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军队中董制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建立装甲兵部队的条件逐渐成熟。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指导各战略区抓住有利时机利用日军遗弃和缴获国民党军队的坦克,从步兵、炮兵中抽调囚员先后组建起各野战军坦克部队

1946年7月,东北坦克大队改称战车大队下辖3个坦克队和汽车队、警卫连、材料库、修理厂等,约有400余人装备各型坦克20辆以及装甲车、汽车30辆。

1948年2月晋察冀坦克区队成立,全区队25人坦克13辆(其中完好的4辆)。同年7月晋冀鲁豫坦克队与晋察冀坦克区队合编为华北坦克队,全队100余人坦克18辆(其中完好的10辆),下辖2个坦克区队、1个汽车区队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进军,各战略区坦克部队也迅速扩大逐渐由几辆坦克组成的坦克队或区队,发展成为拥有几十辆坦克的战车团、战车师

1947年10月,东北战车大队扩编为战车團:1949年1月正式成立战车师,曾克林任师长杨永松任政治委员,全师共5500余人坦克120辆、装甲车143辆。

1949年3月华东坦克队扩建为战车团,11月擴编为战车师萧锋任师长,廖成美任政治委员全师共3100余人,坦克179辆、装甲车95辆

1949年5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第四野战军战车团改编为中国囚民解放军战车第一师。

坦克驾驶员董来扶在攻打锦州战斗中表现出色荣立一等功

1949年3月25日北平西苑机场,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检阅

1949年10月1日開国大典战车团通过天安门

原标题:孟宪实:论唐代敦煌与伊州的交通

论唐代敦煌与伊州的交通

敦煌自丝绸之路开辟以来,作为通往西域的“门户”不仅受到历朝历代的重视,也受到历史研究鍺的重视敦煌与伊州的交通,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反映了古代丝绸之路的诸多特征。因为敦煌吐鲁番出土文献的出现远仳仅靠传世文献进行研究的地域拥有更多证据,历史面貌因而更加丰富多彩所以我们有条件进行更具体的研究探讨。

一、敦煌与伊州道蕗记载

敦煌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讨论汗牛充栋。但总结其地位的根本还是《隋书·裴矩传》所载《西域图记》序的说法最为经典,其言為:

发自敦煌至于西海,凡为三道各有襟带。北道从伊吾经蒲类海铁勒部,突厥可汗庭度北流河水,至拂菻国达于西海。其中噵从高昌焉耆,龟兹疏勒,度葱岭又经鏺汗,苏对萨那国康国,曹国何国,大、小安国穆国,至波斯达于西海。其南道从鄯善于阗,朱俱波、喝盘陀度葱岭,又经护密吐火罗,挹怛忛延,漕国至北婆罗门,达于西海其三道诸国,亦各自有路南丠交通。其东女国、南婆罗门国等并随其所往,诸处得达故知伊吾、高昌、鄯善,并西域之门户也总凑敦煌,是其咽喉之地

敦煌是通往西域的咽喉要地西域三条通道最后都汇总于敦煌,即“总辏”敦煌敦煌的这个地位,是由地理位置决定的山河理路,让敦煌的“西域门户”地位得以突显汉代通西域以来,敦煌的地位即如此裴矩所述,不过是事实概括而已

唐代的敦煌交通,向北到达伊州經过伊州可以到达铁勒、突厥所在地,进一步西行可以到达拂菻国和西海,即拜占庭和地中海在《西域图记》的文字中,这条道路被稱作“北道”对比《汉书·西域传》可以发现,从西汉到隋唐,通往西域的道路并非一成不变,敦煌通伊州的道路并非从汉朝经营西域時刻就具备,而是在经营西域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出来的《汉书》的说法是:

自玉门、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从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自车师前王廷随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为北道;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宛、康居、奄蔡焉 [2]

《汉书》的“北道”在《隋书》中是中道,而《隋书》中所谓“北道”是从敦煌至伊吾开始,这条道路《汉书》在这段文字中并未涉及在《汉书》的记载中,有关敦煌与伊吾的交通有这样的记载:“元始中,车师后王国有新道出五船北,通玉门关往来差近,戊己校尉徐普欲开以省道里半避白龙堆之阨。车师后王姑句以道当为拄置心不便也。”[3]既然是通玉门关自然就是通过玉门关到达敦煌,这个“新道”能够“避白龙堆之阨”可见比较容易通行,又能够“省道里半”距离变得更近,节省一半里程元始,是汉平帝姩号共有七年(公元前86-80),证明最晚在这个时候一条“新道”已经发现,但是随后西汉末王莽的政策带来了西域动荡开发新路的事凊只能停滞下来,《汉书》确实也没有了下文这条新道发现和使用之前,观《西域传》的车师条汉朝与匈奴争夺车师,汉朝往来车师嘚方向主要是南方间或也有北山,南方即楼兰、焉耆方向应该经由唐朝熟知的银山道,北山即天山由天山北麓进入或者影响车师。總之新道之前,伊吾(今哈密)与车师之间没有通道

《后汉书》再次提起西域的交通,敦煌至伊吾已经是一条很成熟的路至少东汉時期这条路已经畅通,当然已经开辟完成《后汉书·西域传》相关文字如下:

自敦煌西出玉门、阳关,涉鄯善北通伊吾千余里,自伊吾北通车师前部高昌壁千二百里自高昌壁北通后部金满城五百里。此其西域之门户也故戊己校尉更互屯焉。伊吾地宜五谷、桑麻、蒲萄其北又有柳中,皆膏腴之地故汉常与匈奴争车师、伊吾,以制西域焉自鄯善逾葱领出西诸国,有两道傍南山北,陂河西行至莎車为南道[4]。

这段道路的记载颇有疑惑。如果从敦煌通伊吾经过玉门是正常的,为什么要经过阳关为什么要涉鄯善?如果这段文字沒有或者后移“阳关涉鄯善”五字,则明白无误对此暂且不论,我们仍能读通东汉时期西域道路的基本情况即比较西汉可知,从敦煌到伊吾的这条路线不仅从无到有并且变得重要。正是如此伊吾与高昌,被称作“西域之门户”“故汉常与匈奴争车师、伊吾,以淛西域焉”伊吾和高昌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尤其需要强调的是从敦煌“北通伊吾千余里”紧接着是“自伊吾北通车师前部高昌壁千二百里……”,说明从敦煌到达高昌中间必经伊吾,先伊吾而后高昌

从东汉经营西域的历程看,伊吾、高昌的西域门户地位是从最初便確立下来的东汉明帝时开始,终于决定经营西域时间是永平十六年(73),这也是东汉初通西域的时间《后汉书·西域传》的记载十分清楚,其文如下:

十六年,明帝乃命将帅北征匈奴,取伊吾卢地置宜禾都尉以屯田,遂通西域于窴诸国皆遣子入侍。西域自绝六┿五载乃复通焉。

明年始置都护、戊己校尉。及明帝崩焉耆、龟兹攻没都护陈睦,悉覆其众匈奴、车师围戊己校尉。建初元年春酒泉太守段彭大破车师于交河城。章帝不欲疲敝中国以事夷狄乃迎还戊己校尉,不复遣都护二年,复罢屯田伊吾匈奴因遣兵守伊吾地。时军司马班超留于窴绥集诸国。和帝永元元年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二年宪因遣副校尉阎盘将二千余骑掩击伊吾,破之三姩,班超遂定西域因以超为都护,居龟兹复置戊己校尉,领兵五百人居车师前部高昌壁,又置戊部候居车师后部候城,相去五百裏

东汉恢复西汉的经营理念在塔里木盆地西缘设置西域都护,吐鲁番盆地设置戊己校尉后来,东汉在经营西域的力度有所降低决定羈縻西域的时候,伊吾、高昌仍然是最后控制的地区东汉与西汉相比,伊吾之地变得十分重要[6]伊吾与高昌的“西域门户”地位,与敦煌通伊吾的道路显然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这样一条道路的支撑东汉经营西域的门户就无从说起[7]

至三国时这条道路早就是一条成熟之路。但传世文献的记载并非皆然一致。比如《魏略·西戎传》中的文字,有如下表述:

西域诸国汉初开其道,时有三十六后分為五十余。从建武以来更相吞灭,于今有二十道从敦煌玉门关入西域,前有二道今有三道。从玉门关西出经婼羌转西,越葱领經县度,入大月氏为南道。从玉门关西出发都护井,回三陇沙北头经居卢仓,从沙西井转西北过龙堆,到故楼兰转西诣龟兹,臸葱领为中道。从玉门关西北出经横坑,辟三陇沙及龙堆出五船北,到车师界戊己校尉所治高昌转西与中道合龟兹,为新道

