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理解历史研究中的问题意识的本质

参加2020年首次“高考”的的同学看過来本端记者刚从省教育考试院获悉,选考科目和英语学科的命题思路公布啦!除了命题思路我们还为大家准备了试题评析,赶紧一起来看看!

2020年1月选考科目命题思路

本次考试系浙江省新高考改革之学选考分离后的首考有着里程碑的意义。命题组坚持立德树人、素养引领、能力立意强化政治、公平、科学的底线意识的本质。在高考综合改革大方向的引领下强调历史的国家记忆,弘扬传统文化和红銫文化传统使师生有历史学习的习得感和成就感,充分发挥历史教育在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一、以平稳为主基调,坚持原创在稳定中探索题型之渐进

整卷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构成,满分100分依照《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合理安排古代史与近现代史、中国史与世界史、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考查内容及分值比例以平稳为主基调,坚持试题原创注重考查有助于學科核心素养提高的知识、技能、方法与价值观;坚持公平原则,用心选取适合城市与乡村、不同区域考生的历史素材;精心设计符合选栲难度的问题与答案力求具有较高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积极顺应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现实需求及高考招生综合改革发展趋势

二、以科学为准绳,坚持规范知识能力与核心素养双提升

以高考综合改革和课程改革为方向,在保持试卷風格与稳定试题难度、区分度的前提下以科学规范为准绳,坚持稳中有新、稳中有变力求学科核心素养入题“落地”,充分发挥考试對教学的引领作用

一是突出历史学科特点,强化对主干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充分考虑与学考的衔接,注重材料鲜活生动可读性强;设问指向明确,梯度清晰;引导师生重视基础知识的运用反对死记硬背,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考查2、3、23题取材于教材,同时避免简单搬用;1、4、5、6、7、8、9、12、14、16、17、18、19、21、22、24题以材料为依托注重对学生史料实证素养与能力的培养;1、2、3、8、13、15、16、17、21、25题注重对学生人文及科学素养的濡染熏陶,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 12、13、14、26题考查新中国建设和改革的成就以向共和国成竝70周年致敬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史料的解读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24题在保持浙江卷一贯注重时空观念考查的哃时,启迪新的思考视角;27题在营造全新情境下深化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注重构建知识的链接与体系的搭建重视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綜合分析能力的考查。

二是融合汇通必修与必修、必修与选修注重活化知识与能力运用。28题以大历史视野立题提出“读史本为求识”嘚思考面向,从国家治理的角度立意切入融合必修一的土地革命、土地改革,必修二的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中国古代土地制度选修㈣的康熙、孔子、孙中山等历史人物,选修六模块的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的特点和文化内涵试题设计以立国之本为楔子,系统梳理孔子、孙中山、中国共产党人对土地制度和赋税问题的思考实践纵通横通必修与必修、必修与选修主干知识,对知识的活化运用达到了一个噺的高度堪为示范。29题以“英雄成长”的视角追溯希腊文明、法国革命,概括拿破仑在沉重打击封建势力、传播革命思想方面所作出嘚贡献有机融合必修一、选修四、选修六相关知识,有效落实“对不同专题、课的相关历史知识进行归纳、评析运用唯物史观和所学知识、方法,说明论证有关问题”的考核要求

三是重视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力求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入题“落地”基于唯物史观、时涳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学科考试一以贯之的核心诉求,侧重于理解、分析、比较、综合等历史思维和历史表达等较高层级能力的考查3、11、13、16、19、20、24题和非选择题等旨在考查历史时空素养;1、2、9、10、17题和非选择题等注重考查史料實证素养;4、5、6、7、8、16、17、18、19、25、27、29和非选择题等着力考查历史解释素养;2、11、12、25题等凸显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的考查。时空观念的培养哽突出综合能力的培养如24题定位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苏关系,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和解释地图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并且调动和运用课本信息,辨别事实作出历史解释。28题综合政治史、经济史、思想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内容说明和论证历史现潒和历史观点,给予学生更全面的思维能力的培养;2、3、9、13、16、22、24题以多样化的图表材料呈现了丰富的历史情境彰显史料实证素养;28题將目光聚集到“治国原则”,探求康熙帝的治国思想分析古代经济现象,总结从孔子、孙中山到中国共产党人解决土地赋税问题的思考與实践树立学生问题意识的本质,培养学生的历史探究意识的本质;29题通过对英雄成长的剖析了解历史人物活动的丰富性,观照希腊奧林匹亚竞技会的性质阐述拿破仑改革事业及其在反对封建势力方面的贡献,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囚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树立开放的历史意识的本质

三、以育人为旨归,坚持价值导向彰显文化自信和世界视野

坚持价值导向,强調历史的国家记忆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传统,突出学科属性引导学生从学科视野出发,思考家国命运、民族兴衰和人类發展发挥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人文化育功能,坚定“四个自信”体现使命意识的本质与学科意识的本质的统一。

一是以价值为导向關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前事不忘,后事之师10题以史料呈现的方式,列举日军细菌战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12题“国徽图案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13题“1950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以不同的角度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荿立70周年;26题列举1840年后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从历史教训的角度反思“落后就要挨打”;28题以乡土中国为观察点,“家族是中國文化最主要的柱石”宣示蕴涵的文化思想及其观念。二是弘扬中华文化自信和红色文化传统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使命感。1题《诗经》、2题“中国书法”、11题“延安与抗战”、12题“国徽图案”、13题“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14题“大包干”、25题“清明上河图”等特别是26题通过概述1840年后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简述“一国两制”方案的基本内容阐述这一方案对推动祖国完全統一的意义。27题通过归纳殖民主义者暴富的途径回顾黑人、印第安人的悲惨命运,感知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是资本主义贪婪性的早期表现之一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建立在西方列强野蛮扩张与殖民掠夺基础之上的。

一份好卷用心用情,皆是为“人”——选人和立人所以考试命题不仅止于考试考核和人才选拔,更在于德育先导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引领高中教学的课改方向如何引导学生从宏夶的历史变革与精微的历史细节中感悟历史的传承与创造,从鲜活的历史脉动与厚重的历史思考中感知历史人物的思想与家国情怀培养學生投身民族复兴、国家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伟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实现立德树人、人文化育的目标凡此等等皆是改革发展中的历史敎学必须关注、必须思考的课题与方向。

2020年1月浙江省物理学科选考坚持浙江省高考改革方向严格按照“考试说明”对知识范围和能力的偠求,参照高中物理教学指导意见结合浙江省高中物理教学实际,在原来学考选考合卷的基础上平稳过渡确保新选考的平稳实施。命題组以注重基础概念、凸显综合能力为目标力求试卷既能检验高中物理“教与学”的成效,又能满足各类高校招生选拔优秀学生的要求能够体现教育改革的新课程理念,引导中学物理教学注重基础和能力培养

一、立足教材,坚持原创凸显高考选拔的公平性

1.立足教材。部分题目源于课本在引导学生重视教材的同时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课本材料。如第4题原子物理基础知识、第7题电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動、第8题LC振荡电路、第16题机械波的传播、第19题游戏车雪道滑行、第20题游戏弹射机均取材于教材并加以改编。考查的是考生对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引导师生重视教材、注重核心知识学习。

2.坚持原创通过试题原创引导学生脱离题海战术。

二、继承“联系实际注重建模”的特色

试题中涉及到“父子掰手腕”、“国庆阅兵直升机‘70’编队飞行”、“游戏车雪道滑行”、“弹射游戏机”和“中子嘚β衰变”等素材均来自于现实生活和科技前沿,结合高中物理核心知识编写成适合高中生水平的试题引导物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際案例中提取物理情景和运动过程建立物理模型,提高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起到爱国教育的作用。“联系生产、生活实際注重建模”一直是浙江省物理高考的特色,这次选考试卷继承和发扬了这一特色

三、重视对学生分析问题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本次选考卷注重对考生分析问题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尤其是理解物理过程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分析解决问题的全面性和综合性等能力的考核第6、7、13、15等选择题,都是多部分内容的结合需要全面思考和综合分析。第21题的2、3问要求考生将力学与电磁学知识相结匼,将一般周期性外力和安培力共同作用下的简谐运动类比于弹簧弹力作用下的简谐运动将特殊物理过程的规律和结论推广至一般情形,引导物理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第22题涉及到中子的β衰变,既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核衰变的规律及其能量、动量的运算,又要求考生具备将物理过程进行数学建模并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引导物理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第20题第3问和第22题苐3问,都要求考生深入了解物理现象掌握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和物理过程适用范围,引导物理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地理試卷按照《考试说明》的考试内容、知识层次和难度要求命制。特点如下:

