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这么多年中国领导吃转基因食品品 我们的基因改变了多少

农业部专家:国内大部分人都吃过转基因食物
  黄大昉来源:湖南电视台
  多年在农科院植保所和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工作,从事转基因研究和推广工作近30年。参与过转基因抗虫棉等研究、参与过我国第一个转基因安全管理条例《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的调研和制定。  近段时间,一系列事件再次让“转基因”成为热点话题。上周,甘肃张掖市发出转基因“禁令”;此前,法国老鼠致癌实验、崔永元赴美调查转基因、黄金大米实验违规事件以及院士上书呼吁转基因产业化,都让老百姓越来越“看不懂”。日前,新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农业部农作物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黄大昉。他表示,国内大部分人都已吃过转基因食物。  关于安全 安全评估已考虑对后代的影响  新京报:最近张掖市出台转基因禁令,明确禁止种植转基因作物,你怎么看?  黄大昉: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一系列的中央文件,大的政策都是要积极发展新的科技、技术,包括转基因技术。有关转基因的事,农业部统一负责,种不种,碰到什么问题,都得打报告。  新京报:但也有说法称一些国内外的实验证明了转基因食物有危害。  黄大昉:大学生精子质量变差那个是谣言,法国做的老鼠致癌实验,实验结果后来被欧盟安全食品管理局否定了。  公众也不可能接受所有的科学基本知识,个别专家有怀疑,这也是允许存在的。但有一点,公众可以相信的是科学家共同体,科学研究的权威机构。现在国内外的科学家共同体是认可转基因安全性的,甚至包括持保守态度的欧盟科学咨询委员会主席,最近也发表声明,讲转基因是安全的。  新京报:现在能保障安全,以后也能保障吗?  黄大昉:公众往往想要绝对安全的东西,实际上任何技术都有风险。但是新技术经过了科学研究,把风险控制住了,这就是安全的。  事实上我们现在的安全性评价这套程序和方法,已经考虑到对后代的影响了,这还不是我们国家制定的标准,而是经过国内外长期研究总结出来的这套程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预测到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可以说转基因安全风险的控制是可以做到的。事实证明,转基因大规模产业化已经20年了,并没有出过事。  关于食用 全球28个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  新京报:崔永元最近在美国做转基因调查,发现美国人并不知道自己吃的是不是转基因。在美国,也有很多专家反对转基因。  黄大昉:我没跟崔永元一块走,不知道他是怎么调查的,但是美国的权威机构、官方科学家都在说:我们70%以上的食品里都含有转基因成分。我想崔永元去美国总得吃饭吧,无论在谁家吃饭,是快餐还是普通食品,用的什么油,里面大多含有转基因成分。  美国老百姓不关心这个,因为政府说了大部分都有转基因成分。美国没有强制要求贴出转基因还是非转基因的标志,科学界认为没有必要,而且考虑到竞争公平性,不允许用非转基因的标志多卖钱。  新京报:有人说现在全球已经有四分之三人口吃了转基因食品,有这回事吗?  黄大昉:去年统计,全球有28个国家正式批准大规模种植转基因作物,种植了也就吃了,另外还有将近30个国家,允许进口转基因作物作为食品饲料加工,加起来就是将近60个国家,都离不开转基因了。这60个国家,人口占了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三。  转基因技术发展最早的是美国,第一个转基因食品从1996年就开始吃了,现在全世界有28个国家在种植转基因作物,50多个国家在进口转基因作物产品,加工食品、饲料,包括我们国内绝大部分人也都吃过转基因食品,比如转基因大豆最后榨成豆油,这就是转基因食品。  关于监管 民间品尝会统一处理转基因食物  新京报:前段时间,湖南“黄金大米”实验被证实的确存在违规行为,最近中储粮也为转基因油菜籽流入国储库而道歉。监管层面是否的确存在问题?  黄大昉:我国制定出了转基因的法律条款、规章制度。这么多年来,保障了转基因的安全性,促进了我们国家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应该说是有功劳的。