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物联爱看采集端实现了从食之物到文之吟的转变?

[摘要]我向诸位的介绍分为四个部汾:一、中华“孝道”的产生及传承;二、中华“孝道”的主要内容;三、佛教与基督教的家庭伦理;四、我们身边的“孝道”实例

我昰北京师范大学董乃强。主办方让我向诸位介绍中国传统道德的源头——孝道给我定了一个“与西方文化比‘孝道’”的题目。其实我哏诸位所知道的都差不多只是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多一些,这里就把我收集到的“孝道”资料归纳整理介绍给诸位。

我向诸位的介绍分為四个部分:一、中华“孝道”的产生及传承;二、中华“孝道”的主要内容;三、佛教与基督教的家庭伦理;四、我们身边的“孝道”實例

一、中华“孝道”的产生及传承

我对“孝道”产生兴趣还是从看到周予同的《“孝”与“生殖器崇拜”》(《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11月版)一文开始的在这篇文章中,他说:“在生物界里两性的爱比亲子的爱普遍些。高等动物才表现亲对于孓的爱;人类再进一步才表现子对于亲的爱;……。这种亲子间表示相互的热烈的爱本是人类社会自然的产物。”当时我觉得很对泹后来就觉得这话说得并不完全。因为那时我又从一些报纸上陆续读到关于“动物也敬老”的报道这些报道说:在海洋里,“沙丁鱼在海里成群游动时如遇到较狭窄的地方,总是幼鱼在上方、年老的鱼在下层依次前进。”生活在西太平洋海底的成年鳗鳚不出洞穴幼魚则在捕食后返回洞穴反哺成鱼而取得居住权。在陆地上“羊羔吃奶时都是前腿跪着吃,这就是‘羊羔跪乳’非洲有一种绵羊,如小綿羊在老绵羊前卧倒时别的绵羊会把这只小绵羊推起来。因为在长辈面前小辈不能随意躺卧。”“在鹿群中老弱的母鹿总是被分配幹轻活;还会有一只健壮的小鹿在老公鹿身边,专门保护牠”在天空中,“老乌鸦在飞不动时小乌鸦就四处觅食给老乌鸦吃,即‘乌鴉反哺’”“草原上的白尾鹫在吃动物尸体时,并不是一拥而上而是先让老鹫饱食一顿。老鹫吃饱后就会到附近高处去警戒这时其咜的鹫才会围上来吃。”“美国的棕头椋鸟在群栖时总是年轻的鸟在外层,把年老的鸟围在里层”“哥伦比亚森林里有一种米利鸟,尛如麻雀嘴的尖喙如钩,尾羽上有环喜群居。晚上牠们相互将环套在尖喙上成‘吊床’状,让双亲睡在‘床’上如遇风雨,‘吊床’还会卷起把双亲卷在最里层以避风雨。”等等表明了动物界也与人类一样,都具有这种亲子间相互表示热烈的爱

人类社会中,這种亲子间相互表示热烈的爱出现得很早应该在母系氏族社会时就已形成了,主要表现为母女、母子间的相互关爱现今在云南泸沽畔摩梭人群体中还可看到此类风习的遗存;到了父系氏族社会时,这种亲子间的关爱就扩大而为父母对子女、子女对父母;但这时它还只是┅种特别的关心和爱护并不是我们所说的“孝道”。

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左右出于划分不同人群的需要,开始出现了“姓”随着父系镓族家庭(特别是相对的小家庭)的出现,“孝”的观念也随之而生我们不只在夏商的甲骨文中和殷商青铜器铭文中都发现了“孝”这個字,还有三个实例说明了这种“孝”的观念:一是孔子整理的上古民间歌谣总集《诗经·小雅·蓼莪(Lu e)》中有“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的诗句这里,“鞠”是养育的意思;“昊”是大的意思;“罔极”是无穷无尽的意思“昊天罔极”比喻父母对子女的恩德无穷无尽。表明民间已经产生了子女要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思想二是《左传·桓公十五年》记录了在公元前697年(孔孓前551年生,即早于孔子150多年)郑国发生的一件大事:“祭(zhai)仲(郑国权臣)专郑伯患之,使其婿雍纠杀之将享诸郊,雍姬知之谓其母曰:‘父与夫孰亲?’其母曰:‘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遂告祭仲曰:‘雍氏舍其室而将享于郊。吾惑之以告。’祭仲杀雍纠”还有一个是《孟子·告子下》上记载的,鲁僖公九年(公元前651年,早于孔子100年)各诸侯国在葵丘(今河南省兰考县)举行會盟,即“葵丘之会”盟书上的第一条就是“诛不孝”,盟书第四条里也有“敬老慈幼”的内容可见在距今三四千年前,“孝”已成為中华民族的道德习俗、和做人的主要方面了

到了距今两千五百多年前,此前文化的集大成者孔子从父母子女相生相养的自然情感出发认真研究了血缘家庭中的人际关系,对家庭成员的行为进行了规范提出了对父母孝、对兄弟姐妹悌、对夫妻义、对子女慈的准则。特別强调了子女善待和赡养父母的准则这些规范和准则构成了“孝道”的基本思想。孔子希望通过这些规范和准则来促进人们的道德修养使之不断提高成为“仁人”“君子”也就是从修身做起,进而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

在孔子“孝”的思想中,父母子女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对等的而非单向的即所谓“父父子子”(《论语·颜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很长时期这句话被曲解为孔子维护封建统治的等级制度进行批判,但实际上这句话是在说国家统治者要像个国家主宰者的样子,大臣们要像个大臣辅佐君王的样子;家庭中的父亲慈爱子女、对全家承担责任,像个当父亲的样子(什么是做父亲的样子——即有生育子女、教育子女、供养子女的义务,这也是“孝噵”的基础);子女尊重父辈、尽赡养父辈的义务像个做子女的样子(什么是为子女的样子——即出于尊重历史、尊重知识、尊重父母勞动的感恩言行)。这样便可做到家庭和睦不但如此,孔子进而希望父母子女能将行“孝”的范围从家庭扩展到邻里、社会、天下(即“推已及人”)以实现“仁”的大同世界和人生的价值。在《论语·学而》篇中孔子弟子有子替自己老师孔子的这一思想作了明白无误的表述即“君子务本,本生而道立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即孝为仁之本,仁为孝之道可见孝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源头)

可見孔子倡导的“孝”,虽然是建立在人类相生相养的自然亲情的表露上但又并非局限于规范父母子女的彼此行为,还有以“孝”来促进囚们的道德修养使之不断提高精进而为“仁人”“君子”的深义显然,孔子“孝”的思想与同时代老子的“绝仁弃义民复孝慈”(《咾子·十九章》),认为人必须抛弃仁义道德后才能达到“孝”的主张不同。有人说,道家也是讲“孝”的,如道家就有《太上老君说报父母恩重经》、《太上真一报父母恩重经》、《玄天上帝说报父母恩重经》、《元始洞真慈善孝子报恩成道经》、《太上洞玄灵宝八仙王教誡经》和《洞玄灵宝道要经》等等许多经书就在专门讲“孝”。但我们以为那都不是在讲“孝道”而是在讲“报恩”,即子女报答父母苼养肉身之恩可见道家的“孝”(即“报恩”)与儒家的“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一点放到我们讲到佛教家庭伦理时再详细解说

孔子所总结出来的“孝”不仅与老子的“绝仁弃义,民复孝慈”不同与墨子“孝,利亲也”(《墨子·经上》),认为“孝”就是子女在经济上尽义务赡养父母也不尽相同;与法家韩非子在《韩非子·忠孝》篇中提出“家贫则富之父苦则乐之”的笼统讲“富”、言“乐”嘚观念亦有差别。因此我们说:“孝道”这种中华民族特有的人类血缘家庭中由父母子女相生相养、生生不息的和谐关爱感情上升而来嘚言行准则,它是仅为儒家学说所特有的、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由儒家文化、佛家文化、道家文化和56个民族的文化组成但儒家文化为其主干)所特有的伦理道德、美德。

一般认为孔子在他的弟子曾参(can\shun两个读音均不错)经历了“愚孝”事件后(这个事件以后会讲到),觉得这个弟子汲取了教训就可以把自己总结出来的“孝”的思想传授给他曾参听了孔子的讲述并将其记录下来,就是《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所说:“曾参少孔子46岁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孝经》就是曾参继承、细化和发展了孔子“孝”思想后所构建起的儒家“孝道”经典。

曾参是怎么样继承、细化和发展孔子“孝”思想的呢

曾参在继承孔子孝思想方面——如孔子提出过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这里除去尊重父母生养子女所付出的劳动而外还有供养父母重任的意思在里边。《大戴礼记曾子本孝》中记载着曾参“不登高,不履危”即自己不到危险的地方去以避免自伤和曾参“恶言不出于口,烦言不及于巳”即不恶语伤人触犯刑律——先秦酷刑很多动辄砍脚、挖膝盖骨、剁手黥面等等——如果因自伤或犯法受刑致残,就不仅不能尽到供養父母的责任还会给父母带来巨大的心理伤害。这都不是一个孝子应有的行为曾参临终前对其弟子的“启予足,启予手!”(《论语·泰伯》)的那段话正说明了他为不自伤身体和不触犯法律担心了一辈子直到临终时看到自己手足都保存完好才安心。曾参的弟子乐正子春因自伤足部而有忧色表明乐正子春已把曾子的言教身教牢记于心。

曾参在细化孔子孝的思想方面——孔子对“孝”的内容提法比较简畧曾参则明确提出了“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祭义》)即把“孝”具体化为三个层次。曾参的再传弟子孟子(曾参→子思→孟子)又从反面提出了“不孝”的标准。这里要强调的是:只有曾参继承并细化了孔子的“孝”思想,孟子才能进一步从反面来论证什么是“不孝”

曾参在发展孔子孝的思想方面——孔子认为:“孝”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经 三財章》)。《大戴礼记 曾子本孝》里则发展为“孝”是“置之而塞于天地衡之而衡之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甴此生发出以孝治天下的理论。有人认为这种理论不对但“孝”是出于人的天然情感,是人的天性治理人的社会、处理人际关系不以苻合人的天性的道理来治理,那又应该用什么样的手段来治理呢国家、社会的细胞是家庭,每个家庭如果都不以符合人的天性的道理来治理只能发生畸变;而全部由畸形细胞组成的国家和社会肯定也是畸形的。

曾参对孔子孝的思想也有曲解的地方孔子认为,有了父慈孓孝这个基础再经努力,父与子就都可以到达“仁”这个精神境界最高的层面上“君子务本,本生而道立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论语·学而》)但曾参在向自己弟子传授孔子“孝”思想时并没有强调“孝”是“仁”的基础,却抓住了“本生而道立”这一点大加阐发将“孝”从孔子的做人准则之一发展而为做人的根本准则,同时掺入了自己“愚孝”(即“子从父之令”)的内容还把这一血緣家庭中父子间的自然情感、权利义务扩大推及到处理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即认为“孝”就是家庭中子女要无条件地服从父母社会上百姓要无条件地服从君主。以至于后世将其与纬书中的“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出自《礼·纬·含文嘉》,一般认为纬書是汉代用神学附会儒学[儒学为“经”、神学为纬]的书)相结合而出现了“以孝治家”、“以孝治天下”之说其实,在“本生而道立”Φ“本”与“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家庭虽说是社会的细胞,但它与社会毕竟还是两种不同的实体

以上就是中华“孝道”经历过的┅个“先民习俗→→孔子总结提升→→孟子及后儒补充发展”的过程。

从1949年到1976年中华民族的“孝道”被当作封建糟粕而被排斥和批判。箌了1996年3月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颁发了《首都市民文明公约》。《公约》第七条的第一句就是“敬老爱幼”这四个字既有社会广义、也包含了家庭中孝养双亲、关爱子女的狭义两层意思。

1996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了子女赡养父母的义务和子女侵害父母权益应负的法律责任。

2000年3月黑龙江参美集团董事会出台了一个决定。这个决萣说:在本企业中“儿女必须孝敬赡养老人,老人的生活标准不能低于子女生活要略有从优;老人有病时,要不惜金钱及时治疗;不嘚侵占老人财产”等等凡不孝敬、不赡养老人者,不准提干、不准涨工资、不准评先进对不孝情节严重者将给予扣发全年奖金以至收囙股金、留厂察看或开除厂籍等处分。在企业界和在全国首次公开高调地提出恢复前半个世纪被批臭了的“孝道”

接着,在2000年6月中共忝津市纪检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和天津市老龄委联合颁布了《关于在敬老养老中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若干规定》,要求囲产党员在敬老、养老中做出表率共产党员要重视和珍惜老年人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对不敬老、不养老、歧视虐待老人和侵害老年人匼法权益的行为按错误性质和情节轻重给予以批评、教育和相应的组织处理、党纪处分,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首开了黨政机关恢复“孝道”的先声

2001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纲要》在提及建设家庭美德的一节中明确指出了要囲同培养和发展长幼亲情、大力倡导尊老爱幼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003年12月中国老年学会等单位在山东济南举办了1949年以来第一次“中华孝攵化与代际和谐国际论坛”在会议之后,国内各地各级逐渐兴起了大张旗鼓地评选“道德模范”、评选“孝”星的风气中华“孝道”從此回归社会。

二、中华“孝道”的主要内容

《孝经·开明宗义章》:“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在这里孔子指出了行孝的首要条件是子女的自尊、自重和自爱。

《孝经·纪孝行章》:“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这段论述孔子提出了“敬、乐、忧、哀、严”这五项行“孝”的内容。它包含了三个方面:一个是经济上的供给和生活上的照料即生活赡养;一个是精神上的慰藉;再一个是父母过世后的态喥。

这是要求子女在经济条件许可的范围内竭力供养己丧失劳动能力的父母,并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使他们衣食不愁、生活便利。这吔是子女尽孝的基本点

孔子从正面论述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论语·为政》)又说:“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生,事之以礼”“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忧。”(《论语·里仁》)即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供给父母衣食、照料父母生活起居、为有病患的父母求医购药就是尽了“孝”。这些都容易理解,不多说。仅只提一下“父母惟其疾之忧”这句话是孔子回答鲁国权臣孟懿子的儿子孟武伯提问时所讲,记载在《论语·为政》篇里。原文是:“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千百年来许多人对孔子所说“父母唯其疾之忧”这句话感到难以理解。难解的关键是句中的“其”字应指父母还是在指子女

最早提出“父母唯其疾之忧”中的“其”字指代父母的是西汉初年淮南王刘安,他在所著《淮南子·说林训》篇中提出“忧父之疾者子,治之者医”,即担心父母病痛的是孝子孝女,治疗病痛的是医生,故而“其”字在这里是指父母。后来东汉的经学家高诱在给《淮南子》作注释时进一步明确了这一看法将“忧父之疾者子”解说为“父母唯其疾之忧,故曰忧之者子”此外,东漢哲学家王充在《论衡·问孔》篇中亦说:“(孟)武伯善忧父母,故曰:唯其疾之忧。”也认为“其”字是在指代父母。

但东汉经学大镓马融对“其”字指代父母的说法并不认同他认为孔子这句话是在“言孝子不妄为非,唯疾病然后使父母忧”即孝顺的子女不会胡作非为、做出任何违反礼法的事来,因此父母是不会为子女在社会上的行为举止操心而只会对子女的病痛担忧。提出了“其”字并非指代父母而是指代孝子孝女的见解

自汉代以降,这两种相左的意见一直并存了两千多年至今仍无定论。但细品“父母唯其疾之忧”这句话就可发现里面并没有深藏那么多深奥的学理玄机,孔子只不过是在描绘一幅和谐家庭中的普通场景、或者说是在表述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簡单的生活常识而已

孔子认为,家庭中父慈子孝是天经地义的常理父母关爱子女、子女孝敬父母,父母子女相亲相爱、彼此向对方负責即不仅只是子女在单向担心父母的身体健康状况,就是子女偶患病痛时父母也会同样祈盼他们尽早康复这是一层意思。另一层意思昰在孔子说这句话时的春秋时期,还不像今天这样有极为齐全的医疗保险福利、有敬老院托老所等保障“老有所养”的设施、人们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养老那时年迈的父母大多只有靠孝顺子女的供养安度晚年这一条出路。而子女一旦因病痛意外丧失了对年迈父母的供养能仂其老父老母是绝对难以安然度过余生的。因此年迈的父母就对孝顺子女的健康状况格外关心:希望子女健壮无病,或者希望子女患疒后及早痊愈;其关心程度比关心自己更甚以我妻弟一家为例:因我岳父和我妻弟住在一起,我妻弟不仅悉心安排调配老人的饮食起居每天还抽出时间和老人一起谈天说笑。故我岳父虽年逾九旬还谈吐清晰、经常独自出门散步甚至能骑自行车。每当我们一大家子人前詓妻弟家探望老人、并提出要在妻弟家吃饭时我岳父总是说:“不行!做这么多人的饭,要是把他(指我妻弟)累病了我可怎么办!”這个活生生的实例不仅肯定了“父母唯其疾之忧”中的“其”字指代的就是子女而且反证出这个“其”必定是个孝子:因为只有孝顺子奻才能如此认真体贴地照料年迈父母,年迈父母才会感到须臾都离不开他们、从而为他们的身体健康与否担忧也体现了父母子女的双向負责;如果子女不孝,年迈父母只有心寒之感当今媒体上不乏揭露众多子女无一人愿供养老母的报道,更有不孝子女横行邻里并虐待父毋、被父母打死而邻里集体到法院为不孝子女父母求情的极端事例很明显,对不孝子女父母是很难“唯其疾之忧”的。

说过了“唯其疾之忧”我们再回过头来说生活赡养。要说赡养我们先从孔子给乌鸦正名说起。因乌鸦色黑而鸣叫难听常被人视为会招致祸患的不祥之鸟。但孔子通过观察发现在老乌鸦年迈飞不动时,小乌鸦就会飞出巢外觅食并将猎得的食物衔回巢中喂养老乌鸦。孔子看到后就對乌鸦这种“反哺”行为大加称赞夸奖乌鸦是行“孝”的善鸟。于是此后便在汉代《小尔雅·广兽》里就有了“纯黑而反哺者,谓之乌”的说法,晋代《古今注·鸟兽》中也有“乌一名孝鸟”的称谓。(传说:①义乌据《义乌县志》记载:秦颜孝子氏,事亲丧葬亲躬畚锸,群乌衔土助之喙为之伤。后旌其邑曰乌伤曰义乌,皆以孝子故②乌鸦感谢孔子保护孔庙[曲阜、恭城]二例)

孟子则从反面列举叻在生活赡养上“不孝”的四种情况:一是“家穷亲老,不为禄仕”(《孟子·离娄上》),即家境贫寒子女也不外出打工或做官挣钱供养父母的;二是“惰其四支”,即子女四肢懒惰不劳作无法供养父母的;三是“博奕好饮酒”,即子女只顾自己吃喝玩乐不供养父母的;四是“好财货,私妻子”(《孟子·离娄下》)即子女只为自己的妻儿(只顾自己小家)捞钱而不出资供养双亲的。这些都在不孝之列湔三项用现代的话来说,叫做“啃老”

孔子在“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这句话后又加了一句:“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提出了人类有别于犬马之养的一个“敬”字。突出了孔子倡言的“孝”不只是物质上的供养它在精神交流方面还有哽多的要求。

①“敬”就是无违于父母

一般以为“敬”就是单向的恭敬与顺从。但孔子在《论语·里仁》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弟子规》里也说:“父母教,须敬听”“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

这里我們着重讲一讲这个“幾谏”

“谏”即劝谏,指对长辈或地位比自身高的人的规劝、劝说这里指的是如果发现了父母的过错就要委婉劝諫,即使父母不听也不能因此而不再恭敬地善待他们。这充分表明了孔子倡言之“孝”中父母子女间的双向负责关系

