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溴脱氧尿苷染色酸转化为脱氧胸腺苷酸的场所

价格:¥1元
所在地:国产/进口厂商性质:代理商
品牌:型号:
本网采购热线:<font color="#71-
腺苷;腺嘌呤核苷;9-&-D-呋喃核糖基腺嘌呤;腺素苷;胰苷;腺呤配糖;腺尿环核苷;腺甙;Adenosine腺苷;腺嘌呤核苷;9-&-D-呋喃核糖基腺嘌呤;腺素苷;胰苷;腺呤配糖;腺尿环核苷;腺甙;Adenosine腺苷;腺嘌呤核苷;9-&-D-呋喃核糖基腺嘌呤;腺素苷;胰苷;腺呤配糖;腺尿环核苷;腺甙;Adenosine英文名称:Adenosine;9-&-D-Ribofuranosyladenine;Adenine riboside;Adenine-9-beta-D-ribofuranoside&其他名称:腺嘌呤核苷;9-&-D-呋喃核糖基腺嘌呤;腺素苷;胰苷;腺呤配糖;腺尿环核苷;腺甙CAS号:58-61-7&C10H13N5O4=267.24级别:试剂级含量:&99.0%熔点:233~238℃比旋光度:-68&~-72&干燥失重:&0.50%重金属:&10ppm性状(以下信息仅供参考):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溶于水,热时更易溶解,有杂质存在时溶解度显著增加;极难溶于乙醇和乙迷。易为稀无机酸水解得到腺嘌呤和D核糖。无气味。微有咸苦味。对空气、光敏感。在真空中加热至110℃变为无水物。pH 2时最大吸收波长257nm ,摩尔吸光系数14600用途:本品仅供科研,不得用于其它用途保存:2~8℃,避光相关产品:赤霉酸;赤霉素GA3赤霉素GA4+7;赤霉酸A4+A7;玉米素;植物细胞分裂素;反玉米素;反式玉米素脱落酸;壮芽灵;天然脱落酸;休眠酸腺嘌呤;腺素;6-氨基嘌呤;胰碱;腺碱腺嘌呤硫酸盐;硫酸腺嘌呤;硫酸腺素腺嘌呤盐酸盐;盐酸腺素磷酸腺嘌呤;维生素B4;腺嘌呤磷酸盐;维他命表油菜素内酯;芸苔素内酯;八仙丰产素表高油菜素内酯;芸苔素内酯;喷长精苄氨基嘌呤;苄基腺苷;苄基腺嘌呤激动素;动力精;呋喃甲氨基嘌呤6-氯嘌呤;6-氯代嘌呤;6-CP硫代嘌呤;巯嘌呤;乐疾宁;巯嘌呤嘌呤;尿(杂)环;四氮杂茚;咪唑嘧啶鸟嘌呤;氨基次黄嘌呤;鸟粪素;鸟便嘌呤鸟嘌呤盐酸盐;盐酸鸟粪素;盐酸鸟嘌呤黄嘌呤;黄嘌;黄尿环;二氧化嘌呤次黄嘌呤;羟基嘌呤;次黄碱;氧嘌呤氨甲蝶呤;甲氨蝶呤;甲氨基叶酸;氨甲叶酸异戊烯基腺嘌呤;异戊烯酰嘌呤;嘌呤;苯甲酰基腺嘌呤;嘌呤基;苯甲酰胺丁酰肼;二甲氨基琥珀酰胺酸;比久;调节剂吲哚乙酸;氮茚基乙酸;杂茁长素;吲哚乙酸吲哚-3-乙酸钠;吲哚乙酸钠;吲哚丙酸;吲哚丙