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部是红色,黑色细长的虫子尾部尖甲背上有四个点的天牛

下载费用:10 元 &
滁州市林业有害生物图册_一(暂编) 滁州市林园局年2目录一、检疫性有害生物部分1.松材线虫病2.美国白蛾二、松树病虫害部分1.马尾松毛虫2.松墨天牛3.吉丁虫4.松针褐斑病5.松针枯黄现象6.松梢螟7.雪松流脂病三、杨树病虫害部分(一)杨树食叶害虫1.杨小舟蛾2.杨扇舟蛾3.杨扁角叶蜂4.草履蚧5.刺蛾6.黄翅缀叶野螟7.分月扇舟蛾8.杨二尾舟蛾9.其他(二)杨树蛀杆害虫(三)杨树病害1.杨树锈病、杨树褐斑病2.杨树溃疡病3.杨树烂皮病(干腐病)(四)杨树其他病虫害3四、板栗、麻栎病虫害部分1.蚧壳虫2.栗瘿蜂3.潜叶蛾4.栎掌舟蛾5.板栗毛虫6.板栗膏药病7.板栗疫病8.栗实象9.其他病虫害五、黄连木病虫害部分1.木梳齿毛根蚜2.连木缀叶螟六、竹类病虫害部分1.竹一字象2.竹笋泉蝇3.竹秆锈病七、园林病虫害部分(一)园林虫害部分1.黄杨绢野螟2.蚜虫3.红蜘蛛4.介壳虫5.袋蛾6.网蝽7.木虱8.蛀杆害虫(天牛等)9.樟巢螟、樟叶蜂10.沟眶象1蝉412.其他(二)园林病害部分1.白粉病2.煤污病、流胶病3、叶锈病、叶斑病4.溃疡病、茎腐病5.黄化病6.丛枝病7.红草花斑病八、有害植物部分1.美洲商陆2.加拿大一枝黄花九、其他病虫害部分十、部分标本展示5一、检疫性有害生物部分1.松材线虫病图1-1为松材线虫病典型病死树。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虫害。它是通过松墨天牛等媒介昆虫传播于松树体内,从而引发松树病害。被松材线虫感染后的松树,针叶黄褐色或红褐色,萎蔫下垂,树脂分泌停止,树干可观察到天牛侵入孔或产卵痕迹,病树整株干枯死亡。198年,明光市卞庄首次发现松材线虫病。传播途径无意引进,进口包装箱携带其媒介松墨天牛引入。近距离传播靠天牛等媒介昆虫传带,远距离传播则主要借助感病苗木、松材、枝桠及其他松木制品的调运进行。图1-1松材线虫病(典型病死树)-松树-滁州卞庄林场-夏彬危害情况松材线虫侵入树木后,外部症状的显著特点是:先是针叶失水,褪绿,继而变褐,而后整株枯死,针叶全呈红黄色。其发展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①外观正常,树脂分泌减少或停止,蒸腾作用下降;②针叶开始变色,树脂分泌停止,通常能够观察到天牛或其它甲虫侵害和产卵的痕迹;③大部分针叶变为黄褐色,萎蔫,通常可见到甲虫的蛀屑;④针叶全部变为黄褐色,病树干枯死亡,但针叶不脱落。此时树体上一般有多种害虫栖居。防控方法1.疫情监测2.疫木检疫、线虫鉴定3.病害除治。主要有清除病死树、疫木处理、媒介昆虫防治、营林抚育等综合治理措施4.健树保护技术。其中清除病死树、强化疫木管理,实施疫木无害化处理,防止疫木流失是最有效措施。松墨天牛62.美国白蛾图2-1美国白蛾(成虫、卵)-法梧-安徽明光市--方吉见美国白蛾又名美国灯蛾,属鳞翅目,灯蛾科,白蛾属,是举世瞩目的世界性检疫害虫。主要危害果树和观赏树木,尤其以阔叶树为重。对园林树木、经济林、农田防护林等造成严重的危害。美国白蛾繁殖能力强、扩散快,自然迁飞每年可向外扩散35~50千米。美国白蛾在滁州市每年可繁殖3代,雌虫产卵,每卵块有卵50~70粒,最多达200余粒。只要温湿度适宜,孵化率可达96%以上。一头越冬雌蛾一年能繁殖三千万头幼虫,最多可达到2亿头以上。美国白蛾的危害一点不亚于森林火灾。据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总工程师吴坚介绍,国务院办公厅为防治美国白蛾专门下发了通知,这是中国林木害虫防治史上的第二次,第一次下发通知是为防治松材线虫病。这次国办再次下通知,说明防治美国白蛾的紧迫性。图2-2美国白蛾(幼虫)-石楠-滁州明光-201509鲍安平72012年以来,我省宿州市、芜湖市、淮北市、蚌埠市、阜阳市先后发生疫情。2013年在全椒县首次诱捕到美国白蛾雄成虫,未发现幼虫危害。2014年在明光市首次发现美国白蛾发现雄成虫,没有发现幼虫。2015年在凤阳县、明光市、全椒县发现幼虫危害。美国白蛾(幼虫)-法桐-天长市永丰镇--江仕贵防治方法:1、加强检疫。疫区苗木不经检疫或处理禁止外运,疫区内积极进行防治,有效地控制疫情的扩散。2、人工防治。人工剪除网幕,幼虫下树化蛹前采取树干绑草的方法诱集下树化蛹的幼虫,定期定人集中处理。3、利用生物和化学药剂喷药防治。药剂如灭幼脲、甲维盐等。4、生物防治等。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预蛹期和化蛹期释放周氏啮小蜂,利用小蜂寄生美国白蛾的虫蛹进行防治。美国白蛾(幼虫)-樱花-安徽全椒六镇镇-2015061-杨枝发美国白蛾网幕-杨树-凤阳县黄湾乡-鲍安平8二、松树病虫害部分1.马尾松松毛虫。马尾松毛虫-马尾松-凤阳县小溪河镇燃灯社区201505-张勇马尾松毛虫(幼虫)-马尾松-明光市明西--鲍安平雌松毛虫(成虫)201504-吴晋东雄松毛虫-拂晓乡-201504-吴晋东9松毛虫茧-拂晓乡-201505-吴晋东松毛虫(卵)-拂晓乡-201505-吴晋东马尾松毛虫(卵)-外松-安徽明光石坝镇--方吉见马尾松毛虫(蛹)-外松-安徽明光明西街道--方吉见马尾松毛虫(幼虫)-外松-安徽明光市紫阳林场--方吉见102.松墨天牛图2-1为松墨天牛(成虫),松褐天牛是危害松树的主要蛀干害虫,其成虫补充营养,啃食嫩枝皮,造成寄主衰弱;幼虫钻蛀树干,致松树枯死。更为严重的是该天牛是传播松树毁灭性病害——松材线虫病的媒介昆虫。雄虫触角超过体长一倍多,雌虫触角约超出1/3。图2-1松墨天牛(成虫)-松树-滁州-刘心宏松褐天牛(幼虫)-松树-滁州明光市-201404刘心宏图2-2为松褐天牛幼虫。幼虫,乳白色,扁圆筒形,老熟时体长可达43毫米。头部黑褐色,前胸背板褐色,中央有波状横纹。图2-2松褐天牛(幼虫)-松树-滁州明光市-201404刘心宏1花绒寄甲(松褐天牛天敌)花绒寄甲(卵)201305刘心宏花绒寄甲(幼虫)201305刘心宏3.吉丁虫吉丁虫-松树-滁州琅琊山林场--鲍安平日本脊吉丁虫-松树-管店林业总场-201305-夏彬吉丁虫-马尾松-安徽明光紫阳林场--方吉见124.松针褐斑病松针褐斑病-松树-凤阳县梅市201505-张勇5.松针枯黄现象(生理性)2012年,滁州市部分山场出现外松松针枯黄现象(以幼树为主)。随后邀请相关专家进行会诊,排除了侵染性病害所致,诊断为受干旱少雨,苗木适应性及201年冬季低温等多重因素影响,造成外松生理性枯黄落叶现象。专家建议加强在调入种苗前做好引种测试,对于已出现枯黄现象的松林做好抚育管理,提高树木的抗逆性。松针枯黄现场-全椒-201205-夏彬6.松梢螟鳞翅目、螟蛾科。初龄幼虫先啃食梢头嫩皮,蛀成小道,受害处留有白色松脂,三龄后蛀入嫩梢木质部危害,幼虫经1个月老熟,即在蛀道内化蛹。松梢螟幼虫-范岗林场-201504-吴晋东松梢螟(蛹)-松树-定远大金山林场137.雪松流脂病雪松流胶病又叫树脂病,该病主要发生在雪松的主干和枝干上,发病初期病部呈灰褐色,并渗出半透明黄褐色的树胶,病部树皮松裂、脱落,木质部显露,周围出现隆起的疤痕,病斑表面或表皮下密生黑色小粒点。流胶病属真菌病害,冬季气温较低时常因寒潮以及早霜使枝干冻伤,容易诱发流胶病。1.非侵染性病原(1)由于剪口、雹害、虫害、机械和人为等所造成的伤口等引发。树木流胶以春季发生严重。(2)不良环境条件,如排水不良、灌溉不适当、土壤黏重、土壤盐碱化或酸化、土壤缺镁、空气硫害、氨害等,使桃产生生理障碍,也能引起流胶。(3)冻害、日灼、涝害、旱害等引起树势衰弱而导致流胶病的发生。2.侵染性病原(1)雪松枝枯病引发的流胶主要发生在枝条和树干上,大树多发病侧枝,小树上有顶梢发病。最初发生顶梢干枯,后迅速由上向下发展,最后整株死亡。病斑不明显,与健康树皮不易区别,但用小刀剥开发病部位可见皮层发黑,同时,有的树体大量流出透明灰白色胶状物质,自上而下黏着在树干周围,经过一段时期后变成棕褐色。后期树皮开裂,受害部位分布大量纵裂纹,其症状和杨树溃疡病较为相似,但出现流脂现象。(2)枝干被害虫如红颈天牛、吉丁虫等蛀食,引起主干、主枝、小枝流胶。雪松流脂病-雪松-明光-204-费汪知14二、杨树病虫害部分(一)杨树食叶害虫滁州市以松树、杨树为主要造林绿化树种,杨树造林面积约占全市林地面积的1/3。杨树食叶害虫以杨小舟蛾、杨扇舟蛾、黄翅缀叶野螟及其他杨树食叶害虫。2013年因持续高温干旱(春季-夏季降水较少),杨树食叶害虫大量增殖,造成部分地块杨树叶片被严重取食。下图为8月初杨树被取食(危害)后的场景。杨树食叶害虫(危害后)-杨树-鲍安平1.杨小舟蛾杨小舟蛾(幼虫)-杨树-定远--鲍安平杨小舟蛾-杨树-天长-鲍安平杨小舟蛾,鳞翅目,舟蛾科。幼虫啃食杨树叶片为害,幼虫有群集性,常群集为害,将叶片食光,仅留下叶表皮及叶脉。老熟幼虫吐丝缀叶化蛹。影响植株叶片光合作用。15杨小舟蛾在滁州市一般一年发生4-5代。4月中旬越冬代成虫开始羽化、产卵。4月下旬第一代幼虫开始孵化,5月上、中旬为盛期。5月下旬第一代成虫开始羽化,6月上、中旬为盛期;第二代成虫出现于7月上、中旬;第三代成虫出现于7月下旬8月上旬;第四代成虫于8月下旬9月上旬发生、产卵,孵化为第五代幼虫,此代幼虫危害至9月下旬化蛹过冬。少数发育早的第五代蛹能羽化,发生第六代,但此代幼虫不能化蛹越冬。6月下旬后林间虫态交错,出现世代重叠,尤以第三、四代重叠现象明显。杨小舟蛾(幼虫)-杨树-安徽全椒六镇镇--杨枝发杨小舟蛾(幼虫)-杨树-安徽明光市古沛镇--方吉见在杨小舟蛾生长发育过程中,越冬代成虫产卵量低,第一代幼虫发育慢,虫口基数低,不会出现灾情。进入第二代后,成虫产卵量较越冬代增加了1倍多,繁殖能力显著增强。初龄幼虫食叶量小,4龄后进入暴食期,5龄幼虫占一生总食叶量的83%,因此此虫的危害性十分突出。由于第二至四代气温高,发育历期缩短,若遇干旱高温天气,极易暴发大面积灾情。从此虫近两年发生的实际情况来看,第二代只出现小面积的灾情,三、四代才会大面积暴发成灾。杨小舟蛾老熟幼虫_西卅店镇-2015-07-吴晋东杨小舟蛾卵块-张桥镇-201506-吴晋东16防治方法(1)保护和利用天敌。(2)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增强树势,秋末冬初,清除落叶,将其烧毁,减少虫害,初春深翻土壤,将越冬蛹杀灭。(3)5月幼虫孵化前至幼虫幼龄期,可在树干基部打孔,胸径20cm以下的打2-3孔,20-30cm的打3-4孔,30cm以上的不少于4个孔。在孔内放入甲胺磷、氧化乐果或久效磷等内吸性有机磷杀虫剂。幼虫危害初期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倍液组合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2.杨扇舟蛾杨扇舟蛾是杨树的主要害虫,以幼虫危害树柳树叶片,严重时在短期内将叶吃光,影响树木生长。1~2龄幼虫仅啃食叶的下表皮,残留上表皮和叶脉;2龄以后吐丝缀叶,形成大的虫苞,白天隐伏其中,夜晚取食;3龄以后可将全叶食尽,仅剩叶柄。传播途径主要靠成虫飞翔,沿公路林扩散较快。幼虫吐丝下垂,可随风作近距离传播。由于幼虫繁殖快、数量多、分布广,大发生时极易成灾,为中国园林重要害虫之一。杨扇舟蛾(幼虫)-杨树-来安县--闫芳杨扇舟蛾幼虫-西卅店镇-201507-吴晋东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3-20毫米,翅展28-42毫米。