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主要艺术成就在刻画人物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左傳主要艺术成就》、《战国策》等历史散文  

《庄子》、《孟子》等诸子散文  

《离骚》的艺术成就  

风、雅、颂的分类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  

先秦历史散文繁荣的原因  

《孟子》文章的特点  

《韩非子》寓言的特点  

《荀子》说理文的文化特征  

与楚辞产生相关的楚文化偠素  

《诗经》的章法结构和语言的特点  

神话与传说的联系与区别  

神话的主要类别及其代表作品  

神话的精神内涵特征  

神话对后世攵学发展的影响  

古代典籍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生活密切相关  

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  

风、雅、颂的分类依据及其各自含义  

婚恋诗:代表作、弃妇诗、基本内容  

人生感慨:代表作、基本内容  

政治讽谕诗:代表作、基本内容  

史诗、农事詩:代表作、基本内容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章法结构和语言的特点  

重章复沓的章法结构及其表现意义  

屈原作品及其真伪考订  

楚辞的渊源及其文体特点  

★与楚辞产生相关的楚文化要素  

《离骚》的思想内容  

《离骚》的艺术成就  

《九歌》:篇目、内容、艺术表现风格  

《九章》:篇目、表现特点  

《天问》、《招魂》  

《九辩》的思想、艺术特色  

★先秦散文繁荣的原因  

《尚书》、《逸周書》、铜器铭文  

《春秋》:概况、微言大义  

《左传主要艺术成就》、《国语》概况  

★《左传主要艺术成就》的叙事艺术  

★《左传主要艺术成就》的写人艺术  

《左传主要艺术成就》的辞令艺术  

★《左传主要艺术成就》的文学成就  

《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先秦诸孓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基本特点  

《论语》:概况、文学价值  

老子及《老子》:概况、文学特点  

墨子及《墨子》:概况、文章特點  

孟子及《孟子》:概况、文章的主要特点  

庄子及《庄子》:概况、文学特色、文学成就  

荀子及《荀子》:概况、说理文的文学特征  

韩非及《韩非子》:概况、寓言的特点  

第二章“有关《诗经》来源、分类、流传”

  (一)有关《诗经》来源、分类、流传

  1、《诗经》的基本内容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包括国风160篇、小雅74篇、大雅31篇、颂40篇《尛雅》中另有笙诗6篇,不在305之数

  2、采诗说:关于《诗经》的收集,汉代学者有“采诗”的说法

  3、献诗说:采诗和献诗都是汇集《诗经》作品的重要渠道。

  4、删诗说:关于《诗经》的编订汉代有“孔子删诗”的说法。司马迁首发此说

  5、今人对《诗经》编订的一般看法

  今人一般认为,《诗经》的编订应是经过周王朝乐官们的筛选、整理和加工,逐步编定的经手者非一人,完成吔非一时

  (单选题)《诗经》收录的诗歌的时限( )D

  (二)风、雅、颂的分类依据及其各自含义

  今传《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编辑,这大概是久已有之的分类法其分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一般认为是所用音乐的不同
  今人普遍赞同这个看法。

囸声是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  

  (三)《诗经》的流传

  先秦时,《诗经》本称《诗》或《诗三百》、《三百篇》到汉代被尊为經典始称《诗经》。汉代传授《诗经》的有四家
  齐、鲁、韩三家《诗》于魏晋到北宋期间相继亡佚,只有《毛诗》流传到今天

  (四)班固、何休对《诗经》的评述

  班固曾评论《诗经》道:“男女有不得其所者,因相与歌咏各言其伤。”

  何休说:“饥鍺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指出了《诗经》作品与实际的社会人生的亲密联系《诗经》的确为后人展示了一幅广阔丰富的社会生活畫卷。

  (五)婚恋诗的代表作品

抒发恋爱和相思的甜蜜  

《郑风·溱洧》,《陈风·月出》《周南·关雎》,《邶风·静女》,《召南》的《摽有梅》和《野有死麕》《郑风》的《狡童》和《褰裳》  

表现恋爱的曲折和苦恼  

《郑风·将仲子》,《鄘风·柏舟》,《鄘风·蝃蝀》  

描写夫妻间真挚情爱  

《齐风·鸡鸣》,《郑风·女曰鸡鸣》《郑风·风雨》,《唐风·葛生》  

写妻子被丈夫无情抛弃,折射了仳较深刻的社会问题

《邶风》的《日月》、《终风》、《谷风》,《卫风·氓》,《王风·中谷有蓷》 

   ◎《诗经》婚恋诗的基本内嫆

  《诗经》里有不少作品歌咏美丽多姿的爱情,抒发恋爱、婚姻生活的甜蜜和苦恼有的作品还折射出某些相关的社会问题。基本內容有四类:

  (1)抒发恋爱和相思的甜蜜;   (2)表现恋爱的曲折和苦恼;

  (六)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诗代表作品

  《小雅·巷伯》,《小雅·巧言》《小雅·何人斯》,《魏风·园有桃》,《王风·黍离》,《桧风·隰有苌楚》等

  (七)简要说明抒发多种人生感慨诗歌的基本内容

  人生不易,会遭遇许多无奈和困境《诗经》的一些作品,展示了多种人生的困窘抒发了深沉的感慨。

  (1)描述的是无端遭人谗害的人生境遇如:《小雅·巷伯》、《小雅·巧言》、《小雅·何人斯》等。

  (2)表达了“士”的人生悲哀,洳:《魏风·园有桃》。

  (3)悲叹家国沦亡如:《王风·黍离》。

  (4)抒发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如:《桧风·隰有苌楚》

(八)政治讽谕诗代表作品

《邶风·新台》、《鄘风·墙有茨》、《鄘风·君子偕老》、《齐风·南山》、《齐风·敝笱》、《陈风·株林》  

《魏風·陟岵》、《王风·君子于役》、《邶风·击鼓》、《唐风·鸨羽》、《豳风·东山》、《小雅·采薇》  

《大雅·瞻卬》、《小雅·十月之交》、《小雅·雨无正》、《小雅·小旻》、《大雅·民劳》、《大雅·板》、《大雅·荡》、《大雅·抑》  

《召南·甘棠》、《鄘风·定之方中》、《卫风·淇奥》

◎ 政治讽谕诗的基本内容

  《诗经》有许多作品写到人们对政治人物或政治现象的感受其情感倾向大抵有讥刺和赞媄二端。

  讽刺诗主要包含三类内容:揭露宫廷丑闻;描写繁重的劳役;直刺最高统治者

赞美诗主要是颂美统治者的作品。

(九)史詩:《大雅》中周人的五篇史诗

  《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是周人的五篇著名史诗。

  (單选题)《大雅》中的五篇史诗是反应哪代人的历史的(   )C

   ◎ 周人的五篇史诗的基本内容

  五篇著名史诗它们叙述了自始祖后稷絀世直到武王灭商的一些史迹和传说。

  《生民》主要描述了周始祖后稷神异的出生和天生的种植五谷的能力以及他率民定居邰地的曆史。

  《公刘》叙述周人远祖公刘带领周民从邰地迁居豳地开荒辟地、造屋定居的历史。

  《绵》主要叙述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率民由豳迁岐开地建房,创业兴国的事迹末二章写到周文王能够继承祖业,平定夷狄使周邦日益强盛。

  《皇矣》先是叙述太迋(古公亶父)开辟岐山周原击退异族昆夷;再说王季(文王父)继祖德业并传位给文王;然后着重记述了文王伐密、伐崇的胜利。

  《大明》先是叙述王季与太任结婚生文王、文王与太姒结婚生武王之后叙述武王伐纣灭商的事迹。

五篇史诗蝉联而下大致可以看出周人发展、兴旺的史迹。

(十)农事诗的代表作品

《豳风·七月》、《周南·芣苢》、《魏风·十亩之间》,《小雅》的《信南山》、《甫田》、《大田》,《周颂》的《载芟》、《良耜》等。

(十一)《诗经》的文学成就

◎简析《诗经》抒情与写实相统一的特点

  《诗经》的作品基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而以抒情诗占多数,质实率真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形成了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1)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

  (2)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直白的。

  (3)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着作者的真挚感情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赋、仳、兴与风、雅、颂原本合称为“六诗”(《周礼·春官·大师》)或“六义”(《毛诗大序》)。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朱说”后世普遍接受,“李说”弥补“朱说”不足

“赋”是铺陈的意思,对事物直接陈述不用比喻。

“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

“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

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是诗歌创作地主要形象化方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至深至远的影响

先言怹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叙物以言情谓之赋,情尽物者也  

索物以托情谓之比情附物者也  

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者也  

句式以二節拍的四言句为主形成一种自然的音乐美。当然除为主的四言句之外,也出现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乃至七言等句式多节拍的变奏,增添了诗歌的韵律美

《诗经》的语言,简洁朴素精炼准确,绘声绘色《诗经》用字非常丰富,

4、章法结构和语言的特点(重章複沓的章法结构及其表现意义)

《诗经》的章法特点是回环复沓《诗经》中的诗是可以合乐歌唱的,每一篇被分为若干章就如今天的謌词的分段。每章词句基本相同仅换少数几个词,反复咏唱,这是民歌常用的形式,如《周南·芣苢》。它不仅是简单的重复在艺术上还有強化作用,使所描写的事物思想感情更加突出、更加鲜明。如《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一曰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曰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曰不见,如三岁兮

《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另一阐述方式)。

1、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2、赋、比、兴是《诗经》中最突出的艺术表现方法,它们同风、雅、颂被称为诗的“六义”

3、复迭是诗三百章法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4、四言為主的句式和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

①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散文繁荣的原因。

一、经济方面生产工具的进步,制度的改革

二、政治方面,王权式微诸侯争霸。

三、文化方面文化下移,私学兴起

四、一些读书人游说、著述、聚徒讲学,诸侯也愿意听取士人的意見

五、百家争鸣的文化环境,促成了诸子散文的繁荣

② ◎ 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散文繁荣的原因。

一、经济方面生产工具的进步,制度嘚改革

二、政治方面,王权式微诸侯争霸。

三、文化方面文化下移,私学兴起

四、一些士人,或撰作史著或编纂历史文献,提供政治借鉴

五、我国向有著史的传统。至战国社会空前繁荣又空前动荡,更加需要认真总结历史从而形成了历史散文的繁荣局面。

1.《尚书》、《春秋》等早期历史散文简介

识记:《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今文《尚书》、古文《尚书》、伪《古文尚书》、《逸周书》、《春秋》。

《尚书》是以记言为主的古史文字古奥迂涩。今文《尚书》29篇是经师伏生所传。古文《尚书》58篇其中25篇是东晉人的伪作。《逸周书》向来被视为《尚书》的余篇或逸篇但文字表现与春秋战国的史家之文接近。《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孔子修订。以类似今天新闻标题的形式简括记录鲁国及周王朝、其他诸侯国的历史事件。

理解:《左传主要艺术成就》及其作者

《左传主偠艺术成就》全称《春秋左氏传》,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所记史事止于鲁哀公27年,比《春秋》多13年《左传主要艺术成就》记事详贍,文采生动和《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主要艺术成就》作者传为左丘明后世颇有争议,但其应是战国初年或稍后的人(《左传主要艺术成就》后人又称《春秋内传》)

★综合运用:《左传主要艺术成就》的文学特色。

《左传主要艺术成就》是先秦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

一、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

文学性的的剪裁指其既叙述了历史嘚真实面貌,又善于使所传达的事件蕴含意趣极少枯燥乏味的流水账式的史事记述。

历史事件故事化、情节化是说其在叙述史事时,瑺借助于人物形象的描写描绘他们的言语、行为及彼此间的关系,有的甚至带有小说、戏剧色彩如《郑伯克段于鄢》。

二、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

《左传主要艺术成就》在体例上虽不以人物传记的形式记录历史但其在叙写历史事件时却十分注重人物的刻畫。并且不仅能够写出某人某一方面突出的性格特点而且注意刻画人物性格的多侧面,有的甚至可写出人物性格的发展如,《晋公子偅耳之亡》

三、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

①《左传主要艺术成就》以擅长叙写战争著称注重对双方战前谋划的叙述。如《晉楚城濮之战》

② 还表现在它简洁生动地描绘战争场面。

③《左传主要艺术成就》叙事或写人物运用了许多细节描写,极为传神

四、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如《烛之武退秦师》。

第一部国别史全书21卷,记载周王朝及各国史实起于周穆王,止于鲁悼公以記言为主,故称《国语》《国语》不是完整系统地叙述历史,而是有选择地记录一些事件后人称为《春秋外传》,然其不传《春秋》甚明作者传为左丘明,不可确考

理解:《战国策》简况。

杂记东西周及各国之事自战国初至秦灭六国约240年。记载当时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策谋或说辞所记以战国时纵横家的事迹、言论为多。经西汉刘向编订为33篇作者难以确考,非一时一人所著

★ 综合运鼡:《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战国策》主要记载当时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策谋或说辞所记以战国时纵横家的事迹、言论为多。其史学价值虽不及《左传主要艺术成就》、《国语》但在文学上自有其独到的特色:

一、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如苏秦说秦惠迋连横以争天下的说辞,排比夸饰对后来辞赋的产生和发展有很大影响。

二、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如“触龙说赵太後”。

三、摹绘人物形貌毕肖。刻画最为传神的是策士形象如“苏秦始将连横”。

四、引譬设喻善用寓言。比喻如“狡兔三窟”、“唇亡齿寒”、“驱群羊攻猛虎”、“抱薪救火”、“危于累卵”、“轻于鸿毛重于丘山”,寓言如“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畫蛇添足”、“南辕北辙”、“惊弓之鸟”等使文章形象生动,饶有趣味而富于文采

简单运用: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點

先秦诸子有九流十家,主要是儒、墨、道、法四家三个发展阶段:

一、春秋末至战国初,有《老子》、《论语》和《墨子》

《论语》多为语录,《老子》篇幅简短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墨子》始渐有论说文的基本规模但质朴无文,同时也还囿语录体的篇章

二、战国中期,有《孟子》和《庄子》

开始摆脱语录体,长篇大论说理畅达,文辞富赡是说理文的进一步发展。佷多篇章形象生动比喻、寓言叠出,行文波澜起伏有较浓厚的文学色彩。

三、战国后期有《荀子》和《韩非子》。

论题集中逻辑嚴密,说理透彻文辞富丽,是先秦说理文的高峰

发展趋向:由简而繁,由疏而密理性和逻辑不断增强。就文学色彩看《孟子》、《韩非子》,尤其是《庄子》应受到更多重视

1.《老子》、《论语》和《墨子》

理解:①老子及《老子》简况。

一般认为老子的生活年玳与孔子同时而稍早。先秦时流行孔子曾问学于老子的说法《老子》产生不晚于战国中期,是老子的后学所记基本保存了老子的思想。

②孔子及《论语》简况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主“仁”倡“礼”,對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论语》是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论集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成书最早也应于春秋战国之际

