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丽莉简介

福建省卡鑫隆服饰制造有限公司招聘-泉州服装公司招聘
福建省卡鑫隆服饰制造有限公司创办于2001年,是香港卡鑫隆服饰制造有限公司在中国大陆唯一授权的生产销售企业。卡鑫隆服饰制造有限公司以“以人为本,诚信经营”为经营理念,以“就是要尚变”为设计理念,致力于具有“卡鑫隆”特色的少女休闲服饰的开发、生产和销售。目前公司厂房面积1.5万平方米,年产量已达200万件以上。经过五年的努力,经营“卡鑫隆”品牌服饰的销售网络已遍布全国,从冰天雪地的东北平原到四季如春的云贵地区,从冷暖多变的西部盆地到气候宜人的江南水乡,到处都可以看见身着“卡鑫隆”时尚休闲服饰的少女,开创了行业内短时间飞速发展的先河。公司现拥有创意独特、时尚潮流的研发部;质量过硬、技术领先的生产部;网络健全、理念先进的营销部;管理严格、运筹帷幄的行政部四大部门。公司现已开发出了包括少女休闲裤、风衣、夹克、T-shirt、棉褛、运动套装等一系列少女休闲服饰,以 “青春、浪漫、活力、时尚”为特点,并从细节着手,在每一个生产环节都做到一丝不苟、精雕细琢,过硬的质量、独特的品位得到了消费者的一致认可。公司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是发展终端、服务社会,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卡鑫隆”品牌,让更多爱美、追求美的少女感受“卡鑫隆”服饰带给她们的全新感觉和休闲时尚。
【人才战略】
【应聘须知】1,应聘者也可往本公司网站在线招聘(www.kaxinlong.com)申请职位,填写简历。2,应聘者或往本公司人力资源专用邮址()投递应聘申请表,或下载应聘申请表邮寄。3,本公司在对简历进行筛选的基础上,会邀请适合者进行面谈或技术考试,因此,当您给本公司投递简历时,务必告知我们您经常使用的电话号码,以方便联系。
【企业文化】
真情回馈社会爱心普照校园“再穷不能穷教育”,本报记者在采访公司总经理曾跃进先生时,他这么说到。曾总热心教育、慷慨捐赠是远近闻名的。早在开办公司的初期,曾总就因为捐赠兴办了当地的小学而得到各界人士的肯定。而随着公司的一天天发展壮大,曾总在繁忙的工作中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而是更加关心贫困的学生,也因此获得了各方的好评。今年,公司决定在长汀兴办生产基地,在与长汀方面洽谈时,曾总特意询问了长汀一中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当他了解到长汀一中高一有十二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因为家境贫困有可能会面临各种生活的窘境时,曾总二话不说,立即同学校签署了协议,支付了这十二名同学三年的学杂费,并向同学们保证,若同学们勤奋学习,在三年后考上理想的大学,大学的全部费用也由“卡鑫隆”为其支付。听到这鼓励的话语,同学们都感动的哭了,他们向曾总表示,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曾总的一片期望。爱心的温暖在十月的校园里久久围绕,真情的祝福也将永留人们的心中。原来可以这么优秀在“卡鑫隆”,每三个月有一次属于员工自己的节日,这就是“优秀员工”评选活动。无论是什么人,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上,都希望自己的工作得到肯定,希望能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到最好。所以,三个月一次的“优秀员工”评选活动对公司和员工个人都显得相当的重要,于是,从活动的前期工作开始,公司和员工们都相当重视,不仅严格的按照“卡鑫隆优秀员工评选办法”的步骤来执行,而且争相自荐、推荐,充分表现了争当“优秀”的信心和勇气。经过层层筛选和考核,仓库的邓干高、裁床车间林吉良、缝制车间陈福山、质检员杨正贵、后整车间方凤琴、沈煌龙、曾丽莉、张廷智、开发部廖恭福、杭州开发部圣华、销售部段光明、行政财务部田维安获得了“卡鑫隆2005年9月份优秀员工”的称号。这几位优秀员工不仅是工作上的标兵,而且是生活中大家的知心朋友,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公司为了对这几位优秀员工进行鼓励,特意为他们安排了“泉州著名景点一日游”。在颁奖的第二天,优秀员工们就在公司行政部的带领下到泉州开元寺、伊斯兰圣庙、老君岩等地游览参观,通过导游的讲解,各位优秀员工了解了不少知识,感到寓教娱乐,大家都对公司的这种奖励方式表示赞许。在夕阳斜照的时候,优秀员工们也踏上了归家的路途,虽然游览了一天大家都有些疲惫,但是大家感到更多的是收获、满足。明年会更好一年一度的尾牙到了,公司全体员工聚集在一起,吃了一顿丰盛的年底大餐。辞旧迎新,在新的一年里,大家都希望能有新的气象。生产部老锁说:“明年又是奋斗的一年,争取明年在生产的各个环节更加流畅,出货快、质量好!”设计部肖大侠说:“我们在今年服装风格的基础上把握明年的流行趋势,希望设计出来的产品更符合大众的胃口,消费者更喜欢!”营销部吴小姐说:“网络更健全、策划更新颖、物流更顺畅,这是我们明年的目标,大家加油啊!”行政部老王说:“保证大家的衣食住行更上一层楼是公司的目标,更是我的心愿,我将尽自己所能把工作做好。”你一言我一语,都是祝福、都是愿望,让我们共同祝愿,卡鑫隆的明年更美好!听,是谁在唱歌很多人都抱怨,工作了之后休闲时间少了不少,原先的一些兴趣爱好都在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偏远的工作环境下被消磨殆尽。其实不然,鲁迅先生说过“时间是靠挤出来的”,任何事情,只要你想做,就没有那诸多借口。正是在这种思想的作用下,我们公司策划部杨烨参加了“长途客运杯”晋江市首届闽南语歌曲大赛。小杨是外地人,在闽南地区工作也只有短短半年时间,还不会说闽南话。但是这次歌曲大赛只能够选取闽南语来演唱,这对小杨可是个大难题。在这个时候,公司的一些本地员工伸出了援助之手,帮助小杨进行发音的纠正。在一个月的准备时间里,小杨基本掌握了演唱曲目的发音,带着公司同事的祝福,踏上了比赛的征程。在经过了初、复、决赛的层层比试,公司员工小杨获得了第十三名的好成绩,为“卡鑫隆”争光,同时也带动了公司员工对业余爱好的再次关注。皓月高旋舞动中秋“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对我们在外打工的人来说是一个很特殊的节日。“月圆人团圆”,这使得不少打工人在这天总有或多或少的惆怅。为了使每一个在“卡鑫隆”工作的员工不回家也能感受到家的气氛,“卡鑫隆”在中秋之夜为全体员工奉献上了一台自办中秋晚会。在晚会的一开始,公司总经理曾跃进先生对过去一年的工作做了回顾,并且对接下来的工作也寄予了希望。接下来,公司员工充分发挥了各自在工作以外的潜力,为大家表演了舞蹈、歌曲、小品、模特、诗朗诵等精彩纷呈的文艺节目,使整台晚会热闹非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晚会当中还有一个环节“卡鑫隆爱心大游行”,这是公司关心困难员工的一个具体表现,在晚会现场,卡鑫隆的员工和在场代理商、供货商纷纷慷慨解囊,为困难员工送上了自己的一片心意。晚会结束后,员工们纷纷表示希望每年都可以欣赏到这样精彩的晚会,也感谢公司对员工们的关心,接下来会更努力的工作,回报公司、奉献社会。
高中/中专/技校
高中/中专/技校
高中/中专/技校
高中/中专/技校
高中/中专/技校
高中/中专/技校
高中/中专/技校
高中/中专/技校
高中/中专/技校
高中/中专/技校
高中/中专/技校
高中/中专/技校
高中/中专/技校
高中/中专/技校
高中/中专/技校
高中/中专/技校
高中/中专/技校
温馨提示:用人单位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如借用招聘名义发布广告/证书挂靠/非法传销等),或以任何名义向应聘者收取费用(如押金、资料费、体检费等),都属于违法行为,应当提高警惕。一经发现,请立即举报400-672-6626。更多详情请戳
扫一扫下载APP手机招人挑工作
关注CFW微信
400-672-6626广州淡水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在业
私募基金:
浏览:1612
对外投资统计分析
对外投资 13
被投资企业名称 被投资法定代表人 注册资本 出资比例 成立日期 状态
3000万人民币
亲,后可以查看更多数据哦
主要人员 10
分支机构 1
变更记录 16
序号 变更日期 变更项目 变更前 变更后
章程备案(变更前)
准予章程备案
陈双永,001,,货币,0,0,0.-31,;杜丹丹,001,,货币,0,0,0.-31,;郭建南,001,,货币,0,0,0.-31,;黄少雄,001,,货币,0,0,0.-31,;黎红川,001,,货币,0,0,0.-31,;廖娟,001,,货币,0,0,0.-31,;林月娇,001,,货币,0,0,0.-31,;邱伟杰,001,,001货币,0,0,0.-31,;上海广淡壹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011,,货币,0,0,0.-31,;宋连秀,001,,货币,0,0,0.-31,;温广行,001,,货币,0,0,0.-31,;温兆安,001,,001货币,0,0,0.-31,;谢妹妹,001,,货币,0,0,0.-31,;徐卡俊,001,,货币,0,0,0.-31,;曾丽莉,001,,货币,0,0,0.-31,;
郭建南,001,090619,货币,294.0,0.-31,;邱伟杰,001,216516,货币,466.0,0.-31,;上海聪幻企业管理咨询中心(有限合伙),011,JM0D92P,货币,445.0,0.0000,,;温广行,001,082814,货币,466.0,0.-31,;温兆安,001,货币,279.0,0.-31,;曾丽莉,001,29442X,货币,147.0,0.-31,;
陈双永【退出】
杜丹丹【退出】
黄少雄【退出】
黎红川【退出】
廖娟【退出】
林月娇【退出】
上海广淡壹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退出】
宋连秀【退出】
谢妹妹【退出】
徐卡俊【退出】
上海聪幻企业管理咨询中心(有限合伙)【新增】
住所(经营场所)变更
