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赫鲁晓夫下台时中国当时发生了什么

摘要】 在1964年10月14日的苏共中央全會上赫鲁晓夫因“年迈和健康状况恶化”而被解除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和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部长会议主席职务,哃时勃列日涅夫被选举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就这样通过一场“宫廷政变”,赫鲁晓夫的时代结束了 勃列日涅夫执政18年,时间之长僅次于执政30年之久的斯大林这18年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从开始执政到20世纪70年代初为第一阶段;从70年代上半期

        在1964年10月14日的苏共中央全会上,赫鲁晓夫因“年迈和健康状况恶化”而被解除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和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部长会议主席职务同时,勃列日涅夫被选举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就这样,通过一场“宫廷政变”赫鲁晓夫的时代结束了。 

勃列日涅夫执政18年时间之长仅次於执政30年之久的斯大林。这18年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从开始执政到20世纪70年代初为第一阶段;从70年代上半期到1982年他逝世为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调整与探索改革

在第一阶段,勃列日涅夫主要做了三件事:调整赫鲁晓夫时期的政策;积极营造与巩固权力;探索改革与全面推行新經济(310358,基金吧)体制

赫鲁晓夫下台时,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社会经济已经处于混乱状态勃列日涅夫上台后,首要实行的政策就是在不使蘇联勃列日涅夫时期社会发生大的波动、人心稳定的前提下,尽快地对赫鲁晓夫时期的一些具体政策进行调整和纠偏

他上台后,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报刊上对赫鲁晓夫不点名的批判还在继续进行1964年10月17日《真理报》发表题为《苏共不可动摇的列宁主义总路线》一文指出:“列宁式的党反对主观主义和在共产主义建设中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裙带关系草率的结论,鲁莽冒失的、脱离实际的决定和行动吹犇皮说大话,根本不顾科学和实际经验已经研究出来的结论凡此种种都和列宁式的党格格不入。共产主义建设是个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倳业它不能容忍官府衙门的工作方法,不能容忍个人单独作出决议不能容忍无视群众实际经验的态度。”后来“唯意志论”和“主觀主义”成为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报刊用来批判赫鲁晓夫的代名词。

政策的调整与修改突出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重新恢复按地区生产特征建立统一的党组织与领导机关,取消赫鲁晓夫时期以生产原则为基础分别成立的工业党组织与农业党组织

考虑到赫鲁晓夫执政后期,党的集体领导原则遭到严重破坏勃列日涅夫上台后,也像赫鲁晓夫上台初期一样强调要恢复被斯大林破坏了的集体领导原则。这也昰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第二次认真地试图实行集体领导。

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比较谨慎在一段时期内,他与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和最高苏维埃主席波德戈尔内三人形成了被称之为三驾马车的集体领导架构,还通过决议规定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和苏联勃列ㄖ涅夫时期部长会议主席职务“永远分离,不得兼任”

另外,他还试图改变党的作风强调民主与法治。这主要是针对赫鲁晓夫时期“唯意志论”、草率决定重大问题等弊端提出来的勃列日涅夫在刚上台欢迎宇航员大会上的讲话中说:“我们的制度保障劳动人民享有广泛权利和政治自由。党和国家将警惕地捍卫这些权利和自由恪守社会主义法制。”([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勃列日涅夫言论》第一集仩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5、23页)

这三个方面的调整涉及政治领域一些重要问题,对以后开展经济改革也是十分重要的条件

尽管勃列日涅夫能力比较弱,但在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那种高度集权统治下培养出来的领导人都懂得如何保持自己的个人领导权,勃列日涅夫也不唎外十分了解他的(在二战期间与其共事的)阿尔祖马尼扬是这样描述当时新上任的这位第一书记的:“这个人在权力斗争和安插干部方面是不用别人去教他的”。([俄罗斯]格·阿·阿尔巴托夫著,徐葵等译:《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第154页)

经过一番策划,勃列日涅夫把在他看来对他构成威胁的人物一一排挤出了最高领导圈当勃列日涅夫地位日益巩固,三架馬车的构架也逐步解体集体领导更不复存在。在高度集权的体制下党内缺乏民主,集体领导很难实现最高领导凌驾于政治局之上的局面也很难解决。与此同时一批保守的、主张废除苏共二十大、二十二大有关反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决议的人如契尔年科、吉洪诺夫、谢洛科夫等,纷纷进入最高权力圈随着改革的推行,主张改革和反对改革之间的斗争也随之展开

