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猫男友的疼爱方式里贺神在做的时候变成豹根是哪一篇的哪一话啊!

貓科男友的逗弄方法
共有113人参与评价:9.1分
喜欢此漫画就和大家分享吧:
真悟....好心疼啊!(ToT)/~~~
122.192.13.*
在有一版,真悟第一次见贺神的场景里,他和正人说,不是女孩儿和可爱的猫就兴奋不起来,(真悟左边的小字提到)最近遇到一只三色猫,不过他有男朋友了,还被他男朋友揍了,应该说的就是这里
183.39.86.*
好可爱( ̄? ̄)
182.140.177.*
真悟当时就已经说人类会把它们抛弃 小可怜 伤透了心才这样放纵自己 忍不住想看他和贺神酱酱酿酿
111.58.51.*
真悟你……不过这个时候还没有遇到豹子hhhhh当年太浪了啦
很棒 肉很多 嘿嘿 期待后续
卧槽真悟被踹好心疼_(:зゝ∠)_
看到真悟了!!!
110.156.13.*
小攻夏目不就是老师的另一部作品猫科男子的调教方法里的保健老师吗!那部作品里面穿插的时间线也出现了贺神小两口,时间全都对得上,那时他们才相遇
209.9.129.*
脑补了一下夏目友人帐,貌似斑化成招财猫的时候也是三色的
113.81.170.*
小受厚可爱啊啊啊啊>!
城谷爱黑赖
真悟居然被踹!!!!!天呐!!!
老师也很久没更哥哥的了、、QAQ
180.114.55.*
这个时间段感觉真悟应该遇到贺神了才对
老师这是干嘛?!小心圭市咬死你哦…呃……真悟不正紧。
101.226.61.*
老师一脚踹在真悟的喵脸上,好心疼真悟。
123.144.115.*
天啊 老师叫夏目 男主是猫
为什么我觉得两只猫交谈的场面会莫名戳到我萌点!!!!。。。。好萌!!!!!
作者画的猫咪
都可以看到小菊花
啊啊=-=真悟可怜的孩子被踢了。。。完全是因为还没有遇到贺神!!!快点出现保护你的小猫啊贺神!!!!| 按剧情:按受众:按年份:按字母:按进度:您的当前位置: >>
>>更新至:第8回1408th黑猫男友的填满方法黑猫男友系列出品年代:漫画地区:字母索引:漫画剧情:漫画作者:漫画别名:漫画状态:连载中。最近于 [] 更新至 [
]。黑猫男友的填满方法9 待更新 豹系的人气演员X黑猫系男子的充满侵略性的爱情!!无论是亲吻还是做爱做的事,只是互相碰触,似乎就要融化了。我的熔点就是贺神的体温。 豹系的人气演员X黑猫系男子的充满侵略性的爱情!!无论是亲吻还是做爱做的事,只是互相碰触,似乎就要融化了。我的熔点就是贺神的体温。& 左京亜也老师超人气黑猫男友系列新章开幕!!! 真悟夫夫的甜蜜生活开始啦....看过《黑猫男友的填满方法》漫画的用户还喜欢看:连载中。最近于 [] 更新至 [
]。黑猫男友的填满方法9 待更新黑猫男友的填满方法漫画 - 章节全集尊敬的看漫画用户,黑猫男友的填满方法漫画 中有部份章节可能含有暴力、血腥、色情或不当的语言等内容,根据中国法律法规,我们将对 黑猫男友的填满方法漫画 进行屏蔽。如果您不是该地区的用户,,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共-人评价0%0%0%0%0%我的评分:力荐11月26日[]11月26日[]11月26日[]11月26日[]11月26日[]11月26日[][完]11月26日[]11月26日[]11月26日[]11月26日[]11月26日[][完]11月26日[]11月26日[]11月26日[]11月26日[]11月26日[][完]11月26日[]11月26日[]11月25日[]11月25日[][完]豹子沟里随性玩...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下篇) - 掌阅富民
