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楚汉水师提督常昆有其人吗?

为什么很多新人选择在厦门拍摄婚纱照?为什么很多新人选择在厦门拍摄婚纱照?史上风云百家号近几年来,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新人都不满足于在本地拍摄婚纱照了,大多新人都会借着拍摄婚纱照的机会外出旅拍。厦门厦门,作为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自然是很多新人向往的旅拍地。但是,你所理解的厦门是怎么样的呢?如果你也想要在结婚的时候到厦门旅游拍摄,那就要事先好好了解一下哦。【厦门的地理位置及气候】厦门市境域由福建省东南部沿厦门湾的大陆地区和厦门岛、鼓浪屿等岛屿以及厦门湾组成。厦门四季划分不明显,一般以2月上旬至4月底为春季,5月初至10月下旬为夏季,10月底至2月初为秋季,属于无冬季地区。厦门市年平均降水量由西北向东南递减,同安区年平均降水量1464毫米,厦门岛1143毫米。厦门岛降雨主要集中在4一8月,其中6月是一年中降雨最多的月份。厦门市沿海地区多风且风速较大。厦门岛全年平均风速3.4米/秒,全年大于或等于8级大风的天数22.4天。夏秋两季沿海地区受台风影响比较明显,影响厦门的台风最早发生于5月17日(1974年)。8月为台风登陆厦门次数最多、等级最高的月份,其次为7月和9月。【厦门的方言】闽南方言是一种超地区、超省界的汉语方言。它主要通行于闽南地区、粤东的潮汕地区和台湾省的大部分地区,海南省和广东的雷州半岛一些地区以及浙江、江西、广西、江苏和福建的中部及东北部地区,也有讲闽南方言的。千余年来,闽南、潮汕一带有不少人出洋谋生而相继向外移居。人语相随,今天的东南亚诸国,有相当一部分华侨和华裔仍然以闽南方言作为他们的交际工具。三角梅【厦门市花市树市鸟】市花——三角梅;市树——凤凰木;市鸟——白鹭。【厦门名胜古迹】《陈黯隐居石室》——位于思明区梧村金榜山北面山腰。陈黯,字希孺,号昌晦,生卒年约为805-876年,系晚唐时期厦门的知名文人。据《南陈世系》载,陈黯系南院派陈氏十世祖。他十岁能诗,十三岁即携诗作谒见清源牧(唐时泉州为清源军,牧即清源军的最高行政长官)。十七岁作《苏武谒汉武帝陵庙赋》,为士人推服。黯父早逝,事母甚孝,直至四十岁后,方离家赴京应试,并游历中原和吴楚等地。一生共十八次应试,因屡举不第,遂自号“场老”。晚年曾在陕西终南山隐居数年。唐乾符元年(874年)春,因子孙婚嫁事,陈黯回到厦门。时其年已近七旬,事毕,遂入金榜山隐居,读书垂钓,聊度余生。二年后,陈黯去世。金榜山因此又称场老山。陈黯曾在金榜山顶建造迎仙阁。迎仙阁现已毁,仅存其读书的石室。石室系一天然巨石横覆形成的岩洞。洞口朝向西北,面宽6.5米,进深11米,顶高4.5米,总面积71.5平方米。洞口上方镌刻行书“钓隐”二字。南宋朱熹任同安县主薄时,来金榜山寻访过陈黯的遗迹,曾题诗云:“陈场老子读书处,金榜山前石室中。人去石存犹昨日,莺啼花落几春风。”《五通渡头遗址》——五通渡头是厦门现存为数不多的几座古渡头之一,位于禾山镇五通村凤头社北面300米海岬,隔海与同安刘五店遥遥相对,自古以来是厦门岛东北部的交通要津和海防汛地。五通地名因此地旧祀五通神而得名。相传800年前元兵南侵时,南宋幼帝赵昺与丞相张世杰、陆秀夫南逃,经同安渡海从五通渡头登岸,然后取道东渡、嵩屿进入漳州,并由此在当地留下了“圣迹”、“圣泉”、“金带水”等民间传说。五通渡也叫五通铺。古时候,官方使用的道路称官道,沿途设站,大站设驿,驿与驿之间每十里设一铺,配备夫役,以便递送文书,接送官吏。宋朝时,在同安大轮山下设大同驿,元代改在县西门,称同安驿,并延用到近代。