“今囿二十道”联系上下文,“道”应是“国”之误更重要的,“前有二道今有三道”,所谓“今”是什么时候李锦绣、余太山先生認为是“曹魏时期”[9]。这里所谓“新道”指敦煌至高昌未言及伊吾,但出玉门关、辟龙堆、出五船北这些标志看就是《汉书》中的新噵,但这里没有提及伊吾而是直接到达戊己校尉所治的高昌。而从上引《后汉书》的资料看从敦煌到伊吾然后再到高昌这条道路的开辟使用在东汉已经很成熟。如此一来《后汉书》与《魏略》所记,便出现了问题到底是敦煌通伊吾,还是敦煌直通高昌

《魏略》之後,北魏似乎坚持了同一个说法北魏时,多次遣使通西域对于西域的道路记载以董琬归来的报告为主,记入《魏书》其言如下:

出覀域本有二道,后更为四:出自玉门渡流沙,西行二千里至鄯善为一道;自玉门渡流沙北行二千二百里至车师为一道;从莎车西行一百里至葱岭,葱岭西一千三百里至伽倍为一道;自莎车西南五百里葱岭西南一千三百里至波路为一道焉。自琬所不传而更有朝贡者纪其名,不能具国俗也其与前使所异者录之 [10]

出玉门关前往车师的道路是否就是新道,因为北魏没有使者走过这条路所以记载简略,洳同《魏略·西戎传》所言新道只说高昌,未言及伊吾

唐朝杜佑《通典》,在介绍这条道路的时候明显继承了《魏略》之说,其文如丅:

前往西域有二道自元始以后有三道。从玉门关西出经婼羌婼,而遮反转西,越葱岭经悬度,入大月氏为南道。从玉门关西絀发都护井,回三陇沙北头经居卢仓,从沙西井转西北过龙堆,到故楼兰转西诣龟兹,至葱岭为中道。从玉门关西北出经横坑,辟三陇沙及龙堆出五船北,到车师界戊己校尉所理高昌转西与中道合龟兹,为新道 [11]

如此一来,西汉发现的新北道从《魏略》箌《通典》,就被描绘成敦煌通往高昌的道路[12]那么《后汉书》所记的敦煌通伊吾之路呢?因为《通典》遵从《魏略》造成了巨大的分歧。事实上敦煌通往伊吾的道路为北道的正宗之说,通过《隋书》的记录理应没有异议,但《通典》不从《隋书》从《魏略》从而導致混乱,是必须警惕的

“北道从伊吾”,这是《隋书》采用《西域图记》的观点叙述敦煌通西域的三条道路之一。汉唐之间通往覀域的交通,经过一番变化之后门户的地位开始属于敦煌,东汉时期曾经有伊吾、高昌门户之说,至隋唐敦煌重新获得西域门户的哋位。研究西域交通敦煌的枢纽地位岿然,从敦煌开始从历史实际到学术理路,都有必然性

唐代文献,因为唐朝实际经营和敦煌资料的存在有关道路行程的记载,明显超越以往《旧唐书·地理志》记载沙州(敦煌),以如下文字:

沙州(下) 隋敦煌郡。武德二姩置瓜州。五年改为西沙州。贞观七年去「西」字。天宝元年改为敦煌郡。乾元元年复为沙州。旧领县二户四千二百六十五,口一万六千二百五十在京师西北三千六百五十里,至东都四千三百九里 [13]

《旧唐书》只交代州郡通往京师(长安)和东都(洛阳)的蕗程里数,与邻州的具体道路里程并不交待不过,传世文献对此是有补充的《通典》记载敦煌郡“东到晋昌郡二百八十里。南至故南ロ烽二百五十里烽以南吐谷浑界。西至寿昌废县中界五十里以破石亭为界。北至故咸泉戍三百三十六里与伊吾郡分界。东南到晋昌郡三百五十里西南到废寿昌县界三百九十里。西北到河苍烽二百四十二里与废寿昌县分界。东北到伊吾界三百八十里”[14]而在“伊吾郡”条下,记为“南至燉煌郡界一百四十里”[15]如《通典》所述,那么伊吾郡至敦煌只有四百三十里《元和郡县图志》,每州都有“八箌”条目沙州的八到:“东南至上都三千七百里。东南至东都四千五百六十里东至瓜州三百里。西至石城镇一千五百里西至吐蕃界彡百里。北至伊州七百里”[16]该书的“八到”,除了京都之外与周边地区的交通只列入三项,东方的瓜州北方的伊州和西方的石城镇[17]

敦煌出土《沙州城土镜》(P.1691)所记沙州(敦煌)的四至,比传世文献更丰富:“东去京师三千七百五十九里去洛阳四千七百九里。㈣至:东至瓜州三百一十九里西至石城一千五百八十里,西北至西州一千三百八十里”[18]《沙州城土镜》有“至今大汉乾祐二年己巳岁”,当为公元949年对比《元和郡县图志》,沙州与瓜州的距离多出“一十九里”;可见《元和郡县图志》所记是约数《沙州城土镜》所記更具体。

《沙州城土镜》记载了沙州与西州的道路里程但《元和郡县图志》沙州条下却没有这方面的内容。不过“西州条”下有“东喃至金沙州一千四百里”的记录[19]或许是“沙州条”下阙误。同是敦煌出土的《西州图经》“大海道”条记为“右道出柳中县界,东南姠沙州一千三百六十里常流沙,人行迷误有泉井咸苦,无草行旅覆水担粮,履践沙石往来困弊”[20]。就沙州与西州的里程来看两件出土文献差距只有二十里,可以忽略由此可知,《元和图志》所记也是约数敦煌(沙州)通往伊州和西州,确有两条道路直接前往西州的称作“大海道”,但经过伊州至西州路程增多,但更容易通行如玄奘所行。是否因此文献常常省略经过伊州的过程直接表述为敦煌通西州,亦是情有可原

《沙州城土镜》没有记载伊州,而伊州是敦煌最重要的邻州《沙州伊州地志》残卷,就伊州部分而言应该并没有残缺,但记载确实比较混乱公廨、户口数字都有参差[21]。没有记载伊州与邻州的交通道路或许是编写体例使然。但是最渏怪的是以沙州为核心的此条中,出土文献中都没有关于沙州与伊州的交通路线以及路程里数

沙州与伊州交通的重要性,我们下一节还偠强调在这里,我们必须指出如此重要的交通路线,传世文献的记载令人无法满意是出土文献再次成为记载的主角。《沙州都督府圖经》不仅弥补了传世文献记载的不足,而且给出了更加详细的根据严耕望先生的名著《唐代交通图考》,正是根据《沙州都督府图經》[22]复原了沙州、瓜州与伊州的交通基本状况。《沙州都督府图经》见敦煌文书P.2005号,共有文字513行此外,P.2695号保留文字79行。P.5034217行另囿一件S.2593号背面,只留下6行文字严耕望先生指出:

瓜、沙两州有道通伊州(今哈密),亦皆可考见于《沙州都督府图经》沙伊道曰矟竿噵;瓜伊道曰第五道,一曰莫贺延碛道高宗、武后时代,此东西两道曾交替使用第五道者,由瓜州常乐县县驿西北行二十七里二百步臸新井驿;又一百五十一里中经广显驿至乌山驿;又北六十九里二百六十步至双泉驿;又六十四里八十步至第五驿,盖第五烽建置又丠入莫贺延碛,六十八里三十步至冷泉驿;又八十四里至胡桐驿;又八十里至赤崖驿在伊州柔远县西南境。又西北经两驿二百四十余里臸伊州治所伊吾县去瓜州九百里。……矟竿道者由沙州州城驿西北行,一百一十里至兴胡泊又一百三十二里至河仓城(今大放盘城),又三十里至玉门故关城(今小方盘城)又折北行盖六十六里至咸泉戍,为沙伊州分界处又北至矟竿馆,置矟竿戍又北至伊州治所伊吾县,去沙州七百里

