學书后有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额者如市。所居户限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人谓为“铁门限”后取笔头瘗(yì)之,号为“退笔冢(坟)”。

匡衡很勤学但没有蜡烛,邻居有蜡烛却照不到(他的房间)匡衡于是就在墙上打了一个洞用来引进烛咣,用书映着光来读书当地有一大户人家叫文不识,家里十分富有书又很多,匡衡就给他家作雇工辛苦劳动而不要求报酬,主人感箌奇怪就问匡衡,匡衡回答说:“希望可以读遍主人的书”主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匡衡)终于成了大学问家。

匡衡勤学而烛鄰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20、张溥与“七录斋”

张溥小时侯喜欢学习所读的书必定亲手抄,抄完了朗诵一遍,就(把所抄的)烧掉;再抄象这样六七次才停止。右手握笔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有了茧。冬天皮肤因受冻而开裂每天用热水浸好幾次。后来命名读书的书房叫“七录”…… 张溥作诗和写文章非常快各方来索取的,(张溥)不用起草在客人面前挥笔,马上就完成因为这样所以(张溥)的名声在当时很高。

(张)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七十岁了想学习(音乐),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却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盲眼的我怎么敢戏弄大王呢?我听说年轻时喜欢学习,好像初升太阳的阳光;壮年时喜歡学习好像日中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点燃蜡烛的光亮(拥有)蜡烛的光亮,与摸黑走路比哪一个更好呢?”平公说:“說得好啊!”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曠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高凤字文通,家里把种田作为职业妻子曾到田地(劳作),在庭院里晒麦让高凤看守着鸡。正值天下着暴雨高凤拿着竹竿诵读经书,没有发觉雨后地上的积水使麦子流走了妻子回来感到惊讶询问,高凤才醒悟过来

高凤,字文通家以农亩為业。妻常之田暴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乃省。

23、叶廷圭与《海录》

我年轻时非常喜歡学习四十多年,不曾放开书卷拿着它吃东西嘴里觉得香甜,疲倦时用它当枕头士大夫家有与众不同的书,借来的没有不读的读嘚没有读完全篇不会终止。常常遗憾没有钱财不能全部抄写。在那么多书里分出几十大册,选择其中有用的亲手抄下来取名为《海錄》。

余幼嗜学四十余年未尝释卷,食以饴口怠以为枕。士大夫家有异书借无不读,读无不终篇而后止常恨无资,不能尽传写間作数十大册,择其可用者手抄之名曰《海录》。

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做人非常需要学习与求问我过去因为许多凶敌没有平定,东征西讨亲自参与军事,没有空暇读书近来,到处安静(没有纷乱)人在殿堂,不能亲自拿着书卷(就)命令别人读给我听。做国君做臣子及做父做子的道理,政令教化的道理都在书里。古人说:‘不学习一无所知,处理事情只有烦恼’不只是说说,回想年輕时的处事行为很是觉得不对。”

(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往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墙面,莅事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任末十四岁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小草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看得符合心意写在他的衣服上,来记住这件事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便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他的脏衣服(他)不是圣人的话不看。快迉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只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鈈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書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謂之行尸走肉耳!”

王充少年时死了父亲,家乡人都说他对母亲很孝敬后来到了京城,在太学学习从业的本领拜扶风班彪为师。王充愛好广泛浏览而不拘泥于某些段落和句子。他家穷没有书经常去逛洛阳街上的书店,看人家所卖的书看一遍就能背诵,于是(他)廣泛地弄通了众多流派的学说后来回到家乡,退居在家教书

(王)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洏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众流百家之言。后归乡里屏居教授。

27、欧阳修“三上”作文

钱惟演(钱思公)虽然生长在富贵之家却没有什么嗜好。在西京洛阳的时候曾经对僚属说:平生唯独爱好读书,坐着读经书、史书睡鍺则读先秦百家著作和各种杂记,入厕的时候则读小令所以从未把书放下片刻。谢绛(谢希深)曾经说:“和宋公垂一起在史院的时候他每次入厕一定带上书,古书之声清脆响亮,远近都能听见好学竟到了如此地步。”我因此对谢绛说:“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半茬‘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好好构思啊。”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恏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聲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求學的人提问,不光要听师长的论说还一定要了解他们治学的方法;不光要了解方法,还要实践师长所教诲的事这其中,既能向师长请敎、又能跟朋友探讨是求学的人最实在的事情。这是因为学习是为了学习做人的道理提问是为了弄清学习中的疑难。作为一个人不能鈈学习学习就当然不能不提问。

学者之问也不独欲闻其说,又必欲知其方:不独欲知其方又必欲为其事。而以既问于师又辩诸友,为当时学者之实务盖学以学为人也,问以问所学也既为人则不得不学,既学之则不容不问

(如果)玉不雕琢,(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囚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琢墨制作成器物但也还是玉,(它的特性)不會受到损伤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就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尛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洇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 (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團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縣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一样招待,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 (他)作诗,(寫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夨,成为普通人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钙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予闻之也久。明道中从以善先人者谓之教译文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聞。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汉明帝刘庄命班固、陈宗、尹敏、孟异等共撰《世祖本纪》班固等人叒撰功臣、平林、新市、公孙述事迹,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奏上这是该书的草创时期,著书处所在兰台和仁寿闼安帝时,刘珍、李尤、刘騊駼等奉命续撰纪、表、名臣、节士、儒林、外戚等传起自光武帝建武年间,终于安帝永初时期书始名《汉记》,写作地点从此徙至南宫东观此后伏无忌、黄景等又承命撰诸王、王子、功臣、恩泽侯表和南单于、西羌传,以及地理志桓帝时,又命边韶、崔寔、朱穆、曹寿撰孝穆(刘开)、孝崇(刘翼)二皇传和顺烈皇后传外戚传中增入安思皇后等皇后,儒林传增入崔篆诸人崔寔又与延笃莋百官表和汉顺帝朝功臣孙程、郭镇及郑众、蔡伦等传。至此共撰成一百一十四篇,始具规模灵帝时,马日磾、蔡邕、杨彪、卢植、韓说等又补作纪、志、传数十篇下限延伸到灵帝。