虫体灰褐色。头顶有一个椭圆形黑斑。臀毛簇末端暗褐色。前翅灰褐色,扇形,有灰白色横带4条,前翅顶角处有一个暗褐色三角形大斑,顶角斑下方有一个黑色圆点。外线前半段横过顶角斑,呈斜伸的双齿形曲,外衬2-3个黄褐带锈红色斑点。亚端线由一列脉间黑点组成,其中以2~3脉间一点较大而显著。后翅灰白色,中间有一横线。卵:初产时橙红色,孵化时暗灰色,馒头形。幼虫:老熟时体长35-40毫米。头黑褐色。全身密披灰黄色长毛,身体灰赭褐色,背面带淡黄绿色,每个体节两侧各有4个赭色小毛瘤,环形排列,其上有长毛,两侧各有一个较大的黑瘤,上面生有白色细毛一束。第1、8腹节背面中央有一大枣红色瘤,两侧各伴有一个白点。蛹:褐色,尾部有分叉的臀棘。茧:椭圆形,灰白色。17杨扇舟蛾僵虫-永康镇-201507-吴晋东杨扇舟蛾蛹-桑涧镇-201506-吴晋东发生规律:在滁州市一般一年发生4代。生活史:成虫昼伏夜出,多栖息于叶背面,趋光性强。一般上半夜交尾,下半夜产卵直至次日晨。雌蛾午夜后产卵于叶背面和嫩枝上,其中,越冬代成虫,卵多产于枝干上,以后各代主要产于叶背面。卵粒平铺整齐呈块状,,每个卵块有卵粒9~60粒左右,平均每一雌蛾产卵10~60余粒。卵期7~1天左右。幼虫共5龄,幼虫期3~34天左右。初孵幼虫群栖,1~2龄时常在一叶上剥食叶肉,2龄后吐丝缀叶成苞,藏匿其间,在苞内啃食叶肉,遇惊后能吐丝下垂随风飘移,3龄后分散取食,逐渐向外扩散为害,严重时可将整株叶片食光。老熟时吐丝缀叶作薄茧化蛹。除越冬蛹外,一般蛹期5~8天,最后1代幼虫老熟后,以薄茧中的蛹在枯叶中、土块下、树皮裂缝、树洞及墙缝等处越冬,其中,入土化蛹越冬的,多在土表3~5毫米深处。翌年3、4月间成虫羽化,在傍晚前后羽化最多。成虫每年除第1代幼虫较为整齐外,其余各代世代重叠。杨舟蛾卵块-严桥乡-201507-吴晋东防治方法:1、人工物理防治:越冬(越夏)是应用人工措施防治的有利时机。由于杨树树体高大,加强对蛹和成虫的防治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人工收集地下落叶或翻耕土壤,以减少越冬蛹的基数,成虫羽化盛期应用杀虫灯(黑光灯)诱杀等措施,有利于降低下一代的虫口密度。根据大多数种类初龄幼虫群集虫苞的特点,组织人力摘除虫苞和卵块,可杀死大量幼虫。也可以利用幼虫受惊后吐丝下垂的习性通过震动树干捕杀下落的幼虫。2、生物防治:片林和海防林,卵期释放赤眼蜂防治:释放松毛虫赤眼蜂,害虫产卵初期,50个/公顷放蜂点,放蜂量25~150万头/公顷。杨扇舟蛾卵期有舟蛾赤眼蜂(Trichogramaclosterae)、黑卵蜂(Telenomussp.)、毛虫追寄蝇(Exoristaamoena)、小茧蜂(Apantalesp.)、大腿蜂(Brchymeriacbscurata)、颗粒体病毒G.V、灰椋鸟(sturnuscinerceus)等天敌,要注意保护利用。3、打孔注药防治:对发生严重、喷药困难的高大树体,可打孔注药防治。利用打孔注药机在树胸径18处不同方向打3~4个孔,注入疏导性强的40%氧化乐果乳油等。用药量为2~4毫升/10厘米胸径,原药或1倍稀释液。注药后注意封好注药口。4、喷药防治:在幼虫3龄期前喷施生物农药和病毒防治。地面喷雾:树高在12米以下中幼龄林,用药量Bt20亿国际单位/亩、青虫菌乳剂1~2亿孢子/毫升、阿维菌素600~800倍。2至3龄期树,喷25%灭幼脲80至100倍液,或1.2%烟参碱乳油100~200倍,或喷80%敌敌畏80至120倍液,或2.5%敌杀死600至800倍液。5.药剂防治:(1)瑞禾林Ⅰ号亩用量50克,兑水30-50公斤水于幼虫2-4龄期,以机动喷雾器均匀喷雾;(2)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5-6克/亩,沉降剂尿素10克,于幼虫2-3龄期飞机超低容量喷雾。(3)瑞禾林Ⅱ号:亩用量50克,于幼虫2-4龄期以机动喷粉机喷粉防治;(4)0.5%甲维盐乳油:亩用量50ml,或者稀释80-100倍兑水机动喷雾防治,也可以飞机进行超低容量喷雾防治,亩用药量50ml,沉降剂尿素10克。(5)1.8%阿维菌素乳油:亩用量30-40ml,或者稀释100-150倍兑水机动喷雾防治,也可以飞机进行超低容量喷雾防治,亩用药量40ml,沉降剂尿素10克。3.杨扁角叶蜂扁角叶蜂(幼虫)-杨树-来安半塔镇-201507-夏彬扁角叶蜂(幼虫)-杨树-来安半塔镇-201508-夏彬杨扁角叶蜂(成虫)杨扁角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以幼虫取食叶片,严重时将整株叶片吃光,影响景观,减少木材生长量。幼虫初孵幼虫体长1.8-2.0m,以后各龄分别为2.5—3.5m,之.0-4.5m,6.0-7.0m,9.0—1m。头黑褐色,头顶绿色,唇基前缘平截。体鲜绿色,胸部每节两侧各有4个黑斑,胸足黄褐色,身体上有许多不均匀的褐色小圆点。194.草履蚧草履蚧雄成虫-永康镇-201504-吴晋东草履蚧属半翅目绵蚧科,学名:Drosichacontrahens。危害海棠、樱花、无花果、紫薇、月季、红枫、柑橘等花木。若虫和雌成虫常成堆聚集在芽腋、嫩梢、叶片和枝杆上,吮吸汁液危害,造成植株生长不良,早期落叶。草履蚧-杨树-明光市明东-201403刘心宏草履蚧(幼虫)-杨树-安徽明光明西街道-201.5.5-方吉见外形特征成虫:雌成虫体长达10毫米左右,背面棕褐色,腹面黄褐色,被一层霜状蜡粉。触角8节,节上多粗刚毛;足黑色,粗大。体扁,沿身体边缘分节较明显,呈草鞋底状;雄成虫体紫色,长5~6毫米,翅展10毫米左右。翅淡紫黑色,半透明,翅脉2条,后翅小,仅有三角形翅茎;触角10节,因有缢缩并环生细长毛,似有26节,呈念珠状。腹部末端有4根体肢。分别是上腿,下腿。卵:初产时橘红色,有白色絮状蜡丝粘裹。若虫:初孵化时棕黑色,腹面较淡,触角棕灰色,唯第三节淡黄色,很明显雄蛹:棕红色,有白色薄层蜡茧包裹,有明显翅芽。20草履蚧(幼虫)-永康镇-201504-吴晋东草履蚧卵块-永康镇-201506-吴晋东防治方法:(1)园艺防治:在雄虫化蛹期、雌虫产卵期,清除虫体。(2)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例如红环瓢虫。(3)药剂防治:孵化始期后40天左右,可喷施30号机油乳剂30~40倍液;或喷棉油皂液(油脂厂副产品)80倍液,一般洗衣皂也可,对植物更安全;或喷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40~50倍液,作用快速,对人体安全;或喷5%吡虫啉乳油;或50%杀螟松乳油100倍液。施用化学药剂,尽量少损伤天敌。(4)毒环防治。树干上缠药物胶带。草履蚧危害其他树木草履蚧(若虫)-法国冬青-天长市红草湖湿地公园--江仕贵草履蚧(若虫)-八爪金-天长市红草湖湿地公园--江仕贵215.刺蛾刺蛾俗称洋辣子,是鳞翅目刺蛾科昆虫的通称,大约有50种。有的幼虫体色鲜艳,附肢上密布褐色刺毛,像乱蓬蓬的头发,结茧时附肢伸出茧外,用以保护和伪装。受惊扰时会用有毒刺毛螫人,并引起皮疹。刺蛾-凤阳县府城镇叶传宝刺蛾-红叶李-凤阳县大银山林场2015092叶传宝褐边绿刺蛾(幼虫)-紫荆-天长市红草湖湿地公园--江仕贵刺蛾(成虫)-杨树-来安县--田金勇刺蛾(幼虫)-杨树-滁州来安-201408鲍安平防治方法:(1)挖除树基四周土壤中的虫茧,减少虫源。(2)幼虫盛发期喷洒80%敌敌畏乳油12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1002倍液、25%亚胺硫磷乳油l00倍液、25%爱卡士乳油150倍液、5%来福灵乳油300倍液。如果被其毒刺所蛰到会非常疼痛,由于毒液呈酸性,可以用食用碱或者是小苏打稀释后涂抹。也可使用风油精。如果条件所限可以用肥皂水涂抹,都有利于治疗毒液带来的皮疹、水泡或者疼痛。用泡桐汁涂抹30秒疼痛消失。黄刺蛾-杨树-南谯区-201507-刘心宏刺蛾(蛹)-杨树-滁州明光--鲍安平刺蛾(幼虫)-张桥镇-201507-吴晋东杨树刺蛾幼虫-桑涧镇-201506-吴晋东刺蛾-杨树-凤阳县总铺镇2015920叶传宝桑褐刺蛾(幼虫)-法梧-安徽全椒六镇镇--石敬夫23刺蛾(蛹)-柿树-明光市明西-鲍安平刺蛾(蛹壳)-海棠-滁州明光-201509鲍安平八字褐刺蛾(幼虫)-紫叶李-安徽省明光市桥头镇--方吉见褐边绿刺蛾(幼虫)-紫叶李-安徽省明光市桥头镇--方吉见绿刺蛾(幼虫)-杨树-安徽明光市明东街道--方吉见扁刺蛾(幼虫)-紫荆-天长市红草湖湿地公园--江仕贵24黄刺蛾(幼虫)-柳树-天长市万寿镇-201.7.25-江仕贵-黄刺蛾(幼虫)-柳树-天长市万寿镇-201.7.25-江仕贵-6.黄翅缀叶野螟黄翅缀叶野螟(为害状)-杨树-来安县--田金勇杨黄卷叶螟(幼虫)-池河镇-201506-魏萍黄翅缀叶野螟2-杨树-定远岱山-201507鲍安平黄翅缀叶野螟(幼虫)-杨树-来安县-201509闫芳7.分月扇舟蛾25分月扇舟蛾(幼虫)-杨树-安徽明光市古沛镇--方吉见分月扇舟蛾(幼虫)-杨树-天长市苗圃--江仕贵8.杨二尾舟蛾二尾舟蛾(幼虫)-杨树-天长市-201406-夏彬杨二尾舟蛾-杨树-定远县城东乡-20409-马士奇杨二尾舟蛾(幼虫)-池河镇-201506-魏萍9.其他26尺蠖(幼虫)-杨树-天长-201407刘心宏春尺蛾-泉坞山林场-201509-吴晋东方翅网蝽-杨树-全椒县-201407夏彬膜肩网蝽-杨树-滁州定远县-201407夏彬麻田扁刺蛾(幼虫)-杨树-安徽省明光市桥头镇--方吉见柳蓝叶甲-杨树-安徽明光市明光街道--方吉见27杨树食叶害虫卵28(二)杨树蛀杆害虫杨树天牛(危害状)-杨树-定远县--夏彬杨树天牛(幼虫)-杨树-定远县--夏彬杨树天牛(幼虫)-杨树-定远县--夏彬天牛?(成虫)-白蜡树-天长市郑集镇--江仕贵云斑天牛(成虫)木瓜-天长市红草湖湿地公园中园--江仕贵枝梢害虫?(幼虫)-杨树苗-天长市苗圃--江仕贵29(三)杨树病害1.杨树锈病、杨树黑(褐)斑病杨树锈病-杨树-全椒-204-石敬夫杨树锈病-杨树-滁州明光市-201509-刘心宏杨树锈病-杨树-来安县-2015071-田金勇锈病(症状)-杨树-天长市苗圃--江仕贵杨树黑(褐)斑病-杨树-来安县半塔镇鲍安平302.杨树溃疡病杨树溃疡病-藕塘镇-201506-吴晋东杨树溃疡病-杨树-南谯区黄泥镇-夏彬3.杨树烂皮病(干腐病)杨树烂皮病-杨树-天长-20405-江仕贵烂皮病-杨树-安徽全椒二郎口镇-2015030-杨枝发烂皮病-杨树-安徽明光市潘村镇-201.5.5-方吉见杨树干腐病-杨树-凤阳县红心镇-2015-张勇31(四)杨树其他病虫害雪毒蛾(成虫)-杨树-全椒六镇镇--杨枝发杨雪毒蛾(幼虫)-三和集镇-201508-吴晋东美国白蛾(幼虫)-杨树-安徽明光市古沛镇--方吉见蝉(成虫)-杨树-来安县--田金勇未命名-杨树-滁州来安-201408鲍安平32未知名-杨树-来安县--闫芳柳蓝叶甲-杨树-滁州来安-201408刘心宏未知名-杨树-来安县--闫芳未命名-杨树-滁州来安-201408鲍安平未命名2捕食者-安徽明光市明西街道--方吉见未知名-杨树-池河镇-201507-吴晋东
文档加载中……请稍候!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元 &&0人已下载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a href="UserManage/CopyrightAppeal.aspx?bid=6000442" title="版权申诉" class="fLeft works-manage-item works-manage-report" target="_blank"
