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帆尽处盼归人阅尽皆不是,唯不负卿。这句话通顺吗?

圣训。敬凛恪遵。竭力整顿。不敢怠忽。其歙县知县赵本、屡询该管道府。俱言居官强干。尚无败检。臣差人密访。亦未得款据。是以未经参奏。兹奉上谕。臣复遣亲信之人、前往访查。一有贪婪实据。即行参审。不敢姑容劣员。得旨、徒为悔过之言。不知向前奋勉。亦无益也。  
○乙亥。户部议准、湖北巡抚范璨疏报、武左、黄州、钟祥、江陵、公安、枝江、宜都、东湖、荆州、荆左、荆右、均州、谷城、郧县、房县、保康、竹山、竹溪、等十八州县卫。雍正十二年。报垦田塘湖、及归并屯田内。有虚捏不实、五百三十顷五十一亩有奇。详请开除。其实在田塘湖、及归并屯田地、五百七十三顷八十八亩有奇。照例起科。从之。  
○丙子。户部议准、御史王兴吾奏称、收粮百弊丛生。乞敕下各督抚、严饬地方有司。务令粮户豫备好米。开仓即收。其本系乾圆洁净。而借查验之名。故意勒掯刁蹬。不即兑收。以索陋规。或将潮湿细碎、及搀和糠粞砂土不堪之米。滥行收兑者。该管上司立即严行参究。从之。  
○江西巡抚陈宏谋、奏请截留滇铜。以供鼓铸。并禁止私钱。得旨、滇省铜觔。运京鼓铸。关系辇下钱法。甚为紧要。从无外省截留之例。但念江西钱文太少。钱价太昂。较他省为甚。只得为权宜之计。况目下户工二部。现有余铜。足供鼓铸。著照陈宏谋所请。应解户工二部滇铜。截留五十五万五千斤。以济该省之用。该省陆续赴滇采买。仍著解京补项。他省不得援以为例。余著该部妥议具奏。寻议。据陈宏谋奏、江西久未开铸。民间俱用小广钱。又搀搭剪边、鹅眼、砂板、等钱。奸徒贪利私铸。到处囤贩。惟有亟开鼓铸。制钱日充。私钱可以禁止。拟先行出示晓谕。定以三月之限。令将一应私铸钱。尽数缴官。给价收买。搀搭鼓铸。至小广钱、乃旧铸之钱。铜质原好。行用已久。仍听照常行使。而新钱广行之后。止将小广钱量为减价。不得与大制钱相等。则新旧大小。原可兼用。应如所请。从之。  
○定边左副将军额驸策凌奏、准噶尔逃出黑龙江马甲拉齐赉。并投降之厄鲁特都噶尔。照例赏给盘费衣服。派蓝翎侍卫佛保、驰驿护送进京。报闻。  
○江苏巡抚陈大受疏报、靖江县乾隆五年、丈勘新坍田、一顷二十一亩有奇。新涨田三顷四十六亩有奇。  
○丁丑。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戊寅。谕、江、安、二省之淮、徐、凤、颍、各属。连年被水歉收。朕心廑念。屡颁谕旨。蠲赈频施。不使小民失所。昨又降旨、将江省之清河、桃源、安东、铜山、沛县、宿迁、萧县、邳州、睢宁、徐州卫、海州、沭阳。安省之宿州、灵璧、虹县、临淮、怀远、泗州、五河。十九州县卫。被灾各户。所有乾隆五年以前、未完带徵银两。统行停缓。俟各处年岁屡丰之后。该督抚再行酌量。定限分年带徵。具奏请旨。朕思上下两江十九州县卫。被灾既重。所有乾隆五年以前。未完带徵银两。既已降旨停缓。其未完带徵缓徵漕项银米。事属一例。亦著一体停缓。俾小民无追呼之扰。再查乾隆六年。山阳、阜宁、清河、桃源、安东、铜山、沛县、邳州、睢宁、萧县、宿迁丰县、砀山、海州、沭阳、并淮安、大河、徐州、三卫。应完乾隆六年漕项银米。经巡抚陈大受奏请、缓至今冬带纳。朕已俞允。今闻淮属山阳等处。夏麦被水。又复歉收。即将来秋禾丰歉。亦尚未定。若将新旧漕项。一岁并输。民间未免拮据。著将山阳等十八州县卫、各灾户。未完乾隆六年漕项银米。本年仍缓输将。俟乾隆癸亥年起。分作五年带徵。以纾民力。著该部遵谕速行。  
○贵州永宁州属顶营司土官罗嵩病废。以其子罗经都、袭职。  
○己卯。大学士鄂尔泰等奏、庄亲王等议覆御史徐以升奏称、乡饮酒礼。所以敬老尊贤。会典载仪注。未及诗乐。请撰拟乐章。以追古制。固属应行。但乡饮酒礼。应歌鹿鸣鱼丽等本诗章句。今若另行撰拟。恐蹈宋淳化故辙。如所谓鹿鸣呦呦。命侣与俦。关睢于飞。于渚之湄者。后人往信訾议。请交与律吕正义馆。将仪礼所载乡饮酒礼应歌之诗。照现定乐章字谱之式纂辑等语。应如所请。交该馆办理。俟乐章书成。交顺天府、令诸生演习。以襄大典。再查直省各学乐舞生。皆有定额。给与衣顶。不许杂项人等冒充。京师为首善之地。如果诸生中有娴通雅乐。供应文庙。声容合节者。亦应如所请。令该管官咨送学臣。系附升增。系增升廪。系廪升贡。至所称成均丁祭、所用乐章。已经撰定字谱。请交国子监、令诸生演习。倘能者日多可用监生承应等语。亦应如所请俟学习果有成效。再议奖励。从之。  
○吏部带领九卿保举国子监助教学正人员引见。得旨、国子监助教员缺。著陈淦补授。学正员缺。著曹发先补授。此内左通政龚学海、所保之龚光海。系伊胞兄。龚学海、人原平常。如何可比祁奚。龚光海、亦非祁午可比何得假内举不避亲之名。辄行保送。此风断不可长。龚学海著交部察议。寻议、照徇情例、降二级调用。从之。  
○旌表守正被戕之江西省、宁州民廖会文妻温氏。  
○庚辰。训饬慎重计典。谕、国家举行大计。乃三载考绩。黜陟幽明之要典。督抚大臣。职司其事。必当秉公去私。杜绝请托精明鉴别。无党无偏。举一人而众皆知劝。劾一人而众皆知儆。则官方以肃。吏治以清。百职备举。而民生共受其福矣。昔我皇祖皇考。严降谕旨。训饬再三。乃朕见近来各省计典。颇有视为具文。苟且塞责者。或贤员不行荐举。或劣员不行纠参。或就目前之一端。而不察其居官之素。或任一己之爱憎。而不参乎舆论之同。又或庇护私人。瞻徇情面。而使贪墨不职之人。姑容在位。祗将教职及佐杂微员。草草填注。以充其数。所谓旌别淑慝者安在乎。督抚受朕股肱心膂之寄。于此等切要政务。等诸泛常。朕将何所倚赖。今年乃大计之期。用是特颁谕旨。各督抚等、务精白乃心。矢公矢慎。以肃钜典。倘有仍蹈前辙者。经朕访闻。或被科道纠参。必当加以严谴。该部即通行晓谕知之。  
○又谕、修理京城内外河道沟洫。著原任副总河定柱、一同办理。  
○又谕军机大臣等、据河南巡抚雅尔图奏称、六月初十等日。雨水较大。邻河州县内。如开封府属之郑州、中牟、鄢陵。归德府属之永城、鹿邑、夏邑。陈州府属之淮宁、商水、西华、沈邱、项城、等州县。间有被水村庄。现在克期查办等语。近又有人奏称、河南地方。多有积水未消。而考城一县。甚至经冬不涸。于田畴尚无妨碍。朕思中州地势平衍。向来沟洫未通。以致雨水稍多。低洼处所。便至积潦难消。虽据称无碍于田畴。但水道关系民生。务宜急早修举。俾旱潦有资。可寄信雅尔图、令其留心相度。通盘筹画。次第办理。寻奏豫省地势平衍。土性虚松。一切河道沟渠。旱乾则沙随风起。每多壅塞之虞。霪雨则土随水塌。又滋淤填之患。臣于乾隆四年莅任。正值水灾后。到处俱有积水。当即饬属相度。劝导士民。分别疏浚。如安阳县、修复万金渠。灌田十六万亩。浚县、修复西十里铺。环堤卫田三万六千余亩。河内县、修复利仁、丰稔等河。灌田七万余亩。又开封府之中牟县。南阳府之南阳等十三州县。河南府之巩县、孟津、新安、三县。汝宁府之汝阳县。导水灌田。共改种水田一万八千余亩此三年来办理水道之情事也。第以开、归、陈、等属。地当下游。其积水未消之处。多系邻近黄河。缘大堤内外。修做工程。挖土成坑。雨水积聚。此种地土。豁免钱粮。于民生并无妨碍。再考城县、地势低洼。每年黄水漫流。无路宣洩。现已开沟一道。由商邱县杨家堂、归入黄河。无经冬不涸之患。又夏邑县、环城亦有积水。缘地势极低。四面高阜。不通河道。原未占碍民田。而土性苦咸。就令消涸。亦难种植。至此外水道。可以备旱潦而资蓄洩者。臣承圣训周详。自当详慎办理得旨览奏、似觉所言颇是。若实难宣洩。亦止得听之。但汝应留心详察。酌量可为则为之。朕不怪汝不留心地方。若避此而为饰词。则不可耳。  
○又谕禁旗人饮酒入园馆者。原欲革除不善谋生。于无益之处、妄行糜费习气。俾于生计有益耳。今闻各旗大臣。派出人员于街道巡察。有值班当差人等、入铺买饭者。俱行捉拏。且有吓诈被获之人。索其饮食而释放者。夫兵丁值班。离家遥远。买饭乃其常事以此为犯法。俱行捉拏。宁令兵丁枵腹值班乎此皆各旗大臣、奉行不善。过为已甚之所致也。著交各旗大臣。除将妄入园馆饮酒者。严加查拏外。其委系当差值班人等入铺买饭者。不必查拏。  
○辛巳。准噶尔、部人鞥克、鞥克穆尔。来降。命赏给安插如例。  
○兵部议准热河副都统达尔党阿奏称、宽城驿汉站。设把总二员。外委二员。伏思内地驿站事繁。管站止驿丞一员。今宽城一驿。马仅六十匹。又无差务应裁把总外委各一员。再汉站既设把总。若不给与升路。老于台站不无生弊请嗣后人材骑射可观。诚心办事者。咨送督提考验补放千总。以示奖励。把总员缺在台站外委壮丁内挑补。再宽城驿、原设牛三十头。车三十辆。查一年差使无多。且牛车迟缓。似属无益。请将车三十辆、抽拨十辆、给喜峰口驿。留车十辆给宽城驿。其原设牛裁去。不必添马即于各本站六十匹马内挑选十匹应差。从之。  
○壬午。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谕太原著富昌前往考选。河南著永兴前往考选。再河南巡抚雅尔图奏称、今岁考选。系军政之年。驻防河南满洲官兵。例应遣大臣考察。请将臣标营兵丁及臣操演过镇标兵丁。亦一并验看等语。著照所请。将绿旗兵丁一并查验。  
○癸未。上御勤政殿听政。  
○谕大学士等、江南下江之淮、徐、扬州、等处。上江之凤、颍、泗州、等处。屡被水灾。民人困苦。朕心深为廑念。今春特遣侍郎周学健、会同该督抚、加意抚绥。始不至于失所。今闻上下两江、去年受灾之所。六七月间。复被淹没田禾。似此饥馑送告。小民其何以堪。朕已切谕该督抚等、急为赈恤。妥协办理。但思两江要地。水潦频仍。固因近年雨水过多。亦由地势低洼。宣洩容纳。经理无方之所致。再四思维高斌深谙河务。且久任江南。于地方事宜。亦所熟悉。著伊同周学健前往。会同德沛、完颜伟、陈大受、张楷、将一应赈恤水利之事。确查详议具奏请旨。务救目前之灾荒。永除将来之水患即从前周学健所奏水利各摺。部议行令江南总河、督抚、查议。想伊等亦未必即能筹画妥协。亦著高斌、周学健、会同查勘定议。议定之后。高斌先行回任。将应办之事。著周学健暂留江南。会同督抚办理。俟大局已定。周学健亦即回京。此旨到日。著高斌来京请训。直隶总督印务。著史贻直前往署理。  