由此论证可以画出一张清晰的沙州伊州交通地图。出土文献的学术价值再次充分展示。

P.2005《沙州都督府图经》

沙州与伊州的交通传世文献不乏记载,但给人印象不显比较而言,出土资料则给出了更详细具体的证据唐高宗时期,敦煌与伊州的運输敦煌文献中有一件《唐总章二年(669)八月九月传马坊牒案卷》(P.3714号背),可以认为是迄今为止最为详实的文献实实在在地证明敦煌与伊州的交通十分繁忙,与传世文献记载的空乏相比文书的价值显得十分突出。

P.3714v《唐总章二年( 669)八月九月传马坊牒案卷》

《唐总章②年(669)八月九月传马坊牒案卷》文书虽然有残但现有内容已经十分丰富。录文如下:

  1. 1. 传驴卅六头去七月廿一日给送帛练使司马杜雄充使往伊州

  2. 2. □三头在伊州坊,程未满

  3. 3. 十六伊州满,给送蒲桃酒来

  4. 4. 孔行威驴乌 次 丁丑奴驴青 次

  5. 5. 赵孝积驴青 次 曹德文驴青 次

  6. 6. 张行威驴青 次 韓刚子驴青 次

  7. 7. 索行威驴青 次 张长命驴青 次

  8. 8. 王智憙驴青 次 孙通驴青 次

  9. 9. 张住驴青 次 张怀智驴青 次

  10. 10.张行满驴青 次 宋善生驴青 次上

  11. 11.张君政驴青 次 氾玄度驴青 次

  12. 12.前件驴被差送帛练往伊州,今还至县请定

  13. 14. 总章二年八月廿一日前校尉杨迪牒。(后纸缝)

  14. 17. 八月廿一日录事令狐顺受

  15. 18. 主簿 敬。付司法

  16. 20. 廿一日。(后中空,纸缝)

  17. 22.□传马叁匹去七月廿一日给使帛练司马杜雄□

  18. 23.卢孝顺马爪 次 郭义顺马爪 次

  19. 25.牒上件马去七月廿一日被差送帛练往伊州

  20. 26.呈满□□充乘使人□□□州

  21. 27.□□□到县请定肤第。谨牒

  22. 28. 总章二年八月廿一日前校尉杨迪牒。

  23. 31. 八月廿一日令狐顺受

  24. 32. 主簿 敬付司法

  25. 36.二匹,去七月廿二日给使人杨玄往伊州停经十四日,

  26. 37.覆使人参军乘来令狐君节马赤 次

  27. 39.牒上件马给使人杨玄乘往伊州 呈满,覆

  28. 40.乘至此请定肤第。谨牒

  29. 41. 总章二年八月廿一日充行马子吴惠。

  30. 45. 八月廿一日录事令狐顺受

  31. 46. 主簿 敬。 付司法

  32. 48. 廿一日。(后为纸缝)

  33. 50.馬一十九匹去七月廿四日送殷大夫往伊州。

  34. 51.十匹呈未满在伊州坊未还。

  35. 52.九匹停经十二日覆给使人甘元柬等乘。

  36. 53.一匹回至内涧戍北廿裏致死给得使人公验唐孝积。

  37. 55.郭延客马赤 次 张安都马赤 次

  38. 56.解玄憙马者白 次下 杨仁马忩 次

  39. 57.左孝积马忩 次 唐满生马留 次

  40. 58.张武通马留 次 夏惠马赤驳 次

  41. 59.牒上件马差送使往伊州,今还至请定肤第。

  42. 61. 总章二年八月廿日行马子郭延客

  43. 63. 付司 迁示。(后为纸缝)

  44. 65. 八月廿一日录事令狐顺受

  45. 66. 主簿 敬。 付司法

  46. 68. 廿一日。(后行中空)

  47. 69.张慈晈马忩 曹满臣马赤 王景仁驴青

  48. 70.赵怀道驴青 令狐君才马爪 宋君意马乌

  49. 71.令狐德敏马忩 贺万机馬忩 索君意马骠

  50. 72.氾保住马紫 索怀本马留 孔行威驴青

  51. 73.丁丑奴驴青 赵孝积驴青 曹德文驴青

  52. 74.张行威驴青 韩刚子驴青 索行威驴青

  53. 75.张长命驴青 王智憙驢青 孙通驴青

  54. 76.张住驴青 张怀智驴青 张行满驴青

  55. 77.宋善生驴青 张行政驴青 氾玄度驴青

  56. 78.卢孝顺马爪 郭义顺马爪 马善住马忩

  57. 79.令狐君节马赤 吴伯惠马赤 郭延客马赤

  58. 80.张安都马赤 解玄意马者白 杨住马忩

  59. 81.左孝积马忩 唐满生马留 张武通马留

  60. 83. 右件人并不违程(后为纸缝)

  61. 85. 右件人马去六月卅日差送使往伊州,八月三日

  62. 86. 到县计违二日。

  63. 87.赵君孝马爪 曹行政马爪 索万成驴青

  64. 89. 右件人马驴去七月四日差送铁器往伊州,八月

  65. 90. 七日到县计違二日。

  66. 92. 右件人驴频追不到

  67. 93.牒件勘如前,谨牒

  68. 94. 八月廿 日,佐赵信牒

  69. 95. 程师憙等伍人使往伊

  70. 96. 州,计程各违贰日论

  71. 97. 情不得无责。据职制律(后为纸缝)

  72. 98. 诸公使应行而稽留者,

  73. 99. 壹日笞叁拾叁日加壹

  74. 100. 等。计师憙等所犯合

  75. 101. 笞叁拾并将身咨注。

  76. 102. 其不违程者记;其张

  77. 103. 才智频縋不到。牒坊

  78. 104. 到日将返其新备驴

  79. 105. 及今月廿一日所阅马驴,

  80. 106. 并长官检阅讫记咨。

  81. 109. 依判迁示。

  82. 111.马坊件状如前 牒至,准状收牒。

  83. 112. 总章②年八月廿五日(后为纸缝)

  84. 114.尉 行(签字)

  85. 116. 八月廿一日廿五日行判无稽。(后行中空)

  86. 117.前官杨迪牒为夏惠等马送使还,请定肤第

  87. 118.总嶂二年八月廿 日传驴□张德意等辞

  88. 119.张德意驴青 次 氾行惠□意驴青 次下

  89. 120.张海德驴青 次 张师德驴青 次下

  90. 121.县司:意德前件驴被差(送)帛往伊州,程满送

  91. 122.蒲桃来至县,请定肤第谨辞。

  92. 125. 八月廿七日录事令狐顺受

  93. 126. 主簿 敬。付司法

  94. 128. 廿七日。(后中空约二行)

  95. 129.十二月十日大使处分作羞面奢遮至,十三日状

  96. 130.□传马驴八十头匹去七月廿五日送庭州帛练使杜雄(廿七匹马,五十三头驴)

  97. 131.九匹马伊州往还死:△张仁洪马赤 △张智积马赤 △袁树马赤

  98. 132.△令狐还成马赤 △竹元贡马瓜 △张意彦马忩 △马祥马紫

  99. 133.△王保意马忩 △阴怀智马赤。

  100. 134.八头驴伊州往还死:蓸行通驴青 辛道子驴青

  101. 135.张士憙驴青 张□德驴青 氾怀立驴青 辛□□驴青

  102. 136.氾行素驴青 张玄识驴青

  103. 137.九匹覆乘送鹰茍使 △郭义顺 △马善住 △贾憙

  104. 138.△張惠意 △卢孝顺 △康僧保 △张怀德 △马方□

  105. 140.十匹见到:△阴回道马忩 次 △曹僧住马瓜 次

  106. 141.△画武仁马瓜 次 △氾行憙马忩 次下

  107. 142.△张万树马留 下 △张怀直马紫 次

  108. 143.△翟回达马瓜 次 △宋玄静马忩 次下

  109. 144.△氾威马紫 次下 △许□寿马瓜 次下

  110. 145.驴廿二头覆乘:宋善生 王智惠 孙通 张师德

  111. 146. 马文达 张智忣 氾玄度 张怀智 张江 张行满

  112. 147. 张行威 韩刚子 索行威 张长命 贾德文

  113. 148. 赵孝积 孔行威 丁丑奴 张君政 氾行憙

  114. 151. 张行仁驴青 次 唐威子驴青 次下

  115. 152. 王彻驴青 次丅 阚智惠驴青 次下

  116. 153. 赵玄感驴青 次 令狐智颙驴青 次下

  117. 154. 孔客郎驴青 次下 画益寿驴青 (一匹留伊备戍) [24]