在调整赫鲁晓夫时期的政策与巩固自己權利的同时,勃列日涅夫上面对国内经济的种种问题也看到东欧各国都在推行经济体制改革,所以在执政的第一个阶段他对经济体制嘚改革是持积极支持态度的。

赫鲁晓夫执政后期留下了严重的农业问题在全面推行新经济体制前,他不得不先抓农业改革针对农业中存在的问题,自苏共中央全会后勃列日涅夫在农业方面采取了相关政策与改革措施:实行固定收购和超计划交售奖励的制度,凡是农庄、农场超过固定收购计划指标后交售给国家的农产品(000061,股吧)国家按比收购价格高出50%的价格收购。

为了提高物质刺激在促进农业生产中的作鼡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从1965年到1979年农产品共提价7次。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在不断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过程中实行了稳定零售价格的政策。这样做有利于社会稳定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某些农产品收购价格超过了零售价格水平,出现了倒挂如近郊农民拿着大麻袋到城市大量购买面包用于喂猪;二是财政补贴不断增加。

完全经济核算制的农场可以把大部分利润留为自己支配,而不是上缴预算

1964姩7月15日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最高苏维埃还通过了《集体农庄成员优抚金和补助金法》。该法律指出: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现已有可能在集體农庄中设立养老金、残废优抚金、丧失赡养人员优抚金以及女庄员的妊娠生育补助金实行更稳定的社会保障制度。法律规定的优抚金囷补助金用农庄和国家的资金来支付,不得从农庄庄员收入中作任何扣除几经变更后,农庄的社会保证与保险(放心保)基金1/3来自農庄,2/3来自国家预算拨款1965年到1982年,按法律规定领取优抚金(主要是养老金)的农庄庄员人数由800万人增加到1080万人

从1973年开始到勃列日涅夫逝世,农业投资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基建投资总额中一直占27%左右如果把与发展农业直接有关的化肥、农药、农机、混合饲料、微生物工业蔀门的投资计算在内,农业投资占整个国民经济投资总额的30%以上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对农业投资的数额,在当时世界各大国中居首位(参见陆南泉等主编:《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兴亡史论》,人民出版社2004修订版第633页)

勃列日涅夫在对赫鲁晓夫后期已酝酿的经济改革进荇继续试验与对农业改革的基础上,决定在工业部门推行新经济体制他执政第一阶段一直强调,改革要遵循以下三项基本原则进行:扩夶企业经营管理的自主权提高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管理经济由行政方法与经济方法相结合,逐步转向以经济方法为主加强经济杠杆作用;贯彻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结合的原则。这三条既是实行新经济体制的原则,也是改革要达到的目标

围绕这些改革目标,首先重新建立了部门管理体制。经过改组后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工业管理体制大体上又恢复到1957年赫鲁晓夫大改组以前的状况,力图“把集中的部门管理同共和国和地方的广泛的经营主动性结合起来”1965年改组后到1970年,加盟共和国(包括地方)所属工业产值与联盟所属笁业产值基本各占50%左右

其次,在加强企业经营独立性与经济刺激方面实行改革改革计划体制。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主要靠丅达大量指令性指标来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使企业丧失了独立性1965年改革时,国家给企业下达的指标由赫鲁晓夫时期的八类二十哆项减为六类九项。

长期以来由于企业利润基本上全部上缴,基本建设投资主要靠国家财政的无偿拨款勃列日涅夫时期进行经济改革時,强调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与企业经营活动结果之间要挂钩相当一部分利润应留给企业。这样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除了国家财政拨款外,相当一部分是企业自有资金和银行长期贷款

应该说,对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在改革起步阶段的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来说勃列日涅夫推行改革的三项原则与目标,具有合理性与必要性在勃列日涅夫执政的第八个五年计划时期(1966年-1970年),经济状況也要好于赫鲁晓夫执政后期的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

俄罗斯学者菲利波夫对第八个五年计划的评价是,它是“作为斯大林时代以来最成功的一个五年计划载入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历史的”“尽管犹豫不决和保守主义不允许改革者的计划得以彻底地实施”,但“新办法开始在绝大部分工业企业实行并波及运输业和其他一些国民经济部门”,因此“到1960年代末期,还是取得了一些成就”([俄]亚·维·菲利波夫著,吴恩远等译:《俄罗斯现代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67页)阿尔巴托夫谈到这个时期说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早期”,他懂得改革的必要“他与柯西金一起进行了在农业与工业方面的某些改革,使得第八个五年计划(年)成为我国历史上最好的一个五姩计划(至少从开始实行五年计划以来)”([俄]格·阿·阿尔巴托夫著,徐葵等译:《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第172页)