○又谕、今年粮船北上时。适值河水浅涸。各船盘剥加纤。实多繁费。运丁力量艰难。只得借支库银。以为归途之用。将来照例扣除还项。查江西南昌等帮。借银四千四百两。江南兴武等帮。借银一千七百零四两。扬州等帮。借银一千七百九十二两。朕念今岁连丁。艰苦甚于往年。著将所借银两。悉行赏给。免其扣还。此系格外之恩后不为例。该部即传谕仓场侍郎、漕运总督知之。  
○兵部议覆、西安将军绰尔多奏称、副都统彭珠误揭属员。应行降调。得旨、彭珠著来京候旨。  
○又奏、宁夏副都统佟山、年老乞休。得旨、佟山、著原品休致。  
○甲申。谕大学士等、内地米谷。偷载出洋例有严禁。昔我皇祖皇考。训谕地方文武官弁。至再至三。但恐日久法弛。人心玩忽。上年冬月。巡抚陈大受奏称、崇明一县。坐落海边。旧例准其采买邻近地方之米及查考清册。竟有指称崇明多买。并不装运回崇发卖者。是其私贩下海。情弊显然。用是再颁谕旨。著沿海地方之督抚提镇等。转饬文武官弁。申明禁约。实力奉行。务绝偷越之弊。倘或视为具文。仍有疎漏。经朕访闻。必于该督抚提镇是问。  
○又谕、前因西安将军绰尔多、副都统达色、不相和睦。于交查之事。多执己见具奏。朕曾降旨训饬。近闻绰尔多、达色等、仍不和睦办理。诸事掣肘。甚至不相往来。绰尔多等、身居将军副都统重任。一同办事之人。理宜屏去私意。和衷共济。今乃至不相往来。成何体统。伊等果能以公务为要。认真办理。纵有私相不和之处。亦可涣然冰释。若似此光景。非惟于人臣之道有乖。其何以整饬地方。表率僚属耶。朕虽降旨调取副都统达色彭珠、俱著来京候旨。现在彼处之旧人。及遣往新任之大臣等。仍系一处办事。绰尔多等、倘仍前不知悛改。不惟公事无益。亦大负朕委任封疆重寄之厚恩矣。将军绰尔多等、著寄谕严加申饬。嗣后务须屏除私意。诸事相商。和衷共济。妥协办理。若仍怀挟私意。经朕闻知。定将伊等从重治罪。决不轻宥。  
○九卿会议、刑部奏称、查律内监守及常人盗仓库钱粮。通算并赃论罪。受枉法赃。各主者、通算全科。受不枉法赃。各主者、通算折半科罪。是凡言通算者。皆据现在发觉之赃。分别拟罪。此外并无将已经治罪之前案。因其累犯通计前赃拟罪者。至窃盗本律。更载明以一主为重等语。是一案内窃有数主之赃。并不通计。若因其三犯。而将其初犯再犯、已经治罪之赃。仍行通计。实觉罪有重科。与律未协。查前雍正十一年九卿议覆原署刑部尚书张照条奏。三犯窃盗。原题虽有通计二字。并未指明通计前两案之赃。且律例馆新定例内。已不将通计二字载入。盖窃盗三犯。原律拟绞。今既改轻。则通计三犯之赃以重其罪。虽亦三细不宥之义。但与他律论赃不符。况查窃盗五十两。祇杖六十。徒一年。今三犯。五十两以上。即拟以绞候。已加原律八等。五十两以下。至于但得财者。自杖一百以下、至杖六十。今三犯。则五十两至三十两。即议以发遣。三十两以下、至十两。即拟以充军。最轻如十两以下。至于纤毫。亦皆拟以满流。已各加原律八等。至十二等。祇下死罪一等。亦不为轻。似不必通计前案所窃赃数、而多纳之于死等语。应如刑部所奏。嗣后窃盗三犯。俱按第三犯所窃赃数多寡。悉依律例馆奏定原文。分别军流遣绞。无庸通计前赃。再刑部奏称、从前议覆各省三犯窃盗。有似前项通计前赃绞候之案。于秋审时、酌其情罪。拟以矜减等语。亦应如所奏。俟秋审时、臣等公同核议。拟以矜减。从之。  
○以侍读学士张灏、左春坊左庶子嵇璜、充日讲起居注官。  
○乙酉。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谕大学士等、福建士民。素称刁悍。通省习气相同。而漳泉为尤甚。向来罢考罢市。喧闹公堂。种种不法。所在多有。近竟有漳浦民人。持刀刺死县令之事。似此藐法逞凶。为从来所罕见。此固该犯之赋性暴横。然亦闽省官员溺职素餐。既不能化导以感发其天良。又不能董戒以开通其愚昧。及见民俗嚣陵。干犯法纪。则又为之蒙蔽掩藏。希图省事。以致姑息养奸。积成恶习。遂大出乎人情国法之外矣。著该督抚严饬有司。力为整顿。教之以亲上敬长。示之以改过迁善。其不率教者。即时寘之于法并令伊父兄族长。严加管束。去其跃冶之习。如无父兄族长者。令乡保多方查察劝导之。倘仍不知悛改。父兄族长乡保。即时举报。按律究惩。如或有意纵庇。及曲为容隐。查出一并治罪。夫不教而杀谓之虐。闽省督抚。平时亦曾有意于教乎。有司管辖地方。原期除暴安良。化民成俗。以尽父母斯民之职。始不负国家之简用。倘玩愒因循。苟且塞责。平时不能教导。有事又复姑容。该督抚即行纠参。从重议处。其他因地制宜。移风易俗之道。仍著该督抚悉心筹画。妥酌施行。  
○又谕军机大臣等、朕闻本年六月初旬。有漳浦县民赖石。将该县知县朱以诚、持刀刺割咽喉毙命。该管上司。现将赖石严拏看守一事。部民杀死本管官。事关风化。该督等自必按律究拟。具题完结。但其起衅之由。未能深悉。或漳俗民情。自来凶悍。此事因词讼起见。凶徒挟讐肆横。系一人之私忿。或因聚众抗粮不法等事。议出一人为首行凶。则系众人之合谋。此事甚有关系。固不可纵恶养奸。以长刁风。亦不可株连扰众。以滋事端。可寄信那苏图。令其善为办理。再今岁春间。彗见于天。在闽疆分野。今适有漳浦县民人杀死县令之事。未必非其应验。可令该督每事谨慎。毋致滋事。至此案起衅缘由。令其即速查明奏闻。寻据奏覆、漳浦县地方。奸恶兵民。结有小刀、子龙、二会。纠党滋扰。该故令朱以诚、拏获数人。正在审究。有会首蔡怀、李珠等。恐一并被拏。同谋指使赖石。将朱以诚杀死。臣已拏获凶犯。严审究拟。诏安县、又有奸民陈作、谣言聚众。亦即擒获讯办。查闽省人情。既多狡诈。而积习骤难转移。地方遇有大案。持之过急。既恐变生意外。操之稍缓。又虑堕其术中。惟在慎密以防维。周详以应事。庶几潜移默夺。地方无惊扰之虞。得旨。所见甚是。勉力为之。  
○户部议覆、湖北巡抚范璨疏报、汉阳府属之汉川县。安陆府属之潜江、沔阳、天门、荆门、四州县。并沔阳卫。德安府属之云梦县。荆州府属之江陵、监利、二县。并荆州、荆左、二卫。襄阳府属之襄阳县。于本年五六月内。或因河水泛涨。或因雨水漫溢。低洼田地禾苗。多被淹没。庐舍人口。亦有损伤。又襄阳府属之襄阳、枣阳、谷城、三县。并襄阳卫。于本年四月内。因风雨骤至。内带冰雹。粟谷棉豆。均有折伤。应请查明被灾军民。先动库项并仓谷。分别抚恤。其应完地丁屯饷钱粮。暂停催惩。应如所请。从之。  
○监察御史纳拉善奏、直省各关米豆额税。永行蠲免。恐于国计有亏。请照旧徵收。得旨。各省米豆关税。朕特沛恩施。全行免徵。纳拉善乃欲屯膏。仍行照旧徵收。所见甚属纰缪。岂称言官封驳之职耶。著该部严察议奏。寻议、照溺职例革职。从之。  
○补行乾隆四年分、甘肃省大计。卓异官四员。分别升赏如例。  
○丙戌。户部议准、江苏巡抚陈大受疏报、江浦、六合、山阳、阜宁、清河、桃源、安东、淮安、大河、兴化、铜山、沛县、萧县、邳州、宿迁、睢宁、海州、沐阳、共一十八州县卫。雨雹水溢。伤损二麦秧苗。且各州县卫。除兴化一县外。皆系上年被水之后。补种秋禾。俱属艰难。请于常平项下。借给耔种工本口粮。其山、阜、清、桃、安、五县。被灾更重。极贫之民。除饬先行抚恤一月外。应请再行加赈两月。次贫之民。应请普赈一月。坍倒房屋。照例给银修葺。淮、大、二卫被灾饥军。其旧欠钱粮。暂缓催徵。一体分别赈恤。从之。  
○是月。总督仓场侍郎宗室塞尔赫等奏、绍兴前后两帮。沿途起剥。耗费过多。请照例每船借支银八两。以资回空。又江、兴、等卫、湖北二三两帮、实因漕河水浅。运丁艰苦。其起欠米石。请将各丁应得余米抵补。嗣后不得援以为例。得旨。著照所请。该部知道。  
○奉天府府尹霍备奏报、各属被涝。抚恤情形。得旨。览、赈恤之事。妥协为之。  
○直隶总督高斌奏报、永定河工。伏汛平稳情形。得旨。朕正在此廑念。览奏稍慰。但所奏似觉稍迟数日耳。  
○两江总督宗室德沛、安徽巡抚张楷、奏报临淮、凤阳、怀远、灵璧、虹县、五河、宿州、寿州、凤台、泗州、盱眙、天长、蒙城、太和、霍邱、颍上、亳州、等处。田禾被淹。已动拨司库银十六万两。分解抚恤。得旨。所奏俱悉。赈恤之事。竭力查办。毋滥毋遗。以救灾黎可耳。  
○又奏、长淮卫、凤阳卫、霍邱、五河、等县卫。续报被水。豫筹抚恤。得旨。知道了。亟力抚绥之。较之去年灾伤。究为如何。据实奏来。  
○德沛又奏、亲赴扬州督赈。得旨。卿既亲来督赈亦好。妥协为之。至于河工重务。则不可掣肘也。  
○又奏、古沟湖水冲决。高邮、邵伯、兴化、盐城、俱被水患。现在设法宣洩。加意抚恤。得旨。所奏俱悉。与完颜伟和衷妥办。河工之事。是其所悉也。至江南通省水利。已有旨命高斌前往查办矣。  
○江苏巡抚陈大受奏、淮安府属之盐城县被水。勘明抚恤。得旨。务使灾黎不致失所。庶少慰朕南顾之忧耳。  
○又奏、徐属连年灾祲。今夏二麦甫收。因水减歉。且自六月以来。阴雨连绵。收成有限。其不能导涸者。一望汪洋。有田之民。固觉艰窘。无田者、甫赖皇仁。赈至四月。得延残喘。又将嗷嗷待哺。恐致流离失所。臣已饬道府率同州县细查。择极贫下户。给一月口粮。其被水之区。有愿借领耔种工本者。照给。倒坍房屋。分别给资修葺。露处之户。令择高阜处所。搭棚栖托。查淮北民风。麦收之后。恒多外出。若系被水人户。例当安插。毋令流移。亦经饬行地方官。酌量料理。得旨、江南连岁水灾。民多失所。我君臣不可不深自警惕。若赈恤之事。不能妥办。是益增罪戾矣。朕既引为已过。诚愿汝等督抚大吏。体朕如伤之心。以救灾黎耳。  
○又奏、古沟东坝漫决。水势奔腾。高邮、邵伯、上下塘俱漫溢。田庐被淹。下河之兴化、泰州、盐城、悉罹水患。铜山县、邳州、续又被水。臣已询商河臣完颜伟、督臣德沛、逐一查办。得旨。今年水势。诚异涨也。非河臣之咎。亦非汝督抚之咎。皆朕不德。不能感召天和。以致地方百姓。连年被灾。但一切赈恤料理事宜。若不妥协。则汝等莫可辞其责矣。谕到。可令河臣督臣、与钦差大臣共观之。亦将朕意宣示百姓可也。  
○又奏、亲往高宝等处、安抚灾黎。动拨银谷。赈粜并行。得旨。所奏俱悉。一切赈恤事宜。竭力为之。以副朕饥溺之怀。  
○又奏、上年监临文闱失察。谢留任恩。得旨。览、若不知改过。以圆通为得计。则不可也。  
○漕运总督顾琮奏、江广帮船。抵通稍迟。现在节节催儧。起卸回空。得旨。若早能如此料理。今年漕船。何得迟误。此皆汝柔善沽誉之咎。今亦知悔否乎。若再不努力。朕恩不可屡邀也。戒之。  