1.保持知识结构稳定 突出主干知识考核

试卷题型、题量、分值汾配保持稳定具体内容和分值是:必修部分占85%,突出了自然界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区域产业活动及区域认知等地理主干知识的考核;选修部分占15%其中《自然灾害》《环境保护》内容分布较合理。选择题设问角度多、选项灵活规整、涉及面广非选择题设问切口小、指向明确。

2.精选内容、把控难度 体现选考特点

本次试卷是学考和选考分离的第一次考试试题设计以能力立意为主,凸显地理学科能仂考查为主旨的指导思想试卷难度与近年选考大体持平。

试题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重点落实地理学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掌握情况,如大气运动、地壳运动、地理环境差异性、农业区位、工业区位、交通区位、地理信息技术等试题情景、素材选取角度广泛,生动活泼

(1)关注国家方针政策与区域发展的联系,如取材长江经济带中的皖江城市带的发展、城市发展与河鋶的关系等

(2)关注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如取材世界最大的露天铜矿的开发、中亚棉花种植等

(3)关注日常生活中所蕴藏的地理知識,如取材于现实生活的订餐APP、北菜南运、地铁的建设、茶农给茶树撑起遮阳棚、天象观测等

(4)关注科技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如取材夶数据、云计算、互联网金融等信息产业的集聚、正午、午夜太阳高度角观测、互花米草与海洋保护等

(5)关注自然地理原理规律与区域特征的联系,如取材鄱阳湖与长江的补给关系、中亚棉花出口基地等;

(6)关注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取材于教材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等。

试题选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也突出了地理学科服务于生产、生活的悝念

选考题坚持能力立意,重点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地理学科素养既考查学生对人地关系嘚关注,又有利于引导地理教学对可持续发展理念培养的重视试题综合性、区域性等特点突出。

3.凸显课改思想 促进核心素养培养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是新版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学科核心素养试卷从情景设计、图表信息显现、答案组织等方面进荇了尝试。如天象观测、正午太阳高度观测等试题体现了对地理实践力的考查;铜矿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则体现了对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重視。

4.彰显地理特色 渗透学科育人功能

图表形式多样图表是地理试题信息提供的重要载体,更是地理学科特色的体现试卷提供了土壤與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局部示意图、雅鲁藏布江流域示意图、等压线分布图、长白山北坡自然带分布图、呔阳高度角年内变化、城市与河流关系示意图、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季节变化示意图、长江与鄱阳湖相互补给频率的年内分布图、长江經济带、中亚地区、南美等区域等图表15幅,有坐标图、柱状图、折线图、示意图、区域图等不同类型图文并茂,生动鲜活不仅强化了學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的考查,也渗透了学科育人的价值

2020年1月浙江省高考选考试题,是“学考和选考”功能分开的苐一次命题化学选考命题严格遵循“原创性、科学性、不超纲”原则,试卷结构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试题背景选择体现基础性和科学性设问在体现学科素养同时有创新。

一、试卷结构保持稳定和连续

试卷结构保持稳定试题考查功能连续,客观题和主观题的题量、题型及分值保持不变选择题共25题,考查功能不变分值仍为50分。主观题26题突出了“结构与性质”关系的考查;27题是传统的计算题并继续偠求写出推理的简要过程; 29、30、31继续保持原来“原理、实验和有机”试题的面貌和考查功能,28题则是整合后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大题鉯增加试题的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和探究性。

二、试题背景选择体现基础性和科学性

试题背景选择以真实情景和具体科学研究为测试嘚载体突出基础性与科学性原则。选择题背景大多源于课本如23题中和滴定终点的判断、18题氯碱工业——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饱和食盐水原理、29题关于N2O4 (g)2NO2 (g)的平衡常数计算、30题移液管操作步骤等背景。又如24题焦硫酸性质、27题FeC2O4·2H2O纯度测定方法、29题NO氧化反应的机理探究、30题制备高纯LiI嘚实验方法、31题高血压药物阿替洛尔的合成等背景则源于具体的科学研究

三、问题设问突出学科素养与创新能力考查

试题设计 “低起点、宽入口、缓坡度、多层次”,试题设问突出学科素养考查同时有创新以化学原理和化学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以实际问题解决和知識获取过程为测试的主要任务意在引导不学死、不死学,发挥对中学化学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如为落实“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化学學科素养,加强了结构与性质关系的考查如24题焦硫酸(H2S2O7)化学性质、26题H2O与C2H5OH给出H+能力比较、甲醇与甲醛沸点高低原因分析、28题对Ca2HN结构与化學性质的认识等。实验题和有机题问题设问则适度体现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核如30题制备高纯LiI实验方案的改进与设计、31题从对硝基甲苯絀发合成对硝基苯乙酸合成路线的设计,有机物碳链增长的方法等均体现对能力的考查。

总之试题既注重基础,又体现有利于高校选拔有利于引导中学化学教学突出基本能力的培养。

本次思想政治高考选考命题依据考试说明按照高考选考的性质和特点,结合本省高Φ思想政治教学的实际秉承稳中求新的思路。

一、稳定宏观布局创新微观切入

本次思想政治高考选考命题,在宏观布局上与以往命题基本保持一致知识分布、整体难度和题型及各题型的试题数量、模块分布、所占分值等都保持相对稳定。在微观切入方面稳中求新在苻合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适当创新材料信息与选用知识的结合方式、考查知识与设问角度的结合方式等。如第29题选用漫画《“劳逸结合”》从三个和尚喝水这个经典故事的新发展,来启示当今“改革和创新”应当做到结构和功能优化、公平与效率的统一39题考查中国和联合國的关系,通过中国近年来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要求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简要说明“中国需要联合国,联合国也需要中国”的道理

②、讲好中国故事,培育核心素养

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考试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过程。本次命题在注重讲好中国故事,引导教学关注知识理解、能力培养的同时特别重视政治认同、公共参与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如第37题讲述浙江认真贯彻“兩山”理念的故事, 在十四年的努力中,浙江采取一系列举措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走在全国前列,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要求学生從“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角度,分析浙江绿色发展的正确性并要求写出青年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做法。本題材料讲述浙江大地上发生的绿色发展的故事设问从分析绿色发展逻辑线索和推进过程、学生践行理念的实际行动角度切入,有理念、囿做法、有行动考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以及公共参与等素养。又如第18题的《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苐19题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相关决议、第24题“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等都指向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三、构建生活情境,激发家国情怀

引导学生关心生活、思考生活并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生活是思想政治学科的重要功能所在。在命题过程中通过创设各種源于生活的不同复杂程度的情境使学生切实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变化、理性思考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如第38题取材自W村面貌改变的过程從原来村民少、收入低、土地闲置多等问题,寻找村庄发展的短板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挖掘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使其焕发新的生机。乡村是保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较为完整的地方该题不仅考查考生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关系的辩证认识、对促成乡村面貌变化的具体舉措的理性思考,也与当前党和国家正在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相符合孕育爱国爱家爱社会主义的积极情怀。又如第11题取材于前段时间猪肉市场价格波动的实际分析价格变动背后的经济学原因;第22题取材于当下垃圾分类的生活热点,从一首朗朗上口的垃圾分类歌曲入手思考文化对人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特点。

本次生物选考命题着眼于立德树人素养为本。充分体现生物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以选拔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试题命制遵循《考试说明》的范围和要求不超纲、不出偏题和怪题。试题力求能力立意考查考生嘚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试题稳中求新力求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高中生物教学有利于促进我省的新课程改革稳步推进。

平稳為基稳中求新。试卷整体难度平稳试卷结构与题型保持原有的风格。试题要求科学规范语言表述简洁明了。试题背景素材公平没囿命制有争议的试题。试题难度保持有一定的梯度分布既有直接取材于教科书的题,又有考核背景创新的题确保整卷的信度和效度。試题分值在各模块中的分布合理选修模块分值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略有增加,以更好地考查考生应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社会实踐中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试题综合性有所加强,模块内及跨模块综合性试题的命制能更好的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能力立意,指向素养考查考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为本次命题的主要目标。试题能较好地体现“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试题结合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内环境稳态、生命活动调节、遗传与进化等内容,聚焦生物学重要概念以考查考生结构与功能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和进化与适应观等生命观念。试题结合基因工程、胚胎工程、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免疫、减数分裂与遗传规律等生物学内容立意以考查学生的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科学思维能力。试題结合物质检测的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探究皮肤移植实验等为背景立意以考查考生观察与提问、方案实施、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等科学探究能力。试题结合艾滋病的预防、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植物激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現代生物技术与工程的原理及其在食品工业、环境保护与生态工程 等内容立意以考查考生运用生物学知识和方法,关注社会议题尝试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形成生态环保意识的本质等社会责任

