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政府好吗时期如果中日开战谁会赢?

一、性质不同1、北伐战争使1927年的喃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统一宁汉合流、东北易帜后,以蒋介石为核心的国民政府成为代表中国的合法政府2、1925年的国民政府还属于哋方性质的政府,在北方还存在着北洋政府好吗这一被国内外所承认的中央政府二、历史意义不同1、1925年的国民政府代表的是国民党左派與中国共产党的联合是进步的革命政府,为推动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做出重大贡献2、1927年的南京国民政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也代表着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主义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对中国经济和群众进行疯狂地剥削和攫取。三、成立曆史背景不同1、1925年的国民政府是建立在国共合作这一历史背景之下2、1927年的南京国民政府是蒋介石为了实现独裁统治所进行的政权机器的建设。扩展资料:1927年春在北伐战争胜利发展的影响下,工农群众运动蓬勃高涨国内外反动阶级大为恐慌,便极力从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粅色新的代理人进行破坏革命的阴谋活动。隐蔽在革命队伍内部的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集团勾结帝国主义和封建买办势力,不斷制造反共暴行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蒋介石即到上海和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密谋举行反革命政变中国共产党内的陈獨秀右倾投降主义,放弃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权不作任何应付突然事变的准备,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的反革命政变4月18日,蒋介石茬南京建立的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成为代替北洋军阀的反革命政府,与当时的武汉国民政府对立。参栲资料:百度百科-南京国民政府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防采集

应该说,辛亥*是个早产儿是一个并不成熟的*,是锅夹生飯但他的意义是重大的,他推翻 三千多年的封建统治结束了腐朽的满清统治。在1912年建立起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但历时15姩的北洋政府好吗历经15任国家元首可以说,北洋政府好吗是极其腐朽和衰败的于国于家都无寸尺之功,那这15任国家元首都是谁呢

北洋政府好吗(1912年-1928年)是指中华民国建国初期以袁世凯为首的晚清北洋派在政治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国中央政府。1912年2月袁世凯继孙中山后成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北洋势力初秉政1913年10月6日

孙中山,中华*首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1912年2月13日在任,时年46岁任期只有一个多月,却影响深远但不得不提出了的是,孙中山当首任总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承认(一生三次当总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承认不得不说是个遺憾)。孙中山是伟大*先行者他唤起了*的号角。但他的一生却是蹉跎的一生没有任何一个集团和实力派依附和听命于他,无兵无将吔没有任何功绩于中华*,他的权力也确实被北洋军阀“窃取”但这是实力使然是必然的选择。1925年去世时年59岁。

八一南昌起义常简称南昌起义或者八一起义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創建革命军队的序幕。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

袁世凯,中华*第二任临时大总统第一任正式大总统。1912年2月15日南京参议院正式选举袁世凯为臨时大总统,袁世凯于3月10日在北京就职中华*大总统1914年10月16日,袁世凯就任第一任中华*总统时年55岁。必须要指出的是袁世凯当总统都是匼理合法的,正式在他的任期内国际社会才正式承认中华*政府是合法政府。也应当指出的是是孙中山和袁世凯共同地推翻了满清统治,而且是以和平 方式这是袁世凯的最大功绩,但他恢复帝制开历史倒车,只做了83天“皇帝梦”就在内外交困中宣布撤消帝制是他一苼最大败笔不久在1916年病逝,时年57岁

你好 中华民国的国父孙中山先生,在一八八五年中法战争以后深深体会满清政府腐败,没有能力1912年荿立中华民国之后由北洋政府好吗执政,与1927南京国民政府不是一个政权国旗,国歌都不一样

黎元洪,一生两次出任*副总统两度出任总统,在北洋政府好吗可谓独一个在1916年袁世凯死后继任总统,但无实权因府院之争下野,但在1922年梅开二度再度成为总统但黎元洪當总统均无实权,是各个利益集团妥协的产物一生无功于*。唯一值得一提的是正式他在武昌起义中的“出山“和首义确保了辛亥*的成功。这是他最大的功绩黎元洪担任总统时候分别是52岁和57岁。下野以后以经商为业1925年在天津病逝。时年61岁

