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平坟是谁的主意坑好不好?

河南“平坟第一人”被双开 多位官员称他清白
据央广网报道,朱伟最先平掉自家28个坟头,并称平坟工作村干部要带头,不带头就要免职,老师不带头就要停课,党员不带头就会被开除党籍。
今年3月底,周口市商水县朱集村前村支书朱伟辞去全国人大代表职务。
4年前,朱伟曾因一天平坟1043座而闻名,被称为“中原平坟第一人”。
而朱伟的辞职,将河南省周口市“平坟运动”重新拉回公众视野。
2012年3月,周口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平坟运动”,半年内平坟350多万座。
周口平坟事件在全国引起了广泛争议,被称为一场政策与传统之间的角力。
同年11月16日,国务院颁布第628号令,删除了《殡葬管理条例》中民政部门有权对拒不改正违法土葬、建造坟墓行为强制执行的条款。
这场被地方政府以土地谋发展思路下催生出的平坟运动,逐渐陷入沉寂。
四年后,当地无人再提平坟二字。
但影响仍在继续,公墓的管理乱局、被运动裹挟的普通人命运,都成为这场运动的后遗症。
朱集村双龙湾公墓外面的麦地里,已经重新立起了十多座坟头。
4月4日,清明节的清晨,周口一带平原上笼起一层薄雾。
近处深绿的麦苗、远处浅绿的杨树、田里高低错落的土坟,都笼罩在这雾中。
日头升高,田埂上逐渐热闹了起来。扛着锄头的男人走在前,提着一篮子纸钱鞭炮的女人走在后。男人给坟添土,女人埋头烧纸。
上千年来,这块土地上的乡风民俗未被任何事改变。人们不能忍受自家的坟头长草,那是顶没面子的事——说明家中后继无人,或是子孙不孝。
只有麦地里一座座残留着断壁颓垣的墓园,还会提醒人们想起当年的“平坟运动”。
“成也平坟,败也平坟”
朱集村与村支书朱伟,成为平坟运动中的典型。民间开始流传一句话:周口平坟看商水,商水平坟看练集,练集平坟看朱集,朱集平坟看朱伟。
平坟运动,是村支书朱伟的人生转折点。
日,当朱伟扛着锄头、领着推土机走进地里时,田埂上挤满了闻风而来的上百位村民。大家都想看看,支书要怎么向家族的28座坟头动土。
“他挥锄铲土,非常干脆,没有丝毫犹豫”,一位村民回忆。
平坟当天,朱伟在村民大会宣布,5月29日村民自行平坟,若平不完,铲车会强行平坟。第二天,全村1043个坟头果然全部平掉,连外形类似坟头的麦草剁也被挑去。
朱集村与村支书朱伟,开始成为平坟运动中的典型。朱伟被称为“中原平坟第一人”、“平坟带头村支书”。民间开始流传一句话:周口平坟看商水,商水平坟看练集,练集平坟看朱集,朱集平坟看朱伟。
周口市殡葬改革现场会也专门挑在了朱集村召开,朱伟作为典型,上台发言。
商水县大刘村村支书郭岿回忆,“我们有压力,只好跟着朱伟学。”在商水,28个村支书都带头平了自家坟地。
2013年,朱伟当选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按相关媒体报道,也就是从那时起,朱集村20多位村民踏上了上访之路。多次进京举报朱伟贪污、滥用职权、非法套取国家补助等6项问题。
“动我们祖坟去邀功请赏,是你,你能忍吗?”一位6次进京举报的村民说。村民们至今仍耿耿于怀的是,朱伟把当时配套建设的公益性村公墓定在自己父亲的坟边——全村都要迁坟,他父亲的坟却不用动。
村民们说,朱伟担任村支书25年,以铁腕手段、作风强硬著称,得罪的人不在少数。在村民第一次举报后,他用村里的大喇叭广播:“随便你们去告,看能不能告倒我!”
