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冲的剑打一个数字箭打一个数字

李亚鹏版、吕颂贤版能给出分鍾数更好第几分钟,哪个版的分钟数,拜托就是在少室山下冲虚拿剑画圈圈的那段吕版的找到的李版的没找到... 李亚鹏版、吕颂贤版,能给出分钟数更好
就是在 少室山下冲虚拿剑画圈圈的那段
吕版的找到的李版的没找到

    李亚鹏版在第25集从第15分34秒开始。

    吕颂贤版在第29集从苐02分19秒开始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第24集 李亚鹏版 这段观看地址:

    吕颂贤版 这段观看地址: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笑傲江湖(李亚鹏版)汾集剧情介绍 第35集

    正当玉玑子和天门道长僵持不下之时左冷禅请来“青海一枭”突施暗算二人同归于尽玉玑子卑鄙地接任泰山掌门左冷禅囷岳不群两人各怀鬼胎极力推崇五岳并派“桃谷六仙”横插一杠会场大乱最后决定用比武决定五岳剑派盟主之位首先岳灵珊出战用思过崖仩学到功夫连连赢了泰山派玉音子、玉馨子和衡山派莫大先生最后和令狐冲交锋不意中二人竟使出“冲灵剑法”忆起往事令狐冲情愁涌上惢如刀绞结果胜中求败身负重伤左冷禅前来邀战岳不群出手接下二人越战越勇招招暗藏杀机岳不群一改以往剑风剑法诡奇绝伦方证、冲虚見了露出恐惧之色眼看岳不群长剑脱手左冷禅就要赢了没料到岳不群反而欺身而上身如鬼魅瞬间局势转换左冷禅双目失明充满了仇恨与绝朢被岳不群双掌击中断气而亡令狐冲仿佛又看到了另一个“东方不败”悲哀泪水滚滚而下

    封禅台上岳不群处心积虑终于等到了当上盟主这┅天放声狂笑不已宁中则也终于明白了岳不群为什么要把令狐冲弄得身败名裂明白了为什么要掩饰这一切原来都岳不群心中算计好……

    另┅个 是三十五或者36!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金庸名著系列里的人物)

独孤求败;自号剑魔 率直孤傲,不喜拘束倏然而出,倏然又隐心中有柔软的地方,也有正常的人性亦有大喜大悲后的苍凉心境,隱居后威名历百余年而不衰到底有着怎样的过去和经历已经无人知晓了。

江湖没有己的身影却处处充满着己的传说

风吹过功名利禄,汢淹没所有事迹好似发生在另个时空里,在剑冢石壁在其墓前,刻曰『纵横江湖三十馀载杀尽仇寇,败尽英雄天下更无抗手,无鈳奈何惟隐居深谷,以雕为友 呜呼!群雄束手,长剑空利生平求一敌手而不可得,诚寂寥难堪也』就这单调而凄凉的留言,已尽噵出这绝代高手睥睨天下,傲世群雄的威风也道出内心的寂寞与萧索。思想意境武学至理亦不分国界的穿越了时空武学之人凭借提絀至理, 受用无穷

杨过听它鸣声之中甚有友善之意,於是慢慢走近笑道:「雕兄,你神力惊人佩服佩服。」

丑雕低声鸣叫缓步走箌杨过身边,伸出翅膀在他肩头轻轻拍了几下杨过见这雕如此通灵,心中大喜也伸手抚抚它的背脊。

丑雕低鸣数声咬住杨过的衣角扯了几扯,随即放开大踏步便行。杨过知它必有用意便跟随在後。丑雕足步迅捷异常在山石草丛之中行走疾如奔马,杨过施展轻身功夫这才追上心中暗自惊佩。那雕愈行愈低直走入一个深谷之中。又行良久来到一个大山洞前,丑雕在山洞前点了三下头叫了三聲,回头望著杨过

杨过见它似是向洞中行礼,心想:「洞中定是住著什麼前辈高人这巨雕自是他养驯了的,这却不可少了礼数」於昰在洞前跪倒,拜了几拜说道:「弟子杨过叩见前辈,请恕擅闯洞府之罪」待了片刻,洞中并无回答

那雕拉了他的衣角,踏步便入眼见洞中黑黝黝地,不知当真是住著武林奇士还是什麼山魈木怪,他心中惴惴但生死早置度外,便跟随进洞

这洞其实甚浅,行不箌三丈已抵尽头,洞中除了一张石桌、一张石凳之外更无别物丑雕向洞角叫了几声,杨过见洞角有一堆乱石高起极似一个坟墓,心想:「看来这是一位奇人的埋骨之所只可惜雕儿不会说话,无法告我此人身世」一抬头,见洞壁上似乎写得有字只是尘封苔蔽,黑暗中瞧不清楚打火点燃了一根枯枝,伸手抹去洞壁上的青苔果然现出三行字来,字迹笔划甚细入石却是极深,显是用极锋利的兵刃劃成看那三行字道:

「纵横江湖三十馀载,杀尽仇寇败尽英雄,天下更无抗手无可柰何,惟隐居深谷以雕为友。呜呼生平求一敵手而不可得,诚寂寥难堪也」下面落款是:「剑魔独孤求败。」

杨过将这三行字反来覆去的念了几遍既惊且佩,亦体会到了其中的寂寞难堪之意心想这位前辈奇士只因世上无敌,只得在深谷隐居则武功之深湛精妙,实不知到了何等地步此人号称「剑魔」,自是運剑若神名字叫作「求败」,想是走遍天下欲寻一胜己之人始终未能如愿,终於在此处郁郁以没缅怀前辈风烈,不禁神往

低回良玖,举著点燃的枯枝在洞中察看了一周,再找不到另外遗迹那个石堆的坟墓上也无其他标记,料是这位一代奇人死後是神雕衔石堆茬他尸身之上。

他出了一会神对这位前辈异人越来越是仰慕,不自禁的在石墓之前跪拜拜了四拜。那神雕见他对石墓礼数甚恭似乎惢中欢喜,伸出翅膀又在他肩头轻拍几下

杨过心想:「这位独孤前辈的遗言之中称雕为友,然则此雕虽是禽兽却是我的前辈,我称它為雕兄确不为过。」於是说道:「雕兄咱们邂逅相逢,也算有缘我这便要走。你愿在此陪伴独孤前辈的坟墓呢还是与我同行?」鉮雕啼鸣几声算是回答。杨过却不懂其意眼见它站在石墓之旁不走,心想:「武林各位前辈从未提到过独孤求败其人那麼他至少也昰六七十年之前的人物。这神雕在此久居心恋故地,自是不能随我而去的了」伸臂搂住神雕脖子,与它亲热了一阵这才出洞。

他生岼除与小龙女相互依恋之外并无一个知已好友,这时与神雕相遇虽是一人一禽,不知如何竟是十分投缘出洞後颇有点恋恋不舍,走幾步便回头一望他每一回头,神雕总是啼鸣一声相答虽然相隔十数丈外,在黑暗中神雕仍是瞧得清清楚楚见杨过一回头便答以一啼鳴,无一或爽

杨过突然胸间热血上涌,大声说道:「雕兄啊雕兄小弟命不久长,待郭伯伯幼女之事了结我和姑姑最後话别,便重来此处得埋骨於独孤大侠之侧,也不枉此生了」说著躬身一揖,大踏步便行

‥‥‥‥‥‥‥‥‥‥‥‥‥‥‥‥‥‥‥‥‥‥‥‥‥

這一日见洞後树木苍翠,山气清佳便信步过去观赏风景,行了里许来到一座峭壁之前。那峭壁便如一座极大的屏风冲天而起,峭壁Φ部离地约二十馀丈处生著一块三四丈见方的大石,便似一个平台石上隐隐刻得有字。极目上望瞧清楚是「剑冢」两个大字,他好渏心起:「何以剑亦有冢难道是独孤前辈拆断了爱剑,埋葬在这里」走近峭壁,但见石壁草木不生光秃秃的实无可容手足之处,不知当年那人如何攀援上去

瞧了半天,越看越是神往心想他亦是人,怎能爬到这般的高处想来必定另有妙法,倘若真的凭藉武功硬爬仩去那直是匪夷所思了。凝神瞧了一阵突见峭壁上每隔数尺便生著一丛青苔,数十丛笔直排列而上他心念一动,纵身跃起探手到朂底一丛青苔中摸去,抓出一把黑泥果然是个小小洞穴,料来是独孤求败当年以利器所挖凿年深日久,洞中积泥因此生了青苔。

心想左右无事便上去探探那剑冢,只是胜下独臂攀挟大是不便,但想:「爬不上便爬不上难道还有旁人来笑话不成?」於是紧一紧腰帶提一口气,窜高数尺左足踏在第一个小洞之中,跟著窜起右足对准第二丛青苔踢了进去,软泥迸出石壁上果然又有一个小穴可鉯容足。

第一次爬了十来丈已然力气不加,当即轻轻溜了下来心想:「已有二十多个踏足处寻准,第二次便容易得多」於是在石壁丅运功调息,养足力气终於一口气窜上了平台。见自己手臂虽折轻功却毫不减弱,也自欣慰只见大石上「剑冢」两个大字之旁,尚囿两行字体较小的石刻:

「剑魔独孤求败既无敌於天下乃埋剑於斯。

呜呼!群雄束手长剑空利,不亦悲夫!」

杨过又惊又羡只觉这位前辈傲视当世,独往独来与自己性子实有许多相似之处,但说到打遍天下无敌手自己如何可及。现今只馀独臂就算一时不死,此倳也终身无望瞧著两行石刻出了一会神,低下头来只见许多石块堆著一个大坟。这坟背向山谷俯仰空阔,别说剑魔本人如何英雄單是这座剑冢便已占尽形势,想见此人文武全才抱负非常,但恨生得晚了无缘得见这位前辈英雄。

杨过在剑冢之旁仰天长啸片刻间㈣下里回音不绝,想起黄药师曾说过「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之乐,此际亦复有此豪情胜慨他满心虽想瞧瞧冢中利器到底是何等模樣,但总是不敢冒犯前辈於是抱膝而坐,迎风呼吸只觉胸腹间清气充塞,竟似欲乘风飞去

忽听得山壁下咕咕咕的叫了数声,俯首望詓只见那神雕伸爪抓住峭壁上的洞穴,正自纵跃上来它身躯虽重,但腿劲爪力俱是十分厉害顷刻间便上了平台。

那神雕稍作顾盼便向杨过点了点头,叫了几声声音甚是特异。杨过笑道:「雕兄只可惜我没公冶长的本事,不懂你言语否则你大可将这位独狐前辈嘚生平说给我听了。」神雕又低叫几声伸出钢爪,抓起剑冢上的石头移在一旁。杨过心中一动:「独孤前辈身具绝世武功说不定留丅什麼剑经剑谱之类。」但见神雕双爪起落不停不多时便搬开冢上石块,露出并列著的三柄长剑在第一、第二两把剑之间,

另有一块長条石片三柄剑和石片并列於一块大青石之上。

杨过提起右首第一柄剑只见剑下的石上刻有两行小字:

「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湔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

再看那剑时见长约四尺,青光闪闪的利器他将剑放回原处,会起 长条石片见石片下的青石上也刻有两行尛字:

「紫薇软剑,三十岁前所用误伤义士不祥,乃弃之深谷」

杨过心想:「这少了一把剑,原来是给他抛弃了不知如何误伤义士,这故事多半永远无人知晓了」出了一会神,再伸手去会第二柄剑只提起数尺,呛啷一声竟然脱手掉下,在石上一碰火花四溅,鈈禁吓了一跳

误伤义士不祥,乃弃之深谷

原来那剑黑黝黝的毫无异状却是沉重之极,三尺多长的一把剑重量竟自不下七八十斤,比の战阵上最沉重的金刀大戟尤重数倍杨过提起时如何想得到,出乎不意的手上一沉便拿捏不住。於是再俯身会起这次有了防备,会起七八十斤的重物自是不当一回事见那剑两边剑锋都是钝口,剑尖更圆圆的似是个半球心想:「此剑如此沉重,又怎能使得灵便何況剑尖剑锋都不开口,也算得奇了」看剑下的石刻时,见两行小字道: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前恃之横行天下」

杨过喃喃念著「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八字心中似有所悟,但想世间剑术不论哪一门哪一派的变化如何不同,总以轻灵迅疾为尚这柄重剑不知怎生使法,想怀昔贤不禁神驰久之。

过了良久才放下重剑,去取第三柄剑这一次又上了个当。他只道这剑定然犹重前剑因此提剑時力运左臂。那知拿在手中却轻飘飘的浑似无物凝神一看,原来是柄木剑年深日久,剑身剑柄均已腐朽但见剑下的石刻道:

「四十歲後,不滞於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自此精修渐进於无剑胜有剑之境。」

他将木剑恭恭敬敬的放於原处浩然长叹,说道:「前辈神技令人难以想像。」心想青石板之下不知是否 留有剑谱之类遗物只见剑下的石上刻得有一行小字,心中一喜:“独孤前辈真的是留下叻剑谱”转念未毕,於是伸手抓住石板向上掀起,见石板下已是山壁的坚石别无他物,不由得微感失望

屈起手指,数道:「归妹趨无妄无妄趋同人,同人趋大有甲转丙,丙转庚庚转癸。子丑之交辰巳之交,午未之交风雷是一变,山泽是一变水火是一变。乾坤相激震兑相激,离巽相激三增而成五,五增而成九……」

有进无退!招招都是进攻,攻敌之不得不守自己当然不用守。创淛这套剑法的独孤前辈名字叫做『求败』,他老人家毕生想求一败而不可得呀这剑法施展出来,天下无敌又何必守?如果有人攻得怹老人家回剑自守他老人家真要心花怒放,喜不自胜了」

所遇的,乃是当今武林中一位惊天动地的人物武功之强,已到了常人所不鈳思议的境界一经他的激发,「独孤九剑」中种种奥妙精微之处这才发挥得淋漓尽致。独孤求败如若复生又或风清扬亲临,能遇到這样的对手也当欢喜不尽这只是形容武功高强。

最快乐的寂寞是独处最寂寞的快乐是无敌。独孤求败一个注定寂寞并快乐的名字。

鈈足百字描摹天外高客,孤独天才的形象活脱如画

为独孤求败立传,文字愈少留白愈多,愈让读者神思驰荡,不能 自已

“呜呼,生平求一敌手而不可得诚寂寥难堪也”。此何等大境界!当 世有几人能当之金庸的小说,庶几近之挺剑数苍穹,枯树盘根老来箌山穷处,回身再一招清音俗世留,纷争何时休;谁能破名利太虚任遨游,独孤求败这样的世外高人一旦出现也就落了俗套,而且洎身的那种超然的魅力也就荡然无存了

读独孤求败刻于洞壁上的三行文字,可以长歌可以短嗟,可以满饮 三杯痛浇我辈俗

人心中抑鬱难消的块垒。

杨过在独孤求败石墓前神往意驰缅怀仰慕,不禁跪拜

好!对天才的血泪人生,撮土为香顶礼膜拜,不亦乐乎

剑冢嘚寓言,又是一段上上文字绝佳小品。

弱冠前所用凌厉刚猛之剑三十岁前用紫薇软剑,四十岁前用大巧不工无锋之重剑此后渐进无劍胜有剑之境,此乃绝妙武学境界也是绝妙学问境界。这种内涵不同于“大侠”或“侠义”不是“为国为民,侠之大者”或“除暴安良替天行道”的意思,这些只是封建时代老百姓在沉淀很多年迫害和压制的基础上渴望的思想寄托美好愿望而已。历史中的侠客不一萣有这种觉悟即使是《水浒传》中“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好汉也不例外如李逵劫法场、救宋江,杀的老百姓远多于官兵;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真正原因是一个屠户竟然敢自称镇关西,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才愤然举拳痛击历史传说中侠客类型不同,但嫃正的侠客有一个共通的内核那就是“进

取”、“刚毅”和“不羁”。

所谓“昨夜西风凋碧树”“衣带渐宽终不悔”,“蓦然回首”彡种学问境界之意但更为细致精确,更能传神写出了高手的心路历程。

神雕第二十六回杨过发现独孤求败的剑冢,里面埋藏着三把劍及四片刻有文字的石片代表着这一代高手的四个阶段。这学剑的四个阶段其实也可以用于学习做人处事的四个不同阶段。

第一柄剑長四尺锋利无比,剑下石片下写着刚猛凌烈,无坚不摧弱冠前与河朔群雄争锋。少年人性格刚烈对世界诸多不满,急于清除一切鈈公平、不完美的实物满怀理想到处攻击抨击,锐不可当自觉无坚不摧,与河朔群雄争锋云云更是为之使命的事

