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与诫子书主题思想两文在思想上有哪些共同点

“两个大局”思想
20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同志对全国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思想:一是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从而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中西部地区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是当东部地区发展到一定时期,东部地区就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东部地区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近期,党中央根据“两个大局”的思想提出了什么战略?请简要分析这一战略与社会主义本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解题思路: 此题要求学生平时要留心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和世界形势,并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如果平时没有这方面的积累,做起题来就会感到比较被动。另外,在学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于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从此题来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力发展西部经济,就是要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要准确得出这一认识,一是要善于从题干“两个大局”中获取有效信息,二是要从社会主义本质这一规定中找出“共同富裕”这一信息点。解题过程: 答案: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开发西部地区,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差距,才能实现共同富裕。最终答案:略
我有更好的回答:
剩余:2000字
与《“两个大局”思想》相关的作业问题
解题思路: 此题要求学生平时要留心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和世界形势,并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如果平时没有这方面的积累,做起题来就会感到比较被动。另外,在学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于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从此题来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力发展西部经济,就是要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要准确得出这一认识,
  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历史地位  人所共知,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百年要走完西方发达国家用三百年时间走完的工业化、城市化路程.因而,我们在不断取得伟大进步的同时,有可能以集中、凸显、紧逼的方式遭遇别人在三百年中出现过的经济发展失调、社会矛盾加剧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等困扰及风险.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个具
关于人格,道德修养举例:如周恩来,以前曾读过一篇文章,十里长街送总理,描写总理逝世很多人站在街头相送.从此可以看出,这么多人来送总理,并不是因为他的身份,而是因为他亲民,爱民的善举感动很多人.思想魅力举例:孔子.直到今天,孔子文章依然受到中外读者喜爱,不会因为时间关系而被抛弃,就是很好的证明.
范仲淹与欧阳修写《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时的政治境遇基本相同,但两文均无抑郁之感.范仲淹想到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而欧阳修却是能够在滁洲政治清明,百姓安定富足,“与民同乐”.可以说两人同样是豁达向上,乐观进取.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取之于孟子的“乐以天下,忧
7岁时看照片,10岁时不肯看北大,13岁时进入北大,初到北大的浪漫与神奇,两年后的成长与成熟.参考资料:7岁时看照片,10岁时不肯看北大,13岁时进入北大
曹刿论战的第一段首先从乡人对待打仗抱着一种是不管己的态度,突出了曹刿的积极的爱国情怀.接着,又写了曹刿对鲁庄公认为自己可以战胜齐军的理由做了点评,从而借鲁庄公的“鄙”、“未能远谋”体现了曹刿深谋远虑,理智聪明.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2取信于民是战前的必备条件
1.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2.取信于民是战前的必备条件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民心背向决定着战争的胜负.2.战争要有远见的眼光,不能鼠目寸光.(简单点……)
唯理论:也称理性主义.它否认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经验,认为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有赖于天赋理念或天赋的思维形式进行推理的结果.笛卡尔是近代唯理论的代表,他提出“天赋观念”说和“我思故我在”的命题,认为一切真知都是由简单自明的观念演绎出来的.理性知识是可靠的,感觉是会欺骗我们的,是靠不住.斯宾诺莎既肯定人们的认识以独立的客观
他想学医救人 他想用文字激发国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民心背向决定着战争的胜负.战争要有远见的眼光,不能鼠目寸光.
不同蒲松林《狼》表现了狼的凶狠毕淑敏的《母狼的智慧》表现了狼的母爱
八声甘州 ·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闲愁.【赏析】这首传颂千古的名作,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
有时间多学习,多读书,对以后肯定是有好处的
启蒙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思想.
1、从作者本人的世界观来看,两人都提倡出世与治学.出世即摆脱世俗、虚荣的诱惑.治学则是提高自身素养的追求.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从文章的立意上来看,两篇文章都是励志进取的,鼓励人们不要追求表象上的繁荣与
英雄所见略同 再问: 哦 谢谢 多谢关照!!!
  刘备性格稳重、坚韧,有一种不服输努力和拼搏的精神,从本段对话其实看不出其枭雄个性,但是却可以看出他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的一种“不成功便成仁”的执着追求.  对于刘备所说“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第1句有谦虚的意思,第2句是难判真假,上位者或者说野心者一般都会说些这样的托词,第3咏雪,诫子书,陋室铭
大家还在听
粤网文[8号 粤ICP备号-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粤B2-
穗公网安备05号
荔枝全国公开举报电话:8
举报邮箱:
广州荔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All Rights Reserved.