同安驿经过下尾店、圣林到刘五店,从刘五店过渡,经海程三十里就是五通,再经过蛟塘、莲坂而至厦门城外的和凤宫,共有七个铺,五通渡头是其中之一。清朝时,渡头附近设有暸望台和墩台,由水师提标营官兵防守。五通渡头至今仍可见伸入海中的巨石坡上凿刻的并排四行各十八级台阶,随着潮涨潮退而时隐时现。1982年,在渡头附近海滩还发现乾隆时《重修五通路亭碑记》一方,碑文记述了当时官宦乡绅集资重修五通渡旁路亭之事。这些遗迹和实物是研究厦门古代交通史的重要资料。《同安孔庙》——同安孔庙位于同安大同镇南门街东侧。五代(907-960)同安邑令陈洪济始建于登龙坊,南宋绍兴十年(1140)邑士陈彦千等迁建于今址;绍兴二十三年(1153)朱熹增建经史阁、教思堂、苏公祠及时性志道等四斋。元至正十四年(1354)毁。明正统九年(1444)修复。明天顺五年(1461),建“兴贤育才”坊,明嘉靖年间(),建成林希元祠堂。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知县吴镛重建大成殿、戟门等。1911年,民国政府宣布废除“祭孔”活动,孔庙作为学堂使用。1987年县政府进行全面维修和加建围墙,并重建观澜亭,1989年辟为同安博物馆。孔庙坐西北朝东南,面临东溪,砖石木结构,占地面积6432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多平方米。中轴线自西北向东南为戟门、天井(两侧为廊庑)、祭台、大成殿。左侧为观澜亭、露天石雕陈列埸、泮池和兴贤育才坊、右侧为苏公祠和林公祠。戟门系硬山顶结构,面阔31.5米,大成殿则为重檐歇山顶,面阔18.15米。同安孔庙是厦门地区唯一的孔庙,是古同安(包括今厦门、龙海部分金门县)科学教育中心和文教昌明的标志,其建筑十分精美,以赋有闽南特色的花岗岩和红砖作外墙,前廊四根龙柱等石雕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苏颂祠堂位于孔庙西南侧,始建于南宋,系朱熹任同安主簿时为纪念先贤苏颂而建,并撰《苏魏公司安特祠文》。祠堂为硬山顶石木结构,今仅存正厅,呈现清代建筑风格。厅内尚存清以前所立的苏颂神位碑,上镌“宋观文殿大学士太子少师进士司空魏国公谥正简字子容讳宋苏公神位”,及清代嘉庆年间重修碑记一方。《水操台遗址》——水操台遗址位于思明区鼓浪屿日光岩上。日光岩最高处海拔93米,周围巨石兀立,古树成荫。明末清初,郑成功以厦门为抗清复台基地,修城筑寨、演武练兵,在此指挥操练水师,后人相沿称之谓水操台。寨门右侧有一巨大岩石北对鹭江,摩崖上有民国戊午年(1918年)李增霨题名的阴刻楷书“闽海雄风”四字,每字高1.58米、宽1.50米。其右上侧有民国七年(1918年)黄仲训署名的阴刻楷书“郑延平水操台故址”,每字长0.30米、宽0.28米。因郑成功受封延平王,故黄仲训题名石刻称其为郑延平。南普陀寺《南普陀寺》——南普陀寺位于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也是闽南佛学院所在地,在海内外均有很大影响。南普陀寺主要供奉观音菩萨,时至今日仍香火鼎盛,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尤其佛教节日和观音诞辰,水泄不通,香积如山,以至于寺中不得不规定人手限点一支香。寺庙依山而建,格局小巧,多用石材,屋檐为闽南风格的弧状飞檐翘角,上有众多剪磁工艺的藻饰,绚丽多彩。寺内中轴线上主体建筑除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格外,还有一座供观音的大悲殿。大悲殿巧构如亭,顶部斗拱交叠成藻井,四面开门的,内奉一尊工艺精绝的木雕千手观音,共有四面,分别朝向四门。