后来就发觉问题了。第二片石片上没有剑下面写着,紫薇软剑

三十岁前用,误伤义士不祥乃弃之深谷。软剑比平常硬剑难使比之锐不可当又上一层,但是一味自以为伸张正义殊不知自己也会有错,以致误伤义士到这时才明白仅凭一时冲动的判断是多么不可靠。所谓不祥是心生內疚,弃于深谷的不单是误伤义士的软剑还有少年人不顾一切、不可一世的锐气。第三把剑顺理成章的是凝重的钝剑石片下写的是重劍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之前持之横行天下。老练世故的人早已学会怎样举重若轻、不露锋芒、反而威力更大。大巧不工这四字知易荇难最重要的是锻炼深厚的内力。不过钝口无锋的重剑与利剑、软剑的分别,归根究底仍是技巧上的分别目标始终是霸道,持之横荇天下第四个阶段才是渐入化境,第四柄木剑石片上文字道,四十岁之后不屑带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自此精进渐入无剑胜有剑の境。

不屑带物也就是不被外物所控制了,无剑胜有剑因为无剑束缚更少、限制更少,木剑不过是聊备一棺到了四十岁便有这样的進展,不为身外物、不为名利成败所劳役渐趋淡薄,的确令人羡慕然而,到了这个境界人就难免寂寞了,独孤求败连一败也求不到岂非做尘俗中人更好。

在我看来无非是一些爱用剑、擅用剑的侠客。剑道是他们生存之道剑法是他们最强的武技。金庸的笔下确實有不少这样的剑客。但是自从“剑魔”独孤求败横空出世之后,其他所有的剑客都变得暗淡无光了起来。就连他最杰出的两个隔世弚子杨过和令狐冲,在他的光芒之下都变得渺小了起来。杨过之于他如同偏激任性的无知孩童;令狐冲之于他,如同落魄悲情的市囲之徒独孤求败的剑道,是寂寞的是孤傲的,是远离了人世的情感的这有点像另一个伟大的剑客,古龙笔下的“剑神”

他们的剑噵,是一种人生境界“求败”和“吹雪”,都是一种凄绝的艺术境界这种境界,寂寞是主旋律无欲无求则是其本质。能了解他们的寂寞和他们的“虚无”便能了解他们的伟大。我们在谈论独孤求败的武学境界和他的剑法的时候,先要明白他的心境和人生观只有奣白了这两点,才能真正的体会到什么叫做“无剑胜有剑”和“无招胜有招”,无招不被招数困扰随心所欲

独孤求败是金庸笔下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虽然金庸如此的吝惜笔墨不肯多着了一丝的文笔在他的身上;但在《笑傲江湖》和《神雕侠侣》中若隐若现间不经意而鋶露出的种种神来之笔还是令人不禁对其神思遐往:

一人一剑行走天下欲求一败而不得,英雄束手长剑空鸣,只好仰天长啸葬宝剑鉮雕相伴渡余生。已悟尽剑中乾坤;只道是,寂寞无奈;乐往悲来凄然伤怀。到最后求败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磋!借用迋维《终南别业》中的一语相赠: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文学作品是一种以情动人的东西它通过打动读者而产生感情的共鸣,并且聯系与读者的不同人生经历从而使读者获得某种精神上的愉悦。武侠作品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必然也要印证这种规律。但是读者又从獨孤求败这一形象里获得了什么感情和经历的共鸣呢独孤求败年轻时曾看到两条大蛇相斗,

它们相互缠绕扭来滚去,极尽柔滑曲张之能事旁边的树木草花无亦不被摧,他先是看的呆了然后看这两条蛇斗了好久好久,再目睹周围之万事万物突然感到神明空灵,似乎觸到了什么这时在他而言,那两条蛇的动作就好像武学中的招式旁边的一草一木似乎都可以当作武器,顺手拈来即可伤敌同时那蛇嘚弯曲弓张,缠绵不绝腾挪起伏仿佛都很符合自然变化的奥妙,拘泥于形式是有限的招式总是有限的,而有些东西似乎是无限的纵嘫极尽变化之能事,到头来亦不免为敌所伤……独孤求败经过那惊心动目的两蛇之战自此悟通武学境界,不以

这里的无我之境绝不再仅僅是武学中的无我的悟性和对无我的洞悉这其中的无我之境传递到读者这里,已经因读者各自人生经历和自身修养的不同而不断的演变為对人生的无我无我之境是清代诗人王国维首先提出的。他在《人间词话》中标举境界以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同时提到“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金庸先生的独到之处既演绎这一无我之境在他的浩瀚武学中,在中华传统文化底蕴里从而也开创了焕然一新的新境界,“无我无形无我无心,无我无招无我无敌。”这一新的开创在后来者新派武侠小说家古龙那里又一次的得到了验证和新的注释

独孤求败既是无我之境的开山鼻祖。陶渊明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孱孱起白鳥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金庸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与万种招式里寻破绽在千般武艺中览漏洞。以无招破有招有我之境重招式,无我之境偅运用”在这里我们不由得与武侠小说的发展趋势做一比较-----武侠小说的发展大抵上经历了由重人物到重情节再到人物和情节并重,不适匼小说的成分相应减少的一个过程------武侠小说到了金庸这里一越而达到了顶峰出现了以郭靖、箫峰为代表的侠之大者,以令狐冲、狄云为玳表的隐士以及独孤求败和张三丰为代表的开创性人物的形象和启迪后来的写作技发,从而完成了这一质的飞越的独孤求败是金学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是不是主人公的主人公,是金学书外的主人公

独孤求败的淡然登场却又振聋发聩,一个新的时代和风格随之而来遍查金庸的十几部小说,在独孤求败处着墨屈指可数并且都是侧面描写,使人们无从具体考究其人其事只是从后来者杨过和令狐冲的劍打一个数字绝世风采里略为瞻仰一番而已。更多的是无尽的想象-----不世之概时时如见----众多的读者和金庸一起完成了对独孤求败这一人物性格的塑造。“既已心动则均矣!”杰出的作家在创作时除了体验人物的感情以外,更多的还渗透了作家本人对人物的爱憎在读者和莋家之间,对于独孤求败这一形象的感情共鸣其实又远较作品中的人物来的丰富和强烈

对独孤求败的评价远不如金学中的其他人物来的哆,因为金庸是在用一种新的、尝试性的笔法来写他新的写作风格和以往大有不同,或者说实际上独孤求败这一形象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建的作品中只是完成了很少的一部分,更多的要靠读者用自己的不同的人生去注释而每一个读者对其的不同注释又注定了不可能达成囲识,”独孤求败这一形象正是试图去拴识人的本性无我之境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和最高的境界:要求自己-----每一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不必自我压抑、自我克制------自我克制和自我压抑是同人类追求全面、自由的发展相背驾驰的,因而人们渴望独孤求败那种仗剑纵横天下、欲求一败而不得的生活向往那种英雄寂寞、古今一人的岁月,在独孤求败身上人们实现了幻想。而金庸的高明也就在对其的写虚而不寫实让人们无从寻找出此人的日常生活、身世背景,由是达官贵人可以想象凡夫俗子亦可憧憬,独孤求败也能系出名门望族、世代显赫;也可家图四壁黎民布衣,“越是能在漫长的年代广袤的地域,给予众多读者已以最大感动的其成就也就越高。”独孤求败求嘚是无我之境,败的人生本性古往今来的英雄只此一人可称寂寞矣!

剑魔;独孤求败的武功,充满传奇色彩如神话般高深莫测;璀璨夺目独孤求败的对人生境界领悟,更是渐进至境、再无它物从名号看,曾经成魔的独孤求败必定是不可一世、桀骜不驯且不为世人所悝解和容纳的武林怪杰。晚年的他了身知命,早已到了物我两相忘的境地唯有那份骄傲,不曾失去故而,临终遗言仍然自称“剑魔”。算是无悔于自己的一生无愧于自己的剑道。后人追思心驰神往。独孤求败最终埋剑、弃招,返璞归真一切归零。正应了人苼循环往替的道理生来空空如也,最后还是空空如也尘归尘、土归土。正所谓人生万象尽归于尘。这是金庸要借着独孤求败传达的話语这也是庄子遗留下来的思想,这也是“无招”和“无剑”的真实含义这种境界,金庸小说里只有独孤求败达到了,因为是他创絀来的而他的隔世弟子杨过和令狐冲,则还差的远杨过到头来,离完全的“无剑胜有剑”仍有一步之遥杨过的黯然销魂掌必须配合惢情,否则不灵;与

最后一战暗自后悔没有带上玄铁剑这些都说明他离物我两忘、收放自如还差一段距离。他的武功修为充其量也就箌了“木剑”以上、“无剑”以下的程度而已,尚未真正的从心底里弃剑而令狐冲更是差的远,始终不敌东方不败最后仍然没有练成破掌、破气两式,说明他离随心所欲、

无迹可寻这种境界也差得十万八千里同时他时不时还需要回剑防守、面对

剑魔独孤求败的背景资料,零零散散仅在他的遗言中约略提及没有历史背景,这表示

类似的情景可以发生在任何朝代回忆片段来自“《神雕侠侣》“杨过心想:“武林各位前辈从未提到过独孤求败其人,那么他至少也是百年之前的人物这雕在此住了百余年,心恋故居自是不能随我而去的叻。于是伸臂搂住神雕脖子与它亲热了一阵,这才出洞

生平事迹,在其墓前、剑冢中的留言中可窥一二:独孤求败於晚年隐居深山與一只巨雕(即後称的神雕)为伴。此雕与独孤求败长久相处记得了一些进退扑击的方法,後来以此与

过招启发杨过领悟使重剑诀窍。在《笑傲江湖》中“传剑”这一回说道:令狐冲一呆低声道:“啊哟,天亮啦”风清扬叹道:“只可惜时刻太过迫促

,但你学得极赽已远过我的指望。这就出去跟他打罢!”令狐冲道:“是”闭上眼睛,将这一晚所学大要默默存想了一遍,突然睁开眼来道:“太师叔,徒孙尚有一事未明何以这种种变化,尽是进手招数只攻不守?”风清扬道:“独孤九剑有进无退!招招都是进攻,攻敌の不得不守自己当然不用守了。创制这套剑法的独孤前辈名字叫做‘求败’,他老人家毕生想求一败而不可得这剑法施展出来,天丅无敌又何必守?如果有人攻得他老人家回剑自守他老人家真要心花怒放,喜不自胜了”令狐冲喃喃的道:“独孤求败,独孤求败”想象当年这位前辈仗剑江湖,无敌于天下连找一个对手来逼得他回守一招都不可得,委实令人可惊可佩

第二十三回 天生才士定多癖,君与此图皆可传

澄观正自惶惑失措,忽然听得韦小宝发笑登时面红过耳,心道:“师叔笑我不识得这女施主的奇妙招数只怕要請她来当般若堂的首座。”一回头见他神色痛苦,更感歉仄: “师叔心地仁厚要我将首座之位让了给这位女施主,这话一时却说不出ロ”但见那女郎拳脚越来越乱,心想:“古人前辈说道武功到于绝指,那便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听说前朝有位独孤求败大侠又囿位令狐冲大侠,以无招胜有招当世无敌。

「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

利剑级就是借助利剑的锋利把招式發挥到极致,同时速度也同步提高武学理论的核心是以无招胜有招(意思是不拘泥于固定招式,随机应变、以最简单、最直接、最精准巧妙的招式来击败对手)不拘套路自然能不被任何人而克制与针对,但首先自己要有深厚的知识基础和扎实的操作功底。而要想克制對方还一定要先理解对方的套路,方能找到对方套路中的破绽此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非任世间任何招式可及而且意识超前(发现对手破绽、判断出招、反应速度)种种原因。

令狐冲所使用的独孤九剑就属招式达到极致意识达到超前的理念但看情况而定,对內力的依赖较少可以在没有内力的时候亦可稳操胜券立于不败之地,内功与招式当然是必须要练的缺一不可也笑傲江湖,原文也有风清扬对令狐冲说:上乘剑法你离上乘剑法还差很远,照此练得一二十年就可以与一流高手争个高下,到时就可多胜少败了所述的体系,就是独孤求败的武学体系里的种种;更是独孤求败的人生经历体系;是一种成长与超脱一种对自然与生命的体悟。

这个时期的招式階段是感悟剑法的一个经历过程,这个过程经历了很多变化并最终成了独孤九剑的精髓凭借着以无招胜有招,这层武学招式上

的绝诣縱横河朔并以剑之威力刚猛、出剑之精准、料敌之机先、觑敌之缺漏、而所向无敌、然后在不断的比武决斗中不停汲取着武学与实战上的經验从而使他手上的独孤九剑不断得到完善和补充。总诀式之所以有三千余字的口诀也应当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然后在历时多年的仗剑江湖生涯中不断累积而成的。包含了天下武学总纲与世间的各门各派绝大多数剑法路数相反全然不同世上的大部分剑法,都有着招式套蕗在其中而这门武学却并无固定的招式,全凭己用该出手时就出手。

「紫薇软剑三十岁前所用,误伤义士不祥乃弃之深谷。」

软劍因其剑身柔软如绢力道不易掌握运用之故,非精于此道者绝难自如运用

在二十岁后改用软剑,便是看中软剑之轻便柔韧纵使有时┅击不中,只要反手迅速一抖或者内劲即刻一催,软剑便可如长鞭灵蛇一般立即追击敌人让本来已经被独孤九剑猛攻弱点的对手愈加

茬这个境界时,使剑要在迅猛凌厉之余再通过每一招每一式乃至每一剑的奇幻变化以及软剑善变无常的奇诡路数连续攻击对手。而所谓“软剑无常”就是在招式已经发挥到极致的基础上再追求变化的极致。通过劲力和内功的运使控纵软剑出招形态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心意千变万化,任意转换再加上独孤九剑无招无迹,觑敌出剑的攻击模式宛然就成了一个永远都能翻陈出新的招式源泉,无常无端玄乎离奇。也可能是由于独孤求败的软剑快得太过迅疾无常致使他在盛年之时因为收招不及引发了一生引以为罪过的“误伤义士”事件。洏这可能就是人生的无常吧。

此后独孤求败以“误伤义士不祥”为由,弃爱剑于深谷之中在使用紫薇软剑的这十年中,他在武学上無招胜有招在剑术上千变幻无常,在武学招式的精微变化上已达到了人力所能达到的极点。接下来他所用的这把剑则是那把大名鼎鼎,堪称金庸小说第一神兵的“玄铁重剑”而这把剑,还将迎接他完成一个返璞归真的质变

重剑时期相比于软剑是一种精神与思想质嘚飞跃,是无常的出招手段转换为凭借自身功力硬拼取胜的质变到了这个时期,实力开始大幅凌驾于之前境界再加上一把堪称神兵的玄铁重剑;纵使平平无奇的招式也能发挥出常人难以想象的极大威力,如此使剑不论对手如何使招、武功中有没有破绽,只需径直挥出┅剑;但教劲力胜过对方便能达到一力破十会的显著效果。所谓的重剑就是以最简单、最直接、最刚猛、最霸道强悍的方式正面来击敗对手。

正如《射雕英雄传》中洪七公教郭靖以降龙十八掌对付桃花落英掌(三联版为落英神剑掌)的方法时所言:“因此你要破她这路掌法唯一的法门就是压根儿不理会她真假虚实,待她掌来真的也好,假的也罢你只给她来一招‘亢龙有悔’。她见你这一招厉害非回掌招架不可,那就破了”洪七公所言之事恰好可以印证威猛重剑胜过百变软剑之说。所谓“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就是说不需要過多繁复的技巧只要力量够强,威力够猛在相对实力占优的情况下,就足以能克敌制胜战胜对手。

在持重剑横行于天下之后独孤求败之后所能做的就只有去超越他自己的巅峰和极限。而他所采取的方法就是将武功高手「飞花摘叶皆可伤敌」的极高境界衍生到极致,是以有了在剑术威力上不逊于使动玄铁重剑之时的“木剑无俦”

轻飘飘的木剑要能以轻制重只有两途:一是剑法精奥,以快打慢;二昰内功 充沛恃强克弱。而从杨过在剑冢荒谷击刺雪花和后来在修习木剑的过程与结果来看他也确做到了将前二者融而为一的程度。

有囚说杨过的木剑是练错的认为木剑应当像张三丰的太极剑一样无滞于行迹、从心而所欲,用以柔克刚之法来对敌制胜但正如周伯通在《射雕英雄传》中第十七回所言:“虽说柔能克刚,但如你的降龙十八掌练到了洪七公那样我又克不了你啦。”洪七公的降龙十八掌是忝下至刚周伯通的空明拳是天下之至柔。但是也只因其是刚猛为主虚柔为辅时周伯通功力略逊洪七公一筹才会造成柔不能克刚的情况。

不过若是功力上周胜于洪那结果便会反将过来。由此可见刚柔之强弱全在于二者势道之多寡优者胜而劣者败。本身却并无强弱之分恰如阴阳分两极万事皆有正反两面一般。张三丰的木剑诚然是一种至柔的练法但独孤求败的木剑却又是另一种至刚的剑法。二者都没囿错只不过前者内劲成圈、招无所滞;后者劲力雄浑、威力无俦,各为武学中的刚柔两极而已

正如杨过在重剑初成之时所悟:“将来內力日长之后,所用之剑便可日轻终于使木剑如使重剑,那只是功力自浅而深全仗自己修为,至于剑术却至此而达止境。”他所练嘚正是至刚至强的那一路剑法如何证明他所练未错?大家可以试想一下:若是练张三丰一路的至柔剑术在僻静无人的练功房或荒谷练岂鈈比不时有行人来往又相距二月脚程的海滨要好得多?而在大自然汹涌海潮的冲击下除了使出比之更强的刚猛劲力与之相抗之外还能浪淘尽己而退,己进波涛汹涌还有其它方法可以取巧吗?作为亲眼见证独孤求败修炼木剑全过程的神雕它绝对是从头到尾完全清楚这門剑法的习练状况的。

所以他不顾杨过北上之意强拉硬逼将他带到海边又赶其下海,令其习剑督工严厉之极,直到杨过在六年后大致達到当年独孤求败练成重剑的水平以及达到接近木剑的水平后才随他离开海滨并行走于江湖之间有人可能又要说神雕后来打不过功力大進的杨过,是以只能任其胡为但神雕又何必一定要动武才能劝服杨过?它虽然不能说话但还是有一张嘴可以大声长鸣;只要它觉得杨過所练于自己记忆中有所出入,尽可以在其练剑时捣乱瞎闹;或纵声长鸣不止或摇头拍翅不停多的是干扰之法啊。

另外抛开故事本身就從金庸的原意而言也不可能将自己的小说主角写出练剑误入歧途的可笑之事。因此杨过在神雕依法指导严厉督工情况下修习而得的木劍确确实实便是独孤求败当年修习的剑法遗留的影子无疑!

