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点子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图片病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加中国农资联盟微信平台最新资讯原创文章一锅端
阅读数:32430
◆◆
一、黄瓜靶斑病
黄瓜靶斑病是由山扁豆生棒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引起的病害。该病发生速度快,危害严重,一般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有利于发病。其症状与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及炭疽病较类似,不易区分,极易混淆,生产上误按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和炭疽病用药,防治效果较差,危害损失较重。
tb731a3.jpg (295.01 KB, 下载次数: 43)
10:24 上传
黄瓜靶斑病又称“黄点子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也危害叶柄、茎蔓及瓜条。期初叶片被染病会出现黄色水浸状米粒大小近圆形或不规则斑点,病斑中央颜色一般较浅,呈灰白色、半透明似靶心状,易穿孔,边缘通常有黄绿色晕圈,病斑多时可达数百个,并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逐渐扩大为白色至黄褐色凹斑。后期病斑连成一片,干裂坏死,导致叶片枯死,湿度较大时病斑背面可见稀疏的灰黑色霉状物,呈环状。
病原以分生孢子丛或菌丝体在土中的病残体上越冬。病菌借气流或雨水飞溅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各地该病的发生多见于黄瓜生长中后期。病原具有喜温好湿的特点,病菌侵入经潜育6~7天后发病,高湿或通风透气不良的条件下易发病;气温25~27℃,湿度饱和的条件下发病重;温差大也有利于发病。土壤肥沃,底肥充足,黄瓜植株生长健壮的田块,靶斑病发生较轻;肥力不足,土壤贫瘠,植株长势较弱,叶片色黄,质地较薄,则发病严重。大水漫灌,放风不及时,田间湿度较大的田块,往往发病较重;保护地中缓冲室及过道附近发病明显较轻;灌后遇雨,发病重。
黄瓜靶斑病一般发生较重,普通药剂效果不显著,主要原因是靶斑病由真菌和细菌混合侵染发生,单独预防真菌或细菌很难取得很好效果;靶斑病对目前一般真菌性药剂产生了很强抗药性;以链霉素为代表的细菌性病害治疗药剂目前抗性严重,而对细菌性病害有特效的铜制剂往往不能混用,且不安全。因此,要争取做到预防为主,防治为辅,具体方法如下:
1. 消毒,黄瓜靶斑病病原菌的致死温度为55℃,可采用温汤浸种的办法:种子用常温水浸种15分钟后,转入55℃至60℃热水中浸种10至15分钟,并不断搅拌,然后让水温降至30℃,继续浸种3至4小时,捞起沥干后置于25℃至28℃处催芽,可有效消除种内病菌,用温汤浸种最好结合药液浸种,杀菌效果更好。
2.加强栽培管理,适时轮作,发病田应与非寄主作物进行2年以上轮作,及时清除病蔓、病叶、病株,并带出田外烧毁。控制空气湿度,实行起垄定植,地膜覆盖栽培,于膜下沟里浇暗水,减少水分蒸发,要小水勤灌,避免大水漫灌,注意通风排湿,增加光照,创造有利于黄瓜生长发育,不利于病菌萌发侵入的温湿度条件。
3.药剂防治可用0.5%氨基寡糖素400~600倍液;发病后用25%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倍液、40%施佳乐悬浮剂5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1500倍液、40%福星乳油8000倍液、43%戊唑醇悬浮剂3000倍液、40%腈菌唑乳油3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每隔7至10天喷一次,连续喷治2至3次、64%可杀得倍液。在喷药液中加入适量的叶面肥效果更好。喷药重点为中、下部叶片。保护地栽培,每次用45%百菌清烟剂熏烟3.75千克/公顷熏烟;或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15千克/公顷。
二、黄瓜霜霉病
