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十年代悠久機關的前面可以加什么词?

1917年胡适、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等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新诗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2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白话诗八首。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推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三人的白话新诗被称为“现代新诗的第一次出现”。其后周作人、康白情、俞平伯、刘大白、朱自清等人竞相嘗试,李大钊、鲁迅、陈独秀也写新诗形成了体现文学革命最初实绩的“五四”新诗运动。他们因在否定旧诗、探索新诗、致力于诗的洎由化、白话化方面显出共同的有意的努力且在诗歌风格方面有一致之处,我们将其称为初期白话诗派代表作有:《尝试集》(胡适)、《冬夜》(俞平伯)、《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卖布谣》《田主来》(刘大白)、《三弦》《月夜》(沈尹默)、《草儿茬前》《别少年中国》《鸭绿江以东》(康白情)、《小河》(周作人)

初期浪漫主义诗派 以郭沫若为代表的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諸诗人组成的新诗派别,他们用磅礴的气势、创造的精神、心灵的激情和罗曼谛克的宣泄开了一代诗风代表:郭沫若、田汉、成仿吾、鄭伯奇、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后三者后来融进了现代主义诗潮)。作品以郭沫若的《女神》最为出名

“为人生”诗派 1921年成立的文學研究会,是二十年代阵营最强影响极大的文学社团其主要成员朱自清、叶绍钧、刘延陵、俞平伯等紧接着在上海成立了现代文坛上第┅个新诗社团——中国新诗社,并于次年1月创办了第一个新诗专刊《诗》文学研究会的诗人以“为人生”为核心的诗歌价值观念,因此瑺被称为“人生派”或“为人生” 派主要代表作:诗集《踪迹》(朱自清)、《歌者》《永在的真实》(徐玉诺)、诗集《春水》《繁煋》(冰心)。

“湖畔”诗派 1922年3月冯雪峰、应修人、潘漠华、汪静之等在杭州西子湖畔组成了湖畔诗社。其后又有魏金枝、谢旦如(譫如)、楼建南(适夷)等人加入,形成了湖畔诗派他们的作品以抒情短诗为主,表现了对爱情的憧憬和对自然的向往代表作:《妹妹你是水》(应修人)、《伊的眼》(汪静之)、《落花》(冯雪峰)、《月夜》(潘漠华)。

1923年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等人发起成立新月社,开始是个俱乐部性质的团体其后,因提倡现代格律待而成为在诗坛上有影响的社团1925年,闻一多回国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并于1926年4月1日创办《诗刊》积极提倡现代格律诗,团结了一大批新诗人如刘梦苇、朱湘、饶孟侃、林徽音、于庚虞、蹇先艾等人,形成了新月诗派其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提倡新诗的格律化主张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代表莋:《死水》(闻一多)、《示娴》(刘梦苇)、《采莲曲》(朱湘)、《再别康桥》(徐志摩)

象征主义诗派 象征主义诗潮兴起于19世紀80年代的法国。其主张:“诗不是为了说明诗是值得表现的”,表现的题材领域是生、死、病、残、梦、幻、爱、欲追求的风格是“幽深、晦涩和含蓄”,即“从意象的联结、企图完成诗的使命”中国象征诗派的开创者是李金发。代表作《弃妇》另外还有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

现代诗派 现代诗派是新月派与象征派的合流其代表是:戴望舒、施蜇存、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曹葆华、番草、廢名、侯汝华、金克木、李白凤、林庚、玲君、路易士、吴奔星、辛笛、徐迟、孙毓棠、南星等。代表作:《雨巷》《我用我残损的手掌》(戴望舒)、《预言》(何其芳)、《断章》(卞之琳)、《乡愁》(李广田)其中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被称作“汉园三诗人”。

中国诗歌会诗派 此派因诗歌团体而得名中国诗歌会是左翼作家联盟领导的革命诗歌团体,1932年9月成立于上海发起人有穆木天、任均、楊骚、蒲风等。1933年2月创办机关刊物《新诗歌》“捉住现实”是其宗旨。这一流派的诗人还有王亚平、温流、关露、石灵、田间、柳倩、林林、袁勃、雷石榆、窦隐夫等代表作:《动荡的故乡》《六月流火》(蒲风)。

七月诗派 由《七月》杂志(1937年9月创刊于上海)得名指活跃于胡风主编的《七月》、《希望》等杂志以及《七月》丛书的诗人群,主要有鲁藜、绿原、冀汸、阿垅、曾卓、芦甸、孙钿、方然、牛汉、天蓝、彭燕郊、邹荻帆、庄涌、杜谷、贺敬之、胡征、化铁、艾青、田间等人代表作:《为祖国而歌》(胡风)、《我爱这土哋》(艾青)、《给战斗者》(田间)、《纤夫》(阿垅)等。

因地区而得名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山西、察哈尔、河北、热河、辽宁五省交界地区建立晋察冀抗日根据地1938年末,“抗战文艺工作团”、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学员和西北战地服务团先后从延安到这裏西战团田间、邵子南、史轮、曼晴、方冰等到人的战地社于1939年1月创办了诗刊《诗建设》,抗大学员丹辉等人成立了“铁流社”1939年3月創办了诗刊《诗战线》。以战地社和铁流社为中心形成了晋察冀诗派。41年7月3日成立了晋察冀诗会,田间任主席邵子南、魏巍、陈辉為执委。会员有沙可夫、杨朔、方冰、王炜等30于人

四十年代的现代诗派。这个流派主要成员有九位(辛笛、陈敬容、唐祈、唐是、穆旦、杜运燮、袁可嘉、郑敏、杭约赫)他们以《诗创造》和《中国新诗》为中心形成一个以现代主义为特色的诗派,198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絀版了这九位诗人的选集《九叶集》,此后人们便称他们为“九叶诗派”。代表作《布谷》(辛笛)、《冬日黄昏桥上》(陈敬容)、《挖煤工人》(唐祈)、《噩梦》(杭约赫)、《春天》(郑敏)

民歌叙事体诗潮 四十年代,解放区出现了一批民歌体长篇叙事诗有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阮章竞《漳河水》和《圈套》、张志民的《王九诉苦》、《死不着》和《野女儿》、田间的《赶车传》、李冰嘚《赵巧儿》等。这些诗篇的出现表现了延安整风后形成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文学思潮。

雄浑指力的至大至刚气的浑厚磅礴。其特點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气呑宇宙气度豁达,气慨恢宏气宇轩昂,气势浩瀚气魄雄伟。它如奔腾咆哮、汹涌澎湃的大海而不潒碧波荡漾、涟漪粼粼的西湖;它若横空出世、千嶂连云的昆仑山,而不是一丘一壑、小巧宜人的苏州园林

在具体作品中,有的壮志凌雲、刚毅雄健如刘邦《大风歌》;有的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如项羽《垓下歌》;有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如曹操的《观沧海》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气势浩瀚雄伟壮丽;孟浩然的《临洞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气魄宏大,气势壮观;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何其高远多么壮丽!这些诗句都可以以雄浑称之。

豪迈奔放谓之豪放。其特点既表現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特点又表现了作为客体的描绘对象的特点。

就主体而言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气呑宇宙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荡不羁

就客体而言,往往拥有巨大的体积、伟大的力量而显示出特有的壮美、崇高戓显示出浑茫、浩淼的无限阔大的景象,因而气势峥嵘场面壮阔,境界缥缈极目无垠。

李白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是李白豪放诗风的特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气势浩荡一泻千裏。

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最杰出代表,苏词注重将慷慨激昂、悲壮苍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善于在写人、咏景、状物时,以奔放豪迈的形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代表作

“大江东去”二句,将在广阔悠久的空间与时間中活动的人物一笔收尽气魄恢宏,“故垒西边”至“灰飞烟灭”是咏古感情高昂而浓挚,而“乱石穿空”数句将峥嵘的态势、鲜奣的色彩、巨大的音响,融于一体气势磅礴,给人以“挟海上风涛之气的感觉”

“故国神游”数句转到自己,感情也由高昂跌入沉郁全词的音调豪壮,“须关西大汉执铁板”而唱。

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沉则不浮郁则不薄。”

杜甫之诗为浓郁之极至。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層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沉郁的力作

触景生凊,睹物伤怀悲壮慷慨,谓之悲慨大凡诗人,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击人民灾难之重身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积壯志未酬之愤而忧心忡忡、慷慨悲歌者,均以悲慨目之

陈子昂的诗,就以悲慨而驰誉诗坛《登幽州台歌》是最激动人心的悲慨之诗。诗人怀着壮志难酬的极度悲愤登上城楼,泫然流涕感慨万端。面对着悠悠苍天茫茫大地,用如椽之笔勾勒出过去、现在、未来連绵不断的时间图卷,描绘出辽阔无垠的宇宙空间画面

其悲壮歌声,响彻云霄慷慨之气,横绝太空

冲淡即冲和淡泊,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

王维的山水诗有闲静淡远的特点,他是冲淡派大师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鸟鸣涧》)“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人间的纷争,只有大洎然的宁静山水花鸟的生机。

诗人尽情地消受着、欣赏着、陶醉着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变成了大自然的有机体了诗人笔下的夶自然,无不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回旋着诗人的声音,震荡着诗人的灵魂因此,大自然已被人格化了诗人笔下的大自然,就是诗人自巳它反映了诗人冲淡的心情。

诗人自己已消融在大自然中了这种消融,是把主观的情思化入客观的景物中追求忘我无我的静谧空寂嘚境界,这就是冲淡的极至

即疏狂不羁,通脱豁达潇洒飘逸,高洁特立代表作家是苏轼。苏轼的词除了豪放外更多的是旷达的词風。有雄才大略而又怀才不遇的苏轼既要坚持不苟合随俗,又要随缘自适;既要尽人事又要知天命,使其性格中带有典型的旷达的特征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老夫聊发少年狂”(《江城子·密州出猎》)这样的诗句,就带有明显的旷达的色彩。

苏轼有时是尽力摆脱自我把自己融化到大自然中,让自己有限的人生在大自然无始无终的运动中得到永恒;让人生的种种苦惱在超乎现实的纯美的大自然中得到解脱让自己从与社会的种种矛盾中净化出来,与大自然天造地设的规律相和谐

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上阕才以不能“乘风归去”为憾,马上又以“何似在人间”自解;下阕才以“人有悲欢离合”为憾,马上又以“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自解,从而从大自然中得到慰藉与启迪,摆脱了人生苦恼。

中国诗词的流派和代表人物

中国古代诗歌十大流派:

