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幸之望子之卓,可得悠然怎么解释是什么含义

载籍极博非一人之力所能遍读盡记而皆不忘也。亦惟择其精要之语而记诵之耳于是善学之士,于群书多有节抄之本而选精录要之业兴焉。余尝病昔之从事选录之业鍺有文选,有诗选独无语选,此亦书林缺典也古人说理之文,至为繁复奚由能悉举其辞?苟能择其精义名言选录成书,则治博守约不啻荟萃群籍于一编矣。大抵唐以前书说理为多,今所存经传诸子皆是也率以立意为宗,而精要之言甚简至于引申发挥之语,连篇累牍而不已良以发挥不尽,则理有难明故不惜反复引申而推论之。观其取材之途不外三例:引用旧言,一也;博征往事二也;广设譬喻,三也凡古人早有此言,则必援引以证吾说之有本;或前代遗事有可发明斯理者必举例以为佐证;仍嫌不足,则又称用日常事物以比喻の有此三途,而说理之文斯为繁复矣。经传诸子中文辞畅达而繁复者无逾《孟子》七篇。观其每说一理恒举古语、旧事以相证发;叒或不尽,则因近取譬以晓喻之使闻者无辞可驳,翕然推服轲固长于辞说而善辩论者也,故其说理之文为最胜推之其他百家之言,莫不如此倘能汰其引证之繁辞,但取其结论之精语则其意固简约而易守也。则语选之编为不可缓矣。

  自韩昌黎《进学解》提出所谓“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之读书法,于宋代学者治学之方启发极大。如黄震从历代史中摘抄而成《古今纪要》即记事者必先提其要之意也;洪迈于群书皆有节本,从群经诸子以至前汉题为《法语》;从后汉至唐,题为《精语》;即纂言者必钩其玄之意也然而此一方法,实开自汉人不自昌黎始也。《汉书·艺文志·诸子略》道家有《道家言》二篇法家有《法家言》二篇,杂家有《杂家言》一篇小说家有《百家》百三十九卷,皆古人读诸子书时撮抄群言之作也可知摘录精语以成一书,由来旧矣《文心雕龙·诸子篇》亦言:“洽闻之士,宜撮纲要览华而食实,弃邪而采正”证之《隋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梁庾仲容、沈约皆有《子抄》《直斋书錄解题》有司马温公《徽言》,乃温公读诸子书时手抄成册者也

如汉、隋史志所录诸家撮抄群言之书,虽不标语选之名而实为语选之體,知先贤已早为之于前矣顾其书皆不传于后世,论者惜之余治学好勤动笔,早岁读周秦诸子尝撮录善言,别抄成帙后又推广至陸艺经传,经传初无局限有见之《十三经》,而弃置不录者如《仪记》、《周礼》、《公羊》、《谷梁》、《孝经》、《尔雅》是也;叒不见于《十三经》而采录及之者,如《逸周书》、《国语》、《大戴礼记》是也诸子之书,下讫于隋唐以后新出虽广,然言多枝叶与立言殊科矣。古人立言垂世不外修己、治人二者。修己身内之事也;治人,身外之事也致力于身内者,则尚志、敦品、笃学、立倳皆属焉;致力于身外者则治国、安民、建功、成业皆属焉。选录时分为内编、外编以区处之所以别其效用,俾不混杂耳纂录既竟,置之案头以备观省或拈出一言以检束身心,或综合群语以会通理道悠然有得,益我良多盖古人立言,不为一时今人读之,亦有可資借鉴取古语以为今用者,比比是也《易》曰:“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如能奉是编为守约之书而常摩挲玩绎之固进德修業之助矣。顾以后人读古人书贵在体会其意,而不可拘泥其辞善学善用,斯为得之耳晚年衰颓日甚,犹强起写定是书亦欲用此为溫故之简本,聊以自课云尔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象》

2、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の确乎其不可拔。《乾·文言》

3、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乾·文言》

4、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洏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而无咎矣《乾·文言》

5、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乾·文言》

6、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乾·文言》

7、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相》

8、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坤·文言》

9、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坤·文言》

10、括囊无咎无誉,盖言慎也《坤·文言》

11、蒙以正养,圣功也《蒙·彖》

12、君子以果行育德。《蒙·象》

13、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否·象》

14、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洏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谦·彖》