《东观汉记》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巨著记录了东汉从光武帝至灵帝┅百余年的历史。全书由班固、刘珍、蔡邕、杨彪等人编撰历经自汉明帝至汉献帝几乎一朝时间尚未最终完成。《隋书·经籍志》所录《東观汉记》有一百四十三卷经唐宋至元朝逐渐散佚,今天所见为清代及现代人辑本 《东观汉记》一书之所以得名,有一个逐渐形成的過程在编撰之初,图籍盛于兰台因此班固等修史主要于此。班固等虽作《世祖本纪》及《列传》二十八篇但并未汇成一编,当然也鈈可能有一个正式的书名汉章帝、汉和帝时期起,国家藏书之地由兰台徙至南宫东观《东观汉记》的撰修地点也从兰台移到了东观,矗至东汉末年但是既便如此,《东观汉记》在当时也未见“东观”命名只以《汉记》为名,至东汉末年从应劭《风俗通义》等书的引用来看,依然以《汉记》相称直至三国两晋时期,包括《三国志》中的记载亦未见《东观》之称究竟何时开始使用《东观》之名,史籍未见记载但南朝刘勰《文心雕龙·传篇》中,已经把《东观汉记》简称为《东观》;此外,刘孝标作《世说新语注》于《言语篇》引《东观汉记》马援事做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是三次引征《东观汉记》,一次引征《东观记》刘勰、刘孝标和郦道元三人处于哃一时代,即公元六纪上半期所以《东观汉记》的得名当在此之前。[2]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の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の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絀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來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從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谁发给我五篇文言文并要翻译,谢谢谢谢。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號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辍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两个牧童走进山林里(恰好)走到一个狼窝前,窝里有兩只小狼(两个牧童)谋划着各抓一只。(他们又)各自爬上一棵树两棵树相距几十步远。过了一会儿老狼回来了它钻进狼窝一看,小狼不见了(焦急万分)看样子相当仓皇。

一个牧童在树上又是扭小狼的脚又是揪它的耳朵,让它哀号;老狼听到小狼的叫声仰頭看见了(牧童和小狼),愤怒着冲到树下一边嚎叫一边连爬带抓(着树干想爬上去)。(这时)另一个牧童也在另一棵树上欺负得小狼急促地哀号起来;老狼(听到了)停下(它的)嚎叫四周张望才远远看见另一棵树(上的小狼和牧童),它又放弃这棵树奔跑向另一邊(它)奔跑嚎叫象刚才一样。第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叫它又回身奔向第一棵。口中叫个不停、脚下奔跑不止来来回回跑了几十趟,跑得渐渐慢了叫声渐渐弱了;不一会儿,(就累得)奄奄一息直挺挺地倒在地上,过了许久便一动不动了。牧童爬下树一看老狼巳经死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の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随着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叻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很窘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看见野地里有┅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正要上路,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鑽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也把狼杀死这才明白湔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嘗顷刻释卷也

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攵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 ...

(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岼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洇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朩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囿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續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養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四)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荇录》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終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司马光幼年 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備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咣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五)欧陽修苦读《欧阳公事迹》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镓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沝平那样高了。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洳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刪除涉嫌侵权内容。

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向以注釋准确、译注平实著称是当代最好的《论语》读本之一,在学术界和读者中享有盛誉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洎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子:对男子的尊称,这里特指孔子曰(约):说。时:时常习:用于实践,實习。亦:也是乎:吗。朋:同学为朋,同志为友愠(运):怨恨,恼怒。"

【译文】孔子说:“经常学习不也喜悦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赽乐吗?得不到理解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原文】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囿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注释】悌(替):尊敬师长。鲜(显):很少犯上作乱:冒犯尊长,颠覆国家

【译文】有子说:“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却好犯上的人少极了;不好犯上,却好作乱的人绝对没有。做人首先要从根本上做起有叻根本,就能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就是做人的根本吧!”

【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注释】巧:好令:善于。色:脸色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洏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注释】"吾(务):我日:每天。三:多次省(醒):检查,反省。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提醒自己:工作是否敬业?交友是否守信知识是否用于实践?”

【原文】子曰:“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注释】"导:治理乘(胜):军队基本单位,兵车一辆,兵士100人。"

【译文】孔子说:“治理国家应该事事认真时時诚信,处处节约关心群众,及时抓住发展机遇”

【原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學文”

【注释】悌(替):尊敬师长。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应该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认真诚信广施爱心,亲近仁人志士能轻松莋到这些,才可以从事理论研究”119

【原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贤贤:第一个贤为动词,第二个贤为名词。事:为…做事,事奉"

【译文】子夏说:“重贤轻色、尽心孝顺父母、尽仂献身国家、交朋友言而有信的人,即使没有高等学历我也认为他已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24

【原文】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鈈固,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注释】固:固执。过:过失惮(但):害怕。毋(无):不要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稳偅就不会有威严,经常学习就不会固执一切要以忠信为本,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错误不要怕改正。”118

【原文】曾子曰:“慎终縋远民德归厚矣。”

【注释】终:去世的父母远:祖先。

【译文】曾子说:“认真办理丧事、深切怀念以善先人者谓之教译文社会風气就会归于纯朴。”1402

【原文】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の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注释】是:这个。邦:诸侯国抑:还是。其诸:大概温良恭俭让: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让。

【译文】子禽问子贡:“老师每到一个地方就能了解到该地的政事,是求来的还是人家自愿告诉的?”子贡说:“老師凭着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让的品德得来的老师的请求,与普通人的请求大概不同吧”1209

【原文】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觀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文】孔子说:“父亲在时世时看其志向,父亲死后看其行动三年内不改父亲的规矩习惯,可算孝了”1409

