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孩子今后生活得更幸福像花儿一样电视剧

什么样的孩子今后生活得更幸福?观察8000个家庭后的发现 | 头条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新校长传媒,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现在孩子的心理负担,是我们小时候所没有的,你一定要理解孩子,你才能真的帮助他。
本文是华东师大心理咨询中心特聘督导——陈默老师在上海教育学会主办的金苹果教育论坛上的演讲精华。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现在,陈默一直从事心理健康教学和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手头已经积累超过8000个家庭咨询记录。对今天的孩子的心理如何引导,她的观点十分犀利。也许不能保证你教出一个所谓“成功”的孩子,但至少能培育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
当今生活在大都市的孩子,有几个和父辈、祖辈完全不同的心理特征。如果不能从本质上把握这些心理特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很难在点子上。
当今大城市孩子的特点
1、与生俱来的孤独感
今天生活在大都市里的孩子大都是独套公寓里的独子,这使得这些孩子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孤独感。
“你可以去试试,到菜市场去买一只刚刚生出来的小鸡,不要多买,只买一只。养着它,给它好吃好喝,你看看是不是两个礼拜以后小鸡就死掉了,因为小鸡孤独死了。”
由于与生俱来的孤独感,孩子们常常会有这些现象:一是会无端伤感,莫名其妙流眼泪;二是早早开始思考人生的终极问题:生死问题。
“有的4岁的孩子就会坐着发呆了,你不知道他的小脑袋想的是什么。他想的可能是:隔壁的奶奶死了,死是什么?我以后会死吗?死后会去哪里?”
生死这样的终极问题,很多父母和老师自己都没有考虑过。一个人带着这样无解的问题在生存,和一个人从来没有这样的内心世界,怎么会是一样的?对于这个问题你有多少思考?哪个学校给他解惑了?他一路成长,得到什么教育了?他想要的东西给了吗?
2、空前的学习压力
和我们小时候相比,如今孩子的学业压力非常大。家长们也很焦虑,学校也很焦虑。孩子们每天和焦虑者相伴。
学业压力之外,孩子们的情感负担也非常重。在陈默看来,一个孩子得到全家六个大人的全部关注和情感给予,其实也会带来孩子的情感负担。
“六个人爱一个孩子,你能体会到这个孩子的感受吗?你知道这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吗?他内心里面的苦闷你知道吗?”
陈默说,人都有一种想要报恩的本能,但父母在其它方面都不需要孩子的报答,孩子只能希望通过学习来回报,就往往会产生这种想法:“我要报答我的父母,因为他们对我太好了,我要上名牌大学,否则我怎么面对他们?”
无处不在的焦虑感和空前的学业压力,使得孩子的竞争感被培养得非常强,但竞争力却未必很强。孩子发现无力通过考试回报父母,往往就会表现出厌学的行为。
因此,陈默建议家长要充分理解孩子的学业压力和情感负担。“现在孩子的心理负担,是我们小时候所没有的,你一定要理解孩子,你才能真的帮助他。”
3、话语权要求高
现在的孩子对话语权要求非常高,“他们在家里没有兄弟姐妹,直接跟大人对话,为什么你说话,我不可以说话呢?”