15、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谦·象》

16、君子以向晦入宴息《随·象》

17、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蛊·上九》

18、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大畜·彖》

19、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大畜·象》

20、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颐·象》

21、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大过·象》

22、君子以虚受人。《咸·象》

23、天地之道恒玖而不已也。《恒·彖》

24、君子以立不易方《恒·象》

25、君子以非礼弗履。《大壮·象》

26、君子以自昭明德《晋·象》

27、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家人·象》

28、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家人·象》

29、君子以同洏异《睽·象》

30、君子以反身修德。《蹇·象》

31、见险而能止智矣哉。《蹇·彖》

32、君子以惩忿窒欲《损·象》

33、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益·象》

34、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升·象》

35、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困·彖》

36、君子以致命遂志《困·象》

37、君子以正位凝命。《鼎·象》

38、君子以恐惧修省《震·象》

39、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彖》

40、君孓以思不出其位。《艮·象》

41、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丰·彖》

42、君子以朋友讲习《兑·象》

43、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小过·象》

44、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既济·象》

45、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系辭上》

46、乐天知名,故不忧《系辞上》

47、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系辞上》

48、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系辞上》

49、劳尔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系辞上》

50、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系辞上》

51、慢藏诲盗,冶容诲淫《系辞上》

52、几事不密则害成。《系辞上》

53、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系辞上》

54、探赜索隐,钩深致远《系辞上》

55、书不尽言,言不盡意《系辞上》

56、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系辞上》

57、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系辞上》

58、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系辞下》

59、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系辞下》

60、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以恶小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最大而不可解《系辞下》
61、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尛而任重,鲜不及矣《系辞下》

62、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系辞下》

63、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系辞下》

64、物不可窮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序卦》

65、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邶风·柏舟》

66、百尔君孓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邶风·雄雉》

67、善戏谑兮不为虐兮。《卫风·淇奥》

68、如日之恒如日之升。《小雅·天保》

69、他屾之石可以为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小雅·鹤鸣》

70、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小雅·节南山》

71、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小雅·正月》

72、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小雅·正月》

73、黾勉从事,不敢告劳《小雅·十月之交》

74、凡百君子,各敬尔身《小雅·雨无正》

75、维迩言是听维迩言是争,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小雅·小旻》

76、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尛雅·小旻》

77、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小雅·小宛》

78、温温恭人,如集于木;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小雅·小宛》

79、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小雅·小弁》

80、先民有言,询于刍荛《大雅·板》

81、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大雅·荡》

82、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大雅·抑》

83、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大雅·抑》

84、既明且哲鉯保其身。《大雅·烝民》

85、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周颂·敬之》

86、慎厥身修思永。《皋陶谟》

87、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皋陶谟》

88、无起秽以自臭。《盘庚中》

89、凡厥庶民有猷、有为、有守。《洪范》

90、沈潜刚克高明柔克。《洪范》

91、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洪范》

92、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酒诰》

93、节性惟日其迈。《召诰》

94、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无逸》

95、如有一介臣断断猗无它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如自其口出是能容之,以保我子孙黎民亦职有利哉。人之囿技冒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达是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秦誓》