○江南河道总督完颜伟奏报、洪泽湖水势渐退。高邮邵伯湖水宣洩情形。得旨。朕正为此廑念。今览奏稍慰朕怀。古沟东坝一闭。即速奏闻。以慰朕南顾之忧。  
○又奏报、黄河水势渐消。洪泽湖水、加长已定。各工抢护平稳情形。得旨。以手加额览之。  
○两淮盐政准泰奏、淮北各盐场荡地盐池。尽被水淹。灶户停扫。一面委员查勘安抚。一面令运司筹拨银米。速饬分司等查明灾灶。先行赈恤。其沿河庐舍。多被水浸。现委人员分查失业各户。量动闲款银两。酌加周恤。以免流离。得旨。所奏俱悉。一切情形。不时奏闻。  
○又奏、扬郡米价骤贵。请以盐义仓积谷。拨发江都、甘泉、两县。于城外四厢。设厂平粜。比照市价。每石减银二钱。得旨。如此料理。甚慰朕怀也。  
○安徽巡抚张楷奏、凤、颍、泗、三属被水。已动拨司库银十六万两。分解有灾地方。动用给散。诚恐州县办理不当。或有粉饰隐匿。臣于九月开赈之初。即前往查察督率。务使饥民均沾实惠。得旨。所奏俱悉。救灾如救焚拯搦。刻不可缓也。  
○江西巡抚陈宏谋奏、兴国县猝被水灾。已饬动项赈恤。给银葺屋。其联界之赣县、宁都、瑞金、及吉安府属之万安、龙泉。南安府属之大庾。俱因雨大水发。间有冲损。飞饬确勘。一体抚恤。得旨。览、被水灾黎。加意抚恤。毋得视为偏灾而忽之。  
○又奏、兴国县被水灾民。俱已赈恤安顿。至万安、赣县、宁都、龙泉、四州县。被灾较次。亦经动项抚恤。其瑞金、大庾、泰和、雩都、庐陵、德化、湖口、等县。被灾更轻。悉已酌量抚恤。交秋以来。各属水势渐退。晚禾茂盛。米价亦不昂贵。得旨。览奏稍慰朕怀。  
○浙江巡抚常安奏覆、潮势浩瀚。无若春初秋末。臣因老盐仓最险之处。涨沙无存。黄山以西。虽有涨沙。时长时消。宽窄莫测。亦且未过秋汛。不敢遽谓可恃。六月间、臣以伏汛紧要。现修石工。亲身踏看。直至乍浦回省。是以多日未经奏事。所有奉旨询问塘工情形。理合奏闻。得旨。欣悦览之。  
○又奏、浙江麦秋既熟。早禾复稔。晚禾亦属有望。惟淳安县、分水县、安吉州、等处。山水骤漫。不无冲淹。已饬加意抚恤。至江塘海塘工程。现俱平稳。得旨。览奏曷胜欣慰。  
○湖广总督孙嘉淦奏、楚省江汉经流。湖泽渚汇。百姓多从水中筑垸为田。一有漫溢。遂失生计。臣今春巡视苗疆。凡经过有堤之处。俱行相度。窃见大江两岸。多有小山。土岸本高。而所筑之堤。去水颇远。故冲溃尚少。惟汉水自襄阳至汉阳。皆走平原。溢为潜沔。旁无冈阜以为畛域。百姓生齿日繁。圩垸日多。凡蓄水之地。尽成田庐。只留一线江身。两岸筑土堤束之。当筑堤时。不善相度。紧逼水涯。不留尺寸地以予水。故水与堤日相切摩。而所筑之堤。又未夯硪坚实。皆系浮土堆成。累年岁修。因艰于取土。虗应故事。甚至将堤身草皮铲去。以充新工。徒烦民力。无裨实用。是以荆、襄、安、汉、诸府。无年不有水患。臣查湖广无专司水利之大员。道府等官。各有分界。不能通身相度。再湖广堤工。凡岁修小工。皆用民力。若普兴大工。必需用项帮修。又天门、沔阳、潜江、监利、等处。今夏被水处甚多。既有偏灾。兼当以工代赈。似此既用民力。又动帑项。必须相度妥确。详慎办理。乃可无冒滥滋扰之弊。臣拟于秋分水涸后。亲往荆襄等处。将江汉堤工。通身相度。通盘计算。所用民力几何。需费国帑若干。若一年可以普修。则于今冬修筑。若工程繁多。不能一时完竣。则酌分缓急办理。得旨。卿所见甚是。而于水利情形实未悉。若以直隶治河之术。施之湖广。则不可之大者。  
○湖南巡抚许容奏、攸县、醴陵、茶陵、酃县、衡山、华容、益阳、沅江、等八州县被水。已饬会勘抚恤。给银葺屋。得旨。所奏俱悉。被灾难民。加意赈恤。毋使一夫失所也。  
○又奏、永顺协、应支兵米。雍正七年设营之初。每石折银六钱。雍正八年。总督迈柱、以彼地产米稀少。兵丁不敷买食。奏请增给四钱。乾隆二年。巡抚高其倬、以永顺地方。常年米价。以银一两、不敷买米一石。奏请借动公项银二千四百两。买贮米石给兵。但近仓之兵。支领甚易。远汛之兵。旷日需费。今愿买食杂粮。莫若全支折色。因时制宜。于兵丁实为便易。得旨。依议。  
○山东巡抚晏斯盛奏、查拏老瓜贼。从前抚臣奏请、于大道通衢。令汛守兵目。彻夜游巡。并令州县派拨民壮。按更印取巡兵姓名。呈报该管文武。以稽勤惰。诚为立法严密。但老瓜贼狡狯。乘虗窃发。保无将其故智。移于僻路。以害途人。更或扮为僧道技流。以伏村落。臣请于偏区僻壤。查有墩汛者。亦照前例一体游巡。如无墩汛之地。应令各该州县派委佐杂。带领民壮乡保。分地巡查。似更整密。再缉盗之法。前抚臣于通省州县内选委八员。名曰分统。分拏盗贼。又委巡道三员。以为总统。考核勤惰。复委知府数员。以为兼统。稽查捕役。又于捕盗同知通判内、遴选才能之员。分带干役。四散查拏。臣思府州县官。均有地方之责。庶务纷繁。至于诘奸禁暴。职分当为。所部内自不容其稍诿。若所部外并责之。实属鞭长莫及。臣请将所委州县分统之任。归并委巡之同知通判。将知府兼统之任。归并总统之道员。庶事权不致纷歧。而府县等官。仍令专任巡缉。如知有匪徒潜匿别境。即差捕密拏。如委巡官役。生事扰民。立即揭参。再察缉而外。尤莫重于保甲。应专责州县严查。并知府督率。务使比户有稽。逐保无隐。匪徒一入。即行举首。一切宵小。可期尽绝。得旨。所奏颇妥。但须实力行之。  
○又奏、邪教惑民。最为世道人心之害。欲正人心。必先息邪说。而邪说之最易煽惑乡愚者。莫知创立教会。佯修善事。此倡彼和。蔓延日广。大为风教之害。臣抵任后、详查各案。多属乡愚。误被惑诱。若尽法深求。则株连延蔓。恐生事端。请将创教授徒、及为首敛钱之犯。严拏究拟。其被诱入教。仅止拜佛持斋者。量予责惩。令其归正自新。自行出首者。照律免究。仍令地方官不时查察。勤加化诲。得旨。自应如是办理者。  
○又奏、东省雨泽频仍。峄县、郯城、兰山、沾化、武城、诸城、潍县、昌邑、高密等。及德州卫地。均有被水之乡。分别先行抚恤。并给银葺屋。得旨。其有成灾之处。应赈恤者妥协为之。  
○河东河道总督白钟山奏、豫省南岸、郑州来童寨。虞城王家楼。皆系旧险。节年倍用帑料。修守无虞。今七月初五至初八。河水陡长。大溜全归新挑引河。两处俱现淤滩。多年大工。化险为平。来年可省料物千百万斤。此实圣德怀柔。河神默佑所致。得旨。以手加额。欣悦览之。  
○川陕总督尹继善奏、准噶尔夷人回巢至肃。先欲将葡萄等物、硬行留下。为将来藉口之地。及见不肯留货。许帮马驼。令其驮回。遂计无可施。请愿减价出售。虽反复无常。原系夷人故智。但远来之货。令其驮回。本非出于得已。今既肯减价与商民交易。两相情愿。允其出售。亦属一时权宜。臣与抚臣黄廷桂、商酌料理。任夷人诡计百出。凡事据理酌中。于宽厚之中。仍寓节制之道。得旨。所见甚是。夷使自来。亦有旨谕彼也。  
○署西安巡抚岱奇奏、秋禾茂盛。粮价平减。督臣尹继善赴滇。查勘金沙江通川河道。地方一切事宜。臣益当尽心料理。不敢稍懈。得旨。所奏俱悉。督臣远去。汝应奋勉办事者。看来汝总以安静姑息为得计。恐未必永久受此益也。戒之。  
○甘肃巡抚黄廷桂奏、甘省狄道州、宁远县、西固厅、中卫县、被水冲漫。田禾被淹。房屋坍倒。已饬各属分别赈恤。得旨。知道了。被水处所。虽系偏灾。亦应加意抚恤。盖甘省非他省可比也。  
○甘肃布政使徐杞奏报、河东河西、被雹轻重情形。得旨。所奏俱悉。其被灾之处。与抚臣商酌。加意赈恤之。  
○安西提督永常奏、准噶尔进贡夷使吹纳木喀等。由沿边宁夏一路回巢。经过哈密。其留牧马驼。倒毙者、照数赏给。至瘸乏驼只。余剩马匹。及葡萄硵砂等物。饬与客商官兵等交易。起身回巢。得旨。所奏俱悉。但夷使马驼之事。微觉失宽了。尹继善所见甚正。可将此摺与彼观之。  
○四川提督郑文焕奏、建昌一镇、所属越巂、宁越、永定、靖远、会盐等营。禁有土司番部。当日输诚归化。认纳夷粮。自二三百石、至四五百石不等。缘地瘠山深。即令该营就近徵收。报充兵丁应支本色。必须斗斛公平。不得多增升合。乃访闻各营。立有鼠耗斗口名色。兼以淋尖踢斛。每斗浮收至三四升。约计每年多徵至五六十石、及百石以外者。据称豫备荒歉。恐夷人迁徙抗欠。难以催徵。窃思边远番猓。均属朝廷赤子。何忍苛徵。虽丰年多获。亦不应豫计歉收。先为盈取。所有一切滥收陋弊。应严行禁革。得旨。好。勉力为之。  
○广东按察使潘思榘奏、雨水调匀。丰收豫兆。得旨。欣慰览之。但不可因朕祈年念切。而有所文饰于其间也。  
○广西巡抚杨锡绂奏、从前粤西义宁苗猺不法。动兵擒剿。分石村、龙胜、卑子堡、三路。石村一路。官兵共五千一百员名。向例官兵百名。用随营长夫四十名。每名日给银八分。长夫见逆苗凶横。大半逃匿。时监纪右江道李锡秦、提臣谭行义、克期进剿。苗民投顺者众。即令随营挽运。酌给口粮。以故民夫多逃。而军事无误。今军务告竣。计实节省银一万有奇。据李锡秦禀。若据实开除报销。即成例案。万一将来边疆用兵。援以为例。则办理势必掣肘。请将此项存贮二千两于司库。以补本案军需、额外用去不能开销之项。其余银八千余两。请以四千发交新设龙胜通判。尽数买谷一万石。建仓积贮。即为龙胜常平、以备平粜赈恤之用。其余酌发积谷尚少之州县。买谷贮仓。则钱粮仍归实用。而挽运章程。亦不至轻有变易。得旨。照此奏办理亦妥。李锡秦、传旨嘉奖之。  
○署云南总督、云南巡抚张允随奏、各营千把总外委盔甲。什无一二。饬于存营公费、及马价余银内、动支制造六百四十八顶副。存贮标营。作为交代之项。又藤牌粗重。滚跳不灵。不若粤中所制。坚致轻便。亦令顺制千余面补给。得旨。知道了。应整顿者也。  
○又奏、起程前赴金江。会同川陕督臣尹继善、钦差都统新柱、相度开修机宜。得旨。所奏俱悉。朕所以令汝等面议者。亦恐互相推诿。事终无成耳。今汝三人、觌面相商。和衷共议。必有一定之论。断无两可之谋。可将朕此旨共观之。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一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二  
乾隆七年。壬戌。八月。丁亥朔。祭先师孔子。遣和亲王弘昼行礼。  