但我们很多教育者和父母还是秉承老一套,不给孩子平等的话语权,有的孩子就会把耳朵关起来:“你讲好了。差不多讲好了吧?我可以进教室了吧?”他根本不听。
陈默建议家长要做一个可以和孩子平等对话的家长。“孩子可以有他的情绪表达、观念表达,你接受吗?如果你是这样的好家长,你可以接受他有自己的观念和情绪。如果你可以接受,将来你的孩子一定自立。”
4、知识面广
现在的孩子见多识广,知识面大,老师和家长的权威性因此被削弱。比如教地理,老师说澳大利亚如何如何,有孩子可能就站起来说:“老师,我在澳大利亚住了三年,我看到的情况是如何如何。”
5、超高的道德思想境界
现在的孩子因为从小不缺爱,生活条件好,个个都很善良,有爱心,有同情心。
陈默认为,家长要看到孩子的这些闪光点,要看到有时候孩子的道德水准远远高过我们。“有的时候孩子讲什么话,我们要反省一下,孩子是对的,而你未必是对的。你以为你很有社会经验?其实孩子的境界要高一层。”
6、现实感很薄弱
现在的孩子因为被要求一心读书,缺乏实际事物的操作机会,因此现实感会很弱。他们往往会在虚拟世界里去寻找真实感,在真实的世界里找到虚拟感。
因此,陈默建议家长们要给孩子现实感的刺激。比如家里的大事和孩子讨论,听取孩子的意见,这样,孩子的心智成熟度会很快提高。
7、个性化生活要求很高
现在的孩子对个性化生活的需求很高,他们需要展现自己的个性,要与压抑个性的事物相抗争。“我来过了就要雁过留声,我来过了你们怎么可以不知道我来过?你们不知道我来过,我就一定要秀给你看。”
在陈默看来,这实际上是孩子在寻找自己,因为要和别人不一样才可以找到自己。“这是好事情,我们不要压抑他。”
什么样的孩子未来会幸福
每个家庭,都希望孩子未来可以成功、幸福,但什么样的人未来才可能幸福、成功呢?在陈默看来,孩子要想过得好,需要具备这些特质:
1、身心健康的人
身体要健康,而且能够和周围的环境相适应。
2、收入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的人
陈默讲了一个故事。一位母亲来咨询,因为她的女儿虽然名校毕业,但执意要去小学当老师,而不肯去更加高薪的外企。
陈默告诉这个妈妈,小学老师的收入大概是社会平均水平,如果女儿喜欢当小学老师,这份薪水也可以满足她的需求,她会很开心地做这份工作并不断提升自己,成为很好的老师。
如果女儿听从妈妈的灌输,为了高薪去外企,做一段时间又发现投行薪水更高,然后想要跳槽。如果跳槽不成功,她会心态失衡;如果跳槽成功,她总会发现收入更高的地方,还是会感觉不幸福。
经济收入是很多人非常看重的。那么,到底多少收入才能确保幸福呢?陈默认为,只要收入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孩子内心很平静,而且在做自己非常愿意做的事情,过得很知足,有滋有味,能够取得一定的社会成就,这就是成功的。
3、能够自我悦纳的人
孩子将来要有内心里的愉悦感,而不能仅仅为别人的评价活着。这样的人,他不会有太多外界的逼迫,内心是强大的。
4、终身学习的人
孩子要从小养成阅读习惯,培养起终身学习的能力。“一生学习不辍,这个人的人生是充实的,人生是饱满的,他是过得好的。”
5、能欣赏美的人
孩子能够鉴赏美,会为美而感动,这个人才像一个人,有人的心灵,这是他享受到人的乐趣,过得好的条件。
6、独处不焦虑的人
一个人自己可以安定的,内心一定有丰富的资源够他用,所以他是有魂的人,悠然自处,独享人生的乐趣,我们很多人做不到,这是强大的。
7、群处不焦虑的人
他在人群里很自然,需要和谁发展关系他会很主动。
8、有助人能力的人
“有的家长问,孩子抗挫折能力很差怎么办。教孩子助人。有的家长问,孩子有竞争感没有竞争力,竞争力如何培养?教孩子助人。”
在陈默看来,教孩子帮助别人可以让孩子获得强大的感觉,能量会越来越强,竞争力也会越来越强,将来人缘好,就是过得好。
9、与同伴亲密相处的人
网络上有个段子是说,要想知道你到底有多少真正的朋友,借钱试试就行了。在陈默看来,真正的朋友是那种平时哪怕不怎么联系,但遇到问题你可以放心大胆找他而他会全力帮你的。“如果一个人有几个这样的朋友,他活的底气都会不一样。”
家长应该要求孩子心里要装着别人,从小愿意和别人分享,他将来才能有两肋插刀的朋友。
10、与伴侣亲密相处的人
陈默解释说,亲密是一种能力。婚姻里面,没有谁好谁错,讲到底就是人格成熟的问题。家长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人格成熟的人,学会和配偶如何相处。
11、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的人
最后,一个孩子要想过得好,还要有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家长要帮孩子树立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3个问题自测焦虑程度
在演讲结束后的问答环节中,有家长问,孩子花费很多时间在无意义的事情上,该如何引导?陈默笑着反问道:“我们小时候花很多时间收集糖纸,这有意义吗?”
