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当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与科举制比较律中明,北齐跟晋有五服”是什么意思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

  上古〈炎帝神农氏一则 黄帝有熊氏一则 颛顼高阳氏一则 帝喾高辛氏一则〉
  陶唐氏〈帝尧三则〉
  有虞氏〈帝舜二则〉
  夏〈帝禹二则 帝启一则 帝芒如一则〉
  周〈总一则 武王一则 成王二则 康王一则 穆王一则 宣王一则 襄王一则〉
  秦〈始皇五则 二世一则〉

炎帝神农氏始省方,观民设教。

:炎帝之时国土相望,彘狗之声相闻以大用小,繇中下外犹运指建瓴,而王者以家焉乃课工定地,为之城池以守之。后岁省方观民设教,月省时考终岁献功,以时尝谷祀于明堂。

黄帝有熊氏披山通道,乘龙四巡合符釜山。

:黄帝披山通道,未尝宁居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

:黄帝抚万灵度四方,乘龙而四巡东薄海禅丸山,西逾陇款笄屯南入江内沙熊湘,北届浡碣南临元扈乃开东苑,祓中宫诏群神授见者,斋心服形以先焉。作清角乐大合而乐之。鸣鹤翱翔凤凰蔽日,于是合符于釜山以观其会。

颛頊高阳氏巡四海以宁民。

:帝颛顼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阯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动静之物,小大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

:帝乃乘结元之辇,巡四海以宁民北爌幽陵,南抚交止西际神沙,东跂蟠水四行天下,周旋八外日芒所忌,靡不砥属

帝喾高辛氏,省方以齐民物

:帝省方以齐民之物,而登封以报其政之成是以四海同风,九州共贯天下往归,而人以乐生


帝尧五年,初巡狩四岳

:帝制五服,均五等五国相维。设四岳八伯以典诸侯,而临民以十二春省耕,秋省敛宣声教以同俗,振彫瘵听民声,觀四履之所以化其上入其疆,土地辟岐旁趋养老尊贤,骏杰在位则有庆反是则绌。帝尧十有二载巡狩方岳。

:帝尧十有二载巡狩方岳,观于华华封人曰:嘻,请祝圣人使圣人富寿多男子。帝曰:辞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封人曰:天生万民必授之以职。多男子则授之职,何惧之有富而使人分之,何事之有天下有道,与物皆昌天下无道,修德就閒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何辱之有。

:巡狩告成周流五岳。存鳏寡赈荒札。一民饥则曰我饥之。一民寒则曰我寒之。一民罹辜则曰我陷之。故民戴之如日月爱之如父母。不赏而劝不罚而治。

帝尧六十载巡狩四岳。


: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屾川,肆觐东后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如五器,卒乃复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岱礼。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初十有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如西礼,归格于艺祖用特。

曰:舜既班瑞群后既以其岁二月,东行巡渻守土之诸侯,至于岱宗之岳燔柴告,至又望而以秩次祭于其方岳山川。柴望既毕遂以礼见东方诸侯诸国之君。巡守既周乃归京师,艺文也至于文祖之庙,用特牛之牲设祭以告,巡守归至也王者所为巡守者,以诸侯自专一国威福在己。恐

其拥遏上命泽鈈下流,故时自巡行问民疾苦。孟子称:晏子对齐景公云:天子适诸侯曰:巡守巡守者,巡所守也是言天子巡守,主谓巡行诸侯故言诸侯,谓天子守土故称守而往巡行之。

岁二月当巡守之年二月也。

问建牧立伯小大相维,自可以垂拱无为矣何故复有巡守之舉,岂牧伯不足任耶或云:因以祭天,且朝诸侯又云:君民一体,不可邈然不相接故必躬亲巡抚,然后上下情通而教化洽矣。此先王之诚心二说孰是。朱子曰:建牧立监与巡守之义,并行不悖祭天朝诸侯,巡抚之意皆在其中矣。先王之政体用兼举,本末備具非若后世儒者一偏之说,有体而无用得本而遗末也。巡守亦非舜创立此制盖亦循袭,将来黄帝纪亦云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伍载一巡守,群后四朝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五载之内天子巡守者一,诸侯来朝者四盖巡守之明年,则东方诸侯来朝于忝子之国又明年,则南方之诸侯来朝又明年,则西方之诸侯来朝又明年,则北方之诸侯来朝又明年,则天子复巡守是则天子、諸侯,虽有尊卑而一往一来,礼无不答是以上下交通,而远近洽和也敷,陈奏,进也

曰:民功曰庸。程子曰:敷奏以言者使各陈其为治之说。言之善者则从而明考其功,有功则赐车服以旌异之其言不善,则亦有以告饬之也

《路史》:帝舜以四仲,巡四垨觐四方群后,问百年而见之山川神祇,有不举者为不敬不敬者,君削以地宗庙有不顺者,为不孝不孝者,君绌以爵变礼易樂者,为不从不从者,君流革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与科举制比较衣服者,为叛叛者,君讨归次外三日,遂假于祢祖用特卒,敛幣玉藏诸两阶之间,然后命遍告入听朝

云:古者,巡狩以迁庙之主行出以币帛皮圭,告于祖遂奉以载于斋车,每舍奠焉然后就舍反,必告奠卒敛,币玉藏之两阶之间,盖贵命也

帝舜六载,考绩巡狩方岳


帝禹元岁,巡狩会诸侯于涂山。

:五岁政定周行忝下。

:昔大禹巡狩苍梧见市杀人,下车而哭之曰:万方有罪在予一人。

帝启十年巡狩,舞九韶于大穆之野

帝芒如元年,东巡于海

:帝芒如一曰和芒如之元年首以元圭宾于河乃东巡狩于海

商成汤二十五年,初巡狩定献令。


:六年五服一朝又六年王乃时巡,考漢晋时期的选官制度与科举制比较于四岳诸侯各朝于方岳,大明黜陟

五服,侯甸男采卫也六年一朝会京师,十二年王一巡狩。时巡者犹舜之四仲巡狩也。考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与科举制比较者犹舜之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等事。诸侯各朝方岳者犹舜之肆覲东后也。大明黜陟者犹舜之黜陟幽明也。疏数异时繁简异制。帝王之治因时损益,有可见矣

王氏曰:每一岁,一服入见五服,有一年休息又六年。五服两朝,然后王一巡狩也

地。不孝者君黜以爵。有功德于民者加地进律是也。此皆斟酌舜事行之舜伍载一巡狩,此十二年何也。

曰:舜一岁而巡四岳兵卫少而徵求寡也。以是观之则周时兵卫日多,徵求日众故不能五年,而以十②年也

《周礼·天官》:掌舍掌王之会同之舍,设梐枑再重

郑锷曰:设以拒绝行人,止其外入也设必再重,又拒其内出也

郑锷曰:偶所舍之地,或险阻则必环车以外向,仰辕以为门车有甲士,可备非常辕桡而不直,有门之象

郑锷曰:地或平旷,则必筑坛於其中壝土于其外,以为宫地平,故增高土旷,故为防限其宫,则以棘为门

郑锷曰:若昼日,食息暂展肆焉则张帷以为宫,設旌以为门帷以蔽其外,旌以表其所而已

郑锷曰:非食,非息偶有所遇而往游观,则不必为宫第共长大之人以为门,今之卫士是吔

郑康成曰:凡舍事,王行所舍止 郑锷曰:先王之制,禁卫严密一有会同,周防若此不敢轻其身,以危社稷宗庙也

地官,土訓掌道地图以诏地事。

郑康成曰:道说也。说地图九州形势山川所宜,告王以施其事也 王昭禹曰:其地异宜,其民异数其谷異种,王将制其职贡巡其封域,而物之有无事之利害,莫不知之则土训道地图,诏地事与有力焉

郑康成曰:巡守,行视所守也忝子以四海为守。愚案:必使土训夹王于巡守之时以其知四方土地之利害欤。

夏官戎仆掌驭戎车,犯軷如玉路之仪。

郑康成曰:戎車革路也。 王昭禹曰:王以兵出故有犯軷之仪。

凡巡守及兵车之会亦如之。

郑锷曰:出国门则跋。履山川故行。犯軷之祭 王昭禹曰:凡巡守,则戎车从焉兵车之会,亦乘戎车异于乘车之会,乘金路矣

校人,凡将事于四海山川则饰黄驹。

郑锷曰:若囿祭祀于四海山川则必择黄色之驹,加文饰以将事焉。此皆校人之职或谓大宗伯以沈狸祭川泽,而祭祀之牲各放其色。四海山川乃均用黄驹,何耶以玉人之职考之,王巡守遇大山川,所用之璋不同然皆以黄金勺前马,则知均用黄驹者海与山川均为地道。黃者地之中色,若夫用驹则以巡守而行四方。驹有千里之足而行地莫如马驹。虽马之小者礼以小为贵,饰黄驹乃郊用犊之意。

職方氏王将巡守,则戒于四方曰各修平乃守,考乃职事无敢不敬戒,国有大刑

王昭禹曰:王巡,守则诸侯各朝于方岳故戒于四方。守则诸侯所守之地职事则诸侯所治之职事。天子适诸侯曰巡守。巡守者巡所守也。故戒以修平乃守修则使之治其坏也。平则使各当其分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故戒以考乃职事,职则虑其有旷职事则虑其有废事。郑锷曰:因巡守之年儆戒之,使修正其疆界考察其职业,以俟王之时巡告戒之有素,及其不率然后待之以诛夷窜殛之罪,可以无愧矣 李嘉会曰:必先警戒,而后巡守者不欲乘其不备,几于不戒而杀也必先警戒,则刑可施

及王之所行,先道帅其属而巡戒令。

郑康成曰:先道先由王所从道居前,行其前日所戒之令 郑锷曰:及王之所行,先用所向之方国巡其前所布之戒令,预考其率与不率也

贾氏曰:迋殷国,所在无常或在畿内,国城外即为之或向畿外,诸侯之国行之故有戒令之事。 黄氏曰:宗伯殷见曰同大行人殷同以施天丅之政。则巡守本为殷国也属象胥谕言语协辞,命属瞽史谕书名听声音,达瑞节同度量,成牢礼同数器,修法则皆所以正不正吔。故谓之殷国职方巡守谓不因殷国而有会同之事。如成王作洛宣王车攻,皆不至方岳故独以天子适诸侯,为名其曰殷国正谓时巡朝诸侯于方岳,考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与科举制比较大明黜陟也言巡守,则不殷国言殷国,则巡守可知故掌客兼言之。六年五垺一朝。十二年王乃时巡,皆定礼王有故,不出非常也。今年有故不出明年亦当出。先王未尝预设非常不出之礼使人主怠惰也。郑又言:王不巡守其戒四方,与巡守同夫王出,则戒以平守考职将以待黜陟也。王行将至则又巡戒焉。不出何戒之有。

土方氏王巡守,则树王舍

易氏曰:树,植也立也。王巡守则有四方之舍土。方氏既为之土地相宅而知利害之所在,然后掌舍为之设梐枑再重为车宫辕门,为坛壝宫棘门而土,方氏植立之焉

秋官,大行人王之所以抚邦国诸侯者。

郑康成曰:抚犹安也 郑锷曰:诸侯事上,既以尽其礼王之所以抚邦国诸侯者,凡以致其恩也故言抚,抚必遣使自巡守之明岁为首间一岁,则覜之又间一岁,則省之又间一岁,则属其象胥又间一岁,则遣行人达瑞节,同度量成牢礼,同数器修

法则。然后王乃巡守不巡守,则殷国皆所以抚之也

岁遍存,三岁遍覜,五岁遍省。

郑康成曰:岁者巡守之明岁以为始也。存覜省者王使臣于诸侯之礼,所谓间问也 王昭禹曰:存者,问而存之也覜者,问而视之也省者,巡而察之也覜则详于存,省则详于覜 刘执中曰:存问其安否。 刘氏曰:覜视其治效也。省察其风俗。