黄瓜霜霉病是黄瓜病害中最常见的病害,主要为害叶片,一般开花结果后发生。发病初期,子叶被害呈褪绿色黄斑,扩大后变黄褐色。真叶染病,叶缘或叶背面出现水浸状病斑,早晨尤为明显,病斑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淡褐色或黄褐色斑块,湿度大时叶背面或叶面长出灰黑色霉层,即病菌孢囊梗及孢子囊。后期病斑破裂或连片,致叶缘卷缩于枯,严重的田块一片枯黄。该病症状的表现与品种抗病性有关,感病品种如密刺类呈典型症状,病斑大,易连结成大块黄斑后迅速干枯。
1946.jpg (289 KB, 下载次数: 22)
10:27 上传
黄瓜霜霉病一年四季均可侵染大棚、温室、大田黄瓜。该病菌主要靠气流、雨水传播、在病叶上越冬或越夏。高湿条件下发病重,早熟和品质好的品种发病重。在温室中,人们的生产活动是霜霉病的主要传染源;北方冬季不种黄瓜地区,则靠季风从邻近地区把孢子囊吹去。黄瓜霜霉病最适宜发病温度为16~24℃,低于10℃或高于28℃,较难发病,低于5℃或高于30℃,基本不发病。适宜的发病湿度为85%以上,特别在叶片有水膜时,最易受侵染发病。湿度低于70%,病菌孢子难以发芽侵染,低于60%,病菌孢子不能产生。
1. 选用抗病品种,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2. 浸种催芽,55℃温汤浸种,减少病源,移栽前要加强低温锻炼,培育壮苗,增强抗病力。
3. 加强栽培管理,实行轮作倒茬,深耕平整土地,作高畦,移栽前要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定植后适量浇水,及时中耕,促进根系发育,使植株健壮;控制田间湿度,做到合理密植,生长前期应尽量少浇水,开花结果后,应增加浇水量,浇水量以土壤处于湿润状态为准,禁止大水漫灌。
4. 药剂防治,轻微发病氟菌霜霉威1200倍液稀释喷施,5—7天用药1次;病情严重时,氟菌霜霉威800倍液稀释喷施,3天用药1次,喷药次数视病情而定。
5. 化学防治:黄瓜霜霉病发展极快,药剂防治必须及时。一旦发现中心病株或病区后,应及时摘掉病叶,迅速在其周围进行化学保护。一般每4~7天要喷药1次,至于两次喷药间隔时间的长短,应按当时结露情况而定。露重时,间隔期要短。因为霜霉病主要靠气流传播,且只从气孔入侵,幼叶在气孔发育完全之前是不感病的。喷药须细致,叶面、叶背都要喷到,特别是较大的叶面更要多喷。防治霜霉病较好的有70%乙磷·锰锌5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25%甲霜灵600倍液,20%苯霜灵(病原菌易产生耐药性)乳油300倍液,25%甲霜灵·锰锌(瑞毒霉·锰锌)600倍液,40%三乙磷酸铝可湿性粉剂200~25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
三、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卷须和果实,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受害。幼苗期子叶染病,开始产生近圆形水浸状凹陷斑,以后微带黄褐色,变干枯;真叶染病,初为鲜绿色水浸状斑,渐变淡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灰褐或黄褐色,湿度大时叶背溢有乳白色浑浊水珠状菌脓,干后形成一层白色膜,病部质脆易穿孔,别于霜霉病。茎、叶柄及幼瓜条上病斑水浸状,近圆形至椭圆形,后呈淡灰色,病斑常开裂,潮湿时瓜条上病部溢出菌脓,病斑向瓜条内部扩展,沿维管束的果肉变色,一直延伸到种子,引起种子带菌。病瓜后期腐烂,有臭味,幼瓜被害后常腐烂、早落。
3.jpg (114.4 KB, 下载次数: 17)
10:34 上传
病原菌在种子内、外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病种子带菌率2-3%,病菌由叶片或瓜条伤口、自然孔口侵入,进入胚乳组织或胚幼根的外皮层,造成种子内带菌。此外,采种时病瓜接触污染的种子致种子外带菌。且可在种子内存活1年,土壤中病残体上的病菌可存活3-4个月,生产上如播种带菌种子,出苗后子叶发病,病菌在细胞间繁殖,棚室保护地黄瓜病部溢出的菌脓,借棚顶大量水珠下落,或结露及叶缘吐水滴落、飞溅传播蔓延。
露地黄瓜蹲苗结束后,随雨季到来和田间浇水开始,始见发病,病菌靠气流或雨水逐渐扩展开来,一直延续到结瓜盛期,后随气温下降,病情缓和。发病温限10-30℃,适温24-28℃,适宜相对湿度70%以上。塑料棚低温高湿利其发病,病斑大小与湿度相关:夜间饱和湿度大于6小时,叶片上病斑大且典型;湿度低于85%,或饱和湿度持续时间不足3小时,病斑小;昼夜温差大,结露重且持续时间长,发病重。在田间浇水次日,叶背出现大量水浸状病斑或菌脓。有时,只要有少量菌源即可引起该病发生和流行。
1. 选用耐病品种。
2. 从无病瓜上采种。
