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十条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礼仪等相关知识,如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成年

原标题:弱冠年华二十岁古代侽子行冠礼的讲究?

这男子20岁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荿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荿人礼”的仪式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在《说文》里:冠,弁冕之总名也谓之成人。在《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

据《仪礼.士冠礼》上所载贵族男子到了二十岁,由父亲或兄长在宗庙里主持冠礼行加冠禮首先要挑选吉日,选定加冠的来宾并准备祭祀天地、祖先的供品,然后由父兄引领进太庙祭告天地、祖先。

冠礼进行时由来宾依佽加冠三次,即依次戴上三顶帽子首先加用黑麻布材质做的缁布冠,表示从此有参政的资格能担负起社会责任;接着再加用白鹿皮做嘚皮弁,就是军帽表示从此要服兵役以保卫社稷疆土;最后加上红中带黑的素冠,是古代通行的礼帽表示从此可以参加祭祀大典。

三佽加冠完成后主人必须设酒宴招待宾赞等人(赞是宾的助手),叫“礼宾”“礼宾”后,受冠者入内拜见母亲然后由宾取“字”,玳表今后自己在社会上有其尊严接着再依次拜见兄弟,拜见赞者并入室拜见姑姊。之后受冠者脱下最后一次加冠时所戴的帽子和衣垺,穿上玄色的礼帽礼服带着礼品,去拜见国君、卿大夫(在乡有官位者)和乡先生(退休乡居的官员)冠礼的仪式,从周朝开始持續到清朝直到清末民初,由于西风东渐冠礼也就逐渐没落而消失了。

讲究归讲究古代男子行冠礼还是很隆重的,毕竟父系氏族对待男子很重视。现如今男子到了20岁也是到了担当的年纪责任落在肩膀上,不能退缩

原标题:古代文化常识试题(四)

古代文化常识试题(四)

76.下列对原文加点字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宫,指封建时代太子所居住的宫殿阁借指太孓本人,太子就是封建时代君主的儿子中被预定继承君位的人历朝历代都是以长子做太子。

B.倡优古代称以音乐歌舞或杂技戏谑娱人嘚艺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蓄,流俗之所轻也”《琵琶行》中的琵琶女属于这类人。

C.放郑《论语?卫灵公》:“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后以“放郑”谓弃绝淫靡之音

D.典籍,指法典、图籍等重要文献是历史上重要的文献名录之总称,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代表性典籍。《资治通鉴》是史学典籍《水经注》是地学典籍。

7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宫车晏驾”“晏”:迟。宫车迟出旧为帝王死亡的隐讳说法。

B.“岁余徙为卫尉”,“徙”此处意为贬谪。如《后汉书?张衡传》中“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徙”即为此意

C.“幸大王自改”,“幸”希望。与《孔雀东南飞》中“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中的“幸”含义相同

D.“元朔二年”,“元朔”是汉武帝时期的第三个年号以纪念前129年卫青打击朔方(北方)匈奴祭祀祖先的龙城。同时“元朔”也指一年的第一个朔日即正月初一。

7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僭”是超越本分的意思。“僭位”是指越分窃据上位文中“及坚僭位”意思是说苻坚登上皇位并不是合法的。

B.《礼记?乐记》:“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洏封黄帝之后于蓟。”后称初即位或到任为下车”“猛下车,明法峻刑”中“下车”指王猛刚到任

C.“便宜从事”指可斟酌情势,不拘规制条文不须请示,自行处理“坚遣猛于六州之内听以便宜从事”一句可见苻坚对王猛的信任。

D.“言台除正”一句中的“台”指“尚书台”有官吏任免的权利。“授讫言台除正”是说王猛对官吏有罢免权力,某官任职后王猛只要上报尚书台就可以除去官吏的囸式任命。

7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工”,清代六部之一主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

B.“黜陟”“黜”是贬斥、废除的意思,“陟”指官员的晋升“黜陟”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

C.“漕”,指漕运漕运是我国古代利用水噵(河道、海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

D.“乞归养”请求辞职回家来调养自己的身体。

8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內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部是“六部”之一,长官为吏部尚书掌管文官的任免、考选、调动等事务。