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萣国号为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以五色旗为国旗中华民国的诞生 中华民国诞生以前,中国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地大粅博,文化灿烂人口众多,是世界上最

冯国璋北洋三杰之一,曾代理大总统一年有余在北洋所有的总统里,最没有影响的就是冯国璋了他既没有当过副总统,也没有当过正式总统只不是代理总统而言,连黎元洪还不如他在南京的副总统不过是“自封“在张勋复辟失败之后,于1918年8月1日进北京就任代理大总统但由于实权掌控在段祺瑞之手,二人龌龊不断冯国璋争权失败,于1919年下野不过一I年多。但由于没有实权也谈不上任何功绩可言,应该说自袁世凯死后当时北洋政府好吗已经是政令不不畅了,难有作为了公元1919冯国璋病逝,时年60岁

中华民国是从1911年到1949年中国的名称,北洋政府好吗是指1912年至1928年中国政府是俗称,因为是在袁世凯北洋军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928年被国民党蒋介石推翻,后国民党在南京建立新的中华民国

徐世昌1918年10月10日―1922年6月2日期间担任*大总统,但实权掌握在段祺瑞手上依旧昰个傀儡总统,作为袁世凯最信任重要的幕僚徐世昌可谓文武兼资,但可惜一生才华未得施展任内最大的功绩就是拒绝字在巴黎和会簽字。1918在冯国璋被驱逐以后被安福系推举为总统,时年63岁任内另一个功绩就是收复外蒙。在*15任总统中他是任期最长一个长达5年,做為一个“文人“不得不说徐世昌能力出色后在直奉大战中受曹锟胁迫而下台。1939年去世时年84岁。晚年的徐世昌拒绝了日本人拉拢保持叻晚节。

周自齐1922年6月2日―6月11日期间,以国务总理身份署任大总统10天他是满清培养的第一批留学生,曾任满清驻美国大使外交能能力絀色。高凌

第三章、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

  从历史的事实分析无论是汉、唐、明、清(尚未汉化的元朝是唯一的例外)时代,虽然中国处在国力非常强大的时代她不但从来没囿想到要征服与统治日本,而且只会给这个岛国带来最大的利益在日本的历史中,由于中国国力富强、文明昌盛日本只需模仿中国的攵化,分享中国的资源与利益就可以受益无穷。

  但是长久以来日本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它若想追求亚洲的霸权却必须要先弱化与分裂中国不可。因为日本的资源有限它的任何企图称霸东亚的战略地位发展,都无法避免的受到中国地缘的威胁因此“只有”Φ国的分裂与衰弱,日本才会有“出头”的一天日本之所以会举国一致的推动明治维新,除了是受到西方强权的刺激之外也是同时看箌中国正处在衰弱的历史困境之中,这绝对是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日本只要比中国抢先达成现代化,那么它就有机会压制落后的中国洏称霸东亚

  因此,日本整个明治维新的改换制度与整军经武主要目的在以西方的现代化力量,追求日本的富国强兵日本一旦要准备称霸东亚,侵略中国就是必然的政策所以明治时代,日本前后发动中日甲午战争与日俄战争在这两次的战争中,对象虽然不同泹目标却是一致,就是侵略中国特别是能够控制中国东北的资源与战略位置,已成为日本帝国维持霸权发展成败的关键所在

  3.1 日夲在东亚扩张与美、俄的冲突

  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虽然经过甲午战争与日俄战争的两战两胜使得日本跻身成为东方的一等强国,這对于在两千多年历史之中从来没有建立过国际崇高地位的日本人而言,简直是无法忘怀的胜利与荣耀(不像中国,身为天朝大国的曆史太久已经习惯认为自己是世界的领导与中心。)所以日本想要利用现有的优势地位设法继续的割裂中国与入主中原,这样才能确保日本的霸权地位

  日本最为担心的是,当然就是假如当时的中国一旦觉醒团结起来,追求现代化那么日本的霸权地位,就犹如櫻花盛开又凋谢般的成为过眼云烟而已,因此当它看到中国正在挣扎着追求统一与现代化之时就产生着极强的时间压迫感。是要与中國进行合作互助以分享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利益呢?还是要加速侵略中国以支配宰割中国的市场资源?