3. 种子处理。瓜种可用70℃恒温箱干热灭菌72小时,或用50℃温水浸种20分钟,捞出晾干后催芽播种;还可用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种90分钟,或用100万单位硫酸链霉素500倍液浸种2小时,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
4. 加强栽培防病,无病土育苗,重病田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生长期及时清除病叶、病瓜,收获后清除病残株,深埋或烧毁。
5.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新植霉素5000倍液、56%嘧菌百菌清800倍液、3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0%氟硅唑咪鲜胺8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倍液、12%松脂酸铜(绿乳铜)乳油300倍液、7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以上药剂可交替使用,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3-4次。铜制剂使用过多易引起药害,一般不超过3次。喷药须仔细地喷到叶片正面和背面,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四、黄瓜炭疽病
黄瓜炭疽病从幼苗到成株皆可发病,幼苗发病,多在子叶边缘出现半椭圆形淡褐色病斑,上有橙黄色点状胶质物,茎部发病,近地面基部变黄褐色,渐溢所,后折倒。成叶染病,病斑近圆形,直径4-18毫米,灰褐色至红褐色,严重时,叶片干枯。茎蔓与叶柄染病,病斑椭圆形或长圆形,黄褐色,稍凹陷,严重时病斑连接,绕茎一周,植株枯死。瓜条染病,病斑近圆形,初为淡绿色,后成黄褐色,病斑稍凹陷,表面有粉红色粘稠物,后期开裂。黄瓜炭疽病是半知菌亚门真菌,葫芦科刺盘孢菌侵染所致。病菌以菌丝体或拟菌核在种子上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
4.jpg (109.48 KB, 下载次数: 21)
10:36 上传
病菌翌年春季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盘,并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成为初侵染源。病菌借助风雨、灌溉水、农事操作等传播,引起再侵染。种子调运可造成远距离传播。田间发病适温在20~27℃,病菌最适生长温度24℃,空气相对湿度大于95%,叶片有露珠时有利于发病,适宜的温湿度潜育期仅需3天。土壤粘性、排水不良、偏施氮肥、保护地光照不足、通风不及时的瓜地发病重。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黄瓜炭疽病多在保护地栽培中发生,发病盛期在5~6月和9~10月。
1、低温高湿、通风透光不良、湿度97%以上、湿度22-27度左右,发病最盛,露地黄瓜易和细菌病害混发。
2、选泽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种植,避免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块。
3、发病初期使用施保功1500倍+20%氟硅唑咪鲜胺800倍液喷雾每7~10天喷一次,注意不要喷到黄瓜生长点上。要喷黄瓜叶片的中下部,此病主要从中下部开始发病之后再向上侵染,上部叶片很少发病。
4、药剂防治可用施保功1500倍液加好力克5000倍混合喷雾。发病中前期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113-187克/公顷、6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剂103-135克/公顷、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938-1406克/公顷喷雾,每隔7天一次,连续2-3次,交替使用。
五、黄瓜斑点病
这种病是黄瓜生产上的叶部重要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多在开花、结瓜期发生,尤以中下部叶片发病较为严重。开始发病时,先在病部产生水渍状斑点,后变淡褐色,中部颜色稍淡,周围具水渍状淡绿色晕环,病斑直径1~3毫米,后期病斑中部淡黄或灰白色、质脆、易破碎。湿度大时病斑上会有少数不明显的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5.png (1.07 MB, 下载次数: 15)