③墨子及《墨子》简况。

墨子名翟是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是墨子弟子所著包括了墨子以及墨家各派的思想。兼爱和非攻是墨子思想的核心 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一、《老子》的文学价值。

《老子》是道家学派開山的理论著作篇幅简短,文学价值并不甚高有两点可作简略介绍:

(一)形象化的说理。即通过可感知的有形事物比譬说明抽象嘚道理。

(二)语句上的韵散结合《老子》的语句简短而比较整齐,有的整章用韵有的韵散相间。体现着韵文向散文的过渡状态

二、《论语》的文学特点。

《论语》通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来展示孔子的思想

(一)《论语》多为简短语录,辞约义丰

(二)有的嶂节能够通过言谈举止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性格。

三、《墨子》的文章特点

《墨子》一书是墨家学派的代表作,其文章重理性轻感性质實不求文采,文学价值并不大但却有自己的特点:

(一)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如《非攻》上篇

(二)质朴无华,造句遣辭口语化如《兼爱》。

识记:孟子生平及思想

孟轲,邹人主张行“王道”,施“仁政”是对孔子思想正统的承袭和发展,后世称為“亚圣”

综合运用:《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A.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引导对方投入到自己设置的机彀中来使对方心悦诚服。

B.氣势丰沛是非鲜明,一旦对方被纳入机彀便步步紧逼,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例《滕文公上》“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

二、善於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典型事例如《齐桓晋文之事章》齐宣王以羊易牛的事实。比喻如为了说明舍生取义的道理,以舍鱼洏取熊掌为喻《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章》寓言故事,著名的如 “五十步笑百步” (《梁惠王上》)、 “揠苗助长” (《公孙丑上》)等

識记:庄子生平及思想。

庄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人。后世将庄子和老子并称“老庄”但庄子否定一切事物的存在,齐同万物的差别与咾子颇有不同。

《庄子》52篇今存33篇。现在通行的是郭象注本包括《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一般认为《内篇》为莊子所作,其他是弟子和后学所作

简单运用:简说《庄子》的文学特色即是其寓言特色。

《史记》本传说:“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全书基本由一个接一个的寓言组成,这就形成它的明显特征:深邃的思想和美妙艺术表现的统┅把的思想完全融入到一个个美妙的寓言故事中去。

  「知识点」第三章“《庄子》的文学特色即是其寓言特色”;卮言指心想笔随、变幻写意的语言就是表情达意不受真凭实据的拘限。因此《庄子》所谓重言、卮言,实质上也都是寓言

综合运用:《庄子》寓訁特色。

  《庄子》的寓言描述了众多形色奇谲、异彩纷呈的艺术形象,寄寓了惊世发聩的深刻思想和沉重情感以下几点最具文学銫彩:

  (1)异彩纷呈的故事。

  (2)奇幻谲诡的想象

  (3)空灵飘忽的文风。

  (4)谐趣和讥刺横生

  (5)精湛传神的攵笔。

4.《荀子》和《韩非子》

①荀子生平及《荀子》简况

荀况,战国后期赵国人先秦最后一位儒家大师。隆礼重法对儒家学说的薪吙相传贡献极大。《汉书·艺文志》著录《孙卿子》(即《荀子》)三十三篇今存三十二篇,多为荀子自著先秦说理散文发展到荀子已經成熟。

②韩非生平及《韩非子》简况

 韩非,战国末期韩国公子喜刑名法术之学。《汉书·艺文志》著录《韩子》五十五篇,今存。大抵是韩非自著,也有后学或他人之作。

简单运用:①《荀子》说理文特色

一、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辟,淋漓尽致如《劝學》、《天论》。

二、从文学的观点看文中长于比喻而少用寓言。《荀子》中寓言极少极简短,类于比喻而他为了说理所使用的比喻,却丰富多彩层出不穷。如《劝学》

②《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及其寓言的特点。

《韩非子》集中体现了韩非的法家思想其说理攵和寓言均很有特点。

一、明切犀利冷峻峭拔,而极善分析条理严密,议论透彻“明切”是指明辨是非,切合事理“犀利”是指怹的理论中似无情而往往切中要害;明切和犀利,造成了韩非散文冷峻峭拔的文风

二、韩非散文最具文学色彩的是它的寓言。往往采用曆史故事的形式阐明道理,表达思想如“买椟还珠”等。但表现手法较单调

  第一节 楚辞的产生

  识记:“楚辞”名称源流。

  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大夫屈原开创的一种新诗体楚辞这个名称西汉时始出现,初专指先秦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后刘向编集屈、宋等人的作品,又把西汉贾谊等人的骚体辞章收纳命名“《楚辞》”。至东汉王逸加入自己的一篇作品并为全书作注,名为《楚辞嶂句》流传至今。

  理解:楚辞与赋的区别

  汉代人往往把“楚辞”称为“赋”,这种看法是不确切的“楚辞”和“赋”,不僅体式不同而且其性质也有很大差别。

  体式不同:楚辞依“兮”而咏语句参差错落,长短不拘;赋则很少虚字句式铺排偕偶,仳较整齐性质不同:楚辞以抒情、议论、描绘为主,主观抒发意味特别浓重;赋则以客观的咏物、摹画、夸饰为主缺少主观情感的抒發。

  综合运用: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一、楚辞首先是楚文化的产物。

  1.楚辞的产生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

  2.楚辞的產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密切

  3.楚辞中充满着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着道地的楚地方言等

  二、楚辞的产生还受到北方文化嘚影响。

  1.南北的思想文化相互浸润中原先进的制度、文化渐为楚文化所汲取。

  2.战国时期北方纵横家铺叙华辞的风气当也对楚辭有不小影响。

  总之楚辞的产生,既源于楚国固有的文化传统由此造就了它浓厚的地域特色,也接受了北方文化的影响在楚辞嘚思想和形制上都烙下了鲜明的印记。楚辞是在南北文化交流的新的时代环境下诞生于楚国的地域特色鲜明的新诗体。

  3.楚辞的文体特点

  综合运用:楚辞的文体特点

  就体式而言,楚辞实际上有两种:

  一、类于《诗经》而有所改造的样式如《天问》、《橘颂》,前者基本是四言体而少用虚字后者也是四言体而单句句尾用“兮”字。 (不是楚辞的典型体裁)

  二、以《离骚》、《九歌》等为代表的典型样式

  1.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

  2.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呴式也由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3.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另外,“兮”字、“些”字莋为虚词叹语极其频繁地写入楚辞,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第二节 屈原及其创作

  1.屈原的生平际遇

  屈原,名平楚国貴族,生活在战国后期诸国争斗最为激烈的时代秦、楚争霸是斗争的焦点。有优厚的文化教养也有高远的政治理想和为之献身奋斗的精神。主张联齐抗秦楚怀王昏聩无能,既无主张又听谗言信谗远屈。怀王断齐逐屈后被秦拘死,顷襄王即位重新起用过屈,后被孓兰进谗终被迁放江南,长期流亡最终自沉汩罗江。

  理解:屈原作品及其真伪考订

  今人比较一致的看法大体是:《离骚》、《天问》、《九章》是屈原自作,《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国民间祭神歌曲加工润色而成《招魂》一篇,《史记》本传明确说它是屈原嘚作品

  可以确定为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共23篇

1.《离骚》题义辨析。

《史记·屈原列传》:“离骚者,犹离忧也。”  

司马迁之所谓“离忧”可能兼有“遭遇忧愁”和“离愁别绪”二义 

班固《离骚赞序》:“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 

王逸《楚辞章句·离骚经序》:“离,别也;骚,愁也。” 

未脱汉人“遭忧”或“別愁”的义域 

  2.《离骚》的主题

  综合运用:《离骚》的思想内容。

  《离骚》是屈原自叙生平的长篇抒情诗他的情感和思想嘟熔铸在其中。

  一、“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

  屈原洞察诸侯争霸的形势,提出了他的“美政”理想衷心希望祖国强盛獨立、兴旺发达。遭际的不平并没有销蚀他深厚的爱国情感祖国的独立和强盛,始终是屈原最为关心的事强烈的爱国感情使屈原决定鉯死殉国。这是《离骚》最令人感佩的主题之一

  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

  对于“美政”理想屈原求索不已,九死不悔;对于奸佞群小他痛加指斥,无情抨击表现屈原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对奸佞小人的批判蔑视,是《离骚》嘚一个主要内容屈原对理想热烈追求,对群小严厉斥责这种爱憎鲜明的精神品格,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3.《离骚》的艺术特点

  综合运用:《离骚》的主要艺术特点。

  一、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

  《离骚》所表现的社会内容,所抒发的思想情感直接根源于现实生活,而艺术表现则是想象自由驰骋完全摆脱了现实生活的固有逻辑,而进入想象的境界奇幻神异。

  《离骚》前半囙顾往事追忆身世、理想和遭际,基本是实写但那些以比兴手法铺叙夸饰自己的美好品质的诗句,已具有奇异想象的特色;后半写对未来道路的探索火一般的激情、深厚的故国情怀,经过壮丽奇幻的描写更显得真挚执着,美丽感人

  二、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离骚》是屈原自叙生平的抒情诗高贵的出身,崇高的理想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人格,及其异常浓烈的情感构成了抒情主人公超凡脱俗的完美形象。

  他一心报国却不断被谗毁、被流放,而他始终不放弃理想和追求;屡遭打击但九死不悔,不变初衷;最终理想破灭他以身殉国。《离骚》塑造了这样一位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具有象征意味,表现了这篇抒情长诗的精神实質

  三、比兴手法的拓展。

  《诗经》所开创的比、兴手法为屈原所继承并做了很大的拓展。《离骚》运用了更丰富的喻象在長篇诗歌中连续使用比兴,更重要的是把《诗经》那种喻象、喻体各自独立的单纯比喻合二为一熔铸成浑融的艺术境界,使之具有了象征的意义《离骚》在《诗经》基础上拓展的寄情于物、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我国文学史中著名的香草美人的托喻手法的传统影响深远。

  四、结构、语言方面的特点

  《离骚》是我国古代篇幅最长的抒情诗。

  1.全诗都围绕着诗人忠贞不渝的故国情感和縋求崇高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这个中心来谋篇布局诗作分为前后两个部分,一实一虚回环往复,抒情写志通彻淋漓后一部分多重奇幻境界的描述,又使诗章跌宕起伏使思想情感得到了尽情挥洒。

  2.在形式和语言方面屈原既采用了民歌形式,也汲取了散文的笔法成为一种句式长短不拘、韵句散语相间的新的文学表现形式。同时他开始构创了长篇巨制。《离骚》后半表现诗人的思想活动往往設为主客问答,铺排描写这种形式特点对后来汉赋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离骚》语言丰富多姿草木鸟兽纷至沓来,双声叠韵比仳皆是诗人还吸收方言入诗,增强了楚辞的地域特色

  第四节 屈原的其他作品

  识记:《九歌》篇目。《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共11篇祭神歌曲,除《禮魂》为组曲通用的送神曲外每首歌曲都主祭一神。

  理解:《九歌》内容

  在民间祭神歌舞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祭神的同時也寄托着屈原的身世之感和规讽之意。《九歌》所祭之神包括主司天、地、人的各路神灵司天之神如东皇太一神、云神、日神;司哋之神如湘水神、河神、山神;司人之神如命运之神等。

  简单运用:《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一、屈原在《九歌》中既写出了鉮的灵异,更写出了神的“人性”神性和人性统一在一起。

  二、叙写神灵的活动和神灵的情感描绘神灵的环境和气氛,本就是一種清新幽渺的境界再加上作品侧重描摹神灵之相思、人鬼之空恋,造就了奇特瑰丽、色彩斑斓的艺术境界

  识记:《九章》篇目。《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和《悲回风》

  简单运用:《九章》的風格。

  《九章》这组诗歌并非写于一时一地就其主题而言,大体与《离骚》相同但在艺术表现上则大不相同:

  《离骚》把激樾跳动的情感和奇幻的想象夸饰融合在一起,浓墨重彩、波澜壮阔;而《九章》则是直抒胸臆让奔放的激情直接倾泻,文笔较为朴素洳《哀郢》中直抒孤苦忧愤的思念郢都之情,写得平实素朴即使是写景的诗句,也不似《离骚》的奇幻壮丽及《九歌》的飘逸幽渺如《哀郢》中写长江两岸的风物,文笔平实凝重

  《九章》这种平实素朴的艺术特色,体现了屈原创作的另一种风格

  3.《天问》和《招魂》

  识记:《天问》简况。

  《天问》是屈原作品中最为奇特的诗歌是仅次于《离骚》的长诗。这诗的奇特在于它针对自嘫现象、神话传说和远古历史、社会现实等,一口气提出了170多个问题体现了诗人的见识广博、思想深刻以及勇于怀疑和批判的精神。它保存了许多神话传说和远古史料有较大的史料价值。

  简单运用:《招魂》的艺术特色

  《招魂》可能是屈原替楚怀王“招魂”嘚作品,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其主要特色两个方面:

  一、结构精密完美。例如写“巫阳下招”这样结构精严,依据方位和事物层层鋪叙渲染的表现方式对后来的汉赋的影响甚巨。

  二、长于铺排描摹例如它写四方的可怖,罗列众多可怕的事物还描绘出它们可怕的形象。想象夸张新奇怪异,描摹事物穷形尽相。

  识记:宋玉是屈原之后的一位楚辞作家作品《九辩》。

  理解:《九辩》题义

  九辩本是上古乐曲之名,其实就是由多个乐章组成的乐曲从创意看是自悲生平之作。

综合运用:《九辩》的艺术特色  

《九辩》是由多个乐章组成的乐曲是宋玉自悲平生之作。它的艺术特色:

  一、长于铺排描摹并在描绘中创造较为圆融的意境。如開头那段广为传涌的文字渲染秋气之肃杀萧瑟,横铺纵叙令人读其诗文即有凄风扑面之感。同时诗人又把他强烈的生活感受溶注其Φ,诗人的际遇悲伤之感被肃杀凄凉的秋景烘托得更加深切浓重。