酸;吲哚丙酸;丙醇吲哚丁酸;丁酸;吲哚;IBA吲哚丁酸钾;吲哚;丁酸钾;IBA-K萘乙酸钾;萘乙酸钾;NAA-K萘乙酸;萘乙酸;萘醋酸三十烷醇;蜂花醇;正三十烷醇;三十醇马来酰肼;青鲜素;顺丁烯二酰肼;抑芽丹;本息二苯基羰酰二肼;二苯氨基脲;二苯卡巴肼甜菜碱盐酸盐;盐酸甜菜碱无水甜菜碱;甜菜素;三甲铵乙内酯腺苷;腺嘌呤核苷;腺素苷;胰苷;腺甙环磷酸腺苷;环腺苷酸;环磷腺苷;酸酯环磷酸腺苷钠盐;环腺苷酸钠;环磷腺苷钠盐腺苷磷酸;腺苷酸;腺苷;单磷酸;单磷酸腺苷腺苷一磷酸二钠盐;腺苷单磷酸二钠;腺苷酸二钠二磷酸腺苷二钠盐;焦磷酸腺苷;ADP钠盐腺苷三磷酸二钠盐;三磷酸腺苷二钠盐腺苷三磷酸二钠盐水合物;ATP二钠水合物胞嘧啶;细胞碱;细胞嘧啶;氧胞嘧啶;胞嗪胞苷;胞嘧啶核苷;胞嘧啶核糖核苷;胞甙胞苷单磷酸;胞苷酸;单磷酸;胞苷磷酸胞苷磷酸二钠盐;胞苷单磷酸二钠盐;胞苷酸钠胞苷二磷酸单钠盐;胞磷胆碱钠;胞二磷胆碱钠胞苷二磷酸二钠盐;胞嘧啶核苷二磷酸二钠盐胞苷三磷酸二钠盐;胞嘧啶核苷三磷酸二钠盐胞苷三磷酸三钠盐;胞嘧啶核苷三磷酸三钠盐胞苷三磷酸四钠盐溶液;5&-CTP,4Na胸腺嘧啶;胸腺素;甲基脲嘧啶;胸腺间氮苯尿嘧啶;二羟基嘧啶;由雪;二羟基尿苷;尿嘧啶核苷;二氢嘧啶核苷;尿核苷尿苷磷酸;尿苷单磷酸;尿苷酸;尿苷磷酸酯尿苷一磷酸二钠盐;尿苷单磷酸二钠盐尿苷二磷酸;尿苷二磷酸;5&-UDP尿苷二磷酸二钠盐;尿苷二磷酸二钠盐尿苷三磷酸二钠盐;尿苷三磷酸二钠盐尿苷三磷酸三钠盐;尿苷三磷酸三钠盐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尿苷二磷酸葡糖二钠盐鸟苷;鸟嘌呤核苷;鸟嘌呤核甙鸟甙;鸟粪苷鸟苷一磷酸二钠盐;鸟苷酸二钠;鸟甙酸二钠鸟苷二磷酸二钠盐;鸟苷二磷酸二钠盐鸟苷三磷酸二钠盐;鸟苷三磷酸二钠盐鸟苷三磷酸三钠盐;鸟苷三磷酸三钠盐鸟苷环磷酸钠盐;环磷鸟苷肌苷;次黄嘌呤核苷;次黄苷;肌甙肌苷一磷酸二钠盐;肌苷酸钠肌苷二磷酸二钠盐;肌苷二磷酸二钠盐肌苷二磷酸三钠盐;肌苷二磷酸三钠盐肌苷三磷酸三钠盐;肌苷三磷酸三钠盐肌苷三磷酸二钠盐;三磷酸肌苷二钠三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寡核苷酸缓冲液脱氧腺苷;脱氧腺甙;去氧胰苷;去氧腺核苷脱氧腺苷;单磷酸脱氧腺苷单磷酸;脱氧腺苷酸脱氧腺苷单磷酸二钠;脱氧腺苷单磷酸二钠三磷酸脱氧腺苷钠盐;脱氧腺苷三磷酸二钠脱氧腺苷三磷酸三钠;脱氧腺苷脱氧胞苷;脱氧胞嘧啶核苷;脱氧胞苷水合物脱氧胞苷盐酸;脱氧胞嘧啶核苷盐酸脱氧胞苷单磷酸;磷酸脱氧胞苷;脱氧胞啶酸脱氧胞苷单磷酸二钠;脱氧胞苷磷酸二钠脱氧胞苷三磷酸三钠盐;脱氧胞苷三钠盐脱氧胞苷三磷酸二钠盐;三磷酸脱氧胞苷