豹子沟里随性玩...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下篇)作者:掌阅富民 / 微信号:ZYFM789&发布日期:恭候您很久啦,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富民自媒体平台。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文/弓中长心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上篇)豹子沟里随性玩村子的后面是山地,一年四季里只有雨季天才会绿油油一派田园风光,秋收之后,便是一片红土大地的天下。顺着上山的小路,翻过两个小山头,过了累台,下到山沟处,有一条山沟,名叫豹子沟。在豹子沟里,因为日照不足,即使是大夏天的,也会感到凉飕飕的。夏天到了,是一个喜悦的时代。山地的包谷长得很茁壮,巨大而细长的叶片边缘很锋利,一不小心,胳膊、小腿就会被锯子一样的叶片割开一道细长的口子,紫红的血印子,在汗水的淹啧下,奇痒难耐。在成片的包谷地间的田埂上,总会有一些惊喜的发现。狗瓜噜、地瓜是要用心去寻找的上佳野味。腾状的狗瓜噜就长在地面的野草丛中,橘红色成熟的果子,小枣般大小,酸甜适中。那时,伙伴们会念起:“六月六,地瓜熟;七月半,地瓜烂”。农历的六七月间,我们就会在山间的田埂上刨寻地瓜。地瓜顺着地面生长,叶子长在地面之上,地瓜长在泥土中。地瓜熟了,有一种很特别的香味,很像无花果的味道。走在田埂上,这种味道很轻易就会被鼻子捕捉到,于是,在长有地瓜藤的地方小心地用树枝刨土,顺着藤蔓,地瓜就在松软的泥土中,未熟的地瓜褐红色,而成熟的地瓜淡红色。刨出一个直径一二公分大小的熟地瓜,整个果实柔软水灵,瓣开,清香四溢,味道、形状与无花果简直就是如出一辙,不一样的是一个大、一的小;一个长在树枝上、一个长在泥土中。这个时节,还有一样野果,我们称之为“老蛙果”(老蛙是乡下对一种鸟的叫法,这种鸟就是学名叫“乌鸦”的是也),一串串未成熟的老蛙果呈青绿色翻板栗色或淡紫色,而熟透的老娃果呈乌黑色,其形状与颜色与蓝莓极为相似,只是老娃果的浆果小一些似绿豆般大小,未成熟的果实味道生涩,熟透后味道蛮不错的,很好吃的,什么味呢,只能意会了,实难表述。在绿意盎然的盛夏,走在果香四溢的田埂上,要是有幸踩到鸡枞,那才叫运气好呢。沿着山坡,向谷底进发,顺手摘下一个尚未成熟的桔子,剥去厚厚的青绿色的桔皮,一瓣可以酸掉门牙的桔子下肚,整个人都精神了。豹子沟,就是一个清凉的所在,一年四季,沟里的山泉水清澈冰凉,手鞠一捧甘泉,咕咕落肚,一身清凉。豹子沟最吸引我们的并不是清凉的泉水,而是藏身于石头缝中的螃蟹。脱鞋下水,溪水并不深,刚刚淹过脚踝。上山的时候,我们已经准备好了一个玻璃的罐头空瓶,用于盛装战利品。顺着溪水而上,一路搬开沟底的大小石头,运气好的时候,石头一搬开,一只浑身橘红色的螃蟹惊慌逃窜,在我们的惊呼围堵下,捉放进玻璃瓶里,它四处乱窜,怎奈玻璃瓶太光滑了,实难逃窜,只有乖乖地栖身在我们为它准备好的新家里。不要小看了这只小小的螃蟹,不小心被它的蟹钳夹到,还是蛮疼的。每次上山,我们都能捉到一些小螃蟹,但它总不能适应我们为它准备的新家,不几日,噢喉,光荣牺牲了。那时我们兄妹会不时邀约上山玩耍,说好的一切行动要保密,不让家长知道。但是,秘密总会被泄露出去,家长们都会知晓我们的行踪……经过几次实战,我们留心暗访,原来,保密局里出现了“叛徒”。原来堂弟就是泄密者,不要看他小,每一次都说得好好的,但是我们的行踪都会被家长知道,然后家长就告诫我们:这样不能做、那样不能做,等等。但是我们也有我们的对策,之后我们的行动就没有罗嗦的必要了。逃课只因睡过头小学的时光是愉快的。