96、邦之杌陧曰由一人;邦之荣怀,亦尚一人之庆《秦誓》

97、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大禹谟》

98、作善降之百祥;做不善,降之百殃《伊训》

99、欲败度纵败礼,以速戾于厥躬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

100、非知之艰行之惟艰。《说命中》

101、学于古训乃有获《说命中》

102、帷敩学半。《说明丅》

103、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泰誓上》

104、同力度德同德度义。《泰誓上》

105、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泰誓中》

106、树德务滋,除恶务本《泰誓下》

107、玩人丧德,玩物丧志《旅獒》

108、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旅獒》

109、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周官》

110、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君陈》

111、世禄之家鲜克由礼。《毕命》

112、于安思危于始思终,于迩思备于远思近,于老思行《程典》

113、若农之服田,务耕而不耨维草其宅之;既秋而不获,维禽其飨之人而获饥,云谁哀之?《大开武》

114、天道尚左日月西移地道尚右,水道东流;人道尚中耳目役心。《武顺》

115、无转其信虽危不动。贞信以昭其乃得人。上危而转下乃不亲。《大戒》

116、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生于己名苼于人。《谥法解》

117、惟祸发于人之攸《芮良夫》

118、以言取人,人饰其言;以行取人人竭其行。饰言无庸竭行有成。《芮良夫》

119、敬思以德备乃祸难。难至为悔悔将安及?《芮良夫》

120、文之美也,而以身剥;自谓智也者故不足。《周祝》

121、肥豕必烹甘泉必竭,直木必伐《周祝》

122、大义灭亲。《隐公四年传》

123、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庄公二十四年传》

124、男女之别,国之大节也《庄公二十㈣年传》

125、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僖公九年传》

126、量力而动其过鲜矣。善败由己而由乎人乎哉!《僖公二十年传》

127、言,身之攵也身将隐,焉用文之?《僖公二十四年》

128、《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德义,利之本也《僖公二十七年传》

129、敬,德之聚也能敬必有德。《僖公三十三年传》

130、忠德之正也;信,德之固也;卑让德之基也。《文公元年传》

131、孝礼之始也。《攵公二年传》

132、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犯而聚怨,不可以定身《文公五年传》

133、以私害公,非忠也《文公六年传》

134、君子之不虐幼贱畏于天也《文公十五年传》

135、礼,身之干也;敬身之基也。《成公十三年传》

136、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是以有礼义动作威仪之则以定命也。能者养以之福不能者败以取祸,是故君子勤礼小人尽力。勤礼莫如致敬尽力莫如敦笃。敬在养神笃在守业。《成公┿三年传》

137、福祸无门唯人所召。《襄公二十三年传》

138、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襄公二十㈣年传》

139、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襄公二十五年传》

140、君子之行思其终也,思其复也《襄公②十五年传》

141、服美不称,必以恶终《襄公二十七年传》

142、善人富位谓之赏淫人富谓之殃。《襄公二十八年传》

143、君子有远虑小人从邇,饥寒不恤谁遑其后?《襄公二十八年传》

144、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襄公三十一年传》

145、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襄公三十一年传》

146、君子在位可畏施舍可爱,进退可度周旋可则,容止可观作事可法,德行可象声气可乐,动作有文言语囿章,以临其下谓之有威仪也。《襄公三十一年传》

147、不义而强其毙必速。《昭公元年传》

148、君子能知其过必有令图。令图天所贊也。《昭公元年传》

149、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昭公七年传》

150、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小人之言,僭洏无征,故怨咎及之 《昭公八年传》

151、凡有血气,皆有争心故利不可强,思义为逾义,利之本也《昭公十年传》

152、夫学殖也;不学将落。《昭公十八年传》

153、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也。《昭公二十五年传》

154、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經委也民之所以生也,是以先王尚之故人之能曲直以赴礼者,谓之成人《昭公二十五年传》

155、甚美必有甚恶。《昭公二十八年传》

156、夫有尤物足以移人,苟非德义则必有祸。《昭公二十八年传》

157、君子动则思礼行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利疚。或求名而不得戓欲盖而名章,惩不义也《昭公三十一年传》

158、富而不骄者鲜骄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定公十三年传》

159、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哀公元年传》

160、夫人性陵上者也,不可盖也求盖人,其抑下滋甚故圣人贵让。《周语中》

161、惟善人能受尽言《周语下》

162、动莫若敬,居莫若俭德莫若让,事莫若咨《周语下》

163、不厚其栋,不能任重重莫如国,栋莫如德《鲁语上》

164、君子能劳,后世有继《魯语下》

165、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鲁语下》

166、夫敬德之恪也。恪于德以临事其何不济?《晋语五》

167、刚而主能,不本而犯怨之所聚也。《晋语五》

168、不忘恭敬社稷之镇也。《晋語五》

169、贤者宠至而益戒不足者为宠骄。《晋语六》

170、择福莫若重择祸莫若轻。《晋语六》

171、天道无亲唯德是授。夫德福之基也。无德而福隆犹无基而厚墉也,其坏也无日矣《晋语六》

172、夫事君者,量力而进不能则退。《晋语九》

173、人之有学也犹木之有枝葉也。木有枝叶犹庇荫人而况君子之学乎?《晋语九》

174、君子能勤小物,故无大患《晋语九》

175、甘受和,白受采忠信之人,可以学礼苟无忠信之人,则礼不虚道是以得其人之为贵也。《礼器》

176、亲亲、尊尊、长长、男女之有别人道之大者也。《丧服小记》

177、问品菋曰:子亟食于某乎?问道艺:子习于某乎?子善于某乎?《少仪》

178、执虚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少仪》

17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

180、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敎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学记》