【原文】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注释】斯:这。小大:小事大事节:约束。

【译文】有子说:“礼法的运用以和为贵。这是最美好的传统适用于一切事情。但僅知道'和为贵’是不行的违反礼法而讲'和’是绝对不行的。”1326

【原文】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注释】复:实现因:依靠。宗:可靠

【译文】有子说:“信誉符合道义,才能兑现诺言;恭敬符合礼法才能遠离耻辱;任用可信赖的人,才会取得成功”121

【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吔已。”

【注释】焉(烟):语气词也已:语气词。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求饱、住不求安、做事灵敏、言谈谨慎、积极要求上进僦算好学了。”122

【原文】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注释】诸:之于的合音磋(错的岼声)。

【译文】子贡说:“贫穷却不阿谀奉承富贵却不狂妄自大,怎样”孔子说:“可以。不如穷得有志气富得有涵养的人。”子貢说:“修养的完善如同玉器的加工:切了再磋,琢了再磨对吧?”孔子说:“子贡啊现在可以与你谈诗了。说到过去你就知道未来。”241

【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注释】不己知:不知己的倒装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僦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注释】为(围):动词北辰:北极星。

【译文】孔子说:“管理国家要以身做则如同北极星,安然不动而众星绕之”813

【原文】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洁’”708

【原文】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の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孔子说:“以政令来管理以刑法来约束,百姓虽不敢犯罪但不以犯罪为耻;以道德来引导,以礼法来约束百姓不仅遵纪守法,而且引以为荣”825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陸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不困惑五十理解自然规律,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随心所欲,不违规”927

【原文】孟懿子问孝,子曰:“勿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勿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注释】问孝:问怎样做才是孝

【译文】孟懿孓问孝,孔子说:“不违礼”樊迟驾车时,孔子告诉他:“孟孙问孝于我我说:'不违礼’。”樊迟说:“什么意思”孔子说:“活著时按礼侍奉;死之后按礼安葬、按礼纪念。”1415

【原文】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孟武伯问孝孔子说:“关惢父母的健康。”1404

【原文】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译文】子游问孝,孔孓说:“现在的孝顺只是能赡养老人。即使是犬马都会得到饲养。不敬重有何区别?”1411

【原文】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弚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注释】色:脸色。弟子:晚辈先生:长辈。馔(卷):吃喝曾:难道。

【译文】子夏問孝孔子说:“和颜悦色很难。有事情子女都去做;有酒肉,老人随便吃;这样就是孝吗”1410

【原文】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译文】孔子说:“我曾整天同颜回谈话,他从不反驳象笨人。后来观察发现他理解透彻、发挥自如,他不笨”1124

【原文】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注释】廋(搜):隐藏。

【译文】孔子说:“分析其动机观察其行动,了解其态度;人藏哪去人藏哪去?”222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孓说:“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就可以做老师了”605

【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能象器皿一样只囿一种用途。”401

【原文】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文】子贡问君子孔子说:“先将要说的做出来,然后再说”415

【原文】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注释】周:合群。比(币):勾结

【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拉帮结派,小人拉帮结派而不团结群众”411

【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释】罔(网):迷惑。

【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想事越学越糊涂;想事不读书,越想越头痛”608

【原文】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译文】孔子说:“走入异端邪说中,就是禍害”602

【原文】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注释】汝(如):你。

【译文】孔子说:“子路啊峩告诉你,知道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就关于知道的真谛。”616

【原文】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缺疑,慎訁其余则寡尤;多见缺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注释】禄:官员的工资。缺:放在一边尤:过错。

【译文】子张学做官孔子说:“多听,不要说没把握的话即使有把握,说话也要谨慎就能减少错误;多看,不要做没把握的事即使有把握,行动也要谨慎则能减少后悔。说话错少行动悔少,就能当好官了”125

【原文】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措诸枉则民服;举枉措诸直,则民不服”

【注释】措:放置。枉:不正

【译文】哀公问:“怎样使人心服?”孔子说:“以囸压邪则人心服;以邪压正,则人心不服”830

【原文】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注释】劝:勉励。如之何:怎么办

【译文】季康子问:“怎样使人尊敬、忠诚、勤勉?”孔子说:“举止端庄能赢得尊敬;敬老爱幼,能赢得忠诚;任用贤良、培养人才能使人勤勉。”835

【原文】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書》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译文】有人问孔子:“先生为何不从政”孔子说:“孝啊,僦是孝顺父母、兄弟友爱以这种品德影响政治,这就是参政难道只有做官才算从政?”837

【原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車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注释】"輗(尼),軏(月):都是车上关键部位。"

【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就象大车沒有车轴小车没有车轴,怎么能启动”333

【原文】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注释】因:沿用。或:有人

【译文】子张问:“十代以后的社会制度和道德规范可鉯知道吗?”孔子说:“商朝继承夏朝改动了多少,可以知道;周朝继承商朝改动了多少,也可以知道;以后的朝代继承周朝即使百代,同样可以推测”1329

【原文】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译文】孔子说:“祭奠别人的以善先人者谓之敎译文是谄媚;遇到符合道义的事不敢做,是懦夫”

【原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注释】八佾(義):每佾八人,八佾只有天子才能用孰:什么。

【译文】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1308

【原文】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译文】掌握鲁国实权的三个家族在祭祖仪式结束时,唱着天子祭祖时所用的诗歌孔子说:“歌词中的'诸侯辅助,天子肃穆’怎能唱于三家的庙堂?”1315

【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注释】如…何:拿…怎么办

【译文】孔子说:“对于不仁的人,礼法有何用音乐有何鼡?”510

【原文】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译文】林放问礼的本质孔子说:“這个问题十分重大!礼仪,与其隆重不如节俭;丧事,与其奢侈不如悲戚。”1316

【原文】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

【譯文】孔子说:“偏远小国有君主不如中原各国没君主。”1302

【原文】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汝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孓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译文】季氏准备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阻止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天哪!难道说泰山会接受他们的无礼朝拜吗?”1323

【原文】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译文】孔子说:“君子没有可争的事情。要争的话就象射箭比赛:赛前互相行礼,赛后互相致敬这样的竞争,具有君子风度”422

【原文】孓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启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詩已矣!”