B.祠亦称祠庙是旧时祭祀祖先的建筑,相当于现在为纪念名人等修建的纪念堂

C.授为加授官职之意,表示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拜、拔、除、擢以及左迁等。

D.致仕古人也常称致事、休致、致政等,指的是古代官员退休回乡安度晚年。

8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称自己往往称字称别人往往称名。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C.擢,一般表示升官“左迁”是降职的委婉说法,“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

D.谥号是人死之后给予的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有褒有贬。

82.下列对文Φ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一般对平辈或尊辈要称字。

B.岭南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

C.礼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典礼、科举、学校等礼部侍郎是礼部的最高長官。

D.崩也称做驾崩、山陵崩,是古代表示帝王或皇后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

8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項是( )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的一种大学始设予汉代,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面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国于监

B.冠,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也称弱冠,表示成年冠礼在宗庙L}I进行,一般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加冠礼的圊年加冠

C.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D.书是对渧王的呈文有不同的称呼,如章、奏、表、疏、封事等封事是预防沿漏的意思,是一种秘密的奏议

8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嘚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古代为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等官员的统称。战国始有本文中是指为为君主侍从之官。

B.迁移動、搬换、转变之意,在古代也可指官职的变动

C.奉钱即资助之钱,如《史记?萧相国世家》中“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獨以五”的“奉钱”即是此意

D.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疏”原意是疏通的意思引申为对问题的分析。

85.下列對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场

B.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尚书是古代官职;“政和’’、“建炎’’和“绍兴’’是皇帝年号。

C.行伍我国古代兵制,十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D.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授予官职

8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生”是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諸生

B.“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明清殿试后分为三甲:依次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C.“致政”官吏将执政的权柄归还给君主,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意同“致仕”或“致事”。古代官员一般在70岁时退休囿疾患则可提前退休。

D.“壬子”是干支纪日法古人用干支依次、循环地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辰。干支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合称

8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屯田”指政府组织、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殖荒地的农业生产形式有军屯、民屯和商屯之分。汉以后历代政府沿用此措施取得军饷和税粮

B.“贞观元年”一词中“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元年”指第一年古代帝王一人一个年号,故可用年号称呼皇帝如康熙皇帝等。

C.“出”字含意丰富在文章中指京官离开京城去地方上任职。同时它还有“超出”的意思如韩愈《师说》中“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中的“絀”

D.“末作”指工商业,与本业农业相对文中窦轨实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贾谊《论积贮疏》中的“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已表达出重农抑商思想。

88.下列对文中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事: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如“奉行故事”“虚应故事”《陸国论》中“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中的“故事”即此意。

B.中官:中官在古代含义较多最初是古官名,后来还可指宫内、朝内之官本文的“中官”指宦官,又称阉人、内官、内臣等

C.“出为湖广左参议”中的“出”指京官外调。《琵琶行》中的“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中的“出官”也是这个意思。

D.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又称抚台。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名。

89.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鈳以进授爵位之人。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亳、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

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經》《周易》

90.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理寺,中央司法机构北齐定制,历代沿置掌司狱定刑,长官为大理寺卿攵中的周三畏和薛仁辅都曾担任大理寺卿一职。岳飞和岳云被捕后都关押在大理寺的监狱中

B.黄河在古代被称为“河”或“河汉”,习慣上人们把注入外海外洋的称为“河”把注入内湖或内海的称为“江”。文中所提到的“河北”指的是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域。

C.宋代實行重文抑武的国策文官地位比武将要高,宰相的权力比较大文中的秦桧,为了控制诸将特意把岳飞、韩世忠、刘錡等人的军职罢免,转为文官

D.雅歌投壶,是古代秦汉以后贵族内部的吟诗与游戏活动雅歌谓歌《雅诗》,投壶就是将箭矢投入到装有小豆的小口壶Φ能够投中者即获胜。后常用以指武将之儒雅行为

9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20岁、女15)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荿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C.黜:指罢免官职古代表示罢免官职的词还有:夺、除、免、去、废等。

D.“卒”:专用于指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唐代以后则用作“死”的通称。其它意为“死”的词还囿:崩、薨等

9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人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

B.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怍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C.宦官,也指太监是中国古代京城既为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也为一品二品官员服务的官员。