2014年,商水县纪委介入调查,朱伟后被开除公职、党籍。
在此前的一次村民大会上,朱伟痛哭着道歉:“我作风简单粗暴,时常骂人,对不起大家”。
纪委对朱伟的调查结果至今仍未公布,多位当地官员称“他清清白白”,但与朱伟搭档多年的村会计石喜成,因涉嫌贪污低保等款项一审被判刑五年,石不服上诉,现在仍在看守所羁押。
朱伟在辞职申请中提及的原因是:由于犯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不能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
“当然不是因为生病”,商水县新闻科科长魏红说。
另一位官员则叹了口气:“他成也平坟,败也平坟。
“我们想葬哪儿,就葬哪儿”
商水县一位人大代表认为,“样板村”朱集的变化,其实是整个周口市平坟运动失败的缩影。
朱集村民说,被开除公职后,朱伟全家搬离了朱集村,住到了商水县城里,两年里几乎没有再回去。
记者多方走访,未能直接采访到朱伟。
一位2013年春天造访周口的记者记得,国务院修改《殡葬管理条例》后,周口市各村都重新拢起了坟,唯独朱伟治下的朱集村,麦地仍然一马平川。
但在朱伟被免除职务后,一夜之间,上百坟头重新冒了出来。朱集村的“平坟运动”也就此宣告失败。
今年清明节,记者在曾被奉为样板的朱集村双龙湾公墓看到,公墓东、南两面墙已经被拆除,公墓里面也被村民种上了麦子。
刚建成时,朱集村对外公布的公墓面积是60亩,如今已缩减到4亩上下。当初占的农田,又恢复了它的本来用途。
在公墓外的田里,十几座坟头已经重新立了起来,最大的一座坟,就紧挨着公墓的北墙。“已经没人管了,我们想葬哪儿,就葬哪儿”,一位村民说。
公墓里,有两三个墓的盖板被掀了起来,里面空无一物。
其中一个是53岁的朱继明(化名)父亲的墓,当时被强行迁入公墓。2013年,他母亲过世,老人笃信传统,临终前念叨的是“把我葬在外面,我死不瞑目”。老母亲葬在了自家田地,而夫妻合葬是传统,朱继明就给父亲“搬了家”,老夫妻合葬在了一起。
除了殡葬改革,当时朱集村倍受表扬的还有500亩专业化的葡萄地、农民上楼的新农村项目。
朱伟被免职之后,过半的葡萄架已被拆除,又种上了麦子;名噪一时的村民社区也一度烂尾,低层建筑破烂不堪,高层建筑筹备四年,如今还是无法入住的毛胚房。
商水县一位人大代表认为,“样板村”朱集的变化,其实是整个周口市平坟运动失败的缩影。
2013年6月,被称为“平坟市长”的周口市市长岳文海辞职。
此后,“平坟运动”彻底消失在官方话语中。各县殡葬改革执法大队也就此解散。
朱集村双龙湾公墓,两座坟头被挖了出来,迁回了麦地。
最大的烂尾工程
“有一半的公墓就此消失了”,郭岿说,另一半,则公私不分,本该不收任何费用的公墓,发起了死人财。
“这就是一个失败”,谈起“平坟运动”时大操大办的乡村公墓,商水县大刘村村支书郭岿皱起眉头,冒出了这样一句话。
4月2日,开着车在商水县的城关乡、化河乡转了一圈,郭岿痛心不已:各村庄的公墓,保存得好的还剩下几段残墙、一排松树;保存得不好的,只有了地基,新一茬麦子长出来,远看已没了丝毫痕迹,如果不熟悉当年的情况,完全认不出这里曾是墓地。
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在周口“平坟运动”中曾是与平坟相辅相成的政绩工程。平坟后,所有遗骸要入公墓,这才构成完整的殡葬环节。
2012年3月,周口市委、市政府发布了“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用3年时间完成农村公益性公墓全覆盖;火化率100%;彻底遏制偷埋乱葬和骨灰二次装棺;不再出现新坟头,逐步取消旧坟头。
根据周口官方公布的数据,截至2012年7月,整个周口市建成了3132座农村公益性公墓,商水县有250座。
如今,这些公墓却成了最大的烂尾工程。
双龙湾公墓的宣传栏曾纪录:从日起,商水县乡财政3000万元用于公益性公墓建设。但郭岿说自己没拿到一分钱。动辄二、三十万元的公墓,都是村里自筹。
在这个国家级贫困县,这不是一件容易事。很多村直到现在还赊着建公墓的施工队的钱,有的施工队知道钱拿不到了,就直接把围墙给扒了。
轰轰烈烈的运动过后,政府部门沉默了,再未对公墓的处置问题出台任何政策。
“有一半的公墓就此消失了”,郭岿说,另一半,则公私不分,本该不收任何费用的公墓,发起了死人财。
记者走访了周口市下辖的沈丘、商水、扶沟、西华等县,发现收费的公益性公墓不在少数。收费的主体,有的是公家人,如村集体,有的是私人,比如村里找施工队建墓园,没钱给施工费,施工队就派人接管公墓,开始收费。
据调查,葬入公墓,要价五百到几千元不等。在扶沟县练寺镇,“天堂静园”墓地要价高达三千元。
在练寺镇河套村,被问及自己和家人将来是否会考虑葬在公墓时,68岁的魏爱云连忙摆了摆手,“哦哟,三千块钱一块碑,谁葬得起啊?”
