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卫生间整体洗手台放置在室外,冲厕洗手怎么办?

  厕所泛指由建造专供人类(或其他特指生物,如家畜)进行生理和放置(处理)排泄物的地方。含义厕所  人类使用的厕所大多有男厕女厕之分,随着科技的发展,男女共用的厕所,也问世了。厕所的名称有很多,有的地方叫窖,有的叫茅房,文雅一点的叫洗手间。厕所也有外文名字,有叫toilet,有叫men'room的。上厕所也有很多种叫法,古代叫更衣,后来叫解手,现代叫方便,叫如厕,叫出恭,叫交公粮,上洗手间。粗俗的叫,文雅的叫洗手。西方人把上厕所说成是摘花,男人在野外方便叫打猎。&&&&由来&&&&&&&&&&&&&&&&&&& 厕所  厕所古称“涸藩”或称“圊”、“轩”;又因古时农家厕所只用茅草遮蔽,故称为“茅厕 ”。《晋书·王敦传》云:“石崇 以奢系于物,厕上常有十余婢侍列,皆有容色,置甲煎粉沉香汁。有如厕者,皆易新衣而出。”古人管上厕所叫“如厕”,又名“出恭”,从这条史料来看,石崇家里的厕所确实豪华异常。  1903年,慈禧太后 以谒见西陵为名,度行新造的芦汉铁路。芦汉督办盛宣怀 是个,特地准备一辆花车,车内床侧有一门,门内有一被称作“如意桶”的马桶。桶底贮黄沙,上注水银,粪落水银中,无迹无味。外施宫饰绒缎,成一绣墩,可谓奢侈之极。  16世纪前后的似乎还未普遍设厕所,莫里 喜剧里描写的人,便拿起便壶随便往外倒,路上的行人。1596年抽水马桶 被英国人哈林顿 发明。从此以后,厕所开始逐渐推广。历史记载  据《》记载,我国早在三千多年以前就在路边道旁建有厕所。 在《》中诠释「厕」字时说,「厕,言人杂在上,非一也……言至秽之处宜常修治,使洁清也。」可见厕所的设置完全是为人所方便,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厕所的功能也不断的丰富,现在比较高级的厕所都配备了洗漱功能。分类生态厕所  利用各种资源。生态厕所(Bio-toilet)是指具有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并且能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强调污染物自净和资源循环利用概念和功能的一类厕所。从不同的着眼点出发,目前已经出现了生物自净、物理净化、水循环利用、粪污打包等不同类型的生态厕所。 生态厕所的类型及工作原理太阳能公厕  太阳能公厕的原理是对建筑外墙进行保温,并把向阳面做成集热墙。集热墙上下部分别设可调式通风口,利用物理原理使吸热体内的热空气与室内的冷空气之间形成自动循环,达到冬季提高公厕内室温,防止厕内水管冻裂的目的。普通公厕无采暖设备,冬季室温降到零度以下,不仅给上厕的人带来困难,也使厕内管道设备经常冻坏,维修量增大。在北京展览路口使用的太阳能公厕,经历了零下15 ℃的考验,室内温度达到10 ℃以上。与有供暖的公厕相比,太阳能厕所节约能源,节省了运行费。免水冲洗厕所无水打包型  该厕所的核心由可生物降解膜制成的包装袋、机械装置和储便桶三部分组成。用厕者便后离开,牵引装置自动启动将排泄物打包、密封,防止臭味外泄。包装后的粪便由环卫部门收集送往粪便集中处理场处理,无害化。在厕所使用地不污染环境,不留下残留物,且无需水源。免水生物处理制肥型&&&&&&&&&&&&&&&&&&& 厕所  该厕所的核心是安装了一个生化反应器,反应器中有可定期补充的生物填料。滑入反应器的粪便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而降解,反应过程产生的高温可以消灭各种病。发酵完成后变成主要成份是腐殖质的有机肥。这种肥料可以直装出售,也可以用于就地的绿化工程。 循环水冲洗厕所循环水冲洗厕所尿液单独处理  循环水冲洗厕所的水源取自于粪尿经过处理后获得的洁净水,有以下两种方式。 尿液单独处理 这种类型的生态厕所单独收集尿液,加入一种药剂去除异味后,回用于冲洗厕所。粪便被搅碎后变成纸浆状的东西,干燥后制成肥料还田,也可以作为普通垃圾进行填埋处理。国内蓝洁士生态厕所就是这种类型。日本也有类似的处理装置,它是通过特殊设计的粪尿分离装置完成粪尿的分离。尿液通过微生物作用,脱除氨氮和其它异味气体回用于冲厕,粪便采用生物处理后外运。