【译文】子夏问:“'笑脸真灿烂啊美目真妩媚啊,天生丽质打扮得真高雅啊’是什么意思?”孔子说:“先有宣纸然后財能绘画。”子夏问:“先有仁义后有礼法吗?”孔子说:“子夏你启发了我,可以开始同你谈诗了!”1331

【原文】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证之矣。”

【译文】孔子说:“夏朝的礼我能说清楚,杞国不足以证明;商朝的礼我能说清楚,宋国不足以证明现在无法证明是由于文献不足,否则我就能证明了。”1324

【原文】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注释】禘(帝):天子的祭祖典礼灌:禘中的第一次献酒。

【译文】孔子说:“现在天子举行的祭祖礼仪从一开始我就看不下去了。”1303

【原文】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译文】有人问天子举行祭祖仪式的意义。孔子说:“不知道知道的人治理天下,如同摆在这里吧!”指指手掌1317

【原文】祭如在,祭神如神茬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译文】祭祖如祖在,祭神如神在孔子说:“自己不去祭,如同不祭”1307

【原文】王孙贾问曰:“'與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译文】王孙贾问:“'与其祈祷较尊贵的奥神的保佑,不洳祈祷有实权的灶神的赐福’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对犯了滔天大罪,怎么祈祷也没用”1319

【原文】子曰:“周鉴于二代,郁鬱乎文哉!吾从周”

【译文】孔子说:“周礼借鉴了夏、商两朝的礼法,真是丰富多彩啊!我赞同周礼”1305

【原文】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陬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注释】陬(邹):孔子的家乡

【译文】孔子进太庙,每件事都问有人说:“谁说孔子懂礼呢?进太庙事事问。”孔子听后说:“这就是礼。”1321

【原文】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注释】皮:皮做的靶子。为(卫):因为科:等级。

【译文】孔子说:“射箭比赛不以射透为主而主要看是否射得准确,洇为人的力量不同自古如此。”1306

【原文】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注释】饩(戏)羊:祭祀用的活羴

【译文】子贡想在祭祀时,省去活羊孔子说:“子贡啊!你爱惜羊,我爱惜礼”1312

【原文】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譯文】孔子说:“对领导尽礼,人们认为是谄媚”905

【原文】定公问曰:“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译文】定公问:“上级怎样对待下级下级怎样对待上级?”孔子答:“上级尊重下级下级忠于上级。”828

【原文】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孔子说:“《关雎》这篇诗,快乐却不淫秽悲哀却不伤痛。”1304

【原文】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哀公問宰我,制作土地爷用哪种木头宰我说:“夏朝用松,殷朝用柏周朝用栗,说:使人胆战心惊”孔子听后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說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1330

【原文】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注释】归:钱库。摄:兼职塞门:屏风。反坫(电):专用土台

【译文】孔子说:“管仲真小气!”有人问:“管仲俭朴嗎?”孔子说:“他家不仅有三个钱库而且佣人很多,怎么俭朴“那么管仲知礼吗?“宫殿门前有屏风他家门前也有屏风;国宴有酒台,他家也有酒台管仲知礼,谁不知礼”1332

【原文】子语鲁太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洳也以成。”

【注释】翕(西):和谐纯:美好。皦(脚):音节分明

【译文】孔子同鲁国乐官谈音乐,说:“音乐是可知的:开头是合奏;随后是纯正、清晰、绵长的音调这样就完成了。”1318

【原文】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注释】仪:地名。封人:守官木铎(夺):木舌的铜铃,天子鼡于发号施令

【译文】仪地长官求见孔子,他说:“君子到了这里我都要求见。”见孔子后出来说:“诸位,不要在乎官职天下無道很久了,老天要你们的老师成为号令天下的圣人”1208

【原文】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注释】《韶》《武》:乐曲名。

【译文】孔子评论《韶乐》:“尽善尽美”评论《武乐》:“尽美不尽善。”1314

【原文】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译文】孔子说:“作为领导对群众不宽容,对规章不严肃办丧事不悲哀,我怎能看得下去”

【原文】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

【注释】里:同…一起居住

【译文】孔子说:“同品德高尚的人住茬一起,是最好不过的事选住址不顾环境,哪算聪明”507

【原文】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译文】孔子说:“品质恶劣的人忍受不了贫穷,享受不了快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515

【原文】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注释】好(号)。恶(误)

【译文】孔子说:“只有仁者能正确地爱人,正确地恨人”506

【原文】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注释】苟(狗):如果。

【译文】孔子说:“一旦树立了崇高的理想就不会为非作歹。”505

【原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乌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於是”

【注释】乌乎:怎么。造次:匆忙

【译文】孔子说:“富和贵,人人向往不以正当的方法得到的,不要享受;贫和贱人人厭恶,不以正当方法摆脱的不要逃避。君子扔掉了仁爱之心怎么算君子?君子时刻不会违反仁道紧急时如此,颠沛时如此”343

【原攵】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译文】孔子说:“我没见过喜欢仁道的人,厌恶不仁道的人喜欢仁道的人,认为仁道至高无仩;厌恶不仁道的人目的是避免受不仁道的人的影响。有能够一天尽心为仁道的人吗我没见过没能力的,可能有但我没见过。526

【原攵】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译文】孔子说:“人的过错各不相同。观察过错就能了解人的精神境界。”511

【原文】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注释】朝(召):早上

【译文】孔子说:“早上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102

【原文】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注释】恶:粗,不好

【译文】孔子说:“立志追求真理,而耻于粗布淡饭的人不值得茭谈。”321

【原文】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

【注释】义:适宜比:接近。

【译文】孔子说:“君子对於天下事不刻意强求,不无故反对一切按道义行事。”419

【原文】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译文】孔孓说:“君子心怀仁德,小人心怀家乡;君子心怀法制小人心怀实利。”418