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番禺大道北383号写字楼1栋606房(仅限办公用途)
广州市天河区珠江东路6号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2区39层05-06室
法定代表人变更
带有*标记的为法定代表人
邱伟杰【退出】
梁关飞*【新增】
章程备案(变更前)
准予章程备案
组织机构备案
带有*标记的为法定代表人
杜丹丹(董事)
郭建南(董事兼经理)
黎红川(董事)
李剑(董事)
梁关飞*(董事)
林建荣(监事)
邱伟杰(董事长)
温广行(副董事长)
温兆安(副董事长)
余武(董事)
杜丹丹(董事)
郭建南(董事)
黎红川(董事)
李剑(董事)
梁关飞*(董事兼经理)
林建荣(监事)
邱伟杰(董事长)
温广行(副董事长)
温兆安(副董事长)
余武(董事)
组织机构备案
带有*标记的为法定代表人
杜丹丹,董事,选举,
郭建南,董事兼经理,选举,
黎红川,董事,选举,
李剑,董事,选举,
梁关飞*,董事,选举,
林建荣,监事,选举,
邱伟杰,董事长,选举,是
温广行,副董事长,选举,
温兆安,副董事长,选举,
余武,董事,选举,
杜丹丹,董事,选举,
郭建南,董事,选举,
黎红川,董事,选举,
李剑,董事,选举,
梁关飞*,董事兼经理,选举,是
林建荣,监事,选举,
邱伟杰,董事长,选举,
温广行,副董事长,选举,
温兆安,副董事长,选举,
余武,董事,选举,
李剑【退出】
上海广淡壹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上海广淡壹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陈双永,001,,货币,0,0,0.0000,,;
杜丹丹,001,,货币,0,0,0.0000,,;
郭建南,001,,货币,0,0,0.0000,,;
黄少雄,001,,货币,0,0,0.0000,,;
黎红川,001,,货币,0,0,0.0000,,;
李剑,001,,货币,0,0,0.0000,,;【退出】
廖娟,001,,货币,0,0,0.0000,,;
林月娇,001,,货币,0,0,0.0000,,;
邱伟杰,001,,001货币,0,0,0.0000,,;
上海广淡壹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011,,货币,0,0,0.0000,,;
宋连秀,001,,货币,0,0,0.0000,,;
温广行,001,,货币,0,0,0.0000,,;
温兆安,001,,001货币,0,0,0.0000,,;
谢妹妹,001,,货币,0,0,0.0000,,;
徐卡俊,001,,货币,0,0,0.0000,,;
曾丽莉,001,,货币,0,0,0.0000,,;
陈双永,001,220524,货币,46.6200,2.2200,0.0000,,;
杜丹丹,001,110520,货币,46.6200,2.2200,0.0000,,;
郭建南,001,090619,货币,294.0000,14.0000,0.-31,;
黄少雄,001,230619,货币,46.6200,2.2200,0.0000,,;
黎红川,001,207837,货币,84.0000,4.0000,0.-31,;
廖娟,001,07002X,货币,46.6200,2.2200,0.0000,,;
林月娇,001,103226,货币,46.6200,2.2200,0.0000,,;
邱伟杰,001,216516,001货币,280.1400,13.3400,0.-31,;
上海广淡壹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011,JL4UR30,货币,361.6200,17.2200,0.0000,,;
宋连秀,001,211046,货币,46.6200,2.2200,0.0000,,;
温广行,001,082814,货币,279.9300,13.3300,0.0000,,;
温兆安,001,261875,001货币,279.9300,13.3300,0.0000,,;
谢妹妹,001,053947,货币,47.0400,2.2400,0.0000,,;
徐卡俊,001,093023,货币,46.6200,2.2200,0.0000,,;
曾丽莉,001,29442X,货币,147.0000,7.0000,0.-31,;
资金数额变更
1200.0000(单位:万元)
2100.0000(单位:万元)
章程备案(变更前)
准予章程备案
组织机构备案
带有*标记的为法定代表人
林建荣,监事,选举,
邱伟杰,执行董事兼经理,选举,是
杜丹丹,董事,选举,
郭建南,董事兼经理,选举,
黎红川,董事,选举,
李剑,董事,选举,
梁关飞*,董事,选举,
林建荣,监事,选举,
邱伟杰,董事长,选举,是
温广行,副董事长,选举,
温兆安,副董事长,选举,
余武,董事,选举,
邱伟杰,001,,001,0,0,0.0000,,;
四川富鼎万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011,,001,0,0,0.0000,,;【退出】
温广行,001,,,0,0,0.0000,,;
温兆安,001,,001,0,0,0.0000,,;
陈双永,001,220524,货币,26.0,0.0000,,;【新增】
杜丹丹,001,110520,货币,26.0,0.0000,,;【新增】
郭建南,001,090619,货币,84.0,0.0000,,;【新增】
黄少雄,001,230619,货币,26.0,0.0000,,;【新增】
黎红川,001,207837,货币,48.0,0.0000,,;【新增】
李剑,001,130633,货币,84.0,0.0000,,;【新增】
廖娟,001,07002X,货币,26.0,0.0000,,;【新增】
林月娇,001,103226,货币,26.0,0.0000,,;【新增】
邱伟杰,001,216516,001货币,160.1800,13.3483,0.0000,,;
上海广淡壹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011,JL4UR30,货币,206.7,0.0000,,;【新增】
宋连秀,001,211046,货币,26.0,0.0000,,;【新增】
温广行,001,082814,货币,159.9300,13.3275,0.0000,,;
温兆安,001,261875,001货币,159.9300,13.3275,0.0000,,;
谢妹妹,001,053947,货币,26.0,0.0000,,;【新增】
徐卡俊,001,093023,货币,26.0,0.0000,,;【新增】
曾丽莉,001,29442X,货币,84.0,0.0000,,;【新增】
带有*标记的为法定代表人
林建荣,监事,选举,;
邱伟杰,执行董事兼经理,选举,是;
陈双永,,,;【新增】
杜丹丹,董事,选举,;【新增】
郭建南,董事兼经理,选举,;【新增】
黄少雄,,,;【新增】
黎红川,董事,选举,;【新增】
李剑,董事,选举,;【新增】
梁关飞*,董事,选举,;【新增】
廖娟,,,;【新增】
林建荣,监事,选举,;
林月娇,,,;【新增】
邱伟杰,董事长,选举,是;
宋连秀,,,;【新增】
温广行,副董事长,选举,;【新增】
温兆安,副董事长,选举,;【新增】
谢妹妹,,,;【新增】
徐卡俊,,,;【新增】
余武,董事,选举,;【新增】
曾丽莉,,,;【新增】
财务负责人
带有*标记的为法定代表人
财务负责人(变更前)
梁关飞*【新增】
最终受益人 0 控股企业 3
原价:720元
原价:1440元
原价:2160元
支付后可开发票
查企业、查老板、找关系
功能介绍 VIP会员 普通会员
查询结果显示条数 5000条 100()/40()
查询结果数据下载 10次/天(每次最多5000条) ×
老板查询 不限次 ×
历史信息 不限次 ×
雷达监控 企业监控100家、人员监控100位 ×
风险扫描 不限次 ×
更多号码 不限次 ×
数据来源: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企查查APP扫一扫查看企业详情
企查查APP扫一扫保存发票抬头
名称&:& 税号&:& 地址&:& 电话&:& 开户银行&:& 银行账户&:&
分享到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
加入已有分组 加入新分组
加入已有分组 加入新分组
加入已有分组 加入新分组
加入已有分组 加入新分组
重要声明: 请您如实的填写以上信息,企查查仅对您填写的信息进行形式审查,因您填写的信息虚假、错误等造成的后果,由委托人自行承担,企查查不承担任何责任。委托人填写的委托事由,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否则造成的任何后果由委托人自行承担。若因法律、法规的规定由企查查承担责任的,企查查有权向委托人追偿。
广州淡水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您好:
的 ,真诚期待与贵公司合作,以下是我的联系方式,期待您的回复!
行业: 职位: 手机: 邮箱: 委托事由:
重要说明:
该邮件是企查查接受平台用户
的委托,向贵公司发送的系统邮件(请勿直接回复),以帮助企业促成商务合作,邮件内容及信息不代表企查查的任何观点及保证,请自行判断商业风险,企查查不承担任何责任。
邮件预览 委托发送
企业公告信息 企业名称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 -
登记机关 -
全体投资人承诺书
异议信息 异议申请人 -
异议时间 -
异议内容 -
简易注销结果 简易注销结果 -
公告申请日期 -
关联失信被执行人
序号 机构图片 投资机构 城市 简介
交流QQ群:037798
还可以添加5家企业
还可以添加5家企业
扫码登录请使用
> 我的 > 扫一扫
扫一扫功能支持企查查 APP11.0.6 及以上版本
一周内保持登录状态
一周内保持登录状态
原价:720元
原价:1440元
原价:2160元
支付后可开发票
查企业、查老板、找关系
功能介绍 VIP会员 普通会员
查询结果显示条数 5000条 100()/40()
查询结果数据下载 10次/天(每次最多5000条) ×
老板查询 不限次 ×
历史信息 不限次 ×
雷达监控 企业监控100家、人员监控100位 ×
风险扫描 不限次 ×
更多号码 不限次 ×今天是,欢迎访问福建省院士专家网!