在她看来,家长对意义的理解过于急功近利,好像只有那些好处能够看得到的事情才有意义,但实际上,让孩子感觉到很快乐也是一种意义所在。
这种急功近利的意义观,实际上和家长们普遍存在的焦虑感是直接相关的。陈默提了三个问题请家长自测自己的焦虑程度:
1、如果你听说一位数学名师最近开班辅导,他辅导过的孩子都考进了名校,但你没有他的联系方式。你会着急得到处找吗?
2、你在饭桌上是不是要么不说话,只要说话,哪怕绕100句也会绕到学习上?
3、孩子班上谁语文成绩最好,谁数学成绩最好你是不是都很清楚?
如果三个问题的回答都是“是”,那么基本可以确定你是一位焦虑的家长了。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陈默:什么样的孩子今后能够生活得更幸福?
Q:怎样才能每天收到优质的升学育儿文章呢?
在成长过程中
一起分享专业、实用、有趣的亲子新知与体验
大手牵小手,幸福向前走!
大盆友小盆友们,儿童节快乐!
其实,不仅是儿童节这天,我们希望孩子天天快乐,快乐成长。
但,什么样的孩子今后能够生活得更幸福、更快乐?最近一篇《你站在教育链上鄙视别人家孩子,它站在食物链顶端鄙视你》的文章刷屏,文中有一段话很是戳心:
未来已来,人工智能带来机遇和希望的同时,它的阴影也笼罩在全人类的头顶上,真正洗牌的时候就要开始了,没有人能准确地预测未来,能预测我们和孩子的命运。我们现在最在乎的事情,很有可能到了未来,都变成了一个个笑话,我们现在认为重要的学习成绩和专业知识,也可能变得毫无用途。没有人知道应该怎么办,因为关于未来最大的确定性,就是它的不确定性。
但是我们还是要做好准备,准备生存。我能想到的,对于孩子最重要的事,只是这3样:第一是身体好,第二是心理素质好,第三是自我驱动的学习和再学习能力。
不要只知道如何去学习,去生活,去工作,去和别的娃竞争,而忘了如何去生存。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技术如何进化,让孩子拥有强大的内心,永远是应对一切的前提。
日前,儿童青少年心理专家陈默在由上海市教育学会主办的“金苹果”论坛,以及愉心理沙龙上,结合自己多年来接触到的各种案例,深入分析了当今孩子们的特点,以及“怎样的孩子今后能更快乐”。今天,“大手牵小手”把陈默的观点整理出来,一起分享。
TO YOUR CITY
让孩子快乐,就要先了解他
TO YOUR CITY
要让孩子快乐,首先要了解孩子。
在陈默看来,当今生活在大都市的孩子有几个和父辈、祖辈完全不同的心理特征。如果不能从本质上把握这些心理特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很难在点子上。
与生俱来的孤独感
今天生活在大都市里的孩子大都是独套公寓里的独子。这使得这些孩子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孤独感。
由于与生俱来的孤独感,孩子们常常会有这些现象:一是会无端伤感,莫名其妙流眼泪;二是早早开始思考人生的终极问题:生死问题。
“有的4岁的孩子就会坐着发呆了,你不知道他的小脑袋想的是什么。他想的可能是:隔壁的奶奶死了,死是什么?我以后会死吗?死后会去哪里?”
