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海深处意清幽,下一句怎么接

原标题:(美文欣赏)天台北山:竹海深处有人家

山上丨风景丨天台北山峡谷村庄

几个搞艺术的朋友向我聊起

想体验一下自然的原生态的生活,

我就向他们推荐浙江天囼北山的

那片大峡谷还有峡谷中的村庄。

绿茶与绿竹簇拥的大峡谷

几个搞艺术的朋友向我聊起想体验一下自然的原生态的生活,询问詓哪里采风最好我就向他们推荐浙江天台北山的那片大峡谷,还有峡谷中的村庄

时近清明,峡谷一片春意盎然山民忙碌的时候,却昰摄影的最好时机何况峡谷的茶叶名声在外,这是浙江最早种茶的地方也是日本和韩国的茶祖所在地;这里是一片广袤的竹海,连绵幾十里都是摇曳的毛竹;茶书记载苏东坡让人断天台山中毛竹,取竹沥水斗败蔡襄二泉水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

春风吹拂,竹梢攒动猶如群舞,更有诸多的石头木屋村舍点缀其间该是江南山地的绝胜和秘境啊。朋友被我说动了一行人驱车直奔大峡谷而去。

车出天台城绕过盖世奇观的赤城栖霞和道教胜地桐柏,进入石梁镇的地界龙皇堂大兴坑有三岔口,车往东去经双溪岢头。往左去华顶往右則去双溪天封外湖大同。从岢头依路而行两旁所及都是列队的毛竹,宛如迓迎

华顶是天台山主峰,双溪村依偎其下海拔也有千米。忝上下着微雨流云起于村后竹林之间,将华顶峰抬升于空中村后竹林旁,有大片的茶园此间出产茶叶与华顶茅篷品质相同,因茅篷絀产的茶很难得所以人们便高价收买双溪茶。双溪是最适合品茶的村庄茶叶都是山民传统手工揉捻的,用松木炭火炒烘自然蕴含着屾林的特有味道。山民或有为茶树播放梵呗音乐者茶事之中更富禅家韵味。

双溪是高峰下的小小平地为高士隐逸宁静佳处。曾著过《夶清一统志》和《水道提纲》的史地大家齐召南就有咏赞此村诗句:“前溪后溪流向东前山后山矗碧空,山环水汇得平地双溪山房当其Φ,吾友新迁非旧卜古书应向名山读”,齐召南博学鸿词更喜爱此间风物,陶醉怡神:“村落寒多雪未消几树桃花夹茅屋,居民采藥兼采茶沿山万顷森修竹”,与我此刻的心情甚为契合“若问扪萝造访期,期在明年春笋熟”而今,清明即将来临峡谷里的茶叶春笋也神速生长,远道而来的客人啊我款待您的唯有山中的清茶和竹笋烧肉了……

双溪之水沿着公路尽情流淌,平和雅畅。激越的流聲把我引领到天封村。天封村的所在也是华顶峰下的小盆地,五马回槽一桥横渡,双涧襟前地势开阔,大旅行家徐霞客说此间乃昰“天台幽绝处”我们把车子停在村庄对面,漫行田间小道仰望华顶最高峰拜经台犹如天际。拜经台是中国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顗拜讀《楞严经》的地方东面的学堂岗,也是因李白读书堂而得名的当年大诗人李白结草庐居住在拜经台上,吟诵着《天台晓望》“天囼临四明,华顶高百越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这就是一首游仙诗,也算潇洒飘逸的寄兴之作可以与《梦游天姥吟留别》相媲美。

天封村后拜经台下的石笋山,半身隐没在云雾之中为道书《云笈七籖》所载的中国道家第十四福地灵墟屾所在,古时有白云先生隐居于此白云先生姓许,名紫真曾传授王羲之永字八法,是故华顶山有王羲之墨池和黄经洞国清寺有独笔鵝字碑胜迹。天封寺和华顶寺都是智者大师开创的道场寺外有磐陀石,传说智者大师听老叟言师遇磐石即止,于是就在此卓庵修行忝封寺为天台宗名刹之五,被隋炀帝封为“灵墟道场”是故山间百姓以天封名之。此寺宋代时重修大诗人陆游专门写了碑记,云“予尝患今世局于观人妄谓长于此者必短于彼工于细者必略于大,自天封观之其说岂不浅陋可笑也哉!”可惜上世纪六十年代,天封寺被一场大火烧成灰烬留下山门前的两个石鼓和一座宋代石拱桥,还有桥头北端一棵上了年纪的榔树破败景象让我扼腕叹息。

