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卧龙凤雏幼麟冢虎闫象得一可安天下”,可有几人知其后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汉末乱世,从董卓乱政之后,就进入诸侯割据时代,经过多年的征战,曹操、刘备及孙权脱颖而出,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在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候,天下大势几乎已经明朗,这个时候无疑是对人才吸纳和经济的发展为主。其中汉末一代隐士“水镜先生”——司马徽就曾说“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从此卧龙凤雏之名家喻户晓,可还是忽略后面一句话。
水镜先生司马徽何许人也?在《三国演义》之中是与卧龙凤雏亦师亦友的江南隐士,河南禹州人,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司马徽为人清雅,学识广博,有知人之明,在刘备依附刘表,入驻新野的期间,曾向刘备推荐了卧龙和凤雏,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刘备初到荆州,麾下的贤才太少,得到一个徐庶,就已经能够数次击败曹操的大将夏侯惇,这个比徐庶更厉害的卧龙和凤雏,更是勾起刘备的求贤的欲望。于是乎在徐庶的推荐下,刘备三顾茅庐的请出卧龙先生诸葛亮。诸葛亮心存汉室,看到刘备的皇叔的光环,又看到对方如此诚心实意,最终出山,并且给刘备献上了自己的“隆中对”战略,为刘备奠定复国的战略方向。
刘备随后在荆州招兵买马,意图占据荆州,没有想到曹操率大军来袭,刘表去世,刘琮举荆州投降曹操。刘备无奈之下只好与刘琦联合,停驻江夏,并且派出卧龙诸葛亮出使东吴,说服孙权,对抗曹操。赤壁之战,周瑜大展神威,火烧赤壁,击败曹操,诸葛亮协助刘备趁火打劫,南夺荆州四郡,从此让漂泊半生的刘备有了荆州这块立足之地。再次之后,诸葛亮又给刘备推荐号称凤雏庞统先生。
庞统,在荆州有着极大的声誉,被称当为南州士之冠冕。诸葛亮说他乃“楚之良才,当赞兴世业者也”,鲁肃说他“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总之,刘备对庞统大为器重,任命他为治中从事,亲密程度亚于诸葛亮,后庞统和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
所以,卧龙凤雏全部在刘备手下,而且是分工不同,刘备出征在外,带着庞统,而留卧龙守大本营,提供后方支援,足兵足粮。这个时候,很多三国粉丝,表示刘备拥有五虎上将,还有卧龙凤雏,完全应该是一路开挂的形式,消灭曹魏和东吴,进而一统天下。然而很可惜,刘备最终还是没有一统天下,甚至自己夷陵之战,败给陆逊,病逝永安城了。
世人皆知“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可还是忽略后面一句话,这句话决定了蜀汉命运的话,即“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子初孝直到底是何许人也呢?
子初,全名叫刘巴。也是汉末名士,一代奇才,跟刘备可以说有着不可不说的故事,曹操征伐荆州,荆州士人多归刘备,唯独刘巴却北上投靠曹操。为了逃避刘备,甚至远至交趾,最后辗转进入益州。刘备平定益州后,刘巴才归附。刘巴博学多才,为刘备解决入蜀后的财政困难问题,又与诸葛亮等共制蜀汉的法律文件《蜀科》。刘备自称汉中王,任命刘巴为尚书。
除此之外,刘备还得到了一位传奇谋臣,法正,法孝直。法正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是刘备入川,拿下汉中的最大功臣,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
刘备麾下齐聚四大人才,本可挥兵北上,一统中原,只可惜,庞统在入蜀之战中,不行中箭身亡,年仅36岁,刘备哭的一塌糊涂。在刘备称王之后,刘巴和法正相继去世,只留下卧龙诸葛亮一个人支撑着蜀汉,南征北战,六出祁山,至死都未能完成匡扶汉室之目标,留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限感叹。
文章转载自网络,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
图说三国其它文章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无数枭雄趁势而起,然而争天下的过程,犹如大浪淘沙,很多人虽握有一手好牌,却早早的出局,例如袁绍。经过多年的角逐之后,曹、孙、刘三股势力脱颖而出,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这其中最大的赢家,则是曹操。彼时,他不但挟天子以令诸侯,每次出征都