粪尿混合处理  这种类型是目前国内生态厕所的主流产品。通过环境工程的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完成对粪尿污染物的降解,最终转化为 和水排入环境,同时再生出清洁的水供冲洗厕所使用或直接排放进入环境。厕所清洁传统清洁方法  清洁材料: 去污粉、消毒粉、洁瓷精等。  清洁工具: 百洁布、尼龙刷等。  清洁场所: 家用卫生间、使用量较少的公厕。  优点: 成本较低。  缺点: 消耗人力,物力。采用自洁涂料  自洁涂料  凡是可以用在基材(如玻璃、陶瓷、木材、石材等)表面,依靠涂料本身所具有的疏水和亲水物理特性,能够起到防污和易洁(商业上又称为自清洁,自洁)作用的涂料。  自洁涂料分为:超疏水自洁涂料和超亲水自洁涂料。  清洁工具: 棉布。  适合场所: 公厕等使用量较大的厕所。  优点: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使基材表面具有自洁能力。降低后期成本,提高清洁效率。&&&&&&&&&&&&&&&&&& 厕所  缺点: 首次成本较高,需要涂料费和人工费。超疏水自洁涂料  原理:是指水落在该材料表面,水滴接触角大于110度,从外观上看水在该材料表面会形成水珠,如果是在立面上,水珠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滚落,即不粘水,跟我们平常非常熟悉的“荷叶效应”相似。  包含以下品种:  1、有机硅树脂类纳米涂料  特点:由于涂料本身具有疏水特性,加上涂料可以填平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凹凸不平的小孔和毛细孔,使得材料表面光滑均匀,对水也有很强的排斥作用。  缺点:附着性差,不耐摩擦,寿命短,而且不可防油(户外的空气里面是含有油分的,特别是一些大城市以及工业区,因为汽车和工厂排出的尾气是含有油分的)。  2、氟碳型纳米涂料  特点:表面能(表面张力 )极低木材,石材和混凝土上。  缺点:涂料价格相对比较高。超亲水自洁涂料  原理:是指水落在该材料表面,水滴接触角小于10度,从外观上看即水在该材料表面不会形成水滴而是水膜,另外,超亲水材料跟水的亲和力远大于跟灰尘以及其他脏污的亲和力,所以在下雨或有用水冲的情况下会优先跟水结合,这就是为什么水可以渗透到脏污下面,把脏污从超亲水自洁涂层分离开。  包含以下品种:  1、无机纳米硅涂料  特点:防静电(防灰尘)、防霉抗菌、施工简单易学、常温急速干燥(5分钟内)、一次施工5年长期有效。  缺点:分解油污能力较弱。  2、纳米二氧化钛 型涂料(光触媒)  特点:防油污、防霉抗菌。  缺点:纳米二氧化钛必须要有阳光照射更准确的说是要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的激发才可以起作用,所以它对阳光的依赖性很大,在晚上、阴雨天或者建筑物的背光面效果都不好,由于纳米二氧化钛的强氧化性,它也不能使用在有机物表面。厕所除臭  家庭卫生间散发出来的异臭味是居室的重要污染源。卫生间里的地漏及便器散发的有异味的气体有硫化氢、氨、甲硫醇、吲哚 、甲烷 、乙烷 等,这些气体不仅有异臭味,有的还有较强的毒性,如硫化氢等。有的家庭为了消除卫生间的异臭味,采取喷洒香水,或挂一个较长时间释放香味的“空气清香贴”。其实,这些方法是不可取的,是用一种气味掩盖另一种气味,没有从跟本上消除异臭污染。而且,香水也好,芳香贴(盒)也好,对一些皮肤过敏者来说是有害的,可以引起过敏性疾病,包括哮喘,皮肤痒等。特别是人工合成的芳香剂,大都是有一定毒性的有机化合物。因此,不应采取喷洒香水的办法掩盖卫生间的异臭味。&&&&&&&&&&&&&&&& 厕所  下面和大家分享几个卫生间除异味的妙招:  1.只要在卫生间内放置1杯香醋 ,异味便会消失。香醋的有效期一般为6-7天,也就是说,每隔一周左右要更换一次香醋。  2.清凉油除臭。将一盒清凉油打开盖放在卫生间角落低处,异味即可清除。一盒清凉油可用2个月至3个月。  3.买两只自己喜欢的广口瓶,将干花插入瓶中,摆放在卫生间里,每隔一段时间滴几滴香水即可。