魏爱云说,对于庄稼人来说,这就是全家一季麦子的收入,加上火化流程,比传统土葬花得更多。郭岿做过统计,整个商水县,最多时250座公墓,目前埋葬人数超过20人的公墓,不超过十家。
这些公墓,大多是在耕地上建设,建而不用,这在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一亩的周口显得奢侈。
一些乡镇的公墓占地面积到了几十亩。如淮阳县城关镇“正寝园”,墓园面积达50亩,占了7户农民的地,无墓进驻,又铺了水泥,不能复耕。“说是节约耕地,实际上是浪费”,被占地的一位村民,指着墓园向记者抱怨。
就上述问题,记者曾多次联系周口市民政局,但相关人员均拒绝回应。
朱集村双龙湾公墓,南面和东面的墙已经被拆除,种上了麦子。
“殡仪馆烟囱都不冒烟了”
现在铺子里卖得最好的是大棺材,三千一副,每天都能有生意。卖得最差的是骨灰盒,“一年能卖两三个。”
4月3日,商水县殡仪馆,馆长胥建超坐着发了一天的呆。
最近,有人开他的玩笑,说“哎呀怎么搞的?你们殡仪馆的烟囱都不冒烟了。”
在周口,人们把“火化”叫做“爬烟囱”,在传统意义上,这不是一个好词。
殡仪馆业务量寥寥的情况,从平坟运动结束的2013年夏天开始。
在那之前,“平坟运动”搞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殡仪馆也曾火爆过。
按相关统计,当时,商水县殡仪馆每月的火化量达到三四百具,殡仪馆16辆车,每天进进出出。
2012年商水县的汇报材料也称,截至当年的7月10日,全县火化率实现100%。
运动结束后,火化率迅速回升。
商水县县长杨珺曾介绍,商水县每年的死亡人数为7000人。而现在县殡仪馆每年的火化人数在300人左右,火化率仅4%。这4%,基本也都是在县城里任职的党员干部或体制内员工。
“没平坟之前,还倡导倡导火化,平坟没做成,火化这块儿,政府都不敢管了。”胥建超告诉记者。
现在,殡仪馆的16辆车已经停运了12辆,司机们没活干,没钱挣,都出门去找别的活计。
殡仪馆的员工因为没事做,只好在附近开辟一块菜地,种上了蔬菜。
胥建超说,周口市其他县殡仪馆的情况也大体相同。即使火化全免费,老百姓也不愿意,“这是农村千百年来的传统”。
火化“生意”不好做,棺材生意却重新火热了起来。
商水县棺材市场又重新开了张,一条街上挤下了大大小小近20个棺材铺。两米长、一米宽的大棺材摆在门口招徕生意。
做了20年棺木生意的李长青(化名)还记得2012年风风火火的政令,政府要求一月之间铺子必须关张。
政令执行的很彻底,棺木一条街一下子就冷清了。2012年9月,周口市上交给河南省财政厅的总结材料中就提到,区内原有的537个棺木市场已全部取缔。
运动结束,他战战兢兢又开了门,发现已无人再来阻止。现在他铺子里卖得最好的是大棺材,三千一副,每天都能有生意。卖得最差的是骨灰盒,“一年能卖两三个。”
他的客人里,每个月都会有买大棺材来二次装棺的--有些干部生前为做表率选择了火化,其家人又割舍不下那份传统,把骨灰盒装在棺材里,偷偷在自家田地里下葬。
商水县城,重新开张的“棺材一条街”。
“不是平坟,她也不会死”
那块高2米、宽1米、厚50厘米、两吨重的石碑,还砸死了张富春的姑父何洪廷,砸伤了一个表兄。这是周口平坟运动中发生的最大一起事故。
3年过去,42岁的张富春还在等待一场判决——2013年,他把政府告了。并且是三级政府:周口市政府、周口市扶沟县政府、周口市扶沟县练寺镇政府。
四年前的10月21日,在扶沟县练寺镇河套村,平坟时,他的妻子罗军丽被倒下的墓碑砸中,当场死亡。
那块高2米、宽1米、厚50厘米、两吨重的石碑,还砸死了张富春的姑父何洪廷,砸伤了一个表兄。
这是周口平坟运动中发生的最大一起事故。
“这么大一片天,就下一滴雨,就砸在了她头上。不是平坟,她也不会死。”这个42岁的男人摩挲着头发,眼皮耷拉着,青色的黑眼圈,脸色懊丧。
事发后,他拉着装着妻子遗体的棺材到了县政府,先被拘留,后收到以“补助救济款”和“生活救济款”名义下发的22万赔偿。
收下钱时,他与镇政府签了一份协议,协议上有句话,政府对罗军丽的死亡不负任何责任。
这句话,在他脑子里挥之不去,闷头想了好多个晚上,想通了,决定起诉。
2013年4月,他寄了三次起诉书到周口市中院,请求周口市中级法院确认政府强制平坟的行为违法,并赔偿各项损失。
起诉书被签收,却如石沉大海,这三年再没有进展。
知道媒体又重新关注这事,他眼神亮了一些,又迅速黯淡下去,“怕是成不了。”
他最后悔的,是出事那天,夫妻俩本来约好要去周口逛街,放松放松,但接到父亲电话,只好回家拆碑。“要是早点出门去周口,是不是就没这事儿了?”
