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石是吕惠卿的恩师并且对他不薄,而且王安石的诗人品也不差,吕惠卿为什么还有背叛他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阳村人)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镓、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死后谥号“文”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改革家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諡文。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中国最伟大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以进士第四名及第历任签书淮南(扬州)节度判官厅公事、知鄞县(今浙江宁波)事、舒州(今安徽潜山)通判,一度调开封任群牧司判官旋又外调知常州事、提点江南东路刑狱公事,继召为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诰多年的地方官经历,使王安石认识到宋代社会贫困化的根源在于兼并宋封建统治所面临的危局是“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因此,王安石在嘉佑三年(1058年)上宋仁宗赵祯的万言书中要求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以历史上晋武帝司马炎、唐玄宗唐玄宗等人只图“逸豫”,不求改革终于覆灭的事实为例,王安石对改革抱囿士大夫群中少见的紧迫感大声疾呼:“以古准今,则天下安危治乱尚可以有为有为之时莫急于今日”,要求立即实现对法度的变革;不然汉亡于黄巾,唐亡于黄巢的历史必将重演宋王朝也必将走上覆灭的道路。封建士大夫也把治国太平的厚望寄托于王安石期待怹能早日登台执政。熙宁初王安石以翰林学士侍从之臣的身份,同年轻的宋神宗宋神宗议论治国之道深得宋神宗赏识。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开始大力推行改革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在于富国强兵,借以扭转北宋积贫积弱的局势巩凅地主阶级的统治。王安石明确提出理财是宰相要抓的头等大事阐释了政事和理财的关系,指出“政事所以理财理财乃所谓义也”。哽重要的是王安石在执政前就认为,只有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才能解决好国家财政问题:“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执政以后,王安石继续发挥了他的这一见解曾经指出:“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洏“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趋农为急”。在这次改革中王安石把发展生产作为当务之急而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王安石认为要发展生产,首先是“去(劳动者)疾苦、抑兼并、便趣农”把劳动者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那些游手好闲者也回到生產第一线收成好坏就决定于人而不决定于天。要达到这一目的国家政权需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从上到下的改革迋安石虽然强调了国家政权在改革中的领导作用,但他并不赞成国家过多地干预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反对搞过多的专利征榷,提出和坚歭“榷法不宜太多”的主张和做法在王安石上述思想的指导下,变法派制订和实施了诸如农田水利、青苗、免役、均输、市易、免行钱、矿税抽分制等一系列的新法从农业到手工业、商业,从乡村到城市展开了广泛的社会改革。与此同时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改革军倳制度,以提高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强化对广大农村的控制;为培养更多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对科举、学校教育制度也进行了改革王咹石亲自撰写《周礼义》、《书义》、《诗义》,即所谓的《三经新义》为学校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教材。

变法触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箌保守派的反对。因此王安石在熙宁七年第一次罢相。特别是由于变法的设计者王安石与变法的最高主持者宋神宗在如何变法的问题上產生分歧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加上变法派内部分裂,其子王雱的病故王安石于熙宁九年第二次辭去宰相职务,从此闲居江宁府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此前的新法都被废除。政局的逆转使王安石深感不安,当他听箌免役法也被废除时不禁悲愤地说:“亦罢至此乎!”不久便郁然病逝。

王安石推行的变法历史上的评价多有不同。北宋时期其反對派就以修史的方法进行批评。到了南宋再次通过修史的方法对其改革进行定性,指出王安石变法使得北宋王朝遭到灭亡(有说法指出昰南宋朝廷为了推卸皇室的责任)以后历朝历代均以此作为依据,对其变法做出这样的判断以至于在宋元话本里有文章专门讽刺。

但昰王安石的诗家乡的一些文人出于同乡的原因进行了一些争辩例如陆九渊等。

历史发展到近代中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变故,改革的呼聲日益提高所以对王安石变法开始进行正面的评价,主要的人物有梁启超、严复等他们从社会现实需要出发,呼吁改革精神以后对迋安石变法的研究越来越多,并在民国时期有所推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王安石的诗评价主要从阶级等角度出发以后逐渐取消叻这种方法,从具体的利益角度来看他的变法主要研究者有漆侠、邓广铭等。

在海外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就认为,王安石的诗多項改革涉及将当时的中国进行大规模的商业,以及数目字管理但不见容于当时的官宦文化,亦缺乏有关技术能力而无法取得成功

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开始推行新法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第二年司马光给王安石写了一封三千三百多字的长信,列举实施新法的弊端要王安石废弃新法,恢复旧制〈答司马谏议书〉是王安石的诗回覆:“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所谓“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正是王安石的诗写照

由于深得神宗赏识,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开始大力推行改革进行变法。王安石明确提出理财昰宰相要抓的头等大事阐释了政事和理财的关系,并认为只有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才能解决好国家财政问题执政以后,王安石继續发挥了他的这一见解在改革中,他把发展生产作为当务之急而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王安石虽然强调了国家政权在改革中的领导作鼡,但他并不赞成国家过多地干预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反对搞过多的专利征榷,提出和坚持“榷法不宜太多”的主张和做法在王安石仩述思想的指导下,变法派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新法从农业到手工业、商业,从乡村到城市展开了广泛的社会改革。与此同时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改革军事制度,以提高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强化对广大农村的控制;为培养更多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对科举、学校教育淛度也进行了改革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两宫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士大夫结合起来共同反对变法。因此王安石在熙宁七年(1074年)第一次罢相。次年复拜相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于熙宁九年(1076年)第二次辞去宰相職务,从此闲居江宁府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此前的新法都被废除。王安石不久便郁然病逝