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摆放鲜花更好。  4.柠檬是最好的除臭剂,将鲜柠檬切成片状,干燥后放入器皿中置于卫生间,可以防霉除异味。注意不要直接将柠檬片放在陶瓷表面,以免印迹不易清除。  5.各种调味料也是不错的除臭剂,大料、、香叶、等不仅能够调出上好的美味,也能散发出宜人的馨香。  6.绿色植物和水果是最好的除味剂。如洋梨、香瓜、小南瓜等,将它们放在马桶水箱上,既环保好看,香味又自然。值得注意的是,充当除味剂的瓜果不要洗,需要时可以用干布擦拭,用水洗则容易腐烂变质。  7.经常检查卫生间的通风口是否堵塞,保持其良好的抽风效果。如果自然通风效果不好,安排气扇,每隔2-3小时排气一次,每次15分钟左右。  8.有地漏的卫生间,可在下水道 口装上一个地漏防臭器,做到与异味隔绝。或用质地软有弹性不透气的橡胶板遮盖在地漏上。使用地漏排水时拿掉遮板。  9.卫生间保持干净,坚持每天打扫,清除垃圾,不在卫生间搭挂洗过的衣服。更不要把脏的衣物存放在卫生间。各朝代如厕轶闻元明清-粗纸时代  清代人用纸拭秽,有多处文献可证,此处仅举一例。《》有段 拉肚子的文字:“刘姥姥觉得腹内一阵乱响, 忙的拉着一个小丫头,要了两张纸就解衣。众人又是笑,又忙喝他:这里使不得!忙命一个婆子带了东北上去了”。这段描写说明,在曹雪芹 生活时期,无论是大观园 还是乡下的人物,都已经使用手纸拭秽了。  明代皇宫中有专门负责后勤的机构,名叫“四司”。“惜薪司掌所用薪炭之事;钟鼓司掌管出朝钟鼓,及内乐、传奇、过锦、打稻诸杂戏;宝钞司掌造粗细草纸;混堂司掌沐浴之事” 。其中宝钞司就是管手纸的部门了。  那么,当时的人们用的是什么纸呢?所以还要了解中国古代纸的种类。  明清之际宋应星 所着《》记载:“凡纸质用楮树(一名榖树)皮与桑穰、芙蓉 膜等诸物者为皮纸。用竹麻者为竹纸。精者极其洁白,供书文、印文、柬、启用。粗者为火纸、包裹纸”。又记载:“此纸(火纸)十七供冥烧,十三供日用”③。由此可知,纸因其原料不同而分为“皮纸”和“竹纸”,但无论何种纸都有“精”、“粗”之分,其中精者用来写字,粗者百分之七十用来做焚烧祭鬼神,百分之三十为日用品。  分清了纸的种类,我们还要知道,敬惜字纸在中国有很久的传统。民间传说用印了字的纸拭秽要遭到报应。清朝时,社会上有大量的《惜字律》被看作是文昌帝君 制定的天条圣律而流传,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惜字律》、《惜字新编》、《惜字征验录》、《文昌帝君惜字律》、《文昌惜字功过律》等。官方甚至明文禁止在可能用来拭秽的纸上印字。“日《》刊载消息说,一女子用字纸拭秽,扔入便桶,遭雷击跪倒。同年12月3日两江总督李宗羲 通令各纸坊铺:不准于草纸等项纸边加盖字号 戳记,更不许将废书旧账改造还魂纸,以免秽亵”。  使用手纸的最早记载见于元朝,唐宋之前,人们用的是一种叫做“厕筹”的木头片或竹片,大概是因为元朝统治者 文化落后,没有汉民族“敬惜字纸”的意识。史载“裕宗徽仁裕圣皇后”伯蓝也怯赤当太子妃 的时候对婆婆“昭睿顺圣皇后”非常孝顺,她要在婆婆拭秽之前用自己的脸试试手纸的柔软度:“后性孝谨,善事中宫,世祖每称之为贤德媳妇。侍昭睿顺圣皇后,不离左右,至溷厕所用纸,亦以面擦,令柔软以进。”&&&&&&&&&&&&&&&&&&& 厕所  综上可知,元明清之际人们开始用手纸拭秽,这种纸大多是没有字的“粗”纸。至于皇宫中所用手纸为粗纸还是精纸,不可详考,我想太子妃一定不至于用粗糙的纸去摩擦娇嫩的脸蛋吧。唐宋-厕筹与粗纸并用时代  厕筹又称厕简,简单的说,就是大便后用来拭秽的木条或竹条。这种厕筹上个世纪还在中国和的部分地区使用。  近来日本考古发现了许多古代厕所,1992年在高殿町发掘藤原京遗址过程中,发现了被称为“日本最古老的厕所”遗迹,厕所遗迹出在7世纪末的藤原京右京七条一坊建筑遗址的外侧,“厕坑中出土筹木150余根”。类似的厕筹还在福冈市 发掘的大约公元720~730年间的鸿胪馆厕所遗址中发现。时间在11- 12世纪的岩手县平泉町 的柳之御所遗址也出土了大量厕筹,其规格“平均长24、宽0.5-0.8、厚0.5厘米”。唐宋间,中日交往密切,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对日本影响很深,因此日本的这些考古发现对推论唐宋时期中国人的拭秽工具很有参考价值。  