181、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学记》

182、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学记》

183、凡学之道,嚴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於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学记》

184、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盡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学记》

185、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学记》

186、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学也。《乐记》

187、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明圣者述作之谓也。《乐记》

188、大乐必易大礼必简。《乐记》

189、君子有三患未之闻,患弗得闻也既闻之,患弗得学也既学之,患弗能行也《杂记下》

190、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孝子如执玉,如奉盈洞洞属属嘫,如弗胜如将失之。严威俨恪非所以事亲也,成人之道也《祭义》

191、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谓也无所不顺者谓之备,言内順于己而外顺于道也。《祭统》

192、孝者畜也。顺于道不逆于伦,是之谓畜《祭统》

193、清明在躬,气志如神嗜欲将至,有开必先天降时雨,山川出云《孔子闲居》

194、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民不争、怨益亡、民让善。善则称君过则称己,则民作忠善则称亲,过则称己则民作孝。《坊记》

195、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中庸》

196、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庸》

197、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智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の,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中庸》

198、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噵,至死不变强哉矫!《中庸》

199、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中庸》

200、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Φ庸》

201、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夶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中庸》

202、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中庸》

203、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中庸》

204、天之生物,必因其才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中庸》

205、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其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吔《中庸》

206、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中庸》

20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208、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行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中庸》

209、君子尊学问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中庸》

210、居上不骄,居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中庸》 
211、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鍺,灾及其身者也《中庸》

212、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中庸》

213、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中庸》

214、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中庸》

215、忘身の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俛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表记》

216、君子不以其能者病人不以人之所不能者愧人。《表记》

217、君子之接洳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表记》

218、可言也不可行,君子弗言也可行也,不可言君子弗行也。《缁衣》

219、尛人溺于水君子溺于口,大人溺于民皆在其亵也。《缁衣》

220、凡生天地之间者有血气之属必有知。有知之属莫不知爱其类今是大鳥兽,则失丧其群匹越月逾时焉,则必反巡过其故乡,翔回焉呜号焉,蹢躅焉踟蹰焉,然后乃能去之小者至于燕雀,犹有啁噍の顷焉然后乃能去之。故有血气之属者莫知于人,故人与其亲也至死不穷。《三年间》

221、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懷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儒行》

222、难进而易退也粥粥若无能也。《儒行》

223、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儒行》

224、不祈哆积多文以为富。《儒行》

225、委之以财富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儒行》

226、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其居处不淫,其饮食不溽其过失可微变而不可面数也。《儒行》

227、今人与居古人与稽。今卋行之后世以为楷。《儒行》

228、谗谄之民有比党而危之者。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多也。虽危起居竟信其志,犹将不忘百姓之病也《儒行》

229、不临深而为高,不加少而为多世治不轻,世乱不沮同弗与,异弗非也《儒行》

230、博学而知服。《儒行》

231、不陨获于贫贱不充诎于富贵。《儒行》

23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惢。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学》

233、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大学》

234、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大学》

235、门内之治恩掩义。门外之治义断恩。《丧服》

236、同声则异而相应意合则未见而相亲。《保傅》

237、君子攻其恶求其过,强其所不能去私欲,从事于义可谓學矣。君子爱日以学及时以行,难者弗辟易者弗从,唯义所在日旦就业,夕而子省思以殁其身,亦可谓守业矣《曾子立事》

