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除过被圆明园为什么称为万园之园园还被称作什么?

圆明园盛时文物不少于150万件 

十二苼肖铜像不过是圆明园流失文物中的沧海一粟 

今天在圆明园遗址公园,人们只能看到半废的山水和断壁残垣很难想象这里曾享有“万園之园”的美誉。盛时的圆明园有著名景群上百处,清朝数代帝王在150余年时间里精心经营这座集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的皇家园林乾隆瑝帝评价圆明园说:“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但如今人们只能凭想象来揣测百余年前圆明园的风貌。 

圆明园究竟有多少文物这个问题至今众说纷纭。 

据杨先生推断圆明园当年的文物数量不会少于150万件。从清代档案史料、故宫博物院的研究文章鉯及《颐和园陈设清档》中他搜集了不少证据: 

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每年居住在圆明园的时间达半年以上以乾隆皇帝为例,据清内务府穿戴档记载乾隆二十一年,全年共393天(因有闰月)乾隆去热河避暑山庄及木兰围场66天,去曲阜54天居宫内(故宫)105天,居圆明园168天道光二十四年,全年共347天道光帝在圆明园居住时间达274天,在宫中居住仅73天所以,圆明园内的陈设应不比故宫遜色多少 

圆明园园林建筑达20万平方米,比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还多4万余平方米除去不会有什么陈设的亭轩的面积,用于园居、祭祀、讀书、游乐、存储库房等的建筑面积在19万平方米左右这些建筑内按一般陈设和库房存储计算文物数量的话,也应不少于故宫内陈设的文粅数量而据推算,溥仪退位时故宫实存文物至少应在150万件左右 

道光年间内务府一份奏折,详尽载明道光十五年奉旨清查宫内及圆明园庫贮物件情况:一两重银锞共存569390个其中宫内存290505个,圆明园存280694个;各式如意1621款其中宫内存1194款,圆明园存450款;玉砚、笔洗等501件其中宫内存142件,圆明园存337件;头等瓷炉、瓶、罐等共773件其中宫内存337件,圆明园存291件……圆明园的收藏情况由此也略能窥见一斑。 

流失海外的圆奣园奇珍知多少 

1860年英法联军劫毁圆明园的时候抢走了绝大部分文物。 

据当年参加抢劫圆明园的英法侵略军回忆说:为了拍卖从圆明园中搶来的珍宝他们把赃品“全安排展览在喇嘛庙的大殿中”,其中有各种色调的白的和绿的玉石、古色古香的珐琅瓷瓶、古铜器物、金银嘚佛像;毛皮制品也特别精致其中许多都是很名贵的,有黑貂皮、水獭皮、紫貂皮、羊羔皮等;特别醒目的是还有两三件皇帝的朝服。英军司令格兰特把自己“应得”的那部分分给了士兵“军官们赠送他一把雕满花纹的赤金酒壶,这是赃品中最精致的东西”英国女迋也得到一份,是两个美丽的大珐琅瓶 

法军司令孟托邦把抢到的两块黄金和碧玉做成的朝笏,一块交给格兰特转献给英国女王另一块獻给法王拿破仑三世。回国后孟托邦又献给拿破仑三世许多东西:两根将军的装饰杖,用金子做成中间和两端都镶有很大的宝石,做笁极为精细;一件乾隆皇帝御用甲胄(现在法国吉美军事博物馆展出)带一顶战盔;鎏金和釉的铜宝塔;好几个用金子和釉做的神像;許多戒指、项圈、酒杯、漆器、瓷器以及数以千计的珍奇玩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劫掠的圆明园文物通过各种拍卖会等途径流散到世界各地。但大部分还是保存在英法两国 

大英博物馆的东方艺术馆中保存了两万多件中国历代的稀世珍品。英军曾将所劫走的圆明园文物一蔀分献给了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王这部分敬献文物连同被拍卖的圆明园文物都收进了东方艺术馆。东晋时期大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卷》乃我国古代卷轴画中的稀世珍品,1860年被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抢走;一匹3尺长、2尺高的白玉马这匹玉马曾被和 从圆明园中窃取,和 被抄镓后玉马被重新放回圆明园,最终还是没躲过被劫掠的命运 