当今世界,有无数人为三国历史而着迷,毕竟那是一段精彩纷呈的历史——彼时,天下大乱,胸怀大志者,趁势而起,梦想着雄霸天下;智计超群者,运筹帷幄,期待决胜千里之外;勇武不凡者,征战沙场,力图扬名立万。然而再精彩的历史,也无法完全回放,经过历史长河的冲刷,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争霸,曹操、刘备、孙权三人最终能够脱颖而出,绝非庸才,但是在三足鼎立之势形成之前,他们也曾遭人背弃,甚至被认为是难成大事之人。例如曹操就曾在出征之时,被陈宫出卖了个彻底。刘备则更惨,不但荆州名士刘巴,数度拒绝他的邀请,躲了他十
三国时的曹操生前叱咤风云,死后骂名最多。在演义中他是白脸的奸臣,在史书中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在乱世中平定四方。他的所作所为自相矛盾,有人说他是奸贼,还有人说他是奸雄,又有人说他才是英雄,众多说法不一的印象中,哪一个是真实的曹操呢?也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辉煌时代,涌现了太多耳熟能详的名将,他们的名字,甚至每一次出现,都会掀起大众的讨论。除此之外,这也是一个绝世佳人斗艳的朝代,涌现很多如花似玉的美人,她们是这个时代的宠儿,有着非常好听的名字。那么三国名字最好听的美女
受《三国演义》影响,在大多数人心目中,诸葛亮都是一个非常淡然的形象,在火烧眉头的危急时刻,他轻摇羽扇,从容不迫;在刀剑无眼的战场上,他坐着四轮小车,悠然观战;在兵临城下的情况下,他高坐城楼,抚琴一曲。所以,他给世人留下了处变不惊,无所不能的印象。然而
诸葛亮从出山起,便为刘备定下了,先三分天下,再一举统一的宏伟计划,只不过计划比不上变化,令人叹服的隆中对,最终还是化为了泡影。然而诸葛亮并没有放弃,哪怕蜀汉早已失去了荆襄之地,他依旧向往着,让蜀汉入主中原。于是公元228年,他兵分三路北上,向曹魏宣战。在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诸侯争霸,经过多年的角逐之后,曹操、刘备、孙权三股势力脱颖而出,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这三个人除了同样拥有雄心大志之外,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曾被敌人以少胜多,遭遇大败。例如曹操在赤壁,被黄盖火烧连船;孙权在合肥,被魏
东汉末年,因桓、灵二帝亲小人而远贤臣,汉室朝堂岌岌可危;灵帝驾崩后,何进召董卓入京,再次加快了大汉灭亡的脚步。彼时,诸多枭雄看准时机,趁势而起,展露了自己雄霸天下的野心。然而一山不容二虎,最终能够一统天下的,只有一人,所以诸侯开始相互兼并,甚至不死不
东汉末年,是一个绝对混乱的时代,群雄并起,诸侯争霸,硝烟蔓延了整个中华大地;东汉末年,也是一个相对自由的时代,贤臣不必愚忠,可以择明主而事。因此在当时,人才跳槽是常事,主公挖人墙角也不再新鲜。例如江东太史慈一战成名之后,曹操就曾给其寄过中药当归,劝太
东汉末年,传承了数百年的王朝摇摇欲坠,天下百姓民不聊生。俗说话,乱世出英雄,在这个大多数人都想逃离的时代,有一部分胸怀大志之人,却开始崭露头角。这些人中,有的能够统筹全局,有的能够运筹帷幄,还有的能够征战沙场,为了夺得天下,他们斗得好不热闹,好似无暇
细读历史,我们不但能够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还会不时地,因为古人的趣事,莞尔一笑。这其中最让人忍俊不禁的,便是西晋的第二任皇帝司马衷。他在位期间,有一年发生了饥荒,百姓没有粮食果腹,只能挖草根,或食观音土。司马衷得知此事之后,非常不解,向大臣询
古人云,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大数人都认可此言。然而在三国时期,却有一人,用自己的一生,对这句话进行了反驳,他就是蜀汉名将赵云。论武艺,他能够在五千虎豹骑中,保刘禅母子无失;论智计,他曾大摆“空营计”,吓退万余曹军;论人品,他不图前程,只愿追随明主;论
有人说过,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里波特,这句话诚不欺世人。面对同一个人,同一件事,不同的人都会有不同的看法,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当今世界,有一些人为了标新立异,总是想着推翻人们的认知。三国时期,一位最完美的武将,无辜躺枪,现在很多人,以他很少单独统兵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在乱世之中,名将辈出,他们用自己的勇略和智慧为自己的主公开疆拓土,创造一个属于名将辉煌的时代。随着诸侯割据混战,天下逐渐三分,曹操刘备孙权三雄脱颖而出,拉开三国的序幕。刘备在乱世之中,颠沛流离,多亏身边拥有九大虎将,没有他们,蜀汉的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到三国前期这段历史,是对这句俗语最好的证明,在那个战乱不断的年代里,能够统筹全局,敢于图谋天下的枭雄,数量繁多;能够运筹帷幄之中,绝胜于千里之外的谋士,举不胜举;能够征战沙战,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名将,更是层出不穷。然而同样是