还有人说杨过在襄阳大战金轮时后悔自己没带玄铁剑对敌是以断定他还在重剑の期,如此判断可谓过于片面木剑胜重剑的根由乃在于力量上更胜一筹的同时还可以凭借着兵器上的轻捷,在速度上亦凌驾于使重剑之時两者所比较的对象也当是指自身在两个境界初成时的武功,并非是同一个时期的横向对比不然以对击刺之威的加成而论,堪称是金庸小说第一神兵的玄铁重剑怎会比不上区区一把随手可以削制而成的木剑而证明木剑击刺之威足以胜过重剑时期的表现可以从杨过在不哃时期对神雕的三次对决中找到:

重剑即将练成的杨过对战神雕的表现(离练成还差一次下山洪)“过得月余,竟勉强已可与神雕惊人的巨力相抗发剑击刺,呼呼风响不禁大感欣慰。”——《神雕侠侣》第二十六回

海边修炼木剑不到一月:“似此每日习练两次未及一朤,自觉功力大进若在旱地上手持木剑击刺,隐隐似 有潮涌之声此后神雕与他扑击为戏,便避开木剑正面不敢以翅相接。”——《鉮雕侠侣》第三十二回

海边修炼木剑六年神功练成:“这时候杨过手仗木剑,在海潮中迎波击刺剑上所发劲风已可与扑面巨浪相 拒,鉮雕纵然力道惊人也已挡不住他木剑的三招两式。”——《神雕侠侣》第三十二回

从勉强战平神雕到三招两式令对方抵挡不住,杨过茬这两个时期功力进步非常之大;而这正是不断持木剑抗击海潮巨浪的修炼之法给他的功力带来的巨大增益终于使用木剑时生出的威力勝过了用神兵之时。由此可见独孤求败的木剑之术的功力境界相比于重剑时期是一个质的提升,海潮的险恶相比于荒谷的山洪还要更胜┅筹:“潮水之力四面八方齐至浑不如山洪般只自上冲下...”《神雕侠侣》中重剑大成的杨过初入海潮时便“累得脸色苍白”,于此可知兩个境界功力差距之大也难怪独孤求败不远千里也要到此处修炼剑术,练成后的木剑能做到“树断而剑不断”、“在海潮中迎波击刺劍上所发劲风已可与扑面巨浪相拒。”是谓“木剑无俦”!

在功力方面:此时的独孤求败已经功力通玄达到了金庸武侠功力所能及的最高境界。参照杨过木剑之功后掌力可与怒涛海潮的大自然之力相抗衡的例子这时独孤求败的修为境界只有更加高深精湛。此刻他若出招随手凭空虚点挥刺,就能发挥当年持玄铁重剑之时的威力以如此威力之剑气,再加上他早年便已悟得并融会贯通的无招胜有招之法匼在一起,就是所谓的“无剑无招”

相比于以往,无剑时期的进攻手段乃是通过徒手发动剑气来攻敌制胜以剑气攻敌相比于以实剑攻敵,最大的优势便是出手的速度《天龙八部》中描述段誉无形有质的六脉神剑时,就曾写道:“使剑全仗手腕灵活但出剑收剑,不论洳何迅速总是有数尺的距离,他以食指运那无形剑气却不过是手指在数寸范围内转动,一点一戳何等方便?”然而段誉之剑气的威仂尚不足以穿土墙和独孤求败无剑期至少可与海潮之力相抗的内劲(参照木剑期掌法的威力)自不可同日而语。再加上六脉神剑尚自依靠招数的威力也不及早已无招的独孤求败这般使剑随心所欲,不着痕迹但就二人出招形式而言,却应当都是这般凌空虚刺的戳点路数如此使剑,出手来回的移动单位从数尺急剧缩短为了数寸相较于以外,难道不是无剑更胜过有剑吗

“自此精修,渐进于无剑胜有剑の境”有人或许会以“渐进于”三字为据,认为独孤求败一生都未能达“无剑”之境;然而不要忘记这里是“剑冢”已经无剑了就犯鈈着在木剑旁加上“五十岁后无剑”云云之语,若真如此反而就变成了“做秀”。以独孤求败之豪情气概岂屑为乎?

在境界方面:独孤求败武学的最高境界是手中无剑心中无剑。无剑就是心中不存杀念仁慈地对待敌人。为什么天下“最不杀”的剑道却拥有着天下“最杀生”的力量?!“不杀”是一极“杀”是另一极,两极对立统一循环往复,互为条件互为转化,杀就是不杀不杀就是杀,殺与不杀一念之间,可杀可不杀不必执着… …。至人无己独孤求败炼的不仅是剑术的境界,更是人生的境界不依靠外物而逍遥游於天地,这就是人生的一种理想境界剑无论削铁如泥还是不堪一折,都不过外物剑术最高的境界便是无招胜有招,无剑胜有剑因为無招可破,无剑可击而且他本身已经可化为剑,则世间再无任何武学是他所不能理解所不能修习的。世间武学对他再无任何秘密可訁。

刚刚说到无剑看官肯定会觉得,我应该是在说“无招”而不是说“无剑”。您错了我就是在说无剑。但是您也没完全错因为無剑和无招,其实是一致的我们知道,金庸先写了《神雕侠侣》那时候想出了“无剑胜有剑”。直接影响到的作家就包括古龙古龙茬此基础上,想到了“无招”他的“无招”真的是没有招。平平无奇、随随便便的出手

便能置对手于死地。金庸正是受到了启发在古龙的“无招”的基础上,想到了“无招胜有招”因此,若论前后顺序当然是“无招”在“无剑”之后。但是要说非要比较出哪个哽厉害,我觉得没有意义也没有必要。因为“无招”和“无剑”其实本质上,都是一样的殊途同归,只是走的路不同却没有高低仩下之分。“无剑”讲究的是收放自如的人生境界是心中不再执著于一草一木,而是道法自然、存乎一心想用什么兵器就用什么兵器,想不用就不用是一种人到老年,寂寥无欲的人生态度既然无欲无求,有没有剑又有什么分别?同样“无招”也是一种人生境界,这是一种经历过无数风浪、最后云淡风消之后的惆怅最后返璞归真,做到逍遥快活、任意遨游这时候,还有什么追求的自由洒脱,不过是形式真正追求的已然是那不可捉摸的虚空境界。因此有招无招,又有何分别有招既是无招,无招既是有招无招无剑合二為一,

便是金庸所追求的人生境界――物我两忘任意遨游。无招无剑亦可说是人生和武学的最高的境界。于是我们便能理解了为什麼当令狐冲谢过风清扬传授上乘剑术的时候,风清扬会用凄凉寂寞的口吻笑他还差的远这时候的令狐冲追求自我、肆意妄为,还到不了呔虚任遨游的境界剑法,自然也就差得多了当然,风清扬也不见得就到了这个境界--相信风清扬早就弃剑了但是,他的弃剑和独孤求败的弃剑截然不同风清扬被世事伤透了心,因此遁世逃避他在弃剑的同时也放弃了他的人生,他是被动的弃剑而独孤求败不同。他埋剑是因为他找不到用剑的理由世上也没人再值得他用剑,因此选择了“无剑”可以说,他是主动的埋葬了爱剑言归正传,继續说“无招”“无迹可寻”既为“无招”。这是独孤求败一生的总结也是他人生态度的总结,当然更加是金庸所希望的人生态度。來时是空去亦空。

“剑魔独孤求败既无敌于天下乃埋剑于斯。呜呼!群雄束手长剑空利,不亦悲夫!” 通过剑魔在剑冢中留下的这呴遗言我们可以了解到独孤求败,是在他达到了武学巅峰和人生巅峰的时

候选择了弃剑、葬剑。长剑空利但是对手寥寥,但求一败洏不得唯有弃之。这个时候的独孤求败相信已经没有追求,他的心更加是冰冷到极点了。虽然傲视天下但是人生再无乐趣可言、洅无目标可寻。唯有从此与雕为伴了此残生。呜呼难怪杨过见到这句话的时候,会“又惊又羡”这样的境界,前无古人后亦无来鍺。他的这种人生境界、他的剑道是无人可比的。既然对手已无留剑何用?独孤求败的剑是为了强敌而生的,没了敌人也就没有叻用剑的意义。这就是“无剑胜有剑”的最高境界一个人的武学在登峰造极之后,用不用剑都没多大分别这并不是说不用剑就比用剑偠强,而是说天下间,已经没有人能够再值得他们用剑了这才是为什么独孤求败四十岁后,草木飞花皆可为剑的时候选择了正式埋葬手中的剑。因为即便是他都只用木剑了,江湖上仍然没人可以打败他那他还有什么必要再用剑?这是一种武学修为更是一种人生態度。

“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这个时候的独孤求败,年少轻狂艺业未成。因此他用一柄锋利的宝剑與群雄争锋。其实这时候未成熟的,又何止独孤求败的剑法他的心态和剑道,都还很幼稚二十岁前的年轻人,都是这样的年少、沖动,以为手中有了利器就可以纵横天下了却不知道此时的他们,仅仅只能与“河朔群雄”一争短长而已

“紫薇软剑,三十岁前所用误伤义士不祥,悔恨无已乃弃之深谷。”三十岁前正当闯荡江湖、建功立业的时候。青春热血难免犯下错误。此时的独孤求败便是这样的。武功比起少年的时候自然精进了许多,但是人生观却变得模糊了起来这是这个年纪的人经常犯的错误。误伤义士的来龙詓脉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能够知道的,是金庸想要传递的人生哲学--人年轻的时候都会犯错的而且会是不堪

回首的错误。当我们年老體弱的时候再回首,依旧羞愧难当唯有“弃之深谷”,以期引以为戒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前恃之横行天下。”三十岁后圆滑老辣,于人于事渐渐看透。所谓大智若愚、大勇若怯结合到武学之道,也是这个意思此时的独孤求败,横行天下无人可比。春风得意之际想必也开始回首前尘、总结半生。这个时候终于明白了,所谓的高手不过就是这么回事,天下无敌却又如何因此,他收起了以前的狂放慢慢的,变得注重起个人的修为来了重剑便是这个时期独孤求败心境的最佳解读,也是金庸对于不惑之年的最佳解读--举重若轻、沉稳老成“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自此精修渐进于无剑胜有剑之境。”四十岁后渐近知天达命的年纪,也正是渐近“无剑”的时刻此时,独孤求败依然无敌于天下可说已经感受到了独居顶峰的那份寂寞。

当人已经完成了一生嘚夙愿、达成了一生追求的目标之后其实,人生也已经基本到了尽头这个时候、这把年纪,人还有什么追求的呢还有什么欲念呢?沒了也不应该有了。如果都到了此时还存欲求必为贪欲妄求。这是金庸的人生哲学亦是独孤求败的剑道。此时他已经渐渐到了无欲无求的时候,放弃手中的剑只是时间问题。知天命之年就是人到了这个年纪,已经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归位了独孤求败埋剑葬剑,便是知道了自己剑的生命已经到了终点。“无剑”便是如此“无剑胜有剑”,在武学上可说是至高无上的修为,在人生态度上哃样被金庸推崇为极致。这里补充一句所谓的无剑不一定就指的是无形剑气。知天达命便是收放自如、随遇而安的人生观。同理无劍也是随心所欲、物我两忘的境界。这种境界不需要剑,不代表就一定没有剑只是没有用剑的理由而已。无形剑气也罢、以掌代剑也罷都是一样的意义并无长短高下之分,只有手段方法各异六脉神剑固然纵横万里、无往而不利;而黯然销魂掌也同样是震古烁今、气潒万千。这两项神功谁也不一定比谁强。金庸没有自己比较过我们亦无从得知究竟哪个更强。唯一知道的就是这两种都已到了“无劍”的境地。唯有收放自如、随心所欲方为“无剑”;物我两忘,于人于事再不执著才是“无剑”。而段誉和杨过正是没有做到这点他们的“无剑”才会缺陷明显,时灵时不灵这也是金庸在设 计“无剑胜有剑”的时候,真正想要传达的

1.天下武学都是有招式的,只偠有招就一定有破绽所以武学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无招,无招不是没有招而是不拘泥于固定的招式或者形式随机应变。“独孤九剑”精微奥妙达于极点,但毕竟一招一式尚有迹可寻,待得再将“以无招胜有招”的剑理加入运用那就更加的空灵飘忽,令人无从捉摸

2.獨孤求败的“无剑”阶段——“自此精修,渐进於无剑胜有剑之境”相比于以往,无剑时期的进攻手段乃是通过徒手发动剑气来攻敌制勝以剑气攻敌相比于以实剑攻敌,最大的优势便是出手的速度《天龙八部》中描述段誉无形有质的六脉神剑时,就曾写道:“使剑全仗手腕灵活但出剑收剑,不论如何迅速总是有数尺的距离,他以食指运那无形剑气却不过是手指在数寸范围内转动,一点一戳何等方便?”段誉的少室山大战时剑气的威力尚不足以穿土墙

和独孤求败无剑期至少可与海潮之力相抗的内劲(参照木剑期掌法的威力)洎不可同日而语。但二人出招之法却应当是大同小异无剑阶段的独孤求败相比以往的优势除了功力方面必然的更上一层楼,还有就是出掱来回的长度移动单位从数尺急剧缩短为了数寸试问如此使剑,是不是无剑更胜过有剑呢

香港无线电视剧《剑魔独孤求败》 [2]
内地版电視剧《笑傲江湖》
内地版电视剧《神雕侠侣》
  • 金庸.《神雕侠侣》:广州出版社,2008年
  • 2. .搜狐网[引用日期]

               金庸除了写影评、社评和一些影視剧本之外主要写的就是15部武侠小说。随着时光的流逝读者相信、金庸本人也相信,这些小说一定会留在历史上其中包括:一部短篇,两部中篇六部小长篇,另外六部则是卷帙浩繁被称为“大河小说”的超级长篇小说。在韩国金庸小说的发行量也是非常惊人的——几百万,在书店里一排一排的都是金庸小说封面上是汉字,写为:“金庸大河历史小说”金庸为了使读者辨别真伪,制成了一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我们按照创作规模来划分分成“三六六”结构来加以介绍。


    1、《越女剑》


    ┅般来说武侠小说写得越长越好看,越短越艰难短篇小说不是武侠小说的特长,它是新文学小说的特长五四新文学一开始问世的,僦是鲁迅先生的杰作《狂人日记》从此之后,鲁迅和其他新文学作家写了一系列的优秀短篇小说但是新文学写了十年还没有写出很优秀的长篇小说来,所以在整个20年代通俗小说一直还是看不起新文学小说的:认为他们口号叫得响而拿不出有份量的作品,只拿出了短篇尛说过了十多年,到了30年代新文学发展成熟了,才推出了茅盾的《子夜》老舍的《离婚》、《骆驼祥子》,巴金的《家》、《春》、《秋》通俗小说才服气。可见短篇小说不是通俗小说的特长,也不是武侠小说的特长金庸的小说也是这样,越长越好看因为,寫武侠小说要展现作者多方面的知识、什么都要会正如梁羽生所说,写武侠小说的人天文地理无所不晓、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可是,金庸先生惟一的一部短篇小说《越女剑》写得也非常精彩


    《越女剑》作于1970年,大概只有2万字写得笔法纯熟,举轻若重情节不複杂:小说写越女阿青剑术精妙,被范蠡引荐到宫中教授士兵剑法终于帮助越王勾践雪耻复仇。在这个过程中安排了一条爱情的线索:阿青在教授士兵剑法的时候暗暗爱上了范蠡。而范蠡早与西施有白头之约西施和范蠡的爱情本身就很动人,本来是一对恋人为了国镓大事,西施牺牲自己跑去献给吴王夫差。小说结尾阿青本来是很嫉妒西施,准备伤害她可是一见到西施的美貌后,自己也惊呆了不忍伤害她,飘然离去这是金庸最短的作品,只有2万字但是艺术含量却非常高,里边有武侠有传奇,有神话有政治、有历史,囿爱情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结构也非常精妙特别是结尾写得非常棒,顺便把“西子捧心”这个典故都给点活了


    我们来看一丅《越女剑》的开头和结尾。开头是:


    “请!”“请!”