关&键&词: 滁州市 林业 有害生物 图册 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 专业 大学 大专 本科 格式 范文 免费 下载
& 天天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滁州市林业有害生物图册_一(暂编) 链接地址:
当前资源信息
类型: 共享资源
格式: PDF
大小: 7.22MB
上传时间:
&& 广告或垃圾信息
&& 色情、淫秽、低俗信息
&& 反政府、反人类、反社会等反动信息
&& 散布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等信息
&& 侮辱、诽谤等人身攻击信息
&& 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等信息哪位高人告诉我一下这是种什么虫子:似乎是黑色甲壳类,背上有白色花纹,爬起来很慢,生长在一种红色花旁_百度知道
哪位高人告诉我一下这是种什么虫子:似乎是黑色甲壳类,背上有白色花纹,爬起来很慢,生长在一种红色花旁
感谢几位,但回答得都不是,这种虫子是在北方,山西,圆圆的,怕的时候慢慢的,白色的规则的漂亮的花纹
我有更好的答案
斑蝥!!!!!!!!
采纳率:15%
应该是天牛吧~不太确定哦~
天牛异名:蠰、啮桑,啮发,天水牛,八角儿,牛角虫参考: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甲壳类的相关知识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像天牛的虫子 亮红色外壳。是什么?_百度知道
像天牛的虫子 亮红色外壳。是什么?
我有更好的答案
拉步甲拉步甲体长约3~4厘米,体宽1~1.6厘米,属国家2级保护动物。头部、前胸背板呈带金色光泽的绿色或纯绿色。鞘翅为绿色,侧缘及缘折为金绿色,瘤突呈黑色、蓝绿色或蓝紫色。头部在眼后延伸,眼部小而突出。上唇呈元宝形,中央具有纵凹,两侧各有一刻点。上颚细长,端部向内弯曲,口部须端膨大。触角细长,第1~4节光洁,以后各节被毛。前胸背板呈心形,鞘翅为长卵形,中后部最宽,末端则形成尾突。足部细长,雄虫前足基部的第3节膨大,腹部各节基部均有横沟分
采纳率:73%
来自团队:
是一种害虫,小时候在田地里常见
叫什么名啊
我也不知道,呵呵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天牛的相关知识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当前位置: >>
三基综合试题标准答案
“三基”综合考试试题库 参考答案 (植物保护专业) 一、基 本 概 念Pk1-1 初生分节:分节方式与胚胎时期的分节一致的分节。 Pk1-2 界。 Pk1-3 幕骨:昆虫头部的内骨称幕骨,是由体壁内陷而成,主要 蜕裂线:是头顶中央的一条倒“Y”字形线,常为额的上功能是加强头壳的支撑以承受口器肌肉的牵引和保护头内脑等器 官。 Pk1-4 脉序:翅脉在翅面上的分支与排列形式称为脉序或脉相。 Pk1-5 侧翅突:具翅胸节的侧板很发达,侧沟下方形成顶接足基节的侧基突,为基节的运动支点,上方形成侧翅突顶在翅的第 2 腋 片下方,成为翅运动的支点。 Pk1-6 孵化:昆虫胚胎发育到一定时期,幼虫或若虫冲破卵壳而出的现象,称为孵化。 Pk1-7 化蛹:待脱去末龄幼虫表皮后,翅和附肢即显露于体外,这一过程即称为化蛹。1 Pk1-8 羽化: 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蛹或末龄若虫和稚虫)脱皮而出 的现象,称为羽化。 Pk1-9 脱皮:幼虫体外表有一层坚硬的表皮限制了它的生长,所以 当生长到一定时期,就要形成新表皮,脱去旧表皮,这种现象称为 脱皮。 Pk1-10 蜕:脱下的旧表皮称为蜕 Pk1-11 龄期:从卵内孵化出的幼虫称为第 1 龄幼虫,以后每脱 1 次皮增加 1 龄,即虫龄(instar)。相邻两龄之间的历期,称为龄期 Pk1-12 产卵前期:成虫从羽化到开始产卵时所经过的历期,称为 产卵前期。 Pk1-13 补充营养:对性细胞的发育不可缺少的成虫期营养,称为 补充营养。 Pk1-14 世代:昆虫的卵或若虫,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成虫性成熟并 能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 Pk1-15 年生活史:年生活史是指昆虫从越冬虫态(卵、幼虫、蛹或 成虫)越冬后复苏起,至翌年越冬复苏前的全过程。 Pk1-16 世代交替:以两性生殖与孤雌生殖交替的方式繁殖后代的 现象,又称为异态交替或世代交替。 Pk1-17 世代重叠:多化性的昆虫常由于成虫产卵期长,或越冬虫2 态出蛰期不集中, 而造成前一世代与后一世代的同一虫态同时出现 的现象,称为世代重叠。 Pk1-18 休眠:昆虫在不良环境条件下(如高温、低温、一定的日照 等),暂时停止活动,呈静止或昏迷状态,以安全渡过不良环境, 这种停育现象是物种得以保存的一种重要适应性。休眠(dormancy) 是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当不良环境条件消除时,便可恢复 生长发育。 Pk1-19 趋性:是指昆虫对外界刺激(如光、温度、湿度和某些化学 物质等)所产生的趋向或背向行为活动。 Pk1-20 群集性:同种昆虫的大量个体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生活的 习性,称为群集性。 Pk1-21 迁飞性:迁飞(migration)或称迁移,是指一种昆虫成群地从 一个发生地长距离地转移到另一个发生地的现象。 Pk1-22 假死性:假死性是指昆虫受到某种刺激或震动时,身体卷 缩,静止不动,或从停留处跌落下来呈假死状态,稍停片刻即恢复 正常活动的现象。 Pk1-23 保护色:保护色(protective coloration)是指一些昆虫的体色 与其周围环境的颜色相似,以不被天敌发现的现象。 Pk1-24 拟态:一种动物“模拟”其它生物的姿态,得以保护自己3 的现象,称为拟态。 Pk1-25 突触: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之间相互接 触、并借以传递信息的部位。 Pk1-26 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相结合的过程则称为受精(不同于授 精)。 Pk1-27 种:种是能够相互配育的自然种群的类群,这些类群与其 它近似类群有质的差别,并在生殖上相互隔离着,它是生物进化过 程中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 Pk1-28 模式标本:在发表新种时,第 1 次用于描述和记载新种所 用的标本,叫做模式标本。 Pk1-29 发育起点:昆虫开始正常生长发育的起始温度。 Pk1-30 过冷却现象:昆虫在低温致死温区内,经一定时间亦将死 亡。但昆虫的耐寒力较耐热力更强,即昆虫忍受低温强度和持续时 间的能力相对较强。这主要是昆虫的体液内含有大量糖、脂肪、蛋 白质等化学物质,这一现象称为过冷却现象。 Pk1-30 温湿度系数:温湿系数(E)是平均相对湿度(RH,去掉%号) 与平均温度(T)的比值,即:E:RH/T;或用温雨系数(Q)即温度 与降雨量(P)的比值表示,即:Q:P/T Pk1-31 光周期 :是指一昼夜中的光照时数与黑暗时数的节律,一4 般以光照时数表示,是影响昆虫滞育的主要因素。 Pk1-32 不选择性:是指植物使昆虫不趋向其上栖息、产卵或取食 的一些特性。 Pk1-33 耐寒性:指耐受寒冷而能生存的特性。 Pk1-34 天敌:在自然界中有很多捕食性和寄生性昆虫,它们多以 其它小形动物(其中主要是害虫)为食料,被称为天敌昆虫。 Pk1-35 种群:种群是指一群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有机体,它是一 个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单位,也是一个自动调节系统,通过自动 调节使其能在生态系统内维持自身的稳定性。 Pk1-36 生命表:是指按特定的种群年龄(发育阶段)或生长时间,研 究分析种群的死亡率(存活率)、死亡原因、死亡年龄等的一览表。 Pk1-37 空间格局:是由物种的行为内禀特征与栖境相互作用而形 成的种群个体在空间的分布状况。 Pk1-38 重寄生:指寄生性昆虫又被另外的寄生性昆虫寄生。NK1-1.综合防治:从生态系统的整体观点出发,本着预防为主的指 导思想和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原则,因地因时制宜,合理运 用农业的、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方法,以及其他有效的生态手 段,把害虫控制在不足危害的水平,以达到保护人畜健康和增产的5 目的 NK1-2.经济阈值:又称防治阈值,是指害虫的某一密度,在此密度 下应采取控制措施,以防止害虫密度达到经济危害水平。 NK1-3.经济允许水平: 由防治措施增加的产值与防治费用相等时的 害虫密度。 NK1-4.种群的内禀增长力:具有稳定年龄组配的种群,在事物与空 间不受限制、同种其它个体的密度维持最适水平、并已在环境中排 除其它物种时,在任一温度、湿度、光照与事物性质的环境条件配 合下所获得的最大瞬时增长率。 NK1-5.平衡位置:是昆虫在一个比较长时期内种群的平均密度位 置。 NK1-6.农田生态系统:是人类为了满足生存需要,积极干预自然生 态系统,依靠土地资源, 利用农作物的生长繁殖来获得产品物质而形 成的半自然人工生态系统; 是由农作物及其周围环境构成的物质转 化和能量流动系统,在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之上, “迭加”了人类的 经济活动而形成的更高层次上的自然与经济的统一体,具有自然和 社会的双重属性。 NK1-7.生态对策:是害虫种群在进化过程中,经自然选择获得的对 不同栖境的适应方式。6 NK1-8.完全生活史周期:生活史中有有性世代出现或有性蚜出现, 进行两性生殖。 NK1-9.干母与干雌: 蚜虫具有的多型多态现象。 干母, 无翅或有翅, 大多有翅,由受精卵直接孵化产生,体形较圆、触角、足、尾片、 腹管均较无翅孤雌蚜短;干雌,干母产生的下代,多为无翅,营孤 雌胎生,生活在越冬寄主上。 NK1-10.地下害虫: 是指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在土壤中生活, 主要为害植物的地下部分(如种子、根、茎等)和近地面部分的一 类害虫,亦称土壤害虫。 NK1-11.植物检疫:就是依据国家法规,对调出和调入的植物及其 产品等进行检验和处理,以防止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人为传播 的一项带有强制性的预防措施。 NK1-12.滞育与停育:停育是指昆虫在不良环境条件下,生命活动 出现停滞,以此度过不良环境的现象。