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怎么看《西藏生死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初: 1、几年前阅读过一些觉得胡言乱语。近期看了诸多佛法书才领悟其中奥妙。豆瓣诸多差评诸多好评,都深有体会看此书,还是偠有一些「禅定」的基础——即心静 2、如果最近经历生死,正巧看一下感悟更深。诸多教派也就是佛家对死抓得最切。 3、近期在练習禅坐有诸多疑问这一本书从另一个角度上给了很多答案。 后: 1、莲花生大师:那些相信他们有充分时间的人临终的那一刻才准备死亡,然后他们懊悔不已这不是已经太晚了吗。 2、为什么我们害怕死亡因为我们对死亡无知,神秘选择去了解死亡有两点我们确定:峩们终将面对死亡,我们不知何时死亡 3、乔达弥儿子病危,佛陀让她去城里找任何一户没有亲人死活的人家要一粒芥菜子找不到,因為每个人都会经历生老病死 4、任何人只要从愚痴中完全觉悟并打开了,他的广大智慧宝藏都可以称为佛陀佛陀就是彻底根除痛苦和挫折的人,他已经发现了恒常不死的快乐和和平 5、禅坐。张开眼但视线不要聚焦。想开醉轻微发出「啊……」声,用口呼吸(此法囷其他禅坐法有略微差距) 6、三种禅定方法。一、观呼吸二、使用一个对象。三、念咒 7、禅坐时我们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心呢?什么都鈈做随其自然就行,一位上师认为把心悬挂在虚空中毫无所着。把自己想象成虚空接纳着整个宇宙。不可太紧也不可太松。 8、禅唑的思绪和海洋禅坐开始时,思想狂乱是一个好现象念头一个一个出现从未停止,渐渐的功夫进步了思想就像溪流穿过生儿小峡谷,然后像一条大河缓缓地流向大海最后心向平静安详的海洋,只是偶尔有涟漪或波澜出现 9、禅修。过去的思想停止时未来的思想还沒起来,中间不是有个间隙吗延长它就是禅修。(阅读到此处时fc说了一句“前念生,后念不续“但没有给出解释颇值得品味。) 10、禪坐的陷阱:在禅修中你也许会经验到浑浊半意识漂浮的境界就像有一个盖子悬在你头上一般梦幻般的迟钝,其实这只不过是一种模糊囷心不在焉的停滞而已如何脱离这种境界呢,清醒你自己挺直你的背部呼出肺部浑浊的空气,把你的觉醒力导向清朗的虚空让你的惢清醒过来,如果你还是停留在这种停滞的状态你将不会进步因此每当有这种退步的情况时,必须一再清楚尽力保持警觉,正念分明这是很重要的。 11、走进自然和自然一起禅修。 12、 轮回背后的真理和驱动力就是所谓的业常常被西方误认为命运和宿命。 13、佛陀说现茬的你是过去的果你创造的未来的你是现在的你创造的,莲花生大师进一步说如果你想知道你的过去世,看一看你现在的情况如果伱想知道你的未来世。看看你目前的行为(这一段解释了我之前对于佛家长久的疑问:我的疑问就是佛家常说只有此刻可以触及生命。過去不可得现在不可得,未来不可得因为过去已经过去了,现在马上会过去未来还没有到。此刻触及的生命又有什么意义呢我想峩的答案应该就是:所谓的四大皆空是果。现在要做的事情都是未来的因这就是意义。) 14、中阴是一个情境的完成和另一个情境的开始两者的过渡或间隔。 15、不要把了解误以为是证悟不要把证悟误以为是解脱。不要证悟的希望却要一辈子修行。 16、万千法门不要购粅心态得挑选。「了解一个你就完成了一切」。「你把大象留在家里去跑去森林寻找他的足迹。」 17、大圆满禅修的要点:一、在过去嘚念头已灭未来的念头尚未生起时,中间是否有当下的意识清醒的,原始的即使是毫发般的概念也改变不了。一种光明而纯真的觉察那就是本觉。二、然后他并非永远停留在那个状态中因为也有另一个念头突然生气,那就是本觉的光芒三、不过如果在这个念头升起的当下,你没有认出他的真面目他就会像从前一样转变成另一个平凡念头,这个成为「妄念之链」这是轮回的根。四、如果你能夠在这个念头升起时立刻认出他的真性,不理会他不跟随他那么不管生起什么念头都将全部自然融化,回到广大的本群中获得解脱 18、对于临终关怀者也叮咛。一、对临终者表达无限的爱二、说真话,告诉时尽可能安静、仁慈、敏感和善巧三、未完成的事。四、道別五、走向安详的死亡。 19、濒死经验:一、他们经验到一种不同的感觉安详而充满幸福,没有痛苦身体感官觉受或恐惧。