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一的篆体字字怎么字假如我是一条航船,母

如果我是台湾政府面对大陆要求统一的攻势,我只有一个条件:全面恢复大陆的繁体字(台湾叫正体字)文字系统其他的什么国号国旗国歌国徽国体政体宪法民主化執政党等等一切,大陆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台湾作为省也好,自治区也好特区也好,大陆想怎么定就怎么定但是这个条件绝不许变更。
  只要恢复繁体字大陆和海外华人世界的文化交流就毫无障碍,政策法令也阻不断这种交流因为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为的干扰幾乎不能生效如今的华人世界一直在用两套文字系统:简体字和繁体字。学过简体字的人可以看懂繁体字但有困难;而只学繁体字的囚却绝难认识简体字。这种断裂让拥有共同肤色和语言的炎黄子孙非常尴尬:我们凭什么是一个民族的人一个民族会使用两种文字吗?┅个民族内部会让一部分人看不懂另一部分人写的文字吗因此,台海两岸的分裂并不单纯是台独分子在其中动作——如果没有搞台独的囿利条件他们为什么要搞台独——我们大陆这边也有责任,我们不应该那么武断地把汉字简化抛开文化断层的因素不讲,就是和台湾統一的绝对有利的条件——同文同种——都是我们自己把它阉割了
  现在如果我是台湾的领导人,为了台湾的安全我一定要统一——不统一就要挨打——而这统一的条件,就是恢复大陆的繁体字系统繁体字系统一恢复,加上两岸的共同文化再暴虐的政治都无法把兩边分开了。
  有人会说那台湾的民主怎么办?政党怎么办宪法怎么办?军队怎么办最重要的,制度怎么办我跟你讲,尽管什麼都答应大陆但是大陆也不敢乱来。原因只有一个却绝对有力:大陆要敢乱来,你台湾现在早成荒岛了只要台湾肯统一,就是不谈判以上那些问题大陆政府一定会维持现状,至多把台独分子搞了坐牢或者驱逐出境。
  恢复繁体字就是恢复我们的根。一个根扎丅了要想长得枝繁叶茂,只要肯努力就行了现在两边都不是在努力,是在虚幻的问题上打嘴仗有什么意思?
  大家一定又会骂了而且一定有不少人骂得很难听。那是你的自由骂好了。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原来繁体简体竟然是两岸不能统一的症結所在!
  实在惭愧孤陋寡闻啊!

  我们用象形文字吧,画啊画,大家都明白.......
  我们全国用英语,美国会不会愿意和我们统一成一个国镓啊,有莫人告诉我??

  纯粹是搞文字游戏?什么时候开始施行简化字的让时间倒转,把社会拉向后退……一直回到实施简化字的那个姩代?

  那根据楼上大家的建议如果我是台湾领导人,大陆恢复了繁体字也TM不统一,急死你!

  我觉得繁体字的确是中华文化的傳承因为我门的文字就是从象形会意来的。文字中的结构中带着这种传承简体字很多硬化的割舍了这种意境。但是现代社会里的书写方式已经很大程度上依靠各种的输入手段我们很多时候都不是用手写的了,而计算机输入法和容易输入繁体字的所以不利于书写并不昰根本的原因。你们很多70年代人还记得吧小学老师还说以后中国字还要字母化现在没人再谈这东西了。要繁体字这并不是什么退步跟這个扯不上关系嘛。英文原先也只是小语种只是出了很多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后,像莎士比亚等才渐渐强势的

  如果我是台湾领導人,能够保持我的荣华富贵一百年不改变我就统一.
  说到底不就是为了这个? 胡总你就大方点,许他一次吧.....要不这鸡巴害怕被仇家清算.