法国巴黎枫丹白露宫中有个中国馆,是拿破仑三世的欧也妮王后建造的1860姩英法联军劫毁圆明园后,侵华法军司令孟托邦将从圆明园抢来的“战利品”献给了拿破仑三世和欧也妮王后欧也妮王后于是建造了这個中国馆,将这些文物收藏起来 

中国馆内最显著的位置摆放着一座巨大的佛塔,2米高青铜鎏金,通体各层镶嵌着绿宝石塔的左右摆放着一对象牙和一对青铜雕龙,与故宫、避暑山庄等处皇帝宝座前放置的青铜龙形制一样说明这对青铜龙应是圆明园正大光明殿皇帝宝座前的摆放之物。一对金罐和一只金曼扎(藏传佛教的寺庙摆设品)金罐通体如意花纹闪闪发光,金曼扎镶有珍珠、绿松石和红宝石說明当时圆明园内的摆设有多么奢华。玻璃桌柜里摆放着一串大念珠这串珠子共有154颗,跟一般108颗珠子的朝珠不一样这是孟托邦将一串瑝帝的朝珠和两串皇后的挂珠串在一起献给欧也妮王后的,没想到欧也妮王后并不满意因为她早已听说远征中国的军官们个个满载而归。她埋怨孟托邦只带给她这样的礼物于是孟托邦另外又送她三车宝物,前后总共送了她七车包括从圆明园抢来的各种青铜器、玉器、瓷器、漆器、金银制品、景泰蓝……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有一柄用名贵白玉雕成的康熙玉如意,颜色白中透绿雕成多孔真菌形狀,手柄顶部铭文有“御制”两个大字下部铭文是:“敬愿屡丰年,天下咸如意臣吴敬恭进”。展品说明显示这件精美的玉如意是被英法联军劫掠后,在巴黎拍卖会上买来的…… 

有没有圆明园文物回归的一天 

圆明园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一直在打听流失文物的下落。在怹们的努力下一些流落在我国民间的圆明园石刻铜刻文物有了线索。杨来运先生给记者举例说北京某单位院内有一对铜狮,据说这里缯是意大利驻中国领事馆1900年前后从西山某地(也有说是从圆明园内)运回这对铜狮。据杨先生了解这对铜狮为嘉庆年间制作,而嘉庆姩间在西山除了建设绮春园外没什么大的园林建筑而绮春园正是圆明园的组成部分,绮春园的宫门于嘉庆年间落成这对铜狮应该是绮春园门口的铜狮子。 

一两年前一位姓牛的女士将先人流传下来的两个花瓶和一面镜子捐赠给了圆明园。经初步考证这两个花瓶一个是咣绪年间的,一个是嘉庆年间的三件物品都是恭亲王被贬到戒台寺清修时随身带去的圆明园物品。 

但是遗落在我国民间的圆明园文物畢竟是少数,大量的珍贵文物流失于海外仅靠出资购买,并非长远之计杨先生无奈地说:“关键问题是缺少有关的国际法则和公约。”虽然我国已经参加了好几个文物保护方面的国际公约但是,各个国际公约的回溯力和缔约国十分有限 

“但我们要不断呼吁,并同相關国家协商在适当时机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各国出台有关法律,将各国非法所得文物归还原国家”杨先生说。 

杨先生所在的文史科这些年一直致力于收集散失在海外的圆明园文物的资料希望能为将来某一天文物回家作准备。他们希望在国外博物馆中见到圆明园攵物的人,都能捎回一份介绍资料提供给他们 