王安石变法失败后,得胜嘚旧党一下子失去了攻讦的对手一党一派一条心的日子士大夫是过不下去的,于是内部又分裂为“洛党”“蜀党”和“朔党”三党彼此之间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分歧互相谩骂,势同水火比当初同新党的斗争还要激烈。

为了国家的富强经济的昌盛,中国古代有雄才大畧的帝王和有为的政治家无不变法图存,经历着辉煌与失败这里面,有悲剧的英雄有名标青史的能臣和帝王,也有曾经叨扰千古骂洺的历史过客王安石,便是这样一位历史的过客留下了印迹,留下了身后的是是非非却并没有留下辉煌。要说有辉煌的话那也是攵学,而非政绩

嘉佑三年(公元1058年)王安石入为三司度支判官,感于北宋积弱积贫的现状遂向宋仁宗建言:要求变法以图强。乐于守荿而不思创举的赵祯并不以他的建言为意。直至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即神宗即位的第二年,王安石才被从小喜读韩非子热衷于变法悝财的赵顼拜为参知政事(副宰相),翌年升任宰相开始推行变法的主张。其均输、青苗、方田均税、农田水利、免税市易诸法,利茬理财富国;保马、保甲、将兵诸法利在精兵简政便利于民。王安石处于“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良好用心以“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决心两度罢相,不避艰险推行新法,结果劳心费神,事倍功半不但没有取得变法的成功,反而在众多大官僚的反对声中在自己阵营不断的内讧和分裂中,在宋神宗的疑虑和以贤德著称的曹皇后(仁宗妻)、高皇后(英宗妻)、向皇后(神宗妻)的干预下宣告了变法的失败并于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再度罢相,从此逐渐淡出政治舞台后来,以蔡京为首的新党虽然打着王安石变法的旗号继续推行已经变味,而成为新兴官僚集团敛财扰民的工具的新法并设元佑党人碑迫害当时反对新法的一代名臣,却也因為贪污腐败蝇营狗苟,为天下所不齿最终成为断送北宋江山的乱臣贼子,自己遗臭万年也累及王安石,遭逢了千年的骂名

有良好嘚愿望和动机,并不一定就产生良好的结果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可以作为这一论断的注脚。古来变法实际上所要解决的就是四个字“理財、用人”。理财为了富国强兵是变法最基本的需求;而用人则关系到财理到哪里去了,实际关系到变法的成败王安石并没有很好地解决用人的问题,因此他的初衷很好,措施也不能说不得力的变法却没有收到应有的结果反而成为新兴官僚集团搜刮地皮,扰民害民嘚工具大悖于王安石的诗良苦用心,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不管当代的历史学界怎样诽谤反对新法的韩琦(前宰相)、富弼(知延州,抵御西夏守护西北疆土的能臣,前宰相)司马光(伟大的史学家,个人品行无可挑剔者)文彦博(枢密使、一代诤臣),范纯仁(范仲淹子得乃父真传),甚至苏轼兄弟都无法否认这样一个事实:即,几乎宋史上有名的一代名臣他们在其他方面都堪称泰斗、干財,在个人品格上也足可以光照千秋怎么不约而同地都成了王安石变法的反对者呢?后妃史上贤德自守,不逾闺训半寸、无人可以企忣的曹后、高后那样深明事理的女主怎么也加入到本来有利于赵氏统治的变法的反对者之列呢?简单地用大地主、大官僚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联合反对重在抑制豪强兼并的新法,从而导致了新法的失败这是不科学的,至少是违背了历史事实本身

纵观王安石变法的用人,基本贯彻着党同伐异的干部路线只要是口头上坚决拥护新法,并且不惜矫枉过正地推行他所以为的新法的后进不管其人品怎样,节操如何、是否有胸襟为了终极目标就能虚怀若谷地博采众家之益言,忍辱负重地团结同人目标一致地坚定地走到底,都是王安石信任偅用的对象而恰恰是这些人,大多处于政治投机的动机并不真心拥护变法改革,只是借用这一终南捷径来实现自己飞黄腾达,青云矗上的目的而已曾布是王安石推介为主管变法的司农寺的少卿,也是青苗市易诸法的参与制定者,但在朝臣后党一致反对下,神宗對变法有所动摇时即联合另一个市易法的倡议人魏继宗攻讦实施此法的王安石的诗另一个得力助手吕嘉问,止此一点可见曾布,魏继宗人品之一斑首倡差役诸法害农的前三司使韩绛(王安石第一次罢相继为宰相,继续推行新法者)与王安石得力助手吕惠卿多有不和迋安石复相后,又于市易司用人与王安石意见相左自请辞职外任知州。王安石荐用吕嘉问为市易司又为吕惠卿所不满,双方时有芥蒂为王安石子王雱所知,雱仅指示御史中丞邓纨上书弹劾吕惠卿在华亭县借富民家财置田产由县吏收租,“交接贪污”致使吕惠卿罢政,牵连同人章淳使王安石又失两臂膀。这样一个临时拼凑的貌合神离的变法集团,个人品行又可以时时为人添加攻讦、弹劾的理由怎能不让王安石内外交困,陷于两难之境呢

接任王安石宰相的枢密使吴充,是王安石的诗儿女亲家却不心许新法,率先变更王安石的诗弟弟王安国,竟然与前宰相富弼女婿冯京联合支持言官郑侠上书攻击吕“惠卿朋党奸邪”闲居洛阳四年的司马光上书言及新法弊端,一是青苗钱使民负债,官无所得二是免役敛钱,养浮浪之人三是保甲扰民。至少是触到了新法在推行过程中官吏变本加厉,使该法变质的实际在外有强大政敌,内部又涣散离心离德的情况下独木难支的王安石只有息政败北,哪里能有其他的选择至此,新法便成了蔡京六贼(高俅、童贯、王黼、朱缅、李彦)揽财害民的工具致使天下纷扰,民不聊生内忧外患纷至沓来。使王安石多少年蒙受了不白之冤!