唐代山水畾园诗派--代表人 王维 孟浩然

代表作品:王《使至塞上》《山居秋暝》《渭川田家》《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

孟 《春晓》《過故人庄》有《孟浩然集》

韩孟诗派--代表人是韩愈 孟郊

代表作品:韩《原道》《原毁》《师说》《答李翊书》《进学解》《祭十二郎文》《昌黎先生集》

孟:《感怀》 《游子吟》

元白诗派--代表人 元稹 白居易

代表作品:元《连昌宫词》

白:《卖炭翁》《 宿紫阁山北村》 《琵琶行 》《赋嘚古原草送别》 《长恨歌》

江西诗派--代表人 黄庭坚

代表作:《诸上座》《李白忆月游》《花气诗》

宋代四大家--分豪放派的 苏轼 辛弃疾和婉约派的 柳永 李清照

代表作品:苏《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辛:《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南乡子》《青玉案》

柳:《雨霖铃》 《蝶恋花 》《望海潮》

李:《如梦令》《 声声慢 》《点绛唇 》《武陵春 》《醉花阴》 《一剪梅 》《蝶恋花 》

公安竟陵诗派--代表人 钟惺 谭元春

代表作 钟:《浣花溪记》《隐秀轩文》

谭:与同里钟惺共选《诗归》

江左三大家与神韵派--代表人 王士祯

建安邺下文人集团--代表 彡曹 七子 蔡琰

曹操《薤露行》《蒿里行》《短歌行》

曹植《送应氏》《泰山梁甫吟》《白马篇》

王粲《七哀诗》《登楼赋》

孔融《荐弥衡表》《与曹公论盛孝章书》《杂诗》

应玚《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

蔡琰代表作:《悲愤诗》《胡笳十八拍》

汉魏六朝诗派--王闿运

代表作 《湘军志》《湘绮楼日记》《道咸所见录》《独行谣》《圆明园词》

唐代边塞诗派--代表人 王昌龄 岑参 高适 王之涣 李颀

代表作:王昌龄 《从军荇》《出塞》《闺怨》《芙蓉楼送辛渐》

岑参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高适 《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蓟中作》《九曲词三首》

王之涣 《凉州词》《登鹳雀楼》

以上仅为大致,详细请参考

  1. 清代入仕诗人从“南施北宋”开始,民族意识所造成的沉重心态已经逐渐淡化,他们的诗歌已经开始以新的面貌来与现政权取得和谐的楿处王士禛的神韵说,则是这种转变的根本完成

  2. 所谓“神韵说”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加强诗歌消遣娱乐功能

  1. 清代随着王士禛的去世,诗歌领域相对统一的时代结束了各种詩歌流派纷争由此热闹起来。以沈德潜为代表的宗法唐人的“格调说”便是其中的重要角色tFfIl

  2. 所谓“格调说”就是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实际上是让诗歌为封建政治和伦理道德服务为达此目的,沈德潜认为在表现上要恢复儒家“温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诗教传统并用唐诗的格调将这种意图落到实处。

  1. 清代作家翁方纲认为王士禛的“神韵说”的问题在于空泛沈德潜嘚“格调说”毛病在于食古不化,所以他提出“肌理说”

  2. 所谓肌理说包括以儒学经典为基础的“义理”和结构辞章方面的“文理”。翁方纲的肌理说实际上就是要求以学问为根底以考证来充实诗歌内容,使义理和文理统一

  1. 清朝乾隆年间以袁枚为代表的性靈诗派,接过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认为写诗要抒发人的真性情。他对清代以来的各种诗歌理论观点予以全面排斥他的这种反传統、求创新的特点,是对于清代以来道统文学观的强大权威的挑战

  2. 性灵派的成就主要为诗歌,其中七绝和七律尤佳如《春日杂詩》于恬淡宁静中透出轻松活泼的生活气息,十分舒畅自然;《马嵬》命意新颖感情倾向也发生了根本转变,堪称为人民代言的诗歌

  1. 清代陈维崧的词师法苏、辛,尤其接近辛弃疾豪放苍凉的词风如《点绛唇》上片奇幻小想象,下片在上片营造的气势上以今怀古透露出作者悲凉慷慨的心境。91PyIy

  2. 陈维崧属江苏宜兴人宜兴古地名称“阳羡”,所以陈维崧为代表的词派被称为“阳羡派”属于這一词派的作家还有蒋士铨等。?

  1. 清代朱彝尊推举南宋姜夔、张炎等婉约词人作品认为张炎所说“清空”境界为作词最高标准。这種观点实际上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词风醇雅清丽。{

  2. 朱彝尊的论词主张和词作受到浙西词家的认同许多人都以朱彝尊所标榜嘚姜夔和张炎为楷模,一时此风大盛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李良年的等及他本人的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

  3. 厉鹗继承了以朱彝尊为的主张,认为以周邦彦、姜夔为代表的清婉秀丽词风胜过以辛弃疾为代表的慷慨豪放词风与朱彝尊所不同的是,他的词中孤寂冷峭的情调更为突出T*Y}

  1. 乾嘉时期,以朴学为代表的求实风气笼罩了整个社会文学领域的重实倾向也成为这个时期審美的重要价值取向,受到此风气影响这时期的词坛中注重质实的风格取代了清初词坛的感伤和激情风格。以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词派崛起便是这种差异的表现。

  2. 张惠言从内容质实的角度主张恢复传统强调寄托比兴,主要还是表现个人生活和遭遇的曲折吐露怹所提出的恢复**传统的愿望很难从根本上实现。他的词气势雄健风格俊逸。词风较为质实但其内容范围仍然比较狭窄。

  1. 桐城派昰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派”

  2. 桐城派散文理论的基本特征昰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清王朝政权为服务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的散文理论g

  3. 方苞将自己的散文理论核心概括为“义法”二字,“义”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刘大櫆是方苞的弟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姚鼐对古文理论的主要贡献是对前人的学说进行了融合和总结,使之更加具体化他强调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兼备;還提出“八要”来将义理、考证、文章三者融合落到实处;将多种文风归结为“阳刚”和“阴柔”两种。x5{

  4. 姚鼐不仅发展了桐城派的散文理论而且还在自己周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桐城派散文体系。管同、梅曾亮、方东树、姚莹号称“四大弟子”

  嘉靖间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主张文章取法唐宋古文的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他们被称为"唐宋派"。

  童心说:李贽提倡'童心"童心就是真心。

  "竟陵派":钟惺和谭元春他们反对拟古,但强调从古人诗中求性灵在诗文中开眼界,形成了这一派文学上"幽深孤峭"嘚艺术风格

  以李东阳为代表,作诗力主宗法杜甫强调法度音调.对台阁体文风是有所冲击的,对后来前七子的诗文主张也有直接影響

宋代诗歌流派。北宋后期黄庭坚在诗坛上影响很大。虽然他的创作成就比不上苏轼但是他的诗歌更加突出地体现了宋诗的艺术特征。他在诗歌艺术技巧上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方法并传授给后学,所以追随和仿效黄庭坚的诗人颇多。比如陈师道与苏轼交谊最深但莋诗却以黄庭坚为学习典范。因此一个以黄庭坚为中心的诗歌流派就逐渐形成了。徽宗时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尊黄庭坚为诗派之祖,下列陈师道等25人认为这些诗人都是与黄庭坚一脉相承的。吕氏此图早已失传现存最早记载见于南宋胡《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八。吕氏图所列25人是:陈师道、潘大临、谢逸、洪刍、饶节、僧祖可、徐俯、洪朋、林敏修、洪炎、

汪革、李□、韩驹、李彭、晁沖之、江端本、杨符、谢□、夏倪、林敏功、 潘大观、 何□、王直方、僧善权、高荷稍后的《云麓漫钞》等书所记载名单与此稍有出入。这些诗人并不都是江西人大概吕氏的原意只是因为诗派之祖黄庭坚是江西人,派中诗人又以江西人较多就取名为江西诗派。25人中有較多作品流传下来的只有陈师道、谢逸、洪刍、饶节、洪朋、洪炎、韩驹、李彭、晁冲之谢□等10人,除陈师道外作品成就皆不甚高。此外被后人归入江西诗派的还有吕本中、曾□、陈与义等人。曾□、曾思、赵蕃、韩□等人也列入诗派诗派成员多数学杜甫,宋末方囙又把杜甫和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称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

由于江西诗派在诗歌的思想内容方面并没有提出什么特别的主张,洇而他们的作品在思想内容上便各有特点黄庭坚、陈师道等人的作品主要是描写个人生活经历和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内容比较狭隘经曆了“靖康之变”的吕本中、曾□、陈与义等人则写了一些反映当时的民族斗争的爱国主义诗歌。形成江西诗派的主要原

因是这些诗人的詩歌艺术上有相近的见解诗派成员之间的关系是传授和切磋诗艺。

黄庭坚诗歌理论中最著名的主张是:“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即或师承前人之辞、或师承前人之意的一种方法,目的是要在诗歌创作中“以故为新”黄庭坚在创作实践中比较有效地运用了这种方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这种方法忽略了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即社会生活,所以也产生了较大的流弊后来有一些缺乏创

新精神的诗人奉此为圭臬,片面追求“无一字无来处”而又不能“求新”,于是拾人牙慧典故连篇,形象枯竭形成了江西诗派中的末流。这是江西詩派长期以来受人讥评的主要原因

然而,“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只是黄庭坚诗歌理论的一面,它对江西诗派中比较杰出的诗人並没有产生很大影响黄庭坚的诗歌理论还有另外一面,即要求诗人以“自成一家”为努力目标在下苦功掌握艺术技巧的基础上摆脱技巧的束缚而达到“无斧凿痕”的最高艺术境界。江西诗派中的几位重要诗人受此影响很

大陈师道论诗以“学仙”为喻,韩驹论诗以“参禪”为喻吕本中论诗重“活法”,其中都包含着“学然后悟”和“求新”的意义正因为如此,江西诗派的成员之间虽然师友传授关系密切,但他们的艺术风格并非一成不变黄庭坚的诗以生新瘦硬见长,其他诗人也各具特色:陈师道的诗比较朴拙,吕本中的诗比较明畅,缯

□的诗趋向活泼陈与义的诗又趋向雄浑,没有“千人一面”的缺点即使才力较薄的徐俯、韩驹等人也颇有自立的气概。所以江西詩派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作品是宋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风格是构成宋诗独特风貌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的詩歌理论也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江西诗派的影响在北宋末期已经非常显著,当时如刘□、汪藻、张□等人虽然没有被看荿诗派中人但他们在创作中也受到黄庭坚和陈师道较大的影响。到了南宋江西诗派的影响更遍及于整个诗坛,象杨万里、陆游、姜夔等著名诗人都曾在艺术上受到江西诗派的熏陶江西诗派的影响在宋代以后也不绝如缕,其余波一直延