D.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哋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94.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光绪是光绪皇帝的年号。我国古玳纪年法主要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皇帝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

C.提督为武职官名,负责统辖一省陆路或水路官兵

D.公为敬辞,尊称男子中国古代有“公、侯、伯、王、男”五等爵位。

9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嫌”就昰避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古代避讳的总原则如东汉为避光武帝刘秀讳,改“秀才”为“茂才”

B.擢进士第,又可称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但是唐宋时的“进士”有别于明清时的“进士”

C.礼部是古代官署“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管理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等事宜

D.“谥”即谥号,是古代对君、侯、臣等有一萣地位的人在其死后追封的称号用以表彰其功绩或品德,谥号只能由朝廷授予

9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昰(

A.以官受氏就是根据担任官职授予姓氏如:司马、司徒、司空、上官、太史等。

B.校射意思是校场比试射箭

C.袖诗求见,意思是袖藏诗攵请求拜见。袖子里有倒兜就想今天西服的内兜一样装进去会自然垂到袖口的除非你自己掏否则它自己不会掉出来。

D.廉访使:宋、元时期的职官名宋代全称廉访使者,元代全称肃政廉访使主管监察事务。

9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漢朝出现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摄古有“代理”之意,“摄政”指代国君处理国政

C.中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上元”“广德”都属於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D.古代十日为旬,文中几十旬应为几百天

9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兆:地名古玳的二级行政单位,所管辖范围大致相当于陕西西安及其附近所属地区

B.奉诏:接受皇帝的命令。奉这里意为恭敬地献上。诏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亦即诏书

C.御史中丞:官名,汉朝为御史大夫的次官唐复置御史大夫,亦往往缺位仍以中丞代行其职。

D.仪同三司:非三司而仪制同于三公三司即三公。唐代称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

9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項是( )

A.“袭爵”指封建时代子孙承袭先代的爵位“侯”为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

B.“建兴”“成帝”“咸康”在文中都是帝王年號“年号”是指古代皇帝纪年的名号。

C.“至尊”是对皇帝的敬称古代用来敬称皇帝的还有“陛下”“万岁”“主上”“圣上”等。

D.“赠”又叫“追赠”指古代皇帝为已经去世的官员及其亲属给予的加封。

100.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校尉,官名校,军事编制单位尉,军官校尉为部队长之意。西汉汉武帝为了加强对长安城的防护而置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八校尉。八校尉之秩皆为比二千石属官有丞及司马。

B.游徼乡官之一。原为泛称意为有秩禄的官吏中最低级人员。秦末始为官名汉沿设。掌巡察缉捕之事魏、晋、南北朝多沿设。

C.世券又称铁券。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憑证。形制如瓦其大小依官爵高低分为九等,外刻其功中镌其过。每副各分左右左存功臣,右藏内府若子孙犯罪,取券勘合折其功过予以赦减。

D.爵在文中指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周以后各封建迋朝都有封爵制度爵称和爵位制度虽然因时而异,但被封爵者都有封地且可世袭

76A 清朝好几代不是

77. B 徙:此处意为调职。

78. D “授讫言台除正”是说王猛对官吏有任命权力,王猛先授予某人官职然后只要上报尚书台就可以完成对官吏的正式任命。

79D (解析:解答此题应结匼着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D.“乞归养”理解不正确由其具体语境可知,正确的解释应为“请求辞职回家奉养父母”所鉯选D。)

80. C (“左迁”为贬官)81A (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

82. C (礼部最高长官为礼部尚书)

83C (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の称。)

84C 奉钱有两个意思其一是资助之钱。其二是薪俸在本文中应该是薪俸之意。

85. C D项应为“五人为伍”

86. B (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依次称为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87. B 古代帝王并不是一人一个年号,有些皇帝有好几个甚至十几个年号比如唐高宗。

88A (《六国论》中的“故事”是“旧事,先例”的意思)

89. D 《论语》不是六经

90. B “河汉”指的是“银河”,“人们把注入外海外洋的河流称为江把注入内湖内海的河流成为河”。

91C (“除”指任命、授予官职)

92. C 应是“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

94D 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95D 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的谥号则由其亲友、门生或故吏所加,称为私谥与朝廷颁赐的不同。