可是中国这么大,情况很复杂,监管的确没有完全到位,只能在实践中改进。  这两个例子的确说明监管层面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逐步解决,但不要因为这些问题,就一棍子打死,认为政府好像没有监管,最后又和安全问题混淆在一起,进一步打击转基因的发展。  新京报:最近一段时间,民间出现了很多转基因品尝会,但有人质疑在未得到国家批准的情况下吃转基因食物是违法行为。你也参与过北京的转基因品尝会,你怎么看?  黄大昉:网民、消费者自发组织的一些转基因食品的品尝,只要这些作物不是未经批准大规模种植,就没有违背农业部的有关规定。比如说,水稻没有商业化,还是一种试验产品,实验材料必须统一处理,不能流散到市场或田间去。这些做到的话,就是符合农业部安全性评价的,没有违背安全管理条例。  我们上次在北京的玉米品尝会,再三请所有的志愿者都看,所有的玉米都是经过统一处理的,最后吃剩的叶子、棒子都是统一处理,并没有任何转基因残留的物质散落到田间,是严格按照农业部的安全性条例去做的。  关于推广 再不发展可能就错过了时机  新京报:近期61名院士联名上书,呼吁推进转基因产业化,为什么院士这么着急要发展转基因呢?  黄大昉:院士考虑到了中国的粮食安全和科技竞争力,再不发展,可能就错过了发展时机了。转基因能带来增产,保障粮食安全,如果推广的话,可以减少80%的农药。  我们国家现在的纺织品是很便宜的,如果当年我们不发展转基因抗虫棉,现在就不可能有这么繁荣的纺织品市场。那个时候如果不发展我们自己的抗虫棉,我们的棉花市场60%的利润就要交给外国公司。  我们的大豆作物就是这么被控制的。我们消费5000多万吨大豆,80%的国内市场是被国外大豆控制的。如果我们自己不发展,最后就会被国外控制,那还有什么粮食安全可言?一旦粮价一下上去了,大豆价格一下上去了,我们能用十元二十元就买一桶油吗?那时可能100元、200元都不一定买得到。  新京报:很多人担心外国的生物公司会通过种子控制市场,实施垄断。  黄大昉:外国公司当然希望进入中国市场,甚至垄断市场。那么我们能简单地不进口转基因作物吗?现在是我们自己不够,不进口不行。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不发展,就靠进口,能解决中国迫切的不断增长的需求吗?我们要加快自己的发展,真正满足我们的需求,才能和跨国公司竞争。  对于政府来说,一要根据法律、政策积极推进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二要加强科普宣传,三要改进管理、加强监管,相信政府也会不断在这方面努力。  ——黄大昉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金煜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dayang]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在中国市场上销售转基因食品,有必要吗? - 知乎246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2分享邀请回答1466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2920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为了将转基因赶出中国,我们体制外的普通民众可以做一些什么?
可用积分 点
APP积分 点
配合链接一起食用效果更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这帖子真心不错。我要推到微博啥的给小伙伴们看看:
这人还没添加签名啦。别再看她啦
可用积分 点
APP积分 点
来自移动设备
知乎用户 反转基因 主要原因是 对政府的不信任 次要才是 生物知识的欠缺&&隔行隔山,你总有是外行的时候。当监管部门都尽职工作时,你不需要学习各种陌生的知识去分辨商品的好坏!所以,要求民众学习生物知识来懂得转基因无害,那得是多少信誉部门失职的结果?我们居然习惯了这种失职,反而去指责民众外行无知!&&怎么把转基因(或反转思想)赶出中国?其实这是怎么重建政府信誉的问题。
这人还没添加签名啦。别再看她啦
可用积分 点
APP积分 点
禁止向PLA提供任何转基因食品
这人还没添加签名啦。别再看她啦
可用积分 点
APP积分 点
知乎用户 反转基因 主要原因是 对政府的不信任 次要才是 生物知识的欠缺&&隔行隔山,你总有是外行的时候。 ...