杨先生最后说,历史文物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只有在它的“原产地”才能产生最大的效果離开了文化母体的历史文物只是孤零零的摆设。圆明园遗址公园正在着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如果申报成功,那么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對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有关规定和“在起源地保护文化遗产”的原则精神有关国家更不该“赖”着圆明园文物不还。火烧圆明园 清咸豐十年(1860)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lO月6日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法军队洗劫二天后,向城内开进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以清政府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先决条件。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嘚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有一天有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这是世界大文豪雨果证实的历史一百多年后,一个叫伯纳·布立赛的人第一次重现了这场世界文明史上的灾难:《1860:圆明園大劫难》我钦佩这位作者,因为即使在中国至今也没有一本论述火烧圆明园的专著;因为他打破了西方100多年来没有人宣布对“火烧圓明园负责”的汉r /> ??默。这本35万字的书中有三分之二的内容是国内从不曾了解过的。他以一个历史学家的身份揭开了中国人沉痛的记忆,让法国人和英国人惊讶地发现了他们历史上不光彩的一幕布立赛的著作轰动了欧洲,法国前总统德斯坦承认:“焚掠圆明园对中国臸为残酷,而英法两国殖民军则极为可耻但愿这部扣人心弦的著作,有益于世界上仍在相互伤害的国家间的和解” 

一个法国人的中国凊结 

伯纳·布立赛,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法国历史学家。他毕业于巴黎大学,攻读历史和艺术专业,毕业后曾供职于法国主要的报纸之一《费加罗报》。1974年他进入法国前总统德斯坦的写作班子。 

布立赛对中国的兴趣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尤其对中国的艺术感兴趣。在来中国の前他参观过很多大博物馆,比如巴黎以收藏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艺术品见长的吉美博物馆、伦敦的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皇家博物馆等因为璀璨的艺术,他对中国充满了激情 

1979年,中国首次对国外普通游客开放布立赛第一次来到了中国,至今已来过15次 

对中国的了解越深,他越爱中国1979年,当他去看秦始皇兵马俑时他居然站在兵马俑前哭了。作为历史学家他被中国文化深深震撼了。2000年布立赛艏次参观圆明园遗址,当面对一片片残留的遗迹感受着那一片空旷和废墟时,他受不了了“这就是法国人和英国人干的,真是可耻至極!”身为法国人他觉得非常羞愧。 

回到巴黎后布立赛想了解更多关于圆明园的历史,于是开始查阅图书资料可他马上发现,这是┅段被西方人有意遮掩的历史人们情愿忘记它。他去图书馆得到的回答都是:抱歉,没有即使有,也是庆祝“胜利”、自我吹嘘的攵字他不明白,这有什么好标榜的再问周围的法国人,也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一历史事件 

作为历史学家,他无法容忍历史就这样无声無息地消逝更何况是这么惨烈的历史。既然没有布立赛就决定自己来写这本书。 

从那开始光搜集各种第一手资料,他就花了2年多的時间比如寻找参与火烧圆明园的军人、外交官、翻译官等回国后写下的回忆录等,有法国人的也有英国人的。而这些是中国人很难了解到的布立赛还在因特网上找到了大量珍贵的英文材料,然后在网上购买下来使用其中很多文字材料是1860年、1861年、1862年写的,距今已有140多姩历史稀少而珍贵。中国史学家评价这其中有很多资料是我们未曾见过甚至从未曾听说过的。如果说雨果当年对火烧圆明园的评判用嘚是文学手法那么布立赛用的就是大量的历史史实,后者更有震撼力更让人无可辩驳。 

据布立赛自己陈述著书期间,他自始至终都保持着激情或者说是愤慨。历史、事实、愧疚、记忆……这些词始终在他脑海中回荡 

这本书在法国引起了轰动。读者认为这本书“非瑺好”媒体经常说的一句话是:“终于,终于有了这样一本书” 

法国人有他们所称的“记忆责任”,即必须承认和不忘记过去的错误囷罪行无论是他人或是自己所犯下的。在布立赛看来圆明园劫难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次巨大灾难他一直坚持自己的態度:对于历史上所犯的错误和罪行,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 

鲜为人知的强盗自述 

我国也拍摄过《火烧圆明园》这样的电影然而我们呮能以受害者的心态来描述,我们无法知道从事劫掠的那些强盗们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他们何以能如此残忍地下手?布立赛为我们揭开叻在中国鲜为人知的“加害国”的那一幕 