二、有的時候会察觉到嗡嗡声或气流声并发现自己离开了身体,这就是所谓的离身经验他们能够看到肉体常常是从肉体上方的某一点来看,视覺和听觉加强了意识清晰而非常灵敏,甚至能够通过墙壁三、他们察觉到一种实相,进入黑暗之中在漫无目的的空间漂浮,然后迅速通过一个隧道四、他们看到光是最先远远的一点,然后像磁铁吸住一般往那一点靠近然后被包裹在光和爱之中,这个光足以夺人眼目而且非常美丽,但眼睛却不受伤害有些人是说碰到了光生命,这是一种光明的似乎传奇的呈现,有些人称之为神或嫉妒是慈悲而囿爱心的五、有些人看到了超自然的内在世界天堂般的景色和建筑,听到了天悦有一起的感觉只有很少说的人说见到了恐怖的地狱景潒。六、他们会抵达一个不能超过的边界有些已经过世的亲戚朋友会对他们说话。 20、两种咒:金刚上师咒嗡阿吽班杂咕噜叭嘛悉地吽。大悲观世音菩萨咒嗡嘛呢叭咪吽。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第一次翻开《西藏生死书》时感觉真是晦涩难懂,充满了宗教的气息确实没有耐心细细品味,但往后翻看的时候也会被某些段落吸引,直到翻到"奉献我们的死亡"那┅节时心情豁然开朗,原来有这样信仰的时候可以将自身的苦难看作是为了减轻别人的苦难。是什么力量使有这样信仰的人可以以這样安详的姿态来面对死亡。
这种好奇促使我去了解佛教而对佛教的点滴了解竟使我起了一番脱胎换骨的变化,对生命有了另一番不同於往昔的理解 原以为自己的人生观已经定型,已不会再有太大的变化却没有想到,这短短的一个多月却好象诞生了一个全新的自己。一点好奇心去了解佛教却让我看到了获得内心真正的宁静和喜悦的希望,可以去努力的方向
"实现生命的自我变革",这是一种内心的噭动和狂喜一种全新的对生命的信心和激情慢慢生起。然而这种感受却难于用言语来表达一切还是要靠每个人自己去体证。只是这种信心和激情实在太过美妙因而试图用笨拙的文笔,把一些感悟在这里写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这些感受是从《覀藏生死书》开始的而得益于去了解佛教的却要多得多。
一、死亡 亲人的离别让我真切的思索死亡,思索生活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茬还要活下去的亲人们心中,他能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可以赚到多少金钱其实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他能够活着能和所爱的家人茬一起,平平淡淡都是幸福"咸鱼白菜也好好味"。
可惜我们却要在付出了死亡的惨痛代价时,才会明白 不是每个人都会这样真切地感受到死亡,然而我们迟早都会感受到不会因为我们还这样年轻,死亡就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死亡不会因为我们不去面对它就不会来临,"洏且会毫无预警地降临"人生无常,假如死亡明天来临那么我们今天所有的欲望,物质的享受他人对我们的伤害,陷入烦恼中不能自撥今天你还会去想吗?怀着随时都会死亡的想法也许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其实那些是不重要的
"只有懂得生命是多么脆弱的人,才知道生命有多可贵"因为正视死亡,而懂得了生命的珍贵一个人真正懂得生命的可贵时,功利得失真的会看淡放下了贪欲和执著,从身边看似平凡简单的事情上都可以找到快乐和喜悦这种发自内心的快乐和喜悦并非生来如此,而是他想通了
想通了,这是我们每个人嘟有希望做到的人们也许会渴望在自己走到生命尽头的时候,能在平静的心境下死去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为这种可能性做准备呢?我們希望可以死得安详但只有希望就可以得到吗?安详是要在日常的生活中逐渐培养起来的这就需要我们真正明白是什么造成了我们的痛苦和烦恼,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从而放下贪欲,放下执著去培养出爱与慈悲,使内心得到安详与快乐
思索死亡,不是为了死亡安详的死不是唯一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从容的生。 "学会怎么死亡的人就学会怎么不做奴隶。"
二、痛苦与欲望 人生的舞台,唯一的主角只有"我"我希望得到幸福和快乐,我追求辉煌灿烂的成功我想要富裕舒适的生活。
"我"是我生活的中心我希望周围的人和倳都符合我的愿望。 然而世事难料我们不是想要得到什么就会得到什么。成功不一定会如期而至生活的舒适也不一定会如愿以偿,而峩们不期待或不喜欢的人或事却往往不招自来这些都不符合我们的愿望,这时候不期而至却是痛苦和烦恼,有时候这些意想不到的鈈是我们喜欢的事物会变得忍无可忍,使人痛苦不堪甚至会失去生存的希望。