○谕、各省州县、考试童生。乃士子进身之始。文武虽有殊途。各宜秉礼自爱。以敦士风。朕闻粤东俗尚浇漓。每遇生童齐集考试之时。或赴摊铺、短价强买什物。或与市人扭结禀官。稍不遂意。即恃众嚣喧。挟制罢考。地方有司。视以为常。每多宽纵。今闻得高州府石城县。本年五月间、考试文武生童。有武童李之莱赴考。被蒙姓民人、拾去马箭一枝。比时禀知县令。已谕典史查追给还。而诸生以知县不能立刻拘责洩忿。于本日上灯时。乘县署月台下失火。遂有武生林翰芝、武童林翰权、及李芬源等。拥进宅门。攫取衣服钱文而散。现据该地方官查究。尚未结案。又闻电白县、考试武童外场。因马道拥挤。喝逐闲人。有武生扭役殴打之事。又右翼镇亲赴教场操演。有武生不衣不冠。杂入众中。拥攩马道。驱令远立。遂殴打兵丁。肆行詈骂。似此身列宫墙。不遵礼教。转恃青衿。以为抗法横行之具。士习如此。风俗何由而淳。此皆地方大小官员。及学政教官。平时不能化导之所致。用是特颁谕旨。著该督抚学政等。董率有司教官。严切训谕。务令士子等洗心涤虑。痛改前非。倘冥顽不灵。仍不率教。即按律惩治。不稍宽贷。如官员等有徇隐姑纵者。一经查出。定行分别处分。  
○谕军机大臣等、白钟山、题请挑挖引河一本。其注语内有甚属危险字样。览之、深廑朕怀。其实乃系挑引河以防险。非现在即属危险也。在伊不过据属员详语、写入本章。细心办事者、不当如是。尔等可寄信白钟山、嗣后遇有题报河工修防事件。总当据实题报。不得稍存粉饰。亦不得张大其词。寻据工部议准、河东河道总督白钟山题、为河势坐湾太深。各工危险甚急。详请挑引分势事。缘河南南岸郑州中牟一带。地居上游。在在险要。其下游中牟九堡。对岸沙滩。河头河尾。形势俱顺。先经题请兴挑。现已引溜成河。唯上游来童寨对岸沙滩。彼时尚未坐湾。故未议挑。今上湾姚五家庄河头。有吸川之形。下湾侯七家庄。复有建瓴之势。急应挑挖引河。俾河身直顺。得旨。依议速行。  
○户部议覆、署理陕西巡抚岱奇疏称、商州并所属地方。有隙地三万余亩。除无业主者、官为招垦。其有主而情愿自垦者、不必勒以年限。祇令劝谕开垦。如欲留作坟茔房屋之用。亦听民便。至有主而先愿自垦。后或力有不能。亦准续行呈官。出示招垦。有愿承垦者、该乡地同业主垦户、查验地亩。议定价值。官为给照。其地即给垦户为业。所议之价。除有力者现交外。其稍有力之家。以二年。或三年清还。如期限已满。垦户他去。既不垦地。又不清价。亦许地主呈明。移知原籍。追照送销。如本人他去。无凭著追。即取原保之户邻甘结存案。另为招垦。仍听地主议价交业。日后不得仍执前照复争。应如所请。从之。  
○缓两淮泰州分司所属庙湾场、被水灶户、新旧额徵。并分别赈恤。  
○戊子。祭大社、大稷、遣諴亲王允秘恭代行礼。  
○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奉皇太后御长春仙馆。  
○谕、今岁六七月间、江南淮、徐、扬州、一带。淮黄交涨。水势漫溢。甚于往时。朕已屡降谕旨。令该督抚加意抚绥。现又命高斌、周学健、前往会同办理。兹据陈大受奏称、扬州目下。河水日逐增长。民间自中人之家。以及极贫下户。皆流离四散。虽有平粜之官粮。抚恤之公项。亦不能奔走领籴。似此情形。实非寻常被灾可比。朕心深为轸恻。该督抚等、不得拘于常例。务须多方设法竭力拯救。使灾黎稍可资生。以俟水退。倍加抚绥。俾得安其故业。毋致失所。该部即遵谕速行。  
○训饬慎重军政。谕、各省军政。五年一举。乃黜陟将弁。鼓励戎行之要务。为督抚提镇者。留意于平时。而举行于此日。必公正无私。甄别允当。举行当举。而众人皆知奋兴。劾所当劾。而众人皆知儆戒。将见人材辈出。士气益励。国家于以收干城腹心之效。所关非浅鲜也。昔我皇祖皇考。加意武备。训谕谆谆。其因举劾不公降、旨申饬者。至严且切。今当军政之期。倘司其事者或瞻徇情面。庇护私人。将居官贪劣、及衰懦阘茸、不能骑射之人。姑容在职。止将微末弁员数人。填注充数。而使技勇过人、劳绩素著。或秉性质朴、实心效力者。遏抑隐藏。无所表见。则赏罚不明。贤否倒置。人心懈怠。戎政废弛。重负朝廷委任之意。其罪不可逭矣。用是特颁此旨。务各洗心涤虑。将从前情弊陋习。一一屏除。以肃钜典。倘有仍蹈前辙者。经朕访闻。或被科道纠参。当加以严谴。该部即通行晓谕知之。  
○大学士鄂尔泰等议奏、律设大法。轻重期协于至公。罪有殊科。彼此不容以私贷。是以梁古翂乞代父命。武帝虽行宽宥。而未闻著于令甲。汉陈元于尹次当死。兄初请代。议欲活次。应劭驳之。谓杀无罪之初。活当死之次。此谓求生。非谓代死。诚以按律议狱。各从所犯断决。不得开代罪之端。因私情而挠国宪也。若夫一家共犯。罪坐尊长。盖尊长有督率之责。父兄之教不先。则子弟之率不谨。是以定为罪首。而卑幼免坐者。法统于所尊。罪不容以并论也。今据刑部奏称、徐天爵、与伊子七十儿、同造赌具。应照不论造意、独坐尊长之律。坐以发遣为奴。复据七十儿之呈。情愿代父受罪。请将七十儿发遣。徐天爵免罪等语。查此案情节。徐天爵之母。年逾七十。仅有一子。闻其遣戍。昼夜悲啼。七十儿既不忍伤祖母之心。复不忍伊父独罹罪谴。吁请身代。伊父既得免于远戍。而祖母复得资其膳养。情殊可原。且徐天爵所犯。并无侵损于人。似可准行。但查康熙五十一年。镶蓝旗人乌尔衮。因伊父固尔哈、缘事革职。照例枷责充发。有祖母年九十岁。别无侍养之人。叩阍请代充发。俟祖母身故。再议发遣。奉旨。固尔哈、免其枷责。留养伊母。俟母故后、照例发遣。钦遵在案。是既准其留养以遂私情。仍又发遣以昭国宪。仰见圣祖仁皇帝、仁至义尽。情法兼伸。今徐天爵此案。与乌尔衮情事相同。或将七十儿发遣。将徐天爵免罪。或将徐天爵暂停发遣。交与该旗。俟伊母故后。送部发遣。应候谕旨遵行。至该部所请。嗣后如有父子共犯罪。按律应坐其父。而子愿代者。酌其情罪轻重。果无侵损于人。将代罪情由。奏明请旨。臣等伏思、一家同犯罪名。父兄按律科罪。子弟独脱然法外。稍有人心。当必怵然难安。况既无侵损于人。愿以身代父兄。犹知孝弟之义。应如所请。如子弟身本无罪、及有罪而有侵损于人者。并不得援引为例。妄行渎请。则孝弟之情义伸。而国家之宪章亦肃。得旨。这所议是。依议。徐天爵、著照固尔哈之例、暂停发遣。  
○又奏、查上江拨补封贮银、共八十余万两。下江共七十余万两。两淮盐库续收银约七八十万两。是上下两江被水州县。即有需用。己足敷动拨。所有户部续拨漕项银一十九万余两。应仍留解部。得旨。此项续拨漕项银一十九万余两。亦著存留该省。以备赈恤之用。  
○己丑。上诣长春仙馆、问皇太后安。  
○谕大学士等、据德沛、陈大受、奏称。今岁淮黄交涨。七月初五日。完颜伟、差员密谕通判刘永钥。将昭关等坝、开放洩水。令其以异涨通报等语。在督抚之意。以为下河州县被水。由于放坝。完颜伟将檄令开放。捏称通判详报异涨漫决。为河臣之咎。不知向来河工。水大放坝。河员往往报称漫溢。或报称冲决。此系相沿之习。今岁水涨异常。开坝固有伤下游田禾。若不开坝宣洩。则不独高家堰堤工可虑。即彼地城郭人民。亦必受患。此不得已之计。未尝不为保全百姓起见。况完颜伟亦曾将饬令开坝之处。具摺奏闻。虽未将以上情节、明白奏出。而朕知其意实系如此。完颜伟之奏。督抚未之知也。然完颜伟本当将此处明白奏闻。或密行知照该督抚。亦无不可。若以开坝一节咎也。则非矣。德沛现住扬州、会同陈大受办理赈务。至于河工乃完颜伟重责。令伊等和衷办理、而不可有所掣肘也。可将朕旨传谕知之。  
○大学士会同漕运总督顾琮议奏、截留漕船。定例扣追钱粮。旗丁不无拮据。应酌量加给。使丁力宽裕。除截留蓟州易州。照抵通例、各项准全给外。其余己兑开行者。其在次费用。议将山东、河南、二省。每船酌给银五十两。江南、浙江、二省。每船酌给银六十两。江西、湖广、二省帮船。程途皆远于江浙。而江西船装载正粮。较多于湖广。应将湖广帮、每船酌给七十两。江西帮、每船酌给九十两。以敷旗丁各项用度。其存剩行月等银。并全数本色米石。江浙河东等省。仍照旧按程追给。至江广二省。程途遥远。经涉江湖。应将该二省帮船。在未经过江以前截留者。除在次酌给银两外。其余剩银两、同本色米石。一体按程追给。其已过长江。尚未渡黄、截留者。应给四分之三。至渡黄以北。至临清德州等处、截留者。已俱有提溜打闸、盘浅雇剥之费。应将各项银米全给。得旨。依议速行。  
○户部议准、湖南巡抚许容疏报。攸县、醴陵、茶陵、酃县、华容、益阳、沅江、衡山、八州县。乾州、凤凰、永绥、三厅。被水被虫。分别抚恤。得旨。依议速行。  
○旌表守正捐躯之正蓝旗包衣马甲积德妻王氏。  
○庚寅。上奉皇太后幸同乐园。自是日至壬辰。皆如之。  
○谕、江南上下两江。今年水涨逾常。该督抚陆续奏报者、不下数十州县。朕每一览奏。宵旰靡宁。已屡降谕旨。令该督抚加意抚绥。毋使失所。又特命直隶总督高斌、刑部侍郎周学健、前往。会同该督抚等、拯救目前之灾荒。永除将来之水患。但念此等被灾之地。夏己无收。秋更失望。小民困苦。其何以堪。况此数十州县。有今年被灾特甚者。有今年稍轻、而连年被灾者。现又水涨未消。亟待赈恤。其流离颠连之状。时在朕心目中。所有本年应纳钱粮。朕欲加恩豁免。著该督抚查明被灾各州县。先行缓徵。次第将确数分别具奏请旨。该部即遵谕速行。  
○江苏巡抚陈大受疏报、靖江县、乾隆六年分。丈勘新坍平田、七顷九十二亩有奇。新涨折实平田、七顷八十五亩有奇。又原坍民赋田内。有学田四顷三十九亩有奇。分别蠲升。  
○辛卯。遣官祭关帝庙。  
○遣官祭昭忠祠。  
○谕曰。直隶总督高斌、刑部侍郎周学健、差往江南。办理赈恤水利事务。著给与钦差大臣关防。俱著驰驿前往。  
○又谕、嗣后挑选秀女。遇有皇太后皇后之姊妹。亲弟兄之女。亲姊妹之女。记名者。著户部奏闻。彻去记名。至妃嫔等姊妹。亲弟兄之女。亲姊妹之女。有记名者。著内务府告知首领太监奏闻。著永为例。  