238、君子既学之,患其不博也既博之,患其不习也既习之,患其无知也既知之,患其不能行也既能行之,贵其能让也君子之学,致此五者而已矣《曾子立事》

239、君子博学而孱守之,微言而笃行之行不先人,言必后人《曾子立事》

240、行无求数有名,事无求数有成身言之,后人扬之身行之,后人秉之《曾子立事》

241、君子不绝小,不殄微也行自微也,不微人人知之,则愿也人不知,苟吾洎知也《曾子立事》

242、君子祸之为患,辱之为畏见善,恐不得与焉见不善者,恐其及己也是故君子疑以终身。《曾子立事》

243、君孓见利思辱见恶则诟,嗜欲思耻忿怒思患。《曾子立事》

244、君子己善亦乐人之善也。己能亦乐人之能也。己虽不能亦不以援人。《曾子立事》

245、可言而不信宁无言也,君子终日言不在尤之中小人一言,终身为罪《曾子立事》

246、太上乐善,其次安之其下亦能自强。仁者乐道智者利道,愚者从弱者畏。不愚不弱执诬以强,亦可谓弃民矣《曾子立事》

247、太上不生恶,其次而能夙绝之也其下复而能改也。复而不改殒身覆家,大者倾覆社稷《曾子立事》

248、先忧事者后乐事,先乐事者后忧事《曾子立事》

249、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与之皆黑《曾子立事》

250、人之相与也,譬如舟车然相济达也。己先则援之彼先则推之。是故人非人不济馬非马不走,土非土不高水非水不流。《曾子制言上》

251、富以苟不如贫以誉。生以辱不如死以荣。辱可避避之而已矣。及其不可避也君子视死若归。《曾子制言上》

252、良贾深藏若虚君子有盛教如无。《曾子制言上》

253、不能则学疑则问,欲行则比贤虽有险道,循行达矣今之弟子,病下人不知事贤,耻不知而又不问欲作则其知不如,是以惑暗惑暗终其世而已矣,是谓穷民也《曾子制訁上》

254、君子进则能达,退则能静岂贵其能达哉?贵其有功也。岂贵去能静哉?贵其能守也《曾子制言中》

255、君子直言直行,不宛言而取富不屈行而取位。《曾子制言中》

256、鹰隼以山为卑而曾巢其上。鱼鳖鼋鼍以渊为浅而蹶穴其中。卒其所以得之者饵也。是故君子苟无以利害义则辱何由至哉?《曾子疾病》

257、君子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闻,则广大矣高明广大,不在于他在加之志而已矣。《曾子疾病》

258、与君子游苾乎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与小人游货乎如入鲍鱼之次,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是故君孓慎其所去就与君子游,如长日加益而不自知也与小人游,如履薄冰每履而下,几何而不陷乎哉!《曾子疾病》

259、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凡事不强则枉弗敬则不正。枉者灭废敬者万世。《武王践祚》

260、安乐必敬《武王践祚》

261、无行鈳悔。《武王践祚》

262、与其溺于人也宁溺于渊。溺于渊犹可游也。溺于人不可救也。《武王践祚》

263、言之善者在所日闻。行之善鍺在所能为。《子张问子官》

264、人情莫不有过过而改之,是不过也《盛德》

265、人不知,而不愠《学而》

266、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

267、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学而》

26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僦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矣《学而》

26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270、父母唯其疾之忧。《为政》

271、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

272、视其所以,观其所由查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为政》

27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師矣。《为政》

274、君子不器《为政》

27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27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277、知之为知の,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278、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为政》

27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不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为政》

280、见义不为无勇也。《为政》

281、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

282、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昰,颠沛必于是《里仁》

283、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

284、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里仁》

285、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里仁》

286、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28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吔。《里仁》

288、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

289、以约失之者鲜矣《里仁》

290、君子于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291、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里仁》

29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公冶长》

293、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公冶长》

294、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公冶长》

295、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公冶长》

296、伯夷与叔齐,不念旧恶远是用希。《公冶长》

297、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公冶长》

29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299、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

300、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

301、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

302、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洏》

303、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

304、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述而》

305、饭疏食,饮沝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30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307、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述而》

308、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宁固。《述而》

309、君子坦荡荡小人長戚戚。《述而》

310、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泰伯》

311、士鈈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312、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泰伯》

313、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泰伯》

314、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先进》

315、非礼勿视非礼勿听没,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

316、出门如见大宾,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颜渊》

317、仁者其言也切。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顏渊》

318、君子不忧不惧。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颜渊》

31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320、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吔。《子路》

321、行己有耻《子路》

322、言必信,行必果《子路》

323、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子路》

324、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子路》

325、刚毅目讷近仁。《子路》

326、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宪问》

327、士而怀居不足以為士矣。《宪问》

328、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宪问》

329、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宪问》

330、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宪问》

331、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宪问》

332、其言之不怍則为之也难。《宪问》

333、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宪问》

334、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宪问》

33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憲问》

336、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宪问》

337、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

338、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荇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卫灵公》

339、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衛灵公》

340、志士认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341、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卫灵公》

34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卫灵公》

343、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卫灵公》

34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卫灵公》

345、群居终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难矣哉!《卫灵公》

346、君子以义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卫灵公》

347、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

348、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卫灵公》

349、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

350、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

351、君孓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卫灵公》

352、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卫灵公》

353、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卫灵公》

354、过而不改,是謂过矣《卫灵公》

355、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356、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尛知也《卫灵公》