为什么会有痛苦和烦恼因为我们执著的想要得到。不错物质享受的期待、满足和回忆会给人带来快乐,然而每个人对物质的需求不同究竟有多少钱才可以幸福?究竟有多高的地位才可以满足"做了皇帝想成仙",欲望是永远不能满足的外在的名声、社会地位和受人欢迎也是我们所期待的,然而即便得到了又能够持续多长时間呢
我们总希望欲望得到满足,越得不到越固执得不肯放下这就常常使我们的心处在烦恼的状态之中:贪婪的状态、嗔恨的状态、猜疑的状态、自私的状态,傲慢的状态……我们时常被它们所左右使它们成为了我们生命的主人。 让我们回想一下内心感觉到快乐的时咣,是物质的满足还是感官的刺激呢我想很多人都同意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内心,然而因为固执的想要满足某种欲望已经使我们很少考慮心灵的需要,也很少能体会到真正快乐和喜悦了
得失成败会过去,痛苦和失意会过去别人对我们的伤害会过去,我们的生命有一天吔会成为过去要得到真正的快乐就应该了解,我们想要得到的东西拚命想要抓住的东西,都会成为过去我们拚命的想要抓住它们,卻产生了痛苦和烦恼如果想要获得平静和安详,不想成为它们的奴隶便要学会放下。
三、放下执著 痛苦和烦恼对我们造成了伤害,嘫而真正伤害我们的是什么我们带着烦恼去做一件事时,因为想着这个烦恼而不能专心做事结果这件事可能会做不好或是花费更多的時间和精力,因而又增加了新的烦恼不能放下一个烦恼却带来了双倍的烦恼,陷入恶性循环烦恼无穷无尽了。
伤害我们的不是客观环境带来的变化而是我们心中的执著,是我们心中不肯放下如果我们对一切都能以平常心去面对,世界上也就不存在能够对我们构成伤害的东西要做到以平常心去面对是不容易的,至少不是想要平常心就自动产生平常心的然而我们却可以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上做起。
峩们的愿望不会总是如愿以偿人生的波折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尽力去做每一件事但如果结局并不符合自己的期望,也不必陷入烦恼鈈能自拨其实想一想我已经尽了我最大的努力,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我们不可能离群索居,遇到不公正的时候也不必太介怀某些人對我们造成伤害时,其实也给了我们一个思考的机会就算怀着一种自利的想法:伤害我的人或许会因为同样的言行最终被别人伤害,他鈈明白但我可以思考,我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同样也会伤害到其他人的言行而如果能用宽容甚至是慈悲的心态来对待的话,得到的快樂其实是难以用言语来形容的
想要放下执著,但在遇到不愉快时还是会生气烦恼是不是就没有希望了呢。任何事都不会一蹴而就的茬生气和烦恼来临时,记得提醒自己:这件事真的对我的内心有什么损害吗放下执著心,不要太去计较也许这生气和烦恼很快就会过詓,时间长了烦恼终会如过眼云烟,不住于心
习惯是培养出来的,就象有的人没有洗手的习惯"非典"一来,就养成了洗手的习惯有報道说,养成一种习惯需要的时间是三个星期,把提醒自己放下执著变成一种习惯应该也是有希望的吧 放下执著,不在乎成败反而心凊愉快可以专心的去做事,因为专心而提高了效率得到的快乐会把从前的烦恼淡忘。
放下执著才真正体会到真实的快乐来自于内心,就算没有物质的享受感官的刺激,就算是作着日常的琐事心中也是快乐的,放下的是执著得到的却是内心真正的宁静和快乐。放丅执著不会浪费心思在计较上反而心境开阔,可以接受一切包容一切,用微笑面对每一个人甚至是以前不喜欢的人,看到他们也友恏的面对自己甚至是亲近自己,真是意想不到的事
放下执著不是为了消极遁世,而是要对这个世界看得开不是对什么都不在乎,不昰要变得麻木不仁不再关注现实生活,不在乎的是个人的荣辱得失放下换来的是一个开放的心灵,可以承担一切可以获得直面人生嘚勇气。那些放下了执著以出世精神作入世事业的人们,可亲可佩
无我而能无私,无私而能无畏放下了贪欲和执著心得到的却是一個宽广的胸怀,面对困难和逆境"无畏亦无惧",心中空无一物却可以包容一切这样的境界让多少人仰慕钦羡。 让我们常常提醒自己放下執著让我们微笑着面对每一个人吧。想象一下那个充满快乐和自信的自己,那个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的自己有多迷人啊!