钠盐脱氧鸟苷;脱氧鸟甙;鸟嘌呤脱氧核苷脱氧鸟苷单磷酸二钠盐;dGMP脱氧鸟苷二磷酸三钠盐;dGDP脱氧鸟苷三磷酸三钠盐;三磷酸脱氧鸟苷钠盐脱氧肌苷;脱氧次黄嘌呤核苷;次黄嘌呤脱氧肌苷单磷酸二钠盐;dIMP脱氧肌苷三磷酸三钠盐;dITP,3Na脱氧胸苷;胸苷;胸苷;胸腺嘧啶核苷;胸腺核苷脱氧胸苷单磷酸二钠盐;胸苷酸二钠;TMP脱氧胸苷二磷酸三钠盐;dTDP三磷酸脱氧胸苷钠盐;TTP脱氧尿苷;去氧尿苷;去氧尿啶;2&-dU脱氧尿嘧啶核苷单磷酸二钠盐;dUMP脱氧尿嘧啶核苷三磷酸三钠盐脱氧尿嘧啶核苷三磷酸四钠盐溴脲苷;溴去氧脲苷;溴尿苷;溴脲嘧啶苷;5-溴-2ˊ-脱氧尿核苷溴脱氧胞嘧啶核苷;溴脱氧胞苷碘脱氧胞苷;碘脱氧胞嘧啶核苷;5-IDC碘脱氧尿苷;碘苷;5-IDU脱水尿苷;环尿苷;脱水尿甙溴脱氧尿苷;2&-BrdU叠氮脱氧尿苷氟脱氧尿苷;DMT保护性氟脱氧尿苷氟脱氧胞苷;脱氧氟胞苷阿糖腺苷;阿糖腺嘌吟;腺嘌吟阿拉伯糖苷阿糖胞苷;阿拉伯糖胞嘧啶;Ara-C阿糖尿苷;淀粉样蛋白;&阿糖尿苷阿糖胸苷;阿拉伯呋喃糖苷胸腺嘧啶曲氟胸苷;曲氟胸甙;三氟胸苷;三氟胸腺嘧啶核苷;盐酸环胞苷;盐酸环胞啶;盐酸环胞甙核糖核酸(酵母);核酸;RNA转移核糖核酸;酵母;t-RNA核糖核酸钠盐;核酸钠盐;RNA钠脱氧核糖核酸(鱼精);鱼精;DNA脱氧核糖核酸(鲱鱼精);DNA(鲱鱼精)脱氧核糖核酸(鲑鱼精);DNA;鲑鱼精脱氧核糖核酸;DNA(小牛胸腺);小牛胸腺DNA对氯苯氧乙酸;促生灵;番茄通;防落素氯苯氧乙酸钠;氯苯氧二氯苯氧乙酸钠;滴钠;乙酸钠盐甲基伞形酮;羟甲香豆素;胆通;甲基伞形花内酯噻苯隆;脱叶灵;脱叶脲;脱落宝;TDZ生根粉;Rooting Powde花宝1号;花宝一号花宝2号;花宝二号;N-P-K花宝3号;花宝三号;N-P-K花宝5号;花宝五号;N-P-K反玉米素核苷;玉米素核苷;玉精核糖甙茶多酚;茶精;绿茶提取物;PPT儿茶素;(+)-儿茶素乙酸萘酯;萘酯;乙酸萘基酯;萘基乙酸酯乙酸萘酯;醋酸萘酯;萘基乙酯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二钠盐氯杀螨醇;三氯杀螨醇;开乐散阿特拉津;莠去津;盖萨林萎锈灵;二氢甲基甲酰胺氯磺隆;绿黄隆;Carboxin利波腺苷;异戊烯基腺嘌呤核苷;嘌呤核苷呋嘧醇;氟嘧醇草双甘膦;草甘膦;农达;镇草宁嗪草酮;赛克;赛克津;赛克嗪;塞克津萘氧乙酸;乙酸;萘氧基乙酸萘氧乙酸钠;萘氧乙酸钠萘乙酰胺;乙酰胺;萘基乙酰胺;乙酰萘胺毒莠啶;氨氯吡啶酸氟乐灵;氟乐宁;氟特力;茄科宁;特氟力表儿茶素;五羟基黄烷表儿茶酚;表儿茶精顺式吲哚丙烯酸;吲哚丙烯酸吲哚丙烯酸;反式吲哚;烯丙酸;IAA丁酸萘酯;丁酸萘基酯去氧氟尿甙;去氧氟尿苷;脱氧氟尿苷;氟铁龙多菌灵;贝芬替;防霉宝;棉萎丹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甲基多保净西玛津;西玛嗪;Simazine川楝素;苦楝素烯效唑;高效唑;特效唑聚肌苷酸;多聚肌苷酸聚胞苷酸;多聚胞苷酸;聚肌胞;双链聚肌胞聚腺苷酸;多聚腺苷酸;Poly