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衡 武侯祠武侯祠的沉思 沉思内容

武侯祠,一千五百年的沉思——梁衡评点中国历史人物
我的图书馆
武侯祠,一千五百年的沉思——梁衡评点中国历史人物
梁衡评点中国历史人物
  好书推荐
  梁衡&&著
  湖南人民出版社
  武侯祠,一千五百年的沉思
  中国历史上有无数个名人,但没有谁能像诸葛亮这样引起人们长久不衰的怀念;中国大地上有无数座祠堂,没有哪一座能像成都武侯祠这样,让人生出无限的崇敬、无尽的思考和深深的遗憾。这座带有传奇色彩的建筑,令海内外所有的崇拜者一提起它就生一种神秘的向往。
  武侯祠坐落在成都市区略偏南的闹市。两棵古榕为屏,一对石狮拱卫,当街一座朱红飞檐的庙门。你只要往门口一站,一种尘世暂离,而圣地在即的庄严肃穆之感便油然而生。进门是一庭院,满院绿树披道,杂花映目,一条五十米长的甬道直达二门,路两侧各有唐代、明代的古碑一座。这阴绿的清凉和古碑的幽远先让你有一种感情的准备:我们将去造访一位一千五百年前的哲人。进二门又一座四合庭院,约五十米深,刘备殿飞檐翘角,雄踞正中,左右两廊分别供着二十八位文臣武将,过刘备殿,下十一阶,穿过庭,又一四合院,东西南三面以回廊相通,正北是诸葛亮殿。由诸葛亮殿沿一红墙和翠竹夹道就到了祠的西部——惠陵,这是刘备的墓。诸葛亮能在一千五百年后享此祀地,并前配天子庙,右依先帝陵,千百年来香火不绝,这气象也真绝无仅有了。
  公元234年,诸葛亮在进行他一生的最后一次对魏作战时病死军中。一时国倾梁柱、民失父相,举国上下莫不悲痛,百姓请建祠庙,但朝廷以礼不合,不许建祠。于是每年清明时节,百姓就于野外对天设祭,举国痛呼魂兮归来。这样过了三十年,民心难违,朝廷才允许在诸葛亮殉职的定军山建第一座祠,不想此例一开,全国武侯祠林立。成都最早建祠是在西晋,以后多有变迁。先是武侯祠与刘备庙毗邻,诸葛亮祠前香火旺,刘备庙前车马稀。明朝初年,帝世之胄朱椿来拜,心中很不是滋味,下令废武侯祠,只在刘备殿旁附带供诸葛亮。不想事与愿违,百姓反把整座庙称武侯祠,香火更甚。到康熙年间,为解决这个矛盾,干脆改建为君臣合庙,刘备在前,诸葛在后,以后朝廷又多次重申,这祠的正名为昭烈庙(刘备谥号昭烈帝),并在大门上悬以巨匾。但是朝朝代代,人们总称它为武侯祠。
  我穿过一座又一座的院落,悄悄地向诸葛亮殿走去。诸葛亮端坐在正中的砻台上,头戴纶巾,手持羽扇,正凝神沉思。往事越千年,历史的风尘不能把他从沉思中唤醒。他的左右是其子诸葛瞻,其孙诸葛尚。瞻与尚在诸葛亮死后都为蜀汉政权战死沙场。殿后有铜鼓三面,为丞相当初治军之用,已绿锈斑驳,却余威尚存。我默对良久,隐隐如闻金戈铁马声。殿的左右两壁书写着他的两篇名文,左为《隆中对》,条分缕析,预知数十年后天下事;右为《出师表》,慷慨陈词,痛表一颗忧国忧民的心。我透过他深沉的目光,努力想从中发现这位东方“思想家”的过去。我看到他在国乱家丧之时,布衣粗茶,耕读山中;我看到他初出茅庐,羽扇轻轻一挥,八十万曹兵灰飞烟灭;我看到他在斩马谡时那一滴难言的混浊泪;我看到他在向后主自报家产时那一颗坦然无私的心。记得小时候读《三国》,总希望蜀国能赢,那实在不是为了刘备,而是为了诸葛亮。这样一位才比天高、德昭宇宙的人不赢,真是天理不容。但他还是输了,上苍为中国历史安排了一出最雄壮的悲剧。
  假如他生在古周、盛唐,他会成为周公、魏征;假如上天再给他十年时间,他也许会再造一个盛汉;假如他少一点愚忠,真按刘备的遗言,将阿斗取而代之,也许会又建一个什么新朝。我胸中翻腾着这许多的“假如”,抬头一看,诸葛亮还是那样安静地坐着,目光更加明净,手中的羽扇像刚刚轻挥过一下。我不觉可笑自己的胡思乱想。我知道他已经这样静坐默想了一千五百年,他知道天命不可违,英雄无法造一个时势。
  一千五百年前,诸葛亮输给了曹魏,但他却赢得了从此以后所有人的心。我从大殿上走下,沿着回廊在院中漫步。这个天井式的院落像一个历史的隧道,我们随手可翻拣到唐宋遗物,甚至还可以驻足廊下,与古人、故人聊上几句。杜甫诗是这祠里最多的。他的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唱出了这个悲剧的主调。院东有一块唐碑,正面、背面、两侧或文或诗,密密麻麻,都在与杜甫作着悲壮的酬唱。南面东面两廊的墙上嵌着岳飞草书的前后《出师表》,笔走龙蛇,倒海翻江,黑底白字在幽暗的廊中如长夜闪电,我默读着“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读着“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看那墨迹如涕如泪,笔锋如枪如戟,我听到了这两位忠臣良将遥隔九百年的灵魂共鸣。