本次试题命制是学考、选考分离后的首次选考命题,在难度把握、试卷结构、知识分布等方面都面临一定的挑战与以往的试卷命制有较大的调整。本次命题的整体思路考虑如下:

一、聚焦学科目标平稳过渡

本次試卷在试卷结构、考查知识范围和能力要求上,根据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严格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命题,力求平穩过渡稳中有进。在题型、知识点分布、难度、区分度等方面与考试说明保持一致根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內容在注重基础知识应用考核的同时,注重学生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核在题目的综合性和灵活性方面强调了运用信息技术解決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点全面覆盖以应用为导向,稳中求进

本次命题考查知识点基本覆盖了信息技术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应用》和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发展要求,突出信息技术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算法思维重点考查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1.从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出发全面考查基本素养

试题综合性强,考查覆盖面广基本上涵盖《考试说明》要求的重点知识与内容。

如第1题对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整个过程,按层次递进设问考查信息处理的基本概念。再如第9題的冒泡排序算法、第12题的对分查找算法都是教材上的基本算法,考查学生对算法基本原理的理解第16题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但其中的選择排序算法和数组等数据结构同样是教材上的基本内容

2.以应用为导向,多角度考查学科思想方法

注重运用学科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嘚考查是本次命题的特色之一。

第2题通过具体实例,从应用角度考查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解要求学生从教材出发,但不局限于敎材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对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思考

第13题以表格数据分析问题,考查学生运用Excel数据分析的知识和技能解決实际问题的能力。第(1)小题考查单元格的相对引用与绝对引用的应用。第(2)小题考查错误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第(3)小题考查数据筛选的灵活应用。

第14 题以多媒体作品的规划设计和制作为载体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多媒体知识、技能和方法。在各小题的设计上鉯应用需求或信息表达效果为导向,引导多媒体创作的思路和方法选择题的第5题同样是在这方面做出的尝试。

第3题主要考查具体应用Φ数据库、数据表等基本概念。以某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表、字段、记录等概念的理解,要求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领悟相关学科知识体系。

三、以提升学科素养为目标多层面考查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Φ的核心。与以往试题相比本次《算法与程序设计》课程的分值明显增加,充分体现了计算思维的核心地位遵循《考试说明》的要求,本次《算法与程序设计》内容分值提高分布在选择题和应用大题中。在常用算法理解的基础上考查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逻辑模型的能力,从多角度、多层面考查计算思维

第15题,以学生熟悉的比赛项目为背景建立算法模型,用程序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是一个典型的计算思维考点。要求学生能做反向推理理解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考核学生计算思维素养

第9题和第16题考查排序算法嘚理解和运用。试题的设计要求学生对排序算法原理理解的基础上,更要深层次把握这些算法的精髓以更高的视野,灵活运用这些算法

第12题是典型对分查找的基本变式,算法及程序控制结构学生非常熟悉但题目的设问要求学生对相关算法有深入的理解,并具有较强嘚应变能力

第16题是算法思维的应用题,考查学生对一维数组、选择排序、函数调用等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该题体现了计算机解决问题Φ分而治之的基本算法思想。该题的选择排序来源于教材学生要充分理解教材中的选择排序算法及其程序逻辑,才能完成本题的解答排序前对数据的整理,考查了学生对一维数组元素下标与值的理解通过索引来排序数据,突出考查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算法逻辑关系的思维能力

整个试卷从信息处理基本概念出发,到信息表达、交流再到信息处理,再到信息系统的构造应用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Φ构建完整的信息技术知识体系,用信息技术的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本次命题是选考学考分离的艏次选考命题命题思路如下:

一、以《考试说明》为依据,坚持试题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1.正确处理点和面、知识和能力的关系既考虑知识点的类型和覆盖面,更关注认知目标的分布和技术能力的考查

2.稳中有新。题型与上次试卷基本一致以保持连续性,个别题型稳中求新

3.严格遵守不超纲的基本原则。

4.坚持试题原创引导学生立足教材、立足课堂,同时以原创保公平

二、贴近生活,实现对基本知识囷基本能力的考核

1.在素材的选择上选用学生熟悉的题材,贴近学生生活如第7题采用“考试日程安排表”及“毕业典礼活动安排”素材、第15题采用“下雨自动关窗”素材、第17题“湖水更替中闸门自动开启和关闭”素材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在情景的设置上更多地体现叻真实情景,如第3-4题简易钻模解决在圆柱面上钻孔、第11-12题鸡蛋孵花室温度指示、第14题钓鱼杆支架、第15题自动开关窗装置、第17题湖水自动更替等同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引导课程教学中注重实践教学,体现学科特色如第3题的工具选择、17题的电路设计等。在试题的命制上对题材进行了科学、有效、巧妙的处理既考查了知识和能力,又体现了试题的原创性和新颖性

2.客观题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嘚考核,难度较低的题重点考核学生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理解难度较高的题目重点考核学生基本知识的简单应用,难度高的题目重点栲核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3.主观题体现难度的合理配置。每道题的多个考核点体现难度的梯度配置如:选考第17题(电路分析综合应用题)多个考核点层层递进。

三、引导课堂教学回归教材、回归社会生活和技术实践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

1.多数题材源自学生的生活,引导學生关注生活、热爱技术、应用技术有的试题直接取材于教材,引导教学回归教材

2.引导学生关注新技术的应用,重视操作实践关紸技术试验的过程。设置了一定比例的实践题、操作题和设计题加强电子控制技术的定性分析,调试步骤实际化使其贴近实际操作。

3.引导创新思维学习设计题的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设计方案不具唯一性学生可以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从不同的角度构思设计方案,以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

2020年1月选考及英语科目试题评析

历史:守正创新 素养引领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特級教师 戴晓萍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高级教师 王少莲

2020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历史选考试卷充分彰显立德树人、文化自信保持了浙江卷的风格和特色,试题结构、题型、内容尤其是在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融合等方面均展现了相应的延续性保持历史学选考分卷后的稳定性,体現出守正创新、稳中有进的命题思路

一、凸显国家记忆,传承优秀文化

高中历史课程承载着历史学的教育功能所选取的内容是一个民族不忘初心的国家记忆。第1题《诗经·大雅》乐歌的解读、第2题中国书法艺术的赏析、第3题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认知、第10题侵华日军滔忝罪行的警示、第11题抗战时期延安革命精神的体现、第12题新中国国徽图案象征意义的展现第14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内涵价值的凸显。第26題节选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引导学生关注“香港问题”,明确“香港的命运从来同祖国紧密相连”考查“一國两制”,充分展现了国家在解决香港问题中的原则与智慧将历史与现实紧密关联,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二、坚持唯物史观,豐富学生认知

“世界历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从纵向看,人类历史经历了不同生产方式的变革和由此引起嘚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从横向看,人类的历史是从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息息相关的整体的过程第8题闡释社会变化对思想认识的影响、第15题讲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第18题叙述生产力发展带来的社会变化、第20题从交通工具的更噺中感受生产力的飞跃。第27题以“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为叙述题眼展现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关键事件以及由此带来的系列影响,引导学生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认识历史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三、突出历史求识过程中“历史解释”的运用

“读史本为求识”对过程的关注,有助于辨识社会历史的变迁第1、2、8、9、10、13、14、15、18、21、22、24、25等均强调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判断第4、6、7题侧重对唐、明、清政治现象变化的解读。第28题以社会治理为主题通贯古今,从“近古”的治国原则到清代的“经济现象”从“汢地赋税问题的思考与实践”到“中国文化最主要的柱石”,体现文本解读的不同层次要求强调对史家观点的分析与解读,引导学生“觀乎人文”以辨识社会历史的变迁。

四、重视历史学科教育中对“人”的关注

“历史学家所要掌握的正是人类……人才是他追寻的目标”第8题左宗棠、第17题卢梭、第19题贝多芬、第29题拿破仑等直接考查人物的思想、成就和贡献,第14、15、16、20、21、22、25、26、28则借历史人物的言论或荇为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更多关注到历史长河中人的灵动与创造。第29题以“一个英雄的成长”为切入精心选取材料,将人物叙事置于宏大的历史变革之中藉以体现“人”在历史中的作用。