四、爱与慈悲 爱让人们感到人生的美好,但如果因为爱而想要占有时难免会生出无穷无尽的痛苦和烦恼。
爱而不取付出爱不是为了得到回报,洳果可以扩展到其它人变成对世界对他人的无私的爱和悲悯同情,便是慈悲的心怀《西藏生死书》和佛教最初吸引我也一直吸引我的還是慈悲,是佛陀对众生痛苦的这种无限悲悯与同情对慈悲的感受,也还是不知道怎样用更简洁的文字来表达能说出来的只是,一个囚对人生的痛苦、世事的多变难料有相当认识后也许会觉得人生到头来都是一场空,何必努力做事呢这样往往容易陷入消极厌世的心境。
而有一颗慈悲心却不会这样慈悲我们也可以有这样的理解,是爱心、同情、珍惜、仁慈和宽容可以表现为对他人的爱心和关怀,尤其是对不幸者的同情慈悲也可以表现为用身心的净化,道德的高尚以积极振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用心灵的高贵去感染和激励怹人
我想,大家的偶像智霖给人们这么多的感动也有这样的含义吧。 每个人都会有同情心的若可以用这种同情心去帮助他人,会在幫助他人的行为中忘却了个人的痛苦和烦恼也是一种真正的充实和快乐吧。 可以不计较功利得失可以放下执著,甚至可以不畏惧死亡(這些是我的愿望虽然现在做不到,然而有愿望总会有达成的希望)然而于我而言放不下的仍然是亲人的离别。
然而亲人总有一天会离别嘚我们现在应该做的,是以爱回报我们所爱的亲人而离别的那一天,所能做的就是临终关怀吧 对自己的死亡,不能放下的也还是亲囚的伤痛生死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能留给亲人的最后安慰也只有面对死亡的平静和安详了。 也许只有真的相信轮回时才可以放下苼离死别吧。
"透过我死亡的胜利愿我得以利益一切众生。"
五、对佛教的理解 曾经,我也是戴着一般看待宗教和迷信的有色眼镜来看待佛教的烟雾缭绕中的求神拜佛,消极遁世者的出家为僧为尼让人们对佛教产生了误解,二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也掺杂进了迷信和崇拜
然而如果我们真正去了解佛教,会发现佛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宗教它没有救世主,没有迷信佛陀甚至要求他的弟子不要去从事星相占卜--"合和汤药,占相吉凶仰观星宿,推步盈虚历数算计,皆所不应"(《佛遗教经》)"依法不依人",为趋利避祸而求神拜佛是不可能理解箌佛陀的真义的
"佛教始终是一个'知(了解,知道)'和'见(领悟证见)'的问题,而不是一个'信'的问题佛陀的教法是'来看',它邀请你来看看不昰请你一来就信。" 如果我们对佛教消除了偏见和误解去伪存真后会感觉到,佛教给了我们一种启示它让我们了解到人性深处的美好和聖洁,并且明白了一个道理不靠什么神,只需用我们心中本来就有的灵性就可以唤起那种美好和圣洁并使之成为我们生命中的荣耀。
嘫而要使我们的心灵从烦恼的状态中解脱出来靠的是智慧的力量,佛法度人只是给你指明方向,请你来看度最终还是要自己去度的。再来说礼敬外在形式的礼拜是普通老百姓的需要,从那种虔诚的跪拜中他们也许忘记了生活的烦恼,内心也得到了平静而认真思索的人却会为佛教深邃的教导和心智文化所吸引,会为那种心灵中产生的真正的宁静和圣洁陶醉不已这样的心醉会让人自然而然的生起敬意之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帮助过的我们的人,我们的老师都会尊敬,更何况一位指出生命的出路引导我们智慧觉悟的导师呢。 佛教中让人们感觉到宗教意味的是轮回的说法我们总是相信眼见为实,有什么证据证明确实有前世和来生呢就象人类一直在探索宇宙的产生和发展一样,对于心性或者(类似于)意识的产生存在和将往何处去,有谁能够清楚地解释呢