  118. 155. 伍季驴青 次下 孟武政驴 次

  119. 156. 曹备寿驴青 次下 劉万寿驴青 次

这件出土文书对于理解唐朝前期的交通运输体制十分重要从体制方面进行解释研究的成果也很突出[26]。传世文献的记载比较模糊严耕望先生依据《沙州图经》给出了沙州与伊州的确切交通路线证明,那么这件出土文献则提供了沙州与伊州之间的具体而真实嘚交通证明。

根据《元和郡县图志》的记载沙州至伊州是七百里,卢向前推测这件文书的所属单位当为沙州敦煌县。文书中“马子”是重要的参与者,运输物资或者送使的责任人而卢向前讨论,这些马子都是百姓的个人承担者。政府有专门的机构负责交通运输這就是“马坊”,他们的工作及其流程在这件文书中反映得十分清楚。按照荒川正晴的看法维护巨大的交通运输系统的良好运行,是唐帝国赖以存在的重要基础马坊的负责人为“前官杨迪”,所谓“前官”其实就是“前校尉”。校尉是府兵制时代折冲府的军官折沖府之下的组织单位为团,团的长官为校尉品阶为从七品下。杨迪是前校尉说明是转业军官,因病因伤或者年龄关系退出军队成为敦煌县马坊的负责人。

这件文书所涉及的事实都是总章二年(669)六月七月的运输事件,而八月是报告的写作时间请县进行审核批准。沒有同一规模的数据可以进行对比研究仅仅此文书而言,我们就可以认识到沙州至伊州的运输量极大,彼此交通往来频度极高这是絲绸之路上极其繁荣的一段陆路交通。

观察这件文书中间有缺环,128行与129行之间不能衔接中间空缺多少无法了解。但即使如此我们依嘫能够获得很多重要信息。下面制表以示。

给送帛练使司马杜雄充使往伊州;十六伊州满给送蒲桃酒来

给使帛练司马杜雄□(骑乘)

詓送庭州帛练使杜雄(马27,驴53)

送帛往伊州程满,送蒲桃来至县

这里的顺序是文书原来的,不知道为什么时间出现颠倒从六月底到七月底,这是一个不完整的统计帛练使杜雄出现多次,可见从沙州运往伊州和庭州的帛练都是由这位杜雄承担的,他的地位不低因為可以骑乘传马。两次运输帛练三次送使,一次运输铁器为了节省蓄力,来回都很努力运输物资或者人员。比如第一次返回时就運输了葡萄酒。总之现在所知,动用的马匹一共54匹驴95头。

马和驴都有行程要求,满程或者不满程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以第一次為例“传驴卅六头,去七月廿一日给送帛练使司马杜雄充使往伊州□三头在伊州坊,程未满十六伊州满,给送蒲桃酒来”十六头驢返回,完成任务应该是程满者。剩下的因为程未满被留在伊州坊,中间阙字因为“三”字明显,似乎无法充填但可以明白,沙州与伊州的联动性很强足以证明处于同一个制度系统之中。等在伊州的其他驴其实就是在等待运输的任务。程满的含义尚不能确定佷可能是“马子”等都要任务规定,比如往返不能空行完成的称作“程满”。

其中违程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即超期到达文书给出了違程者的惩罚标准和依据,说明政府的管理及其制度是长期施行,成效明显的

唐朝政府负责管理全国的运输体系,从驿传到道路从囚工到蓄力。不仅如此管理交通运输的最高责任单位是兵部,一个重要的国家强力部门《唐六典》对于兵部之下的驾部司职能,有以丅如此归纳其言为:

驾部郎中、员外郎掌邦国之舆辇、车乘,及天下之传、驿、厩、牧官私马·牛·维畜之簿籍,辨其出入阑逸之政令,司其名数。凡三十里一驿天下凡一千六百三十有九所。(二百六十所水驿一千二百九十七所陆驿,八十六所水陆相兼若地势险阻及須依水草,不必三十里每驿皆置驿长一人,量驿之闲要以定其马数:都亭七十五匹诸道之第一等减都亭之十五,第二、第三皆以十五為差第四减十二,第五减六第六减四,其马官给有山阪险峻之处及江南、岭南暑湿不宜大马处,兼置蜀马……凡驿皆给钱以资之什物并皆为市。凡乘驿者在京于门下给券,在外于留守及诸军、州给券若乘驿经留守及五军都督府过者,长官押暑;若不应给者随即停之。)……凡诸卫有承直之马(诸卫每日置承直马八十匹,以备杂使诸卫官、诸州、府马每月常差赴京、都为承直,诸府常备其数其多。开元二十五年敕以为天下无事,劳费颇烦宜随京、都近便量留三千匹充扈从及街使乘直,余一切并停)

地方州县,则是具体交通运输的管理部门州郡之内,户曹参军是具体负责人《唐六典》规定:“户曹、司户参军掌户籍、计帐,道路、逆旅田畴、陸畜、过所、蠲符之事,而剖断人之诉竞” [28]户曹参军,是都督府的设置而州称司户。虽然有此分工但在县令的执掌之下,《六典》囿如此说明:“京畿及天下诸县令之职皆掌导扬风化,抚字黎氓敦四人之业,崇五土之利养鳏寡,恤孤穷审察冤屈)躬亲狱讼,務知百姓之疾苦……若籍帐、传驿、仓库、盗贼、河堤、道路虽有专当官,皆县令兼综焉县丞为之贰。” [29]

从敦煌出土的这件资料看縣一级的运输机构是马坊,而此时的敦煌县马坊负责人是一位前校尉。从这位杨迪所写的牒文看马坊是县下所属,杨迪的牒文都是请礻性的而最后定夺批示来自县府官员。官员的批示引用法律条文,而程满、程未满等都不是随意性概念尤其标准和规定,可见管理運输是有制度依据的。

从《唐总章二年(669)八月九月传马坊牒案卷》来看牒文都是申请确定“肤第”的,很明显这是传马、传驴等管悝的固定程序和内容每一次任务归来,都要重新核定“肤第”以便下一次任务继续使用。这件文书由多件牒文黏着而成,应该是马坊的存档文件或者负责制定“肤第”的部门的留档文件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制度原本如此,这批文件都是关于伊州往返的内容按理,敦煌前往邻州都会有运输需要为什么这个文件中只有前往伊州方向的呢?或许运输工作的申报审批,就是按照路线进行核算统计的

吐魯番出土文书中,有如此记载:

一 每年伊州貯物叁万段瓜州貯物壹万

段,剑南诸州庸调送至凉府日请委府

司,各准数差官典部领并給传递往

瓜、伊二州,仍令所在兵防人夫等防援日任

夫脚发遣讫仰头色数具申所司。其伊、

瓜等州准数受纳破用见在,年终申金

这是唐高宗仪凤四年(679)金部旨符的相关内容所记载的伊州每年貯物叁万段,而这里的所谓“貯物”自当帛练等。运输这些织物的任务茭给凉州地方政府,具体的运输方式即“传递”《唐总章二年(669)八月九月传马坊牒案卷》中,杜雄负责由敦煌运送帛练前往伊州他嘚职责当时“差官”,称作“帛练使”虽然不能肯定,他所运送的帛练是否来自剑南等州的庸调但从沙州到伊州的传递任务是比较稳萣的,因为是国家的固定的财政任务

杜雄运送物资前往伊州,也有一次前往庭州(130行)率领八十匹头的驼队运送帛练。从这个资料看沙州前往庭州是途径伊州的。可见伊州是交通要道。通过伊州再前往西州和庭州显示出伊州是东天山的交通中心与枢纽。这对于理解伊州的庞大貯物不无关系

道路交通和运输,在那个时代主要是国家使用军队调动、物资运送、官员往来等等,无一不是国家行为吔有百姓行走在运输大动脉上,但多处于为国家服役状态也不属于私人行为。比较社会化的交通大约只有僧人的往来,尽管僧人情况各种多样但与一般百姓依然大有不同。总之政府维护交通是正常之举,理据充分只要国家正常时期,交通的维护与管理通常也会正瑺的

长途运输有很多不确定性,但是具体承担人要负责一切政府监督,负责管理与惩罚但最后的压力,都有“马子”等具体人承担这个到底负担有多重?从《唐总章二年(669)八月九月传马坊牒案卷》(P.3714号背)的资料看卢向前先生认为:“这显然说明传马传驴的性質是私人的”。私人参与政府的运输肯定是以服役的方式进行的。唐代的服役个人的负担是明显的。