中轴主殿两侧钟鼓楼、庑廊回护,形成一个整体,沿山势递次向上,彩檐和背后的翠峰巨石形成交相辉映的景致。而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藏经阁珍藏了众多佛教文物,有《明大藏经》、《砂藏经》,高僧弘一的手稿《佛说阿弥陀经》,明末由信徒和沙弥刺血写成的《血书妙法莲花真经》,唐代的铜宝像,宋开宝六年铜钟.宋七宝铜塔、缅甸白玉卧佛.坐佛等。其中明白瓷观音,据说是著名艺术家何朝宗的作品。寺宇周围保留了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八御碑》。寺后崖壁有一大“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导游多让游人猜此字如何四笔写成。寺为唐代移居该岛的陈氏族人创建,当时也是利用山洞修成的“一片瓦”式建筑。后来逐渐发展,五代时,称泗洲院,宋初叫无尽岩,后改名普照寺、普照院,元代至正年被毁,明洪武时重建,明末又毁于兵火,清康熙二十三年即公元1684年,由统一台湾的施琅将军重建。大悲殿原为砖木结构,1928年因香火过盛被烧毁,1930年由住持太虚法师重建。1962年进行大翻建,主体改为钢筋水泥,保持斗拱堆叠的藻井装饰。南普陀寺原为“临济宗”一派世袭主持,1924年起,该为十方丛林选贤制,选拨贤者为方丈,南普陀遂繁盛不衰。寺前有放生池和荷花池,并新修了七座汉白玉如来佛塔和二座11层高的万寿塔,寺的一侧是闽南佛学院,出山门后的另一边,就是厦门大学的校门了。闽南佛学院创办于1925年,由当时的南普陀住持,中国佛教领袖太虚大师为首任院长,他将佛学院作为改革中国僧侣教育的实验园地,成为中外出名的佛教高等学府。1937年学院停办。12年内毕业200多人,现尚健在的当年学僧,大都成为名山长老或佛学大师,如知名的经论大师台湾的印顺,曾任马来西亚佛教总会会长摩法师,皆出自佛院门下。1985年,闽南佛学院正式复办,由赵朴初会长重写了院,在妙湛院长的主持下,得到了较大提高和发展,已成为全国僧教育的重点学院。现设有男女两个院部,男院部在南普陀,女院部在金榜公园内的宝山岩,现有男女学僧250多名。南普陀寺另有素菜闻名遐尔,其素菜不仅严守素料制作的工艺,还革除素菜仿荤菜而制的传统,以素菜素名而独树一帜,神韵高雅,诗情画意。胡里山炮台《胡里山炮台》——胡里山炮台位于厦门大学胡里山海边,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至二十二年(1896)。厦门岛以其特定的地理位置,在明清时期已被视为八闽屏障。鸦片战争期间,厦门岛一度被英军攻陷,石壁炮台被毁,加强东南防务的问题,进一步引起政府的关注。清末,洋务运动兴起,朝廷内部的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建立海军,购买洋枪洋炮,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标。在此背景下,光绪十七年(1891),福建水师提督彭楚汉会同闽浙总督卞宝第题奏获准建造厦门胡里山炮台,继任总督杨歧珍于光绪二十二年完成炮台建设。该炮台与厦门岛对岸的龙海屿仔尾炮台互为倚角,控制厦门港口,是清末厦门要塞的主炮台。炮台以西洋炮台为建造模式,采用花岗岩砌筑城墙、城垛,炮台火力区之台基则沿袭我国传统的工艺,以糯米饭、乌樟树汁拌灰沙夯筑而成,这种做法的优点在于被炮弹击中后可缓减对人员的杀伤力。炮台原配备德国克虏伯28生大炮2门、15生大炮2门及双轮小炮12门,今仅存东炮位28生大炮一门,长13.13米,口径0.28米,射程16000米,全炮重59888公斤,2000年以“现存最大海岸炮”荣获大世界吉尼斯最佳项目奖。