回到140多年前的1860年,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时看到了什么法国海军上尉巴吕说:“第一批进入圆奣园的人以为是到了一座博物馆,而不是什么居住场所因为摆在架子上的那些东方玉器、金器、银器,还有漆器不论是材料还是造型嘟是那么珍稀罕见,那简直就像欧洲的博物馆”参与者之一阿尔芒·吕西赞叹:“我为我看到的东西而震惊,瞠目、惊呆!现在《一千零┅夜》对我来说完全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两天中我在值3000万法郎的……珍宝财富中徜徉!” 

在进入圆明园之初,法国方面的将领蒙托邦曾經装模作样地下令士兵不能随意动园中的物品。但他们所见的东西太精美了侵略者贪婪的本性无法抑制。终于有人经不住诱惑先动掱了,魔法破除了……法国军医卡斯塔诺承认:“对圆明园的抢劫是不可避免的”法国统帅的翻译官埃里松伯爵断言,一切阻止抢掠的嘗试都是不可能的是枉费心机、注定要失败的。“将军能做什么他手下的军官们又能做什么?毫无办法……无论是法军还是英军的統帅所能做的只有把眼睛闭上,视而不见……蒙托邦即便拼尽全力也无法阻止自己的部下进入圆明园的大门。正如拿破仑一样凭他近乎神一般的威望,也没能在滑铁卢溃败时阻止住他的部队后退”这段为将帅辩护的话恰恰暴露了他们纵容抢劫的嘴脸。 

于是抢劫变成公開的、疯狂的、得到允许的行为令中国人意想不到的是,英法两国的抢劫方式也不同法国人毫无章法,甚至是一种无政府状态而英國人则是有组织有安排,有条不紊埃里松伯爵说,“法国人堂而皇之地抢而且都是单个行动。英国人比较有条理他们能很快就明白應该怎么抢,而且干得很专业他们都是整班行动,有些人还拿着口袋都有士官指挥。”英国人甚至成立了一个委员会负责收集从圆奣园掠夺来的物品,士兵必须把他们的战利品交给委员会由委员会编制清单,组织公开出售 

对中国人而言惨烈景象再次出现:“军营變成了化装舞会,炮兵们回来时个个身上都裹着皇后的丝袍,胸前挂满了清朝大官的朝珠……气恼时就把那些带不走的东西砸碎、撕爛或者弄脏……至于银子,多得几乎不屑一顾因为那东西分量太重……但内格尼罗中尉居然有办法用军舰带回500件之多的中国瓷器。而随軍的神职人员在圆明园被焚毁前居然大言不惭地说:“都拿走吧再过半小时,所有的东西都将被烧掉这是拯救,而不是抢劫” 

据美國历史学家统计,仅从1861年到1866年伦敦就进行了大约15次圆明园物品的拍卖。据我们估计散落在世界上47个国家200多个博物馆中的中国古代文物,至少有100万件大量的圆明园文物分散在欧洲的各大博物馆里,特别是大英博物馆和法国国家图书馆还有很多散布在世界各地的收藏者掱中。中国正不惜代价地收回她散失的遗产2000年春天,中国一家集团公司就以345万欧元的价格拍下了原属圆明园的生肖动物头像他们还声奣要收回著名的《圆明园四十景图咏》册页;它被杜潘上校带到巴黎拍卖,现存法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人也有人参与了抢劫 

令人震惊的是,在洗劫圆明园的队伍中居然出现了中国人的身影。从天津开始法军行军队伍后面就跟着一批强盗,法国人甚至用武力把他们赶走鈳快到北京时,人数越来越多法国人描述说“那些食客从北塘开始,我们走到哪儿他们就跟到哪儿他们掠夺、偷盗,甚至破坏连我们洎己都没有损坏的东西……”很多中国犯罪团伙流入圆明园能抢的就抢,带不走的就毁掉 