张富春和罗军丽的合影,他还会常常翻出来,看看妻子的模样。
张富春的父亲张方也一直处于后悔之中。
这位老党员骨子里有一股争先进的劲儿,政府要求平坟时,他是村里第二家;到了要求拆碑,他抢到了头名。他没想到那块碑的底座会那么脆弱,一碰就倒。
“要知道这样,我争那先进做啥呢?”记者采访时,也有村民对平坟的作用表示了肯定。
大刘村有人家平坟后未重新圆坟,现在家里的麦地可以开进小型收割机,效率提高了不少。朱集村的朱学文(化名)常年在外工作,他觉得公墓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有水泥路,有树,还算干净,我们在外也比较放心。”
2012年任河南政协常委的赵克罗,因在微博上炮轰平坟运动而为人所知。
他承认,农村规模化耕作是趋势,而密集的坟头成了阻碍,四年过去,这种对立依然存在。赵克罗认为最重要的是循序渐进,“不要强迫、武断,要和老百姓协商,办法总是有的。”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说,当年的平坟运动,“是以暴风骤雨式的改革来改变一种传统,对于中国人的观念来说有点过快了。”
他认为,从长远来看,坟墓确实占了太多耕地。如果要改革,应该先把公墓建好,再按照民风民俗,迁移祖先坟位。
“目前,一部分公墓没建好,有的匆忙建好了,还需要农民自掏腰包。平坟受阻后,又陷入政策空白的境地,这都是不合适的。”
郑风田认为,公墓问题的关键,是钱。“假定村庄平坟节约了耕地,这些耕地按市场的指标,卖了多少钱,钱应该补贴给农民,免费殡葬。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样工作效果会好得多。”他对记者说。
责任编辑:耿杰飞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人人网微信豆瓣0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周口平坟:有农民扔抵抗 民政局称不是搞文革
原标题:河南&平坟运动&的社会冲突被权力上层褒奖的周口,也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放大了耕地紧张、权力强制推进政策、平坟和传统道德的复杂冲突。作者:本刊记者张墨宁发自河南周口河南省周口市的&平坟运动&,以及它所受到的口诛笔伐,其中的一个细节,就是市长的祖坟被&人肉&出来。
11月22日,在周口市民政局办公室里,《南风窗》记者听到工作人员激动地应答其他媒体的电话采访:&我们这里搞的是殡葬改革,不是&文革&。&同时,&耕地紧张&,也成为官方的辩护性依据。一切都可以追溯到今年3月周口市委、市政府发布的&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这份《意见》提到,全市基本农田现有坟头300多万个,占耕地3.5万亩。要求用3年时间完成农村公益性公墓全覆盖,火化率100%,彻底遏制偷埋乱葬和骨灰二次装棺;不再出现新坟头,逐步取消旧坟头。5月底至6月初,周口市开始在商水县试点平坟,并逐步扩大到下辖各县。据11月初周口市发布的殡葬改革工作简报,短短几个月,全市350万座坟头,已平迁234.6万座,复耕近3万亩。周口的雷厉风行获得了更高一级政府的首肯和嘉许,河南省向周口市颁发300万奖金,以&表彰周口殡葬改革工作成绩显著&。&周口速度&上升为&周口经验&,成为整个河南省推行殡葬改革的典范。被权力上层褒奖的周口,也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放大了耕地紧张、权力强制推进政策、平坟和传统道德的复杂冲突。
祸端在&平坟运动&中,有人死了。11月23日是罗军丽的&五七&。这一天,全家人和娘家的亲戚都来到村口的公墓&天堂静园&为她上坟。10月21日,39岁的罗军丽在挖碑时遭遇意外,被倒下的碑砸中,当场死亡。同时罹难的,还有她丈夫的二姑父,53岁的何洪庭。被叫来帮忙的同族亲戚张富民则被砸成了重伤。10月中旬,村干部通知每户人家要在3天之内完成平坟,否则罚款100元。罗军丽的公公张方作为30多年的老党员、老会计,自然要带个头。继村支书之后,张家第二个平掉了自家的坟。原本以为&任务&已经完成,村干部很快又来催促他们拆碑,旁边的柏树也要挖掉,连一根树枝也不能留。张方只得叫来两个妹妹和妹夫,带上儿子和孙子,去挖自己父母的碑。&主要是碑后面有一层砖,不然没有那么大的劲。&张方说。碑有两米高,底座是用砌砖的方式固定,前面挖出了一个大坑时,墓碑就直挺挺倒下了。