当前位置::&&&&&&&&&&&&&&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2011年科研成果简介(上)
目 录&  CONTENTS
  【2011年度省部级奖】
  双孢蘑菇育种新技术的建立与新品种As2796的选育及推广
  南方红壤区豆科牧草的引进筛选及综合利用研究
  福建不同稻作区优质稻开发与推广
  航天育种技术创新杂交水稻优异种质及其应用
  龙眼褐变致腐机理及微生物保鲜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南方丘陵区农田秸秆-菌业开发耦合体系构建与循环利用关键技术
  晚熟优质柑桔良种与品质提升技术的研究应用
  大型白羽半番鸭亲本专门化品系的选育研究
  优良果酒酿造菌株选育与双效发酵生物降酸新技术研究及应用
  蘑菇菌种工厂化制种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
  叶菜用甘薯新品种福薯7-6选育
  仙草资源收集利用与规范化栽培
  杨梅种质资源收集及良种选育
  龙眼主要害虫灾变机理及生态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PCV2和PRRSV病原学及诊断技术研究
  球根花卉(荷兰鸢尾、亚洲百合)种质利用与配套技术研究
  铁观音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生物质能源沼气工程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双孢蘑菇育种新技术的建立与新品种As2796的选育及推广
  完成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员:王泽生 廖剑华 曾 辉 陈美元 王 波 李洪荣 卢政辉 戴建清 郭仲杰 程 翊 陈 军 柯家耀 王贤樵
  获奖类别、等级: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
  本项目属食用真菌领域。
  双孢蘑菇杂交育种的难点在于它具有独特的双孢担子这一特性,难以获得用于杂交的同核孢子;其次,它的菌丝体没有锁状联合现象,难以简便区分异核体与同核体菌丝。我国1925年前后从国外引进栽培,至20世纪80年代的60多年间,没有找到本土野生种质,尚未建立杂交育种技术,一直使用引进品种,存在高产不优质、优质不高产或适应性低的技术难题和知识产权问题,栽培方式落后,单产低,效益不显著。为解决这些难题,福建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开展了本研究。
  建立了包括国内外野生与栽培菌株在内的双孢蘑菇种质资源库,保藏量占全国第一、世界第三位;进行系统的生物学特性、农艺性状和遗传多样性评价,构建了亲缘关系图和核心种质群。发现了我国存在丰富的双孢蘑菇野生种群。
  在国内首先建立了菌株特性预测与遗传变异分析的同工酶、DNA分子遗传标记和同核不育单孢配对杂交育种新技术。培育出As2796等6个新品种,其中As年获国家认定,在产量、质量和适应性上表现出的优势全面超过亲本和引进品种,转变了我国双孢蘑菇从国外引种栽培的局面,近年年产190万吨,占世界年产量的40%。
  建立了与新品种配套的工厂化制种、规范化栽培、保鲜加工等技术。为保护新品种知识产权建立了菌种检测系统和鉴定技术。
  制订了双孢蘑菇国家标准、地方标准3项;在国内外发表主要论文82篇,其中有39篇被他引228次;申报国家专利2项;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年,As2796及配套技术在全国推广,规模逐年扩大,已占全国双孢蘑菇栽培面积的80%以上。累计推广超过16亿平方米,转化种植业秸秆废料3200万吨,养殖业禽畜粪肥1600万吨,产菇1600多万吨,解决1600万农村劳力就业,新增产值731亿元,新增利润340亿元,出口创汇38亿美元。近三年累计推广5.9亿平方米,产菇570万吨,新增产值228亿元,新增利润108亿元,出口创汇10.9亿美元。推动了我国双孢蘑菇产业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
  ★&南方红壤区豆科牧草的引进筛选及综合利用研究
  完成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所 江西农业大学 广西草业开发中心 中国热带农科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员:翁伯琦 文石林 徐国忠 徐明岗 苏荣茂 谢国强 黄海波 刘国道 常嵩华 卓坤水 罗旭辉 何余勇 黄平娜 申华平 王文强 郑向丽 王义祥 陈志彤 黄毅斌 应朝阳
  获奖类别、等级: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
  1、筛选出适宜南方红壤区栽培的豆科牧草当家品种:通过引进选育,筛选出威恩圆叶决明、迈尔斯罗顿豆、闽引羽叶决明、闽引圆叶决明、阿玛瑞罗平托花生,这些品种都具有耐酸、耐瘠、抗旱的能力,适宜在南方红壤区生长,并通过国家牧草品种审定,国家区试。
  2、当家牧草品种产量高品质优:筛选的当家牧草品种产量高,为45000kg/hm2~60000kg/hm2;粗蛋白含量高,为15.9%~20.2%。
  3、制定了行业标准:开展了圆叶决明繁育特性和生物学特性研究,制定了“圆叶决明牧草种子生产技术规范”福建省行业标准(DB35/T)。
  4、提炼出多种牧草综合利用模式:研究形成了以“林果草牧菌沼”为复合生态系统的“红壤丘陵农业开发地生态恢复与整体治理模式”、以“果草牧菌”为为复合生态系统的“林伐转作迹地生态恢复与综合开发应用模式”、以“林果草牧”为复合生态系统的“侵蚀地生态恢复与(林)果草牧治理模式”,这些模式实用性强,富有特色,成效明显,减少水土流失70%以上,提高山地开发综合效益30~50%。
  5、项目期间累计示范推广535.96万亩,综合全国各省区产量,亩产干草837.68kg,按干草价格1600元/吨计,创直接经济效益71.52亿元,新增利税3.3897亿元。
  ★&福建不同稻作区优质稻开发与推广
  完成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福建省种子总站
  主要完成人员:陈双龙 郑家团 郑 旋 姜照伟 陈善杰 王旭春 吴南钦 黄达彪 黄水龙 唐永晖 等
  获奖类别、等级: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
  该项目通过选育、引进、试验,筛选出佳辐占、宜优673、天优3301、甬优6号、宜优99、扬两优1号、天优华占等20个类型丰富、适宜福建不稻作区种植的优质稻品种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后应用于生产。系统研究了主要优质稻品种的生物学特性,总结形成福建不同稻作区优质稻保优、高产、节本、高效栽培技术,优质稻主要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以及优质稻品种提纯、扩繁与高产制种技术。采取边试验研究、边总结经验、边示范推广的做法,构建优质稻品种推广技术体系,加强优质稻产业化开发,不断创新优质稻品种及配套技术的推广机制,加快优质稻品种及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项目实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年全省新增加优质稻及配套技术实际有效推广面积299.7万亩,平均亩新增纯收益210.1元,两年新增总经济效益43376.88万元。同时,推广优质稻品种及配套技术,满足了市场对优质稻米的需求,改善了我省人民生活水平,减少化肥、农药投入,保护了粮田生态环境。
  ★&航天育种技术创新杂交水稻优异种质及其应用
  完成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员:谢华安 王乌齐 陈炳焕 黄庭旭 郑家团 肖承和 张海峰 杨 东 张水金 杨惠杰
  获奖类别、等级: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1、所属科学技术领域
  属于作物遗传育种领域。自1996年起,利用航天空间诱变技术开展了航天育种研究与应用工作,取得重大的突破与成效。经评审,本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外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2、主要科技内容
  (1)适宜航天搭载杂交水稻材料选择和空间诱变后代材料筛选鉴定;(2)杂交水稻优异恢复系选育、恢复力和配合力测定、抗病性和稻米品质同步筛选鉴定、以及适应性评价;(3)采用航天诱变材料导入粳稻血缘的复合杂交技术选育优异恢复系;(4)大群体测配新组合,进行杂种优势、适应性和高产潜能筛选鉴定;(5)育成新品种进行生产试验、示范及高产栽培和制种技术研究;(6)育成新品种进行强再生力筛选试验、示范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7)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航天搭载诱变效果。
  3、授权专利情况
  航1号、特优航1号、Ⅱ优航1号等6个新品种(或恢复系)已获得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保护授权;航2号、福恢623等7个新品种(或恢复系)已获得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受理。
  4、主要经济指标
  (1)提出了航天搭载水稻恢复系类型的选择策略,即含有粳稻血缘、遗传基础丰富和综合性状良好的恢复系。本研究从明恢86航天诱变中,创制了航1号、航2号等优良恢复系。
  (2)组配了强优势超高产系列杂交水稻新组合,即利用新创制的航1号、航2号恢复系,育成的特优航1号、Ⅱ优航1号等7个新品种16次通过省级以上品种审定,其中特优航1号、Ⅱ优航1号和Ⅱ优航2号均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并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Ⅱ优航1号(2008年)和Ⅱ优航2号(2009年)被农业部推荐为全国主导品种。Ⅱ优航1号是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航天育种技术育成的三系杂交稻。Ⅱ优航1号和特优航1号是第一批通过国家品种审定的航天育种技术育成的三系杂交稻。
  (3)首次采用航天诱变优系材料导入粳稻血缘的复合杂交技术,育成的福恢623、福恢148、福恢936等优良恢复系,配组6个新品种通过省级以上品种审定。其中Ⅱ优623和谷优航148通过国家品种审定。
  (4)首次将航天育种技术育成强再生力的杂交稻应用于再生稻高产栽培研究。其中Ⅱ优航1号首创再生稻两季百亩片平均单产最高纪录,是我国第一个利用航天育种技术育成的百亩连片超过900kg/666.7m2的杂交稻品种。年,航天育种技术育成的系列品种作再生稻种植,仅在福建省主要产粮区的三明市和南平市累计推广达89.2万亩,新增稻谷4136.7万kg,新增社会经济效益8273.4万元。
  (5)应用SSR分子标记提供了航天育种技术创新种质的分子证据。
  (6)创新杂交水稻恢复系的选育方法,提高优良亲本的选择效率和效果。
  5、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
  利用航天育种技术育成的新品种累计推广1315万亩,增产稻谷5.16亿kg,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0.32亿元,加上再生稻新增效益8273.4万元,合计11.1473亿元。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8篇。
  ★&龙眼褐变致腐机理及微生物保鲜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完成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主要完成人员:刘 波 陈清西 车建美 郑雪芳 唐建阳 朱育菁 林抗美 潘志针 苏明星 胡泳华
  获奖类别、等级: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项目所属领域
  属于农业领域。
  2、主要技术内容