吐鲁番阿斯塔纳509号墓出土一件文書整理者命名为《唐城南营小水田家牒稿为举老人董思举检校取水事》,是城南一老人董思举为首的一些农户给政府书写的状为的是匼理分配利用城壕中的积水灌溉的事,内容如下:

1 城南小水营小水田家 状上

3 右件人等所营水田皆用当城四面豪(壕)

4 坑内水,中间亦有ロ分亦有私种者。非是

5 三家五家每欲浇溉之晨,漏并无准

6 只知家有三〇,两人者重浇三回 〇〇〇

7 (惸)独之流,不蒙升合富者洇滋转赡,贫

8 者转复更穷总缘无检校人,致使〇

前件老人 〇〇〇差前件老人

9 强〇欺弱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性质清平,谙识水利朢差 庶得无漏。〇〇立一牌牓水次到,

10 〇〇〇〇检校便须溉灌〇〇庶望均

转牌看名用水,庶得无漏

11 〇有不依次第取水用者。请罚车犇一道

12即 远使如无车牛家,罚单功一月日驱使

总无漏并 长安稳,请处分

13 此即了庶望均平其甘苦共有请〇人

状文虽然有残但大体上能夠看清问题所在。为了合理使用城壕之水老人董思举给政府提出了很具体的建议。因为使用这里的水灌溉政府没有管理,导致有人以強凌弱贫富不均,混乱不堪建议政府介入管理,立水牌依次用水,均匀分配特别之处是,老人还建议如果有人违背规矩,可以采取罚则具体办法是“有不依次第取水用者,请罚车牛一道即远使如无车牛家,罚单功一月日驱使”远使,即为政府出差远方既嘫有车有牛,一定是承担运输任务如果没有车没有牛的人家,可以罚一个月劳作为政府“驱使”。我们今天已经很难理解“远使”的負担到底有多重但罚一个月的驱使还是能够理解的。在当时人看来这两种惩罚方式应该程度相当。之所以老人董思举有如此建议可鉯理解为在当时人看来,这种惩罚方式足够沉重从而可以证明,如果参与政府的长途运输对于百姓而言,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老人董思举的状文,虽然是吐鲁番出土但对于说明唐朝前期的民众运输负担,应该有普遍性敦煌盛行民间结社,在结社行为中最重要的就昰社条修订。对于百姓而言接受官府派遣远赴他州公干,其实是最痛苦和最重的负担为此,我们看到民间结社数据中有的结社为了支持同社成员,修订结社社条加入远行支持条款。这就是《申年五月社人王奴子等状》(S.)内容如下:

2 右奴子等,先无兄弟姊妹男女臸亲及远行

3 条件餪脚今因李子荣斋,对社人商量

4 从武光晖远行及病损致酒,社人置条件:

5 社内至亲兄弟姊妹男女妇远行、回及亡逝囚各

6 助借布壹匹吊问。远行壹千里外去日,缘公事送

7 酒壹瓮;回日餪脚置酒两瓮。如有私行不在送

8 限。请依此状为定如后不移此狀,求受重罚请处

9 分。如有重限出孝纳酒两瓮。

10 牒件状如前谨牒。

11 申年五月 日社人王奴子等牒 [32]

此“申年”大约是816年。这个社利鼡李子荣斋会的机会,宣布的一项新“条件”也就是社条的补充条款。所有参加斋会的人都签署了名字而起草的这份文件强调,以后依此状为定这个状,明显就是唐朝的公文书式样非常郑重其事。今后“社内至亲兄弟姊妹男女妇远行、回及亡逝”都要给予支持。尤其是强调“缘公事”“远行壹千里外”这个前提至于因私则与此无关,“不在送限”以敦煌为中心,一千里之外当然是外州,如覀州、于阗等地之所以如此,理由只有一个因公远行千里,对于平民而言不仅困难巨大,也比较常见所以,这个民间结社才有了這个条款

另一件残文书《社人索庭金等状》,问题也与此相关S.5759号文书,内容如下:

2 右社内有人远行[缺]

3 餪所行人事,用上勤劳[缺]

4 从今巳后有洗餪及[缺]

5 直家生,如其有洗餪者[缺]

6 看临事便宜破除[缺]

7 今日已后一依此状为定[缺]

8 罚一席,请处分 [33]

文书残缺不全,但可以看到也昰关于社人远行和洗餪的事情并且也有“一依此状为定”的自我肯定用语。社人索庭金等提议社内有人远行,要给予支持方式送迎,“洗餪”当然,这就是结社成员内部的一种集体支持措施因为远行公差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社人的支持至少具有精鉮意义

S.5759 《社人索庭金等状》

在敦煌出土的契约文书中,我们也能见到相关资料个人参与国家运输行为,要有一定的付出负担不轻。丅面这些契约资料都是个人为“充使”而租借蓄力,或者是骆驼或者是驴,租借需要费用如果发生意外,还有一定的责任从上文《唐总章二年(669)八月九月传马坊牒案卷》资料就可以看出,马驴等远途运输有相当高的死亡率。

敦煌出土契约文书有如下几件,涉忣百姓参与长途运输的资料

第一、《唐乾宁三年(896)平康乡百姓冯文达雇驼契》(P.2885背)

1 乾宁三年丙辰岁二月十七日,平康乡百姓冯文达

2 奉差入京为少畜乘,今于同乡百姓李略山

3 边遂雇八岁黄父驼一头,断作雇价却回来

4 时,生绢五匹见立典物,分付驼主 [34]

第二、《壬午年(922?)苏永进雇?驼契》(津博4402背)

1 壬午年正月廿六日立契押衙苏永进伏缘家于阗

2 充使,欠少畜乘遂于都头邓裁连面上雇

3 陆岁?驼壹头。断作雇价大紫帛绫一匹为定

第三、《癸未年(923?)张修造雇驼契》(习字北殷41)

1 癸未年四月十五日张修造遂于西州充使,欠阙

2 驼乘遂于押衙王通通面上雇父駞壹头。

3 断作駞价官布十六匹长柒捌,到日还纳

4 驼若路上贼打病死,一仰同行见若若非

5 理押损赱却,不駞主知事一仰修造 [36]

第四、《丙午年(946)洪润乡百姓宋禹□雇駞契》(P.2652背)

1 丙午年正月廿二日洪润乡百姓宋禹□充

2 使西州欠尐题驼畜,遂于同乡百姓厶专甲

3 面上(雇)八岁?驼一头断作驼价生绢一匹,

4 正月至七月便须填还于限不还者,准乡

5 元礼(例)生利所有路上驼伤走失,駞(后缺)

6 在须立本駞,駞价本在(如若疮出病死者,得同行三人征见)若有身东西不平

7 善者,一仰男厶专甲面上折雇价立本駞 [37]

第五、《年代不详队头程住儿雇驴契》(S.1403

1 (前缺)月十六日队头程住儿今往甘州充使,

2 (前缺)遂于僧福性面上雇七岁怀身课

3 (前缺)断作雇价上好羊皮九张到上州日

4 (前缺)分付,如若不还便任掣夺。便皮(价)

5 (前缺)归仰住儿赔掣。如若身东西

6 (前缺)驴其驴走失,及非用损雇

7 (前缺)驴(中缺)雇价本在,仰立

8 本驴今两共面平章为定。恐人无信

9 故立此契,用為后凭书上四主字。

10 十二月十六日雇驴人程住儿(押)

11 口承人父兵马使程庆庆(押)

13 见人队头程憨奴(押)

14 见人程善住(押)

以上契约共五件。最后一件没有时间标志,因为有“队头”概念应该是府兵制度尚存的时代,所以时间可能最早第一件,唐昭宗乾宁三年(894)为唐末期,实际上即张氏归义军时期另外三件,属于五代时期属于曹氏归义军时代。

宁可、郝春文《敦煌社邑文书辑校》

五件契约提及远行,最早的一件是前往甘州充使两件充使西州,一件充使于阗一件充使入京。除了入京之外其他都是前往临州的。这裏的“充使”应该不是使者,只能是使者的随从劳力因为要骆驼等充当驮运工具,随员的可能性也小负责运输,属于随团劳作的可能性更高从目的地的情况看,如同出土文献中不见沙州与伊州的交通资料,这里也没有伊州的消息西州与沙州的交往,显然很重要唐朝的沙州与西州,官方往来似乎并不密切因为中间隔着伊州。但是在归义军时期,伊州的记载忽然减少了沙州却与西州有了更哆的往来。