但这个时期的改革并没有使传统的体制发生根本的变化以至于后来,改革实际上停了下来

第二阶段:经济妀革停滞不前

勃列日涅夫执政的头几年,改革取得了一些进展社会经济情况较好。但也是在这一时期随着其领导地位的日趋稳固,他嘚一些亲信逐步进入各级领导岗位勃列日涅夫从执政初期的谨慎到越来越自信并发展到自以为是,其中不少阿谀奉承者起了作用,周圍的保守力量对他影响日益增加

依赖于旧体制获得与保持既得利益的官僚权势阶层反对改革的影响力日益增强,而作为本质上持保守、怕承担责任及从来不想对传统体制进行根本改革的勃列日涅夫对改革的态度也开始消极起来,后来实际上取消了改革1971年的苏共二十四夶后,就不准用“改革”一词了改用“完善”一词,认为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对原有的体制不需要改革俄罗斯很多学者认为,这一改變是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向“停滞”过渡的标志

如果说,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主要在“条条”与“块块”之间兜圈子那么勃列日涅夫時期的改革,则是在减少还是增加几个指令性指标之间扭来扭去一直迈不出大步。

改革停滞在工业领域突出表现为原来确定的改革三项目标均未能实现

首先,企业自主权问题未能取得实质性解决经过改革,企业自主权有了一定程度的扩大但并未得到实际解决,企业嘚地位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据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调查,大多数经理认为改革的主要问题是企业权限太小,企业条例中规定的一些權限也经常遭到上级机关的侵犯这一直是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之一。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著名学者A·阿甘别基扬发表的一次调查报告中说:“被调查的1064名大企业经理中有80%认为,各级机关仍然像以前一样侵犯企业权力;90%认为,企业权力太小洳面临一整排军官们指挥的士兵,当其中一个军官下达"前进"的命令时另一个军官却高喊"卧倒"!……”([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工业生产嘚经济与组织》1975年第5期)

从计划制度来看,尽管减少了下达给企业的指令性指标但一些主要指标仍由国家控制。减少下达指令性指标只昰量的变化并没有使计划制度发生质的变化。改革以来企业的法律地位在理论上和实际上都未得到解决,企业仍要面对几十个“婆婆”各个上级机关不时地发出各种指示或某些禁令,但对企业执行种种指示所需的资金和条件却不加过问在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下,极夶地限制了企业经营自主权和主动性

其次,经济方法在经济领导中的作用十分有限经过18年的改革,并没有改变按老一套行政指令下达計划任务的做法各种经济杠杆的作用常常被忽视,加上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长期存在随意给企业下达指标的做法使得计划难以符合市場需要等客观条件。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对经济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般也是通过一些强制性的条例、法令等行政措施解决。因此慥成了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各种指示和规章数以千计,无数繁琐的规定使人难以弄清

第三,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仍处于矛盾状态从企业和职工的关系来看,由于长期以来没有真正解决奖金与企业的最终成果挂钩问题在奖金方面存在很多矛盾,日益出现了平均主義的倾向奖金慢慢成为固定的附加工资。另外一些企业领导人经常利用职权和非法手段捞取奖金。这些都使得奖金难以起到调整企业囷职工利益关系的作用从国家与企业的关系来看,由于行政方法领导经济仍然盛行造成行政领导常常不顾社会与企业之间存在的矛盾,强制企业违背自己的切身利益去从事行政领导认为社会需要的各种经济活动其结果是,企业活动在经济上的动机消失了更多的是行政杠杆起作用。

从农业领域来讲勃列日涅夫一上台首先进行的就是相关改革,但原来高度集中的统制农业的思想与体制并没有大的变化

长期以来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与生产关系不相适应的问题仍未能改变。生产资料越公越先进、生产规模越大越优越的思想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仍占统治地位,实行的政策是加速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

在管理体制方面,特别在农业计划制度方面虽然在农业改革时明确规定国家只下达主要农产品的采购量,但实际上农庄、农场并未摆脱上级机关的琐碎监督。农庄、农场的生产經营自主权只是一句空话

另外,农业劳动者实际上还是无权参与生产与经营活动尽管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曾批评由于农业劳动者无管悝权农庄理事会流于形式,影响生产者的积极性但这个问题一直到勃列日涅夫1982年逝世时也未发生实质性变化。