生死这样的终极问题,很多父母和老师自己都没有考虑过。一个人带着这样无解的问题在生存,和一个人从来没有这样的内心世界,怎么会是一样的?对于这个问题你有多少思考?哪个学校给他解惑了?他一路成长,得到什么教育了?他想要的东西给了吗?
空前的学习压力
和我们小时候相比,如今孩子的学业压力非常大。家长们也很焦虑,学校也很焦虑。孩子们每天和焦虑者相伴。
学业压力之外,孩子们的情感负担也非常重。一个孩子得到全家六个大人的全部关注和情感给予,其实也会带来孩子的情感负担。
“六个人爱一个孩子,你能体会到这个孩子的感受吗?你知道这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吗?他内心里面的苦闷你知道吗?”
人都有一种想要报恩的本能,但父母在其它方面都不需要孩子的报答,孩子只能希望通过学习来回报,就往往会产生这种想法:“我要报答我的父母,因为他们对我太好了,我要上名牌大学,否则我怎么面对他们?”
无处不在的焦虑感和空前的学业压力,使得孩子的竞争感被培养得非常强,但竞争力却未必很强。孩子发现无力通过考试回报父母,往往就会表现出厌学的行为。
作为家长,真的要充分理解孩子的学业压力和情感负担。现在孩子的心理负担,是我们小时候所没有的,一定要理解孩子,才能真的帮助他。
话语权要求高
现在的孩子对话语权要求非常高,“他们在家里没有兄弟姐妹,直接跟大人对话,为什么你说话我不可以说话呢?”
但我们很多教育者和父母还是秉承老一套,不给孩子平等的话语权,有的孩子就会把耳朵关起来:“你讲好了。差不多了讲好了吧?我可以进教室了吧?”他根本不听。
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可以和孩子平等对话的家长。“孩子可以有他的情绪表达、观念表达,你接受吗?如果你是这样的好家长,你可以接受他有自己的观念和情绪。如果你可以接受,将来你的孩子一定自立。”
现在的孩子见多识广,知识面大,老师和家长的权威性因此被削弱。比如教地理,老师说澳大利亚如何如何,有孩子可能就站起来说:“老师,我在澳大利亚住了三年,我看到的情况是如何如何。”
超高的道德思想境界
不要总是想当然地给孩子们扣大帽子,什么自我、自私、不合作之类的,其实,现在的孩子因为从小不缺爱,生活条件好,很多都很善良,有爱心,有同情心。
家长要看到孩子的这些闪光点,要看到有时候孩子的道德水准远远高过我们。“有的时候孩子讲什么话,我们要反省一下,孩子是对的,而你未必是对的。你以为你很有社会经验?其实孩子的境界要高一层。”
现实感很薄弱
现在的孩子因为被要求一心读书,缺乏实际事物的操作机会,因此现实感会很弱。他们往往会在虚拟世界里去寻找真实感,在真实的世界里找到虚拟感。
因此,家长们要给孩子现实感的刺激。比如家里的大事和孩子讨论,听取孩子的意见,这样,孩子的心智成熟度会很快提高。
个性化生活要求很高
现在的孩子对个性化生活的需求很高,他们需要展现自己的个性,要与压抑个性的事物相抗争。“我来过了就要雁过留声,我来过了你们怎么可以不知道我来过?你们不知道我来过,我就一定要秀给你看。”
这实际上是孩子在寻找自己,因为要和别人不一样才可以找到自己。“这是好事情,我们不要压抑他。”
TO YOUR CITY
什么样的孩子未来会幸福
TO YOUR CITY
未来,孩子要想过得好,过得快乐,需要具备这些特质。
谁都知道这很重要,但鸡起娃来都忘了。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有未来。
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要有适应环境的能力,比如孩子到了一个新的学校,他觉得不适应,你给他换了一个新的学校,他还是不适应,这时候你就要考虑是不是孩子自身的问题,他没办法适应环境。
收入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
经济收入是很多人非常看重的。那么,到底多少收入才能确保幸福呢?其实,只要收入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孩子内心很平静,而且在做自己非常愿意做的事情,过得很知足,有滋有味,能够取得一定的社会成就,这就是成功的。
曾经有位母亲来咨询,因为她的女儿虽然名校毕业,但执意要去小学当老师,而不肯去更加高薪的外企。