本平台为信息网络存储空间网络服务平台诫子书一文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能否从你所积累的诗词中再写出一个这样的例子
孟母三迁,能提供以下原文吗、谢谢
1、从作者本人的世界观来看,两人都提倡出世与治学.出世即摆脱世俗、虚荣的诱惑.治学则是提高自身素养的追求.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从文章的立意上来看,两篇文章都是励志进取的,鼓励人们不要追求表象上的繁荣与
小弟弟.平时要好好作笔记捏...本来很想帮你的说...可是怎样也找不到小学的书了 ...祝你早日解决这些问题把..
芭蕉 春天里,两鬓斑白的女教师带着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学生,在校园的一个角落里种了一棵芭蕉苗.土地虽说贫瘠,芭蕉的生命却也顽强.伴着日出,送着月落,几经风吹雨打,芭蕉长大了,开花了.看她翠绿的衣裙,是那样清新悦耳,腼腆的神韵,楚楚动人,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比喻).晨曦中,小学生站在芭蕉下,“咿”“喔”“呜”地念着刚学会的
文中主要用了对比,南国之秋和北国之秋对比,突出对北国之秋的爱.还有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反问宇宙无限大,知识无限多,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我们要不断学习.  .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多听听身边孩子们的声音,也许能有所长进.  .知识是不分年龄,不分
咏柳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比喻:能让文章更加生动具体.拟人:能让文章更加形象化.排比:能让句子更加的优美,不是特别平淡、朴素!反复:起强调的作用,突出了作者的内心想法.夸张;能够形象具体地描述出物体,用清晰的笔法勾勒出物体,给人以逼真的感觉.对偶 :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对偶的种类有三种;正对、反对、串对.反问:无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大家应该都听过这首让人觉得很亲切感人的歌.妈妈我想对您说:我无比的感谢您.困难来了,她告诉我,你一定行!去吧,努力战胜一切!痛苦来了,她告诉我,你不是弱者,相信自己,勇敢撑过去,阳光总在风雨后!失败来了,她告诉我,你是妈妈的女儿,你不是失败了,只是还没有成功.!妈妈是太阳,我是小草
句段: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瞋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帖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
荷塘静静的守着那些满池粉嫩粉嫩的花儿, 一株株荷羞赧地探出她那粉红嫩黄的蕊 ,或含苞欲放或绽放欲滴.还有那造型独特的莲蓬,妩媚极了 ,那是夏日荷塘纯洁的美丽.风轻柔地穿过荷塘,那嫩绿嫩绿的(荷叶),就在夏日清风下荡起了层层的(涟漪),也波动了荷塘的心扉.夏季的绵绵细雨,轻轻洒落,犹如一个(少女)般柔柔清凉,带着淡淡的期
这是一段景物描写,用了两个比喻句,第一句把草原比作了大海,第二句把蒙古包比作了白帆.作者是用心去体会的,他非常热爱草原.让人读着仿佛身临其境,看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和美丽的蒙古包.仿写句子:碧绿的草原一望无边,像地一条巨大的绿毯,那星星点点的蒙古包恰似绿毯上的朵朵白花.
汝 都是你的意思
因为有了华罗庚,我们的国家才没有在国际理论科学界中被人遗忘;因为有这个名字,在一片荒芜的中国理论科学界中,才存在着一些可足欣慰的希望. 再问: 要有简介+事迹+修辞。你好像没有简介( ⊙ o ⊙ )! 再答: 他一生硕果累累,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等方面的研究者和创始人,其著作《堆垒素数论》更成
想象 童趣 拟人 比喻 夸张 记叙 说明 描写 孩童在儿时的天真烂漫.
1、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2、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3、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李白《行路难》) 4、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李白《赠汪伦》) 5、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6、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
由(心有不睦)到(同心协力)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宽容大度,深明大义.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可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知错就改,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日-日),举世闻名的德裔美国科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工业大学,1909年开始在大学任教,1914年任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后因二战爆发移居美国,1940年入美国国籍.十九世纪末期是物理
倾听是一缕清风,它能吹散笼罩在我们心头的阴霾;倾听是划破漆黑夜幕的流星,能给所有人带来希望.