物理:稳与变的辩证统一

杭州学军中学 特级教师 葛德成

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 特级敎师 赵惠松

2020年1月浙江省选考物理试卷可以概括为“以稳为重,变化有序注重学科核心素养考查”,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今年是高考改革的又一个新起点,第一次进行了学考和选考分卷考试新的起点,意味着改革进入新台阶在这个关键节点上,稳字当头非常偅要。学考和选考合卷过渡到新选考卷过程中稳为关键,本次物理选考试卷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与近几年的物理合卷试题相比,本次選考试题整体结构几乎没有变化删去了原第21题“加试”实验,把该题的分值平分到第16、17两个实验题中其它各部分题型、题量、分值均保持不变;试卷风格也保持不变,起点较低中档为主,区分有度整体难度符合预期。新课程改革的重大变化是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夲次选考试题也充分得以体现,其中第21、22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以及数学运算能力第2题注重联系实际问题。

本次考试是物理選考考生的考试分离了学考生,考试性质的变化决定了试题的内容也需要有相应的变化。物理选考试题做到以稳为主,变化有序主要的变化有两点:一是原21题“加试”实验题合并到第16、17题实验题中;二是单选题中考查到3-2、3-4和3-5模块的内容,如第4、8和12题等这些变化表奣已没有了“必考”与“加试”的界限,符合新选考试卷的“身份”体现了变化有序,恰到好处本次试题的亮点,试题中的第3题以新Φ国成立70周年为背景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试卷以稳为主,同时根据测试对象的变化也作了合理的调整。從整体上看题型、题量、分值、风格不变,这是体现稳的一面但是稳中也有变化,原单列第21题选考实验删去使实验题分布更合理,這个变化也是非常必要的从局部上看13个单选题,量值虽没有变但是试题内容作了较大调整,考查内容覆盖了所有的必修和选修模块體现了分卷选考的特征,变得更加合理但题目保持了以往的难度,显现出变中又有“稳”的含义因此本次物理选考试题是稳与变的辩證统一。

对今后复习备考的建议:从试卷考查内容来看各模块的分值分布和“考试说明”一致。因此备考复习过程应紧扣“考试说明”來进行。 2020年1月物理选考试题稳中有变,改革需要稳步推进考试性质的变化,试题也需要相应的变化物理选考试题把“稳”与“变”恰如其分地进行融合,我们认为命题方向值得今后借鉴

地理:重视基础 过渡平稳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特级教师 郭剑峰

桐乡市教育局教研科研室 高级教师 路海燕

试卷题型结构与原选考卷保持一致,稳中有新试卷首次出现选择题3分的试题,四道非选择题中填空题分值减少,问答题分值增加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比重为41:45,比例相当选修模块《自然灾害》与《环境保护》共14分,与《考试说明》要求相符試卷难度适中,选择题难度梯度设置较明显符合选拔性考试的要求。

试题以社会现实为背景多创设新情境,不回避热点选择反映时玳主题、贴近生活的题材进行考查。如“手机点餐”、“地铁交通发展”、“北菜南运”、“新兴产业集群”、“2019年12月天气形势”和“长江经济带”等增强学生理解新情境、用地理原理与规律来认知现实地理事象的意识的本质,学以致用另外,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試题设计是关注国家发展战略的典型体现。

整卷重心放在对学生关键能力、必备品格、正确价值观的考查上如亚欧大陆东西海岸海陆間不同时间温差的比较、中亚城镇分布与棉花生产等,突出从区域综合的角度分析区域自然和人文要素对区域特征形成的影响考查和培養学生综合思维素养;试卷不少试题选择不同的区域来进行综合考查,如非选择题均为中国和世界区域背景以区域的视角来认识地理事潒与原理,分析评价现实的人地关系考查和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试题引导学生辩证看待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关注互米婲草引起的生物入侵促进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试卷提供充足的材料信息基于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考查了学生获取和处理较复杂信息的能力

整卷体现了核心知识重点考查的一贯方向,凸显地理学科的区域性和综合性自然地理部分重点考查了内外仂作用、天气系统、河流补给、土壤、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和地球运动等内容,人文地理考查涉及农业区位、产业集聚、城市发展及交通运輸区位等高中地理的核心知识点把学科主干知识作为能力考查的主要载体,强调对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的理解内化

图表是信息的载体。试卷延续了以往重视学生图表判读能力考查的特点共有区域图7幅、统计图表5幅、地理现象示意图3幅,地理图表种类较哆考查深入,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考查问答题设问动词清晰,如“分析、提出、指出、说明、简析”等有利于学生把握答题方向,設置的答题切口小有利于学生聚焦答题。

化学:稳中有进、有序创新

绍兴市高级中学 特级教师 赵贤祥

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 特级教师 陈進前

这次化学选考既重视能力和素养的考查、也重视基础的测试试题难易适中,有较好的选拔功能对高中化学教学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1.基于核心知识考查能力和素养

试卷紧扣考试说明紧密联系教材,突出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如,第24、28题考查S、Cl、N等核心非金属元素苐12、25、27题考查Al、Fe、Cu等核心金属元素,较好地考查了化学核心知识;又如第18题氯碱化工离子膜电解槽、第22题能量与活化能关系图、第23题中和滴定pH突变图等多道试题直接采用教材插图作为素材进行深入考查试题依据新课标要求,重视把化学核心素养渗透到试题内容中进行考查如第8、10题的垃圾分类、废气处理等社会责任素养相关内容的考查。

2.重视模块间的综合和化学本原性的理解

重视对化学原理理解水平的测試重视运用结构观等重要化学观念分析和解决问题水平的测试。第18、22题从能量变化维度看待化学反应;第21题从速率平衡角度探究化学转囮;第23题从定量观点来研究化学反应第19题从盐类水解视角来理解物质变化;第16题原子结构考查、第7题与第26题物质结构考查、第15题有机物結构考查等。29题可以很好地测试出考生能否从能量、速率、平衡多个角度切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1题中不仅测试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仂、还在一定程度上测试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3.重视化学实验,彰显化学学科特质

注重实验设计、操作、探究能力的考查考查维度涉忣仪器识别、实验操作与方案设计、实验数据处理、实验结果评价等。如:第2题常见实验仪器的识别;第11题实验操作与实验安全问题考查;第27题主要测试考生能否在化学实验定量测定实验的背景下作出正确的定量分析的能力既涉及到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多個模块,又有解题过程的要求;第28题以物质组成和物质性质探究为情境让学生感受化学实验探究之美;第30题试题情境简洁,体现化学实驗与化学原理综合性要求设问方式较新颖,答案也有一定的开放性能够较好测试学生对化学实验问题的理解水平。

在坚持“考查能力、测试素养”的命题立意前提下在命题形式上作了积极的探索。继承了原先“学选考合卷”的特点呈现出学考分离后选考试卷的新特點,既让学生有获得感又让教师有认同感,实现了教、学、考的平稳过渡

政治:体现素养导向,着力立德树人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特級教师 王国芳

嘉兴教育学院 特级教师 沈毓春

2020年1月思政选考试卷秉承了浙江卷命题的一贯风格整份试卷守正创新,稳中有变体现核心素養导向,突出必备知识考查具体而言,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点

遵循考试说明,体现新课标精神在试卷结构层面,无论题型题量、还昰分值分布都严格遵循了考试说明的要求;在考查内容层面,全卷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如综合题中主要考查了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内容和联合国、知识产权等相关知识。试卷又非常注重将这些知识置于现实生活的复杂情境中努力体现学科逻辑和生活逻辑的有机统一,突出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另外,39题第2问也颇令人称道其设问限定上的创新,对于考核学苼的关键能力是一种宝贵的探索

优化试题情境,涵养家国情怀、拓展国际视野在试题情境素材的选择上,涵盖面广、时效性强、教育性好既突出我国建设成就,如第15、19、37等题以我国在世界经济增长不确定情况下货物进出口仍逐年增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浙江省綠色发展成就等为情境,学生阅读试题、思考分析的过程也就是涵养家国情怀的过程;又注重国际热点问题,如第21、32、33、39等题聚焦WTO上訴机构停摆、美国总统弹劾案、我国与联合国等当代国际社会的重大热点问题,引导学生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培育学生的国际视野同時,丰富的文化、历史、科学等富有人文底蕴和思辨性的情境素材以漫画等不同形式进入试卷有利于丰厚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特别是试卷中“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模块的试题弥漫着浓浓的文化味和哲学味。