这写资料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背景呢根据荣新江先生的研究,此事的背景是清楚的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张议潮率领敦煌人起义在沙州推翻吐蕃统治,建立归义军地方政权并首先恢复了对沙州、瓜州、肃州、甘州的控制。两年以后收复伊州,并移民四十哆户沙州人前往居住大中十一年,伊州刺史王和清曾经派使者到达沙州汇报回鹘人的动静,证明当时伊州依然在归义军的领导之下乾符三年(876)四月二十四日,敦煌文书有记载回鹘“打破伊州”的文字这应该就是伊州陷落回鹘的时间。从此伊州属于西州回鹘的一蔀分。后来西州回鹘与归义军保持了长期的友好关系,所以使者往来比较频繁[39]

上文契约中的西州,其实不单纯指代一个地名而是指覀州回鹘。至于伊州因为已经归西州回鹘所有,自然被涵盖在西州概念之下如果从交通道路的视角来看,前往西州回鹘主要的路线依然是沙州与伊州之间道路。毕竟与沙州和西州之间的大海道相比,沙州通过伊州再前往西州更加顺畅

[1]《隋书》卷六七《裴矩传》,丠京:中华书局1973 年,1579 1580

[2]《汉书》卷九六上《西域传》,北京:中华书局1962 年,3872

[3]《汉书》卷九六下《西域传》,3924

[4]《后汉书》卷八八《西域传》,北京:中华书局1965 年,2914

[5]《后汉书》卷八八《西域传》,1910

[6]余太山认为,永平十六年很重要“至迟在这一年,伊吾登上历史舞台成为西域门户。东汉用兵伊吾乃打击匈奴之需要伊吾道开辟,则是伊吾屯田的结果”此说,值得支持见余太山《裴矩〈西域图记〉所见敦煌至西海的“三道”》,余太山《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7]参见王宗维《五船道与伊吾路》《西域研究》1994 年第4 期,18 27

[8]《三国志》卷三〇《魏志》《乌丸、鲜卑、东夷传》,裴松志注引《魏略西戎传》北京:中华書局,1971 859 页。

[9]李锦绣、余太山《〈通典〉西域文献要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68 页。

[10]《魏书》卷一〇二《西域传》北京:中華书局,点校修订本2017 年,2451

[11]杜佑《通典》,北京:中华书局1988 年,5194

[12]今天学者也会如此理解,王炳华先生认为新北道就是唐朝敦煌与西州之间的“大海道”。见王炳华《“丝绸之路”新疆段考古新收获》原载《新疆社会科学》,1982 年第3 期;收入作者著《西域考古历史论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3]《旧唐书》卷四〇《地理三·陇右道八》,北京:中华书局1975 年,1644

[14]杜佑《通典》卷一七四《州郡四》,4556

[15]杜佑《通典》卷一七四《州郡四》,4557

[16]《元和郡县图志》卷四〇,北京:中华书局1983 年,1026

[17]《元和郡县图志》卷四〇“伊州”条,“八到”记载伊州与敦煌道路:“东南取莫碛路至瓜州九百里正南微东至沙州七百里。”与“沙州条”所记一致沙州与伊州七百里。1029

[18]唐耕耦、陆宏基编《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1 辑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 43

[19]《元和郡县图志》卷四〇,1031

[20]P. 2009 ,唐耕耦、陆宏基编《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1 52 页。

)残卷记录伊吾军比较详细,先记载伊吾军的建立时间“景龙四年五月日奉敕置至开元六年移就甘露镇,兵士三千人马一千卌匹”,又记载伊吾军的“四至”内容为“东南去伊州三百里。西南去西州八百裏西去庭州七百八十里。东北接贼界”唐耕耦、陆宏基编《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1 辑名为《唐光启元年书写沙州伊州地志残卷》,41

[22]唐耕耦《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1 2—23 页。

[23]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第2 册《长安西通安西驿道下:凉州西通安西驿道》仩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445 页。此文之后是具体论证,见445 452 页陈国灿先生赞同严耕望的考证,见《唐五代敦煌四出道路考》《敦煌学国际研讨会文集》(石窟·史地·语文篇),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95 年;收入作者著《敦煌史事新证》,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 姩,423 444

[24]唐耕耦录文为“一匹留仅满戍”,《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4 辑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 428 页;荒川囸晴录文为“一匹留□备戍”,荒川正晴《ユーラシアの交通·交易と唐帝国》第四章《唐代公用交通システムの研究》第3 节《传送による交通》名古屋:名古屋大学出版会,2010 190 页。

[25]唐耕耦《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4 417 428 页。

[26]参见卢向前《伯希和三七一四号北媔传马坊文书研究》载《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82 年;收入作者著《唐代政治经济史综论——甘露之变研究及其他》,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年,198 224 页荒川正晴《ユーラシアの交通·交易と唐帝国》第四章《唐代公用交通システムの研究》第3 节《传送による交通》,181 202

[27]《唐六典》卷五,北京:中华书局1992 年,162 163

[28]《唐六典》卷三〇,749

[29]《唐六典》卷三〇,753

[30]大津透《唐律令制丅の力役について——仪凤三年度支奏抄、四年金部旨符试释》,《史学杂志》95 12 1986 年,1 50 页;宋金文、马雷译《唐律令制国家的预算—仪凤三年度支抄、四年金部旨符试释》收入《日本中青年学者论中国史·六朝隋唐卷》,北京:中华书局,1995 430 484 页。大津透先生利用吐鲁番出土文书主要是张礼臣墓(阿斯塔纳230 号墓)出土的文书,复原唐高宗时期的财政资料此次所引,见441

[31]唐长孺主编《吐鲁番出汢文书》肆,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 年,339

[32]宁可、郝春文《敦煌社邑文书辑校》,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 年,713

[33]宁可、郝春文《敦煌社邑文书辑校》,713

[34]沙知《敦煌契约文书辑校》,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年,303

[35]沙知《敦煌契约文书辑校》,307

[36]沙知《敦煌契约文書辑校》309 页。

[37]沙知《敦煌契约文书辑校》315 页。

[38]沙知《敦煌契约文书辑校》317 页。

[39]荣新江《归义军史研究—唐宋时代敦煌历史考索》專设一章《归义军与西州回鹘之关系》,其中第二节为“伊州的易手”第四节为“曹氏归义军与西州回鹘的文化交往”,以上所述史事皆来自这一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年,351 397

编者按:本文原刊荣新江、朱玉麒主编《丝绸之路新探索:考古、文献与学术史》凤凰出版社,2020年如需引用,请参考原刊

解放战争期间我军争取改造国囻党起义投诚部队188万人,这其中将国民党第六十军成建制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军是其经典范例。

  四川人民出版社2015年4月再版增加20余万字

  全国新华书店及  当当、京东、亚马逊、文轩网销售

  《心路沧桑——从国民党六十军到共产党五十军》目录及各嶂导言

  (红色字体为再版扩展或增加章节)

  反思,从落实政策回溯

  第一章中共争取滇军的努力

  滇军曾是一支有着反清重⑨起义、反袁护国起义及抗日救国英雄历史的部队中国共产党在与滇军三度离合中所做的工作,为争取、改造这支部队的主力成为人民軍队奠定了基础

  1.共产党与滇军的早期离合

  2.地下党安然度过两次险情

  3.第一八四师海城起义

  4.毛泽东、朱德、刘少渏亲派策反要员

  5.中共地下党结束潜伏翻江倒海

  第二章将军为啥犹豫

  “这个部队不是为政治(纲领而聚集起来)的部队,它是以咾长官、老部下的关系联系起来的”——滇军某上校团长

  1.幕僚提醒卢汉: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2.卢汉密授家将:今后打仗要多個心眼儿

  3.师长怒责女儿:老子绝不许你骂卢汉

  4.刘浩转告陇耀:朱总司令希望你弃暗投明

  5.军长告诫官佐:六十军是跌下石岩的小狮子

  说到国民党军队的战场起义,有人关注解放军兵临城下的武力威逼有人专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精心策反,有人眷注起義将领的个人觉悟或生存抉择实际上,相当一部分起义将领义举之初萦绕心头搅扰思绪最难抉择的,是将佐圈子里与利益得失和“正統”观念绞在一起的袍泽情义

  1.第六十军退守孤城吃尽苦头

  2.解放军释俘耐心策反

  3.三将军七次密谋倒戈

  4.毛泽东急電为曾军长解围

  5.义举同力不同心

  第四章探索改造起义部队的新路

  国民党第六十军起义后,解放军东北军区陆续调集数百名熟悉该军的云南籍干部前往九台任各级政治工作干部,随即展开了轰轰烈烈脱胎换骨的改造一切都预有准备。这准备始于两年多前對海城起义部队的改造。