料事如神,度日如年,一贫如洗,如虎添翼,宾至如归,情深似海,如日中天,倒背如流,巧舌如簧,诸葛亮《诫子书》赏析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叹穷庐,将复何及! ——
诸葛亮《戒子书》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官至丞相。这篇《诫子书》是诸葛亮53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书信】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font STYLE="FonT-siZe: 16px" COLOR="#.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
<font STYLE="FonT-siZe: 16px" COLOR="#.有道德修养的人的品行,是依靠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是依靠节俭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不寡欲就不能表明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就不能到达高尚的思想境界。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必须学习才能增长,不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间流逝,意志随岁月消磨,于是就落魄,大多不能融入社会,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时,后悔又怎么来的及呢?
夫:发语词,无实在的意义。
淫慢:过度的享乐与怠惰。
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物。
励精:奋发向上。
险躁:冒险,暴躁。
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行:指操守,品德。
淡泊: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达到目的。
广才:增长才干。
遂:于是。
鉴赏提示:
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文章短小精悍,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关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用现代话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运用了《逻辑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强调他要表达的“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这同“要想取之,必先与之”,“欲达目的,需先迂回曲折”的道理一样,现在的“淡泊”、“宁静”求清静,不是不想有什么作为,而是要通过学习“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
“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后世一直继承赞赏这种“心神恬适”的意境,如白居易在《问秋光》一诗中,“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他反映了作者心无杂念,凝神安适,不限于眼前得失的那种长远而宽阔的境界。
诸葛亮给儿子书信中的告诫
让我们来看看大名鼎鼎的诸葛孔明,是怎么给儿子上课的:
第一课:宁静的力量 “静以修身 非宁静无以致远 须学静也”
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不能够静下来,则无法有效的计划未来。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安宁的环境。现代人多数终日忙碌,您是否应在忙乱中静下来,反思一下人生的方向?
第二课:节俭的力量 “俭以养德”
他告知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但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更可以过着纪律的俭朴生活,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在鼓励消费的文明社会,您有否想过节俭的好处呢?
第三课:计划的力量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告诉孩子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静下来,才能够把将来细心计划妥当。面对未来,您有理想吗?您有使命感吗?您有自己的价值观吗?
第四课:学习的力量 “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
告诉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助益,当然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诸葛亮不是天才论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果。您有否全心全力的学习?您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
第五课:增值的力量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他忠告孩子,人生的投资要想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但学习的过程中,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力,就会半途而废。您是否想过,一鼓作气人多,坚持到底人少的道理?
第六课:速度的力量 “怠慢则不能励精”
他警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够快速的掌握要点。电脑的普及代表速度时代的来临,想不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能,也一样与今天不谋而合。快人一步,不但容易达到理想,而且有更多的时间去修正与改善!
第七课:性格的力量 “险躁则不能冶性”
诸葛亮忠告孩子,太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心理学家说:“思想影响行为,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影响命运。”诸葛亮明白生命中要做出种种平衡取舍,要“励精”,也要“冶性”。您要提升自己性格的品质吗?
第八课:时间的力量 “年与时驰 意与岁去”
他警告孩子时光飞逝如梭,意志力又会被时间消磨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时间管理”是个现代人的观念,细心想一想,时间无法被管理,每天二十四小时,不多也不少,唯有管理自己,善用每分每秒才是最佳方式。请您想一想,您有蹉跎岁月吗?
第九课:想像的力量 “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卢将复何及”
告诉孩子时光飞逝,当自己变得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岁月也于事无补。要懂得居安思危,才能够临危不乱。想像力比知识更有力量。您有没有从大处着想,小处着手,脚踏实地的规划过人生呢?