10:42 上传
该病病原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越冬,来年春天以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靠雨水溅射或灌溉水传播蔓延。温暖多雨天气以及连作重茬、通风不畅、湿度偏大等条件下均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
1.与非瓜类实行轮作。
2.及时清除田间病叶、病瓜、病株残体,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减少菌源。
3.药剂喷雾防治: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50%噻唑锌·中生可湿性粉剂750倍液,或50%异菌脲悬浮剂1000倍液+80%唑菌胺·霉素可湿性粉剂750倍液,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450倍液+45%咪鲜胺水乳剂1000倍液,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50%氯溴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750倍液等。
六、黄瓜褐斑病
各地有少量发生,多在黄瓜盛瓜期开始发病,中、下部叶片先发病,向上部叶片发展。叶片发病,初期在叶面生出灰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展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近圆形边缘不太整齐的淡褐色或褐色病斑。病斑多数直径8~15毫米,小的3~5毫米,大的 20~ 2 5毫米。后期病斑中部颜色变浅,有时呈灰白色,边缘灰褐色。湿度大时病斑正、背面均生稀疏的淡灰褐色霉状物。病斑多时,或几个大型病斑相融合,叶片很快枯黄而死。发病重时,茎蔓和叶柄上也会出现椭圆形的灰褐色病斑,病斑扩展较大时能引起整株枯死。
6.png (465.46 KB, 下载次数: 11)
10:46 上传
病斑正、背面产生的霉状物,为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多单生,少数3~5根丛生,细长,不分枝,有l~7个分隔,浅褐色。分生孢子梗顶端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倒棍棒形或长圆柱形,直立或弯曲,顶部钝圆,有5~15个隔膜,隔膜处不缢缩,孢壁较厚,分生孢子幼嫩时浅褐色,成熟后棕褐色。
种子可以带菌,但带菌率不高,但从南瓜种子上可以分离到较多病菌,因此,即使黄瓜种子不带菌,当与南瓜稼接时,南瓜种子所带病菌也能成为初侵菌源。病田中,病菌可以分生孢子丛或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飞溅传播,进行初次侵染,初侵后形成的病斑所生成的分生孢子借风雨向周围蔓延。分生孢子传播多在白天进行,以10:00~14:00时为传播盛期。温、湿条件适宜,病菌很快侵入,潜育期一般6~7天。一个生长季节病菌可进行多次再浸染,使病害日益加重。病害以25~28℃,饱和相对湿度下发病重,昼夜温差大加重病情。植株衰弱,偏施氮肥,微量元素硼缺乏时发病重,磷、钾肥有减轻病情的作用。
防治方法&&
①种子消毒& && &黄瓜与南瓜嫁接时,要注意南瓜种子也要不带菌。用55℃温水浸泡黄瓜种子和嫁接用的黑籽南瓜种子30分钟。
②加强管理& & 发病田应与非瓜类作物进行2年以上轮作。彻底清除田间病残株并随之深翻土壤,以减少田间初侵菌源。施足基肥,适时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适量施用硼肥。防止黄瓜植株早衰。浇水后注意放风排湿。发病初期摘除病叶。
③药剂防治& & 发病初期及时喷75%百菌清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 500倍液,或 50%福美双加 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加70%多菌灵(1: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加50%速克灵(1:1)1000倍液。
七、黄瓜枯萎病