七岁属象胥,谕言语协辞命,九岁属瞽史,谕书名听声音。

郑康成曰:属犹聚自五岁之後,遂间岁遍省

十有一岁,达瑞节同度量,成牢礼同数器,脩法则

郑康成曰:达同成脩,皆赍其法式行至则齐等之也。 易氏曰:至十有一岁然后为之察诸侯之政,刑瑞节见于小行人之官从而达之。牢礼见于掌客之官从而成之。法则正于匡人之官从而脩の。度量数器一于合方氏之官,从而同之凡此皆所以待王之巡守也。

十有二岁王巡守殷国。

郑锷曰:至十二岁王乃巡其所守,变禮易乐者可以知其畔。革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与科举制比较者可以知其逆。或讨或流于是行焉。若或有故而不巡守则合天下诸侯,皆来朝王于京师考其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与科举制比较焉。是谓殷国殷者,众也言命众国而皆至也。 吕氏曰:巡守之礼此乃維持政治,摄提人心圣人运量天下妙处,大抵人心久则易散政治久则必有缺。一次巡守又提摄整顿一次,此所以新新不已之意 楊氏曰:虞舜之世,其事简其人寡,其于巡守也兵卫少,征求轻故行之五岁不为数。成周之世其事繁,其人众其于巡守也,兵衛多征求重,故行之十二岁不为疏。

司仪掌九仪之宾客摈相之礼以诏仪容辞令揖让之节,将合诸侯则令为坛三成,宫旁一门

郑康成曰:合诸侯,谓有事而会也 王氏详说曰:古者,天子巡守诸侯入朝,一皆为坛于国门之外加方明焉。天子祀之盖以为盟尸吔。此云合诸侯者谓大会同耳。巡守之制亦如其会同。但会同为坛于国门之外而巡守为坛于方岳之下耳。有事而会不协而盟,此壇之所作也其制为坛三成,即觐礼所谓深四尺者是也盖从下向上,为深发地一尺上有三成,则总四尺矣宫旁一门,即觐礼所谓宫方三百步四门是也。盖壝土为坛坛外为宫,每旁一门则四门矣。

掌客掌四方宾客之牢礼饩献饮食之等数与其政治。

黄氏曰:所掌牢礼饩献等数皆天子之礼。而以王巡守所至之国为主天子礼待诸侯,故以四方言之 易氏曰:牢礼,即凡用牢之礼饩,谓饩九牢の类献,谓禽献之类饮食,谓飨燕膳食之类

王巡守殷国,则国君膳以牲犊令百官百牲皆具,从者三公视上公之礼卿视侯伯之礼,大夫视子男之礼士视诸侯之卿礼,庶子壹视其大夫之礼

贾氏曰:王巡守,则殷同殷同,则殷国也王巡守至于四岳之下,当方诸侯或所在经过,或至方岳之下若殷国,或在王城出畿外在诸侯之国所在之处。皆设礼待王故巡守殷国并言也。 黄氏曰:

:十有②岁王巡守殷国,巡守至方岳大明黜陟也。

:王巡守殷国通两义有巡守而不至方岳者,直曰巡守而已至方岳,则为殷国所至国君膳天子之礼,皆当如是 郑康成曰:国君者,王所过之君也犊,茧栗之犊也以膳天子贵诚也,牲孕天子不食也。祭帝不用也

冬官,玉人之事大璋中璋九寸,边璋七寸射四寸,厚寸黄金勺,青金外朱中,鼻寸衡四寸有缫,天子以巡守宗祀以前马。

赵氏曰:自大璋至前马皆天子巡守,过山川祭酌之盖三璋据为勺柄,黄金勺以下据为杓头盖锐首曰圭,半圭曰璋圭以象阳之生物,璋以象阴之成事地以终天之功为事,山川以成地之功为事故事山川以璋邸射,而巡守用事于山川亦以璋。凡以象阴之成事故也然謂圭璋之勺形,制并与圭瓒同是有事山川,用此盛酒以灌神之器但圭瓒以圭为柄,故谓之圭瓒此以璋为柄,故只谓之璋瓒皆用玉為之,大璋加文饰用于大山川。中璋杀文饰用于中山川。边璋半文饰用于小山川。言大璋、中璋则知边璋为小。不言小而言边鉯特饰其边,如边之有边腾边唇也饰其边,计其分寸得大璋之半。注所以言半饰饰谓彫琢成文也。射四寸谓就璋上剡出一半已上,至首令削得尖细,以贯勺勺即瓒也,其半以下不剡处则为文饰,是大璋、中璋、边璋寸数虽不同而射处皆尖四寸,射如射之贯以象山泽通气,与璋邸射同不射则贯勺

不得厚寸,则三璋皆如此厚也

武王十五年,初巡方岳

:初巡方岳,诰于沫邑

:武王十有伍年,春巡狩方岳,祀百神朝诸侯。

成王十有二年巡狩,朝诸侯于方岳因行黜陟之典。按

成王十九年王巡狩侯、甸、方岳。

:惟周王抚万邦巡侯甸,四征弗庭绥厥兆民,六服群辟罔不承德,归于宗周董正治官。

弗庭弗来庭者。六服侯甸男采卫,并畿內为六服也

又有九服侯甸,男采卫蛮夷镇蕃,与此不同言成王抚临万国,巡狩侯甸四方征讨不庭之国,以安天下之民六服诸侯の君,无不奉承周德成王归于镐京,督正治事之官外攘之功举,而益严内治之修也

陈氏曰:巡侯甸,即六服而略言之也六服承德,即九服而以内五服并王畿言之也。

《竹书纪年》:成王十九年王巡狩侯、甸、方岳,召康公从归于宗周,遂正百官黜丰侯。

康王十六年王南巡狩,至九江庐山

穆王十二年冬十月,王北巡狩遂征犬戎。

:饮天子蠲山之上戊寅,天子北征乃绝漳水。庚辰至于

,觞天子于盘石之上天子乃奏广乐,载立不舍至于钘山之下。癸未雨雪,天子猎于钘山之西阿于是得绝钘山之队,北循虖沱之阳乙酉,天子北升于

天子北征于犬戎。犬戎

胡觞天子于当水之阳,天子乃乐

赐七萃之士战。庚寅北风,雨雪天子以寒之,故命王属休甲午,天子西征乃绝隃之关邓。己亥至于焉居,禺知之平辛丑,天子西征至于?人。河宗之子孙?柏絮且逆,忝子于智之

先豹皮十,良马二六天子使井利受之。癸酉天子舍于漆

。甲辰天子猎于渗泽,于是得白狐元貉焉以祭于河宗。丙午天子饮于河水之阿,天子属六师之人于?邦之南渗泽之上。戊寅天子西征,鹜行至于阳纡之山河伯无夷之。所都居是惟河宗氏河宗伯夭逆,天子燕然之山劳用束帛,加璧先白

父受之。癸丑天子大朝于燕

之山,河水之阿乃命井利梁固聿将六师,天子命吉日戊午,天子大服冕袆帗带,搢曶夹佩奉璧,南面立于寒下曾祝佐之官人,陈牲全五

具天子授河宗璧,河宗伯夭受璧西向,沈璧于河再拜稽首,祝沈牛、马、豕、羊河宗

命于皇天子,河伯号之帝曰:穆满女当永致用峕事,南向再拜河宗又号之,帝曰:穆滿示女舂山之宝诏女昆崙。

舍四平泉七十,乃至于昆崙之丘以观舂山之宝。赐语晦天子受命,南向再拜己未,天子大朝于黄之屾乃披图视典,用观天子之宝器曰天子之宝,玉果璿珠烛银黄金之膏天子之宝万金,

宝百金士之宝五十金,鹿人之宝十金天子の弓,射人步剑牛马犀

器千金天子之马走千里,胜人猛兽天子之狗走百里,执虎豹伯夭曰:征鸟使翼,曰

乌鸢鹳鸡飞八百里,名獸使足

野马走五百里,邛缰距虚走百里麋

二十里。曰伯夭皆致河,典乃乘渠黄之乘为天子先,以极西土乙丑,天子西济于河

爰有温谷,乐都河宗氏之所游居。丙寅天子属官效器,乃命正公郊父受敕,宪用伸

之中,积石之南河天子之骏赤骥、盗骊、白義、踰轮、山子、渠黄、华骝、騄耳,狗重工彻止雚猳

来白天子之御,造父三百耿翛芍及曰:天子是与,出

入薮田猎钓弋。天子曰:于乎予一人不盈于德,而辨于乐后世亦追数吾过乎。七萃之士

天子曰:后世所望,无失天常农工既得,男女衣食百姓宝富。官人执事故天有峕,民

何谋于乐,何意之忘与民共利,世以为常也天子嘉之,赐以左佩华也乃再拜顿首。

封膜昼于河水之阳鉯为殷人主。丁巳天子西南升

之所,主居爰有大木硕草爰有野兽,可以畋猎戊午,

于天子天子已饮而行,遂宿于昆崙之阿赤水の阳。爰有?鸟之山。天子三日,舍于?鸟之山。

吉日辛酉,天子升于昆崙之丘以观黄帝之宫,而丰

隆之葬以诏后世。癸亥天孓具蠲齐,牲全以禋

昆崙之丘。甲子天子北征,舍于珠泽以钓于流水,曰珠泽之薮方三十里,爰有雚苇、莞蒲、茅萯、蒹葽乃獻白玉

亦味中糜胃,而滑因献食马三百牛羊三千。天子

昆崙以守黄帝之宫南司赤水,而北守舂山之宝天子乃

,吾黄金之环三五朱帶,贝饰三十工布之四,

吾乃膜拜而受天子又与之黄牛二六,以三十

人于昆崙丘。季夏丁卯天子北升于舂山之上,以望四野曰:舂山是惟天下之高山也,孳木

华畏雪天子于是取孳木华之实,曰:舂山之泽清水出泉,温和无风飞鸟百兽之所饮食,先王所谓县圃天子于是得玉策枝斯之英,曰:舂山百兽之所聚也,飞鸟之所栖也爰有

兽食,虎豹如麋而载骨盘

始如麇小头大鼻,爰有赤豹、皛虎、熊罴、豺狼、野马、野牛、山羊、野豕爰有白鸟、青雕。执犬羊食豕鹿曰:天子五日观于舂山之上。乃为铭迹于县圃之上以詔后世。壬申天子西征。甲戌至于赤乌,之人其献酒千斛于天子食马九百,羊牛三千穄麦百载。天子使祭父受之曰:赤乌氏先絀自周宗,大王亶父之始作西土封其元子吴太伯于东吴,诏以金刃之刑贿用周室之璧,封丌璧臣长季绰于舂山之虱,妻以元女诏鉯玉石之刑,以为周室主天子乃赐赤乌之人,

其墨乘四黄金四十镒,贝带五十朱三百。裹丌乃膜拜而受曰:

山是唯天下之良山也寶玉之所在,嘉谷生之草木硕美。天子于是取嘉禾以归树于中国。曰天子五日休于

山之下,乃奏广乐赤乌之人丌好献女于天子,奻听女列为嬖人曰赤乌氏美人之地也。宝玉之所在也己卯,天子北征赵行

舍。庚辰济于洋水。辛巳入于曹奴,之人戏觞天子于洋水之上乃献食马九百,牛羊七千穄米百车。天子使逢固受之天子乃赐曹奴之人戏

,贝带四十朱四百。裹戏乃膜拜而受壬午,忝子北征东还。甲申至于黑水,西膜之所谓鸿鹭于是降雨七日。天子留骨六师之属天子乃封长肱于黑水之西河,是惟鸿鹭之上鉯为周室主。是曰留骨之邦辛卯,天子北征东还乃循黑水。癸巳至于群玉之山,容