我告诉这位母亲,小学老师的收入大概是社会平均水平,如果女儿喜欢当小学老师,这份薪水也可以满足她的需求,她会很开心地做这份工作并不断提升自己,成为很好的老师。如果女儿听从妈妈的灌输,为了高薪去外企,做一段时间又发现投行薪水更高,然后想要跳槽。如果跳槽不成功,她会心态失衡;如果跳槽成功,她总会发现收入更高的地方,还是会感觉不幸福。
能够自我悦纳
孩子将来要有内心的愉悦感,而不能仅仅为别人的评价活着。这样的人,他不会有太多外界的逼迫,内心是强大的。
现在很多人努力奋斗的源泉就是要得到他人对自己的欣赏,如果努力奋斗却得不到他人的欣赏,他就会瓦解,自身没有能力滋长内心愉悦。
现在孩子的学习动力都是来自他人的评论,如果你让他参加比赛,他知道不会赢的话就不去参加了。
一个过得好的人,他的愉悦是来自自身的,钱钟书的太太杨绛就有这样的能力。如果家长有这样的观念,是不会经常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做比较,经常询问孩子在人群中的表现。
终身学习的愿望
孩子要从小养成阅读习惯,培养起终身学习的能力。“一生学习不辍,这个人的人生是充实的,人生是饱满的,他是过得好的。”
现在孩子被灌输的理念是,所有的学习都是功利性的,是为了某个目的而学习,学习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应付考试,任务完成后,考试结束后,为什么还需要学习,所以他们根本没有终身学习的愿望。
如何培养孩子终身学习的愿望?就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现代的人大部分没有阅读习惯,没有阅读习惯的人是没有能力独处的,我们家长要有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理念。
孩子能够鉴赏美,会为美而感动,这个人才像一个人,有人的心灵,这是他享受到人的乐趣、过得好的条件。
内心有美的人,在遇到挫折的时候精神上是有支撑的,内心有美才能支撑他。
独处不焦虑
以后我们的孩子很有可能是一个人生存的,他需要有独处的能力,不然等他老了以后就会整天活在恐惧中。独处是一个人强大的表现,而有阅读习惯的人就可以独处。
如果你意识到这点,在你的育儿理念中就不会总是在孩子独处时总是打断他,给孩子安排好每个小时干什么,这样他怎么能有时间独处。
一个人安静的思考和探索是非常重要的,内心有丰富的资源,是一个有魂的人,悠然自处,独享人生的乐趣。
群处不焦虑
很多人职场受伤,都是因为人际关系,就是群处无能。有群处焦虑的人是过得不好的。
我们现在很多人在一群人中,总是手足无措,总是树敌,即使没有敌人也要造一个敌人。
如果要培养一个群处不焦虑的孩子,我们家长就不会在孩子参加一个聚会回来的时候,就不停的问他问题,你跟谁在一起,好像听说谁谁谁收到了什么礼物,你有么有收到礼物……,就是生怕自己的孩子吃亏。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变得敏感、多疑、猜忌,总是会捕捉别人的负面心态。
有助人能力
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理念多是防范教育,对于助人的教育是缺失的。助人教育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现在的孩子都是竞争感很强的孩子,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一旦别人比自己好就会心里不平衡。
从小灌输孩子要帮助他人,主动帮助别人,比如别人不开心了,主动去关心一下,安慰一下。时间久了,他会找到自己强大的感觉,这是一种正能量,而别人反馈给他的也是正能量。
亲密能力培养
一个人只要两三个知心朋友,平时不联系,只要你有为难,一个电话就能获得帮助,我们需要培养孩子将来能交到这样的朋友。
你要告诉他朋友是用来分享的,如果你有一样好东西要想到分给自己的好朋友;你要告诉他朋友是用来分担的,如果你的好朋友遇到不开心的事,你要会想到去安慰她。只有你教他了,他以后才会有这样的朋友。
亲密能力强的人孤独感很少,但现在的家庭很少有这样的教育理念。
与伴侣亲密相处