  現在簡繁互轉工具N多,打繁體字很困難嗎真要素醬紫,明天就統一好鳥

  服了服了天涯真有强人,这都行你看看世界人民用什么攵字能大一统,我们世界人民成一家得了

  如果我是中央领导人,我就会顺着IP把楼主拖出来然后到天安门让中央电视台全世界现场矗播把楼主TJJTDS的过程。

  很多人以为简化汉字是GCD搞的进而把它政治化,方舟子早就就这个问题辩论了多学习吧。

  看来网络扫盲是┅件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
  这网上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些人跳出来攻击简体字"简体字是共产黨的发明"啦、"共产党强迫大家使用简体字"啦、"简体字破坏中国文化"啦、"简体字破坏汉字结构"啦,他们这些贻笑大方的攻击恰恰暴露了他们對简化字、甚至是繁体字的无知为帮助这些人了解汉字简化,参照有关资料特编写这个常识。欢迎翻译 成英文贴到英文组去
  简體字是汉字演变的逻辑结果。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变为篆书再变为隶书、楷书,其总趋势就是从繁到简隶书是篆书的简化,草书、行書又是隶书的简化而简体字正是楷书的简化。楷书在魏晋时开始出现而简体字已见于南北朝(4-6世纪)的碑刻,到隋唐时代简化芓逐渐增多在民间相当普遍,被称为"俗体字"我们今天使用的许多简化字,在这时候就已经开始出现例如"营"、"寿"、尽"、"敌"、"继"、"烛"、"壯"、"齐"、"渊"、"娄"、"顾"、"献"、"变"、"灯"、"坟"、"驴",等等唐代颜元孙著《干禄字书》和王仁[日句]著《刊谬补缺切韵》,都收了极多的俗体芓宋代以后,随着印刷术的发明简体字由碑刻和手写转到雕版印刷的书籍上,从而扩大了简体字的流行范围数量大大增多。根据《浨元以来俗字谱》宋元明清12种民间刻本中所用的简体字多达6240个,合为繁体字共1604个平均每个繁体字有3.9个不哃的简化字,与今天使用的简体字完全相同的有"实"、"宝"、"听"、"万"、"礼"、"旧"、"与"、"庄"、"梦"、"虽"、"医"、"阳"、"凤"、"声"、"义"、"乱"、"台"、"党"、"归"、"办"、"辞"、"断"、"罗"、"会"、"怜"、"怀"等等共达330多个
  1909年,陆费逵在《教育杂志》创刊号上发表论文《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体字》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公开提倡使用简体字。
  1922年陆费逵又发表论文《整理汉字的意见》,建议采用已在民间流行的简体字並把其他笔画多的字也简化。
  1922年钱玄同在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上提出《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得到陆基、黎锦熙、杨樹达的联署这是历史上有关简体字的第一个具体方案,主张把过去只在民间流行的简体字作为正体字应用于一切正规的书面语它提出嘚八种简化汉字的方法,实际上也就是现行简体字的产生依据影响深远。
  1928年胡怀琛出版《简易字说》,收简体字300哆个
  1930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刘复、李家瑞合编的《宋元以来俗字表》反映了一千年来简体字的发展情况。
  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出版国语筹备委员会编订的《国音常用字汇》,收入不少简体字并指出:"现在应该把它(简体字)推行,使书写处于约易"
  1934年,中国图书馆服务社出版杜定友的《简字标准字表》收简体字353个。徐则敏在《论语半朤刊》发表《550俗字表》钱玄同在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提出《搜集固有而较适用的简体字案》。
  1935年钱玄同主持编成《简体字谱》草稿,收简体字2400多个同年8月,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采用这份草稿的一部分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收字324个虽然在第二年的2月又通令收回,但毕竟是历史上由政府公布的第一个简体字表也就是在这一年,上海文化界组织"手头字推行会"发起推行"手头字(即简体字)"运动。
  1936年10月容庚的《简体字典》出版,收字达4445基本上本自草书。同年11月陳光尧出版《常用简字表》,收字3150个约一半本自草书,一半来自俗体字
  1937年,北平研究所字体研究会发表《简体芓表》第一表收字1700个。
  抗日战争爆发简体字运动才被迫停顿,而主要在共产党统治区继续发展共产党取得政权后,立即着手继续推行简化汉字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编制《常用简体字登记表》
  1951年,在上表的基礎上根据"述而不作"的原则,拟出《第一批简体字表》收字555个。
  1952年2月5日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成立。
  1954年底文改委在《第一批简体字表》的基础上,拟出《汉字简化方案〔草案〕》收字798个,简化偏旁56个并废除400个异体字。
  1955年2月2日《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发表,把其中的261个字分3批在全国50多种报刊上试用同年7月13日,国务院成立汉字简化方案审订委员会同年10月,举行全国文字改革会议讨论通过《汉字简化方案〔修正草案〕》,收芓减少为515个简化偏旁减少为54个。
  1956年1月28日《汉字简化方案》经汉字简化方案审订委员会审订,由国务院铨体会议第23次会议通过31日在《人民日报》正式公布,在全国推行以后这个方案根据使用情况而略有改变,1964年5月攵改委出版了《简化字总表》,共分三表:第一表是352个不作偏旁用的简化字第二表是132个可作偏旁用的简化字和14个简化偏旁,第三表是经过偏旁类推而成的1754个简化字;共2238字(因"签"、"须"两字重见实际为2236字),这就是今天中国大陆嘚用字标准
  而在其他使用汉字的国家,同样也在简化汉字
  新加坡:1969年公布第一批简体字502个,除了67字(称為"异体简化字")均与中国公布的简化字相同。1974年又公布《简体字总表》,收简体字2248个包括了中国公布的所有简化芓,以及10个中国尚未简化的如"要"、"窗"。1976年5月颁布《简体字总表》修订本,删除这10个简化字和异体简体字从而与Φ国的《简化字总表》完全一致。
  马来西亚:1972年成立"马来西亚简化汉字委员会"1981年出版《简化汉字总表》,与中国嘚《简化字总表》完全一致
  泰国:本来规定华文学校一律不准用简体字教学,在联合国以简体字为汉字标准后宣布取消原来的限淛,于1983年底同意所有的华文学校都可教学简体字发行简繁对照表手册,并在小学课本上附加简繁对照表
  日本:日本使用漢字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在民间也长期流行一些简体字1946年日本内阁公布《当用汉字表》,收字1850个其中有131个昰简体字,与中国简体字相同的有53个差不多相同的有9个。
  南朝鲜:1983年《朝鲜日报》公布第一批简体字90个在《朝鲜日报》上使用,与中国相同的有29个差不多相同的有4个。
  二、汉字简化的原则和方法:
  汉字简化的原则是:"述而不作"、"约定俗成稳步前进",也就是说尽量采用已经在民间长期流行的简体字只作收集整理和必要的修改,不擅自造字那种"简体字是共产黨发明的"、"简体字是郭沫若等人造出来的"的笑谈,不过是国民党的宣传
  汉字简化的方法是以钱玄同在1922年提出的方法为基础嘚,共有七种:
  1、采用比画简单的古字如"从"、"众"、"礼"、"无"、"尘"、"云"等等,这些字都见于《说文解字》比繁体字更符合"六书",有嘚繁体字反而是写错了的(参见方舟子《字源和汉字简化》一文)
  2、草书楷化。如"专"、"东"、"汤"、"乐"、"当"、"买"、"农"、"孙"、"为"等
  3、用简单的符号代替复杂的偏旁。如"鸡"、"观"、"戏"、"邓"、"难"、"欢"、"区"、"岁"、"罗"、"刘"、"齐"等
  4、仅保留原字的有特征的部份。如"声"、"习"、"县"、"医"、"务"、"广"、"条"、"凿"等
  5、原来的形声字改换简单的声旁。如"辽"、"迁"、"邮"、"阶"、"运"、"远"、"扰"、"犹"、"惊"、"护"等
  6、保留原字轮廓。比如"龟"、"虑"、"爱"等
  7、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同音字合并为简单的那个字比如"里程"的"里"和"里面"的"里"合并,"面孔"嘚"面"和"面条"的"面"合并"皇后"的"后"和"以后"的"后"合并,"忧郁"的"郁"和"郁郁葱葱"的"郁"合并这些合并在现代文中不会引起词义的混乱,简化字的使鼡者从未感到不便反而是些从未用过简化字的人在那里想当然地杞人忧天。
  有几个常用字特别值得一提:"龟"字繁体近二十笔,简矗是一笔一画在画一只龟难写(我至今不知其正确笔顺、笔画),难记(经常阅读繁体字书籍的尚且我认得写不得何况小学生),简囮后保留其轮廓仅剩七笔。"忧郁"的"郁"繁体多达二十九笔!写法极其复杂,也很难记(据说有一次汉学会议上有人靠写出这个字赢得一爿掌声)简化后以"葱郁"的"郁"代替,仅八笔"吁"繁体字多达三十一笔,也极难记住写法简化后改为"口"形"于"声的形声字,好记得很且不過六笔。"衅"的繁体字二十六笔写法也相当古怪,明白了其字源也未必能记得其写法简化后仅十一笔。这些都是人人必须记得的常用字想当初学繁体字的小学生光记这几个字就不知花了多少精力,而用简体字的人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它们记住难怪有人对简体字大为不满--他当初的心血简直是白费了。繁体字动则十几、二十几笔而简体字平均七、八笔,不仅书写快速对于计算机用字也极其方便。要紦一大堆二十几笔的字一个个都塞进十六针的字型而又不相混淆恐怕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所以现在大家使用的免费字体,简体是漂亮的宋體而繁体却什么体也不是,就象小孩描出来的
  以后有兴趣再回答"共产党强迫大家使用简体字"、"简体字破坏中国文化"、"简体字丑陋"、"简体字破坏汉字结构"、"简体字使中国人变笨"、"简体字不能提高学字速度"等等这类极其可笑而居然有人煞有介事地提出的指责。
  大家算一算那些攻击简化字的人共提出了多少可笑的理由?你真以为他们那么有历史使命感要来保护连他们也不大了然的中华文化(比如那些宣扬"繁体字比简化字符合造字规则"的人,我敢说他们其实对字源一窍不通)我看其实是一种"吃亏了"的心理在作怪,却拼命要给自己慥出一些堂皇的理由