○定亲蚕典礼。礼部议覆、大学士鄂尔泰等奏称、古制、天子亲耕南郊。以供粢盛。后亲蚕北郊。以供祭服。我皇上亲耕耤田以示重农至意乾隆元年。准工部侍郎图理琛、议改先蚕坛为先蚕祠。每岁季春已日。遣太常寺堂上官以少牢致祭。所以经理农桑之道。至为周备。今又命议亲蚕典礼。伏思躬桑亲蚕。历代遵行。但北郊蚕坛。在安定门外。故明嘉靖时。以后妃出入道远。亲莅未便。且其地水源不通。无浴蚕所遗址久废。考唐宋时。后妃亲蚕。多在宫苑之中。明代亦改建于西苑。伏读圣祖仁皇帝御制耕织图序。于丰泽园之北。治田数畦。环以溪水。陇畔树桑。傍立蚕舍。是育蚕之事。圣祖仁皇帝亲加讲求。今逢重熙累洽。礼明乐备之时。亲蚕大典。关系农桑。自应举行、以光典礼。其应行相度蚕地。建立蚕坛桑坛、蚕宫、从室、之处。请敕交内务府、会同工部等衙门办理。至亲蚕典礼。所应斋祀、躬桑授蚕治茧等仪注。及选择蚕母蚕妇。受桑、布缫。一切礼文事宜。应交礼部详议。得旨。奉皇太后懿旨。是。依议。臣等伏查唐开元享先蚕仪。散斋三日。致斋二日。至永徽三年。制以先蚕为中祀。我朝于季春已日祀先蚕祠。亦列中祀。则斋戒应照一切中祀、致斋二日。皇后亲祀先蚕之礼。周制。后斋戒。享先蚕。躬桑以劝蚕事。北周。皇后以一少牢亲祭先蚕西陵氏之神。因以躬桑。隋制。皇后以一太牢制币、祭先蚕于坛上。祭讫。躬桑。明会典亦载有皇后亲祀先蚕仪注。是累代皇后。原有亲祀先蚕之礼。我皇上御极之元年。特命建立先蚕祠。每岁季春已日致祭。今举行皇后亲蚕之礼。臣等谨拟交钦天监、于季春月。择躬桑吉日。皇后亲祀先蚕。应设先蚕西陵氏神位于坛上。太常寺先期奏闻。致祭前二日。皇后于正殿致斋二日。至期。诣蚕坛。以一太牢亲祀先蚕西陵氏之神。行三献礼妃、嫔、公主、王妃、以下。文下三品大臣命妇以上。致斋陪祀。祀毕。皇后诣桑坛位、采桑。妃、嫔、二人。王、贝勒、贝子、公、福晋夫人三人。三品以上。文武大臣命妇四人。从蚕采桑。蚕事毕。蚕母率蚕妇、择茧之圆洁者贮筐。献皇上。献皇太后。遂献皇后。择吉。皇后复诣蚕坛正殿。亲临织室。蚕母率蚕妇、全献茧之所登者。皇后行缫三盆手礼。遂布于蚕妇之吉者。使缫而朱绿元黄之。以供郊庙黼黻之用。至蚕母蚕妇。汉魏以前。皆无其称。惟晋蚕西郊。列侯妻六人。为蚕母以授桑。未载有蚕妇。北齐、授桑蚕母。蚕母切之、授世妇。谨按祭义。卜世妇之吉者。使入蚕于蚕室。考古制。二十七世妇。蚕宫亦建二十七从室。则蚕妇应即为世妇。所云蚕母。盖取老成谙蚕事。以为世妇统领。明嘉靖时。令顺天府报蚕母。则取诸民间之妪。未尝拘定列侯之妻。即古制卜世妇之吉者二十七人。入蚕于蚕室。亦必平时晓习蚕事。方膺兹选。臣等酌议、应交内务府、查明包衣。并行文八旗。遴选熟谙蚕事。并无事故者。开列具奏。钦点蚕母六人。使暂居茧馆、以督蚕事。蚕妇二十七人。居蚕宫二十七从室。使治蚕事。抑更有请者。皇后亲蚕肇祀。仿照古制。需女官一十二人。曰尚仪。曰尚宫。曰典仪。曰掌赞。曰司宾。曰司言。曰司宫。曰典制。曰司赞。曰典赞。曰司祝。曰女史。行礼时执事。此次初行典礼。应于孟春月。内务府先行奏选。俾演习娴熟。又祭先蚕乐章。臣等暂据会典内所载。填入仪注。应候钦定乐章演用。再查北齐蚕坛。以内监置蚕宫令丞各一人。经理蚕坛诸务。明会典亦载有蚕宫令。请仿其制。置令、丞、各一人。所有仪注。虽经仿照古制定议。但须因地制宜。应俟蚕坛规模。相度已定。再行详酌妥议具奏。从之。  
○户部议准、安徽巡抚张楷疏报、凤阳、怀远、虹县、灵璧、蒙城、五河、等六县、被水。并霉烂二麦。其新旧钱粮。暂缓催徵。无力贫民。酌借耔种。至二麦歉收各户。借给口粮一月。从之。  
○工部议准、江南总督宗室德沛奏称、蒙城县潘家湖等九处湖沟。蓄洩攸关。俱应开浚。并加筑土埂。查民堤民埝。原系民力自行修筑。不动帑项。如遇灾歉后。民力实不能办者。照以工代赈之例。动用公项。此次请即在拨存芜湖关税赢余银两酌给。及时兴修。以济民食。得旨。依议速行。  
○豁除浯州场塌陷盐埕、三百三十九丘额税。从署闽浙总督策楞请也。  
○壬辰。谕、朕爱养黎元。特沛殊恩。将关榷米豆等税。悉行蠲免。以为充裕民食之计。但船料一项。议论不一。现发九卿会议。尚未覆奏。朕思此事益无难办之处。向徵船料者。应照例徵收。向不徵船料者。岂可因免米豆之税、而转加徵船料。著该部即速行文各关知之。  
○又谕曰。高斌、周学健、奏称。此番赈务水利。需费浩繁。请令情愿急公人员。仿照乐善好施之例。出资效力。按其效力多寡。酌予议叙。分别录用等语。近年上下两江水患频仍。朕心轸念。多方筹画。如果有益于灾黎。帑金原所不计。但照高斌等所奏。此等人员。若准其效力。自必踊跃急公。辐辏而至。因此商贾流通。货物充裕。于屡年饥馑之余。可臻富庶之象。地方民生。似均有裨益。此一时权宜之计也。况京官自中、行、评、博、以下。外官自同知、通判、以下。于正途仕进之阶。尚未有碍。事属可行。但此举因江南屡被灾荒。非常年可比。他省亦不得援此渎请。然不定以年限。恐日积月累。从事者多。与现在因时制宜之意。转有未合。其应如何酌定条例。并于何时停止之处。该部一并定议速奏。寻议、京职自中、行、评、博、以下。外职自同知、通判、以下。按吏部品级考。及户部旧有粮运事例。详加参酌。分别叙用。但各省官生。陆续来江。尚需时日。应请于本年十月起。定限二年停止。所输银两。令承办官员。随到随收。毋许吏胥刁蹬需索。再查吏部铨选捐班。现系西安户部阿尔台等九班。轮流选用。此次乐善好施人员。自应从优录用。以示鼓励。应俟各该员赴选人文到部。其捐双月者。按伊等品级、并投捐日期。入于西安等捐班之前选用。其加捐先用者。即入于本班双月内先用。其改捐单月者。准归单月捐班即行选用。至加捐不论双单。月即用者。准其不论双单月捐班遇缺即用。以上四项。俱仍积选班之缺。如此项议叙无人。再将西安等班、照例铨选。各官生必踊跃急公。俾灾黎均沾惠泽。从之。  
○又谕、前据漕运总督顾琮奏称、江西南昌等帮。江南兴武、扬州、等帮运丁。力量艰难。共借银七千八百余两。以为归途之用。朕已加恩赏给。免其扣还。今绍兴前后两帮船一百五十只。亦经仓场侍郎塞尔赫等、每船借给银八两。共银一千一百四十四两。此项借银。事同一体。亦著加恩免其扣还。  
○和硕庄亲王允禄等奏、会典所载耤田之乐有三。祭先农坛。一也。亲耕时。歌三十六禾词。二也。筵宴时、奏雨旸时若、五谷丰登、家给人足、三章。三也。先农坛乐章。系顺治年间之文。臣等改定进呈。已蒙改正发馆。至三十六禾词。雨旸时若等章。系大学士蒋廷锡所撰。臣等阅其文义古雅。向以为无可更定。是以置之不议。今因管理太常乐部。方知乐与礼不相符。有不得不改正者。除三十六禾词无庸议外。查雨旸时若等三章。原为筵宴进酒进馔而设。雍正二年。以其文不雅驯。令蒋廷锡撰拟。乃蒋廷锡照古乐府体为之。实不能施于燕乐。又自雍正二年起。每年耕耤。从未赐宴。此乐本可不奏。乃因斋宫升座。诸臣庆贺。赐茶、及还宫。本无乐章。误将此三章燕饮之诗。奏中和韶乐而歌之。臣等既经查出。理合奏明。请嗣后于斋宫升座时。用中和韶乐。诸臣庆贺时。用丹陛大乐。还宫。复用中和韶乐。一如朝贺之制。至赐茶本无奏乐之理。应行停止。若有赐宴。则燕乐必须。即停止岁多。乐章不可不具。请将雨旸时若等章。照海宇昇平日之例另撰。字数止须四分之一。得旨。是。  
○四川巡抚硕色奏、雅州府属大田土千户马浚、故后绝嗣。并无亲支袭替。大田密迩内地。非离省远夷可比。若再将大田之众。交与松坪土千户马泽兼辖。夷情不服。请将大田千户员缺裁汰。其番民悉归清溪县管辖。从之。  
○癸已。上奉皇太后还宫。  
○诣大高殿行礼。  
○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前因京仓漕粮。有一二处米色、甚属恶劣。且有搀和草根沙土者。是以派委户部堂官等。细加验看。将该管官分别议处。此皆漕运总督、及仓场侍郎办理疏忽。沿途旗丁作弊之所致。与完粮之百姓。毫无干涉。或办粮之州县。于收粮之时。因此过于吹求。而受兑之运弁旗丁。又借此刁难需索。则小民之受累不浅矣。该部即行文有漕督抚。令其留心稽查。倘有此等情弊。即行查参。  
○兵部议覆、给事中富森奏称、八旗都统、副都统、护军统领、前锋统领、步军统领等。均有办理旗务、管辖官兵之责。与各省驻防将军、副都统、无异。遇军政之年。令其一体自陈等语。应如所请。内外画一。再查各部院文职大臣。有兼都统等职者。既于文职内遇京察之年自陈。遇军政之年。无庸再行自陈。至王、贝勒、贝子、公、及领侍卫内大臣、兼文职者。遇京察之年。俱应自陈。其有兼都统等职者。亦应于军政之年。一体自陈。再文官京察。各堂官于三月内缮本。送通政司陈奏。武官军政。于十月内举行。今既令于军政之年自陈。请定于九月内缮本。送通政司陈奏。从之。  
○以协领董达色、为宁夏右翼副都统。协领祁尔旦、为西安右翼副都统。参领卢色力、为西安右翼汉军副都统。  
○甲午。以举行仲秋经筵。遣官告祭奉先殿。传心殿。  
○谕、今日举行经筵典礼。礼部据向例、以天雨奏请改期。朕思魏文侯将出猎、而雨。左右不欲行。文侯曰。吾已与虞人期矣。岂可无一期会哉。乃往。身自罢之。夫田猎之娱。尚不以遇雨失期。况经筵大典。业经祭告。自应举行。但执事诸臣。例应在丹墀内排班行礼。未免沾湿。著穿雨衣排列。驾到。即入殿进讲。讲毕。即奏礼成。其阶下行礼。殿内赐茶诸仪。俱著停止。嗣后凡遇雨。俱照此例行。  
○上御文华殿。讲官三泰、陈德华、进讲论语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讲毕。上宣御论曰。天地至广也。民物至众也。而一人一日之间。苟能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斯语也。圣人岂欺我哉。盖天地民物。总不外我之一心。仁。人心也。惟不能存仁。其心已亡矣。是以视天地民物自天地民物。而我自我。于归仁乎何有。然其本性之善固在也。一日克已复礼。其仁即在是。而天下之归仁亦在是。故颜子三月不违。斯三月之间。即是天下归仁。而其余之日月至。其至之时。天下之归仁。亦犹颜子之三月不违而已矣。至于圣人位天地。育万物。何一非此心之流行于宇宙间。而天地自位。万物自育乎。是非以仁为感通之具也。亦非举为仁之效、而蕲人之求仁也。人苟未能克已复礼。则必卜度仁之能感通天下。而以天下归仁焉为仁之效。是心也。即己也。持此己而冀天下之归仁。是犹北辕而适越。吾知其无至之日必矣。讲官雅尔呼达、梁诗正、进讲易经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己也。讲毕。上宣御论曰。易经讲义曰。元亨利贞。天道之常。是惟无恒。所以恒久而不已也。夫四时代谢。二气递嬗。何尝久春而久夏乎。然惟其不恒。是以春恒去而夏恒来。运而不穷。岂非天地之以正而能久耶。所谓正者何。其不己之谓乎。故曰惟天之命。于穆不已。是即久于其道也。而大生广生。万物芸芸。孰非易知简能所悠久以无疆者乎。是故天地以正而恒。而天地初不自见其可恒于正。使天地自见其可恒于正。是有恒矣。有恒斯无恒。必恒生而恒灭。恒屈而恒伸。无是理也。是故观天地之恒久。不若观天地之不已。惟其不己。是以恒久。穆穆文王。纯亦不已。是诚希天之圣乎。大学士张廷玉等奏曰。皇上备天德之全。自周旋而中礼。体乾行之健。益悠久以无疆。阐妙蕴于孔颜。得真诠于爻象。臣等敬聆。圣论。实深钦服。礼成。赐讲官及侍班官宴于协和门。  