  主要研究内容:(1)龙眼褐变腐烂生理作用机理研究:首次采用PPO酶抑制剂的屏蔽技术,确认PPO酶被抑制作用是竞争性的和可逆性的,明确了PPO酶是龙眼果实褐变腐烂的主要因素。(2)龙眼褐变腐烂微生物作用机理研究:鉴定出16种微生物均为腐生菌,佐证了龙眼果实褐变腐烂是因酶系的变化导致的,而龙眼的“产后病害”在龙眼采后腐烂过程中仅起次要作用。(3)龙眼微生物保鲜技术创新研究:首次提出了“筛选抑制龙眼褐变腐烂作用酶的微生物”的龙眼保鲜研究新思路。以龙眼PPO酶为靶标,筛选到短短芽胞杆菌FJAT-0809-GLX(Brevibacillus&brevis&FJAT-0809-GLX),对该菌株的鉴定、微生物学特性、抑酶保鲜机理和发酵技术、动物安全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申请国家专利2项(.6和.1)。(4)龙眼保鲜微生物抑酶作用的有效活性成分研究:分离并明确了对龙眼POD酶具有很好抑制效果的活性成分,鉴定为“羟苯乙酯(CAS120-47-8)”和“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CAS)”,进行了其物质结构、理化特性、抑酶机理等研究。(5)龙眼保鲜微生物的生产技术研发:探索出了发酵工艺技术、生产质量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使用方法标准操作规程,进行了微生物的动物安全性试验,证明为无毒级别(省疾病防控中心测试),实施了生产性试验,在30℃自然条件下,对龙眼果实保鲜保质时间超过7天,保鲜率达到85%以上。(6)龙眼褐变致腐机理及微生物保鲜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的鉴定:日,进行了国内著名同行专家的项目鉴定(评审),一致认为该项目整体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3、发表文章情况
  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14篇,其中在Food&Chemistry等学报上发表论文7篇(SCI),得到了学界公认。
  4、技术经济指标
  阐明了龙眼褐变致腐作用机理,首次提出了“筛选抑制龙眼褐变腐烂作用酶的微生物”的龙眼保鲜研究新思路。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保鲜微生物,鉴定出有效活性成分为“羟苯乙酯”和“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建立了发酵工艺技术,进行了田间试验示范。专家鉴定达国际领先水平。
  5、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
  在莆田、泉州、漳州等龙眼主产区进行了示范应用,三年累计面积达7100亩次,累计获得直接经济效益1207.50万元。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6、主要创新点
  (1)首次提出了“筛选抑制龙眼褐变腐烂作用酶的微生物”的龙眼保鲜研究新思路。(2)筛选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保鲜微生物1株。(3)首次鉴定出有效活性成分为“羟苯乙酯”和“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4)探索出发酵工艺技术,进行了田间试验示范。
  ★&南方丘陵区农田秸秆-菌业开发耦合体系构建与循环利用关键技术
  完成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员:翁伯琦 王泽生 罗 涛 廖剑华 胡清秀 黄勤楼 陈君琛 林代炎 江枝和 曾 辉
  获奖类别、等级: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研究领域
  本项目属农业环保与循环经济研究领域。着重研究农牧菌业诸多环节中有序链接与合理匹配的科学问题,重点突破农牧菌业生产过程中废弃物减量化与再利用的集成配套技术。
  2、创新要点
  本成果以1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与3个省级科研项目为依托开展长期而深入的研究,取得7个方面突破和创新:一是阐明资源匹配与有序耦合规律,研究并建立实用技术开发模式。结合南方丘陵区实际,开展物流与能流定量研究,合理构建农田秸秆-菌业开发的耦合体系,其能值耦合度(Ω)达0.87,可持续发展指数为1.92,比传统模式提高64.06%,环境负载率为3.17,比传统模式低68.3%。并依此为科学依据,建立了6类适用于农户、村庄、企业的废弃物高效循环利用的技术模式。二是顺应发展要求并接轨高优生产,成功选育适应性强的优良菌株。在国内率先建立草生菌种资源库的基础上,选育出1株耐高温的双孢蘑菇杂交新菌株(增产22%)、1株低镉姬松茸新菌株(镉含量降低55%)和1株适宜粗放生产的大球盖菇新菌株,为草生菌业高优生产提供了菌种支撑。三是改进传统工艺并提高发酵效率,研发系列的菌业生产配套机械。创新设计双孢蘑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并开展发酵工艺研究,单位面积菇产量与转化率分别提高30%~50%与15%,研发出相配套的翻堆设备及自动上架机械,劳动效率提高了80%以上。四是保障菇品安全并制定生产规程,大面积优化改造农村传统菇房。建立了草生菌无公害栽培质量保证体系,制定多项草生菌栽培技术标准。开发无菌透气袋的国产化工艺,将环境因子优化调控系统创新性应用于乡村菇房连片改造,比传统菇房增产10%~18%。五是深化加工技术并注重全价利用,开发系列实用的增值产品。发明了大球盖菇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新方法,提取率达4‰~9‰。利用下脚料开发出优质的蘑菇酱油和菌蛋白饼干等新产品。六是替代紧缺资源并改造传统工艺,实施废弃物减量化综合防控技术。开发了以固液分离、猪粪代替牛粪栽培草生菌工艺(产量提高17%)、研发菌渣代替高岭土等作为肥料造粒粘结剂技术,实现菌渣高值化循环利用与减量化污染防控目的。七是明确菌业生产碳素转化与分配规律并进行环境效应综合评价。研究菇类生产过程菌料C素去向与分配,评价菌渣中C素再利用潜力与环境效应,明确并创立了菌渣C素多次循环利用的技术途径以及有利于C中和的相关措施,提高C素转化率9%。
  3、主要成效
  本项目历经10年攻关,选育新品种3个、获新产品新工艺5项,获专利5项,制定行业生产标准5项,新型肥料登记证10个,发表论文98篇(累计被他引243次),出版著作4部,经省内外专家评审认为,本成果整体达国际先进水平。仅近3年累计在福建、云南、江苏等地推广应用537.8万亩次,创经济社会效益5.03亿元,并取得显著生态效益。
  ★&晚熟优质柑桔良种与品质提升技术的研究应用
  完成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员:余亚白 王 琦 陈 源 林 斌 谢鸿根 赖呈纯 高慧颖 郑加协 卢新坤
  获奖类别、等级: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本项目属于果树育种与良种繁育技术以及果树栽培技术领域。
  针对柑桔缺乏晚熟良种和品质亟需提升这一现状进行研究:
  1、引进筛选出晚熟优质“茂谷桔橙”,获省级品种认定,并解决规模化生产的技术难题。
  从台湾引进并筛选出茂谷桔橙:成熟期2月至3月底,比现有大多数品种迟熟2至3个月;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15.4%至18.3%,为目前晚熟品种中最高,酸含量0.56%至0.92%(全国近15年认定的58个柑桔品种中,1月份以后成熟的晚熟品种11个,TSS均值12.2%,酸含量0.82%。其中经4省份认定的“不知火”桔橙的TSS最高,为13.8%,酸含量1.0%)。茂谷桔橙酸甜适口,风味浓郁;果肉橙红色,类胡萝卜素含量5.11mg/100g,查新为目前最高;单果重166.2至218.2g,皮薄,可食率85.2%。贮藏品质优良,低温4~6℃贮藏111天(7月13日),TSS&15.9%(同期进口澳桔TSS为11.1%),酸含量0.56%,好果率97.4%,出汁率66.4%,可在柑桔淡季提供优质果品。研究出茂谷桔橙适宜砧木及中间砧。研究了该果实发育动态,研究解决了其裂果率较高的技术难题,专家组连续3年现场验收“几乎无裂果”,“4年生亩产2681.8kg”。适宜在冬季基本无霜区种植,为福建推广面积最大的晚熟柑桔良种。
  2、选育出迟熟优质葡萄柚“闽农1号”
  从葡萄柚资源中发现变异株并选育出闽农1号。迟熟(4月上旬),比多数葡萄柚品种迟熟3个月(查新未见更迟熟品种);TSS9.1%,酸含量0.68%,固酸比13.4,果汁清爽;单果重417g,皮薄,无籽,可食率80.6%;出汁率62.4%,比中国果树志报道的葡萄柚最高出汁率50.0%高出24.8%;首次报道其果肉含有促进脑活力的γ-氨基丁酸(80.83&mg/100g,是芦柑的5.9倍);株产61.5kg,适宜在冬季基本无霜区种植。
  3、研究出果实品质提升的新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
  利用茂谷桔橙晚熟、优质等特性,在芦柑树上嫁接并保持20%茂谷桔橙枝条,不让该枝条结果(芦柑需疏果20%~30%,故不影响产量),利用茂谷桔橙叶片制造的光合产物输送给芦柑果实以提高其品质。经专家验收及权威机构测定,芦柑果实成熟期比对照推迟30~45天,TSS&15.1%,比对照(11.3%)相对提高33.6%,果肉变脆,果皮变薄,并带茂谷桔橙风味。该技术还可应用到其它品种与树种上,是改良品质与性状的一条简便有效的途径。查新国内外未见报道,为国际领先,获国家发明专利。
  在10次专家现场验收、11次权威机构检测、查新、国家发明专利和品种认定的基础上,评审专家组认为:“该项研究成果居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其中通过嫁接提升椪柑(芦柑)果实品质的新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省农办、农业厅、科技厅和发改委立项示范推广,新增产值3.75亿元,新增利润1.19亿元。
  ★&大型白羽半番鸭亲本专门化品系的选育研究
  完成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龙岩市红龙禽业有限公司 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主要完成人员:陈 晖 陈红萍 郑嫩珠 朱志明 缪中纬 林如龙 王光瑛 董晓宁
  获奖类别、等级: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所属科学技术领域
  本项目所属畜牧遗传育种学领域。
  2、基本情况
  《白羽半番鸭亲本专门化品系的选育研究》课题为福建省科技厅2006年10月下达的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同时受福建省科技重点项目《大型白羽半番鸭选育与羽色分子标记的研究》()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番鸭半番鸭育种技术》(nycytx-45-06)部分资金资助。
  3、主要技术内容和技术经济指标
  本项目以生产性能起点高的北京鸭和白番鸭为育种核心素材。应用现代的遗传育种技术,选育遗传性能稳定,后代半番鸭白羽率高、生长速度快、亲本群体整齐一致的父母本专门化品系。同时,选育过程应用分子标记技术对鸭的相关经济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筛选有育种意义的分子标记。
  (1)母本专门化品系选育:本项目创新建立了“母本种鸭双亲选择技术”。该技术先进、实用,加大了白羽率选择的准确性,有效地加快羽色选择的进展速度,减少了留种公鸭数量。母本北京鸭经过5年4个世代的选育,其后代半番鸭&A-B级的白羽率从19.55%提高到78.86%,A-C1级白羽率从41.60%提高到98.19%,A-C级白羽率从61.51%提高到99.17%,C2级以下从58.4%大幅度下降至1.81%。半番鸭白羽率选育进展极其显著。
  (2)父本专门化品系选育:本项目采用个体选择技术选育父本专门化品系。该技术正确、有效。父本白番鸭核心群经过4年3个世代的选育,公母鸭70日龄体重变异系数分别从12.71%和12.73%下降到6.24%和6.61%,群体趋于整齐一致。父系体重群体均匀度选育进展显著。
  (3)相关性状分子标记研究:本项目率先开展了半番鸭羽色和番鸭就巢性状的分子标记研究。利用EcoRⅠ/TaqⅠ系列的64对引物组合对黑、白羽半番鸭及其母本池DNA进行AFLP标记全面筛查,获得1个与白羽性状显著相关的AFLP分子标记;利用PCR-SSCP和直接测序法对黑白半番鸭及其母本MC1R基因进行SNP检测,筛选到2个与半番鸭羽色性状显著相关的SNP标记;利用PCR-SSCP结合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就巢和产蛋番鸭PRL基因进行SNP检测,筛选到3个与番鸭就巢性状显著相关的SNP标记。
  本项目于日通过评审。专家一致认为本项目研究具有创新性、实用性。研究结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4、应用情况及效益情况
  本项目于年共示范推广种鸭16万只,供应我省龙岩、漳州、南平、福州、三明及广东、江西等地。生产的大型白羽半番鸭1600万只,创社会产值6.4亿元,经济效益1.1亿元;白色羽毛新增价值6400万元。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年项目组成员分别在沙县、浦城、长汀、龙海、晋江等地组织开展相关人员技术培训,培训人数达300多人;初步建立了建阳、古田、龙海、三明等种鸭生产基地,为本成果示范推广打下了基础。
  ★&优良果酒酿造菌株选育与双效发酵生物降酸新技术研究及应用