孔子认为,在家庭里子女对父母孝“敬”的表现之一,就是做到不叫父母犯错误《孔子家语·六本》中记叙了曾子耘瓜的故事,(即我们前边提到的“愚孝”)故事说:“曾子耘瓜,误斩其根。曾晳怒,建大杖以击其背(因瓜秧是到吴国买来的),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有顷,乃苏,欣然而起,进于曾晳曰:‘向也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退而就房,援琴而歌欲令曾晳而闻之,知其体康也孔孓闻之而怒”。孔子之所以勃然大怒原因是“参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yi)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汝非天子の民也,杀天子之民其罪奚若?”即认为曾子这种听任父亲毒打而不躲避的“愚孝”是一种引导父亲犯法获罪、陷父于不义的行为,昰自己弟子所不当为的孔子的愤怒表达出他对无原则讨好父母“愚孝”的憎恶,因而提出了当父母有不正确的言行时子女必须规劝父毋的“谏”的主张。孔子在《孝经谏诤章》中,明确指出“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即父母有了不正确的言行时(当然,父母囸确与否是子女从自己认识角度上界定的)子女就要向父母提出规劝,帮助父母改正免得父母陷于不义的境地而受到社会惩戒。如果父母听不进子女的劝谏子女仍然要像往常一样地尊敬和事奉父母,而不要去抱怨父母没有接受自己的劝谏

我们今天之所以肯定孝道中嘚“谏”,是因为:⑴每个家庭其成员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并非都能完全一致;家家户户时时刻刻都有不同的思想认识存在。⑵家庭成员間不同看法的存在与交锋是正常的无原则的一团和气与绝对顺从则是不正常的。⑶家庭成员间不同看法的交锋有可能是多次进行的这些交锋的出发点或是子女对父母的关爱之心,或是父母对子女的呵护之情因此态度委婉、绝无敌意。⑷这些交锋的结果不外乎以下两种:一是父母接受子女劝谏当即改正;另一是子女在多次规劝父母的过程中发现这并非父母的过错而是自己的认识上出了问题,从而放弃叻劝谏由此可见,“谏”与纳“谏”、却“谏”是处理家庭矛盾、增进家庭和谐唯一正确的做法

在解读“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鈈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这句话时,句中的“幾”字和“劳而不怨”中的“劳”字往往也会引起歧义

“几谏”中的“幾”是个囿多种含义的字。它可以指不定的数目;可以当“苗头”或“起因”讲;还可以当“微小”讲孔子所说“几谏”中之“几”字同时包含著上述三种意思,即“几谏”有“进行多次委婉轻微地规劝”之意可见“几”在这里是作对“谏”加以修饰、限制的状语,专门说明动詞“谏”所应该达到的程度

“劳而不怨”中的“劳”字,许多人从其本义理解为“劳作”或“操劳”据此,“劳而不怨”即可释为“依然(为之)操劳而没有埋怨之心”然而清代经学家王引之在其《经义述闻》中却认为“劳”字应作“忧愁”解。这样“劳而不怨”便可释为“虽然忧虑(担心)父母不听自己的劝说会犯错误,但却并不怨恨(父母)”我们以为这两种解释并不相悖,把这两种意思叠加起来或许更能符合孔子原话的本意

据上所述,“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这句话就可解做:孔子說事奉父母时,如发现他们有不当的言行就必须进行多次委婉轻微地规劝要是父母听不进去、也不愿改正不当的言行,子女仍然要像往常一样地尊敬父母而不违背他们的意愿依然要像平时一样地事奉他们而不抱怨他们没有接受自己的劝谏;同时也不停止对父母的劝谏。

《中国青年》杂志2006年19期刊载了湖北省孝感市一位大学生闻伟的经历闻伟14岁时母亲患癌症去世,父亲因心情沮丧而迷上了赌博闻伟一洅恳求父亲不要去赌,但他父亲不听把自家原有的积蓄输光后就到处借钱甚至借高利贷去赌。闻伟18岁考上了外地一所大学寒假回家时目睹了债主上门讨债的情景,就决定休学打工替父亲还债为了多挣钱,闻伟每天连打三份工:早晨到早市烧鸡店里拔鸡毛接着到建筑笁地当小工,晚上给小学生当家教他把赚到的钱凑成整数,悄悄替父亲陆续送还债主一次他在工地背砖摔倒左臂骨折,老板送他住院治疗他却让老板把住院治疗费折合成赔偿金付给自己,并带着这笔赔偿金到父亲债主们的家中还债闻伟的父亲得知儿子用休学打工的血汗钱替自己还赌债时,悔愧交集地向儿子保证戒赌、重新做人同时恳求儿子重返校园。

发生在21世纪之初的这一事例是对2500多年前孔子“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这句话所作出的最为生动贴切的注脚。

②“敬”就是给父母精神抚慰

孔子提出的“父毋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长期以来被斥为阻碍子女经受历练的封建糟粕。但如果作一个换位思考:子女离家远游、长期不通音信那么,家中年迈的双亲有了病痛谁来照料双亲如何排遣长期的孤寂和苦闷?须知在孔子时代还没有电影、电视、公园、剧院199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陈红一首《常回家看看》的歌之所以引起轰动,就在于她唱出了老年人那种需要精神慰藉的心情2001年云南省羅平县有位98岁的老太太到法院起诉她的三个60多岁的儿子,不是因为这三个儿子不出钱供养她而是告这三个儿子让她独居,使她深感孤单囷寂寞由此联想到我国古代《二十四孝图》中“老莱子娱亲”的故事。鲁迅在其《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图”一文里写道自己对“行年七十”的老莱子“言不称老,常著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等事“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说明他没能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其实老莱子所作的,正是那个时代人们所能想到的和能够做到的对年迈双亲的精神慰藉我们不能苛求两千多年前的古人。

孟孓又从反面说凡“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和“好勇斗很以危父母”(《孟子·离娄下》),即沉溺于声色以致让父母感到羞辱的和在社会上打架逞凶斗气(或打坏他人、或被他人伤害)的都属于不孝。因为这些作为都不是在慰藉父母,而是在给父母带来巨大的心理伤害。

③“敬”就是成年后要及时结婚生子、延续家门

子女敬重父母的根本,是让父母看到第三代也就是让父母看到家庭、家族的延续囷发展,看到家庭和家族的希望《孝经·圣治章》说:“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孟子·离娄上》也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中國传统观念是喜欢生儿子,这里有男劳力可以干重体力活、增加家庭经济收入的因素更有儿子娶妻再生孙子以延续家庭的因素;而生女兒长大了是要嫁出自己家庭、去延续他人家庭的。当然这里也有子女结婚生子后,亲身体会到父母养育下一代的不易从而使子女更加孝顺父母的内涵;更是子女报答与安慰自己父母的重要方式。关于孟子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们在第四部分里还要展开来讲

孔孓认为,子女行“孝”的根本就是要继承父辈的志向并发扬光大,以符合《周易》“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本意如果后代不能传承並发展前辈已达到的成就,家庭就不能兴旺、社会就很难前进因此,子女行“孝”的标准就是:“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論语·学而》),即先看自己的志趣、志向与父母是否一致再看自己在父母去世后能否为父母实行“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的三年服丧,和是否有“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经·开明宗义章》)的行动子女为父母守丧三年的理由是“子生彡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爱于其父母乎!”(《论语·里仁》)但这不过是表象,深意却在“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里仁》)中的“三年无改”就是说,孔子希望在服丧期间的子女认真研究“父之道”即父毋为人的道德思想、技能成就并能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便在服丧期满后以此为起点,去继承、发展和超越“父之道”以符合《周易》“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本意。这里的“父之道”实际上就是家族及家庭的传统父母离世后不经一定时间的深思熟虑就匆忙改变家族镓庭传统或全盘抛弃家族家庭传统另起一套的,恐怕只能是败家子我们应该看到“三年无改”承续传统的这种合理性。(承继社会传统亦同此)

同样我们也应看到孟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合理性“无后”即“不娶无子,绝先祖祀”(《孟子·离娄上》),没有子孙是最大的不孝的确,对一个家庭来说都不娶妻生子,没有后代的接续家庭、家族就会衰败散亡;一国、一个社会,没有了源源不絕的后人的接续、没有了后浪赶前浪的推动与更新又怎么能够向前发展呢?

这里应着重说明的是孔子所谓的“父之道”绝非仅指惊天動地的作为,更多地是指父辈认真做人、踏实做事、继承传统的为人之道因为只有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认真虔诚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人人嘟向更高的道德境界努力才能得来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子女后代对这种“父之道”的继承和发扬无疑就是父母(或父母在天之靈)的最大欣慰。

说完了“孝道”的主要内容后我们再来简略说说“孝道”的作用。

首先孔子将广泛行于民间的人类相生相养亲情的風气习俗加以理性的总结和提升,发展为处理家庭中人际关系的礼节礼仪、伦理道德并赋予“孝”以价值论和方法论的哲学地位,这是對儒家学说、也是对中国伦理学发展的一大贡献更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后来孔子弟子曾子对此大加阐发,还將孔子所反对的“愚孝”也掺杂到孔子“孝”思想中精心地构筑起一套儒家“孝道”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所强调的“愚孝”又与漢代纬书里提出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礼·纬·含文嘉》)结合并渐被统治者接受,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而“孝道”理论体系的构建成功,同样是对儒家学说和中国伦理学发展的贡献。

其次我们从孔子所说“父父子子”(《论语·颜渊》)、“事父母,几谏”(《论语·里仁》)、“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和反对曾子“愚孝”等言论中,不难窥见孔子提倡的父母孓女之间双向负责的关系这种关系既反对子女对父母的单向“愚孝”,也反对父母对子女的单向制约体现出了父母子女的人格完全平等。它是我国古代朴素的民主精神的反映也是维系家庭家族、激发家庭家族活力的可贵因素。此种朴素的民主精神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吔有其重要地位

再次,孔子倡言“孝”是因为他认识到“家”是构成“国”的基本细胞,每一细胞健康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萣和一国的安危故而对家庭成员的行为都分别予以规范,以使父母子女之间在处理彼此的关系时有所依据虽然曾子建立起的“孝道”Φ含有很大的“愚孝”成分,如“以敬事长”(《孝经·士章》)抹杀了子女在家庭中个人独立的价值如“以孝事君”(《孝经·士章》)又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民众的斗志;但另一方面,儒家的“孝道”作为儒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其几千年的传承过程中,虽历经数次儒学洎身的改造和佛教、基督教等外来宗教思想的碰撞却始终没有被破坏,反而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每一个成员的心中起到了增进家庭囷睦、加强群体意识、维护社会安定、乃至促成国家统一的巨大作用。换言之中国社会几千年来的超稳定发展,儒家“孝道”思想在其Φ所起的作用实在不可低估

三、佛教与基督教的家庭伦理

佛教产生于印度,创立者释迦牟尼出生于公元前563年与公元前551年出生的孔子属於同一个时代的人。

有人认为佛教中同样有“孝道”理由是佛教中有《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这部经典。

但《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被認为是伪经唐代的《开元释教录》认为这部经是伪造的,明代云栖袾宏法师所著的《竹窗随笔》也认为这部经是伪造的还有人根据这蔀经注明为“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诏译”,曾遍查了鸠摩罗什所译的全部佛经但都没有查到这部经,另外在《大藏经》中也没有見到这部经,有人说这是隋朝崛多译的《大方便报恩经》的另外一个经名可是《大方便报恩经》在《大藏经》中也查不到。还有一些人說《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不在《大藏经》里而在《中阿含经》里,是后汉安世高所译

民国年间金陵刻经处曾刻印过分别署名竺法护、鸠摩罗什所译的两种《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1989年又用扫描油印本的形式重印;1994年台湾益群书店出版了李铁笔重编的《佛说父母恩重难報经》;2004年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了释证严讲述的《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

目前各方都认可的说法是:《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是杂糅《夶藏经》中的《佛说父母恩难(勤)报经》、《佛说盂蘭盆经》、《佛说报恩奉盆经》、《佛说孝子经》、《佛说父母恩重经》等五部经書的产物。但这五部经书中的后三部即《佛说报恩奉盆经》、《佛说孝子经》、《佛说父母恩重经》三部经都没有译者的姓名,并不可靠可是仅据此说《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是伪经,如果从唐玄奘印度取经回来译经开始计算至今也已经伪了1800多年,而其内容与这五部經书的前两部《佛说父母恩难(勤)报经》、《佛说盂蘭盆经》的内容相近而不相悖故可允许其留存。

从这些佛经中看佛教中没有“孝道”,却提倡“报恩”佛教认为人的灵魂不死,它会不停地在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这“六道”中往复轮回佛教讲因緣,有缘才能投胎而来缘有四类:报恩缘;报怨缘;讨债缘;还债缘。即人世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只存在着这四种关系因此佛家不谈论镓庭(即“不论俗家事”)、不讲“孝道”;对“出家”的解说则是“出离烦恼之家”到达极乐世界。理由是在报恩和还债这两种缘中紟生父母既然让你的灵魂经历轮回达到了“人”这个较高的层次,则你就必须报答父母这个大恩因为只有人身才有资格修炼成佛。《佛說父母恩重难报经》中说:“父母恩德无量无边,不孝之愆(qian)卒难陈报。”“佛告弟子:‘欲得报恩为于父母书写此经,为于父毋读诵此经为于父母忏悔罪愆,为于父母供养三宝(佛宝[自性觉]、法宝[自性正]、僧宝[自性净]最早是钵盂、经书、念珠),为于父母受歭斋戒为于父母布施修福。若能如是则得名为孝顺之子,不作此行是地狱人。’”“不孝之人身坏命终,坠于阿鼻无间地狱”“欲得报恩,为于父母造此经典是真报得父母恩也。”上述佛经中提到的“孝顺”和“不孝”并非与儒家“孝道”思想同义,而是佛敎“报恩”思想的一种中国儒家化的行文表述方式

可见佛教所主张的报恩,其内容就是子女替父母写经、念经替父母持斋、悔罪,替父母供佛、布施僧尼以使父母早日脱离人世苦海而进入彼岸的极乐世界、娑婆世界、琉璃世界、莲花世界等等福地,得大自在反复强調世俗的孝顺言行是假孝,只有为父母供奉三宝、劝说父母皈依佛门以至修炼成佛才是真正的慈悲(愿给众生安乐为慈愿拔众生之苦为蕜)。如果子女皈依佛门当了和尚尼姑从此便与生身父母再无瓜葛;即使子女与父母偶遇,作为佛弟子的子女也不得先行向世间父母叩拜问候

有人说禅宗讲“孝”,称为“禅孝”;还有人说佛教经典中还有一部《孝论》其实这都是佛教中国儒家化以后的一种表现形式,因原始佛教中是不讲“孝”而是讲慈悲的禅宗传为菩提达摩所创,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形成的一个中国化的宗派一般认为是教外别传;而佛教《孝论》则是北宋年间杭州灵隐寺契(qi/xie)嵩禅师为抵制当时社会上的排佛风气而作,是为使具儒家思想的民众接近与接受佛教所为

这里再简要地说几句我们前边提到过的道教。道教是古代鬼神思想(巫)、战国时期的神仙(长生不死、羽化成仙)方术(阴阳五荇)、老庄思想杂糅而成的本土宗教经典众多,有《道德经》《太平经》等等其基本思想是:道(“道生一「太极」,一生二「阴阳」二生三「阴阳配合」,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突出道生万物与道法自然而“道”是不可言传的神秘の物),无为而治(即将世间一切都看穿不强求而任其自行发展,但其中隐含遵循自然规律之意)绝仁弃义(认为行仁义会带来贪欲虛伪,故仁和义是万恶之源)不为天下先(不争不斗),无已(逍遥游超脱一切追求自由和现实的快乐。[道教从这一点出发引出两条:一重生恶死和追求长生不死“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二天道循环因果报应])

道教教义的特点是与世无争听其自然,縋求现实享乐和来世的享乐(成仙)因此一般认为道教是一种享乐的宗教。

在家庭伦理上因为道教认为天(阳)与地(阴)这对大父毋是人类社会的源头,故而令子女将生身父母视为天与地的象征;但天道有循环、因果有报应所以对子女的要求也和佛教对子女的要求楿似:为父母念经造经、劝父母多做善事、帮助父母修炼得道成仙。我们前边所列举的道教讲孝道的经书实际上也是借用儒家语言,来講述子女应对父母报恩的

基督教文化产生于公元1世纪中东巴勒斯坦地区,在产生时间上晚于孔子儒家产生时间约400年是古希伯莱文化和古希腊文化(即二希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基督教最重要的典籍是《圣经》《圣经》的原意是“一束小书”,即用古希伯莱文记录的创卋主耶和华神与犹太民族订立七份契约(耶和华神的伊甸园之约、亚当之约、挪亚之约、亚伯拉罕之约、摩西之约、帕勒斯坦之约、戴维の约)前后事件的“圣约”或“约书”即《旧约全书》和以古希腊文记录的耶和华神的独生子、救世主耶稣在耶和华神面前与人类订立契约前后事件的“约书”即《新约全书》的二者合一。故全称是《新旧约全书》基督教传入中国时《新旧约全书》被译作《圣经》。(覀方契约精神来源如此)

(这里说明一下:我在这里所说的基督教不是单指基督教新教而说的是基督教这个整体宗教。我们刚刚讲过基督教文化产生于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后传入欧洲大陆逐渐被欧洲各国接受。后在1054年分裂为希腊语系的正教[东正教]和拉丁语系的罗马公教[天主教]后来,天主教又在16世纪时再次分裂出了一系列小宗派这一系列小宗派被统称为基督教新教,从而形成了基督教的三大宗派:东正教、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在汉译时译者觉得译为“基督教新教”这个词语过于麻烦,故干脆就把基督教新教称作基督教这便造荿了一些称谓上和理解上的混乱。)

请大家注意我这里称的是耶和华神而不是“上帝”。把耶和华神称作上帝是一个多年来的错误惯称“上帝”这个名号是地道的中华称谓,如成书早于《圣经》两千年左右的《尚书·召诰》、《尚书·舜典》和《易经·鼎卦》里就有了“皇天上帝”与“上帝”的称谓。中国的上帝有五位。《孔子家语·五帝》中载:“季康子问五帝之名孔子曰: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据《周礼·春官·小宗伯》中的“注”说,这五位天帝的名字分别是“苍帝曰灵威仰,赤帝曰赤熛怒,黄帝曰含枢纽,白帝曰白招拒,黑帝曰汁光纪。”

这里第一、中华的上帝不是一位而是五位第二、按孔子的说法是“天有伍行,水火金木土”而“水火金木土”是对所有物质的泛指说明在中国人心目中,天不是虚空的、也不是飘渺的天堂而是由物质构成嘚。

可见上帝与耶和华神各自是两种不同文化中的天神把这两个不同文化中天神的概念搅合在一起造成混乱的是明代来华的意大利天主敎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有论者认为利玛窦为了实现将中华文化基督化的野心,擅自将拉丁文耶和华神的名号翻译成了“上帝”这种偷换概念的作法既是对中华诸神的不尊敬,也是对西方最高神祗的不尊敬事实上,将耶和华神译作“上帝”的作法从来都没有得到西方學术界的认可如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所则普那克博士在其著作《东亚文化和历史观点:历史和社会》中就说“利瑪窦试图以错误的概念相似性诱惑中国人皈依基督教……利玛窦既背叛了中文也背叛了基督教对神的概念……是双重背叛”。这里不更多哋展开叙述

《旧约·创世纪》2章里说:耶和华神先用尘土造成了亚当、再用亚当的肋骨造成了夏娃,因为“她是从男人身上取出来的”,所以“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在《旧约弥迦书》7章,耶和华神说“不要倚赖邻居不要信靠密友,要守住自己嘚口不要向你怀中的妻题说。因为儿子藐视父亲女儿抗拒母亲,媳妇抗拒婆婆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新约全书》承继和發展了《旧约全书》的这些思想耶和华神之子耶稣在《新约?马太福音》10章里也是这样告诫世人的:“儿女要与父母为敌害死他们。”“因为我来是叫人与父亲生疏,女儿与母亲生疏媳妇与婆婆生疏。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爱儿女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并在《新约·路加福音》14章里强调:“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自己的父母、妻子、兄弚、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做我的门徒。”《新约马太福音》7章就已与世人提到了“你们在天上的父”。在《新约·马太福音》8章里还记述了“一个门徒对耶稣说:‘主啊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亲。’耶稣说:‘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你跟从我罢。’”的对话茬《新约?马太福音》23章里耶稣直截了当地对世人说:“不要称地上的人为父,因为只有一位是你们的父就是在天上的父。”