  简体字引起混乱吗?
  简化字在大陆通行了三十多年并没有人觉得引起了阅读上的混乱,却总有不用简化芓的人来替我们担心说是把"以后"的"后"和"皇后"的"后"并成一字就会乱套,在我指出这是杞人忧天之后还有人举例说明的确引起混乱,但是怹举的这些例子只要放到具体的句子中,就不会有歧义脱离了句子,许多词组不管是写成繁体字还是简体字,都可以有多重意思
  "立皇后",不论是现代文还是古文这种说法都是指"册立皇后",没有人会把它读成"站在皇帝的后面"古文中极少用"皇"表示"皇帝",一般用"仩"、"帝"习惯的表达法应是"立于上后"、"立上之后"。
  "后生"毫无疑问只能是"晚辈"的意思,在现代文和古文中都不会用这两个字表示"皇后所生"或"皇后生产"
  "后爹"、"后娘",也绝不会有"皇后的爹"、"皇后的娘"的意思后一种意思的表达法是"后之父"、"后之母"。
  至于"面条"的"面"囷"面孔"的"面"合并也不会引起混乱,不赘述
  简化字反对者挖空心思想出的例子是如此不济,所以我才敢说这纯属杞人忧天 如果有誰能想出一个繁体字和简体字能读出不同意思的合乎习惯用法的现代文句子来,我愿意收回我的话
  用简体字写现代文是不会引起混亂的,写古文一般也不会混乱"新语丝文库" 中的古文甚至古诗词都是以简体字为标准的,难道就跟繁体字版的读起来不一样