我们经常在生活中看到,一个人年轻时非常讨厌父亲对母亲的态度,但等到他成家后,就成了他父亲的样子,将他父亲对母亲的态度完全拷贝过来了。
亲密是一种能力。婚姻里面,没有谁好谁错,讲到底就是人格成熟的问题。家长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人格成熟的人,学会和配偶如何相处。
孩子以后的夫妻幸福和他的家庭幸福是有必然联系的。
有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一个孩子的价值取向和他的家庭教育是有关系的。
现在家庭教育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家长的焦虑,为什么家长会焦虑,因为我们这一代往往是从无产阶级打拼到有产阶级的,所以我们的观念就是凡事要靠拼,就因为这样,我们把这种观念带给了自己的孩子,告诉他要打拼。
80后,我们告诉他,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90后,我们告诉他,好好学习,争做精英;
可是当我们给00后灌输这样的观念时,他们往往会回答你,我为什么要改变命运,我最讨厌的就是精英,为什么呢?
不同阶级的孩子有不同的需求,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意识强加于孩子身上,你需要改变你的观念,这样才不会焦虑,也才会让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有正确人生价值取向的孩子,心里是有光的,他这一生就会过得好,船就能驶向彼岸。
祝儿童节快乐!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
请转发到朋友圈、微信群吧~
—·END·—
大手牵小手
开阔视野、理性思维
分享全球亲子新知、提供丰富资讯活动
有用|有爱|有趣
———————— * ————————
回复 幼升小查看人气最高的升学攻略
回复 幼儿园查看择园在园的贴心资讯
回复 区县名查看所需区县的招生政策
回复 亲子游查看新鲜有趣的出游建议
回复 育儿经查看轻松实用的育儿技巧
回复 聪明玩查看丰富启智的游戏心得
回复 财商课查看专业有趣的财商培养
回复 妙厨房 查看简单美味的独家食谱
回复 绘本馆 查看美丽精妙的童书推荐
———————— * ————————
欢迎关注 转发分享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什么样的孩子今后生活得更幸福?观察8000个家庭后的发现
演讲|陈默
整理自:公众号“第一教育”
本文是华东师大心理咨询中心特聘督导——陈默老师在上海教育学会主办的金苹果教育论坛上的演讲精华。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现在,她一直从事心理健康教学和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手头已经积累了8000个家庭咨询记录。对今天的孩子的心理如何引导,她的观点十分犀利。也许不能保证你教出一个所谓“成功”的孩子,但至少能培育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
当今生活在大都市的孩子,有几个和父辈、祖辈完全不同的心理特征。如果不能从本质上把握这些心理特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很难在点子上。
当今大城市孩子的特点
1、与生俱来的孤独感
今天生活在大都市里的孩子大都是独套公寓里的独子,这使得这些孩子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孤独感。
“你可以去试试,到菜市场去买一只刚刚生出来的小鸡,不要多买,只买一只。养着它,给它好吃好喝,你看看是不是两个礼拜以后小鸡就死掉了,因为小鸡孤独死了。”
由于与生俱来的孤独感,孩子们常常会有这些现象:一是会无端伤感,莫名其妙流眼泪;二是早早开始思考人生的终极问题:生死问题。
“有的4岁的孩子就会坐着发呆了,你不知道他的小脑袋想的是什么。他想的可能是:隔壁的奶奶死了,死是什么?我以后会死吗?死后会去哪里?”