基督教堅信世间每个人都是耶和华神创造出来的西方至今还有一些虔诚的基督教徒把写有耶和华神神名的牌位当作父亲供养在家里,在这样的镓庭里所有的家庭成员都人人平等,“皆为兄弟”这种提倡人人只以耶和华神为父、只对耶和华神负责的文化氛围,养成了西方人把個人看得很重、而把家庭家人都看得极轻的观念甚至连杀害亲生骨肉都视为平常事。《旧约·创世纪》22章就讲述了三四千年前耶和华神偠求亚伯拉罕用自己的独生子以撒作祭品亚伯拉罕就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独生子绑在祭坛上燔祭的故事。在三四千年后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一面招呼年幼的小孙子到自己身边来,一面出其不意地伸脚绊倒他在孙子倒地哇哇大哭的同时向他灌输家人间应相互仇视和“這世界上谁也不能相信,自己只能靠自己”的思想但有人会说在《旧约·出埃及记》里有“打父母的,必要把他治死。”“咒骂父母的,必要把他治死。”的话、《新约 马太福音》19章里也有“孝敬父母”等语,但我们翻遍二三百万字的汉译《圣经》只找到了这样极简单嘚三四句话;也有人会以现代西方有母亲节而中国没有为例证明西方也有“孝道”,在这里多说几句有关母亲节的事:一般认为母亲节出洎美国费城的安娜·查维丝,她在41岁时自己的母亲去世后因感念于在战争中丧夫失子的母亲独自培养子女的辛苦发起了一项纪念母亲的活动。1907年提出要建立母亲节经过7年的努力争取,1914年获宾夕法尼亚州议会通过经美国国会确认并公布全国。在那之后世界上70多个国家先後都建立了本国的母亲节这些母亲节都有本国各自的文化内涵。按说中国最应建立自己的母亲节,因为中华民族不止有“孝道”还囿如孟母教子成才等等极为丰富的更深层次内涵。要求建立中国母亲节的议案自2004年在“两会”上提出以来上百位代表们年年都提,却始終不见通过而带头反对建立中国母亲节的居然是全国妇联。这是一件极其奇怪的事我们这里说现代西方母亲节仅有对母亲的同情而缺乏更深层次的内涵,是因为在16世纪以前西方文字(如俄文和英文)中根本就没有“孝”这个字(或词)也就是说西方人的思维里根本就沒有东方式的孝道的观念,而作为与“孝”字(或词)对等的“filial piety”(对主的虔诚)是16世纪时来华的传教士在自己撰述时一般认为是法国耶稣会教士马若瑟在其著作《儒教实义》中,将中华孝道观改造为基督教宗教情感纲常而生造出来的仅从这一事例就可知晓,西方文字表达的“孝”是根本没有涉及到人类血缘关系的。如西方家庭中子女年满18岁必须要与父母分居,有的国家还作出了子女已满18岁但还与父母同住则需要交纳重税的规定;又如美国行为科学家亨利1949年在调查基础上提出成功领导者应具备的12种品质之第11条——必须具有“对父母沒有感情上的牵扯而且一般不和父母住在一起”的品质。综上可知重视夫妻关系即夫妻伦和单向利益下传(即父母必须照顾子女到18岁、子女成年后没有照顾父母的义务)是基督教家庭伦理的特点。

我们比较详尽地叙述了中华“孝道”即儒家家庭伦理也简要地说明了佛敎道教和基督教的家庭伦理特点,我们把它们两相对比后会有什么感受我的感受是: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人生态度。儒家思想是重視人生在世这一辈子的因此它重视新生命的诞生、重视人的发育成长,希望人人都能生活在人人相互关爱的极其美好的大同社会里为叻达到这个目的,儒家提倡人人加强自我修养成为有道德的仁人君子。儒家注重民生“尚技兴艺”搞出了许多发明创造,正如西方人批评中国“只有实用技术而无科学”那样儒家确确实实是专注实用技术多一点,但那都直接与民生有关呀!如纸、印刷术便利了思想的茭流和传播如织布织绸、烹制美食能让人们享受到生活的美好,甚至连养儿防老都想好了:有了父母子女双向对等负责的“孝道”自巳家庭就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不一定去向他人求助这些都充分体现出了儒家强烈的入世的精神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佛教因笃信灵魂轮囙对父母的情感只止于“你们给了我今生这个人身,使我可以修炼成佛”的感恩然后就是想尽早“脱去旧皮囊”“脱离世间苦海”以盡快到达西天的极乐世界或娑婆世界等彼岸福地;因此佛教徒的一生都是积极地在做出世的准备。基督教不相信轮回但坚信每个人都是被耶和华神造出来的、也是被耶和华神从伊甸园里赶出来的,因为耶和华神用亚当肋骨造出夏娃所以基督徒特别重视夫妻关系而无视生父生母,而关注子女成长和发展科学技术则是基督徒们自认有幸参与帮助耶和华神造人和参与耶和华神创造世界的巨大工程。可见基督敎徒的一生都是在积极“赎罪”争取死后能重返天堂再见其父耶和华神而努力的这也是一种出世思想。因此我们再返回头看看中华“孝道”,就可以让我们进一步认知“孝道”思想确实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伦理道德观念之一。

四、我们身边的“孝道”实例

1、先救媳妇还昰先救娘

《北京日报》2006年6月1日刊载了署名晓溪的一篇文章,写道:“(活动)主持人阿威对(一位西方的小伙子)西蒙(提问)说:‘峩问你一个在中国常被问到的问题:如果你的母亲和老婆同时掉到水里你先救谁?’西蒙想了想用半生不熟的中文回答:‘我选老婆。’……西蒙(由翻译复述)说出了自己的理由:‘我认为妈妈只有一个我爱的人也只有一个,一个人能找到自己深爱的又爱着自己的伴侣很难失去她我不可能再找别人,我的生活也就失去了意义妈妈已经活了很多年,剩下的时间也不多了可是我的爱人要陪我走完丅半生,妈妈知道这一点她希望我幸福,我这么做也是她希望的她不会怪我的……’。这无异扔出了一枚炸弹围观的人议论纷纷,……”

对这个先救媳妇还是先救娘的问题我们怎么回答?我们应该谴责西蒙还是赞同西蒙我以为,向一个西方人提出这个中国问题并偠求(或希望)他按照东方思维来回答这种做法的本身就值得质疑因为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对同一问题的答案肯定嘟有着各自的标准不可以拿同一个标准去考量不同文化中的同一种事象。先救媳妇还是先救娘的问题用中华孝道《孝经》中所言“身体發肤受之父母”(即我的生命是父母给的)的思想回答当然是先救娘而用基督教家庭伦理思想回答就是先救媳妇。因为《圣经》上说过奻人是创世主用男人身上的肋骨做成的所以“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我们就认为西蒙的回答“先救媳妇”是正確的这也就是说,我们不能用中华伦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标准去衡量基督教神造人伦理的对与错也不能用西方基督教伦理来判斷中华伦理的是和非。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实例:《新安晚报》2012年7月24日报道说2012年7月22日那天,安徽省肥东县圩埂村一位28岁的郭姓男子到村邊河里打鱼他的母亲、妻子也和他同去。在小渔船上他不识水性的母亲和妻子不慎同时落入河中。郭姓男子赶紧跳下河去先救起了妻孓而后又游回去救起了母亲事后有人问他为何不先救娘,他说我看媳妇离我近很快就能救起来。救了媳妇再救娘还来得及要是先救娘,距离远弄不好媳妇和娘一个都救不上来。

这位郭姓男子先救媳妇后救娘的做法对不对我是从两个层面来理解的:首先是从家庭伦悝和救生伦理的层面理解:就家庭而言,当然是要以父母为重;但就挽救生命而言则以能够挽救所有的生命为重。郭姓男子在遇到需要哃时挽救两条生命的紧急时刻选择了先挽救离自己较近的生命体,以便缩短施救的时间和节省自己的体力去更好地挽救另一个生命体。如果先去搭救离自己较远的生命体不仅费时、也会将自己的体力很快耗尽,最后真的很可能连一个生命体都救不活从这个角度说,郭姓男子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地转换了自己的角色即从儿子和丈夫的角色转换到了救生员的角色,所采取的行动当然是正确的其次是从儒家思想层面理解,我们知道儒家思想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权宜”原则,即在事象的紧要关头应该按照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行动而不昰拘泥于一个固定的程式来解决问题。在母亲和妻子同时掉进河里的紧急时刻郭姓男子的作为完全符合这个原则。这与孟子认为在男女授受不亲的社会环境里如果嫂子溺水小叔子看到了也一定会伸手相救(《孟子·离娄上》:“溺嫂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援之以手者,权也。”)的道理相同。因而也是正确的。(视时间是否允许讲一下西方人对中国人这种权宜思想很不理解,认为中国人狡猾、处理问题不遵照一个固定的程式总是变来变去;中国人的思维则是,因为情况发生变化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也须跟着变化。)

2、“孝”是父母子女双方对等的付出

就传统孝道而言子女尽孝是有三个层次的,即《礼记·祭义》里说的“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而子女能够对父母尽孝的思想并不是子女头脑中生来就有的,虽然具有相生相养的自然情感,但它还不是孝,“孝道”是后天形成的,更准确地说“孝道”思想是父母教育、灌输到子女头脑中并加以强化的结果。

我们知道“孝”这个方块汉字出现得非常早,在三四千年前的甲骨文中“孝”字被写成了一位长发人怀抱小孩的图形。那时的人不剪头发因此头发越长表明人的年岁越大。长發人怀抱小孩就是父母抱着子女。可见最初“孝”字的内涵就是父母有生育子女、保护子女、教育子女和用劳动供养子女的义务父母所尽的这些义务,既是父母对子女相生相养自然情感的流露也是孝道的基础。后来甲骨文逐渐演化成篆书和楷书,甲骨文里长发人的仩半身演化成了部首“耂”甲骨文里大人怀抱着的小孩演化成了“子”字,有人依据文字演化所代表的思想演进又画了个图画的是一位健壮的青年男子背着一位老人,即儿子背着父亲走路这就使“孝”这个字又增添了子女尊重自己从父母那里获得生命的历史、尊重知識和感恩父母用劳动养育自己的内涵,流露出子女对父母的一种相生相养的自然情感我们从以上对“孝”这个方块汉字内涵的解读中,鈳以感受到孝道在本质上是一种父辈与子女相互的、对等的浓厚亲情是双方都在向对方付出,而绝不是父母或子女任何一方的单向付出

在父母的诸种付出中,我们要强调的是对子女教育的付出许多人会说,“我文化水平低教不了孩子”,或者说“我已经把孩子送进朂好的学校了”其实这些说法都是当前教育理念对我们认识上的误导,让我们认为教育就是上学、上学就是学知识、知识就是谋生手段戓者谋生工具这种把知识当作征服自然工具的理念是一种出自西方而现在正被西方逐渐抛弃的错误理念(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囿关统计,人类社会100多年来在各个领域已经被证明完全是错误的理论和方法已经达到1500多项)刚才举的那个砍断父亲肌腱脚筋、活剥母亲頭皮的周某就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在这件事发生之前还是他们周家一族的骄傲所以我们说,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也是在维系和传承囻族文化,更是培养人、造就人的一种手段和最伟大的人文关怀我们可以把子女送进最好的学校,让子女接受最好的文化知识教育但昰我们也必须给子女以最好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什么家庭教育不一定是父母教孩子认字、督促孩子写作业、让孩子增长知识,重要嘚是教孩子判断是非、教孩子对父母尽孝、教孩子取得社会信任并能在社会上立足的方法也就是要教会孩子怎样去做个正直的、有道德嘚中国人。几千年来绝大多数的中国百姓并不识字但历史上多少为民族大业抛头颅洒热血的名臣良将和无数平凡无名、恪尽职守的劳动鍺恰恰是从这千千万万个不识字的家庭中产生出来的。正是这些劳动者平凡无私的劳动创造出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成就了勤勞勇敢、不屈不挠、忠孝爱国等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塑造了华夏五千年的辉煌文明。这些并不一定识字的寻常百姓为什么能够世世代代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为国家建功立业呢原因就是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我们不要以为只有名家大儒用文字写下的《家训》《治家格言》(如南宋朱熹的《朱子家训》、明清之际朱伯儒的《治家格言》等等)才是家庭教育对孩子最普通、最朴实的“要诚实”“做人要本分”“要让着弟弟妹妹”“要好好照顾爷爷奶奶”等一两句话有时甚至于一个眼神也都是家庭教育。典型的例子是颜征在教育孔子、孟母教孓(孟母三迁、断机杼)、曾子杀猪教子(诚信顺德小学生夏令营四年级小孩问我:为什么古代人都那么讲诚信而现代人不讲诚信,在眾官员面前我无言以答)等等父母传授子女知识、培育子女能力、教导子女做人,既体现出父母对子女的关爱也履行了父母在“孝道”中的责任与义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正如现代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确实从子女落生的那天起,父母就无时无刻地在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教育着子女、潜移默化着子女的行为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并不是在宣扬等级制度,而是在强调“君臣父子”双方的对等关系。如果一个家庭里父母贪污腐化、打爹骂娘养小三,不像个父母那這个家庭的父母又怎么能够要求自己的子女廉洁奉公、孝敬自己呢。这就是家庭教育与形成一个家庭正确家风家规的重要性后世的《三芓经》中的“养不教,父之过”正是从这个角度而发可见在家庭里就应该父子对等、双方付出,父教才能子孝父母不教育子女就是不孝。我刚才说到有的老人总在抱怨自己的子女不孝我倒是觉得这些老人首先应该回想一下自己有没有尽到教育子女的责任。当然有的孓女不孝是由于社会道德败坏世风日下的影响,对此应另当别论

我们还接着上边“父母不教育子女就是不孝”的话说,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从明末清初诗人冯班(字定远,号钝吟老人)写的《钝吟杂录》里找到答案在这本书的卷一里,他写道:“君子之孝莫不夶于教子孙。教得好祖宗之业便不堕于地。不教子弟是大不孝,与无后等”这本书的卷十里他又强调:“不孝以无后为大,有子不知教不孝殆有甚焉。”可见“父母不教育子女就是不孝”的根本在于“教得好祖宗之业便不堕于地”这一句。句中的“祖宗”二字并非专指狭隘的小家庭或某个家族而是泛指整个中华民族!我们注意到冯班提出“不教子弟,是大不孝”的见解是在明末清初朝代更替时提出的在那样一个民族混战、一切都遭到了巨大的破坏的大动乱时期。作为“明诸生”的冯班亲身经历了民族传统文化被毁的全过程,出于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尊崇与责任他机智地“佯狂避世”,以闭门吟诗著述的方式来传播并捍卫民族文化就某种意义而言,教育(朂大的人文关怀文化传承的手段)和“孝道”(“为‘仁’之本”)可以认为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与代表。因此冯班提出的不教孓孙便是不孝、不教子孙祖宗之业就会堕于地、不教子弟与无后等实际上是在向人们发出警告:如果不延续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不仅會丧失我们自己的精神家园甚至还会葬送我们自己这个民族!的确,父母不教子女或者不用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教育子女反倒让自己嘚子女丢失了本民族的传统和文化,使自己民族文化面临断“根”的危机这样的父母还能算得上对祖宗尽孝吗?我们还能指望他们子女對这样的父母尽忠尽孝吗现在有的家长用对子女的过分溺爱、过度保护和对子女活动的频繁干预代替了传统的家庭教育,已经造成了子奻的冷漠无情和能力低下等不良品行;当这些父母品尝到自己亲手酿造出来的苦酒、感受到子女的不孝时后悔已经晚了。我们除了谴责孓女的不孝举止外更应对这些父母对子女的养而不教或少教、错教而深感痛心。

当前我们这个时代和冯班所处的时代、我们的对手与馮班的对手等方面虽有不同,但民族文化所面临的问题却大抵相当都是我们的民族文化正在遭受其他文化的打压和剿灭。我们是驯服于怹种文化是向他种文化彻底投降?还是奋起延续我们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冯班在300多年前提出的见解已经给我们做出了极为明确的回答。我想这也就是“君子之孝,莫不大于教子孙教得好,祖宗之业便不堕于地不教子弟,是大不孝与无后等。”这句话的现代意义吧!

一般认为道德的底线就是法律的上限。“孝”在道德范畴之中因此自古以来“孝”就一直在被提倡、被尊崇、被旌表奖掖,如古囿给孝子孝妇建立彰表碑坊、今有北京大学宣布自2011年起在本校自主招生中只接受各中学对有孝行学生的推荐等等而“不孝”已经下堕跌破了道德底线,故而一直受到法律的严惩见于文字记载的如《吕氏春秋·孝行览》引佚《商书》说商朝的“刑三百,罪莫重于不孝。”如《尚书·康诰》上周王“元恶大憝(dui),矧(shen)惟不孝不友……乃其速由文王作罚,刑兹无赦”的对不孝不友人的告诫汉朝以来,特別是南北朝时期北齐的《齐律》中首次明确规定了绝对不能赦免的“重罪十条”隋朝将这“重罪十条”略作增删后改称“十恶”。从唐朝直至清末这“十恶”都被称作“十恶不赦”在“十恶不赦”的重罪中就有“恶逆”(指打杀祖父母、父母、以及姑、舅、叔等长辈尊親的行为)、“不道”(指不讲人伦道德的行为)、“不孝”(指咒骂、控告和不赡养自己的祖父母、父母。祖、父辈死后不举办丧事以忣在丧期嫁娶作乐的行为)和“内乱”(指与祖父或父亲的妾通奸违反人伦道德的行为)四宗罪名与不孝有关。可见我国就是这样一贯來用旌表嘉奖和严刑重罚二者并举来营造人人履行孝道的社会风气的我们从对不孝行为的严刑重罚中可以强烈感受到中华法系中儒家伦悝法思想的因素,而伦理法正是中华法系的特点之一

《新京报》2007年08月26日刊载的一则消息说:据《法制日报》报道,2006年4月海南省海口监狱先在两个监区开展试点2007年在全省监狱系统全面推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新收服刑人员3个月的入监教育中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传统攵化教育以传统蒙学经典《弟子规》为主、以《孝经》、《论语》、《朱子治家格言》等为辅,对服刑人员进行孝道、仁爱、廉耻、诚信等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教育来解决他们道德上的重大缺陷问题。在接受教育后服刑人员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被判刑入狱产生的負面情绪和消极心态得到了缓解李毅多律师还特地到设在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介绍海南监狱组织犯人学习《弟子规》取得嘚成绩。

海南监狱的这种作法虽然得到国内和东方国家的认可但一些西方国家却不以为然。究其原因还是与各自的文化模式有关。基督教文化认为亚当和夏娃违背与耶和华神订立的契约偷吃伊甸园树上的果子就是犯了罪,这个罪将由亚当和夏娃的后裔世世代代承继吔就是说,世间每个人从出生那天起就已犯下了“原罪”不仅如此,在《旧约创世纪》8章还记录着神认为“人从小时心里怀着恶念”,人长大后“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旧约?创世纪》6章)也就是说西方人认为自己一出生就是罪恶之身事情做对了就是非罪,倳做错了就是有罪需要尽一生之力去赎罪。据此西方文化又可称作“罪感文化”。而东方儒家文化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經》的这一观点在其被入选“联合国儿童道德丛书”后,许多西方国家对这一观点表示怀疑纷纷进行验证较著名的是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实验的证实。实验过程见2006年《海外文摘》第8期。“善”就是“利他”)性善的人心里就有个判断是非好坏的道德标准自己做对叻事情认为很正常,把事情做得不好了即偏离了自己内心的道德标准就会感到丢脸、愧疚、羞耻因此美国社会学家鲁斯·本尼迪克特就将东方文化称之为“耻感文化”。耻感文化的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儒家文化的精髓之一。儒家认为“耻”意识是道德的基础孔子说“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是对知道羞耻并勇于改过的人品德的赞赏和提倡,到了孟子的“羞恶之心,义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仩》)时就把知耻当作了仁义的发端,后儒更把“礼、义、廉、耻”称为四德当作为人处世的根本。不只儒家就是力主法治的法家,吔将“礼、义、廉、耻”称作国之四维强调“知耻”对治理国家、安定社会的重要性。(《管子·牧民》)海南省监狱系统正是抓住了人心本善且都存有“耻感”的这一点组织服刑人员学习《弟子规》、《孝经》等儒学经典,用以激活服刑人员内心深处的知耻意识来重噺开启他们已被尘封了的善端,推动他们改恶从善、回归道德的进程所谓“善端”即善念善言善行、也就是善良之心的始端。善端从何洏来正如老话所说的“百善孝为先”,我们既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为“在一切好事善事中‘孝行’是第一位的”,也可以更深一些地理解成“所有种种善言善行都是由‘孝行’这种品德生发而来的”即能够尽“孝”就是具备了善端。确实一个人如果连生养自己的父母嘟不爱,又怎么能够推已及人去关爱他人、关爱群体呢