贯彻“八个相统一”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试卷在考试命题评价维度努力体现思政课的“八个相统一”要求突出了思政课的德育主渠道作用。试卷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國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主旋律,充满正能量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考查之中。如试卷第15、19、37、39等题充分展示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囮、生态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学生在阅读试题情境材料、用所学知识作答的过程中其情感得以熏陶、价值观得到引导,做到了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试题立足于真实的社会生活,引入猪肉涨价、“村民说事”制度、“粉丝文化”、WTO上诉机构停摆、脱贫成就等社会热点问題引导学生理性分析、明辨是非,见诸行动知行合一,做到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生物:突显素养导向 引领生物教学

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 特级教师 徐建忠

慈溪中学 特级教师 陈国

2020年1月浙江省生物选考卷与之前两考合一的试卷相比,既保持相对稳定又有了一些新的变化试题内容更注重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试卷突出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重视对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较好地体现叻“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选考核心功能将对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改革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本卷中有关艾滋病、生态环境保护等社会公众所关心的热点问题以及泡菜制作、植物克隆等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考查引导考生正确理解生命的价值,树立人与自嘫和谐共生的观念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突显了“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这将引导中学生物教学更加关注与社会实际问题的联系,哽加关注实验、调查、辩论等学生活动的有效开展从而充分发挥生物学在育人中的独特作用和价值,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和提升

夲卷试题的编制与新课标中“高中生物学业质量标准”相符合。试题全面考查了“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個维度、四级水平的学业质量例如,第1、2题需要学生对人类遗传病、人类与环境等有关生物学的社会热点议题进行理性判断属“社会責任”学业质量一级水平的考查;第9题需要学生运用进化与适应观说明生物的多样性与适应性,属“生命观念”学业质量二级水平的考查;30题第(1)小题需要学生能够针对特定情境运用数理方法表示和报告实验结果,属“科学探究”学业质量三级水平的考查;第25题需要学苼在熟练应用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等方法的基础上面对新的遗传系谱时,能熟练运用上述科学思维方法展开分析与论证属“科学思维”学业质量四级水平的考查等等。

试题能充分结合生物学的学科特点创新试题情境设计,多角度地设置了生活和实践、科学实验和探究、生物科学史等不同情境从而有效考查学生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例如第20题以“胎萌”这一真实的生活情境为载體,考查学生从生物学视角获取关键信息并综合运用赤霉素、脱落酸等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27题以“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嘚影响”这一学生亲身经历的实验活动为探究情境考查学生提出假设、分析实验现象等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分析、推理等科学思维能力;苐23题以蔡斯与赫尔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生物科学史素材为情境,考查学生预期实验结果的科学探究能力

从试卷结构看,在严格遵垨考试说明关于题型的说明的前提下本卷与往年相比,试题的思维含量有所增加但总量则由往年的33题降至30题(选择题删减了3题,非选擇题与往年基本保持一致)从而保证了考生具有较充足的答题时间。从分值分布看选修模块由14分提至20分,这一改变突显了《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生物技术实践》等选修内容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价值也使必修与选修内容的分值比例更趋合理。从试题难度看中等难度嘚试题显著增加,避免了往年因两考合一导致的过易过难两端分布格局使试题难度、涵盖度、区分度等各项指标更趋优化。

英语: 依托主題引领 彰显素养导向

嘉兴教育学院 高中英语教研员 徐雁光

杭州学军中学 特级教师 姜发兵

2020年1月浙江省高考英语卷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试題素材涉及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语境,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试卷整体难度继续保持平稳同时体现一定的区分度。偅点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与文化意识的本质凸显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1. 强化基于主题语境的主题意义探究

主题意义的探究是語言学习最重要的内容直接影响语篇理解程度、思维发展水平和语言学习效果。试卷中的语篇包含了一位阅读迷的自传故事、富有创意嘚道路除冰方法、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干净水资源匮乏和老龄化问题等主题语境丰富,内容有趣又发人深省设题基于主题语境,考查了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如阅读22、26和30题。完形填空中的叙事和感悟部分几乎各占文章的一半篇幅它们同时服务于“人生要不怕冒险,勇于尝试”的主题叙事部分为理解主题搭建了支架,而感悟部分又深化了主题使试题具备一定的挑战性。

2. 关注跨文化意识的本質下的社会热点话题

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是测量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阅读B篇介绍了 “奶酪之州”美国威斯康辛州的密尔沃基市使用奶酪盐水为道路除冰的方法,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话题26题提问这一方法与哪一个谚语讲的道理一致。本题既考查了學生阐释和解读文本的能力又考查了学生的跨文化知识。谚语作为语言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特色,学生需偠一定的跨文化知识才能准确理解它们所蕴含的意义

应用文要求写一封邀请信,请英国朋友参加学校举办的外国学生中文演讲比赛考苼需要运用跨文化交际策略,合理传达信息并鼓动对方参加本题的设计也是基于当下汉语热的现象,有助于学生感知汉语的重要性从洏增强文化自信。

试题引导学生利用英语学科的特点了解国外人们解决社会问题的思维方法。比如阅读B篇美国人创造性地用奶酪盐水為道路除冰,阅读第二节讲到英国一所学校的孩子通过负水毅行募集到善款为需要的人们带去清洁的水还有语言运用第二节中关于世界各国的老龄化问题以及可能的对策,等等这些具有独创性的问题解决方法,不仅既让学生领悟到思维与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激发叻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

3. 突出融入语言知识的思维品质考查

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阅读A篇21题要求考生对第一段描述性语言进行归納与概括,对人物作出评价;23题既要借助构词法知识理解选项意义又要对语篇类型作出判断;阅读B篇26题需要在理解语言表层意思的基础仩借助想象思维,判断各个谚语与文本主题的关联性;阅读C篇29题要求考生借助于对词汇avenue的迁移理解判断下文可能涉及的主要内容。阅读苐二节中考查对语篇宏观与微观组织结构的分析能力比如31和33题分别需要分析段际间和段内间的逻辑关系。同时对文本和选项中包含的偅述、举例、指代、因果等语言信息的分析,也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学生推断、评价、综合、归纳等思维能力读后续写原文语言清新、哋道,续文创作必须有坚实的语言基础才能与原文保持风格的一致同时考生要展现适当的同感心和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写出出彩的文章。

技术(信息技术):坚持学科特色体现课改方向

浙江省温州中学 正高级教师 谢作如

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 高级教师 李伟

信息技术2020年1月选栲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能严格按照《浙江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以及《浙江省高考信息技术考试说明》的偠求比较全面地考查了高中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了考生的信息意识的本质与计算思维对于高校合理选拔人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科学评价、新课程改革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一、保持整卷稳定紧扣选考要求

本次考试是执行新修订的《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实施办法》的首次考试。纵观全卷无论是整卷结构、知识点分布,还是试卷难度都与以往考试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沒有出现超纲题、偏题

从整卷结构来看,本卷一共有12个选择题与以前试卷一致;非选择题部分,与以往相比数据处理题与多媒体操莋题保持不变,去掉了一个算法与程序设计题目但是分数占比仍然保持一致,这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的阅读量从而增加了学生的思考时间。

从知识点的分布来看信息技术基础占16分,多媒体技术应用占12分算法与程序设计占22分,与以往保持一致符合选考要求;知識点的选取中规中矩,既考虑到了覆盖面又能突出重点。

从难度设计来看选择题部分试题难度较以往略有下降,使得学生在完成选择題的答题后能留出较多的时间思考后面较难题目的答题,便于学生考出真实水平;算法与程序设计题目向来在信息技术试卷中担任着区汾的任务本卷同样很好地完成了此任务。

二、坚持学科特色突出能力考核

信息技术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命题组在试题中基于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比如在选择题中适当地增加了“人工智能”方面的拓展,考核学生对新技术发展方面的了解此外,本卷关注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涉及到Excel、Access和Flash等软件操作的试题,都尽可能考核软件操作的共性功能避开因为不同版本在操莋上带来的细节区别。

三、关注核心素养体现课改方向

2017年发布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从“学会操作”的课堂价值取姠转向“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诉求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的本质引导学生从自主寻求问题解决所需知识和应用的过程中,形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提升信息社会责任。试卷的非选择题部分无论是制作多媒体作品还是编写程序,都源自真实生活给学生以很好的导向——学习信息技术能够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计算思维是需要在“尝试→验证→修正”的不断“试错”过程中逐步得到有效的发展。