  完成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员:何志刚 林晓姿 李维新 梁璋成 任香芸 陆东和 魏 巍 官雪芳 庄林歆
  获奖类别、等级: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
  本项目属于水果、蔬菜加工技术及食品发酵与酿造技术领域。
  2、主要技术内容
  本项目针对南方特色果酒产业,缺乏酿造原料特性的系统研究、缺乏专用酿造菌种、缺乏有效的生物降酸等技术瓶颈,产品存在口感粗糙、酸味突显、典型性不强等缺陷。经多学科多专业的联合攻关,取得主要成果有:
  (1)选育出降酸能力强、酿造特性优良的酿酒酵母JP2(Saccharomyces&cerev-&isiae&JP2)、J4(Saccharomyces&cerevisiae&J4),明确了其降酸途径及产香特征。两菌均能降解苹果酸及柠檬酸,应用于枇杷酒酿造降酸分别达17.1%、13.4%,复合应用于“桂葡1号”山葡萄酒发酵,降酸达19.8%,提升了果酒品质。
  (2)选育出高耐硫、耐酸、耐酒精的优良苹果酸乳酸发酵(MLF)的植物乳杆菌R23(Lactobacillus&plantarum&R23)、干酪乳杆菌R35(Lactobacillus&casei&R35)。两菌属异型发酵乳杆菌,均以苹果酸为主要优先碳源,可耐受120mg/LSO2、13%(v/v)酒精、pH值3.0,已报道乳酸菌的最高耐受SO2为60mg/L。建立了乳酸菌的MLF降酸模型。
  (3)首次研发出以自选酵母菌、乳酸菌为核心菌种的科学配伍发酵和酒体无损伤双效生物降酸的酿造新技术。山葡萄、枇杷及杨梅酒的菌种配伍分别为:酿酒酵母J4+酿酒酵母JP2+植物乳杆菌R23,酿酒酵母JP2+植物乳杆菌R23+干酪乳杆菌R35,酿酒酵母JP2+酵母菌1450+干酪乳杆菌R35。以本技术酿造山葡萄酒、枇杷酒和杨梅酒的降酸率分别达19.8%、31.6%和15.5%。
  (4)建立一套适宜南方果酒酿造的产业化技术体系,研发出优质山葡萄酒、枇杷酒及杨梅酒。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加工原料质量控制、优良酿造菌株筛选及生态法酿造、双效生物降酸、澄清与稳定处理、快速人工催陈、HACCP质量管理、营养品质分析与储藏等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应用,开发的果酒具有果香酒香协调、口感醇厚、典型性强等特征。
  3、应用推广及效益
  项目技术在福建莆田、宁德、漳州等4家企业实现产业化应用,年累计生产南方山葡萄酒、枇杷酒、杨梅酒3585吨,新增产值2.09亿元,新增利税6256万元。
  4、对行业科技进步的推动作用
  本项目技术含两个评审成果,均达国内领先水平。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制定福建省地方标准1个(已颁布实施)、发表论文15篇。培养博士2名、硕士5名。项目技术为高果酸水果酿造优质果酒提供技术支撑,有力推动了果酒加工产业的技术进步。
  ★&蘑菇菌种工厂化制种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
  完成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福州百菇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员:曾 辉 戴建清 程 翊 廖剑华 王泽生
  获奖类别、等级: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
  属于农业园艺的食用菌领域,包括“蘑菇菌种产业化生产关键配套技术研究”、“中美合作研制食用菌工厂化(GMP)制种技术研究”和“蘑菇产业化制种关键配套技术成果示范推广”3项省级课题。其中,2项通过成果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1项通过专家验收。本研究以园艺植物良种繁育学等为原理,采用“实验室小试验-中试车间-菇房小区试验-菇房示范推广”的技术路线,研究成果适用于蘑菇等食用菌制种领域。
  2、主要科技内容
  通过引进吸收美国Unicorn&IMP.&&MFG公司技术,研制适合我国现有制种条件的蘑菇无菌透气塑料袋,研发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蘑菇工厂化制种工艺,形成专利技术,制定了蘑菇制种GMP并建成工厂化制种生产线,研发出纯度高、活力强、菌龄一致、使用方便、质优价廉的蘑菇栽培种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1)针对蘑菇栽培种在生长过程对氧气和湿度的需求,应用纳米技术设计研制具微生物过滤膜可高压灭菌的无菌透气塑料袋,适用于我国现有制种条件。
  (2)根据我国国情和市场需求,研发蘑菇工厂化制种专利技术:采用蛭石、膨胀珍珠岩等火山灰配伍蘑菇堆料研制出无菌透气袋栽培种专用矿物菌种(原种),研制出快速、准确调配栽培种小麦培养基的调质技术;创新应用抽、破真空技术于菌种高压灭菌和冷却工艺,以缩短高压与冷却时间,并确保灭菌彻底和安全,减少破损和染菌;针对无菌透气袋蘑菇栽培种的特点,研究出低温保藏工艺,菌种保藏3个月仍保持良好的外观、纯度、活力与种性特征。
  (3)制定蘑菇菌种生产GMP,规范了菌种的生产操作与管理,保证了蘑菇菌种的质量安全。
  无菌透气袋蘑菇栽培种工厂化生产关键配套工艺和蘑菇制种产品良好操作规范(即GMP)的研制与应用在国内首次脱离传统的作坊式瓶装蘑菇制种工艺,促进了蘑菇菌种工厂化生产的应用和推广。以居国内领先的研究成果整体提升了福建省乃至我国蘑菇菌种生产技术水平,实现了我国蘑菇制种工艺的更新换代。
  3、授权专利情况
  2009年本项目以“采用呼吸塑料袋制作大袋蘑菇栽培种”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并于2011年获得授权(专利号:ZL.4);本项目制定的国家标准“双孢蘑菇菌种”(GB)于2003年颁布和实施。
  4、技术经济指标
  无菌透气袋蘑菇栽培种培养期由35~40天降至15~18天,菌丝生长快速而均匀,提高菌种质量;生产成本降低32%,加上提高成品率,降低破损、运费等,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
  5、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
  经10年的示范推广,已累计推广无菌透气袋蘑菇栽培种150万袋(900万kg),可供栽培面积达2000多万平方米,新增鲜菇2万吨,新增产值2亿元。近3年,新增产值1.79亿元,另外,还培养4名高级职称研究人员(正高1名、副高3名),发表论文17篇,培训农民技术骨干3500余人次。
  ★&叶菜用甘薯新品种福薯7-6选育
  完成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福建省种子总站
  主要完成人员:蔡南通 黄华康 汤 浩 郑 旋 邱永祥 罗维禄 罗文彬 许泳清 刘中华 纪荣昌
  获奖类别、等级: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所属科学技术领域
  属于农业科学技术领域。
  2、主要科技内容
  本项目为福建省重大农业项目“优质专用高产抗病甘薯新品种选育及安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等5个项目所取得的成果。
  育成首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叶菜用甘薯新品种福薯7-6。福薯7-6具有优质、高产、抗病、适应性广、营养好等特点,是我省、我国第一个通过审定(鉴定)的叶菜用甘薯品种,为全国叶菜用甘薯主推品种,2005年至今为国家区试唯一对照种。
  首创叶菜用甘薯育种技术体系。在国内首先提出叶菜用甘薯育种目标、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案构成的技术体系。以基因重组、互补和累加效应等理论为指导,以骨干亲本为核心、配制强优组合为重点,强化后代选择准确性,成功地选育出福薯7-6及一批品种(系),表明该技术体系具有实用性、先进性和创新性。
  研究形成叶菜用甘薯优质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体系。在系统研究福薯7-6生物学特征和生育特性基础上,根据我国北方、南方、长江流域等区域气候特点,形成了包括培育壮苗、合理密植、防治虫害、水肥促控和提高质量等在内的四套栽培技术规范,研发了病虫害绿色防控、叶菜周年生产等技术,构建成较为完整、具有明显创新的叶菜用甘薯优质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体系。
  创新成果转化模式,推进了叶菜用甘薯品种产业化。采取科学布局、高位嫁接、创建品牌、项目带动等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叶菜用甘薯育、繁、推,产、供、销一条龙的推广转化模式。近三年来在福州、武汉建立福薯7-6原种扩繁基地861亩,繁育种苗2亿多株,在福建、湖北、北京建立核心示范片1470亩,培植、引导规模化生产和销售,武汉市农技站注册了“江城薯尖”商标,形成“良种-基地-示范-销售”的产业化体系。
  拓展和深化了甘薯利用的新途径。福薯7-6直接促进叶菜甘薯的利用,有力推动了我国叶菜用甘薯产业化开发,推动了国家和省级叶菜用甘薯审(鉴)定工作的开展,带动一批科研单位参与研究,开创了我国甘薯利用的新途径。
  3、技术经济指标
  一是产量高,该品种参加国家、省级区试比对照台农71增产10%以上,增产达极显著水平。二是品质优、口感好,适时采收薯叶:维生素C含量29.80mg/100g,蛋白质含量2.50g/100g,其中含有苏氨酸、异亮氨酸等5种人类必须氨基酸,含钙量高达138.43mg/100g,并含有铁、锌、硒等元素,明显优于其他品种。
  4、应用推广及效益
  福薯7-6及配套栽培技术体系的建立,有力促进了叶菜用甘薯产业的发展。该品种现已在全国16个省市示范推广,成为全国叶菜用甘薯的当家品种。年全国累计推广面积114.91万亩,占全国叶菜用甘薯面积80%以上,新增社会经济效益22.78亿元;其中福建推广88.61万亩,占全省面积90%以上,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4.06亿元。3年来推广福薯7-6比种植普通蔬菜少施农药287.28吨,有效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生态效益极其显著。
  ★&仙草资源收集利用与规范化栽培
  完成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 福建省种植业技术推广总站 福建宝草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武平盛达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完成人员:陈菁瑛 苏海兰 黄颖桢 黄瑞平 黄素芳 邱福平 邓瑞强 葛晓静 陈 宏 周先治
  获奖类别、等级: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本项目属于农业领域。仙草是唇形科药食兼用的草本植物,是清热解毒类药剂和凉茶类的主要原料,研究的目的是(1)系统进行仙草资源的收集评价,为仙草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2)选育仙草良种,如用于生产凉茶的仙草品种;(3)建立仙草规范化栽培技术体系,以保障仙草原料的安全优质与质量可控,结束仙草采自野生的历史;(4)示范推广保护仙草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本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八大内容:(1)广泛收集了包括福建、广东、广西、台湾及印尼、越南等国内外仙草资源,建立我国首个仙草种质资源圃。(2)研究评价了仙草资源的总黄酮、多糖和氨基酸等品质差异,为仙草资源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3)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明确了仙草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测序并注册了仙草ITS基因序列3个。(4)综合评价、研究了仙草资源品质和遗传差异,采用集团法选育出适用于凉茶生产的“闽选仙草1号”品种,2010年通过了省级品种认定,是福建省继太子参之后认定的第二个药用植物品种。(5)研究建立了仙草的复壮育苗、科学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规范化栽培关键技术,制定福建省地方标准“仙草生产技术规程”,已通过专家评审。(6)研究评价了23批次的仙草质量,制定了福建省标“仙草安全质量要求”,通过专家评审。(7)综合研究了仙草生物产量和化学成分动态积累,确定了仙草适宜采收时间,研究明确了采收期与田间植株性状的相关性,并建立了田间直观判断采收期的识别技术。(8)研究了仙草植株特性和干草打包的技术特点,设计制作了“轻型自走式仙草割晒机”、“仙草叶土分离机”等农机具,大大提高了采收和分拣的作业效率,降低了劳动成本。