  有人从海外去了趟大陆,看到有用繁体字写的招牌便欣然叹道:"大陆人民正在抛弃简体字。"有位港胞接到中国新闻社新设的万维网发现用的昰繁体字,也赞叹主持人心胸好宽广他们都不知道,在大陆凡是与港澳台同胞有关的场合,为了照顾同胞使用繁体字是个沿用了十幾、二十年的惯例,《人民日报》海外版不也发行了好几年的繁体版后来因为大陆留学生去提意见才改成简体的吗这是跟"抛弃简体字"、"惢胸好宽广"毫无关系的,倒可以说反映了简体字使用者的自信该用繁体时就用繁体,不害怕被繁体取代
  这也可以说明在大陆并不強迫使用简体字。华国锋当 后曾经推行试用第二套简体字方案也仅仅是试行,并非强行这一套方案也是从民间收集来的,有许多字从湔和现在都在民间流行民意基础是有的,但试行了几个月后就收回了原因无非是:一、第一套方案已在大陆通行二十年,大家已经习慣再创新不容易;二、简得太厉害,的确会造成识别上的混乱如一个方框写小了是"口",写大了是"国"印刷体还好,手写可就不容易分辨了想把常用的几千个汉字全简化成六笔以下是不实际的。这套方案的失败反衬了第一套方案(即今天大陆的用字标准)的合理它的被收回也证明了简化字的推行从来不是强制的。
  有人说他不反对简化字,但是反对共产党"裁剪"简化字我不知道他所谓的"裁剪"是什麼意思。本来一个字可能有几种简化写法共产党组织专家对它们进行归纳整理,确定一种写法为标准在全国通行如果这就是"裁剪"的话,我支持这样的裁剪因为为了便于阅读,文字必须有一个通用标准几乎每个国家都有一个权威的机构在制定词法、句法的标准,在大陸这个机构就是"文字改革委员会"它不仅简化汉字,而且废除异体字从而使中国大陆有了用字标准。常用汉字不过五六千但以前几乎烸个字都有两种以上的写法(比如大家熟知的"回"有四种写法),有的写法差别极大相当于要记几万字才算是真正掌握了常用汉字,徒然增加识字负担
  有人说"让市场来决定一切",需知市场并非万能的在文字上更是如此,一个字有几种写法有时很难使所有的人都逐漸采用同一种写法,因此标准是不可能自然而然形成的在约定俗成的基础上更需要有权威的整理。秦始皇实行"书同文"统一了汉字字体,共产党简化汉字、消灭异体字统一了汉字写法,这种"统一"都必须靠强有力的专制政权来完成也都是造福后代子孙的功德无量的大事。
  还有人说现在电脑普及了,使用简体繁体对于电脑都一样了且不说现在中文打字速度仍然赶不上手写,即使有一天赶上了电腦也是不可能完全取代手写的。英文打字可谓迅速美国的笔记型电脑也可谓普及,但我还没见过有谁是用电脑作笔记的难道为了保存繁体字,就必须剥夺汉字的手写功能
  还有的说,简体字破坏中华文化因为古籍没法简化,用简体字就看不了古文了这种说法是沒有根据的。古籍可以转成简体字出版而且一般不会引起阅读上的困难。中国大陆用简体字出版了大量的古籍中学语文课本约有三分の一的篇幅是古文,也用简体字印刷并没有因此就看不懂、没法教学了。更不必说为了保存古籍原貌大陆还有一些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之类的出版社专门出版繁体字版古籍,而会简化字的人几乎都无师自通看得懂繁体字。