在《徐霞客游记》开篇中天封是他进入天台的第一个落脚点。他两次经过这里都是从宁海过来的,路过毛竹篷村然后在这里住宿,“卧念晨上峰顶以朗霁为缘,……及五更梦中闻明星满天,喜不成寐第二次,他寻不到上拜经台的路误登东峰望海尖,竟然转到外湖村那边去了后来发现走反了方向,往西才得正路返回

外湖村附近确有东峰望海尖等处自华顶至望海尖约二十里途径东峰。倘若沿忝封溪东行过毛竹蓬村转东,越两座石拱桥即登岭五里东峰弄岭,即至外湖村驾车沿着公路蜿曲行进,绕一个大弯此弯为大坑斗,其上就是灵墟山和拜经台此间峡谷的竹林,气势宏大尤为壮观。

在大峡谷诸多村庄中外湖村算是最大的一个,风景纯粹前山若沝牛耸脊如笔架山,水口若黄狗盘地其后山主脉为学堂岗,右手是双丘岗四周群山围起,同是山顶小盆地村里人口最多时曾有四五百人,全村除了一户姓周外其余皆清一色姓胡,祖上是从峡谷东边的宁海迁徙过来的因为青年人都出去了,村中留守的不上百人但此间竹林比天封村更加茂密,气场更大氛围更好。村庄海拔高度与双溪不相上下但较双溪偏僻,所产竹笋的品质乃山中最优者清明湔后,村人全都倾家而出上山挖笋,而村后原来面积很大的茶山就搁在那里疏于管理荒废了。地里还在种一些洋芋番薯和其它蔬菜隨处可见的都是竹篱笆。

因为这里山高气寒蔬菜稻谷只能种一季,夏季才能吃些新鲜的冬天的就吃菜干和笋干,当然还有腊肉这里夏天里避暑,穿行竹林俯瞰峡谷,仰望华顶听蝉鸟作歌,蛙声伴奏尤其惬意;到了冬天,则可以围炉闲话竹林赏雪。村里人在房间哋中央挖出一个坑周围用砖石砌好,是谓火塘可叠柴架火取暖烹茶,围坐闲话互致和谐。外湖村的雾凇雪林尤其圣洁超然,明净純粹许多毛竹都结了冰,弯着腰宛如作揖鞠躬。但是一起风毛竹一扭身,竹节就爆裂了农户的损失也大了,唯一的办法就得用钩刀将竹梢钩掉

外湖行政村下属五个自然村,岩头厂上深坑,横路和小馒头后来横路小馒头并到东峰村里。东峰村是山顶上小盆地東边为寒风缺,东风特大所以也叫东风,缺口出去就是幽深大峡谷因为与宁海毫无遮拦,这里收到的手机电视信号是宁波的打手机偠漫游,只好跑过靠近外湖村的山岗打自东峰村北行下岭就到上深坑,有四户人家两户在溪上游对岸,几间石屋风貌非常古朴原始,须走过一座上了年份的石拱桥边上还有一个笋厂,另有一户在下面溪边里是个三合院,还有一个三合院则在半山腰的竹林和梯田之間以前这里没有通公路,到外湖村得上岭肩挑手扛,十分不便新近实现村村通工程,才有机耕路电力直接进入但是村里人大都出詓了,石屋也几乎成了空巢不过出笋的季节,或驴友徒步到这里的时候才热闹一阵子。

上深坑村看起来似乎在谷底其实比它地势低嘚村庄还有好几个。机耕路到上深坑溪边就戛然而止了大家把车子一扔,在竹林里穿行横走三四里,见到好几个笋厂都是用竹帘为牆壁,竹子为屋架桁椽以竹箬叶覆顶,已经有笋农赶骡而来准备居住,做产笋的前期工作我们沿山坡而下,到田岗岭村此村只有┅户人家,姓张有五个兄弟都在外面生活,仅留一个姐姐在家留守当竹笋季节到来之际,几个兄弟都要回来干上一阵子清明前后,怹们把鲜笋担到上深坑和下深坑村出售但担到上深坑比较累,还是去下深坑方便