炮台在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1900年8月日本军队在鹭江道一带登陆,妄图占领厦门,胡里山炮台官兵立即将炮口对准鼓浪屿海面的日本军舰,并发出通谍:如不立即撤兵,就把使馆炸平,将军舰击沉,从而迫使日军撤退。1937年10月抗日战争爆发后,日舰在飞机的掩护下进犯厦门,胡里山炮台守军予以猛烈还击,并击中日舰一艘,迫使侵略者不得不退出厦门海域。1938年5月,日军从五通泥金村一带登陆,翌日全岛沦陷。日军占领胡里山炮台后将两门15生大炮运走,两门28生大炮因炮体巨大无法运输而保留下来。解放后,炮台一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岛部队的驻地。1957年大炼钢铁期间,西炮位另一门克虏伯28生大炮被厦门铁工厂拆卸回收。1984年炮台由驻军移交地方政府开辟为旅游点,2000年被厦门市政府列为厦门二十名景之一。胡里山炮台完整地保留了始建时期的布局,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南部临海处为火炮配置区。东西两个炮位呈圆形,直径为12米,深陷于台基之下。台基下建有连通炮位的石砌地下暗道。炮位原无堡盖,大炮可作360度旋转。现堡盖系1937年炮台遭日本飞机轰炸后所建。炮台中部为练兵场,其两侧各建一列砖石结构的拱券顶营房。练兵场北侧为一幢两层西式楼房,内设长官厅、会议厅、观察室等,抗战期间二楼被日本飞机炸毁,1997年重建。集美学村厦门大学《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早期建筑》——陈嘉庚创办的校园建筑群分为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两片。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陈嘉庚出生于厦门集美,17岁随父亲到新加坡学习经商,先后从事米业、黄梨及橡胶业经营,因其勤奋刻苦、经营有方,经过20多年苦心经营,便发展成南洋各埠声名显赫的大实业家。1893年陈嘉庚第一次回故乡,即出资2000元开办“惕斋学塾”,这是陈嘉庚捐资兴学的开端。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陈嘉庚怀抱“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爱国信念,于1912年回到家乡开始其兴学报国艰难历程。1913年,陈嘉庚在集美大社填塘造地,建起第一批校舍,创办了集美小学。从1916年至1927年十余年间,陈嘉庚的实业得到巨大发展,也为学校建设提供了雄厚的资金。其间,陈嘉庚在集美和厦门岛又相继创办了集美女子小学、集美师范、集美中学、集美幼稚园、集美水产科、集美商科、厦门大学、集美女子师范、集美农林部、集美国学专门部、集美幼稚师范、集美乡村师范等校,至1933年陈嘉庚兴学20周年时,共完成各类校舍建筑及其它配套设施近60座。其完善的学科设置,优良的教学条件,以及名师的云集掌教,使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成为享誉中国南部乃至东南亚各国著名学府。抗战期间,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被迫内迁,集美校舍数次遭日机轰炸,而厦门大学则成为日寇军营,校舍亦受到极大破坏。抗战胜利后,各校修复了部分校舍。解放战争时期,集美校舍再次遭受炮火的破坏。1949年底,陈嘉庚回到厦门,在视察完集美和厦大后,决定重建集美学村并扩建厦门大学。