滞育是指昆虫在不良环境条 件还远未到来之前,就进入停育期,在该停育期内即使给予最好的 发育条件也不会恢复发育,必须经过一段时间、再给予某种刺激才 能重新恢复生长发育的现象。PB1-1 非侵染性病害7 是由于植物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疾病, 或由于在生长环境中有 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又称为 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病害。 PB1-2 侵染性病害 由病原生物因素侵染造成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因为病原生物 能够在植株间传染,因而又称传染性病害。 PB1-3 病原物 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有害生物。 PB1-4 寄生物 一种生物生活在其他活的生物上,以获得它赖以生存的营养物质, 这种生物称作寄生物。 PB1-5 寄主 供给寄生物以必要生活条件的生物,就是它的寄主或宿主。 PB1-6 专性寄生物 只能在活体寄主上生活的寄生物,称为专性寄生物。 PB1-7 非专性寄生物 除在活体上寄生外,还可以在死的植物组织上生活,或者以死的有 机质作为生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PB1-8 活体寄生物8 从活的寄主中获得养分, ―开始并不立即杀伤寄主植物的细胞和组 织。 PB1-9 死体寄生物 寄生物先杀死寄主植物的细胞和组织,然后从中吸取养分。 PB1-10 寄生性 病原菌在寄主植物活体内取得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能力。 PB1-11 致病性 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和引起病变的能力。 PB1-12 侵入期 从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到建立起寄生关系的时期称为侵入期。 PB1-13 潜育期 从寄生关系的建立到症状的开始出现称为潜育期。 PB1-14 发病期 植物外表出现病害症状的时期称为发病期。 PB1-15 侵染循环 从病原物与寄主接触、 侵入到寄主发病的过程。 可分为接触、 侵入、 潜育和发病四个时期。 PB1-16 初次侵染 植物在新的生长季节中受到从越冬(越夏)场所来的病原物的侵染。9 PB1-17 再次侵染 在田间已发病的植株上产生的病原物传播扩散后侵染同一生长季 内的寄主植物。 B1-18 症状 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 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 的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特征性的异常状态。 PB1-19 病征 在病部出现的病原物的个体或群体。 PB1-25 异核现象 在同一营养体中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遗传物质不同的细胞核的现 象。 PB1-26 准性生殖 准性生殖: 指异核体真菌菌丝细胞中两个遗传物质不同的细胞核 可以结合成杂合二倍体的细胞核, 这种二倍体细胞核在有丝分裂过 程中可以发生染色体交换和单倍体化, 最后形成遗传物质重组的单 倍体的过程。 PB1-28 单主寄生 有的真菌在同一种寄主植物上就可以完成它的整个生活史的现象。 PB1-29 转主寄生10 真菌必须在两种不同的寄主植物上寄生生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的, 称为转主寄生。这两种寄主植物均称为转主寄主。 PB1-30 多型现象 有些真菌在整个生活史中可以产生 2 种或 2 种以上有性孢子的现 象。 PB1-31 生理小种 病原物“种”下的一个分类术语。通常指病原物不同菌株间在品种 上的致病力有专化性分化的类群,它们在形态、生化性状上都无明 显差异。 PB1-32 子囊座 子囊座(ascostroma): 子囊产生在子座组织中, 子囊的周围不另外形 成真正的子囊果壁,这种内生子囊的子座称为子囊座。 PB1-33 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微生物对病原物的各种不利作用, 来减少病原物的数量和 削弱其致病性。有益微生物还能诱导或增强植物抗病性,通过改变 植物与病原物的相互关系,抑制病害发生。 PB1-34 病毒 包被在蛋白或脂蛋白保护性衣壳中, 只能在适合的寄主细胞内完成 自身复制的一个或多个基因组的核酸分子,又称分子寄生物。11 PB1-35 植物保卫素 植物受到病原物侵染后或受到多种生理的、 物理的刺激后所产生或 积累的一类低分子量抗菌性次生代谢产物。 在田间已发病的植株上 产生的病原物传播扩散后侵染同一生长季内的寄主植物。 PB1-36 抗病性 植物避免、中止或阻滞病原物侵入与扩展,减轻发病和损失程度的 一类特性。 PB1-37 农业防治 又称环境管理或栽培防治。其目的是在全面分析寄主植物、病原物 和环境因素三者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农业调控措施,压低 病原物数量,提高植物抗病性,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 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 PB1-38 隐症现象 一种病害的症状出现后,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或者使用农药治疗 以后,原有症状逐渐减退直至消失的暂时现象。 PB1-39 病毒钝化温度 将含病毒的榨出汁液在某一温度下经 10 分种处理便完全失去活性, 不再能引起侵染,这个温度叫做纯化温度。 PB1-40 稀释限点12 将含病毒的榨出液加水稀释,当稀释到一定程度后,便不再能传染 致病,那最后一个尚能引起发病的稀释度,就叫做稀释限点或稀释 终点。 PB1-41 体外存活期 将含病毒的汁液放在 20~22℃下,每经过一定时间就取其一部分进 行接种, 测定其侵染力, 其保持侵染力的最长时间即为体外存活期。 PB1-43 单循环病害 在一个生长季节中只有一次侵染, 而没有再侵染的病害, 如小麦散、 腥黑穗病及玉米丝黑穗病。 PB1-44 多循环病害 在一个生长季节中, 病原物可以有多次再侵染的病害, 如小麦锈病。 PB1-45 专化型 病原菌种内不同的类型,形态无区别,仅生理特性有区别。但是对 植物不同的科、属、致病力不同。 PB1-46 水平抗性 又称小种非专化性抗病性。寄主对病菌所有的生理小种都能抵抗, 具有中等抗性,其反应基本一致,寄主与病原物之间没有特异的相 互作用。 PB1-47 垂直抗性13 又称小种专化抗病性。 即植物的某一品种对病原物的某些小种能够 抗病, 对其它小种不能抗病, 寄主与病原物之间有特异的相互作用。 PB1-48 真菌 是一类大多数能形成丝状分枝的营养体,有细胞壁和细胞核, 不 含有叶绿素和其他光合色素,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产生孢子的生物 群。 PB1-49 综合防治 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农业生态系总体出发,根 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 用,因地制宜地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 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PB1-50 同宗配合 有些真菌单个菌株就可以完成有性生殖称为同宗配合。 Nb1-1 大区流行 小麦锈病由于能高空远程气传,其流行发展并不局限于一较小地 区。而且,由于其越夏或越冬需要特定的地理气候条件,象条锈病 和秆锈病还必须按季节在一定的地区间进行规律性的转移, 才能完 成其周年循环。叶锈病虽然在不少地区既能越冬又能越夏,但区间 菌源相互关系仍十分密切。总之,对小麦锈病来说,在一个相当广 ,14 大的区域之内,流行过程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大的区域之内,流行过程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现象叫做 “大区流行”。Nb1-2 流行区系 小麦锈病的流行整体所涉及的空间区域, 小麦锈病的流行整体所涉及的空间区域, 空间区域 是由若干地理气候条件不 同的相邻地区组成的, 同的相邻地区组成的,每个地区在大区流行中所起的作用各有不 同,有的为越夏地区,有的为越冬地区(这两种地区是必不可缺少 的) ,有的可能起中间桥梁作用,有的也可能只是被波及的地区。 不同地区之间则有一定的菌源往返传播或单向传播的规律性联系。 这样一组各有特点又相互联系的地区,组成了病害流行的地区系 一组各有特点又相互联系的地区, 一组各有特点又相互联系的地区 流行区系”。 统,简称“流行区系 。 简称 流行区系Nb1-3 TAD 现象 小麦或大麦长期连作,全蚀病达到高峰后,病害就有逐渐自然减退 的观象。此现象称为“全蚀病的自然衰退(take-a11 decline,简称 TAD)H1-1 农药与生物农药 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15 物(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类等)和有目的地调节 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药品。它包括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也包括 来源于生物、天然植物、天然矿物油等,通常也把改善有效成分物 理、化学形状的各种助剂也包括在内。生物农药是指用于防治病虫 草等有害生物的生物活体、代谢产物和转基因产物, 包括微生物农 药、转基因植物农药、生物化学农药等。 H1-2 毒力与毒性 毒力:衡量药剂对有害生物毒作用的指标之一,是药剂对有害 生物所具有的内在致死能力。农药毒性是指农药损害生物体的能 力,毒性产生的损害则称为毒性作用或毒效应,毒性的大小是通过 所产生损害的性质和程度来表示的。 H1-3 药效与药害 药效:衡量药剂效力大小的指标之一,是药剂在各种环境因素 下,对有害生物综合作用的结果。药害:不正确使用农药后,抑制 和破坏被保护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规律,呈现不正常症状,使其机 体的功能受到损害。 H1-6 乳浊液与悬浮液 乳浊液:由两种不相溶的液体所组成的分散系,即一种液体以 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另外一种液体之中形成的混合物。