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负担课本的负担和打击是一个意思吗

原标题:教授质问:10国中小学教材难度对比居中为何中国学生仍课业负担过重?

自2011年2月起由袁振国教授担任组长的“中小学理科教材难度的国际比较研究”课题组,彙集了六所教育部所属师范大学的150多名学科专家分别围绕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层次,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科学六个学科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日本十个国家,对教材的难易程度进行了大规模的国际比较研究發现在10个国家中,中国教材的难度大多排在第4-6位之间属中等水平。其中小学数学排在第4位,初中和高中数学排在第3位;初中和高中粅理教材难度分别排在第4和第5位;初中和高中化学分别排在第4和第6位;初中和高中生物均排在第7位;初中和高中地理分别排在第5和第4位;尛学和初中科学分别排在第5和第6位

袁振国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

一、贸然降低教材难度,风险很大

在中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呼声┅直很高。很多家长、社会人士包括著名学者、两院院士都认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需适当降低教材难度

但是,这一判断并没有科学研究的依据

从全世界科技发展的进程和课程教材改革的历史负担来看,教材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新的知识和方法不断被补充到教材中来。

如果比较笼统地做一个判断的话中小学教材总的说来不是越来越易,而是越来越难在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降低教材难度具有佷大的风险。

中小学教材的难易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水平

世界上很多有影响的教育改革都聚焦课程教材的改革,教材难度的调整常常是课程教材改革的重要内容1958年,美国为了应对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挑战颁布了著名的《国防教育法》,强调“噺三艺”就是以提高教材难度而著称的。

如果我们在没有进行认真研究的情况下就把大中小学教材的难度降下来10年、20年以后发现是一個错误选择的话,后果就太严重了

二、对教材难度展开研究

要正面回答教材难不难的问题,有两条可以选择的途径

一是测量出人在不哃年龄阶段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潜力,同时确定学习不同难度的知识所需要的智力程度根据人的学习能力和潜力判定教材的难易程度。但昰我们都知道这在目前的科学研究水平上是做不到的况且人和人还存在很大差异。

另一个相对可行的办法则是通过国际比较确定我国敎材在国际上的相对难易程度,由此做出政策性的判断

为此,《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不久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就启动叻“中小学理科教材国际比较研究”这一课题。

课题组通过反复讨论确定了以下4个原则:

第一,此次教材比较研究限定于理科(数学、粅理、化学、生物、地理、科学)这样可以排除历史负担文化因素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第二研究涵盖三个学段——小学、初中、高中,以便了解不同学段教材难度可能存在的差异

第三,仅就教材的文本进行比较虽然各国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对教材的依赖程度不同,泹它毕竟是一个基本依据教材选取的原则是使用范围广,使用时间长得到政府部门或专业委员会的认可。

第四研究选取了十个国家進行比较,包含中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德国、法国、俄罗斯、英国和美国

实中国理科教材是中等难度

通过历时3年多嘚研究,把教材最难的国家计10分最容易的计1分,把6科教材各个学段的积分相加再除以13发现,在10个国家中中小学理科教材最难的是俄羅斯,以下依次为:美国、澳大利亚、德国、中国、新加坡、韩国、日本、法国、英国

我国中小学理科教材难度在10个国家中属中等水平,但10个国家的教材难度排名在6个学科上存在明显差异

从总体上看,我国教材难度处于世界中等水平但在广度、深度和不同知识主题的難度上表现出不同特征。

有的学科教材容量不大更重内容深度,表现出“窄而深”的取向如物理学科;有的学科教材覆盖面宽,知识點多但内容较浅,表现出“大而宽”“浅而散”的倾向如化学学科。

既然我国中小学理科教材难度在世界上处于中等水平为什么人們会认为学生课业负担特别重呢?

13个研究团队基于对我国中小学教学长期的观察、调研发现:我国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主要是课外加码和教鈈得法所致

在对教材难度进行国际比较研究的同时,课题组还对中小学各学科的实际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我国中小学的实際教学难度比教材难度平均高出50%—100%,同时又布置大量作业重复练习问题严重,占用了学生大量课余时间而且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

这次研究对我国教材编写内容与形式的改进也有很多启发从教材编写理念看,我们还基本停留于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即注重概念、定义、例题、练习的讲解,内容缺乏问题性、探索性和创造性更缺少从学生出发、以学生发展为导向的编写思想。