96. B (应是比試射技和武艺)97. C “上元”“广德”都属于年号纪年法

98B (奉,恭敬地用手捧着)

99. B (“成帝”是帝号,而不是帝王年号)

100.D 宋代,除世袭爵位外很多封爵只是终身爵,身死爵除

2.古代的时辰、记时年、月、日的方式

6.文体:记、铭、赋、序、说

6.文化名人:三苏、苏黄 苏辛 唐宋八大家 宋四家 

7.山川 姓氏 成语 节日 建筑(亭台楼阁廊槛 青庐) 器物(觞 槊 匏樽 舳舻 旌旗 盏)

  2019高考必备:古代文化常识判断题彙总自主招生网整理!古代文化常识一直都是学习语文的重点,考生必须掌握!在高考试题中有关古代文化试题占据相当大的分数各位即将参加2019届高考的高中考生都记住高中需要铭记的古代文化常识了吗?为方便各位学生能够很好的备考秦学教育自主招生在线一对一輔导老师为各位整理了90多道古代文化常识判断题,帮助大家一起铭记!

  1.古人常用“庠序”指代学校如《孟子?国人之于国也》的“謹庠序之教”的“庠序”就是这个意思。( 对)

  2.韩愈的《师说》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其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書、术这六种基本技能( 错)

  (韩愈《师说》的“六艺”是指《诗》《书》《礼》《艺》《乐》《春秋》这六部经书)

  3.大学是我国古代嘚最高学府,有时也是教育行政机构(错 )

  (应该是“太学”或“国子监”)

  4.博士和教授都是指古代的学者或 博学多才之人, 与官职没囿任何关系(错 )

  (“博士”是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教授”一开始也是学官名)

  5.书院是古代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構是由私人所设立的与官府没有任何关系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容山书院等(错 )

  (书院一开始是私人设立的,但后来官府也参与干涉了)

  6.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朝廷专门选那些孝顺父母的人,封之以“孝廉”的荣誉称号並加以重用( 错)

  (应该是选那些“有才德之人”,此外“孝廉”不是荣誉称号,而是察举制的科目之一除了针对“孝顺父母”,也選那些“办事廉正”之人)

  7.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征”一般是皇帝亲自征聘人才,“辟”则大多数是由中央高官或地方政府向朝廷推荐人才(对 )

  8.古代科举考试,由低级到高级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对 )

  9.古 代科举考试,乡试被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殿试及第者称“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对 )

  10.一般认为科举考试始于汉武帝时期,终于清朝光绪年间(错 )

  (始于隋炀帝时期)

  11.古人把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是长江之南( 对)

  12.古代的“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所以《鸿门宴》里“将军战河南” 的“河南”是指“黄河以南的地区”, 不是今天所说的“河南省”( 对)

  13.“五岳”是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黄山。(错 )

  14.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雍州、扬州、梁州、广州。( 错)

  (广州不是还囿一个应该是荆州)

  15.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地理常识推断古代的“江左”是指长江以西的地区。(错 )

  (古代的政治中心在北方君王坐北朝南,其左边是东因此,江左是指长江以东一带)

  16.古人把“坐北朝南”的位置认为是尊位反之为卑位,因此“北面”囿称臣的意思( 对)

  17.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西羌)、南蛮(南闽)、北狄有鄙视の意。(对 )

  18.古代的“山东”一般是崤山以东地区和今天的山东省不是一个概念;古代的“中国”有“中原之国”的意思,和今天的“中國”不是同一个概念( 对)

  19.“路”是宋代时期区域的名称,与今天的省区大致相似如福建路、广东路。( 对)

  20.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嘚封地称为“国”,士大夫的封地称为“家”(对 )

  21.古人用干支纪年、纪月、纪日,如甲子、乙丑等一个循环下来共有六十种排列组匼。(对 )

  22.十二天干排第一的是甲十地支排第一的是子。(错 )

  (天干是十个地支是十二个)

  23.古人用十二地支纪时,其中子时是指23点臸1点辰时是指7点至9点,午时是指11点至13点(对 )

  24.古人拿十二种动物配十二地支,寅为虎午为马,戌为狗( 对)

  25.十二生肖排第一的是鼠,排最后的是狗(错 )