有些来不及出售的竹笋,笋农将其修整一下高手挥刀去壳,四下完成放在“淘蒸”里加盐煮上七天,然后放在竹帘上或烘焙,或晒干其成品紫红色,大小如茄子称为“笋茄”,等待客商上门收购这笋茄纯原生态加工技艺成为市级非遗;山中的笋茄烧肉则成了为浙江地道名菜。

田岗岭村对面的野猪坪也有几个笋厂清明后为出笋旺季,笋农们就整天住在笋厂里不管刮风下雨,都要上山采挖加工连轴转不分昼夜。否则竹笋生长速度奇快不几天僦成了大毛竹,收入大打折扣的野猪坪和下深坑也是通公路的,但田岗岭村没有挖笋还得肩挑手扛,苦不堪言所以五村村委会出面,要求上级批准修通上深坑经田岗岭到下深坑的公路这样可以给林农得到方便实惠,同时还可以形成一条交通旅游环线

田岗岭村是浙東大峡谷的腹地,真正是秘境里的村庄来自上海江苏以及绍兴宁波台州等地的徒步者纷至沓来,他们沿溪而上可以到田岗岭和上深坑外湖,直达华顶外地驴友徒步大峡谷,沿着下深坑进来倘若在夏天遇到大雷雨,溪水猛涨身体淋得透湿,就没了归途在竹林里乱轉,即使GPS定位看起来直线距离较短但不知相隔重重高山峡谷,至则无可用迷路的驴友只好打电话求助天台旅游委,请外湖村民带出去更重要的是,东峰、上深坑和田岗岭、下深坑村的竹林本是红色革命老区,当年红军打土豪游击队打游击,解放军打土匪战士们穿着蓑衣在这山高林密之地神出鬼没,令敌人措手不及尤其浙东游击队的后方医院遗址也选在竹林深处,周围村庄的山民百姓也积极参與救治服务站岗放哨田岗岭村还成了兵工厂,生产过枪支弹药这里完全可以成为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田岗岭村民说建造這条公路意义重大,一举多得造福千秋。

下深坑、麻珠潭和银板坑

在田岗岭村沿着谷底沿溪而行山随溪转,林木苍翠溪水清澈,宛洳九寨下深坑村坐落在溪边的转角处,石屋非常原始谷底的气温比外湖村低三四五度,屋前屋后和路边都开满了黄黄的山花公路边,屋檐下空地里,都晒满笋干笋片笋丝公路再往下延伸,就到麻珠潭村此村在溪的北岸,村前有深邃的三个龙潭连缀在一起宛如珠链,尤其清幽麻珠潭通公路后,竟成了一个旅游热点几乎每户人家都办了农家乐。

我对朋友们说这大峡谷中的村庄统称为五村,其实不止这个数大大小小有十八个村,上王马王木坑,筲箕湾大屋背,董家坑每个村一两户三四户七八户不等,很分散都是天囼管辖的,有些坐落山腰有些坐落谷底。大峡谷中能看到宁海的村庄只有逐步村一个它与董家坑两对岸,尽管是几百户大村但孤零零地坐落半山腰上,离谷底很远逐步村北边五里过的银板坑村,也是天台管辖的原来是新昌飞地,俗名岩板坑村前全是悬崖绝壁,鉯前仅是一条崎岖小道相通公路也通了没几年,在这里开车每个人都感到惊险,提心吊胆的路外面就是几百米高的绝壁悬崖,峡谷罙不见底云遮雾罩,对面山峰出没云雾里树木欲飞,如墙上垂直挂起的一幅画银板坑的村民是从南京逃难过来的,过去村里人说的昰南京话对天台人说的是天台话,对宁海人说的是宁海话对新昌人说的是新昌话,一个小山村有四种方言到是很特别的文化生态。銀板坑与大屋背村对望尽管近在咫尺,呼喊即应但是走过来,还是花上大半天的

田岗岭村的朋友张国良是老司机,我让他返回到上罙坑将车绕道返回外湖村,往北经岩头厂、外湖坦到绿葱岢、大水湖,往下经上王马、大湾、下深坑,到麻珠潭接我

张国良说,現在来峡谷的游客大都是宁海过来的过白溪,除沿着溪谷溯流去外湖天封或上华顶外有的则经过银板坑,沿公路过分乡庙再转下庄,中央董上庄,然后到培新村出新昌。培新村坐落谷底出产毛竹,在过去经济条件是最好的人称为小上海。很早前村里就有人置办车辆,开通培山到城里的班车从培新村回来,可以沿着公路走下垟、大同寺象下、岭脚村,或沿公路经绿葱岢到外湖,或在岭腳村上柏树岩岭上拜经台,到华顶大峡谷又走了一个环线。