悬浮液:又16 称悬胶(体)或悬浊液,指以固体为分散相的液溶胶。即由不溶性 的固体分散在液体中因布朗运动而不很快下沉,所形成的分散物 系。 H1-7 胶体剂与胶悬剂 胶体剂: 难溶于水的固体或粘稠状药剂,经加入分散剂加工 处理而成的固体制剂。胶悬剂又叫悬浮剂,指用不溶于水的固体农 药原粉加表面活性剂,以水为介质,利用湿法进行超微粉碎制成的 黏稠可流动的悬浮液。 H1-8 可湿性粉剂与可溶性粉剂 可湿性粉剂:由不溶于水的农药原药与润湿剂分散剂、填 料混合、粉碎而成的易被水润湿并能在水中分散悬浮的粉状剂型, 是专门供加水调制成药液使用的粉粒。可溶性粉剂:由水溶性原粉 或与水溶性填料及少量吸收剂经粉碎而成的、 有效成分能迅速分散 而完全溶解于水中的一种新型剂型。 H1-9 致死中量与有效中量 致死中量:衡量药剂对生物体毒力大小的一个量,是能使某生物群 致死中量 体的半数死亡所需的药剂用量,用 LD50 表示。有效中量:衡量药剂 对生物体毒力大小的一个量, 是能使某生物群体的半数产生某种药 效后应所需的药剂用量,用 ED50 表示。17 H1-10 原药与制剂 原药:未经加工的农药原产物。将原药变成使用形态的过程称为农 药加工或农药制剂化。一种剂型可以制成不同用途,不同含量的产 品,称为农药制剂。 H1-11 内吸作用与内渗作用 内吸作用一般指药剂被植物吸收后传导到各部组织内, 使害虫吸食 植物体时中毒死亡的作用,能使药效持续一定的时间,而对植物无 害。 内渗作用是指有些药剂仅能渗透作物表皮而不能在作物体内传导, 药剂从叶片表面渗进叶片内能杀死叶背面的害虫的药剂作用方式。 H1-12 触杀作用与胃毒作用 触杀作用是指药剂接触虫体, 通过昆虫体表侵入体内而发生毒效的 毒杀作用。胃毒作用是指昆虫摄食带药的食物,通过消化器官将药 剂吸收而显示的毒杀作用。 H1-14 持效期与残效期 药效期 (持效期) 是指农药施用后, 对防治对象所维持的有效期间, 亦既滞留于施药场所的药物能保持有效地防治害物的时间。 残效期 是指施用农药后, 所滞留的药量到其完全小时轻微药效所经历的时 间。对于同一药剂,在其它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残效期比持效18 期长。 H1-15 质量遗传与数量遗传 质量遗传:由单基因控制的病菌抗药性,其抗性菌在病原茵群体分 布中是非连续性的。初用杀菌剂时,抗性菌数量稀少,所以防治效 果很好,但药剂对抗性菌往往无效,因为此类抗性茵通常表现出很 高的抗药水平。如此连续选择,当抗性菌在群体中占优势时,药剂 便失效,即使增加用药量也控制不住病害,此类抗性的产生经常是 突发性的。数量遗传:由多基因控制的病菌抗药性,其抗性的变化 是连续性的,不会发生突发性的药剂失效,而是随着用药时间的延 长或用药量的提高,防效逐渐降低,药剂持效期逐步缩短。与质量 遗传相比,数量遗传的抗性发展较馒,而且可通过增加药量改善防 治效果,停止用药可使抗性水平逐渐下降。 H1-16 杀菌作用与抑菌作用 杀菌作用:直接把病原菌杀死。抑菌作用:仅抑制病原菌生命活动 的某一过程。广义的抑菌不仅仅指使真菌或细菌停止生长,还包括 了药剂对菌体的各种各样的抑制方式, 其中最普遍的是抑制菌类的 各种孢子的形成。 H1-17 死亡率与更正死亡率 死亡率(校正死亡率) :衡量杀虫剂毒力或药效大小的基本指标。19 指用药剂处理后, 在一个群种杀死个体的数量占群体总个数的百分 数。公式为:死亡率 = 死亡个体数 × 100% 供试总虫数公式为:校正死亡率 = y死 ? x死 x生 ? y生 × 100% = × 100% 1 ? x死 x生式中 X表示对照组,Y 表示处理组。上述公式,只有当自然死亡率 与药剂引起的死亡率无关时, 自然死亡率在 20%以下才选用; 如自 然死亡率已经超过 20%的,处理组的死亡率不可采用。 H1-18 化学保护与化学治疗 化学保护: 指在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之前用药把病菌杀死或阻止其 侵入,使植物避免受害而得到保护。化学治疗:植物被侵染发病后 也可以用化学药剂控制病害的发展,即植物发病或感病后,在植物 体使用化学药剂使其对植物或病菌发生作用而改变病菌的制病过 程,从而达到减轻或消除病害的目的。 H1-19 除草剂的位差与时差选择性位差选择: 利用杂草与作物在土壤中或空间上位置的差异而获得选 位差选择: 利用杂草与作物在土壤中或空间上位置的差异而获得选 择性。时差选择性:对作物有较强毒性的除草剂, 择性。时差选择性:对作物有较强毒性的除草剂,利用作物与杂草 发芽及出苗期差异而形成的选择性。 发芽及出苗期差异而形成的选择性。20 H1-20 除草剂的生理与生化选择性 生理选择性: 植物的茎叶和根系对除草剂的吸收及其在体内运转差 异造成的选择性。生化选择性:植物的代谢和降解能力不同而引起 的选择性。大多数除草剂的选择性是由于生化选择作用,大多数这 样的变化是酶促反应。 H1-21 交互抗性与负交互抗性 交互抗性:有害生物对某种药剂产生抗性后,有害生物对某种药剂 产生抗性后, 对其他从未使用过的一种或几类药剂也产生了抗药性 的现象。负交互抗性:有害生物对一种药剂产生抗药性后,对另外 一种或一类药剂反而更加敏感(即抵抗力更弱)的现象。 H1-22 害虫的抗药性与耐药性 害虫抗药性: 昆虫具有耐受杀死正常种群大部分个体的药量的能力 在其种群中发展起来的现象。耐药性:指昆虫天然具有对某种药剂 的抵抗能力,即天生不敏感。 H1-23 农药的每日允许摄入量(ADI)与农药的最大允许残留量 每日允许摄入量表示(ADI) :指将动物试验终生,每天摄取也不 会发生不利影响的数量。最大残留允许量(MRL) :指按适宜的施 药方法规定的在消费食品中可以允许的农药残留浓度, 以每千克农 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毫克数(mg/kg) 。21 H1-24 生物富集与食物链 生物富集:生物从生活环境与实物中不断吸收低剂量物质,并逐渐 在体内积累浓缩的能力(过程) ,又称生物浓集或生物浓缩。食物 链: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链锁式营养关系。 H1-25 害虫的再猖獗 害虫的再猖獗: 指目标害虫的种群数量在化学杀虫剂使用后超过对 照或未处理种群的现象。 H1-26 安全间隔期(安全等待期) 安全间隔期:最后一次施药至作物收获时允许的间隔天数,即收获 前禁止使用农药的日期。22 二、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PK2-1 昆虫的主要形态特征是什么? 1.体躯的若干组成环节明显地分段集中,构成头部、胸部、腹部 3 个体段; 2.头部具有 1 对触角和 3 对口器附肢,通常还具有复眼和单眼,因而是昆虫 感觉和取食的中心;3.胸部由 3 个体节组成,生有 3 对足,大多数昆虫在成 虫期一般还生有 2 对翅,因而是昆虫运动的中心;4.腹部通常由 9-11 个体 节组成,内含大部分内脏和生殖系统,腹末多数具有转化成外生殖器的附肢, 因而是昆虫生殖和代谢的中心;5.在一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通常需经过一 系列显著的内部及外部体态上的变化(即变态),才能转变为性成熟的成虫。 PK2-4 昆虫头部的基本构造怎样?有何特点? 是由 4 或 6 个体节愈合而成的,头壳上已找不到分节的界限、头部着生有取 食用的口器和感觉器官―眼和触角,所以头部是取食和感觉的中心。昆虫的 头部是一完整的体壁高度骨化的坚硬颅壳,没有分节的痕迹,但是有一些与 分节无关的后生的沟,沟内有相应的内脊和内突形成头部的内骨骼。由于头 壳上后生沟的存在,把头壳分成若干区。 PK2-5 昆虫的眼有几类?各有何特点? 昆虫的视觉器官包括复眼和单眼两大类。 1、复眼: 昆虫的成虫和不全变态的若虫及稚虫一般都具有 1 对复眼 (compound eye)。复眼位于头部的侧上方,大多数为圆形或卵圆形,也有的呈 肾形(如天牛)。低等昆虫、穴居昆虫及寄生性昆虫的复眼常退化或消失。在豉23 甲科及眼天牛属中,复眼各分为上、下两个。突眼蝇的复眼着生在头部两侧 的柄状突起上。 复眼是由若干个小眼(ommatidia)组成的,小眼的表面一般呈六角形。一般地 讲,组成复眼的小眼数目越多,复眼造象越清晰。昆虫的复眼能分辨出近距 离的物体,特别是运动着的物体。 2、单眼 昆虫的单眼(ocellus)又可分为背单眼和侧单眼两类。 (1)背单眼 一般把成虫和不全变态的若虫和稚虫的单眼称为背单眼。大多数 昆虫有 2-3 个背单眼,少数种类只有 1 个。背单眼着生于额区的上方,具有 3 个单眼的多排列成三角形。许多种类无背单眼。 (2)侧单眼 全变态昆虫的幼虫具有侧单眼,位于头部的两侧,其数目为 1-7对,因昆虫类群而异。 单眼只能辨别光的方向和强弱,而不能形成物像。背单眼具有增加复眼感受 光线刺激的反应,某些昆虫的侧单眼能辨别光的颜色和近距离物体的移动。 单眼的有无、数目和位置常被用作分类特征。 PK2-6 昆虫的触角的基本构造怎样?它有哪些类型?了解这些类型有何实践意义? 触角是分节的构造,由基部向端部通常可分为柄节、梗节和鞭节 3 部分。 触角的变化主要发生在鞭节部分,其形状因种类不同而变化很大,大致可分 为下列常见基本类型。(1) 刚毛状;(2)丝状;(3)念珠状;(4)锯齿状;(5)栉齿 状;(6)羽状;(7)膝状;(8)具芒状;(9)环毛状;(10)球杆状;(11)锤状;(12)24 鳃叶状; 了解昆虫触角类型和功能的意义: (1)鉴别昆虫的种类 (2)鉴别昆虫的雌雄 (3) 利用昆虫触角对某些化学物质有敏感的嗅觉功能,可进行诱集或驱避。 PK2-7 昆虫的口器有哪些主要类型?咀嚼式和刺吸式口器的基本构造怎 样?口器类型与作物被害状及药剂防治的关系如何? 各种昆虫因食性和取食方式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口器类型。取食固体食物的 为咀嚼式口器,取食液体食物的为吸收式口器。由于液体食物的来源不同, 吸收式口器又分为:吸食暴露在物体表面的液体物质的虹吸式口器和舐吸式 口器,吸食动植物体内的汁液或血液的刺吸式口器和锉吸式口器等。此外, 还有兼食固体和液体两种食物的嚼吸式口器。 咀嚼式口器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坚硬而发达的上颚,用以咬碎食物,并将其吞 咽下去。口器的上唇、上颚、下颚与下唇围成的空隙称为口前腔。舌在口前 腔的中央,将口前腔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面的部分称为食窦,前肠开口于 此处,食物在此经咀嚼后送人前肠;后面部分称为唾窦,唾腺在此开口,唾 液流出后,在口前腔与食物相混合。有些咀嚼式口器的昆虫也常有饮水的习 惯,饮水时将舌紧贴唇基内壁,借食窦和咽喉的肌肉交替伸缩形成唧筒进行 吸水。 PK2-8 昆虫胸部的基本构造怎样?有何特点? 胸部是昆虫的第 2 体段,位于头部之后。在胸部和头部之间有一膜质的环, 称为颈 或颈膜。颈通常缩入前胸内,其来源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是由下唇节25 和前胸的一部分互相结合而成的。在颈膜上具有一些小骨片,称为颈片,背、 腹、侧区各有 1 对,其中两侧的侧颈片最为多见和重要。侧颈片由两片组成, 互相顶接并呈一夹角。侧颈片前端称为前侧颈片,其前方与后头突支接;后 端称为后侧颈片,其后方与前胸的前侧片形成关节。