  这座天井式的祠院一千五百年来就这样始终为诸葛君的英气所笼罩,并慢慢积聚而成为一种民族魂。我看到一个个的后来者,他们在这里扼腕叹息、仰天长呼或沉思默想。不管什么人,不管来自什么出身,负有什么使命,只要在这个天井小院里一站,就受到一种庄严的召唤。人人都为他的凛然正气所感召,都为他的忠义之举而激动,都为他的淡泊之志所净化,都为他的聪明才智所倾倒。人有才不难,历史上如秦桧那样的大奸也有歪才;有德也不难,天下与人为善者不乏其人。难得是德才兼备、有才又肯为天下人谋利,有功又不自傲。
馆藏&13913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当前位置:
>>>阅读《武侯祠:一千七百年的沉思》,完成下列各题。(共15分)武侯祠:..
阅读《武侯祠:一千七百年的沉思》,完成下列各题。(共15分)武侯祠:一千七百年的沉思(有删改)梁衡①中国历史上有无数个名人,但没有谁能像诸葛亮这样引起人们长久不衰的怀念;中国大地上有无数座祠堂,但没有哪一座能像成都武侯祠这样,让人生出无限的崇敬、无尽的思考和深深的遗憾。②武侯祠坐落在成都市区略偏南的闹市。两棵古榕为屏,一对古狮拱卫,当街一座朱红飞檐的庙门。进门是一庭院,满院绿树披道,杂花映目,一条五十米长的甬道直达二门,路两侧各有唐代、明代的古碑一座。这绿阴的清凉和古碑的幽远先教你有一种感情的准备,我们将去造访一位一千七百年前的哲人。③成都最早建祠是在西晋,以后多有变迁。先是武侯祠与刘备庙毗邻,诸葛祠前香火旺,刘备庙前车马稀。到清康熙年间,改建为君臣合庙,刘备殿在前,诸葛亮殿在后,并正名为昭烈庙(刘备谥号昭烈帝)。但是朝朝代代,人们总是称它为武侯祠,直到今天。④诸葛亮殿,殿柱矗立,贯大地正气,殿门前敞,容万年之情。诸葛亮端坐在正中的龛(kān)台上,头戴纶巾,手持羽扇,正凝神沉思。往事越千年,历史的风尘不能掩遮他聪慧的目光,墙外车马的喧闹也不能把他从沉思中唤醒。殿的左右两壁书着他的两篇名文,左为《隆中对》,条分缕析,&&&&&&&& (甲);右为《出师表》,慷慨陈词,&&&&&&&(乙)。透过他深沉的目光,看到他a在国乱家丧之时,布衣粗茶,耕读山中,心系天下;b初出茅庐,羽扇轻轻一挥,八十万曹兵灰飞烟灭;c看到他在斩马谡时那一滴难言的浊泪;d看到他在向后主自报家产时那一颗坦然无私的心。⑤一千七百年前,诸葛亮输给了曹魏,“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唱出了这个悲剧的主调。诸葛亮殿南面东西两廊的墙上嵌着岳飞草书的前后《出师表》,笔走龙蛇,倒海翻江,黑底白字在幽暗的廊中如长夜闪电;读着“临表涕零,不知所云”,读着“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看那墨痕如涕如泪,笔锋如枪如戟,仿佛听到了这两位忠臣良将遥隔九百年的灵魂共鸣。这座天井式的祠院一千七百年来就这样始终为诸葛亮的英气所笼罩,并慢慢积聚而成为一种民族魂。⑥历史早已过去,我们现在追溯旧事,对诸葛亮倍觉亲切。在他的一生中,诸葛亮实践自己做人的规范,尝试着把聪明才智发挥到极限,努力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他借此实现了作为一个人,一个历史伟人的价值,从而得到永恒。小题1:阅读文段④,将下面两句话,放回原处(只填序号)。(2分)A痛表一颗忧国忧民心&&&& B预知数十年后天下事甲:&&&&&&&&乙:&&&&&&&&小题2:文段③交待武侯祠变迁的目的是什么?(2分)答:&&&&&&&&&&&&&&&&&&&&&&&&&&&&&&&&&&&&&&&&&&&&&&&&&&&小题3:文段①中“深深的遗憾”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小题4:文段④中划线的句子,写了有关诸葛亮的四件事,请用简洁的话分别说出四件事表现了诸葛亮怎样的思想品格。(4分)答:a&&&&&&&&&&b&&&&&&&&&&&c&&&&&&&&&&&&&d&&&&&&&&&&&小题5:阅读文段⑤,结合“岳飞草书的前后《出师表》”的描写,说说你对“仿佛听到了这两位忠臣良将遥隔九百年的灵魂共鸣”的理解和评价(5分)答:&&&&&&&&&&&&&&&&&&&&&&&&&&&&&&&&&&&&&&&&&&&&&&&&&&&&&&&&&&&&&&&&&&&&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小题1:甲B,乙A&(本题满分2分,填对1空给1分)小题1:表达人民对诸葛亮长久不衰的怀念与崇敬之情。(答对给2分)小题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答对给2分)小题1:a素有大志b智慧超人c秉公执法d清正廉洁(本题满分4分,答对一点给1分)小题1:答题要点:精忠报国,才华横溢,豪气纵横,内容与书法相得益彰。(本题满分5分,理解3分,评价1分,语言1分;内容理解说出三点可以给满分。)略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武侯祠:一千七百年的沉思》,完成下列各题。(共15分)武侯祠:..”主要考查你对&&说明文阅读&&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说明文阅读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说明文是三大实用文体之一,它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明过程和事理的,使读者对这一事物或事理有所了解,给人以知识。“”。