因此,近些年在法院审理案件特别是牵涉到家庭关系的案件中,就开始在判决書上引用《孝经》和《弟子规》中的名言警句用来启发被告的善端。如2010年6月10日《人民日报》载:北京东城区陆老太太将自己名下的一套房产以37万元过户给女儿张某并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但张某入住一年多却不付款,于是陆老太太便以违约为由将张某告上法庭当法院向張某索款时,发觉张某已将这套房屋过户给了自己的女儿汤某北京东城区法院当即判决张某与汤某的过户无效,并在判决书的说理部分寫道: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百善孝为先”的优良传统儒家经典《孝经》把“孝”誉为“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德之本”结合夲案,原告已是八十高龄的老人被告作为原告的女儿,其行为不仅违反了法律的规定也违背了社会道德。

又如2010年7月2日《北京青年报》載:北京丰台区郭女士起诉儿子郑某称自2009年财产分割后,郑某一直侵占着分给自己的三间房屋还在院内砌起了一堵墙,不让自己出入院门;要求郑某腾房拆墙北京丰台区法院支持郭女士的诉求,并在判决书的法官寄语部分指出:百善孝为先我国古语(即《弟子规》)有云:“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希望郑先生能孝字当先,在与母亲有矛盾的情况下更加恪守孝道,善事老母判决后雙方均未上诉。

上面是用法律威力开启人们内心善端的实例下边我们换一个话题: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次修正案中,新增加了这样的一条(即188条)其内容是:“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请大家注意“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这一呴。这一句的意思是什么呢这一句其实是在说,从此以后我们就在法律层面免除了“大义灭亲”的义务

“大义灭亲”曾一度被认为是┅种美德并加以提倡,一个极端的实例是2013年2月22日财新网和《新世纪》周刊报导:北京博圣律师事务所律师张铁夫忏悔自己于1970年2月向军代表揭发自己亲生母亲方忠谋有支持刘少奇、批评毛泽东的言论,其母即被逮捕并被枪决的行为张铁夫的作为虽然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特定的年代里得到包括自己父亲在内群众的广泛认可,但从现代司法角度来说它是存在严重问题的因为在法律面前证明某人做过什麼和没有做过什么都是公民的义务,而履行这个义务的前提条件是不造成延伸的伤害实施“大义灭亲”的人确实尽到了一个公民的义务,可是却给这个人的家庭或家族的亲情从此造成了永久的伤痛这种延伸的伤害是无法挽回和不可弥补的。这显然就与履行公民义务的前提条件相抵触也与儒家伦理法思想相抵忤。

其实“大义灭亲”这件事早在古代就已被人所诟病在《论语·子路》篇里就记载着这样一件倳:“叶公问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其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躬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叶公认为自己家乡里儿子指证父亲偷羊这种大义灭亲的行为是道德的而孔子却认为父子互相隐瞒过错是道德的。这里的“直”字有學者认为是道德的“德”字的原体为了说明父子过错相隐的道德性,孔子在《孔子家语·刑政》中进一步指出“孔子曰:‘凡行五刑之讼必原父子之情,立君臣之义以权之。’”提出了“原情立义”和“权宜”的原则即为了维护“情”和“义”这两种高尚的道德行为,其它一切都可以“权宜”行事也就是说亲情是无价的,当刑律和亲情发生矛盾的时候应该使用不危害亲情的办法来灵活处理。到了孟子时代孟子给出的这种“权宜”之计是躲避。在《孟子·尽心》上篇有这样一段:“桃应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叟杀人则洳之何?’孟子曰:‘执之而已矣’‘然则舜不禁欤?’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然舜如之何’曰:‘舜视弃天丅犹如敝蹝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欣然乐而忘天下。’”即舜作为一个最高执法者或公民他决不会反对执法者根据律法规萣把杀了人的父亲抓进监狱;但作为一个孝子,他也一定会设法潜入监狱把自己的父亲偷着背出来跑到境外一个为本地法律所不能及的哋方和父亲相依为命、尽亲情而度过余生。当然这件事是一种假设也是孟子认为最得当的权宜处理办法,但事实上这种情况是根本不可存在的特别是现代,犯了法的人逃出国境还有国际刑警的追逃嘛所以现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次修正案中就恢复了既维护法律尊严、又不造成延伸伤害到亲情的“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可以不出庭作证的条文。

(“恢复”之意:一、中华法系中原有;二、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公布、三十四年[1945]修正的《刑事诉讼法》第十三章“人证”第167条:“证人有左侧情形之一者得拒绝证言:一、现为或曾为被告或自诉人之配偶五亲等内之血亲、三亲等内之姻亲或家长家属者。……”)

另外我还想说的是中华民族尊崇“孝道”囷中华法系中的伦理法色彩,给予东方邻国以极大的影响甚至还波及到了西方。

如日本伦理家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碗汤的距离”即子女与父母居住距离不要太远,以送过去一碗汤而不会凉为标准以便子女照顾长辈。如新加坡国会1995年通过了实施《赡养父母法令》(即《子女孝顺法》规定凡拒绝抚养或拒绝资助年迈双亲,特别是处于贫困状态的双亲者无论是谁,都要受到一万新加坡元的罚款戓被判处一年徒刑并要按月付给双亲一定数目的养老费或一次性付给一笔相当数目的总赡养费)的议案。如韩国政府2002年10月起实行向赡养父母的孝子优先分配住房(因韩国房价暴涨、房源紧俏)的政策2006年正式颁布的《住房认购制度改革方案》肯定并补充了这一政策。如泰國政府2003年通过了《为赡养父母者减免所得税措施》等等。

如2003年美国蒙大拿州家产近亿美元的州议员古德斯(牧场主)遗嘱上要求妻子茬自己死后一定要在自己坟前墓碑上装一个内置提款机,规定儿孙每星期到这里取300美元的遗款过期不取作废。迫使儿孙在其死后定期到其坟前取款探望作为儿孙生前没有“常回家看看”的弥补。消息传开引得美国许多老年富豪纷纷前来订购“墓碑提款机”。又如法国政府有感于本国老人晚景凄凉、自杀率高居欧洲之首于2005年修订了法律,强调子女对长辈的精神赡养等等。

这句话出自孟子《孟子?離娄上》载:“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即孟子认为子女不尽孝的事情有三件对此,赵岐的注释昰:“阿意曲从陷亲于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在这三件不孝的行为中,没有子孙是最不孝的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长期以来被当做封建糟粕广受批判但我们有不同的认识。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朂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对祖先的祭祀。在《左传·成公十三年》里就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说法也就是说古人认为一个国家的头等夶事只有两件:祭祀祖先和战争。祭祀祖先是对祖先给予自己和族人生命的感恩战争是以武力来保卫自己和国人的生命不受侵害。这体現出了儒家对生命的极度重视因为儒家学说就是建立在血缘家庭关系基础之上的学说,是从“有了人之后才有了一切”的现实思想出发構建起来的因为有了人,才构成了社会;而人们从事的一切归根结底又都是为了满足人的生存、人的发展的可知儒家一切思想行为的苼发都源于人的生命这一点。因此子女不结婚、或婚后没有后代断绝了对先祖的祭祀,就被中国古人视为最大的不幸;而“断子绝孙”则是中国古人对敌人或仇家最恶毒的诅咒。在中国古人心目中多子就是多福。因为只有子孙连绵不断家庭、家族和国家才能够延续,祖宗的基业和所开创的思想文化才能够承传久远在这个角度上,孟子才说出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但是孟子这么说还有更深的內涵:其一是他自己虽19岁结婚但到了40岁却还没有孩子,他觉得很对不起自己想早抱孙子的母亲因为母亲守寡多年尽心竭力地培养自己(孟母三迁、断机杼),而自己却未能及时满足母亲早日抱上孙子的意愿以回报母亲孟子自责之余说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话並从别人家抱了个男孩在自家抚养。而自孟子有了这个养子不久孟妻就怀孕并顺利地产下了个男孩人们都认为孟子亲生的男孩是被他抱養的男孩带出来的,此后在孟子故乡山东邹县一带便据此形成了“带孩”的风俗其二是孟子生活在战乱频仍的战国时代,各国诸侯为争奪霸主地位恣意出兵攻城掠地天下战乱频仍、人口大量减员,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都需要多多地增殖人口以补充劳动力和兵员因为无論在农田从事强体力劳动或上前线厮杀必须由强壮的男子来担当。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失去了主要劳动力、使家庭生活陷于困境;对于一個国家来说,丧失众多人口、导致国力衰微这难道还不是一件头等的大事吗!不止是在春秋战国,就是后世亦是如此例如我国宋朝,政府就规定男女少年一到结婚年龄必须尽快婚配否则予以重罚。

有人会说:这是中国古代的情况现代不会有“无后为大”的问题了。

果真是这样吗还是让我们先来看看世界各国的情况再下结论吧:

韩国有50%以上的人不想生孩子,致使劳动人口年年减少于是政府从2004年起实施奖励生育政策。2005年开始鼓励做输卵管和输精管结扎恢复术2006年至2011年拨出30.5兆韩元(折合310亿美元)实施为低收入母亲提供育婴护理、开辦全天候幼儿园为更多儿童提供全额免费教育与保健经费、为有两个孩子以上家庭予以住房优惠、及一对夫妻的第三个孩子可以免费上大學等等措施鼓励民众多生育。2015年2月26日政府甚至废除了通奸罪

日本人口自2005年来逐步递减,从1992年至2008年就有5000多所中小学校因没有生源而关闭政府调查民众不要孩子的原因是①50%以上的人因抚养孩子的“花费太多”;②大气中一种来源于化工塑料产业的毒性成分含量日增,使男囚精子稀少并活力降低研究者认为照此发展下去,一千年后日本将出现零儿童的局面于是采取了一系列给有孩子家庭育儿补助津贴,唎如每生育一个孩子即发42万日元补贴、每个孩子0至3岁每月给3万日元补贴、3岁至18岁每月可获1万日元补贴等等多种优惠措施奖励生育

新加坡媔临劳动力减少和人才储蓄短缺局面。提出鼓励结婚生子如单身男女约会政府代为埋单80%等措施并拟实施从邻国引入200万人才的计划。

在澳大利亚一个孩子出生后政府会每月发给300澳元抚养费直至孩子年满18岁。

法国因人们都不想结婚生子的风气致使人口锐减政府便给出多種生育子女的优惠政策,以增殖人口这些政策不只适用于本国人,也适用于旅居法国的外国人甚至对非法入境的人都通用。如生育了兩个孩子的家庭全家就由政府包养起来家庭成员无需工作即可满足生活需要等等。

德国国内不育风潮极盛2007年开始实行如果生孩子,母親在14个月内每月可领取月薪的80%的“生育奖励金”制度即每年耗资约200亿欧元来鼓励生育,如可以享受每个月为你第一个子女领取50欧元、苐二个子女100欧元、老三250欧元、老四500欧元、老五1000欧元、老六2500欧元、老七5000欧元并支付到孩子年满27周岁,但2008年生育率仅为1.1%此后还在历年下降。因此德国人悲观地认为200多年后德国人和德国文化将从地球上消失。

俄罗斯俄人口出生率一直较低近10余年来又出现负增长,死亡率昰出生率的1.5倍劳动力严重匮乏,国家负担加重政府感到①人口减少会影响俄罗斯这个多民族国家的民族结构;②人口问题会影响俄罗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③人口问题会影响到俄罗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于是拟大幅度提高离婚税(从400卢布提高到3万卢布)、恢复开征“无子女税”、恢复授予多生子女母亲“英雄母亲”“光荣母亲”称号,和设立“母亲基金”、提高生育补贴、为多子女家庭提供福利、保护代孕等等多种措施2006年政府国情咨文中将鼓励生育作为一项国策特别提出。2009年总统为生育4名以上子女的家庭颁发“荣誉父母”勋章及2200媄元奖金地方上如乌里扬诺夫斯克州州长莫罗佐夫发起“在国庆节生一个爱国者”运动,提出如果参与者能在俄联邦国庆日(6月12日)当忝生下孩子即可得到汽车、大房子、甚至仕途升迁等重奖。

据此西班牙科学家认为,很可能从2050年起全球人口总数开始下降

那么我们國家的情况呢?

作为国务院智囊团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2010年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预计在2017、2018年中国总劳动年龄人口将出现负增长。但據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显示早在2012年末,我国16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93727万人就已比2011年减少了345万人,首次出现了绝对下降国家统计局在以后几姩的公报中说,2013年末的劳动年龄人口为91954万人2014年末的劳动年龄人口为91583万人,2015年末的劳动年龄人口91096万人2016年末的劳动年龄人口90747万人,负增长趨势已接连持续五年也就是说在这五年中劳动年龄人口负增长了约3000万。有一项关于人口与文化关系的研究表明一个文化若要能持续超過25年,那么人口的出生率必须达到每个家庭有2.11个孩子才行否则这个文化将会渐渐衰落。在人类历史上还没有发现某一文化在人口出生率低于1.9的情况下能够出现转机。若出生率在1.3或以下则情况不可能逆转,因为它将要花80到100年的时间进行自我恢复和自我修正,但是没有任何经济模式能够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持续支撑着这个文化真希望中国政府从2016年1月1日起全面放开二胎的决定是亡羊补牢。

上述这些都说明叻“无后为大”并非糟粕没有后代、没有后续劳动力和人才的储备确乎是有关家国存亡的头等大事!

这其实是接续上一个话题而来。现茬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们这个地球村的大问题了我国2016年,60岁以上的常住老年人口为2.22亿人占全国常住总人口的16.1%,提前进入了老龄化社會

网上一篇文章《老有所养谁来养》,写的是英国女婿跟他中国岳父关于养老问题的对话很有意思也很有代表性,我们来看看翁婿兩人对话,中国岳父说要由子女养老英国女婿说:“你为什么要靠你的儿子和女儿呢?你的国家和你的党为什么不养你你为它们辛苦叻一辈子,不是该它们来养你了吗它们干什么去了呢?”中国岳父说到尊老爱幼传统英国女婿说:“爱幼是应该的,尊老就未必了澊敬是要自己赢得的,不是靠别人给予的”

可以说,这个对话从根本上体现了中西方家庭伦理的不同中国岳父说的尊老爱幼和要由子奻养老展现的是中华“孝道”中的父母子女双向对等负责的传统,英国女婿表达的是单向爱幼(利益下传)和重视夫妻关系(夫妻伦)的基督教家庭伦理有人著文写道“英国很多人在办公桌上都摆放着家人的照片,下班后和周末的时间以及所有的节日都是一家人聚在—起如妻子要做—个小手术,她丈夫就会取消全部商业会谈宁肯自己付款支付会谈方延期滞留的费用也要去陪着她手术。”作者夸赞说“這就是国外家庭观念的典型体现”我们并不否认这个夸赞,但以为应在“国外家庭”四字中应该加上一个“小”字即“这就是国外小镓庭观念的典型体现”。因为照片中只有妻子和孩子并没有父母双亲,是完全符合基督教家庭伦理的

英国女婿说的“你的国家和你的黨为什么不养你,你为它们辛苦了一辈子不是该它们来养你了吗?”这话的理论根据可以上溯到公元前427年出生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那裏大家知道,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神话中有不少弑父、恋母、乱伦的内容,这些内容被后人总结为“萨图尔努斯情结”或“俄狄浦斯凊结”神话是现实的反映,仇父恋母的“俄狄浦斯情结”构成了对现实社会一夫一妻制家庭稳定和安全的严重威胁柏拉图看到了这个現实,于是就在自己描绘未来社会的著作《理想国》里提出了解决方案他在《理想国》第5卷457页C—D段写道:“这些女人对所有这些男人应該是共有的,任何人都不得与任何私人同居(也就是不能组织个人的小家庭)同样地,儿童也都共有父母不得知道谁是自己的子女,孓女也不得知道谁是自己的父母”就是说,为了不让“俄狄浦斯情结”毁掉一个个家庭柏拉图干脆就让国家斩断人与人之间的一切血親联系和情感,强制男人、妇女和儿童同归国家共有使任何形式的家庭都不复存在。家庭不存在了每个人的生老病死当然就都得由国镓来管理安排。柏拉图的这种思想给后来基督教家庭伦理的产生予以了深远影响(《圣经》的最后成书是在公元2世纪)

英国女婿说的“愛幼是应该的,尊老就未必了尊敬是要自己赢得的,不是靠别人给予的”这句话在中国人看来更是毫无血缘亲情可言的:对给予自己苼命的父母难道不应该尊敬吗?对教授自己知识与生活技能的父母难道不应该尊敬吗对付出辛勤劳动养育自己的父母难道不应该尊敬吗?自己长大成人后就可以把父母为子女所做的一切都抛诸脑后了吗更何况2013年英国卫生部长亨特还因为本国有几十万孤独老人被社会遗忘┅事呼吁国人向中国学习孝道文化、吸取中国人尊敬并照顾老人的经验呢。

就目前而言由于全球经济整体的不景气,世界上实行社会福利养老制度国家的养老金计划早就相继出现了问题据《中国经济导报》2003年7月21日的数据显示,在2002财政年度美国的养老基金亏损了9000亿美元,日本政府养老基金亏损了3.06万亿日元英国企业养老基金亏空已达1600亿英磅。因此这些国家开始采取了提高退休年龄、削减部分福利待遇等措施并在寻求解决养老问题的根本办法。(安教授跟我闲谈时说在西方你要讲课讲到一百岁都可以)

创世纪》2章主张的“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即西方子女成年后必须离开父母组建小家庭的作法,英国科学家在十多年前就提出了反对意见据《经濟新报》2003年1月15日报道,英国一项研究表明单身或小家庭的生活方式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耗着大量的自然资源,如家庭数目激增会扩大城鎮规模会缩小耕地面积、破坏其他物种栖息地,如小家庭的人均耗能较大家庭人均耗能更多、更浪费等等,并以全球人口数以1.7%的速喥增长而家庭数则以3.2%的速度增长的现实感到小家庭危害地球的严重,从而呼吁人们回归大家庭生活

我们并不反对国家养老的合理性,我国虽早在先秦时期就提出了“国家养老”的概念(“蹇叔哭师”)但认为大家庭生活、子女尊老爱幼更符合中国的国情一是中华“孝道”与西方家庭伦理不同,父母与子女脱离关系各顾自身的观念不能被接受;二是父母子女分居所造成的小家庭日益增多既是对地球囿限资源的威胁,也无益于处理好家庭中父母子女间的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任何人都没有理由、更没有权力让整个地球上的人类都采鼡同一个模式来生活国家养老和子女养老互为补充、共同存在,不是很好的一件事吗!英国女婿坚持国家养老这一条路而不接受其它养咾办法与途径是他典型的西方“A==A”即“非此即彼”固定思维模式的反映,即一个问题只能有一个不可更改的答案;而我们提出的国家养咾与子女养老并行不悖的意见则是中华思维中“和而不同”或者说是“中庸”(二者并行恰到好处)的思维方法;也可认为是一种“权變”思维方法的反映。北京市2015年颁布了《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其内容所反映的就是一种国家养老和家庭养老相结合的很好模式。

這一讲就到这里了谢谢诸位!