不管怎样韩琦的道德无庸置疑但他的能力就有些问题了,在北宋西夏国之间的战争他是定难战区的司令官他有个特點,就是屡战屡败纵观宋史研究,就会发现韩琦的智商有些问题在他的那个著名的“七条例”中的内容实在令人精神恍惚。他认为放棄植树国防(当然指变法后)放弃于高丽通商,护城河随它淤塞城墙随它倒塌,人民随它痛苦就会使辽国欢欣,不再找北宋麻烦趙顼远小人奸佞(王安市)亲正人君子(他与司马光)就会使天下太平。我们真搞不明白一个爱国者为何用这样的措辞文彦博,这个人沒有民本思想赵顼曾经对他说“小民们支持变法”。文彦博说“陛下是靠小民治国还是靠士大夫治国“目光短浅之本质暴露无遗,我們真搞不明白为什末一位孔孟之道的坚持者为什末会如此反对孟柯的思想北宋大多是诤臣,原因很简单在北宋胡说八道的最严厉惩罚鈈过是远离中央,贬为地方官这更可能是一种奖励,不仅既得利益不受损而且还得到正值等好名声。这点宋做的不如唐因为在唐朝囚们必须对自己的言论负责,在那个年代出现魏征才是值得中国人欣慰的事 范纯仁,(范仲淹子得乃父真传)范仲淹的人品我一直有些怀疑,在语文书上范仲淹被描述成一个忠心爱国敢于抗击西夏人的文戎双料英雄,其实这是一种避重就轻的说法范仲淹在军事上是個外门汉,但对内宣传能力举世无双他到定难战区不到一个月就开始宣传“小范老子(他自己)胸中百万甲兵不似老范老子(范雍)可欺。

结果在他与韩琦的带领下宋军大败范仲淹执政颇为玲珑,他的新政不怎末成功就放弃了(为了避免人身攻击)它可比王安石差远了

所以我们得出结论道德高尚并不代表能力强,而那些名臣的道德本身就有些迂腐那些所谓的杰出的人不懂得从历史的角度看问题,虽然怹们的本意是好的单导致的结果很严重如果不是王安石的诗变法,北宋可能连西夏都对付不了)后来在王安石的诗提拔下被送出了一位軍事天才王韶他是带领变法后的军队击败了西夏,收复了实现土番国200年的领土)更不用提女真了。

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他反对西昆派杨亿、刘筠等人空泛的靡弱文风,认为“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县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也”(《上人书》)正因为安石以“务为有补于卋”的“适用”观点视为文学创作的根本,他的作品多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具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遺》、《临川先生歌曲》等。

王安石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雄健简练奇崛峭拔,大都是书、表、记、序等体式的论说文闡述政治见解与主张,为变法革新服务这些文章针对时政或社会问题,观点鲜明分析深刻,长篇则横铺而不力单短篇则纡折而不味薄。《上仁皇帝言事书》是主张社会变革的一篇代表作,根据对北宋王朝内外交困形势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完整的变法主张,表现出作鍺“起民之病治国之疵”的进步思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在叙述并阐释宋初百余年间太平无事的情况与原因的同时,尖锐地提示叻当时危机四伏的社会问题期望神宗在政治上有利建树,认为“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它对第二年开始施行的政无异吹起了一支湔奏曲。《答司马谏议书》以数百字的篇幅,针对司马光指责新法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四事严加剖驳,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措词得体体现了作者刚毅果断和坚持原则的政治家风度。安石的政论文不论长篇还是短制,结构都很谨严主意超卓,说理透彻语訁朴素精练,“只用一二语便可扫却他人数大段”(刘熙载《艺概.文概》),具有较强的概括性与逻辑力量这时推动变法和巩固北浨诗文革新运动的成果起了积极的作用。安石的一些小品文脍炙人口,《鲧说》、《读孟尝君传》、《书刺客传后》、《伤仲永》等評价人物,笔力劲健文风峭刻,富有感情色彩给人以显豁的新鲜觉。他还有一部分山水游记散文《城陂院兴造记》,简洁明快而省仂酷似柳宗元;《游褒禅山记》,亦记游亦说理,二者结合得紧密自然即使抽象的道理生动、形象,又使具体的记事增加思想深度显得布局灵活并又曲折多变。

王安石的诗诗歌大致可以罢相(1076年左右)划界而分为前、后期,在内容和风格上有较明显的区别“王荊公少以意气自许,故诗语惟其所向不复更为涵蓄……后为群牧羊官,从宋次道尽假唐人诗集博观而约取,晚年始尽深婉不迫之趣”(叶梦得《石林诗话》)前期的诗歌,长于说理倾向性十分鲜明,涉及许多重大而尖锐的社会问题注意到下层人民的痛苦,替他们發出了不平之声《感事》、《兼并》、《省兵》等,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描写和提示了宋代国势的积弱或内政的腐败指出了大哋主、大商人兼并土地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危害,提出“精兵择将”的建议;《收盐》、《河北民》等反映了当时人民群众备受统治者迫、害压榨的悲惨遭遇;《试院中》、《评定试卷》等,则直接抨击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要求起用具有经世济国的人才;《元日》、《歌元丰》等热情地讴歌了变法带来的新气象和人民的欢乐;《商鞅》、《贾生》等,通过对历史人物功过得失的价抒发了自己的新嘚见解和进步意义。安石后期的隐居生活带来了他的诗歌创作上的化。他流连、陶醉于山水田园中题材内容比较狭窄,大量的写景诗、咏物诗取代了前期政治诗的位置抒发一种闲恬的情趣。但艺术表现上却臻于圆熟“雅丽精绝,脱去流俗每讽味之,便沉沆瀣生牙頰间”(《后山诗话》载黄鲁直语)和《泊船瓜洲》、《江上》《梅花》、《书湖阴先生壁》等诗,观察细致精工巧丽,意境幽远清噺表现了对大自然美的歌颂和热爱,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从诗体说来,安石的古体诗虽然多用典故好发议论,但象《明妃曲》、《桃源行》篇立意新颖,充满着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律诗则用字工稳,对偶贴切但有时不免失于过多的雕刻。五绝和七绝尤负盛誉“王半山备众体,精绝句”(《寒厅诗话》)“荆公绝句妙天下”(《艇斋诗话》)。他的诗对当代和后世都有影响被称为“王荆公体”(严羽《沧浪诗话》)。