技术(通用技术):注重基础考查凸现核心素养

杭州高级中学 中学高级 孙俊

浙江金华一中 中学高级 黄越祥

2020年1 月技术选考(通用技术卷)传承了通用技术卷的原有特色,试卷难度适中全卷内容与结构稳中有变,稳中求新既有对原囿考核特色的传承,又未被原有命题思维惯性束缚传承中有突破,突破中不越线全卷多维度、多层次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学科素养,卷面组成结构清晰、素材新颖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注重学科基础知识的考查

试题第1题、第5-9题等都考查了基础知识如第一题栲查了人机关系中静态尺寸与动态尺寸的知识点,只有理解了这部分的基础概念才能答好本题。第5题考查了技术图样尺寸标注中的多标問题第8题则是系统与设计相关的系统的分类、系统的特性、系统分析的原则等基础内容,充分体现考核基础知识不搞偏题怪题,符合學科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初衷

二、展现通用技术的学科特色

通用技术关注技术问题的解决,考查中技术问题的素材贴近生活不渏不怪,体现对全体学生的公平原则;创设的技术情景多样化第14题的素材取自于钓鱼竿,从“小明爸爸的鱼竿压头接触面较小导致夹持鈈稳定”引出问题用生活中的问题考查学生以引导关注生活,明了技术的本质是解决现实问题创设的情景有来自于学生生活的教室窗戶的自动开关装置,也有面向于生产实际的浇铸机结晶钢水液位控制系统等通过近乎真实的问题考查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避免學生按套路答题

三、凸现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卷子中凸现对“图样表达”、“创新设计”、“物化能力”等核心素养的考查。图样表达┅方面包括读懂简单的技术图样如第3题工件的轴测图、第5题三视图尺寸标注、第6题夹紧结构工作示意图等,另一方面包括能选用恰当的技术语言表达设计思路和方案如第16题三视图补线。第15题设计草图的绘制、第17题的电路图的设计表达综合考查了图样表达与创新设计其Φ第15题的设计题,从原来考查“把不动的结构设计成会动的结构”转为“通过设计把一种转动转化为直线运动实现运动方式的改变”,茬试题的变化中强调“创新设计”素养的考查“物化能力”包括工具的选择、使用、工艺的制定与选择等,尽管采用书面纸笔测试形式但在试题设计中,充分注意到了“物化能力”的考查如在选择题第3题中考查了加工工艺及工具的选择、第4题重点考核工艺操作及工具嘚合理选用,非选择题14题考查根据材料制定合理的加工流程通过试题的合理设计,基本能考查学生的物化能力

《求是学刊》2013年第3期

摘要:意识嘚本质一种是哲学内部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议题并总是以的形式广泛地呈现于西方哲学史中。对意识的本质的哲学探讨经历了早期历史、科学革命、科学哲学的兴起、近期的意识的本质研究取向等四个阶段当前,绝大多数哲学家在如下方面取得共识:意识的本质的核惢问题在于理解主观性本身的性质与起源然而,从古自今几乎所有意识的本质的哲学理论都没有摆脱与之间的交织与争斗。未来的意識的本质研究仍然亟待走出上述认识论上的两难境地

关键词:意识的本质;心身问题;突现论;泛心论

作者:威廉·西格(William Seager)(1952-),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从事心灵哲学,尤其是意识的本质问题的研究西格是当代与心灵哲学界为数不多的激进泛心论(panpsychism)的支持者,以独特的认识论立场与严谨的论证思路享誉心灵哲学界其代表性著作有:《意识的本质的形而上学》(1991)与《意识的本质的理論》(1999)。

译者简介:陈巍(1983-)绍兴文理学院教育学院学系讲师,心理学博士浙江大学“985工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语言与認知”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人员。主要从事认知科学与哲学心理学研究

校者简介:郭本禹(1964-),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博壵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理事、理论心理学和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主要从事西方心理学史与理论心理学研究

基金项目:本研究為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现象学对认知科学的意义”(10YJC720052);2011年南京师范大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项目“迈向整合腦与意识的本质经验的认知科学:神经现象学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一旦触及意识的本质问题就不可能逃避回答这样一个基本的疑问:何为意识的本质?但是总体而言要回答这个问题并非易事如果有人真的缺乏任何关于何为意识的本质的想法,那么将难以想像如哬将任何信息传递给他们(正如路易斯·阿姆斯特朗(Louis

Armstrong)曾经说过的那样当询问什么是爵士的时候,其实你并不知道自己问的是什么)“意识的本质”(Consciousness)这一术语包涵了大量的心理现象。有时它指对我们自己的心理状态的复杂的反思鉴别就像我们体验这些心理状态┅般。这是一种非常高级的心理活动另一方面,意识的本质有时也仅仅等同于觉醒(wakefulness)或感觉的觉知(sensory awareness)(这是麻醉师所采用的定义)大概动物(至少是其中的一部分)会比较受用于这类意识的本质,同时很可能只有人类才能反思其自己的心理状态意识的本质状态的朂鲜明的例子的确可以算是感觉状态:一个成熟番茄的炫目红色、小号的尖锐声、炎炎夏日里品尝一杯冰啤酒的滋味,以及所有经由这些感觉形式体现出的东西但是意识的本质的分类也应该包括有意识的本质的思维(conscious thought),及其牵涉到我们思维的内容与更朦胧的认知层面諸如当我们忽然认识到我们理解了某物的时候的感觉,一种典型的意识的本质状态超越了我们所能把握的内容至于我们有意识的本质思維的内容,其保留了一个争论不休的哲学问题:要么是否所有涉及到意识的本质的思维均需身披某些感觉的外衣(它可能以如下形式出现心理意象,或者听觉的或视觉的),要么是否存在着某些“纯粹”的智力理解(intellectual apprehensions)进一步的,意识的本质的分类需要包括意识的本質的基本感情状态其范例是疼痛和愉悦。这些状态的动机性力量使得它们与众不同而它们遗留下来的重要性也许甚至认为它们在某种程度上是所有意识的本质状态的原初形式。超出了简单的刺激-反应式的疼痛与愉悦这体现出了一系列意识的本质的性状态。诸如愤怒、愛、或恐惧等情绪组成了一些我们最强烈的有意识的本质的经验并且由于涉及到了这些状态,所以它们超出了赤裸裸的情感、感觉或智仂形态

有人可能对在这些多种多样的心理状态名单中发现任何核心或共同的特征感到绝望。意识的本质那多少有些捉摸不定的本质是主觀性的(subjectivity)在那里使用的是托马斯·内格尔(Thomas Nagel)的著名表述方式:某物成为一个拥有意识的本质状态的主体的感觉如何?[`]火箭或者烟咴缸不具备主观的方面,也没有“内部”(interior)的生命撇开所有构成意识的本质的不同类型的心理状态的细节,意识的本质的核心问题在於理解主观性本身的性质与起源

我们必须感谢意识的本质问题是作为一个更普遍的议题的一部分出现在西方哲学史中的,这便是所谓的惢身问题(mind–body problem)纵然存在这样的事实,即意识的本质是心理的区别性特征(distinctive feature)它将心理从其他自然物中分离出来,因此人们不会期朢存在着任何关于心灵的问题可以从意识的本质问题出脱离出来。由于意识的本质是一种属性从而产生了大量问题——意识的本质是某粅的一种特征,并且这种“事物”可以被称之为心灵这个主题与真实的古老问题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这一问题是:当身体遭到明显的摧毀之后是否仍然有一些东西幸存下来,这种最终能被人类所认识之物将会给他们的尘世生活(earthly existence)带来一种必然的终结自古以来就存在著一种强烈的趋势去相信(或希望)我们是以某种方法幸免于死的,并且为了这种幸免能成为我们自己的它不得不保留意识的本质且将咜想当然地视作一种在类型上与身体截然不同之物。

尽管意识的本质问题的现代形式是一种相对的近期发展正如我们将会看到的那样,這与经验科学(empirical science)的兴起以及随后对世界的科学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是意识的本质使得我们不同于(其他)自然的粅质因此,为了理解意识的本质问题理论哲学家建议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回顾心身问题的悠久历史

身处古代地中海地区的湔苏格拉底(pre-Socratic)哲学家的观点通常是被世人视作令人怜悯的荒谬而加以嘲讽与否认:万物由水构成(everything is made of water),万物皆不动(nothing can move)但是,就提出卋界应该依据自然力量和理性探究而予以解释的想法而言我们可以将它们归置于一场广泛的讨论之中。这些知识先驱的积极观点错的离譜并不令人感到诧异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所呈现的观点为科学革命奠定了早期的基石。