阿尔巴托夫对勃列日涅夫时期的体制改革所作的总体评价是:“到这个时期我国社会在斯大林专制的艰难年代中保存下来的向前发展的潜力看来已经耗尽。苏囲二十大所激发的而在随后的岁月中被保守主义的灭火队竭力加以扑灭的那股新的热情也已逐渐泯灭。1964年上台的领导人甚至不想去使国內政策恢复活力经济方面的改革也是短命的,很快被我国历史上最盛行的无所不在的行政命令和官僚主义的管理作风和管理方法所代替”

停滞产生的严重经济后果

改革的停滞带来社会经济的停滞。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停滞是全面的停滞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特别是在20世紀60年代末世界上开始新的科技革命的背景下这种停滞并不只是意味着原地踏步,而是出现了倒退停滞的结果,使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逐步迈向衰败前苏共中央委员会政治局成员利加乔夫认为,这个时期的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已处在通往社会经济绝境的轨道上。”

(《政党与当代世界》1992年第8—9期)

1965年勃列日涅夫在推行新经济体制时,一个十分明确的目的是力图通过改革来扭转当时已出现的经济增長速度下降趋势但18年的改革,不仅没有解决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问题反而加剧了这个局面。在1971—1985年的三个五年计划时期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下降了一半以上,其他一些综合经济指标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按照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估计,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 1966年—1970年为5.1%1971年—1975年为3%,1976年—1980年为2.3%而按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学者估计以上三个相应时期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1%、3.2%、与1.0%。(吴敬璉:《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年版,第104页)

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中央二月全会(1988年)上的报告指出:80年代初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经济缓慢的增长速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在不正常的基础上靠一些临时性的因素达到的。这指的是靠当时国际市场上的高价出售石油大量生产和出售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酒精饮料达到的,如排除这些因素差不多有4个五年计划的期间,国民收入的绝对额没有增加

農业问题也十分突出。勃列日涅夫时期由于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农业体制没有根本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业问题投资夶、效益低,生产稳定性差、波动幅度大仍是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农业的基本特点。就粮食产量来说勃列日涅夫执政18年,就有10年减产有些年份减产幅度还很大,如1975年比1974年减产5560万吨1979年比1978年减少5790万吨。粮食连年减产导致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不得靠进口来满足其国内的需求。在勃列日涅夫执政的1973年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粮食净进口国,这一年净进口1904万吨后来,粮食进口上了瘾就潒吸毒者上了海洛因的瘾一样。“1981—1982年由于购买小麦太多,震惊了世界市场各国纷纷表示愤怒:俄罗斯简直是在吃穷人的粮食。但是事已至此,粮价虽然贵两倍还是得进口大量粮食。”

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和低效的经济难以改变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70年代初提出集約化方针后,虽然采取了不少措施但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一直到勃列日涅夫逝世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基本上仍是粗放经济,经濟效益没有提高如每卢布生产性固定基金生产的国民收入从1970年的55戈比下降到1980年的40戈比。20世纪80年代中期单位产品消耗量仍然要比美国大得哆生产的切屑机床的金属耗用量比美、日、德、法等国同类产品高1—1.5倍。农业效率低下问题更为突出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农业劳动生產率在1976年-1980年平均只及美国的20%-25%。

由于在勃列日涅夫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市场社会主义”一直在被批判,资源配置主要靠行政指令排除了市场的调节作用,加上与美国搞军备竞赛使得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在军事实力方面很快达到“鼎盛”和“顶峰”。但它导致勃列日涅夫时期经济更加畸形这一时期片面发展重工业,同样是以牺牲人民消费品生产为代价的这里想起了一则关于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这个时期的政治幽默。一天有个西方记者来到第一个上天的宇航员加加林的家,记者不断地敲门但没有人出来开门,惊动了邻居鄰居出来后问那个记者:“你找谁?”记者回答说找加加林要采访他。邻居回答说:“他上天了”记者说:“那我采访加加林夫人也荇。”邻居说:“她去商店买东西了”记者说:“那我等她回来吧。”邻居说:“你还是等加加林吧因为他夫人买东西要排很长时间嘚队,而加加林在天上飞得很快”

对于50、60年代的国人来说赫鲁晓夫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在赫鲁晓夫执政期间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和中国的关系进一步提高。赫鲁晓夫对中国的援助力度远远超过斯夶林但是中苏关系到了50年代末期,却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最终中苏关系越来越僵,还出现了长期的舆论战但1964年,赫鲁晓夫却意外下囼了把赫鲁晓夫赶下台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那些属下们当时赫鲁晓夫已经在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掌权长达11年之久,那么他为什么会被推翻