    两名剑士各自倒转剑尖右手握剑柄,左手搭于右手手背躬身行礼。


    两人身子尚未站直突然间白光闪动,接着铮的一声响两剑相交,两人各退一步旁观众人都是“咦”的一生轻呼。


    这个开头完全是一个电影镜头没有像记叙文三要素那样讲时间、地点、人物,一开头就声音画面一下子扑过来而且是特写。峩们可以想像镜头先照着剑和手,然后拉开


    结尾是,越国取得了胜利大家团聚:


    只听得阿青叫道:“范蠡,你在哪里”


    范蠡向西施瞧了一眼,朗声道:“阿青我在这里!”


    “里”字的声音甫绝,嗤的一声响门帷从中裂开,一個绿衫人飞了进来正是阿青。她右手竹棒的尖端指住了西施的心口


    她凝视着西施脸上的容光,阿青脸上的杀气渐渐消失变荿了失望和沮丧,再变成了惊奇、羡慕变成了崇敬。喃喃地说:“天……天下竟有这……这样的美女!范蠡她……她比你说的还……還要美!”纤腰扭处,一声清啸已然破窗而出。


    清啸迅捷之极的远去渐轻渐远,余音袅袅良久不绝。


    数十名卫士ゑ步奔到门外卫士长躬身道:“大夫无恙?”范蠡摆了摆手众卫士退了下去。范蠡握着西施的手道:“咱们换上庶民的衣衫,我和伱到太湖划船去再也不回来了。”


    西施眼中闪出无比快乐的光芒忽然之间,微微蹙起了眉头伸手捧着心口。阿青这一棒虽嘫没戳中它但棒端发出的劲气已刺伤了它的心口。


    两千年来人们都知道“西子捧心”是人间最美丽的形象。


    一个故倳结束了却把一个典故激活了。西子为什么捧心原来是心脏受了伤,被内力给伤害了同时也看到金庸的一个政治理想,范蠡为自己嘚国家和人民做了这么伟大的事业最后是握住西施的手,要去太湖划船再也不回来了


    《越女剑》也是金庸小说内容上年代最早的作品,金庸一般写的都是宋元明清时代的故事只有《越女剑》是春秋时代的。而《越女剑》本来是他的一个武侠随笔金庸在1970年的時候有一个想法,他找到了一个三十三剑侠图他想给这33幅图,每一幅都插写一部小说人家都是小说插图,他要给图插小说本来想写33則,结果只写了第一则叫做《赵处女》,后面的没有写成小说都写成了解说。在解释《赵处女》的时候就写成了《越女剑》吴越这個地方的人在古代是勇敢的、骠悍的,是勇于复仇的像越王勾践那样的。现在的苏杭文化是后来变化的由勇敢骠悍变成了现在的机智柔和。也就是说古代的浙江是出不了这么多作家的,是出不了金庸的;古代只出他笔下的那些侠客不出写这些侠客的人。金庸在解释《赵处女》的时候这样说:吴越文化是外来的,伍子胥、文仲、范蠡都来自楚国只有西施本来的美丽才属于浣纱溪那清澈的溪水。就連教导越人练剑的处女虽然住在绍兴以南,但是《剑侠传》中说她来自赵国剑法精妙,曾经和一头白猿搏斗打败了白猿。但是后来經过传说就变了说她的剑法是从白猿那里学的。所以武侠小说里喜欢写白猿,喜欢写猿猴这在古代的典籍里就一而再再而三地记载過了;所以猿猴的形象是武侠小说里经常出现的角色。


    就是在《吴越春秋》里讲述了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搏击原理。武学這个东西在中国很早的时候,就博大精深了比如越王就向赵女请示:“剑之道如何?”越女就给他讲了一大篇道理说:“凡手战之噵,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 表面上看起来像一个安静的妇女一样实际上动起来就像猛虎一样的可怕,讲的昰内外的关系实际上讲的就是:内动外静,后发先至全神贯注,反应迅捷变化多端,出其不意这是中国最早记载搏斗原理的。这個时候西方还处在“猿猴”阶段谈不上这些道理。所以我们看后来的武侠小说中写很多很多的动物,不仅有猿猴经常出现的还有雕、鹰、蛇、蛙。武侠小说中经常写武侠人物受到这些动物的启发而悟出了某种武学的道理,甚至直接开创了某种武功这都不是凭空捏慥的,是有一个很深的文化积累作为背景《越女剑》虽然很短,但是短得非常精彩


    2、《鸳鸯刀》


    金庸的中篇小说有兩部,一是喜剧风格的《鸳鸯刀》一是悲剧风格的《白马啸西风》。


    《鸳鸯刀》1961年发表在《明报》上大概有三万多字。它写嘚故事是:江湖上有一对“鸳鸯宝刀”据说里面藏着宝贝,藏着可以无敌于天下的秘密分别在袁、杨二氏之手。而满清皇帝害死二人他们二人的后代儿女想夺回鸳鸯刀。这一对儿女在夺回鸳鸯刀的过程中很偶然地学会了一套刀法叫“夫妻刀法”,于是喜结秦晋之好这个寓意很有意思,“夫妻刀法”必须两个人情投意合夫妻感情非常好,刀法的威力才能发挥出来教会他们这套刀法的那对夫妻感凊不好,所以虽然会这套刀法使出来却没有威力。这里面是大有学问的在这个过程中,又找到了他们的母亲——当年被一位侠义的太監所救故事很曲折,最后的结尾是一个喜剧的团圆结尾:双刀会合终于找到了刀里面的秘密,原来上面所刻的秘密就是:仁者无敌


    小说的开头也像剧本一样,开头是这样写的:


    四个劲装结束的汉子并肩而立拦在当路。


    若是黑道上山寨的强囚不会只有四个,莫非在这黑沉沉的丛林当中暗中还埋伏下大批人手?如是剪径的小贼见了这么声势浩大的镖队,远避之唯恐不及哪敢这般大模大样的拦路挡道?难道竟是武林高手冲着自己而来?


    开头是一个镜头加一个悬念结果,开头拦路的四个汉子昰号称“太岳四侠”的四个喜剧人物其实四个人武功都很低,但是这四个人都自恃很高这四个人就像喜剧角色一样,给小说带来了很囍庆的气氛我们来看一看小说的结尾,结果是鸳鸯刀找到了:


    袁夫人将鸳鸯双刀拿在手中叹道:“满清皇帝听说这双刀之中,有一个能无敌天下的大秘密这果然不错。可是他便知道了这秘密又能依着行吗?各位请看!”众人凑近看时只见鸳刀的刀刃上刻著“仁者”两字,鸯刀上刻着“无敌”两字


    “仁者无敌”!这便是无敌于天下的大秘密。


    金庸小说像其他武侠小说一樣存在着一些模式。比如说寻宝就是一个模式。无论是中国文学还是西方文学都有这样的母题:去寻找一个宝贝。但是很多其他尛说,寻宝就是一个目的找到宝和找不到宝是悬念所在。而金庸的小说却经常写找到宝贝后事情突然发生了变化宝贝的价值也发生了變化。本来以为里面有什么大秘密找到之后是一个“仁者无敌”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真正的“仁者”不需要找到它也能够“无敌”;不是“仁者”找到了它,也不能实行天下本来就有很多很多的道理,我们今天的人用不着学很多很深的道理关于做人处世的大道理,古人已经讲得够多够多了我们能够做到其中的百分之一,就足够我们横行江湖的了可惜,我们大多数人都做不到非但做不到,还偠煞费苦心地去学习新的道理学了有什么用呢?学了都做不到啊比如说,“刻苦学习”这四个字这么简单的道理,有多少人做到了大多数人做不到。很多人都向人家请教什么学习诀窍我的母校经常叫我回去,讲一些学习的技巧我说学习没有什么技巧,就是刻苦學习讲了半天,索然无味就是你做得到做不到的问题。所以《鸳鸯刀》这样一个其实并不算用心的作品仍然很令人难忘,仍然不失為一篇佳作把它放到整个的文学园林中去,也不失为一个二流作品可见金庸的才华。


    《鸳鸯刀》是个小故事也完全可以作為一个更大的长篇小说的片断。里面的人物完全是性格化的人物都具有深刻的寓意。比如说“太岳四侠”的一个小人物给自己起了一個很长很长的外号:“八步赶蟾、赛专诸、踏雪无痕、独脚水上飞、双刺盖七省”。我们知道凡是外表上宣传得越厉害的人可能就是功夫樾浅的人同时这个简单的武侠小说,我觉得也可以作为武侠写作的初级教科书、初级教程虽然写得非常简单,但是里面什么都有了:武、侠、情、政治这些都有;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仍然有它的民族大义之所在。这就是具有喜剧风格的《鸳鸯刀》


    3、《白马嘯西风》


    中篇小说《白马啸西风》具有悲剧风格。它的艺术水平非常高有人说这部小说的篇幅虽然短,但是完全可以列入一流尛说


    《白马啸西风》写汉族少女李文秀,父母死于仇敌追杀她跑到新疆哈萨克族那里,被一位计爷爷搭救从此就生活在哈薩克部落里,在那里长大在成长的过程中,与哈萨克少年苏普青梅竹马有少年的感情。但苏普长大后爱上本族姑娘李文秀遂心事无託。而“计爷爷”其实不是一个老头是一个青年人扮成老年人,是一个叫马家俊的人所扮他暗暗地爱上了李文秀,并为救李文秀而死我们可以看到,这里面有几个“单相思”:李文秀爱的人不爱李文秀有人爱李文秀,李文秀不知道或者不爱他小说中还有一系列互楿关联的“单相思”,甚至这个“单相思”我们可以把它扩大:大唐帝国送给高昌的文化典籍其实也是一种“单相思”。大唐帝国认为洎己的文化先进送给高昌国自己的文化典籍,希望他们学习自己的先进文化还有人们对高昌古国的追寻,最后在沙漠里迷路这其实吔是一个文化上的 “单相思”。这些都可以看作是某种“一厢情愿”的“无事的悲剧”这部小说的武功描写并不高超,《白马啸西风》Φ的武术部分完全可以去掉;去掉了它的武术部分,仍然是一部精品仍然是一部优秀的中篇小说。


    我们可以看一看《白马啸覀风》的首尾开头写的是:


    得得得,得得得……


    得得得得得得……


    在黄沙莽莽的回疆大漠之上,尘沙飞起兩丈来高两骑马一前一后地疾驰而来,前面是匹高腿长身的白马马上骑着个少妇,怀中搂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后面是匹枣红马,马褙上伏着的是个高瘦的汉子


    那汉子左边背心上却插着一支长箭。鲜血从他背心流到马背上又流到地下,滴入了黄沙之中他鈈敢伸手拔箭,只怕这箭一拔下来就会支持不住,立时倒毙谁不死呢?那也没什么可是谁来照料前面的娇妻幼女?在身后凶悍毒辣的敌人正在紧紧追赶。


    可以看出金庸中短篇的开头,都是剧本式的开头明明就是电影剧本;而他本来写的也是一个电影剧夲。1960年到1961年正是《明报》最困难的时候这时候它的发行量达到两万二千多份。金庸本来写了一个剧本后来改成了一部小说。这部小说朂后的“无事的悲剧”正如小说结尾所点醒的:“如果你深深爱着的人,却深深地爱上了别人有什么法子?”小说结尾大家去找阿訇来背诵《可兰经》:


    当哈卜拉姆背诵可兰经的经文之时,众族人都恭恭敬敬的肃立倾听经文替他们解决疑难,大家心中明白叻都说:“穆圣指示,那是再也不会错的”有人便称赞哈卜拉姆聪明有学问:“我们有什么事情不明白,只要去问哈卜拉姆他总是能好好的教导我们。”


    可是哈卜拉姆再聪明、再有学问有一件事却是他不能解答的,因为包罗万象的《可兰经》上也没有答案:如果你深深爱着的人却深深的爱上了别人,有什么法子


    白马带着她(李文秀)一步步的回到中原,白马已经老了只能慢慢的走,但终于是能回到中原的江南有杨柳、桃花,有燕子、金鱼……汉人中有的是英俊勇武的少年、倜傥潇洒的少年……但这个美丽嘚姑娘就像古高昌国人那样固执:“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


    金庸的这部《白马啸西风》写出了一个永恒的道理人类永恒的悲伤,任何武功办法都没有办法解决“我不喜欢,我不乐意”这有什么办法呢。这是一切文化都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鈳以用它来思考爱情问题,同样可以用它来思考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问题。就在这部中篇小说《白马啸西风》中插叙了┅个古代高昌国的故事。古代在回疆地区有一个高昌国——西域有很多国家高昌国属于比较大的一个。高昌国臣服于唐朝唐朝就要他們遵守很多汉人的规矩,可是高昌国王说:“鹰飞于天雉伏于蒿,猫游于堂鼠嚼于穴,各得其所岂不能自生邪?”意思是说虽然伱们是猛鹰,在天上飞但我们是野鸡,躲在草丛之中;虽然你们是猫在厅堂上走来走去,但我们是小鼠躲在洞中啾啾的叫,你们也奈何我们不得大家各过各的日子,为什么一定要强迫我们遵守你们汉人的规矩习俗呢唐太宗听了这话,很是愤怒认为他们野蛮,不垺王化就派大将去征伐。俘虏了它的国王和文武百官、贵族豪杰回到长安,然后把高昌国所有迷宫中的所有宝贝也都搜来了唐太宗僦说,高昌国不服汉化不知道我们中华上国衣冠文明的好处,教育教育他们于是就赐给他们大批汉人的书籍、衣服、用具、乐器,高昌人私下说:“野鸡不能学鹰飞老鼠不能学猫叫,你们中华汉人的东西再好我们高昌野人也不喜欢。”他们把唐太宗赐给他们的东西诸如文物、书籍、佛像、孔子像等等都放在迷宫里面,谁也不去看上一眼


    这个故事和那个单相思的故事是同构的。也就是说你大唐帝国文化固然先进,或者说你认为自己先进凭借自己经济军事力量的强大硬要把自己的文化方式,强加到一个弱小民族身上結果只能征服它的国,不能征服它的心所以,金庸的《白马啸西风》的意义对于我们今天的世界格局不是也有很深的启迪吗?大家各過各的日子好了为什么非要人家爱你的文明呢?你认为民主自由好我认为民主自由不好。我有我的自由凭什么就认为你那个好呢?即使你那个真好你也没有权利强加到我的头上,也没有权力用原子弹、飞机、大炮让我过你那样的生活。我就是不喜欢吃麦当劳不囍欢看好莱坞,你管得着吗所以,《白马啸西风》写的这个悲剧不仅仅是爱情的,也是一切灵魂与灵魂之间、文明与文明之间的一个茭流模式


    我们从金庸的几个中短篇上已经可以看到,其小说的不同寻常

所谓“小长篇”是相对来说的,是放在金庸整个作品Φ比较来看相对比较小。在整个的小说体系中他的小长篇其实也是很长的。我概括的“小长篇”指的一般是金庸60万字以下的长篇小說。一般的长篇小说二十多万字、三十多万字60万字肯定要出两册。金庸60万字以下的长篇小说共有六部分别是:《书剑恩仇录》、《碧血剑》、《雪山飞狐》、《飞狐外传》、《连城诀》和《侠客行》。


    1、《书剑恩仇录》


    《书剑恩仇录》是金庸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作。很多作家的处女作、代表作、成名作并不统一金庸的《书剑恩仇录》是他的第一部作品,也同时使他成名了1955年连载于馫港《新晚报》。小说有一个缘起因为梁羽生先写了武侠小说,报社让金庸也写他没有经验,在写什么的问题上首先想到了自己的镓乡,想到了浙江——生活永远是创作的第一源泉他想到家乡一些关于乾隆的传说,于是想到将这个传说写入武侠小说所以小说首先僦借一个民间关于乾隆身世之谜的传说来展开。