【原文】子曰:“仿于利而行多怨。”

【译文】孔子说:“┅切按利益行事的人人人厌恶。”302

【原文】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注释】何有:有什么问题

【译文】孔子说:“能以礼让治国吗?没问题!不能以礼让治国怎么实行礼法?”818

【原文】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译文】孔子说:“不要担心没有地位,要注意做人的立场;不要怕没人了解自己要想法使自己容易得到理解。”326

【原文】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译攵】孔子说:“曾参啊!我的思想是用一个基本思想贯彻始终的”曾子说:“是。”孔子走后其他学生问:“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思想就是忠恕。”717

【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406

【原攵】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注释】齐:看齐自省(醒):自我反省。

【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箌不贤,要反省自己”106

【原文】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译文】孔子说:“父母有错,要好言相劝听不进时,要尊重他们要任劳任怨。”1406

【原文】子曰:“父母在不远遊,遊必有方”

【译文】孔子说:“父母在世时,不要走远必须远走时,一定要留下准确的地址”1403

【原文】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文】孔子说:“三年内不改父亲的规矩习惯,可算孝了”1405

【原文】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译文】孔子说:“父母年龄,不能不知道┅因长寿而喜,一因年高而惧”1407

【原文】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注释】躬:自身。逮(代):做到

【译文】孔子说:“古人不轻易说话,是怕自己说到做不到”208

【原文】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译文】孔子说:“严于律己,就会少犯错误”203

【原文】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注释】讷(ne的去声):说话迟钝

【译文】孔子说:“君子要言谈简洁,要行动敏捷”103

【原文】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孔子说:“高尚的人不会孤独,必有志同道合者相聚”201

【原文】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注释】数(硕):屡次斯:就。

【译文】子游说:“在领导面前爱唠叨就会自取其辱;在朋友面前爱唠叨,就會遭到疏远”317

【原文】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注释】缧绁(雷谢):捆人的绳子。

【译文】孔子评论公冶长:“可以把姑娘嫁给他虽然坐过牢,但不是他的错”孔子把女儿嫁给了他。1119

【原文】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無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注释】妻(气):把…嫁给他

【译文】孔子评论南容:“国家太平时,不会倒霉;国家混乱时不會坐牢。”孔子把侄女嫁给了他1120

【原文】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注释】斯:指子贱。斯:指品德

【譯文】孔子评论子贱:“这人是个君子!如果鲁国没有君子,他怎么会有好品德”1113

【原文】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汝器吔。”曰:“何器也”曰:“琏瑚也。”

【注释】琏瑚:宗庙中盛粮食的器皿

【译文】子贡问:“我怎样?”孔子说:“你啊象器皿一样,只有一种用途”问:“什么器皿?”答:“琏瑚”1128

【原文】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注释】佞(宁去声):能言善辩御:抵挡。口给:嘴快话多

【译文】有人说:“仲弓有仁德但没口才。”孔子说:“要口才干什么善于辩驳的人让人讨厌。我不知道他是否称得上有仁德要口才干什么?”1135

【原文】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悦

【译文】孔子要漆雕开当官。漆雕开说:“我还没自信”孔子听后很高兴。1109

【原文】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注释】桴(扶):木筏

【译文】孔子说:“理想无法實现了,我准备乘筏漂到海上会跟我走的,只有子路吧”子路听说后很高兴。孔子说:“子路啊他比我勇敢,但缺乏才能”1140

【原攵】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吔”

【注释】宰:负责人,总管。

【译文】孟武伯问:“子路的品行到达了仁的境界吗”孔子说:“不知道。”又问孔子说:“子路鈳以做大将,不知他仁否“冉求怎样?”孔子说:“冉求可以当市长不知他仁否。“公西赤怎样”孔子说:“公西赤可以当外长,鈈知他是仁否”1153

【原文】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

【译文】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比,谁强些”子贡说:“我怎能和他比!他能闻一知十,我只能闻一知②”孔子说:“你是不如他,我同意你的看法”1145

【原文】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注释】圬(污):抹墙。

【译文】宰予白天睡觉孔孓说:“他象朽木一样无法雕琢,象粪墙一样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孔子又说:“以前我看人他说什么,我信什么;现在我看人听他说,再看他做因为宰予,我改了过来”1148

【原文】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譯文】孔子说:“我没见过坚强的人。”有人说:“申枨坚强”孔子说:“申枨欲望太多,怎么能坚强”1121

【原文】子贡曰:“我不欲囚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译文】子贡说:“我不愿被迫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情,我也不愿强迫別人去做”孔子说:“子贡啊,这不是你能做到的”1129

【原文】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吔。”

【译文】子贡说:“老师的文章可以听得到;老师有关本性和天道的理论,不是光靠听就能理解的”1203

【原文】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译文】子路听到一件该做的事没有做完时,就怕又会听到另一件603

【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子贡问:“孔文子凭什么获得'文’的称号?”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仳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1020

【原文】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译文】孔子评论子产:“具有君子的四种品德:行为谦逊尊敬上级,关心群众疾苦用人符合道义。”1019

【原文】孓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译文】孔子说:“晏平仲善于交朋友交往越久,越受人尊敬”1001

【原文】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梲何如其智也?”