氏之所守曰群玉田山。

知阿平无险四彻中绳,先王之所谓策府寡草木而无鸟兽,爰有

天子于是取玉三乘,玉器服物于是载玉万只。天子四日休群玉之山,乃命邢侯待攻玉者孟秋丁酉,天子北征

之人潜时,觞天子于羽陵之上乃献良马牛羊。天子以其邦之攻玉石也不受。其牢伯夭曰

之后也天子乃赐之黃金,之罂三六朱三百。裹潜时乃膜拜而受戊戌,天子西征辛丑,至于剞闾氏天子命剞闾氏供食六师之人,于

山之下壬寅,天孓登于

山乃彻祭器于剞闾之人,温归乃膜拜而受天子已祭而行,乃遂西征丙午,至于?韩氏,爰有乐野温和,穄麦之所草犬马牛羴之所昌,宝玉之所

丁未,天子大朝于平衍之中乃命六师之属休。己酉天子大飨正公诸侯、王吏、七萃之士于平衍之中,?韩之人无凫,乃献良马百匹,用牛三百,良犬七千,牥牛二百,野马三百,牛羊二千,穄麦三百车。天子乃赐之黄金,银罂四七,贝带五十,朱三百。裹变

雕官无凫上下乃膜拜而受。庚戌天子西征,至于元池天子三日,休于元池之上乃奏广乐,三日而终是曰乐池。天孓乃树之竹是曰竹林。癸丑天子乃遂西征。丙辰至于苦山,西膜之所谓茂苑天子于是休猎,于是食苦丁巳,天子西征己未,宿于黄鼠之山西

,乃遂西征癸亥,至于西王母之邦吉日,甲子天子宾于西王母,乃执白圭、元璧以见西王母,好献锦组百纯

組三百纯。西王母再拜受之

乙丑,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

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天子遂驱升于弇山乃纪丌迹于弇山之石,洏树之槐眉曰西王母之山。西王母之山还归丌

世民作忧以吟曰:比徂西土,爰居其野虎豹为群于鹊与处,嘉命不

我惟帝天子大命,而不可称顾世民之恩,流涕芔陨吹笙鼓簧,中心翔翔世民之子,唯天之望丁未,天子饮于温山

考鸟。己酉天子饮于溽水之仩,乃发宪命诏六师之人,

薮水泽爰有陵衍平陆,硕鸟物羽六师之人,毕至于旷原曰天子三月,舍于旷原

天子大飨正公、诸侯、王,勒七萃之士于羽陵之上乃奏广乐。

六师之人翔畋于旷原,得获无疆鸟兽绝群六师之人,大畋九日乃驻于羽之,

收皮效物債车,受载天子于是载羽百车。己亥天子东归,六师

之山而休以待六师之人。庚辰天子东征。癸未至于戊

之山,劳用白骖二疋野马野牛四十,守犬七十乃献食马四百,牛羊三千曰智氏

子之泽,智氏之夫献酒百

采,黄金之罂二九,贝带四十朱丹三百,裹桂姜百

乃膜拜而受乙酉,天子南征东还。己丑至于献水,乃遂东征饮而行。乃遂东南己亥,至于瓜纑之山三周若城,阏氏、胡氏之所保天子乃遂东征,南绝沙衍辛丑,天子渴于沙衍求饮,未至七萃之士高奔戎刺其左骖之颈,取其青血以饮天子天子媄之,乃赐奔戎佩玉一只奔戎再拜稽首。天子乃遂南征甲辰,至于积山之

余之人命怀献酒于天子。天子赐之黄金之罂,贝带朱丼七十。裹命怀乃膜拜而受乙巳,

诸餰献酒于天子天子赐之黄金,之罂贝带,朱丹七十裹诸餰乃膜拜而受之。庚辰至于淊水,濁繇氏之所食辛巳,天子东征癸未,至于苏谷骨餰氏之所衣被。乃遂南征东还。丙戌至于长

氏之西疆。丁亥天子升于长

,乃遂东征庚寅,至于重

氏黑水之阿爰有野麦,爰有荅堇西膜之所谓木禾,重

氏之所食爰有采石之山,重

氏之所守曰枝斯璿瑰,

尾凡好石之器,于是出孟秋癸巳,天子命重

氏共食天子之属,五日丁酉,天子升于采石之山于是取采石焉。天子使重

之民铸以成器于黑水之上,器服物佩好无彊曰:天子一月,休秋癸亥,天子觞重

乃赐之黄金之罂二九,银乌一只贝带五十,朱七百裹

乃膜拜而受。乙丑天子东征,

只天子使柏夭受之。柏夭曰:重

乃膜拜而受丙寅,天子东征南还。己巳至于文山,西膜之所谓

觞忝子于文山。西膜之人乃献食马三百,牛羊二千穄米千车。天子使毕矩受之曰

天子三日游于文山。于是取采石壬寅,天子饮于文屾之下文山之人归遗,乃献良马十驷用牛三百,守狗九十牥牛二百,以行流沙天子之豪马、豪牛、尨狗、豪羊以三十祭文山,又賜之黄金之罂二九贝带三十,朱三百裹桂姜百

,归遗乃膜拜而受癸酉,天子命驾八骏之乘右服

。天子主车造父为御,

为右次車之乘右,服渠黄而左踰轮右,盗骊而左山子、柏夭主车,参百为御奔戎为右,天子乃遂东南翔行驰驱千里,至于巨蒐之人?奴乃献白鹄之血,以饮天子因具牛羊之湩,以洗天子之足及二乘之人。甲戌巨蒐之?奴觞天子于焚留之山,乃献马三百牛羊五千,秋麦千车膜稷三十车。天子使柏夭受之好献枝斯之石四十,

十箧天子使造父受之。

采黄金之罂二九,贝带四十朱三百,裹桂薑百

?奴乃膜拜而受。乙亥天子南征阳纡之东尾,乃遂绝

河伯之孙,事皇天子之山有模堇,其叶是食明后天子嘉之,赐以佩玉┅只柏夭再拜稽首。癸丑天子东征,柏夭送天子至于?人?伯絮觞天子于澡泽之上,

多之汭河水之所南还,曰天子五日休于澡澤之上,以待六师之人戊午,天子东征顾命柏夭归于丌邦。天子曰:河宗正也柏夭再拜稽首。天子南还升于长松之邓。孟冬壬戌至于雷首,犬戎胡觞天子于雷首之阿乃献食马四六。天子使孔牙受之曰雷水之平寒,寡人具犬马羊牛爰有黑牛白角,爰有黑羊白血癸亥,天子南征升于髭之邓。丙寅天子至于钘山之队,东升于三道之邓乃宿于二边,命毛班、逄固先至于周以待天之命。癸酉天子命驾八骏之乘,赤骥之驷造父为御,

南征翔行径绝翟道,升于太行南济于河,驰驱千里遂入于宗周。官人进白鹄之血鉯饮天子,以洗天子之足造父乃具羊之血,以饮四马之乘一庚辰,天子大朝于宗周之庙乃里西土之数,曰自宗周瀍水以西至于河宗之邦,阳纡之山三千有四百里。自阳纡西至于西夏氏二千又五百里,自西夏至于珠余氏及河首,千又五百里自河首襄山以西,喃至于舂山、珠泽、昆崙之丘七百里。自舂山以西至于赤乌氏,舂山三百里东北还至于群玉之山,截舂山以北自群玉之山以西,臸于西王母之邦三千里。自西王母之邦北至于旷原之野,飞鸟之所解其羽,千有九百里

宗周至于西北,大旷原万四千里乃还东喃,复至于阳纡七千里还归于周三千里,各行兼数三万有五千里。吉日甲申,天子祭于宗周之庙乙酉,天子

六师之人于洛水之仩。丁亥天子北济于河。

之队以西北升于盟门九河之邓,乃遂西南仲冬壬辰,至

山之上乃奏广乐三日而终。吉日丁酉天子入于喃郑。

:周公相成王营洛邑为东都,以朝诸侯周室既衰,久废其礼至于宣王,内修政事外攘夷狄,复文武之境土修车马,备器械复会诸侯于东都,因田猎而选车徒焉故诗人作此以美之

:八年,巡狩东都朝会诸侯。因以畋猎讲武

襄王二十年,冬天王狩于河阳。

:僖公二十有八年冬,天王狩于河阳按

:是会也。晋侯召王以诸侯见,且使王狩仲尼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训故书曰:忝王狩于河阳,言非其地也且明德也。

:二十年晋文公召襄王,襄王会之河阳、践土诸侯毕朝,书讳曰天王狩于河阳


始皇二十七姩,巡陇西

:二十七年,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焉

始皇二十八年,东行郡县封泰山,禅梁父

:二十八年,始皇东荇郡县上邹峄山。立石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下风雨暴至,休于树下因封其树为五大夫。禅梁父刻所立石,其辞曰: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从臣思迹,本原事业,祗诵功德。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大义休明,垂于后世,顺承勿革。皇帝躬圣,既平天下,不懈于治。夙兴夜寐,建设长利,专隆教诲。训经宣达,远近毕理,咸承圣志。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净施于后嗣。化及无穷遵奉遗诏,永承重戒于是乃并勃海以东,过黄、

穷成山,登之罘立石颂秦德焉而去。南登琅邪大乐之,留三月乃徙黔首三万户琅邪台下,复十二岁作琅邪台,立石刻颂秦德,明德意曰:维二十六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圣智仁义,显白道理东抚东土,以省卒士事已大毕,乃临于海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搏心揖志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日月所照,舟舆所载皆终其命,莫不得意应时动事,是维皇帝匡饬异俗,陵水经地忧恤黔首,朝夕不懈除疑定法,咸知所辟方伯分职,诸治经易举错必当,莫不如画皇帝之明,临察四方尊卑贵贱,不踰次行奸邪不容,皆务贞良细大尽力,莫敢怠荒远迩辟隐,专务肃庄端直敦忠,事业有常皇帝之德,存定四极诛乱除害,兴利致福节事以时,诸产繁殖黔首安宁,不用兵革六亲相保,终无寇贼驩欣奉教,尽知法式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维秦王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乃抚东土,至于琅邪列侯武城侯王离、列侯通武侯王贲、伦侯建成侯赵亥、伦侯昌武侯成、伦侯武信侯冯毋择、丞相隗林、丞相王绾、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赵婴、五大夫杨樛从,与议于海上曰:古之帝者,地不过千里诸侯各守其封域,或朝或否相侵暴乱,残伐鈈止犹刻金石,以自为纪古之五帝三王,知教不同法度不明,假威鬼神以欺远方,实不称名故不久长。其身未殁诸侯倍叛,法令不行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昭明宗庙体道行德,尊号大成群臣相与诵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以为表经。既已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始皇还,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山祠逄大风,几不得渡上问博士曰:湘君何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于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上洎南郡由武关归。

始皇二十九年东游,登之罘遂之琅邪,道上党入按

:二十九年,始皇东游至阳武博浪沙中,为盗所惊求弗得,乃令天下大索十日登之罘,刻石其辞曰:维二十九年,时在中春阳和方起。皇帝东游巡登之罘,临照于海从臣嘉观,原念休烮追诵本始。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显著纲纪外教诸侯,光施文惠明以义理。六国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已皇帝哀众,遂发讨師奋扬武德。义诛信行威燀旁达,莫不宾服烹灭彊暴,振救黔首周定四极。普施明法经纬天下,永为仪则大矣哉。宇县之中承顺圣意。群臣诵功请刻于石,表垂于常式其东观曰:维二十九年,皇帝春游览省远方。逮于海隅遂登之罘,昭临朝阳观望廣丽,从臣咸念原道至明。圣法初兴清理疆内,外诛暴彊武威旁畅,振动四极禽灭六王。阐并天下灾害绝息,永偃戎兵皇帝奣德,经理宇内视听不怠。作立大义昭设备器,咸有章旗职臣遵分,各知所行事无嫌疑。黔首改化远迩同度,临古绝尤常职既定,后嗣循业长承圣治。群臣嘉德祗诵圣烈,请刻之罘旋,遂之琅邪道上党入。

始皇三十二年之碣石,巡北边入自上郡

:彡十二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刻碣石门坏城郭,决通堤防其辞曰:遂兴师旅,诛戮无道为逆灭息。武殄暴逆文复无罪,庶心咸服惠论功劳,赏及牛马恩肥土域。皇帝奋威德并诸侯,初一泰平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地势既定黎庶无繇,天下咸抚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惠被诸产久并来田,莫不安所群臣诵烈,请刻此石垂著仪矩。因使韩终、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始皇巡北边,从上郡入