  项目通过广泛收集国内外仙草资源并系统开展了资源的生物学、遗传学及评价研究,明确了仙草资源的遗传关系和品质特性,为仙草资源的科学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筛选了凉茶专用型仙草优良品种,研究建立了其规范化生产技术体系,制定了生产规程,结束了仙草原料采自野生的历史,保障了仙草原料的安全优质与质量可控,为凉茶食品安全奠定了基础。设计制作了割晒机等农机具,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劳动成本。该项研究成果在福建、广东等省成功应用,累计推广19.9万亩,分别占福建省仙草种植面积的99%以上和广东省仙草种植面积的45%以上,累计新增产值5.85亿元。仙草原料长期供应广东加多宝和福建达利集团生产王老吉与和其正凉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具有重大的推广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该项目既开展了基础研究也开展了应用研究,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重大的应用价值。通过福建省品种认定1个、授权发明专利1项、注册基因序列号3个、发表论文6篇、制定福建省地方标准2项、设计生产了自走式仙草割晒机和仙草叶土分离机等农机具应用于生产。该研究模式可为其他药用植物资源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借鉴。该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杨梅种质资源收集及良种选育
  完成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龙海市浮宫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龙海市聚鑫果蔬专业合作社
  主要完成人员:张泽煌 卢新坤 蔡辉生 黄艺敏 蔡建兴 林旗华 林 武 蔡宝盛 林为民 郑美海
  获奖类别、等级: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本项目属果树育种与良种繁育技术、种质资源调查收集、果树栽培技术领域。
  杨梅是我国南方特产果树,果实甜酸适口,风味独特,《本草纲目》记载,杨梅具有“生津止渴、调五脏、涤肠胃”等功效;杨梅耐旱耐瘠,是重要的观赏树种和生态树种,因其良好经济与生态效益现已成为山地果业发展的热点树种。本项目针对福建杨梅优异资源不断遗失、良种缺乏和技术规范不足等问题,开展杨梅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筛选和良种选育研究,进行杨梅产业化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主要成果如下:
  1、收集保存了不同果色、不同成熟期、不同风味和不同果实大小等性状的杨梅种质资源116份,建立目前国内收集保存资源数量最多的杨梅种质资源圃;抢救保存了建阳二色杨梅、八贤道、胶钓等濒临遗失的杨梅资源6个;经国内外联机查新检索表明,国内外收集保存杨种质资源的数量和规模未有超过本项目的报道。
  2、选育出“浮宫1号”杨梅新品种,通过了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成果评审委员会评价该品种“是目前国内最早熟的优质杨梅新品种”;并选育出大果优质“金峰大梅”和白肉优质“龙海水晶”2个优质杨梅新品种;项目开展了杨梅种质资源分子生物学、糖、氨基酸和果实香气的研究,进行特异种质筛选,挖掘出嫁接苗次年即可开花结果、大果优质和氨基酸成分高等特异杨梅资源7个。
  3、首次研究制定福建省地方标准《浮宫杨梅》(DB35/770-2007)和《浮宫杨梅栽培技术规范》(DB35/T769-2007),通过福建省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依照项目制定的杨梅绿色果品生产技术规程生产的杨梅鲜果,获绿色食品认证和“全国十大精品杨梅评比优质奖”;项目组的“福建精品杨梅直销体系建立”项目获科技部主办的“全国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项目单位获全国技术市场行业权威奖项“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
  本项目从2003年开始,在龙海市、漳浦县、和云霄县等地推广新品种及标准化生产技术,累计推广面积2.72万亩,占福建杨梅生产面积的10.8%,累计新增产值10.39亿元,累计新增纯收入4.06亿元;项目收集保存的杨梅种质资源和开展的杨梅资源研究为今后杨梅良种选育、资源开发利用等提供基础;项目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本项目于日通过科技项目成果评审,评审委员会评价:“该成果达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龙眼主要害虫灾变机理及生态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完成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福建农林大学
  主要完成人员:占志雄 吴珍泉 邱良妙 魏 辉 傅建炜 吴 玮 赵建伟 胡奇勇 林仁魁 黄玉清
  获奖类别、等级: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1、所属科学技术领域
  属于农业-植物保护技术领域。
  2、主要技术内容
  针对龙眼害虫猖獗为害,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导致果园生物多样性丧失、天敌匮乏及农药残留等突出问题,历时十多年,依托“龙眼害虫生态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等7个科研项目,开展系统研究。在阐明主要害虫灾变机理的基础上,研发了害虫测报预警、果园生境调控、树体注射机、中华微刺盲蝽大量繁殖与应用等四项关键技术,集成应用后取得显著效益,推动了传统龙眼害虫控制的科技进步和改造升级。
  (1)阐明了龙眼主要害虫种群动态和灾变规律:明确我省龙眼害虫有130种,隶属9目59科,其中6种是龙眼害虫新记录种;天敌有144种,隶属12目52科;系统开展主要害虫种群动态、空间分布、为害机理研究;揭示了栽培制度、化学农药是引起害虫猖獗危害的主要因子。
  (2)建立了龙眼主要害虫测报预警模型:研究明确了龙眼角颊木虱、荔枝尖细蛾、三角新小卷蛾等主要害虫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建立了测报预警技术及防治适期预测模型,在生产上广泛应用,提高了害虫管理水平。
  (3)研发了套种绿肥作物对龙眼害虫实施生境调控新技术:筛选出适合龙眼园套种的绿肥作物3种,在国内外首次建立龙眼-绿肥作物复合系统果园,改良果园微生态环境、增殖保护天敌、恢复和提高生物多样性、优化昆虫群落结构和提高系统稳定性。昆虫生物多样性提高114.05%,天敌种类和数量分别增加226.32%、321.95%,控害效能提高2.25~5.77倍,害虫发生量减少22.21%~37.61%,达到对害虫实施生境调控的目的。阐释了龙眼园生境管理对主要害虫调控的过程及效能。
  (4)研制出施药技术新产品-树体注射机:该专利产品操作简便、液压稳定,解决了山地龙眼园喷雾施药存在的水源缺乏、用工量大、杀伤天敌、污染环境等弊端,将化学防治融入生态控制技术体系,及时控制了暴发性害虫,又保护了天敌和生态环境。
    (5)研发了中华微刺盲蝽生防新技术:成功研制出中华微刺盲蝽人工代饲料,解决了人工大量繁殖的技术难题;在田间释放应用,对龙眼角颊木虱和荔枝蒂蛀虫防效达76%和69%。大量扩繁平腹小蜂,在田间释放应用,对荔枝蝽蟓防效达80%以上。
  (6)在国内外首次集成创建了以生境管理为基础、生物防治为核心的龙眼主要害虫生态控制技术体系:经示范推广,综合防效达85%以上,果品无农药残留,取得显著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3、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
  该项成果技术成熟。年,在全省建立6个示范区,累计推广应用49万亩次,新增产值8210万元,节省农药等费用3350.83万元,增收节支总额11560.83万元,龙眼产量和品质显著提高。
  该项目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出版著作2部;发表论文26篇,被他人引用107次;制作“龙眼害虫生态控制关键技术”VCD&2套;建立“龙眼害虫远程培训与示范推广”网站1个;编制“龙眼害虫生态控制关键技术操作规程”1份。
  ★&PCV2和PRRSV病原学及诊断技术研究
  完成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员:陈少莺 庄向生 黄梅清 陈仕龙 车勇良 郑 敏 周伦江 魏 宏 王隆柏 吴振麋
  获奖类别、等级: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本项目属于预防兽医学领域。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均是近年严重威胁福建省养猪业的重要疫病病原,临床上混合感染和病原变异非常普遍。因此,明确福建省疫病流行株特征并建立诊断技术,对有效防控十分必要。该项目主要科学内容包括4个方面:
  1、PCV2病原学特性研究
  分离鉴定了11株PCV2,测定了不同地区7株PCV2的体外培养特性及基因组特征。分离株均能在PK-15细胞中增殖,但不呈现细胞病变;D(+)-氨基葡萄糖处理PK-15细胞可显著增强病毒的增殖能力;应用透射电镜在国内外首次观察到感染PCV2后3天的PK-15细胞出现代谢异常。基因组特性研究发现7株PCV2流行株的基因组差异不大,其ORF1及ORF2基因与我国不同PCV2参考株的同源性高。GenBank登录7株全序列。研究结果丰富了我国PCV2流行株的病原学资料,为福建PCV2的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2、PCV2诊断技术研究
  建立了2种PCV2病原诊断方法(荧光定量PCR、免疫荧光)和1种抗体检测方法(间接ELISA)。其中荧光定量PCR与普通PCR符合率为90%,敏感性高10倍,检测时间缩短180分钟;免疫荧光方法检测时间60分钟,与PCR符合率为97.5%;在国内外首次应用氯仿抽提结合超速离心纯化PCV2包被抗原建立的PCV2抗体间接ELISA检测时间150分钟,与北京世纪元亨PCV2&ELISA试剂盒符合率达88.89%,可大批量检测血清抗体。
  3、PRRSV病原学特性研究
  分离鉴定了7株PRRSV,其中2株欧洲型PRRSV为国内首次报道。分离株均能在Marc-145细胞上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对温度、酸碱度、氯仿十分敏感,但对胰酶抵抗力强。研究发现我省2006年以来主要流行变异型PRRSV,人工感染能引起保育猪出现与临床病例一致的临床症状甚至死亡;而欧洲型PRRSV&FJ0602株对保育猪无致病性为弱毒株。福建省变异型PRRSV分离株均具有NSP2缺失的基因特征,而结构蛋白基因与传统美洲株差异不大。福建省欧洲型PRRSV分离株主要基因与我国不同地方分离株之间的同源性为89%,欧洲型毒株的出现增加了疫病的复杂性,在PRRS的防制中应引起重视。GenBank登录8个序列。
  4、PRRSV诊断技术研究
  在国内外首次建立了能鉴别美洲型PRRSV变异株的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和直接免疫荧光诊断方法,两者符合率为100%,可用于PRRSV经典美洲株、欧洲株和变异株感染细胞的鉴定及临床快速诊断。
  应用推广及效益:本项目技术成果在福建省不同规模猪场进行推广应用,证明成果实用性强,为养猪场(户)提供疫病诊断、病原分析、指导制定免疫程序和综合防控措施,使应用场生猪出栏率提高2.2%以上。累计推广规模达43万多头,创产值达8.6亿多元,增加效益2100多万元,取得明显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球根花卉(荷兰鸢尾、亚洲百合)种质利用与配套技术研究
  完成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员:黄敏玲 林 兵 陈诗林 吴建设 钟淮钦
  获奖类别、等级: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1、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
  属于农业科学技术领域。
  2、主要科技内容与技术经济指标