除了考古实物佐证外,唐宋间使用厕筹的记载也多见于史籍,如南唐李煜 事:“后主与周后 顶僧伽帽,披袈裟,课诵佛经,跪拜顿颡,至为瘤赘。亲削僧徒厕简,试之以颊,少有芒剌,则再加修治”。《 》记载,韩滉 任镇海节度使,运送大量物资至关中 ,其中就有厕筹:“则资装器用已充舟中矣,下至厕筹,滉皆手笔记列,无不周备。”  唐代僧人的日常守则也记载了僧人的日常规范,其中上厕法要求僧人“常具厕筹,不得失阙”,并明文规定:“不得用文字故纸”。这个记载证明了唐朝时代的僧人用厕筹拭秽,同时很有意思的是禁止用“文字故纸”拭秽,既然禁止,那么现实生活中一定有人这样做,不然何来禁止呢?  唐宋之间,纸已经不仅仅用于写字,而且用作日用和焚烧祭鬼神。宋人《爱日斋丛钞》记载“南齐废帝好鬼神,常剪纸为钱,以代束帛,而有纸钱”;《》王屿传:“汉以来葬者皆有瘗钱,祷神而用纸钱,则自王屿始”;唐以后焚烧纸钱记载开始在史料中频频出现。又《天工开物》记载:“盛唐时鬼神事繁,以纸钱代焚帛,北方用切条名曰板纸。故造此者名曰火纸……此纸十七供冥烧,十三供日用,其最粗而厚者名曰包裹纸,则竹麻和宿田晚稻稿所为也”。既然出现了日用的纸,那么,人们用它拭秽也是顺理成章了。三国魏晋南北朝 -厕筹时代  唐之前,已有使用厕筹的记载,但未见有用纸拭秽之证据。如:北齐皇帝高洋 “虽以杨愔为宰相,使进厕筹,以马鞭鞭其背,流血浃袍。”。又如南朝名士刘寔 “诣石崇,如厕,见有绛纱帐大床,茵蓐甚丽,两婢持锦香囊,寔遽反走,即谓崇曰:乃误入卿室内,崇曰:是厕耳,寔更往,向乃守厕婢,所进锦囊,实筹”。  唐代佛学着作《》记载:“吴时于建邺后园平地。获金像一躯。讨其本缘。谓是周初育王所造。镇于江府也。何以知然。自秦汉 魏未有佛法南达。何得有像埋瘗于地。孙皓 得之。素未有信。不甚尊重。置于厕处令执屏筹。⑩”此事若为真,则是三国时期就使用厕筹的明证。  用厕筹之法疑随佛教而传入中国。在早期的佛教诸律中,记载了释迦牟尼指导众比丘使用厕筹的事情:“尔时世尊在王舍城 ,有一比丘,婆罗门种姓。净多污,上厕时以筹草刮下道,刮不已便伤破之,破已颜色不悦。诸比丘问言:‘汝何以颜色憔悴为何患苦’?即答言:‘我上厕时恶此不净,用筹重刮即自伤体,是故不乐’”。针对这种情况,释迦牟尼佛说:“起止已竟,用筹净刮令净。若无筹不得壁上拭令净,不得厕板梁栿上拭令净,不得用石,不得用青草,土块软木皮软叶奇木皆不得用;所应用者,木竹苇作筹。度量法,极长者一磔,短者四指。已用者不得振令污净者,不得着净筹中。是名上厕用厕筹法。”  释迦牟尼佛生活于公元前六、七世纪,这些戒律则成文于他逝世之后的一百多年,所以从目前的文献资料看,印度 使用厕筹的历史要比中国早得多。东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最初传入的只是一些“经”,而对信众的日常起居做出明确要求的“律”则是从三国开始,而中国人使用厕筹的最早纪录也自三国始,所以厕筹由印度传入说目前还是站得住脚的。但是不排除中国人在此之前就使用厕筹,只是目前没有证据而已。最终的答案,可能还要今后的考古发现来给出。  使用厕筹法随佛教由印度传入,后来厕筹改为纸则是由蒙古族 的元朝皇室开始。从中国古代拭秽风俗之流变可见中华文化的开放性,由微知着,由小见大,从此亦可管窥中华民族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优良传统。中国厕所文化及社会进步厕所  “文化”这词儿,现在有点滥。别的不说,能入嘴的全是文化: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博大精深,全是学问。但俗语说:吃喝拉撒。吃喝都是文化,怎么拉撒就没有文化了呢?久思不甚了了。也只能这样想:吃喝拉撒虽然都是生理的需要,但吃喝能产生美感,可归入美学,所以能上升为文化。拉撒虽然也有生理快感,却是形而下的,所以古往今来人们重吃喝而轻拉撒,也是十分相宜的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尤重吃喝而轻拉撒,夸张地宣扬吃喝及吃喝场所,严重鄙视厕所活动。这种观念,也影响或株连到它的进行场所。