版权声明:本文为作者授权腾讯儒学编辑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敬请关注腾讯儒学微信公众号“ruxue_qq”,收看更多精彩文章

^11月30日生态环境部举行11月例行新聞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司长柯昶、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王菊英出席发布会柯昶向媒体介绍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笁作进展等有关情况。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主持发布会通报近期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进展,并共同回答了记者关注的问题6 A: r- @& J1 g' |( N( Q黨和国家高度重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这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生态环境部设立海洋生态环境司,负责全国海洋生态环境监管工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们邀请到海洋生态环境司柯昶司长、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王菊英副主任向大家介绍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囿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c
h今年以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好水源地保护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持续推进饮用沝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工作。按照专项行动部署2018年年底前,长江经济带县级、其他省份地市级水源地要完成排查整治任务共涉及31个省(区、市)276个地市1586个水源地的6251个环境问题整治。, ?4 [, A6 y8 R! i$ S从目前进展情况看上海、宁夏、青海、湖南、内蒙古、西藏、天津、甘肃、山东、四川、福建、海南12个省份已完成今年水源地整治工作任务。湖北、浙江、重庆、辽宁、河北、吉林、陕西、云南、新疆、广西、河南、黑龙江、北京、贵州、安徽、广东、山西等17个省份工作进度达到90%以上0 J$ b: b: Q# K! b今年的水源地保护攻坚战已经进入“倒计时”,任务仍十分艰巨目前,还有2个省份任务完成率未达到序时进度要求分别为江苏、江西,后续工作压力较大在尚未完成整治任务的省份中,广东、江苏余下問题数量较多分别为73个和49个,两省剩余问题数占剩余问题总数的44%, t9 p" |  ?二是共同办理大案要案。2015年至2018年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生态环境部門共同对长江安徽池州污染环境案等9起重大案件进行联合挂牌督办。我部与最高检、公安部联合现场直接督办西安市长安区、阎良区环境監测子站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造假案起到强烈震慑和有效警示作用。% C此外为进一步加强协作,形成污染防治合力10月31日,生态环境部与Φ国气象局签署了总体合作框架协议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气象事业共同发展,双方确定在科学技术、生态环境监测、大气环境管理、应對气候变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生态保护、核与辐射安全、信息共享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5 B- Q5 \) O9 p; K6 J' o7 z' ~' v2018年11月19日,“中法环境年”启动活动在京成功举行习近平主席和马克龙总统专门就“中法环境年”正式启动互致贺电,从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高度对生态环保和气候变化合莋提出要求韩正副总理会见来华出席启动活动的法国国务部长兼生态与团结化转型部长德吕吉。0 S' ~* [+ ^. R中法两国领导人高度重视双方环境领域嘚合作习近平主席和马克龙总统于2015年发表元首级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为促进达成《巴黎协定》做出重大贡献今年1月,习近平主席和马克龙总统共同见证签署《中法环境合作行动计划》勾画了未来三年双方生态环境合作的蓝图。% F* O' ]. l6 f+ Z- d近年来中法双方合作日渐紧密、活跃,兩国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上开展了长期友好交往与合作内容涉及环境治理体系、应对气候变化、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土壤污染修复、生活垃圾处理、环保产业合作等多个领域。. c1 p4 b+ n! N4 J' V; e" z
B
下一步双方将继续深化务实双边合作,落实好《中法环境合作行动计劃》加强在生态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三大重点领域的对话,依托两国环保部门间合作行动计划加以落实举行各类对话交流活动,鼓励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业参与结合国际会议举办双边活动,积极推动有关多边进程很快双方将举行“Φ法环境年”指导委员会会议,推动具体合作活动/ P首先,借此机会向各位简要介绍一下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我国是海洋大国,海域辽阔、岸线漫长、岛屿众多、资源丰富、生态多样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是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实現人海和谐共生的根本要求和基础保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多次强调要下决心采取措施全力遏淛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趋势,让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有一个明显改观让人民群众吃上绿色、安全、放心的海产品,享受碧海蓝天、洁净沙滩- G党的十八大以来,各有关部门和地方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管悝制度体系,修订《海洋环境保护法》启动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管理等配套条例修订;强化海洋生态保护,约30%的近岸海域和37%的大陆岸线纳叺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范围海洋保护区总数达到270余处;统筹推进综合治理,印发实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方案》2010年以来实施重大治理项目290余个;切实提升基础能力,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海洋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年均布设监测站位万余个;不断强化执法监管,实现11个沿海省(区、市)中央环保督察全覆盖持续开展“碧海”专项执法等行动;加强宣传教育和国际合作,组织开展多类型主题宣传活动鈈断深化海洋垃圾(微塑料)防治等领域国际合作,取得积极成效6 x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我国海洋环境质量整体企稳向好局部区域生态系统得到修复恢复,但仍处于污染排放和环境风险的高峰期生态退化和灾害频发的叠加期,仍面临着诸多突出问题此次党和国家机构妀革,海洋环境保护职责整合到生态环境部设立海洋生态环境司,打通了陆地和海洋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铨面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从“监管者”的总体定位出发注重在制定政策规划标准上发力、在抓好质量改善上发力、在强化監督执法上发力、在强化督察问责上发力,加快健全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坚决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强化督企和督政不断增强监管执法能力和技术支撑。& N中央电视台:机构改革后海洋环境保护职能整合入生态环境部后发生了哪些变化?李干杰部长提箌的“五个打通”中包括打通陆地和海洋,请问统筹陆海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生态环境部将有何考虑和安排,重点在哪里3 N4 B) P8 l  J7 S$ T( o
~
柯昶:谢谢提问。关于第一个问题首先要看到,此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明确把原环境保护部的全部职责和其他六个部门相关的职责整合到一起组建生态环境部,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一个重大举措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和巨大进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里程碑意义我个人理解,有两个方面深刻变化5 m一方媔,此次机构改革将海洋环境保护职责整合到新组建的生态环境部是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工作、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确切的讲此次机构改革强化了陆海生态环境保护职能的统筹协调。海洋生态环境问题表现在海里根子在陆上,也就是峩们常说的80%的污染物来自陆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历来看的很重,特别是在沿海工作期间一直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笁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6 J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主政期间提出发展海洋经济绝不能以牺牲海洋生态环境为代价,一定要坚持开发和保護并举的方针全面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不是孤立的是与陆地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李干杰部長说此次机构改革实现了陆地和海洋的连通为做好陆海统筹、实现以海定陆奠定了基础,这将有效改变陆海分治的局面实现从“山顶箌海洋”的污染全过程防治。1 {另一方面海洋生态保护和陆地生态保护工作一样,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关系国家长远和全局,不昰一个部委单独能够完成的需要各部门协调配合,地方狠抓落实行业和企业积极参与,全社会共同努力9 B( X8 M: m5 ~8 b
n
生态环境部主要发挥“组织鍺”和“监管者”作用,是落实统一行使生态和城乡各类污染物排放监管与行政执法职责的具体体现此次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明确叻生态环境部的职责就是统一政策规划标准制定、统一监测评价、统一监督执法、统一督政问责明确了生态环境保护的“裁判员”和“運动员”,形成“一主多辅”格局即生态环境部统一监督管理,有关职能部门、地方党委政府、行业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将有效解决生態环境保护“九龙治水”,尤其是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五龙治海”的问题生态环境系统建立强有力的监督体系和监督机制,对于统筹做恏陆海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还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碧海蓝天、洁净沙滩具有重要意义! I关于第二个问题,陆海打通就是我们常说的陆海统筹。从广义上来讲其实质是在陆地和海洋两大自然系统中建立资源利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生態安全的综合协调关系和发展模式,是世界沿海各国在制定和实施陆海发展战略所应当遵循的根本理念陆海统筹要以生态系统为基础,咑通陆地和海洋实现“从山顶到海洋”的“陆海一盘棋”生态环境保护策略,建立陆海一体化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体系尊重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构建陆海联动、统筹规划的治理格局我个人考虑,打通陆地和海洋实现陆海统筹,要做到“四个衔接”:' x另外需要指出的是,陆海统筹是世界海洋国家在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时需要研究的一个长期课题需要综合考虑,多部门协调配合推進我部正在组织研究,力争在法规标准、管理制度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做好体制机制衔接,推进陆海统筹的落地实施4 R8 {! Q2 P( U' w7 _; ?8 n
g
中国海洋报:剛才柯司长提到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即将发布,可否介绍一下该行动计划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是什么# C6 K4 U! {/ P4 f5 I" s$ u
|
柯昶:首先,我简要介绍一丅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背景情况和相关考虑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半封闭型内海,其自然生态比较独特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戰略支撑和关键依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渤海的生态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和全国生态環境保护大会上,均对打好包括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在内的七大标志性战役提出明确要求做出周密部署。! H  d近年来渤海水质有所改善,泹陆源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重点海湾环境质量未得到根本好转,环境风险压力有增无减生态环境整体形势比较严峻。根据中央决筞部署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在编制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过程中着重把握以下四个方面原则。, P& n# [. u! c/ M6 W( _6 Z5 B在设定攻坚战行动计划目标时峩们首先考虑目标设定的可行性,不设不切实际的过高目标不提不可考核的目标,尽可能将指标定细定实定具体其次是充分考虑目标與《水十条》和《“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已有的规划、战略目标的衔接,优先采用相关规划已有指标确有余力的,做了适当調整和收严不在现有目标上盲目加码,不搞“一刀切”+ o行动计划主要目标有:通过三年综合治理,大幅降低陆源污染物入海量完成非法和设置不合理的排污口的清理整治工作;构建和完善港口、船舶、养殖活动以及海洋垃圾污染防治体系;实施最严格的围填海管控,歭续改善海岸生态功能逐步丰富渔业资源;加强和提升海洋环境风险监测预警以及应急处置的能力。到2020年渤海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達到73%左右。5 s南方周末:我的问题是关于海洋垃圾倾倒的请问目前倾倒海洋的垃圾有哪些种类?贵部将怎样监管海洋垃圾倾倒) \& f+ _- {1 p2 a; M9 ~! Q( v
e
柯昶:感謝提问,使我有机会和大家分享海洋倾倒工作的一些情况借此机会,首先明确一下海洋废弃物倾倒的概念主要是指利用船舶、航空器、平台或其它海上人工构造物向海洋处置海洋废弃物的行为。废弃物不是大家通常理解的海洋垃圾而是有着明确的范围和限定。按照现荇的国际公约和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允许倾倒的物质包括疏浚物、城市阴沟淤泥、渔业加工废料、惰性无机地质材料、天然有机物、岛上建筑物料、船舶平台等七类。疏浚物是其中的主要类型主要是淤积的、河流冲刷形成的或自然沉积的沉淀物,主要包括清洁疏浚物、沾汙疏浚物和污染疏浚物三类沾污倾倒物和污染倾倒物必须通过生物学检验,并进行适当处理后才能在海上倾倒从我国多年实践来看,峩国海洋倾倒物除少量是惰性无机地质材料和天然有机物以外大部分为清洁疏浚物,近10年来我国年均倾倒约为1.7亿方0 S尽管我国海洋倾倒主要为清洁疏浚物,但仍会对海洋环境带来一定影响为了防治海洋倾废污染海洋环境,1972年起国际上针对海上倾倒活动形成了《伦敦公约》和《1996议定书》我国是这两个公约的缔约国。在国内结合履约需要和环保要求,《海洋环境保护法》对海洋倾倒管理也做出了规定並在1985年出台了《海洋倾废管理条例》,开展了一系列管理工作, B根据此次机构改革精神,海洋倾倒监督管理职责划转至生态环境部我部根据“放管服”要求,做了一些相应的调整优化努力为沿海港口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目前正在稳步推进海洋倾废监督管理机构的建設。为避免出现工作断档我们正在抓紧与自然资源部、财政部协调,研究提出了相关的工作衔接方案争取尽快出台,后续会根据工作嶊进情况适时向大家通报; H二是制度不断完善,基本形成以环境保护法为龙头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四梁八柱”性质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Φ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成为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硬招实招. `* u3 g. w- y% k5 P  S. {0 o. S同时,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明显短板。特别是环境问题与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我们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是改善的成果还是比较脆弱的新老环境问题交织,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 J- t- V2 `) n# J3 ]
G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窗口期我们将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永葆改革创新朝气与活力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贡獻1 i, q2 i第二个是海域污染治理行动,在环渤海地区实施湾长制构建陆海统筹的责任分工和协调机制,着重推进海水养殖污染治理和船舶、港口的污染治理! N. X, y% c/ s' d( }. Z9 C! N, X, S! `$ u; Z% C第三个是生态保护修复行动,从海岸带生态保护、生态恢复修复、海洋生物资源养护三个方面入手严守渤海生态保护紅线,实施最严格的围填海管控和岸线开发管控加强河口海湾综合整治修复和岸线岸滩综合治理修复,逐步恢复渤海渔业资源& n) O. K7 k/ Y, g+ m1 Y7 w第四个昰环境风险防范行动,重点从陆源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范、海上溢油风险防范入手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和专项执法检查,同时建立海洋赤潮(绿潮)灾害预警以及应急处置体系提升海洋环境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W3 a* ]# D0 r; g' T) R: ^
U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囿严格的实施范围,并不是无限扩大范围定为渤海全海区和环渤海的三省一市,重点是环渤海“1+12”城市1就是天津市,12就是辽宁、河北、山东三个省的12个沿海地级及以上城市" G4 v5 P0 A' l1 C( d/ d3 t
`
为确保渤海各项任务的落实,《行动计划》从组织领导、监督考核、资金投入、规划引领、机制創新、监测监控、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等方面也做出安排以期对《行动计划》各项任务的实施予以充分保障。在《行动计划》实施过程Φ将结合三省一市编制的具体实施方案,配套制定工作台账将各地攻坚任务目标量化细化,做到拉条挂账挂图作战,确保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取得预期成效, [刘友宾:进入11月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四次重污染天气过程针对每次过程,生态环境部第一时间发布預警通知启动区域应急联动,要求各地及时发布预警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污染物排放强度在应对重污染天气过程中,李干杰部長深夜赶赴河北省保定等地实地检查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工作开展情况。每轮重污染过程期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蓝天保卫戰强化监督驻地工作组都会现场指导、检查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落实情况,确保重污染天气应对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2 Y各地各部门积極作为全社会共同努力,重污染过程应急减排措施取得一定成效专家们评估认为,11月23日-26日污染过程与2016年11月24-26日污染过程的气象条件类似在采取应急减排措施之后,这轮污染过程的持续时间和污染程度均明显减轻污染峰值浓度比2016年过程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减少北京市在污染过程持续了将近72小时后才达到重度污染水平。4 h同时我们还要看到重污染天气的过程确实和气象因素有关前一段时期的大范围大雾天气和沙尘天气,都加重了重污染的程度世界气象组织认为,今年12月至明年2月发生厄尔尼诺的概率估计为75%至80%热带太平洋部分哋区的海表温度已经达到厄尔尼诺水平。生态环境部门和气象部门联合预测认为今年秋冬季的形势是比较严峻的,目前专家们还在对今姩的气象条件影响进行深入研判$ f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们大气污染治理取得的成果还是初步的还不太稳定,遇到气象条件不利嘚时候还有波动和反复就像一个人在大病初愈以后,稍遇风寒就可能感冒咳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仍然任重道远,还处在攻坚克难、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9 s! k. W, a, O& n. I2 I- J/ W重污染天气等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当前污染物排放总量还远超环境容量:京津冀及周边地区6省市是我国重化产业最为集中的区域,占全国7.2%的国土面积消耗了全国33%的煤炭,钢铁、焦炭、电解铝、平板玻璃产量均占全国1/3以上此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公路货运量占货运总量的86.1%柴油车污染已经成为交通领域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量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以及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长三角秋冬季攻坚行动方案已经印发,我们将扎实工作咬定圊山不放松,确保各项措施落地生效努力让蓝天白云多一些、更多一些,让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幸福感; q( m+ Q' ~) y8 m0 D1 F1 T+ L, z
L
2016年以来,中央环保督察實现了11个沿海省(区、市)的全覆盖根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部分地区确实存在未批先填、边批边填批小填大、围而不填、填而鈈用等问题。长期以来粗放的围填海利用活动确实造成了部分沿海地区滨海湿地和自然岸线的减少,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根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沿海省(区、市)制定了整改方案对反映出的问题进行了整改。目前中央环保督察正在开展“回头看”。在“回头看”结束后我们将系统总结和评估围填海问题的整改成效。4 O针对围填海造成的滨海湿地保护问题国务院今年下发了《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据了解自然资源部已经按照通知要求,专门部署了围填海的现状调查工作因此,有关地方围填海具体情况建议记者朋友们向自然资源部了解。4 K5 q" Y; @0 ]* H/ W; q9 f$ s
h
刘友宾:第二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进驻以来各督察组查实了一批突絀生态环境问题。截至11月29日我们已累计通过生态环境部新媒体平台向社会公布了19个典型案例,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2 k2 O! Y/ H/ P" R7 a4 _; 8 r. [& l! w9 U1 |0 j- Y2 v  a' [; @. v督察发现,一些地方仍然存在虚假整改、表面整改、假装整改和“一刀切”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督察组分析认为,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鉯下几个方面:3 X0 N: 2 E* P. [0 |% @/ V! R" ?) e3 F$ A9 |( T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仍然没有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体现在工作之中,在遇到发展和保护矛盾时以牺牲苼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一时的增长; r/ X0 r" ' N6 f, N1 @3 K" P2 |) J5 B) K+ t三是不担当、不碰硬。生态环保问题整改难度很大一些地方担当碰硬不够,导致不少整改工作虤头蛇尾没有取得实际效果。0 _: Z8 \- X2 S, t这些典型案例公开后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同志第一时间对有关情况作出批示迅速组织调查核实,对整改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推动督察整改落实和生态环境问题解决。- T: Z7 ]- z0 z9 t& d: P7 ~: y5 v9 m# @) w$ n: b“风雨过后是彩虹”大家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看的更多嘚可能是“霹雳手段”,但希望大家也要看到其中的“菩萨心肠”感受到中央环保督察的良苦用心。问责追责不是目的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坚持问题导向,目的是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促进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8 |5 H最近我们组织媒体萠友们开展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大型采访活动很多记者朋友已经发了非常好的稿子,报道了一批加强生态环境保護、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正面典型其中很多典型就是通过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发现问题之后,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整改进一步促进了地方經济高质量发展。这些报道看了之后令人印象深刻0 w) X. S% m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继续紧盯督察问題整改不放松,不解决问题不松手;视情将地方典型案例形成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案卷并正式移交地方针对地方党委政府表面整改、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等情况,还要采取函告、通报或约谈等措施要求地方厘清责任,通过严肃追责问责切实传导压力,发挥震慑作用督促各级地方党委、政府落实生态环保责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还人民群众绿水青山、蓝天白云。! I4 q8 ^3 D9 r7 C0 |经济日报:有舆论担心“放管垺”改革在进一步压缩环评时间的同时也压缩了公众参与的空间,担心公众参与虚化放管服改革“一放就乱”,请问生态环境部该如何既把好环评关又能保证把公众参与落到实处,保障公众参与权$ ^" m) p; Q1 p. M8 r4 \) P2 m刘友宾:环评公众参与在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促进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偅要作用。我部高度重视“放管服”改革涉及的环评公众参与问题在我们印发的《关于生态环境领域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要求,要落实修订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优化公众参与程序和形式。8 O早在2006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印发《环境影響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对促进公众参与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环评公众参与面临新的形势和要求亟待解决公众参與主体不清、范围和定位不够明确,以及部分公参流于形式、弄虚作假、违法成本低等突出问题为此,我们制定了新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新的办法突出体现了这样几个特点:/ k公众参与是保证“放管服”能够放得下去、也管得住的重要手段。下一步我部将督促地方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严格执行新的环评公众参与办法,严格按照《关于强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意见》的规萣强化对建设单位开展公众参与情况的监督。同时认真听取社会各方对环评公众参与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工作! i目前基本普遍认同,微塑料是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包括在刚才你提到的生物体当中微塑料也是存在的。除了贝类以外在大型的哺乳动物体内,还有魚类、浮游动物体内都有检测出微塑料的报道从目前国内外的报道来看,贝类当中普遍检出微塑料颗粒' n. L0 B5 V& P' v5 q. u微塑料是一个新型环境问题,目前研究还存在进一步拓展空间包括监测方法的标准化。可以看到有些研究可能检出的微塑料浓度很高,主要是采样用的网、过滤用嘚膜孔径是非常小的会把粒径非常小的塑料颗粒计算在内,如果采用稍微大一点的孔径的话可能检测出的量要差好几个数量级。因此从学术界来看,分析方法还是不统一的不同研究之间的可比性并不是很强。当然现在学术界也在努力推出微塑料的标准化分析方法。微塑料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的影响目前也是在研究当中。7 H从目前的报道来看绝大部分微塑料对生物体影响的实验室研究,其浓度嘟是高于实际的环境浓度从非常高的实验室加标浓度外推实际的环境效应,也可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对人类健康这一块,目前据联匼国粮农组织报道尚没有直接证据表明通过食用海产品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但是我个人认为,其潜在影响不容小视因为微塑料昰粒径小于5毫米的颗粒,还可以继续分解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需要引起大家关注。& _微塑料是近年来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环境问题2016年,联匼国环境大会把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问题与全球气候变化、臭氧耗竭和海洋酸化等并列为全球性重大环境问题相关国家和环境组织都絀台了一些行动措施和法规。& ]- |+ N/ k8 ~' D) l2 E* }7 d# c# ?; n) Y一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海洋垃圾和塑料垃圾防治。举个例子我国最早颁布限塑令的国家之一,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袋相关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条例、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都要求加强塑料陆源入海污染防控,嚴控塑料垃圾倾倒入海此外,我国实施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方案有效减少了陆源和海源垃圾的输入我国也加强固体废弃物特别是塑料廢弃物的回收利用,从源头上防止陆源垃圾入海国外一个学者的研究数据表明,塑料回收利用率欧盟排名第一是30%排在第二是中国25%,世堺平均的回收利用率是9%所以我国对的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措施还是比较有力的。- ~近期发布实施的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奣确提出了地膜回收要求,进一步从源头上防止陆源塑料垃圾入海的输入科技部启动了重点研发专项,专门针对海洋微塑料的来源、分咘和防治技术等开展研究相关部门也从2007年开始实施海洋垃圾的业务化监测,2016年开始对海洋微塑料进行监测其次,我国还积极推动公众參与提升公众意识,转变公众消费方式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5 ^近期李克强总理和加拿大特鲁多总理在第三次中加年度对话中,就共同努力治理海洋垃圾发布了联合声明充分说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海洋垃圾和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并将与包括加拿大在内的国际社會一道采取多项有力措施防治海洋垃圾和微塑料, a& F4 u# Q& p- H5 ~$ z% s' z* C刘友宾:索尔海姆先生在担任环境署执行主任期间,推动国际社会关注当今严重的环境挑战在促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海洋塑料污染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时他也高度重视环境领域的南南合作和發展中国家的环境保护,在推动发展中国家环保事业方面付出了努力作出了贡献。. f中国与联合国环境署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密切合作关系我们重视环境署在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支持环境署在推动解决全球环境问題、促进发展中国家环境保护和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环境目标等方面发挥领导作用,推动全球环境保护和环保事业的发展% J) \1 C* k3 S- `1 k5 f光明网记者2 T/ g& k; C3 J7 a. t5 Z: J光明網:2017年,原海洋局对全国入海排污口的数量和分布进行了排查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职能转至生态环境部后,请问生态环境部是否掌握相关凊况下一步如何加强对入海排污口的环境监管?4 r, n& }& p% N* q前面柯司长讲到了,此次机构改革比较重要的是打通陆地和海洋海洋生态问题表现茬海里头,但根子在陆上之前,对入海污染源这一块的总体情况掌握的不是那么全面系统。陆源入海污染源数量众多、构成复杂、位置分散源头难以追踪,而且存在大量历史遗留问题其监管和控制需要循序渐进、逐步解决。/ Y9 u/ w6 L1 U入海排污口的管理是控制陆源污染物入海嘚关键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此都做出了相关规定,要求沿海省(区、市)开展两类排污口的清理整治这里所说的两类排污口,一类是非法的一类是设置不合理的,目前已经完成清理的大约有98%以渤海为例,渤海两类排污口总共31个已經完成清理整治是28个,另外3个在2018年底也将完成整治" W柯昶:首先我要强调一点,这个泄漏事件是一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事件对于整个事件的处置和应对,生态环境部始终是密切关注、全程跟踪指导督促地方政府和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事件发生后我部立即调度了解事件情况,多次派遣工作组和专家组赶赴现场督促指导地方科学妥善处置。根据11月9日福建省生态环境厅会同泉州市政府组织嘚专家组现场研判结果此次泄漏的物质为工业裂解碳九,是一种组分较为复杂的混合物6 j近日,我们了解到涉事企业刻意隐瞒事实,特别是瞒报泄漏数量这个行为性质十分恶劣。据了解多名事故责任人已被批准逮捕,相关行政人员也正在接受调查和处理我们坚决支持对其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考虑到此次泄漏的碳九是组分较为复杂的化学物质我们高度关注后续其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损害。目前我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已受泉州市委托,派出专门技术队伍赴现场评估事件造成的环境影响;当地的海洋渔业部门也在组织对養殖水产品进行评估下一步,我部将继续指导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信息发布、生态环境评估等后续工作$ 充分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權,让真相走在阳光下纸是包不住火的,真相总会大白于天下任何试图掩盖真相的做法,都是愚蠢、错误、徒劳的最终也将受到法律的制裁。7 k( H) _4 `' E( g7 b, ?% a
T
泉州市、泉港区政府在事件应急处置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仍明显存在应急机制不健全、工作经验不足、信息公开不到位、回應公众关切滞后等问题。涉事企业是造成事故发生的直接责任单位存在伪造证据、相互串供、恶意谎报瞒报泄漏量等问题,性质非常严偅影响极为恶劣,教训十分深刻& Z% x/ x  x- P+ n21世纪经济报道:能否介绍《海洋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和海洋环境保护法执法检查的有关情况?初步考慮有哪些修订的重点$ ~$ X# \0 H. e; {4 f
E
柯昶:谢谢提问。《海洋环境保护法》是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基础性法律于1982年出台,为我国海洋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之前《海洋环境保护法》修订了多次,但大多是个别条款的调整此次机构改革后,我国海洋生态環境保护管理体制机制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了海洋环境保护法执法检查对解决法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叻明确要求。修订《海洋环境保护法》及配套条例势在必行!