———— ——
说明文阅读步骤及技巧:首先要明确说明对象、掌握为说明对象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和说明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还需要掌握文章中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以及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另外说明文阅读中也会考察说明文的结构形式,如总分式(总—分、总—分—总、分—总)、并列式、连贯式、递进式。
“”“”&“”——
“”另外可抓住说明的顺序弄清说明点。事物事理的本身是有其顺序的,人们认识事物事理也有一定的顺序,因此理清了文章的顺序,也就有助于弄清说明的中心。——
“”说明文阅读结构思路:(一)、把握说明对象,辨识说明方法 1、常见题型:以选择、填空或简答的形式指明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的特征。如: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本文的说明内容是什么?拟标语、提建议等。2、把握说明的对象和特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①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一般事物说明文的对象可以从标题上找。 ②抓首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文的事物和特征。(二)、理清说明顺序,分析文章结构&1、常见题型有:以选择、填空或简答的形式,指明整体和局部的说明顺序;或理清说明文的层次,直接划分全文的结构或划分某段的层次.&2、常见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3、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4、抓逻辑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的特征,理清说明顺序。常见方法有以下两种:①看内容,辨顺序。介绍事物的特征、种类、成因、功用等,一般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一般用空间顺序。②找重点词句辨顺序。空间顺序一般用方位词;时间顺序一般用时间名词;逻辑顺序一般用“因为”、“所以”、“首先”、“其次”、“总之”、“综合所述”等词语。▲理清了说明顺序,说明结构就可根据顺序来划分。(三)、体味说明语言,概括语言特点。常见题型有如下两种:1、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①“ⅩⅩⅩⅩ”词好在哪里?②句中加点词“ⅩⅩⅩⅩ”能否去掉,为什么?③文段中指示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2、分析、体味语言。说明文中文句的理解与品位主要有两种题型:①请找出一句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科学性的句子来分析。②“ⅩⅩⅩⅩ”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3.答题时语言要规范:①“ⅩⅩⅩⅩ”词好在哪里?答题格式:用了“ⅩⅩⅩⅩ”词,生动(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符合实际,具有科学性)。②句中加点词“ⅩⅩⅩⅩ”能否去掉或更换,为什么?答题三步走:A.表态,明确表示“不能去掉”或“不能换”;B.结合语境结实该词;C.