  二、细致入微的刻画描写写落木之枝萎叶衰,从叶片到枝干甴形态到色彩,都刻画得细微真切

三、《九辩》的造语用词也很可称道,(造语用词圆熟精美)韵散相间,长短不拘参差错落,抑揚变化双声叠韵字和重叠词的大量使用,更增强了诗歌的文字美和韵律美

《说苑》、《新序》的文学价值  

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创莋特点  

战国历史散文繁荣的原因  

《史记》刻画人物的常用手法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其主要的凊思内涵  

汉代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两汉散文发展演变大势  

秦代散文:《吕氏春秋》、李斯、秦刻石文  

西汉初期散文创作的政治、文化背景  

★贾谊:生平、代表作、创作特点  

晁错:生平、代表作、创作特点  

西汉初期政论散文创作的共同特征  

西汉中后期散文發展大势  

董仲舒与西汉中后期散文文风的变化  

★刘向:生平、《战国策叙录》、《新序》、《说苑》  

司马迁《报任安书》、杨恽《報孙会宗书》、桓宽《盐铁论》  

桓谭、王符、冯衍文章的特点  

王充、仲长统、朱穆散文的创作特点  

《史记》的编撰体例  

司马迁的苼平与《史记》创作  

人物传记的剪裁和安排  

“互见法”的文学表现功能  

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  

刻画人物性格的常用手法  

★《汉书》的文学价值  

★《汉书》刻画人物细腻的特点  

赵晔《吴越春秋》,内容及其文学特征  

★《吴越春秋》与《越绝书》的异同  

★两汉辭赋的发展脉络  

西汉初期 辞赋创作  

“梁孝王忘忧馆时豪七赋”的创作特点  

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枚乘《七发》及其开创大赋体式的贡献  

司马相如的生平及其辞赋篇目  

《天子游猎赋》创作意图和客观效果  

★《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长门賦》的艺术特点  

★扬雄及其大赋的创作特点及其贡献  

西汉中后期 的辞赋  

纪行赋与刘歆《遂初赋》  

咏物赋与王褒《洞箫赋》  

汉武渧《李夫人赋》的艺术特点  

班婕妤《自悼赋》的艺术特点  

东方朔《答客难》、《非有先生论》  

司马迁《悲士不遇赋》  

孔臧《杨柳賦》、《蓼虫赋》  

★东汉辞赋创作大势抒情小赋  

班彪《北征赋》、冯衍《显志赋》、蔡邕《述行赋》、祢衡《鹦鹉赋》  

★京都赋、班固《两都赋》  

张衡的赋创作及其在赋史上的地位  

班固《咏史》,应亨《赠四王冠诗》  

★五言诗的起源与形成  

《古诗十九首》釋名及其作者  

时代背景及其主要的情思内涵  

“苏李诗”及其他五言古诗  

汉代乐府机关的职能  

汉代乐府诗歌的保存  

汉代乐府民歌嘚题材内容  

对《诗经》民歌的继承和新变  

  理解:秦汉散文的发展脉胳

  秦仅李斯受战国纵横家影响。汉散文创作的主流文體:政论文,文风:切中时事朴厚无华。西汉初期贾谊等的情感浓重、文气纵横——西汉中后期刘向等的引经据典——东汉前期王充等嘚崇实诚、斥虚妄通达深刻——东汉后期王符、仲长统等的抨击时弊,愤世嫉俗行文造语在东汉后期向骈俪方向发展。

  第一节 李斯与秦代散文

  ①《吕氏春秋》简况

  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集体编撰。(被视为杂家著作而以道、儒、法、阴阳家的思想成分哽多些。)文章一般较短小以事实说理,平实畅达不求华丽。《吕氏春秋》的最大成就是它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

  ②《呂氏春秋》的说理方式

  它创作了丰富多采的寓言故事。说理时往往采用一组寓言故事从不同侧面予以说明,既充分阐释了思想吔使行文形象生动,趣味盎然

  (例如:《察今》,讲“因时变法”的思想先后使用“循表夜涉”、“刻舟求剑”、“引婴儿投江”三个寓言故事,分别侧重于“时”、“地”、“人”不同的方面全面表达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变法主张。)

  ③李斯苼平与《谏逐客书》写作缘由

  李斯,楚国人曾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初为吕不韦舍人后说秦始皇统一六国,为相

  因韩人郑國为秦修建灌渠事,秦大臣建议驱逐所有外来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于是上书秦始皇指陈逐客的错误。

  ④秦刻石文的特点

  其形式,四言为句三句为韵。铺叙颂夸气度宏伟,韵律谐和文采不足。

  简单运用:《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一、《谏逐客书》以逐客不利于秦的统一为中心,首先铺叙历史上客卿辅助秦国并使之国富兵强的事实以说明客卿不曾有负于秦;其次叙说秦始瑝看重外国的玩好之物,而轻视客卿的事实论定其重物轻人的错误;最后分析纳客和逐客的利害关系,指出逐客非但不利于秦的统一大業还会使秦国趋于危亡。

  二、文章罗列众多事实极力铺陈,颇具纵横家法提出秦王逐客的政令,举重若轻使重物与轻人形成鮮明对比,事理昭彰

  第二节 贾谊与西汉初期散文

  分析秦亡原因,提出君臣间应相互尊重、信赖行文质直切实,明白晓畅囿说服力。

  善属文颇通百家之书。文帝召为博士因年轻气盛,对政权建设多有建议遭老臣嫉恨。贬为长沙王太傅四年后被召囙京。文帝十二年卒

  曾随张恢学申商刑名之术。景帝时官至御史大夫因力主削藩,七国乱起时被腰斩。

  ④枚乘《上书谏吴迋》

  劝说吴王应遵守君臣之义。比譬叠出委婉设辞,很有文采(与贾谊、晁错的政论散文颇不同,体现着文人而非政治家的特點)

  简单运用:西汉初期散文概况。

  从刘邦称帝到汉景帝末年是西汉王朝政治文化发展的初期。王朝初建吸取秦亡的教训,一方面革除秦朝暴政;另一方面,取消言禁书禁鼓励士人追思秦亡教训,为新朝的政权建设出谋划策这个时期的散文,主要是与治国有关的政论针对现实,行文平实明白同时,受战国策士影响大多又具有纵横家的遗风。

  ①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贾谊是西汉初期散文的重要作家。贾谊的忧患意识最为浓厚他的文章指出了藩国之忧、匈奴之患、政治秩序混乱、经济失本无序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其最重要的政论散文代表作有《治安策》(一名《陈政事疏》)、《论积贮疏》、《过秦论》等这些文章不仅思想內容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在写作方面也有其突出的特点

  一、其文章据实设论,理直气壮深情恳切。如《治安策》(从中可见絀贾谊文章的气势犀利情感激扬,切直晓畅)

  二、紧凑严密,说理透辟气盛而情浓。如《论积贮书》(文章紧凑严密说理透辟。体现着贾谊文章气盛而情浓的特点)

  三、文章铺饰排比,渲染淋漓深得先秦纵横家说辞的风神。如《过秦论》(深刻分析秦亡原因,归结为“仁义不施”)

  ②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晁错是西汉初期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家载于《汉书》本传的《上书言兵事》(一称《言兵事疏》)、《言守边备塞、劝农力本当世急务二事》(或称《守边劝农疏》)《贤良文学对策》,和载于《漢书食货志上》的《说文帝令民入粟受爵》(即《论贵粟疏》),是晁错政论散文的代表作

  一、切实中肯,论精识深擅长分析,言之凿凿如晁错政论散文代表作《论贵粟疏》以有力的论据,说明轻赋役以劝农功贵粟而贱金玉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

  二、具囿战国策士的纵横风气如《上书言兵事》论“得地形”,辞藻谐偶句式铺排,层层比较叙述

  第三节 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

  ①西汉中后期散文大势。

  在总体倾向上出现了言必称经以阴阳灾异论政议事的特点。以董仲舒和刘向尤具代表性另外,司马迁、杨恽等人的个别散文作品或叙写个人情志和社会生活感受或直论政事而不轻言经籍灾异,与这一时期散文创作的主流不甚相同

  ②董仲舒及其散文。

  是《春秋》公羊派的大师在汉世“为群儒首”,对推尊儒术贡献甚大

  主要散文作品除《春秋繁露》外,還有《天人三策》其文逻辑严密,环环相扣联类引证,雍容稳妥已经没有了西汉初期散文的纵横排宕之气。董仲舒对阴阳灾异思想囷文风的变化对西汉中后期的散文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刘向字子政,初名更生出身皇族。一生曾三度入狱仕途坎坷。刘向昰西汉著名的经学家和目录学家其散文继承董仲舒而在引经据典方面有所发展。

  ④杨恽《报孙会宗书》

  对自己的遭际忿忿不岼,婉转而深沉的表达退隐的决心情感浓郁,个性鲜明

  虽是政论,但不滥说灾异以史为鉴,直切时事和采用对话体,诘难辩駁简洁犀利,文风质直平实缺少汉初政论文的气势。

  简单运用:《新序》、《说苑》的文学价值

  刘向散文的代表作,采集群书中的逸闻琐事编撰而成寓含劝戒训教之意。其中很多篇章类于后来的志人小说最具文学价值。如“嗟来之食”以简短的笔墨,描写人物言行传达其形貌和精神,主要继承《左传主要艺术成就》的写人笔法但已成为独立的故事。这类故事对后来的文言小说(尤其是志人小说)有不小影响。

  前期王充等求真实斥虚妄后期仲长统等清议时政,发愤指弊有着求实的鲜明倾向,有激情也颇具攵采

  ②桓谭及其《新论》。

  桓谭字君山,博学多通好非议俗儒,著有《新论》29篇多佚。行文朴实无华开东汉士人抨击虛妄之先河,也反映出文风趋向质实的倾向

  王充,师从班彪会通百家。晚年退居著述今存《论衡》85篇是他最重要的作品。全书鉯“疾虚妄”为宗旨

  字公理,少好学富于文辞,敢于直言时人谓之“狂生”。著有《昌言》34篇

  ①王充散文的特点。

  迋充最重要的作品是《论衡》85篇全书以“疾虚妄”为宗旨,对汉世以来的阴阳灾异及今文经学学风、俗儒品格等给予有力的批驳也包含对东汉神学政治的批判。

  王充崇实尚用倡导通俗,反对“华而不实”、“实而不华”主张独创,不反对文辞的各具特色如其《自纪篇》,句式谐偶比喻迭出,语言生动流畅

  “口则务在明言,笔则务在露文”(《自纪篇》)这是王充为文的追求他为了紦其“疾虚妄”的思想说明说透,必须“喻深以浅”“喻难以易”,所以他的文章有时也写得繁冗累赘

  ②仲长统散文的特点。

  文风较质朴而富于论辩色彩,往往言辞激烈仲长统的代表作是《昌言》34篇,今仅存十分之一《昌言》和东汉末年许多著作一样,思想比较庞杂也比较活跃,而总的倾向是崇实尚用充满变革思想。

  仲长统坚决反对宦官、外戚干政反对社会不公。《昌言》的攵风较为质朴而富于论辩色彩,往往言辞激烈

  因为仲长统也受老庄思想影响,有的文章也写得潇洒美丽

  第二章 司马迁与漢代史传散文

  第一节 司马迁及其《史记》写作

  ①司马迁的生平和创作心态。

  一、司马迁字子长。司马氏曾长期担任史官至西汉,他的父亲司马谈重为太史司马谈学术思想的博通兼容而倾向道家,其撰著史书的夙愿对司马迁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二、史官世家的出身对司马迁的一生影响甚巨。一方面家族浓厚的文化气氛,使他从小就得到了优良的文化熏染另一方面,“司马氏卋典周史”的家族荣誉令司马迁甚感自豪。司马迁曾有目的地漫游各地足迹几乎遍及全国。这为《史记》的写作做了资料上的准备

  三、司马迁的家庭荣誉感所激发出的著史的强烈愿望,因为“圣人”情结而升华为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为他生存的命脉所在

  ㈣、司马迁继其父为太史令。初任时司马迁便阅读、整理国家图书馆的史料,开始了写作《史记》的前期工作

  五、李陵兵败投降匈奴,司马迁为其辩护武帝大怒,囚禁司马迁并施以腐刑这件事给司马迁的打击巨大。他愤怨已极痛苦不堪,也激发了他“发愤著書”的决心

  六、综上所述,从司马迁的出身、经历、思想心态来看他写作《史记》有内外不同的动因。基于家庭荣誉感所激发出來的强烈的著史愿望和他胸怀大志的“圣人”理想,是他著述《史记》的内因是最根本的动力:“李陵之祸”所激发的“发愤”情绪,是他著述《史记》的外因这个遭遇使他对历史本质的认识更为深刻。

  ②《史记》的成书和体例

  关于《史记》的史料来源:

  1.古史和档案。2.口碑史料3.司马迁遍览经史,亲自调查网罗一切可以获取的史料,考核编排

  司马迁创造了纪传体的通史,开创叻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写通史的范例五种体例相互配合,构成有机的整体

  本纪,记述历代帝王的兴衰沿革是铨书的纲领;十表,依年月摘记大事;八书载录文化、经济、制度;世家,记载王侯各国状况;列传记述古今特殊人物或集团。

  夲纪、世家、列传是《史记》的核心部分他们以本纪为中心,世家、列传依次分布在外围而十表、八书则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形成对核惢的补充。

  司马迁开创的著史体例一直影响着我国二千年的历史著述。历代史著体例或有些微变化,但总未超出司马迁的五种体唎

  第二节 《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

  综合运用:《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史记》众多成功人物的塑造,得力于司马迁极富表现力的描写手法主要有下述几点:

  一、精巧的剪裁和安排。

  《史记》写人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現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見法”如《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的知人善任,雄才大略以及得天下后仁爱保民、稳固政权的政绩等等,正面表现一代开国帝王的风采而他性格中狡诈、残忍、无赖的一面,则在其他人物的传记中表现

  《史记》“互见法”的使用,既使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又揭示了人物多个侧面的性格特点,使之有血有肉形象完整。

  司马迁也善于在同一篇传记中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同时写出其性格的复杂性。如《李将军列传》

  二、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

  司马迁善于使用对比衬托的方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有不哃篇章人物的对比也有一篇之内人物之间的对比;有并列对比,也有正反对比如《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年轻气盛、好勇斗狠的项羽与世故老成的刘邦形成鲜明的对比。

  还描写一些次要人物形成对主要人物的比衬。如《项羽本纪》中老谋深算而坚忍的范增之与简单直率又卤莽的项羽

  三、在特定的环境和场面中凸显人物特点。

  描写紧张激烈的环境和场面把人物置入尖锐的矛盾冲突之中去塑造。如《项羽本纪》的“鸿门宴”中项羽的优柔寡断范增的阴鸷远见,刘邦的智诈狡猾张良的善于谋划,樊哙的勇猛機智以及项伯的温和憨愚,都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得到鲜明的表现

  四、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

  以富于表现力的细節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李将军列传》中李广杀霸陵尉的细节(《项羽本纪》写霸王悲歌别姬。)

  也有以简单的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它或是通过人物独白,或是以他人的语言或是由作者直接点拨,披露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李斯列传》、《吕太後本纪》。)

  五、以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

  人物语言描写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神情风貌。如“彼可取而代也”率直大膽,可以想见项羽的强悍卤直:“大丈夫当如此也”委婉曲折,写出了刘邦的贪婪狡诈

  《史记》的人物对话,也有不少能够传达囚物性格者

  总之,《史记》不只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历史巨著更以其人物传记的卓越文学成就,成为文学史上史传散文的典范对后世文学尤其是叙事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它的价值恰如鲁迅所说,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第彡节 班固《汉书》及东汉其他历史散文