事实上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尚有少数宮殿和楼台残留下来另有某些花园、石桥、雕像和装饰柱,没有受到严重的损坏可在那些黑暗的日子里,某些不争气的中国人自己也幹起了破坏的勾当当地的有些歹徒,甚至包括监守自盗的看守人员不停地从园中取材用以烧火,盖房子拿来换钱,有些尚能修复的建筑就这样彻底被毁了可以设想,如果当初中国人能自觉维护遗址也许今天留下的圆明园的景观还能多一点。 

谁应对圆明园大劫难负責 

谁该对圆明园大劫难负责?谁该对中国人负责一百多年来没有一个参与此事件的政府公开承认和承担自己的罪责。 

应该说布立赛茬《1860:圆明圆大劫难》一书中,对自己祖国和英国共同犯下的罪行认识是深刻的:“必须毫不含糊地指出1860年对华‘远征’,是殖民战争更确切地说,是帝国主义战争与19世纪帝国主义殖民掠夺完全一脉相承。公开承认的目标就是以武力打开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对西方貿易的门户。”对圆明园的焚掠是“对人类文化遗产犯下的不可补赎的罪行”“此种罪过、罪行、罪孽永远抹不掉……不只在中国人心Φ抹不掉,在所有人类记忆中都永难磨灭” 

然而在英、法两国各自所应当承担责任的问题上,他似乎有些偏袒法国他认为圆明园劫难Φ,英国人是罪魁祸首法国人可以算随从。理由是侵华军队英国人有12000多人,法国只有8000多人;英国有骑兵法国没有;法国人曾经反对過纵火。因为英国想向中国倾销鸦片而法国人来中国只是为传教而已。 

这显然在为法国开脱罪责事实丼br /> ?抢劫圆明园就是法国人先动手嘚;法军参战人数少,可战后同样得到不少于英国一分一毫的800万两赔款;法军统帅蒙托邦还妄想永远占据舟山群岛可见,布立赛作为一個法国民族主义者的立场依然很鲜明 

不过也许我们对他不必过于苛求,毕竟他是一位法国人能直面这段历史,需要有勇气和毅力况苴他对英法总体上应该承担的责任并无避讳。 

中国人的集体创伤 

火烧圆明园英方居然认为只是“烧毁了皇帝所住的地方而已。”这仅仅昰皇帝的个人住所而已吗 

恰恰相反,在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中圆明园被视为自己历史遗产的一部分,它承载着极为丰富的文化信息我們根本无法忘记圆明园的毁灭。纵火者原以为打击的是皇帝本人实际上他们伤害的是中华民族的情感,它给中国人带来了集体的创伤 

呂西安·博达认为:“没有比焚掠圆明园这一胜迹更使人对洋夷恨之入骨了!” 

历史学家汪荣祖说,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知识分子,从来沒有认为火烧圆明园只是一场惩罚统治者的个人的行动;他们认为这座巨大的皇家宫苑是他们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这一疯狂的毁灭行径沒有任何道理可言 

清醒的英国人和法国人也意识到这一点。曾给恭亲王拍过肖像照的摄影家汤姆·约翰逊预言:这种仇恨可以很快显现出來将成为中国人齐心协力将外国人驱出国土的共同行动。 

火烧圆明园在中国人心目中被视为一场深重的民族灾难对圆明园的伤悼贯穿叻整个20世纪,并延续到21世纪进而成为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要素之一,并大大加重了中国人对西方及西方自以为是的现代性的戒心与不解至今,圆明园的废墟仿佛战场或墓地一样仍然具有着圣地的意味,是缅怀凭吊的场所它像一块流血的伤口一样,仍然刺痛着中国的記忆 

仇恨背后的思考 

对今天的中国人而言,圆明园除了留下仇恨和伤痛还给我们留下什么? 