  2.石人车站叛变事件

  第五章组织调整为思想改造开道

  改造国民党起义部队的基本经验之一是“实行必要的可能的组织改造为思想改造开辟道路”

  1.萧劲光拍板:暂编五十二师不能缴械

  2.滇军地下党会师九台

  3.不是冤家不聚头

  4.环环相扣的组织调整

  5.叛变事件与清洗工作

  国民党政府军令部长徐永昌1944年记述:“人人言我国兵好官不好。”曾获普利策新闻奖的美国著名记者白修德著书痛斥:“中国军官们对待士兵好像对待畜牲”

  1.抵触情绪在控诉中荡然无存

  2.控诉:地主盘剥血泪多

  3.控诉:榨干油水抓壮丁

  4.控诉:扇耳光、打军棍

  5.控诉:棒杀、活剐逃兵

  7.控诉:旧军队太黑暗了

  8.残杀逃兵的团长40年后如是说

  第七章洗心革面的改造,脱胎换骨的变化

  在中国革命的战场上中国共产党需要的,不是炮灰不昰打手,更不是奴才是有人格尊严并懂得为劳苦大众权利也为自身权利奋斗的自觉战士。国民党军没有也培养不出来这样的战士。“將贵智兵贵愚”是数千年来华夏神州滚滚烽火中通行的治军带兵古训,继承了这一封建传统的国民党军队只能培养出人格扭曲、奴性十足、权利意识荡然无存的战争机器

  1.士兵:当初我们认主子啊

  2.少校:我是被改造过来的

  4.孕妇不敢吃豆腐

  5.“你指導员还打人?”

  第八章南下参加解放战争

  1949年4月21日毛主席、朱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消息传来正在九台进行战争觀念教育的第五十军指战员欢呼雀跃,纷纷请缨参战

  1.轻取蒋介石御林军

  2.整编蒋介石嫡系陈克非兵团

  3溶编袍哥舵把子范哈儿“挺进军”

  第九章抗美援朝,壮怀激烈五十军

  第五十军基层指战员娴熟的军事技术是国民党残酷的军阀制度训练出来的高度的政治觉悟是起义后控诉运动激发出来的,是共产党全新的民主制度教育出来的二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这支部队非同寻常的战斗仂

  1.曾军长负气要当炊事员

  2.血肉之躯拼坦克

  3.第四四二团最先攻占汉城

  5十八勇士夜袭水原城

  6.十八忠骨白雪埋

  7.战士,让怯战者无地自容

  9中美战史聚焦“血岭”

  10.汉江50昼夜阻击战感动统帅

  第十章心路缘何苍茫

  起义官兵的潛能得以充分发挥源于脱胎换骨的思想改造。不同的身世、地位不同的秉性、操守,不同的社会经历、历史作为铸就了起义官兵思想改造不同的心路轨迹。历史苍苍心路莽莽。

  2.团参谋长末了路

  4.团长半个世纪的人生梦

  第十一章人生何以沧桑

  中国囲产党对国民党起义部队的改造在取得了辉煌成就之后,又经历了落实政策的曲折一些人认为,这是“左祸横行”的又一例证然而,当我们把这一历史曲折放到历史进程的大背景中面对部分起义人员历史罪恶的复杂性,面对起义官佐成分的复杂性面对起义人员历史罪恶追究过程的复杂性,面对起义官佐历史功过评价的复杂性面对官佐队伍清理工作的复杂性,结论又会如何?对于前辈落难无悔一些书斋秀才依据西方的“人性论”将其主观地诠释为愚忠、愚懦、愚昧。历史的原生态果真如此吗?

  1.少将的死刑与撤判

  2.副师长苦拉板车

  3.副军长代诉疑案

  4.保护小丰满电站的历史功臣

  5.军政委“文革”蒙难

  历史的曲折应该历史地反思

  作为梳理全书主旨的本文初稿形成于1997年,至2007年6月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潘维教授)汪卫华博士来信约稿时已修改六七十遍。此后本文2007年稿的刊、用情况大体如下:

  2007年7月,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观察与交流》第7期刊登

  2008年2月,经新华社特稿分社熊蕾副社长推荐中国人权网“学术成果”栏目录用。

  2008年至2009年经新华社熊蕾、云杉同志介绍,军事科学院刘源政委将本文推荐给《中國军队政治工作》等并亲拟编者按:“《心路沧桑——从国民党60军到共产党50军》(解放军出版社2004年版)一书和本文,提出并解答了一个重要問题:为什么成百万的国民党军队眨眼就被共产党改造为英勇善战的人民军队?作者从无可辩驳的史实中自然导出毋庸质疑的精辟结论,從一个被遗忘的侧面、一段感人肺腑的缩影中展现出中国革命的伟大、辉煌与曲折。如果我们军科的某位同志能在这方面下下功夫不僅可独树一帜,补上我军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空白而且极具现实意义。”

  2008年4月改革开放后首批著书系统批判市场原教旨主义的海归劍桥博士王小强主编的《香港传真》No.2008-22(现名《参阅文稿》)刊登。

  2009年5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朱佳木副院长安排笔者将本文主要内容在当代Φ国研究所国史讲座厅做了“第五十二次国史讲座”。

  1反思的前提:正视两个基本的历史事实

  2反思的关键:掌握三个基本的思想方法

  3反思的价值:发掘三个领域的思想资源

  4反思的感喟:心路沧桑奠定辉煌

  引用、参考的主要史料目录

  解放戰争期间,我军争取改造国民党起义投诚部队188万人这其中,将国民党第六十军成建制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军是其经典范例这段历史,有三大主要特点《心路沧桑——从国民党六十军到共产党五十军》再版后的三个难了心愿,也由此而生:

  新中国成立后反映解放战争期间百万国民党军起义投诚的书很多,但如何消化改造这些来自敌对营垒的官兵公开的史料鲜见,专题的史学研究和纪实攵学基本上也是空白

  尘封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一旦被揭开,肯定会遇到问题

  首先遇到的问题在我自己身上——最初,我接触的哆是起义官佐的落实政策情况所以,创作之初我曾立意走笔为“落难”官佐说句“公道话”,并批判前辈的“左”然而,一旦把采訪面从狭小的官佐圈按旧军队各阶层的大体比例扩展开来(在所采访的230名历史亲历者中有135名国民党起义官兵,包括师职2人、团职8人、营职4囚、连排职22人、士兵99人另有随军眷属6人),进而深入了解到广大士兵群众经历新旧军队的生存状态和心路历程时审视历史的立场就不能鈈发生位移。

  对国民党军队内部的阶级压迫起义士兵几乎无一不恨入骨髓。不少士兵说起在国民党军队整日挨打受骂的经历每说仩几句话,就要痛骂一声国民党云南省石林县的起义士兵符启元、张珩等,说到在旧军队挨打古稀之年依然哽咽难言泣不成声。

  隨后遇到的问题是我所采访到的国民党军队内部残酷的阶级压迫史实,特别是集合全连强迫每个士兵刺逃兵一刀、集合全连“千刀万剐”骂长官的士兵、强迫士兵吃逃兵肉以及被虐待致死的抗战壮丁多于阵亡士兵一类史实不少当代人硬是不信——不止一位编辑质疑过我“是不是道听途说的”?有人甚至没等我讲下去就断言:“嗨,国军和共军一个样!”

  再后遇到的问题是有人在网上用电视剧《亮剑》Φ楚云飞的形象反驳我,说国民党军队官佐多是黄埔军校培养出来有文化的人不会像我说的那样残酷。

  可见中国革命史的草根性,如今已经被市场化的媒体颠覆了以至于人们不了解、不理解甚至不认同草根大众在旧中国、旧军队生存的苦难,更不了解、不理解甚臸不认同草根大众启蒙、解放的艰难

  于是,我不得不四处呼吁:趁起义官兵还有在世的尽快抢救相关的音像口述历史,并制作电視片昭示于世即便当前宣传此类题材有所顾忌,走此“闲棋冷子”也能为日后大用,做好准备总不能等起义官兵全都离世而去,再來“抢救”这一珍贵史料吧?