学校就在村后公路边,是由观音寺改建而成,教室不多,一个年级一个刚刚好,小学的后面是中学。在我们的教室里,民办教师、代课老师不紧不慢地念叨着语文、算术,像我一样斜挎着军绿色单肩书包的四五十个同学也不紧不慢地跟着老师念叨着语文、算术。教室设施不差,有三合土的地、有四人一排用土基支撑起长木板的简易书桌、有各式各样大小不一自带的板凳草墩、有用木杆支撑的黑板、有全是竖条木头制作不能开关没有玻璃的小窗子、还有像洋丝瓜一样吊着的发着不明不暗黄黄灯光的白炽灯。课间或课后,通过小学与中学之间的一道小门,窜到中学的大操场上,感觉中学的操场好大好气派啊,比小学的那个篮球场大的小操场大多了。最喜欢看中学的那个屠老师教大哥哥大姐姐们上体育课,好多的排球啊,一个班的同学在操场上颠排球,满球场都是排球在飞,好气派啊。这就是我们的学校、这就是我们的教室,快乐的时光就像偶尔的逃课一样,从教室竖条的小窗格里逃逸。好像是二年级,冬日的一天早上,迷迷糊糊地,太阳已经老高了,匆忙赶到学校,石老师早已带领同学们在读语文了,在空寂的校园,只有阳光透过细密的柏枝树在地上随意晃荡。我出了学校大门,绕到教室背后,正是向阳的一面,于是就靠墙晒着冬日的暖阳。另一同学也来到教室的背后,和着我一起分享暖暖的阳光,已不记得他叫甚名谁,或许他来晒太阳的动机和我如出一辙吧。这就是我上学后的第一次逃课,晒了一早上的太阳。中午回家吃饭,下午进教室上课,好像什么都没发生,在老师、同学眼里,似乎我的座位有没有人坐,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还好,神不知鬼不觉,我蒙混过关,一颗忐忑的心终于落地。小孩子,都好玩。成天阶漫山遍野乱跑,村中的田间地头、旮旮旯旯,都有我们的身影。那个年代上学,老师们没有成绩排序、升学率等压力,作为学生的我们,虽然喊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口号,学习也就那么回事,不过在整日的游荡中,学习在班上还是挤进了前几名。一件坏事永难忘进入雨季,瓜苗窜起来了,向着瓜塘四周扩展着势力范围,一窝一窝地逐渐要连成一片。包谷也绿绿地点缀着红色的土地,身躯的茁壮尽显红土地的雄厚实力。在生产队苦工分的社员们,利用空余时间打理着自家的自留地,田地虽不大,但家家的自留地都打理得井井有条,相比生产队的田地来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雨季已到来,一整片红色的山坡,渐渐被各式深浅不一的绿色覆盖。墨绿色是毛瓜、红薯、洋芋,碧绿色的是包谷、黄豆,翠绿色的是花生、芋头。整片山坡上,数量众多的是包谷,因为好伺候,产量高,是那个年代餐桌上的主粮、烤酒的首选原料及家畜的奢侈品。从包谷的长势可见一斑,勤劳的主人,照顾出粗壮肥硕的包谷秸秆,怠慢的主子,放养出面黄肌瘦的包谷秸秆。不过,土地的淡薄,面色发黄的包谷秆却被赋予了甘甜的味道,是我们解馋的首选目标,而粗壮肥硕的包谷秆则味道平淡带需许的酸味儿,无人会理睬。好像,现今市面上售卖的水果甘蔗,都没有包谷秆来得甘甜清香。不上学的时间,伙伴们在田间地头四处游荡,一株野草、一只牛屎拱拱(学名曰:屎壳郎),都是我们的玩物,几个时辰就会被它们轻易带走。一天,张红、三元和我在山坡间溜达,邻居家的毛瓜已经顶着黄花在正午的烈日下小憩,瓜藤上稀稀拉拉结着几个小碗大的毛瓜。张红说:“给这个小瓜加点肥料。”于是掏出削铅笔用的五分钱一把的小刀,先把小瓜上部削掉一块,后用小刀在瓜心掏出一个窟窿,然后对着掏好的瓜窟窿撒泡尿,最后再把之前削下来的一块瓜原模原样盖上去。施肥结束,我们三人溜之大吉。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邻居家的叔叔打听到我们的所作所为,把做坏事的情况告到了家长,我们三人都挨了骂。