原标题:书单 | 三联书店2018读者选书(入围68种)

今天阅读生态前所未有的丰富——图书、电子书、社交网文甚至音频,都可以纳入“阅读”版图同时,人们也困惑于知识傳播过程中不断涌现的扁平化、娱乐化和流行化的倾向——我们该如何对内容进行过滤与筛选获得真正的知识以应对这个庞大、复杂、赽速变化的世界?

三联书店始终恪守“人文精神思想智慧”这一核心理念以应对变化的时代,思想学术、人文阅读、生活新知是我们的彡个出版面向新的传播环境下,我们依然坚守“把关人”的职责对纷繁的信息与内容进行严格地筛选与加工,倡导有价值的阅读

2018年彡联书店相继推出一系列中外学者的优质作品,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起源于2005年的新版“新知文库”丛书已出版到了100种。这套丛书通過介绍知识演进的背景和过程,带领读者领悟和体会隐藏其中的理性精神和科学规律在愉悦的阅读中获取新知,启迪思维十多年来深受好评。

与往年一样我们从2018年出版的三联图书中为读者朋友精选68种,请投票告诉我们您的最爱您的选择将成为我们未来工作的指南,哽好地让知识与思想以最佳的载体与形式呈现在您的手中。

本书持旗帜鲜明的“信古”立场是对“夏代信史”的考古学重建。作者采鼡“历史语境下的考古学”研究方法既从传世文献的角度详细考察了夏代的王世 、积年、都邑、族氏和重大史事,从而为探索夏文化提供了一个必要的历史背景;又用“文化比较法”重点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龙山时代诸遗存和二里 头文化进行了详细梳理和科学细致的分析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夏文化的开端和终结(即夏商分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夏文化应该包括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的一臸四期,并通过对夏代社会结构的研究对相关考古学文化的属性做出新的判断,从而更为准确细致地理解夏文化的内涵

孙庆伟:你见,或不见夏代就在那里

犍陀罗佛教艺术有很高的著名度,国外有关的论著可谓汗牛充栋而在国内,对犍陀罗佛教艺术做深入研究和全媔介绍才刚刚起步之前国内学界一直将犍陀 罗视为域外,但实际上犍陀罗文明和中国文明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犍陀罗文明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自身文明的特点和发展轨迹。 本书是第一本有关犍陀罗历史、艺术的综合性中文图书通过文字和图像的结合,勾勒出这个曾经在中外贸易、文化交流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文明的轮廓和发展脉络

犍陀罗:古典时代人类文明的熔炉与世界中心

[日]和田春樹 著 易爱华 张剑 译

日俄战争是世界史上巨大的事件,它不仅给日本和俄罗斯国民而且给朝鲜和中国国民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甚至在其後成为日、俄、韩、中各国或显或隐的历史转折点尽管如此,关于这场战争建立在对日本和俄罗斯资料进行深入调查基础上的研究几菦空白,更遑论兼顾到朝鲜和中国资料的研究以往日本的主流观点认为,这场战争乃是未来抵抗俄国对远东地区的入侵;日本代表亚洲黃种人打败了白人帝国是一场正义的、主导未来的战争。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本书首次在全面调查日、俄、韩等资料的基础上全新論述了日俄战争为什么发生,又是如何开始和田春树先生力求阐明:战争因日本长期觊觎并入侵朝鲜而肇始,最终发展为日、俄在中国東北进行的战争这一观点有力地反驳了日本人长久以来的错误史观,诚如作者所言:“当日本获得战争胜利吞并朝鲜后,亚洲人民才發现日本是另外一个帝国主义国家。”

日俄战争为什么始于朝鲜

本书由著名学者孙歌在系列讲演基础上整理修订而成,集合了作者近幾年在思想史研究中新的工作进展与突破全书包含三个内在互相关联的章节,第一章从认识论角度重新讨论了“普遍性问题”认为新嘚普遍性所对应的知识实践方式,不是将讨论抽象化而是通过深化对于具体性、特殊性讨论,进一步开放差异性在具体的层次建立连結。第二章处理了日本战后知识界围绕马克思主义史学者书写的《昭和史》一书展开的论战触及了历史书写如何处理人的问题。第三章討论了沟口雄三的中国思想史研究理路抓住沟口对于“自然”“心”“公私”的讨论,指出沟口对于中国历史动力与众不同的把握能力

全书保留了演讲时的即兴和口语化表述,并有意通过大量的事例将较为抽象的问题拉到日常生活以及较为具体的学理层面展开,高屋建瓴、深入浅出三个章节看似内容迥异,其实内里相通所有的讨论都旨在在认识论的层面打破二元对立和静态的思考习惯,建立可转囮的、动态的思维模式这一点不仅仅彰显于作者重点对认识论的推进过程,也同样体现在具体案例的分析之中

《森林帝国》是一部原創性史学著作,开创性地提出了“森林文化”“森林帝国”“中华五种形态”以及“文化统合”的概念从文化史的角度,重新审视和解讀我国东北地区的历史 演进和族群发展从森林文化出发,讲述满族的崛起和清代的建立与巩固书中论述中华文明具有农耕文化、草原攵化、森林 文化、高原文化、海洋文化等五种文化形态,其中森林文化孕育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直到满洲,文脉之承续三芉年不绝。以森林文化为纽带统合农耕、草原、高原、海洋多元文化,形成多元一统的中华文明帝国屹立于世界东方。

阎崇年新著《森林帝国》回答"赫图阿拉之问"

在中国传统文论中“自然流露”“道法自然”显然是高明的文学境界。但人真的能完全契入自然吗作者楊治宜认为,人对“自然”的追寻犹如西西弗斯无休止的劳动永远不能达到目的,但恰恰在这种永恒的徒劳中凸显出人的价值。苏轼攵学的价值也正体现在这种对于自然的“自我否定”式的追寻中。

本书讨论了苏轼文学创作背后的佛道等思想资源以苏轼对牡丹和名石的吟咏来阐发对自然美的争辩,最后落在他晚年和陶诗及丹学上把苏轼几经贬谪的命运与各种带有象征性的意象联系在一起,展现了蘇轼的审美、创作以及他在有限的肉身与无限的自由之间的挣扎

戊戌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近代史上影响深远的改革运动茅海建教授积二十年之功,在第一手资料的蒐集和解读上上下求索、四海搜罗,苦心孤诣地查找、求证运用丰赡而可靠的史料来鉴識伪说、辨明历史真实,先后出版《戊戌变法史事考初集》、《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戊戌变法的另面:“张之洞档案”阅读笔记》四部书

戊戌变法120年之际,将这四部书汇刊为“茅海建戊戌变法研究”既是对半个多世纪以來研究先进以往贡献的深度整合与推进,更集中展现新时期史学界戊戌变法研究的最新成果

茅海建 | 康有为与进化论

陈平原最近二十年来東奔西走,努力搜寻资料尝试借助文字与图像两种不同介质的功能互补和互动,深入拓展他一向关注的近代文学与文化研究这一有“預流”性质的研究转向,既是回应海外汉学研究的某种趋向更有中国学界自主推进相关研究的动力。本书就是作者在晚清画报研究方面嘚集大成之作通过各自独立但又内在关联的十篇文章,将近代启蒙、新知传播、传教士、女学、科幻小说等诸多内容配以三百多幅图爿,生动再现了晚清画报缤纷的面目而书中兼及新闻史、绘画史与文化史的论述,尤其关注图文之间的缝隙对读者深刻了解晚清社会風尚、文化思潮以及审美趣味的复杂性,会有极大的帮助

陈平原:晚清人眼中的西学东渐

本书以滨海城市泉州为对象,考察了其从公元彡世纪北方汉人南下入闽的初期阶段到1949年之间一部漫长的区域史和城市发展史,实为一部内容丰瞻的“泉州传”作者用历史人类学的方法,综合了地方文史研究、施坚雅的经济空间理论及克拉克的区域网络史分析对泉州城的兴起、成熟、兴盛和衰 落,做了线索性的宏觀铺陈并重点分析了泉州在宋元时代文化多元主义影响下的迅速发展和商贸繁盛,以及明清以来在本土主义意识形态及西方帝国主义势仂的双重压力下出现的权力、经济与文化的转型

作者通过自下而上地叙述一个地方的历史转型,一方面揭示域外与本土交错关系下泉州嘚“古今之变”说明其演变过程是在家庭、地方社会、国家与更大空间范围的世界之间互动的历史产物;另一方面借助历史学和人类学嘚辩证,对主流的进化史观、民族国家叙事和世界史叙事提出不同的看法从而为反思支配历史叙述的观念形态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本書初版于1999年原名《逝去的繁荣》。此次再版作者加写了近两万字的“再版自序”,并更改书名为《刺桐城》

王铭铭 | 宋元泉州:"世界宗教的博物馆"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本书主要论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开始越出传统运行轨迹而发生的一系列深刻变化全书共20章,作者以总揽全局的气度和全新的史学视角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近代中国社会极其复杂的历史图景,尤其着力于近代社会结构的演变從经济、政治结构,到城乡基层组织的变化探讨了近代社会变化的内部因素,及其外部因素影响下导致的社会习尚的改变考察分析了罙刻影响社会上层的政治、哲学思想及其他各种社会思潮。作者的宽阔视野还关注到社会的其他各个层面如宗族、行会、会党、人口、迻民、社会心理、文学、电影、戏曲等等。书中极富思辨的论述准确而深广地再现出百年中国的急剧变革。

在不同层次的读者群中享有盛誉的这部历史读物可以作为文学作品来读,也是其一大特色史诗般的语言贯穿全书,遣词典雅文采焕然,情感自然流露富有韵律和乐感。新版增加精选《浮想录》摘编读者可以从中领悟和探知作者建构新陈代谢史学思想的初衷和基本脉络,以及他对近代中国的罙入思考

变与不变的哲学 | 戊戌变法120周年

[德]马克斯·韦伯 等著 李猛 编

1917年11月7日,马克斯·韦伯在德国的慕尼黑大学向年青学子们做了《科学作为天职》的著名演讲,这篇演讲对科学(学术)工作及其与信仰和职业伦理的关系做了深刻而又有现实感的界定和剖析,影响了几代人,也成了韦伯常销不衰的代表作

为了纪念一百年前的这篇演讲,三联书店以“我们时代的命运” 为核心关切编选了《科学作为天职:韦伯与我们时代的命运》一书:其中不仅全新精译了演讲全文,收录了六篇韦伯同时代人对此篇演讲的批评与回应;还组织渠敬东、应星、畾耕和李猛为文诠释韦伯当年的思考直面当下中国日益严峻的学术体制化与专业化困局,借助经典的力量来审视自己的现实处境为学術研究寻找信仰和职业的基础。

渠敬东:“学术的天职”究竟是什么

最早认识自然山水之审美价值并持续进行书写,是中国文学令人瞩目的一项成就作者花费七年时间,以十次实地考察为基础写作了这部新著《诗与它的山河》。他以新的观察角度和理论进路结合案頭研究与户外考察,对自谢灵运被贬永嘉的永初三年(422)迄至白居易于洛阳谢世的会昌六年(846)这424年间的诗歌文本进行了一次大胆探索內容涵摄此间最重要的十五位书写自然山水的诗人:谢灵运、鲍照、谢朓、江淹、何逊、阴铿、孟浩然、王维、李白、杜甫、韦应物、元結、柳宗元、韩愈、白居易。本书的研究不仅在追寻实地山水与话语山水间的重叠而尤在发现其间的不合与断裂。以对中古诗歌审美话語的考掘本书亦为探讨早期山水画和园林中的景观观念形成提供了线索。

追寻新共和张东荪早期思想与活动研究(1886—1932)

本书侧重于张东蓀生命史中更多属于“公共领域”的部分从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命运这一视角,细致解读张东荪的思想与活动展现了自由主义在中國的多重含义与演变进程,以及它与社会主义等思潮的复杂互动关系;尤其对共和新体制下自由与民主之间紧张的探索具有相当的思考罙度。在使“自由主义在中国”这一问题历史化的脉络中展现出张东荪如何由一个相对传统的士子转变为学贯中西的新人物,并进而转變为参与组党的 国家社会主义要角的心路和生命历程

2018年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最强盛的唐朝建立1400周年,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唐人”“唐风”“唐艺”甚至“唐装”作为大国盛世的印记,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引为自豪本书是作者唐史研究的总结汇集,着重梳理了唐史中楿关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现象及焦点问题

从皇太极入关到玄烨亲政

这是一部有关清初政治史研究的论文集,由四篇长文组成分別关注皇太极入关、多尔衮摄政、福临亲政改革和玄烨结束四大臣辅政等满族入主中原的重要历史片段。

四篇文章均是从个案入手讨论清初政局演变历史上的疑案或具体的事件其价值如何,在史学日益多元化的趋势下不可一概而论。同样一件疑案研究者的需要和目的鈈同,其价值亦迥异价值判断的前提是确认事实,后者必须建立在史料的鉴别和分析之上即属于实证。清代历史上的许多疑案原因鈈外是与统治者利害攸关,其原始过程和直接证据被当时的记录者或后来的编纂者有意湮灭若能还其本来面目,不仅可以揭示当时复杂嘚政治关系往往也是破解历史表象背后深层原因的关键。

姚念慈:明清之际的许多重大问题至今尚未经过“两造对证”

中华民国前15年北洋政府时代是民国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的奠基期很多基本制度都在这一时期奠定,很多根本性的变化也在这一时期发生本书从民初标志性的政治人物和事件入手,探索民国创立之初的制度建构及运作力图对民国政治史上许多重大问题,进行探寻和廓清比如,中國为什么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经历了由“帝国”而“民国”等的嬗变为什么被描绘得最为黑暗、最无法律秩序的北洋时期却成了近代中國法律制度建设颇具成效的时期?为什么人们历史记忆中军阀肆虐的北伐前10余年却呈现出中国近代以来思想、文化、教育较为自由多元的現象作为“科学、民主”旗帜的新文化运动能在这一时期出现?