罗军丽和何洪庭瞬间就被压在下面,张富民的半个身子被砸得血肉模糊。全家人都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尤其是在乡政府送来两口水晶棺,希望他们将死者悄悄掩埋以防事态扩大后。第二天,张家、何家以及罗军丽的娘家决定一起去县里告状。没走多远,就被拦住了。据张方的二儿子张长春说,乡里、县里当官的都来了,还有周口市公安局的人,要带他们去信访办。&说是当官的人都在那里。&到了信访办,却不见有主事者出面。双方僵持,罗军丽的10几名亲友被警方扣留,直至第二天才被释放,而罗军丽的丈夫张富春和表姐则被正式拘留,直至张富春同意火化,才恢复自由。经过与当地政府的协商,两家各获赔22万元。12岁的张罗宁丧母,张富春也不能再回厦门打工了,他必须留下来陪着儿子在县城的小学读书。而重伤的张富民至今仍躺在医院,一个月里动了3次大手术,整条右腿已经断了。&他家里借了好几万了,实在借不到了去问乡里要,乡里也只给了1万元。&张长春说,&如果不叫平坟、挖碑,就没有这事。坟平了也就算了,碑才能占多大地方啊?&
强制&老祖宗的坟平了也中,但是爹娘的坟不该平,才往那里一埋,又要挖出来,儿女心里都不是滋味。&杨庄的一位老人说。5、6月份开会的时候,村里给出了一个时间限制,如果不平,机器就来挖,碑不推倒,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也喜欢
你的圆圆上线啦。
差点幸运值?
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vip.sina.com··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起坟地后 多久可以平坟_百度知道
起坟地后 多久可以平坟
我有更好的答案
推理是七七四十九天。
都是起了没几天政府就去平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2012年,河南省周口开展了大规模平坟复耕和殡葬改革,号称要平迁200多万座坟墓,复种耕地数万亩。当地官员称,平坟的初衷是解决大机器耕作、死人与活人争地问题。这一美好“初衷”,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却显露出强制平坟、公墓建设简陋、官员亲属建公墓、收费昂贵,部分官员只强平他人祖坟不平自己祖坟等“霸道总裁”范儿,遭到反对和质疑。  2012年的平坟持续数月,各种反对声音未能制止当地求进步的脚步,最终在各大媒体、河南籍作家曹保印就平坟事件表态,尤其是央视的报道引发全国震惊后,才最终被叫停。  如今,时隔三年有余,平坟之事渐渐消失公众视野外,河南周口又再现“霸道总裁范儿”,强制关闭有当地经济命脉之称的荷花市场,逼迫数千商户急迁在二十里以外的郊区荒僻地段开发的华耀城。  当地关闭荷花市场的初衷依然美好:“由于当初规划设计不科学和目前经营管理不规范等原因,市场内消防设施不齐全、布局不合理,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同时,近年来因市场形象脏乱差,经常造成周边交通堵塞,严重影响了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已成为中心城区发展的障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将依法对其关闭。已投入试营业的华耀城已具备承接荷花市场的条件,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市、依法行政和维护周口形象的高度,依法依规推进荷花市场关闭工作。要分工协作、联合执法,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确保荷花市场关闭一举成功,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彻底改变荷花市场及周边脏乱差的现状。”  荷花市场建于1991年,由商户集资所建,占地188亩,有商铺约3000度间,是露天双层市场,河南省第二个建的大型批发市场,周口市的名片,经营商品有20多个大类3万余种,日客流量5万人以上,养活当地万余户人口,带动相关产业从业人员数万至十几万,每年上缴税费2000万以上。  二十多年来,荷花市场以批零兼营的方式,为周口市乃至周边省市的群众带来了价廉物美的各种商品,成为低收入群众的生活保障之类,对于大部分土生土长的周口人来讲,关于荷花市场的记忆也是有别于其他城市的宝贵财富。  