与改换的词或去掉加点词后的语义进行比较,扣住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答题格式:不能,用了“ⅩⅩⅩⅩ”词,生动地说明了……,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去掉(或更换)就没有这种效果了。不能,删掉“ⅩⅩⅩⅩ”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ⅩⅩⅩⅩ”词,准确地说明了……。说明文写作:说明的目的在于“以知益人”,它在很大程度上显示着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的精确性、明晰性、条理性。要准确地运用说明方法,必须有清醒的头脑,细微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知识储备。此外,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要抓住特征说明事物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征,这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最本质、最主要的方面。因此,要介绍清楚这一事物,必须把握住它的特征,才有准确性可言;不单写作说明文如此,阅读说明文也同样要把握住事物的特征,才能清楚地认识作者介绍的事物。2.要选好说明角度事物的特征,往往是多样性。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同一事物,就会发现,它的特征不止一个。事物特征的多样性,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正因为如此,要求我们在说明事物时要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读者对象,选好角度,确定重点,有详有略地进行说明。3.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要能把某一事物(或事理)的特点准确、清楚地说明,还必须根据事物本身的条理和它的固有特征,选取合理的顺序来进行剖释。所谓合理,是指在根据事物的特点和符合认识规律的前提下所采取的一种便于说清楚,也容易使人看明白的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1)以说明某一事物构造为主的说明文,常按事物构成部分的组合顺序或人们观察事物的先后顺序来进行说明;(2)以说明某一事物发展过程为主的说明文,常按事物形成的时间顺序来进行说明;(3)以说明某些事物相互关系及其特点为主的说明文,往往按照先总体后局部来进行说明;(4)以说明科学实验为主的说明文,往往按照实验本身的顺序进行说明。最后指出,合理的顺序有一定的灵活性,需要多实践、勤总结积累。4.要恰当地使用各种说明方法恰当地、灵活地使用多种说明方法,有利于把事物(或事理)介绍清楚、剖释生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概括说明;定义说明;诠释说明;分类说明;举例说明;引用说明;比较说明;数字说明;图表说明;形象说明等等。选用哪种方法要从需要出发,还要看作者本人的写作习惯,但大都是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便于读者对介绍事物(或事理)的认识和理解。5.要运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说明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武侯祠:一千七百年的沉思》,完成下列各题。(共15分)武侯祠:..”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9611420133760362770969821279485您的位置: &
美的追求——梁衡散文谈片
优质期刊推荐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新人教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新人教版
总评分4.5|
浏览量71732
用知识赚钱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武侯祠:一千五百年的沉思
  中国大地上有无数祠堂,但没有哪一座能像成都武侯祠这样,让人生发无限的崇敬、无尽的思考和深深的遗憾。