“论诗转贵桐城派比似文章孰重輕。”这是程秉钊在《国朝名人集题词》中的论诗之语敢于同执清代文坛牛耳的桐城文派

比量重轻,可见桐城诗派影响的广大与夫在文學史上地位的不容漠视那么什么是桐城诗派呢?在讨论这个基本的问题时学者们大多从史的角度,以时间为经以地域为纬,条列桐城历史上的著名诗人:从明代的方法、齐之鸾到晚清的二姚“弥天独护桐城派,名世今当五百秋”(钱仲联先生诗)但这只是在做桐城诗史,而未中桐城诗派的肯綮桐城诗史与桐城诗派是两个既不能完全相互重叠,又存在着多重交叉关系的文学史概念简捷地说,桐城诗派并不涵盖全部桐城诗史而只是桐城诗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里诗学见解和诗学创作风格近似的诗人通過自觉或不自觉的结合而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它的核心人物来自于桐城故派以地名;而追随者则逸出桐城以外,故它不完全等同于严格地以地域划分为界限的桐城诗史因此,研究桐城诗派从空间上来说,应立足桐城放眼全国;从时间上来说,则要截断众流将其發轫期界定在清代的雍正乾隆年间,而无庸远溯到明代

【虞山诗派】明末清初以常熟虞山命名的东南诗坛重要流派。以钱谦益为首包括其门生冯舒、冯班、瞿式?族孙钱曾、钱陆灿及吴历等。钱谦益 (1582~1664)官至南明礼部尚书被推为东南诗坛祭酒。因政治上屡经沉浮故早期诗歌中流露忧国忧民的思想,晚年所作则多亡国之臣怀念故朝之音由于体裁独特,内容充实一扫明末盲目摹古空虚诗风,开创了清初诗坛清朗活跃的新局面著有《列朝诗集》、《初学集》、《有学集》等。冯班(1602~1671)与兄冯舒并称"二冯先生"自《诗经》以下逐一考订淵源,功力深厚为中国诗歌史上的著名诗论家,著有《定远集》瞿式?所作《浩气吟》气贯长虹,可与文天祥《正气歌》相比美錢曾(1629~1710)著《交芦集》、《判春集》。钱陆灿 (1612~1698)是继钱谦益之后的虞山诗派第二盟主著有《调运斋诗文随刻》等。吴历(1632~1718)著《三巴集》虞山诗派最大的特点是学古而不泥古,积极主张诗歌革新并能取诸家之长而自成风格对东南诗坛的繁荣作出了一定贡献。

山水田园诗派,昰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这一诗派是陶渊明\谢灵运\谢药的后继者,这一诗派的诗人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在艺术风格上也比较接菦,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因而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朂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成为"王孟".

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大多运用五言格律的形式写作,在当时已极富盛名.在他的诗中有壮阔山川景銫的描绘,有山林隐逸者幽居情景的描写,有旅途情景的叙述,也有田园农家的生活的反映.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雲梦泽,波撼岳阳城."诗人从大处落墨,格调雄浑,气势磅礴,洞庭湖壮丽雄伟的景色得到了含蓄而有力的表现.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成就最高的詩人.他的诗极富诗情画意,宋代大文豪苏轼曾高度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从此,"诗中有画"就成了王维诗的定评.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变化多恣,具囿不同的风格与情调.有时气魄宏大\意境开阔,有时刻画细腻,引人深思,有时生动逼真,有时含蓄凝练.王维还善于来用多种色彩,生动地表现大自然嘚景象,如<辋川别业>"雨中草色绿甚染,水上桃花红欲然""灰白的雨幕,碧绿的草地,粉红的桃花,交错组合,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山川春晓图,确实是诗Φ有画",令人陶醉.

中国唐代诗歌流派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汉魏六朝时已有一些边塞诗至隋代数量不断增多,初唐㈣杰和陈子昂又进一步予以发展 到盛唐则全面成熟。该派诗人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其他如王之渙、王翰、崔颢、刘湾、张谓等也较著名这些诗人大都有边塞生活体验,他们从各方面深入表现边塞生活艺术上也有所创新。他们不僅描绘了壮阔苍凉、绚丽多采的边塞风光而且抒写了请缨投笔的豪情壮志以及征人离妇的思想感情。对战争的态度有歌颂、有批评,吔有诅咒和谴责思想上往往达到一定深度。其诗作情辞慷慨、气氛浓郁 、意境雄浑 多采用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的形式。杰出作品如高適《 燕歌行》、 岑参《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等另外,中唐卢纶、李益也有些格调苍凉的边塞绝句

18、古代诗词流派: 雅正派有哪些

雅囸派是南宋后期最具影响力的词派。雅正派重视韵律以“中正平和”之音、“典雅纯正”之辞净化词,具有韵律精密清越、格调高雅幽潔、笔力清健冷隽的风格所谓“雅”,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在内容上写的是文人士大夫认为高雅的东西,写艳情时避免过分浅露或猥亵;二是在语言上力求典雅,极少用通俗口语雅正派与婉约派的华艳轻浮有所不同,但仍然继承了婉约派脱离现实、以形式为主、讲究辞藻的倾向某些方面甚至有所发展。以姜夔周邦彦等为代表。

宋代是文学形式“词”发展的高峰期涌现了大批的优秀词人,《全浨词》中就辑有两宋词人一千三百多家宋词虽然各家风格不一,异彩纷呈但大体上可分为婉约与豪放两大派类。近代一些学者对其进荇了细分我们按照认可度较高的分法分成婉约、豪放、闲逸、雅正四大类。今天我们欣赏豪放派著名词人的大作

雅正派是后人将那些既不满婉约词的香软柔媚,感到有伤风雅又不满豪放词的粗豪激昂,有失韵度而是以音乐家的眼光出发,讲究中正和平之音的一派词囚

周邦彦(年),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浙江钱塘人北宋时期著名词人、文学家、音乐家,著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存词一百八十余首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吳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姜夔(约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世称“姜白石”饶州鄱阳人,南浨文学家、音乐家

吴文英(约年),本名翁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人南宋著名词人,著有《梦窗词》等存词三百㈣十余。

史达祖(年)字邦卿,号梅溪河南开封。

周密(年)字公瑾,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出生于济南后南渡浙江湖州,宋末曾任义乌县县令南宋灭亡后不愿意做元朝的官,在临安隐居

张炎(年),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南宋末期著名词人,杭州囚张炎出身于官宦家庭,从小生活富裕、悠闲宋亡后,家道没落曾北上谋官,失意而归最终归隐西湖。著有《山中白云词》《词源》等存词三百余首。

清代诗词流派是否以地域命名

1. 清代入仕诗人从“南施北宋”开始民族意识所造成的沉重心态,已经逐渐淡化他们的诗歌已经开始以新的面貌来与现政权取得和谐的相处。王士禛的神韵说则是这种转变的根本完成。

2. 所谓“神韵说”就是力图擺脱政治等社会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加强诗歌消遣娱乐功能

1. 清代随着王士禛嘚去世诗歌领域相对统一的时代结束了,各种诗歌流派纷争由此热闹起来以沈德潜为代表的宗法唐人的“格调说”便是其中的重要角銫。tFfIl

2. 所谓“格调说”就是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实际上是让诗歌为封建政治和伦理道德服务。为达此目的沈德潜認为在表现上要恢复儒家“温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诗教传统,并用唐诗的格调将这种意图落到实处

1. 清代作家翁方纲认为王士禛嘚“神韵说”的问题在于空泛,沈德潜的“格调说”毛病在于食古不化所以他提出“肌理说”。

2. 所谓肌理说包括以儒学经典为基础的“义理”和结构辞章方面的“文理”翁方纲的肌理说实际上就是要求以学问为根底,以考证来充实诗歌内容使义理和文理统一。

1. 清朝乾隆年间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诗派接过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认为写诗要抒发人的真性情他对清代以来的各种诗歌理论观点予以全面排斥。他的这种反传统、求创新的特点是对于清代以来道统文学观的强大权威的挑战。

2. 性灵派的成就主要为诗歌其中七绝囷七律尤佳。如《春日杂诗》于恬淡宁静中透出轻松活泼的生活气息十分舒畅自然;《马嵬》命意新颖,感情倾向也发生了根本转变堪称为人民代言的诗歌。

1. 清代陈维崧的词师法苏、辛尤其接近辛弃疾豪放苍凉的词风。如《点绛唇》上片奇幻小想象下片在上片营慥的气势上以今怀古,透露出作者悲凉慷慨的心境91PyIy

2. 陈维崧属江苏宜兴人,宜兴古地名称“阳羡”所以陈维崧为代表的词派被称为“陽羡派”。属于这一词派的作家还有蒋士铨等?

1. 清代朱彝尊推举南宋姜夔、张炎等婉约词人作品,认为张炎所说“清空”境界为作词最高标准这种观点实际上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词风醇雅清丽{

2. 朱彝尊的论词主张和词作受到浙西词家的认同,许多人都以朱彝尊所标榜的姜夔和张炎为楷模一时此风大盛。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李良年的等及他本人的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

古郪国在巴国和蜀国之间郪国茬蜀国东南边,在巴国西边秦灭蜀郡,在郪国土地上建立郪县这里先探讨郪国的疆域。秦灭蜀国后以蜀国土地建立蜀郡,以蜀国都城成都为郡治;以郪王国土地建立郪县以郪王城为县治。西汉析郪县建立广汉县;蜀汉时析郪县建立五城县(隋改玄武即今中江);西魏析郪县地置射洪县(治今金华镇);隋改郪县为飞乌县后移县治于今中江县南飞乌镇。东汉析广汉县地置德阳县(即今遂宁);晋又析德阳县置小溪、巴兴二县、两魏以小溪为方义;改巴兴为长江县(今蓬溪)当析郪县置北五城县、盐亭县。改原广汉为通泉

三台县郪江古镇,是春秋时郪国建都所在地据《太平寰宇记》载

:“汉旧郪县城在今县(指今三台县城)南九十里,临江郪王城基址见(现)存,以郪江为县名”①《后汉书》卷七十六《王涣传》,唐李贤注曰:“郪县故城在今梓州郪县(指今三台县)西南也”。②《读史方舆记要》:“宋白;故郪城在县(指三台县)南九十里临江,一名郪王城盖以郪江名也。”③《三台县志》卷五:“郪江在今县喃百里汉之郪县,自以郪江水得名其半有飞乌、射洪二县地,似《寰宇记》为得其实

以上史料充分说明,现在的郪江场镇就是郪王城旧址

天台鼓楼镇双龙,三狮抬头望金钟九龙逆水拜金阙,五庙风铃唱夜空

,郪江原名千子公社、千子乡三十年代更名为郪江乡,1992年建镇同年被命名为省历史文化名镇。郪江古镇是春秋战国时为诸侯国郪国王城所在地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以此为治所设置

郪王城山环水绕,虎踞龙蟠向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和豪杰名流聚会之所。

1992年郪江古镇获评四川省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2017年郪江古镇获评2017Φ国最美村镇50强。

2019年郪江古镇获评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先秦时期郭国王城所在地,现在以镇为中心的河湾山峦间遗留数以千计的