侧颈片上着生有起源于 头部和胸部的肌肉,这些肌肉以及背腹纵肌的伸缩活动,可使头部前伸或后 缩,上下倾斜和左右活动。 PK2-9 昆虫胸足有几对?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昆虫有 3 对胸足。1、步行足;2、跳跃足;3、开掘足;4、捕捉足;5、携粉 足;6、游泳足;7、抱握足;8、攀悬足;此外,蜂类的前足尚有清洁触角的 净角器。 PK2-10 昆虫翅的基本构造怎样?它有哪些类型?翅的连锁器有哪几类 翅的连锁器有哪几类? 翅的连锁器有哪几类 昆虫的翅通常呈三角形,具有 3 条边和 3 个角。翅展开时,靠近头部的一边, 称为前缘;靠近尾部的一边,称为内缘;在前缘与内缘之间、同翅基部相对 的一边,称为外缘。前缘与内缘间的夹角,称为肩角;前缘与外缘间的夹角, 称为顶角;外缘与内缘间的夹角,称为臀角。翅的内缘在基部常加厚并皱褶, 形成索状构造,称腋索。翅的类型:1、膜翅; 2、复翅; 3、鞘翅; 4、半 鞘翅; 5、鳞翅; 6、毛翅; 7、缨翅; 8、平衡棒;捻翅目雄虫的前翅也 呈小棍棒状,但无平衡体躯的作用,称为拟平衡棒。 1、贴接连锁 褶连锁262、翅轭连锁3、翅缰连锁4、翅钩连锁5、翅 PK2-11 何为假想脉序?它有哪些纵脉和横脉? 昆虫的脉序有多种变化, 但它们都是由一个原始的脉序演变而来的。 早在 1898 年美国昆虫学家 Comstock 和 Needham 将昆虫的脉序归纳成假想的原始脉序, 这一命名系统被称为康-尼脉系。翅脉可分为纵脉和横脉两种。纵脉是从翅基 部伸向翅边缘的脉;横脉是两条纵脉之间的短脉,与早期气管分布无关。纵 脉包括以下的翅脉:1、前缘脉; 2、亚前缘脉;3、径脉;4、中脉;5、肘 脉;6、臀脉;7、轭脉;横脉(crossvein)多根据所连接的纵脉来命名。常见的 横脉有:肩横脉(h),连接 C 和 Sc 脉,位于近肩角处;径横脉(r),连接 R1 与 R2;分横脉(s),连接 R3 与 R4 或 R2+3 与 R4+5;径中横脉(r-m),连接 R4+5 与 M1+2;中横脉(m),连接 m2 与 m3;中肘横脉(m-cu),连接 M3+4 与 Cul 等。 PK2-12 昆虫腹部的基本构造怎样?有何特点? 腹部是昆虫体躯的第 3 个体段,紧连于胸部之后。消化、排泄、循环和生殖 系统等主要内脏器官即位于腹腔内,其后端还生有生殖附肢,因此是昆虫代 谢和生殖的中心。 昆虫腹部的原始节数应为 12 节,但在现代昆虫的成虫中,除原尾目为 12 节外,至多为 11 节,一般成虫腹节 10 节,较进化的类 群节数有减少的趋势。腹部多为纺锤形、圆筒形、球形、扁平或细长。成虫 腹节均由次生分节形成,后一节的前缘套叠在前一节的后缘内。唯软体幼虫 仍保留初生分节。腹部节间膜和背、腹板之间的侧膜都比较发达,因此能伸 缩自如,并可膨大和缩小,以帮助呼吸、脱皮、羽化、交配、产卵等活动。27 PK2-13 昆虫外生殖器的基本构造怎样? 外生殖器(genitalia)是昆虫生殖系统的体外部分,是用以交配、授精、产卵器 官的统称,主要由腹部生殖节上的附肢特化而成。雌虫的外生殖器称为产卵 器(ovipositor),雄性外生殖器称为交配器。雌性外生殖器着生于第 8、9 腹节 上。它是由第 8、9 腹节的生殖肢特化而成的,生殖孔即位于第 8、9 节间的 节间膜上。产卵器一般为管状构造,通常由 3 对产卵瓣。着生在第 8 腹节上 的一对产卵瓣称为第 1 产卵瓣或腹产卵瓣(腹瓣), 其基部有第 1 载瓣片。 着生 在第 9 腹节的一对产卵瓣称为第 2 产卵瓣或内产卵瓣(内瓣),其基部有第 2 载瓣片。在第 2 载瓣片上向后伸出的 1 对瓣状外长物,称为第 3 产卵瓣或背 产卵瓣(背瓣)。载瓣片相当于附肢的基肢片,第 1、2 对产卵瓣是附肢的端肢 节,而第 3 产卵瓣则是第 9 腹节附肢基肢节上的外长物。交配器一般发生在 第 9 或第 10 腹节上。阳具源于第 9 节腹板后的节间膜,在有翅亚纲昆虫中, 此节的节间膜常内陷成生殖腔,阳具陷藏在腔内。第 9 腹节腹板常扩大而形 成下生殖板,也有由第 7 或第 8 腹节腹板形成下生殖板的。阳具包括一个阳 茎和 1 对位于基部两侧的阳茎侧叶。 PK2-14 昆虫有哪些主要的生殖方式?它们各有何特点? 昆虫的绝大多数种类进行两性生殖。这种生殖方式的特点是,必须经过雌雄 两性交配, 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子结合(即受精)之后, 方 能正常发育成新个体。孤雌生殖也称为单性生殖。这种生殖方式的特点是, 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正常的新个体。多胚生殖是指 1 个卵内可产生两个28 或多个胚胎,并能发育成正常新个体的生殖方式。这种现象多见于膜翅目一 些寄生蜂类。一些昆虫的胚胎发育是在母体内完成的,由母体所产出来的不 是卵而是幼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胎生。少数昆虫在幼虫期就能进行生殖, 称为幼体生殖。 PK2-15 昆虫的产卵方式有哪两种?卵的形状主要有哪几种? 昆虫的产卵方式有单个分散产的,有许多卵粒聚集排列在一起形成各种形状 的卵块的。有的将卵产在物体表面,有的产在隐蔽的场所甚至寄主组织内。 昆虫卵的形状也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的为卵圆形和肾形,此外还有半球形、 球形、桶形、瓶形、纺锤形等。草蛉类的卵有一丝状卵柄,蜉蝣的卵上有多 条细丝,蝽的卵还具有卵盖。有些昆虫在卵壳表面有各种各样的脊纹,或呈 放射状(如一些夜蛾), 或在纵脊之间还有横脊(如菜粉蝶), 以增加卵壳的硬度。 PK2-16 昆虫个体发育分为哪两个阶段?胚胎发育可分为哪几个连续的阶 段? 昆虫的个体发育是指由卵发育到成虫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括胚胎发 育和胚后发育 2 个连续的阶段。胚胎发育可以分成三个连续的阶段,即原足 期,多足期和寡足期。 PK2-17 什么叫昆虫的变态?其主要类型有哪些? 昆虫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组织器官等方面发生急剧变化的现象,称为变态。不 同的变态类型:(一)增节变态;(二)表变态;(三)原变态;(四)不全变态;(五) 全变态;(六)复变态。29 PK2-18 幼虫期有何特点?全变态类幼虫可分为哪些类型? 幼虫期的显著特点是大量取食,获得营养,进行生长发育,生长速率惊人。 对农业害虫来说,幼虫期是主要为害时期,也是防治的重点虫期。全变态昆 虫种类多,幼虫形态差异显著。根据胚胎发育的程度以及在胚后发育中的适 应与变化,又可将其分为以下 4 个类型: (1)原足型; (2)多足型; (3)寡 足型; (4)无足型。 PK2-19 蛹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其基本类型有哪些? 蛹(pupa)是全变态类昆虫在后胚发育过程中, 由幼虫转变为成虫时,必须经过 的一个特有的静息虫态。蛹的生命活动虽然是相对静止的,但其内部却进行 着将幼虫器官改造为成虫器官的剧烈变化。根据蛹的翅和触角、足等附肢是 否紧贴于蛹体上,以及这些附属器官能否活动和其它外形特征,可将蛹分为 离蛹、被蛹和围蛹 3 种类型。 PK2-21 何为滞育?专性滞育与兼性滞育有何异同?引起和解除滞育的内在 因素是什么? 滞育是昆虫长期适应不良环境而形成的种的遗传性。在自然情况下,当不良 环境到来之前,生理上已经有所准备,即已进入滞育。一旦进入滞育必需经 过一定的物理或化学的刺激, 否则既使恢复到适宜环境也不能恢复生长发育。 (1)专性滞育 专性滞育又称确定性滞育。属这种滞育类型的为严格一年发 生 1 代的昆虫,滞育虫态固定。不论当时外界环境条件如何,按期进入滞育, 已成为种的巩固的遗传性(2)兼性滞育 兼性滞育又称任意性滞育。这种滞30 育类型的昆虫为多化性昆虫,滞育的虫态一般固定。当时的不良环境对滞育 具有诱导作用,但其种的遗传性有一定的可塑性。引起昆虫滞育的内在因素 是激素。 PK2-22 何为昆虫的雌雄二型和多型现象?试举例说明? 昆虫雌雄个体之间除内、 外生殖器官(第 1 性征)不同外, 许多种类在个体大小、 体型、 体色、 构造等(第 2 性征)方面也常有很大差异, 这种现象称为雌雄二型。 如蚧类、蓑蛾、一些尺蛾雄虫有翅,雌虫无翅;蚧类雄虫口器退化;蓑蛾雌 虫呈幼体状的蠕虫型;蚊的雄虫触角发达,羽毛状,雌虫则为环毛状;天牛 雄虫触角较雌虫长;多数种类的蝗虫、天牛等雌虫身体显著大于雄虫;多数 蛾类雄虫的后翅有 1 根翅缰,且比较强大,而雌虫则有翅缰 2 根以上,通常 比较细弱;许多蝶类雌虫与雄虫的翅,在色泽、花纹上多不相同等。多型现 象是指同种昆虫在同一性别的个体中出现不同类型分化的现象。这种现象主 要出现在成虫期,但有时也可以出现在幼虫期。多型现象常有不同的成因。 在鳞翅目昆虫中往往有因季节变化而出现变型的,这种现象称为季节变型。 如黄蛱蝶有夏型和秋型之分,夏型色泽较深而鲜明,翅缘的缺刻较钝圆。在 凤蝶科的种类中,季节变型的现象更为普遍。高粱条螟幼虫也有季节变型, 夏型幼虫腹部各节有 4 个排列成方形的黑褐色斑点,冬型幼虫则无,而是在 体背面有 4 条紫褐色的纵线。 PK2-23 何为体腔?昆虫各内部器官在体腔中的位置如何? 昆虫体壁是虫体最外面的一个重要组织,它包围着整个体躯,里面形成一个31 相通的体腔,所有的内部器官部位于这个体腔内。体腔中存在着血液,各器 官都直接浸没在血液中,这不同于脊椎动物的体腔,所以这样的体腔称为血 腔(所有的节肢动物都具有血腔)。昆虫的内部生理系统(器官等)在血腔的位 置如下:1、循环系统 主要器官为背血管(主要搏动器,推动血液循环),位 于背血窦,所以背血窦又可以称为围心窦。血液充满于整个血腔中。2、消化 系统 主要器官为消化道,位于围脏窦的中央。与消化功能有关的唾腺位于围脏窦,在消化道的腹面。3、排泄系统 主要器官为马氏管,位于围脏窦。 与排泄功能有关的脂肪体主要位于背血窦和围脏窦中,包围在内脏器官的周 围。4、呼吸系统 主要器官为气管,分布于围脏窦中。5、神经系统 主要器官为中枢神经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脑位于头壳内;腹 神经索位于腹血窦。因此腹血窦又称为围神经窦。交感神经系统分布在各内 脏器官上,主要位于围脏窦。6、分泌系统 主要器官为内分泌腺体(如心侧体、咽侧体、前胸腺等),位于头部和前胸内(咽喉及气门气管附近)。7、生殖 系统 主要器官雄性为睾丸及输精管等;雌性为卵巢及输卵管等,都位于围脏窦,主要在消化道的背、侧面上。此外,肌肉组织中的体壁肌着生于体璧 下面、内脏肌附着于内脏器官的表面。 PK2-24 昆虫体壁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体壁具有 9 方面的作用:1、起外骨骼的作用,维持体形,昆虫的千变万化全 是由体壁决定的;2、是一保护器官,免受外来微生物和其他物质的侵入,并 且保持体内的水份不外散和外部的水份不进入; 3、运动的肌肉均着生在体32 壁上; 4、昆虫的抗张力,抗压力是由于体壁的作用, 否则就象软体动物一样; 5、昆虫的体色、保护色是通过体壁来形成的;6、各种感觉器官均由体壁特 化而来;7、由皮细胞特化成各种腺体;8、信息素常由皮细胞特化的细胞来 散发,如鳞翅目雌虫的香鳞;9、内寄生昆虫是通过表皮,而不是呼吸系统, 如气门进行呼吸作用。 