  武侯祠坐落在成都市区略偏南的闹市。进门是一庭院,满院绿树披道,杂花映目。刘备殿飞檐翘角,雄踞正中。过刘备殿,又一四合院,东西南三面以回廊相通,正北是诸葛亮殿。由诸葛亮殿沿红墙翠竹之夹道就到了惠陵,这是刘备的墓。诸葛亮能在一千五百年后依旧享此前配天子庙、右依先帝陵之祀地,并千百年来香火不绝,这气象也真绝无仅有了。
  我穿过一座座院落,悄悄地向诸葛亮殿走去。殿柱矗立,贯天地正气;殿门前敞,容万民之情。诸葛亮端坐龛台上,头戴纶巾,手持羽扇,正凝神沉思。他的左右是其子诸葛瞻,其孙诸葛尚。殿后有铜鼓三面,为丞相当初治军之用,已绿锈斑驳,却余威尚存。殿的左右两壁书着他的两篇名文,左为《隆中对》,右为《出师表》。我透过他深沉的目光,努力想从中发现这位东方“思想家”的过去。我看到他在国乱家丧之时,布衣粗茶,耕读山中;我看到他初出茅庐,羽扇轻轻一挥,八十三万曹兵灰飞烟灭;我看到他在斩马谡时那一滴难言的浊泪;我看到他在向后主自报家产时那一颗坦然无私的心。记得小时候读《三国》,总希望蜀国能赢,那实在不是为了刘备;而是为了诸葛亮。这样一位才比天高、德昭宇宙的人不赢,真是天理不容。但他还是输了,上帝为中国历史安排了一出最雄壮的悲剧。
  一千五百年前,诸葛亮输给了曹魏,但他却赢得了从此以后所有人的心。我从大殿上走下,沿着回廊在院中漫步。这个天井式的院落像一个历史的隧道,我们随手可翻捡到唐宋遗物,甚至还可以驻足廊下,与古人聊上几句。杜甫是到这祠里最多的。他的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唱出了这个悲剧的主调。南面东面两廊的墙上嵌着岳飞草书的前后《出师表》,我默读着“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读着“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看那墨迹笔走龙蛇,倒海翻江,如涕如泪,如枪如戟,我似乎听到了两位忠臣良将遥隔九百年的灵魂共鸣。这座天井式的祠院一千五百年来就这样始终为诸葛君的英气所笼罩,我看到一个个的后来者,他们在这里扼腕叹息,或仰天长叹,或沉思默想。不管是什么人,只要在这个天井小院里一站,就受到一种庄严的召唤。人人都为他的凛然正气所感召,都为他的忠义之举而激动,都为他的淡泊之志所净化,都为他的聪明才智所倾倒。人有才不难,有德也不难,难得的是德才兼备,有才又肯为天下人兴利,有功又不自傲。
  历史已经过去,我们对诸葛亮却更觉亲切。诸葛亮在那场历史战争中并不单纯地为克曹灭魏,他不过是要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是在实践自己的做人规范,他在试着把聪明才智发挥到极限。他借此实现了作为一个人,一个历史伟人的价值。古往今来有两种人,一种人为现在而活,拼命享受,死而后已;一种人为理想而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个人不管他的官位多大,总要还原为人;不管他的寿命多长,总要变为鬼;而只有极少数人才有幸被百姓筛选、历史擢拔而为神,享四时之祀,得到永恒。
(选自《梁衡散文选》,略有删节)
1.请谈谈你对文章末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
2.依据全文内容,简要概述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文章的线索是什么?在构思上有何特点?试简析之。
________________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答案:解析:
  1.一个人的官位再大,最终也会失去;一个人的寿命再长,总是要死的。只有那些德才兼备,为天下人兴利,并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历史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才能被人们长久地怀念。
  2.诸葛亮是一个德才兼
  备、克己奉公、坚持原则,为实现治国理想而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世世代代的人们所怀念的人。(关键词:德才兼备、克己奉公、治国理想、鞠躬尽瘁)
  3.以“我”游览武侯祠的所见所思所感为线索。作者游览武侯祠,一路观看一路思考与感怀,叙议结合,所看与所思所感相融。可以说,作者并没有停留在“观”上,而是层层拓展,以“游武侯祠”为生发点,精鹜八极,神游万仞,把诸葛亮放到广大的历史空间中去审视、评述与赞颂,并从中挖掘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侯祠的对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