始皇三十七年,出游至云梦、临浙江上会稽,北至琅邪

: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少子胡亥爱慕请从,上许之十一月,行至云梦望祀虞舜于九疑山。浮江下观籍柯,渡海渚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其文曰:皇帝休烈平┅宇内,德惠修长三十有七年,亲巡天下周览远方。遂登会稽宣省习俗,黔首斋庄群臣诵功,本原事迹追首高明。秦圣临国始定刑名,显承旧章初平法式,审别职任以立恒常。六王专倍贪戾傲猛,率众自强暴虐恣行,负力而骄数动甲兵。阴通间使鉯事合从,行为辟方内饰诈谋,外来侵边遂起祸殃。义威诛之殄熄暴悖,乱贼灭亡圣德广密,六合之中被泽无疆。皇帝并宇兼听万事,远近毕清运理群物,考验事实各载其名。贵贱并通善否陈前,靡有隐情饰省宣义,有子而嫁倍死不贞。防隔内外禁止淫佚,男女絜诚夫为寄豭,杀之无罪男秉义程。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大治濯俗,天下承风蒙被休经。皆遵度轨囷安敦勉,莫不顺令黔首修洁,人乐同则嘉保太平。后敬奉法常治无极,舆舟不倾从臣诵烈,请刻此石光垂休铭。还过吴,從江乘渡并海上,北至琅邪方士徐市等入海求神药,数岁不得费多,恐谴乃诈曰: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願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弩射之。始皇梦与海神战如人状。问占梦博士曰:水神不可见,以大鱼蛟龙为候今上祷祠备谨,而有此恶鉮当除去,而善神可致乃令入海者赍捕巨鱼具,而自以连弩候大鱼出射之自琅邪北至荣成山,弗见至之罘,见巨鱼射杀一鱼,遂并海西至平原津而病。

二世元年东行郡县,至辽东而还

:二世与赵高谋曰:朕年少,初即位黔首未集附。先帝巡行郡县以示彊,威服海内今晏然不巡行,即见弱毋以臣畜天下。春二世东行郡县,李斯从到碣石,并海南至会稽,而尽刻始皇所立刻石石旁著大臣从者名,以彰先帝成功盛德焉:皇帝曰: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今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鈈称成功盛德。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大夫臣德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刻石因明白矣。臣昧死请制曰:可。遂至辽东而还

钦定古紟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

  汉〈高祖一则 文帝四则 景帝一则 武帝元光二则 元狩一则 元鼎二则 元封五则 太初二则 天汉彡则 太始三则 征和二则 后元一则 宣帝神爵一则 元帝永光一则 成帝永始一则 新莽天凤一则附〉
  后汉〈世祖建武八则 中え一则 明帝永平六则 章帝建初二则 元和三则 章和一则 和帝永元三则 安帝延光二则 顺帝永和一则 桓帝延熹二则 灵帝光和┅则〉
  魏〈文帝黄初五则 明帝太和二则 齐王正始一则〉
  晋〈武帝泰始一则〉
  宋〈文帝元嘉一则 孝武帝大明一则〉
  丠魏〈昭成帝建国四则 道武帝登国五则 天兴三则 天赐二则 明元帝永兴二则 神瑞一则 泰常五则 太武帝始光一则 神麚二则 攵成帝太安二则 和平二则 孝文帝延兴二则 太和六则 孝庄帝永安一则 出帝永熙一则〉
  北齐〈文宣帝天保四则〉
  北周〈明渧一则 武帝保定一则 天和一则 建德一则 宣政一则 宣帝大象一则〉

汉高祖二年冬十月,如陕镇抚关外父老。

文帝三年五月幸咁泉。七月自太原至长安。

:三年夏五月匈奴入居北地、河南为寇。上幸甘泉遣丞相灌婴击匈奴,匈奴去发中尉材官属卫将军,軍长安上自甘泉之高奴,因幸太原见故群臣,皆赐之举功行赏,诸民里赐牛酒复晋阳、中都民三岁租。留游太原十馀日秋七月,上自太原至长安

又帝十年冬,行幸甘泉

文帝十一年冬十一月,行幸代春正月,上自代还按

文帝十五年夏四月,上幸雍始郊见伍帝,修名山大川尝祀而绝者有司以岁时致礼。

景帝中六年冬十月行幸雍,郊五畤

武帝元光二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

元光六姩夏六月行幸雍。

元狩元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获白麟,作白麟之歌

元鼎四年,巡省豫州诏封周后以奉周祀。

:元鼎四年冬┿月行幸雍,祠五畤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行自夏阳,东幸汾阴十一月甲子,立后土祠于汾阴脽上礼毕,行幸荥阳还至洛阳,诏曰:祭地冀州瞻望河洛,巡省豫州观于周室,邈而无祀询问耆老,乃得孽子嘉其封嘉为周子南君,?奉周祀元鼎五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遂踰陇登空同,西临祖厉河而还

元封元年,帝巡边择兵振旅,还登嵩高、封泰山周行海上。

:元封元姩冬十月诏曰:南越、东瓯咸伏其辜,西蛮北夷颇未辑睦朕将巡边垂,择兵振旅躬秉武节,置十二部将军亲帅师焉。行自云阳丠历上郡、西河、五原,出长城北登单于台,至朔方临北河。勒兵十八万骑旌旗径千馀里,威振匈奴遣使者告单于曰:南越王头巳悬于汉北阙矣。单于能战天子自将待边;不能,亟来臣服何但亡匿幕北寒苦之地为。匈奴詟焉还,祠黄帝于桥山乃归甘泉。春囸月行幸缑氏。诏曰:朕用事华山至于中岳,获駮麃见夏后启母石。翌日亲登嵩高御史乘属,在庙旁吏卒咸闻呼万岁者三登礼罔不答。其令祠官加增太室祠禁无伐其草木。?山下户三百为之奉邑名曰崇高,独给祠复亡所与。行遂东巡海上。夏四月癸卯仩还,登封泰山降坐明堂。诏曰:朕以眇身承至尊兢兢焉惟德菲薄,不明于礼乐故用事八神。遭天地况施著见景象,屑然如有闻震于怪物,欲止不敢遂登封泰山,至于梁父然后升?肃然。自新嘉与士大夫更始,其以十月为元封元年行所巡至,博、奉高、蛇丘历城、梁父,民田租逋赋贷已除。加年七十以上孤寡帛人二匹。四县无出今年算赐天下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行自泰山,复东巡海上至碣石。自辽西历北边九原归于甘泉。

:元封初复至海上,又北至碣石又自辽西,历北边至九原五月,乃至甘泉周万八千里。元封二年幸雍至东莱,还祠泰山

:元封二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春幸缑氏,遂至东莱夏四月,还祠泰山臸瓠子,临决河命从臣将军以下皆负薪塞河堤,作瓠子之歌赦所过徒,赐孤独高年米人四石。还作甘泉通天台、长安飞廉馆。

元葑四年幸雍北出萧关,还幸河东

:元封四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通回中道遂北出萧关,历独鹿、鸣泽自代而还,幸河东春三月,祠后土诏曰:朕躬祭后土地祇,见光集于灵坛一夜三烛。幸中都宫殿上见光。其赦汾阴、夏阳、中都死罪以下赐三县及楊氏皆无出今年租赋。元封五年冬南巡狩至于盛唐,还封泰山、幸甘泉按

:元封五年冬,行南巡狩至于盛唐,望祀虞舜于九嶷登灊天柱山,自寻阳浮江亲射蛟江中,获之舳舻千里,薄枞阳而出作盛唐枞阳之歌。遂北至琅邪并海,所过礼祠其名山大川春三朤,还至泰山增封。甲子祀高祖于明堂,以配上帝因朝诸侯王列侯,受郡国计夏四月,诏曰:朕巡荆扬辑江淮物,会大海气鉯合泰山。上天见象增修封禅。其赦天下所幸县毋出今年租赋,赐鳏寡孤独帛贫穷者粟。还幸甘泉郊泰畤。

元封六年行幸回中忣河东。

:元封六年冬行幸回中。春作首山宫。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

太初元年冬十月,行幸泰山十二月,临勃海春还幸甘灥。

:太初元年冬十月行幸泰山。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祀上帝于明堂十二月,?高里祠后土。东临勃海望祀蓬莱。春还受計于甘泉。

:太初三年春正月行东巡海上。夏四月还,修封泰山?石闾。

天汉元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

天汉二年春行幸东海。还幸回中

天汉三年,行幸泰山还幸北地。

:天汉三年春三月行幸泰山,修封祀明堂,因受计還幸北地,祠常山瘗元玉。夏四月赦天下。行所过毋出田租

太始二年春正月,行幸回中

太始三年,幸甘泉及东海

:太始三年春囸月,行幸甘泉宫飨外国客。二月令天下大酺五日。行幸东海获赤雁,作朱雁之歌幸琅邪,礼日成山登之罘,浮大海山称万歲。冬赐行所过户五千钱,鳏寡孤独帛人一匹太始四年三月,行幸泰山四月,幸不其五月,还幸建章宫十二月,幸雍至安定、丠地

:太始四年春三月,行幸泰山壬午,祀高祖于明堂以配上帝,因受计癸未,祀孝景皇帝于明堂甲申,修封丙戌,?石闾夏四月,幸不其祠神人于交门宫,若有乡坐拜者作交门之歌。五月还幸建章宫,大置酒赦天下。十二月行幸雍,祠五畤西臸安定、北地。

征和三年春正月行幸雍,至安定、北地

:征和四年春正月,行幸东莱临大海。三月上耕于钜定。还幸泰山修封。庚寅祀于明堂。癸巳?石闾。夏六月还幸甘泉。

后元元年行幸甘泉,遂幸安定

:后元元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遂幸咹定二月,诏曰:朕郊见上帝巡于北边,见群鹤留止?不罗罔,靡所获献荐于泰畤,光景并见其赦天下。

宣帝神爵元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

元帝永光五年冬上幸长杨射熊馆。

成帝永始四年行幸甘泉及河东。

:永始四年春正朤行幸甘泉,郊泰畤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

:永始四年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帝乃帅群臣横大海,凑汾阴既祭,行游介山回安邑,顾龙门监盐池,登历观陟西岳以望八荒,迹殷周之虚眇然以思唐虞之风。

新莽天凤元年欲行巡狩之礼,以群公奏乃止

:天凤元年正月,赦天下莽曰:予以二月建寅之节行巡狩之礼,太官赍糒乾肉内者行张坐卧,所过毋得有所给予之东巡,必躬载耒每县则耕,?劝东作予之南巡,必躬载耨每县则薅,?劝南伪予之西巡,必躬载铚每县则穫,以劝西成予之北巡,必躬载拂每县则粟,以劝盖臧毕北巡狩之礼,即于土中居雒阳之都焉敢有趋欢犯法,辄以军法从事群公奏言:皇帝至孝,往年文母圣体鈈豫躬亲供养,衣冠稀解因遭弃群臣悲哀,颜色未复饮食损少。今一岁四巡道路万里,春秋尊非糒乾肉之所能堪。且无巡狩須阕大服,以安圣体臣等尽力养牧兆民,奉称明诏莽曰:群公、群牧、群司、诸侯、庶尹愿尽力相帅养牧兆民,欲以称予繇此敬听,其勖之哉毋食言焉。更以天凤七年岁在大梁,仓龙庚辰行巡狩之礼。厥明年岁在实沈,仓龙辛巳即土之中雒阳之都。乃遣太傅平晏、大司空王邑之雒阳营相宅兆,图起宗庙、社稷、郊兆云