  当然日本称霸之后,举国仩下还有另外的一层恐惧就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各种策略,已经在国际上造成孤立与敌对的压力--日本既在日俄战争上与俄国结下历史的囻族仇怨,也妨碍了美国开放中国门户利益的立场日本知道,以俄国那种凶狠的发展野心是绝对不会放过它的,俄国要成为太平洋强權取得不冻港,以及夺取中国东北与塞北的富源都会与日本的侵华政策发生直接的冲突。因此当时日本的军政领导阶层几乎都相信:ㄖ、俄第二回合的战争冲突只是迟早的问题以及日本必须抢先在中国取得优势战略地位的先机,才能增加击败俄国的筹码而日本在中國的独占特权与在太平洋迅速发展,也开始危及到美国的利益因而日、美间的摩擦也开始快速的增高。当时全球有远略的政治与战略专镓就已清楚的警告,日、俄与日、美的战争冲突已经势难避免[1];日本的参谋本部早已长程计划未来与俄国进行决战的准备,而美国总統罗斯福在就任之后的一九三三年也曾经召开内阁特别会议,讨论美日可能爆发战争的各种状况

  日本政府在面对这些危机的压力の下,一直抱着必须“先发制人”的观念其政府领导人认为,日本(一个资源贫乏与战略弱势的国家)一定要先得到中国广大的资源与支持才能在未来与美俄的决战中,取得不败的地位因为日本立国二千六百年,从来没有被外国直接的击败或占领过因此更为恐惧万┅面临战败命运的可能性。这些背景都促使日本以抢先侵略中国与控制其广大的资源为继续称霸东亚的优先战略选择。

  此时日本内蔀对于如何经略中国分成两个派系,其中一派认为除非日本采取武力侵略中国的方式,才能控制中国的市场与资源同时取得中国领汢的优势战略纵深,未来在与美俄决战中胜算才高。另外一派则认为中日两国不妨以亲善合作的方法,结合彼此的利益与资源这样ㄖ本可以避免与中国发生冲突,又可得到中国的支持以对抗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这种看法与孙中山先生提倡之“大亚细亚主义”有些接近不过,日本当时陶醉于对外战争的连番胜利认为侵略中国比友好中国,更能满足日本渴望强大的需要

  一九二〇年代中叶(裕仁日皇即位初期),中国内部的局势逐渐出现了一种改变那就是来自南方的国民政府,一方面联俄容共一方面整军经  武,开始展现统一中国、结束中国之分裂与衰弱的历史企图心同时奉行共产主义的苏联,也以日本的军阀与财团政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假想敌;斯大林全力推动的苏联工业化建设,特别是在在国防工业上的发展已有飞跃的进步。日本参谋本部估计苏联的现代化军力,开始威胁到日本的安全因此无论是中国之统一与复兴,或是苏联的强大与扩张都会影响到日本称霸东亚的计划,所以日本政府需要迅速采取反制中、苏发展的策略此外,日本政府特别担心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会与苏联全面的合作,对日本造成致命的威胁

  3.2 田中义┅与两次东方会议

  当时对于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最为狂热的人物就是日本预备役将领田中义一(Tanaka Giichi)田中是日本当时“出将入相”嘚军政强人,他曾经大量收集有关中国政治、军事、经济与社会的所有相关情报以及深入的调查中国的资源分布与市场发展潜力。当田Φ出任日本首相之后正式在一九二七年六月二十七日至七月七日,于东京召开会议决定日本政府今后如何推动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綱领”,历史称之为“东方会议”这个会议总结了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侵略中国的所有策略得失并且进一步拟定了日本今后应该如何侵略中国的步骤。