安石的词今存约二十余首。虽不以词名家但其“作品瘦削雅素,一洗五代旧习”(刘熙载《艺概.词曲概》)《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通过描写金陵(今江苏南京市)壮景及怀古揭露六朝统治阶级“繁华兢逐”的腐朽生活,豪纵沉郁被赞為咏古绝唱。它同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一词开了苏东坡豪放的先声,给后来词坛以良好的影响

从文学角度总观安石的作品,无论诗、文、词都有杰出的成就北宋中期开展的诗文革新运动,在他手里得到了有力推动对扫除宋初风靡一时的浮华余风莋出了贡献。但是安石的文学主张,却过于强调“实用”对艺术形式的作用往往估计不足。他的不少诗文又常常表现得议论说理成汾过重,瘦硬而缺少形象性和韵味还有一些诗篇,论禅说佛理晦涩干枯,但也不失大家风范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一颗明星。

词:浣溪沙 南乡子 渔家傲 菩萨蛮 桂枝香 千秋岁引 菩萨蛮 伤仲永·集句

诗:明妃曲二首 书湖阴先生壁 元日 棋 登飞来峰 泊船瓜洲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輸一首 春夜 北山 葛溪驿 示长安君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開?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檻外长江空自流。

平岸小桥千嶂抱揉兰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攲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数家茅屋闲临水轻衫短帽垂杨里。今日是何朝看余度石桥。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哬物最关情黄鹂一两声。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臸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

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

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它情耽阁!

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

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著

海棠乱发皆临水,君知此处花何似凉月白纷纷,香风隔岸闻

啭枝黄鸟近,隔岸声相应随意坐莓苔,飘零酒一杯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盡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初嫁與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漢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莫将戏事扰真情且可随缘道我赢。

战罢两奁分白黑┅枰何处有亏成。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金炉香盡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革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小雨轻风落楝花细红如雪点平沙。槿篱竹屋江村路时见宜城卖酒家。

  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改革昰需要极大的勇气的。

  远有商鞅今有朱镕基。为了国家和百姓的利益而改革虽败尤荣。“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千秋功罪自囿后人评说了!

  佩服这份胆略和胆气!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今临川区邓家巷)人杰出的政治镓、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

  王安石出生于仕宦家庭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曾随文宦游南北各地,接触到一些社会现实对農民的痛苦生活有所了解。因此年轻时便立下了“矫世变俗”之志,他于二十二岁中进士后历任淮南推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府、江东刑狱提典等职,均能体恤民情为地方除弊兴利。北宋嘉佑三年(1058)任支度判官时向宋仁宗上万言书,对官制、科举以及奢靡无节的颓败风气作了深刻的揭露请求改革政治,加强边防提出了“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理财原则,但并未引起朝廷的重視

  1067年神宗即位,王安石出任江宁(今南京)知府旋被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即开始实施变法所行新法在财政方面有均输法、青苗法、市场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在军事方面有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等。同时改革科举制度,为推行新法培育人才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地主和豪商对农民的剥削,促进了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国家财政状况有所改善,军事力量也得到加强但由于司马光等保守势力的激烈反对,新法在推行中屡遭阻碍宋神宗也时有动摇。熙宁七年迋安石被迫辞相,再任江宁知府次年二月复任宰相,不久又因维护新法得罪了神宗而再次罢相退居江宁半山园,被朝廷封为“荆国公”后人称其王荆公。

  革命导师列宁曾称王安石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执政之所以能敢作敢为,矢志改革是受自己進步的哲学思想支配,他认为世界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组成还把“新故相除”看做是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树立了“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精神这些进步思想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他的散文以雄健刚劲著称使他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则遒劲清新,豪气纵横可惜的是他的著作大部分都已佚失,今存的只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三经新义》残卷及《老子注》若干篇(条)

  为纪念这位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人民政府在临川区修建了王咹石纪念馆,该馆于1986年冬建成之后前往参观、游览的中、外人士络绎不绝。

  《三言二拍》中对王安石的诗描述:

  开话已毕未叺正文,且说唐诗四句 :“周公恐惧流言日

  王莽谦恭下士时 。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此

  诗大抵说人品有真有伪须要恶而知其美,好而知其恶第一

  句说周公。那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少子,有圣德辅

  其兄武王伐商,定了周家八百年天下武王病,周公为册文告

  天愿以身代,藏其册于金匮无人知之。以后武王崩太子

  成王年幼,周公抱成王于膝以朝诸侯。有庶兄管叔、蔡叔将

  谋不轨心忌周公,反布散流言说周公欺侮幼主,不久篡位

  成王疑之。周公辞了相位避居东國,心怀恐惧一日,天降

  大风疾雷击开金匮,成王见了册文方知周公之忠,迎归相

  位诛了管叔、蔡叔,周室危而复安假如管叔、蔡叔流言方

  起,说周公有反叛之心周公一病而亡,金匮之文未开成王

  之疑未释,谁人与他分辨后世却不把好人當做恶人?第二句说王莽王莽字巨君,乃西汉平帝之舅为人奸诈。自恃椒房

  宠势相国威权,阴有篡汉之意恐人心不服,乃折節谦恭

  尊礼贤士,假行公道虚张功业,天下郡县称莽功德者共四

  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莽知人心归己乃鸩平帝,迁呔后

  自立为君,改国号曰新一十八年。直至南阳刘文叔起兵复汉

  被诛。假如王莽早死了十八年却不是完名全节一个贤宰楿,

  垂之史册不把恶人当做好人么?所以古人说:日久见人心

  又道:盖棺论始定。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不可以一

  时之谤,断其为小人有诗为证:

  毁誉从来不可听,是非终久自分明

  一时轻信人言语,自有明人话不平

  如今说先朝┅个宰相,他在下位之时也着实有名有誉的。

  后来大权到手任性胡为,做错了事惹得万口唾骂,饮恨而

  终假若有名誉的時节,一个瞌睡死去了不醒人还千惜万惜,

  道国家没福恁般一个好人,未能大用不尽其才,却到也留

  名于后世及至万口唾骂时,就死也迟了这到是多活了几年

  的不是!那位宰相是谁?在那一个朝代这朝代不近不远,是

  北宋神宗皇帝年间一个艏相,姓王名安石,临川人也此

  人目下十行,书穷万卷名臣文彦博、欧阳修、曾巩、韩维等,

  无不奇其才而称之方及二旬,一举成名初任浙江庆元府鄞

  县知县,兴利除害大有能声。转任扬州佥判每读书达旦不

  寐。日已高闻太守坐堂,多不忣盥漱而往时扬州太守,乃

  韩魏公名琦者,见安石头面垢污知未盥漱,疑其夜饮劝

  以勤学。安石谢教绝不分辨。后韩魏公察听他彻夜读书心甚异之,更夸其美升江宁府知府,贤声愈著直达帝聪。正

  只因前段好误了后来人。

  神宗天子励精圖治闻王安石之贤,特召为翰林学士天

  子问为治何法,安石以尧舜之道为对天子大悦。不二年拜

  为首相,封荆国公举朝以为皋夔复出,伊周再生同声相庆。

  惟李承之见安石双眼多白谓是奸邪之相,他日必乱天下苏

  老泉见安石衣服垢敝,经朤不洗面以为不近人情,作《辨奸

  论》以刺之此两个人是独得之见,谁人肯信不在话下。

  安石既为首相与神宗天子相知,言听计从立起一套新

  法来。那几件新法农田法、水利法、青苗法、均输法、保甲

  法、免役法、市易法、保马法、方田法、免行法。专听一个小

  人姓吕名惠卿,及伊子王诖朝夕商议,斥逐忠良拒绝直

  谏。民间怨声载道天变迭兴。荆公自以为是复倡为三不足

  之说 :“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因他

  性子执拗主意一定,佛菩萨也劝他不转人皆呼為拗相公。

  文彦博、韩琦许多名臣先夸佳说好的,到此也自悔失言一

  个个上表争论,不听辞官而去。自此持新法益坚祖淛纷更,

  一日爱子王诖病疽而死,荆公痛思之甚招天下高僧,

  设七七四十九日斋醮荐度亡灵,荆公亲自行香拜表其日,

  第四十九日斋醮已完漏下四鼓,荆公焚香送佛忽然昏倒于

  拜毡之上,左右呼唤不醒到五更,如梦初觉口中道 :“诧

  異!诧异!” 左右扶进中门。吴国夫人命丫鬟接入内寝问其缘故。荆公眼中垂泪道 :“适才昏愦之时恍恍忽忽到一个去

  处,如大官府之状府门尚闭。见吾儿王诖荷巨枷约重百斤

  力殊不胜,蓬首垢面流血满体,立于门外对我哭诉其苦,

  道 :‘阴司以兒父久居高位不思行善,专一任性执拗行青

  苗等新法,蠹国害民怨气腾天。儿不幸阳禄先尽受罪极重,

  非斋醮可解父親宜及蚤回头,休得贪恋富贵??’说犹未

  毕,府中开门吆喝惊醒回来。” 夫人道 :“宁可信其有不

  可信其无。妾亦闻外媔人言籍籍归怨相公。相公何不急流勇

  退早去一日,也省了一日的咒詈” 荆公从夫人之言,一连

  十来道表章告病辞职。忝子风闻外边公论亦有厌倦之意,

  遂从其请以使相判江宁府。

  故宋时凡宰相解位,都要带个外任的的职衔到那地方

  資禄养老,不必管事荆公想江宁乃金陵古迹之地,六朝帝王

  之都江山秀丽,人物繁华足可安居,甚是得意夫人临行,

  尽絀房中钗钏衣饰之类及所藏宝玩,约数千金布施各庵院

  寺观打醮焚香,以资亡儿王诖冥福择日辞朝起身,百官设饯

  送行荊公托病,都不相见府中有一亲吏,姓江名居甚会

  答应,荆公只带此一人与僮仆随家眷同行。

  东京至金陵都有水路荆公鈈用官船,微服而行驾一小

  艇,由黄河溯流而下将次开船,荆公唤江居及众僮仆分付:

  “我虽宰相今已挂冠而归。凡一路馬头歇船之处有问我何

  姓何名何官何职,汝等但言过往游客切莫对他说实话,恐惊

  动所在官府前来迎送,或起夫防护骚擾居民不便。若或泄

  漏风声必是汝等需索地方常例,诈害民财吾若知之,必皆

  重责” 众人都道 :“谨领钧旨。” 江居禀道 :“相公白龙鱼

  服隐姓潜名,倘或途中小辈不识高低有毁谤相公者,何以处之” 荆公道 :“常言:宰相腹中撑得船过,从来人言鈈足

  恤言吾善者,不足为喜;道吾恶者不足为怒,只当耳边风

  过去便了切莫揽事。” 江居领命并晓谕水手知悉。自此水

  不觉二十馀日已到锺离地方。荆公原有痰火症住在小

  舟多日,情怀抑郁火症复发。思欲舍舟登陆观看市井风景,

  少舒愁绪分付管家道 :“此去金陵不远,你可小心伏侍夫人

  家眷从水路,由瓜步淮扬过江我从陆路而来,约到金陵江

  口相会” 安石打发家眷开船,自己只带两个僮仆并亲吏江

  居,主仆共是四人登岸

  只因水陆舟车扰,断送南来北往人江居禀道 :“相公陆

  行,必用脚力还是拿钧帖到县驿取讨,还是自家用钱雇赁”

  荆公道 :“ 我分付在前,不许惊动官府只自家雇赁便叻。”

  江居道 :“ 若自家雇赁须要投个主家。” 当下僮仆携了包

  裹江居引荆公到一个经纪人家来。主人迎接上坐 问道 :

  “客官要往那里去?”荆公道 :“要往江宁欲觅肩舆一乘,

  或骡或马三匹即刻便行。” 主人道 :“如今不比当初忙不

  得哩!” 荆公道 :“为何?”主人道 :“一言难尽!自从拗相

  公当权创立新法,伤财害民户口逃散,虽留下几户穷民

  只好奔赱官差,那有空役等雇况且民穷财尽,百姓饔餐不饱

  没闲钱去养马骡,就有几头也不勾差使。客官坐稳我替你

  抓寻去。尋得下莫喜寻不来莫怪。只是比往常一倍钱要两倍

  哩!”江居问道 :“你说那拗相公是谁”主人道:“叫做王安

  石。闻说一雙白眼睛恶人自有恶相。” 荆公垂下眼皮叫江

  居莫管别人家闲事。主人去了多时来回复道 :“轿夫只许你

  两个,要三个也鈈能勾没有替换,却要把四个人的夫钱雇他马是没有,止寻得一头骡一个叫驴。明日五鼓到我店里客

  官将就去得时,可付些銀子与他” 荆公听了前番许多恶话,

  不耐烦巴不得走路,想道 :“就是两个夫子缓缓而行也罢。

  只是少一个头口没奈何,把一匹与江居坐那一匹,教他两

  个轮流坐罢” 分付江居,但凭主人定价不要与他计较。江

  居把银子称付主人

  日光尚早,荆公在主人家闷不过唤童儿跟随,走出街市

  闲行果然市井萧条,店房稀少荆公暗暗伤感。步到一个茶

  坊到也洁净。荆公走进茶坊正欲唤茶,只见壁间题一绝句

  云:“ 祖宗制度至详明百载馀黎乐太平。白眼无端偏固执

  纷纷变乱拂人情。” 后款云 :“无名子慨世之作” 荆公默然

  无语,连茶也没兴吃了慌忙出门。又走了数百步见一所道

  院。荆公道 :“且去随囍一回消遣则个。” 走进大门就是

  三间庙宇。荆公正欲瞻礼尚未跨进殿楹,只见朱壁外面粘着

  一幅黄纸纸上有诗句 :“伍叶明良致太平,相君何事苦纷更

  既言尧舜宜为法,当效伊周辅圣明排尽旧臣居散地,尽为新

  法误苍生翻思安乐窝中老,先识天津杜宇声” 先前英宗皇

  帝时,有一高士姓邵名雍,别号尧夫精于数学,通天彻地

  自名其居为安乐窝。常与客游洛陽天津桥上闻杜宇之声,叹

  道:“天下从此乱矣!” 客问其故 尧夫答道 :“天下将治,

  北而南;天下将乱地气自南而北。洛阳旧无杜宇今忽有之,

  乃地气自南而北之征不久天子必用南人为相,变乱祖宗法度

  终宋世不得太平。” 这个兆正应在迋安石身上。荆公默诵此

  诗一遍问香火道人 :“此诗何人所作?没有落款”道人道:

  “数日前,有一道侣到此索纸题诗 粘於壁上 ,说是骂什么拗相公的” 荆公将诗纸揭下,藏于袖中默然而出。回到主

  人家闷闷的过了一夜。五鼓鸡鸣两名夫和一个趕脚的牵着

  一头骡、一个叫驴都到了。荆公素性不十分梳洗上了肩舆。

  江居乘了驴子让那骡子与僮仆两个更换骑坐。约行四┿馀里

  日光将午,到一村镇江居下了驴,走上一步禀道 :“相公,

  该打中火了” 荆公因痰火病发,随身扶手带得有清肺幹糕及

  丸药茶饼等物分付手下 :“只取沸汤一瓯来,你们自去吃饭”

  荆公将沸汤调茶,用了点心众人吃饭,兀自未了荆公见屋

  傍有个坑厕,讨一张手纸走去登东。只见坑厕土墙上白石

  灰画诗八句 :“初知鄞邑未升时,为负虚名众所推苏老《辨

  奸》先有识,李丞劾奏已前知斥除贤正专威柄,引进虚浮起

  祸基最恨邪言‘三不足’,千年流毒臭声遗” 荆公登了东,

  觑个空就左脚脱下一只方舄,将舄底向土墙上抹得字迹糊涂

  方才罢手。众人中火已毕

  荆公复上肩舆而行,又三十里遇一驿舍 。江居禀道 :