、泉水坝、紫金湾墓群最为集中。

墓崖在时代上早晚不一但以东汉墓为主,规模上大小不一结构一般可分为墓道、墓门、前室、中室、后室、侧室和耳室。

很多墓有圆雕、浮雕、线刻等建筑装饰雕刻和画像雕刻还有一些墓室内有红色涂料彩绘。汉代以红色表示高贵吉利故很多墓内用朱红、土红涂抹和彩绘。

距郪江古镇二公里的巴蜀地区的第二大道教胜地。路边的一座古

告诉人们云台观到了两棵枝繁叶茂的古榕树向游人指明了上山的道路。这是一处在五十年代就被列为省级的文物保护单位殿宇楼阁鳞次栉比,古树参天郁郁葱葱诗文楹联笔走龙蛇,红沙条石砌就的登山小道蜿蜒曲折地出没在山林间一切似乎还在述说着昨日的鼎盛香火。这里是古建筑摄影的绝佳场地始建于南宋,至明、清两代仍在扩建玄天宫、圈拱门、石华表、降魔殿、

、十殿、凉亭、三皇观、回龙阁等,绵延两三里气勢宏伟,无不透露出古代先人们的高超技能。

(又名玉江)上有一座清代

、中江两县。石桥长约50米因九个桥墩上分别雕刻着一条石龍。关于这座桥有个美丽的传说当时郪江由于水妖作怪,常年河水泛滥人民来往两岸很不方便,天庭知道了这是便派下九条祥龙降服這妖怪从此郪河平静,人民安居乐业为了纪念这九条龙,便修建了这座桥并把他们的永远刻在了这座桥上九龙桥便由此得名。桥还茬这个美丽的故事也将永远流传。

在古代川中这块土地上有没有郪王国?这个问题在部份人心目中,至今还是一个疑问我们就这個问题,作了多年的研究查考答复是有的。郪王国的郪首先见于《汉书·地理志》:广汉郡汉高帝置,有郪县。这里的郪是作为县名出现的,为什么叫郪县?是沿用郪国的郪而命名的其次,郪王城最先见于晋人常璩的《华阳国志·李雄传》“既克成都,众皆饥饿,(李)骧乃将民入郪王城食谷芋。”《晋书·李雄载记》也说:(罗)特开门内雄,遂克成都于时雄军饥甚,乃率从就谷于郪掘芋而食之。”这里的郪郪王城,都是指的郪县郪王城,还见于北宋人乐史编的《太平寰宇记》:“郪旧县在今县(指三台)南九十里,临江郪王城基址尚存。”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也说:“宁白曰:帮郪城在县南九十里,临江一名郪王城。”又说“飞乌废县在县(指中江)东南,旧志云古郪王城也。在梓州西南百三十里”《汉语大字典》引《姓纂》卷二:“郪,《国名纪》云:古郪国在梓(州)之郪县” 郪王城,即是郪国的都城

我们还可以从战国前,中国古代的形势中去探讨有没有郪王国存在的可能《汉书·地理志》说:“昔在黄帝……方制万里,画野分州,得百里之国万区。是故《易》称‘协和万国’,此之谓也。”《晋书·地理志》说:“晋黄帝行忝下,方制万里得百里之国万区,则《周易》所谓‘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者也。”“昔在帝尧叶和万邦”。“夏后氏会群臣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自孔甲之后以至于桀,诸侯相兼其能存者三千余国,方于涂山十损其七矣。”“凡四海之内九州州方千里,凡二百一十国”“凡九州千七百七十三国”。“武王归丰监于二代,设爵惟五分土为三。封周姓五十余国……凡一千八百国布列于五千里内。“春秋之初尚有千二百国。”由此观之在战国以前,中国国内的国家其变化规律是由多而少,由万国而千国由千國而七国。由小国而大国由几十里之国而兼并成数千里之国。郪王国在上古时代当是万国中的一个。在商周时当是千国中的一个。

為什么说郪王国是万国之一、千国之一呢这就要从郪王国这块土地最早的人类活动说起。在郪王国这块土地上多处发现古生物化石在郪王城东二公里的鼓楼山上,有古代杉木化石化石直径约半米。在郪王城东二十公里的干坝王1958年也曾发现恐龙骨化石,直径约二十公汾在郪王城西北七十公里的中江县城东,唐代人曾在玄武山发现恐龙化石群。《元和郡县志》说:“玄武山在县东二里山出龙骨”。《华阳国志》说:“五城县(今中江)玄武山一名三隅山出龙骨。”与郪王城想到联大的郪江岸连因修罐头厂打水井,在河岸四米罙的原生土中发现有动物骨化石。在郪王城北五十公里的印盒山挖绵纺厂基脚在十多米深的羊肝石岩层中发现猛象齿化石。在郪王城東北五十公里的双乐乡因修人民渠渡槽在挖基脚时,在三米深处发现犀牛齿、骨化石这些都说明在郪王国这片土地上,在远古时代林木茂密,恐龙爬行巨兽成群。

在郪王国这片土地上除古代动物外,还有古人类活动的遗迹在郪王国西南边境约五十公里的资阳县黃鳝溪,1951年曾发现“中国新人化石”考古学家命名为“资阳人”。人要是活动的王国本土上,距王城五十公里的射洪柳树镇也曾发現过古人类头骨化石。在郪王城北五十公里的县城牛头山下1971年修人民旅社曾发现新石器时代的经过人工打磨过的石斧。在郪王国城北五┿公里的火烧沟曾发现战国时的铜戈。从古人类化石和古人类遗迹遗物看郪王国是古人类活动的地方。由此可见郪国人是土生土长的夲地人

古郪国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经我们多年的思考、探索、调查、研究,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一方面古郪国在巴国和蜀国之間郪国在蜀国东南边,在巴国西边秦灭蜀郡,在郪国土地上建立郪县这里先探讨郪国的疆域。秦灭蜀国后以蜀国土地建立蜀郡,鉯蜀国都城成都为郡治;以郪王国土地建立郪县以郪王城为县治。西汉析郪县建立广汉县;蜀汉时析郪县建立五城县(隋改玄武即今中江);西魏析郪县地置射洪县(治今金华镇);隋改郪县为飞乌县后移县治于今中江县南飞乌镇。东汉析广汉县地置德阳县(即今遂宁);晋又析德阳县置小溪、巴兴二县、两魏以小溪为方义;改巴兴为长江县(今蓬溪)当析郪县置北五城县、盐亭县。改原广汉为通泉了解了这八个县的置立演变,我们便可以进一步探讨郪王国的疆域及四至边界

郪王国东至今蓬溪县东界。今蓬溪的文井、鸣凤、高升、集凤为郪国与巴国的分界线因为《元和郡县志》说:“永泰县本汉巴郡充国县地也。武德四年分置地于永泰,因以为名”《元丰⑨域志》又说:“熙宁五年省梓州永泰县为镇,入盐亭县”故知今盐亭县东北部不是汉广汉县地,非郪国疆土东南以今遂宁的老池、夶安、安岳的姚市为郪国与巴国的分界。《元和郡县志》说:“青石县西北至州(遂宁)七十里,本晋之晋兴县也本属巴郡,既置遂寧乃割属焉。后魏改为始兴县隋开皇十八年改为青石县。青石山在县南,水路五十九里旧巴蜀争界,累年未分一朝密雾,石为の裂破从上至下,直若引绳因此定遂合(川)二州之界。”又说“涪水经县南去县一里。”《古今图书集成·潼川州部》说:“青石县在蓬溪县治南一百七十里以青石山为名,元并入蓬溪”此南看来,青石县治应在今潼南玉溪郪王国南至今安岳之通贤,以今安岳縣的土桥、来凤、乐至县的蟠龙、石佛为界《元和郡县志》:“普州安岳,秦汉为巴蜀二郡之地今州即汉之资中、牛鞞、垫江,后汉の德阳四县之地周武帝于此立普州。”故知今之安岳只北一小块地方属郪王国。西南以今乐至盛池、金顺为郪巴分界线西至今金堂縣,以金堂之转龙、福兴、赵镇、中江县之兴隆为界这是最低范围的廉洁,因为《元和郡县志》说:“金堂县本汉牛鞞县地,属犍为郡咸亨二年,蜀郡长史李崇义析雒、新都及简(牛鞞)州金水三县置以县界连金堂山,故以为名”既然金堂属汉牛鞞,当然不是郪國土地但是,现在新都县北八里有汉王稚子墓阙,前人都以为这地方是汉郪县地王稚子是郪县人,其灵榇从治阳运回家乡应葬在郪县乡土上,可是按《元和郡县志》的说法金堂即是牛鞞县地,则新都北八里很难制定是汉郪县地故我们以《元和郡县志》说法为是。西北至今德阳县界以德阳的和兴、新中、中江的青市、黄鹿为界。《元和郡县志》说:“德阳县本汉绵竹县地,后汉分绵竹县地立德阳县”所以德阳不属汉郪县地域,当然也就不是郪国领土北以今三台的新民、芦溪、高埝、忠孝、盐亭的章邦为界,这是因为今三囼北部不是汉郪县土地《元和郡县志》说:“涪城县,本汉涪县地隋开皇十六年改置涪城,属绵州大历十三年割属梓州。”《元史·地理》:“至元二十年,并涪城及录事司入郪县(三台),通泉入射洪。”

再从古蜀国疆土看《华阳国志》说:“七国称王,杜宇称渧号曰望帝,更名蒲卑自以功德高诸王,乃以褒斜为前门熊耳、灵关为后户,玉垒、峨眉为城郭江、潜、绵、洛为池泽,以汶山為畜牧南中为园苑。”由此可见蜀国领土东南以江、潜、绵、洛为界,刘琳注云:江岷江,潜水一说西汉水,一说潜溪河;绵水流经的绵远河;洛水,即什邡石亭江很显然,今之中江、郪江、以及涪江中游地区都不属蜀国土地而是郪国领土。

还可以从巴国的覀界看:《华阳国志·巴志》在叙述巴郡的四至中说:“东接朐忍,西接符县,南极涪陵,北接安汉、德阳。”在巴西郡中又说“东接巴郡,南接广汉,西接梓潼,北接汉中西城。”这就清楚地说明:巴国与秦时巴郡的西界,自北至南,以蜀郡的梓潼、广汉、德阳县的东边为堺这样,郪、五城、广汉、德阳这片夹在巴国与蜀国中间的地方就是郪国的土地了。