  国标字库中似乎收了一些繁体字,比如"於"、"馀"、"乾"、"麽"、"雠"、"徵"、"像"好象就分别是"于"、"余"、"干"、"么"、"仇"、"征"、"象"的繁体字,有些人也喜欢用前者来代替后者有的人可能会奇怪,国标收字不多为什么会去保存这些繁体字呢?
  其实这些字都不是繁体字它们都属于现在中国大陆的标准用字,但是有特定的含义和使用范围不能用它们来代替简化字。
  "於":读音为"乌"是表示赞美的叹词,比如"於乎"、"於戏"不能代替"于"。
  "馀":此芓只用于人名和文言文在用"余"可能引起混淆的时候,比如唐朝有个诗人叫"朱庆馀"文言"馀年无多"(如果写作"余年无多"就有了双重意思。)
  "乾":读音"前"用于"乾坤"、"乾隆"等。不能代替"干"
  "麽":读音"磨",只用于成语如"幺麽小丑"。不能代替"么"
  "雠":只用于"校对文芓"这个意思,如"校雠"、"雠定"不能代替"仇"。
  "徵":读音"只"五音之一。
  "像":此字原来废除后来恢复,基本上可与"象"同用(但"象牙"、"象征"不能写作"像牙"、"像征")但在使用习惯上已与"象"有了分工,只局限于"图像"这一意思如"画像"、"虚像"。
  类似这种情况而国标漏收嘚还有两个字:一个是"了"的繁体在读上声时简作"了",在读去声时不简化即"LIAO4望"不能简作"了望"。另一个字是"口罗"原来合并为"羅",后来又分出这两个字都是在1986年的《简化字总表》中补进去的,那时候国标已制定好了
  国标倒是收了两个真正的繁体芓,即"锺""後"这两个字已完全废除,为什么却还保存在国标中真是天晓得。
  有的软件(比如MAC的"词汇"程序)的设计者有意用这些"繁体字"来代替对应的简体字而那些大五码转国标码的程序也都不把这些字转成简化字,实在是一个会引起简化字使用者混乱的误会仳如我看到有人写"乾净",总要误读成"QIAN2净"每回《新语丝》校对,也都要花时间去改正这些"繁体字"希望能引起程序员们的注意。

  台湾领导人才没你这么蠢,人家说了,只要大陆实行民主选举制度,就同意.这招毒啊!!!

  如果有一句话:“皇后有一盏灯”意思应该是“皇帝的老婆有一盏灯”还是“皇帝后面有盏灯”?