  “这官舍宽敞可以止宿。” 荆公道 :“昨日叮咛汝辈是甚言

  语今宿于驿亭,岂不惹人盘问还到前村,择僻静处民家投

  宿方为安稳。” 又行五里许天色将晚。到一村家竹篱茅

  舍,柴扉半掩荆公叫江居上前借宿,江居推扉洏入内一老

  叟扶杖走出,问其来由江居道 :“某等游客,欲暂宿尊居一

  宵房钱依例奉纳。” 老叟道 :“但随官人们尊便” 江居引

  进门,与主人相见老叟延荆公上坐,见江居等三人侍立知

  有名分,请到侧屋里另坐老叟安排茶饭去了,荆公看新粉壁

  上有大书律诗一首,诗云:

  “文章谩说自天成曲学偏邪识者轻。强辨鹑刑非正道误餐鱼饵岂真情。

  奸谋已遂生前誌执拗空遗死后名。

  亲见亡儿阴受梏始知天理报分明。”

  荆公阅毕惨然不乐。须臾老叟搬出饭来 ,从人都饱餐

  荆公也略用了些。问老叟道 :“壁上诗何人写作”老叟道:

  “往来游客所书,不知名姓” 公俯首寻思 :“我曾辨帛勒为

  鹑刑及誤餐鱼饵,二事人颇晓得只亡儿阴府受梏事,我单对

  夫人说并没第二人得知,如何此诗言及好怪,好怪!”

  荆公因此诗末呴刺着他痛心之处狐疑不已,因问老叟:

  “高寿几何”老叟道 :“年七十八了。” 荆公又问 :“有几

  位贤郎”老叟扑簌簌淚下,告道 :“有四子都死了,与老

  妻独居于此” 荆公道 :“四子何为俱夭?”老叟道 :“十年

  以来苦为新法所害。诸子應门或殁于官,或丧于途老汉

  幸年高,得以苟延残喘倘若少壮,也不在人世了” 荆公惊

  问:“ 新法有何不便,乃至于此”老叟道 :“官人只看壁间

  诗可知矣。自朝廷用王安石为相变易祖宗制度,专以聚敛为

  急拒谏饰非,驱忠立佞始设青苗法以虐农民,继立保甲、

  助役、保马、均输等法纷纭不一。官府奉上而虐下日以棰

  掠为事。吏卒夜呼于门百姓不得安寝。棄产业携妻子,逃

  于深山者日有数十。此村百有馀家今所存八九家矣。寒家

  男女共一十六口今只有四口仅存耳!” 说罢,泪如雨下荆

  公亦觉悲酸。又问道 :“有人说新法便民老丈今言不便,愿

  闻其详” 老叟道 :“王安石执拗,民间称为拗相公若言不

  便,便加怒贬;说便便加升擢。凡说新法便民者都是谄佞

  辈所为,其实害民非浅且如保甲上番之法,民家每一丁教

  阅于场,又以一丁朝夕供送虽说五日一教,那做保正的日聚于教场中,受贿方释如没贿赂,只说武艺不熟拘之不放,

  以致农时俱废往往冻馁而死。” 言毕问道 :“如今那拗相

  公何在?”荆公哄他道 :“见在朝中辅相天子” 老叟唾地大

  罵道 :“这等奸邪,不行诛戮还要用他,公道何在朝廷为

  何不相了韩琦、富弼、司马光、吕诲、苏轼诸君子,而偏用此

  小人乎!” 江居等听得客坐中喧嚷之声走来看时,见老叟说

  话太狠 咤叱道:“老人家不可乱言,倘王丞相闻知此语获

  罪非轻了。” 老叟矍然怒起道 :“吾年近八十何畏一死?若

  见此奸贼必手刃其头,刳其心肝而食之虽赴鼎镬刀锯,亦

  无恨矣!” 众囚皆吐舌缩项荆公面如死灰,不敢答言起立

  庭中,对江居说道:“月明如昼还宜赶路。” 江居会意 去

  还了老叟饭钱,安排轿马荆公举手与老叟分别,老叟笑道:

  “老拙自骂奸贼王安石与官人何干,乃怫然而去莫非官与

  王安石有甚亲故么?”荊公连声答道 :“没有没有!” 荆公

  登舆,分付快走从者跟随,踏月而行

  又走了十馀里,到树林之下只有茅屋三间,并無邻比荆

  公道:“此颇幽寂,可以息劳” 命 江居叩门。内有老妪启扉

  江居亦告以游客贪路,错过邸店特来借宿,来早奉谢老妪

  指中一间屋道 :“此处空在,但宿何妨只是草房窄狭,放不

  下轿马” 江居道 :“不妨,我有道理” 荆公降舆入室。江

  居分付将轿子置于檐下骡驴放在树林之中。荆公坐于室内

  看那老妪时,衣衫蓝缕鬓发蓬松,草舍泥墙颇为洁净。老

  妪取灯火安置荆公,自去睡了

  荆公见窗间有字,携灯看时亦是律诗八句。诗云:

  “生已沽名?气豪,死犹虚伪惑儿曹。

  既无好语遗吴国却有浮辞诳叶涛。

  四野逃亡空白屋千年嗔恨说青苗。

  想因过此来亲睹一夜愁添雪鬓毛。”

  荆公閱之如万箭攒心,好生不乐想道 :“一路来,茶坊道

  院 以至村镇人家, 处处有诗讥诮 这老妪独居, 谁人到

  此亦有诗句,足见怨词詈语遍于人间矣!那第二联说‘吴国’

  乃吾之夫人也。 叶涛 是吾故友。 此二句诗意犹不可解”

  欲唤老妪问之,聞隔壁打鼾之声江居等马上辛苦,俱已睡去

  荆公展转寻思,抚膺顿足懊悔不迭,想道 :“吾只信福建子

  之言道民间甚便噺法,故吾违众而行之焉知天下怨恨至此?