第十课:精简的力量
以上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精简的传递了讯息。我相信精简的表达源于清晰的思想,长篇大论的内容,容易令人生厌,精简沟通更有效果。
三国蜀汉诸葛亮(181~234)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蜀汉琅琊郡阳都人(今山东省沂南县)。少年时父母双亡,逐随叔父避乱荆州,隐居于南阳隆中,常自比管仲、乐毅,爱唱《梁父吟》,结交庞德公、庞统、司马徽、黄承彦、石广元、崔州平、徐庶等名士。其智谋为大家所公认,人称「卧龙」。娶黄承彦之女为妻。
刘备屯兵新野时,徐庶为幕僚,向刘推荐诸葛亮。刘备三访其庐,诸葛亮才与其相见,并立刻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即占据荆、益二州,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天下的建议。深得刘备的赞赏,自此成了刘备主要辅佐。后助刘备败曹操于赤壁,佐定益州,使蜀与魏﹑吴成鼎足之势。曹丕代汉为帝后,刘备也称帝,诸葛亮出任丞相,总理国家大事,关羽镇守荆州。
章武三年(223)春,刘备在永安病危,召诸葛亮瞩托后事说:「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助,便给以辅助;若其不才,您可取而代之。」诸葛亮忙哭道:「臣必竭心尽力相辅,效忠贞之节,死而后已!」后主即位,诸葛亮受封武乡侯,建立丞相府以处理日常事务,又兼任益州牧。当时,全国的军、政、财,事无大小,皆由诸葛亮决定。
诸葛亮执政后,首先要办的第一件大事是恢复与东吴的外交关系。刘备死后,东吴一方面继续向魏称臣,一方面尚未拿定主意怎样对蜀,仍陈大军于蜀的边境。诸葛亮派尚书邓芝出使东吴,说服孙权与蜀联合,与魏断绝关系。
当时,南中诸郡在刘备东伐之时,受东吴策动而叛乱,严重威胁蜀汉后庭。诸葛亮执政后,与东吴恢复邦交,切断了南中的外援。经过两年调养,诸葛亮上书后主,决心平定南中叛乱。建兴三年(225)春,诸葛亮率大军兵分三路征伐南中。在此次战争中,诸葛亮对叛军首领孟获采用攻心战术,七擒七纵,使其心悦诚服。平叛战斗结束后,诸葛亮吸取「众建诸侯分其力」的经验,将南中四郡分为六郡,叛乱中心建宁郡被分得最细,起用大量土著大姓为官吏,达到不留军队、不运粮草,又能治理该地的目的;征调南中「青羌」万余家入蜀,以其青壮组成骑兵五部,号称「飞军」:设立庲降都督,掌管南中军政。该年十二月,诸葛亮率军回到成都。
建兴五年(227)三月,诸葛亮上《出师表》于后主,率军至汉中,准备北伐。他先在汉中练兵约一年,然后北攻。魏南安(治甘肃陇西)、天水、安定(治甘肃济川)三郡当即降蜀。魏明帝亲赴长安督战,以曹真督关右诸军,采用以防守为主的战略。蜀军先扬言要由斜谷道攻取郿县,并使赵云、邓芝率一军据箕谷(今陕西褒城西北)为疑军,诸葛亮率主力西攻祁山。参军马谡领一军为先锋,驻街亭。马谡挥不当,大败于魏军,丢失街亭。蜀军失去前进的据点,只好退回汉中(正史并无「空城计」退司马懿军之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上书自贬三级,以右将军身分行丞相之职。
建兴六年(228)冬,魏军三路攻吴,关中空虚。诸葛亮再次率军北伐。蜀军此次出大散关,围攻陈仓二十余日不下,粮尽而退。建兴七年(229),诸葛亮第三次率军北伐。蜀军西向,取魏武都、阴平二郡而回。诸葛亮复任丞相。
在这一时期,诸葛亮与李严的矛盾为引人关注的焦点。本来,他们两人同受刘备托孤,共为辅臣。直到建兴四年(226),两人关系还比较好,诸葛亮在与孟达的信中环称赞李严。但不久,李严写信给诸葛亮,建议利用掌握朝政大权的便利,像曹操那样进爵封王,接受「九锡」,这样他也能捞到若干好处。诸葛亮对此非常生气,在回信中狠狠批评了李严一通。不久,诸葛亮在即将伐魏前,调李严带他所辖的二万军队来镇守汉中。李严却讨价还价,要诸葛亮从益州东部划出五郡设立江州,让他当江州刺史,致使调动未成。诸葛亮以大局为重,也就妥协了;