饭店茶馆酒楼可赞美之,其名号也都有着深厚的文化蕴含,什么全聚德、便宜坊、天然居、泰丰楼、同和顺、听鹂馆、紫怡轩……甚至可以名扬四海,哪怕是孙二娘的人肉包子铺,而拉撒及厕所却是寂寞的,拿拉撒及厕所作文章的,古人及至“文革”,可以说是没有。它实不易吟诗作赋咏歌之。大诗人毛泽东,气概非凡,虽然也有“千村薜苈人遗矢”的诗句,却非赞美,实乃惨景哀之。就是一句比拉撒文雅多了的“不须放屁”入诗,也让学者们诟病半天。大文豪鲁迅,学问够大了,也明确地说,排泄物没法子作文章。只是记得在批判“四人帮”的时候,说江青去大寨还专门带着一个进口的可移动马桶,这成了她的一个罪状。另外列宁曾豪气干云地宣称:到了共产主义,我们要用黄金建造厕所。其用意,恐怕不在抬高厕所,而在贬低。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视拉撒为丑事,起码是不光明正大的事,所以过去中国的厕所,大多是简陋而腌臜。前不久看到刘亚洲将军在他着名的《甲申再祭》一文中,曾批评“中国的历代皇帝包括多尔衮在内,对待人才的态度就像对待厕所一样,需要的时候上一下,方便完了就完了。所以中国的厕所都很脏。”看看,中国的厕所就是这样。  但是这几年,厕所的地位有所提高。先是大宾馆客房的卫生间的装备水平,极度豪华,俨然成了该宾馆档次的标准。虽然列宁所说的黄金厕所还没有,但总统套房内的厕所的设施已有了黄金的器件。后来居家住宅中的厕所,也成了装修的重点所在。人们突然重视起厕所来了。后来就有了本文开头的说法,即要看一个单位乃至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只要看它的厕所的设施水准和清洁程度即可了。今非昔比,厕所的地位,可真是一步登天了。于是外国就有了研究厕所的组织,而且还叫什么“学会”。既然是学会,那是不是就可以登文化的大雅之堂了呢?  是就要有是的道理。这道理,厕所学会的诸公们肯定会有专论,但五年前我还无缘拜读。这几年陆续从报刊上看到了一些专论和类似我这样的人的杂谈。但这里我还是愿把我五年前的一孔之见,就厕所文化的内涵,试论于下:  一曰清洁。厕所这地方,最易腌瓒,无处下脚、不堪入目入鼻的太多。记得相声大师候宝林老先生生前访美归来,说到美国厕所气味芬芳,令他很是不惯,回国后再入国厕,老先生笑谓“还是咱们的厕所,味儿正!”而外国人则因为不习惯咱这个“味儿正”,曾把中国视为畏途,甚至到了中国内急时宁可忍着,也非得回到宾馆再解决。这就说明:有文化品味的厕所首先要一改几千年厕所的旧观,给人鼻目一新的感觉。要达到什么水准呢?十几年前曾看到一条消息,南方某人要承包公厕(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并说他管理的厕所清洁得他自己要在里面吃饭。厕所兼作餐厅则可不必,但清洁如许,总是令人愉悦。起码也要无味儿吧!  二曰卫生。卫生是清洁的更高档次。也不仅仅就是冲水马桶和洗手池,还有其他方面,比如现在有了便后不用纸揩的马桶,水冲电热烘干。又如现已多见的烘手器。又如马桶纸垫。又如粪便的无臭处理工艺。等等。总之这地方在卫生方面的要求和潜力,比餐厅差不了太多。近来看电视上崔永元的谈话节目,谈到装修,我才知道仅是马桶,就已有了上万元的高档产品。  三曰方便。大到公共场所的公厕设多少、怎么设;有人活动的各种建筑物如机关、学校、医院、车间等,厕所怎么设(可千万别几万几千人一个厕所,而且在楼外老远);狭小活动的交通工具中的厕所怎么设,等等;小到老人如厕蹲不下要考虑,小儿如厕小便池太高够不着、马桶圈太大坐不稳要考虑,残疾人如厕怎么办,游客的包袋如何安置,等等,这些均应以方便为第一着眼点。有香港社会学家周华山先生,曾专门对北京机场、西单商场和东单某胡同的公厕进行调查,他发现,女性如厕的平均时间,是男性的3倍。而已往公厕的设计,往往是男女容量一样甚至女性少于男性,又因为男性的特点,即有小便池,实际上面积相等的男女公厕,男厕的容量也大大高于女厕。于是就出现了公厕门口常有女性排队的情况。根据他这个研究的结果,我们应当改进了公共场所公厕的设计标准,以大大方便女性同胞。  四曰文明。男女有别和隐秘性,是厕所文明的起码要求。过去一些地方的公厕男女不分,只以木板相隔,小便池就设在街旁露天处,这些自应淘汰。现在许多住家一室两厕,长幼、主客分开,也是一种文明。在一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厕所是分开的,就有人批评这是不平等,其实我看这体现了一种文明的需求。