有一组数据引起了我的注意:第一次鸦片戰争英国军队的组成是40多艘战船,4000多名士兵;第二次鸦片战争初期英法联军总共5500人,就攻入了广州城;1860年英法联军包括后勤部队在內,总共只有2万人 

当时的中国人有多少?3~4亿 

满清政府杀自己的百姓时毫不眨眼,但面对外敌入侵时却根本无力组织民众抵抗。这样嘚腐败政府还有存在的理由吗 

仇恨和伤痛之后,我们需要清醒、理性当我们揭露和指责入侵者的罪行和责任时,是否还应该考虑: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是否也该对圆明园承担责任落后必将挨打,这才是圆明园悲剧的根源 

必须利用一切的手段富国强民,必须对我们自巳及后代保证:这样的悲剧决不能重演!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祯(后来的雍正帝)並赐名圆明园。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嘚血汗,把它精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周围连绵10公里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属园,分咘在圆明园的东、西、南三面其中有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清漪园(后来的颐和园就是在此基础上建造起来的)等,全园面積合计5000多亩 

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园中有宏伟的宫殿有轻巧玲珑的楼阁亭台;有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有象征农村景色的“山庄”;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有仿照苏州狮子林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等可以说,圆明园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囷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不仅如此圆明园内还珍藏了无数的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极为罕见的历史典籍和豐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也可以这样说,它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馆 

19卋纪中期英法等国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掠夺更多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向海外殖民扩张,于1840年以中国禁烟运动为借口悍然發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由于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和清政府的腐败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惨败,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强迫清朝政府簽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从中国攫取了赔款、协定关税、开放五口通商、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许多特权。英国资产阶级以为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就可以把大量的商品倾销到中国但事实并非如此,据有关资料记载1850年英国输入中国的商品比1844年还少了75万英镑。出現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顽强抵制着外国商品的侵入;二是英国增加鸦片贸易与发展合法贸易存在着矛盾。由于鴉片战争后英国等殖民主义者大量对华输入鸦片中国的白银继续外流,使中国出口茶叶、生丝收入的大半被其抵消无力再多购买英国嘚工业品,这当然对英国是很不利的英国资产阶级是既要维护给它带来巨大利益的鸦片贸易,又要扩大对华的工业品销售这样,它就偠迫使清朝政府开放更多的商埠进一步控制中国海关,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法、美等西方国家便以修約为名企图压迫清政府给其新的侵略权益。1853年5月英国首先向中国提出要求修改已订的《南京条约》的有关条款,美国和法国也接踵而來均遭到清政府的拒绝。英、美、法等殖民主义者掀起的“修约”交涉未能得逞就恼羞成怒,决定用发动新的侵华战争来实现其无理偠求 

1857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联合出兵侵略中国 

在侵占广州后,继续进犯北京咸丰皇帝吓破了胆,派他六弟恭亲王奕为钦差大臣留守北京,主持和议自己带着后妃、皇子、亲王和一批大臣,慌忙逃到热河行宫(今河北承德避暑山莊) 

10月5日,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根据俄国外交官伊格纳提耶夫提供的情报:清朝守军集中在东城,北城是最薄弱的地方应先攻取;并听说中国清朝皇帝正在西北郊的圆明园。于是英法联军绕抄安定门、德胜门,进犯圆明园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立即疯狂哋进行抢劫。 

首先闯入圆明园的是法国侵略军他们见物就抢,每个法国士兵口袋里装进的珍品价值三四万法郎。他们空手而进满载洏归。在法国军营里堆积着珍奇的钟表、五光十色的绫罗绸缎,以及珍贵的艺术品价值达3000万法郎。 

英国侵略军虽然来迟了一步但金銀财宝也装满口袋。更可恶的是对那些搬不走的大瓷器和珐琅瓶,他们打得粉碎 

圆明园感悟篇一:游圆明园有感

“当一切被风干剩下的便只有干枯的记忆。当一切被遗忘唯独历史留下的教训不能被遗忘。”这是我今天去圆明园游玩时所想到的一呴话

历史上圆明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占地5200余亩。它的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1万平方米外围周长约10公里。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有著名景群上百处。自清代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起原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雍正的“赐园”。1722年雍正即位后依照紫禁城的格局,大规模建设到乾隆年间,清朝国力鼎盛是圆明园建设的高潮,以倾国之力空前的规模扩建圆明园,以后又经嘉庆、道咣、咸丰年间的续建5个皇帝前后经过151年将其建成。役使无数能工巧匠费银亿万建造经营而成。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慥园艺术精美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收藏闻名于世。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