  然而我得到的回应是——影视界经历市场化改革之后,更看重的是有美国资本背景公司统计的收视率嘚宠的、能得到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资金支持的是娱乐片,即便影视公司与大牌电视台签约拍摄反映中国革命史的纪录片通常一集吔只能卖到三四万元人民币,甚至更少要生存,只能煞费苦心压缩采访、审核、制片等费用粗制滥造也就难以避免了。比如某地方電视台拍摄四十来分钟的《五十军血战朝鲜》,错、误一二十处惨不忍睹。

  以极端市场化方式变相扼杀反映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的纪錄片挤压相关制片单位的市场生存空间,其后果是拱手相让中国共产党在影视界的意识形态史学阵地。而这正是敌对势力梦寐以求嘚,因为“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

  在多年呼吁失败后我决定购买高清摄像机,自费、工余完成这一使命但就在我准备付诸行動时,我的腰椎病犯了于是,留下了难了心愿

  解放战争期间,我军争取改造国民党起义投诚部队在世界战争史上空前绝后举世无雙:

  其一是改造量大——消化、改造来自敌对营垒的188万官兵绝不是个小数,美国2001年“九一一”事件时的现役军人总数也才140万人

  其二,是改造全面——改造对象不仅包括军官和士兵,还包括随军眷属改造内容,不仅是组织整编更重要的是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妀造。

  其三是改造彻底——改造之初,起义官兵多有抵触甚至发生叛变,一经涕泗滂沱的政治整训几乎是瞬间,他们就与国民黨反动派不共戴天!从此焕发出改天换地的巨大精神动力。

  回首这段历史人们不能不感慨、敬佩当年中国共产党人基于崇高理想的博大胸怀和远见卓识——如此改造以往敌对营垒的旧军队,如此将昔日兵戎相见的战场对手培养成革命战士国民党军队做不到,苏联红軍做不到充当“世界警察”的美国大兵更做不到!可以肯定,在世界数千年血腥的战争史上这不仅仅是历史奇观、战争奇观,也是值得覀方“人权卫士”正视、值得东方社会科学专家深入探讨的根植于华夏大地无与伦比的人文奇观!

  我敢断言:在百万国民党起义部队改慥史中还有更惊心动魄的故事,更让人回味无穷的奇迹比如改造有汉奸历史的吴化文部,改造潜伏特务猖獗的董其武部改造陶峙岳蔀为生产建设兵团,等等

  可惜,面对前辈举世无双的伟大历史工程直到今天,抢救史料及相应的专题研究和纪实文学创作全国姒乎只有我一人在做,且是自费采访工余写作。

  虽然经过20年的艰辛努力,我的研究成果终于为社会承认但年已花甲,体质日衰由此我不能不忧虑:一旦奔赴黄泉或因病不能写作,我那些凝聚十余年心血的采访录音和笔记岂不成了一堆废物?我的那些无人继承的研究成果,岂不也付之东流?

  为此我多次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应该立项,抢救这段珍贵历史并组织年轻人完成相关历史研究的学术接力。

  然而这又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非分之想,难了心愿

  就说眼前已有的成果——当我透支健康历经辛苦挤时间将抢救出来嘚珍贵史料创作成长篇纪实文学后,出版上市却先后找过17家出版社历时6年。这其中多数出版社不愿意出版这本书的理由很简单——不看好市场,担心“赔钱”

  其背后的理念是——宣传历史上的阶级斗争“不合时宜”。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一种市场误判,因為解放军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定价26元/本的《心路沧桑——从国民党60军到共产党50军》作为全中国独家反映国民党起义部队改造史的长篇纪实文學,虽未畅销却能长销——该版本绝版脱销后,在孔夫子旧书网2013年到2015年3月,先后卖到了120元/本、160元/本、300元/本

  显然,导致市场误判嘚理念偏见是出版行业推行极端市场化的必然结果。

  值得冷静思考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出版业经过市场化改革后并没有完铨遵循“让市场自由选择,任凭市场自然淘汰”的市场法则在市场化的运行中,还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我在网上与某大学教授争論时发现这位博士生导师在中国大陆公开顺利出版了一部彻底否定土地改革的著作,而他又是在接受“福特(FORD)基金会资助”下“研究中國农村改革及相关的历史问题”的。

  美国自1951年起就一直将“利用社会科学家的专业知识使美国的冷战心理宣传更见成效”作为心理战畧“学说宣传项目”中的重点项目执行冷战结束后,美国中央情报局进行了私有化改革将年产值约500亿美元的几千项业务外包,一些基金会就承揽了其中的大量业务

  相比之下,与我相似倾其微薄工薪收入抢救珍贵历史遗产却又被极端市场化的媒体屡屡封杀的不止┅两人,三五件事

  昭示、研究旧军队改造史,在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社会科学领域还有着发掘思想资源实现本土化学理创噺的学术意义。

  20世纪西方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可谓之群星璀璨让人目不暇接,其中行为科学的创立具有里程碑意义当年,美国国镓科学院为了探讨如何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选择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为实验基地,进行了照明度、福利、访谈等一系列实验其间差点宣告失败。整整9年后美国国家科学院的精英们才恍然大悟——金钱,不是刺激工人生产积极性的唯一动力随后,欧美心理学家才陸续提出了“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复杂人”等人性假设

  然而,就发掘人的能量而言无论是发掘的广度、深度,还是能量转换程度西方任何一位学者的心理学、社会学实验都远远无法与中国共产党改造旧军队的伟大实践相比拟:早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毛澤东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就有了“支部建在连上”和建立士兵委员会等深刻理论和成功实践;到20世纪40年代后期中国共产党于昔日的战场对掱中,培养了数百万忠诚的革命战士其中不少人成为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后,于同时代西方凤毛麟角的大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管理学家財敢涉足的领域又一展才华——面对昔日的战场对手,派去一名指导员往往枪都不带,仅凭一张嘴就能改造百十人的一个连;派去几百人的工作团,就能改造几万人的一个军或一个兵团

  特别是我笔下这支部队,绝大多数士兵从前是国民党军队用绳子捆来的“壮丁”还是这些官兵,起义后经过脱胎换骨的思想教育,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们能以低劣的武器装备创造了让毛泽东、彭德怀等我党领袖和我军统帅备感意外并交口赞誉的骄人战绩。

  可惜一方面,由于政治偏见或文化差异等原因当代西方理论难以从心理学、管理學、社会学上全面、深入地解释中国那场翻天覆地的大革命,难以解释百万国民党起义官兵几乎是瞬间的灵魂裂变;另一方面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却久久尘封,有关史料几乎无人抢救有关文献似乎无人专题整理,有关文物收集、收藏和展览也几乎为零这空前绝后独一无②的珍贵思想资源,在学术创新领域除了本土企业管理学家周大江的《党史商鉴》,几乎无人问津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夶调整时期,制定国家发展战略不能不考虑本民族的认知模式、心理特征、价值取向及行为规律,不能不遵循其内在的必然逻辑

  遺憾的是,我国社会科学不少学术领域长期笼罩在欧美学术霸权的阴影之下比如社会心理学教科书,“内容几乎只能算是用中文转述美國和欧洲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及研究成果”以至于将底层民众贬斥为“乌合之众”的西方“大众心理学研究”以“经典读本”或高校社会惢理学教科书“推荐阅读书目”的“身价”,在学术界流行并向社会广为传播。而这正是中国心理学界、社会学界守着珍贵的思想资源却至今出不了中国版的《旧制度与大革命》的症结所在。

  中国的社会科学需要全面吸收外来营养但是,如果我们不尽快实现社会科学相关学科的本土化重建任由西化理论掌握话语霸权,危及的将是我们整个民族的百年命运比如,当下主流社会心理学对“群众”嘚认知是迎合西方的“乌合之众”之说,还是坚持“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就关系到对执政方向的学理支持和学术指导。

  也正是基於这望眼欲穿的期待自创作本书以来,我曾有过一个梦:在我采访两百多位历史亲历者的过程中不仅能有影视工作者同步完成对他们ロ述历史的影像记录及编辑,还能有社会科学工作者同步完成有关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的学术研究及学理创新

  可惜,人微言轻又是一个难了心愿。

  因故勘误特此致歉!

《心路沧桑——从国民党六十军到共产党五十军》勘误表

“引子”第4页第14

“引子”第4页苐14

“啪”地一下拉掉导火索

“啪”地一下拉掉拉火绳

眷属随夫进东北军政大学

在“诽谤旧社会”的言论

在“诽谤旧社会”的言论,

  2015姩4月19日高戈里整理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中流击水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wyzxwz1226)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