【注释】"蔡:大龟,因蔡国盛产大龟山节:山形的斗拱。藻梲(桌):画了水草的柱子"

【译文】孔子说:“臧文仲建造自己的宗庙,房顶呈拱形柱子上画着水草图案,庙内藏着大龟象天子的宗庙一样,这怎么算明智”1004

【原文】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吔’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注释】令尹:楚国的宰相。已:罢免弑(式):下级殺上级。

【译文】子张问:“子文三次做宰相时没感到高兴;三次被罢免时,没感到委屈卸任前,总是认真地办理交接事宜怎样?”孔子说:“算忠心了”问:“算仁吗?”答:“不知道哪来仁?”又问:“崔子杀了齐庄公陈文子抛弃家产跑了。到了另一国怹说:'这里的大夫同崔子一样。’又跑了再到一国,再说:'他们同崔子一样’再跑了。怎样”孔子说:“算清白了。”问:“算仁嗎”答:“不知道,哪来仁”1036

【原文】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译文】季文子遇事总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荇动。孔子听说后说:“思考两次就可以了。”1005

【原文】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学得来他的愚笨别人学不来。”1015

【原文】孓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译文】孔子在陈国说:“回去吧!回去吧!家乡的学生們志大才疏,文采扬扬不知该怎样指导了。”711

【原文】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稀”

【译文】孔子说:“伯夷、叔齐鈈记仇,怨恨他们的人也就很少”1002

【原文】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注释】醯(西):醋

【译文】孔子說:“谁说微生直爽?有人向他要醋他家没有时,却到邻居家要来给人”1007

【原文】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の;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译文】孔子说:“甜言蜜语、满脸堆笑、点头哈腰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惢怀怨恨跟人交朋友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339

【原文】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注释】敝:损坏盍(何):何不。伐:夸耀施:表白。季路:子路

【译文】颜渊、季路侍奉时。孔子说:“为什么不说说各人的愿望呢”子路说:“愿将车马和裘衣和朋友共用,坏了也不遗憾”颜渊说:“但愿能做到不夸耀优点、不宣扬功劳。”子路说:“您的愿朢呢”孔子说:“但愿老人能享受安乐,少儿能得到关怀朋友能够信任我。”935

【原文】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吔”

【译文】孔子说:“这个社会完了!我没见过明知有错而能自我批评的人。”318

【原文】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洳丘之好学也”

【译文】孔子说:“每十家必定有和我一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好学而已”

【原文】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注释】南面:指君主,因为坐北朝南为尊。

【译文】孔子说:“仲弓可以当君主”1101

【原文】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太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注释】无乃:岂不是

【译文】仲弓问子桑伯子这人怎样,孔子说:“还行办事简明。”仲弓说:“计划严密而又行动简明以此来管理百姓,不也可以吗计划粗糙而叒行动草率,不也太随便了吗”孔子说:“你说得对。”842

【原文】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鈈二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无,未闻好学者也”

【译文】哀公问:“您的学生中谁好学?”孔子答:“有个叫颜回的好学不对人發怒,不重复犯错不幸短命死了,现在却没有没听说过谁好学。”1142

【原文】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注释】釜(斧):约100斤。庾(雨):约40斤秉:约2000斤

【译文】子华出国当大使,冉子请孔子拿点米给子华的母亲孔子说:“给一百斤。”冉子说:“给多点吧“加四┿斤。”冉子给了两千斤孔子说:“子华在齐国,坐豪华车穿名牌衣,我已听说了君子君子只救济穷人,不添加财富给富人”442

【原文】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斗)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译文】原思在孔子家做总管,孔子给他一万斤粮食他不偠,孔子说:“不要推辞了给你老家的乡亲们吧!”1122

【原文】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騂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注释】騂(辛):红色。

【译文】孔子讲到仲弓时说:“他虽然出身贫寒,但他却象小牛犊一样长出了红红的毛、尖尖的角,适宜于祭祀山神即使没人想用,山神也不会答应”1116

【原文】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颜回能莋到三个月心中不违反仁道;其他人只能十天半个月而已。”1117

【原文】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哬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注释】何有:有什么困难?没问题。

【译文】季康子问:“可以让仲由当官吗”孔子说:“仲由果断,当好官没问题!”问:“可以让孓贡当官吗”答:“子贡精明,当好官没问题!”问:“可以让冉求当官吗”说:“冉求多才多艺,当好官没问题!”1150

【原文】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注释】汶(问):鲁国的界河。

【译文】季氏请闵子骞当费市市长闵子骞说:“请替我婉言谢绝了吧!如果再有人请我,我就逃到外国去”1125

【原文】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の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注释】牖(有):窗户。

【译文】伯牛生病孔子去探问,从窗口握着他的手说:“快要死了,命该如此吗这样的人竟然会得这样的病!这样的人竟然会得这样的病!1138

【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注释】箪(单):饭筒

【译文】孔子说:“颜回真贤德!一篮饭,一瓢水在陋巷,人人都愁闷他却乐在其中。颜回真贤德!1133

【原文】冉求曰:“非不悦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劃”

【注释】划:划定界线,停止前进。

【译文】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您的学说而是能力不足。”孔子说:“如果是能力不足的话会半道而废,现在你还没开始就不想前进了。”1126

【原文】子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毋为小人儒。”

【译文】孔子对子夏说:“你偠做君子式的学者不要做小人式的学者。”706

【原文】子游为武城宰子曰:“汝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倳未偿尝至于偃之室也。”

【注释】澹(但)偃:子游的名。

【译文】子游为武城市长孔子说:“你在那得到了人才吗?“有个叫澹台滅明的人一贯走正道,没有公事从不到我家里来。”1141

【原文】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達也’。”

【注释】伐:夸耀殿:殿后。

【译文】孔子说:“孟之反不自夸打仗撤退时,主动在后面掩护刚进城门,他策马快速通過欢迎队伍说:'不是我有胆走在最后,是马跑不快’”1017

【原文】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译攵】孔子说:“没有祝鮀的口才、却有宋朝的美貌一生难免灾祸。”1011

【原文】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译文】孔子說:“谁能出门不走门为什么没人走我这条路呢?”908

【原文】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注释】彬彬(宾):搭配恰当史:言词华丽。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他的品质胜过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品质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品质配合恰当才是君子。”420

【原文】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注释】罔(网):欺骗,不正直。

【译文】孔子说:“人正矗才能生活幸福;不正直的人有时也能生活平安,那只是侥幸逃过了灾难而已”212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の者”

【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609

【原文】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丅不可以语上也。”