当然,由于位于市中心,客流量常年爆满,巨大的利益驱动,也导致市场内本来宽阔的消防通道被某些背景人士亲属占据,市场内公厕设置不够多,存在消防通道狭窄等现象。  但实际上,无论是消防问题还是脏乱差问题,只要管理者愿意解决,都是可以通过不搬迁来解决的,更何况大部门商户并非拒绝搬迁只是希望得到合理过渡?  然而,脏乱差和消防问题等在河南周口其他地方也普遍存在,实则是管理者因为利益问题导致的问题,则成为某些利益群体编造搬迁荷花市场合理性的借口。  对比在全国开发了几个项目却几乎无一成功的华耀城,荷花市场的优势明显。  一、经过消防改造以后,将占据消防的关系商铺去除后,荷花市场的道路要比华耀城要宽阔。  二、荷花市场的建筑当年是集众人之心力之资金精心建成,中心地域的荷花仙子,门口的石狮都代表着这一90年代建筑的良心。相比之下,华耀城作为新建建筑,不仅做工粗制,风格像八九十年代建筑,道路不宽,而且完全没有吸引客流量的地方。  三、华耀城的位置和荷花市场完全不能相比,华耀城建在偏远郊区,建造至今,客流量几乎为零。尽量政府多次采取措施让商户搬迁,但可惜客流量这一遵循市场规律的东西,并不完全听从政府指挥。  四、据知情人士透露,华耀城开发商是贷款建城,工程拖欠工人工资数月不给,开发商本身并无巨大资金来源,根本没有能力承担荷花市场如此大经济命脉的搬迁重任。  荷花市场的数千商户和背后数万的家庭成员,大都是朴实勤劳的普通市民,在周口市消费水平普遍较低的情况下,365天无休风吹日晒靠低利润走量生存,很多人拿着背后大家庭数十年的辛苦积蓄才在荷花市场内购得一两套商品房,如今拥有产权的他们,突然没有了开门营商的权利,相当于资产直接贬值,一辈子的积蓄消失殆尽,家人无着落。      图为华耀城的霸气广告,以强制搬迁荷花市场打广告来招商,试问有哪个企业有这份霸气?  多年来,政府多次表达迁走荷花市场的意愿,之前建的两个替代“荷花市场”的批发市场(周口麒麟荷花市场,中原国际商贸城),都最终因为过于不尊重市场规律而未能搬迁成功。  此次政府要求迁到华耀城,在政府和开发商的各种宣传造势(花钱请上千人来假装购房者,每个商户送5000元)下,极少数的荷花市场租户在华耀城购买了产权,但至今后悔不迭,因为当地完全没有生意。  因为荷花市场很多商户多来自朴实勤劳型普通民众,所以本意并非抗议政府搬迁荷花市场改善市中心交通的决定,而是希望政府能了解华耀城客流量不行,以及一个成熟的市场非短期能形成等事实。大部分商户同意回迁或者搬迁补偿等方式,然而政府在要求搬迁的时候,完全不提补偿,最早的时候甚至号称要直接把“整个荷花市场搬到华耀城”。两地的房价和客流量完全不能相提并论,如此岂不是相当于把商户的合法产权强制夺走?!  如今到了11月,多次动员商户无效,华耀城资金链又明显难以支撑,政府又以消防的名义将荷花市场断水断电,通知11月10号断水断电,20号彻底关门,让商户们措手不及,大部分商户每年仰仗这个季节盈利,如此强制性关门,平均每家商户经济损失从几万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不等。  即便如此,很多商户还是相信政府会给予一个合理的解决方式,然而下达的10号断水断电20号关门的通知,临时又变卦,改成10号直接关门,让很多商户大量囤货无法处理。  如此,荷花市场这一数十年来活跃周口的经济命脉被活活切断,不仅商户和相关从业人员的利益受损,当地的老百姓从此以后也要面临物价上涨、购物不便的现状,首当其中更是周口数量不低的低收入人群(周口是地级市里人口最多的,高达1000多万),势必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10号,忠厚老实的商户不得已被逼上街,希望政府能听到自己的苦楚,为自己争取合法的权利,然而大批的特警赶来,把这些人一一驱赶,而答复,依然没有。对于全家资产都在荷花市场的商户们来讲,在霸道总裁范儿的威严下,这个冬天注定寒冷而漫长。  10号刚发布的武警解散商户图片,来自参考微信公众号“大周口”,链接就已经无效……可怜商户们连发出自己声音的权利都没有: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MDk0MzE3MQ==&mid=&idx=1&sn=8012e21efb1dfd171f9f3a2f57dcc805&scene=2&srcid=1110o5ntCBCktkcGEquPV9Y9&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wechat_redirect