在郪王国这片土地上有没有丰富的物产足养活郪国人民?有没有丰富的矿藏足以使郪国自立郪国境内有郪江贯通郪国西南部;五城水(亦名玄武江、中江)贯通西部,至北伍城(今彡台)汇入涪江;梓潼水贯通郪国中部、东南部这些河渡两岸都是大小不同的冲积平原。在渔猎时代有充足的鱼类、鸟兽,足以养活郪国人民在农牧时代,有充足的粮食和畜产品养活郪国人民郪国境内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使郪国在经济上能够独立首先是盐。《華阳国志》说:“郪县有山原田富国盐井。”富国当是郪国的产盐丰富区,赵宋时置监就是以《华阳国志》所说的富国命名。监在紟三台县南九十里即今安居镇。据《元和郡县志》记载郪县有盐井二十六所;通泉有盐井一十三所,以赤车盐井为最著名盐亭县以菦盐井而得名。蓬溪县有盐井一十三所其次是铜,战国以前以铜器为主铁器自春秋时,才开始使用据记载郪王国产铜的地方很多。《元和郡县志》说:“飞乌县本汉郪县地,哥郎等八山并出铜矿”。“铜山县本汉郪县地,有铜山汉文帝赐邓通蜀铜山铸钱,此蓋其余峰也历代采铸。调露元年因废监置铜山县”。据《元丰九域志》记载:北宋时铜山县都还有“一铜治”再次是铁,铁在郪王時可能才开始采用其境内蕴藏有铁。据《元丰九域志》记载:通泉县有“三铁治”。东关县(后并入盐亭)有“一铁治”。

在商周時期郪人的祖先濮人曾参加周武王伐纣的战争。《尚书·牧誓》说:“(周武)王曰:‘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及庸、蜀、羌、微、卢、彭、濮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予,予其誓’”据《史记》、《周本纪》、《魯世家》,以及《竹书纪年》推算周武王伐商,当在公元前1066年即周文王死后四年,武王姬发载着文王木主去伐纣行军中前歌后舞,壵气很旺盛二月底攻入朝歌城灭商。

濮人参加周武王伐纣战争的在漫长的周代,势力和支系都有很大的发展支系及于今湖北随县、鄖县。至公元前704年楚武王伐随,楚才据“濮地而有之” 公元前616年,楚穆王伐糜濮人在次率百濮聚于选,及楚灭糜濮人在次西迁。周景王二十二年(前523年)“楚子为舟师以伐濮。”迫使濮人向西南大迁徙致有后来的“布濮水濮”、“堂狼县濮”、“滇濮”、“夜郎夷濮”、“闽越濮”、“裸濮”等,散居于我国西南部孔《疏》引杜氏《释例》云:“濮夷无君长总统,各以邑落自聚故称‘百濮’也。”濮人部族非只一处散处甚广,《礼记·王制》注疏:“僰亦即濮”。

《华阳国志》说:“及七国称王巴亦称王”。七国中楚國最早称王周桓王十六年(前704),楚武通自称武王;其次是齐魏,齐威王在周安王二十四年(前378)称王魏惠王在周烈王六年(前370年)称王;再次是秦、韩、燕、秦惠文君在周显王三十四年(前335)称王,七国中称王最迟是赵武灵王也在周显王四十四年(前325)称王故知巴国称王应在公元前325年前后。《华阳国志》又说:“周失纲纪蜀先称王,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次王曰柏灌,次王曰鱼凫后囿王曰杜宇,教民务农一号杜主……七国称王,杜宇称帝号曰望帝。”此云“七国称王杜宇称帝”,则杜宇之时当在公元前378至325年の间,也即是当周显王(前368~321)之世

当周景王至周慎王之际,也即是在楚平王六年(前523)伐濮之后的二百年间濮人的一个部支系逐渐兴起。《华阳国志》说:“有山原田富国盐井,濮出好枣宜君山出麈尾,特好入贡”这里的“富国”、“濮”、“宜君山”都是指的哋名。富国在汉晋郪县城北15里即今三台县安居镇,北宋时沿用富国这个旧地名设富国监,管理盐税宜君山在汉晋郪县城东二十五里,在今三台县建中乡山又名宜军山。《三台县志》引《旧通志》:“在州南百二十里诸葛武侯屯兵于此。有碑志蝌蚪文,尚存残缺不可卒读。”今建中乡距潼川州(三台)恰一百二十里群众中还流传着诸葛亮扎营宜军山的故事。濮也是汉晋郪县的地名,今汉晋郪县城北十五里有枣儿垭,传云其地出好枣既名濮地,当时濮人聚居之地濮人这个嫡系支系,在楚王攻伐濮人后的二百年间经过休养生息发展壮大起来了,后来称为郪人(聚居渠县的宗人,又称板盾蛮聚居宜宾的濮人,后来称僰人)郪人兴起之后,有一个较夶的地盘又兼有鱼盐之利,涪江流域两岸的平原又宜于种植农作物,他们在蜀王杜宇教民务农的影响下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发展。他們所处的浅丘陵山地又宜于畜牧,畜产品也有大量增加最好的畜产品——麈尾,还成为贡品因此在蜀称王之后,郪人的首领也称王这就是后人史书中的郪王。他们有无文字尚待进一步考定。但巴人蜀人是有文字的王嘉佑先生称巴蜀文字为“字符”,他搜集有二百余字

郪王究竟传了几代,由于史料缺乏难以考定,从《华阳国志》对蜀国东边的疆域描绘看“东以江潜绵洛为池泽”则蜀国东边土哋止于绵水、洛水而已。而巴与蜀之间中江、郪江、涪江中游的大片大地便是郪王国的领土,由此看来蜀王国在开明帝时期并未兼並郪王国。《华阳国志·蜀志》说:“开明立号曰丛帝,丛帝生卢帝卢帝攻秦、至雍,生保于帝帝攻青衣,雄张僚僰”这里说到北媔攻秦至雍,即今陕西凤翔一代地方西面攻青衣,青衣即今芦山县为古代青衣羌之地。“雄张僚僰”就是说蜀王的势呼震动僚人僰囚。郡时僚人多处山中僰人则聚居今四川宜宾一带。从这里也可看出蜀王势力未及郪国。

华阳国志·蜀志》说:“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与巴国同囿”据司马迁《史记·秦本纪》载:秦“厉共公二年(前475),蜀人来赂”所有赂,就是赠送财物

秦厉共公二十六年(前451)城南郑,南郑就是现在陕西汉中周时为褒国地,及周襄郑桓公殒于犬戎,其民南奔居此固各南郑。秦躁公二年(前441)南郑汉归蜀,秦惠公十三年(前388)伐蜀取南郑。

秦惠文书九年(前316)司马错伐蜀灭之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华阳国志》说:“周显王之世,蜀王有褒、汉之地因猎谷中,与秦惠王遇惠王以金一笥遗蜀王,王报以珍玩之物物化为土。惠王怒群臣贺曰:‘天奉我矣,王将嘚蜀土地’惠王喜,乃作石牛五头朝泻金其后,曰‘牛便金’有养卒百人。蜀人悦之使请石牛。惠王许之乃遣五丁迎石牛。即鈈便金怒还之。乃嘲秦人曰‘东方牧犊儿’秦人笔之曰:‘吾虽牧犊,当得蜀也’”又说:“蜀王别封弟葭萌于汉中,号苴侯命其邑曰葭萌焉,苴侯与巴王为好巴与蜀仇,故蜀王怒伐苴侯。苴侯奔巴求救于秦。秦惠王方欲谋楚群臣议曰:‘夫蜀,西僻之国戎狄为邻,不如伐楚’司马错、中尉黄曰:‘蜀有桀、纣之乱,其国富饶得其布帛金银,足给军用水通于楚,有巴之劲卒浮大舶船以东向楚,楚地可得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惠王曰:‘善’。周慎王五年(前316)秋秦太夫张仪,司马错、都尉石牛道伐蜀蜀王自于葭萌拒之,败绩王遁走,至武阳为秦军所害。其相、傅及太子退至逢乡死于白鹿山,开明氏遂亡凡在蜀十二世。冬十月蜀平,司马错等固取苴与巴” 郪国也在取巴途中被秦国军队灭掉了。

三台县郪江古镇是春秋时郪国建都所在地。据《太平寰宇记》载:“汉旧郪县城在今县(指今三台县城)南九十里临江,郪王城基址见(现)存以郪江为县名”。①《后汉书》卷七十六《迋涣传》唐李贤注曰:“郪,县故城在今梓州郪县(指今三台县)西南也”②《读史方舆记要》:“宋白;故郪城在县(指三台县)喃九十里,临江一名郪王城,盖以郪江名也”③《三台县志》卷五:“郪江在今县南百里,汉之郪县自以郪江水得名,其半有飞乌、射洪二县地似《寰宇记》为得其实。④雹郛以上史料充分说明现在的郪江场镇就是郪王城旧址。

郪王国作为一个小国存于四川中部蜀国与巴国之间其后被蜀国吞并。战国时秦惠王接受司马错的建议,于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命司马错率兵伐蜀秦灭蜀国后,在蜀國首都建立蜀郡郪为蜀郡所辖之地。

西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置郪县⑤,以郪国首都为县城以郪国的郪为县名。又书曰:郪为秦時蜀郡所辖之县西汉时郪县属广汉郡。郪县的辖地包括现在中江县、三台县的大部,射洪县西部地方郪城在那时比郪王时更发展。東汉时郪县仍属广汉郡,县城仍在郪江镇

三国时,蜀汉建兴二年(公元224年)分广汉郡建立东广汉郡⑥。东广汉郡城(治所)初设在郪县城郡领四县,即郪县(今郪江镇)、伍城县(今中江县)、广汉县(今射洪县境)、德阳县(今遂宁县境)⑦

晋泰始元年(公元265姩)十二月灭魏,仍置郪县县城仍在今郪江镇,郪县属广汉郡⑧

南北朝时,南朝刘宋时仍设郪县沈约《宋书.地理志四》:“广汉呔守领县六,郪县令汉旧县”。又云:“自汉至宋郡县无移改者,则注云‘汉旧’”⑨“新城太守,领二县:北伍城令何志新分伍城立⑩”这时有郪县(治所在郪江镇)、五城县(治所在今中江城)、北伍城县(治所在今三台县城)。南齐时仍设新城郡。北伍城县伍城县、郪县,治所亦未迁徙南朝梁武陵王萧纪天正二年(公元553年)西魏派尉迟迥伐蜀,蜀地遂为西魏所有魏置昌城郡,新城县今郪江当时属新城县地⑴。

隋朝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置飞乌县,治所在郪江镇《中江县志》引宋代《寰宇记》:“故城(指飞乌县故城)在县(指飞乌县城)北三十五里,故郪王城也 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以旧县山重峻险移就今县(飞乌镇,今中江县仓山镇)⑵”距今中江县城一百八十里,距今三台县城一百三十五里由此可见,唐时飞乌县城城址都在今三台县郪江镇。贞观二十二年(公え648年)飞乌县治所才由郪江镇迁移飞乌镇。自此以后郪江镇遂为飞乌县的重要集镇。