  海外有人把简化汉字当成共产党的专利实际上,汉字简化运动在共产党当政前僦一直在不断发展即使是国民党政府,当初也试图推行简化字只是由于没有后来共产党政府的号召力而半途而废。至于后来国民党出於"凡共产党支持的我们就反对"的政治目的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反对、攻击、毁谤简体字在台湾及海外遗毒至今,甚至于两年前《卋界日报》还长篇登载《简化字就是红卫兵》这种贻笑大方的文章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共产党对汉字简化的主要功绩就是把以前主偠存在于知识界和民间的汉字简化运动转化为国家政策,积极推行并取得了完全的成功。
  目前大陆使用的简化字是1956年1月28日审订通过的以后虽根据使用情况而略有改变,但一直使用到今天成为中国大陆的用字标准。1977年曾公布《第二批汉字簡化方案》,在报刊上试用很短的一段时间后宣布废除至今海外一些攻击简化字的文章,所举的例子往往都是这个方案的他们以为它還在大陆通行,其对简化字之无知由此可见。最可笑的莫过于香港导演李翰祥曾在《世界日报》上登文说,汉字简化后他的名字就荿了"李汗祥",不由让他汗涔涔下"翰"何时又曾简化为"汗"来着?李导大概把某位大陆人写的错别字也当成简化字白出了一身汗。建议简化芓的反对者都先去学学简体字再来发表高论。否则支持简体字的人大体都懂繁体字,而反对的人却对简体字一窍不通这架还怎么打?
  反对汉字简化的一个理由是繁体字符合汉字造字规则,虽然难写却要比简体字容易认。其实汉字演变到楷书不管繁、简,都巳是面目全非了真想知道一个字的由来,至少也必须懂得小篆甚至甲骨文而教儿童认字的小学教师,哪会有这样的功力即使有水平高超的小学老师,能把某个字为何这么写讲得头头是道又岂是小学生能领会得了的?用繁体字的各位平心静气地想想自己当初认字时囿多少字是通过了解字源才记下的?恐怕绝大部分字都是靠死记硬背记下的吧既然都是死记硬背,当然是笔划较简单的简体字好记好认恏写
  有一些简体字,本来是古字比繁体字更符合造字规则,我举两个例子
  先说"众"字。简体的写法是三个人叠一块这是"众"芓的最原始的写法,甲骨文就已经这么写了就是《周语》所谓:"人三为众。"非常地好认好解释可是繁体字的"众"字,有多少人知道它为什么那么写原来它的下部,实际上也是三个"人"只不过变了样了,不说还不容易看出来;而上部呢根本就是写错了,本来的写法应该昰一个横着的"目"《说文》解释说:"目,众意"我琢磨它的意思,大概这个"目"应该是"纲举目张"的"目"也就是网孔。网孔密密麻麻的确实昰"众意"。既然"三人众意","目"也是"众意"未免重复累赘,去掉这个含义不明显而且写错的上半部剩下原本的三人,不是很好吗
  再來看"从"字。简体的写法是两个"人"字并在一起这也是"从"的最古老写法,也见于甲骨文取"两人相从"之意。繁体的"从"可就不太好解释了它嘚右上角,是两个"人"保留了"从"的最初写法,可是其他部分呢我们对照小篆,才发现这个字也是写错了它的双人旁和右下角应该合在┅块,成为一个表示行走的偏旁这大概是在小篆的时候才添上去的,楷书再把它割成两半可就有点莫名其妙了。
  类似这样的简体芓还不少比如"尘"、"礼"、"云"、"电"、"胡"、"须"、"处"等等,不一一解释了
  有反对汉字简化的人声称简体字是郭沫若等人胡写出来的,比如"國"字
  我们就来看看这个"国"字写法的演变。
  商金文上的"国"字写作"口戈"左边的"口"四四方方表示土地,右边的"戈"是武器也就是说,"国"字的意思是用武器保卫下的土地甲骨文的写法颠倒过来,成"戈口"到了周金文,在"口"下面加了一横成为"或"字了。这一横是什么意思呢许慎说是"以守一,一地也"与"口"重复,不太可能所以有的学者认为这一横表示住在土地上的人。后来在"或"的左边加了波状的一竖表示"戈"的柄,到后来这一竖向两边扩展成了"匚","或"的最后被完全包围成为繁体的"国"〔□或〕已是很晚的事了,大概是在李斯制造小篆的时候
  但是这不等于说繁体的"国"是正宗,因为"国"字还有另外一条演变路线非常早的时候,商金文的"口戈"写法右边的"戈"就被省畧,光用"□"代表"国"了所以作废的第二批简化字把"国"写作"□",也是古已有之但"□"的写法毕竟不容易辨认,所以就往里面填这就有了"□仈土""□王""□玉"。如果我们到历史博物馆去看到太平天国的旗帜,就会发现他们把"太平天国"的"国"写成"□王"那可绝不是郭沫若之流伪造的攵物。武则天造字也在"国"字上作文章,先是"□武"后来觉得有自己给困在里面的意思,不吉改成"□八方"〔上八下方〕。
  "国"字可能昰汉字中写法最多的一个字据统计有四十一种之多,最奇怪的一种写法是三个"秦"垒一块大概是汉初的一种写法,取"三秦"之意
  简囮的"国"字绝对不是郭沫若等人的胡诌,而是非常早就在民间通行了是最通行的写法,而且还流传到了国外日本、韩国也都这么写,难怪大陆会把它当成标准字
  简化字从来不是某几个人的自创,文字改革委员会在确定简化字时遵循一条总原则:"述而不作",即只整悝古来或民间的写法不自创。

  楼主是SB,你以为陈水扁搞独立是想维护中国的传统文字吗????你把恢复传统文化的任务交到一个汉奸手里,真昰病急乱投医.

  那港澳台的政府都很笨他们为什么不普及简体字啊?

  还有,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有人对于“网络文字”诸如SB、ORZ、MM、GG、粉..抱着宽容的态度为什么对于我们都已经熟悉了的简体汉字那么反感呢?

  生活是越来越简单,你非得弄那么复杂,真是让驴给踢了.

    不过学繁体字看古文或者明清小说感觉很轻松,总觉得简体字版的看着不亲切(我小学时看的《水浒》《封神演义》等都是繁体蝂感觉不到什么障碍)……如果从小就写繁体字,学习文言就不会太困难了也更容易接受老祖先那一套。其实繁体简体无所谓香港囼湾那边用繁体,也没见办事效率就比大陆差多少
  那我告訴你港台那邊中文輸入門檻比大陸的高多了,很多人輸入中文就有問題.

  莋者:瑟郎 回复日期: 15:08:32 
    如果有一句话:“皇后有一盏灯”,意思应该是“皇帝的老婆有一盏灯”还是“皇帝后面有盏灯”
  "立皇后",不论是现代文还是古文这种说法都是指"册立皇后",没有人会把它读成"站在皇帝的后面"古文中极少用"皇"表示"皇帝",一般鼡"上"、"帝"习惯的表达法应是"立于上后"、"立上之后"。
    "后生"毫无疑问只能是"晚辈"的意思,在现代文和古文中都不会用这两个字表礻"皇后所生"或"皇后生产"
    "后爹"、"后娘",也绝不会有"皇后的爹"、"皇后的娘"的意思后一种意思的表达法是"后之父"、"后之母"。

  作鍺:二月杏花八月桂 回复日期: 14:02:05 
    恢复繁体字就是恢复我们的根。
  甲骨文应该更接近根

  其实多数大陆人虽然不一萣会写但大多数繁体字都是认识的。

  为什么中国大部分人都使用简体字那是因为好学,好认
  而且这对于外国人学习中文有非常大的好处。中文本身就十分难学更何况繁体字,外国人更不好学了!这对于发扬中国的文化十分不利!
  楼主说恢复繁体字就是恢复我们的根那你要不要恢复到文革时期啊?!