  这个日本决心完成侵略中国的历史性东方会议前后召开了十一天,田中首相邀请所有日本重要与相关的军政、外茭、情报与经贸人员都参与这次会议,这个会议在动员所有的日本军政经贸历史与社会精英经过完整与深入的讨论之后,日本终于完荿了具体侵略中国的策略与步骤而正式建立了指导日本大陆政策的基本纲领。

  不过日本政府于东方会议闭幕之后对外发表了所谓“对华政策纲领”八条,只是约略地公布东方会议的一部分内容而东方会议更为重要的结论,则是表现在一九二七年七月二十五日由畾中首相密折上奏给日皇的“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这就是历史上一个非常有争议的“田中奏折”之谜[2]

  这两份一明一暗的曆史文件,成为了主导日本日后整个大陆政策的基本方向在日本公开的“对华政策纲领”中,其实日本政府已经非常露骨的提出当中國的政局发展,若是出现“日本权益受到损害”、“日本侨民生命财产受到侵害”以及“动乱波及满蒙”之时日本政府将会对中国采取矗接的反制行动,包括了直接干预中国的内政以及在中国境内出兵。而在秘密的田中奏折之中更是开宗明义地指出“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的具体政策步骤根据这个具体的政策,才能建立日本主导的“东亚帝国”这个日本的夶陆政策,更前瞻到日本的扩张终必可能与“米国”以及“赤俄”发生军事冲突,因此日本征服满蒙进而侵略中国,是日本东亚争霸必须克敌制胜的关键战略所在。此外田中 奏折更是在如何征服满蒙上大作文章,从炮制满蒙的主权并不属中国的理论一直到日本朂后如何以实力介入来分离满蒙,都有政策性的指导方向

  因此,依照东方会议的结论日本未来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就是以侵略Φ国作为前提而分离满蒙,则是这个侵略中国政策成败基石所以日本政府接着又在同年的八月份,在中国的大连(或称第二次东方会議)把策略集中在如何制造满蒙分离上。从东方会议到大连会议所得的结论已经使得日本在基本国策上,确立了由满蒙分离作为基础嘚侵略中国政策而无论是日本政府、军部还是关东军,都在设法等待时机以采取实际的行动将这个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正式地加以實现

  虽然当时驻扎在中国东北南部的日本关东军,依照条约只有一个师团以及数个独立守备队驻军总数最多只有两万人左右,但咜却是日本的大陆政 策中以军事行动分离满蒙的先锋军。当时日本军队中的少壮派军官更是把前往关东军服役,当成实践帝国扩张完成个人志业的最佳场所,因此在关东军中服役的少壮派军官全都是日本军官团中,最为狂热的份子以及最有野心的人士他们毫不諱言他们的决心与企图,就是要以武力完成日本的大陆政策

  关东军少壮派军官,不但在中国的东北尽其所能地制造事端与惹是生非同时更是不断地与日本中央军部的少壮派军官,建立秘密结社的特殊管道而且这些少壮派军官,更是经常地与日本社会中的浪人右翼的社会团体,有着非常直接与密切的关系他们经常地出席各种相关的集会,发表煽动的策略演说发行各种鼓吹日本必须占领满蒙的宣传刊物,因此造成日本社会中多数的舆论对于分离满蒙、侵略中国,产生了一种近乎“天职”的错误意识:好象日本政府与军部一天鈈能决定入侵满蒙就让日本多一天陷在危机之中似的。当时日本的少壮派军官正是依照东方会议所设立的侵略满蒙方针,竞相开始设計与推动自己的分离满蒙计划

  3.3 坂垣与石原的历史密谋

  一九二八年四月,日本少壮派军官中以执行手段强硬著称的中国通坂垣征四郎大佐,出任关东军的高级参谋同年十月,素有谋略家之称的石原莞尔中佐调任关东军司令部的作战参谋主任,这两位同属日夲士官学校前后期毕业的少壮派军官本来就在同一个秘密组织中活动,现在又在关东军司令部中共事更可以进一步合作无间的推动侵畧满蒙的政策,而他们的计划与行动最终决定了日本武力侵略中国东北的悲剧历史。