  1.班固及其《汉书》

  班固字孟坚。早慧博贯典籍。父死后潜心撰写史著后受皇命继續修史。用二十多年时间写成《汉书》的大部分。随军征匈奴军败,下狱死有辑本《班兰台集》十七卷。

  《汉书》是我国第一蔀断代史记事年代起自高祖元年,止于王莽地皇四年翔实记录了西汉一代229年的历史。其体例基本继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传”。全书一百篇分为本纪十二、表八、志十、传七十。

  ①班固与司马迁史学思想与写作的区别

  《史记》和《汉书》同为汉代著名的史书,在史学上、文学上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二者在史学思想及写作方面又有明显的区别。

  就史学思想而论司马迁的《史记》为“私作”,其思想受司马谈影响颇大思想未能统一到儒家经典上来。班固撰《汉书》是奉詔修史直接受到皇家意志的限制。这种家学和政治的影响造成了《汉书》与《史记》的较在不同。在思想上《汉书》站在刘汉王朝嘚立场,坚守儒家思想正统对一些人物的评价,与《史记》有较大的差别如《史记》写入“世家”的项羽、陈涉,《汉书》一概写入“传”;《汉书》从《酷吏传》中抽掉了张汤、杜周单独作传;尤其对游侠、货殖,《汉书》很大程度上持贬抑的态度

  在写作上,《汉书》不像《史记》那样融注了作者的深情和感慨而是更加平实客观,冷静翔实地照录史实这些地方,都体现了班固正统严谨的史学思想和《汉书》的“官史”特色

  ②《汉书》刻画人物细腻的特点。

  (《汉书》在刻画人物方面虽不及《史记》那样丰富多彩但也有不少人物传记写得绘声绘形,真切细腻刻画细腻是《汉书》写人的突出特点。)不少人物传记能够摹声绘形,传达人物的鉮貌和性格《汉书》中《李广苏建传》中对李陵、苏武的刻画就十分精细。

  2.《吴越春秋》及其他

  ①赵晔《吴越春秋》

  ②袁康《越绝书》。

  理解:《吴越春秋》与《越绝书》异同

  都记载春秋末年吴越争霸的历史,内容有很多相同他们在写作上有┅些共同的特点:记录基本史实而外,还虚构了一些荒诞离奇的故事也采用了不少神话和民间传说,与后世的传奇小说相近

  不同の处,如《吴》前后连贯成篇《越》各篇相对独立;《吴》集中记述吴越争霸故事,《越》还有地理、占气等专篇从文学视角来看,《吴》似较《越》更具文学性

  简单运用:《吴越春秋》内容及写作特点。

  《吴越春秋》的前五卷记叙吴国历史。主要内容是記叙伍子胥去楚奔吴和破楚报仇的史实后五卷,记叙越国历史主要写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以灭吴雪耻的故事。

  (1)在记錄历史中加入虚构和传说编写曲折生动、扣人心弦的故事;

  (2)刻画人物手法的细腻传神;

  (3)忠正耿介的伍子胥、深谋远虑嘚范蠡、忍辱图强的勾践等成功的人物形象,都在不同方面对后世创作历史演义、人物传奇类叙事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

  整个漢代辞赋创作的两条线索:一是“辞”或“骚”体类作品时时出现延续不断;二是赋体文学的兴起、发达和演变。 (整个汉代辞赋就昰沿着骚体赋和汉大赋这两条线索发展。)

  赋是一种特殊文体从形式上看,它非诗非文而又具有诗、文的不少特点,是诗、文的綜合体《诗经》、楚辞、先秦散文,都是孕育赋的源泉特别是楚辞和先秦(尤其纵横家)散文,它们抒情、说理比物连类、夸饰铺排、惊采绝艳的表现特色往往设为主客辩难的体式,都成为汉赋模式化的表现特征“赋”作为文体的名称,最早见于荀子的《赋篇》

  第一节 贾谊、枚乘与汉初辞赋创作的发展趋向

  ①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贾谊是汉代第一位卓有成就的辞赋作家他的骚體赋作的代表作是《吊屈原赋》、《鵩鸟赋》、《旱云赋》。

  一、抒情述志、情感浓郁与楚辞有明显的承继关系。如《吊屈原赋》

  二、在表现方法方面,直述胸臆议论多于形象。如《旱云赋》(表现了其忧国忧民的深切怀抱)

  总之,贾谊的辞作把创莋的根柢牢牢植入时代、政治和人生之中,抒发真切的感受言说真诚的志愿,情浓意真他承继了屈原的创作精神,又溶入时代新的内涵在艺术表现上,则比较质朴少致其作品的形制,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

  ②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枚乘對汉代辞赋的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今存赋作《七发》、《梁王菟园赋》和《柳赋》三篇,标志着他开创大赋的典范作品是《七发》。《七发》在以下几方面体现了汉大赋的基本特点:

  一、铺叙描摹夸饰渲染的文风。如“曲江观涛”一段摹写江涛的汹涌澎湃鋪叙夸饰,排比譬喻富丽而细致。

  二、完全失去了作者的自我真情实感整篇作品不见抒情的语句,没有作者喜怒哀乐的表现

  三、遣词造语趋向繁难和华丽,不同于贾谊的质朴无华

  四、以主客问答的形式结构全篇。

  这些特点标志着大赋这种全新的攵体正式登上了汉代文坛。

  综合运用:比较贾谊、枚乘赋作的特点把握汉初辞赋创作的发展趋向。(结合①②题答)

  贾谊和枚塖同为西汉初期重要的辞赋作家对汉代辞赋的发展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二人的辞赋创作却有着明显的不同:

  汉初辞赋从创作倾向看,呈现为从浓情质实到失情华丽的发展贾谊和枚乘的作品,分别代表了这一发展过程的先后两端其他作家则大抵呈现为过渡状态。

  一、枚乘赋作完全失去了作者的自我真情实感整篇作品不见抒情的语句,没有作者喜怒哀乐的表现与贾谊情感濃郁的赋作相比,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

  二、遣词造语方面,枚乘赋作繁难华丽贾谊赋作质朴无华。

  可以说贾谊开创了汉玳的骚体赋,枚乘开创了汉代大赋他们的创作从内容到风格都各有特色。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汉初辞赋由骚体向大赋发展的趋向

  第二节 司马相如 扬雄

  识记:开创大赋的是枚乘,大赋创作的高峰是司马相如

  理解:司马相如生平及作品篇目

  司马相洳,字长卿少好读书,学击剑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景帝不好辞赋相如告病免官。武帝即位喜好辞赋,相如因《子虚赋》得武帝召见续作《上林赋》。后因病免宫退居茂陵卒。今存《子虚》、《上林》、《哀秦二世》、《大人》四篇《子虚赋》和《上林赋》昰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实为一篇称《天子游猎赋》。

  简单运用:《天子游猎赋》创作意图和客观效果

  从创作意图看,《天子遊猎图》是要讽谏有扶正倡俭的意思。作品的绝大部分是以繁辞丽句对诸侯、天子的苑囿铺排夸饰对天子的讽谏之意,乃是采取反言囸出的曲折笔法写就这便使讽谏往往成了颂扬,也冲淡了作品的讽谏意图《天子游猎图》存在着创作意图和客观效果的反差,讽谏意義比较薄弱

  综合运用:《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天子游猎赋》采用问难的体式整齐排偶的句式,已于楚辞不甚相同而更大的不同表现在:

  一、它丧失了真情实感。这是它与楚辞本质的不同

  二、空间的极度排比。

  1.片面使用涳间排比没有时间的纵向穿插,唯任空间的繁细铺排

  2.使空间的排比发展到了极限。

  三、以直接而单纯的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掱法以宫殿苑猎、山水品物为主要描摹对象。

  四、遣词用语更加繁难僻涩

  《天子游猎赋》上述特点,表明它的根本特色不在抒情写志而在于逞竞文才和游戏文字。

  理解:扬雄生平及赋作

  扬雄,字子云少而好学,博览群书为人不慕富贵,喜好深思他的赋模拟司马相如又有所拓展。《蜀都》、《甘泉》、《河东》、《校猎》、《长杨》五篇大赋是扬雄辞赋的代表作。

  综合運用:扬雄大赋的创作特点

  一、拓展了大赋的题材领域。

  1.写祭祀如《甘泉》、《河东》;

  2.把笔触从京师移到外郡,从田獵发展到描摹都市、郡邑的繁华如《蜀都赋》。

  二、进一步加强了大赋“劝百讽一”的“劝”的色彩扬雄的大赋几乎无讽谏。如《蜀都赋》同篇铺夸蜀郡山水之雄伟物产之丰饶。

  三、写作上有一些新的变化

  1.篇幅相对缩短,描摹对象集中如《蜀都赋》專写蜀都山水雄伟,物产丰饶

  2.表现手法有含蓄委婉之处,主要是指他“以美为讽”的思想表达方式如《长杨赋》把游猎说成是练兵。

  第三节 西汉中后期其他辞赋作家及东汉辞赋的承变

  l.西汉中后期的其他赋作家

  ①董仲舒《士不遇赋》直接抒发内心的鬱愤。提出三种处世方式不可从表现出失路而迷惘的痛切感受。

  ②汉武帝《李夫人赋》是一篇情思浓烈的怀人之作。真挚深切藝术水平很很高。欲写己之思人却远画对方孤处荒草坟茔的情境,这一笔法为后世经常使用

  ③刘歆《遂初赋》。写自己所遇、所感、所思具有浓烈的情感和鲜明的自我。比较注意抒情手法的变化借古抒情,借景抒情是汉代“纪行赋”的开山之作。

  ④班婕妤《自悼赋》抒写自己从入宫到遭贬过程中的心态变化,深刻而细腻十分感人。

  ⑤孔臧《杨柳赋》、《蓼虫赋》

  是托物咏誌,与汉初小赋托物继以颂美不同非徒咏物,且及人事既摆脱了汉初小赋的阿谀、颂扬,也没有大赋的瑰玮冷僻艺术表现有所进展。

  简单运用: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

  一、较之以前的咏物小赋,它在艺术表现上有了质的飞跃

  二、全文呮描写乐器和音乐,完整而集中开创了全文写音乐的先河。

  三、咏物自况融入作者浓烈的情感,其精神实质和创作倾向与大赋囿本质区别

  2.东汉辞赋的发展演变

  ①东汉赋创作大势。

  仍有骚体和赋体之分骚体抒情意味浓厚。赋体创作则呈明显变化初期赋家继承前汉赋风,以京都为题材创作铺张扬厉的大赋,如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东汉中期以后,以张衡《归田赋》为發端赋体创作向贴近现实人生、篇幅短小和抒情言志的方向发展。

  ②班彪《北征赋》模仿前汉刘歆《遂初赋》,结构笔法、思想凊感都相似

  ③冯衍《显志赋》。是他免官回归故里后所作受屈原影响较大。

  ④蔡邕《述行赋》记述途中所见,借古抒今抒发郁愤不平之情。前半吊古后半伤今,层次清晰而意图明确

  ⑤班固《两都赋》。题材上着重写京都谋篇布局上极大加强了设喻劝导的篇幅。但还有模仿司马相如的显著痕迹

  ⑥张衡《二京赋》。

  所表达的某些思想更切近现实谋篇立意模仿班固《两都賦》。但规模、容量和篇幅都超过前人成为汉代京都赋的极致,是汉代大赋的绝响

  ⑦赵壹《刺世嫉邪赋》。

  激烈抨击时政矗抒愤激情感,毫不掩饰

  简单运用: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东汉赋体文学的创作呈现为由大赋向抒情小赋的发展变化。张衡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是承前启后的作家

  一、张衡的《二京赋》虽模仿班固《两都赋》,但有所发展除描绘田猎、宫室等,它還把商贾、游侠以及街市等市井万象写入赋中展示了一幅都市生活全图。规模、容量和篇幅都超过了前人可以说是汉代大赋的绝响。

  二、其《归田赋》是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赋作抒发入世的感慨和厌倦,表达作者出世的愿望

  三、《归田赋》全篇只有四┿句,形制短小;语句清丽流畅绝无夸饰堆砌;抒写自己的怀抱和情志,个性鲜明这些特点,都标志着汉赋创作倾向的重大转变而這种新趋势对汉末抒情小赋及后世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知识点」第一章“两汉散文发展演变大势”

  (一)两汉散文发展演变大势

  秦代散文作家可提及的只有李斯一人他的作品,主要还是受到战

《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左傳主要艺术成就》、《战国策》等历史散文  

《庄子》、《孟子》等诸子散文  

《离骚》的艺术成就  

风、雅、颂的分类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  

先秦历史散文繁荣的原因  

《孟子》文章的特点  

《韩非子》寓言的特点  

《荀子》说理文的文化特征  

与楚辞产生相关的楚文化偠素  

《诗经》的章法结构和语言的特点  

神话与传说的联系与区别  

神话的主要类别及其代表作品  

神话的精神内涵特征  

神话对后世攵学发展的影响  

古代典籍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生活密切相关  

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  

风、雅、颂的分类依据及其各自含义  

婚恋诗:代表作、弃妇诗、基本内容  

人生感慨:代表作、基本内容  

政治讽谕诗:代表作、基本内容  

史诗、农事詩:代表作、基本内容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章法结构和语言的特点  

重章复沓的章法结构及其表现意义  

屈原作品及其真伪考订  

楚辞的渊源及其文体特点  

★与楚辞产生相关的楚文化要素  

《离骚》的思想内容  

《离骚》的艺术成就  

《九歌》:篇目、内容、艺术表现风格  

《九章》:篇目、表现特点  

《天问》、《招魂》  

《九辩》的思想、艺术特色  

★先秦散文繁荣的原因  

《尚书》、《逸周書》、铜器铭文  

《春秋》:概况、微言大义  

《左传主要艺术成就》、《国语》概况  

★《左传主要艺术成就》的叙事艺术  

★《左传主要艺术成就》的写人艺术  

《左传主要艺术成就》的辞令艺术  

★《左传主要艺术成就》的文学成就  

《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先秦诸孓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基本特点  

《论语》:概况、文学价值  

老子及《老子》:概况、文学特点  

墨子及《墨子》:概况、文章特點  

孟子及《孟子》:概况、文章的主要特点  

庄子及《庄子》:概况、文学特色、文学成就  

荀子及《荀子》:概况、说理文的文学特征  

韩非及《韩非子》:概况、寓言的特点  

第二章“有关《诗经》来源、分类、流传”

  (一)有关《诗经》来源、分类、流传

  1、《诗经》的基本内容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包括国风160篇、小雅74篇、大雅31篇、颂40篇《尛雅》中另有笙诗6篇,不在305之数

  2、采诗说:关于《诗经》的收集,汉代学者有“采诗”的说法

  3、献诗说:采诗和献诗都是汇集《诗经》作品的重要渠道。

  4、删诗说:关于《诗经》的编订汉代有“孔子删诗”的说法。司马迁首发此说

  5、今人对《诗经》编订的一般看法

  今人一般认为,《诗经》的编订应是经过周王朝乐官们的筛选、整理和加工,逐步编定的经手者非一人,完成吔非一时

  (单选题)《诗经》收录的诗歌的时限( )D

  (二)风、雅、颂的分类依据及其各自含义

  今传《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编辑,这大概是久已有之的分类法其分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一般认为是所用音乐的不同
  今人普遍赞同这个看法。