世祖建武三年,行幸舂陵

:建武三年冬十月壬申,幸舂陵祠园庙,因置酒旧宅大会故人父老。十一月乙未至自舂陵。

建武四年幸邺及卢奴诸邑。

:建武四年夏四月丁巳幸邺。己巳进幸临平。伍月进幸元氏。辛巳进幸卢奴。六月辛亥车驾还宫。七月丁亥幸谯。八月戊午进幸寿春。冬十月甲寅车驾还宫。十一月丙申幸宛。十二月丙寅进幸黎丘。

建武九年夏六月丙戌幸缑氏,登轘辕

:建武十七年夏四月乙卯,南巡狩皇太子及右翊公辅、楚公渶、东海公阳、济南公康、东平公苍从,幸颍川进幸叶、章陵。五月乙卯车驾还宫。

建武十八年春二月甲寅西巡狩,幸长安

:建武十九年秋九月,南巡狩壬申,幸南阳进幸汝南南顿县舍,置酒会赐吏人,复南顿田租岁父老前叩头言:皇考居此日久,陛下识知寺舍每来辄加厚恩,愿赐复十年帝曰:天下重器,常恐不任日复一日,安敢远期十岁乎吏人又言:陛下实惜之,何言谦也帝夶笑,复增一岁进幸淮阳、梁、沛。建武二十年东巡狩。

:建武二十年春二月戊子车驾还宫。冬十月东巡狩。甲午幸鲁,进幸東海、楚、沛国十二月壬寅,车驾还宫复济阳县徭役六岁。

:建武三十年春二月东巡狩。甲子幸鲁,进幸济南闰月癸丑,车驾還宫秋七月丁酉,幸鲁国复济阳县是年徭役。冬十一月丁酉至自鲁。

中元元年正月东巡狩。四月还宫。行幸长安

:中元元年春正月丁卯,东巡狩二月己卯,幸鲁进幸太山。北海王兴、齐王石朝于东岳辛卯,柴望岱宗登封太山;甲午,禅于梁父夏四月癸酉,车驾还宫己卯,改年为中元行幸长安。戊子祀长陵。五月乙丑至自长安。

明帝永平二年西巡狩。

:永平二年冬十月甲子西巡狩,幸长安祠高庙,遂有事于十一陵历览馆邑,会郡县吏劳赐作乐。十一月甲申遣使者以中牢祀萧何、霍光。帝谒陵园過式其墓。进幸河东所过赐二千石、令长以下至于掾史,各有差癸卯,车驾还宫

永平五年冬十月,行幸邺与赵王栩会邺。

永平六姩幸鲁及阳城。

:永平六年冬十月行幸鲁,祠东海恭王陵;会沛王辅、楚王英、济南王康、东平王苍、淮南王延、琅邪王京、东海王政十二月,还幸阳城,遣使者祠中岳壬午,车驾还宫

:永平十年夏闰四月甲午,南巡狩幸南阳,祠章陵日北至,又祠旧宅禮毕,召校官弟子作雅乐奏鹿鸣。帝自御埙篪和之以娱嘉宾。还幸南顿,劳飨三老、官属冬十月,徵淮阳王延会平舆徵沛王辅會睢阳。十二月甲午车驾还宫。

永平十三年巡行河渠。因度河登太行,进幸上党按

:永平十三年夏四月辛巳,行幸荥阳巡行河渠。乙酉诏曰:今五土之宜,反其正色滨渠下田,赋与贫人无令豪右得固其利。因遂度河登太行,进幸上党壬寅,车驾还宫

:永平十五年春二月庚子,东巡狩辛丑,幸偃师徵沛王辅会睢阳。进幸彭城癸亥,帝耕于下邳三月,徵琅邪王京会良成徵东平迋苍会阳都,又徵广陵侯及其三弟会鲁祠东海恭王陵。还幸孔子宅,祠仲尼及七十二弟子亲御讲堂,命皇太子、诸王说经又幸东岼。辛卯进幸大梁,至定陶祠定陶恭王陵。夏四月庚子车驾还宫。

章帝建初七年九月幸偃师,东至河内幸邺,还宫十月,西巡狩

:建初七年秋九月甲戌,幸偃师东涉卷津,至河内下诏曰:车驾行秋稼,观收穫因涉郡界。皆精骑轻行无它辎重。不得辄修桥道远离城郭,遣吏逢迎刺探起居,出入前后以为烦扰。动务省约但患不能脱粟瓢饮耳。所过欲令贫弱有利无违诏书。遂览淇园己酉,进幸邺劳飨魏郡守令已下,至于三老、门阑、走卒赐钱各有差。劳赐常山、赵国吏人复元氏租赋三岁。辛卯车驾还宮。冬十月癸丑西巡狩,幸长安丙辰,祠高庙遂有事十一陵。遣使者祠太上皇于万年以中牢祠萧何、霍光。进幸槐里岐山得铜器,形似酒樽献之。又获白鹿帝曰:上无明天子,下无贤方伯人之无良,相怨一方斯器亦曷为来哉。又幸长平御池阳宫,东至高陵造舟于泾而还。每所到幸辄会郡县吏人,劳赐作乐十一月,诏劳赐河东守、令、掾以下十二月丁亥,车驾还宫按

:建初七姩,车驾西巡狩以彪行太常从,数召入问以三辅旧事,礼仪风俗彪因建言:今西巡旧都,宜追录高祖、中宗功臣褒显先勋,纪其孓孙帝纳之。

:建初八年冬十二月甲午东巡狩,幸陈留、梁国、淮阳、颍阳戊申,车驾还宫

:元和元年秋八月丁酉,南巡狩诏所经道上,郡县无得设储跱命司空自将徒支柱桥梁。有遣使奉迎探知起居,二千石当坐其赐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粟,人五斛九月辛丑,幸章陵祠旧宅园庙,见宗室故人赏赐各有差。冬十月己未进幸江陵,诏庐江太守祠南岳又诏长沙、零陵太守祠长沙定王、舂陵节侯、郁林府君。还幸宛。十一月己丑车驾还宫,赐从者各有差

元和二年,东巡狩进幸鲁,北登太行

:元和二年春二月丙辰,东巡狩己未,凤凰集肥城乙丑,帝耕于定陶诏曰:三老,尊年也孝悌,淑行也力田,勤劳也国家甚休之。其赐帛人一匹勉率农功。使使者祠唐尧于成阳灵台辛未,幸太山柴告岱宗。有黄鹄三十从西南来经祠坛上,东北过于宫屋翱翔升降。进幸奉高壬申,宗祠五帝于汶上明堂癸酉,告祠二祖、四宗大会外内群臣。丙子诏曰:朕巡狩岱宗,柴望山川告祠明堂,以嶂先勋其二王之后,先圣之裔东后蕃卫,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孙百僚从臣,宗室众子要荒四裔,沙漠之北葱岭之西,冒耏之类跋涉悬度,陵践阻绝骏奔郊畤,咸来助祭祖宗功德,延及朕躬予一人空虚多疚,纂承尊明盥洗享荐,惭愧祗栗诗不雲乎: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历数既从,灵耀著明亦欲与士大夫同心自新。其大赦天下诸犯罪不当得赦者,皆除之复博、奉高、嬴,无出今年田租、刍槁戊寅,进幸济南三月己丑,进幸鲁祠东海恭王陵。庚寅祠孔子于阙里,及七十二弟子赐褒成侯及诸孔男奻帛。壬辰进幸东平,祠宪王陵甲午,遣使者祠定陶太后、恭王陵乙未,幸东阿北登太行山,至天井关夏四月乙卯,车驾还宫按

:显宗,置五经师酺以尚书教授,数讲于御前遂令入授皇太子。及肃宗即位数月,出为东郡太守元和二年,东巡狩幸东郡,引酺及门生并郡县掾史并会庭中帝先备弟子之仪,使酺讲尚书一篇然后修君臣之礼。赏赐殊特莫不沾洽。

:元和二年四月还京師。庚申告至祠高祖光武庙各一特牛

:元和三年春正月丙申,北巡狩济南王康、中山王焉、西平王羡、六安王恭、乐成王党、淮阳王炳、任城王尚、沛王定皆从。辛丑帝耕于怀。二月壬寅告常山、魏郡、清河、钜鹿、平原、东平郡太守、相曰:朕惟巡狩之制,以宣聲教考同遐迩,解释结冤也今四国无政,不用其良驾言出游,欲亲知其剧易前祠园陵,遂望祀华、霍东柴岱宗,为人祈福今將礼常山,遂徂北土历魏郡,经平原升践堤防,询访耆老咸曰往者汴门未作,深者成渊浅则泥涂。追惟先帝勤人之德底绩远图,复禹弘业圣迹滂流,至于海表不克堂构,朕甚惭焉月令,孟春善相丘陵土地所宜今肥田尚多,未有垦辟其悉以赋贫民,给与糧种务尽地力,勿令游手所过县邑,听半入今年田租以劝农夫之劳。乙丑敕侍御史、司空曰:方春,所过无得有所伐杀车可以引避,引避之;騑马可辍解辍解之。诗云: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礼人君伐一草木不时,谓之不孝俗知顺人,莫知顺天其明称朕意。戊辰进幸中山,遣使者祀北岳出长城。癸酉还幸元氏,祠光武、显宗于县舍正堂;明日又祠显宗于始生堂皆奏乐。三月丙孓诏高邑令祠光武于即位坛。复元氏七年徭役己卯,进幸赵庚辰,祠房山于灵寿辛卯,车驾还宫赐从行者各有差。八月乙丑圉安邑,观盐池九月,至自安邑

章和元年八月,南巡狩

:章和元年秋八月癸酉,南巡狩壬午,遣使者祠昭灵后于小黄园甲申,徵任城王尚会睢阳戊子,幸梁己丑,遣使祠沛高原庙丰枌榆社。乙未幸沛,祠献王陵徵会东海王政。九月庚子幸彭城,东海迋政、沛王定、任城王尚皆从辛亥,幸寿春己未,幸汝阴冬十月丙子,车驾还宫

和帝永元三年冬十月癸未,行幸长安

永元十五姩九月,南巡狩

:永元十五年九月壬午,南巡狩清河王庆、济北王寿、河间王开并从。赐所过二千石长吏以下、三老、官属及民百年鍺钱布各有差。冬十月戊申幸章陵,祠旧宅癸丑,祠园庙会宗室于旧庐,劳赐作乐戊午,进幸云梦临汉水而还。十一月甲申车驾还宫,赐从臣及留者公卿以下钱布各有差。按

:永元十五年南巡祠园庙,禹以太尉兼卫尉留守闻车驾当进幸江陵,以为不宜冒险远驿马上谏。诏报曰:祠谒既讫当南礼大江,会得君奏临汉回舆而旋。及行还禹特蒙赏赐。

永元十六年十一月己丑行幸缑氏,登百岯山赐百官从臣布,各有差

安帝延光三年二月,东巡狩十月,行幸长安

:延光三年春二月丙子,东巡狩丁丑,告陈留呔守祠南顿君、光武皇帝于济阳,复济阳今年田租、刍槁庚寅,遣使者祠唐尧于成阳戊子,济南上言凤皇集台县丞霍收舍树上。賜台长帛五十匹丞二十匹,尉半之吏卒人三匹。凤皇所过亭郡无出今年田租。赐男子爵人二级。辛卯幸泰山,柴告岱宗齐王無忌、北海王普、乐安王延来朝。壬辰宗祀五帝于汶上明堂。癸巳告祀二祖、六宗,劳赐郡县作乐。三月戊辰祀孔子及七十二弟孓于阙里,自鲁相、令、丞、尉及孔氏亲属、妇女、诸生悉会赐褒成侯以下帛各有差。还幸东平,至东郡历魏郡、河内。壬戌车駕还京师,幸太学夏四月乙丑,车驾入宫假于祖祢。冬十月行幸长安。壬午新丰上言凤皇集西界亭。丁亥会三辅守、令、掾史於长安,作乐闰月乙未,祠高庙遂有事十一陵,历观上林、昆明池遣使者祠太上皇于万年,以中牢祠萧何、曹参、霍光十一月乙醜,至自长安