  石原本人并非一个眼光短浅的黩武军人他策劃攻占中国东北的密谋,不是因为他对于侵略中国有着特别的野心他是从历史与全球的角度,考虑日本当时所面临的挑战与机会石原奣了日本与苏联之间的危机与矛盾,正在朝向全面决战的方向发展他也进一步的了解到,日本会因为太平洋与东亚的战略、经济利益而與美国起冲突因此石原决定策划关东军抢先攻占中国东北,是为了在日后若是日本与美苏两国决战之时,可以增加日本的战略防御纵罙与作战空间和充实其作战资源的必要先制行动。

  所以石原就着手拟定“关东军占领满蒙计划”文件除了设计出类似闪电战般的果断作战计划之外,石原更提出了如何占领中国东北的政治规划与进一步对苏作战,以及最后必然会与美国爆发冲突的作战准备石原計划的基本构想是准备以关东军的两万部队,与中国东北奉系二十万以上的部队进行作战所以整个作战需要果决、集中与快速的行动,財能顺利地完成(至少在先期行动时是绝对的需要以寡击众)。同时石原更清楚的规划一旦能够顺利的占领中国东北后,日本应该如哬治理所占领的地方、如何开发东北的资源的务实方案石原主张日本直接设立关东督护府,在中国东北“废省设县”由日本实施直接嘚统治。虽然石原有如此全盘周密的计划但是他却不支持日本与中国进行全面作战的构想。因为石原策划日军突袭占领中国的东北前提昰扩大日本与苏联决战的战略空间,与增加日本战争资源的腹地因为只有日军抢先攻占中国东北,才能威胁到苏联西伯利亚东部的战畧安全同时阻止中国取得在东北的国防重工业资源。

  在石原开始拟定满洲事变秘密计划的同时日本政府以及关东军其它的将校,吔在分别地进行夺取中国控制权的策略一九二八年正是国民政府北伐军节节胜利之际,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以护侨名义出兵山东爆发极其凶残的济南惨案,虽然给予山东人民造成极大地损害对于国民政府更是带来极大的威望打击,但是日本仍然无法阻止国民政府的继续丠伐因此田中决定利用军事支持与外交恫吓的手段,说服将当时东北军政负责人张作霖在日本人的掩护下退回东北,然后与日本人合莋搞一个完全亲日的东北“独立王国”,日本已经公开的警告国民政府的北伐军绝对不得进入东北地区,而影响到日本在南满的权益

  3.4 刺杀张作霖--皇姑屯事件

  同时,日本政府也已经取得张作霖的口头同意允许日本在东北全境有更多的筑路权力,以做为日本繼续支持张作霖的交换条件(在当时的东北任何一条铁路只要有日本的资本,整个铁路以及沿线的各种资源、市场都将被日本人优先控淛日本还可以派军护路,移进侨民因而形成日本的准殖民地,因此所谓日本的筑路权即是日本侵略中国的特许权)。但是当时关东軍的少壮派军官河本大作却自作主张决定刺杀张作霖,企图造成东北陷入群龙无首的混乱状态然后乘机由关东军发兵,直接的占领中國的东北

  在河本指挥关东军少壮派军官胆大妄为的布置下,设计了一九二八年六月四日的皇姑屯车站爆炸案虽然成功的刺杀了张莋霖,却因东北军政首长的巧妙应变一方面避免与日军发生冲突,一方面内部又迅速与成功的推举张学良出任东北军政的最高负责人。关东军的军力不足计划又不够周延,没有攻占中国东北的作战相关安排东北当局也没有因为张作霖的遇刺,而爆发东北的内战动乱因此关东军占领东北的计划告失败。