1950年初,陈嘉庚回新加坡将其在海外的企业全部变卖成现金带回国内,全部投入学校建设中。至1960年底,除全面修复被战争损坏的校舍外,还兴建了大量新校舍,至此,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的建筑规模最后完成。陈嘉庚创办的校园建筑群从建筑发展和建筑形式的演变,可初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年早期阶段。这一时间,校舍的建筑图纸完全从新加坡带回,建筑形式基本承袭了南洋殖民地及西方古典主义的建筑形式。二是1916年至1927年的扩大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由于建设资金雄厚,加之早期校舍建筑经验的积累,给陈嘉庚在建筑选址及建筑布局等方面均带来了更大自由发挥的余地。在校园规划上,陈嘉庚善于利用环境突出建筑的气势,重视组团布局。在建筑形式上,出现了中式屋顶与西式屋身相结合的中西合璧式。三是1950年至1960年的嘉庚风格建筑最后定型阶段。这一时期,校舍规划及布局更加注重因地制宜,形成建筑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在建筑形式上,中式的大屋顶与西洋式屋身组合的建筑形式成为嘉庚建筑的基本特征。陈嘉庚创办的校园建筑蕴含着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浓郁的乡土情结,在几十年校园的建筑活动中,始终坚持将西方实用的建筑形式与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和营造技法有机地糅合在一起,在单体建筑上形成了西式屋身和中式屋顶相结合的建筑形式,人称“穿西装,戴斗笠”的嘉庚式建筑。在组群布局中,必以中式大屋顶建筑为中心建筑,西式屋顶为辅助建筑,中心建筑较辅助建筑体量高大、气势宏伟。著名建筑学家陈从周先生曾评价说“具有厦门地方性的陈嘉庚风格建筑,在近代建筑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地位”,“陈嘉庚先生的思想与艺术境界是乡与国,乡情国思跃然于其建筑物上”。陈嘉庚创办的校园建筑是中国近现代校园建筑的典范和奇葩。郑成功纪念馆《郑成功纪念馆》——郑成功纪念馆位于著名旅游胜地鼓浪屿日光岩北麓,主楼为一栋的红砖瓦楼,踞山面海,周围树林蓊郁,花木呈秀。古老的梧桐,芬芳的玉兰,卓然而立的棕榈,树干犹如美玉的玉竹,衬托出郑成功纪念馆令人崇敬肃穆气氛。该馆成立于1962年2月郑成功收复台湾300周年纪念日之际,馆名匾额为郭沫若亲笔题写。全馆共设置七个展室,以各种文物、文献、照片、图表、雕塑、模型三百多件,系统地介绍和展示了郑成功的家史及收复台湾,驱逐荷兰殖民者的历史过程。陈列品中有多种为国家文物藏品。厦门作为郑成功屯兵抗清与驱荷复台的基地,至今遗址处处。占地1.3万多平方米的郑成功纪念馆就坐落在厦门著名的旅游胜地鼓浪屿日光岩北麓。当年郑成功为驱逐荷兰侵略者,光复台湾,曾扎营屯兵和指挥操练水师于此,至今仍存有水操台、寨门、古梁洞等遗址和大量名人纪念题刻。作为一座纪念历史人物的专题性博物馆,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成了向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基地。