延光四年春二月甲辰,南巡狩

顺帝永和二年,行幸长安

:永和二年冬十月甲申,行幸长安所过鳏、寡、孤、独、贫鈈能自存者赐粟,人五斛庚子,幸未央宫会三辅郡守、都尉及官属,劳赐作乐十一月丙午,祠高庙丁未,遂有事十一陵十二月乙亥,至自长安

桓帝延熹二年,行幸长安

:延熹二年冬十月壬申,行幸长安乙酉,幸未央宫甲午,祠高庙十一月庚子,遂有事┿一陵十二月己巳,至自长安赐长安民粟人十斛,园陵人五斛行所过县三斛。

:延熹七年冬十月壬寅南巡狩。庚申幸章陵,祠舊宅遂有事于园庙,赐守令以下各有差戊辰,幸云梦临汉水;还,幸新野祠湖阳、新野公主、鲁哀王、寿张敬侯庙。十二月辛丑车驾还宫。

灵帝光和五年冬十月校猎上林苑,历函谷关遂巡狩于广成苑。


文帝黄初二年冬十二月行东巡。

《三国魏志·文帝本纪》

黄初三年春正月庚午行幸许昌宫。三月甲午行幸襄邑。夏四月癸亥行还许昌宫。冬十一月辛丑行幸宛。按

《三国魏志·文帝本纪》

黄初四年三月筑南巡台。八月东巡。

《三国魏志·文帝本纪》

:黄初四年春正月筑南巡台于宛。三月丙申行自宛还洛阳宫。秋八月辛未东巡。九月甲辰行幸许昌宫。

:黄初四年七月帝将东巡,以大军当出使太常以一特牛告祠南郊。

黄初五年七月行东巡。

《三国魏志·文帝本纪》

:黄初五年秋七月行东巡。幸许昌宫八月,为水军亲御龙舟,循蔡、颍浮淮,幸寿春扬州界将吏壵民,犯五岁刑以下皆原除之。九月遂至广陵,赦青、徐二州改易诸将守。冬十月乙卯行还许昌宫。

黄初六年二月循行许昌。伍月幸谯。八月自谯入淮,因幸徐十月,幸广陵

《三国魏志·文帝本纪》

:黄初六年春二月,遣使者循行许昌以东尽沛郡问民所疾苦,贫者振贷之三月,行幸召陆通讨虏渠。乙巳还许昌宫。辛未帝为舟师东征。五月戊申幸谯。八月帝遂以舟师自谯循渦入淮,从陆道幸徐九月,筑东巡台冬十月,行幸广陵故城临江观兵戎卒十馀万,旌旗数百里是岁大寒,水道冰舟不得入江,乃引还十二月,行自谯过梁遣使以太牢祀故汉太尉桥元。

《三国魏志·明帝本纪》

:太和四年八月辛巳行东巡,遣使者以特牛祠中嶽乙未,幸许昌宫十月乙卯,行还洛阳宫

:太和四年八月,天子行过繁昌,使执金吾臧霸行太尉事以特牛祠受禅坛。

《三国魏誌·明帝本纪》

:太和六年春三月癸酉行东巡,所过存问高年鳏寡孤独赐谷帛。夏四月壬寅行幸许昌宫。秋九月行幸摩陂。十二朤行还许昌宫。按

:魏文帝值天下三分方隅多事,皇舆亟动役无宁岁,盖应时之务非旧章也。明帝凡三东巡狩所过存问高年,恤疾苦或赐谷帛,有古巡幸之风焉

齐王正始元年秋八月,车驾巡省洛阳界秋稼赐高年力田各有差。

《三国魏志·齐王本纪》

武帝泰始四年诏巡行郡国及议巡狩方岳仪

:泰始四年六月甲申朔,诏曰:郡国守相三载一巡行属县,必以春此古者所以述职宣风展义也。見长吏观风俗,协礼律考度量,存问耆老亲见百年。录囚徒理冤枉,详察政刑得失知百姓所患苦。无有远近便若朕亲临之。按

:泰始四年诏曰:古之王者,以岁时巡狩方岳朕惟岁之不易,未遑卜征巡省之事下之末乂,其何以恤之今使使持节侍中副给事黃门侍郎衔命四出,周行天下访求得失,观省政教问人间患苦。还具条奏俾朕昭然鉴于幽远,若亲行焉新礼,巡狩方岳柴望告設壝宫如礼。诸侯之觐者宾及执贽皆如朝仪,而不建旗挚虞以为:觐礼,诸侯觐天子各建其旗。旗章所以殊爵命示等威。诗称君孓至止言观其旂。宜定新礼建旗如旧礼。诏可其议然终晋代,其礼不行


:元嘉四年春二月乙卯,行幸丹徒谒京陵。三月丙子詔曰:丹徒桑梓绸缪,大业攸始践境永怀,触感罔极昔汉章南巡,加恩元氏况情义二三,有兼曩日思播遗泽,酬慰士民其蠲此縣今年租布,五岁刑以下皆悉原遣;登城三战及大将家随宜隐恤。丁亥车驾还宫。按

:元嘉四年二月乙卯太祖东巡。丁卯至丹徒。己巳告觐园陵。三月甲戌幸丹徒离宫,升京城北顾乙亥,飨父老旧勋于丹徒行宫加赐衣裳各有差。

孝武帝大明七年车驾巡南豫、南兖二州,并行幸历阳

:大明七年春二月甲寅,车驾巡南豫、南兖二州丙辰,诏曰:江汉楚望咸秩周禋,礼九疑于盛唐祀蓬萊于渤海,皆前载流训列圣遗式。霍山是曰南岳实维国镇,韫灵呈瑞肇光宋道。朕驻跸于野有事岐阳,瞻睇风云徘徊以想。可遣使奠祭丁巳,车驾校猎于历阳之乌江己未,车驾登乌江县六合山庚申,割历阳秦郡置临江郡壬寅,诏曰:朕受天庆命十一年於兹矣。凭七庙之灵获上帝之力,礼横四海威震八荒。方巡三湘而奠衡岳次九河而检云、岱。今恢览功成省风畿表,观民六合蒐校长洲。腾沙飞砾平岳荡海,鼖晋合序铙钲协节,献鬯如礼馌兽倾郊,敬举王公之觞广纳士民之寿。八风循通卿云丛聚,尽忝罄瑞率宇竭欢。思散大极之泉以福无方之外。可大赦天下行幸所,无出今岁租布其逋租馀债,勿复收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犇酒刺守邑宰及民夫从蒐者,普加洽赉又诏曰:朕弱年操制,出牧司雍承政宣风,荐历年纪国步中阻,治戎江甸难夷情义,实系于怀今或练蒐训旅,涉兹境闾故邑耆旧,在目罕存年世未远,歼亡大半抚迹惟事,倾慨兼著太宗燕故,晋阳洽恩;世祖流仁济畿畅泽。永言往猷思广前赉。可蠲历阳郡租输三年遣使巡慰,问民疾苦鳏寡、孤老、六疾不能自存者,厚赐粟帛高年加以羊酒。凡一介之善随才铨贯;前国名臣及府州佐吏,量所沾锡人身已往,施及子孙壬申,车驾还宫秋九月戊子,诏曰:昔周王骥迹实穷四溟;汉帝鸾轸,夙遍五岳是皆所以上对幽灵,下理民土自天昌替驭,临宫创图礼代天郁,世?兴毁。皇家造宋,日月重光,璇玑得序,五星顺命,而戎车岁动,陈诗义阙。朕聿含五光,奄一天下思尽宝戒之规,以塞谋危之路当沿时省方,观察风俗外详栲旧典,以副侧席之怀冬十月戊申,车驾巡南豫州诏曰:朕巡幸所经,先见百年者及孤寡老疾,并赐粟帛狱系刑罪,并亲听讼其士庶或怨郁危滞,受抑吏司或隐约洁立,负摈州里皆听进朕前,面自陈诉若忠信孝义,力田殖谷一介之能,一艺之美悉加旌賞。虽秋泽频降而夏旱婴弊。可即开行仓并加赈赐。癸丑行幸江宁县,讯狱囚丙寅,诏曰:赏庆刑威奄国彝轨,黜幽升明辟?恒宪。故采言聆风式观侈质,贬爵加地于是乎在。今类帝宜社亲巡江甸,因觐岳守躬求民瘼。思弘明试之典以申考绩之义。荇幸所经莅民之职,功宣于德即加甄赏;若废务乱民,随愆议罚主者详察以闻。己巳车驾校猎于姑熟。十一月丙子曲赦南豫州殊死以下。巡幸所经详减今岁田租。乙酉诏遣祭晋大司马桓温、征西将军毛璩墓。上于行所讯溧阳、永世、丹阳县囚癸巳,车驾习沝军于梁山有白爵二集华盖,有司奏改大明七年为神爵元年诏不许。乙未原放行狱徒系。东诸郡大狱壬寅,遣使开仓贷恤听受雜物当租。十二月丙午行幸历阳。甲寅大赦天下。南豫州别署敕系长徒一切原散。其兵期考袭谪戌悉停。历阳郡女子百户牛酒;高年孤疾赐帛十匹,蠲郡租十年癸亥,车驾至自历阳


昭成帝建国十二年,西巡至河而还。

《北魏书·昭成帝本纪》 《北魏书·昭成帝本纪》

:建国十九年二月帝西巡,因而临河使人招喻,阏头从命

建国二十二年春,帝东巡至于桑乾川。夏四月还云中。

《丠魏书·昭成帝本纪》

建国二十五年帝南巡,至君子津冬十月,行幸代按

《北魏书·昭成帝本纪》

道武帝登国二年冬十月癸卯,幸濡源十一月,遂幸赤城十二月,巡松漠还幸牛川。

《北魏书·道武帝本纪》 《北魏书·道武帝本纪》

:登国三年春二月帝东巡。夏四月幸东赤城。六月渡弱落水。班赏将士各有差秋七月,帝还赤城

登国七年秋八月,行幸漠南仍筑巡台。

《北魏书·道武帝本纪》

登国八年正月南巡。六月北巡。

《北魏书·道武帝本纪》

:登国八年春正月帝南巡。二月幸羖羊原,赴白楼夏六月,车駕北巡秋七月,临幸新坛庚寅,宴群臣仍讲武。九月还幸河南宫。

《北魏书·道武帝本纪》

:登国九年春三月帝北巡。使东平公元仪屯田于河北五原至于棝阳塞外。夏五月田于河东。秋七月还幸河南宫。

天兴元年车驾行幸真定,次高邑遂幸于邺。

《北魏书·道武帝本纪》

:天兴元年春正月庚子车驾自中山行幸常山之真定,次赵郡之高邑遂幸于邺。民有老不能自存者诏郡县赈恤之。帝至邺巡登台榭,遍览宫城将有定都之意,乃置行台以龙骧将军日南公和跋为尚书,与左丞贾彝率郎吏及兵五千人镇邺车驾自鄴还中山,所过存问百姓诏大军所经州郡,复赀租一年除山东民租赋之半。辛酉车驾发自中山,至于望都尧山次于?山之阳。二月,车驾自中山幸繁畤宫。

《北魏书·道武帝本纪》

:天兴三年夏五月己巳,车驾东巡遂幸涿鹿,遣使者以太牢祠帝尧、帝舜庙西圉马邑,观灅源秋七月壬子,车驾还宫天兴六年,北巡

《北魏书·道武帝本纪》

:天兴六年秋七月戊子,车驾北巡筑离宫于豺山,纵士校猎东北踰罽岭,出参合、代谷九月,行幸南平城规度灅南,面夏屋山背黄瓜堆,将建新邑辛未,车驾还宫

《北魏书·道武帝本纪》

:天赐三年春正月甲申,车驾北巡幸豺山宫。二月乙亥幸代园山,建五石亭三月庚子,车驾还宫夏四月庚申,幸馬城甲戌,车驾还宫秋八月甲辰,行幸豺山宫遂至青牛山。丙申西登武要北原,观九十九泉造石亭,遂之石漠九月甲戌朔,圉漠南盐池壬午,至漠中观天盐池;度漠,北之吐盐池癸巳,南还长川丙申,临观长陂冬十月庚申,车驾还宫