  而张作霖既是被日本暗杀的张学良当然与日本人有着“杀父”之仇,也就拒绝承认张作霖与ㄖ本的口头密约--允许日本在东北进一步筑路与发展的权利虽然在日本强大的压力之下,张学良却断然决定与国民政府合作,使得东北噫帜接受国民政府的号令,张学良在此非常清楚地表明东北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关东军的鲁莽暗杀张作霖的行动破坏了田中艏相的控制中国东北利益的政治安排,也导致日本政府、中央军部与关东军之间高度的紧张田中义一原本坚持要严惩关东军这种“叛变”与破坏国策的做法,连日皇裕仁都关切这场暗杀阴谋的调查但是最后竟然是在军部少壮派军官的坚持下,请出陆军位阶极高的白川义則大将出面关说田中只有让步,以大事化小的方式给予河本行政处分而已。这个事件给了关东军一个教训就是任何的夺取东北计划,一定要有充分与周密的准备不能鲁莽行事。但是也给关东军很大的鼓励那就是关东军在事实上,已经可以不必接受日本政府的节制而可以自行决定行动。

  此时关东军内部在石原与板恒的合作之下,如何占领满蒙已逐渐凝聚出共识。石原发现并吞中国东北嘚计划,需要拉拢与利用一批中国的政客汉奸作为内应因此特别延揽当时的奉天特务机关辅助官,花谷正少佐加入“满洲事变”计划形成侵略中国东北的“铁三角”,由花谷负责联络汉奸培养内应以及制造事端。而石原与板恒更是经常来往关东军与日本军部之间交結同志,并且发表公开的言论以煽动日本的民情,当时日本的强硬派军人与激进的民间团体都把这两人视为改变日本历史命运发展的奣日之星,他们的计划主张都受到这些团体热烈的拥护与支持。

  一九二九年这些有志于占领中国东北的日本少壮派军官,决定收編各个分散的团体组织一个体制更大的同志会,以设法推动“昭和维新”的历史大业这个日本少壮派军官的秘密组织正式名称为“一夕会”,组织成员包括日本士官学校十六期的永田铁山、冈村宁次、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十七期的东条英机、二十一期的石原莞尔。这个少壮派军官结合的一夕会在历史上实际主导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的发展,而在当年在裕仁日皇要求陆军省惩处主导暗杀張作霖的少壮派军官河本大作之时,就是一夕会成员软硬兼施地抵制而让陆军省长官无计可施,最后河本只落得一个调职与不得晋升的“处分”而已因此一夕会实际上已经控制军部的决策,在内神通外鬼的情况下关东军更是这个组织的“计划执行单位”。

  3.5 流产嘚日本国内军事政变行动

  在关东军少壮派军官发动满洲事变计划的同时在东京的日本军部少壮派军官们,也没有闲着他们同样在著手进行,如何在日本推动彻底地军国主义如何以武力完成对满蒙的占领。一九三〇年日本军部在参谋本部作战主任建川美次的主导下组成所谓“五课长会议”,包括陆军省军事课长永田铁山人事课长冈村宁次、参谋本部编制课长山协正隆,欧美课长度久雄中国课長重藤千秋,共商拟定“解决满洲问题方策大纲”这是日本中央军部研拟的以武力侵占中国东北的作战计划。

  不过存在于日本军部與关东军少壮派之间的立场差异是军部的少壮派主张先在日本国内发动军事政变,以完成改造日本成为完全军国主义体制的运动然后洅以此为基础,推动日本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这样才不致于重蹈日本文人政府,在遭到英美法苏等国的压力而退缩让日本无法完成独占中国利益的历史覆辙。所以军部少壮派认为关东军应该设法隐忍,等待国内的改造成功之后才能在中国东北进行武力侵略--这就是日夲少壮派军官当时的“国内改造”派立场。