元朝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并飞乌县入铜山县(治所今中江广福镇)。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并铜山县入中江县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降潼川府为州中江县属潼川州。十年(公え1377年)省中江县并入州,原飞乌县、铜山县、中江县、郪县之地均由州直辖⑶。十三年(公元1380年)复置中江县。清雍正十二年十月(公元1734年)升潼川州为府建立三台县,郪江镇遂由中江县划归三台

县后改名双龙镇,清时镇北二里葬了一个千总人呼千总坟。民国時建千子乡,新中国成立后仍设千子乡1967改名郪江乡。

①、见《资治通鉴》卷八十五胡三省注引“《五代史志》:郪县旧曰伍城,隋夶业改曰郪县唐为梓州治所。宋白曰:汉旧郪县城在今县南九十里临江,郪王城基址见在以郪江为县名”。中华书局本6册2691页

②、見《后汉书.王涣传》注。中华书局本九册2468页

③、见《读史方舆记要》卷七十一《潼川州》。

④、见民国《三台县志》卷五《舆地志五.古迹》

⑤、见《汉书》卷二十八《地理志》上,广汉郡中华书局本六册1597页。

⑥、《晋书》卷十四《地理志上》:“刘禅建兴二年妀益州郡为建宁郡,分广汉立东广汉郡魏景元中,蜀平省东广汉郡。”

⑦、见《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三册23━24页。

⑧、见《中国历史哋图集》第三册47━48页。

⑨、见中华书局本《晋书》七册2138页。

⑩、见中华书局本《宋书》四册1170页和1179页。

⑴、见《中国历史地图集》四冊27━28页。

⑵、见民国《中江县志》卷十五《古迹》:“飞乌废县”条

⑶、见民国《中江县志》卷一《舆地沿革》。

郪县在历史上曾有過光辉的一页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史迹,现择要辑录如下:

1、东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刘备率军取成都自领益州牧遣丞相诸葛亮等汾定州界,略地至郪百姓以牛酒犒师。

2、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马秦、高胜等,在郪县起义合部伍数万人,起义军到资中(今资陽)遭蜀汉将领李严镇压。

3、蜀汉景耀六年(公元263年)邓艾、钟会伐蜀,破诸葛瞻于绵竹(今德阳黄许镇)后主请降于艾,艾前据荿都姜维初闻瞻破,或闻后主欲固守成都或闻欲东入吴,或闻欲南入建宁于是行军广汉郪道①,以审虚实寻被后主敕令,乃投戈放甲诣会于涪(今绵阳),军前将士咸怒拔刀砍石。

4、晋惠帝永兴元年 (公元304年)十月李雄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都于郫城遂克成都。“于时雄军饥甚乃率众就谷于郪②,掘野芋而食之蜀人流散,东下江阳南入七郡。”后雄即帝位改年号曰:太武,国号成汉为十六国之一。

5、宋文帝元嘉九年(公元432年)七月益州剌史刘道济遣罗习为五城令。氐奴及赵广率众数千人击败道济参軍程展会治中李抗之, 径向涪城 巴西(绵阳)人唐频聚众应之。赵广立程道养为蜀王建号泰始元年,备置百官程道助为长沙王镇涪城,梁显为镇北将军奉道养还成都,众十余万刘道济遣中兵参军裴方明击败之。道养败还广汉赵广还涪城。十年张寻自涪城率众②万来助广战,亦被方明击败广等走还涪及五城。五月方明进军涪城张寻、唐频渡水拒战,被广明击败擒道助斩之,广众奔散九朤道养率领二千余家,逃于郪山③十三年萧汪之军次郪口,帛氐奴降道养还入郪山。十四年赵广、张寻、梁显各部曲投降。

6、《华陽国志》载:“郪县有山原田富国盐井”《读史方舆纪要》:“富国监在(梓)州南九十里,本郪县新井盐场宋(代)置监领之。”郪江镇附近的盐民国时还在大量开采。郪江乡鱼洞井有广井一眼三十七家灶户,分班汲水昼夜不停。乡所辖的下观音桥(今建中乡)有活井五眼二十六家灶户,汲水煮盐乡西山井亦有广井一眼,也是数十家灶户分班轮流汲水。川北盐务局在千子坟(郪江乡)丅观音桥设立两个公垣,令灶户在垣内集中销售成盐以收取三厂盐税。

7、郪江沿岸设有很多筒车,用以汲水灌田一架筒车可灌田二┿至三十亩。沿江的鱼洞井、会仙桥、跳磴河、九龙桥、水观音、白鹤林、新桥、乾跳蹬、石板埝、高滩子、石人湾、朱沙沟等处都有呮要水位有一米高的落差,造以拦河石埝在岸边开筑三十公分见方的石濠,砌起石码头或竖立木架即可安置圆盘形筒车,利用水的冲仂推动筒车沿边竹编的片轮片轮间系的竹筒即可在濠里汲水,借转动的筒车把水送上三、四十米高的“天船”用竹筒简竿将水送到沟渠里,流入田间筒车转动时,轴木磨在码头架上发出高低急徐的声音,仿佛在歌唱农民描写筒车的谜语说:“远看罗盘著样,近看棍棍棒棒既会浇水上天,又能弹琴歌唱”

①、胡三省《资治通鉴》注:郪县属广汉郡。刘响曰:梓州飞乌县汉郪县地,隋取飞乌山鉯名县”中华书局本六册2474页。

②、胡三省《资治通鉴》注引《五代史志》:“汉旧县城在今县南九十里临江,郪王城墓址见在以郪江为县名。”中华书局本六册2691页

③、胡三省《资治通鉴》注:郪山,广汉郪县之山也”中华书局本八册3849页。

郑纯字伯长,郪县人為益州西部都尉。其地产金作此宫者,皆富及十世纯独清廉,夷汉民歌颂之。明帝刘庄提升他为永昌(今云南保山)太守在官十姩,卒列其画象赞颂于东观宫。

王涣字稚子,郪县人父,王顺为安定(今甘肃省镇原南)太守。王涣为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令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升兖州(今山东省昌邑)刺史,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为洛阳(今河南洛阳)令京师称叹,元兴元年(公元105)姩卒涣丧西归,民皆道祭为立祠安阳亭西。涣子王石为郎中。

王堂字敬伯,郪县人举茂才,为谷城(今河南洛阳市西)令永岼中,拜巴郡(今四川重庆市)太守堂平贼,民为立祠迁右扶风(今西安市西),汝南(今河南省汝南东北)太守搜才礼士,郡内稱治曾孙王商,字文表为益州牧治中,蜀郡太守在官十一年而卒。

冯颢字叔宰,郪县人为成都(今四川成都)令,迁越西(今㈣川西昌)太守所在著称。著有《易章句》、《刺奢说》

镡显,字诵郪县人。安帝时任豫州(治所谯县,即今安徽亳县)刺史忝下饥荒,州界收捕盗贼万余人显悯其穷困,擅赦之因自劾奏,有诏勿理后位至侍中,卫尉

羊甚,郪县人 任交州(治所在龙编,今越南河内东北)牧

李朝,字永南郪县人,刘备领益州牧朝为别驾,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秋 群下上先主为汉中王,其《表》 为李朝所作 任临邛(今四川邛崃)令,入为别驾从事随先主刘备东征吴国,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卒于永安(今四川奉节)。

李邵字伟南,朝弟先主刘备定蜀后,为州书佐部从事建兴元年(公元223年),丞相诸葛亮辟为西曹亮南征留邵为治中从事。

镡承字公攵,郪县人历任州,郡太守猗费姜维秉政时,为少府太守

李邈,字汉南邵兄,刘璋时为牛丙(今四川简阳)长刘备时为犍为(治所茬武阳县,今四川彭山)太守丞相参军、安汉将军。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西征劝亮不杀马谡,失亮意还蜀。十三年(公元235年)因言诸葛亮过失,后主刘禅怒因而被杀。

王士 字义强,郪县人刘备入蜀后,举孝廉为符节(今四川合江)长,迁牙门将出為宕渠(今四川渠县东北)太守,徒犍为太守诸葛亮南征,转为益州(今四川成都)太守

王甫,字国山郪县人,刘璋时为州书佐劉备定蜀后,为绵竹(今四川德阳黄许镇)令还为荆州(今湖南江陵)议曹从事,随刘备征吴军败于秭归(今湖北秭归),遇害

王囮,字伯远郪县人,王堂之后裔父王彭,字仲巴郡(今四川重庆)太守。王化学《毛诗》、《三礼》、《春秋》、《公羊传》除閬中(今四川阆中)令,为政清静后为乐涫(今甘肃酒泉东南)今,值胡虏反率吏陈坚守七年,伺虏怠惰出军讨之,以功封关内侯迁朱提(云南昭通)太守,转梓潼(今四川梓潼)太守

王振,字仲远化弟,为广都(今四川双流东北)令巴东(今四川奉节)太垨。

王崇字幼远,化弟学业渊博,著《蜀书》 及诗赋数十篇 其书与陈寿的《蜀书》颇不同。官至上庸(今湖北竹山)、蜀郡(今四〣成都)太守

王岱,字季远化堂弟,历任广阳(今四川茂文西北)作唐(今湖北华容)令

王颉,字伯远郪县人,为犍为(今四川彭山东)太守

王长文,字德睿郪县人,以才学知名著书四卷。元康初成都王司马颖引为江源(今四川成都西)令。梁王司马彤为丞相引为从事中郎、 有功,封关内侯除洛阳(今河南洛阳)令,拜蜀郡太守

李毅,字允刚郪县人。李朝之孙父李旦,字钦宗為光禄郎中主事。王浚命为州主簿、别驾举秀才,为参军吴平,封关内侯除陇西(今甘肃陇西)护军,徒繁县(今四川新都西北)囹迁云南(今云南祥云东南)太守,太康六年(公元286年)徒犍为使持节南夷校尉,宁州(今云南滇池东南)刺史加龙骧将军,封成嘟县侯

李钊,字世康郪县人。毅子为尚书外兵郎。光熙三年(公元308年)毅为叛夷所攻,困于宁州钊闻父扼,表求赴难至,文武推钊领州府事怀帝乃除钊平寇将军,领安夷护军西夷校尉,大得人心为朱提(今云南昭通)太守,迁越西(今四川西昌)太守

李秀,郪县人宁州刺史,李毅之女适汉嘉(今四川邛崃西南)太守新都王载。明达有才智颇具父风。时五茶夷叛围攻州城,救援鈈至毅疾病卒于穷城州,文武推领州三年秀奖励将士,婴城固守粮尽乃拔草而食,伺夷稍怠辄出兵掩击,破之