黄瓜枯萎病发生普遍,是黄瓜连作种植的主要障碍,典型症状是萎蔫。多在开花结果期或根瓜采收后发生,先从接近地面的茎基部叶片开始发病,一部分叶片或植株一侧叶片在中午萎蔫,似缺水状,早、晚又恢复正常,萎蔫叶自下而上不断增多,渐及全株,一段时期后,萎蔫叶片不能再恢复。茎基部呈水浸状,软化缢缩,逐渐干枯,表皮纵裂如麻,植株枯死。横切病茎观察,可见维管束呈褐色。
L74254.jpg (303.05 KB, 下载次数: 15)
10:54 上传
病菌在土壤和未腐熟的有机肥中越冬,从根部伤口或根毛顶端的细胞间隙侵入,进入维管束,在导管内发育,由下向上发展,堵塞导管并产生毒素,使植株萎蔫。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5年以上。土壤积水阴湿,空气相对湿度超过90%时容易发病。土壤中有线虫时,会降低黄瓜植株抗病能力,并会造成伤口,有利于枯萎病菌的侵入。
①选用抗病品种 目前生产上有一大批高抗枯萎病的黄瓜品种,主要有津研5号、津研6号、津研7号,津杂1号、津杂2号、津杂3号、津杂4号,津春1号、津春2号、津春3号、津春4号、津春5号,津优1号、津优2号、津优3号,中农5号、中农7号、中农8号、中农13号, 长春密刺、西农58号,龙杂黄1号,鲁黄瓜1号、鲁黄瓜4号、鲁黄瓜10号等 ,可根据各地不同的消费习惯选用。
②种子消毒 用60%防霉宝(多菌灵盐酸盐)超微粉加“平平加”渗透剂1000倍液浸种l~2小时,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小时,或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种1. 5小时,然后用清水冲净,再催芽、播种。
③床土消毒 按每平方米苗床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克,将药剂搀入营养土。定植前要对栽培田进行土壤消毒,每667平方米用50%多菌灵3千克,混入细土,兑成药土,撒入定植穴内。
④嫁接育苗 利用黑籽南瓜对尖镰孢菌黄瓜专化型免疫的特点,以黑籽南瓜为砧木,以黄瓜品种为接穗,进行嫁接育苗,可有效地防治枯萎病,这是生产上防治枯萎病的最有效方法。
⑤加强管理 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方式,所用农家肥要充分腐熟。拔除病株于田外烧毁,病株穴内撒多菌灵等药剂消毒。夏季5~6月份,拉秧后深耕、灌水,地面铺旧塑料布并压实,使土表温度达60~70℃,5~10厘米土温达40~50℃,保持10~15天,有良好杀菌效果。浇水时做到小水勤浇,严禁大水漫灌。
⑥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25. 9%抗枯宁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浓度为100毫克/升的农抗120溶液,或0.3%硫酸铜溶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加96%硫酸铜1000倍液,或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 10%双效灵水剂200~300倍液,或 800~1500倍高锰酸钾,或 60%琥·乙磷铝可湿性粉剂 350倍液,或 20%甲基立枯磷乳油 1000倍液等药剂灌根,每株 0. 25千克,5~7天1次,连灌2~3次,灌根时加0.2%磷酸二氢钾效果更好。用“瑞代合剂”(1份瑞毒霉,2份代森锰锌拌匀)140倍液,于傍晚喷雾,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10克,加面粉20克,对水调成糊状,涂抹病茎,可防止病茎开裂。
八、黄瓜主要病害的区别
1. 黄瓜靶斑病与细菌性角斑病的区别,黄瓜靶斑病病斑的颜色多为黄褐色,叶两面色泽相近,湿度大时上生灰黑色霉状物;而细菌性角斑病病斑的颜色一般为白色,叶背面有白色菌脓形成的白痕,清晰可辨,叶片两面均无霉层。
(注: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常在田间与黄瓜霜霉病混合发生,病斑比较接近,有时容易混淆,但黄瓜霜霉病发病初期在叶片背面产生几个多角形水渍状病斑,而细菌性角斑病在叶片背面产生针状水渍状病斑,往往几十个病斑同时发生。病情发生趋势没有霜霉病迅速)
2. 黄瓜靶斑病与霜霉病的区别,黄瓜靶斑病病斑的病健交界明显,并且病斑粗糙不平;而霜霉病危害的叶片正面褪绿发黄,病健交界处不清晰,病斑很平。
3. 黄瓜靶斑病与炭疽病的区别,炭疽病发生后期病斑出现轮纹状小黑点;发病前期两者症状不易区分,一般需镜检或分离培养病原菌进行确诊。
◆◆
太牛逼了 此文一定要收藏
◆◆
希望能帮到更多农资朋友
你没觉得这样很不好?&
◆◆
希望能帮到更多农资朋友
你没觉得这样很不好?