这个回答 转进如风
我不是说你 你应该也是复制粘贴的
做出这个回答的 就是这种人
平常最大的兴趣爱好就是转发各种朋友圈体的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这人还没添加签名啦。别再看她啦
可用积分 点
APP积分 点
可以自己种地
这人还没添加签名啦。别再看她啦
可用积分 点
APP积分 点
来自移动设备
中世纪觉得女巫不存在的都死了 没有话语权 就别bb
这人还没添加签名啦。别再看她啦
可用积分 点
APP积分 点
来自移动设备
说了这么多,转基因到底有没有危害?
这人还没添加签名啦。别再看她啦
可用积分 点
APP积分 点
别人发达国家吃了这么多年了。。
别人只不过标注了是否为转基因食品
这人还没添加签名啦。别再看她啦
可用积分 点
APP积分 点
来自移动设备
劝楼主不要妄图说服傻哔
这人还没添加签名啦。别再看她啦
可用积分 点
APP积分 点
来自移动设备
转基因到底有啥问题
这人还没添加签名啦。别再看她啦
Powered by
Comsenz Inc.
你有新的消息  日,美国参议院以71:27的差距投票拒绝了要求给转基因食品强制性标识的提案。3天之后,抗议孟山都转基"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拨开转基因迷雾
  日,美国参议院以71:27的差距投票拒绝了要求给转基因食品强制性标识的提案。3天之后,抗议孟山都转基因食品大游行在52个国家、436个城市爆发。民众举着的牌子上赫然写着:“我的孩子不是一个科学试验!” 中国论文网 /2/view-4558310.htm  对转基因食品的恐惧继续蔓延开来……   问题一:   转基因技术的使用情况如何?   1983年,植物转基因技术诞生于美国。1985年,第一批抗病毒、抗虫害和抗细菌病的转基因植物进入田间试验,美国专利局宣布转基因植物受专利保护。1994年,美国的转基因耐储藏番茄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批准进入市场销售,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许进行销售的转基因食品。1996年,美国的转基因作物开始大量商业化种植。2009年,全球已有25个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最大的主要有大豆、玉米、棉花、油菜,这4种作物的转基因品种面积占全球所有转基因作物的99.6%,其中大豆占51.6%。玉米占31.1%,棉花占12.0%,油菜占4.9%。转基因普及率最高的也是大豆、棉花、玉米、油菜4种作物。   转基因食物早在全世界流行开来。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原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政府食品安全专家组成员罗云波给记者讲述了“转基因”的原理:“杂交水稻你们敢吃吧?‘杂交育种’是父本提供一半基因,母本提供一半基因,双方融合在一起,达成优势互补,这里头就发生了很多的基因交换,比转基因多多了。杂交育种过程很艰难,费时费力,成本很高,会得到很多不想要的结果,一个育种专家一辈子能育出一个成果就很了不起了。转基因就是杂交育种的升级版。找准了好的基因,放进来,使之成为新品种。这样更有预见性,也更精确可靠。其实转基因的现象在自然界也是普遍存在的。”   目前,中国已为7种转基因作物发放安全证书,分别是耐贮藏番茄、抗虫棉花、改变花色矮牵牛、抗病辣椒(甜椒、线辣椒)、转基因抗病番木瓜、转基因抗虫水稻和转植酸酶玉米。观察这些作物名称不难发现,它们分别具有一种“特异功能”,是普通农作物不具备的。此外,还批准了转基因棉花、大豆、玉米、油菜等4种作物的进口安全证书。除批准了棉花的种植外,进口的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仅用作加工原料。   问题二:   转基因食品是否危害人体健康?   国内一家主流门户网站正在做一个网络调查,问卷总共两个问题:“您认为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是否有害?您是否还会购买转基因相关食品?”截至日,共41690网民参与调查。第一个问题,有76.9%的网民选择“有害”;第二个问题,有84.3%的网民选择“不会”。   