另一种北洋叙事:看似泾渭分明的历史过往其实往往千沟万壑

马衡 著 馬思猛 整理

1925年10月至1952年11月,马衡先生在故宫博物院工作长达27年之久作为故宫博物院第二任院长,执掌故宫博物院19年他亲历了故宫博物院創立和早期发展,于抗日战争时期主持了故宫博物院文物的南迁和回归是故宫博物院历史上一位功绩卓越的领导者。

《马衡日记》始自1948姩12月13日终于1955年3月24日,前后六年又三月余这一时期,正值中国命运面临转折的重要时期也是故宫博物院新旧交替的关键阶段。作为一院之长马衡先生在日记中对故宫博物院的很多重大事件有非常精详的记述,不少内容为档案文献之所缺者其史料价值弥足珍贵。

本书昰对朱子理学思想体系的当代阐释和重构中国传统思想的现代诠释,是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基本学术方向作为对两宋道学思理的接续,夲书对于北宋五子及朱子的哲学的核心问题如实体与生生、理气关系、心性关系、德性之知与闻见之知、仁包四德等,都以当代汉语的習见概念做了解析性的阐发和论证性的思考而理一元论的取向,则是基于对朱子《太极图说解》的体系化思考的深入理解在这个意义仩,本书可以被看作对朱子的《太极图说解》的现代转写

理一元论体系的建构,当然是哲学上的努力但作为接续两宋儒家哲学的思考嘚努力,它同时也是哲学史的写作由于体系化写作并不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形式,所以即使像朱子这样的伟大哲学家,也不可避免哋在某些重要的体系环节有语焉不详的地方这一状况使得本书在某些问题的讨论上,引入了其他哲学家、甚至是非儒家传统的哲学家的論证和思考以补足体系建构的某些缺失的环节。当然这些表面上看并非儒家哲学的思想要素的引入,并不能影响本书的儒家哲学的基夲取向事实上,为儒家价值找寻当代哲学的表达形态和理论基础正是本书的立言宗旨。

杨立华:心灵的自我实现不萌于见闻,也不離于见闻

[日]子安宣邦 著 董炳月 译

本书对于日本现代思想史上的重要问题“现代的超克”进行了详细的回顾、分析和批判子安宣邦认为,起因于日本帝国对世界秩序以 同属帝国主义的战争方式进行重组要求的十五年战争是日本“现代的超克”论成立的背景。作为对重组要求的回应的“东亚新秩序”“东亚协同论”也应运而生并由此将“十五年战争”双重化,使之成为“两场战争”从而为无法正当化的對中国的战争找到历史的和哲学的根据。

通过对以上战争时期日本思想界和日本社会整体的深刻反思作者提出了如何正确面对战时日本攵化意识形态,如何正确面对全球化资本主义的现代体制、如何促进其本质性转换的问题

子安宣邦:虚构的、被制造出来的鲁迅

毛泽东、蒋介石与抗战中的国共合作

八年全民族抗战,是决定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在这过程中,国共关系虽然波澜迭起、险象环生泹两党合作抗日的局面一直坚持了下来。历史证明:在国难临头的时刻同为中华儿女,合则两利、分则俱伤抗战时期是国共两党合作時间最长的一次,尽管抗日战争初期和后期的情况有很大变化但两党关系一直没有破裂。而如何做到恰如其分地既不右、又不“左”必须注重调查研究,时刻分析客观形势的发展和矛盾的各个侧面具体分析问题,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富有政治智慧。

本书对辽代前期政治史、制度史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给予新的阐释突破了既有研究对辽代历史的整体认识,从而为“汉化”问题在中国史研究中提供了一些新的线索本书揭示出,自辽初开始太祖至圣宗六位君主,契丹政权从传统部族体制向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的转变是始终不变的方向即便在对外趋于保守的穆、景、圣宗三朝,其政治制度的演变也完全承袭了辽初的方向汉化不断走向深入。辽代前期的汉化程度要遠比学者们此前认识到的深入许多。

辽史研究缺乏史料向称难治。本书能在前人已难有创获的地方提出新见、在史实考订和历史判断上莋出较多突破尤为难得。作者史料细读的功夫颇为突出常常能在字里行间读出新意,发前人所未发

面对草原传统,汉文化并不具备優越性

本书集中探讨了中国文化精神的特质、儒释道三家的人生智慧、中国传统文化的管理智慧、中国哲学的特点、何谓国学等问题,對于文化自觉、文明比较与文明对话有着积极意义

在广泛参考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者归纳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质是:和而不哃厚德载物;刚健自强,生生不息;仁义至上人格独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整体把 握辩证思维;经世务实,戒奢以俭在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中,作者将中国哲学的精神与特点概括为七个方面:存有连续与生机自然整体和谐与天人合一,自强不息与创造革 新德性修养与内在超越,秩序建构与正义诉求具体理性与象数思维,知行合一与简易精神这些归纳,揭示出中国梦的文化底蕴它们是Φ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基础。

《红楼梦》的原型与寓意

[美] 浦安迪 著 夏薇 译

《<红楼梦>的原型与寓意》为海外汉学家浦安迪用比较文学方法就中国经典文本《红楼梦》进行了文化层面的解析。不同于重视评点的旧式读法书中引入“原型”与“寓意”的西方文学理论,意欲揭示这部作品的内在思维模型以及表层叙事背后隐藏的含义。之所以选择《红楼梦》是因为它最集中地反映了中国文化中二元对竝互补( 阴/阳、寒/暑……) 和周期循环往复(五行、四季……)的文化思维模式。钱锺书先生曾向国内学者引介本书此次为中译本艏次出版。

中华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伦理道德体系冯友兰一生中有关伦理道德问题的思考分析,代表了20世纪中国现代哲学家的道德思考囷文化追求有其典型意义。 他关注传统道德在现代社会的调适转化为守护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价值和理想,提出道德遗产“抽象继承”;提出境界伦理学的建构重建了中 国哲学的精神追求,值得珍视 读者从本书中可以看到冯友兰道德思想的总体面貌,以及作者对其思想的全面解读

本书以六篇论文结集,集中梳理冯友兰道德思想的历史展开及其理论思考使读者看到冯友兰道德思想的总体,以及作鍺对其思想的全面解读在我们努力推进中华文化不断传承发展、转化创新的今天,冯友兰在20世纪对中国传统道德的一系列思考是我们今忝面对传统道德进行创造性转化的重要历史借鉴对于社会道德秩序的建立,吸收传统文化提供的生活理想、德行价值及文化归属感都徝得珍视。

陈来:中国哲学的精神追求

《明清江南史丛稿》是作者治明清江南史三十余年的研究成果文章按类型分为四部分:“专论”數篇论文是明清江南社会经济史研究领域的奠基之作;“散论”以个案为主, 谈江南的官、绅、民情理皆佳;“讲谈”“序跋”两部分側重方法论和治史心得,保留了讲谈的原味和对人对书的点评臧否附录 为作者所撰回忆录的一部分,读者由此可以了解作者早年的成长曆程

君子之为学,非利己而已:明亡前后江南士大夫的历史抉择

对古代世界母权制宗教性和法权性的探究

[瑞士] 巴霍芬 著 孜子 译

巴霍芬在《母权论》中第一次提出了母权制的概念论证了母权制在人类历史上的存在。作者通过大量介绍引用吕基亚、雅典、利姆诺斯、埃及、茚度、莱斯博斯等民族的神话传说与历史文献向读者展现了母权并非某个民族或族群特有的个别现象,而在史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是囚类早期所经历的多个文化发展阶段中的一个,并且早于父权存在

民族学家卡尔·穆利评价此书:“无论是谁,若要试图完整评估《母权论》对后世的影响,就必须同时撰写一部关于现代民族志和社会学的历史。”

吴飞 | 从母权到父权这个转折究竟是如何实现的?

[英]西蒙·戈德希尔 著 颜荻 译

埃斯库罗斯的三连剧《奥瑞斯提亚》是古希腊悲剧的奠基之作从马克思、尼采到现代女性主义,此文本一直受到西方思想界的高度重视堪称经典的经典。但埃斯库罗斯晦涩困难的希腊语使得对此剧的阅读解释相当不易著名古典学家戈德希尔教授在这夲篇幅极小的著作中,围绕《奥瑞斯提亚》诞生时的社会背景与思想状况通过古典语文学的方法细致阐释剧中关键语词的复杂性和含混性,抓住“我们如何理解正义、复仇、暴力以及人们对社会、对彼此的责任”这样一个核心问题深入挖掘了作品本身蕴含的能量。

如何悝解正义、复仇、暴力以及人们对彼此乃至社会的责任

中西方环境史的起源与展望

[美] 濮德培 著 韩昭庆 译

《万物并作》是著名新清史学者濮德培于2012年夏天为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所作的四场报告的基础上编撰而成。本书十分简明扼要而条分缕析地讲述了环境史的源流和Φ国环境史的发展并通过丰富的例子来讨论环境史的研究方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书中不时闪现一些真知灼见和贯穿始终的史学理念,给人以无限的启迪和想象《万物并作》是一部优秀的环境史入门著作,也是了解新史学的必读书

本书首先考察肇始于古代,直至20世紀发展成为一个专门研究领域的西方环境史的历程环境史源自两个学派:法国年鉴学派和美国边疆史研究学派。前者关注长时段的研究鉯及自然界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制约后者强调近代资本主义对自然界的不断改造。第二章相应地介绍中国环境史自帝国时期以来到近代的逐渐兴起第三章考量分析人地关系的发展过程中使用的不同尺度,以及他们如何通过地方、区域以及全球的范围的观念来彼此相联第㈣章梳理了把环境史与科学研究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的诸多创见。

近代中国影响国际政治的三种商品

罗尔斯公共辩护思想研究

陈肖生博士在《辩护的政治:罗尔斯公共辩护思想研究》一书中对政治自由主义的精彩分析,标志着国内政治哲学界对罗尔斯思想的研究从介绍和翻译的阶段迈向了深入系统研究的阶段,这对于中国学术界严肃地思考当代自由主义思想面临的根本问题及其理论回应提供了一个重要嘚开端。

辩护的政治:罗尔斯公共辩护思想研究

[美]约翰· 博耶 著 和静 梁路璐 译

芝加哥大学在美国教育史上有着独特且重要的地位在创建後很短时间内便跻身美国名校之列;如今芝大在世界大学中排名前十,其校友获得诺贝尔奖数量排名前二本书作者结合自身在芝大五十姩来的教学、研究和管理经验,深入挖掘档案研究了这所传奇大学的发展历程,探索了复杂甚至有争议的历史谜团讲述了这一著名学術团体的迷人故事。

[日]熊野纯彦 著 龚颖 译

17岁的青年和辻怀揣浪漫文学梦,从古老乡村来到大城市又从大城市去往异国他乡,开始追寻那些源自西欧的哲学、伦理学的真理—— 传统与现代、乡村与城市、东瀛与西欧、文学与哲学穿越这些交汇点,和辻哲郎走过了困惑与清醒、徘徊不前与积极作为相互交织的艰难历程

和辻哲郎是“京都学派”中的一员,更是同时代大批知识人的典型代表本书将和辻哲郎的学术思想置于日本近现代思想的发生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通过细笔勾勒日本现代哲学的发展简史在历史语境中深入理解在新旧思想的折冲交错中最具日本特色的“文人哲学家”和辻哲郎的人生路途及其伦理学和哲学思想,直面他在日本迈向军国主义的历史关节中嘚与世沉浮与所思所为

本书是台湾大学著名社会学者叶启政先生的新著。全书致力于对当前社会科学中占统治地位的计量与统计方法进荇理论反思意在打破社会科学研究的“范式迷思”。

当今的中国社会学研究在美国社会学传统的影响下,日益表现出以经验实征方式進行量化研究的趋势本书致力于对这种“范式迷思”进行理论反思。作者回溯了社会学实证主义传统形成的文化-历史语境尤其注重对統计方法中的核心概念“均值”与“变异量”进行知识社会学分析,指出其并不具有超越特定时空场域的普遍有效性最后,作者以韦伯嘚“理念类型”作为一种特别的思考模式陈述其在社会学思考中可能具备的丰富而深邃的意义。本书兼具思想史与科学史的特点极大程度地打开了反思科学方法的大门。

IQ量表测不出创造力也测不出一个人的明智判断力

这本书集合了十七篇文章,是作者多年来与文献打茭道的点滴展现既有对古籍整理的学理研究,也有对经眼作品的品评判断;既有学者科学、审慎的角度也记录下了研究、出版古籍过程中可爱美好的心路历程。这本书是他们学术生命最好的展现也是我们有效了解古籍版本、古籍整理知识的不二参考。

古籍阅读中如何選择版本

考古学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考古学这本书是一个学者在从事考古教学和研究的过程中,对学科和对自我的归纳和梳理作鍺将本书的读者定义为想要学习、即将学习和正在学习考古学,以及对考古学感兴趣的朋友们作为一个踏入考古专业20年的人,他说自己┅直是一个学习者而这本书也是他学习考古的心得。

本书抛弃了以往“通论写法”全书不见一个名词解释,而选择将其融入每一件具體谈论的事情里最终让你感到考古学就是你所想象的、你所努力学习的,也可以是你所享受的学科书中不仅对考古学理论、思想史、遺址过程等问题做简单介绍,同时还讲到“考古与盗墓”、教育中的漏洞、职业选择等目前大众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提出“爱情考古”“欣赏考古”“穴居读书”等新概念,并对田野工作注意事项、论文写作方法等也给出了贴心的指导意见

[日]陆奥宗光 著 [日]中塚明 校注 赵戈非 王宗瑜 译

陆奥宗光是日本明治时代极为重要的政治家、外交家,他主导的日本19世纪末期的外交思路和外交方式被后人称为“陆奥式外交”。《蹇蹇录》系日本前外相陆奥宗光所撰外交回忆录内容涉及甲午战争前后,即从朝鲜东学党起义到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这一时段内的日本外交活动陆奥宗光本人作为当时伊藤博文内阁的外相,参与几乎所有的重大外交决策在这本回忆录中,他围绕自巳的亲身经历细致入微地记述了日本与英、法、美、德、俄等国,以及与清国和朝鲜的外交往复包括彼时外交文书的具体内容,驻外夶使的密电和政府高层会议上的言语交锋等等机密内容以及如何在中日(马关)谈判中运用各种手段,逼迫李鸿章签订不平等条约为ㄖ本攫取巨大利益的细节。书中虽不可避免地带有作者虚饰自矜的色彩但总体而言,仍是研究那段历史绕不开的珍贵史料

我国曾不止┅次出版过《蹇蹇录》的中译本。三联版为引进日本岩波书店出版的由日本相关领域著名学者中塚明校注的权威版本除《蹇蹇录》本体外,尚有中塚明对不同版本的《蹇蹇录》所做的118条校注读者通过陆奥宗光对不同版本《蹇蹇录》的修改情况,可以一窥其隐秘的内心活動也更有利于理解日本当时的历史状况。

李鸿章遇刺及马关议和始末 | 陆奥宗光外交回忆

黄炎培、张君劢与现代中国

传记的体裁呈现了黃炎培与张君劢两位近代知识者的形象。或者将视野拓展至社会大背景对整个知识群作宏观的鸟瞰;或者将笔触探伸到传主的内心深层,对他们的信念、气质、追求……作细微的心理分析从而揭示那样一个时代氛围下知识者内心的精神世界与外在的行为选择。不同的选擇背后乃是历史本身“二律背反”的人格化展现,因而才有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那无从解脱的“无穷的困惑”:入世与出世、改制与启蒙、统一与民主、独立与依归、超然与介入、正义与生存……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宝库完整保存了自北凉到元代绵延一千余年嘚佛教石窟艺术,至今仍有492座洞窟存留壁画及彩塑本书旨在以一座曾令张大千、常书鸿、董希 文等艺术家为之动容、潜心临摹的北魏经典洞窟为例,引领普通观众去了解敦煌石窟的历史文化与艺术成就

《图说敦煌二五四窟》的两位作者陈海涛和陈琦,分别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到敦煌研究院工作已有十余年。在以历史叙述的方式铺陈了254窟开凿的时代背景之后他们从细读254窟南北两壁的三铺美术史上的经典壁画入手,有序地循着窟内空间展开结合建筑形制与壁画、彩塑内容,对石窟的营建和构思做了整体解读借助美术工作者的视角和新颖的数字动画阐释影片,读者得以更深入地去欣赏和观看发掘一座石窟的精神内涵,体验敦煌艺术的詠恒魅力

从254 窟壁画艺术看时代美学范畴

汉字,特别是汉字字源蕴含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基因。《说文解字》这部中国最古老的字书是理解汉字的首要经典但是由于生僻字多,释义古奥现代人已经不易读懂。

本书发凡起例抽取《说文解字》全部540个部首,也就是540个最具玳表性的汉字做音、形、义的解释,结合文字演变、插图释义让今天的读者得以理解汉字的字源、意涵和构成。本书篇幅虽然简短泹没有失去《说文》全书的基本面貌,以更加简便、直观的方式将《说文》的精髓传达了出来。这些《说文》部首组成了一万多汉字,包罗“天地鬼神、山川草木、世间人事”说是“万有”,一点也不夸张

全书由何大齐撰著、录写、插图,他的著述与其书法、绘画珠联璧合也使本书成为融会了知识性与美感的艺术作品。

中国人是通过汉字把握万物的

[美]那仲良 著 [菲]王行富 摄影 任羽楠 译

中国民居作为Φ国家庭的生活空间包含多种不同的建筑样式。既有普通的长方形小屋或茅舍也有占地宏大的宅院、显赫一时的庄园甚至极尽奢侈的宮殿,它们以各自不同的样式组成了中国民居的缤纷图景本书集中讨论了十七座保存完好的民居建筑,展现了千百年来建造的中国民居嘚精美范例包括北京四合院、江南水乡、学者书斋、明代简舍、富商宅邸、清代大院、福建土楼、古城民居等。书中将中国民居看作一種建筑类型对民居形式的地区差异与民居类型的历史演变进行了鸟瞰式梳理。借助丰富的照片、版刻图画、历史图像、技术图纸为读鍺生动地展现出了一个国家独具生命力的传统建筑。

那仲良:中国民居的建筑形式

书中收录的53处世界文化遗产包括文化景区、考古遗址、古城古镇、宫殿城堡、宗教遗迹、工业遗产,从维色丽河谷到马耳他岛从迦太基遗址到庞贝古城,从陶伯河上的罗腾堡到科英布拉大學城从伊斯坦布尔清真寺到阿旃陀和艾罗拉石窟寺,不仅展示了各个文化遗产的现状更加讲述了它们的历史,典故等等并在后面附囿参观游览攻略。因此它既是游记追踪历史过往、抒发真情实感;又是一本工具书,供那些热爱旅游并想在旅行途中有所收获的人们參考阅读。

世界文化遗产旅行笔记:华丽的卢瓦尔河谷

讲给孩子的世界文学经典(全三册)

这是一部世界文学知识普及读本与《讲给孩孓的中国文学经典》相配套,以围炉夜话的亲切口吻向青少年读者描述了五千年世界文学的发展历程。全书上起神话时代下至20世纪上半叶,涉及各国文学名家二百多位经典作品七八百部(篇),并穿插大量掌故趣闻图文并茂,引人入胜——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是開启孩子心灵的金钥匙,成人读者也不妨跟孩子一起重温本套书共分三册,各册均附有依时序编排的文学家词典

与二百多位文学家晤媔,翻阅七八百部经典作品

汉字看似平凡却有着漫长的不平凡经历。它书写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负载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它具有超樾方言分歧的能量长期承担着数亿人用书面语交流思想的任务,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它生发了篆刻、书法等独特的东方艺術。在当代它又以多种创新性方式进入了计算机,从而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解决了现代化信息处理的问题,迎接了高科技的挑战使漢语信息和东方文明顺利地传播到全世界。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因此本书的内容,应当是国内外读者都會感兴趣的话题

文学经典魅力永恒;而插画,让我们有了走进经典的另一路径本书介绍了世界文学经典名著以及著名作家,每一篇均配有艺术家为其专门绘制的插画300余幅精美插画,娓娓道来的文学解读带给读者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傲慢与偏见》:永不过时的生活 | 經典与插画

历史学家们从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揭示出许多历史发展的机缘而从历史地理学的观察角度,则强调历史发展还须有一個地理机会所谓地理机会,意思是 具体的历史发展从不是在空中抽象地完成而必当在一处或几处关键的地理部位上首先获得条件,最早发生然后还是在地理上,渐渐扩大最后 完成。将山川大地的景观看作“文章”是中国地理文化的一大传统,本书以文化地理现象叺手带领读者打开“地理思维”,体验将历史、天文、军事、社会现象、知人察事等与地理相连的乐趣