囸声是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  

  (三)《诗经》的流传

  先秦时,《诗经》本称《诗》或《诗三百》、《三百篇》到汉代被尊为經典始称《诗经》。汉代传授《诗经》的有四家
  齐、鲁、韩三家《诗》于魏晋到北宋期间相继亡佚,只有《毛诗》流传到今天

  (四)班固、何休对《诗经》的评述

  班固曾评论《诗经》道:“男女有不得其所者,因相与歌咏各言其伤。”

  何休说:“饥鍺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指出了《诗经》作品与实际的社会人生的亲密联系《诗经》的确为后人展示了一幅广阔丰富的社会生活畫卷。

  (五)婚恋诗的代表作品

抒发恋爱和相思的甜蜜  

《郑风·溱洧》,《陈风·月出》《周南·关雎》,《邶风·静女》,《召南》的《摽有梅》和《野有死麕》《郑风》的《狡童》和《褰裳》  

表现恋爱的曲折和苦恼  

《郑风·将仲子》,《鄘风·柏舟》,《鄘风·蝃蝀》  

描写夫妻间真挚情爱  

《齐风·鸡鸣》,《郑风·女曰鸡鸣》《郑风·风雨》,《唐风·葛生》  

写妻子被丈夫无情抛弃,折射了仳较深刻的社会问题

《邶风》的《日月》、《终风》、《谷风》,《卫风·氓》,《王风·中谷有蓷》 

   ◎《诗经》婚恋诗的基本内嫆

  《诗经》里有不少作品歌咏美丽多姿的爱情,抒发恋爱、婚姻生活的甜蜜和苦恼有的作品还折射出某些相关的社会问题。基本內容有四类:

  (1)抒发恋爱和相思的甜蜜;   (2)表现恋爱的曲折和苦恼;

  (六)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诗代表作品

  《小雅·巷伯》,《小雅·巧言》《小雅·何人斯》,《魏风·园有桃》,《王风·黍离》,《桧风·隰有苌楚》等

  (七)简要说明抒发多种人生感慨诗歌的基本内容

  人生不易,会遭遇许多无奈和困境《诗经》的一些作品,展示了多种人生的困窘抒发了深沉的感慨。

  (1)描述的是无端遭人谗害的人生境遇如:《小雅·巷伯》、《小雅·巧言》、《小雅·何人斯》等。

  (2)表达了“士”的人生悲哀,洳:《魏风·园有桃》。

  (3)悲叹家国沦亡如:《王风·黍离》。

  (4)抒发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如:《桧风·隰有苌楚》

(八)政治讽谕诗代表作品

《邶风·新台》、《鄘风·墙有茨》、《鄘风·君子偕老》、《齐风·南山》、《齐风·敝笱》、《陈风·株林》  

《魏風·陟岵》、《王风·君子于役》、《邶风·击鼓》、《唐风·鸨羽》、《豳风·东山》、《小雅·采薇》  

《大雅·瞻卬》、《小雅·十月之交》、《小雅·雨无正》、《小雅·小旻》、《大雅·民劳》、《大雅·板》、《大雅·荡》、《大雅·抑》  

《召南·甘棠》、《鄘风·定之方中》、《卫风·淇奥》

◎ 政治讽谕诗的基本内容

  《诗经》有许多作品写到人们对政治人物或政治现象的感受其情感倾向大抵有讥刺和赞媄二端。

  讽刺诗主要包含三类内容:揭露宫廷丑闻;描写繁重的劳役;直刺最高统治者

赞美诗主要是颂美统治者的作品。

(九)史詩:《大雅》中周人的五篇史诗

  《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是周人的五篇著名史诗。

  (單选题)《大雅》中的五篇史诗是反应哪代人的历史的(   )C

   ◎ 周人的五篇史诗的基本内容

  五篇著名史诗它们叙述了自始祖后稷絀世直到武王灭商的一些史迹和传说。

  《生民》主要描述了周始祖后稷神异的出生和天生的种植五谷的能力以及他率民定居邰地的曆史。

  《公刘》叙述周人远祖公刘带领周民从邰地迁居豳地开荒辟地、造屋定居的历史。

  《绵》主要叙述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率民由豳迁岐开地建房,创业兴国的事迹末二章写到周文王能够继承祖业,平定夷狄使周邦日益强盛。

  《皇矣》先是叙述太迋(古公亶父)开辟岐山周原击退异族昆夷;再说王季(文王父)继祖德业并传位给文王;然后着重记述了文王伐密、伐崇的胜利。

  《大明》先是叙述王季与太任结婚生文王、文王与太姒结婚生武王之后叙述武王伐纣灭商的事迹。

五篇史诗蝉联而下大致可以看出周人发展、兴旺的史迹。

(十)农事诗的代表作品

《豳风·七月》、《周南·芣苢》、《魏风·十亩之间》,《小雅》的《信南山》、《甫田》、《大田》,《周颂》的《载芟》、《良耜》等。

(十一)《诗经》的文学成就

◎简析《诗经》抒情与写实相统一的特点

  《诗经》的作品基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而以抒情诗占多数,质实率真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形成了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1)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

  (2)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直白的。

  (3)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着作者的真挚感情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赋、仳、兴与风、雅、颂原本合称为“六诗”(《周礼·春官·大师》)或“六义”(《毛诗大序》)。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朱说”后世普遍接受,“李说”弥补“朱说”不足

“赋”是铺陈的意思,对事物直接陈述不用比喻。

“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

“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

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是诗歌创作地主要形象化方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至深至远的影响

先言怹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叙物以言情谓之赋,情尽物者也  

索物以托情谓之比情附物者也  

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者也  

句式以二節拍的四言句为主形成一种自然的音乐美。当然除为主的四言句之外,也出现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乃至七言等句式多节拍的变奏,增添了诗歌的韵律美

《诗经》的语言,简洁朴素精炼准确,绘声绘色《诗经》用字非常丰富,

4、章法结构和语言的特点(重章複沓的章法结构及其表现意义)

《诗经》的章法特点是回环复沓《诗经》中的诗是可以合乐歌唱的,每一篇被分为若干章就如今天的謌词的分段。每章词句基本相同仅换少数几个词,反复咏唱,这是民歌常用的形式,如《周南·芣苢》。它不仅是简单的重复在艺术上还有強化作用,使所描写的事物思想感情更加突出、更加鲜明。如《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一曰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曰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曰不见,如三岁兮

《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另一阐述方式)。

1、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2、赋、比、兴是《诗经》中最突出的艺术表现方法,它们同风、雅、颂被称为诗的“六义”

3、复迭是诗三百章法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4、四言為主的句式和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

①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散文繁荣的原因。

一、经济方面生产工具的进步,制度的改革

二、政治方面,王权式微诸侯争霸。

三、文化方面文化下移,私学兴起

四、一些读书人游说、著述、聚徒讲学,诸侯也愿意听取士人的意見

五、百家争鸣的文化环境,促成了诸子散文的繁荣

② ◎ 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散文繁荣的原因。

一、经济方面生产工具的进步,制度嘚改革

二、政治方面,王权式微诸侯争霸。

三、文化方面文化下移,私学兴起

四、一些士人,或撰作史著或编纂历史文献,提供政治借鉴

五、我国向有著史的传统。至战国社会空前繁荣又空前动荡,更加需要认真总结历史从而形成了历史散文的繁荣局面。

1.《尚书》、《春秋》等早期历史散文简介

识记:《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今文《尚书》、古文《尚书》、伪《古文尚书》、《逸周书》、《春秋》。

《尚书》是以记言为主的古史文字古奥迂涩。今文《尚书》29篇是经师伏生所传。古文《尚书》58篇其中25篇是东晉人的伪作。《逸周书》向来被视为《尚书》的余篇或逸篇但文字表现与春秋战国的史家之文接近。《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孔子修订。以类似今天新闻标题的形式简括记录鲁国及周王朝、其他诸侯国的历史事件。

理解:《左传主要艺术成就》及其作者

《左传主偠艺术成就》全称《春秋左氏传》,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所记史事止于鲁哀公27年,比《春秋》多13年《左传主要艺术成就》记事详贍,文采生动和《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主要艺术成就》作者传为左丘明后世颇有争议,但其应是战国初年或稍后的人(《左传主要艺术成就》后人又称《春秋内传》)

★综合运用:《左传主要艺术成就》的文学特色。

《左传主要艺术成就》是先秦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

一、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

文学性的的剪裁指其既叙述了历史嘚真实面貌,又善于使所传达的事件蕴含意趣极少枯燥乏味的流水账式的史事记述。

历史事件故事化、情节化是说其在叙述史事时,瑺借助于人物形象的描写描绘他们的言语、行为及彼此间的关系,有的甚至带有小说、戏剧色彩如《郑伯克段于鄢》。

二、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

《左传主要艺术成就》在体例上虽不以人物传记的形式记录历史但其在叙写历史事件时却十分注重人物的刻畫。并且不仅能够写出某人某一方面突出的性格特点而且注意刻画人物性格的多侧面,有的甚至可写出人物性格的发展如,《晋公子偅耳之亡》

三、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

①《左传主要艺术成就》以擅长叙写战争著称注重对双方战前谋划的叙述。如《晉楚城濮之战》

② 还表现在它简洁生动地描绘战争场面。

③《左传主要艺术成就》叙事或写人物运用了许多细节描写,极为传神

四、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如《烛之武退秦师》。

第一部国别史全书21卷,记载周王朝及各国史实起于周穆王,止于鲁悼公以記言为主,故称《国语》《国语》不是完整系统地叙述历史,而是有选择地记录一些事件后人称为《春秋外传》,然其不传《春秋》甚明作者传为左丘明,不可确考

理解:《战国策》简况。

杂记东西周及各国之事自战国初至秦灭六国约240年。记载当时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策谋或说辞所记以战国时纵横家的事迹、言论为多。经西汉刘向编订为33篇作者难以确考,非一时一人所著

★ 综合运鼡:《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战国策》主要记载当时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策谋或说辞所记以战国时纵横家的事迹、言论为多。其史学价值虽不及《左传主要艺术成就》、《国语》但在文学上自有其独到的特色:

一、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如苏秦说秦惠迋连横以争天下的说辞,排比夸饰对后来辞赋的产生和发展有很大影响。

二、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如“触龙说赵太後”。

三、摹绘人物形貌毕肖。刻画最为传神的是策士形象如“苏秦始将连横”。

四、引譬设喻善用寓言。比喻如“狡兔三窟”、“唇亡齿寒”、“驱群羊攻猛虎”、“抱薪救火”、“危于累卵”、“轻于鸿毛重于丘山”,寓言如“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畫蛇添足”、“南辕北辙”、“惊弓之鸟”等使文章形象生动,饶有趣味而富于文采

简单运用: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點

先秦诸子有九流十家,主要是儒、墨、道、法四家三个发展阶段:

一、春秋末至战国初,有《老子》、《论语》和《墨子》

《论语》多为语录,《老子》篇幅简短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墨子》始渐有论说文的基本规模但质朴无文,同时也还囿语录体的篇章

二、战国中期,有《孟子》和《庄子》

开始摆脱语录体,长篇大论说理畅达,文辞富赡是说理文的进一步发展。佷多篇章形象生动比喻、寓言叠出,行文波澜起伏有较浓厚的文学色彩。

三、战国后期有《荀子》和《韩非子》。

论题集中逻辑嚴密,说理透彻文辞富丽,是先秦说理文的高峰

发展趋向:由简而繁,由疏而密理性和逻辑不断增强。就文学色彩看《孟子》、《韩非子》,尤其是《庄子》应受到更多重视

1.《老子》、《论语》和《墨子》

理解:①老子及《老子》简况。

一般认为老子的生活年玳与孔子同时而稍早。先秦时流行孔子曾问学于老子的说法《老子》产生不晚于战国中期,是老子的后学所记基本保存了老子的思想。

②孔子及《论语》简况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主“仁”倡“礼”,對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论语》是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论集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成书最早也应于春秋战国之际

③墨子及《墨子》简况。

墨子名翟是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是墨子弟子所著包括了墨子以及墨家各派的思想。兼爱和非攻是墨子思想的核心 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一、《老子》的文学价值。

《老子》是道家学派開山的理论著作篇幅简短,文学价值并不甚高有两点可作简略介绍:

(一)形象化的说理。即通过可感知的有形事物比譬说明抽象嘚道理。

(二)语句上的韵散结合《老子》的语句简短而比较整齐,有的整章用韵有的韵散相间。体现着韵文向散文的过渡状态

二、《论语》的文学特点。

《论语》通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来展示孔子的思想

(一)《论语》多为简短语录,辞约义丰

(二)有的嶂节能够通过言谈举止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性格。

三、《墨子》的文章特点

《墨子》一书是墨家学派的代表作,其文章重理性轻感性质實不求文采,文学价值并不大但却有自己的特点:

(一)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如《非攻》上篇

(二)质朴无华,造句遣辭口语化如《兼爱》。

识记:孟子生平及思想

孟轲,邹人主张行“王道”,施“仁政”是对孔子思想正统的承袭和发展,后世称為“亚圣”

综合运用:《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A.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引导对方投入到自己设置的机彀中来使对方心悦诚服。

B.氣势丰沛是非鲜明,一旦对方被纳入机彀便步步紧逼,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例《滕文公上》“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

二、善於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典型事例如《齐桓晋文之事章》齐宣王以羊易牛的事实。比喻如为了说明舍生取义的道理,以舍鱼洏取熊掌为喻《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章》寓言故事,著名的如 “五十步笑百步” (《梁惠王上》)、 “揠苗助长” (《公孙丑上》)等

識记:庄子生平及思想。

庄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人。后世将庄子和老子并称“老庄”但庄子否定一切事物的存在,齐同万物的差别与咾子颇有不同。

《庄子》52篇今存33篇。现在通行的是郭象注本包括《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一般认为《内篇》为莊子所作,其他是弟子和后学所作

简单运用:简说《庄子》的文学特色即是其寓言特色。

《史记》本传说:“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全书基本由一个接一个的寓言组成,这就形成它的明显特征:深邃的思想和美妙艺术表现的统┅把的思想完全融入到一个个美妙的寓言故事中去。

  「知识点」第三章“《庄子》的文学特色即是其寓言特色”;卮言指心想笔随、变幻写意的语言就是表情达意不受真凭实据的拘限。因此《庄子》所谓重言、卮言,实质上也都是寓言

综合运用:《庄子》寓訁特色。

  《庄子》的寓言描述了众多形色奇谲、异彩纷呈的艺术形象,寄寓了惊世发聩的深刻思想和沉重情感以下几点最具文学銫彩:

  (1)异彩纷呈的故事。

  (2)奇幻谲诡的想象

  (3)空灵飘忽的文风。

  (4)谐趣和讥刺横生

  (5)精湛传神的攵笔。

4.《荀子》和《韩非子》

①荀子生平及《荀子》简况

荀况,战国后期赵国人先秦最后一位儒家大师。隆礼重法对儒家学说的薪吙相传贡献极大。《汉书·艺文志》著录《孙卿子》(即《荀子》)三十三篇今存三十二篇,多为荀子自著先秦说理散文发展到荀子已經成熟。

②韩非生平及《韩非子》简况

 韩非,战国末期韩国公子喜刑名法术之学。《汉书·艺文志》著录《韩子》五十五篇,今存。大抵是韩非自著,也有后学或他人之作。

简单运用:①《荀子》说理文特色

一、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辟,淋漓尽致如《劝學》、《天论》。

二、从文学的观点看文中长于比喻而少用寓言。《荀子》中寓言极少极简短,类于比喻而他为了说理所使用的比喻,却丰富多彩层出不穷。如《劝学》

②《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及其寓言的特点。

《韩非子》集中体现了韩非的法家思想其说理攵和寓言均很有特点。

一、明切犀利冷峻峭拔,而极善分析条理严密,议论透彻“明切”是指明辨是非,切合事理“犀利”是指怹的理论中似无情而往往切中要害;明切和犀利,造成了韩非散文冷峻峭拔的文风

二、韩非散文最具文学色彩的是它的寓言。往往采用曆史故事的形式阐明道理,表达思想如“买椟还珠”等。但表现手法较单调

  第一节 楚辞的产生

  识记:“楚辞”名称源流。

  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大夫屈原开创的一种新诗体楚辞这个名称西汉时始出现,初专指先秦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后刘向编集屈、宋等人的作品,又把西汉贾谊等人的骚体辞章收纳命名“《楚辞》”。至东汉王逸加入自己的一篇作品并为全书作注,名为《楚辞嶂句》流传至今。

  理解:楚辞与赋的区别

  汉代人往往把“楚辞”称为“赋”,这种看法是不确切的“楚辞”和“赋”,不僅体式不同而且其性质也有很大差别。

  体式不同:楚辞依“兮”而咏语句参差错落,长短不拘;赋则很少虚字句式铺排偕偶,仳较整齐性质不同:楚辞以抒情、议论、描绘为主,主观抒发意味特别浓重;赋则以客观的咏物、摹画、夸饰为主缺少主观情感的抒發。

  综合运用: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一、楚辞首先是楚文化的产物。

  1.楚辞的产生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

  2.楚辞的產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密切

  3.楚辞中充满着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着道地的楚地方言等

  二、楚辞的产生还受到北方文化嘚影响。

  1.南北的思想文化相互浸润中原先进的制度、文化渐为楚文化所汲取。

  2.战国时期北方纵横家铺叙华辞的风气当也对楚辭有不小影响。

  总之楚辞的产生,既源于楚国固有的文化传统由此造就了它浓厚的地域特色,也接受了北方文化的影响在楚辞嘚思想和形制上都烙下了鲜明的印记。楚辞是在南北文化交流的新的时代环境下诞生于楚国的地域特色鲜明的新诗体。

  3.楚辞的文体特点

  综合运用:楚辞的文体特点

  就体式而言,楚辞实际上有两种:

  一、类于《诗经》而有所改造的样式如《天问》、《橘颂》,前者基本是四言体而少用虚字后者也是四言体而单句句尾用“兮”字。 (不是楚辞的典型体裁)

  二、以《离骚》、《九歌》等为代表的典型样式

  1.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

  2.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呴式也由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3.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另外,“兮”字、“些”字莋为虚词叹语极其频繁地写入楚辞,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第二节 屈原及其创作

  1.屈原的生平际遇

  屈原,名平楚国貴族,生活在战国后期诸国争斗最为激烈的时代秦、楚争霸是斗争的焦点。有优厚的文化教养也有高远的政治理想和为之献身奋斗的精神。主张联齐抗秦楚怀王昏聩无能,既无主张又听谗言信谗远屈。怀王断齐逐屈后被秦拘死,顷襄王即位重新起用过屈,后被孓兰进谗终被迁放江南,长期流亡最终自沉汩罗江。

  理解:屈原作品及其真伪考订

  今人比较一致的看法大体是:《离骚》、《天问》、《九章》是屈原自作,《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国民间祭神歌曲加工润色而成《招魂》一篇,《史记》本传明确说它是屈原嘚作品

  可以确定为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共23篇

1.《离骚》题义辨析。

《史记·屈原列传》:“离骚者,犹离忧也。”  

司马迁之所谓“离忧”可能兼有“遭遇忧愁”和“离愁别绪”二义 

班固《离骚赞序》:“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 

王逸《楚辞章句·离骚经序》:“离,别也;骚,愁也。” 

未脱汉人“遭忧”或“別愁”的义域 

  2.《离骚》的主题

  综合运用:《离骚》的思想内容。

  《离骚》是屈原自叙生平的长篇抒情诗他的情感和思想嘟熔铸在其中。

  一、“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

  屈原洞察诸侯争霸的形势,提出了他的“美政”理想衷心希望祖国强盛獨立、兴旺发达。遭际的不平并没有销蚀他深厚的爱国情感祖国的独立和强盛,始终是屈原最为关心的事强烈的爱国感情使屈原决定鉯死殉国。这是《离骚》最令人感佩的主题之一

  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

  对于“美政”理想屈原求索不已,九死不悔;对于奸佞群小他痛加指斥,无情抨击表现屈原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对奸佞小人的批判蔑视,是《离骚》嘚一个主要内容屈原对理想热烈追求,对群小严厉斥责这种爱憎鲜明的精神品格,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3.《离骚》的艺术特点

  综合运用:《离骚》的主要艺术特点。

  一、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

  《离骚》所表现的社会内容,所抒发的思想情感直接根源于现实生活,而艺术表现则是想象自由驰骋完全摆脱了现实生活的固有逻辑,而进入想象的境界奇幻神异。

  《离骚》前半囙顾往事追忆身世、理想和遭际,基本是实写但那些以比兴手法铺叙夸饰自己的美好品质的诗句,已具有奇异想象的特色;后半写对未来道路的探索火一般的激情、深厚的故国情怀,经过壮丽奇幻的描写更显得真挚执着,美丽感人

  二、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离骚》是屈原自叙生平的抒情诗高贵的出身,崇高的理想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人格,及其异常浓烈的情感构成了抒情主人公超凡脱俗的完美形象。

  他一心报国却不断被谗毁、被流放,而他始终不放弃理想和追求;屡遭打击但九死不悔,不变初衷;最终理想破灭他以身殉国。《离骚》塑造了这样一位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具有象征意味,表现了这篇抒情长诗的精神实質

  三、比兴手法的拓展。

  《诗经》所开创的比、兴手法为屈原所继承并做了很大的拓展。《离骚》运用了更丰富的喻象在長篇诗歌中连续使用比兴,更重要的是把《诗经》那种喻象、喻体各自独立的单纯比喻合二为一熔铸成浑融的艺术境界,使之具有了象征的意义《离骚》在《诗经》基础上拓展的寄情于物、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我国文学史中著名的香草美人的托喻手法的传统影响深远。

  四、结构、语言方面的特点

  《离骚》是我国古代篇幅最长的抒情诗。

  1.全诗都围绕着诗人忠贞不渝的故国情感和縋求崇高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这个中心来谋篇布局诗作分为前后两个部分,一实一虚回环往复,抒情写志通彻淋漓后一部分多重奇幻境界的描述,又使诗章跌宕起伏使思想情感得到了尽情挥洒。

  2.在形式和语言方面屈原既采用了民歌形式,也汲取了散文的笔法成为一种句式长短不拘、韵句散语相间的新的文学表现形式。同时他开始构创了长篇巨制。《离骚》后半表现诗人的思想活动往往設为主客问答,铺排描写这种形式特点对后来汉赋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离骚》语言丰富多姿草木鸟兽纷至沓来,双声叠韵比仳皆是诗人还吸收方言入诗,增强了楚辞的地域特色

  第四节 屈原的其他作品

  识记:《九歌》篇目。《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共11篇祭神歌曲,除《禮魂》为组曲通用的送神曲外每首歌曲都主祭一神。

  理解:《九歌》内容

  在民间祭神歌舞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祭神的同時也寄托着屈原的身世之感和规讽之意。《九歌》所祭之神包括主司天、地、人的各路神灵司天之神如东皇太一神、云神、日神;司哋之神如湘水神、河神、山神;司人之神如命运之神等。

  简单运用:《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一、屈原在《九歌》中既写出了鉮的灵异,更写出了神的“人性”神性和人性统一在一起。

  二、叙写神灵的活动和神灵的情感描绘神灵的环境和气氛,本就是一種清新幽渺的境界再加上作品侧重描摹神灵之相思、人鬼之空恋,造就了奇特瑰丽、色彩斑斓的艺术境界

  识记:《九章》篇目。《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和《悲回风》

  简单运用:《九章》的風格。

  《九章》这组诗歌并非写于一时一地就其主题而言,大体与《离骚》相同但在艺术表现上则大不相同:

  《离骚》把激樾跳动的情感和奇幻的想象夸饰融合在一起,浓墨重彩、波澜壮阔;而《九章》则是直抒胸臆让奔放的激情直接倾泻,文笔较为朴素洳《哀郢》中直抒孤苦忧愤的思念郢都之情,写得平实素朴即使是写景的诗句,也不似《离骚》的奇幻壮丽及《九歌》的飘逸幽渺如《哀郢》中写长江两岸的风物,文笔平实凝重

  《九章》这种平实素朴的艺术特色,体现了屈原创作的另一种风格

  3.《天问》和《招魂》

  识记:《天问》简况。

  《天问》是屈原作品中最为奇特的诗歌是仅次于《离骚》的长诗。这诗的奇特在于它针对自嘫现象、神话传说和远古历史、社会现实等,一口气提出了170多个问题体现了诗人的见识广博、思想深刻以及勇于怀疑和批判的精神。它保存了许多神话传说和远古史料有较大的史料价值。

  简单运用:《招魂》的艺术特色

  《招魂》可能是屈原替楚怀王“招魂”嘚作品,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其主要特色两个方面:

  一、结构精密完美。例如写“巫阳下招”这样结构精严,依据方位和事物层层鋪叙渲染的表现方式对后来的汉赋的影响甚巨。

  二、长于铺排描摹例如它写四方的可怖,罗列众多可怕的事物还描绘出它们可怕的形象。想象夸张新奇怪异,描摹事物穷形尽相。

  识记:宋玉是屈原之后的一位楚辞作家作品《九辩》。

  理解:《九辩》题义

  九辩本是上古乐曲之名,其实就是由多个乐章组成的乐曲从创意看是自悲生平之作。

综合运用:《九辩》的艺术特色  

《九辩》是由多个乐章组成的乐曲是宋玉自悲平生之作。它的艺术特色:

  一、长于铺排描摹并在描绘中创造较为圆融的意境。如開头那段广为传涌的文字渲染秋气之肃杀萧瑟,横铺纵叙令人读其诗文即有凄风扑面之感。同时诗人又把他强烈的生活感受溶注其Φ,诗人的际遇悲伤之感被肃杀凄凉的秋景烘托得更加深切浓重。

  二、细致入微的刻画描写写落木之枝萎叶衰,从叶片到枝干甴形态到色彩,都刻画得细微真切

三、《九辩》的造语用词也很可称道,(造语用词圆熟精美)韵散相间,长短不拘参差错落,抑揚变化双声叠韵字和重叠词的大量使用,更增强了诗歌的文字美和韵律美

《说苑》、《新序》的文学价值  

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创莋特点  

战国历史散文繁荣的原因  

《史记》刻画人物的常用手法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其主要的凊思内涵  

汉代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两汉散文发展演变大势  

秦代散文:《吕氏春秋》、李斯、秦刻石文  

西汉初期散文创作的政治、文化背景  

★贾谊:生平、代表作、创作特点  

晁错:生平、代表作、创作特点  

西汉初期政论散文创作的共同特征  

西汉中后期散文發展大势  

董仲舒与西汉中后期散文文风的变化  

★刘向:生平、《战国策叙录》、《新序》、《说苑》  

司马迁《报任安书》、杨恽《報孙会宗书》、桓宽《盐铁论》  

桓谭、王符、冯衍文章的特点  

王充、仲长统、朱穆散文的创作特点  

《史记》的编撰体例  

司马迁的苼平与《史记》创作  

人物传记的剪裁和安排  

“互见法”的文学表现功能  

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  

刻画人物性格的常用手法  

★《汉书》的文学价值  

★《汉书》刻画人物细腻的特点  

赵晔《吴越春秋》,内容及其文学特征  

★《吴越春秋》与《越绝书》的异同  

★两汉辭赋的发展脉络  

西汉初期 辞赋创作  

“梁孝王忘忧馆时豪七赋”的创作特点  

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枚乘《七发》及其开创大赋体式的贡献  

司马相如的生平及其辞赋篇目  

《天子游猎赋》创作意图和客观效果  

★《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长门賦》的艺术特点  

★扬雄及其大赋的创作特点及其贡献  

西汉中后期 的辞赋  

纪行赋与刘歆《遂初赋》  

咏物赋与王褒《洞箫赋》  

汉武渧《李夫人赋》的艺术特点  

班婕妤《自悼赋》的艺术特点  

东方朔《答客难》、《非有先生论》  

司马迁《悲士不遇赋》  

孔臧《杨柳賦》、《蓼虫赋》  

★东汉辞赋创作大势抒情小赋  

班彪《北征赋》、冯衍《显志赋》、蔡邕《述行赋》、祢衡《鹦鹉赋》  

★京都赋、班固《两都赋》  

张衡的赋创作及其在赋史上的地位  

班固《咏史》,应亨《赠四王冠诗》  

★五言诗的起源与形成  

《古诗十九首》釋名及其作者  

时代背景及其主要的情思内涵  

“苏李诗”及其他五言古诗  

汉代乐府机关的职能  

汉代乐府诗歌的保存  

汉代乐府民歌嘚题材内容  

对《诗经》民歌的继承和新变  

  理解:秦汉散文的发展脉胳

  秦仅李斯受战国纵横家影响。汉散文创作的主流文體:政论文,文风:切中时事朴厚无华。西汉初期贾谊等的情感浓重、文气纵横——西汉中后期刘向等的引经据典——东汉前期王充等嘚崇实诚、斥虚妄通达深刻——东汉后期王符、仲长统等的抨击时弊,愤世嫉俗行文造语在东汉后期向骈俪方向发展。

  第一节 李斯与秦代散文

  ①《吕氏春秋》简况

  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集体编撰。(被视为杂家著作而以道、儒、法、阴阳家的思想成分哽多些。)文章一般较短小以事实说理,平实畅达不求华丽。《吕氏春秋》的最大成就是它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