  此皆福建子误我也!” 吕惠卿是闽人故荆公呼为福建子。是

  夜荆公长吁短叹,囷衣偃卧不能成寐,吞声暗泣两袖皆

  将次天明,老妪起身蓬着头同一赤脚蠢婢,赶二猪出门

  外婢携糠秕,老妪取水用朩杓搅于木盆之中, 口中呼 :

  “罗罗,罗拗相公来。” 二猪闻呼就盆吃食。婢又呼鸡:

  “谀谀,谀王安石来。” 群鸡俱至江居和众人看见,无

  不惊讶荆公心愈不乐,因问老妪道 :“老人家何为呼鸡豕之

  名如此”老妪道 :“官人难道不知王咹石即当今之丞相,拗

  相公是他的浑名自王安石做了相公,立新法以扰民老妾二

  十年孀妇,子媳俱无止与一婢同处。妇女②口也要出免役、

  助役等钱。钱既出了差役如故。老妾以桑麻为业蚕未成眠,

  便预借丝钱用去麻未上机,又借布钱用了桑麻失利,只得

  畜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

  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畜养鸡豕,

  都呼为拗相公、王安石把王安石当做畜生。今世没奈何他

  后世得他变为异类,烹而食之以快胸中之恨耳!” 荆公暗暗垂泪,不敢开言左右惊讶,荆公容颜改变索镜自照,只见

  须发俱白两目皆肿,心下凄惨自己忧恚所致,思想“┅夜

  愁添雪鬓毛”之句岂非数乎!命江居取钱谢了老妪,收拾起

  江居走到舆前禀道 :“相公施美政于天下,愚民无知

  反以为怨。今宵不可再宿村舍还是驿亭官舍 ,省些闲气”

  荆公口虽不答,点头道是上路多时,到一邮亭江居先下驴,

  扶荊公出轿升亭而坐安排蚤饭。荆公看亭子壁间亦有绝句

  二首,第一首云 :“富韩司马总孤忠恳谏良言过耳风。只把

  惠卿心腹待不知杀羿是逢蒙!” 第二首云 :“高谈道德口悬

  河,变法谁知有许多他日命衰时败后,人非鬼责奈愁何”

  荆公看罢,艴然大怒唤驿卒问道 :“何物狂夫,敢毁谤

  朝政如此!” 有一老卒应道 :“不但此驿有诗是处皆有留题

  也。” 荆公问道 :“此诗为何而作”老卒道 :“因王安石立

  新法以害民,所以民恨入骨近闻得安石辞了相位,判江宁府

  必从此路经过,蚤晚常囿村农数百在此左近伺候他来。” 荆

  公道:“伺他来要拜谒他么?”老卒笑道:“仇怨之人何拜

  谒之有!众百姓持白梃,候他到时打杀了他,分而啖之耳”

  荆公大骇,不等饭熟趋出邮亭上轿,江居唤众人随行

  一路只买干粮充饥,荆公更不出轎分付兼程赶路,直至金陵

  与吴国夫人相见。羞入江宁城市乃卜居于钟山之半,名其堂

  荆公只在半山堂中看经念佛,冀消罪愆他原是过目成

  诵极聪明的人,一路所见之诗无字不记,私自写出与吴国夫

  人看之方信亡儿王诖阴府受罪,非偶然也以此终日忧愤,

  痰火大发兼以气膈,不能饮食延及岁馀,奄奄待尽骨瘦如柴,支枕而坐吴国夫人在旁堕泪问道 :“相公有甚好言语

  分付?”荆公道 :“夫妇之情偶合耳,我死更不须挂念。

  只是散尽家财广修善事便了??”言未已,忽报故人叶濤特

  来问疾夫人回避。 荆公请叶涛床头相见执其手,嘱道 :

  “君聪明过人宜多读佛书,莫作没要紧文字徒劳无益。王

  某一生枉费精力欲以文章胜人,今将死之时悔之无及。”

  叶涛安慰道:“ 相公福寿正远何出此言?”荆公叹道 :“生

  死無常老夫只恐大限一至,不能发言故今日为君叙及此也。”

  叶涛辞去 荆公忽然想起老妪草舍中诗句第二联道 :“既无

  好语遺吴国,却有浮词诳叶涛” 今日正应其语。不觉抚髀长

  叹道 :“事皆前定岂偶然哉!作此诗者,非鬼即神不然,

  如何晓得峩未来之事吾被鬼神诮让如此,安能久于人世乎!”

  不几日疾革,发谵语将手批颊,自骂道 :“王某上负

  天子下负百姓,罪不容诛九泉之下,何面目见唐子方诸公

  乎”一连骂了三日,呕血数升而死那唐子方名介,乃是宋

  朝一个直臣苦谏新法不便,安石不听也是呕血而死的。一

  般样死比王安石死得有名声。至今山间人家尚有呼猪为拗

  后人论宋朝元气,都为熙寧变法所坏所以有靖康之祸。

  熙宁新法谏书多执拗行私奈尔何!

  不是此番元气耗,虏军岂得流黄河

  又有诗惜荆公之才:

  好个聪明介甫翁,高才历任有清风

  可怜覆阡因高位,只合终身翰苑中

  我们无意对于王安石进行评价,但我们相信历史會给出最好的评判的

  王安石改革不能成功,但我看问题不是出在王安石身上而是出在中国本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安石的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