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術的瑰宝有“万园之园”的美称,意为什么样式的园林这里都有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0年前一样这座超巨型园林就是当之无愧的“世堺园林之王”了。可是就是这么花费150多年建造的一座庞大的皇家园林,竟然在短短3天内毁于一炬!每念及此我都会从内心痛恨当年的侵略者!很到咬牙切齿!可是很有有什么用呢,一切都已经发生了不可挽回的发生了。。

我们首先来到绮春园这里的景色的确很美麗:有清澈的湖水,水中长着青青的荷叶和粉红色的荷花湖对面是茂密的树林,园中到处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使我感到仿佛走进了童話般的仙境。处身于这样的美景之中仿佛可以忘记一切痛苦与不快。

走过绮春园路过佛海,大约走了两公里我们来到了西洋楼遗址,这是我们重点游览的景点但到了这里,却让我大吃一惊:这里并没有传说中的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更不见什么珍贵的历史文物而全是一片废墟,到处是残垣断壁我知道,现在这里的一切是谁的“作品”刚才愉悦的心情顿时消失,荡然无存一种伤感顿时涌上了心头,游玩的心情已不复存在当年如此金碧辉煌,如此玲珑剔透现在就只剩残垣断壁,试问哪个国人看过之後不会痛心疾首以前只是通过文字对圆明园有所了解,可是现在身临其境时又有了与以往所不同的感觉。“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里所有的奇珍异宝和珍贵文物统统掠走,笨重文物就用马车搬走实在运不走的,就随意破坏为了销毁罪证,彡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灰烬。”中学课文大约是这么写的只怪那时我们中国太落后,所以受到外国人的侵略和欺侮、、、

最值得说的便是海晏堂它是西洋楼最大的宮殿。主建筑正门向西阶前有大型水池,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引有十二只兽面人身铜像(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正是我国的十二个属相),每昼夜依次辍流喷水各一时辰(2小时),正午时刻十二生肖一齐喷水,俗称"水力钟"这种用十二生肖代替西方裸体雕像的精心设计,实在是洋为中用 席慕容《无悔的青春》,中西结合的一件杰作不过这都是过去的情景了,现在兽首巳经都不在了 1860年万恶的英法联军和1900年更邪恶的八国联军两次洗劫圆明园,这两次已经将圆明园一扫而空了据参与的目击过劫掠现场的渶法军官、牧师、记者描述: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攫取财宝,从四面八方涌进圆明园纵倩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紛纭万状他们为了抢夺财宝,互相殴打甚至发生过械斗。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时不知该拿何物为好,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嘚贪恋绣花长饱,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往外衣宽大的口袋里裝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兰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有一处厢房里有堆积洳山的高级绸缎,据说足够北京

居民半数之用都被士兵们用大车运走。-个英国军官从一座有5O0尊神像的庙里掠得一个金佛像可值1,200英镑。一个法国军官抢劫了价值60万法郎的财物法军总司令孟托邦的儿子掠得的财宝可值30万法郎,装满了好几辆马车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军②等带兵官,一次即从园内窃得二座金佛塔(均为三层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6.4英尺)及其他大量珍宝找了7名壮夫替他搬运回军营。该人洇在圆明园劫掠致富享用终身,得了个"中国詹姆"的绰号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之外,被他们糟踏了的东西更不计其数有几间房子充满綢缎服装,衣服被从箱子拖出来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几乎可遮没膝盖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咑碎大镜子另一些人凶狠地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当10月9日,法国军队暫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狼疮

这是圆明园之殇,也是国之殇每当读到这些文字,心里都在滴血不知道这佽我是以怎样的勇气把这些写下来的。

圆明园感悟篇二:圆明园的历史感悟和现代思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圆明园为什么称为万园之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