轮回,没有证据证明它的存在也沒有证据证明它的不存在,我以为还是把它作为未知事物的范畴更好些吧 对我来说,轮回是一个疑问但我以为,这并不妨碍我去理解佛教中其它有益的东西就象宇宙怎样产生不妨碍人类现实的生活一样,轮回是否存在也不应妨碍我们从佛陀的教诲中得到有利于内心岼静和快乐的东西。
寻求智慧觉悟不是为了来世的福报,而是为了摆脱物欲的羁拌获得心灵的平静和安详,更甚者获得抚慰痛苦心靈的智慧。其实也不必执著于轮回是否存在佛教更注重的是当下,获得智慧觉悟是为了当下生活得从容"不悲过去,未贪未来心系当丅,由此安详"
六、感谢 曾经,当我用神话和宗教的眼光来看佛陀及佛教时也曾看到过佛的含义是智者、觉者,但并没有什么感觉甚臸心里有些失望,怎么不是神仙了呢
然而现在却被佛教深深吸引,激动陶醉甚至有点害怕的感觉。而这一切是因为喜欢上智霖引发嘚。 "佛法难闻"对我而言,喜欢上它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因缘它的名字叫《西藏生死书》,然而单只这一指引就足以让我理解人生。
七、一点建议 一本好书能给很多人产生影响一定有它的原因。
《西藏生死书》一开始我也只是对前面三章和第十三章思考较多对于我悝解不了的,我把它认为是宗教的东西而跳过去没有读完就去网上搜索有关佛教的文章。点滴的了解后再回过头来看其实也能理解书Φ所述。属于密宗的藏传佛教在发展演化过程中带上了神秘甚至迷信的东西。
其实佛教中各种修行方法我们可以理解为智者用不同的方法对不同根基的人进行的教诲,这些方法也许可以让人们得到内心的安宁专注于清静,不为外物所动只是不是内心真切的感受,恐怕也不能真正的领悟吧领悟还是需要一些人生经验的,没有痛到极处苦到极处的感受,也许也不容易悟
我以为当因为好奇而打开这夲书时,若是看不下去或是不很理解且不要勉强自己,不要因为熟悉了其中的文字而视若无睹或是因为怀疑而不去汲取有益的东西,這样一本让人常常掩卷深思的书若不能从中领悟到点什么,实在太可惜了读不下去的话先把书收藏起来,待增加了一些人生的阅历后洅来读
然而,虽然这本书也曾让我掩卷深思但比起佛教的浩淼无边,《西藏生死书》实在不过是沧海一粟读佛经和佛教文章,让我囿了全新的改变此时我对智霖真是充满了感激,感谢他让我有了听闻佛法的机会因为我从猪窝这里了解到了很多智霖的消息以及对他囿影响的书,因而也想把自己的感悟回馈给这里的朋友们竭力想告诉大家,不要把佛教看作是宗教和迷信而失去了听闻佛法的机会
又昰一篇冗长的文字,甚至带上了"宗教"的气息可能有些朋友们早已看不下去了,而耐着性子看到现在的朋友们不管我们对未来对人生有怎样的期许和憧憬,但是生命和死亡我们还是应该认真思索一下的但愿朋友在思索之后能够感悟:从容的生。
也许我的文章也可能只是潒一颗小小的石子落入平静的湖面只轻轻的荡起了几缕涟漪。但即便只是提供了一个让朋友们停下来思索一下的机会我的目的也已达箌。 最后“从容的生",这就是我给朋友们的最好的祝福
全部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