所以只要有条件,不妨提倡之。  五曰多功能。厕所现在又叫卫生间、洗手间、休息室化妆室,可见其功能早已拓展。是不是还有一些事情可以在这里进行呢?不妨开动脑筋。周恩来总理是开拓厕所功能的先驱者。他每早如厕,时间甚长,为提高工作效率,便于此办公。于是有了秘书在厕所向总理递交批件、听候指示的故事。不过文革时,打倒“大军阀”贺龙元帅时,却批判他习惯于在如厕时看小人书。其实古人有珍惜时间的古训,“马上”、“厕上”均是抓紧时间读书学习的好时机。不过现代卫生知识告诉我们,上厕所时间太长对身体不利。所以厕上读书办公这一点我不赞成。  六曰美观。瓷砖贴墙、高级洁具水具、大镜面,美轮美奂,人们在厕所上面真是花了不少心思和钞票。人们为什么这样做呢?我想人们把餐馆装修得美观,是使进食时有一个好的心境。而进入厕所,虽然不象进入餐馆那样是追求口腹之愉,但在求得一种美感、一种愉悦这一点上,二者实际上是没有差别的。而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餐厅可以是多人聚餐,有淘淘之乐,而如厕有私秘性,往往是一人之行,不免伶仃,所以更需要有一个优雅的环境,这也就是物有所值了。  就想到了这几点。要而言之,就是上厕所不但解决了内急,而且上得舒服、愉悦、有益身心健康,这就是厕所文化的实质了。  另有一个想法,就是厕所实际上是可以托起一个产业的,有陶瓷、、电器、造纸、洗涤剂、化妆品、灯具、精细化工、纺织等等的行当参予其中。不过这有点跑题:不是讨论厕所文化,拐到厕所经济去了。  从厕所文化可以反思许多东西。  厕所的重要性及人们对这种重要性的认识,有一个天然的顺序,就是它必然产生于温饱之后。“民以食为天”,首先解决了吃的问题,然后才有拉的问题产生。中国老百姓过去之所以厕所简陋,实在是没感到它有什么重要。虽然内急时找不到厕所很痛苦,但这种痛苦的经历不多,远不如饥饿给人的印象深刻。现在老人们还常常回忆当年吃不饱甚至饿死人的岁月,并以此教育后代。由此可以看到,文明的递进与上升是有规律的。饱暖才思淫欲,饱暖也才思拉撒。吃饱喝足的人们,现在不但对拉撒有了逐渐高的重视,甚至认为拉撒是否正常比吃喝更重要,而且对拉撒的场所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可见,厕所文化产生的物质背景,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但是,从厕所文化可以综合地折射出一个国家(城市)、社会、个人的文明程度。它不但客观地标明了其所在地和处所的物质文明的进步程度,而且特别标明了人们的精神文明的水平。由于中国人严重地缺乏公德心,传统文化对自我空间的尊重极为不足,所以,厕所文化或厕所文明的问题相当突出。  先从整个国家看。厕所文化是国家或城市以人为本观念的一个指度计。拉撒与饮食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它可能随时产生,但拉撒的场所即厕所却不能随身携带,它不如饮食具有携带方便的特性。人一旦内急,必觅场所。如果在荒郊野外,就比较好办了,但若在公共场所,就可能产生问题。所以有了公共厕所的诞生。是否能关照人们的这种需求,并认真解决之,就是对社会管理者的一个总体的观念和管理的考验。  好几年前北京重建开街,改建后的这条“中国第一商街”,气派了,漂亮了,有文化了。但群众反映公厕少了一点。于是我就想,如果能多建几所高水准的公厕,是不是更能体现王府井的文化档次,也更能体现建设者“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呢?  环境报告指出,中国城市人均拥有厕所的比例居世界末位。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每平方公里至少要有30座公厕,繁忙闹市区每隔200米应有一所,次要干道每500米应有一所,但全国尚未有任何城市达到此要求。还以北京为例。由市环境卫生部门管理的公厕约6800所,但在主要街道的仅200余所,其余的都在胡同与街巷内。主要街道平均1.5万人才有一所,而西单、王府井、前门等繁忙地段,平均10万人才有一所。