建兴七年,陈震在出使东吴前,专门找诸葛亮汇报李严的巧诈问题,特别谈到李严早年在家乡为官时的一些劣迹,但没引起诸葛亮的足够重视。建兴八年(230),曹军欲三路攻蜀,诸葛亮再次要李严带二万军队到汉中坐镇,李严又讨价还价。诸葛亮即做让步,任命其子为江州都督督军,接替李严调走后的工作,李严这才执行调动命令。建兴九年(231),诸葛亮第四次伐魏,命李严在汉中负责后勤供应,李严未及时筹集到粮草,便写信给诸葛亮说皇上命令退兵。诸葛亮退军后,他又欺骗朝廷说此次退兵是为了诱敌。当诸葛亮回来后,他又故作惊问:「军粮已经够用,为何突然退兵?」于是,诸葛亮在上朝时拿出李严的书信为据,与许多将士一道签名上表,弹劾李严,将他免为庶人,流放到梓潼。
建兴十二年(234)二月,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以大军出斜谷,据五丈原(今陕西岐山县南四十里)。此次出兵,事先与东吴约好同时攻魏。但东吴迟迟不发兵,迄至五月,孙权才派陆逊、诸葛瑾率兵屯江夏、沔口(今湖北汉囗),进攻襄阳,孙权自己则率大军围合肥新城。对此,魏明帝的策略是先挫败东吴。他亲率水军东征,让西守的司马懿坚守不战,让蜀军粮尽自退。但当孙权得知魏主的意图后,认为己方成了主战场,吃了亏,即令全线撤军。在西线。诸葛亮鉴于以往的教训,分兵屯田,打算久驻。这年八月,诸葛亮突患急病,暴卒于前线,时年五十四岁。蜀军全线撤军。诸葛亮在生前留下遗嘱:「葬于汉中定军山,就在山坡中挖一个坟,坟坑可装下棺材便行了。穿平常的衣服,不随葬器物。
诸葛亮诫子书(二)
夫酒之设,合理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殚,宾有余倦,可以至醉,无致迷乱。
宴席上的酒的设置,在于合符礼节、表达情意,适应身体和性格的需要,礼节尽到了就该退席,这就达到和谐的顶点了。主人的情意还未尽,客人也还有余量,可以饮到酒醉,但也不能醉到丧失理智而胡行乱来。
郑玄的《诫子书》
吾家旧贫,为父母昆弟所容,去厮役之吏,游学周秦之都,往来幽、并、兖、豫之域,获觐乎在位通人,处逸大儒,得意者咸从捧手,有所受焉。遂博稽六艺,粗览传记,时睹秘书纬术之奥。年过四十,乃归供养,假田播殖,以娱朝夕。遇阉尹擅势,坐党禁锢,十有四年而蒙赦令;举贤良方正有道,辟大将军、三司府,公车再召。比牒并名,早为宰相。惟彼数公,懿德大雅,克堪王臣,故宜式序。吾自忖度,无任于此。但念述先圣之元意,思整百家之不齐,亦庶几以竭吾才,故闻命罔从。而黄巾为害,萍浮南北,复归邦乡。入此岁来,已七十矣。宿业衰落,仍有失误;案之典礼,便合传家。
今我告尔以老,归尔以事;将闲居以安性,覃思以终业。自非拜国君之命,问族亲之忧,展敬坟墓,观省野物,故尝扶仗出门乎?家事大小,汝一承之,咨尔茕茕一夫,曾无同生相依,其勖求君子之道,研钻勿替,敬慎威仪,以近有德,显誉成于僚友,德行立于己志。若致声称,亦有荣于所生,可不深念耶!可不深念耶?
吾虽无绂冕之绪,颇有让爵之高;自乐以论赞之功,庶不遗后人之羞。末所愤愤者,徒以亡亲坟垄未成,所好群书,率皆腐敝,不得于礼堂写定,传与其人。日夕方暮,其可图乎!家今差多于昔,勤力务时,无恤饥寒。菲饮食,薄衣服,节夫二者,尚令吾寡憾;若忽忘不识,亦已焉哉!
郑玄(127年~200年),东汉经学家。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人,世称“后郑”,出身贫苦,勤于游学,屡召不就,毕其精力潜心著述。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学,遍诠群经,建立了集经学之大成的“郑学”,在整理古代历史文献方面贡献卓著。此信写于公元197年,这年郑玄大病,恐一病不起,便给独子郑益恩写下这封千叮咛万嘱咐的诫子书,父子之情充溢满纸。信中追述平生,交托家事,并对儿子的志向、道德、学业、家政等方面提出殷切嘱托和希望。行文质朴平淡,饱含深情,透示着自知之明和先见之明。读其信,如见其人,古稀老人的舐犊之情溢于言表,感人至深。
推荐阅读:
记《大同篇》赏析
飞《满江红》赏析
刘禹锡《陋室铭》赏析
诸葛亮《出师表》赏析
文天祥《正气歌》赏析
周敦颐《爱莲说》赏析
范仲淹《岳阳楼记》赏析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赏析
[朱子治家格言]精要讲演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诫子书中心思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