1995年被福建省委、省政府命名为首批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被国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等命名为“百个全国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被中宣部命名为“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郑成功纪念馆还是海内外规模最大的郑成功文物、文献收藏中心和研究基地。目前该馆收藏有关郑成功历史文物426件,其中一级文物9件,馆藏有关研究资料、文献11470册。纪念馆每年还组织编辑出版《郑成功研究通讯》和《郑成功研究丛刊》,深受有关学者、专家的欢迎和好评,并成为研究郑成功的重要资料。郑成功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布展内容融艺术性、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面积达700多平方米的陈列室共分七个部分,除序言厅外,依次为《郑成功的青少年时代》、《救国救民举义抗清》、《中华宝岛台湾》、《跨海东征驱荷复台》、《筚路蓝缕开发台湾》、《大义彪炳流世百芳》、《民族精神激励后代》。其中以驱荷复台为重点,讴歌郑成功爱国主义精神和巨大的历史功勋。《龙头山寨遗址》——龙头山寨遗址位于思明区鼓浪屿日光岩上。日光岩古称龙头山,又称晃岩。清顺治四年(1647),郑成功辟厦门为抗清复台基地,龙头山(即日光岩)系其建寨屯防址之一。寨址原砌筑石寨墙基本上已毁,今存东侧寨墙一段及寨门一座于日光岩东麓山腰上,寨门与两侧翼墙均以花岗岩条石垒叠而成。门高1.74米,宽0.8米,两侧寨墙共长4.5米,高2.9米,整体保存完好,寨门前方设有石台阶通向山下。寨门内崖壁上留有多处当年建寨时凿岩搭橼架梁的凿孔,直径0.15米,深约0.08米。凿孔作“人”字形排列,或依山岩地势作直线排列。龙头山寨为郑氏在厦门最早的屯兵营寨,遗址内保存有蔡元培、蔡廷锴等许多名人题咏郑氏业绩的诗刻。2002年对危倾的石砌寨门进行了维修。《厦门海堤纪念碑》——厦门海堤建于一九五三年六月,一九五五年九月竣工,全长二二一二米,这是我国第一条以花岗岩筑成的跨海长堤。海堤的建成,使厦门岛由孤岛变成半岛,极大地促进了厦门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一九六○年秋,朱德委员长视察厦门时,为海堤纪念碑题写“移山填海”四个大字。《樵溪桥及高读琴洞》——厦门万石植物园内的樵溪,源现狮山,由东北向西南汇入万石岩水库内,樵溪桥即横跨于紫云岩前樵溪上。因桥旁保留着“南明”时期摩崖石刻而具有文物价值。石桥以花岗岩石砌造,呈西南-东北走向,长14米,宽1.5米,为单墩双孔石梁桥。桥东北端架置于岸边巨石上,西南岸以石砌墩台为支体,桥中部以天然巨石为桥墩。桥面以7块长条石板并列铺成,桥两端各有3—5级石阶,东南岸桥边岩石上有南明永历七年(1653)岱州余宏所题“樵溪桥”石刻。过了石桥顺着樵溪向山间走去,步行不足百米,悠然间可见溪流上有一巨石覆盖叠涩而成的天然石洞,这就到了人们所说的“琴洞”。相传琴洞旁山麓为明末清初郑成功屯兵厦门时的读书处—高读岩,《厦门志》记载:“过樵溪其高处,即高读岩,相传为郑氏读书处,今俱废。”今高读岩已废,琴洞犹存。琴洞洞口宽、高约2.5米,洞内高5米,宽3米,长13米。因洞中卧一长石,形如古琴,抑或溪水流经石下,响声婉如古琴韵律,故名“琴洞”。洞口上方岩石有清乾隆辛卯年(1771)题刻的“琴洞”二字。清代以来,“高读琴洞”成为厦门“景外景”名胜之一。如今徜徉于林间古道中、寻访着先人的踪迹,思古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虎溪岩棱层洞摩崖石刻群》——虎溪岩,一名玉屏山,为本岛传统赏月胜地,其山间峭壁嶙峋,相传山间一洞,古为虎穴,洞中一股清泉,喷流成溪,遂称“虎溪”,日久衍成山名。