做一个思想的农业人!http://www.nongzi100.com
使用(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
·····
·····
·····
资深农资人 - 我发帖多,我精华多,有农资问题都向我咨询哦!
我发帖多,我精华多,有农资问题都向我咨询哦!
农资大帅哥 - 我又帅、又有钱!嫁给我,你幸福一辈子
我又帅、又有钱!嫁给我,你幸福一辈子
炫酷农资人 - 我是炫酷的农资人
我是炫酷的农资人
管理员 - 论坛管理员专用勋章
论坛管理员专用勋章
版主 - 论坛斑竹专用勋章
论坛斑竹专用勋章
农资达人 - 我达人,我骄傲
农资达人!我达人,我骄傲
|||||||||||&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网络经营许可ICP证:(
) 客服电话:027-1000亿个/g荧光假单胞杆菌可湿性粉剂防治黄瓜靶斑病田间试验
黄瓜IE斑病(Co/7ncsporacassiicoZa(Berk黄瓜靶斑病(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Curt.)Wei.),又称黄点子病。起初为黄色水浸状斑点,直径1mm左右;发病中期病斑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易...&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黄瓜靶斑病也叫棒孢叶斑病、“黄点病”等,是一种真菌病害。近年来随着保护地栽培的不断发展,病情逐年加重,已成为保护地黄瓜生产的重要叶部病害,并且可能对番茄等多种蔬菜造成为害。在严重时发病情况下,落叶率可达90%,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发病原因:黄瓜靶斑病是由半知菌亚门多主棒孢霉菌(图1)引起。多主棒孢霉可以随种子,包括嫁接南瓜种子传播,但更多的是以分生孢子、厚垣孢子或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滴飞溅传播,在温暖、高湿的条件下引发黄瓜靶斑病。危害症状:黄瓜靶斑病多发生在盛瓜期以后,先从中、下部叶片发生(图2),起初在叶片正面形成直径约1毫米左右的黄色圆形、凹陷斑点,背面水渍状斑点,俗称小黄点病(图3)。中期逐渐扩展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近圆形褐色病斑,易穿孔(图4),叶正面病斑粗糙不平,病斑整体褐色,中央灰白色、半透明。后期病斑中部颜色变浅,病斑中央有一明显的眼状靶心(图5),因此得名靶斑病。受到气温、湿...&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黄瓜靶斑病是由黄瓜靶斑病菌-半知菌的棒孢菌引起的病害,温暖、高湿有利于发病,近年来成为豫东地区黄瓜主要病害之一。为有效防治该病的发生和蔓延,减轻菜农损失,本文将其危害病状及防治措施简要介绍如下,以供广大菜农参考。一、病虫识别1.病原菌识别病原属半知菌瓜棒孢霉真菌。病菌子实体多生于叶面,分生孢子梗多单生、细长、不分枝,有1~7个隔膜,呈浅褐或黄褐色。分生孢子顶生,倒棍棒形至圆筒形,基部膨大,顶端顿圆,直立或弯曲,壁厚,有隔膜0~200个,呈浅黄褐色。2.症状特色黄瓜靶斑病是一种世界性的病害,又称“黄点子病”。黄瓜靶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蔓延至叶柄、茎蔓。叶片正、背面均可受害,叶片发病,起初为黄色水浸状斑点,直径约1毫米左右,随着病斑的不断扩大,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外围黄褐色,中部淡黄色。发病中期病斑极易穿孔,叶片正面病斑粗糙不平,病斑整体变为褐色,中央灰白色、半透明,后期病斑直径为10~15毫米,且病斑中央常有一明显的眼状...&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夏雨之后,靶斑病的病菌发生极为迅速,为有效防治该病的发生和蔓延,农户一定要把病症区分开,才能有效防治。一、区别1.