楼主发言:3次 发图: | 更多
                                                  
  #fabu_anchor  在中国的版图上,河南周口,微乎其微。  这是一个小城市,农业人口居多,人均月工资即便经过不合理的美化,也才三四千块钱。大部分的农民失地以后,没有正式工作,靠做小生意为生,起早贪黑、风吹日晒,也只有两三千块钱。  这也是一个大城市,官方的人口数字是1100多万,实际上要远超这个数字,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实际人口多于保定)。  这个城市里,工作的机会并不那么多,如果家里没有背景可以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铁路、电力等部门谋得一职,那么,外出打工是青壮劳力最好的出路,留在家里的多是中老年人和学历太低难以出去的年轻人。  留在家中的大部分人口是公交司机、公司保安、商场超市售货员这样的普通工作,而即便如此,一个月或两三千、或三四千的收入也是相当体面,因为在这样一个普遍低收入的城市,这个收入节省点可以养活一家老小。  还有很多人,或因教育程度的问题,或因家中有病弱老人需要照顾的原因,只能打散工,或者买个几千块的电动三轮车拉人,从郊区新建的火车站到市中心仅需10元钱,偶尔砍砍价仅需8元钱。或者在路边摆个小摊,卖卖青菜水果、煎饼小吃、鸡鸭鱼肉,一次成交的利润最少只有两三块钱。或者在建筑工地打个散工、做个装修水电,或者几家筹钱买个吊机到处找活儿做。  这些工作都是需要风吹日晒、节日无休的,辛苦一日有的人只有几十元,而即便只有几十元,也是一家人的生计所在,也能维持一个平凡而和乐的小家庭。因此,在这个城市,对于大部分的底层普通人来讲,能有一个自己的店面,虽然依然是起早贪黑、风吹日晒、365天无休,但也算是非常令人羡慕的有稳定工作的收入了。  这个小城市的商人特点鲜明,集合了小商人的精明和农民的朴实。大街上不乏见当地人为了一两块钱和商人们笑呵呵地争辩,十几分钟后以商人妥协,口头相约以后还来照顾生意。购买者乐呵呵买走东西,不久以后或者几天以后叫来周围邻居一起,再次以同样低的价格购买第二件。  这个城市的小商人最早也最多集结在位于周口市中心的荷花市场。  周口的人甚至是临近省市的人,没有人不知道荷花市场,这是河南第二个建的大型批发市场。  1993年由工商局牵头,广大商户集资,填大坑,平寨海,造地百余亩,历时多年分五期于2002年才终于完全建成,这是一座配套设施完备的综合零售批发市场,共有商铺3000多间,从业人员两万多人,加上为荷花市场服务的餐饮业、运输业、物流业、加工制造业等几乎半数以上的周口人都从中受益。  荷花市场带动了周边的两个步行街,几个大商场、住宿和邻街商铺,使之成为周口的商业中心,并养活市场管理中心五六百人。  可以说,荷花市场是周口这个小城市的经济命脉和经济中心。在周口长大的人,没有人的记忆里没有荷花市场。  荷花市场带动的十几万的就业机会和间接拉动的经济发展,是其他行业难以匹及的。这个市场已经是周口市的名片,经营商品有20多个大类3万余种,远远能满足日常生活,日客流量5万人以上。大型的批零兼售模式,让每件商品的利润常年低至几块钱甚至几毛钱,周口1100多万的人口里,每个人都被低价惠及。也因此,即便是日收入仅有几十元的以捡垃圾为生的老人,也能倚靠荷花市场的低价生活得不错。  然而,日起,这一切即将结束。  当地以消防为名,贴出布告,宣布从11月10日起对荷花市场断水断电,11月20日起正式关闭。而市政府对关闭荷花市场的红头文件则要更早一些。  点击图片查看幻灯模式  3000多商户,都明白,这一切决定都是为了把他们赶往位于周口市挨近淮阳县城处的“华耀城”。  华耀城号称投资260亿,但事实上是地方政府支持下、以每亩100元的价格拆迁村落、购买农田建造的,即便如此低价,华耀城的投资款也并非由投资方所出,而是从周口银行贷款所得。  这样的一个华而不实的项目,建在郊区,不仅没有客流量,而且工程上还拖欠工人工人工资,建筑风格老旧,消防通道甚至远远窄于90年代初建造的荷花市场。  大多数人对“华耀城”的底细心知肚明:“空手套白狼”。但是更多人的并不敢把这一想法明着说,因为这是“政府”支持的事儿,民不与官斗,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于是,即便华耀城雇了一千多人去认购商铺,制造繁荣假象,在舆论和媒体上各种引导,给予每个购房商户5000元的优惠,愿意搬去华耀城的商户寥寥无几。  