在乡下,乡亲们都说,新结出来的小毛瓜不能用手指头去指,不然小毛瓜就长不大。我们不信,偏偏用手指头远远地指着小毛瓜,还口中念念有词“小瓜小瓜疚疚(疚即焉的意思)”,没见那个小毛瓜被我们诅咒之后焉了没长大。但这只可令的小毛瓜焉了,虽然我们为它施了肥,它再也没能长大。在这个焉了的小毛瓜背后,倒是我们无忧无虑玩过了童年,渐长渐大。也学农人种庄稼上小学的时间,不像现在的城里娃娃们辛苦,边玩边学,德智体全面发展,课余的时间还很富裕。还是张红、三元我们三人,学着大人们的模样,抬着锄头,在山地长满了野草的生产队的田间空闲处选择了一片荒地,利用两三天的课余时间开垦了一块属于我们的自留地,我们信心满满地劳作,挖地、晒土、平整、打塘、播种,没有一样被落下,甚至连野草也烧为灰烬做肥料。下雨了,我们种下的包谷、毛瓜,还有老米豆,在我们的期盼中拱出了头。每个星期,我们三人都会抽空去巡查我们的庄稼长势如何。种苗长出来后,渐渐由嫩黄色变成红黄色,才发现,为什么这片荒地社员们不开垦,土夹石的泥土实在太瘦了,所以,我们的庄稼也很是单薄。土地是贫瘠的,我们的庄稼自是不会太茁壮,但还好,一片新绿伴着愉悦的心情在阳光风雨中一日一个模样。尽管如此,整个生长期,我们定期巡视,定期松土、除草,捡拾牛粪给包谷施肥,有时为了给包谷施肥,我们三人经常憋着尿急匆匆地来到我们的自留地,把有限的资源充分利用好。和社员们种的庄稼相比,我们的自留地自是不会那么葱郁,包谷瘦肌肌的,一米余的秸秆,一看就是味道很甘甜的样子;老米豆纤细的藤蔓,细小的黄叶,看样子也产不了多少米豆;同样的,毛瓜的藤蔓尽情地在四处蔓延,毛茸茸翻白色的小瓜叶与印象中的肥大瓜叶相比是多么的可怜。快乐的日子总是很短暂,尽管土地贫瘠,包谷棒子自是瘦小、米豆夹子自是细柔,而那瓜藤,白忙乎了一整个夏天,种了瓜而没得到瓜。秋收很快就完成了,收获不是很实诚,或许入不敷出。但从开垦土地到收获时节,几个月的坚守,内心的满足,幸福的愉悦,是无法叙述的,这或许是意想不到的一种收获。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八九岁,我们当了一回农夫,梦想随汗水播下,收获从此绵绵无休!一身泥巴摸鱼虾那年代,农业科技不是很发达,生产队的社员全凭体力做农活养家糊口,所有的农作物没有“农残超标”这一说法。立夏之前,整个田坝水光潋滟、秧苗连线、队列齐整,“立夏关秧门”说的是秧苗要在立夏之前插完,产量才会上去,而立夏之后插的秧苗,产量与立夏之前插的秧苗相比,差多了。夏天,是万物茂盛的天堂,也是快乐的天堂。烈日的烘焙,水汽隐隐升腾,秧苗在水田中一天一个样地疯长,生动地演绎了秧苗由嫩黄色转变成深绿色的光合作用原理,也更为深刻地理解了生产队墙上“万物生长靠太阳、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标语的内在含义。稻田总是充满了乐趣。空中成群的蚂螂(即教科书上的蜻蜓)在群魔乱舞,偶尔一只个头较大翠绿色的蚂螂总会引起伙伴的惊呼及追逐,要是逮到一只我们把它叫做老大的翠绿色蚂螂,我们会群情激奋,尝试各种方法戏弄、摆布它,直到这只老大光荣牺牲为止。不时一两只傲慢的鹭鸶远远地在稻田中踱步,我们再怎么急速行军,也未能近距离细赏鹭鸶的优雅身姿。秧鸡是伙伴们的最爱,若是发现秧鸡从浓密的稻田间飞出,我们就会脱下鞋子,挽起裤管,小心翼翼地进入水田中,朝着秧鸡飞起的地方搜寻。啊,看到了,秧鸡用稻叶搭建的窝承载着我们的目标,三四枚秧鸡蛋到手,可以解馋啦。星期天,不上课,真是大快人心。午后,张红、三元我们三邀约着向绿油油的稻田进发,灌溉田地的水沟是我们此行的目标。就是这条水沟了,水不深也不浅,而且流动很慢,几乎不流动。一般情况下,水浅流动快的水沟留不住鱼,水太深的鱼多但是难于将水排干。