生死这样的终极问题,很多父母和老师自己都没有考虑过。一个人带着这样无解的问题在生存,和一个人从来没有这样的内心世界,怎么会是一样的?对于这个问题你有多少思考?哪个学校给他解惑了?他一路成长,得到什么教育了?他想要的东西给了吗?
2、空前的学习压力
和我们小时候相比,如今孩子的学业压力非常大。家长们也很焦虑,学校也很焦虑。孩子们每天和焦虑者相伴。
学业压力之外,孩子们的情感负担也非常重。在陈默看来,一个孩子得到全家六个大人的全部关注和情感给予,其实也会带来孩子的情感负担。
“六个人爱一个孩子,你能体会到这个孩子的感受吗?你知道这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吗?他内心里面的苦闷你知道吗?”
陈默说,人都有一种想要报恩的本能,但父母在其它方面都不需要孩子的报答,孩子只能希望通过学习来回报,就往往会产生这种想法:“我要报答我的父母,因为他们对我太好了,我要上名牌大学,否则我怎么面对他们?”
无处不在的焦虑感和空前的学业压力,使得孩子的竞争感被培养得非常强,但竞争力却未必很强。孩子发现无力通过考试回报父母,往往就会表现出厌学的行为。
因此,陈默建议家长要充分理解孩子的学业压力和情感负担。“现在孩子的心理负担,是我们小时候所没有的,你一定要理解孩子,你才能真的帮助他。”
3、话语权要求高
现在的孩子对话语权要求非常高,“他们在家里没有兄弟姐妹,直接跟大人对话,为什么你说话,我不可以说话呢?”
但我们很多教育者和父母还是秉承老一套,不给孩子平等的话语权,有的孩子就会把耳朵关起来:“你讲好了。差不多讲好了吧?我可以进教室了吧?”他根本不听。
陈默建议家长要做一个可以和孩子平等对话的家长。“孩子可以有他的情绪表达、观念表达,你接受吗?如果你是这样的好家长,你可以接受他有自己的观念和情绪。如果你可以接受,将来你的孩子一定自立。”
4、知识面广
现在的孩子见多识广,知识面大,老师和家长的权威性因此被削弱。比如教地理,老师说澳大利亚如何如何,有孩子可能就站起来说:“老师,我在澳大利亚住了三年,我看到的情况是如何如何。”
5、超高的道德思想境界
现在的孩子因为从小不缺爱,生活条件好,个个都很善良,有爱心,有同情心。
陈默认为,家长要看到孩子的这些闪光点,要看到有时候孩子的道德水准远远高过我们。“有的时候孩子讲什么话,我们要反省一下,孩子是对的,而你未必是对的。你以为你很有社会经验?其实孩子的境界要高一层。”
6、现实感很薄弱
现在的孩子因为被要求一心读书,缺乏实际事物的操作机会,因此现实感会很弱。他们往往会在虚拟世界里去寻找真实感,在真实的世界里找到虚拟感。
因此,陈默建议家长们要给孩子现实感的刺激。比如家里的大事和孩子讨论,听取孩子的意见,这样,孩子的心智成熟度会很快提高。
7、个性化生活要求很高
现在的孩子对个性化生活的需求很高,他们需要展现自己的个性,要与压抑个性的事物相抗争。“我来过了就要雁过留声,我来过了你们怎么可以不知道我来过?你们不知道我来过,我就一定要秀给你看。”
在陈默看来,这实际上是孩子在寻找自己,因为要和别人不一样才可以找到自己。“这是好事情,我们不要压抑他。”
什么样的孩子未来会幸福
每个家庭,都希望孩子未来可以成功、幸福,但什么样的人未来才可能幸福、成功呢?在陈默看来,孩子要想过得好,需要具备这些特质:
1、身心健康的人
身体要健康,而且能够和周围的环境相适应。
2、收入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的人
陈默讲了一个故事。一位母亲来咨询,因为她的女儿虽然名校毕业,但执意要去小学当老师,而不肯去更加高薪的外企。
陈默告诉这个妈妈,小学老师的收入大概是社会平均水平,如果女儿喜欢当小学老师,这份薪水也可以满足她的需求,她会很开心地做这份工作并不断提升自己,成为很好的老师。