黄瓜靶斑病:黄瓜靶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在黄瓜坐果期和盛果期均可发病;发病初期,中下部叶片先发病,起初为黄色水浸状斑点,后随着病斑的不断扩大,由下向上发展,病斑近圆形或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外围黄褐色,中部淡黄色,病斑与健壮面分界明显。发病中期病斑极易穿孔,叶片正面病斑粗糙不平或凸起,病斑整体变为褐色,中央灰白色、半透明,且病斑中央有明显的眼状靶心。湿度大时叶背病斑呈水浸状,严重时病斑正反均有稀疏黑色霉层。发展速度快不及时防治会导致叶片干枯死亡,提前拉秧。2.黄瓜靶斑病与细菌性角斑病的重要区别:靶斑病病斑叶片两面色泽相近,发病初期不易发现,近圆形或椭圆形,湿度大时叶片正反生稀疏黑色霉层;细菌性角斑病病斑叶片背面有白色黏液形成的白痕,清晰可辨,两面均无霉层,受叶脉限制多为多角形。3.与霜霉病的区别:靶斑病病健交界处明显,病...&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黄瓜靶斑病又称“黄点子病”,起初为黄色水浸状斑点,直径约1毫米左右。发病中期病斑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易穿孔,叶正面病斑粗糙不平,病斑整体褐色,中央灰白色、半透明。后期病斑直径可达10~15毫米,病斑中央有一明显的眼状靶心,湿度大时病斑上可生有稀疏灰黑色霉状物,呈环状。1.黄瓜靶斑病与霜霉病的区别靶斑病病斑枯死,病健交界处明显,并且病斑粗糙不平;而霜霉病病斑叶片正面褪绿、发黄,病健交界处不清晰,病斑很平。黄瓜靶斑病发生严重,普通药剂很难有效,主要原因有三:1.1靶斑病是真菌和细菌混合侵染引起的,单独预防真菌或细菌很难取得很好效果。1.2靶斑病对一般真菌性药剂产生了很强抗药性。1.3以链霉素为代表的细菌性病害治疗药剂抗性严重,而对细菌性病害有特效的铜制剂往往不能混用,且不安全。2.病害识别2.1病原菌识别病原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Curt.)Wei.称瓜棒孢菌,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目棒孢属真菌。病...&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黄瓜靶斑病是由黄瓜靶斑病菌——半知菌的棒孢菌引起的病害,温暖、高湿有利于发病。近年以来在各个地区均有发生,成为黄瓜主要病害之一。其症状与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极易混淆,生产上误按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用药,防治效果较差,危害损失较重。1.发病特点黄瓜靶斑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近年来遍及全国各地,温室、露地都有发生,且有不断加重趋势,成为黄瓜主要病害之一。病菌以危害叶片为主,严重时蔓延至叶柄、茎蔓。叶正、背面均可受害,叶片发病,起初为黄色水浸状斑点,直径1mm左右。当病斑直径扩展至1.5~2.0 mm时,叶片正面病斑略凹陷,病斑近圆形或稍不规则,有时受叶脉所限,为多角形,病斑外围颜色稍深、黄褐色,中部颜色稍浅、淡黄色,患病组织与健康组织界限明显。发病中期病斑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易穿孔,多为圆形,少数多角形或不规则,叶正面病斑粗糙不平,病斑整体褐色,中央灰白色、半透明,后期病斑直径可达10~15 mm,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央有一明显...&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xuewen.cnki.net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黄瓜靶斑病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黄瓜靶斑病
黄瓜靶斑病是由黄瓜靶斑病菌——半知菌的棒孢菌引起的病害,温暖、高湿有利于发病。俗称小黄点病。
黄瓜靶斑病概述
一直以来在山东主要黄瓜产区如寿光、沂南、莘县、济阳等地区大面积发生,成为黄瓜主要病害之一。其症状与和极易混淆,生产上误按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用药,防治效果较差,危害损失较重。