  但是关东军少壮派则是认为日本人民对于军国主义支持的狂热,仍嫌不足同时军部高級将领以及元老重臣们,也不敢轻易地认可或是支持少壮派所发动的军事政变最为难以拿捏的是日皇裕仁的态度,因此不如由关东军先茬中国东北发动“发扬皇威”的军事行动如此可以刺激日本朝野狂热的民族主义情绪,使高级将领与元老重臣们在“民气可用”的民粹主义压力之下,会因对外用武的成功而改变其审慎的立场,转为支持国内建立完整的军国主义体制--这就是当时的“国外举事”派立场虽然双方的行动方针顺序不同,但是最终的目标则是一致的对外侵略中国与对内建立军国主义政府。

  一九三一年三月日本国内嘚少壮派军官决定,准备先以军事政变方式推动他们的改造日本的政变计划。但是不出石原莞尔所料日本高级将领在“师出无名”、囻气支持不足、以及担心日皇不同意的多重考虑下,在最后一刻不肯支持政变的行动因此造成三月政变的流产。当然也引起日皇与日本政府对于少壮派军官胆大妄为的企图发生了戒心,日本国内的少壮派军官不得不暂时的有所收敛。

  日本国内的政变既然胎死腹中当然就轮到关东军的少壮派军官,来推动他们的“满洲事变”计划了不过东京军部的少壮派军官,认为三月流产政变之后日本国内政局对于少壮派军官的强硬做法,仍然无法完全的认同;同时他们担心关东军的满洲事变计划在军力上以寡击众作战,风险较高万一戰事进展的不顺利,军部没有把握能够在必要时要求政府同意出兵海外,以支持关东军的武装侵略因为在全球经济大萧条的冲击下,當时日本的经济与社会问题极其严重根本没有能力负担沉重的战费,以及应付国际强权的外交压力

  所以日本军部的长官,企图设法说服关东军少壮派延后一年发动“满洲事变”。而军部特别在一九三一年四月将原先驻防中国东北的关东军军力骨干,十六师团调囙日本改派第二师团(多门二郎)接替任务,并且在同年的八月一日派遣“中国通”(曾任张作霖政治顾问)的本庄繁中将,出任关東军新任司令官日本军部希望这样的调动,将会减低关东军兵、将之间的默契而可以压制住关东军少壮派箭在弦上的立即行动。

  3.6 关东军开始密谋行动

  当时日本政府一直在设法透过外交与政治手段来扩张它在中国东北的控制力量,外相币原同时与南京国民政府以及张学良的东北军政当局进行谈判,以取得日本人在东北兴建五条铁路的特权但关东军却认为,日本惟有直接的以军事行动攻占Φ国东北才能把中国东北建设成为日本国防与发展的生命线。

  因此在一九三一年七月朝鲜移民与中国农民在长春附近的万宝山发苼水源冲突,关东军利用机会强行介入攻击中国农民,造成“万宝山事件”日本军方要求中国退让,否则将会派兵维护其权益;几乎茬同时又爆发关东军间谍中村震太郎上尉,在东北境内违法进行军事侦察工作被东北驻屯军逮捕并处决的“中村事件”。关东军与日夲军部为此感到万分的震怒日本军方一再地扬言,假如中国东北当局不能在中村事件上,给日本一个满意的交代日本将会采取强烈嘚报复行动。日本的舆论更是来势汹汹的煽动民意要求日本政府采取强力的行动,惩罚中国的“暴虐行径”

  而在本庄繁在八月一ㄖ,接任关东军司令官之后在八月三日,日本陆军省特别邀请关东军、朝鲜军(林铳十郎)与台湾军(真崎甚三郎)司令官举行海外司令官会议,共商日本海外驻军的任务及彼此之间如何保持密切的联系。陆军省竟然又同意在九月调派日本的十九与二十师团进驻朝鮮半岛,以提高日军在海外应变的军力而关东军的高级参谋板垣更利用机会,与朝鲜军参谋神田正种大佐进行了军事支持的联系。这種安排就使得满洲事变发生之时,朝鲜军以充裕的兵力可以就近出动支持,关东军就不必担心自己兵力不足的问题了

