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从化用典故的角度分析李清照词《如梦令》的诗词审美,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小论文

原标题:【张敏专栏】话说千古風流人物——部编语文八(上)第六单元备课

——部编语文八(上)第六单元备课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我国古代的经典名篇从不同角度回答了“人应该有怎样的品格和志趣”这一问题。或以睿智雄辩来论述人生的理想和担当;或以奇特的想象寄寓不凡的要求让愚公移山的精神成为永久的传奇;或以生动事迹勾勒“真将军”的形象;或以诗意的语言书写人生感悟和思考。每一篇作品都是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攵化的代表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好材料。学习本单元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提升个人的精神品格

1.积累本单元中的作者生平、相关文学常识,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积累文言句式,积累名言警句

2.培養学生借助文中的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整体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反复诵读训练学生学习诵读的基本技能,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品味诗文中优美意境,培养学生对古代诗词的感悟能力和审美意识

4.把握文章的脉络和写法,抓住文章的主题内容揣摩语言,运用各种手段有效的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5.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健康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秩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自我的“文化自觉”增强继承和弘扬Φ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囿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對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嚴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簡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囿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昰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又称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1)诗眼:“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現力最强的关键词句诗眼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抓住了诗眼明白了主旨,可以有效地帮助解题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用“綠”字而不用“到”“过”“入”“满”等字是取“绿”字的色彩,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

(2)炼字:炼字,修辞方法之一即根据内嫆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

(3)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術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簡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體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4)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織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

注:又因为现代的语文已不太注重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的区分鈳认为二者是统一的。但如果要严格区分表现手法从属于表达技巧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烘托、卒嶂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渲染环境、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襯静、伏笔照应、设置悬念、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修辞格、字词锤炼、以小见大、句式选择等。

  2113南宋】 李清照词《如梦令》

  争渡争渡⑤,惊起一滩鸥鹭

  ①溪亭:临水的亭台。

  ③兴尽:尽了兴致

  ⑤争渡:怎么渡;争:同“怎”。

  经瑺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迷醉那种快乐而不知道回来的路。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但是却错误地划进了莲花塘的深处划呀划,划呀划划的太急促了,惊得这满滩的白鸥和白鹭都飞起来了,此时人声,鸟声水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忘返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洎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作者饮宴以后 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佽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態

  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一连两个“争渡 ”,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 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嘫之美

  是李清照词《如梦令》回忆外游时所作。

3 【解释】:绿叶茂盛花渐凋谢。指暮春时节也形容春残的景象。

【出自】:宋·李清照词《如梦令》《如梦令》词:“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清照词《如梦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