农村孩子,捉鱼摸虾,是必修的功课,特别是男孩子,个个都精通此道。选好地点,我们三人先在上游用锄头挖泥巴筑坝拦水,再在适当远的下游同样筑起一道泥坝,若上下两道坝之间距离较长,再在适当的地方筑坝分割成两三段水域。捉鱼从最下游的地方开始,视水沟宽窄情况,水沟太宽用锄头做支撑、将筛子固定住,若筛子两边还有空隙,就地取材用水草、泥巴挡住,若水沟与筛子大小相当,则直接用脚将筛子踩入沟底淤泥中。剩下的就是体力活了,我们三人轮流用铜盆一盆接一盆往外泼水,水位线伴着汗水渐渐下降,小鱼、小虾、泥鳅,有时还会有鳝鱼顺着水流,进入筛子里,瓮中捉鳖等待它们的是双手一合将其捉放入鱼篓子里。在部分难于排干的残留水域,我们的战术是使劲搅动泥水,把水搅得浑浊不堪,小鱼无法呼吸,会浮到泥水面上喘气,等待它们的也是灵巧的双手及鱼篓子。对我们来说,鱼儿不分大小,老少通吃,连蚂螂的幼虫都不会放过,这个时刻是捉鱼最惬意、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了。清理完泥水中挣扎的小鱼、泥鳅,于是,战场转入上一段水域,同样将筛子支好,将之前筑好的泥坝,打开一个口,向外放水,这样我们可以省不少时间、不少力气,等坝内外水位持平,重新将泥坝打好,于是又开始向坝外一盆接一盆往外泼水,然后是水干鱼净。捉鱼就这么简单,都是体力活。虽然太阳很毒辣,已把皮肤晒得黝黑,虽然弄得一张花脸、满身泥浆,但我们还是乐此不彼。捉鱼结束,清洗一身的泥浆,随后淘洗大大小小的战利品,按堆均分,一人一份,快乐回家。晚餐桌上的鱼虾,犒劳我们辛勤的付出,收获是满满的、幸福也是满满的。这样的童年,你值得拥有。繁星一地走夜路在电视出现之前,电影队到村子里放电影,总会引起不小的轰动。最先激动的当属每家每户的娃娃们,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在放电影的场地上画圈围地霸地盘,才吃罢晚饭,火急火燎地拎着草墩、抬着板凳来到早已霸好的场地上,摆弄好自家的座位。其实,太阳还老高呢,露天电影要等到天完全黑了以后才会开演。但这不妨碍我们的积极性,电影虽然没开演,整个场地已是一片欢呼雀跃、叽叽喳喳闹成一片。这样愉快的两三个小时的等待,不算太长,但也不算太短,在不知不觉的闹腾中,电影放映队来了,天也黑了,一个加演片、一部正片,两个小时就在黑暗中静静地度过,这是另一种幸福的时光,我们总会双眼炯炯有神地细品慢鉴。乡下的露天电影,像赶场一样,这个村才看完,过几天电影又会在邻村上演,于是呼,富裕时间多得出奇的乡邻们就会赶场一样跟着电影放映队到处转,附近的村子,都留下了我们快乐跟随的足迹。一个夏天的晚上,伙伴邀约到邻村沙锅村看电影,天黑后,电影开放,加演片过后是一部看过的外国影片。我很不喜欢看外国电影,又臭又长的情节、又别口又难念的名字,提不起我太多的兴趣。正片才开始,我就无心看下去,伙伴们又要继续看,于是我一个人独自踏上回家的路。这是一个无月之夜,夜空繁星璀璨。独自一人走在黑漆漆的路上,迷人的星光,静谧的夜色,我无心欣赏。那个年代人渊稀少,路上没有一个夜行人,我加快脚步疾步而行,但脑子比脚步捣腾得更快,满脑子尽是哪个山头有坟墓,哪个坟墓埋着哪个死人,聊斋里的鬼魂、西游记里的妖怪等等,光怪而陆离,这些莫名的恐惧,催促心率加速、带来手心汗湿。听乡邻们讲,走夜路,千万不要回头看,不然会吹灭肩膀上的灯,就会发生离奇的故事。在这样的氛围中夜路疾行,总会觉得身后唰唰唰地有人在行走,心中有些忐忑,但不敢回头看,硬着头皮向着村里快步迈进。小孩子们胆特小,大人们的一些鬼话,总会让我们产生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更不用说我一个人走在这黑漆漆的夜路上的体验了,这是一个不到十岁的小男孩的真实本能反映。