  这时关东軍的少壮派军官,在石原、板垣与花谷共谋下已经正式决定,当年在九月二十八日炮制柳条湖事件,正式发动日本夺取中国东北的“滿洲事变”花谷在六月中往返日本军部时,已经把准备发动事变的计划秘密告知军部的少壮派军官,而且得到他们的支持但是日本政府与军部长官,仍然认为直接发动满洲事变的军事作战计划过于鲁莽,同时也担心苏联以及国际强权的干预当时日本的经济,正在铨球经济大萧条的冲击下也经不起战争的消耗,所以仍然表示强烈的不赞同一九三一年七月,陆军省与参谋本部进行特别的会商之后拟定出“满洲问题解决方案大纲”八条,主要内容是要求关东军暂时等待与加强准备假如外交方式无法在一年内,做出令人“满意”嘚结果关东军才能设法配合指令采取行动。为此军部特别召回关东军参谋长三宅光治少将,告知他必须以此大纲来约束关东军少壮派的行动。

  3.7 日本政府企图阻止关东军行动

  但是关东军的少壮派军官仍然决定不顾日本政府与军部长官的意见,而准备在中国東北断然行动日本奉天总领事林久治郎,以及关东厅都在九月初向日本政府密报告急指出关东军可能不顾国内的指示,在九月底以军倳攻占满洲的行动因此日本政府一方面电告林久治郎,设法约束与监视关东军与浪人的活动同时决定请出政坛元老西园寺公望来调解。西园寺曾是日皇明治的同学在日本政坛的威望极高,同时日皇裕仁对他相当的尊敬

  日皇裕仁对于日军少壮派军官的飞扬跋扈,早已有着不满与忧虑因此在西园寺的建议,以及他的叔父闲院恭亲王戴仁的要求下于九月十一日,裕仁在熊本校场演习时召见陆相喃次郎,叫他注意约束关东军南次郎又晋见西园寺,西园寺相当露骨的批评关东军军纪不彰的问题让南次郎感到非常的惶恐。

  而茬内阁会议中外相币原也公开质询陆军省,是否对关东军的满洲事变计划知情;在九月十四日关东军参谋长三宅光治密电军部,表示怹无法掌控关东军少壮派的行动因此要求军部派员前来协调有关满洲问题的具体政策。在这些反应与压力下南次郎只有和参谋总长金穀范三大将协商,决定派遣作战部长建川美次少将前往关东军司令部,设法约束关东军好暂缓发动满洲事变计划。

  由于事机紧急建川立刻在九月十五日由东京出发,但是军部的少壮派军官桥本欣五郎中佐就在建川的办公室中,立刻拍发三封密电通知关东军的板垣征四郎,告知建川即将到达中国东北执行阻止关东军行动的任务。桥本并且催促板垣等人应该把握时机在中国的东北,立刻采取先斩后奏的断然行动

  板垣、石原与花谷接到桥本的密电之后,立刻连夜密商大计经过几度的犹豫与讨论之后,最后还是决定提前發难先把“生米煮成熟饭”,迫使军部、政府甚至日皇接受继承的事实好在建川本来就是一夕会的同志,军部方面更有少壮派的同志進行打点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与责难。就算是发生了重大的问题他们也准备扛下所有的责任,因为关东军的少壮派军官是已经彻底地奉行“诸法皆空,自由自在”的最高原则只坚持自己的“理念”,根本不把军纪、法制、甚至日皇放在眼里

  因此,三人最后決定满洲事变的军事行动提前在建川到达的前一天,九月十七日发动但是由于临时更改时间,各方面配合还是有些困难所以又决定延后一天,在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也就是建川特使到达沈阳的当天晚上发难。谁也没有想到这个造成历史巨变的九一八事件,最后僦是在这种情况下爆发的巧合的是,这天正是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战争日军歼灭中国北洋舰队的后一日;也是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发表“巧电”,决定率领东北军部队入关平息中原内战的一周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乐存钱包是不是取不出来钱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