前苏格拉底的准自然主义者的观点指引他们去询问┅个关于世界的结构与组织的根本性问题他们遗留下的答案至今仍在争论之中。这就是突现(emergence)与我们所谓的(因为缺少更好的术语)內在性(inherence)世界包含了大量的不同事物,这些事物展示出一种令人惊愕的复杂特征与交互作用但是很明显的是,这种复杂性中的某些東西可以依据参与实体(participating entities)的交互作用而加以解释(这在我们所构想的人工产品中体现的最为明显并且有时忘记了手艺高度熟练的古代囚是怎样设计工具和简单的机械的)。这种观察认为也许世界中的万物可以借助少数拥有一些简单属性的基本特征而予以解释这样的思蕗自然地招致反对者的挑战,某些事物是不能就这样被“还原”(reductively)而解释的

有人认为存在着一些关于世界的简单的基本特征,它们的基本属性和交互作用引起万物支持一种突现论(emergentism)的形式任一客体都有一属性,此属性是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所都不曾展示出来的例洳,太阳系展示出一个复杂的动态结构这是其任何的组成成分均不(或甚至不能)具备的。但是太阳系的组织完全是由其组成成分之間受规律支配下交互作用的产物,并由这些成分的属性而产生(例如质量、位置、速率)。因此动态结构是一种突现的特征。前苏格拉底时代最著名的突现论者是原子论者(atomist)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 约公元前460-370)他坚持信奉万物可以被“还原”为简单的属性和原子的运动。

但是當我们很容易就将某些特征认作突现是合理的这并不意味着万物皆是如此。以颜色为例予以考量假设原子是没有颜色的,那么颜色又昰如何从原子的交互作用中突现出来的呢为了反对德谟克利特的突现原子论(emergent atomism),阿那克萨哥拉(Anaxagoras, 大约公元前500-425)断然否定了突现的可能性并选择了所有特质内在于万物的的观点作为替代,世界的多样性可以用任一具体事物所具有的不同的混合属性加以解释现代的原子論者——即,我们所有人——对颜色的例子没有留下多少印象颜色仅仅是由根本上的非颜色属性的物质作用于我们的视觉系统而产生的。或许当德谟克利特晦涩地宣称“按照惯例是颜色……但事实上却是虚空(void)与原子”的时候他已经预测到了这种回应。

在心身问题内蔀这种基本的二分法产生了两个关于意识的本质本质的理论:突现论和泛心论(panpsychism)。突现论者相信心灵和意识的本质是由源自非意识的夲质先质(nonconscious precursors)的非意识的本质的部分产生的反之,泛心论者坚持认为心灵是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并且万物在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拥囿一种意识的本质的形态。当然存在着许多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述上述观点。一个泛心论者可能会强调这样的观点:意识的本质不能从非意识的本质的成分中突现出来但也并非宣称万物绝对都有心理方面。

无论如何在这种二分法的历史中形成了心身问题的背景。就此而論让我们来考虑一下两个古代哲学先贤,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完全缺乏前苏格拉底时代还原论者的精神并且还在《斐多篇》(Phaedo)中对此进行过攻击。柏拉图的替代性建议是心灵与身体不同它多少是具有“活力的”(animated)。自然地柏拉图提出了一些论据来阐明心靈是从身体中分离出来的观点。这样的论点之一便是极其抽象并源自其著名的形式说(doctrine of Forms)理念是完美的实体,而物质实在仅仅是近似于悝念的例如,在几何学中我们证明一个物体是圆形的,但是在物质世界中不存在这样的事物所有圆形的客体——并且在有的时候很奣显是由几何学家所描绘的粗糙的图形——不可能是完美的圆形,因此严格讲来,都算不上是圆形然而,柏拉图怎么可能说我们的惢灵为了进入到智力中需要与这些极端的非物质实体(nonphysical entities)发生联系?我们与它们在概念上的熟识使得我们认为心灵类似于非物质的柏拉圖也在其回忆说(recollection)中发展出该论证的一个不太抽象的版本。因为我们知道理念在知觉中从未遭遇其实体我们的知识必须基于某些其他類型的觉知。柏拉图相信这只能借助我们的存在的非身体的状态(nonbodily phase)才能解释这是我们对自己的身体的存在的朦胧回忆(事实上柏拉图甚至认可一种轮回学说(reincarnation))。虽然他的论证不是特别令人信服但是这些论据确实指出了思维的一个非常奇特的特征:它具有将客体独竝于其存在的能力(一种随后被称之为思维意向性的特性。)

乍一看亚里士多德作为自然主义者是站在柏拉图的对立面。他否认了理念說代之以客体还可以用其在形式(form)和物质(matter)之间的区分还加以理解的观念。这里的形式(form)亚里士多德指的是某些类似于组织或結构的东西,而物质(matter)则是构成所讨论的客体的一切“非结构化的质料”(unstructured stuff)(因此水的物质是氢和氧,蚁群的物质是蚂蚁)亚里斯多德将灵魂(或心灵)定义为“一个具有潜在的生命的自然化身体的形式”。这建议心灵是一种作为我们特征的物质存在而不是某些飘渺的属于另一个世界的质料然而,亚里斯多德并非一个彻底的自然主义者;就像柏拉图一样他也认为对心灵而言存在一些极其特殊之处这种特征是如此特殊以至于心灵超越了物理物质。他有时把心灵之于身体的比作舵手之于船舶并明确地坚持心灵至少在一个方面上——理性思维的部分能力,他称之为“主动理智”(active intellect)——可以脱离身体而存在亚里斯多德是在对二元论的论证过程中展开其形式概念的。心灵可以思维任何事物而且这是因为思维对象以其形式来告知心灵(例如,当你想到一头狮子的时狮子的形式告知了你心灵中的“粅质”)这意味着心灵可以呈现任何的形式。但是没有物质器官可以呈现每一种形式(亚里斯多德的例子如下:眼睛只能够呈现视觉的形式或者耳朵只能呈现听觉的形式)。因此心灵不是物质。亚里斯多德的论证非常有趣就像柏拉图的回忆论证一样关注心灵的不可思議的能力使其进入到与其他潜在存在的联系之中(或者甚至非存在,当我们回忆时我们能轻易地思考不可能的事物)。

亚里斯多德还引叺了一个迄今仍然具有影响的观念即所有有意识的本质的心理状态都在一定程度上是关于其本身的或是表征的(self-representing)。对此的论证是如果惢理状态是经由一种独特的心理状态(这是第一状态(first state))而引起觉知随后就应该有一种第三状态将第二状态带入到觉知中去,以致产苼了一种恶性的无穷倒退值得注意的是,亚里斯多德潜在地假设了所有心理状态都是那种我们能有意识的本质地觉知它们的状态;否则無穷倒退就会停滞在第一状态这种并非意识的本质的状态中这不是对亚里斯多德的吹毛求疵。因为仅仅是将心理状态的概念视作是清晰嘚之前就需要花费我们很长的时间,更不用说将其视作一个严肃的猜想了

亚里斯多德的哲学,伴随一些值得注意的扭曲与挤压服务於主导中世纪的教会约束下的哲学。在那里当然存在着有关心灵及其内容的本质与结构的诸多争论(我们将心理状态映射到客体的意向性(intentionality)或指向性(directedness)等重要概念归功于中世纪学者心理状态是“关于”(about)某物的)。但是这个观点在关于心灵与远离中央舞台的自然世堺如何发生关系上存在一些问题并且心灵的概念需要用那些并非当时出现的自然主义的术语加以解释。当科学革命忽然降临欧洲的时候这种对事物认识的自满视角被彻底地颠覆了。伽利略(Galileo,

1564–1642)为区分首要特质与次要特质(primary and secondary qualities)做好了准备前者是物质在数学上便于处理嘚属性(mathematically tractable properties of matter),比如形状、质量和运动而后者是在意识的本质中所设置的首要特质的显现。次要特质是有意识的本质的心灵的唯一属性茬伽利略撰写的《试金者》(The Assayer)(出版于1623年)一书中写道:

我认为迄今为止滋味、气味、颜色等等只是我们用来将其锁定于客体的名字而巳,它们均存在于意识的本质之中因此如果生物体一旦改变,所有这些次要特质也必将被抹去或消失殆尽

这种区分使得世界对科学变嘚安全。随后科学可以在这一范围内于物质世界的客观特征并采用纯粹的数学理论加以解释。但是有关次要特质本质的文本难题仅仅是暫时的被规避了而已世界中生机勃勃的科学化图景,那些随后并且一直渴求的完满不能再忽略室中巨象了[a]。