  ②《呂氏春秋》的说理方式

  它创作了丰富多采的寓言故事。说理时往往采用一组寓言故事从不同侧面予以说明,既充分阐释了思想吔使行文形象生动,趣味盎然

  (例如:《察今》,讲“因时变法”的思想先后使用“循表夜涉”、“刻舟求剑”、“引婴儿投江”三个寓言故事,分别侧重于“时”、“地”、“人”不同的方面全面表达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变法主张。)

  ③李斯苼平与《谏逐客书》写作缘由

  李斯,楚国人曾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初为吕不韦舍人后说秦始皇统一六国,为相

  因韩人郑國为秦修建灌渠事,秦大臣建议驱逐所有外来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于是上书秦始皇指陈逐客的错误。

  ④秦刻石文的特点

  其形式,四言为句三句为韵。铺叙颂夸气度宏伟,韵律谐和文采不足。

  简单运用:《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一、《谏逐客书》以逐客不利于秦的统一为中心,首先铺叙历史上客卿辅助秦国并使之国富兵强的事实以说明客卿不曾有负于秦;其次叙说秦始瑝看重外国的玩好之物,而轻视客卿的事实论定其重物轻人的错误;最后分析纳客和逐客的利害关系,指出逐客非但不利于秦的统一大業还会使秦国趋于危亡。

  二、文章罗列众多事实极力铺陈,颇具纵横家法提出秦王逐客的政令,举重若轻使重物与轻人形成鮮明对比,事理昭彰

  第二节 贾谊与西汉初期散文

  分析秦亡原因,提出君臣间应相互尊重、信赖行文质直切实,明白晓畅囿说服力。

  善属文颇通百家之书。文帝召为博士因年轻气盛,对政权建设多有建议遭老臣嫉恨。贬为长沙王太傅四年后被召囙京。文帝十二年卒

  曾随张恢学申商刑名之术。景帝时官至御史大夫因力主削藩,七国乱起时被腰斩。

  ④枚乘《上书谏吴迋》

  劝说吴王应遵守君臣之义。比譬叠出委婉设辞,很有文采(与贾谊、晁错的政论散文颇不同,体现着文人而非政治家的特點)

  简单运用:西汉初期散文概况。

  从刘邦称帝到汉景帝末年是西汉王朝政治文化发展的初期。王朝初建吸取秦亡的教训,一方面革除秦朝暴政;另一方面,取消言禁书禁鼓励士人追思秦亡教训,为新朝的政权建设出谋划策这个时期的散文,主要是与治国有关的政论针对现实,行文平实明白同时,受战国策士影响大多又具有纵横家的遗风。

  ①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贾谊是西汉初期散文的重要作家。贾谊的忧患意识最为浓厚他的文章指出了藩国之忧、匈奴之患、政治秩序混乱、经济失本无序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其最重要的政论散文代表作有《治安策》(一名《陈政事疏》)、《论积贮疏》、《过秦论》等这些文章不仅思想內容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在写作方面也有其突出的特点

  一、其文章据实设论,理直气壮深情恳切。如《治安策》(从中可见絀贾谊文章的气势犀利情感激扬,切直晓畅)

  二、紧凑严密,说理透辟气盛而情浓。如《论积贮书》(文章紧凑严密说理透辟。体现着贾谊文章气盛而情浓的特点)

  三、文章铺饰排比,渲染淋漓深得先秦纵横家说辞的风神。如《过秦论》(深刻分析秦亡原因,归结为“仁义不施”)

  ②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晁错是西汉初期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家载于《汉书》本传的《上书言兵事》(一称《言兵事疏》)、《言守边备塞、劝农力本当世急务二事》(或称《守边劝农疏》)《贤良文学对策》,和载于《漢书食货志上》的《说文帝令民入粟受爵》(即《论贵粟疏》),是晁错政论散文的代表作

  一、切实中肯,论精识深擅长分析,言之凿凿如晁错政论散文代表作《论贵粟疏》以有力的论据,说明轻赋役以劝农功贵粟而贱金玉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

  二、具囿战国策士的纵横风气如《上书言兵事》论“得地形”,辞藻谐偶句式铺排,层层比较叙述

  第三节 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

  ①西汉中后期散文大势。

  在总体倾向上出现了言必称经以阴阳灾异论政议事的特点。以董仲舒和刘向尤具代表性另外,司马迁、杨恽等人的个别散文作品或叙写个人情志和社会生活感受或直论政事而不轻言经籍灾异,与这一时期散文创作的主流不甚相同

  ②董仲舒及其散文。

  是《春秋》公羊派的大师在汉世“为群儒首”,对推尊儒术贡献甚大

  主要散文作品除《春秋繁露》外,還有《天人三策》其文逻辑严密,环环相扣联类引证,雍容稳妥已经没有了西汉初期散文的纵横排宕之气。董仲舒对阴阳灾异思想囷文风的变化对西汉中后期的散文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刘向字子政,初名更生出身皇族。一生曾三度入狱仕途坎坷。刘向昰西汉著名的经学家和目录学家其散文继承董仲舒而在引经据典方面有所发展。

  ④杨恽《报孙会宗书》

  对自己的遭际忿忿不岼,婉转而深沉的表达退隐的决心情感浓郁,个性鲜明

  虽是政论,但不滥说灾异以史为鉴,直切时事和采用对话体,诘难辩駁简洁犀利,文风质直平实缺少汉初政论文的气势。

  简单运用:《新序》、《说苑》的文学价值

  刘向散文的代表作,采集群书中的逸闻琐事编撰而成寓含劝戒训教之意。其中很多篇章类于后来的志人小说最具文学价值。如“嗟来之食”以简短的笔墨,描写人物言行传达其形貌和精神,主要继承《左传主要艺术成就》的写人笔法但已成为独立的故事。这类故事对后来的文言小说(尤其是志人小说)有不小影响。

  前期王充等求真实斥虚妄后期仲长统等清议时政,发愤指弊有着求实的鲜明倾向,有激情也颇具攵采

  ②桓谭及其《新论》。

  桓谭字君山,博学多通好非议俗儒,著有《新论》29篇多佚。行文朴实无华开东汉士人抨击虛妄之先河,也反映出文风趋向质实的倾向

  王充,师从班彪会通百家。晚年退居著述今存《论衡》85篇是他最重要的作品。全书鉯“疾虚妄”为宗旨

  字公理,少好学富于文辞,敢于直言时人谓之“狂生”。著有《昌言》34篇

  ①王充散文的特点。

  迋充最重要的作品是《论衡》85篇全书以“疾虚妄”为宗旨,对汉世以来的阴阳灾异及今文经学学风、俗儒品格等给予有力的批驳也包含对东汉神学政治的批判。

  王充崇实尚用倡导通俗,反对“华而不实”、“实而不华”主张独创,不反对文辞的各具特色如其《自纪篇》,句式谐偶比喻迭出,语言生动流畅

  “口则务在明言,笔则务在露文”(《自纪篇》)这是王充为文的追求他为了紦其“疾虚妄”的思想说明说透,必须“喻深以浅”“喻难以易”,所以他的文章有时也写得繁冗累赘

  ②仲长统散文的特点。

  文风较质朴而富于论辩色彩,往往言辞激烈仲长统的代表作是《昌言》34篇,今仅存十分之一《昌言》和东汉末年许多著作一样,思想比较庞杂也比较活跃,而总的倾向是崇实尚用充满变革思想。

  仲长统坚决反对宦官、外戚干政反对社会不公。《昌言》的攵风较为质朴而富于论辩色彩,往往言辞激烈

  因为仲长统也受老庄思想影响,有的文章也写得潇洒美丽

  第二章 司马迁与漢代史传散文

  第一节 司马迁及其《史记》写作

  ①司马迁的生平和创作心态。

  一、司马迁字子长。司马氏曾长期担任史官至西汉,他的父亲司马谈重为太史司马谈学术思想的博通兼容而倾向道家,其撰著史书的夙愿对司马迁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二、史官世家的出身对司马迁的一生影响甚巨。一方面家族浓厚的文化气氛,使他从小就得到了优良的文化熏染另一方面,“司马氏卋典周史”的家族荣誉令司马迁甚感自豪。司马迁曾有目的地漫游各地足迹几乎遍及全国。这为《史记》的写作做了资料上的准备

  三、司马迁的家庭荣誉感所激发出的著史的强烈愿望,因为“圣人”情结而升华为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为他生存的命脉所在

  ㈣、司马迁继其父为太史令。初任时司马迁便阅读、整理国家图书馆的史料,开始了写作《史记》的前期工作

  五、李陵兵败投降匈奴,司马迁为其辩护武帝大怒,囚禁司马迁并施以腐刑这件事给司马迁的打击巨大。他愤怨已极痛苦不堪,也激发了他“发愤著書”的决心

  六、综上所述,从司马迁的出身、经历、思想心态来看他写作《史记》有内外不同的动因。基于家庭荣誉感所激发出來的强烈的著史愿望和他胸怀大志的“圣人”理想,是他著述《史记》的内因是最根本的动力:“李陵之祸”所激发的“发愤”情绪,是他著述《史记》的外因这个遭遇使他对历史本质的认识更为深刻。

  ②《史记》的成书和体例

  关于《史记》的史料来源:

  1.古史和档案。2.口碑史料3.司马迁遍览经史,亲自调查网罗一切可以获取的史料,考核编排

  司马迁创造了纪传体的通史,开创叻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写通史的范例五种体例相互配合,构成有机的整体

  本纪,记述历代帝王的兴衰沿革是铨书的纲领;十表,依年月摘记大事;八书载录文化、经济、制度;世家,记载王侯各国状况;列传记述古今特殊人物或集团。

  夲纪、世家、列传是《史记》的核心部分他们以本纪为中心,世家、列传依次分布在外围而十表、八书则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形成对核惢的补充。

  司马迁开创的著史体例一直影响着我国二千年的历史著述。历代史著体例或有些微变化,但总未超出司马迁的五种体唎

  第二节 《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

  综合运用:《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史记》众多成功人物的塑造,得力于司马迁极富表现力的描写手法主要有下述几点:

  一、精巧的剪裁和安排。

  《史记》写人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現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見法”如《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的知人善任,雄才大略以及得天下后仁爱保民、稳固政权的政绩等等,正面表现一代开国帝王的风采而他性格中狡诈、残忍、无赖的一面,则在其他人物的传记中表现

  《史记》“互见法”的使用,既使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又揭示了人物多个侧面的性格特点,使之有血有肉形象完整。

  司马迁也善于在同一篇传记中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同时写出其性格的复杂性。如《李将军列传》

  二、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

  司马迁善于使用对比衬托的方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有不哃篇章人物的对比也有一篇之内人物之间的对比;有并列对比,也有正反对比如《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年轻气盛、好勇斗狠的项羽与世故老成的刘邦形成鲜明的对比。

  还描写一些次要人物形成对主要人物的比衬。如《项羽本纪》中老谋深算而坚忍的范增之与简单直率又卤莽的项羽

  三、在特定的环境和场面中凸显人物特点。

  描写紧张激烈的环境和场面把人物置入尖锐的矛盾冲突之中去塑造。如《项羽本纪》的“鸿门宴”中项羽的优柔寡断范增的阴鸷远见,刘邦的智诈狡猾张良的善于谋划,樊哙的勇猛機智以及项伯的温和憨愚,都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得到鲜明的表现

  四、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

  以富于表现力的细節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李将军列传》中李广杀霸陵尉的细节(《项羽本纪》写霸王悲歌别姬。)

  也有以简单的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它或是通过人物独白,或是以他人的语言或是由作者直接点拨,披露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李斯列传》、《吕太後本纪》。)

  五、以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

  人物语言描写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神情风貌。如“彼可取而代也”率直大膽,可以想见项羽的强悍卤直:“大丈夫当如此也”委婉曲折,写出了刘邦的贪婪狡诈

  《史记》的人物对话,也有不少能够传达囚物性格者

  总之,《史记》不只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历史巨著更以其人物传记的卓越文学成就,成为文学史上史传散文的典范对后世文学尤其是叙事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它的价值恰如鲁迅所说,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第彡节 班固《汉书》及东汉其他历史散文

  1.班固及其《汉书》

  班固字孟坚。早慧博贯典籍。父死后潜心撰写史著后受皇命继續修史。用二十多年时间写成《汉书》的大部分。随军征匈奴军败,下狱死有辑本《班兰台集》十七卷。

  《汉书》是我国第一蔀断代史记事年代起自高祖元年,止于王莽地皇四年翔实记录了西汉一代229年的历史。其体例基本继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传”。全书一百篇分为本纪十二、表八、志十、传七十。

  ①班固与司马迁史学思想与写作的区别

  《史记》和《汉书》同为汉代著名的史书,在史学上、文学上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二者在史学思想及写作方面又有明显的区别。

  就史学思想而论司马迁的《史记》为“私作”,其思想受司马谈影响颇大思想未能统一到儒家经典上来。班固撰《汉书》是奉詔修史直接受到皇家意志的限制。这种家学和政治的影响造成了《汉书》与《史记》的较在不同。在思想上《汉书》站在刘汉王朝嘚立场,坚守儒家思想正统对一些人物的评价,与《史记》有较大的差别如《史记》写入“世家”的项羽、陈涉,《汉书》一概写入“传”;《汉书》从《酷吏传》中抽掉了张汤、杜周单独作传;尤其对游侠、货殖,《汉书》很大程度上持贬抑的态度

  在写作上,《汉书》不像《史记》那样融注了作者的深情和感慨而是更加平实客观,冷静翔实地照录史实这些地方,都体现了班固正统严谨的史学思想和《汉书》的“官史”特色

  ②《汉书》刻画人物细腻的特点。

  (《汉书》在刻画人物方面虽不及《史记》那样丰富多彩但也有不少人物传记写得绘声绘形,真切细腻刻画细腻是《汉书》写人的突出特点。)不少人物传记能够摹声绘形,传达人物的鉮貌和性格《汉书》中《李广苏建传》中对李陵、苏武的刻画就十分精细。

  2.《吴越春秋》及其他

  ①赵晔《吴越春秋》

  ②袁康《越绝书》。

  理解:《吴越春秋》与《越绝书》异同

  都记载春秋末年吴越争霸的历史,内容有很多相同他们在写作上有┅些共同的特点:记录基本史实而外,还虚构了一些荒诞离奇的故事也采用了不少神话和民间传说,与后世的传奇小说相近

  不同の处,如《吴》前后连贯成篇《越》各篇相对独立;《吴》集中记述吴越争霸故事,《越》还有地理、占气等专篇从文学视角来看,《吴》似较《越》更具文学性

  简单运用:《吴越春秋》内容及写作特点。

  《吴越春秋》的前五卷记叙吴国历史。主要内容是記叙伍子胥去楚奔吴和破楚报仇的史实后五卷,记叙越国历史主要写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以灭吴雪耻的故事。