  本成果为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专题“花卉产业现代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项目研发所取得。
  荷兰鸢尾(Iris&hollandica&Hort)及亚洲百合(Asiatic&hybrid&lily)具有很高的商品价值,但国内生产用种球主要依靠进口。为了解决我国球根花卉种球长期依赖进口的问题,实现种球国产化,本项目从品种引进选育、种质创新、种球本土化繁育及花期调控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取得以下创新成果:
  (1)引进选育通过省认定品种2个。从引进的11个荷兰鸢尾品种中,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适宜推广种植的“展翅”和“春之梦”2个品种,分别于2009年、2010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认定,是福建省第一、二个通过省认定的球根花卉品种。(2)辐射诱变选育出新品系2个。国内首次研究出60Co-γ射线辐照“展翅”种球的适宜剂量为7~8Gy,变异株系经定向选择、分子鉴定,选育出新花色品系2个,即蓝紫色“YW-b”、白色“YW-w”。(3)建立了荷兰鸢尾种球本土化繁育及花期调控技术体系。种球通过1000mg/L&6-BA处理,繁殖系数达7.8,比常规繁殖提高了39.3%;仔球经一季栽培收获的球茎周径≥10.0&cm达92.0%;制定了种球本土化繁育技术规范;建立了12~4月间开花调控技术体系,提早花期42~112d。(4)研制出亚洲百合试管成球繁殖技术工艺。以筛选出的亚洲百合“康皇”品种顶芽为外植体,通过器官型诱导途径,丛芽增殖系数为6,试管球诱导率达100%、且一步诱导成球、试管球直径达0.80~0.96cm,试管球经分子鉴定在5代内保持遗传稳定,可以直接作为培育商品球的种源。(5)建立了亚洲百合春、秋两季种球繁育与花期调控技术体系。开展了亚洲百合休眠生理研究,发现了在南方夏季高温会导致亚洲百合休眠的生物学特性;制定出春、秋两季种球本土化繁育技术规范;试管球经春季(海拔800m山地)、秋季(闽南地区平地)一季栽培,收获的开花球(周径≥8.0cm)分别达73.5%和79.8%;建立了1~4月间开花调控技术体系,提早花期31~92&d,开花率达95%以上。经专家评审,研究成果总体达到了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3、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
  本成果在荷兰鸢尾、亚洲百合品种引进选育、种质创新、种球本土化繁育与花期调控技术及实际应用上取得了突破,研究成果创新性、实用性强,推广前景广阔。2007年至今,集成并示范新品种、新技术,在福州、漳州、泉州、龙岩、三明等花卉主产地推广应用,累计繁育推广种球7900多万粒、生产切花3000多万枝,新增产值10250万元,繁育种球规模居全国首位,种球已推广至全国各地农户种植,培训农户2600多人次,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铁观音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完成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安溪县茶叶科学研究所 福建省安溪县元昌茶厂
  主要完成人员:杨如兴 张 磊 王文建 邬龄盛 黄东方 林宏斌 游小妹 钟臻安 王庆森 赵兴荣
  获奖类别、等级: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本研究成果属农业(茶树栽培)学科技术领域,项目针对当前铁观音生产存在的重要技术制约瓶颈问题,从土壤分析与信息建库、原种保护与单株筛选、品种提纯与纯种繁育、园内客土与土壤改良、生态建设与环境修复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综合改造在国内尚属首例,技术难度较大,成果具创新性、先进性、科学性和学术价值,在同类研究领域达国内领先水平,适用于铁观音及其它乌龙茶品种的优质高效栽培,已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该成果的应用对福建茶产业乃至我国乌龙茶产业的提升起到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对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1、研究土壤基础,取样保存安溪11个具代表性铁观音主产乡镇35个村铁观音茶园土壤样,建立土壤信息库;分析安溪铁观音茶园土壤N、P、K等营养构成元素,全面了解安溪铁观音主产乡镇的铁观音茶园土壤施肥水平和肥力状况,为铁观音优质高效栽培和“因需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2、提升提纯方法,应用原种保护和传统提纯及单株筛选技术系统提纯铁观音,纯度达99%以上;制定《铁观音育苗技术规范》,建立原种纯种铁观音采穗母本园100多亩,纯种繁育基地60多亩,3年累计出圃纯种铁观音3750万株,从根本上解决了当前铁观音生产上的纯种用种问题;收集乌龙茶品种资源,保存9份铁观音原生种质,筛选出3份纯种单株分别进行扩繁创新利用;同时合理复壮养蓬,恢复树势,增强抗逆性,提高产质量。
  3、深化旧茶园改造技术,研究提出“园内客土”改造新技术,改变传统“外源客土”的改造习惯,有效调节土壤酸碱度,大幅度节约改造成本。
  4、研究制定《铁观音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要点》,提出铁观音茶园生态建设与修复技术,初步筛选出适合于铁观音茶园套种的香椿、苦楝、小叶仁楠树种和爬地兰、三叶草等绿肥作物,实施生态修复(建设)与系统调控技术示范,推广以茶为主,“茶–果(林)–草(作物)”立体复合生态茶园构建技术模式。
  5、系统提出“铁观音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制定《铁观音低产茶园综合改造技术规程》,克服传统低产茶园改造中“三改一补”的局限性。
  6、培养一批铁观音生产和科研专业技术人员,初步形成一支能带动乌龙茶产业化生产的技术骨干和具有承担科技重大项目能力的专家团队。
  7、发表相关论文6篇,4篇论文入选研讨会论文集,对探讨铁观音优质高效栽培具有重大的学术影响。
  8、通过安溪2个技术核心基地的示范和龙头企业带动,在泉州安溪和漳州华安等省内铁观音主产区累计推广8.6万亩,带动农户2.5万户以上;项目实施后,第3年增产达15%以上,品质比对照平均提高1个等级以上;每亩可节约用药和除草等成本80元以上、客土成本400元左右,亩增效2000元以上;新增产值超过3亿元,新增利税达9000多万元,节支总额达3000多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生态和社会经济效益。
  ★&《生物质能源沼气工程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完成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员:林 斌
  获奖类别、等级:第九届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以福建省为案例,通过问卷调查和案例研究对规模化养猪场沼气工程发展进行大量的实际研究和深入的理论分析,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规模化养猪场沼气工程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找出推进规模化养猪场沼气工程发展的关键因子,并在国内政策制定现状及其执行情况和国外政策借鉴的基础上,提出一套科学可行的推进规模化养猪场沼气工程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从而为实现我国农村沼气和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同类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书通过对影响规模化养猪场沼气工程发展的因素进行深入实证研究,找出规模化养猪场沼气发展的关键因素,可为政府部门制定规模化养猪场沼气工程发展政策和寻找养猪污染治理策略提供决策依据,这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养猪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外部性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为指导,借助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工具,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规模化养猪场沼气工程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找出推进我国规模化养猪场沼气工程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全面理解规模化养猪场沼气工程发展影响因素提供理论和实证基础,进一步推进沼气产业化发展的理论研究。
  【2011年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奖】
  线虫生防菌淡紫拟青霉的研究与应用
  鱼类免疫刺激复合物的研制与应用
  丰产、优质、抗病花生新品种选育与配套技术
  狼尾草新品种选育及其肉牛高效饲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功能性卵黄粉与高优型饲料创制及产业化关键技术
  植物油替代二甲苯的农药生产技术
  福建主要蔬菜氮磷钾营养特性及其施肥指标体系研究与应用
  西花蓟马、烟粉虱天敌—斯氏钝绥螨的研究与开发
  紫芝与硬孔灵芝的栽培与深加工新技术及示范
  优化遮荫改善夏暑乌龙茶品质的机理及关键调控技术
  红壤丘陵区果茶园土壤碳流失过程与减排研究
  稻稻薯三熟高产技术研究
  可控释胶粘肥料的研制与应用
  福建黄兔专门化品系选育与开发利用研究
  杨桃资源收集筛选及栽培关键技术研究应用
  ★&线虫生防菌淡紫拟青霉的研究与应用
  完成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 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福建凯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员:刘 波 史 怀 唐建阳 黄素芳 李 芳 肖荣凤 赵立平 朱育菁 林抗美 苏明星 葛慈斌 刘 芸
  获奖类别、等级:2011年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1、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
  农业领域。
  2、主要技术内容
  本项目课题组从茄子、甘薯、豆类等感染根结线虫的作物根部及土壤中分离鉴定了线虫生防菌淡紫拟青霉NH-PL-2003、MDI等菌株,进行了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理学、生态学、发酵条件、生物效应、生防效果等研究。
  对淡紫拟青霉的研究主要用于控制根结线虫和胞囊线虫,本项目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下淡紫拟青霉的次生代谢物对甘薯茎线虫幼虫的毒力效应,总体上毒力随培养时间增长而逐渐上升,培养基、温度、pH和通气量对毒力次生代谢物的生成均有明显影响。
  食线虫菌物对植物寄生线虫的侵染作用与其产生的酶有关,其中几丁质酶就是最重要的酶之一,淡紫拟青霉分泌的几丁质酶被证实对根结线虫的卵有活性,本项目研究首次克隆了淡紫拟青霉几丁质酶基因,全长片段为1465个核苷酸组成,命名为PLChi1。通过转录表达证实基因PLChi1功能是消解根结线虫卵壳几丁质层的主要因子之一。
  淡紫拟青霉对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有着较好的拮抗抑制作用,本项目研究表明,淡紫拟青霉次生代谢物对番茄枯萎病病原菌的主要抗生机制是产生β-葡萄糖苷酶消解病原菌细胞壁,产生多糖抑制尖孢镰刀菌的孢子生成、萌发与菌落生长,培养基成分、培养时间等均对淡紫拟青霉的抑菌能力有明显影响。本项目研究首次表明淡紫拟青霉的胞内、外粗多糖及其纯化产物IP-1和EP-1均对枯萎病病原菌镰刀菌具有强烈抑制作用,可导致受抑制尖孢镰刀菌产生菌丝局部膨大、消解,胞内物质浓缩、外溢等现象。对多糖结构分析的结果表明淡紫拟青霉的多糖为单一无分支的β-(1-3)-D-葡聚糖。
  现有研究发现淡紫拟毒霉能促进难溶磷酸盐的溶解,还能促进许多化学聚合物(如农药,制革废水等)的分解。本项目研究结果首次发现淡紫拟青霉对辛硫磷有显著的降解效应。淡紫拟青霉菌对辛硫磷的降解可能有两方面因素:一是菌体释放的降解酶对有机磷的分解;二是菌丝球对有机磷的吸附作用,降解效能与培养基营养构成有明显关联。