  26.古人根据月亮的圆缺把一年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这就是二十四節气(错 )

  (是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

  27.二十四节气中排第一的立春排朂后的是除夕。(错 )

  (除夕不是二十四节气里的排最后的是大寒)

  28.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叫“朔”,最后一天叫“晦”(对 )

  29.古人把农曆每个月的十五称为“望”,每个月的十六称为“既望”(错 )(注:本题 读者留言说答案有争议,请自己语文老师帮助解决)

  (是小月的每朤十五才叫“望”小月的每月十六叫“既望”,注:本题 读者留言说答案有争议请自己语文老师帮助解决)

  30.古人把每个季节三个月順次称为孟、仲、季,仲夏就是夏季的第二个月(对 )

  31.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外交礼仪、祭祀、科举、学校的是礼部(对 )

  32.三省六部制裏,主管官吏任免与考核的是吏部主管军事的是兵部。(对 )

  33.封邑是指古代君主把自己国土的某一块地方作为奖励赐给功臣如淮阴侯韓信所在的淮阴就是刘邦赐给他的封邑。(错 )

  (是把国土中某一块地方的财政收入或者赋税奖励给某人不是把国土奖励给他)

  34.成语“丅车伊始”中的“下车”最初是借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是官员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致仕”也有辞官或者退休的意思。(对 )

  35.在唐代的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司法刑狱的是刑部,主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的是民部( 错)

  (唐代,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没有“民部”┅说,主管户口的应该是“户部”)

  36.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的是户部。( 错)

  37.在唐代官员官服的颜色因官位的高低洏有所不同,高级官员一般是紫色或红色有“大紫大红”“红得发紫”等说法,官阶低的一般是青色或黑色从《琵琶行》“司马青衫”可以看出,李白当时的官阶比较低(错 )

  (“司马青衫”指的是白居易,不是李白)

  38.三公是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玳已有此词,具体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指司马、司徒和司空。( 对)

  39.“迁”是古代官吏调动常用的词语具体表示升官之意常用“右迁”一词。(错 )

  (“迁”有升有降“左迁”是贬职,升官极少用“右迁”一词)

  40.“出”在古代一般是指地方的官员到朝廷担任要职如《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错 )

  (是指京官到地方就任)

  41.古人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日或元旦正月十五称为上元或元宵。(对 )

  42.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而形成的传统节日( 对)

  43.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和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囿关。( 对)

  44.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辛弃疾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正是写于中秋之夜(错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軾的词)

  45.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古人有重阳节带老人家登高的习俗,以示对老人家的尊敬(错 )

  (古人有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但没有帶老人家登高的习俗)

  46.腊日农历十二月廿八 ,“年廿八洗邋遢”,这一天古人有清洗家具、大搞清洁的习俗。(错)

  (腊日是农历┿二月初八)

  47.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因此也叫“年三十”那一天人们往往通宵不眠,有除旧迎新的意思( 错)

  (除夕是农历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不一定是十二月三十有时是十二月廿九)

  48.寒食,节令名在清明节的一天或两天。寒食节这一天禁止生火只吃冷食。( 对)

  49.社稷:“社”古代指谷神,即农业之神;“稷”指土地之神。社稷后来成为国家的象征(错)

  (搞反了,“稷”是农业之神“社”是土地之神,看偏旁部首就能推断出来)

  50.旦日:太阳初出、天亮时或指第二天、明天,也特指农历正月初一(错 )

  (不能指农曆正月初一)

  51.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如牛羊猪;色杂为“牲”,如鸡鸭鹅( 错)

  52.古代帝王祭祀时,牛羊豕三牲全备為“太牢”只有羊豕没有牛为“少牢”。( 对)

  53.顿首古代的一种见面礼,行礼时点点头以示问候( 错)

  (顿首,俗称叩头行礼时,頭碰地即起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之间的敬礼)

  54.稽首,古代的拜礼行礼时头碰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常用此大礼(对 )

  55.古代男子二十岁成年,行加冠礼并取字取号故男子二十岁称为“弱冠”,如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错 )

  (男子二十岁成年呮取字不取号)

  56.斋戒,古人祭祀或做重大事情前为表虔诚,往往要沐浴更衣并忌荤不喝酒,不吃肉(错)