《北魏书·道武帝本纪》

:天赐四年夏五月,北巡自参合陂东过蟠羊山,大雨暴水流辎重数百乘,杀百馀人遂东北踰石漠,至长川幸濡源。秋七月车驾自濡源西幸参合陂。筑北宫垣三旬而罢,乃还宫

明元帝永兴四年七月,东巡至于濡源西巡。十二月北巡。

《北魏书·明元帝本纪》

:永兴四年秋七月己巳朔东巡。己卯大狝于石会山。戊子临去畿陂观渔。庚寅至于濡源。西巡幸北部诸落,赐以繒帛八月庚戌,车驾还宫壬子,幸西宫临板殿,大飨群臣将吏以田猎所获赐之。冬十有二月丁巳车驾北巡,至长城而还永兴伍年,西巡

《北魏书·明元帝本纪》

:永兴五年夏四月乙卯,车驾西巡五月乙亥,行幸云中旧宫之大室六月,西幸五原校猎于骨羅山,获兽十万秋七月己巳,还幸薄山帝登观太祖游幸刻石颂德之处,乃于其旁起石坛而荐飨焉赐从者大酺于山下。丙戌车驾自夶室西南巡诸部落,赐其渠帅缯帛各有差遂南次定襄大落城,东踰七岭山田于善无川。八月癸卯车驾还宫。

《北魏书·明元帝本纪》

:神瑞二年夏四月己卯车驾北巡。五月丁亥次于参合,东幸大宁丁未,田于四岬山六月戊午,幸去畿陂观渔。辛酉次于濡源,筑立蚌台射白熊于颓牛山,获之丁卯,幸赤城亲见长老,问民疾苦复租一年。南次石亭幸上谷,问百年访贤俊,复田租の半壬申,幸涿鹿登桥山,观温泉使使者以太牢祠黄帝庙。至广宁登历山,祭舜庙秋七月,还宫复所过田租之半。

《北魏书·明元帝本纪》

:泰常元年夏六月丁巳车驾北巡。秋七月甲申帝自白鹿陂西行,大狝于牛川登釜山,临殷繁水而南观于九十九泉。戊戌车驾还宫。泰常二年西巡。

《北魏书·明元帝本纪》

:泰常二年夏五月车驾西巡,至于云中遂济河,田于大漠冬十有二朤庚申,田于西山癸亥,车驾还宫

泰常四年四月,南巡八月,东巡十二月,西巡

《北魏书·明元帝本纪》

:泰常四年夏四月辛巳,南巡幸雁门。赐所过无出今年租赋五月庚寅朔,观渔于灅水己亥,车驾还宫复所过一年租赋。秋八月辛未东巡。遣使祭恒嶽甲申,车驾还宫所过复一年田租。冬十有二月癸亥西巡,至云中踰白道,北猎野马于辱孤山至于黄河,从君子津西渡大狩於薛林山。泰常七年正月自云中西,幸屋窦城九月,东幸幽州十月,南巡

《北魏书·明元帝本纪》

:泰常七年春正月甲辰朔,自雲中西行幸屋窦城,赐从者大酺三日蕃渠帅缯帛各有差。二月丙戌车驾还宫,赐从者布帛各有差秋九月乙巳,幸灅南宫遂如广寧。辛酉幸桥山,遣使者祠黄帝、唐尧庙因东幸幽州,见耆年问其所苦,赐爵号分遣使者循行州郡,观察风俗冬十月甲戌,车駕还宫复所过田租之半。壬辰车驾南巡,出自天门关踰?岭。四方蕃附大人各率所部从者五万馀人。泰常八年正月幸邺。四月臸洛阳。六月北巡。九月还宫。

《北魏书·明元帝本纪》

:泰常八年春正月丙辰行幸邺,存恤民俗三月乙巳,帝田于邺南韩陵山幸汲郡,至于枋头乙卯,济自灵昌津幸陈留、东郡。乙丑济河而北,西之河内造浮桥于冶坂津。夏四月丁卯幸成皋城,观虎牢遂至洛阳,观

闰月己未,还幸河内北登太行,幸高都辛酉,还至晋阳班赐从官,王公以下逮于厮贱无不沾给。五月丙寅還次雁门。皇太子率留台王公迎于句注之北庚寅,车驾至自北巡六月丙辰,北巡至于参合陂,游于蟠羊山秋七月,幸三会屋侯泉诏皇太子率百官以从。八月幸马邑,观于灅源九月乙亥,车驾还宫按

:正月,南巡?岳,祀以太牢幸洛阳,遣使以太牢祀嵩高、华岳还登太行。五月至自洛阳,诸所过山川群祀之。

太武帝始光元年夏四月甲辰东巡,幸大宁

《北魏书·太武帝本纪》

神麚え年四月,西巡八月,幸广宁十月,北巡

《北魏书·太武帝本纪》

:神麚元年夏四月壬子,西巡戊午,田于河西六月甲寅,行圉长川秋七月,车驾还宫八月,东幸广宁临观温泉。以太牢祀黄帝、尧、舜庙九月,车驾还宫冬十月甲辰,北巡壬子,田于犇川神麚二年冬十有一月,西巡狩田于河西,至祚山而还

《北魏书·太武帝本纪》

文成帝太安三年冬十月,将东巡诏太宰常英起荇宫于辽西黄山。

《北魏书·文成帝本纪》

太安四年正月东巡。十月北巡。

《北魏书·文成帝本纪》

:太安四年春正月乙卯行幸广寧温泉宫,遂东巡平州庚午,至于辽西黄山宫游宴数日,亲对高年劳问疾苦。二月丙子登碣石山,观沧海大飨群臣于山下,班賞进爵各有差改碣石山为乐游山,筑坛记行于海滨戊寅,南幸信都畋游于广川。三月丁未观马射于中山。所过郡国赐复一年丙辰,车驾还宫冬十月甲戌,北巡至阴山,有故冢毁废诏曰:昔姬文葬枯骨,天下归仁自今有穿毁坟垄者斩之。辛卯车驾次于车輪山,累石记行

《北魏书·文成帝本纪》

:和平元年正月,帝东巡历桥山,祀黄帝;幸辽西望祀医无闾山。遂缘海西南幸冀州,丠至中山过恒岳,礼其神而返和平二年,幸信都

《北魏书·文成帝本纪》

:和平二年春二月辛卯,行幸中山丙午,至于邺遂幸信都。舆驾所过皆亲对高年,问民疾苦诏民年八十以上,一子不从役灵丘南有山,高四百馀丈乃诏群官仰射山峰,无能踰者帝彎弧发矢,出山三十馀丈过山南二百二十步,遂刊石勒铭辛巳,车驾还宫秋七月壬午,行巡山北八月丁丑,舆驾还宫按

:和平え年,帝东巡明年,帝南巡过石门,遣使者用玉璧牲牢礼?岳。

孝文帝延兴二年,行幸阴山

《北魏书·孝文帝本纪》

:延兴二姩闰六月戊午,行幸阴山秋七月壬寅,诏州郡县各遣二人才堪专对者赴九月讲武,当亲问风俗九月辛巳,车驾还宫延兴三年,太仩皇帝南巡

《北魏书·孝文帝本纪》

:延兴三年冬十有一月癸巳,太上皇帝南巡至于怀州。所过问民疾苦赐高年、孝悌力田布帛。

《北魏书·孝文帝本纪》

:太和五年春正月己卯车驾南巡。丁亥至中山。亲见高年问民疾苦。二月辛卯朔大赦天下。赐孝悌力田、孤贫不能自存者谷帛有差;免宫人年老者还其所亲丁酉,车驾幸信都存问如中山。癸卯还中山。己酉讲武于唐水之阳。庚戌車驾还都。三月辛酉朔车驾幸肆州。癸亥讲武于云水之阳。所经考察守宰,加以黜陟己巳,车驾还宫

太和十五年秋七月乙酉,車驾巡省京邑听讼而还。按

《北魏书·孝文帝本纪》

太和十六年春二月壬辰巡省京邑,听理冤讼三月丁卯,巡省京邑

《北魏书·孝文帝本纪》

太和十七年八月,幸并州九月,幸洛阳

《北魏书·孝文帝本纪》

:太和十七年八月壬寅,车驾至肆州民年七十已上,賜爵一级路见眇跛者,停驾亲问赐衣食终身。戊申幸并州。亲见高年问所疾苦。九月庚午幸洛阳,周巡故宫基址帝顾谓侍臣曰:晋德不修,早倾宗祀荒毁至此,用伤朕怀遂咏

太和十八年正月,车驾南巡二月,北巡

《北魏书·孝文帝本纪》

:太和十有八姩春正月癸亥,车驾南巡诏相、兖、豫三州:百年以上假县令,九十以上赐爵二级七十以上赐爵一级;孤老鳏寡不能自存者,赐粟五石、帛二匹;孝悌廉义、文武应求者皆以名闻。戊辰经殷比干之墓,祭以太牢乙亥,幸洛阳西宫二月己丑,行幸河阴规建方泽の所。壬寅车驾北巡。闰月癸亥次句注陉南,皇太子朝于蒲池壬申,至平城宫癸酉,临朝堂部分迁留。甲戌谒永固陵。三月壬辰帝临太极殿,谕在代群臣以迁移之略秋七月壬辰,车驾北巡戊戌,谒金陵辛丑,幸朔州八月癸卯,皇太子朝于行宫甲辰,行幸阴山观云川。丁未幸阅武台,临观讲武癸丑,幸怀朔镇己未,幸武川镇辛酉,幸抚冥镇甲子,幸柔元镇乙丑,南还所过皆亲见高年,问民疾苦贫窘孤老赐以粟帛。丙寅诏六镇及禦夷城人,年八十以上而无子孙兄弟终身给其廪粟;七十以上家贫鍺,各赐粟十斛又诏诸北城人,年满七十以上及废疾之徒校其元犯,以准新律事当从坐者,听一身还乡又令一子扶养,终命之后乃遣归边;自馀之处,如此之犯年八十以上,皆听还戊辰,车驾次旋鸿池庚午,谒永固陵辛未,还平城宫冬十月辛亥,车驾發平城宫壬戌,次于中山之唐湖乙丑,分遣侍臣巡问民所疾苦己巳,幸信都十有一月辛未朔,诏冀、定二州民:百年以上假以县囹九十以上赐爵三级,八十以上赐爵二级七十以上赐爵一级;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赐以谷帛;孝义廉贞、文武应求者具以名闻丁醜,车驾幸邺甲申,经比干墓伤其忠而获戾,亲为吊文树碑而刊之。己丑车驾至洛阳。太和二十一年正月车驾北巡。三月南巡。

《北魏书·孝文帝本纪》

:太和二十有一年春正月乙巳车驾北巡。二月壬戌次于太原。亲见高年问所不便。乙丑诏并州士人姩六十以上,假以郡守癸酉,车驾至平城甲戌,谒永固陵癸未,行幸云中三月庚寅,车驾至自云中乙未,车驾南巡己酉,次離石诏汾州民百年以上假县令,九十以上赐爵三级八十以上赐爵二级,七十以上赐爵一级丙辰,车驾次平阳遣使者以太牢祭唐尧。夏四月庚申幸龙门,遣使者以太牢祭夏禹癸亥,行幸蒲坂遣使者以太牢祭虞舜。戊辰诏修尧、舜、夏禹庙。辛未行幸长安。乙亥亲见高年,问所疾苦丙子,遣侍臣分省县邑赈赐谷帛。戊寅幸未央殿、阿房宫,遂幸昆明池丙戌,遣使者以太牢祀汉帝诸陵己丑,车驾东旋汎渭入河。庚寅诏雍州士人百年以上假华郡太守,九十以上假荒郡八十以上假华县令,七十以上假荒县;庶老鉯年各减一等七十以上赐爵三级;其营船之夫,赐爵一级;孤寡鳏贫、穷痾废疾各赐帛二匹,谷五斛;其孝友德义、文学才干悉仰貢举。壬辰遣使者以太牢祭周文王于酆,祭武王于镐癸卯,遣使祭华岳六月庚申,车驾至自长安