后来,我明白,在寂静的地方,自己的脚步声会被放大,于是产生身后有人跟随行走的恐惧感,甚至自己突突的心跳也会被异想成某种怪物的声音。不过,俗话说得好:“家乡的鬼、异乡的水”,就是这个道理。人总是要经历一些,才会成长起来。在人生的路上独行,心中的一盏明灯,明晃晃地亮着,伴我走过四季。“黑夜也有人行走,浪大也有打鱼舟;”一朝夜行思无绪,无数征途虑有路。山中砍柴回音亮乡下的孩子,没有谁没上过山砍柴的。也是八九岁吧,早上起床后,吃了点早餐,跟着四叔(乡下叫法:四衣,读音:síyī)上山去砍柴,顺着山路,一路的新鲜感,东看看、西望望,感觉砍柴还是很好玩的,两小时左右的行程,不知不觉中,跟着四叔一行乡邻来到砍柴的山林中。一切都很新鲜,在树林中搜寻干枯的树木,砍、断、收、检,我的一挑干柴火不多时已经妥当,不多会四叔他们的柴火已捆牢成挑。第一次来回走几小时的山路上山砍柴,我的一挑柴火只是象征性而已,和四叔他们的柴火相比,那自是差了好几个等级。回到家,把我的小柴火码在家里放柴火的显眼处,尽显得瑟样,生怕父母不知道这是我挑的柴火。第一次上山砍柴,尽管挑回来的柴火少得可怜,可以说我挑回来的不是柴火,而是一种劳动、一种体验,是一份骄傲、一份自豪。之后,上山砍柴是一年两个假期及部分星期天必修的功课,或跟着父母去、或跟随乡亲去、或伙伴们邀约去、或兄弟姐妹一起去,或砍粗壮的树木、或割矮小的灌木,一年的厨房燃料,大部分都在假期中完成,家家户户门口的柴火堆码得像小山一样。当家家户户炊烟袅袅徐徐升起,我们的辛勤劳动得以显见成效。每一次上山砍柴,我们都会在山中扯开嗓子大喊:“啊……啊……”,大山深处也会毫不吝啬地传来回音:“啊……啊……”。有时,不相知的砍柴人也会给予我们回应:“啊……啊……”,真是,“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每当此时,叫喊声、回音声在山林谷间跌宕起伏,互致陌生砍柴人的问候,你好吗?……上中学了,暑假里的一天,伙伴们约好第二天上山去砍柴。于是晚上准备好砍刀、皮挑、扁担,第二天一早,热了点饭当早点,出门喊伙伴们去。小伙伴们好像约好似的,这个有事不去了,那个肚疼不去了,只剩下我一人。咋办?哼,走,我一人照样上山砍柴去。一个人走在走了不知走了多少遍的山路上,感觉从没有过的步履轻松,耳边有山鸟在“骨多多”地自在鸣叫,身边有山风在“呜呜”地自由轻抚。走过了“累台”、走过了“臭石头”,快到“大垭口”时,看到前边一伙来自邻村“南边村”的砍柴人,因为经常在山里相遇,彼此还是有些脸熟,看他们十来人年纪和我相仿,有说有笑地向山里进发。于是,我远远地跟着他们,有他们这一大伙砍柴人的相伴,感觉很踏实。经过了“大垭口”,又经过了“毛衣甸”,我原本打算去以往我们经常去砍柴的那座山的,现在,我改变了计划,还是跟着他们走吧,进入了一座从未涉足的山林。顺着羊肠小路走了一会,他们停下四散开来开始寻找砍柴的目标,我也停住脚步,与他们保持着适当的距离,不久在密密的树林中传来了此起彼伏砍树的声响。虽然有一定距离,还是看得清他们清一色地在砍伐青冈栎,而我不喜欢青冈栎,这种树又潮又重,挑不了多少的。我捡着一些杂木树砍伐,如野胡椒、火把果、杜鹃等,这些树木,我看中的是含水分较少。不多会,他们已经收拾停当跳着柴火返回了,其实,我的柴火早已经砍好了,只是在等他们而已。他们跳着柴一排走过来了,十来个人,清一色跳着新鲜砍伐的笔直的青冈栎树。我也知道,青冈栎树纹理结实,是制作锄头把、扁担等工具的最佳材料,而且耐烧,是烧制栎炭的上好材料。与他们保持适当距离,我挑起我的杂木柴原路返回。若即若离的,我就像尾巴一样跟在他们后头,快到“毛衣甸”,我远远地看见,他们在路边急忙停下,四散往树林里逃窜。