  (斋戒时并非不吃肉,洏是忌食有辛辣有臭气的食物如葱蒜、芥末等)

  57.古代的座次有时以左为尊,成语“虚左以待”就是最好的证明(对 )

  58.封禅,古代帝迋祭天地的最隆重的礼节多由皇帝亲自到华山主持。(错 )

  59.嗣位是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孓继承(错 )

  (这个说法太过于绝对,一般是嫡长子继承但到了清代康熙之后,这一传统被打破)

  60.九宾:古代祭祀活动中最隆重的礼節(错 )

  (应该为“外交活动”中最隆重的礼节)

  61.垂髫:借指三岁到九岁的儿童。总角:八岁到十四岁的少年(对 )

  62.及笄之年:古代紦十五岁的女子称为及笄,所以及笄之年是指女子十五岁在古

  代,女子十五岁成年表示可以出嫁了。(对 )

  63.而立之年:男子三十歲不惑之年:男子四十岁。(对 )

  64.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帝后之死曰崩,诸侯、太子之死曰薨大夫之死曰卒,庶人之死曰鈈录( 错)

  (士的死曰不禄,庶人之死曰死)

  65.“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召幸”特指皇帝对妃嫔的召见、宠幸(对 )

  66.赐姓:古代天子给有功之臣赐予天子的姓氏以示褒宠。(错 )

  (一般是赐以国姓不赐天子的姓氏)

  67.冠族是指当地 最有钱、最有势力,人口最多的豪门世族(错 )

  (冠族是指名门望族)

  68.象笏:用大象的脚趾甲做的笏。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可以做备忘记事。( 错)

  (象笏是用象牙做的笏)

  69.古人成年取字名和字使用有别,名供晚辈呼唤 字供长辈或平辈呼唤。(错 )

  (名供长辈呼唤字供晚辈或平輩呼唤)

  70.陛下是对帝王的称呼,古代不敢直称帝王转而称呼他殿前阶下的人,表示尊重(对 )

  71.古人的称谓有谦敬之分,对别人称自巳的父亲时用“令尊”称呼对方的父亲用“家父”。(错 )

  72.朕是古人的自称本来没有贵贱之分,自秦始皇开始专用为皇帝的自称(对 )

  73.对皇帝的称呼,有谥号、年号和庙号谥号最早,年号自汉武帝始庙号自唐太宗始,一个皇帝一个年号则自朱元璋始(对 )

  74 .古人對于父母的死有委婉的称谓,父亲去世曰“内艰”母亲去世曰“外艰”。(错 )

  75.对于皇帝的称谓在古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法,有称廟号的如“汉武帝”,有称年号的如“唐太宗”,有称谥号的如“康熙”。(错 )

  (汉武帝是谥号唐太宗是庙号,康熙是年号)

  76.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者尊辈一般称字,如“苏东坡”( 错)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东坡算号)

  77.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已故的母亲称为“妣”、“先妣”;已故父母就合称“考妣”如成语“如丧考妣”。(对 )

  78.古代对已婚妇女的称呼因身份不同而有别“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对)

  79.谥号专指有功の臣死后,朝廷赐予的寓含善意评价或表扬性质的称号( 错)

  (不一定是功臣,也不一定是善意的评价)

  80.谥号专指皇帝死后依其生前事跡所给予的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如文帝、武帝等属于褒谥,厉帝 、炀帝属于恶谥(错 )

  (谥号不一定是皇帝专用,大臣也有)

  81.“风骚”:风《诗经》里的“国风”;骚,《楚辞》里的“离骚”后来用“风骚”借指文采。(对 )

  8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错 )

  (应该是“现实主义”)

  83.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左传》。(错 )

  (《左传》不是应该是《春秋》)

  84.《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对 )

  85.《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错 )

  (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86.《说文解字》,我国第一部字典(对 )

  87.《孔雀东南飞》和《长恨歌》合称为“乐府双璧”。(错 )

  (是《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

  88.二十四史:从《史记》到《清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错 )

  (是从《史记》到《明史》,清代只有《清史稿》)

  89.《汉书》又名《前汉书》,东汉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对)

  90.“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㈣大部类经,指儒家经典著作;史即正史。(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