记者约访“反转斗士”云南财经大学社会与经济行为研究中心特聘教授顾秀林,遭到拒绝。但她在电话里表示:“你知道转基因有多危险吗?你知道这里面水有多深吗?”顾秀林以博客为战场,已经作为网络上最火的“反转斗士”,奔走了好几年。类似于“英国有孩子吃了TESCO超市的转基因燕麦粥而患上多动症”、“加拿大在孕妇血液与胎儿中发现转基因玉米Bt毒素”的新闻被一条条贴了出来,触目惊心。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教授董五辈指出,很多“谣言”的传播是因为民众与媒体没有仔细甄别情况,人云亦云。原来,传说中会致病的转基因“Bt毒蛋白”里面的“毒”字与人体并无关系。董五辈解释道:“‘毒蛋白基因’是针对昆虫的。它作用于昆虫的特定部位从而产生毒性,在人体内没有‘靶标’,对人体没有影响。”   至于影响人体生育功能、导致“断子绝孙”的传言,罗云波指出,首先,转基因食品不会“修改”人体基因。他告诉记者:“我们吃每一口米饭、每块猪肉都吃进去大把的基因,吃了这么多年,我们变成那些东西了吗?转基因食品同普通食品一样,在人体内被消化的方式也是一样,人体的基因丝毫不会受到影响。”   另外,“为什么‘断子绝孙’的传言在中国特别流行?因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断子绝孙’对中国人来说是最残酷的刑罚。在非洲,有人就说吃了转基因会改变性取向,成为同性恋。因为非洲是世界上艾滋病患者比例较高的地区,而同性性交已经成为了艾滋病传播的重要途径。所以人们怕什么,别有用心者就编什么。”   从科学史的学术角度,北京大学科学史教授刘华杰也提出自己的质疑:“对进化论了解得越多,对转基因技术就会越慎重。因为大自然中生命是长时期进化而来的,现有的生命与环境是相互适应的,而转基因生物是人工饰变的生命,它们是非自然的。”   “反转”人士认为,通过动物试验证明转基因食品无害,还远远不够,因为很多不安全因素会有潜在的风险,经过10年、20年甚至更久才会体现出来。顾秀林也在博客中多次列举国家给予转基因食品安全证书的依据是错误的,对各种相关试验的方法、过程提出质疑。   罗云波告诉记者,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早有定论:“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油组织、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欧洲食品安全委员会等很多重要的国际组织,都有明确的观点,就是转基因食品通过安全评价才允许上市,在售的转基因食品,风险不比普通食品高。传统食品中也没有百分之百安全的食品。经过了十多年,转基因食品没有引起过一个危害人体健康的例子。”罗云波着重强调:“那些转基因食品的负面消息,都是来自于媒体,没有科学论据,不足为信。”   问题三:   转基因作物危害环境吗?   转基因专家与“反转”人士都关心生态环境,但出发点却截然不同。   关于转基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们听到最多的新闻是“超级杂草”。“超级杂草”在百度百科的解释为“转基因水稻如与起源的野生种同在一个区域内时,水稻中的转基因会转移到野生稻中去。如果一种野生植物被一种转基因或能抗拒自然发生病虫害的其他基因提高适合度的话,这种植物就可能变成极坏的害草,或者破坏自然植物群落的生态平衡。”也就是说,转基因作物把野生杂草的基因也给“转”了,使它们变得异常“强悍”。
  “反转”人士担心,田地里长满了“超级杂草”,农作物都被排挤了,最后我们难道要吃草吗?而且,不只是农作物生长环境遭到破坏,基因不断“转”开去,地球的森林植被都会受到破坏,生态环境遭殃在所难免。   但转基因专家担心的却完全是另外一个思路。   董五辈分析:“有人说转基因毒害生态环境,那么农药、化肥对环境的毒害怎么又被忽略了呢?我们研发转基因技术,让农作物本身具备抗病、抗虫的基因,这样能够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不仅有利于人体健康,也将对生态环境保护作出应有的贡献。”   至于“超级杂草”,董五辈认为荒谬至极:“这根本不可能。花粉很难在不同物种之间传播,谣传作物的花粉转到草里面,这是基因在不同物种之间的水平转移,这种方式的基因水平转移是不可能的。”   问题四:   推广转基因是发达国家的“阴谋”吗?   