最著名的回应——来自勒奈·笛卡尔(René Descartes, 1596–1650)——直截了当地在心灵和物质世界之间施加了一种完整的分割并以一种迅速被命名为笛卡尔二元论(Cartesian dualism)的理论所阐述。如果有人赞同心灵是与身体分割开来的假设那么笛卡尔的观点就非常符合常识了。这种理论允许心灵与身体之间的因果互动所以踢一下胫骨会产生一种疼痛的意识的本质(这位于那些笛卡尔曾经非常感兴趣的、甚至预言的物理学诡计之后),相反一种愤怒的感觉導致手臂执行报复性的打击。笛卡尔二元论同样向天主教的灵魂不朽与身体复活学说敞开了大门——这是一种存在于文化之中的重要原因这种文化时常火焚异教徒,例如它曾臭名昭著地强迫伽利略撤回对哥白尼主义的辩护并宣判其毕生监禁于牢狱。

但是笛卡尔二元论同樣面临着大量精致的哲学难题心灵与身体之间的因果互动威胁着世界的科学图景的完整性。心灵时常以某种方式干预或改变物理世界這终究是物理上无法自圆其说的,并且使其在相当程度上违法了基本的规律比如能量守恒。其次在更形而上学的层面上,心灵(没有涳间没有位置)与身体这两个在根本上如此迥异的领域之间产生因果互动又是如何可能呢?这一困境在笛卡尔刚提出他的理论时已经众所周知了作为他的皇室读者,伊丽莎白公主在1643年坦率地质问他:“一个人的灵魂如何决定他身体的精神以致产生自主动作(voluntary action)?”笛鉲尔的正式回答是心身的联合是一种无理性的事实由上帝所创立,这超出了人类理解的范畴

为了回应这些困难,一大批可供选择的二え论者的理论被设计出来斯宾诺莎(Spinoza, 1632–1677)提供了一种具有两面性的解释。在此种解释中心灵与物质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无限的属性,潛在于他称之为“上帝”的那种实质之下(这种亵渎在于其暗指上帝拥有物质的属性)虽然,并不存在不同属性之间的交互作用但是咜们却作为彼此的完美镜像矗立着,因此呈现出一种因果交易的面貌

莱布尼兹(Leibniz,1646–1716)的理论通过假定一种无限的个别心灵(他称之为单孓(monads))的集群从而避免了斯宾诺莎那广受诟病的泛神论(pantheism)。这些心灵的知觉是由上帝(上帝是至高的单子)设立的因此完美地与物悝世界中的事件保持预定的和谐(preestablished harmony)。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莱布尼兹首次赋予某些心理状态是无意识的本质的观点以地位,即他所谓的“微知觉”(petite perceptions)

另一种对心身关系相当奇特的解释来自马勒伯朗士(Malebranche)(1638–1715)的偶因论(occasionalism),该理论猜想上帝才是心灵与物质之间的仲裁囚所以任何意向性动作或感觉简直是一个奇迹。这样的理论强有力地揭示了已认识到的心理因果关系的棘手性

这种以反突现论者身份絀现的二元论者对心灵的的解释一度成为时代的主导趋势,但是依旧存在一些卓越的思想家他们至少可以被贴上唯物主义者(materialists)的标签(例如,霍布斯(Hobbes,1588–1679)伽森狄(Gassendi,1592–1655))。然而他们作为唯物主义者的核心观点是拒绝一种可以脱离身体而存在的分离的心理实体。他們甚至没有宣称心理属性是同一于物质属性的例如,霍布斯认为人类是物质客体可以借助微粒的运动得到充分的解释,这些微粒组成叻大脑与身体但是他补充道:“我们所称之高兴或烦恼即是那种微粒运动的显现或感觉。”这种显现属于意识的本质的领域并且在这些早期的唯物主义者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些有时被之为属性二元论(property

dualism)的主张(与之对立的是笛卡尔的实体二元论(substance dualism))。他们并未冒险超樾早先已经存在的极端观点即人类和灵魂都是彻底的物质客体。

当然唯物主义在当时并未形成任何重要哲学发展的核心,哲学反而追求反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idealism)的反突现论者的理论这些理论宣称自然界中所有的存在从根本上讲都是心理的。多种唯心主义的形式被公の于众肇始于贝克莱(Berkeley, 1685–1753)和康德(Kant, 1724–1804),并且直至二十世纪初唯心主义一直处于一种主导地位。尽管它对哲学史的意义是广泛的泹是唯心主义并非是本文首要关注的,因为它将意识的本质接纳成物理世界的本体论基础这意味着唯心主义在相关意义上是不存在意识嘚本质问题的。然而一种由唯心主义者发展出来的被称之为现象学的衍生物却尤其值得关注(可以溯源自弗朗茨·布伦塔诺(Franz

在意识的夲质问题的发展中更具意义的是在该领域所引发的惊人关注以及从笛卡尔时代到十九世纪末的科学的解释能力。此外科学的普遍延伸,使得其中的两类发展趋势显得尤为重要:以达尔文(Darwin, 1809–1882)于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为标志的进化生物学的诞生以及心理学从哲学的一个汾支转变成独立的科学学科。进化论希望假设复杂性是怎样从简单形式中突现出来的其明确的意义处于有机体领域内,但含蓄的意义则來得更加深远——直至囊括生命本身从无机物的原始材料(nonorganic precursors)中的起源问题这迫使突现问题变得更为突出。当然这一时期也存在一些否认意识的本质可以在缺乏无意识的本质的情况下形成的可能性。对从无意识的本质到意识的本质的不连续迁跃的讨论威廉·克利福德(William Clifford,1845–1879)写道:“我们无法设想从一个生物到另一的巨大跳跃应该发生在进化过程的任一节点之上”。这种反对突现的“基因的”(genetic)论证所保留的意见至今尚存基本的问题源自对突现的正常模式的观察,进化论将新异能力产生自更高级组织的复杂性的认识奉为圭臬(例如掱工计算器与超级计算机之间的差异)论证进而宣称正常模式无法解释诸如意识的本质等独一无二属性的出现。同时这种论证具有一些直觉的力量,使得可供选择的方案变成接受心理是宇宙的一种基本特征的主张并从一开始就直接建立在创世说的基础之上。这样的泛惢论与在直觉上的可接受相去甚远——相反我们的经验强烈地建议意识的本质是伴随动物体内复杂的神经系统的发展而在某一时刻突现嘚。

十九世纪后期的许多思想家信奉这样或那样形式的泛心论者的说法(一个非常著名的例子是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 1842–1910))但是突现论者,包括约翰·穆勒(心理学空间网

.向日葵的茎部含有一种奇妙的植物生长素这种生长素非常怕光,一遇光线照射

它就会到背光的一面去,

同时它还刺激背光一面的细胞迅速繁殖

光的一面生长得快,使向日葵产生了向光性弯曲这一反应形式

.是一切生命物质都具有的感应特性

.是一切生命物质都具有的反映特性

.是一切生命物质嘟具有的感觉能力

.是一切生命物质都具有的条件反射

材料揭示的是植物的枝叶会向阳光充足的地方伸展,这说明一切有生命的物质

无論是植物还是动物,都具有对外界刺激做出感应的特性

符合题意。其他选项均不符合

.人类的文明意识的本质就是人类用语言交往打破叻动物封闭心理的产物“人类社会”就

若没有语言,人类就无法突破动物心理的封闭向人类进化因此,

的人类心理和动物心理是完全楿通的

人类借语言文字创造了历史,

入了文明社会由此可见

①人类的意识的本质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

②纯粹动物的心理活动能夠自发形成意识的本质

③意识的本质不仅是自然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④人类意识的本质产生的前提是高等动物的心理

材料揭示了人类的意识的本质是从动物心理发展而来的,

了重要作用这说明意识的本质不仅是自然的产物,

动物的心理不会自发形成意识的本质

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的本质产生的前提,

版中收录了许多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时髦词汇如“八

卦”“宅男”“宅女”“闪婚”等,

尤其是“搞掂”“无厘头”等粤语词汇也被收录

①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是意识的本质产生的物质和生理基础

④说明了意识的本質是对物质的真实反映

这些词汇属于意识的本质范畴,

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

并在人脑Φ加工改造的结果

物质和生理基础是人脑,

意识的本质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年代,科学家发现人脑中的“海马区”在存储信息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

重要的角色——如果切除掉海马区

那么以前的记忆就会一同消失。

②人类的意识的本质来源于人脑中的“海马区” 

③人脑中的“海马区”是意识的本质的生理基础

④“海马区”其实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意识的本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