我不知何故,停下脚步在路边休息了一会,继续跳着柴下山,不一会,七八个 “毛衣甸”的村民气喘吁吁地跑到我面前,大声问我,“你的同伙呢?”“我就一个人。”我回答,“刚才我在上边远远地看见他们都往树林里跑了。”这伙村民查看了我的一挑杂木柴火,确认我不是他们一伙的,就朝着树林里去追堵砍伐青冈栎树的“南边村”的砍柴人了。噢,原来是追堵砍伐青冈栎树的,幸好我不喜欢青冈栎树,我的杂木树柴火不是他们追堵的目标。于是乎,我又独自一个人挑着柴火,原路返回,翻过了“大垭口”,远远地看见,富民坝子就轻伏在螳螂川畔,家就在山脚下。山风依然在“哗哗”地自由轻抚,山鸟依旧在“老倌好过”地自在鸣叫,心情从没有过的愉快,我更加步履轻松地、竞走似的向着山下一路快步而行。回到家,收音机里,王刚播讲的《神秘岛》即将开讲,这是美好而有趣的一天。快乐天堂烤酒房小时候,家隔壁就是生产队的烤酒房,从记事起,一年四季,烤酒房都是一个最聚人气的地方,而对我们而言,烤酒房就是寻欢作乐的天堂。老爹(城里人的爷爷我们乡下称为老爹)在解放前从云南江川来到富民,以烤酒为生。解放后,烤酒房划为生产队管理,管理方式改变了,但酒香从未改变,依旧是云南人最喜好的包谷酒。老爹年纪大了,就不再烤酒了,烤酒任务转交给了生产队的三位社员大爹负责。烤酒房是孩子们寻欢作乐的好地方,因为地方宽敞,又不会因下雨而影响我们的兴致。躲猫猫,是最为受到孩子们追捧的游戏,躲在一米左右高的酒罐后、或者藏在装包谷的大麻袋后、甚至藏身在装酒糟的大缸里,简直是完美极了。烤酒房里最吸引我们的是两个巨大的甑子,差不多两个甑子的直径都有2米左右。第一个大甑子下小上大,用来蒸热水浸泡过的包谷,蒸过的包谷放凉后洒上酒曲,装罐发酵;第二个大甑子下大上小,用来蒸发酵过的包谷酒糟,大甑盖上方一根粗大的导气管将蒸汽导入一大池冷水中冷凝。然后,然后,然后酒就从大水池下方的一个两三公分粗的管子里流进酒罐中。紧挨在大水池的旁边还有一个稍小一些的水池,高度也只是大水池的一半,两个水池间有一个阀门,当大水池中的水因冷凝酒蒸汽而温度升高后,就会将热水放到小水池中浸泡包谷,然后再添加冷水,如此往复。酿出来的酒分为头道酒、二道酒,具体如何区分不是很清楚,只记得头道酒太辣了,二道酒就淡一些。那个时候每家每户的娃娃到酒房玩,烤酒的大爹都会用小碗接一些酒给娃娃们喝,我喝过一次后,不爱喝,太辣了。而妹妹厉害,记得是我们娃娃群里最为能喝酒的,比男孩子们厉害多了。酒烤好后,定期就要送到供销社售卖。在送去之前,烤酒的大爹会用一只体型硕大的类似测体温的玻璃管测量酒精度,酒度太高,就会兑入二道酒,若还太高,就会兑入井水,直到达到供销社的要求为止。在蚕豆、包谷、毛豆、洋芋、红薯等应季农作物成熟的时候,我们会将这些食物放在第一个大甑子内与浸泡好的包谷一起蒸,半个小时后就可以解馋了,有时呢,也会抓几颗蒸好还未掺入酒曲的包谷子当零食吃,那时的小伙伴们真馋啊。感觉,烤酒的大爹们好幸福啊,不用去买酒喝,每天拿个小碗,新鲜出炉的酒还带着余温,就直接下肚,还不用温酒。记得一天我和三元在酒房玩耍,我们俩静悄悄地坐在大酒罐后面,也不知什么时候,烤酒的大爹们收工锁上门回家吃晚饭了。等我们两人玩累了从酒罐后走出,整个烤酒房里静悄悄的,只有我们两个人,大门已经锁上,出不去。在那个大门旁边有一个竖木条的窗子,离地两米左右高,我们抬了把木梯搭在墙上,爬上木梯,来到窗边。那个时候还太小,头可以从木条缝中伸出。家就在烤酒房隔壁,我大声喊叫父亲,父亲来到后,又从家里抬来一把木梯搭在窗外,于是我们两人先将头伸出去,一个侧身,爬出窗外,顺木梯下到地面。烤酒房整日蒸制包谷,大量使用烟煤做燃料。酒房大门口有一个大坑,是用来存放煤灰煤渣的,到烤酒的大爹们出煤渣的时候,我们兄妹还有邻居家的娃娃们,蜂拥在大坑里,右手一把小锄头,左手拎一个竹篮,刨拣未燃烧尽的煤渣,每次都能捡拾得满满的一竹篮,然后在一年四季永不停息的水沟里淘洗煤渣。