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名士林懋时爱石成癖,至此开拓山岩,凿石室曰“棱层洞”,并供奉虎神。虎溪岩“棱层洞”亦称“夜月洞”,每当满月东升,月光直射入洞,虎神如生,蔚为“虎溪夜月”名胜,为厦门“八大景”之一;虎溪岩所在玉屏山旧时建有玉屏寺,山体另一侧相距不足百米即为白鹿洞,因此这一带成为历代文人名士登临游赏之地,留下诸多题咏和记事摩崖石刻,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棱层洞”周围集中了明清时期及近代石刻近二十处,以林懋时、南居益、何乔远、邓会、黄日纪等题刻最为著名。它们是:1林懋时于万历丙辰年(1616)自题自刻“棱层”二个大字,位于洞口之上,字作楷体,字径1.2米。2明天启年间()南居益等三人题刻行楷五言律诗各二首。南居益,天启三年(1623)任福建巡抚,曾在厦门沿海指挥抗荷斗争。3明代万历进士、著名地方史专家、《闽书》编纂者何乔远两首行书五言律诗。4清代乾隆年间厦门著名诗人黄日纪七律诗题刻一首,近代著名高僧、南普陀寺住持太虚法师行书五言律诗一首。此外,还有南明郑成功部属参将、承宣使邓愈行书七言绝句一首,以及明清时期石刻(明代蔡谦光、林祖澎、朱康宪、王用霖和清代倪鸿范、吴錡、杨中鎏、赵在田、程荣春、龚显曾、周揆源等)多处。【厦门小吃】面线糊《面线糊》——营养又易消化的面线,与猪血、葱头油、海鲜等煮成面线汤,清而不浊,糊而不烂,滑而不腻。以前只在路边的小店里出没的,现在当地的酒店也能吃到这道小点。海蛎煎《海蛎煎》——牡蛎,方言称“蚝仔”。厦门沿海盛产海蛎。用新鲜的海蛎和番薯粉、鸡蛋搅拌,加入适量酱油,在平底锅中加油煎至酥脆,食用时配上辣椒酱、芫荽,香气扑鼻。当地人也用蚝仔做粥,加根油条做早点。新加坡等一些东南亚国家,有车载的蚝仔粥摊在清晨叫卖,烹饪的方法多数是厦门传去。《炸五香》——将瘦猪肉配上青葱、扁鱼、荸荠、薯粉、鸭蛋、味精、上等酱油、白糖和五香粉,搅拌均匀,用豆皮包成卷,入油锅炸熟,切成小块;吃时要配上沙茶辣、红辣酱、芥辣、萝卜酸、芫荽、甜酱等佐料,味道可谓鲜美无比。烧肉粽《烧肉粽》——冬夜寒风里,巷尾不时飘来的串串“烧肉粽”叫卖声,是最本色的厦门情《沙茶面》——沙茶面是遍布厦门大街小巷,经济实惠的风味小食,它之所以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沙茶辣营养丰富,气味好,有促进食欲,增强新陈代谢的作用,还具有去风寒的功效。“沙茶”系马来西语的译音,源出于东南亚。它是用芝麻、葱蒜、香草、花生油、虾以及辣椒等制成的调味品,因有辣味故称“沙茶辣”。据杨纪波先生考证,华侨陈有香是沙茶辣引进厦门的传带人之一。他自幼在马来西亚学制沙茶辣,十载寒暑学得技艺,并潜心钻研,改进技术革新,回国后在厦门开设“陈有香调味社”,专售沙茶辣。他把原料由原来的十几种,增加到二十多种,产品除酱体型外,还创制粉体型,既保持原采的风味,又便于贮藏和携带。旅居海外的侨胞都乐意购买他的产品,可见他的技艺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沙茶面的制作方法简单,先把面条在开水中烫熟,趁热浇上滚烫的沙茶辣汤即成。至于沙茶肉面、沙茶牛肉面,所用的肉要切成薄片,做到一烫就熟,再用绿豆芽或青菜加以点缀,就成为香辣扑鼻的沙茶面。同安封肉《同安封肉》——厦门同安传统小吃。作法:将猪肉(前腿肉)切成方块,约二斤左右,用方形纱布包扎,放在干净的铁锅,倒上熟猪油,加热,把整块猪肉放到锅内热炒,加上酱油、白糖、味精、米酒、八角香料等,再配上香菇、板栗、虾仁、壕干等佐料,放在锅里焖上两个半小时即可。