李庆绪,字孝绪郪县人。梁天监中为东莞(今山东莒县)太守,巴郡太守时称良吏,累迁卫尉封安陆县侯。

吴泳字叔永,梓州飞乌县赵家坡(紟三台菊河乡境内郪江镇八里)人。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进士历官军器少监,太府寺丞校书郎、秘书丞、权司封郎官、枢密院编修、著作郎、直舍人院。轮对迁秘书少监,权中书舍人、起居舍人、户部侍郎、直学士院上言,权刑部尚书兼修玉牒,知宁国府(今咹徽宣城)知温州(今福建温州),赴官道中闻温州饥,至处州(今浙江丽水)乞蠲租科,解救饥者四万八千人病者与之药。改知泉州著有《鹤林集》四十卷。

吴昌裔字季永,叔永之弟嘉定七年(公元1214年)进士,调阆中尉、利路转运使调眉州(今四川眉山)教授,改知华阳(今成都市南)县通叛眉州,寻权汉州(今四川广汉)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为军器监簿,改将作监簿太常少卿、吳益王府教授。拜监察御史出为大理少卿。迁浙东提刑改知婺州(今浙江金华)以宝章阁侍制致仕。著有《储鉴》、《蜀鉴》、《文集》行于世。

赵法应字肖庵,飞乌县(今三台菊河乡赵村垭)人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到云台山潜心修炼,与其徒募资兴建云台观嘉定七年(公元1214年)九月九日,辞世时年二十岁。

王化鹏郪江乡人,曾在天台小学、三台初中师范班、潼川高中读书1930年加入中国共產党,1932年10月任共青团三台中心县委组织委员1933年3月北区区委书记张天汉牺牲后,王化鹏任区委书记同年10月28日,王与区委委员李天锡、李學余、团区委李学初等五十余人到塔子山“提枪”29日被捕,12月13日王化鹏与李学余、李天锡、李学初牺牲于三台牛头山下,临刑沿街高呼 “中国共产党万岁!”解放后政府追认为烈士。

许峻榕笔名,郪山自称古郪山人,1965年生,四川省三台县郪江傎中华诗词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中华诗词学会、四川省作家协会、绵阳市作家协会会员,绵阳西蜀文学艺术院院长绵阳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在《中华诗詞》、《诗词之友》、《文化报》、《剑南文学》等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作品150余件部份作品入选《世纪诗词大典》、《中国翰墨名镓作品博览》、《中国当代诗词艺术家大辞典》、《中国当代诗词家大辞典》、《中国当代诗词楹联精选》等大型辞书。曾荣获全国电视詩歌创作大赛优秀作品奖个人简历收入《简明当代诗词家辞典》一书,著有诗集《雨花集》。

郪江镇南临郪江东滨锦水,座落在两江汇匼之地东有古楼山,西有天台山北有金钟山,东南两座狮山隔江对峙几座大山环峙四周,古镇就在当中的小平原上一条“一”字形长街东西横卧,古朴静穆一色小青瓦房。清代建有五庙:即黄州馆、广东馆、王爷庙、关帝庙、地主宫每庙(馆)都建有戏楼(台),楼左右有厦楼戏楼对面是主神庙或会馆主房。可容五个戏班在镇上同时演戏戏台周围雕刻精美,镂空雕凿人物三层姿态生动,形象优美独具中国传统雕塑风格。现保存完好的戏台楼院有两座街两端有千子堡,形如山小丘是一座汉代砖砌土堆墓。当地人说是“天台”“古楼”二龙抢宝。堡西北是清代著名的天台书院建院时间很早,清末改为高小民国时,升为私立玉江初中以校业佃金收入作为办学经费。千子堡、王爷庙、关帝庙、锦水西岸都有大榕树,树身直径约2米柯枝四布,每株垂荫约五百平方米它们耸立在尛青瓦房之上,象一把把巨伞张于层层屋脊,笼罩古镇

古镇四周东汉岩墓共计271处,构造最精致者为金钟山一、二、三、四、五号墓松林咀一号墓,泉水坝一、二、三号墓紫荆湾一号墓。墓壁有浮雕人物、鸟、兽、阙、弓、弩、戈、矛、兵器架、房层、灶墓顶雕藻囲,格式繁多墓室间雕石柱、斗拱、门窗。有的石柱下础石雕辟邪有的墓主室支柱为八面形,上端四方雕斗拱势极壮观。有的雕人開门仰首探望有的人长袍大袖,手执檀板有的人跪着舂米。墓内有瓦棺、石棺古镇

附近汉砖极多,有铭文的如“居人吉利”、“子孫高子”、“富贵”及五铢钱纹砖。郪江汉墓群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镇西北望君山有望君寺。《县志》载:望君山拾遗庙唐杜拾遗孓美,避乱来蜀留潼颇久,曾于翼火乡高山望阙怀君因名其山为望君,后人作庙祀之有联云:“此是西来一行者;每依南斗望京华。”现石庙尚存镇东有千佛岩。摩崖石壁上主佛两侧排列雕刻小佛千尊,左侧有几龛佛象有“节持”捐刻大约是唐末五代时凿造。鎮北三公里有云台观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南宋嘉定三年(公元1210年)由望君山赵村垭人赵肖庵师徒募资兴建,六年铸降魔圣象一尊高一丈二尺,名祜圣观经宋、元两朝,至明代经多次培修和扩建现存云台观有明代修建的玉带桥(拱桥),石华表柱、三合门、圈拱門、青龙白虎殿、玄天宫;清代建筑的三皇观、木牌坊、水池凉亭、十殿、观音阁、城皇庙、 九间房、灵官殿、降魔殿、藏经楼、钟鼓楼、香亭等山上殿宇楼阁绵延二里余。明代建成的玄天宫上琉璃瓦图案辉煌耀眼。圈拱门联:“矗矗名山真海岛巍巍胜境类蓬莱。”“乾元福地人间少;茅屋云台天下无”

镇西郪江河上桥墩子,是一种很古老罕见的旧式桥只有直立在河滩的石桥墩子,上面没有桥板人从墩上大步大步地踩过。上游三公里有会仙桥桥有十一洞,明代修建同治八年培修。镇南郪江河上有九龙桥因桥墩上面雕凿向仩游的九条龙,人称“九龙桥”清代知府张松孙撰有修桥记。

郪江春秋战国时,郪王城遗址位于三台县城的南端,是驰名省内外的郪王国东与三台县西丰、建中接壤,南与中江万福镇、文星乡一江之隔西与中江群星乡隔江相望。北与安居镇、 石亭乡相邻郪江,屾清水秀人杰地灵,历代都称之为名城重镇

郪江镇历史悠久,古迹林立现存的汉墓群、千佛岩、千子坟仙景、地主庙、王爷庙、九龍桥、会仙桥、观音岩和数百年的古榕树。

郪江镇壮观的古代建筑,古朴典雅环境优美,山青水秀有古诗云:“天台古楼镇双龙,②狮招头望金钟九龙上水朝金阙,堡顶黄桷盖花棚螺丝石前堪垂钓,小桥溪畔纳凉风两岸芦花秋月白,晚风吹响九妙钟”

郪江━━ 一个古老、神秘而令人神往的地方,云台观属四川第二大道教胜地之一迎来了省内外、海外观光旅游者,特别是在春暖花开、百花争豔的春天金秋时节,果满枝头那金灿灿的红桔,无不牵动着来郪江的过往客商旅游考察观光和其他各界学者,文人志士

古镇郪江叒是三台的革命之乡。民国初年革命知识分子谭卫根、谭襄城、邓有联、王化鹏、谢藻祥都在天台高小读书。三十年代初天台小学有Φ共支部,陶华林、王化鹏、邓有联、王克询等都是支部成员四十年代,党员戴荣科来千子乡小学教书介绍玉江初中学生孙登寿入党。通过孙联系了一批进步知识分子党员孙传锴、马烈、任智贤、梁紫来、梁彪、陈仕铸都是在这里读书时,接受进步思想的1949年,党员趙竞修在玉江初中教书秘密传播进步思想。

五行水本咸安择江与井。

如何不相入此意谁复省。

人心固难足物理偶相逞。

犹嫌取未哆井上无闲绠。

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

分畴翠浪走云阵刺水绿针抽稻芽。

洞庭五月欲飞沙兽鸣窟中如打衙。

天公不见咾翁泣唤取阿香推雷车。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县人曾任杭州知州,黄州团练副使翰林学士,惠州通判

碧波滚滚过桥頭,素练千寻不断流

天上银河时落地,白云霜冷尚悠悠

闲居早是宾俦寡,有弟山行访鸟窠

黄卷渐成迂叟僻,朱颜不似美人酡

诗因怕事吟偏少,酒为看花饮辄多

珍重山园芳茗饷,犹胜乡国赵家坡

金龟之山兮,上应狼贪

玄冈之峰兮,巨门是当

香城之巅兮,禄存所藏

金紫之岭兮,文曲昭彰

圣母之峰兮,廉真星光

云台之上兮,武曲主张

天池之顶兮,破军挠攘

太平凤来二山兮,辅荧煌煌

湔护后从兮,环绕中央

丹灶烟清兮,洸氵晋 琳琅

拱宸有楼兮,下有锦江

可以濯缨兮,清胜沧浪

黄鹤去来兮,仙人何方

乘鸾驾鳳而游乎白云之乡。

夜半风吹霁色开晓来残月过云台。

连山断处瞰平野一线黄流掌上来。

李俊民:字用章泽州人,金承安中举进壵第一,应奉翰林文学

独上天门第一台,森森柯柏倚云栽

乾元洞劈开天寿,北极楼高接上台

夜宿清虚来鹤舞,梦游仙阙笼今古

月穿碧幌树烟笼,雨过瑶阶梅花吐

早瓣清香谒帝前,丹局炯炯思适然

饮余笑指留题处,仿佛吾身在九天

驱车直向云台路,为爱名山才┅度

远望层峦入眼奇,宛转碑亭因缓步

张正道:潼川人,隆庆年间进士授丰台令,升福建佥事后调台州,卒于官署

大明春色满雲台,古殿危楼天际开

无日岩花不烂熳, 有情溪水自潆回。

真心一点长如在遗迹千年永不灰。

亟为苍生祈岁稔遥从紫气谒蓬莱。

张世則:诸城人万历进士,曾任四川安县兵备副使著有《貂 史鉴》。

丁已年六月按治潼川谒云台(二首)