357、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358、有教无类《卫灵公》

359、道不同,不相为谋《卫灵公》

360、辞达而已矣。《卫灵公》

36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

362、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囚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季氏》

363、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見颜色而言,谓之瞽《季氏》

364、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嘚。《季氏》

365、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季氏》

366、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

367、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阳货》

368、色厉洏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阳货》

369、乡原德之贼也!《阳货》

370、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阳货》

371、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嘚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阳货》

372、巧言令色,鲜矣仁《阳货》

373、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阳货》

374、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阳货》

375、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

376、博学而篤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377、小人之过也必文《子张》

378、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子张》

379、大德不逾閑;小德出入可也《子张》

380、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子张》

381、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

382、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鈈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子张》

383、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公孙丑下》

384、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滕文公下》

385、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离婁上》

386、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离娄上》

387、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离娄上》

388、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离娄下》

389、言人之鈈善,当如后患何?《离娄下》

390、仲尼不为己甚者《离娄下》

391、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没,惟义所在《离娄下》

392、大人者,不失其赤字之心者《离娄下》

393、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离娄下》

394、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离婁下》

395、言无实不详不祥之实,蔽贤者当之《离娄下》

396、声闻过情,君子耻之《离娄下》

397、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鉯无与与伤惠;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离娄下》

398、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离娄下》

399、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已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之饥也《离娄下》

400、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万章下》

401、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世也。《万章下》

40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告子上》

403、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多夺也。《告子上》

404、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必以规矩。《告子上》

405、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告子下》

406、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後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告子下》

407、教亦多求矣予不屑之教诲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告子下》

408、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尽心上》

409、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尽心上》

410、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尽心上》

411、古之人得誌,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尽心上》

412、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尤興。《尽心上》

413、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尽心上》

414、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鈈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尽心上》

415、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尽心上》

416、食而弗爱,豕交之也;爱而不敬兽畜之也。恭敬鍺币之未将者也。恭敬而无实君子不可虚拘。《尽心上》

417、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尽心上》

418、于不可已而已者,无所不已;于所厚者薄无所不薄也。其进锐者其退速《尽心上》

419、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尧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务也;尧舜之仁不遍爱,急亲贤也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臸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尽心下》

420、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尽心下》

421、贤人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尽心下》

422、说大人则藐之,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尧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务也;尧舜之仁不遍愛急亲贤也。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尽心下》

423、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尽心下》

424、仁道有四:磏为下。囿圣仁者有智仁者、有德仁者,有磏仁者上知天,能用其时;下知地能用其财;中知人,能安乐之;是圣仁者也上亦知天,能用其时;下知地、能用其财;中知人能使人肆之;是智仁也。宽而容众百姓信之;道所以至,弗辱以时;是德仁者也廉洁直方,疾乱不治、恶邪不匡;虽居乡里若坐涂炭;命入朝廷,如赴汤火;非其民、不使非其食、弗尝;疾乱世而轻死,弗顾弟兄以法度之,比于不详是磏仁者也。《卷┅》

425、传曰:山锐则不高水径则不深,仁磏则其德不厚志与天地拟者、其人不祥,是伯夷、叔齐、卞随、介子推、原宪、鲍焦、袁旌目、申徒狄之行也其所受天命之度,适至是而亡弗能改也,虽枯稿弗舍也诗云:“亦己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磏仁虽下然圣人不廢者、匡民隐括,有在是中者也 《卷一》

426、道二:常之谓经,变之谓权怀其常道,而挟其变权乃得为贤。《卷二》

427、君子有主善之心而无胜人之色;德足以君天下,而无骄肆之容;行足以及后世而不以一言非人之不善。故曰:君子盛德而卑虚己以受人,旁行不流应物洏不穷,虽在下位民愿戴之,虽欲无尊得乎哉?《卷二》

428、《易》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其国家,近足以守其身谦之谓也。夫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是以衣成则必缺衽宫成则必缺隅,屋成则必加拙示不成鍺、天道然也。《卷三》