虾面《虾面》——先将虾洗干净,用剥离的虾头、虾壳捣碎,放进清水锅里熬成虾汤,经过滤,去掉汤底的渣,这时虾汤上面浮出一层赤红色的虾油,发出香味,即将虾仁放入虾汤,煮熟,捞出,放在盘中待用。将虾汤与猪骨汤混合,成为虾面汤,调入适量盐、味精。再将面条搭配豆芽菜、韭菜、茼蒿菜(或香菜)放进沸滚的开水里煮熟,捞出,盛在碗里。用煮熟的猪腿肉切片,放在面条上,再加上虾仁和烧热的香猪油渣,淋上热滚滚的虾汤,调进蒜茸,即成虾面。《馅饼》——馅饼是厦门的传统糕点,以绿豆、面粉、白砂糖等为主要原料,皮薄馅肥,咬在嘴里,香酥爽口,微微透出豆馅的清凉,甜而不腻。鼓浪屿岛上各品牌的馅饼很多。其中以鼓浪屿馅饼和汪记馅饼最为驰名。土笋冻《土笋冻》——厦门小吃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土笋”学名“星虫”产于海滩泥沙中,做法是把鲜活土笋去掉肚肠泥沙,反复洗净,用文火炖至溶入汤中,分装小蛊,冷却后凝成一块块玲珑剔透小圆块。食时冰凉爽口。花生汤《花生汤》——厦门花生汤用料简单,煮法却考究。花生米先剔去疵粒,用开水浸泡后去膜,加水置砂锅内以文火熬煮,等花生熟了才能放糖,续熬至花生仁烂透为止。然后食用时可配佐甜咸点心,如油条、炸枣、韭菜盒、肉包、甜包、糯米炸等。厦门以中山路黄则和花生汤最负盛名。《麻糍》——以花生末、白沙糖做馅,包在香软的糯米团里,外面再滚一层细细的黑芝麻末。龙头路与福建路交叉路口有个小摊,是做麻糍的世家,叫叶承屋,鼓浪屿人亲切地称之为“屋仔的麻糍”,一个麻糍1元钱,行人有时要排队等。薄饼《薄饼》——又叫春卷。每逢春节、清明、三月节,厦门的许多居民都有吃薄饼的习俗。烹制薄饼一是菜料,二是饼皮。先将猪肉、豆干丝、虾仁、海蛎等放入油里炒熟,再将切成细丝的冬笋、红萝卜、高丽菜、鲜蒜白等倒入热油锅炒几分钟,加入骨汤焖熟后与炒熟的猪肉等加上调料拌好,用薄而软的饼皮把菜包卷成筒状。吃的时候抹上辣椒酱、蒜泥。薄饼适合一群家人或朋友围在一起,大家用手抓着吃,吃得稀里哗啦而又其乐融融。生猛海鲜《生猛海鲜》——厦门的名菜以生猛海鲜为首。运用厦门所产的石斑鱼、黄鱼、红蟹和本港鱿鱼烹制的海鲜菜肴,早在清代就被视为正宗名菜。海鲜菜所用的材料讲究新鲜,最好是即买即煮。顾客可以在餐馆的海鲜池中选定活蹦乱跳的海鲜,当场称足分量后,交厨师烹制。《南普陀素菜》——南普陀素菜出名菜肴40多种,主要原料是米面、豆制品、蔬菜、蘑菇、木耳等。厦门南普陀素菜讲究造型、色泽和味道,大都以形态命名,不但色、香、味、形俱佳,而且每道素菜均有其各自不同之独特口味。菜名也颇高雅,如“半月沉江”、“南海金莲”等等。原来厦门有这么多的名胜古迹,又有好吃小吃,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好的气候,这样子就造就了一个新的厦门,一个新的旅游城市名片。还有一些新兴的旅游景点也是拍婚纱照的新人所向往的哦,像环岛路海景、鼓浪屿、曾厝垵、沙坡尾、五缘湾游艇港.....所以如果你也准备到厦门旅拍的话,就要做好各项攻略,结合天气、交通等各方面因素来考虑哦,也可以留言咨询小编哦。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史上风云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我分析的,你相信的,才是历史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准水师提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