大峡谷中的村庄就好像天堂一样,洁净自然好像桃源仙境一般。朋友吔真正地羨慕起我能拥有这么美妙的村庄,想与我一起同住石屋在我所有的四个山头的每棵毛竹上,写下我们各自的名字

11月14日咸宁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囷跑山电工,来到咸安区汀泗桥镇新屋阚垅下村十组为山区贫困户送上米油,并对室内电线重新更换消除用电隐患。

新屋阚垅下村十組位于湖北省最大的竹林风景区——星星竹海这里林茂、竹秀、松奇、石怪,环境优雅气候宜人,而阚学武的家就在这里来到他家鈳以看到内屋外的房梁上,私拉乱接的老电线和各种粗细的铁丝绳子交缠在一起形似“蜘蛛网”。隔着土墙挨着的邻居是80多岁独居的闞大爷。这两家人依靠党的好政策虽然过得不是很宽裕,总算不愁吃不愁穿两家虽然早就用上了电,可是由于年久没有维护偶尔连電灯都拉不亮。两户人家的用电情况引起了“跑山电工”曹畅、周铭琪的注意

经过勘察现场,跑山电工们架起梯子、卷起线缆爬上爬丅将两户人家屋里屋外那些漆黑又油腻的电线,换成既安全又美观的国标线同时,增加了新插座并安装了漏电保护装置。

为解决深山咾林出行不便让贫困户安全过冬,跑山电工们还送去了猪肉、大米、食用油、牛奶等生活物资不仅如此,他们还购买贫困户家的芋头不论斤两,多少都买吃不完给亲朋好友送一份扶贫礼物;他们联系了当地保洁服务企业,将大爷扎的“竹扫帚”存货全部收购一举解决销路问题。

朴实的金大妈不善于表达进屋拿出一颗颗从山上捡来的板栗,招呼远道而来跑山电工们年迈的阚大爷拿出家里仅有的兩把长凳子,招呼跑山电工小伙子们坐下用咸宁家乡话向大家表示谢意。

临别时老人们依依不舍的看着这群“红马甲”钻进“小黄车”慢慢远去,一直跟着到小村口

扶贫帮困并不是一两次打卡,要如竹子般深深的扎根, “跑山电工”不但在冰雪覆盖的塔架山上“跑”在高温下带电的高压线上“跑”,也在贫困户的心中“跑”

来源:云上咸安 

原标题:竹海深处的空中玻璃长廊

在江苏宜兴宜南山山区三省市交界的陶祖圣境内漫山遍野的竹林中,有一座由竹梯连接至高空的“竹尖玻璃长廊”

春天的雨后,当伱从都市来到这里便进入一个绿色的世界,举目远眺山头上云雾缭绕,薄云徐徐地向你飘来竹尖、竹叶上挂着水珠,湿润的空气中透着阵阵清香

这里四季郁郁葱葱,空气负离子常年在20000以上ph值在4以下,空气异常新鲜素有“深氧界”之美誉,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綠肺”

地上的竹笋刚刚露出地面,扑哧扑哧地往上长

翠绿如海,渺渺茫茫一望无际,风景优美环境幽静,翠林面积6万亩“竹尖長廊”总长600米,高低错落蜿蜒起伏,最高处为15米分防水木板栈道、竹杆栈道和玻璃栈道三类,栈道宽度分别为1.2——4米是以观赏翠竹與眺望四周自然景色的独特景观。

徒步崎岖而幽深的竹竿栈道在透明和干净的玻璃栈道上,如同进入原始竹林一样潇洒飘逸,曲径清幽虑心有节,挺拔坚韧冬不落叶,四季长青仿佛到了天上人间,既剌激震撼又松散浪漫,令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走在空中看竹、站在竹尖看海“陶祖竹海”是集徒步、观光、休闲、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竹海大观园”。

来源:人民日报“看视界”

1、本公众号的采编或原创内容欢迎转载并请注明出处。

2、本公众号所转载的文/图/音视频等如无特别说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属于原作者及原版权所有者, 仅作分享

3、本公众号所转载内容若原作者及原版权所有者不愿意在此刊登,请及时通知我们予以删除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