煤渣晒干后,是风炉最好的无烟燃料,而且比火炭耐烧。那是一个黑漆漆的冬夜,夜半三更的被父亲喊醒,“酒房着火了”,睁开迷糊的眼睛,火光已经透过窗户在眼前乱晃,急急忙忙穿好衣服,跑到家门口水沟对面的蚕豆田里,整个村子的人都在大呼小叫忙着救火,大人们一趟一趟地忙着抢运物品,我们小孩被安置在蚕豆田里看着搬运来的物品。外公来到了蚕豆田陪着我们,接过还在襁褓中二衣(二叔)家的堂妹抱在怀中,堂妹“哇哇”不停啼哭,我们也被吓坏了,不知所措,过了一会,外公才发现,原来是把娃娃抱反了,于是,倒回来,堂妹停止了啼哭。火救下去了,天亮了,烤酒房的两个大甑子所在的位置失火了,酒房塌了一半。生产队人多力量大,不久后,烤酒房重新修好,包谷酒又源源不断流出。惊悚故事一只蛙1980年,春节尚未过完,春季天干物燥的,春风一阵紧过一阵。邻居家的小屁孩玩炮仗呢,引燃了稻草,火从邻居秦三家着过来,惊天动地!消防车来了,从家门口的水沟里吸水喷向烟火中的房顶,火灭了,家没有了……在村头的知青点,同病相怜的三家人相互慰藉着流浪了一年……几经周折,买了“小脚三孃”家的老宅,这老宅不大,一间房带偏厦,另带一间厨房,一个小院子,院内有一棵让人又爱又恨的花椒树。搬家了,家门口,还是那条汩汩奔流不息的水沟。家门口左手边不远就是我们以前的家,我们又回到了村里,好开心呐。父母依旧在生产队挣公分,那时姐姐上高中,在学校住校,我上中学,妹妹上小学。春季四五月份,生产队收麦子,正是热火朝天的时候,社员们晚上也要在生产队的晒场上加班打麦子,家里就我和妹妹。吃完晚饭,父母打麦子去了,我和妹妹在家里收拾碗筷、做作业。天快擦黑,我们在院子里歇凉,突然,从家门口的水沟里传来一声又一声宏亮低沉、并且尾音拖得很长的叫声,“缸……缸……”从来不曾听到这种怪叫声,我和妹妹很惊讶,于是抬了一根长竹竿、拿了手电筒,还带上我们家的黄狗“四九”,来到水沟边使劲敲打,“缸……缸……”的怪叫声停止了。我们返回家,不多会,“缸……缸……”的怪叫声又低沉传来,天已经很黑了,我们越来越紧张,不敢再出门去察看,把大门紧紧顶起,但那惊悚的“缸……缸……”叫声依旧不依不饶地敲击着我们的耳鼓、直敲得心跳突突的狂跳不止……我们很紧张很害怕,打开收音机,放大音量,试图以此来遮挡这莫名的怪叫声……夜深了,我们还未睡,爸妈终于回来来了,那怪叫声早已停止。第二天,一整天都没听见那可怕的怪叫声。到了傍晚,爸妈没去加班挣工分,在我们的反复重述下,那可怕的“缸……缸……”怪叫声再次响起,我们的惊悚反应得以证实,有父母在家,我们不再害怕。父亲抬着竹竿在水沟边敲打,母亲口中念念有词,哪里来的,赶紧滚到哪里去,不要在这里黑我家的娃娃。第三天,父亲告诉我们,那怪叫声是牛蛙的叫声,周围的邻居们都听到了。说来也怪,第二天那只牛蛙被母亲的诅咒赶走了,从此再也没有听到这让人起鸡皮疙瘩的牛蛙叫声。牛蛙何许怪物也,邻居们说,跟青蛙是一类的,个头较大,蛙皮翻黑色。我更为惊异,竟然是跟青蛙、田鸡、箐鸡一类的。青蛙个头较小,翠绿色的皮肤,田鸡稍大一些,褐黄色的皮肤,而箐鸡又更大一些,暗绿色的皮肤,牛蛙又为何物,穿什么衣服?为什么青蛙、田鸡、箐鸡的叫声如此优美,而牛蛙的叫声如此怪异,是在学牛叫吗?现在细细回想,那怪叫声还真有些像水牛在叫唤呢,同样的叫声缓慢而又低沉宏亮。毛喳喳的第一次听到牛蛙叫,我和妹妹都被吓到了,还以为是何方妖怪呢。END喜欢此文请给个ZAN哦微信号:ZYFM789掌阅富民富民最有温度的自媒体平台坚持原创推介戳原文,查看更多内容!相关文章猜你喜欢耽美动漫记录分享#统计代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黑猫男友的撒娇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