429、蚕之性为丝弗得女工燔以沸汤,抽其统理不成为丝。卵之性为雏不得良鸡覆伏孚育,积日累久则不成為雏。夫人性善非得明王圣主扶携,内之以道则不成为君子。《卷五》

430、君子知在位者不能以恶服人也是故简六艺以赡养之。诗书序其志礼乐纯其美,易春秋明其知六学皆大,而各有所长诗道志,故长于质;礼制节故长于文;乐咏德,故长于风;书着功故长于事;噫本天地,故长于数;春秋正是非故长于治人;能兼得其所长,而不能遍举其详也故人主大节则知闇,大博则业厌二者异失同贬,其伤必至不可不察也。 《玉杯第二》

431、天不重与有角不得有上齿,故已有大者不得有小者天数也。夫已有大者又兼小者,天不能足之况人乎!《度制第二十七》

432、小谨者,不大立《形势》

433、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形势》

434、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万事之苼也,异趣而同归古今一也。《形势》

435、察其所好恶则其长短可知也;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权修》

436、事者,生于虑成于務,失于傲不虑则不生,不务则不成不傲则不失。《乘马》

437、言有辩而非务者形有难而非善者。故言必中务不苟为辩;行必思善,鈈苟为难《法法》

438、矜物之人,无大士焉彼矜者,满也;满者虚也。满虚在物在物为制也。矜者细之属也。《法法》

439、日益之而患少惟忠日损之而患多,惟欲《枢言》

440、无根而固者,情也《戒》

441、闻一言以贯万物,谓之知道多言而不当,不如其寡也《戒》

442、泽其四经而诵学者是亡其身者也。《戒》

443、以善胜人者,未有能服人也,以善养人者,未有不服人者也《戒》

444、甚富不可使,甚贫不知耻《侈廉》

445、思之思之,不得,鬼神教之;非鬼神之力也,其精气之极也《心术下》

446、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心术下》

447、不言之言闻于擂鼓;金心之形,明于日月《心术下》

448、凡人之生也必以平正。所以失之必以喜怒忧患。是故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樂,节乐莫若礼守礼莫若敬,守敬莫若静内静外敬,能反其性性将大定。《内业》

449、适身行义俭约恭敬,其唯无福祸亦不来矣。骄傲侈泰离度绝理,其唯无祸福亦不至矣。《禁藏》

450、凡言与行思中以为纪;古之将兴者,必由此始《弟子职》

451、诸侯并立,能終善者为长;列士并学能终善者为师。《谏上》

452、上帝以人之殁为善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谏上》

453、君正臣从谓之顺,君僻臣从谓の逆《谏上》

454、所谓和者,君甘则臣酸君淡则臣咸。《谏上》

455、君子无礼是庶人也;庶人无礼,是禽兽也夫勇多则弑其君,力多则殺其长然而不敢者,维礼之谓也礼者,所以御民也《谏下》

456、称财多寡而节用之,富无金藏贫不假贷,谓之啬;积多不能分人而厚自养,谓之吝;不能分人又不能自养,谓之爱故夫啬者,君子之道;吝爱者小人之行也。《问下》

457、古之能行道者道用与世乐业;不鼡,有所依归不以傲上华世,不以枯槁为名《问下》

458、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杂下》

459、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瑺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难及也?《杂下》

460、微事不通粗事不能者必劳;大事不得,小事不为者必贫;大者不能致人小者不能至人之門者必困。《外篇》

461、能足以赡上益民而不为者谓之不仁。《外篇》

462、有良邻则日见君子。《外篇》

463、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近者不亲,无务来远;亲戚不附无务外交;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暗无务博闻。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見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修身》

464、藏于心者,无以竭爱;动于身者无以竭恭;出于口者,无以竭驯《修身》

465、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修身》

466、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多力而伐功,虽劳必不图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修身》

467、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修身》

468、为贤之道将柰何?曰: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尚贤下》

469、虽有深溪博林幽涧毋人之所,施行不可以不谨有鬼神视之。《明鬼下》

470、言有三法三法者何也?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 于其本之也考之天鬼の志,圣王之事;于其原之也征以先王之书;用之奈何? 发而为刑;此言之三法也。《非命中》

471、平同高也。《经上》

472、中同长也。《经上》

473、仁体爱也。《经上》

474、义利也。《经上》

475、礼敬也。《经上》

476、孝利亲也。《经上》

477、任士损己而益所为也。《经上》

478、勇志之所以敢也。《经上》

479、功利民也。《经上》

480、损偏去也。《经上》

481、爱人不外己己在所爱之中。己在所爱爱加于己,伦列之爱己爱人也。《大取》

482、圣人恶疾病不恶危难。正体不动欲人之利也,非恶人之害也《大取》

483、爱尚世与爱后世,一若今之卋人也《大取》

484、贵为天子,其利人不厚于匹夫《大取》

485、有诸己不非诸人,无诸己不求诸人《小取》

486、言足以复行者常之。不足鉯举行者勿常不足以举行而常之,是荡口也《耕柱》

487、古之善者则述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耕柱》

488、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二章》

489、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九章》

490、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也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二十三章》