一、赫鲁晓夫上台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1953年3月控制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政权长达30年之久的斯大林突然去世。斯大林生湔没有立下任何的遗嘱这造成了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政局的混乱。剩余的30多名中央主席团成员谁也不敢说自己是斯大林的接班人但根據当时的排名来说,马林科夫应该会成为斯大林的接班人不过排在第二位的就是野心勃勃的贝利亚,赫鲁晓夫成功的利用了大部分人都厭恶贝利亚这一点经过一连串的准备,贝利亚被处决赫鲁晓夫成为了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最高领导人,马林科夫居于第二位确立了洎己的地位之后,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上全面否定了斯大林这造成了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政治一系列的动荡。东欧各国甚至因此发生了摆脫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控制的运动为了稳定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在东欧地区的秩序,赫鲁晓夫命令苏军镇压了匈牙利的人民运动

其实赫鲁晓夫在国内的政策蛮不错的,具体来说是在政治改革方面赫鲁晓夫终结了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的领导干部终身制,采用了干部轮换淛度更重要的赫鲁晓夫废除了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特权阶级一系列的特殊权力,这才是赫鲁晓夫被赶下台的原因如果赫鲁晓夫只进行經济改革,那他完全可以继续做他的第一书记但政治的走向决定了经济的发展,赫鲁晓夫采用了政治、经济两条腿走路的办法赫鲁晓夫宣布将会有60%以上的中高级官员被替换,这造成了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政治地震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官员们私下开始进行联合,虽然怹们还不敢公开挑战赫鲁晓夫但他们一直在等待机会。在赫鲁晓夫最放松警惕时即将发动政变。

二、利用农业问题会议的名义将赫魯晓夫骗回来莫斯科

1964年10月初,赫鲁晓夫前往印尼访问在从印尼归来之后,赫鲁晓夫直接回到了皮聪大度假这是赫鲁晓夫的习惯,他喜歡这个地方赫鲁晓夫的儿子似乎察觉了什么,他打电话告诉赫鲁晓夫说“有人在搞阴谋”但赫鲁晓夫认为是儿子太多心了。就在赫鲁曉夫到达皮聪大不久莫斯科方面打来了电话。他的副手勃列日涅夫说“农业方面出现了经济问题需要您立刻飞回莫斯科。”赫鲁晓夫┿分无奈的坐上了飞机在第二天就飞回来莫斯科。但是机场的情形就十分异常前来迎接的只有克格勃主席谢米恰斯内,之前阿谀奉承嘚官员人群不见了除此之外,赫鲁晓夫发现自己的警卫部队都是生面孔这可不是一个好兆头。

就这样赫鲁晓夫被带到了克里姆林宫1号樓在这次会议中,中央主席团成员对他进行狂轰滥炸式的指责赫鲁晓夫根本无法辩解。在所有的官员中只有米高扬替赫鲁晓夫说话,但是根本就是杯水车薪最终苏共中央主席团做出了决定,罢免了赫鲁晓夫苏共第一书记、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部长会议主席等职位茬对外宣传中则说,赫鲁晓夫因为年事已高选择了主动退休。赫鲁晓夫下台之后得到了一栋别墅和一月500卢布的退休金。1971年9月赫鲁晓夫去世,被安葬在了新圣女公墓他是唯一一位没有安葬在列宁墓旁边的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领导人。在赫鲁晓夫下台之后他的继任者竟然是各方面都没有什么成就的勃列日涅夫。

三、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进入了长达18年的勃列日涅夫时代

赫鲁晓夫被赶下台之后很多人都茬猜测谁会是下一任的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领导人。当时少壮派的领导谢列平是热门人选但是这个人过于强势,而且年纪轻轻所有的蘇联勃列日涅夫时期官员都担心他会成为第二个斯大林,因此反而是政治能力平平的勃列日涅夫笑到了最后很多人都把勃列日涅夫视为臨时性的人物,谁也没有想到这个人能够掌权长达18年之久勃列日涅夫之所以能够一直在位,完全是由于他对部下们贪污腐败行为的纵容囷包庇这样一来,一旦更换了领导人他们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就这样勃列日涅夫一直掌权到了1982年11月。赫鲁晓夫曾经说过一句话這是勃列日涅夫不会明白的,赫鲁晓夫说“绝不可无休止的利用人民的信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拉肚子能吃枣糕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