○谕曰、戴永椿、著吏部随便带领引见。  
○又谕、览贵州提督韩勋奏、安笼镇总兵官史载贤、系伊儿女姻亲。同官办事。自不免嫌疑。史载贤、著调补湖广襄阳镇总兵官。宋爱、著调补贵州安笼镇总兵官。  
○乙未。太宗文皇帝忌辰。上诣奉先殿行礼。  
○遣官祭昭陵。  
○谕大学士等、江南上下两江。淮、徐、凤、颍、等所属州县。叠被水灾。今年水势更大。朕心时切忧劳。多方筹画。期登斯民于衽席。此等被灾地方州县官。最关紧要。必须忠诚恻怛。实有与民休戚相关之意。而其才具、又能展布设施者。俾得久于其任。方于地方有益。若徒以才具见长。而无实心为民之念。虽致饰于外。而于抚恤之义。又何补乎。著该督抚留心察看。如现在各员。果能胜任。令其加意经理。以观成效。如有不能胜任者。或于通省属员、拣选补授。或于命往江南人员内、拣选题补。苟得其人。即令久于其地。不必速升。汉之贤能二千石。有赐级赐金而不屡迁者。其道犹可法也。如此。则疮痍可起。元气可复。庶慰朕痌<?疒众>在抱之至意。  
○吏部议覆、署理两广总督庆复疏称、西省盐法。从前官运官销。由东省配兑省河盐包。运至梧州府总口。一切收发。委梧州府同知办理。嗣于乾隆元年。经前督臣鄂弥达奏准、添设广西运同一员。驻劄梧州。专管西省各埠饷税。催徵收解。但查未设运同之前。督催官、系东西两道。经徵官、系各州县。责任攸分。不必再设催徵之员。至令该员收饷专解。又有不便于商者。平乐等二十八埠商人。俱住广东省城。其告拆盐包。原系先完饷。而后拆引。伊等自赴运司库。或数百两。或一千两。就近缴纳。当即拆引。最为便易。今前赴梧州完纳。逆流窎远。其西税一项。商埠咸隶西省。而余盐羡利。例系商人自赴西盐道库完纳。则西税银两。照羡余纳西盐道库。均属便易。若令解运同衙门转解。未免多一周折。又运同之下。添设知事一员。亦属冗旷。请将梧州盐务运同、并知事二缺、俱裁。所有收发盐包、给发水脚、盘验盐船事宜。仍委梧州府同知就近办理等语。应如所请。从之。  
○户部等部议准、安徽巡抚张楷条奏一、委员会审之宜详核也。承办案件。例由本管州县审解。知府直隶州、覆核详司。必系疑难之案。方准委员会审。乃江省不论罪之重轻。事之难易。动辄委令别州县会审。又屡驳覆审。别邑之案审明。本邑之案、反致迟搁。嗣后果系疑难重大之案。本管州县、不能审明者。遴员会审。寻常案件。不准滥委。一、帘官之宜减调也。各省武闱内帘同考官。不过四员。独江南用至十二员。又恐事故不到。加倍调取。至临期掣系空签。方令回任。臣上年主试武闱。合式入三场者止一千五百余卷。每房分阅一百余卷。查从前各科卷数。大略相同。实属房多卷少。请减去六员。每员分阅二百余卷。不虑草率。至文闱内外帘官。共用四十五员。虽无可减。向例调取九十员。先期聚集省城。临期照额点取。方将余剩之员退回。计往返一月有余。且调取过多。每有一府中、印官全行赴省。嗣后请令布政司酌量详调。每十员止余调一二员。仍将附近省城之员停派。以备临时添补。则闱员敷用。而州县亦可各勤职守。再文闱供给。各省不过数员。独江南用至四十九员。以致通省佐杂。调取大半。并请嗣后供给官。酌用二十五员。省去二十四员。虽比旧减半。而较之他省。已属倍多必无不敷之患。从之。  
○兵部议覆、王大臣等、会议顺天府府尹蒋炳奏称。旗庄地亩。俱在近京五百里内。八旗官兵人等。各有当差执事。不得不资佃耕种。收取租息。佃户亦得藉此养赡身家。近年以来。旗人下乡取租。黠佃多方刁蹬支吾。旗人情急。将该佃送官究治。乃州县中、有以抑挫旗人、为不畏强御者。有以袒护民人、为善于抚字者。遇此案件。大都置之不理。请嗣后旗人取租、召佃、赎地、等事。如佃户将租计刁难。及串通霸占。故意勒掯。告发到官。应令该地方官。速为秉公审理。如任意迟延。有心偏袒。令该上司提讯。将奸民按律惩治。州县查参议处。如旗人欺虐佃户。令该州县送臣衙门究治。再旗人以地亩事件。告假下乡。原非十日半月、所能猝办。应令该旗宽给限期。俾得从容办理。庶不致为奸民掯勒等语。均应如所请。从之。  
○丙申。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户部议准、左都御史管广东巡抚王安国疏称、龙门协孤悬海岛。不产米谷。请将廉州府仓、并钦州、合浦、灵山、三州县仓内、拨谷一万石。运至龙门协。建仓收贮。接济兵民。从之。  
○兵部等部会议、署两广总督事务云南总督庆复疏称、南海县横基角地方。上至江浦汛八里。下至顺德县河澎汛十二里。乡村错杂。商民往来。渡口险要。应添设一汛。并三板船一只。拨兵驻防巡缉。从之。  
○丁酉。太祖高皇帝忌辰。上诣奉先殿行礼。  
○遣官祭福陵。  
○谕、江南上下两江。有叠被水灾之州县。朕心深为轸念。已命大臣前往。会同该督抚加意赈恤。以苏民困。兹据安徽巡抚张楷奏报。连年水潦歉收。今年被灾最重者。则有凤阳、临淮、宿州、灵璧、虹县、怀远、寿州、凤台、蒙城、泗州、五河、盱眙、天长、十三州县。次重者。则有定远、霍邱、太和、颍上、亳州、阜阳、六州县。朕思此等地方民人。于积困之余。又罹灾患。非加恩于常格之外。不足以拯阽危。其最重者。著于定例应赈月分之外。加展三个月。其次者。著于定例应赈月分之外。加展两个月。至于灾止六分。次贫不赈者。亦俱赏赈一个月。其被灾屯卫军丁。著照坐落州县。一体加展月分。又无业贫民。乏食生监。各随所居乡村。准其照例领赈。其应于何时开赈。该抚即酌量情形举行。务派贤能有司官员。殚竭天良。实力抚恤。其下江被灾等处。即著钦差大臣。会同该督抚、照此旨酌量办理。务使灾民均沾实惠。该部即遵谕速行。  
○大学士议准、署两广总督庆复、议覆广东按察使潘思榘奏称。琼南四面环海。中有五指山。住居生熟黎人。性质愚蒙。不知读书。应照云贵湖南苗童之例。一体教导。于黎峒相近之区。崖、陵、昌、感、儋、万、定、等七州县。设学一十三所。选择品学兼优之贡生生员。每年给与修脯。令实心教诲。果有识字成诵者。量赏纸笔。能通文应试者。另编黎字号。每州县额取一名。一体乡试。下部议行。  
○户部议覆、两淮盐政准泰疏称。经管钱粮各官。例有交盘定限。两淮盐属二十五场大使。徵解钱粮。止有奏销分数考成。而新旧交代。并无报部定限。亦无册报部科。若不立定章程。勒限催办。则新旧各员。恃无交代处分。任意延缓。或至亏欠挪移。均未可定。应请嗣后将两淮盐场大使。亦照州县例。勒限两个月交盘。造册加结。咨报部科查核。倘逾限未清。查明新旧两任。系何任迟延分别参处。若有侵挪亏空情弊。即行严参。应如所请。再查两淮场员交盘既经定有例限。则凡经管盐课大使等官。事同一例。自应通行各省。一体遵行。从之。  
○戊戌。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朕御极以来。爱养黎元。于蠲免正赋之外。复将雍正十三年以前。各省积欠。陆续豁除。以息民间追呼之扰。今查雍正十三年正月起至十二月。江苏安徽福建、三省。未完民欠正项钱粮银。共一十七万七千六百七十四两六钱零。甘肃、福建、江苏、等三省。共未完民欠正项米豆粮。共九万五千二百六十九石零。甘肃省、民欠未完正项草。一百七万四千二十一束零。又直隶、江苏、安徽、甘肃、广东、福建、等六省。民欠未完杂项钱粮银。二千九百二十四两零。福建省、民欠未完杂项租谷。四百四十八石零。此等拖欠各项。历年已久。多系贫乏之户。无力输将。况江苏所欠独多。目今彼地现被水灾。待恩抚恤。岂可复徵逋负。著将以上各项。悉行豁免。若谕旨未到之先。或有续完之项。即咨部扣除。再查江、浙、二省。尚有雍正十三年、未完漕项银、七万一千二百七十两零。米、二万九百四十九石零。麦、四千三十七石零。豆、一百八十五石零。向来漕项。不在豁免之列。今既蠲除各项。著将漕项一体免徵。此旨到日。各该督抚、可即出示通行晓谕。并令各州县官实力奉行。务令闾阎均沾实惠。倘有不肖有司。朦混私收。或蠹役土棍。欺隐中饱等弊。该督抚、即行严参密拏。从重治罪。著交该部速行。  
○又谕、今年上下两江。被水州县。赈济之处甚多。俱需米谷应用。明岁春夏之交。米价谅必腾贵。虽然商贾流通。恐地方米粮、究不能充裕。朕意若将乾隆癸亥年运京漕粮内。酌留本省。自有裨益。上江、应截留若干。下江、应截留若干。著高斌、周学健、会同该督抚、察看情形。酌定数目。具奏请旨。  
○己亥。万寿节。上诣大高殿、寿皇殿、行礼。  
○遣官祭太庙后殿。  
○遣官祭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  
○遣官祭显佑宫。东岳庙。城隍庙。  
○诣皇太后宫行礼。  
○御太和殿。王以下、文武各官进表。行庆贺礼。停止筵宴。  
○谕大学士等、向来外省地方灾荒。有司官员。办理不善。每将应赈人数。有意裁减。以致人多赈少。国家虽沛恩膏。而小民仍有不免饥馁者。今年江南被水甚重。且当连年灾荒之后。更非寻常可比。凡属应赈灾民。务须将大小口数。据实造册。不得仍踵前弊。致有遗漏。可速传谕钦差大臣、及该督抚。加意查察。转饬有司、实力奉行。  
○庚子。上御乾清门听政。  
○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曰。于文煇、著解任。其刻薄贪鄙等情。交与德沛查审具奏。赣州总兵官员缺。著章隆补授。  
○以江宁城守副将成元震、补授山东兖州镇总兵官。  
○辛丑。谕、今年上下两江。水灾甚重。朕宵旰忧劳。百端筹画。以拯吾民之困厄。但思此等穷民。在本地引领待赈者固多。而挈家四出。觅食于邻省邻郡者、亦复不少。著江南、及河南、山东、江西、湖广、等省督抚各严饬地方有司。凡遇江南灾民所到之地。即随地安顿留养。或借寺庙。或盖篷厂。使有栖止之所。动用该处常平仓谷。计口授粮。据实报销。并训谕约束。不得借端生事。至于灾民聚集众多之处。则更委道府大员。专行督察。至冬月水消。及春初耕种之时。有愿归本乡者。即资送回籍。知照本籍、照例安插。并给以麦种。俾得及时赶种。其不愿回籍者。亦不必强。悉遵前谕行。  