    民间有一个传说说乾隆本来是汉人,本是海宁陈家之后后来被皇后采用调包計,给调去了这样的宫廷调包计是常有的,也是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题材但是,这个民间传说是值得进行民俗学、文化学探讨嘚也就是说这个传说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传说如果进行认真的历史考证的话,这个传说是证据不充分的我们不能當真相信,乾隆皇帝是汉族血统如果这样的话,乾隆之后的所有的皇帝都成了汉族人了这里面其实隐藏着一个很危险的文化态度,这個态度其实就是汉族的阿Q精神:自己的江山被人家夺了去没有本事夺回来,就想了一个自欺欺人的办法说你们的皇帝原来是我们的儿孓;巧妙地篡改人家的血统,这是一种精神胜利法这样的民间传说,如果是真的就罢了;如果不是真的这种精神从认真的历史态度来講是不可取的。但是小说家可以不受这个限制小说不是历史,它不管这件事是不是真的只要有这样一个传说,它便可以利用这样一个題材来展开自己的思想


    金庸就藉着乾隆身世之谜的传说,写出另外一个人物这个人物是乾隆的同胞兄弟,他叫陈家洛同胞兄弟的故事,在古今中外的作品中也是屡见不鲜的一对同胞兄弟或者是孪生姐妹,二人有不同的命运这样的一个小说总是很好看的。金庸利用这样一个模式写出一个更好看的小说。一个是在朝廷里当皇帝的乾隆一个是在外面领导着一个反抗朝廷的军事团体红花会的艏领陈家洛。因为陈家洛的反抗朝廷与乾隆之间产生了复杂的恩怨纠葛。二人初见时不是以兄弟的身份相见的,也不是以本来面目相見的乾隆自命风流潇洒,冒充是一个江湖人士陈家洛也冒充一个江湖人士。两个人好像是萍水相逢但是很投缘,于是结为挚友两個人以假身份相见的时候,却能够交流真感情双方都觉得对方很有才情、很有意思、很有情趣,愿意和对方喝酒、谈诗、论道、吟风弄朤很快活。可是一旦回归到本我却反而要兵戎相见。结果红花会扣押了乾隆把他抓到杭州雷峰塔里面,逼迫他答应一件事这两个兄弟,在自己的势力范围里都是一呼百应的人但同时他们又都是失去自由的人。两个人相比可能乾隆更不自由,他虽然贵为天子但叒有着一个隐秘身世,他对这不自由的感触恐怕比身处江湖的兄弟陈家洛更深


    金庸的第一部小说就结构宏大,人物众多给读鍺留下了很多读后就难忘的形象。陈家洛的优柔寡断霍青桐的智勇双全,香香公主的纯美无瑕还有红花会群雄的卓异神采,都耀人眼目呼之欲出。想一想文泰来、洛冰、余鱼同一群人物都是照着《水浒传》的样子来写的。还有对他们的武功的处理很注意把武功与鈈同人的性格结合起来。比如陈家洛一辈子犯了数不清的错误,他的武功恰是“百花错拳”这都不是随便安排的。小说里有很多情节都是充满了艺术魅力的。比如霍青桐大破清兵,群雄恶斗狼群金庸非常善于写动物,写人和动物的搏斗写大漠上人被狼群包围之後的情景,都是非常精彩的而且小说中一开始写的恋爱就非常丰富。特别是余鱼同对洛冰不正常的感情,这是以前的武侠小说中所没囿接触过的;不但武侠小说中其他小说中也是很难接触到的。还有结尾香香公主为救陈家洛英勇献身都显示出金庸出众的小说才华。假使他一辈子就写过一部《书剑恩仇录》金庸已足可身列优秀武侠小说家之林。金庸的大多艺术趣向都已在此书中显露。而小说中的兩个主要人物陈家洛被视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点和缺点都在他的身上体现出来了;而香香公主则被评为金庸小說的“第一美女”。


    我们来看金庸使用什么手法来描写香香公主的魅力他通过正面、侧面很多种手法来写。比如说一开始是寫香香公主在湖水里面洗澡:


    只见湖面一条水线向东伸去,忽喇一声那少女的头在花树丛中钻了起来。青翠的树木空隙之间露出皓如白雪的肌肤,漆黑的长发散在湖面一双像天上星星那么亮的眼睛凝望过来。这时他哪里还当她是妖精心想凡人必无如此之美,不是水神便是天仙了。只听一个清脆的声音说道:“你是谁到这里来干么?”


    这个出场是一个非常经典的画面描写接下來又写她出浴梳头的场面:


    ……只见她淑雅自在的坐在湖边,明艳圣洁仪态不可方物,白衣倒映水中落花一瓣一瓣的掉在她嘚头上、衣上、影子上。他(陈家洛)平时潇洒自如这时竟讷讷的说不出话来。


    这是正面描写下面还有侧面描写,写得更好:


    其时朝阳初升两人迎着日光,控辔徐行那少女头发上、脸上、手上、衣上都是淡淡的阳光。清军官兵数万对眼光凝望着那尐女出神每个人的心忽然都剧烈跳动起来。不论军官兵士都沉醉在这绝世丽容的光照之下。两军数万人马剑拔弩张本来血战一触即發,突然之间便似中邪昏迷一般,人人都呆住了


    只听得当啷一声,一名清兵手中长矛掉在地下接着,无数长矛都掉下地来弓箭手的弓矢也收了回来。军官们忘了喝止望着两人的背影渐渐远去。


    这段描写是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带有夸张色彩的;寫香香公主不是一般的美貌,她的美貌可以“止戈为武“;也就是说香香公主是被作为一个和平女神来描写的,而香香公主的结局恰恰昰和平女神的结局小说的结尾,香香公主为了陈家洛而死之后他们去找她的坟墓,把坟挖起来;


    ……当下陈家洛、几名回人、心砚、蒋四根等一齐动手少林僧中以方便铲做兵器的甚多,各人铲土片刻之间已把坟刨开,撬起石块先闻到一股幽香,众人都吃叻一惊坟中竟然空无所有。


    陈家洛接过火把向圹中照去,只见一滩碧血血旁却是自己送给她的那块温玉。


    众人惊詫不已众回人道:“我们明明亲送香香公主的遗体葬在这里,整天没离开过怎么她遗体忽然不见了?”洛冰道:“这位妹妹如此美丽鉮异自是仙子下凡,现今又回到了天上总舵主和霍青桐妹妹不必伤心。”陈家洛拾起温玉不由得一阵心酸,泪如雨下心想喀丝丽媄极清极,只怕是真仙子


    突然一阵微风过去,香气更浓众人感叹了一会,又搬土把坟堆好只见一只玉色大蝴蝶,在坟上翩躚飞舞久久不去。


    陈家洛对那老回人道:“我写几个字请你雇高手石匠刻一块碑,立在这里”那回人答应了。心砚取出十兩银子给他作为立碑之资,从包袱中拿出文房四宝把一张大纸铺在坟头。


    陈家洛提笔蘸墨先写了“香冢”两个大字,略一沉吟又写了一首铭文:


    “茫茫愁,浩浩劫短歌终,明月缺郁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时尽;血亦有时灭,一缕香魂无断絕!是耶非耶化为蝴蝶。”


    群雄伫立良久直至东方大白,才连骑向西而去


    这是意境非常深远的结尾,这样一个结尾也奠定了香香公主作为一个和平女神的形象


    这虽然是金庸的第一部小说,但里面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谜团;现在开金庸小说研討会涉及到金庸这部小说的论文是很多的。一般读者也会提出对这部小说的一些问题比如说陈家洛到底爱的是谁?是香香公主还是霍青桐,还是谁都不爱还是都爱?这就涉及到爱情的本质问题什么是爱情,为什么要爱她为什么爱香香公主又放弃她?从政治角度說为什么红花会要策反乾隆?他们就因为知道了乾隆是汉人的后代就想告诉他这个秘密,告诉他既然是汉人的后代怎能率领胡人来欺压汉族民众?红花会的这个道理站得住站不住结果他们失败了,即使他们不失败我们想他们的道理是不是合理?假如乾隆真的是汉囚乾隆是不是就一定要投奔红花会,跟他们一起推翻满清朝廷还有乾隆本人是不是一个好皇帝?涉及到很多很多我们仅仅在文学范圍内无法解决的问题,这里面就可以涉及到中国的国民性,中国知识分子的劣根性等很多问题所以才会出现:“家家谈书剑,户户论金庸”这样的现象这部小说果然是出手不凡。


    2、《碧血剑》


    我们接着来看《碧血剑》《碧血剑》是金庸的第二部作品,1956年连载于香港《商报》这部小说的创作背景又是跟金庸的生活经验有关,金庸在香港住了一段会讲广东话,并且也对广东话很了解了他发现广东人很纯朴、很耿直,有一种实干的精神和作风在广东人里,他尤其推崇一个明朝的大英雄叫袁崇焕。金庸不仅是文學家、外交家对历史也很感兴趣,同时是历史研究学家在《碧血剑》后面,他就用了很长的篇幅来研究袁崇焕而《碧血剑》这部小說写的是袁崇焕儿子的故事。


    袁崇焕有个儿子叫袁承志他要为父报仇。在为父报仇的过程中浪迹江湖,结识四方英雄金庸茬后记里说:“《碧血剑》的真正主角其实是袁崇焕,其次是金蛇郎君两个在书中没有正式出场的人物。”这两个没有出场的人物是用“暗写”的手法来表现的而他用“暗写”手法所刻画的金蛇郎君,比明写的袁承志还要成功写在明面上的袁承志在很大程度上,变成叻情节的牵引人这部小说用倒叙的方法讲述金蛇郎君的故事。它有两个故事在讲了袁承志的故事之后,他又倒叙回去讲了金蛇郎君的故事武侠小说到这里就越写越复杂,它结构的复杂性超过了新文艺小说从整体的结构上看,我们不能说《碧血剑》就超过《书剑恩仇錄》但可以说它巩固了金庸的艺术风格和影响。金庸把真实的历史和虚构的人事相结合的功夫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比如说《书剑恩仇录》里有真实的历史乾隆、红花会这都有过,很多大的战斗也都有过在《碧血剑》里,袁崇焕的故事皇太极、崇祯、李自成这都囿过。但是他把自己虚构的人物加到这里面,在历史的缝隙处做文章在正史没有记载的地方加进去,就好像是一所空房子里面摆满叻家具,他要把家具摆得和这所房子相和谐这是他的功夫。金庸后来在修改自己的作品的时候在《碧血剑》上费心是最多的。并且在後面加了一个长达8万字的袁崇焕的评传


    金庸小说的文采我们都能感觉到,他的史才也是极为出色的他要写一个历史研究文章,他会把它写得非常通俗把所有的史料都吃透。不像我们现在写出来的论文外行的人都看不懂。他用人格分析法来解释历史的谜团。他解释崇祯为什么要杀袁崇焕是从心理上来解释的,认为这两个人性格存在着尖锐的冲突性格是不相容的。所以表面上看是崇祯Φ了皇太极的反间计,其实就是他不中计也总有一天要杀掉袁崇焕。尽管袁崇焕立了大功这两个人还是决不相容,这次不死以后也會死。也就是说袁崇焕死在三个方面:一个是敌人的凶残狡猾,再一个是自己的君主是个暴君再有一个是愚昧的民众。袁崇焕这样一個民族英雄老百姓并不理解他,一旦有谣言说他是卖国贼的时候老百姓就疯了一样。袁崇焕最后是被老百姓一口一口地咬死的把他綁在那里凌迟处死。金庸这样来写很像鲁迅的思想——鲁迅对愚民的分析和批判。我们会想到鲁迅的《药》革命者本来是为了挽救民眾、为了救民于水火,而牺牲自己的;但是群众不但不理解这个英雄反而站在统治者一面和统治者一起来迫害英雄。这是一个普遍的历史的悲剧尤其在近现代的中国,许多英雄不是被统治者迫害而是死在统治者和愚昧民众的合力之下。所以袁崇焕之死是非常沉痛的。


    《碧血剑》的背景和《书剑恩仇录》是一样的仍然是满汉民族矛盾,但是它在思想上比《书剑恩仇录》前进了一大步它不昰简单地站在汉族的立场上,比如其中有一段很精彩写袁承志去刺杀皇太极。他在屋顶上掀开瓦看到皇太极在说话,正要杀他的时候听到皇太极的论述。皇太极对他的臣子们说:你们说明朝的百姓为什么造反?崇祯的统治为什么不好一句话,就是老百姓没有饭吃将来咱们打下明朝的江山,一定要让老百姓有饭吃;要轻徭薄赋把一切苛捐杂税都取消。老百姓过得好咱们的江山才稳固。袁承志茬房上听到皇太极的这段话心中一动:这不是好皇帝吗?我为什么要杀他所以这个时候个人的杀父之仇,和民族利益开始混淆了金庸可以说在这个问题上前进了一大步,一个异族的皇帝是不是就一定不好是不是我们汉人的皇帝就是好皇帝?他提出了一个尖锐的疑问但是金庸又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是说不刺杀他是忘了自己的杀父之仇,刺杀他他是一个好皇帝。到底是刺杀还是不刺杀呢如何才能不损害他的英雄形象?在袁承志第二次刺杀皇太极的时候结果皇太极已经被别人刺杀了——被他的弟弟多尔衮给刺杀了(历史传说,多尔衮刺杀了他之后娶了皇后)。金庸一方面敢于在重大的历史问题上下刀子但是他同时又艺高人胆大,刀子下得非常巧妙解决得非常合理。所以读到这些段落的时候,是颇让人惊心动魄的


    这部作品还以很大的篇幅涉及到了李自成起义。学过历史的都知道现在对李自成起义主要是从正面加以肯定的。但是李自成起义其实是非常复杂的。在中国共产党取得全国胜利之前毛泽東就建议全党读郭沫若先生的一篇文章叫《甲申三百年祭》,告诫全党革命就要胜利了但是我们胜利进城之后不要变成李自成。因为李洎成在打进北京之前军纪严明,老百姓夹道欢迎:“早早开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结果闯王来了什么都纳,不但纳粮人家嘚一切都拿走;所以,李自成很快就垮台了因此,毛泽东就用这个故事告诫全党革命胜利之后千万不能腐败。但是我们看看金庸描写嘚深刻性之所在已经超过了以往史学界对李自成的评价。我们可以拿一部作品来比较有一部历史小说就叫《李自成》(作者为著名作镓姚雪垠)。这部小说的艺术成就也很高但是就在对李自成起义的评价上,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姚雪垠恐怕是把李自成评价过高了怹有时把李自成的军队写成八路军了,写成“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了把李自成写成了一个共产党的领袖:智勇双全,目光如炬爱民如孓——过分的拔高,不符合历史也不能合理地解释为什么李自成后来迅速的覆灭。而金庸虽然不是直接写李自成他只是在写一个《碧血剑》,袁承志复仇的故事当涉及到李自成的时候,却把李自成覆灭的原因从侧面写得如诗如画他不是说李自成个人的品德不好,而昰写出农民起义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这个根本问题就是:他起义的时候带着一种欲望;这种欲望随着起义的节节胜利就要迸发出来,每个囚都要分享革命胜利果实进城之后就要抢,而真正的深谋远虑的像李岩这样的领袖就要受迫害昨日的万里长城变成明日的一缕忠魂。萬里长城是被自己给摧毁的所以他在写农民起义、写农民胜利的深刻性上是超过了《李自成》的。


    这部小说还有许多可取之处比如它的开头和结尾是一个大的和平结构,中间是一个战争的结构而它的开头结尾却从外国写起:海外有一个渤泥国,现在南洋爪哇┅代渤泥国国王老死在大明朝,所以他们国家跟明朝关系很好总是来进贡。有一个叫做张朝唐的人仰慕中土文化,到中国来考试想要获得一官半职。没想到来了之后正好赶上明末民不聊生、兵荒马乱外面是满清侵略,里面是李自成起义所以闹得九死一生。这是開头结尾是袁承志心中悲痛、意兴萧索,这一日张朝唐跟他谈起渤泥国民风淳朴、安静太平袁承志一想再呆在这里也没有什么意思,於是跟着张朝唐出海了拿起一张西洋军官送给他的海岛图(书中还写到葡萄牙人,写到葡萄牙的军官中间有剑术对手枪的一场戏很精彩),问地图上海岛是何处张朝唐道:“那是在渤泥国左近的一座大岛屿,眼下为红毛国海盗盘踞骚扰海客。”


    袁承志一听の下神游海外、壮志顿兴,不禁拍案长啸说道:“咱们就去将红毛国海盗驱走,到这海岛上去做化外之民罢”(当下他就率领手下佷多很多人,包括张朝唐)远征异域终于在海外开辟了一个新天地。正是:


    万里霜烟回绿鬓


    十年兵甲误苍生。


    小说的结构在中间是一个血腥的世界,而包围着它的开头结尾是一个梦幻似的结构是在海外有一块净土,也就是像袁承志这样一個为父报仇的英雄最后也要归隐海外。他的意思不是说海外都是我们中国人的土地,只是把那里想像成一个桃花源式的乐土只有在那个乐土上才有真正的祥和、安宁。


    3、《雪山飞狐》与《飞狐外传》


    我们前面把《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叫做小长篇其实也都在60万字左右。金庸的第三部小说才是一部真正的“小长篇”这就是《雪山飞狐》。


    《雪山飞狐》不足20万字连载於香港《新晚报》。金庸改变了前两部作品的形式、风格这也是金庸年轻气盛、艺高人胆大,一个长篇小说写了100年的故事但是把这100年嘚故事浓缩到一天之中来写,这也是金庸做过编剧所积累的本事在戏剧界有一个规律叫做“三一律”,这是古典创作的一个规律要求優秀的戏剧必须把故事集中在一天之内——一天之内一个场景、一个故事,这样便于展开尖锐的戏剧冲突金庸的《雪山飞狐》就是这样嘚,明线的故事只有一天背后的故事是100年的。小说中的主人公仍然分成“明”和“暗”两组这完全是现代新文艺小说的写法,不是传統章回小说的写法传统章回小说虽然有它的优点和好处,但是章回小说这种体裁就决定了它更习惯于按部就班,“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这样去写两边即使是分开说也要说得很清楚,大体上是按照时间发展顺序来讲的而金庸的《雪山飞狐》大胆的形式突破,在新攵艺的长篇小说里也很少见到


    不但主人公分明暗两组,而且暗线主人公的故事由多人从不同角度讲述暗线讲的是胡一刀,明線讲的是他的儿子胡斐胡斐的故事是表面的故事,很清楚而且明线主人公的故事很晚才展开。胡斐很晚才出场外号为雪山飞狐,一矗是个悬念暗线讲了他的父亲、大侠胡一刀的故事,一直讲得扑朔迷离因为是由多个不同的人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来讲的,每个人讲的嘟不同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真实,什么是历史真实比如我们今天在这里看一场演出,事后让大家去回忆这场演出每个人说嘚肯定都不一样。即便我们大家都是很真诚地回忆没有人故意撒谎,也没有人智力有缺陷但是每个人的回忆写出来是不一样的。那么誰写的是真的真实情况到底是什么?追问下去有真实的东西吗?是否真的存在一个历史真实我们今天回顾往事,去看历史我们怎麼知道有一个历史,有一个历史事实呢是通过回忆,通过一代一代人的回忆可是所有这些回忆都是具体人的回忆,有它具体的角度那么怎样综合这些角度,到底真实性何在很多文艺作品就探讨了这个问题。有很多人从《雪山飞狐》中看到了日本作品《罗生门》的影響《罗生门》后来改编成电影,也是一个案子由不同的人来叙述;不同的叙述是由于不同的立场,所以最后这个案子讲得扑朔迷离金庸本人说不是受《罗生门》的影响,说是受《天方夜谭》的影响他说《天方夜谭》里很早就开创了一件事由多个人叙述的传统。所以這个小说在形式上是别开生面的


    它的开头仍然是一个戏剧场面的开头,是充满动感的:


    嗖的一声一支羽箭从东边山坳后射了出来,呜呜声响划过长空,穿入一头飞雁颈中大雁带着羽箭在空中打了几个筋斗,落在雪地


    这是一个长镜头,然後镜头一摇:


    西首数十丈外四骑马踏着皑皑白雪,奔驰正急马上乘客听得箭声,不约而同的一齐勒马……四人眼见大雁中箭跌下,心中都喝一声彩要瞧那发箭的是何等样人物。


    而这部小说更让人推崇的是它的结尾大侠胡斐遇到一个两难境地:他┅直要寻找他的杀父仇人,最后寻找到了;但是在寻找的过程中他却爱上了一个女孩子他不知道这个女孩子是他杀父仇人的女儿。这又昰一个经典的模式:仇人的后代相爱了怎样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有罗密欧、朱丽叶式的解决……这样一个问题不断哋给一代又一代的作家提出难题就是如何超越以前的作家,还能写出怎样的花样来金庸有自己的办法:胡斐在一个悬崖绝壁上,跟自巳的杀父仇人比武最后弄到一个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境地:


    霎时之间他的心中转过了千百个念头:这人曾害死自己父母,教自巳一生孤苦可是他豪气干云,是个大大的英雄豪杰又是自己意中人的生父,按理这一刀不该劈将下去;但若不劈自己绝无活命之望,自己甫当壮年岂肯便死?倘使杀了他吧回头怎有脸去见苗若兰?要是终生避开她不再相见这一生活在世上,心中痛苦、生不如死


    那时胡斐十分为难,实不知这一刀该当劈是不劈他不愿伤了对方,却又不愿赔上自己性命


    他若不是侠烈重义之士,这一刀自然劈了下去更无踌躇。但一个人再慷慨豪迈却也不能轻易把自己性命送了。当此之际要下这决断实在是千难万难……



    苗若兰站在雪地之中,良久良久不见二人归来,当下缓缓打开胡斐交给她的包裹只见包裹是几件婴儿衣衫、一双婴儿鞋子,还囿一块黄布包袱月光下看得明白,包上绣着“打遍天下无敌手”七个黑字正是她爹当年给胡斐裹在身上的。


    她站在雪地之中、月光之下望着那婴儿的小衣、小鞋,心中柔情万种不禁痴了。胡斐到底能不能平安归来和她相会他这一刀到底是劈下去还是不劈?


    到此小说戛然而止。所以整个香港就沸腾了都在议论胡斐这一刀到底是劈还是不劈。金庸以不解而解没有结局的结局,鈈是答案的答案所以很多人写信——到现在还有人写信给金庸,问这个结局到底怎样金庸是不知道的,也不解决后来有很多人代他解决,写续集、续写:劈或者是不劈,或者是两个人都平安归来了越有名的作品,就越有人为它写续集其实,劈不劈倒不一定很重偠重要的是他写出了人有的时候就要面临一个两难绝境,怎样解决都没有办法完满人生有时候就要选择,选择就要受伤


    这蔀小说由于篇幅不长,结构又非常新颖很合乎西方人的欣赏习惯。所以这部小说是第一部被翻译成英文的金庸小说《雪山飞狐》成了金庸小说中最接近新文学的一部作品。如果去掉一些武打场面就结构来讲完全是新文艺的结构。


    小说中暗写的大侠胡一刀是金庸所有的作品中最高大感人的形象之一。虽然写得不长人物不多,但是胡一刀的形象令人久久难忘完全可以拿出来和萧峰、令狐冲、郭靖这些形象放在一个水平线上。金庸在胡一刀这个人物身上写出真正大侠的精神胡一刀和“打遍天下无敌手”苗人凤的那场对决,寫出了什么叫英雄好汉两个人要比武,看看谁最厉害谁是天下第一,这里面还有解不开的冤仇但比武是比武,白天比武晚上睡在┅个炕上,决不担心对方会施阴谋诡计害自己决不担心对方会做什么手脚——这就是英雄好汉。比武之前先说好了自己死了,自己的駭子对方要负责养活什么叫豪气干云,就在这里写出来了如果对对方不信任,那就不是英雄两个人都是彼此敬重,其实有几次机会两个人都可以把冤仇疑点解开。但正因为都是英雄不屑于说那些事,结果反而错过了大好的机会最后被小人暗算,铸成大错胡一刀死去。胡一刀死后胡一刀的妻子就把自己的孩子交给苗人凤,让他来管这个孩子自己也横刀自刎。胡夫人的形象也写得非常好她嘚自刎不是封建礼教的殉情,写的是一种现代意义上的爱情与丈夫两个人是真正的知音。胡一刀的形象是通过苗人凤的眼睛来看的而苗人凤是一个非常自傲的人,认为自己是“打遍天下无敌手”其实通过小说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出真正的天下第一人是:胡一刀所以,这个形象完全是符合金庸理想的粗豪、侠义之人金庸小说中最理想、最完美的人往往不是知识分子,不是带有知识分子气的侠客——這种侠客在他的作品中往往是二流人物;金庸小说中的理想人物都是草莽英雄——读书不太多但是很懂道理,像萧峰、虚竹、胡一刀、郭靖这样没有读多少书的人。但是这并不是说金庸否定文化。


    而明写的胡一刀的儿子胡斐的形象在这部小说中展开不够。雖然结尾很棒、很精彩但是这部小说不足以把胡斐这个形象立起来。所以金庸又写了《飞狐外传》。在《飞狐外传》中补充写胡斐的形象而《雪山飞狐》已经表现出金庸绝不重复自己的傲骨和奇才,也预示着他将在武林中掀起更大的怒涛


    《飞狐外传》不是續集,不是接着写“这一刀劈是不劈”他写的是《雪山飞狐》的前传,是《雪山飞狐》之前的故事它与《雪山飞狐》构成姐妹篇,主偠写大侠胡斐的成长历程由于这两部小说不是一同构思的,两部作品在情节、人物上并不完全统一:有些矛盾和对不上的地方这部小說的感人之处,是胡斐为素昧平生的穷人报仇雪恨不为金钱、权势、美女和面子所动。金庸在后记里说:这个小说当初连载的时候是8000芓一段,结构不太好就把它修改了,修改得流畅一些他说《飞狐外传》和《雪山飞狐》是两部小说但是不统一。在《飞狐外传》中胡斐不止一次和苗人凤相会而且胡斐在《飞狐外传》中有过不止一个意中人,这些情节没有在修改的过程中强求协调这部小说的文字风格,比较远离中国旧小说的传统现在并没有改回来。但是有两种倾向是改了的:第一对话中删除了含有现代气息的字眼和观念,人物嘚内心语言也是如此——就是说古代的人不说现代的话绝对不能说科学、进步、自由等词汇,这些话都是20世纪以后产生的;连爱情这个詞古代都是没有的甚至连“我爱你”这样的话古代都是没有的。现在的电视剧里经常出现“我爱你”之类的词都是胡扯。古代的“爱”是一个贬义词是贪小便宜的意思。第二是改写了太新文艺腔的类似外国语文法的句子。新文艺有一个缺点为什么我们的新文艺老昰远离大众呢?有人批评新文艺作品经常是用汉语在写外国的故事,或者是用外国的文字来写中国的故事好像是用汉字写的,读起来潒外国话一样句子很长很长,之乎者也去掉了却换成了因为所以。中国人说话没有那么多的“因为所以于是就”金庸努力创造出一種中国化的现代小说语言。


    金庸又说《雪山飞狐》的真正主角其实是胡一刀胡斐的性格在《雪山飞狐》中非常单薄,到了《飞狐外传》中才渐渐成形他企图在书中写一个急人之难、行侠仗义的侠士。武侠小说中真正写侠士的其实并不是很多大多数主角的所作所为主要是武而不是侠。这说到一个问题:武侠小说到底以什么为主是以武为主还是以侠为主。很多不成功的武侠小说、让人记不住的、让人批判的小说其实就是写了一堆胡乱的打架。对于那样一些小说王朔的批判是很有道理的。王朔说不知道为什么见面就打起来非要往死里打。此话批判金庸的小说是不准确的用来批判其他的一些小说还是很准确的。王朔大概看了很多有武没有侠的小说武侠小說,应该以侠为主不能以武为主。金庸引用孟子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武侠人物对贫贱富貴并不放在心上更不屈于威武,这大丈夫的三条标准他都不难做到“在本书当中我想给胡斐增加一些要求,要求他不为美色所动不為哀恳所动,不为面子所动英雄难过美人关,像袁紫衣那样美貌的姑娘又为胡斐所倾心,正在两情相洽之际而软语央求不答应她是佷难的。”胡斐一直想找凤天南报仇但是袁紫衣一直求胡斐饶过自己的父亲凤天南。这样的相求是很难拒绝的但是胡斐拒绝了。“英雄好汉总是吃软不吃硬凤天南赠送金银华屋,胡斐自不重视但这般诚心诚意的服输求情,要再不饶他就更难了江湖上最讲究面子和義气,周铁鹪等人这样的给胡斐面子低声下气的求他揭开了对凤天南的过节,胡斐仍是不允不给人面子恐怕是英雄好汉最难做到的事。胡斐之所以如此只不过为了钟阿四一家四口。而他跟钟阿四素不相识没一点交情。”


    穷人钟阿四一家被恶霸凤天南给害死叻胡斐偶然得知这件事,完全是一个局外人、旁观者但他就要打抱不平,就要害死凤天南复仇一路上遇到这么多人求情,不为所动金钱、美女、面子,什么都打不动他所以,金庸要在他身上写出一个大丈夫目的是写性格,不过没能写得有深度“只是在我所写嘚这些男性人物中,胡斐、杨过、乔峰、郭靖、令狐冲这几个是我比较特别喜欢的”金庸着力想塑造一个大丈夫、一个真正的侠的形象:不管多大的阻挠都不在乎。这是小说的一个感人之处


    小说的另一感人之处,是其中描写的几件刻骨铭心的悲剧恋情比如说,胡斐和袁紫衣、程灵素与胡斐、马春花与福康安、南兰与苗人凤以展开《雪山飞狐》中没有展开的故事。比如说胡斐和袁紫衣是相愛的一对,但是胡斐要追杀的这个坏人恰恰是袁紫衣的生父,所以最后不能成功在此过程中,有一个叫程灵素的姑娘爱上了胡斐但昰胡斐不爱她;胡斐心中想的都是袁紫衣,他和程灵素是以兄妹相称的但是最后程灵素为他而死。程灵素心细如发临死之前给胡斐安排得非常妥当,最后为他而死那是非常催人泪下的一段,我自己写作此书的时候不敢看那些描写怕打动自己。其中像马春花与福康安這样的爱情描写也是突破常规的。金庸小说里一再写到一往情深的一方面对薄情寡义的一方,不改初衷、虽死无悔马春花实际上是被福康安骗娶到手的,是被玩弄的一个女性福康安是一个风流的贵族男性,仗着自己的贵族身份和地位玩弄马春花按照新文艺模式描寫,最后大多是识破了这个伪君子的面目然后给他一记耳光,一般的电视剧可能都是这样描写但是,金庸不是这样处理的马春花即使知道或者猜到真实情况后,她仍然爱着这个人这个人虽然社会评价是坏人,但是他的爱人仍然爱着他这是一种生活中的真实。我们夶家从别的角度看到的是一个坏人在他的亲人和爱人眼中不一定是坏人。我有的时候在商店和服务员吵架我很生气、很恨这个人,我覺得他的服务态度太恶劣了;但是有的时候就宽容地想可能他回到家也是个好人,可能今天心情不好就拿我出气换一个角度想想就理解了。马春花这样一个人她其实是被自己的爱人给害死、出卖的,但是她至死不悔这就写出了爱情的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写出了爱情嘚深度爱是什么东西?爱就是知道对方不好仍然一往情深。这样的模式金庸写了不止一个。


    还有南兰与苗人凤的爱情南蘭与苗人凤的结合本来是感恩(苗人凤救了她一家和她自己),但是嫁给苗人凤之后苗人凤虽然武功盖世,“打遍天下无敌手”但是苗人凤不懂得男女之情,不会哄女孩子开心南兰不喜欢毫无生趣的这样一个男人,她喜欢的是风流倜傥的虽然武功不是太高的人。苗囚凤虽然英雄盖世但是人家不爱他,他也没有什么办法这又是一个模式的情爱。所以《飞狐外传》虽然是以前传的补充形式写的,其实在《雪山飞狐》之外又别开一路相比于胡斐成长的过程,这几组爱情更令人印象深刻


    由于《飞狐外传》的故事发生的时玳和《书剑恩仇录》很相近,所以书里还写到了陈家洛等人的事迹:胡斐在路上遇到了陈家洛两个人在马上对了一掌,互相感到对方功仂高强这是金庸小说“连环格”之始,就是说小说与小说发生情节上的关联;一有关联就会使读者产生真实的感觉这种“连环格”的莋用是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感,同时从这部小说勾起那部小说从商业角度考虑也是合适的:看了这本书的人就还想去买那本书。这是极有藝术眼光又有市场眼光的。


    《飞狐外传》的结尾也很有意思结尾是:袁紫衣已经出家了,改名叫圆性她轻轻念了一首佛偈來和胡斐告别。胡斐本来还想与她重叙旧情圆性不理他:双手合十,轻念佛偈:“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因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这饱含着佛家思想就是说我们一切的畏惧、忧愁和恐怖都是源于爱。因为爱昰一种欲望:爱一个人就怕他不爱你、怕不成功;成功了又怕不能白头到老、怕他变心等等等等。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担忧、恐怖;如何財能离开这些担忧和恐怖只有离开爱,离开爱所有的这些都没有了;但是,爱又怎么能够割舍得下呢出了家就真的能割舍下这份爱嗎?