总长1.5公里的西单北大街,平均每天购物约10万人,却只有一所公厕。中午购物高峰时,每5秒钟即有一人进入该厕所,候厕人流拥挤不堪,女厕更是水泄不通,如厕极为不便。其实北京还算好的,前北京市长曾被国际同行赞为“厕所市长”,这是一个极高的荣誉,可见他在解决厕所问题上还是有所成绩的。有成绩的北京尚且如此,其他城市的公厕状况可想而知。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高楼大厦和大道通衢迭起,政府财政收入连年大幅度增长,为什么公共厕所的建设却赶不上趟呢?还是要从管理者的价值观念中寻找原因。讲实惠吧,公共厕所没有经济收入(收费厕所的问题下面再说),而却有无穷无尽的投入;讲面子吧,虽然豪华公厕也曾风光一时,但说破大天厕所又能为自己增添多少光彩?讲实用吧,当官的有几个上公共厕所?前北京市长虽然被国际同行赞为“厕所市长”,但这顶桂冠在中国许多市长眼里,不但含金量太低,而且有辱脸面,不要也罢。  从公厕的状况,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城市政府领导者的急功近利、好面子不务实用、好作秀不讲内功、只顾政绩不讲民生的毛病。  城市而外,在学校和其他公共机构中,厕所的问题也很突出。特别是学校,由于女性的特点,这种厕所的不足甚至造成了女生的严重的生理和心理问题。周华山先生指出,在学校,女学生少饮水、上厕所排长队、忍尿、课间休息没有运动而在排除候厕,都成了习惯甚至正常现象。这不但对女性的生理健康构成慢性伤害,损害新陈代谢、肾功能及排泌系统,容易出现膀胱炎、肾结石等疾病,更严重的是女学生在自我认同与心理健康上自动以为女性身体就是麻烦和负累,因此习惯性地压抑、掩饰与否定身体,难以正面接受和欣赏自己的身体,自我形象低落,甚至认为球场等公众地方是与女人无关的男人世界。  公厕的数量严重不足,公厕的硬件及管理水平也不乐观。“脏、乱、差”是公厕的普遍状况。前数年国家旅游局对游客调查,有49.4%的游客对公厕“极不满意”,在旅游项目中,对公厕一项所有游客填写了“差”或“很差”。  在管理上,有两个突出问题,一是管理标准低,甚至有了好的硬件设施,也依然是“脏、乱、差”。二是许多城市和机构竟然把厕所做为商业设施,实行收费。在许多GDP挂帅的地方,我们如果想到它的总额中也包含公厕的收费,心境应是如何呢?自古以来,公厕都是免费的。我甚至以为,公厕的免费是人类基本的道德信条之一。敢于践踏这一信条,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请原谅我在这里不好意思说出这两个字)也许是市场化的大潮来势凶猛,也许是政府真的拿不出钱来,居然打起了厕所的主意。人在公共场所内急时,只是因为身上没带钱而不能如厕,这不但是此人的痛苦,也是社会的悲哀和管理者的耻辱。特别是在国家明令禁止公共场所厕所收费后,这些处所的管理者仍然顽固地坚持不改。在这里,公厕公益性的消失,其实是管理者良知和责任感的丧失。我曾在电视上看到一个香港的企业家捐款在长沙修建公厕,而长沙的管理者建成后竟然收费,令这位企业家不胜愤慨。难道这些人真的想钱想疯了么?&厕所  不过社会总体上是进步的。9月20日《》有一条消息,看了让人振奋。消息报道说:市的西城区政府将所管辖的所有胡同厕所改造为达标厕所,现有的厕所充分考虑了弱势群体,每间公厕都安装了座便器、扶手和铺设坡道。在硬件提高的同时,西城区政府还制定了专门的服务标准,由以前每个专职人员管理10-12座厕所,改为每个保洁员只管理一座厕所,以保证市民的用厕环境。为此,西城区增加了400名环卫工人。根据服务标准,厕内污物留存不超过半个小时,苍蝇少于两只。我为北京市西城区政府的善政叫好。我也向所有那些向人民提供足量的、免费的、现代化的公厕,同时又提供专人管理的城市政府表示极大的敬意和谢忱:它们确实代表了先进文化,体现人以人为本,同时又适合了中国国情。  再来看社会。厕所的状况也反映了全社会整体的公益水平。我去考察时,行走大街时,导游专门告诉我们,如遇内急,找不到公厕,可去麦当劳餐厅内的厕所。所幸美国餐厅随处可见,而且美国的餐馆都不拒绝路人如厕。这使我有极大的感动。一滴水可以看见太阳。从这些所谓的小事上,我看到了一种社会的文明,也就是全社会共同出力来解决陌生人的生理需求和困难,哪怕自己无利甚至有付出,而不把这种公益性的责任全推到政府身上。