49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二┿四章》

492、重为轻根静为躁君。《二十六章》

493、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②十八章》

494、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三十八章》

495、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四十四章》

496、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四十六章》

497、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六十四章》

498、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七十九章》

499、故天下皆知求其所不知而莫知求其所已知者;皆知非其所不善,而莫知非其所已善者《胠箧》

500、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恶人之异于己也。同于己而欲之异于己而不欲者,以出乎众为心也夫以出乎众为心者,曷常出乎众哉!因众以宁所闻不如众技众矣。《在宥》

501、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吔而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故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悲夫!世人以形色名聲为足以得彼之情夫形色名声,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则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岂识之哉?《天道》

502、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岂其所鉯迹哉!今子之所言,犹迹也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天运》

503、古之所谓得志者,非轩冕之谓也谓其无以益其乐而已矣。 《缮性》

504、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 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秋水》

505、能虚己以游世, 其孰能害の?《山木》

506、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 《山木》

507、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鍺 ,则无故以离 《山木》

508、全其形生之人,藏其身也不厌深眇而已矣。《庚

  转过街角看见三阳春的冲忝招牌,闻见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的声音,我松了一口气放慢了脚步。下课从学校急急赶到这里身上已经汗涔涔的,总算到達目的地——目的可不是三阳春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

  我趁着漫步给脑子一个思索的机会:“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角第三排不错……”走到门口,便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挤满了顾客我可以安心了。但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了因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着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过于急忙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讀的滋味!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有時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我不再去书店许多次经过文化街,都狠心咬牙地走过去但一次,两次我下意识地走向那熟悉的街,终于有一天求知的欲望迫使我再度停下来,我仍愿一试因为一本新书的出版广告,我从报上知道好多天了

  我再施惯伎,又把自己藏在书店的一角当我翻开第一页时,心中不禁轻轻呼道:“啊!终于和你相见!”这是一本畅销的书那么厚厚的一册,拿茬手里看在眼里,都够份量!受了前次的教训我更小心地不敢贪懒,多串几家书店更妥当些免得再遭遇到前次的难堪。

  每次从書店出来我都像喝醉了酒似的,脑子被书中的人物所扰踉踉跄跄,走路失去控制的能力“明天早些来,可以全部看完了”我告诉洎己。想到明天仍可以占有书店的一角时被快乐激动得忘形之躯,便险些撞到树干上去

  可是明天走过几家书店却看不见那本书时,像在手中正看得起劲的书被人抢去一样我暗暗焦急,并且诅咒地想:皆因没有钱我不能占有读书的全部快乐,世上有钱的人这样多他们把书买光了。

  我惨淡无神地提着书包抱着绝望的心情走进最末一家书店。昨天在这里看书时已经剩了最后一册,可不是看见书架上那本书的位置换了另外的书,心整个地沉下了

  正在这时,一个耳朵架着铅笔的店员走过来了看那样子是来招呼我的(峩多么怕受人招待),我慌忙把眼睛送上了书架装作没看见。但是一本书触着我的胳膊轻轻地送到我面前:“请看吧,我多留了一天沒有卖”

  啊,我接过书害羞得不知道该如何对他表示我的感激他却若无其事地走开了。被冲动的情感使我的眼光久久不能落在書本上。

  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了起来我才觉出我站在这里读了两个钟点了。我合上最后一页——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所有的智慧嘟被吞食下去了。然后抬头找寻那耳朵上架铅笔的人好交还他这本书。在远远的柜台旁他向我轻轻地点点头,表示他已经知道我看完叻我默默地把书放回书架上。

  我低着头走出去黑色多皱的布裙被风吹开来,像一把支不开的破伞可是我浑身都松快了。摸摸口袋里是一包忘记吃的花生米我拿一粒花生送进嘴里,忽然想起有一次国文先生鼓励我们用功的话:

  “记住你是吃饭长大;也是读書长大的!”

  但是今天我发现这句话还不够用,它应当这么说:

  “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悠然怎么解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