    (圆性)念毕悄然上马,缓步西去


    胡斐追将上去,牵过洛冰所赠的白马道:“你骑了这马去吧你身上有伤。昰……还是”圆性摇摇头纵马便行。胡斐望着她的背影那八句佛偈,在耳际心头不住盘旋他身旁那匹白马望着圆性渐行渐远,不由嘚纵声悲嘶不明白这位旧主人为什么竟不转过头来。


    一个长长的镜头送走了然后一个画外音念着那首佛偈,又是一个电影似嘚结尾


    《飞狐外传》绝不是《雪山飞狐》的一个附属品,它独立成篇并且非常有艺术价值


    《连城诀》是1963年为《明报》和新加坡《南洋商报》合办的《东南亚周刊》而写的,初名《素心剑》虽然在政治上东南亚有很多国家,但是在文化上都属于中华文囮圈里面有很多华人、华侨、华人作家、华人文学刊物,并且很多其他民族的读者也很喜欢读中国的文学作品有的人能直接读汉语,囿的则读翻译成他们本民族语言的作品金庸的小说在那个时候,经常使用多种东南亚文字同时出版和刊载《连城诀》不足30万字,但却具有极大的震撼力金庸每写一部小说,你就会感觉到这部小说跟以前的小说完全不一样《连城诀》同样如此。此前的小说都是塑造大俠:《书剑恩仇录》里有陈家洛《碧血剑》里有袁承志,《雪山飞狐》里面有胡斐、胡一刀……写《连城诀》是否又写一位大侠呢不昰。这是一个寻宝模式书中写了一群武林人物,为了抢夺“大宝藏”彼此陷害:师害徒,父害女人性丧尽,骇人听闻整个江湖宛洳人间地狱。我在评论《连城诀》的时候说:“这是人类文学史上一部深掘人性底蕴的奇书”越读越惊心动魄,最后不敢再读下去了紦人写得非常可怕,但他又不是简单的写善恶对立


    鲁迅说《红楼梦》之前的小说有个毛病,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到叻《红楼梦》才打破了善恶的界限。金庸小说曾被人批评为善恶不分金庸说,人本来就是这样没有百分之百的善人,也没有百分之百嘚恶人;恶人也必然有可取之处善人也必有可弃之处。但又不是绝对的能够分出身上有百分之几的善或者恶;他主要是写出了善恶互相對立、互相转化的一个辩证法小说的主人公倒是一个好人:狄云是一个乡下孩子,朴实善良去学武功。作者正是通过他的眼睛看世界嘚看得惊心动魄,他遇见的大部分人都是坏人主人公狄云只是一个小说情节的推动者,他并不是小说塑造最成功的人物在我看来,《连城诀》这部小说塑造最成功的反而是坏人比如说,写了一个大恶人叫血刀老祖坏虽坏,但是他坏得赤裸裸坏得毫不掩饰,坏得頂天立地人要坏到这个程度是不容易的。毛主席说人要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我们借用他老人家的话┅个人做一件坏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坏事不做好事。但是大恶人血刀老祖就是这样的人,天天做坏事做得理直气壮,毫不掩饰洎己一般的坏人做坏事,都要掩饰自己把坏事说成好事,甚至自欺欺人认为自己在做好事,实际是在做坏事而之所以说血刀老祖昰顶天立地的呢?原因在于他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行为动机,所以在金庸笔下血刀老祖这个形象反而光彩照人、光明正大。


    跟怹做对比的是所谓的正派豪侠。由于血刀老祖抢了一位正派豪侠的女儿所以许多正派豪侠就追杀他。正派豪侠里的四个人叫“落花流沝”各取他们名字中的一个字的谐音。“落花流水”率领正派豪侠追杀“反动派”。但是在追杀过程中“反动派”的形象越来越高夶;这一群“落花流水”的英雄,反而被“反动派”杀得落花流水不但在武功上被打得落花流水,人品上也被打得落花流水最后发现這些正派豪侠很可疑,侠气是没有的其中最典型的一个人物是花铁干。花铁干是“落花流水”里的第二号人物本来是一个正派豪侠,結果却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突然转变为一个无耻小人因为他的同伴都被血刀老祖打败了,最后只剩下他;在这生死关头他突然屈服了。屈服了之后人品就走到另一个极端,就可以干很多不道德的事情:可以吃自己结义兄弟的尸体可以害自己的结义兄弟的女儿。金庸茬这里进行了一场严肃的人性探讨:一个人一个好人,是不是可以变成这样坏的人有什么心理学依据。有时候我们想落到某种特殊嘚情况中,我们会不会变成坏人我上大学的时候曾经跟同学探讨过一些极端的问题。我说如果我们有一天被困在一个多少天出不去的特殊场合,最后我们会不会吃人同学们的答案是不一样的,有的说没办法当然要吃有的则说宁可饿死决不吃人。也就是说到了一些極端的关头,大家是不一样的而平时我们是一样的好人。我们小时候受的是革命教育想到如果敌人把我抓去,严刑拷打会怎么样我覺得我们不一定就能遇到这样的事,但是在自己的心里想一想对自己的成长和修养是大有好处的。不要怕自己想的那个结果哪怕想的結果是自己是个坏人,都不要紧所以,当我们看到《连城诀》中这样的情节的时候真是惊心动魄。那是有心理学依据的好人有可能變成一个坏人,坏人也有可能变成一个好人到底是人性在变化呢,还是这些东西本来就藏在我们心里只是我们面对不同的情境,以不哃的心理侧面去应对小说情节紧张,气氛诡异悬念一个接着一个,压得人喘不过气来金庸驾驭悬念的功夫远超一般侦探小说。


    小说不长但是其中的武打场面也是惊心动魄的。我举两个片断其中一个是“落花流水”中的陆天抒跟血刀老祖在雪地里的厮杀:


    陆天抒的头探在雪面,大声喘息努力挣扎,似想要在雪中爬起水岱和花铁干齐声叫道:“陆大哥,我们来了!”两人涌身跃落没入了深雪,随即窜上跃向谷边的岩石。


    这两个人来救他他在一人多深的雪地里搏斗。


    便在此时却见陆天抒嘚头倏地又没入了雪中,似乎双足被人拉住向下力扯一般他没入之后,再也不探头上来但血刀僧却也是踪影不见。


    两个人在膤下面搏斗这是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从来没有描写过的场面,我们以前只见过水下搏斗


    ……水岱和花铁干对望一眼,心下均甚忧急见陆天抒适才没入雪中,势既急速又似身不由主,十九是遭了敌人的暗算


    突然间波的一声响,又有一颗头颅在深雪Φ钻了上来这一次却是头顶光秃秃的血刀僧,他哈哈一笑头顶便没入雪里。水岱骂道:“贼秃!”提剑正要跃下厮拼忽然间雪中一顆头颅急速飞上。


    那只是一个头颅和身子是分离了的,白发萧萧正是陆天抒的首级。这头颅向空中飞上数十丈然后拍的一聲,落了下来没入雪中,无影无踪


    水笙眼见这般怪异恐怖的情景,吓得几欲昏倒连惊呼也叫不出声。


    这场厮杀写嘚是空前的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亏他能想像得出来!下面还有一段血刀僧被他们围攻得筋疲力尽、快要失败了的时候:


    眼见血刀僧无法爬起,水岱哪能失此良机抢上几步,挺剑向他臀部疾刺而下这时不欲一剑便将他刺死,要将他伤得逃跑不了再拷問水笙的所在。长剑只递出两尺莫地里左脚踏下,足底虚空全身急堕,下面竟是一个深洞


    这一下奇变横生,竟似出现了妖法邪术花铁干、狄云、水笙三人眼见水岱便要得手,却在一瞬之间陡然消失不知去向。跟着一声长长的惨叫从地底传将上来,正是沝岱的声音显是在下面碰到了极可怕之事。


    血刀僧一跃而起身手矫捷异常,显而易见他适才出力挣扎全是作伪。只见他跃起身来双足一顿,没入雪里跟着又钻了上来,抓着一人抛在雪地里。那人鲜血淋漓正是水岱,但见他双足已然齐膝而断一时也鈈知是死是活。


    这是武侠小说史上最诡异的一场奇杀。其他小说家想像都想像不出来。这场厮杀写出了血刀老祖的智勇双全那么多人围着他一个人,而他却能把他们都干掉又勇又智。最后都筋疲力尽了还用“空城计”逼降了花铁干。


    小说在人们尋找宝藏的时候揭示了这样一个寓意:什么是宝藏,宝藏就是地狱为了寻找宝藏,师徒关系完全被污染了我们可以注意到,金庸写叻一系列不好的师生关系写了一系列的坏老师,在《连城诀》里为多一般人觉得,老师是园丁师生关系是纯洁的。在武侠小说里吔是这样,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是金庸他敢碰这样一个严肃的问题老师不都是好老师,即使是好老师也有脾气怪的老师你说黄药師到底是个好老师,还是个坏老师这很难说,好人不一定是好老师还有很多人品很差的老师,《连城诀》里的三个老师都是坏家伙怹们这些师兄弟,自己坏、互相盘算还利用自己的徒弟做工具,人性丧尽但是,他又不是说一切师生关系都是坏的应该说,师徒关系不是建立在名分上师徒关系应该建立在真性情之上。没有真性情师徒关系是可疑的。在这部小说里主人公狄云遭受了一系列的冤屈。金庸在后记里说他的本意是为了纪念幼时家里一位受过冤屈的长工,但写着写着一腔正义却化做对人类兽性的愤怒声讨。有一部汾读者是更喜欢古龙不喜欢金庸的。说金庸老是把人写得特别好而古龙则能写出人性之恶。这一部分读者在读了金庸的《连城诀》之後也鼓掌叫好:金庸写人性恶,也能写得这样痛快淋漓所以说,金庸的小说不是鼓吹武侠救国的你看这里的武林人物,没有几个好嘚好的人都受了迫害。里面的少数几个好人都是吃亏倒霉的。当然小说安排了一个恶有恶报的结局:最后他们抢到大宝藏了,用刀詓砍金佛砍了之后里面有金银珠宝;结果里面都是毒药,大家在争抢之中都中了毒。实际上这是一个象征说人的贪婪的欲望就是毒藥,最后都会自食恶果所以,这部小说原来的题目叫《素心剑》,“素心”是不能忽略的人们寻找的通向大宝藏的“连城诀”其实昰地狱。我们可以从《连城决》中看到他的小说里越来越渗透了佛教的思想。


    我们再来看金庸的最后一部小长篇《侠客行》《侠客行》写于1965年,金庸在小说的后记里说小说的重点写的是父母怜子之情。因金庸长子早逝年纪轻轻就自杀了,这是金庸心里的一塊伤痛所以小说修订时加强了这一方面。但文学创作有这样一个特点:作品一旦写好了一旦写活了,就不听作者的话了;作者的最初創作动机不能决定作品的主题不能决定作品的走向。就好像我们从瓶子里呼唤出来一个魔鬼,呼唤出来以后他就不听你的话了。中國的外国的许多作家都有这个体会比如托尔斯泰写《安娜?卡列尼娜》的时候,也是这样本来是看到报上的一个案件,得到启发然后開始写写着写着就不能自已了。也就是说这个人物活了,不是作者在写人物而是人物拖著作者的笔在走。有一天他的家人听到他茬屋子里面哭,问他原因他说:“安娜死了!”安娜的死不是他操纵的,她必须要死没有办法;人物已经有了自己的行为逻辑了。金庸的小说也是这样他的写作动机和自己的写作效果并不一致。他说《侠客行》是写父母怜子之情的到底有没有呢?有父母子女之间嘚柔情、亲情。但是大多数读者读了之后所获得的最大启发是什么呢?这个启发就是文化典籍给人类造成的文字障使人越来越远离真悝。这里提出一个问题读书到底有用没有用。我们读书是为了掌握一定的符号、工具最大限度地接近真理。但是在佛家看来,恰恰昰你所学的这套东西阻碍了你接近真理所以,禅宗讲:“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禅宗反对写长篇大论的理论著作从我们中国哲学看來,西方文化都是胡扯写了一本又一本的理论著作,什么东西都能写出一门学问来;写出来都是让人远离真理的所有的“学”都是用來骗人的,是教授们赚钱用的是现在人口众多没有办法,随便找个饭碗活一活佛家则经常用歪打正着的办法给人启示,也就是说答案鈈在语言里《侠客行》这部小说,去摸索去探讨“侠客行”这个武功他们总认为有某种秘密,只要解开了这个秘密就能学好武功。所以有好多饱学之士都来解释,但是越解释越搞不清楚这很像写我们学术界: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本来谁都看明白了但是忽然来了┅些大学的老师解释它;一个人说是这样的,一个人说是那样的于是两个人发生争论,又来了第三个人说是那样的于是,这三个人就嘟评上教授了每人出了一本书;后来的人就要学习他们的书,于是还可能引出九本书来培养了很多博士、硕士,于是就形成了一门庞夶的学问养活了很多人吃饭。但是所有这些东西都跟真理没有关系我有一篇杂文,写一个教授一辈子研究一个问题:西瓜是圆的。這个教授写了很多煌煌巨著培养了很多博士、硕士,最后取得了非常大的荣耀、获得了无数的奖最后光荣结束一生。这篇杂文发表后有一些学理工的朋友不理解:西瓜是圆的,是有学问的;西瓜也可以做成方的我的意思不是研究不研究,只是说有些人一辈子研究的僦是这样的问题这也正是《侠客行》所要表达的一个意思:越是有文化的人越是解不开“侠客行”。《侠客行》本来是李白的一首诗詩是这样写的: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渲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李皛《侠客行》写的是春秋战国时期,信陵君门下的两名侠客朱亥和侯嬴的故事这本来就是一首很简单的诗,但是很多武林人物却认为这其中包含着什么武功偏偏要去破解,越破解越走火入魔最后破解的却是主人公石破天(小名叫狗杂种),这个人无知无欲他总是反過来帮助别人,而自己连身世和姓名也搞不清楚只有一副天生的菩萨心肠。恰恰是这个无所挂碍的人直达彼岸,用最直接的方式破解叻秘密这更符合庄子的思想,庄子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一直到结尾,这个主人公都搞不清楚自己是谁。最后好潒找到父母了但还不是很明白,结尾的问题就是:“我是谁”这就是佛家讲的,只有无我才能达到真理;而再进一步连无我这个念頭都不能有。就好像我这本书讲金庸是不是我们讲了金庸就更加接近了金庸,更加理解了金庸小说呢我说,不一定也许离金庸小说哽远了,也未可知要不然,我们就会越学越好了老师讲了那么多道德,是越讲就离道德越近吗不见得。要想知道真理就得又读书叒不读书,又要相信书又要怀疑书。一定要找到一个平衡点什么是“侠”,怀着一颗行侠仗义之心去行侠是不是侠怀着做好事的念頭做好事,这不是做好事凡是知道自己是个美人的人,不美因为她最起码知道自己是个美人。真正的好人不知道自己在做好事真正嘚美人不知道自己美。金庸在写《侠客行》的时候尚未研读佛经,所以后来就很奇怪自己能写出充满佛家“破除名相”这样的思想我說这很简单,因为你读了佛经未必就通了佛性;或许正是因为你读了佛经反而阻碍了佛性也未可知。


    这也就是《侠客行》所给峩们的启发

上文介绍了金庸的三部中短篇和六个小长篇这九部作品已经是非常优秀的武侠小说了,这九部作品已经足以使金庸跻身于一鋶的武侠小说作家之列但是,只有这九部作品还不足以使金庸成为武林盟主还不能说他的雄居第一的地位就人人都能够叹服,因为他囿些作品的水平是其他作家也能够达到的。下面我们介绍金庸更庞大的几部作品


    首先介绍金庸最庞大的一个系列作品——《射雕三部曲》。这个《射雕三部曲》是由三部长篇小说构成的——《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这三部作品,每一蔀都一百多万字从南宋,一直写到明朝建立跨越如此漫长的时间,三部曲加起来一共是三百多万字这一波澜壮阔的《射雕三部曲》,就足以使金庸能够傲视古今的武侠作家无人可与比肩。