○户部议准、总漕顾琮疏称。起运白粮内。有白糯一项。浙省向不产糯。雍正七年间。曾经粮道详明原任浙督李卫酌办。随漕统徵糙粳。官为易糯。舂办兑运。官民称便。请题明嗣后遵照办理。从之。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二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三  
乾隆七年。壬戌。八月。壬寅。上奉皇太后驻跸南苑。  
○诣皇太后行宫问安。  
○上行围。  
○谕、上年山东历城一十七州县卫。秋禾被灾。朕特降谕旨。将应徵新旧钱粮、并漕米黑豆。一概缓至今岁及癸亥两年带徵。于麦熟后起限。嗣因今岁二麦不登。复缓至秋成后完纳。现在秋收丰稔。自应按款输将。但各州县中。有叠被灾伤之历城等十三县。今岁虽获有秋。而民力未苏。旧欠新徵。令其一时并纳。未免拮据。著将历城、章邱、齐东、济阳、长清、陵县、邹平、临邑、平原、肥城、平阴、茌平、博平、等县。并历城、章邱、济阳、长清、肥城、等五县、收并之卫地。除现年钱粮、及带徵六年之米豆。照常徵收外。其应徵四五两年旧欠。及带徵六年之地丁。并灾案出借之口粮籽种。概缓至乾隆癸亥年麦收后起徵。仍照例分年完纳、以纾民力。又闻齐河、禹城、清平、高唐、等四州县。并齐河县收并之卫地。今夏虽勘不成灾。究属歉收。且去岁被灾亦重。著与历城等县、一例办理使小民糊口有资输将不致竭蹶。该抚即遵谕行。  
○是日、驻跸南苑。至丁未皆如之。  
○癸卯。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  
○吏部议准、广东巡抚王安国疏称。先因大埔坪吉河地方。为花县广宁、从化、长宁、阳山、各县接壤。最易藏奸。添设同知一员。专管花县、从化、清远、英德、广宁、长宁、等六县捕务。今查其地虽各县接壤。相隔实远。呼应不灵。况近来奸宄敛迹。大埔坪城内。有千总驻劄巡防。请将大埔坪同知所管各县捕务。仍归各府同知通判、照旧管辖。又大官田地方。因有昆仑、皂幕、诸大山。昔称盗薮。添设同知。驻劄鹤山县城。管辖新宁新会、开平、恩平、鹤山、各县捕务。今查其地均已平宁。且现有知县典史等官。又有药迳双桥、二巡检巡缉。洵为周密。亦应将大官田同知裁汰。所管捕务。仍归各府同知通判管辖。至鹤山县捕务。请归肇庆府通判兼管。又高廉运判一缺。先因粤省盐务未清。请于合浦县石康地方。添设运判。督收支放事宜。今查各场厂栅。既有效力之员巡缉。私枭亦已潜踪运判实属闲员。应裁。其发晒银两各项事宜。仍归高廉二府兼理。又三水县西南驿。清远县安远驿。曲江县芙蓉驿。英德县正阳驿。均无驿马。仅司递送本章、与发管徒犯。闲旷应裁各驿原管事宜。悉归各县典史兼管又阳江县新设那龙司。澄迈县新设新安司先因地系通衢要冲。商贾云集。酌议添设。但各离县甚近。管辖地方无多。实为可省。应裁。原拨分管地方。仍归各县捕巡管理。又崖州、陵水、感恩、昌化、四州县训导缺出。拣员调补。但学额无多。正、谕、各一员。尽足训课。亦应将各训导裁汰。从之。  
○工部议准、河南山东河道总督白钟山疏称。豫省黄河南岸、郑州中牟一带。地居上游。堤工在在险要。自乾隆五年秋汛后。坐湾愈深。各工危险。今来童寨对岸沙滩。亟应挑挖引河一道。自姚五家庄、至侯七家庄止。以顺河流。以保险工。从之。  
○甲辰。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  
○上行围。  
○遣官祭黑龙潭昭灵沛泽龙王之神。  
○谕、今年上下两江、被水情形。非常年可比。朕宵旰焦劳。凡拯救抚恤之道。亦屡经筹画矣。今又思周礼荒政。载有缓刑之条。是举行矜恤之典。亦感召和气之一端。现在江苏、安徽、两省秋审人犯中。或情有可原。当在矜疑之列者。或多年缓决。不至正法。久系囹圄者。皆应减等完结。以示因灾恤刑之意。著大学士会同刑部、详阅招册。分别妥议具奏。  
○又谕曰。王泰甡、倪之鏳、熊会玜、邓澜、王又朴著吏部行文调取来京引见。  
○谕军机大臣等。原任广西学政张考告病回籍。可寄信询问喀尔吉善看伊精力尚可服官。即著给咨赴部带领引见。  
○礼部议准、湖北巡抚范璨疏称。宜昌府属之鹤峰州。系新辟苗疆。请建社稷山川二坛。从之。  
○兵部议准、巡漕御史武柱奏称。各省漕船。由长江数千里之远。运至天津。距通止三百余里。复因三岔河口里许之险。而损伤船只。缺欠漕粮。真属功亏一篑。伏查漕船每只。水手舵工。多不过十一二人。过关时、在船撑篙掌舵者、必须三四人。仅余八九名、上岸扯拽。人力不敷。易于磕损。请敕下天津镇臣、及天津河道。每日拨兵二十名。派千总一员。前往轮班助力。俾重运安行。不致损坏。并严禁弁兵。无得需索勒掯。俟粮船进口完日。仍将原委派弁兵、彻回本汛差操。从之。  
○赈恤江西兴国县、水灾饥民。并蠲免本年额赋。  
○乙巳。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奉皇太后至晾鹰台阅围。上行围。  
○谕、军机大臣等两江总督德沛奏称、高邮、宝应、淮安等处。被水地方。现在查赈。在城居民。有力之家。例不在赈恤之列者。聚众罢市擡神。裟止?醚檬鹄找?㈥狻6?哂试蛳盗由?焘?恐甘贡τυ蛳盗跏λ∽迦酥甘埂;窗彩资率?恕R嗖痪∠蛋傩铡O衷诓閽偂<淳呤杼獠蔚扔铩7虻胤接鲇兴?翟值墶T诠偎雇琳摺9痰奔右飧?簟R跃「改杆姑裰?稹6??棵裾摺T虻备靼脖痉帧⒁允芄?叶髟蟆D烁彝媸庸α睢D止侔帐小K拼说鹊蠖裰?佟3鲇谘俺0傩铡S炭山蹇谙缬蕖<⒛倨壬怼R灾挛拗?阜āV劣谏瘃浦?摇7怯衅炔患按??椤G腋接诙潦槊骼碇?小6??使魍健4又兄甘埂=?粜?乒俪ぶ?ァS任?ㄋ?蝗荨4说榷裣啊W晕一士颊?烈岳础R呀ゴ胃囊住=衿窨墒怪?疵惹背ぁR晕?诵姆缢字?恰4忧昂?狭由?髅?铩⒃诿缃?嗍隆k拊?抵肌=?檬⊙д?坦俚燃右源Ψ帧=窠?嫌腥绱肆由?Qд?坦佟⑺?竞问隆R嘤σ榇Α⒁晕??什谎现?洹V亮跏λ∽迦恕⑺列形藜伞R潦的汛遣荒茉际??獭V?屡嬉徊⒉槊鞑巫唷=徊坎煲椤5屡嬖谡忝鲎芏饺文凇N疵夤?谟湃荨4耸挛裥氡??捶āQ洗σ再悠溆唷2豢缮源婀孟⒅?睢2萋柿耸隆V?貌考创?椭??! 狘br
○又谕曰。王乔林、吴谷、著吏部行文调取来京引见。杨廷璋、俟服满之日。该部带领引见  
○工部议准、浙江巡抚常安疏称。钱塘余杭、二县交界之瓶窰镇溪河。为诸水汇归太湖之尾闾。水挟沙至。水去沙停。兼之窰户堆积废料残沙。渐以淤阻。上游无从宣洩。遂致泛溢塘堤亦多冲刷。亟宜先为挑浚疏通。以利杭、嘉、湖、三郡民生。并转饬该地方官、晓谕附近窰户。不许仍前堆积。致妨水道。从之。  
○定边左副将军额驸策凌奏、厄鲁特巴图尔、鞥克、吉勒济尔、三人来降。照例赏给口粮由驿护送来京报闻。  
○丙午。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  
○上行围。吏部议准、云南巡抚张允随疏称、新设之驿盐道经历一员。先因井东盐井。需员调剂。特设经历驻井煎办。今章程久定。现有掌印同知。可就近管理。又威远猛班巡检一员。因改流之初。猛班距威窎。远设巡检稽查。今夷民归化日久。无需弹压。又阿迷州傍甸乡巡检一员。向因夷性梗顽。设员巡缉。今已相安。无庸另驻专员。又昭通府司狱一员。前因府治初辟。特设经管监狱。今已添设恩安首邑。人犯可发县监。司狱可裁。以上新设四缺。应裁。又查武定府撒甸同知。向因逆酋。常应运初平。将同知移驻分防。今地方宁静。夷民乐业。同知已属闲员。又宁安府属宁州、甸苴关。离州城三十余里。一应地方事务。均系知州管理。其原设巡检。亦属闲冗。又永昌府腾越州、镇彝关巡检。人户无几。兼多瘴疠。亦可议裁。又大理府云龙州、顺荡井大使。每月止管煎办额盐二万余觔。请归该州兼管。以上旧有四缺。应一并裁汰。从之。  
○户部议覆、御史李清芳、沈廷芳等奏。米粮过关数目。停止造册一摺。查各关徵收米粮税银。送部稽考簿内。有将米粮字样指出者。亦有笼统开造。并无米数者。而各关年满报部。例系将上年所收之数。比较核题。今若不将免过数目造报。恐管关之员。或借免税之名。任意亏缺。无从查核。是以议令将免过数目。年满造册报部。原为稽考核题起见。且榷关职司稽察。若云米船到关。任其所之。不必稽查。恐有藉称米船。暗带违禁等物希图影射偷越者。在商人或自爱赀本。不必尽出于此。而舵工水手人等。奸良不一。惟利是图势所必至。则过关查验放行。正以便商。非以累商。而查验时、即可将米粮数目汇册报部。亦无累商之处。今该御史复请停止造册。应俟一年造报后。各关免过米粮税银。已有成数。嗣后皆可约略而知。再行停其造报。从之。  
○浙江巡抚常安疏报。乾隆六年分。奉化、镇海、象山、太平、平阳、云和、乌程、龙游、八县。垦复荒缺田、地、山、荡、一十九顷有奇。招回人五十一丁。  
○护理福建巡抚印务、布政使张嗣昌疏报。闽省漳州府属诏安县、乾隆六年夏月被灾。应免银五千五十六两有奇。  
○丁未。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  
○兵部议准、署云南总督张允随疏称。云南孤悬天末。内则百蛮环处。外则三面临边。形势险要。猝遇缓急难待邻境声援。建威销萌。防兵綦重。诚难议裁。但国家经费有定。兵饷糜费无穷。自应酌筹通变。使有减饷之实。而无裁兵之形。庶于国用兵防。两有禆益。计滇省新设营制。与续添兵丁之昭通、镇雄、东川、普洱、新嶍、元江、广罗、广南、寻沾、等镇协营。均属极边冲要。所辖夷猓。种性不一。倘裁减过多。无以控制。且续添兵、半从旧营抽拨。亦非尽系新添。至于旧有营房兵额稍多之处。业于议设新营时、酌量移拨。若再裁减过多。汛防愈见单弱。臣将通省新旧各营通盘核算。按兵额之多寡。均匀摊减。请于督提两标。各裁马二步八兵一百名。抚标。裁马一步九兵四十名。临元、曲寻、开化、楚姚、永顺、鹤丽、永北、昭通、普洱、等九镇。各裁马一步九兵五十名。广罗、腾越、剑川、云南城守、元江、新嶍武定、寻沾广南东川、镇雄、景蒙、维西奇兵、大理城守、等十五协营。各裁马一步九兵三十名。顺云营。裁马一步九兵二十名。以上通省。共应裁马步兵一千一百六十名。遇事故缺出。渐次开除。停其募补。至原设员弁。无庸议裁。再滇省各营。有裁去民壮。存留工食。招养余丁四百四十八名。现俱随营操演。但各营已有清出伙粮。招养余丁。所有裁存民壮工食、招养余丁四百四十八名。悉行裁汰从之。  