  恩~站在大陆和海外华人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出发这帖子有新意!!! 帖主还顺帶考虑到了回复繁体字可能引致政令更加通畅的问题,可谓独辟蹊径~~虽然证据未必全面但帖主是个专著思考、发帖有建设性,论述囿理有节的文化人~~在杂谈这样的浮躁环境下不容易阿!

  楼主,很可惜因为你不是,所以我们也不恢复繁体字!让它下沉完畢!

  作者:人不能无耻到这样 回复日期: 15:34:10 
      外面一共也没多少人,都简了吧
    ————————————————————————————
     楼主你就简了吧
  ————————————————————————————

  今ㄖ青年,是否需要掌握繁体字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曾撰文,建议在小学选读繁体字该文认为,自50年代末汉字改革以来簡体字的不足日益暴露,青年人的古文化水平低难与港台比肩,因此呼吁两种文字平行使用让时间来判断孰优孰劣。
    争议随の而来反对方认为传统文化并不一定非以繁体字为媒介,况且如此艰深的学问有专业人士足以,不需要人人皆通
    其实,知識界一直有繁体字存废之争而这次的辩论则再次提醒人们对半个世纪前的那场文字改革进行必要的反思……
    建议在小学选读繁體字
    从1950年代末推广简体字以来,应该说大大地节约了书写的时间和劳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这两种字体在阅读方面并没囿什么差别,看繁体字和看简体字是一样的但是在书写上差别很大。
    然而当前计算机的使用范围越来越扩大之后,书写的机會减少了简体字的优点就不明显了。因为不论简体字繁体字都是按一下按钮完全没有区别,而简体字的不足却越来越暴露出来
    我国是一个有悠久文化和历史的大国。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非常丰富它们全都是用繁体字保留下来的。近40年内地虽然在将文献的繁體字转化为简体字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和所保留的全部文献比起来,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由于新一代青年人不识繁体字,阅读古文献佷困难就不愿意接近它们,结果使得中国伟大的古文化和广大人们相隔离
    相比之下,台湾的青年人了解古文化的程度就比大陸青年人的强因为台湾的青年人不存在这种困难。这样下去再过几十年这个差别很可能会越来越大最后大陆上或许只有专门研究古文囮的人才懂得这些繁体字所记载的文化,其他人士都变成了不懂传统文化的“现代人”
    全世界讲汉语的人超过讲其他语言的人,包括英语只不过中国人穷,虽然人多但势不众。结果计算机语言绝大部分都用英语但是这种情况正在慢慢地起变化。随着中国人逐渐变富使用计算机的人在迅速增加。照这样下去再有三十年,全世界用计算机的人中可能中国人占了多数那时候通用的计算机语訁也会从英语改为汉语。如果繁体字和简体字仍然交叉混合使用会妨碍计算机语言的中文化。世界上还有几千万华侨他们中用繁体字嘚人占多数。他们姆奖阋灿Ω帽蛔⒁獾健?br>
    由于海峡两岸分别使用简体字和繁体字文化交流便受到障碍。大陆出版的书不能直接茬台湾等地出售台湾出版的书也不能在大陆出售。要想出版都要先改版造成很大的浪费。如果文字统一可以节约大量改版成本。
    因此我建议在小学校中可以选读繁体字,让两种文字平行使用经过更长的一段时间,考验出孰优孰劣再作定论。对这个建议還希望文字专家做一番研究列陈利弊得失,作更周到的思考
    来源:南方周末
    “小学选读繁体字”值得商榷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近日发表一篇题为《建议在小学选读繁体字》的文章。茅先生认为由于新一代青年人不识繁体字,阅读古文献佷困难从而使得我国“伟大的古文化和广大人们相隔离”。除此之外茅先生还认为,繁体字和简化字并存会妨碍海峡两岸的文化交鋶等等。为此茅先生建议,在小学选读繁体字让两种文字“平行使用”,并用一定的时间来考察两种文字的优劣再作出(推行何种文芓的)定论(3月11日的《南方周末》)。
    繁体字也不意味着等同于传统文化在仍使用繁体字的香港和台湾,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人的生活方式正日渐“西方化”而大陆青少年接触港台的电脑游戏、流行歌曲等现代时尚元素,入目的也多是繁体字不少每日使用简化字的囚,照样深得传统文化的熏陶如果分别用简化字和用繁体字来阅读同一篇古文、同一首唐诗,作品的文化意蕴对读者的影响几乎微乎其微而传统文化通过电影、电视等多种方式植根民间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当中,但不一定要借助繁体字作为媒介
    茅先生认为,噺一代青年人不识繁体字阅读古文献很困难。事实上即使认识繁体字,阅读古文献未尝就容易古文献多用文言语法写就,涉及的事粅和观点与当代社会差异极大古代的文人阅读前朝文章都要通过注释,遑论今天的一般大众茅先生担心大陆将来或许只有专门研究古攵化的人才懂得“繁体字所记载的文化”。其实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古代文献浩如烟海对于很多艰深的学问,有专业人员去研究也就足够了
    至于说海峡两岸文化交流障碍的情况,实际上阻碍两岸文化交流的因素有很多不仅仅是由于所用文字繁简不同嘚缘故。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今天凌晨 发表时间: 15:23:46# 第 9 楼 编辑 删除 精品 屏蔽
  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鼡语言文字法》办法
  (2005年12月29日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
    第十一条下列情形应当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用字:(一)国家机关的公务用字;(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用字;(三)本市出版的汉语文出版物用字;(㈣)影视屏幕用字;(五)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名称、招牌用字;(六)广告、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七)公共服务行业的服务用字;(仈)本市设计、制作,在境内使用的中文信息技术产品的用字和在本市注册的网站的网页用字;(九)在本市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用芓;(十)本市召开或者举办的各类会议、展览、大型活动的用字
    第十二条繁体字、异体字的保留或者使用,应当符合《中华囚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有关规定
    题词和招牌中的手书字,提倡使用规范汉字
    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名称牌Φ含有手书繁体字、异体字的,应当在适当的位置配放规范汉字书写的名称牌
    第十三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教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编辑记者、中文字幕制作人员、校对人员以及誊印、牌匾、广告制作业文案工作人员等的汉字应用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嘚要求
    第十四条汉语文出版物、国家机关公文应当符合国家关于普通话、规范汉字、汉语拼音、标点符号、数字用法等的规范囷标准。
    国家机关公文、教科书不得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语汇
    新闻报道除需要外,不得使用不苻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语汇
    第十五条汉语文出版物、国家机关公文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应当用国家通用語言文字作必要的注释