黄瓜靶斑病症状及区别
黄瓜靶斑病又称“黄点子病”,起初为黄色水浸状斑点,直径约1毫米左右。发病中期病斑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易穿孔,叶正面病斑粗糙不平,病斑整体褐色,中央灰白色、半透明。后期病斑直径可达10~15毫米,病斑中央有一明显的眼状靶心,湿度大时病斑上可生有稀疏灰黑色霉状物,呈环状。
黄瓜靶斑病与的区别:
靶斑病病斑,叶两面色泽相近,湿度大时上生灰黑色霉状物;而细菌性角斑病,叶背面有白色菌脓形成的白痕,清晰可辨,两面均无霉层。
黄瓜靶斑病与的区别:
靶斑病病斑枯死,病健交界处明显,并且病斑粗糙不平;而霜霉病病斑叶片正面褪绿、发黄,病健交界处不清晰,病斑很平。
黄瓜靶斑病发生严重,普通药剂很难有效,主要原因有三:
1、靶斑病是真菌和细菌混合侵染引起的,单独预防真菌或细菌很难取得很好效果。
2、靶斑病对一般真菌性药剂产生了很强抗药性。
3、以链霉素为代表的细菌性病害治疗药剂抗性严重,而对细菌性病害有特效的铜制剂往往不能混用,且不安全。
病规律及表现症状
靶斑病是真菌和细菌混合侵染引起的,该菌在土中的病残体上越冬,可存活6个月。翌年借气流或雨水飞溅传播,进行初侵染;侵入后潜育期一般6-7天(高湿或通风透气不良易发病)之后病部新生病原菌,并经叶缘吐水、棚膜结露珠等途径进行再侵染,使病害逐渐蔓延。严重时,发病1周后,落叶率可由5%发展到90%,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
该病多发生在结瓜盛期,以危害叶片为主。
在中国已被广泛用于防治多种果树、蔬菜等作物的、白粉病、靶斑病、叶斑病、、炭疽病、黑斑病、黑痘病、、 斑枯病、赤星病等多种病害。防治靶斑病的药剂不同于防治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的,可以选择的种类较多,包括广谱杀菌剂代森锰锌、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百菌清;三唑类药剂丙环唑、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咪唑类杀菌剂、氟菌唑,甲氧基丙烯酸酯类药剂、吡唑醚菌酯;二甲酰亚胺类药剂异菌脲以及喹啉铜、等。同时要尽可能减少用药次数,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药剂和使用复配药剂。
黄瓜靶斑病发病特点
以分生孢子丛或菌丝体在遗留在土中的病残体上越冬,或孢子在病残体上可存活6个月。病菌借气流或雨水飞溅传播。病菌侵入后潜育期一般6~7天,高湿或通风透气不良等条件下易发病,25~27℃,饱和湿度,昼夜温差大等条件下发病重。该病导致落叶率低于5%时,病情扩展慢,持续约2周,而以后一周内发展快,落叶率可由5%发展到90%。
黄瓜靶斑病植保措施
我们的大棚已经发生了靶斑病应该怎样防治呢?经山东省农科院两年摸索实验,总结推荐的综合防治措施:
1.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3年以上轮作,彻底清除前茬作物病残体,减少初侵染源,同时喷施消毒药剂加新高脂膜进行消毒处理;选用抗病品种,播种前用新高脂膜拌种,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
2.摘除中下部病斑较多的病叶,减少病原菌数量。
3.靶斑病多发生在结瓜盛期,这时发病大棚因植株长势弱,很容易瓜打顶,一但发病大棚瓜打顶,该病将更加难以防治。所以及时冲施含有芸薹素内酯的碧禾冲施肥,叶面喷施斯德考普叶面肥,及时摘除大瓜,促进植株迅速长秧,长新叶。
4.加强管理,适时中耕除草,浇水追肥,同时放风排湿,改善通风透气性能,并在生长期适时喷施促花王3号抑制主梢旺长,促进花芽分化;在开花前、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喷施壮瓜蒂灵能够增粗瓜蒂,加大营养输送量,促进瓜体快速发育,瓜型漂亮,汁多味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瓜细菌性叶枯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