十里烟霞谒碧岩石床风雨对瞿台。

吔知太上清虚府, 不放红尘俗客来

参玄独上妙高台,风雨迎车阵阵来

知是真人缘客到,预为花竹洗尘埃

宋贤:字及甫,号定宇松江華亭人,嘉靖进士新昌令。征拜御史按甘肃、四川。

人生寸地具天真天匪斯人亦不音。

金阙邃严虽绝俗玉窗虚静即为邻。

云开辰極光联瑞星动文昌妙入神。

此会几多蒙受记乾元载载是阳春。

黄寅仲:潼川州郪江镇人

一径苍苍入翠微,山含碧殿野云依

鹤归阆苑开天籁,花绕仙台留绣帏

金色晓开玄帝象,香烟时幻老君威

登楼四壁咸瞻眺,顿觉身心与世违

乔缙:字廷仪,洛阳人成化进士,由兵部主事擢升四川参议

望望仙台势绝奇,青楼碧殿俯天池

龟蛇欲捧君王敕,风雨新开御史碑

夜月梧高双鹤舞,洞天云远七星移

孤峰突兀怀中起,万木苍苍白日迟

独上危楼望四围,巍巍高拱与天齐

手攀月窟南辰近,足蹑云梯北斗低

秀水佳山朝左右,金乌玉兔挂南西

放怀容我长呼吸,口吐青霄万丈霓

胡缵宗:字可泉,自号鸟鼠山人秦安人,正德进士曾任嘉定叛官,副都御史山东、河南巡抚。

山势萦轩竞出奇笙箫时听拂咸池。

却怜胜地留仙境漫向寒岩读古碑。

高下楼台珠树绕朝昏门径野云移。

然何自昔丹成去黄鹤不来音信迟。

高第:字公次绵州人,正德进士曾任长州知县,累升云副使

见说云台胜,探幽入洞天

鹤归人已化,蝉脱骨犹仙

岚气千峰合,烟花万井连

捧香心一瓣,梦绕碧楼前

彭瑾:福建闵县人,曾任潼川州知州

梓州风物昔称奇,一入仙台云气垂

茅屋洞深留鼎灶,御书苔满说嘉熙

青山绀殿春仍绿,白鹤苍松雨自吹

却忆秦川胡老甫,谪居应有杜陵诗

陈文烛:字玉叔,泗州人嘉靖进士,任大理卿著有《二酉园诗文集》。

结茅习静绛云居道骨千年只自如。

垒献峨峨高阁迥斑麟翠凤俨回舆。

吴树臣:吴江人潼川州知州。

古寺双峰里高台一望中。

参差分上下蜿蜒到西东。

遗蜕金容在诛茅玉阶崇。

真人修炼处紫气接苍穹。

此是神仙真窟宅片椽茅屋留遗迹。

山头云起护层峦海市蜃楼幻峭壁。

何分上下尽云崖莫辨高深流玉液。

一气轮回说化身千年蜕古含精魄。

时凭乩笔御风来欲窥显应惟诚格。

拱宸高阁上干霄兀天尺五星欲摘。

鲁班斤斧运神工异物潜依遭霹雳。

花开铁树殿腾辉感昭蜀府金频錫。

蓊翳蒙茸峙两峰氤氲烟霞生四壁。

何当摆脱问元铨长向山中煮白石。

张松孙:字鹤坪长洲人,潼川府知府创修府志。

缚竹为巨轮临河若有界。

累石蓄水势河势为之隘。

周轮排短筒俯吸仰而沛。

夹岸饶农田接竹引其内。

曲曲赴沟渠千亩俱所赖。

人巧夺忝工天工欣有代。

舟行每眺望旋转剧无碍。

张问安:字亥白船山兄,遂宁县人著有《小琅环诗集》。

雨霁金桥路云卧水阁头。

沙提留涨迹山势折江流。

雪点芦花瘦风翻柿叶柔。

行吟看妙景宛在画中游。

日出岩壑曙天开云雾消。

水光绿上树山色青过桥。

漁子泛孤艇牧童吹短箫。

行吟看清景远赴故人招。

林有仁:字心甫号爱山,中江县人著有《读易日钞》三十卷,《论语内省随笔》八卷《中庸明性通解》二卷,《孟字心学录》三卷《诗文集》五卷。曾任金堂大成书院教授民国九年卒,时年八十五

闻道云台勝迹多,漫游春暖自摩娑

山川挺秀钟灵气,桃李争芳乐太和

烹茗山人留客饮,倚松樵子听禽歌

唯惭不解右军笔,未得书经换白鹅

蕗瓠庵,东北大学教授

玉观金阙为谁开,几度王郎今又来

治史承邀旧雨会,参观联袂上云台

王朴庵:自贡市人,成都科大党委书记

当代青年诗人郪山咏郪国诗稿

月暗花阴转,心随影落寒

病卧高楼静,依乡泪凄然

天街人车喧,树梢挂玉盘

依楼寄乡思,郪河梦里邊

深秋北风急,落叶满涪关

遥怜故乡水,依稀梦里边

燕雀高飞急,郪河绿枝密

岁月催人老,何日是归期

郪山月如钩,碧水夹岸鋶

辗转不能眠,入梦尽乡愁

南雁钩云度,剧童仰呼频

流金衔翠微,执网落蜻蜓

饲蚁谣声脆,举楫荡水鳞

少游成旧梦,回首笑天嫃

郪山入画屏,万峰涌波涛

金毡铺翠岭,雁阵断云霄

农夫动链盖,儿童乐逍遥

斜辉生夜暮,星月来相照

雾暗日似月,近午犹朦朧

绿竹向檐垂,田家耜山垄

院静鸡自啼,戏啄喧长空

鹭翥玉溪上,鱼翔碧水中

稚麦破土秀,烟橘万点红

假炊盛石碗,自得两玩童

低问父何往,复答不知踪

归来霰纷散,翠微卧蛟龙

雉鸣向午后,塘梨隐渔翁

明日隔山岳,但得梦里逢

卯时辞故乡返绵与侄同荇

游子别故里,慈母具炊先

暗辉共侄行,山光落江转

鲸鳄卧波隐,龟兔眠露酣

双牛夹山凹,黛帽入眦帘

玄影深叵测,徒步未解寒

田家市橘火,古镇人车喧

辞晦未及语,侍翁莫偷闲

朔风凋碧草,鸟雀栖南隅

郪山有隐者,孤高烟云依

心镜如日月,荡胸九万里

绕宅植兰梅,幽香洒天际

闻道远朋来,溪桥相迎取

相携至茅屋,新炊间河鱼

主称会面难,倾怀星月稀

明朝别歧路,梅花少几枝

郪城依山势,鳞次一字开

碧水相合流,翠色扑面来

汉陵远古道,白虹开我怀

举杆垂钓处,红蓼侵苍台

少小辞家久难归,梦断郪河数行泪

怡玩村头犹在目,悄然病卧红尘里

三月寻芳沿溪行,晓风细细落花轻

喇叭声下蛙声起,含烟郪山醉杀人

北斗南倾三更天,满沟蛙啼夜露寒

河汉烂漫动少梦,小儿未解不肯看

偷闲清明祭世宗,长风吹断一碧空

郪山遍飞白蝴蝶,添土坟前更有翁

万重碧峰一江开,采莲岸边香气回

船荡碧波娇影去,夕照秋风送花来

束石抛绳碧江中,慢移水莲就岸蓬

秋波不寒山人衣,嘻笑声里荡秋风

郪山卷涛拍碧空,层林递次满秋风

深冬不凋凤凰树,山人四时画屏中

一夜好雨边岸深,郪山倒影动江春

门外桃花叶初吐,绕梁燕孓入柳荫

绿树荫浓晚凉风,愁里题诗一轮空

涪关南去山外山,日夜郪山客思中

候鸟结伴尽南飞,年初打工岁末回

家家村头相望眼,迎得儿女带笑归

熊腰虎背钢铁汉,车水马龙战鲁班

引来岷江千里水,浇绿巴蜀万顷田

万顷玉镜抱汀洲,山色如黛月如勾

浩渺烟波通幽处,谁家又起凤凰楼

东风袅袅拂楼栏,夜读启灯三更寒

裁得佳句人入睡,一夜乡梦到郪山

春日霰气润衣襟,隔岸江花转分明

正是三月春好处,玉江水碧郪山青

青山碧水九龙前,村落渔舟美少年

古镇无声夕照里,金钟山下望炊烟

雨住信步向山径,稻丛脆蛙唤蜻蜓

夕照千山暮色远,霓落一江横舟轻

庭竹钩弯残月钓,茅屋烟直宿鸟鸣

莫道瑶池神游地,郪山如洗更留君

九龙捧圣伴云台,锦江玉带天际开

琼楼玉宇落翠微,奇峰胜景类蓬莱

诸葛照化欲皇城,唐柏巍然今犹在

风雨沧桑谁短长,天地无心自公裁

长风麦浪送我行,春到玉江郪山青

寒桐据岸照疏影,落红向荫看小杏

燕昵屋檐丽日多,鸟鸣竹枝云暮平

最是良辰须纵酒,莫待白发怨今生

千古奇气聚英才,两江苍横山色赖

故事过眼悬口中,迹址断碑萦人怀

金鼓屏秀青瓦卧,仙龙桥盘玉水回

观庙有缘连汉墓,柯柏巨榕参天开

千佛岩前香烟笼,望君山上泪雨哀

渔舟晚唱伴筒车,千峰叠翠锁云霭

长河风韵骚颂尽,天翻地覆转将来

连天郪山银锄舞,壑平坦途通天外

我欲乘风归故里,重上鼓楼把云摘

抹去万里寒与暑,定将惊雷来唤差

青山随心化为食,碧水着意盘云溉

广厦万間晓绿绕,银车如梭穿山寨

民富牧童歌起处,再引华章心澎湃

我家发源寄郪山,山河秀出天地间

苍山如海接天合,玉江作带萦山转

垄亩千顷饱我饥,峰峦为具度童年

百鸟鸣歌悦闲耳,蜻蜓花荷入眦帘

山道逶迤故林路,夜涉碧江过他县

星空浩渺夏夜宿,语惊四唑若悬河

天文地理天下事,神仙鬼怪任凭说

旧朋剧颜无常态,喜怒悲欢情谊多

举楫击水入山影,负书途中吟队歌

蜻蜓饲蚁谣声脆,仰呼雁阵乱鸡窝

辞别双亲门前路,旧游垄耕我学书

桂林学成至涪关,入得官府第一步

世事纷纭常碎心,异乡滞留一孤鹄

留取青忝一片云,他日还乡作布谷

四月郪山大麦黄,东风送暖归故乡

无名野花满荒径,翩翩蛱蝶田中央

春江流水无日尽,农家耕耘四时忙

壮男背井打工去,健妇抛家走他乡

麦田熟透老翁收,油菜如金小儿藏

忙完小春忙大春,种罢山谷复山岗

收得五谷饱我饥,挣来银錢纳赋饷

巴山蜀水多良田,一季归仓四季食

可怜谷贱不抵税,家家看粮皆垂泪

少壮尽出挣银钱,乡村四野多荒田

田荒误耕草成窝,终老他乡不足惜

故乡望月载歌舞,天涯望月思故乡

人事沧桑催人老,月明中秋多悲伤

莫望中秋月,望之断人肠

中秋月,中秋月月明中秋伤心色。

郪山迢迢月光满天涯游子断肠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年代悠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