唐晓峰:国家起源的“地理机會”

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化书院

本书根据历史资料追溯了中国文化书院的创院经过及创院人物,详细介绍了中国文化书院在八十年代“文化熱”中所处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以及所经历的内部分裂和动荡其中许多事件为第一次公布,如《梁漱溟全集》的编辑过程我国第一本《中国文化研究年鉴》的组织编撰与出版;梁漱溟、冯友兰、张岱年、季羡林、汤一介、庞朴等先生如何参与中国文化书院的创建以及他們在文化书院的角色和作用,甚至在内部分裂时的态度;梁从诫先生是如何离开体制和学术界的……对于如何界定八十年代如何分析当時“文化热”的形成和走向,如何看待当时民间文化团体与社会改革等问题作者也提出了独到看法。本书史料翔实注释多达五百余条,书后附有五个历史文件的附录并配以六十六幅历史照片。

作者曾多次担任中国国家领导人和日本领导人及各种代表团会谈时的翻译並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作为记者常驻日本15年,撰写过大量有价值的报道本书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历史脉络,以亲身经历为基础通过大量苼动的历史细节,呈现了中日关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和历史时刻回顾了两国领导人和民间各界为发展两国友好关系而进行的不懈努仂以及曾经达到的历史高度,带读者了解那段似乎熟悉又不为人深知的历史

《幌马车之歌》系列二种是蓝博洲竭半生之力探索台湾20世纪咗翼志士生命史的结晶。在史料、记录、文学的交错纷呈中力图将二十世纪上半叶以来被刻意湮灭甚至扭曲的台湾近现代史还原重现。茬追索这些青年的革命事业与人生轨迹的过程中作者向我们坚定地传达着历史深处所蕴藏的力量,借助这一力量读者能以全新的视野詓亲近那段充满伤痛与遗憾的海峡两岸的记忆。侯孝贤依据《幌马车之歌》中的部分原型创作了电影《悲情城市》与《好男好女》并获苐4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美]罗伯特·波格·哈里森著 梁永安译

本书是对人类“年纪”的哲学思考以半个多世纪前出现在美国、之後逐步东渐的人类的“返老还童”现象为切入点,力求揭示人的年龄这一现象中错综复杂且彼此作用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与历史内涵作者穿梭往返于哲学、文学、科学和历史之中,探讨了西方文明史中成熟(智慧)与青春(天才)这两种力量之间的互动、冲突、平衡或协作论述了现代世界以科技为核心表现方式的“天才”所起的主导作用,及其过度发挥所造成的精神困境

作者自科学借来“幼态歭续”(neoteny) 的观念( 指将幼年生理特征保持至成年),又把它扩大应用至文化领域大力论证“青春”是文化的创新动力。另一方面他又看出战後席卷西方文化的“返老还童”现象,乃人类文明史前所未有在历史、文化方面,我们这个时代远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要成熟但同時又愈来愈趋于年轻化,如此两极化的剧烈变动可能会打乱历史连续性将人类未来带入不确定的领域——一个与过去全然断裂的不可知卋界。

一部抗战时期的视觉文化史

长城伫立于中国的大地山河之上历千百年而巍然依旧。它不仅是古老的遗迹更具有政治和文化的象征意义。20世纪之初在帝制解体与列强入侵的背景下,尤其是在抵抗日本侵略战争的过程中长城逐渐从物质性的边防工程,转变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长城现代意义的观念转变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与现代视觉图像的传播方式(摄影、漫画、版画等)有着怎样的具體联系作者搜集近两百幅国内外的珍贵图像材料,在美术史和视觉文化的范围内讨论长城图像的生产与传播以及民族话语如何通过图潒得以有效表达,为理解20世纪中国文化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波]雷沙德·卡普钦斯基 著 乌兰 译

卡普钦斯基是波兰新闻和文学界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这部纪实文学是他横越俄罗斯的私人报告。20世纪的开头以苏俄的革命开始又以苏联的解体为尾声,有关苏联的书可谓汗牛充棟可这部纪实文学却是卡普钦斯基倾尽全力与心血的著作,为读者全方位、多视角地解析俄罗斯的过去

严复、王国维、梁启超、杜亚灥、蔡元培、胡适、周作人、弘一法师、辜鸿铭、林语堂、吴宓、顾颉刚、杨绛,以及沈从文、张大千、梅兰芳、高阳……以“世纪风铃”比喻这些处在时代交替、变革夹缝中承担了历史使命,又由于历史的惯性而显得进退两难的矛盾人物应该是十分形象的。作者为他們画像勾勒其生存的时代背景和不同的文化性格,注目于他们在时代主调中的画外音即在高调的历史狂飙突进中,对中国的历史、学術、思想、文化传统持“保守”立场提倡“稳步缓进”的声音,阐发他们幽微的心灵隐秘叙说他们历史功过。作者的考察沉潜深厚洏笔致则灵动潇洒,读之既能受到思想上的启迪也能欣赏到文字之美。

伟大的“非道德主义者”对我们的教诲

[美]罗伯特·C.所罗门 著 郝苑 譯

尼采是150年来最流行也是最具争议性的哲学家之一。他充满激情的观念与破坏偶像的风格引来无数敬佩但其显而易见的残酷性和对体媔正派的道德的鄙视也屡遭诋毁。

本书作者认为尼采是一个具有光彩夺目的洞察力,并且进行挑衅性的质疑、做出犀利的个人探究的哲學家他并不试图揭示永恒的真理,而意在改变我们看待人生的方式尼采有力地影响了他的读者,驱使他们以新的、不同的方式来看待洎身

尼采不可抗拒地让我们做出自我审验,正是这一点让我们被他吸引、为之着迷并将我们导向一种“丰富的内在生活”。

尼采:如哬孕育与激发“更高级的人”

华语世界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撰写的历史小说

一个不稳定的年代,一座繁华的城市一幅流传千年的画卷。北宋汴京的繁华风情盈街遍巷徽宗时代的人物蔡京、童贯, 运送花石纲、党争遗风、靖康之难……动荡中的国事、家事、人生、爱情虚虚实实之间,描绘出一幅跌宕起伏的全景式历史长卷

当小说成了《清明上河图》,小说中的人如画卷上的任一贩夫走卒般,成为夶历史的角色……

黄仁宇历史小说《汴京残梦》:“张择端为我书制图”

著名学者钱理群长时间关注、参与志愿者活动研究志愿者文化,夲书是他多年研究和实践的成果全书由“历史篇”“理论篇”和“实践篇”构成,系统地回顾了20世纪以来中国的历代知识分子参与社会妀造和志愿者活动的历史过程深度阐发了相关的理论问题,并对“志愿者运动”“乡村建设”“农村教育”“乡村文化重建”“打工子弚教育”“平民教育”等实践领域的具体问题展开了独到的分析和总结是我国目前*部系统阐述“志愿者文化”的著作。

志愿者组织近年來发展迅猛遍布城乡,在众多的社会生活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当代中国社会中重要的正面力量和潮流,预期还会有进一步嘚壮大和发展这本书是我国关于“志愿者文化”的*套书,系统、深入、有很强的历史感和现实针对性但广义的志愿者运动本身,还存茬广泛的理论和指导思想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作者依托深厚的鲁迅研究、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研究、中国现当代社会思想和运动研究以及长期关注和参与相关活动的经验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的深入系统的思考,提出了非常有历史感和现实感的对“志愿者文化”的阐述令人有指点迷津、豁然开朗之感,是所有立志于中国当代志愿者活动的青年人应读的文字

一个人和十部交响曲如何改变我们的世界

[英]諾曼· 莱布雷希特 著 庄加逊 译

美国电影协会评分为最棒的25部电影中,有一半以上的配乐作曲师受到马勒的影响他是唯一进入主流文化的茭响曲作者,轻易就跨越了文化与政治的樊篱在所有人心中召唤出共同的欢笑与泪水。不知为何他总能对各种人产生影响。

为什么是馬勒为什么他的作品流行起来?究竟我们着迷的是他的音乐还是他本人又或者,因为在当时的维也纳从婚姻到军队等大小体制都面臨时代挑战,一切都在改变所以我们着迷的是那种与现在截然不同的文化大熔炉气氛?又或者以上三者皆是

对某些人来说,他是英雄但其他人只觉得他自我耽溺,不过无论是他本人或是他的人生故事却无疑都让人惊叹不已。诺曼莱布雷希特从自己与马勒的渊源谈起细细爬梳所有与马勒相关的书籍、档案、口述资料,列示并探讨马勒作品与主要唱片录音建构出马勒的一生,并阐述对于马勒现象的見解

为什么是马勒?:从几乎被遗忘到取代贝多芬成为我们时代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

20世纪前期中国的困境与新路

俞樾的诗句“花落春仍茬”对近代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隐喻人们常常只能看到落花飘零于泥尘的“屈辱史”,而看不到中国既有的“春天”依然还在随着既有“春天”的在与不在变得无关紧要,近代中国人特别是读书人的心目中径自发展出了各自想象的“春天”与自以为的“春天”于是,落花、新 枝、仍在发展却不被人重视的既有“春天”和读书人各自想象与自以为的“春天”就这样在交织、羼杂在了一起这种因交织、羼杂而互渗、联动的状态既导致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困境,也开拓了其历史的新路

本书收录作者近年写就的学术随笔和书评十余篇。作鍺描摹人物摭拾故事,展现了民国初年历史舞台上的新声与旧响本书通过民族主义、革命、复辟、新文化、五四运动、读经争论、私塾改良等话题来切入与讨论,希望能由这些断面来看待“花落春仍在”的中国近代史进而体味走入现代后中国人的希望与失望,痛苦与圉福得到与失去。

[美] 泰德·菲什曼 著 黄煜文 译

预计到2030年65岁以上人口将达到10亿人。这是人类历史上头一遭50岁以上人口的数量超过了17岁鉯下人口。同时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也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

当越来越少的年轻人必须供养众多的老年人时,将会是怎样的景象国家需要数百万名年轻工 人,但在国内求之不得时该如何处理?

本书作者走访美国、日本、西班牙与中国的若干城市采访了上百名企业员工、雇主、经济学家、政府官员、医疗专业人员、普通家庭成员,通过一个个生动而翔实的故事呈现出世界范围内老龄化社会的面貌与未来,涉及的话题包括工资收入、社会保障、医疗、住房、隔代养育、啃老等作者揭示出全球老龄化令人震驚而彼此连锁的影响,也解释了国家前景、文化与人际关系、代际关系因老龄化而发生的变化勾勒出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未来图景。

我们如何不断地走向衰老

[英]利奥·霍利斯 著 宋美莹 译

17世纪中叶的伦敦已濒临崩溃,古老的建筑结构无法负担急速增长的人口内战使社会分崩离析,瘟疫来袭还夺去10万条生命1666年9月2日晚,布丁巷的一家烘焙店蹿出火苗接着蔓延全城,狂烧四昼夜大火驱走了黑死病,也烧尽旧城的繁华吞噬了包括圣保罗大教堂在内的伦敦所有主要建筑。

可是不过短短的60年伦敦便犹如浴火的凤凰,从灰烬中涅槃荿为欧洲最大的城市,也成为国际贸易的风炉伦敦是如何做到的?本书作者挖掘庞杂的史料发现了伦敦重建史里的五位传奇人物,通過他们的视线和经历我们得以重温伦敦乃至整个英格兰社会的重生和转型。我们也看到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如何通过思想的洗礼影响叻一个世代的知识分子,最后改变一个伟大城市的发展路径这是精英云集的、艰难而辉煌的60年,要想理解英国的精神与文化再没有比这段时期更适合的

五个人重塑一座城:伦敦的重生与现代英国的崛起

[美] 珍妮弗·波特 著 赵丽洁 刘佳 译

作者将漫长历史中花卉与文化、艺术鉯及宗教的复杂联系层层展开,揭示出七种花背后神秘而令人惊讶的故事它们在何时又是如何获得了自身的力量?它们在园林、文学和藝术作品以及政治、经济、宗教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百合和玫瑰常常相随它们在基督教的花卉名单中竞相夺取了至高地位;郁金馫有着不羁的魅力,但更让人惊讶不已的是它激发人类*荒唐行为的能力;兰花被中国的圣人孔子视为谦谦君子但在古希腊人眼中它却是性的象征。每一种花儿都将我们带至意想不到之处彰显出它们用隐喻的方式言说的力量。

玫瑰的故事:从罪人到圣人

大熊猫与人类相遇嘚一百年

[英] 亨利·尼科尔斯 著 黄建强 译

相貌憨厚、动作温吞、带着浓浓黑眼圈的大猫熊绝对是地球上最惹人怜爱的动物之一。但是提起咜的过去我们所知道的却出奇地少。熊猫自古生长在中国的四川和陕西可是历史文献里却几乎没有关于它的记载。是害羞的猫熊总是躲着人类远远的还是古代中国人无法相信世上竟有如此神奇的动物?另外熊猫或者说猫熊,到底是熊还是猫为什么又有人说它其实昰浣熊,而明明是肉食动物为什么又只爱吃竹子?它真的是性冷淡需要人类播放春宫片看吗?人类为猫熊所做的最重要的保育是什么人见人爱的熊猫又如何为其“老东家”打开新世纪的外交大门?

尼克松的礼物:著名政治动物叩开外交大门

马修·史密斯 著 伊玉岩 译

大哆数人都将食物过敏视为一种玩笑或是不想做某件事的托词和借口。事实上这种“疾病”会对人造成严重的影响。如果一个人被诊断為食物过敏那么他在今后生活中吃每一口食物时都要特别小心。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食物过敏学要么被当成时尚,要么被看作垃圾學问虽然很多临床医生认为某些食物会引起身体的慢性反应,但一些人仍坚持认为过敏症只是心理问题

本书从侦破一场“花生引发的血案”开始,追溯了过敏在社会大众、医学领域引发的争议及其对公共卫生、制药化工、食品生产、市场消费的影响。作者以患者为中惢视角探索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医疗、科技领域,阐明了社会和疾病、自然、医学知识之间的矛盾关系巧妙地引导读者穿越重重雷区,用理性客观的态度看待食物过敏问题

过敏:一种问题远比答案多的疾病

[法]埃里克·芒雄-里高 著 彭禄娴 译

贵族,以承袭原则为基础致力于习俗的传承,从而延伸某一特权的历史然而,时至今日法国贵族对独树一格和卓越品质的追求是否仍有意义,还是与当下颂揚的社会公正和追求平等的主流文化背道而驰

为了理解这一看似业已失去官方地位的“阶层”如何适应他们身边的社会和文化,二十五 姩以来 历史学家埃里克·芒雄- 里高收集了各种资料,并不断探访名门贵胄在抵抗和妥协之间,法国的贵族依旧在继续着某种传承尽管他们的家族是一段必须维护的集体记忆和共同历史的守护者,然而他们的传承却超越了纯粹意义上的家族

本书既是社会学论著,又是曆史研究不仅带领着我们去认识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也吸引着我们去领会它和整个社会之间的关联而这又间接地揭示了我们和历史嘚关系。

刘易斯棋中的北欧历史与神话

[美]南希·玛丽·布朗 著 赵越 译

神秘的刘易斯棋1831年发现于苏格兰赫布里底群岛*西端刘易斯岛海滩的┅座沙丘窖藏中。这些棋子大部分由海象牙雕刻而成材质珍贵,做工精细发现之后立刻成为众位收藏家竞相争夺购买的珍宝。现在咜不仅仅是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还是许多歌曲、小说、影视剧的素材蓝本《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哈利和罗恩下的巫师棋就昰刘易斯棋

南希致力于冰岛和维京人研究多年,在本书中她借助刘易斯棋里的角色,将中世纪冰岛萨迦、现代考古学、艺术史、哲学囷棋盘游戏资料相结合讲述了古挪威人统治北大西洋四百年的历史。这里有追求奢华艺术品的主教、喜欢穿短裙的国王、冷酷无情的王後、手艺精湛而身份神秘的雕刻师以及骁勇善战的维京狂战士。刘易斯棋每个棋子都代表了一种人物和一段历史正如作者所说:只要掌握这一盘棋,你就可以了解整个北欧世界

哈利波特里的巫师棋:欧洲史上最重要的棋子

一个维和士兵的战地纪实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维和仍旧是一项伟大却不知道为何伟大、艰难却不知道怎样艰难、危险却不知道有多危险的行动《弹在膛上》是一个维和士兵的战地紀实,脱胎于作者在马里维和过程中所写的20多万字的维和日记讲述了中国首批赴马里维和部队组建筹备、防卫部署、正式任务、安全形勢、恐怖袭击、民情社情、官兵故事、外事活动和突发事件等维和行动的各个方面,文字从白描叙述、感性印象和理性思考三个维度阐述覀非风情、马里内乱、维和行动、外军印象以及中国军人的表现等内容在联合国维和的层面和角度上生动呈现了中国的正面形象。

战火茬加奥燃起(节选)

[英]凯茜·威利斯 [英]卡罗琳·弗里 著 珍栎 译

这不仅是一本关于植物史的书籍 也是一部世界史话。英国人对花园的痴迷酷爱可以追朔到很久以前在大英帝国的足迹遍布全球、试图征服更多领土的年代里,他们的探险者、冒险家以及科学家从世界各个角落將植物标本和资料带回伦敦作者试图探寻一切的源头,穿越过去和未来从如何发现植物湾到马铃薯饥荒,从兰花寻猎人到奎宁走私者从达尔文的实验到1987年一场龙卷风所揭示的真相,通过引人入胜的英雄和恶棍的真实故事 以及采访实录和许多珍贵的图片档案,使读者獲得身临其境的审美愉悦和充沛的知识享受

植物学家与门外汉区别在于:他能够为植物命名

[英]加布里埃尔·沃克 著 蒋功艳 岳玉庆 译

南极洲独特,宁静亘古如一,它保存了有关地球的过去和未来的线索对它的研究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南极洲是地球上最叧类的地区也是人类唯一无法独立生存的地区。在这里鱼儿在血液里产生了防冻剂,冬天在封闭的深海里不断游动水流在厚厚的冰蓋下潜行,造成向上喷涌的瀑布并载着冰盖缓缓滑动。蓝藻生长在一些岩石的内部在温暖的夏季阳光和水滴滋润之下,会把那里变成┅片“迷你的热带雨林”……

本书是科学、博物学与旅行见闻录的奇妙混合作者在书中生动地描绘了南极洲的面貌。她不仅有科学家的身份而且兼具探险家、驾驶员、厨师、洗瓶工人和游客的视角。她五次穿越冰封的南极大陆在南极大陆各地都扎过营,从南极洲的非囸式首都美国麦克默多站到俄罗斯东方站也从南极点到法意两国共同经营的协和站……

[法]弗朗西斯·沃尔夫 著 白紫阳 译

从用勺子敲打饭盆的婴儿,到石器时代吹骨笛的早期人类从街头的流浪歌手,到肖斯塔科维奇所有的这些音乐人,都在代表着一个由互为因果有序发苼的事件群构成的理想世界;而他们用来构建这个世界的手段就是事件可感的特征它们的声音、时长、音高、音色、强度等等。音乐将哲学家们连想都想象不出的意象世界搬到了现实中通过这个世界,我们所有的“为什么”都能得到满意的解答

很多音乐自称表达了爱凊和怨恨,事实是不是这样呢

[英]亚历山大·门罗 著 史先涛 译

“纸”这一中国发明是如何影响并改变世界的?为何其传播与世界三大宗教嘚发展互为因果其表面又何以凝结了人类最重要的理念?

纸在中国汉代的宫廷里改良为知识和思想的传播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对世堺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追溯了这项发明的跨时空旅程,故事从西域的佛经翻译者开始穿越中东阿拔斯王朝的知识世界,最终来箌欧洲伏案工作的宗教改革家和近代科学家面前作者旁及历史文化的点点滴滴,更饶有兴趣地描写了那些携带纸张、在丝绸之路上络绎於途的信徒和商人正是因为纸,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交流成为可能进而打开了曾经长期关闭的各种可能性,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历史的走姠

纸张是怎样被用于书写的?

欢迎点赞分享转发到朋友圈

回复听课,了解书店里的大学公开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星露谷物语5个农场选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