○工部议准、甘肃巡抚黄廷桂疏称。宁夏府属之新、宝、二县。前因地震裁汰。其可耕之地。经前督臣鄂弥达、奏准兴修惠农渠口。展长汉渠之尾。引水灌溉耕作。安插无业穷民。并请将沿河一带长堤。增筑捍御。查沿河长堤。自宁夏县之王。泰堡高崖子加培起。至宝丰县止。延长二百二十七里。又惠农渠口。自宁夏县之叶昇堡起。至通润桥止。延长二百二十余里。并加筑横埂一道。动帑兴修。从之。  
○戊申。上奉皇太后自南苑还宫。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军机大臣等。据德沛条奏江南水利一摺。朕已降旨。交与大学士等议奏。朕览摺内、称天然坝、高邮诸坝。当谨守。不得轻开。如遇水涨。洪泽湖实难容纳。河臣当测量出水尺寸。先将高邮三坝、逐渐开放。量入为出。及至异涨。天然坝不得不开。必将水大情形。开放日期。一面移咨督抚。一面饬行该道府。于数日前。将高邮三坝、并芒稻各闸坝。即行通放。使高宝湖水宣洩。然后再开天然坝。则水得顺性。其势自缓等语。朕初览所奏。颇觉近是。及细加审度。似亦属难行。今年水势异涨。迥非寻常可比。苟不至十分危急。断无轻开闸坝。纵其淹没之理。且民情刁悍。只知为巳。不知为人。即如今年古沟之决。使先谕高邵之民。高邵之民。必将以为护未急之淮扬。而先殃我现成之百姓。万方阻止。何以办理耶。况水性无定。若果于前数日即能豫料。可以酌定尺寸。渐次开放。使水势可缓。则是并无急暴之形。何至不可收束。大为民害若斯之甚耶。此皆河臣之苦衷。为督抚者。宜谅之助之。乃屡据德沛、陈大受、摺奏。以为疏导失宜。意在归咎河臣。不思今岁水灾。乃上天垂象以示儆。此朕之不德。与该省督抚有司职业不修。或地方人心浇薄之所致。完颜伟、莅事未久。力小任重。伊既职司河务。其恐惧惭惶。自无可推诿。倘竟以水灾专罪河臣。朕不忍为此也。况此次开放闸坝。实因不能兼顾。为万不得已之举。即高斌久任河防。谙练诸务。若遇此等异涨恐一时亦未有万全之策也。朕看督抚与河臣、不能和衷已露形迹。似此各持意见。必有妨于公事。河务重大。关系匪轻。可将朕意详晰传谕德沛、完颜伟、陈大受、令其各矢忠诚。屏除私意。以副朕之委任。并令高斌、周学健、与伊等同观之。再朕为洪湖日夜廑心。而完颜伟半月有余。未曾具报水势。此则伊疎忽之处。著彼速行奏闻。寻据完颜伟奏覆。臣跪读谕旨。感戴天恩。伏地涕零。惟有凛遵圣训。以冀仰副皇上委用期望之至意。至臣前在古沟东坝。半月有余。未报水势。实属疎忽。得旨。前谕已悉。  
○谕、满洲人等。凡遇行走齐集处。俱宜清语。行在处清语。尤属紧要。前经降旨训谕。近日在南苑。侍卫官员兵丁俱说汉话。殊属非是。侍卫官员。乃兵丁之标准。而伊等转说汉话。兵丁等何以效法。嗣后凡遇行走齐集处。大臣侍卫官员、以及兵丁。俱著清语。将此通行晓谕知之。  
○己酉。世宗宪皇帝忌辰。上诣奉先殿、寿皇殿行礼。  
○遣官祭泰陵。  
○庚戌。上奉皇太后御畅春园。  
○幸圆明园。  
○辛亥。秋分。夕月于西郊。遣諴亲王允秘恭代行礼。  
○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谕军机大臣等。广东广、肇、围基。向来原系民修。相安无事。后经鄂弥达奏请。改为官修。百姓遂以为无与己事。一切委之于官。岁岁多有冲决。民既置之不问。官岂能曲为堤防。今办理数年。总未妥协。仍不免疎虞。将官员徒受参处。而百姓愈长刁顽。为筹久远。终非长策。可寄信与庆复、令其详审本地情形。若可仍改民修。即将所见具摺陈奏。  
○户部议覆、安徽巡抚张楷奏称、上江之凤阳、颍、泗、三府州属、与下江之淮安、徐州、海州、境壤毗连。风土大略相同。所有淮、徐、海三属。捐监粮色。业经江苏抚臣陈大受、于本年四月间奏明。酌议陈奏。淮北民间食用。俱以二麦为重。请此次捐纳本色。准其以大麦一石。抵谷一石。小麦一石。抵米一石。经部议准。独上江之凤、颍、泗、因调任布政使包括、原奏减三收捐内。止请兼收粟谷。并未议及二麦。但三府州去秋歉收。粟谷难得。惟高地二麦、尚有收成。邻近豫省产麦之区。购买亦易。况水淹地亩涸出时。尤须二麦散借作种。自应照依淮、徐、海、之例。一体收捐。再减三之例。奉行几及四月。尚无生俊报捐。今并收二麦。若仍照部议、岁底停止。恐所捐太少。无益于事。况三府州赈务。须俟次年麦熟方竣。而频年被淹。仓廪空虚。亦急须添贮。应请再为展限。俟次年五月麦熟。粮价平减之日停止。应如所请。从之。  
○准噶尔部人三津、根敦扎卜、舒翁噶尔察克、鄂尔谟泰、萨里松、布库沙喇六人同来降。命赏给安插如例。  
○壬子。谕、上下两江。现在办理散赈事务。至数十州县之多。恐现在诸员。不敷更调。即从前拣发之人。亦未必人人足供差遣。著九卿于候补知府以下、知县以上等官内。各举所知。即交吏部带领引见。务期秉公慎选。不得徇情滥举。  
○又谕、京仓建盖收贮蓆板房屋一案。各仓奏请动用钱粮。数目不一。房间亦多寡不齐。尔部可再行详加查勘。如必须建盖。酌量足敷收贮。画一办理。倘有不必建盖者。即无庸建盖。  
○大学士鄂尔泰议覆、两江总督宗室德沛奏称。洪泽一湖。上承河南安徽七十二河之水。向由清口而出。济运敌黄。来源甚巨。屯蓄堪虞。故于高堰迤西。设三滚坝分洩。又作天然二坝。以防异涨。后因湖水南泻。为下河之忧。是以将天然并高邮诸坝封闭。由是而湖力既可敌黄。且下河之兴盐等处。悉免水患。盖天然二坝一启。既恐湖弱不能敌黄。且洪水直注高宝诸湖。上河受害。则高邮三坝不容不开。高邮三坝一开。则下河州县、又遭淹没。是束水归海。宜亟讲也。查下河高、宝、兴、泰、山、盐等州县。地势本如釜底。三坝之水。泛滥而下。若仅由盐城之天妃等闸、与阜宁之射阳湖而出。则最低之兴化、已淹没殆尽。臣采访旧议。筹度情形。惟有于高邮三坝之下。左右筑堤二道。束水。东循绿洋湖。北经兴化南界。泰州北界。直达串场河。抵范公堤之草堰白驹等闸。第闸门洩水无多。应于范堤通水处、酌建滚水大坝。使洩归大海。惟是三坝至海口。地势高下不一。应用水平测量。使河身堤面。一律均平。河身可无过深。而新堤必较范堤增加数尺。水聚流畅。即海潮上涌。内水高于外水。足以相敌。不致内灌。其环绕支河。择其紧要。筑堤挑浚。贯串入海。则上下河均免泛溢。其邵伯湖南之水。旧由芒稻河、董家沟、沙坝闸、入江者。除已修建之芒稻河外。应于董家沟、沙坝闸、二处。酌加滚水坝数十丈。一遇异涨。即时启放。迅流入江则扬城一带。可免浸漫。至天然高邮诸坝。仍当谨守。不得轻开。如遇水势涨溢。洪泽湖实难容纳。河臣当测量高家堰三坝、将次过水。先将高邮三坝。逐渐开放。量入为出。及至异涨。天然坝不得不开。又必先将水大情形。开放日期。一面移咨督抚。一面饬行该道府。于数日前。将高邮三坝。并芒稻各闸坝。即行通放。使高宝湖水。大肆宣洩。然后再开天然坝。则水流顺性。其势自缓等语。除该督所请。如遇异涨。将天然等坝。豫测尺寸。先行咨明开放日期之处。己经奉有谕旨。钦遵行知外。查淮泗诸水。汇聚洪泽一湖。湖水南泻。则下河汛滥。湖水回蓄。则出清敌黄。是以高家堰为运道民生一大屏障。而天然二坝。允宜封闭者。不特恐湖水势弱、不能敌黄。以致倒灌之害大。且天然坝既开。则高邮之三坝必启。兴、泰、山、盐、等州县。皆不免其鱼之叹。所关甚钜。该督谓不可轻开。自属公论。至今年异涨。非比寻常。该督目击情形。思善后之策。意在通顺尾闾。使易赴壑。审高下之势。酌通塞之宜。亦此时所当长计远虑者。夫治水之道。下流通疏。则上流自不漫溢。入江入海。其大目也。今欲令水东注。直达串场河。抵范公堤之草堰白驹等闸。并于通水处酌建滚水大坝。以时启闭。泻归入海。其说近是。但谓于高邮三坝之下。左右筑堤二道以束水。如果堤成水束。不致泛滥。而道里绵亘。支河如织。势难中截。恐堤防方立于目前。冲啮即继于事后。势不得不多建闸洞、以资通利。闸洞纷立于二堤之间。恐堤工仍难保固。且谓河身可无庸过深。而所筑之堤。必较范堤增高数尺。将来堤高而河身亦高。欲藉内水以敌海潮。而溃决之患。先已不免。俱不可不豫筹。至邵伯湖南之水。由芒稻河入江。自宜宣通修建。使得所归。其董家沟沙坝闸二处。据称应酌加滚水坝数十丈。一遇异涨。即时启放。亦宣洩之一道。但其地皆洼下。最易漫溢。欲添坝座。均当相度得宜。河防关系重大。臣等未敢悬定。应请交与总河完颜伟、会同钦差总督高斌、侍郎周学健、及该督抚等、详查定议具奏。得旨。依议速行。  
○理藩院奏、喀喇沁固山额驸、罗卜藏敦多布之妻固山格格。未曾请旨。违例自行来京。应罚格格俸一年得旨。理藩院参奏。知道了。公主格格等、未曾请旨。不准自行来京之处。想未传知。是以格格不知。故因谢恩来京。亦未可定。著加恩免其罚俸。但此系定例所关。其归途应给口粮。著停止。该衙门可再将此例、遍行传谕公主格格等知之。  
○癸丑。遣官祭贤良祠。  
○谕、定例省城驻防官员内降级调用之员。遇有应得之缺。列名于保题人员之次。带领引见。倘因保题之人过多。以之补放其降级人员。不得补用。屡次送京引见。徒劳往返。嗣后如有两次引见不放者。第三次引见时。著声明缘由具奏。在京之八旗降级调用人员引见。亦著一体于第三次声明具奏。  
○闽浙总督那苏图、福建巡抚刘于义奏、据诏安营游击闻上达禀称。诏安县白叶村陈作、溪东村许尾、水湖河村何屘等、谣言惑众。随即查拏。据千总林三、拏获何屘。起出藤牌、红头布、大刀、牌刀。又获许尾。并同夥解县收审。嗣据闻上达报称。陈作住处。与广东饶平交界彼处奸匪四五百人。欲来白叶村会齐。劫取诏安县城。聚集离城十三里之考湖地方。当即带兵剿捕。即有绅士耆民。率领各乡义民千余人。愿随进剿。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千帆尽处盼归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