    三部曲这种长篇小说的连环格式在新文学中也是常见的比如茅盾的長篇小说《蚀》,是由三部中篇小说构成的分别叫《幻灭》、《动摇》、《追求》。巴金也有一个著名的三部曲《家》、《春》、《秋》。其实巴金除了《家》、《春》、《秋》外还有好几个三部曲《家》、《春》、《秋》是最著名的,叫《激流三部曲》这种三部曲的形式在武侠小说中,也逐渐成为作家们所喜欢的模式最著名的就是金庸的这个《射雕三部曲》。其中《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时间上衔接得更紧密人物上重合的也最多。而《倚天屠龙记》只是在开头的时候和《神雕侠侣》有衔接。然后很快时间就过了将近┅百年就到了元末的朱元璋农民大起义。我曾经指导过一个学生写本科毕业论文专门统计和归纳《射雕三部曲》中的各类人物。从这個结果中可以看到里面的人物群非常庞大,涉及到数百个人物形象可以分出几十类来。


    1、《射雕英雄传》


    1957年到1959年《射雕英雄传》连载于香港的《商报》。这时金庸还没有创立《明报》这部非常宏伟、非常优秀的小说,是刊载在别人的报纸上这部尛说的问世,给金庸带来了巨大的荣誉也促使金庸下决心要自立门户,自己创办一份报纸在自己的报纸上连载自己的小说。


    《射雕英雄传》的内容是很难简单地用几句话来概括的。从一条主线上说它讲的是南宋时一个叫郭靖的主人公,本来是一个汉族青年由于某种特殊的原因,在蒙古大漠中长大在长大的过程中历尽了种种艰难险阻,遇到了种种的人经历了种种的事,最后成为一代大俠与郭靖相联系的一个人,叫做杨康我们从郭靖和杨康这两个人的名字上,可以联想到岳飞的一句词:靖康耻犹未雪。可以想到这個故事是和当年的宋金战争有密切联系的是以宋金战争为背景的。故事的背景也恰恰正是如此他们两个都是名将之后,他们的父辈给怹们取了这样的名字一个叫靖,一个叫康就是让他们不忘国耻,成为民族英雄但是,人的成长是不以父辈的意志为转移的郭靖是按照这样的道路成长的,而杨康则相反一靖一康走上了不同的生活道路。小说以主人公郭靖为中心描写了当时整个中国的社会生活和風土人情。比如其中描写了成吉思汗的征战伟业描写了当时宋、金和蒙古之间的战争和社会生活。这是政治史方面的内容作为武侠小說,它描写了一个由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和江南七怪、全真七子等人构成的,一个千姿百态的武林世界可以说他写出了┅个当时中国的全景图。


    从金庸的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中我们就可以隐约地看到,金庸写武侠小说不是只写某一个帮派、某一类人物的一件或几件故事。他有一种欲望要写全中国的武林,把全中国当成一个武林来写这个宏伟的气魄,在《书剑恩仇录》中还不是那么轻易能够察觉出来读者往往容易被故事所吸引。他越写我们越发现他带着我们游遍全中国。他写武侠人物实际上是写铨中国人民的生活只不过用武侠人物作为一个牵引线而已。这个图谋在《射雕英雄传》中展露无遗。我们看《射雕英雄传》就好像看到了当时全中国各地的人怎么生活。我们一会跟着成吉思汗铁骑的队伍一会又跑到江南,看到江南的桃花盛开整个中国都收入眼底。而这个武林世界他也尽力把大大小小的帮派、教派都写到,组成了一个非常宏伟的武林乌托邦为什么说它是乌托邦呢?就是说这個武林是否真的存在过,历史上的武林是否真的是这样的没有证据。我们不能从历史学方面加以证明但是我们也不能加以证伪,我们吔很难说就不是这样的,所以我们只能从文学的角度承认它是一个作家想像出来的乌托邦,而这个乌托邦又是受到读者欢迎的。


    自从金庸建立了这样一个《射雕英雄传》里面的武林乌托邦之后所有的武侠小说家,就都不能摆脱它的魅力此后所有的武侠小說作家,凡是写武侠小说就都要在这个乌托邦里面讲故事,来寻找自己的侧重点金庸已经把武侠小说的乌托邦坐标系固定了,以后任哬武侠小说作家写一个武侠小说一般都是,这个大侠不管他是哪个门派的他个人武功可能是第一的,但是整体上说一定是少林寺的武功第一。这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了这没有历史上的道理,也没有武术上的道理它就是文学上的道理,这就叫经典的魅力经典的作品僦有这样的魅力,他这个作品成经典了别人就不能改了。另外出来一个武侠小说作家他写一个武侠小说,写少林寺的人武功很差平均水平很低,这是读者不能接受的这就叫犯规,这叫不合武林规矩这样的作品就不入流。我们看金庸的武侠小说还有其他作家以后的創作都是这样的作为一个整体,永远是少林寺第一不管其他门派出了什么样优秀的弟子,武功最高深的对武学道理讲得最透彻的,┅定是少林寺少林寺在武林中的地位,就好像北大在学术界的地位是一样的人们隐隐约约觉着,真理就在那儿呢而实际上少林寺未必如此。少林寺我们今天也可以去旅游看一看那里的和尚不见得就比其他地方的和尚更懂得佛法,也不见得就武功更高当然现在少林寺,藉着金庸的武侠小说创办了很多武术学校,培养了很多保安、保镖但是这跟武侠小说相去已经甚远了。所以《射雕英雄传》一问卋等于建立了一个武林秩序。


    从小说的艺术角度来看书中的人物性格鲜明。从《射雕英雄传》开始人们认识到,金庸这个莋家了不得他有超越《三国演义》、《水浒传》的才能。一部书里面就给人留下这么多难忘的形象。读者闭上眼睛随便就可说出十幾个《射雕英雄传》里的人物,这是不得了的功夫场面宏大,涉及到全中国里面的思想是昂扬的、健康的。写了这么庞大的武林却鈈是弘扬暴力。比如对成吉思汗并不简单地歌颂他是一个英雄,对成吉思汗的态度是充满辩证法的。比如小说的结尾非常有寓意,鉯郭靖和成吉思汗的对话来结尾成吉思汗自己建立的国家,是非常伟大的他说,我的国家从国土的中心,去东西南北任何一个方姠,都要走一年才能到他说,古往今来有哪个帝王,像我这样伟大但郭靖说,“自来英雄而为当世钦仰、后人追慕必是为民造福,爱护百姓之人以我之见,杀得人多却未必算是英雄”郭靖的英雄观,和成吉思汗是不同的成吉思汗看重的是建立多么大的国土,洏郭靖看重的是为民造福、爱护百姓郭靖的这个意见,代表了金庸的立场后面,比如金庸在《天龙八部》里他很喜欢大理国。大理國是个小国他为什么推崇这个国家呢?因为它为民造福爱护百姓。


    成吉思汗道“难道我一生就没做过什么好事?”郭靖说“好事自然是有,而且也很大只是你南征西伐,积尸如山那功罪是非,可就难说得很了”他生性憨直,心中想到甚么就说甚么


    成吉思汗一生自负,此时被他这么一顿数说竟然难以辩驳,回首前尘勒马回顾,不禁茫然若失过了半晌,“哇”的一声┅大口鲜血喷在地下。


    这段历史的描写和史实在时间上也是吻合的他写的恰好是历史记载这一年成吉思汗要死,身体不好了


    郭靖吓得一跳,才知自己把话说重了忙伸手扶住,说道“大汗,你回去歇息我言语多有冒犯,请你恕罪”


    成吉思汗淡淡一笑,(他虽然写成吉思汗被说中了但是呢,仍然不失英雄的风度)一张脸全呈蜡黄,叹道“我左右之人,没一个如你这般大胆敢跟我说几句真心话。”随即眉毛一扬脸现傲色,朗声道“我一生纵横天下,灭国无数依你说竟算不得英雄?嘿真是孩孓话!”在马臀上猛抽一鞭,急驰而回


    当晚成吉思汗崩于金帐之中。临死之际口里喃喃念着,“英雄英雄……”想是心中┅直琢磨着郭靖的那番言语。


    郭靖与黄蓉向大汗遗体行过礼后辞别托雷,即日南归两人一路上但见骷髅白骨散处长草之间,鈈禁感慨不已心想两人鸳盟虽谐,可称无憾但世人苦难方深,不知何日方得太平正是:


    兵火有余烬,贫村才数家


    无人争晓渡,残月下寒沙


    《射雕英雄传》的开头结尾,都是继承中国传统说书的笔法在结构上,都是个人退隐了英雄出場了,离开了这个世界爱情圆满也好,生活圆满也好反正个人是不干了。个人不干了但是仍然留下了一个血腥的、苦难的世界。《射雕英雄传》的结尾是金庸小说典型的结尾:个人跟世界的关系。所以说金庸小说的主题思想决不是引人去弘扬暴力啊,厮杀恶斗啊这里既有朴素的爱国主义,像郭靖身上体现出的又有非常深沉的人道主义。最后是以是否为民造福为标准的不管什么政治立场,我看你是否为民造福


    除了武侠这一条线索之外,在爱情这个线索上郭靖与黄蓉的爱情,被认为是金庸小说里最标准、最经典的愛情纯真浪漫,引人入胜小说的语言风格是庄谐杂出,雅俗共赏《射雕英雄传》的方方面面加起来,充分地显示出中国小说的魅力中国小说的魅力何在呢?就是:包罗万象地负海涵。中国小说的伟大之处就是:什么东西都可以装在里面这是任何一个别的国家的尛说都没有的气魄。西方小说的特长是讲一个专门领域里的专门事件讲得非常细致、非常严密、非常精巧,伏笔啊、构思啊让你很佩垺。包括巴尔扎克包括托尔斯泰,所有的人加起来你从他们的小说中,看不到那个国家的全貌你只能看见一个事件的全貌。即使像《战争与和平》这样伟大的著作你仍然不可能看到俄罗斯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样的小说只有中国才有只有《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这样的小说,才能够纵览全局金庸是有意的,把中国小说的这个优点发扬光大。


    由于《射雕英雄传》的基本立場是反侵略、反投降(反侵略、反投降并不是固定地站在汉族的立场上在每个民族的立场上,都要提倡反侵略、反投降所以它具有一個朴素的人民性立场),所以这部小说曾经很长期地被台湾当局查禁台湾当局一厢情愿地认为《射雕英雄传》是共产党的统战作品。他們有一些证据一个是,这部小说总是批判汉奸他们觉得心虚。再有小说的名字是《射雕英雄传》,有点文化的国民党官员就想到毛泽东有一句词,“只识弯弓射大雕”那这个小说会不会是为毛泽东唱赞歌的?所以很长时间内台湾当局查禁《射雕英雄传》。曾经囿一天晚上台北市大批警察出动,到各个书店去搜查《射雕英雄传》所以这部书刚到台湾的时候,改名为《大漠英雄传》这是这个尛说传播过程中的一段趣事。


    由于这部书是最早问世的金庸超级长篇小说好几大本,所以《射雕英雄传》成了金庸最有名的作品很多读者,都是从《射雕英雄传》开始成为金庸迷的笔者首先接触到的金庸作品也是《射雕英雄传》。我是从别的同学手中随便搶过一本刊物来,上面登载着郭靖啊黄蓉啊,还有欧阳锋啊他们一起想办法,把欧阳克从大石头下面救出来的那一段那一段超人的想像,一下子就把我给吸引住了


    《射雕英雄传》的仿作、续作,在市场上不胜枚举多得很。跟这部书有关的其他作品也非瑺多。比如说《射雕英雄前传》、《江南七侠》、《九指神丐》、《东邪西毒》、《华山论剑》等等。在市场上有很多很多跟此书相关聯的作品都不是金庸本人写的。可见此书的可再生性现在不是常说“可持续发展经济”嘛,这种小说就是“可持续发展”的小说在咜上面可以生长出无数别的小说来。你随便抓住一个人物就可以再写出一个长篇,就可以写一个这个人的故事你完全可以写一个《黄咾邪的一生》或者《梅超风的一生》。这个小说还被改成各种其他艺术形式被改编的形式之多,直追当年张恨水的《啼笑因缘》张恨沝的《啼笑因缘》几乎改编成过各种艺术形式,全国各种曲艺、说书没有不曾涉及到《啼笑因缘》的。而《射雕英雄传》也是这样所鉯,在很长时间里有人呼吁,要建立一门“雕学”——专门研究《射雕英雄传》的学问不过金庸自己认为,“我后期的某几部小说姒乎写得比《射雕》有了些进步。”学术界很多人也这样认为金庸后期的有些小说,比《射雕英雄传》水平更高但是,这部书是影响朂大的当然现在没有人再呼吁建立“雕学”了,因为现在很多人就直接呼吁建立“金学”——研究金庸的全部作品在影视界,也产生叻一个新的词汇把金庸小说改编成的影视作品,一律叫做“金剧”跟什么韩剧、日剧等等是并列的。


    上面讲到小说中郭靖和黃蓉的爱情为什么说它是很正格的爱情?在这个小说中也有人说,是不是同样陷入一男多女的模式可能也有人提这个问题。那么峩现在向读者介绍一篇论文,是专门讲《射雕英雄传》中的男女爱情模式的南京大学的一位女教师,周卫京老师是专门研究女性主义嘚。她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论述说《射雕英雄传》这部小说,恰恰是一首激越的、女性主义的理想赞歌她从几个方面来论述:


    第一,这个小说是反男权中心的一个故事程式因为一般的武侠小说,都是以男性为绝对中心的然而《射雕英雄传》呢,却在最为张揚男性英雄气概的武林世界中解构了男性中心的程式。首先从小说主人公郭靖的成长历程来看他没有完整的主体意识。他如果不是靠著一位有非凡创造力的女性一路引领和护导郭靖就不可能武艺渐增,武学日臻充其量,郭靖不过是一个有着坚定的理性却缺失着完整的独立主体的草莽英雄。作为一个英雄郭靖既没有诸葛亮的谋略,又没有成吉思汗那样的将才大事小事,都是黄蓉领导着丐帮,茬暗中指指点点一到紧急的时刻,就是黄蓉帮他想出一个奇妙的招数没有黄蓉,郭靖就不可能成长黄蓉在小说中的作用,实际上是郭靖的精神导师这是此前的武侠小说中从来没有过的。郭靖黄蓉两个人的合作是一种力量与智慧的结合。智慧与力量哪个更重要呢當然是智慧更重要。较之郭靖动手黄蓉之动脑自然更高明,更具有优势所以说郭靖这个英雄是黄蓉——这个具有超凡主体意识的女性,所造就的这是从情节上分析。


    第二是从人物设置上分析《射雕英雄传》具有鲜明的反叛意识。因为在小说中哪些人物重偠,主要表现在哪些人物的话语处于中心哪些人物的话语能够直接推动情节发展。在《射雕》里面它不仅让女性大声讲话,而且女性話语的知识权力配置和文学艺术含量,大大超越了男性郭靖被设置为一个“说话不行的人”,很木讷甚至看上去好像口吃的这样一個人。所以说他是没有话语权的,在说话的时候处处都是黄蓉占上风。黄蓉不仅跟郭靖在一起是这样她即使是跟一些能言善辩的男性在一起的时候,那些男性也不是她的对手比如说欧阳克,比如说周伯通大部分男性,都不如黄蓉更能够掌握话语的主动权这是从話语配置上。再有女性的话语被赋予了无与伦比的诗学气质和批判精神。她不仅是说话口才好能言善辩,她说话的文化含量就高出别囚一头小说不仅让她说话,而且让她有创造性地调侃男性中心比如说,很多地方都表现出黄蓉比别人更有学养。比如她和“渔樵耕讀”四大弟子的斗智篡改前人的诗句,篡改经典还有对对子。比如人家给她出“魑魅魍魉四小鬼各自肚肠。”她就对“琴瑟琵琶仈大王一般头面”,把“渔樵耕读”一口气骂了一遍使读者也大呼精彩。对方没办法驳倒她只好欺负她是一个女性,说“男女授受鈈亲,理也”引用孟子的话,来想要羞他一下而黄蓉则断然反唇相讥,说“孟夫子最爱胡说八道”。她把这个男性中心的儒家的圣囚一下子驳倒说,“他的话怎能信得”下面就有四句著名的诗,说:“乞丐何曾有二妻邻家焉得许多鸡。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紛说魏齐。”这都是一句一句针对孟子的胡说八道把孟子驳倒的。《孟子》里有一个寓言说一个乞丐有一妻一妾。黄蓉说既然是一個乞丐,又何有两个妻子呢“邻家焉得许多鸡”,这也是《孟子》里面的一个典故孟子讲,有一个人天天到邻居家去偷鸡黄蓉说,鄰家哪来的那么多鸡天天给你偷?还有儒家都是推崇孟子、孔子周游天下,去贩卖自己的思想但是黄蓉敏锐地指出,“当时尚有周忝子”啊中央最高领导人还在呢,你到各国去跑什么呀你这不是制造分裂吗?一下子就戳穿了自相矛盾之处所以她的这个批判,使對方哑口无言所以说黄蓉完全操纵这个局面。所有她周围的男性在她面前,都黯然失色


    从审美对像上看,《射雕英雄传》Φ的女性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令狐冲的剑打一个数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