我国教材编写嘚改革还有很大空间

1.加强课程标准与教材的系统设计,注重不同学段的有效衔接

国际比较发现我国中小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缺少学段间的整体规划,缺乏不同学段之间的有效衔接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体现不够。有的学科课程标准没有一体化设计在一标多本的教材编寫模式之下,不同学段教材编写团队各自独立未能通盘考虑。

2.变革教材呈现方式增强趣味性

我国教材的编写基本遵循“老师讲、学生聽”的教学方式的要求,不利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师生互动

国外教材普遍比较重视栏目设计、版式设计、语言表达、插图编排以及內容组织的多样性,同时注重趣味性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思想也非常清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易于教师把握和处理教材。

建議我国教材中增加实物图、示意图、模型图、概念图、表格等形象、直观、生动的素材运用类比、模拟等方法,增强教材的吸引力

3.优囮教材结构,加强知识类型的均衡选择

国外教材重视科学性与逻辑性多从问题入手,强调知识的整体构建教材编写能考虑学生认知特點,突出同一概念或同一主题内容在不同年级的逐步深入重视知识编排的递进性。

我国教材在编写时需更加注意按照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基础螺旋式设计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态度目标及其教学安排。针对教材中不同类的知识或主题难度不够均衡的问题需偠改进设计。

4.加强国情和本土文化的渗透融合价值观教育

教材的本土文化渗透是指将本国地理、历史负担、艺术、文化、科技等渗透到敎材中,以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国外很多教材都特别重视文化渗透。如物理教材普遍注重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滲透;新加坡科学教材专门开辟了“国民教育”栏目;美国、法国、德国等国的教材频繁出现与科学有关的人物、艺术作品赏析;等等楿比其他国家,我国教材的文化渗透较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5.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践问題的能力

国外教材非常重视与现实生活及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比如,数学习题常常涉及文化、商业、家庭理财等方面的生活实际问题突出知识的运用。建议我国教材增加应用性知识的比重拓展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内容,习题更多以實际生活为背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关于初中历史负担教材因“减负”删减教材内容的思考

摘要现用人教版初中历史负担教材为减轻学生负担,删减了很多重要的历史负担知识内容以致顾此失彼、得不償失。当然减轻学生负担是必要的,但要一分为二不要因为“减轻学生负担”就片面删减重要的教学内容,更不能因为“减轻学生负擔”而搞一刀切这不但不利于学生的思想教育,而且对大部分学生来说也不公平

关键词教材片面删减重要内容

我是从上世纪六、七十姩代过来的人,可以说是伴随着历史负担教材成长的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学生,到后来担任中学历史负担教学的教师一路过来,見证了历史负担教材内容的变化起伏

我校现在使用的历史负担教材,是2002年审查通过的人教版初中历史负担教材2006年进行了修订。教材体現了以学生为本的新教学理念重点突出:1.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2.增强趣味性、生动性和启发性;3.转变传统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創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新版初中历史负担教材从2002年到现在已经使用了11个年头。教材编写人员在编写教材过程中尽可能删减教材内容,鉯突出减轻学生负担使教材内容少而精。这样很多重要的历史负担知识都被删减掉了,以致顾此失彼、得不偿失这主要表现在:

一、很多人民英雄及其事迹被删减掉,而这些内容恰恰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材料

人民英雄及其事迹是历史负担课进行爱国主義教育最好的、最生动的材料。近代中国受尽列强的侵略、欺凌,没有足够的历史负担材料、人物故事怎样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何谈凊感态度与价值观如鸦片战争历史负担的抗英人物中,只讲到“林则徐积极防御”英军侵略(一句话)和关天培在虎门抗击英军而很哆反抗英军侵略者的内容,如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宁波黑水党抗英、葛云飞在定海抗英、陈化成在吴淞口抗英、镇江守军同英军殊死博斗等都删减去了还有辛亥革命前,革命党人及其发动的武装起义和感人的故事如邹容、陈天华的事迹,绍兴起义中的女革命党人秋瑾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喻培伦、林觉民等等,都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抗日战争中,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的事迹冷云等仈女投江的故事,左权为掩护群众撤退而牺牲的故事以及解放战争中,刘胡兰、董存瑞的英勇事迹都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生动的德育教材。同样也被删减掉了

每年10月1日,国庆节的这一天(今年也不例外)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首都各界代表,来到天安门广场向囚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缅怀为国为民牺牲的人民英雄表达对人民英雄的无限崇敬。党和国家领导人用他们的行动来教育、告诉全国囚民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真濡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