PK2-25 昆虫的体色按性质可分为几类?各有何特点? 分为两类:一类是色素色,是由色素化合物形成的颜色,这些物质可以吸收 某种光波,而反射其他光波,从而形成各种颜色。它们多半是代谢的产物或 副产物,如黑色素、类胡萝卜素、蝶啶类等。当色素存在于表皮内部时,我 们把它称为表皮色。表皮色在昆虫死亡后还能保持很长时间的稳定性,如翅 上的花斑。另一类颜色是结构色,是光照射在虫体表面的不同结构上而产生 折射、反射及干扰而形成的。昆虫身体的金属光泽属于结构色,结构色不会 因昆虫死亡或煮沸、漂白等处理而发生改变或消失。昆虫的色彩大多是混合 上述两种色泽而成的,称为混合色。 PK2-26 昆虫消化道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基本功能如何? 昆虫的消化道,主要是摄取、运送、消化食物及吸收营养物质,此外,还具 有控制水分平衡和排泌作用的特殊功能。昆虫的消化道根据其发生的来源和 机能的不同,可分为前肠(foregut)、中肠(midgut)和后肠(hindgut)。前肠的功 能:接收食物;磨碎食物;暂时贮存食物;初步消化食物。中肠是分泌消化 酶、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的主要部位。后肠的功能:排除残渣、代谢废物 吸33 收残渣中水分、无机盐。 PK2-27 气管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昆虫的呼吸作用与熏蒸剂的关系如何? 昆虫的气管系统(tracheal system)依据其构造和生理功能可分为气门、气管和 微气管 3 个组成部分。既然昆虫的呼吸是靠通风扩散,那么当空中含有毒气 时,毒气也就随着空气进入虫体,使其中毒而死,这就是使用熏蒸杀虫剂的 基本原理。同时毒气进入虫体与气孔关闭情况关系密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 温度愈高,昆虫愈活动,呼吸愈增强,气门开放也愈大,施用熏蒸杀虫剂效 果就好,这也就是在天气热,温度高,熏蒸害虫效果好的主要原因。此外, 在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情况下,也会迫使昆虫呼吸加强,引起气门开放。 因此,在冷天气温低时,使用熏蒸剂防治害虫,除了提高仓内温度外,还可 采用输送二氧化碳的办法,刺激害虫呼吸,促使气门开放,达到熏杀的目的。 昆虫的气门一般都是疏水性的,水湿不会侵入气门,但油类却极易进入。油 乳剂的作用,除能直接穿透体壁外,大量是由气门进入虫体。因此,油乳剂 是杀虫剂较好而广泛应用的剂型。此外,有些粘着展布剂,如肥皂水、面糊 水等,可以机械地把气门堵塞,使昆虫窒息而死。 PK2-29 昆虫分类检索表主要有几种?编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检索表的形式,常用的有双项式、单项式(连续式)和包孕式(退格式)3 种,其 中以前两种最为常见。 单项式检索表的特点是,每一条中仅含 1 项,与其后括号中序号指示的特征 相对应;所鉴定的对象的特征若符合,就连续向下检索,若不符合,就检索34 其后括号中的序号;总条数为所含种类数的 2 倍减 2(即 2n―2)。包孕式检索 表一般仅在包含种类数较少时应用,且具有层次清晰的优点。但在种类数较 多的情况下不宜应用。 无论是哪一种检索表,在使用时都必须从第 1 条开始查起,绝不能从中间插 入,以避免误人歧途。另外,由于检索表受文字篇幅限制,其中只列少数几 个主要特征,还有很多特征不能包括,所以在进行种类鉴定时,不能完全依 赖于检索表,必要时须查阅有关分类专著与文献中的全面特征描述。 PK2-30 何为双名法和三名法? 昆虫的科学名称采用林奈的双名法(binominal nomenclature)命名, 即一种昆虫 的学名由属名和种本名两个拉丁化的文字组成,属名在前,第 1 个字母必须 大写,种名在后,第 1 个字母小写,在种名之后通常还附上命名人的姓,第 1 个字母也要大写。 学名中若有亚属名,可放在圆括号中置于属名与种名之间。若是亚种,则采 用三名法 (trinominal nomenclature)命名,即将亚种本名直接放在种名之后。 PK2-31 温带地区昆虫的温区是怎样划分的?昆虫在各温区中的反应怎样? 昆虫在进化过程中对温度产生了一定的适应性。不同种昆虫对温度的适应范 围是不一样的,按多数昆虫对温度的适应情况,可将温度划分为 5 个区域: (1)致死高温区。一般在 45~60℃。在此温区内,昆虫体内部分蛋白质凝 固,酶系被破坏或细胞内线粒体被破坏,昆虫在短时间内死亡,即使将其移 入适温区也不能复苏。35 (2)亚致死高温区。一般在 40~45℃。在此温区内,昆虫的新陈代谢失去 平衡,持续时间长时昆虫会热昏迷或死亡,持续时间短而再将其移入适温区 仍可恢复正常生活状态。 (3)适温区。一般在 8~40℃。在此温区内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因此称有 效温区。接近适温区上限时发育速率下降,寿命缩短,繁殖力降低。适温区 的下限称最低有效温度,温度低于它时昆虫发育停止。昆虫开始发育的最低 温度叫做发育起点温度。适温区中还可划出最适温区,一般在 18~27℃。在 此温区内昆虫发育速率适中,寿命较长,繁殖力强。 (4)亚致死低温区。一般在-10~8℃。在此温区内代谢水平急剧下降,处 于冷昏迷状态或体液开始结冰。昆虫在此温区停留时间短且而后被逐渐移入 适温区时仍能恢复活动,停留时间长时可能会致死。 (5)致死低温区。一般在-40~-10℃。在此温区内,昆虫体液冻结,原生质 失去活性,以至死亡。 PK2-32 什么叫有效积温法则?它有什么用途? 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从外界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发育阶段,而 且各发育阶段需要的总热量为一常数,这就是有效积温(sum of effective temperature)法则。有效积温法则用公式表示即为:K=N(T-C)式中,N 为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经历的时间,T 为该发育阶段内的平均温度,C 为发 育起点温度, (T-C) 即为有效温度,K 是有效积温。这就是说,有效积温 是发育历期中每日有效温度的积累数。36 有效积温法则的应用:①预测一种昆虫在某地区发生的世代数。②预测昆虫 的发生期。③预测某种昆虫的地理分布。④为天敌昆虫保藏、繁殖与释放利 用提供依据。 PK2-33 昆虫获得水分的途径有哪些? 通过食物获得水分,利用代谢水,有些昆虫可以直接饮水。 PK2-34 光对昆虫有哪些影响? 光是影响昆虫行为、协调昆虫生活周期的稳定而又重要的物理信息,同时, 光还直接影响昆虫的生长、发育、生殖、取食、扩散、迁飞等。 1、光的波长与昆虫的关系:光和热是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两种能的状态。因 此,光是生物所必需的因子,但又是一个限制因子。 2、光强度与昆虫的关系:光强度与昆虫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高强度的光, 尤其是蓝色光与紫外线,对昆虫的影响很大,但至今对其尚未研究清楚。 3、光周期与昆虫的关系:光周期与昆虫的关系很密切。首先,温带与寒带地 区许多昆虫的滞育(diapause)与光周期有密切关系。其次,光照和黑暗交替 与某些昆虫的产卵活动有关。 第三, 某些昆虫季节二态 (seasonal dimorphism) 的出现与光周期有关。最后,某些昆虫翅的产生也与光周期有关。 4、光与昆虫的滞育:引起昆虫滞育的生态因子有光周期、温度、湿度、食物 等,但光周期是主导因子。 PK2-35 昆虫种群生命表主要有哪几种形式?各有何特点? 生命表(1ife tab1e)是指按特定的种群年龄(发育阶段)或生长时间,研究分析种37 群的死亡率(存活率)、死亡原因、死亡年龄等的一览表。生命表可分为 3 种类 型,即特定时间生命表,适用于具有稳定年龄组配和世代完全重叠的昆虫种 群的研究;特定年龄生命表,适用于世代离散的昆虫种群的研究;世代平均 生命表,适用于世代半重叠的昆虫种群研究。 PK2-36 请用 1―3 条成虫期主要特征,区别下列成对类群。 PK2-36-1 昆虫与螨类 (1)昆虫有 3 对足,螨类多数为 4 对(少数 2 对) (2)昆虫大多有 2 对翅,螨类无翅 (3)昆虫的体躯分为头、胸、腹 3 段,螨类分段不明显 PK2-36-2 蝗虫与蝼蛄 (1)蝗虫的前足为步行足,蝼蛄的前足为开掘足 (2)蝗科的后足为跳跃足,蝼蛄的后足不能跳跃 (3)蝗科听器在腹部第一节两侧,蝼蛄的听器在前足胫节上,形如裂缝 PK2-36-3 蟋蟀与螽斯 (1)蟋蟀产卵器针矛状,螽斯刀剑状 (2)蟋蟀前足胫节上的听器为开式、圆形或椭圆形,螽斯前足胫节上的听器 为闭式、裂缝状 (3)蟋蟀足的跗节 3 节,螽斯足的跗节 4 节 PK2-36-4 花蝽与盲蝽 (1)花蝽前翅膜片上有简单的纵脉 1~3 条;盲蝽前翅膜区的基部有 l~2 个38 翅室 PK2-36-5 叶蝉与飞虱 (1)叶蝉后足胫节无距,而有成列的小刺;飞虱后足胫节末端有一大形可活 动的距 PK2-36-6 叶甲与天牛 (1) 天牛触角一般长于自身的 2/3;叶甲触角短于身长的 2/3 (2) 天牛复眼肾脏形;叶甲复眼球形 PK2-36-7 瓢甲与叶甲 (1)瓢甲的跗节隐 4 节;叶甲的跗节隐 5 节 PK2-36-8 步甲与拟步甲 (1)步甲的跗节为 5-5-5 式;拟步甲的跗节 5-5-4 式 (2)步甲腹部第一节腹板被后足基窝分割;拟步甲腹部第一节腹板不被后足 基窝分割。 PK2-36-9 叩头甲与吉丁甲 (1)叩头虫前胸背板与鞘翅间凹下,能活动;背板吉丁甲前胸与鞘翅间不凹 下,不活动 (2)叩头虫前胸背板后侧角突出成锐刺;吉丁甲前胸背板后侧角不突出 (3)前胸腹板后缘中央有一楔状物突起纳入中胸腹板槽内,能弹动;前胸腹 板后缘有一扁平的突起嵌在中胸腹板上 PK2-36-10 豆象与叶甲39 (1)豆象复眼圆形,但有一“V”形缺刻;叶甲复眼圆形 (2)豆象的鞘翅稍短,腹末外露;叶甲腹末通常不外露 PK2-36-11 蝶与蛾 (1)蝶类的触角为棒状,蛾类的触角为丝状或羽状等 (2)蝶类翅的连锁器为翅抱型,蛾类为翅缰型或翅轭型 PK2-36-12 夜蛾与毒蛾 (1)夜蛾的后翅 Sc+R1 脉基部与 Rs 有一接触后即分离,造成一小基室;毒 蛾的后翅 Sc+R1 在中室的 1/3 处与中室接触,造成一大基室 PK2-36-13 蝇与虻 (1) 蝇类的触角为具芒状, 虻类的触角为牛角状(第 3 节有分节痕迹, 角状) PK2-36-14 虻与盗虻(食虫虻) (1)虻类的触角为牛角状(第 3 节有分节痕迹,角状) ;盗虻的第 3 节有端 刺 (2)虻类足的爪间有中垫;盗虻没有中垫或呈刚毛状 PK2-36-15 蝇科与花蝇科 (1) 蝇科昆虫的前翅M1+2 脉端部弯曲向前; 花蝇科昆虫的前翅M1+2 脉直, 不向前弯曲 PK2-36-16 寄蝇科与蝇科 (1)寄蝇科昆虫的后小盾片发达,蝇科昆虫的后小盾片正常 (2)寄蝇科昆虫的触角芒刚毛状,蝇科昆虫的触角芒羽状40 (3)寄蝇科昆虫的下侧片有成列的鬃,蝇科昆虫的下侧片无成列的鬃 PK2-36-17 潜蝇与黄潜蝇(杆蝇) (1)潜蝇的M脉间有二个闭室(基室和中室), 后面有臀室;黄潜蝇的M脉间 有一个闭室(基室与中室合并), 后面有臀室 PK2-36-18 食蚜蝇与蜜蜂 (1)食蚜蝇只有 1 对前翅,R与 M 脉之间有一条“伪脉” ,后翅退化为平衡 棒;蜜蜂有 2 对翅 (2)食蚜蝇的口器为舐吸式;蜜蜂为嚼吸式 (3)食蚜蝇的触角为具芒状;蜜蜂的触角为膝状 (4)食蚜蝇的后足为步行足;蜜蜂的后足为携粉足 PK2-36-19 叶蜂与茎蜂 (1)叶蜂的前胸背板后缘深深凹入;茎蜂的前胸背板后缘平直 (2)叶蜂的前足胫节有两个端距;茎蜂的前足胫节只有一个端距 PK2-36-20 姬蜂与茧蜂 (1)姬蜂前翅有第二回脉,通常有 1 个很小的第二肘室(叫小室) ;茧蜂前 翅无第二回脉,无小室 PK2-37 简述直翅目昆虫成虫的主要特征。 (1)口器咀嚼式 (2)前翅为覆翅(革质) (3)后足为跳跃足或前足为开掘足41 PK2-38 简述螳螂目昆虫成虫的主要特征。 (1)口器咀嚼式 (2)前足捕捉足 (3)前翅为覆翅(革质) PK2-39 简述缨翅目昆虫成虫的主要特征。 (1)口器锉吸式 (2)翅为缨翅 (3)足的跗节端部有泡 PK2-40 简述半翅目昆虫成虫的主要特征。 (1)口器刺吸式 (2)前翅为半鞘翅 PK2-41 简述同翅目昆虫成虫的主要特征。 (1)口器刺吸式 (2)前翅为革质或膜质,质地均一 PK2-42 简述鳞翅目昆虫成虫的主要特征。 (1)口器虹吸式 (2)翅为鳞翅 PK2-43 简述鞘翅目昆虫成虫的主要特征。 (1)口器咀嚼式 (2)前翅为鞘翅42 PK2-44 简述膜翅目昆虫成虫的主要特征。 (1)口器咀嚼式或嚼吸式 (2)翅膜质(膜翅) ,前翅大,后翅小,以翅钩列连接 PK2-45 简述双翅目昆虫成虫的主要特征。 (1)口器刺吸式或舐吸式 (2)仅前翅 1 对,后翅变成平衡棒NK2-1 造成农作物虫害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什么? 答:1.虫源 虫源是造成虫害的基础。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害虫危害对农作物造成较大的损失,首先要具有一定数量的虫源。对异地迁飞性或藉气流 等传播的害虫来说,其虫源决定于迁入数量;对于当地土生土长的害虫来说, 决定于该地的虫口基数。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虫源基数越大造成虫害的可 能性也越大。2.害虫要有一定的种群密度 有较多虫源不一定造成虫害,还必须具备利于害虫繁殖蔓延的生态环境条件(包括生物与非生物条件) 。只有 当害虫的种群密度发展到足以造成危害农作物产量或质量的虫口数量,才能 造成虫害。3.适宜的寄生植物及其生育阶段 适宜的寄生植物是害虫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田间有充足的喜食植物及其感虫品种,才能提供害虫 丰富的食物营养,虫口数量才能得到快速增长。尤其是当作物受害的生育期 与害虫的危害期相吻合时,才能造成严重的虫害。 NK2-2 害虫防治的基本途径有哪些?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属哪种途径?43 答:1.控制田间的生物群落,即减少害虫的种类与数量,增加有益生物(害虫 的天敌)和种类与数量 2.控制主要害虫种群的数量, 使其被抑制在足以造成作 物经济损失的数量水平之下。 具体措施可从三方面考虑: (1)消灭或减少虫源。 (植物检疫,越冬防治) (2)恶化害虫发生为害的环境条件。(农业防治,生物防 治)(3)抑制害虫在大量发生为害以前。(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3.控制 农作物易受虫害的危险生育期与害虫盛发期的相配合关系,使作物能避免或 减轻受害。(农业防治) NK2-3 确定防治适期的原则是什么? 答: (1)应以防治费用最少而防治后的经济效益最高为标准,包括防治效益 好, 减轻为害损失最大, 对天敌杀伤少, 维持对害虫控制作用持久等。 (2) 以 害虫的虫态而言,一般在低龄幼虫期为防治适期。 (3)从“灭害保益”出发, 其防治适期应尽可能避开天敌的敏感期,以利保护和发挥天敌的持久控害作 用。 NK2-4 两种吸浆虫的产卵场所在哪?对寄主的选择性有什么特点? 答:红吸浆虫产卵只选择未扬花的麦穗,卵多散产育护颖与外颖之间,并以 外颖背上为主。黄吸浆虫主要选取在初抽麦穗上产卵,产卵时常将较长的伪 产卵管在内外颖的侧缝间插入,产卵于内外颖的侧片上,但当花器的内外颖 扣合紧密,则可阻止成虫产卵。所以凡穗型紧凑,麦芒直长,颖壳扣和紧, 子粒灌浆期短,种皮厚的品种、抗虫性能好,受害轻,反之则重。 NK2-5 小麦吸浆虫的化蛹羽化期与小麦的哪个发育时期相关?44 答:小麦吸浆虫在小麦孕穗期(4 月中、下旬)幼虫化蛹,蛹期 8-10 天;在 小麦抽穗期(4 月下旬-5 月上旬)开始羽化产卵。 NK2-6 刺吸式口器的害虫一般在高温干旱的年份或季节发生量大、为害重, 为什么? 答:因为高温干旱时,相对湿度较低,这时植物中的含水量相对较少,而营 养物质相对较多,因此有利其生长发育。相反,如果夏季多雨,植物含水量 过多,酸度就会增大,从而引起消化不良,造成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大量死亡。 另外,暴风雨对刺吸式口器的害虫有冲刷作用,可使蚜虫等尤其是有翅蚜大 量死亡。 NK2-7 引起小麦吸浆虫隔年羽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是什么? 答:主要是温湿度对吸浆虫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1.温度(1)影响小麦吸浆虫的发生期和发生数量。小麦吸浆虫的生存与生长 发育要求一定的积温。夏季高温、冬季低温常引起越夏、越冬幼虫大量死亡。 (2)影响成虫的羽化率和存活率。15℃以下不能羽化,已羽化的成虫气温降 至 10℃以下,不能上穗产卵。5℃以下死亡,30℃以上羽化率下降,已羽化 成虫在 35℃以上大量死亡。 2.湿度:小麦吸浆虫喜湿怕干,越冬幼虫的圆茧在一定的湿度条件下,才能 破茧活动,幼虫上升表层,遇干旱重新下潜节茧,过于干旱则引起死亡。老 熟后无雨水,不能离穗入土。小麦吸浆虫耐水湿,在水淹一月以上能生存。 NK2-8 桃蚜、桃瘤蚜和绣线菊蚜为害桃树时的害状有何区别?45 答: (1)桃蚜:成、若虫群集芽、叶、嫩梢上刺吸汁液,被害叶向背面不规 则的卷曲皱缩,排泄蜜露诱致霉病发生或传播病毒病。 (2) 桃瘤蚜:以成、若虫群集叶背吸食汁液。 受害叶的边缘向背后纵向卷曲, 卷曲处组织肥厚,凸凹不平,初呈现淡绿色,后变红色,严重时整叶卷成细 绳状,最后干枯脱落。 (3)桃粉蚜:成、若虫群集于新梢和叶背刺吸汁液,被害叶失绿并向叶背对 合纵卷,卷叶内积有白色蜡粉,严重时叶片早落,嫩梢干枯。 (4)绣线菊蚜:以成、若虫群集危害新梢、嫩芽和叶片,吸食汁液。被害叶 片的叶尖向叶背横卷,影响新梢生长,严重时造成树势衰弱。 NK2-9 桃小食心虫和梨小食心虫的为害特点是什么?害果时的害状有何区 别? 答:桃小食心虫为害特点是:桃果受害时,果面有针尖大小蛀入孔,孔外溢 出泪珠状果液,干涸呈白色蜡状物。幼虫在果内窜食,虫道纵横弯曲,并留 有大量虫粪,呈“豆沙馅”害状,果实前期受害,发育成凹凸不平的畸形果, 俗称“猴头果” 梨小食心虫的为害时,幼虫蛀入果内直达果心,食害种子 ; 和果肉,早期危害的果实外有较大的蛀果孔和排出的虫粪,蛀果孔周围常变 黑腐烂,凹陷,俗称“黑膏药” 。后期的蛀果孔小,周围青绿色。桃、李的嫩 梢被害后萎蔫干枯、流胶,影响生长。 NK2-10“饺子虫”是哪种害虫?它以什么虫态在哪里越冬? 答: “饺子虫”是梨星毛虫,以幼龄幼虫在树干老翘皮和裂缝下越冬。46 NK2-11 粘虫的越冬规律和迁飞规律是什么? 答:1.粘虫越冬的分界线:大致在北纬 33°,相当于 1 月份平均温度 0℃等 温线上,在此线以北不能越冬;此线以南,冬季气候温暖,粘虫可以越冬。 在北纬 27°以南,(福建、广东)1 月份平均温度在 8℃以上,冬季粘虫可以继 续繁殖为害,无冬眠现象。 2.粘虫迁飞的路线:在我国东部地区具有季节性南北持续为害的特点, 即从春季开始,从南向北逐代发生,夏季以后又从北向南发生。 NK2-12 我省黄矮病流行区麦二叉蚜防治的策略和主要方法是什么? 答:主要防治对策以种植抗病耐蚜品种为主,有机磷农药处理麦种,做好测 报,春季药剂保护易感病麦田,保护蚜虫天敌等。 NK2-13 深翻地为什么能够防虫?它对哪些害虫的防效较好? 答:深翻土地可改变土壤的生态条件,抑制害虫生存。将原来在土壤深层的 害虫翻至地表,破坏了潜伏场所,通过日光曝晒或冷冻致死;有些原来在土 壤表层的害虫被翻入深层不能出土而死;耕作时的直接机械损伤或破坏其巢 穴和蛹室;植物地下部分被翻出使害虫失去食料。调节土壤气候,提高土壤 保水保肥能力,促进作物生长健壮,增强抗虫能力,而对害虫的发生危害产 生影响。 这对某一生活期或整个为害虫期都在土壤中的害虫防效较好。 NK2-14 鉴定蛴螬种类时,主要依据哪些特征? 答:主要依据 1.头部:前顶刚毛,后顶刚毛,额侧毛的数目及排列方式。2.47 肛腹板:构成刺毛列几钩状刚毛群的数量和形状。3.肛门孔的形状:即三射 裂型或横裂形。4.肛背板:骨化环之有无及形状。 NK2-15 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和警纹地老虎的区别特征是什么? 答:小地老虎前翅嘿褐色,肾状纹,楔状纹,环状纹皆围以黑边,肾状纹外 侧有一尖端向外的楔形斑,与亚缘线上两个尖端向内的剑状纹尖端相对;黄 地老虎前翅黄褐色,肾、环、楔状纹都很明显,中央充以暗褐色,肾状纹外 五剑状纹;警纹地老虎前翅灰褐色,肾状纹黑色很大,楔状纹与剑状纹、肾 状纹配置似以警叹号。 NK2-16 粘虫的区别特征是什么?三龄前、后的幼虫活动时有何区别? 答:成虫前翅中央近前缘有两个淡黄色圆斑,外侧圆斑较大,其下方有一小 白点,白点两侧各有一个小黑点。由翅尖向后方有一条暗色条纹。 三龄前幼虫腹足发育不完全,行走时体拱成弓形,后期幼虫腹足发育完全, 行走正常。 NK2-17 二种小麦吸浆虫的区别特征是什么?吸浆虫防治最有效的措施是什 么? 答:麦红吸浆虫幼虫:前尖后钝,中间粗壮,橙黄色,前胸腹面有形 Y”剑骨片, 其前端凹陷呈锐角;麦黄吸浆虫幼虫:黄绿色,前胸剑骨片叉状部缺刻浅(钝 角)。 目前处于虫口数量较大的严重为害期,又缺乏良好的抗虫品种,则应以化 学药剂防治为主,以春季药剂土壤处理为主,辅以成虫期扫残相结合,同时48 尽可能选用抗虫品种和改进耕作栽培技术,使其有机地结合起来。 NK2-18 蛴螬、金针虫和蝼蛄在小麦、玉米等作物苗期的害状各有何特征? 答:蛴螬为害幼苗的根茎,断口整齐平截;金针虫幼虫咬食幼苗根部和地下 茎,使之不能正常生长而死亡,一般受害主根很少被咬断,被害部位不整齐, 呈丝状;蝼蛄造成严重断垄缺苗,也咬食根、幼嫩茎,扒成乱麻状或丝状, 使幼苗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并且在表土层活动时,来往穿形造成纵横隧道, 种子架空,幼苗掉根,导致种子不能发芽,幼苗失水枯死。 NK2-19 麦茎蜂和小麦根病都能引起小麦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牙膏尾部红色表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