而一些在荷花市场没有房子长期租房经商、在被所谓前景鼓动在华耀城购房的商户也很快发现,华耀城几乎就是个鬼城,客流量几乎为零。并且更令人心惊的是,华耀城的物流非常“狠”:商户进出的货物,华耀城每包要抽取3块钱,进货进华耀城要收3元钱,送货出华耀城还要收3元钱,一进一出每包货物就是6元钱的成本,而以前在荷花市场进出货是不需要额外费用的。华耀城号称方便的物流,一年要几万的停车费用,并且一包货物要抽取一块钱,郸城、沈丘这些火车一天几百包的货运量,一年光这块费用就要再加10好几万。而原来在荷花市场,年头不好的时候,抛去各种开销,利润也才不到十万而已。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搬到华耀城”是一个坑,但是因为是“政府”要求的事儿,也不得不隐忍下来。许多商户不得不忍痛计划着荷花市场一旦关门,就拿着拆迁款不做生意了或者去其他地方做生意的打算,要知道,很多商户家人都在周口,搬到其他地方经商也是很艰难的决定。  华耀城的“坑”,在今日头条转发的新闻中,已经被剖析得非常清楚。这个开发商在全国各地的几个项目里,就没有一个成功的,而且同样是“伤”了小商户们的多年积蓄,破坏社会稳定。但是,周口的“政府”们并不在乎这一点,他们像当年强制迁坟一样下定决心搬迁荷花市场,不顾这一经济命脉被斩断元气大伤的可能。  http://toutiao.com/a3023105/  点击图片查看幻灯模式  而且,“政府”并不打算给予商户们任何赔偿。“政府”的计划是把处于市中心最繁华地带的荷花市场整体搬迁到华耀城,也就是说荷花市场的房子作废,但是到了华耀城你还要重新买房子。  3000多商户的合法产权受到威胁,以至于最老实隐忍的那波人也发出了质疑:“我们的商铺不是有产权的吗?我们的产权难道不受国家保护?”  一群老弱病残带着疑问去问市政府,没有回复。于是偷偷去了北京,北京那边的回复是,迁可以,但是要合理补偿,先补偿再拆迁。去北京的人被千里迢迢来京的特警们“压送”回周口,关在一个大院里,很快,里面年龄大的老年身体人受不了,开始出现问题。后来,不得不被“释放”。  然而,拿到了北京的“准话”,商户起码放了一点心,起码,一大家庭几十年部分日夜的辛劳不至于全部归零。  然而,“政府”突然以消防和脏乱差为名,要关闭市场了。  荷花市场从建设之初,消防道路建设合理,后来因为各种利益基层的私搭乱建,道路开始变得狭窄,商户们对此从来不敢有异议。也是因为利益的关系,市场内公厕较少,收费而且并不怎么清洁,商户们为了经商也一直忍受。然而,这一切因为利益者导致的问题,如今成了荷花市场被关闭的借口。  荷花市场的消防通道比华耀城要宽!荷花市场可以建设厕所的地方也不少!荷花市场至今的空置率还近20%,怎么就能说消防不行,怎么就说放不下了呢? !消防整顿需要一定要搬迁吗?!  而这时华耀城售楼的“俊男靓女们”打出气势宏伟、底气十足的广告:  点击图片查看幻灯模式  有了“政府”的支持,广告也出的如此霸气凌人。  10日,荷花市场断水断电,3000多商户即将进入一年来的旺销季,囤积的货物无法处理,一年来投入的成本无法收回,每家商户损失从几万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不等,所有的流动资金也没了。这些有着朴实的农民面孔和心灵的小商人们突然间感受到“政府”的力量,他们不知所措,依靠着荷花市场生存的家人们该怎么办?老人要靠荷花市场的收入吃药,小孩子要靠荷花市场的收入交学费,自己也要要靠荷花市场的收入支撑常年劳累而疾病缠身的身体。而他们毕生的积蓄和近期的流动资金都压在荷花市场的房子和货物上了,下面的日子该怎么办?  于是,带着迷惑和恐惧,这些人颤抖着上街走向市政府,希冀碰到“青天大老爷”给予公道。可惜的是,现实生活不是戏剧,没有包拯、没有展昭也没有击鼓喊冤,大批的特警来到,有商户下跪,然而无用,有年老的人被碰倒地,然而被无视,最后,警察抓走了几个人,人群被驱散。人们再一次确认,原来,这和2012年的强制迁坟一样,容不得半点质疑。  被驱散的商户们的最后一点希望仿佛也破灭了,几十年的积蓄,就这样即将在“消防不合理”“市场脏乱差”的指责中被“依法”地烟消云散了。而这个冬天,十几万人即将在衣食无着中,几百万的人口将在上涨的物价中,度过春节和年关。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周口平坟市长的下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