世界反转基因游行,除了要求要强制标识转基因食品,也有大部分举着反对“Monsanto”的牌子,指的就是美国一家跨国农业生物技术公司孟山都,以生产并推广转基因种子闻名。另外,美国大型化学公司杜邦也在受千夫所指。   在中国“反转”人士眼里,他们都是美国全球生物战略的帮凶。在顾秀林的博客里,他们与国内各专家、学者勾结,竭力将转基因技术与转基因食品推广到中国。最终的目的,是“毁灭中国人”。关于孟山都的负面消息在国内外网站上都是铺天盖地的,甚至有相关纪录片、书籍问世。这无疑让“反转”人士更加肯定了美国与孟山都的“阴谋”。   转基因专家与“反转”人士都认为中国的发展确实遭遇了来自各方的阻力。   罗云波告诉记者:“生物技术影响到食品、农业、健康、医疗、能源、环境等各方面,对于国家发展非常重要。实际上,国际敌对势力正在想方设法阻碍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如果我国在生物技术上一直受限,就会在粮食、能源、环境、医疗发展上都陷入被动,受制于人。另外,一项新技术的兴起必然触动很多既得利益者,他们为了保护自我,制造谣言。政治上失意者,为了反对而反对,迎合民众,煽动民意,进一步加强民众与政府的对立。”   刘华杰认为政府不明朗的态度也让人生疑:“长期以来利益集团在宣传中似乎总是想掩盖什么,它们不肯面对公众的质疑,这些加剧了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怀疑。”   对于刘华杰的说法,罗云波给出了反击:“事实上,我国对转基因技术的研发应用推广的管理,在法律上有一整套严格完整的法律和法规。在政策上,发展并产业化转基因技术是《国家中长期发展纲要》并列于‘大飞机工程’、‘载人航天工程’等重大工程之一的工程,连续多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明确指出要加速发展这项技术。”罗云波认为,为了证明经过安全评价的转基因食品可以放心食用,各大媒体都已经做了详细报道,专家多次辟谣。多次相关文件的出台,已将国家意志表达得很明确了。   中国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黄大昉在接受《经济》记者专访时表示,早已被“反转”人士“骂习惯了”,但他不后悔,“我国政策总体上是推进转基因的,很多中央文件中都有相关规定。”   据悉,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抓紧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和生物新品种,在科学评估、依法管理基础上,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对于转基因技术,我国一直采取谨慎的态度,很早就开始了各项研发与试验,但一直未批准转基因粮食作物的种植。   问题五:   转基因大豆,“消灭”还是“发展”?   新技术的推广往往会遇到坎坷,更何况转基因技术已经负载了如此多的负面形象。据悉,中国进口转基因大豆已有16年,而近几年,受到转基因大豆冲击的传统种植农户与油脂企业渐渐力不从心了。   记者最先联系到的是黑龙江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   接到记者电话时,王小语正在整理一些调研数据。“我们做了量化研究和模型评估,结果显示,如果在国内推广种植转基因作物,每1份收益都对应着532份的风险,最终贡献率只有0.46%。”0.46%是什么概念?532倍的风险代表着什么?代表着王小语认为黑龙江省绝对不能将转基因技术运用到农作物种植上。这份量化研究是如何获取数据、如何建立模型的,记者不得而知。但王小语的话代表着黑龙江传统油脂产业的心声——拒绝转基因。王小语告诉记者,受到进口转基因大豆和大豆油的冲击,黑龙江大豆企业九成面临亏损。   王小语告诉记者:“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我国超过一半大豆油的原料是进口转基因大豆。2012年中国消费油脂是2800多万吨,里面1150万吨左右是大豆油,其他是菜籽油、棕榈油或者其他油脂如花生油、橄榄油、玉米油。其中大豆油里,90%以上是转基因大豆油。黑龙江有3800万人口,人均消费大豆21公斤,黑龙江总共需要80万吨左右,这76万吨以上的油脂,需要440万吨大豆为原料加工而成。黑龙江这边的油脂企业近几年来都是阶段性开工,实际加工大豆也在200万吨左右的水平。