而中国的商铺,恐怕还没有这种意识。又比如我们常看到列车上的厕所紧锁或不全开,许多公厕晨开夜闭,都给市民造成不便。同时中国还有一种现象,就是政府要修建公厕,往往受到邻近居民的反对,而好事难成。当然这里可能有公厕的标准及环境影响问题,但是,中国的某些人民确实也有“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的缺点。  再来看使用者。厕所文化包括了使用者的文化素质要求。很遗憾,中国人从总体而言,在这方面还有相当的欠缺,有很重很大的提升素质的任务。现在一些城市和处所的公共厕所的硬件水准是相当高了,但刘亚洲将军批评的“中国的厕所都很脏”的现象还大量存在。许多国人在使用公厕时的习惯令人难堪,诸如便后不冲洗、男性小便不上台阶、洗手后不擦洗池台等等,所在多多。于是本来挺好的厕所,也弄得一片狼籍。柏杨先生曾在《》一书中批评中国人公德意识差,说中国人的家庭可以装修得像五星级宾馆,但家门以外的楼道却脏乱不堪。其实何止是楼道,厕所又何尝不如此。自己家内的厕所是极尽豪华与卫生了,但在外如厕却像野蛮人。政府和公共场所机构甚至商铺向市民提供厕所是重要的,管理也是重要的,但公民自己也要提高自身素质,形成良好的如厕习惯。  其实养成一个良好的如厕习惯对个人来讲并非难事,无非是厕纸入池或入篓、便后冲洗和保持洗手台卫生之类。但中国人的传统习惯是只顾自己,不管他人。中国的大学生可以说是中国民族公德心缺少的一个典型群体。我上大学时,学生的不文明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个现象,一是食堂买饭加塞儿,乱哄哄地挤成一团,弄得女同学不敢靠前。二是宿舍楼厕所奇脏奇臭无比,大便池不冲洗,无水时也使用(其实下一层楼就有水),而且什么东西都往大便池扔。我曾经当选过管生活的校学生会负责人,为学生宿舍的厕所问题与校方交涉甚多,每当校工从堵塞的大便池中掏出皮带、破书本等物,并气愤地大骂时,我都羞愧难当。而我的大学老师中为人师表的也很多,其中给我印象最深之一的是教马列文论的刘树田老师,他住在筒子楼,数年如一日地打扫清洁楼道的厕所,甚至是女厕所。人的道德水平,在厕所问题上高下立见。  可见,国家或城市、社会及公民三者共同作用,才是一个完整的厕所文化形态。  中国讲以人为本,讲人文关怀,任务还十分艰巨。厕所的状况及其准确地反映了管理者、社会和人民的综合素质水平,对中国人而言,厕所文化反映的公德意识的变化,更是有深刻的社会深层文化进步和民族改良意义。厕所什么时候从形而下升至形而上,形成一个优良的文化,对实现初步小康的全体国民是一个现实的考验。虽然我们说厕所是一个国家(城市)、社会和公民文明程度的指度计,说它是一个客观的标准,但总体来说,现在的问题是厕所文化的现状落后于我们的物质水平。什么时候中国的公共厕所在数量、质量、管理和使用上都展现了新的风貌,我们就不但可以欣喜于中国社会的进步,而且可以自豪于中国人民道德水准的跃升。
词条分类[]
按学科分类:
按行业分类:
按地域分类:
开放式分类:
注释信息[]
扩展阅读[]
1.《中国的厕所文化及社会进步》:
2.网易:
3.中华社区:
相关词条[]
申明:1.中文百科在线的词条资料来自网友(一些人是某学科领域的专家)贡献,供您查阅参考。一些和您切身相关的具体问题(特别是健康、经济、法律相关问题),出于审慎起见,建议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得更有针对性的答案。2.中文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及时给予删除。3.如需转载本页面内容,请注明来源于www.zwbk.org
词条保护申请
* 如果用户不希望该词条被修改,可以申请词条保护
* 管理员审核通过后,该词条会被设为不能修改
注意:只有该词条的创建者才能申请词条保护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评论评论内容为网友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卫生间洗手盆组合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