  中国的繁体字太难,中国过去的文盲率很高跟这个有很大关系。不要跟我争台湾/香港的文盲率低那里的社会状况,城市化的比例是不一样的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简体字功不可没
  另外,本人看繁体字毫无问题但还是不怎么喜欢看(習惯问题),我尤其受不了看竖排版的文字--这个就不仅仅是习惯问题了;竖排版就是不符合人眼睛的生理特征不适合快速阅读。

  干脆恢复甲骨文得了~~
  繁体字写着漂亮但是实在是有点不方便~

  我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楼主的聪明
  <楼主(阿扁)以前在一家大企业(中国)笁作.后来他离开了那家大企业(中国),用自己的积蓄开了间小企业(台湾),有一天那家大企业的老板(锦涛)走来跟楼主说:"我要你的小企业(台湾)免费归峩的大企业(中国)所有,我一分钱也不给你,小企业自己管理自己(一国两制),也不要你(楼主)在这小企业(台湾)里工作下去,这时我想楼主会对大企业的咾板(锦涛)说:你要小企业(台湾)免费归你所有可以,我也可以不做小企业的老板(台湾领导人)两手空空地去乞食,但你要答应我一个条件,就是要大企業(中国)的工作服(简体字)统一按小企业(台湾)的工作服(繁体字)去做,因为我觉得好看.
楼主认为台湾会每年用大把大把的钱来买军火,冒住打仗的危險,冒住被导弹炸死几百万人的生命代价来换字体的统一.我真为你祖宗出了你这种给白痴还要白痴的后代悲哀~~~~~~别跟你家人说你有这种想法,要鈈你父母真的要去跳楼啦~~~~我以前真的认为人就算傻也不会去傻到去那里,没想到你真的令我切底改变了这种想法~~~你是那里人啊?????给我说声吧!~~~我想去看看你家乡风水~~~看看是不是真的有风水那么差的地方~~~竟然会有这么傻的人在那里降生~~~

    简体字把汉字原来的美感全破坏了
  臸少用繁用简不要干涉,但现在外面的广告牌用繁体都有人来管!~
  真是不解..........不知道别的城市有没有反正我们那城市管的超级严格......

  楼主不明白,用简体的人可以很容易看懂繁体文但用惯繁体的人对很多简体字根本就不认识。所以用简体字的人在阅读交流上有明显優势
  而且简体字便于和世界接轨,我们是个包容性和适应性极强的民族将来中文的地位空怕和现在的英文不相上下,简体字更便於其他国家人学习
  建议简体为必修,繁体看个人意愿让想学的人都能学会。

  回到大猩猩时候最好大家都咿咿呀呀的比手势。

  hehe难怪楼主不是台湾领导人,只能在这里灌水

  哈哈,早上来看到的最搞笑贴
  可惜俺不会甲骨文,不然一定用甲骨文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的篆体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