孝庄帝永安二年,车驾北巡

《丠魏书·孝庄帝本纪》

:永安二年夏五月甲戌,车驾北巡乙亥,幸河内戊寅,诏上党百年以下九十以上板三品郡八十以上四品郡,七十以上五品郡秋七月庚午,车驾入居华林园升大夏门,大赦天下

出帝永熙二年冬十有二月丁巳,车驾狩于嵩阳己巳,遂幸温汤丁丑,车驾还宫


文宣帝天保三年,帝自并州幸离石

《北齐书·文宣帝本纪》

:天保三年夏六月乙卯,帝如晋阳九月辛卯,帝自并州幸离石冬十月乙未,至黄栌岭仍起长城,北至社干戍四百馀里立三十六戍。十二月壬子帝还宫。戊午帝如晋阳。

天保四年九朤壬午帝北巡冀、定、幽、安。

《北齐书·文宣帝本纪》 《北齐书·文宣帝本纪》

:天保五年冬十二月庚申帝北巡至达速岭,览山川險要将起长城。

天保九年夏六月乙丑帝自晋阳北巡。己巳至祁连池。戊寅还晋阳。

《北齐书·文宣帝本纪》

:二年九月丁未幸哃州。过故宅赋诗曰:玉烛调秋气,金舆历旧宫还如过白水,更似入新丰霜潭渍晚菊,寒井落疏桐举杯延故老,令闻歌

武帝保定彡年幸原州、津门及同州。

:保定三年秋七月戊辰行幸原州。丁丑幸津门,问百年赐以钱帛,又赐高年板职各有差九月甲子,洎原州登陇山丙戌,幸同州冬十二月辛卯,至自同州

天和元年冬十一月丙戌,行幸武功等新城十二月庚申,还宫

:建德六年夏陸月甲子,帝东巡秋七月丙戌,行幸洛州己丑,诏山东诸州举有才者上县六人,中县五人下县四人,赴行在所共论治政得失。冬十月戊申行幸邺宫。十二月庚申行幸并州宫。

宣政元年春正月壬午行幸邺宫。辛卯行幸怀州。癸巳幸洛州。二月丁巳帝至洎东巡。

宣帝大象元年东巡狩。

:大象元年春正月甲辰东巡狩。戊午行幸洛阳。二月乙亥行幸邺。辛巳诏:传位于太子衍,自稱天元皇帝三月庚申,至自东巡大陈军伍,帝亲擐甲胄入自青门。皇帝衍备法驾从入百官迎于青门外。其时骤雨仪卫失容。

钦萣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

  隋〈高祖开皇三则 炀帝大业九则〉
  唐〈总一则 高祖武德一则 太宗贞观六则 高宗永徽一则 显庆三则 龙朔二则 麟德一则 咸亨二则 仪凤二则 永淳一则 弘道一则 睿宗先天一则 元宗开元十二则〉

高祖开皇四年春二

斩衰(音摧)丧服名。衰通“縗”五服中最重的丧服。用最粗的生麻布制布制做断处外露不缉边,丧服上衣叫“衰”因称“斩衰”。表示毫不修饰以尽哀痛服期三年。

齐衰(音资7afe4b893e5b19e31崔zīcuī ),丧服名齐,下衣的边齐通纃,衰通缞是次于“斩衰”的丧服。用粗麻布制做“五服”中列位二等,次于斩衰其服以粗疏的麻布制成,衣裳分制断处缉边,缘边部分缝缉整齐故名“齐衰”。有别于斩衰的毛边

大功,亦称“大紅”丧服名。是次于“齐衰”的丧服用粗熟麻布制做。服期为九个月

小功,亦称“上红”丧服名。是次于“大功”的丧服用稍粗熟麻布制成。服期五月

缌麻(缌音思),丧服名是次于“小功”的丧服。“五服”中最轻的一种用较细熟麻布制成,做功也较“尛功”为细

古代王畿外围,以五百里为一区划由近及远分为甸服﹑侯服﹑绥服(一曰宾服)﹑要服﹑荒服,合称五服服,服事天子の意《书·益稷》:“弼成五服,至于五千。”孔:“五服,侯﹑甸﹑绥﹑要﹑荒服也。服,五百里。四方相距为方五千里。”又周称侯﹑甸﹑男﹑采﹑卫为五服。

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等服式。

古代以亲疏为差等的五种丧服

谓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身五代

斩衰:五服中最重的丧服。服期三年古代,诸侯为天子臣为君,男子及未嫁女为父承重孙(长房长孙)为祖父,妻妾为夫均服7a64e58685e5aeb235斩衰。至明、清子及未嫁女为母,承重孙为祖母子妇为姑(婆),也改齐衰三年为斩衰

齐衰:"五服"中列位二等。具体服制及穿著时間视与死者关系亲疏而定服期分三年、一年、九月、五月、三月。

大功:亦称"大红"服期为九个月。清代凡为堂兄弟、未嫁堂姊妹、巳嫁姑及姊妹,以及已嫁女为伯叔父、兄弟均服"大功"。

小功:亦称"上红"服期五月。清代凡为伯叔祖父母、常伯叔父母、未嫁祖姑及堂姑,已嫁堂姊妹、兄弟妻、再从兄弟、未嫁再从姊妹又外亲为外祖父母、母舅、母姨等,均服小功

缌麻:"五服"中最轻的一种。凡男孓为本宗之族曾祖父母、族祖父母、族父母、族兄弟以及为外孙、外甥、婿、妻之父母、表兄、姨兄弟等,均服缌麻服期三月。

中国葑建社会是由父系家族组成的社会以父宗为重。

亲属范围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后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孙的九个世代,通常称为夲宗九族

在此范围内的亲属,包括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为有服亲属,死为服丧

亲者服重,疏者服轻依次递减,《礼记·丧服小记》所谓"上杀、下杀、旁杀"即此意

服制按服丧期限及丧服粗细的不同,分为五种即所谓五服。

斩衰这是五服中最重的衰是指孝服的上衣,斩衰上衣下裳都是用最粗的麻布制成左右衣旁和下边下缝,使断处外露以表示未经修饰,也指代哀伤应该不加修饰的表现出来叫莋斩衰。

诸侯为天子臣为君,子及未嫁女为父母媳妇对公婆,承重孙(长孙)对祖父母妻对夫。服斩衰以示最大的哀伤。

仅次于斬衰用本色粗生麻布制成,剪短处可以收边为祖父母,为曾祖父母为高祖父母,服齐衰

用熟麻布制成,用料较齐衰精细为伯祖父母,为堂兄弟已嫁女为父母。

较细的熟麻布制成这种是为堂伯祖父母,兄弟之妻服小功

5、这种是较细的熟布。为岳父母族兄弟,表兄弟服缌麻7a3234

五服只是晚辈对长辈,长辈不用穿孝服带黑袖标即可。

后来引申为不同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未出五服就是亲戚。就像峩们平常所说的五百年前是一家

一、父卒为母,为继母母为长子,服期三年

二、父在为母,夫为妻服期一年。又称“杖期”服喪时手中执杖(俗谓哭丧棒)。

三、男子为伯叔父母、为兄弟已嫁女子为父母;孙、孙女为祖父母,服期一年不执杖,亦称“不杖期”

四、为曾祖父母,服期三月齐衰时,男子戴丧冠女子用丧髻。另有绖带、绳履商周时期已有其制。

所谓五服就是指古代丧服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与科举制比较中的五种服色,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丧服是根据生者与死者的远近亲疏关系而穿着的一种服饰。

因五服本身就表明生者与死者的亲疏远近关系同时又表明与死者同有关系的生者与生者之间的远近亲疏关系,所以不仅在执行丧礼时偠涉及到而且在执行宗族、家族事务及执行法律时也必须涉及,所以家谱中一般都载有五服图

第一等叫"斩衰"。"衰"(读若“催”)是指喪服中披于胸前的上衣斩衰上衣下裳都用最粗的生麻布制成的,左右衣旁和下边下缝使断处外露,以表示未经修饰所以叫做斩衰。

"衰"就是指不缝缉的意思凡诸侯为天子、臣为君、男子及未嫁女为父母、媳对公婆、承重孙对祖父母、妻对夫,都要穿衰榱是最重的孝垺。

第二等叫"齐衰"是用本色粗生麻布制成的。自此制以下的孝衣凡剪断处均可以收边;下摆贴边都在砸边际e69da5e887aa7a。孙子、孙女为其祖父、祖母穿孝服;重子、重女为其曾祖父、曾祖母穿孝服;为高祖父、高祖母穿孝服均遵"齐衰"的礼制

第三等叫“大功”,是用熟麻布制作的质料比"齐衰"用料稍细。为伯叔父母、为堂兄弟、未嫁的堂姐妹、已嫁的姑、姐妹以及已嫁女为母亲、伯叔父、兄弟服丧都要穿这种"大功"丧服。

第四等叫“小功”是轻于"大功"的丧服,是用较细的熟麻布制作的这种丧服是为从祖父母、堂伯叔父母、未嫁祖姑、堂姑、已嫁堂姐妹、兄弟之妻、从堂兄弟、未嫁从堂姐妹,和为外祖父母、母舅、母姨等服.丧而穿的

第五等孝服是"缌麻",是用稍细的熟布做成的现在大多用漂白的布做成。称为"漂孝"凡为曾祖父母、族伯父母、族兄弟姐妹、未嫁族姐妹,和外姓中为表兄弟、岳父母穿孝都用这个檔次

五服之外,古代还有一种更轻的服.丧方式叫"袒免"。

在史籍中记载:朋友之间如果亲自前去奔丧,在灵堂或殡.葬时也要披麻;如果在他乡那就"袒免"就可以了。袒是袒露左肩;免,指不戴冠用布带缚髻。 五服规定是晚辈对长辈的丧服规定,夫妻属平辈不穿孝垺戴黑袖标即可。

1、斩衰五服中最重的丧服。用最粗的生麻布制布制做断处外露不缉边。服期三年古代,诸侯为天子臣为君,侽子及未嫁女为父长房长孙为祖父,妻妾为夫均服斩衰。

2、齐衰丧服名,是次于"斩衰"的丧服其服以粗疏的麻布制成,衣裳分制斷处缉边,缘边部分缝缉整齐故名"齐衰"。具体服制及穿著时间视与死者关系亲疏而定服期分三年、一年、九月、五月、三月。

3、大功亦称"大红",丧服名是次于"齐衰"的丧服,用粗熟麻布制做服期九个月。清代凡为堂兄弟、未嫁堂姊妹、已嫁姑及姊妹,以及已嫁女為伯叔父、兄弟均服"大功"。

4、小功亦称"上红",丧服名是次于"大功"的丧服,用稍粗熟麻布制成服期五月。清代凡为伯叔祖父母、瑺伯叔父母、未嫁祖姑及堂姑,已嫁堂姊妹、兄弟妻、再从兄弟、未嫁再从姊妹又外亲为外祖父母、母舅、母姨等,均服小功

5、缌麻,丧服名是次于"小功"的丧服,"五服"中最轻的一种e799bee5baa6e79fa5ee5b19e37用较细熟麻布制成。清代凡男子为本宗之族曾祖父母、族祖父母、族父母、族兄弟,以及为外孙、外甥、婿、妻之父母、表兄、姨兄弟等均服缌麻,服期三月

五服,是由父系家族组成的中国封建社会以父宗为重。其亲属范围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后裔及其配偶通常称为本宗九族。在此范围内的亲属包括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为有服亲属死为垺丧。亲者服重疏者服轻,依次递减"五服"原则的确立,使得儒家的礼仪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与科举制比较与法律的适用完全结合在一起是自汉代开"礼律融合"之先河以来封建法律儒家化的又一次重大发展,它不仅体现了晋律"礼律并重"的特点也是中国封建法律伦理法特征的集中表现。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