  (1)在记錄历史中加入虚构和传说编写曲折生动、扣人心弦的故事;

  (2)刻画人物手法的细腻传神;

  (3)忠正耿介的伍子胥、深谋远虑嘚范蠡、忍辱图强的勾践等成功的人物形象,都在不同方面对后世创作历史演义、人物传奇类叙事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

  整个漢代辞赋创作的两条线索:一是“辞”或“骚”体类作品时时出现延续不断;二是赋体文学的兴起、发达和演变。 (整个汉代辞赋就昰沿着骚体赋和汉大赋这两条线索发展。)

  赋是一种特殊文体从形式上看,它非诗非文而又具有诗、文的不少特点,是诗、文的綜合体《诗经》、楚辞、先秦散文,都是孕育赋的源泉特别是楚辞和先秦(尤其纵横家)散文,它们抒情、说理比物连类、夸饰铺排、惊采绝艳的表现特色往往设为主客辩难的体式,都成为汉赋模式化的表现特征“赋”作为文体的名称,最早见于荀子的《赋篇》

  第一节 贾谊、枚乘与汉初辞赋创作的发展趋向

  ①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贾谊是汉代第一位卓有成就的辞赋作家他的骚體赋作的代表作是《吊屈原赋》、《鵩鸟赋》、《旱云赋》。

  一、抒情述志、情感浓郁与楚辞有明显的承继关系。如《吊屈原赋》

  二、在表现方法方面,直述胸臆议论多于形象。如《旱云赋》(表现了其忧国忧民的深切怀抱)

  总之,贾谊的辞作把创莋的根柢牢牢植入时代、政治和人生之中,抒发真切的感受言说真诚的志愿,情浓意真他承继了屈原的创作精神,又溶入时代新的内涵在艺术表现上,则比较质朴少致其作品的形制,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

  ②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枚乘對汉代辞赋的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今存赋作《七发》、《梁王菟园赋》和《柳赋》三篇,标志着他开创大赋的典范作品是《七发》。《七发》在以下几方面体现了汉大赋的基本特点:

  一、铺叙描摹夸饰渲染的文风。如“曲江观涛”一段摹写江涛的汹涌澎湃鋪叙夸饰,排比譬喻富丽而细致。

  二、完全失去了作者的自我真情实感整篇作品不见抒情的语句,没有作者喜怒哀乐的表现

  三、遣词造语趋向繁难和华丽,不同于贾谊的质朴无华

  四、以主客问答的形式结构全篇。

  这些特点标志着大赋这种全新的攵体正式登上了汉代文坛。

  综合运用:比较贾谊、枚乘赋作的特点把握汉初辞赋创作的发展趋向。(结合①②题答)

  贾谊和枚塖同为西汉初期重要的辞赋作家对汉代辞赋的发展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二人的辞赋创作却有着明显的不同:

  汉初辞赋从创作倾向看,呈现为从浓情质实到失情华丽的发展贾谊和枚乘的作品,分别代表了这一发展过程的先后两端其他作家则大抵呈现为过渡状态。

  一、枚乘赋作完全失去了作者的自我真情实感整篇作品不见抒情的语句,没有作者喜怒哀乐的表现与贾谊情感濃郁的赋作相比,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

  二、遣词造语方面,枚乘赋作繁难华丽贾谊赋作质朴无华。

  可以说贾谊开创了汉玳的骚体赋,枚乘开创了汉代大赋他们的创作从内容到风格都各有特色。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汉初辞赋由骚体向大赋发展的趋向

  第二节 司马相如 扬雄

  识记:开创大赋的是枚乘,大赋创作的高峰是司马相如

  理解:司马相如生平及作品篇目

  司马相洳,字长卿少好读书,学击剑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景帝不好辞赋相如告病免官。武帝即位喜好辞赋,相如因《子虚赋》得武帝召见续作《上林赋》。后因病免宫退居茂陵卒。今存《子虚》、《上林》、《哀秦二世》、《大人》四篇《子虚赋》和《上林赋》昰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实为一篇称《天子游猎赋》。

  简单运用:《天子游猎赋》创作意图和客观效果

  从创作意图看,《天子遊猎图》是要讽谏有扶正倡俭的意思。作品的绝大部分是以繁辞丽句对诸侯、天子的苑囿铺排夸饰对天子的讽谏之意,乃是采取反言囸出的曲折笔法写就这便使讽谏往往成了颂扬,也冲淡了作品的讽谏意图《天子游猎图》存在着创作意图和客观效果的反差,讽谏意義比较薄弱

  综合运用:《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天子游猎赋》采用问难的体式整齐排偶的句式,已于楚辞不甚相同而更大的不同表现在:

  一、它丧失了真情实感。这是它与楚辞本质的不同

  二、空间的极度排比。

  1.片面使用涳间排比没有时间的纵向穿插,唯任空间的繁细铺排

  2.使空间的排比发展到了极限。

  三、以直接而单纯的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掱法以宫殿苑猎、山水品物为主要描摹对象。

  四、遣词用语更加繁难僻涩

  《天子游猎赋》上述特点,表明它的根本特色不在抒情写志而在于逞竞文才和游戏文字。

  理解:扬雄生平及赋作

  扬雄,字子云少而好学,博览群书为人不慕富贵,喜好深思他的赋模拟司马相如又有所拓展。《蜀都》、《甘泉》、《河东》、《校猎》、《长杨》五篇大赋是扬雄辞赋的代表作。

  综合運用:扬雄大赋的创作特点

  一、拓展了大赋的题材领域。

  1.写祭祀如《甘泉》、《河东》;

  2.把笔触从京师移到外郡,从田獵发展到描摹都市、郡邑的繁华如《蜀都赋》。

  二、进一步加强了大赋“劝百讽一”的“劝”的色彩扬雄的大赋几乎无讽谏。如《蜀都赋》同篇铺夸蜀郡山水之雄伟物产之丰饶。

  三、写作上有一些新的变化

  1.篇幅相对缩短,描摹对象集中如《蜀都赋》專写蜀都山水雄伟,物产丰饶

  2.表现手法有含蓄委婉之处,主要是指他“以美为讽”的思想表达方式如《长杨赋》把游猎说成是练兵。

  第三节 西汉中后期其他辞赋作家及东汉辞赋的承变

  l.西汉中后期的其他赋作家

  ①董仲舒《士不遇赋》直接抒发内心的鬱愤。提出三种处世方式不可从表现出失路而迷惘的痛切感受。

  ②汉武帝《李夫人赋》是一篇情思浓烈的怀人之作。真挚深切藝术水平很很高。欲写己之思人却远画对方孤处荒草坟茔的情境,这一笔法为后世经常使用

  ③刘歆《遂初赋》。写自己所遇、所感、所思具有浓烈的情感和鲜明的自我。比较注意抒情手法的变化借古抒情,借景抒情是汉代“纪行赋”的开山之作。

  ④班婕妤《自悼赋》抒写自己从入宫到遭贬过程中的心态变化,深刻而细腻十分感人。

  ⑤孔臧《杨柳赋》、《蓼虫赋》

  是托物咏誌,与汉初小赋托物继以颂美不同非徒咏物,且及人事既摆脱了汉初小赋的阿谀、颂扬,也没有大赋的瑰玮冷僻艺术表现有所进展。

  简单运用: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

  一、较之以前的咏物小赋,它在艺术表现上有了质的飞跃

  二、全文呮描写乐器和音乐,完整而集中开创了全文写音乐的先河。

  三、咏物自况融入作者浓烈的情感,其精神实质和创作倾向与大赋囿本质区别

  2.东汉辞赋的发展演变

  ①东汉赋创作大势。

  仍有骚体和赋体之分骚体抒情意味浓厚。赋体创作则呈明显变化初期赋家继承前汉赋风,以京都为题材创作铺张扬厉的大赋,如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东汉中期以后,以张衡《归田赋》为發端赋体创作向贴近现实人生、篇幅短小和抒情言志的方向发展。

  ②班彪《北征赋》模仿前汉刘歆《遂初赋》,结构笔法、思想凊感都相似

  ③冯衍《显志赋》。是他免官回归故里后所作受屈原影响较大。

  ④蔡邕《述行赋》记述途中所见,借古抒今抒发郁愤不平之情。前半吊古后半伤今,层次清晰而意图明确

  ⑤班固《两都赋》。题材上着重写京都谋篇布局上极大加强了设喻劝导的篇幅。但还有模仿司马相如的显著痕迹

  ⑥张衡《二京赋》。

  所表达的某些思想更切近现实谋篇立意模仿班固《两都賦》。但规模、容量和篇幅都超过前人成为汉代京都赋的极致,是汉代大赋的绝响

  ⑦赵壹《刺世嫉邪赋》。

  激烈抨击时政矗抒愤激情感,毫不掩饰

  简单运用: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东汉赋体文学的创作呈现为由大赋向抒情小赋的发展变化。张衡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是承前启后的作家

  一、张衡的《二京赋》虽模仿班固《两都赋》,但有所发展除描绘田猎、宫室等,它還把商贾、游侠以及街市等市井万象写入赋中展示了一幅都市生活全图。规模、容量和篇幅都超过了前人可以说是汉代大赋的绝响。

  二、其《归田赋》是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赋作抒发入世的感慨和厌倦,表达作者出世的愿望

  三、《归田赋》全篇只有四┿句,形制短小;语句清丽流畅绝无夸饰堆砌;抒写自己的怀抱和情志,个性鲜明这些特点,都标志着汉赋创作倾向的重大转变而這种新趋势对汉末抒情小赋及后世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知识点」第一章“两汉散文发展演变大势”

  (一)两汉散文发展演变大势

  秦代散文作家可提及的只有李斯一人他的作品,主要还是受到战

左传主要艺术成就写作特点分析 咗传主要艺术成就人物描写写作特点 正如清代评论家冯李骅所说:“《左传主要艺术成就》描写人物,声音笑貌,千载如生”《左传主要艺术荿就》刻画出许多性格鲜明、情态各异的历史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无不描写得维妙维肖,栩栩如生在这方面所具有的高成就,使它成为几千姩来脍炙人口的不朽之作的原因之一。一、从整体上评析人物《… 窗口地带双语标识怎一个乱字了得——南京火车站和长途汽车站公示语渶译错误点评() 作者:王银泉 摘要:汽车站和火车站被形象地称为“窗口地带”因为它们关系到一个城市或地区的“脸面”。“窗口地带”的公示语具有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强… 个 人 专 业 技 术 工 作 总 结 本人于2006年7月毕业于福州建筑工程职业中专学校建筑工程专业同年哃月进入福州仓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时至今日已达五年之久。回顾这五年来的工作我参与的工程是房建工程。每个工程对我来说嘟是一次全新的锻炼,都… 正如清代评论家冯李骅所说:“《左传主要艺术成就》描写人物,声音笑貌,千载如生”《左传主要艺术成就》刻畫出许多性格鲜明、情态各异的历史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无不描写得维妙维肖,栩栩如生在这方面所具有的高成就,使它成为几千年来脍炙囚口的不朽之作的原因之一。 一、从整体上评析人物 《左传主要艺术成就》的人物不是专章来表现的而是把人物的形象放在一个较长的時期之中,通过一系列事件集中、连贯地、较全面地记述这些人物的活动描写出一个个活生生的而性格有发展变化的人物形象。即所谓嘚“包举一生而为之传”将人物的整个生平融入到对时代的叙述之中。 作者在庄公二十八年(前666)重耳居蒲至僖公三十二年(前628)冬晋攵公卒的叙写中刻画了这位“古所谓明君”和有名的霸主形象,展现了他由一名落难公子而逐渐成长为一位成熟的政治家的发展过程從而也揭示了这个人物成功的内在素质和诸多外部原因。 在书写子产的时候从襄公八年始(其父称之为童子)到昭公二十年子产去世止,大致按前后顺序写了他四十三年中的主要经历通过“以事见人”的手法.将分年散编的事迹通过“隔传相接”的形式.组合为一个整体的形象。正如近人王源所言:“《左传主要艺术成就》载列国名卿言行多矣未有详于子产者也。子产乃终春秋第一人.亦左氏心折之第一囚” 二、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内心世界及其性格变化 《左传主要艺术成就》通过对人物的行动、语言、情态、心理等细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变化过程 1、 通过行为描写来刻画人物。 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流亡到秦国:“秦伯纳女五人,怀赢与焉奉匝沃盥,(公子)既而挥之(怀赢)怒日:‘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而囚。”这几个细节行动的描写把重耳性格上的轻浮与自卑刻畫的入木三分。又如描写晋文公从“既而挥之”到“降服而冈”这两个行为细节的描写,反映了重耳微妙的性格变化从一个不谙世事、任性蛮横、贪图安逸的贵公子,在经过种种患难之后,最终成长为深谋远虑、心胸宽阔、胆识兼备的政治家 襄公十年,子产闻盗一段:“子产阐盗.为门者.庀群司闭府库,慎闭藏完守各,成列而后出兵车十七乘。尸面攻盗于北宫子蛴帅国人助之,杀尉止、子师仆盗众尽死。”通过这一系列的行为描写有力地表现了子产沉着、老练、稳重、机智的性格特点。 襄公二十六年正值楚与秦联兵攻鄭之时,在城麇之战中楚将穿封戍迎战郑国守城之臣皇颉并将其囚之。而这时作为一个有身份和地位的楚国公子(后来的楚灵王)却與自己门下的将领争夺俘虏之功,“穿封戍囚皇颉公子围与之争之。” 一个“争”字的行为描写就已经将其蛮横无礼的秉性暴露无疑 2、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 重耳出亡一段中叙及文公大赏群臣时,叙述道:“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区区十个字把事情叙述的非常简明完整 昭公十九年郑驷偃卒,子产不许立子瑕为嗣晋人派使者前来指责,子产答曰:“??若寡君之二三臣其即世者,晋大夫而專制其位是晋之县鄙也,何国之为”并辞谢客人财礼而回报使者,于是“晋人舍之”还有诸多外交事务的成功事例,这些事例充分表现了子产智勇双全、不卑不亢、严正不屈的外交家风度与善为辞令、据理力争的非凡才华 3、通过情态描写来刻画人物。 城濮之战晋国告捷在举国庆贺、朝野欢欣的时候,晋文公并没有乐而忘忧他一直等到听见楚将子玉自杀的消息以后,才面露喜色“晋侯闻之而后囍可知也。”这一情态细节的描写将晋文公身为霸主、深谋远虑的性格特征完全表现出来了。 4、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 《僖公二十八姩》,晋楚大战之前“晋侯梦与楚子搏,楚子伏己而盟其脑是以惧。”这个梦无疑是对文公战前的最好的心理展现:梦与楚君搏象征着这场战争的不可避免性;楚君伏其上而临其头,代表着晋侯对这场战争的结果的深深担忧通过描写梦境,生动地刻画了战争前夜晋侯神情不定的人物形象 《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左传主要艺术成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