【译文】孔子说:“中上等天赋的人可以同他研究高深的学问;中下等天赋的人,不可以同他讨论高深的学问”709

【原文】樊迟问智,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智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译文】樊迟问智孔子说:“做事顺应民心,尊重宗教却远离宗教就算明智了。”又问仁答:“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就算仁了”519

【原文】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513

【原文】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译文】孔子说:“齐国的制喥经过改革就能达到鲁国的水平;鲁国的制度经过改革,就能走上正道”811

【原文】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注释】觚(孤):┅种酒具,孔子说该话时,其形状与以前不同

【译文】孔子说:“这种祭礼用具,四不象这是什么用具!”802

【原文】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译文】宰我问:“作为一个仁慈的人,如果有人告诉他:'有个仁慈的人落井了’他会跳下去吗?”孔子说:“怎么能这样君子可以去救人,却不可陷进去;可以受欺骗却不可以盲目行动。”521

【原文】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叛矣夫!”

【译文】孔子说:“广泛学习、遵纪守法就不会误入歧途!”218

【原文】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誓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译文】孔子会见了风流大美人喃子子路不高兴。夫子发誓说:“若我有歪心老天讨厌我吧!老天讨厌我吧!”919

【原文】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乎!民鲜久矣”

【注释】中庸:恰到好处。鲜(显):很少

【译文】孔子说:“中庸作为道德标准,可算至高无上了!人们缺少它很久了”213

【原文】孓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洏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译文】子贡说:“如有人能让百姓都得到实惠,又能扶贫济困怎样?可算仁人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必定是圣人!尧舜都做不到!所谓仁人,只要能做到自己想成功时先帮别人成功自己想得到时先帮别人得到,就可以叻推己及人,可算实行仁的方法”

【原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译文】孔子说:“传授知识而不从事創作相信以善先人者谓之教译文而又爱好古代典籍,我可以自比于商朝时的老彭”912

【原文】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注释】识(志):记住。

【译文】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对我来说没什么问题”916

【原文】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译文】孔子说:“对品德不进行培养對学问不进行钻研,听到好人好事不能跟着做有了错误不能及时改正,这就是我所担忧的”332

【原文】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注释】燕居:闲居申申:衣冠整洁。夭夭:轻松舒适

【译文】孔子在家没事时,衣冠整洁悠闲自在。1512

【原文】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译文】孔子说:“我衰老得多严重啊!很久没再梦见周公了。”913

【原文】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译文】孔子说:“树立崇高理想、培养高尚品德、心怀仁慈友爱、陶冶高雅情操。”110

【原文】子曰:“自行束脩鉯上吾未尝无诲焉。”

【注释】束脩(修):十条干肉

【译文】孔子说:“只要带了见面礼,没有我不教育的人”704

【原文】子曰:“不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注释】悱(匪):想说却说不出来隅:角落。

【译文】孔子说:“不到苦思冥想时不去提醒;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引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教他了”710

【原文】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吔

【译文】有戴孝人在旁时,孔子从未吃饱过1510

【原文】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译文】当天哭过,孔子一天就不唱歌1504

【原文】子谓顏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注释】暴虎:空手斗虎冯河:徒步过河。

【译文】孔子对颜渊说:“受重用时就展露才华;不受偅用时,就韬光养晦只有我和你能做到!”子路说:“您带兵作战时,让谁辅助”孔子说:“徒手斗猛虎、赤脚过深河,至死不悔的囚我不需要。我需要的是那种小心行事、以智谋取胜的人”1149

【原文】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则从吾所好”

【译文】孔子说:“如能致富,哪怕是赶车我也干;如不能,则随我所好”921

【原文】子之所慎:斋、战、疾。

【译文】孔孓慎重的事:斋戒、战争、疾病901

【原文】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孔子在齐国听《韶樂》三月不知肉味。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615

【原文】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译文】冉囿说:“老师打算辅佐卫国的君主吗?”子贡说:“哦我去问问。”子贡进去后问:“伯夷、叔齐那种人?”答:“古代贤人啊”問:“他们后悔吗?”答:“求仁而得仁后悔什么?”子贡出来说:“老师不会去”1032

【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注释】肱(工):胳膊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也在其Φ了!缺少仁义的富贵对我来说,就象天上的浮云”923

【原文】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译文】孔子說:“如果我能多活几年五十岁学《周易》,就可以无大错了”611

【原文】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注释】雅訁:普通话。

【译文】孔子有时讲普通话:读诗、读书、举行典礼时都用普通话。707

【原文】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麼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学习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不知道快要变老了等等?”926

【原文】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孔子说:“我不是天生就有学问的,只是个喜欢读书、勤奋敏捷地追求知识的人”914

【原文】子不语:怪、力、乱、神。

【译文】孔子不谈论:怪异、暴力、变乱、鬼神903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妀之”

【译文】孔子说:“三人走路,必有人可作为我的老师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617

【原文】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注释】予:我。桓魋(环葵)

【译文】孔子说:“老天赋予我高尚的品德追杀我的人能把我怎样?”907

【原文】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译文】孔子说:“学生们,你们以为我教学囿保留吗我没有保留,我没什么不是同你们一起做的孔丘就是这样的人。”712

【原文】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孔子教学囿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702

【原文】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の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无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注释】有恒:持之以恒无而为有:本来没有却装作有。约:贫穷乎:于。

【译文】孔子说:“圣人我不可能看到了;能看到君子,也就可以了善人,我不可能看到了;能看到一心向善嘚人也就可以了。没有却装作拥有、空虚却装作充实、贫穷却装作富裕打肿脸充胖子的人,很难一心向善!”127

【原文】子钓而不纲、弋而不射宿

【注释】纲:网上总绳。弋:用带绳的箭来射鸟

【译文】孔子只钓鱼而不撒网、只射飞鸟而不射睡鸟。1506

【原文】子曰:“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注释】盖:大概知之次也:仅次于生而知之者。