如果女儿听从妈妈的灌输,为了高薪去外企,做一段时间又发现投行薪水更高,然后想要跳槽。如果跳槽不成功,她会心态失衡;如果跳槽成功,她总会发现收入更高的地方,还是会感觉不幸福。
经济收入是很多人非常看重的。那么,到底多少收入才能确保幸福呢?陈默认为,只要收入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孩子内心很平静,而且在做自己非常愿意做的事情,过得很知足,有滋有味,能够取得一定的社会成就,这就是成功的。
3、能够自我悦纳的人
孩子将来要有内心里的愉悦感,而不能仅仅为别人的评价活着。这样的人,他不会有太多外界的逼迫,内心是强大的。
4、终身学习的人
孩子要从小养成阅读习惯,培养起终身学习的能力。“一生学习不辍,这个人的人生是充实的,人生是饱满的,他是过得好的。”
5、能欣赏美的人
孩子能够鉴赏美,会为美而感动,这个人才像一个人,有人的心灵,这是他享受到人的乐趣,过得好的条件。
6、独处不焦虑的人
一个人自己可以安定的,内心一定有丰富的资源够他用,所以他是有魂的人,悠然自处,独享人生的乐趣,我们很多人做不到,这是强大的。
7、群处不焦虑的人
他在人群里很自然,需要和谁发展关系他会很主动。
8、有助人能力的人
“有的家长问,孩子抗挫折能力很差怎么办。教孩子助人。有的家长问,孩子有竞争感没有竞争力,竞争力如何培养?教孩子助人。”
在陈默看来,教孩子帮助别人可以让孩子获得强大的感觉,能量会越来越强,竞争力也会越来越强,将来人缘好,就是过得好。
9、与同伴亲密相处的人
网络上有个段子是说,要想知道你到底有多少真正的朋友,借钱试试就行了。在陈默看来,真正的朋友是那种平时哪怕不怎么联系,但遇到问题你可以放心大胆找他而他会全力帮你的。“如果一个人有几个这样的朋友,他活的底气都会不一样。”
家长应该要求孩子心里要装着别人,从小愿意和别人分享,他将来才能有两肋插刀的朋友。
10、与伴侣亲密相处的人
陈默解释说,亲密是一种能力。婚姻里面,没有谁好谁错,讲到底就是人格成熟的问题。家长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人格成熟的人,学会和配偶如何相处。
11、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的人
最后,一个孩子要想过得好,还要有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家长要帮孩子树立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3个问题自测焦虑程度
在演讲结束后的问答环节中,有家长问,孩子花费很多时间在无意义的事情上,该如何引导?陈默笑着反问道:“我们小时候花很多时间收集糖纸,这有意义吗?”
在她看来,家长对意义的理解过于急功近利,好像只有那些好处能够看得到的事情才有意义,但实际上,让孩子感觉到很快乐也是一种意义所在。
这种急功近利的意义观,实际上和家长们普遍存在的焦虑感是直接相关的。陈默提了三个问题请家长自测自己的焦虑程度:
1、如果你听说一位数学名师最近开班辅导,他辅导过的孩子都考进了名校,但你没有他的联系方式。你会着急得到处找吗?
2、你在饭桌上是不是要么不说话,只要说话,哪怕绕100句也会绕到学习上?
3、孩子班上谁语文成绩最好,谁数学成绩最好你是不是都很清楚?
如果三个问题的回答都是“是”,那么基本可以确定你是一位焦虑的家长了。
20年后,这5种孩子可能更吃香!你家孩子占几项?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幸福像花儿一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