  将淡紫拟青霉制备成菌剂-担子肥药,开发出的淡紫拟青霉生物肥药用于防治茄子根结线虫、菜豆根结线虫、烟草根结线虫、甘薯茎线虫,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果。
  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组织有关专家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承担的“线虫生防菌淡紫拟青霉的研究与应用”项目进行了评审,专家认为该项目研究思路新颖,技术先进,理论创新性强,获得农药登记证2项,开发的淡紫拟青霉菌剂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该项目研究结果达到国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3、知识产权
  整个项目研究获得国家农药登记证2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发表论文20篇(其中国家一级学报9篇),完成实验报告62篇。
  4、技术经济指标
  (1)筛选到2株微生物学特性稳定,对根结线虫具有高毒力、能快速稳定繁殖的的淡紫拟青霉菌株;(2)明确了淡紫拟青霉杀线虫、促进作物生长的作用机理;(3)对淡紫拟青霉的次生代谢物功能进行了分析;(4)研制出淡紫拟青霉生物肥药,获得国家农药登记证2项;(5)发表文章20篇,其中国家1级学报9篇。
  5、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
  在厦门、漳州、泉州及莆田等蔬菜种植区进行了规模生产示范试验,累计推广面积25万亩次,实现增收1.25亿元,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6、本项目的创新点
  (1)将淡紫拟青霉应用于防治甘薯茎线虫。(2)首次克隆了淡紫拟青霉几丁质酶基因PLChi1,通过转录表达证实该基因功能是消解根结线虫卵壳几丁质层的主要因子之一。(3)首次报道了淡紫拟青霉多糖结构为-1,3葡萄糖苷键连接的单糖组分单一的无分支结构的多聚葡萄糖结构,证实淡紫拟青霉多糖对尖孢镰刀菌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4)首次报道了淡紫拟青霉对有机磷农药(辛硫磷)残留的降解功效。
  ★&鱼类免疫刺激复合物的研制与应用
  完成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员:龚 晖 许斌福 林天龙 方勤美 陈 强 刘晓东 宋铁英 杨金先 柯 翎 林能锋
  获奖类别、等级:2011年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1、应用领域
  本研究属于水产病害免疫防治领域。针对当前水产病害防治中化学药品滥用造成的病原和耐药问题,将免疫刺激复合物(Immune-stimulating&complexes,ISCOMs)技术应用于我国鱼类主要病原菌口服、浸浴型疫苗和免疫增强剂的制备。突破了鱼类口服和浸泡免疫的技术瓶颈,为推进鱼类免疫预防技术的实用化奠定技术基础。
  2、技术原理
  鱼用疫苗的接种途径主要有注射、浸浴和口服三种方式,注射免疫效果可靠,但应激大,难以大规模实施。通过口服和浸浴的方式免疫更便捷、更具实用性,由于胃肠道消化酶的作用,以及表皮和肠道黏膜对吸收和呈递抗原有特殊的要求,使通过浸浴和口服两种实用的方式接种鱼用疫苗存在难度。
  免疫刺激复合物是(ISCOMs)由嵌入剂Quil&A、胆固醇、卵磷脂与抗原组成、大小约为40nm的笼格状结构,它结构稳定、抗消化液降解能力强;QuilA能直接作用于微绒毛,促进胞饮的作用,提高了抗原穿膜吸收的效率;ISCOMs的正二十面体笼格状的特殊构型使抗原可在表面大量集中,便于抗原呈递;此外,ISCOMs可全面激发特异性细胞免疫、特异性体液免疫和非特异免疫。ISCOMs的这些特点,非常适用于鱼类口服、浸浴型免疫制剂的研发。
  3、研究内容
  从2004年起,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在国家863计划、农业部公益项目、福建省重大专项等项目的资助下,率先将ISCOMs技术应用于我国鱼类主要病原菌口服、浸浴型疫苗和免疫增强剂的制备,开发出新的鱼类免疫制剂制备工艺,通过实验室和田间试验证实ISCOMs经口服、浸浴途径均能有效激发鱼类产生免疫应答并赋予宿主免疫保护力,突破了鱼类口服和浸泡免疫的技术瓶颈,为推进鱼类免疫预防技术的实用化奠定了技术基础。
  4、技术指标
  (1)ISCOMs制备工艺的适用范围。通过抗原浓度、纯度、形态三个方面分析比较ISCOMs的制备方法,优化ISCOMs制备工艺。用牛血清白蛋白(BSA)、嗜水气单胞菌溶血素、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多子小瓜虫抑动抗原等不同类型抗原制备出了具有典型笼格状结构的ISCOMs,说明ISCOMs技术适用于可溶性、颗粒性等多种抗原类型疫苗的制备,具有抗原的广适性。(2)ISCOMs疫苗的给药途径和效力。制备的免疫刺激复合物经注射、浸浴、口服接种均能有效激发鱼类产生免疫应答。可显著提高受免鱼淋巴细胞增殖转化指数(P&0.05),提升抗体效价(P&0.05),诱导宿主产生良好的免疫保护力,注射和口服的相对免疫保护率可达80%以上。(3)ISCOMs质量评价。以4~10倍使用剂量给药安全,保存期&13个月。(4)以ISCOMs技术制备的免疫增强剂的效果。制备的免疫增强剂能够诱导鳗鲡和大黄鱼产生非特异性基础免疫力,并在创伤弧菌、嗜水气单胞菌等病原菌的攻击试验中呈现出良好的免疫保护力。相对保护力可达50%。(5)现有工艺规程的产能。建立了ISCOMs疫苗规模化生产工艺规程,经GMP车间试生产验证,每批次产能可达1千万尾份。(6)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生态效益。完成了1000万尾份以上的田间口服免疫。田间实验的免疫保护率可达80%以上,降低发病率30%,提高商品率10%以上,减少化学药物使用量,创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达1200万元以上。(7)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三项。(8)发表论文10篇。
  ★&丰产、优质、抗病花生新品种选育与配套技术
  完成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福建省种子总站
  主要完成人员:唐兆秀 汤 浩 黄华康 张 轼 滕振勇 蓝新隆 徐日荣 胡 蓉 纪荣昌 施恭月
  获奖类别、等级:2011年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1、项目总体目标和要求
  引进国内外抗黄曲霉花生品种资源,育成抗黄曲霉花生新品种1个,油用型品种1~2个,抗黄1号5年累计推广40万亩,省级以上专业刊物发表论文5~8篇。
  2、主要内容
  开展花生收获前黄曲霉污染调查和病原学方面研究,探明危害福建省花生的黄曲霉病原菌为A.flavus,产毒菌株率62.6%;开展了菌株的代谢多样性和A.&flavus菌株致病力研究,探明黄曲霉菌致病特点,提出抗性鉴定应选择当地代表性菌株进行的观点。筛选到代表性菌株AF04122用于抗病鉴定。
  对从国内外所收集的114份花生品种资源进行了黄曲霉抗性鉴定,对筛选到的ICGV94449A等5个抗黄曲霉花生种质作了相关性状和利用价值的评价,采用地理(中国-印度)和遗传距离(类型间)两个方向,通过基因累加,互作等效应,创制出4个特异育种材料并应用于育种。育成了国内第一个抗黄曲霉侵染的花生品种抗黄1号,育成了抗青枯病品种福花3号和高产品种福花4号,均通过了福建省农作物新品种认定,并推广应用。抗黄1号已成为福建省花生主栽品种之一。研究集成了以选用抗病品种、避免干旱胁迫和荚果损伤、增施钙肥、及时收获、迅速干燥等预防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技术体系。研究了新品种的生育特性和栽培技术,针对花生新品种特征特性建立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体系。
  3、创新程度
  (1)在国内率先开展花生收获前黄曲霉污染调查和病原学研究,探明危害福建省花生的黄曲霉病原菌为A.flavus,产毒菌株率62.6%;开展了菌株的代谢多样性和A.flavus菌株致病力研究,探明黄曲霉菌致病特点。(2)采用地理(中国-印度)和遗传距离(类型间)两个方向,通过基因累加,互作等效应,创制出4个特异育种材料并在育种实践中取得成效。(3)育成了国内第一个抗黄曲霉侵染的花生品种抗黄1号,育成了抗青枯病品种福花3号和高产品种福花4号,均通过了福建省农作物新品种认定,并推广应用。抗黄1号已成为福建省主栽品种之一,经评审抗黄1号选育达国内研究领先水平。(4)在国内率先研究集成了以选用抗病品种、避免干旱胁迫和荚果损伤、增施钙肥、及时收获、迅速干燥等预防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技术措施。针对花生新品种特征特性建立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5)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农业方式,以及技术培训+示范窗口+补助等措施创新推广模式。
  4、应用成效
  年,抗黄1号、福花3号、福花4号先后被引种到江西、安徽、河南、海南、江苏、广东、云南、浙江等地。
  年在广东省饶平县大埕镇建立花生秋繁基地累计面积1206亩,共生产花生良种29.5万公斤,推广到福建省花生产区。
  三个品种在福建省累计推广面积约110.86万亩,增产花生荚果2856.53万公斤,增加社会经济效益19995.71万元。
  5、文章发表和引用情况
  发表有关论文21篇,其中学报文章15篇(SCI收录1篇)。11篇文章被引用,共计32次。
  ★&狼尾草新品种选育及其肉牛高效饲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完成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员:黄勤楼 黄秀声 钟珍梅 陈钟佃 冯德庆 陈志彤 林永辉 吴晓鸣 严厚汉
  获奖类别、等级:2011年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1、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与主要研究内容
  本项目属畜牧科学、草业科学领域。针对当前福建省肉牛饲草不足,导致肉牛产业发展较为缓慢等问题,本项目着力开展狼尾草属牧草新品种选育、牧草的综合利用与示范推广。
  2、项目关键技术经济指标与科技创新要点
  本成果以1个院级课题并以4个省部级科研项目为前期工作基础,开展长期而深入的研究,取得6个方面突破和创新:
  (1)选育出产量高、叶片含量多且品质优的“闽牧6号”狼尾草新品种,经3年区试测定,其平均分蘖数、茎叶比、鲜草和干草产量分别比杂交狼尾草(CK)高出11.8%、36.9%、9.0%和11.8%,2011年该品种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同时,运用RAPD、ITS等分子标记技术对收集保存和自主选育的包括“闽牧6号”狼尾草等17个狼尾草属牧草品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明确了狼尾草属牧草品种(系)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态性,为狼尾草属牧草的育种和利用奠定基础。
  (2)采用15N同位素方法,对“闽牧6号”狼尾草等8种禾本牧草同时进行“15N肥料-牧草-动物(小白鼠)”的转化效率研究,明确了牧草肥料利用率和转化为动物体蛋白的转化效率。并通过不同氮素水平对“闽牧6号”杂交狼尾草农艺性状、营养品质、硝酸盐含量、叶绿素SPAD值等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山地红壤中种植狼尾草属牧草以施纯氮200kg/hm2就能满足牧草高产优质的生产需求。此外,在施纯氮量为100~400kg/hm2范围内,牧草硝酸盐含量的均低于硝酸盐有毒限量指标(0.25%),不会影响牧草的饲用安全。
  (3)开展6种狼尾草属牧草不同生育期营养成分在瘤胃的降解特性研究,明确了牧草营养成分在肉牛瘤胃的消化降解规律,为饲草在肉牛上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4)开展牧草加工机械研制,研制出使用方便且节水效果好的牧草打浆机专利产品,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5)通过纤维素降解菌(酶)的研究,筛选出酶活力强的3株降解纤维素菌(贮宝1号菌、贮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鲁迅简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