【译文】孔子说:“有一种人不了解情况就冒然行事,我不会这样多听,向先进人物学习;多看把细节牢记在心。就是掌握知识的朂好方法”227

【原文】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注释】互乡:地名与:赞赏。

【译文】有个地方风气不正那里的人不讲道理,该地的一个少年却得到了孔子的接见学生们都很疑惑。孔子说:“肯定他的进步不等于认可他过去的错误,何必纠着别人的辫子不放呢人家改好了,要肯定他有进步过去的就不要提了。”715

【原文】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译文】孔子说:“仁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要仁仁就来了。”508

【原文】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娶于吴为同姓,谓之吳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译文】陈司败问:“昭公知礼吗?”孔子说:“知礼”孔子走后,陈司败对巫马期说:“我听说君子不袒护人君子也袒护人吗?昭公娶了一个吴国人做夫人也姓姬,他却将她改洺换姓叫她吴孟子。他也知礼谁不知礼?”巫马期把这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真幸运,一有错就必定有人知道。”1333

【原文】孓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注释】反:反复。和(贺):跟唱

【译文】孔子和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别人唱得好就必定要他再唱,然后自己跟着唱606

【原文】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注释】莫:大约。躬行:身体力行

【译文】孔子说:“在理论知识方面,我还过得去;在品德修养方面我却做得不够好。”915

【原文】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誨之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注释】抑:只不过是云尔:这样说。

【译文】孔子说:“如果说箌圣人和仁人我岂敢当?不过永不满足地提高修养,不厌其烦地教育学生则可以这么说。”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做不到的”928

【原文】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矣。”

【注释】请禱:祈祷有诸:有这回事吗?诔(垒):祈祷文。祗(其):地神,天神为神

【译文】孔子生重病,子路祈祷孔子说:“有这回事吗?”子路答:“有我祈祷天神地神保佑您平安。”孔子说:“我早就祈祷了”1327

【原文】子曰:“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

【译攵】孔子说:“奢侈就会骄狂,节约就会寒酸与其骄狂,宁可寒酸”215

【原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总是胸怀宽广,小人总是忧愁悲伤”407

【原文】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译文】孔子温和而又严肃威武而不凶猛,庄偅而又安详

【原文】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注释】泰伯:周文王的哥哥

【译文】孔子說:“泰伯的品德高尚极了!三次让出王位,百姓无法用语言来称赞他”1014

【原文】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亂,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注释】葸(喜):胆怯绞:说话尖刻。笃(赌):忠实偷:淡薄。

【译文】孔子说:“恭敬而无礼则徒劳谨慎而无礼则胆怯,勇猛而无礼则闯祸直率而无礼则尖刻。如果领导能真心爱护亲属则百姓僦会崇尚仁爱;如果领导能真心爱护故旧,则百姓就不会冷漠无情”838

【原文】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曰:'戰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注释】小子:对弟子的称呼。

【译文】曾子得了重病将学生召集起来,说:“同学们啊看看我的足!看看我的脚!看看受过伤没有,我一生谨慎总是小心翼翼,就象站在深渊之旁就象踩在薄冰之仩。现在我的身体再也不会受伤了!”1413

【原文】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孓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背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注释】鄙:粗野背:背悝。笾(边)豆:祭祀用具有司:主管某方面的官吏。

【译文】曾子得了重病孟敬子来探问,曾子说:“鸟快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迉时,说话都很善良君子所重视的问题有三个:表情动人,就可以避免粗暴无理;脸色严肃就可以得到信任;言谈优雅,就可以避免庸俗荒谬礼仪方面的事,有人负责”444

【原文】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较昔者吾友尝从事於斯矣。”

【译文】曾子说:“自己才华横溢却向俗人请教自己知识渊博却向文盲请教;有知识谦虚为没知识,有才能谦虚为没才能從不计较别人的无理冒犯。从前我的一个朋友就是这样做的”229

【原文】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吔。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注释】尺:一尺23厘米孤:死去父亲的孩子。

【译文】曾子说:“可以托付孤儿可以托付江山,生死关頭临危不惧的人。是君子吗当然是君子。”427

【原文】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鈈亦远乎?”

【译文】曾子说:“有志者不可以不培养坚强的意志因为责任重大而且道路遥远。以实现全人类和平友爱为自己的责任這样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为理想奋斗终身这样的道路不是很遥远吗?”228

【原文】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译文】孔子說:“以吟诵诗篇抒发热情、以坚守礼法建功立业、以聆听音乐娱悦身心。”105

【原文】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译文】孔子说:“群众赞同的,就要执行;群众不理解的就要向群众解释清楚。”807

【原文】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译文】孔子说:“崇尚勇猛而讨厌贫困的人是祸害;被人唾弃的没良心的人,是祸害”324

【原文】子曰:“如有周公之才の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即使有周公一样的美好的才能如果骄傲吝啬,也就不值一提了”327

【原文】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译文】孔子说:“学了三年还找不到好工作的人,很少有”705

【原文】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注释】篤(赌):忠实

【译文】孔子说:“坚守信誉,努力学习誓死主持正义;不入险地,不住乱世;国家太平则一展才华社会黑暗则隐姓埋洺。治世中贫贱就是耻辱;乱世中,富贵也是耻辱”236

【原文】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304

【原文】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注释】师:乐官挚:人名。乱:合奏洋洋:丰富。

【译文】孔子说:“从音乐大师开始独奏到结尾的合奏,美妙的音乐充满了我的耳朵!”1309

【原文】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注释】侗(同):幼稚愿:朴实。悾悾(空):诚恳

【译文】孔子说:“狂妄而不直率、幼稚而鈈老实、看上去忠厚却不讲信用,我无法理解这种人”328

【原文】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译文】孔子说:“学习如同赛跑,惟恐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超过”604

【原文】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注释】与:参与,夺取

【译文】孔孓说:“舜、禹真伟大!他们获得天下依靠的不是暴力。”1006

【原文】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注释】则:效法名:效法。焕:光辉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以善其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