东汉末年,先有宦官把持朝政,后有董卓祸乱朝纲,大汉社稷岌岌可危。此时诸多枭雄趁势而起,开始争夺天下。属于汉室后裔的刘备,在诸侯之中脱颖而出,经过多年的奋斗,他地跨荆襄,雄据巴蜀,得以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比起后两者,他不仅占据着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还
自从我国步入了封建社会,无数的英才豪杰,生前为保住天家的社稷江山呕心沥血,死后却被薄凉之君,毁去了身后英名,甚至导致子孙后代无故被诛。例如西汉霍光,扶早已沦为平民的刘病已登基,却落得了霍氏家族,被满门抄斩的下场;明朝大臣于谦,为大明王朝延命百年,却被
熟读汉末三国史,大多数人都对“蜀汉四相”不陌生,他们分别是诸葛亮、蒋琬、董允、费祎。后三人在诸葛亮去世之后,接过了辅佐刘禅的重任,完成了由诸葛亮到姜维之间的过渡。这三个人都有大才,其中费祎之能,更是接近诸葛亮,不过他们终其一生,都未真正的官拜丞相,因
看过三国历史,没有不知道夷陵之战的,汉末三大战役之一。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战争起因是孙权偷袭夺取蜀国拥有的荆州此页面内容不存在
点击下图 [] 继续阅读该文章
全球通史「全面展现全球历史文化风貌,趣味解读世界史。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上古神话到当今各国八卦,我们为您一一讲述」来源杨宏宇博客今天回答了一个问题就是关于三国里司马徽说的一句话,“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是夸赞三国时期的卧龙凤雏二人的,此二人的才学堪称颠绝,被世人称之为三国时期的最牛的二人。卧龙是诸葛亮,从他二十七岁出山,帮助刘备站稳了脚跟,博望坡之战是诸葛亮出山第一战,就取得了很好的战绩,再到后来联合东吴,赤壁大战大胜,将北方的曹操击溃,诸葛亮的一生就是传奇性的一生。世人皆知“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可有几人知其后还有一句?_人文频道_福特皮卡网
世人皆知“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可有几人知其后还有一句?
今天回答了一个问题就是关于三国里司马徽说的一句话,“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是夸赞三国时期的卧龙凤雏二人的,此二人的才学堪称颠绝,被世人称之为三国时期的最牛的二人。卧龙是诸葛亮,从他二十七岁出山,帮助刘备站稳了脚跟,博望坡之战是诸葛亮出山第一战,就取得了很好的战绩,再到后来联合东吴,赤壁大战大胜,将北方的曹操击溃,诸葛亮的一生就是传奇性的一生。凤雏是庞统,喜欢四处云游的一个才子,三国里最牛的就是他花了一个月时间就把一年堆积的公务尽数完成,其中在赤壁之战中,庞统出的连环计也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不过此人有些心胸狭隘。但是后来呢,事实证明了司马徽的那句话有些偏颇,因为蜀国的刘备两个人都得到了,但是却没有能安天下,反而是失天下了,这就让后世很多人都是在研究这个问题。尤其是庞统,性格上的缺陷,导致了他有些嫉妒诸葛亮,不料在刘备入川的时候,一时大意,在落凤坡被射杀,于是乎,刘备的两条臂膀被斩掉一条,卧龙凤雏也就只剩下卧龙一人。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_百度知道
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刘把2人都招到手下,为何天下还未统一。大家探讨下。
我有更好的答案
令蜀元气大伤,到最后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之境地,魏国司马和夏侯家族人才济济.请诸葛亮也是刘备最落魄的时候,诸葛亮给他出了主意借荆州再图西南,国库不充裕.而凤雏来投刘备是身无寸攻,急于立功请命带兵结果丧命落凤坡,请问得了这样急于表现自己的人,人口贫瘠物产少,加之领导无能,诸葛亮只能望天长叹.2三国时期最终要的什么?人才呀!蜀国的人才太少了这是野史的一种说法,也是当时当地的文人互相吹捧的话.为什么曹操不请诸葛亮,怎么能安邦治国平天下呢,不通道路,农业技术落后,但是丧命太早,西南当时是蛮人聚集之地,本地人才很少,而江东年青将领陆逊?因为魏国地大物博人才辈出,象卧龙凤雏这样的人根本看不上眼,江东吴国也是这样?刘备平了西南建国蜀.加之诸葛亮经常征讨魏国
采纳率:43%
蜀军的势力也不小啊,结果被司马氏统一了,但是在三国期间,谁不怕卧龙啊?未统一那是因为刘备和诸葛级虎将死的太早,但最后 魏蜀吴 也没有谁统一啊,冒出来一个司马懿之后天下就归司马氏了不能这么说,虽然天下还未统一
小说家瞎掰的,所谓“卧龙凤雏”之说,只不过是当时的“民谚”,其实是否有此民谚都值得考证,民谚要是可以当真那就太荒诞了。
这句话只是罗贯中为了突出主角诸葛亮,以及配合情节,故事等等所创作的一句话.
没有天时、地利、人和
我以前的一个号说过的:刘备没用,手下没人才,武将死的早
其他6条回答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卧龙凤雏幼麟冢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