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哪来的?

转载自百家号作者:凭栏优读

《工之侨献琴》的故事,传说是元末明初时,神机妙算的刘伯温所创,用以教化世人,也同时是劝谏朱元璋,对人对事,都要像故事里如何看待那把琴一样,要看事物的本质,而不能只看外表。

《工之侨献琴》的故事简短,说是有位名叫工之侨的人,无意间获得了上等的木材,他将这木材制作成了一把琴,演奏出来的声音十分优雅美妙,甚至是认定这琴是世界上最好的琴。于是想要把琴献给太常寺,结果太常寺的人却因为这琴是新做的,而不是古琴旧琴就给退了回来。

工之侨觉得很无奈,于是在琴上画上了残缺不全的花饰,还雕上了古款的雕刻,然后把琴放在木匣中埋在泥土中,一年后挖出来,抱到市集上,立刻被达官贵人出重金购买,然后献给朝廷,太常寺的人好像如获至宝,争相传阅,都说这琴是稀世珍宝。

我想刘伯温先生创作或者说整理出这个小故事,就是想要刚刚建立的大明王朝的统治阶层,对于任何事物,对于任何人,判定其价值,应从其实用性和根本的内在品质来判断,而不能只看外表就妄下结论。

但若是换个立场,若是我们是工之侨,我们是卖家,我们是要推荐我们自己,我们应该如何做呢?《工之侨献琴》的故事其实也对我们这样的人有所启示。若是要把自己推销出去,若是想要把自己的产品推销出去,就得应和目标人群的审美观,价值观。

太常寺的官员们,他们的观念中,只有上古时代的古琴,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珍品,就好像网络上的许多仙侠小说一样,总是写上古时代的宝剑如何如何强大,他们的固定思维如此,那么工之侨便投其所好,把琴做了伪装,加上琴本来就品质优良,在符合了太常寺官员们对琴的要求之后,立刻被奉为至宝。

而我们若是想要推出我们的产品,或者说是我们个人,便要符合社会的审美定义,大众喜欢什么样的东西,便给他们什么样的东西,只有这样,在满足了他们的需求之后,他们才会去体验,去看你的产品或者你这个人。想要被接受,无非四个字:投其所好!

优秀的琴何必在乎是不是古琴

锥子脸被大众所喜欢,便有无数的人去整容,把自己弄成蛇精脸。网络直播火了,便有无数的人开通了自己的直播。投其所好,才能为其所接受,故时代如此,现代这个社会,依旧如此,我想未来,一样如此。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之山,不知其所终。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告诉我们各有各的优点 各有各的缺点

丛林中,住着一只漂亮的鹿。

  有一天,鹿口渴了,找到一个池塘,痛痛快快地喝起水来。池水清请的,像一面镜子。鹿忽然发现自己倒映在水中的影子:“这是我吗?”

  鹿摆摆身子,水中的倒影也跟着摆动起来。他从来没有注意到自己是多么漂亮!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美丽:“啊!我的身子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一阵清风吹过,池水泛起了层层波纹。鹿忽然看见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这四条腿太纤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鹿开始抱怨起起自己的腿来。就在他没精打采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他机灵地支起耳朵。不错,正是脚步声。陆猛一回头,哎呀,一头狮子正悄悄地象自己逼近。

  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从中蹦来蹦去,不一会儿,就把效能个猛的狮子甩在后面。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挡住了。识字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扑过来。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车扯,才把两只脚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这次,狮子在也没有追上。

  鹿跑到一条小溪边,停下脚步,一边讲话,一边休息。他叹了叹气,说:“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事物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不要只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究实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这个故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