如果按照加工产能,日加工200万吨的企业能够达到88个厂,年加工产能1470万吨的水平。但实际上年加工总量只有200万吨。按这个测算,我们也能得出数据——整体只能开工两个月左右。由于效益受影响,现在哈尔滨周边很少能看到大豆了。”   几经辗转,记者联系到黑龙江吉庆油脂董事长张恩利。张恩利告诉记者,吉庆油脂现在处于“维持生产”状态。对于进口转基因大豆,张恩利颇有不满:“国内非转基因大豆价格成本高,国家进口转基因大豆便宜,我们把几个亿的资产都已经投进去了,现在都打了水漂。”   转基因大豆收购价低、出油率高,大有垄断中国市场之势。传统大豆种植农户与油脂产业如履薄冰。王小语认为,转基因技术应该退出作物种植界,因为安全风险太大。   罗云波对这种说法很不以为然:“我们现在要做的,恰恰是好好发展转基因技术,我们自己做好了,就不需要依赖别人了。”
  著名生物学家、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原院长饶毅肯定地告诉记者:“转基因作物能不能增产,不需要外行担心,农民自己知道。如果外国用了,带来利润,我国也用好这些技术才是正道。”   罗云波告诉记者:“转基因农作物与食品要想进入我国,必须经历一套近乎苛刻与挑剔的安全评价,可以说,现在国内很多普通食品都无法通过这些考核。”让罗云波忧虑的是,转基因技术在中国开始是和国外同步的,但产业化由美国最先开始的,这些年,中国的转基因技术发展步伐已经落后了。现在,我国拥有成熟的转基因技术研发中心,也有完善的安全评价技术,但迫于舆论,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被推迟,产业化已经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   作为一项技术,如何宣传好、运用好、发展好才能造福于民,罗云波建议发展转基因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科普。如果像专家所说,“反转”人士为达目的而造谣导致社会恐慌,那说明民众确实是对此了解得太少。权威信息不足、科学知识普及不到位,又怎能不“迷信”呢?   二是加强政府诚信。要想让百姓放心接受一项新事物,政府首先要让百姓能够信赖。   三是继续加强转基因与相关安全检测技术的研发。不论是安全还是危险,科学家对这项技术还需付出更多的努力,找出“好基因”是一方面,做好安全检验也绝不能疏忽。   四是循序渐进。在汹涌的民意下,强制推动转基因商业化必然加剧社会矛盾,纵使科学家再着急,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如何在消耗过剩产能的道路上“拉”他们一把,是政府该认真考虑的事。   五是加强立法、管理。消费者应该有知情与选择的权利,在安全性并未得到全面肯定的时候,相关标识必不可少。另外,转基因作为一项中立的技术,如果被不法分子利用,后果不堪设想。进一步加强立法、加强监管,也是为转基因正名。   记者手记:   本文采访的过程,最初伴着灰心与疑惑。   记者联系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生物学、植物学、作物学、遗传学等近20位专家,以及农业部相关部门负责人,得到的答复不是“不做相关研究”就是“最近太忙”,甚至连采访提纲都不愿意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究员助理直截了当告诉记者:“关于‘转基因’的采访都不做。”   虽然最终记者还是采访到了部分相关专家,但约访过程中的疑问始终在心中。专家为什么不愿说话?难道连专家都害怕转基因?本来就争议颇多,这下,真是迷雾重重了。难道真如罗云波苦所说:“专家不敢说话,怕挨骂!”   但是,很遗憾,我们没有联系上相关部门官员。   做这个选题,我们只是想更客观呈现多方质疑和观点,让转基因在透明、公开的环境中接受更多人的检验。技术本身没有正确与错误,只是看用在什么场合,如何引导它的发展,更好更快造福人类。其实,事情本身没有那么复杂。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此博文目前为屏蔽状态,您不能访问当前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人吃转基因食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