A聚尿苷酸;多聚尿苷酸叶黃素;胡萝卜醇;植物黄体素玉米烯酮;赤霉烯酮;玉米赤霉烯酮噻苯咪唑;噻苯唑;噻菌灵;特克多噁霉灵;土菌消;恶霉灵;甲基恶唑醇调环酸钙;调环酸钙盐;环己酮酸钙草甘二磷;甘氨酸;催熟磷;增甘膦氮鸟嘌呤;癌散
该厂商的其他产品
相关技术文章
产品名称价格地区公司名称更新时间价格:¥1元
所在地:国产/进口厂商性质:代理商
品牌:型号:
本网采购热线:<font color="#71-
尿苷 ; 2,4-二羟基嘧啶;2,4-(1H,3H)-嘧啶二酮;由雪;2,6-二羟基;1,3-二氮杂苯;Uracil尿苷 ; 2,4-二羟基嘧啶;2,4-(1H,3H)-嘧啶二酮;由雪;2,6-二羟基;1,3-二氮杂苯;Uracil尿苷 ; 2,4-二羟基嘧啶;2,4-(1H,3H)-嘧啶二酮;由雪;2,6-二羟基;1,3-二氮杂苯;Uracil英文名称:Uridine;1-&-D-Ribofuranosyl uracil;Uracil-3-riboside;1-&-D-Ribofuranosyluracil;Uracil-1-&-D-ribofuranoside;Uracil-3-D-ribofuranoside其他名称:尿嘧啶核苷;尿甙;二氢嘧啶核苷;尿核苷;1-&-D-呋喃核糖基尿嘧啶;NFDB2;NFDB3-1-&-D-呋喃核苷CAS号:58-96-8&C9H12N2O6=244.20&级别:试剂级含量:&99.0%(HPLC)重金属:&10ppm干燥失重:&0.50%性状(以下信息仅供参考):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气味。味稍甜而微辛。溶于水,微溶于稀醇,不溶于无水乙醇。用途:本品仅供科研,不得用于其它用途。(以下用途仅供参考)组织培养基保存:RT相关产品:赤霉酸;赤霉素GA3赤霉素GA4+7;赤霉酸A4+A7;玉米素;植物细胞分裂素;反玉米素;反式玉米素脱落酸;壮芽灵;天然脱落酸;休眠酸腺嘌呤;腺素;6-氨基嘌呤;胰碱;腺碱腺嘌呤硫酸盐;硫酸腺嘌呤;硫酸腺素腺嘌呤盐酸盐;盐酸腺素磷酸腺嘌呤;维生素B4;腺嘌呤磷酸盐;维他命表油菜素内酯;芸苔素内酯;八仙丰产素表高油菜素内酯;芸苔素内酯;喷长精苄氨基嘌呤;苄基腺苷;苄基腺嘌呤激动素;动力精;呋喃甲氨基嘌呤6-氯嘌呤;6-氯代嘌呤;6-CP硫代嘌呤;巯嘌呤;乐疾宁;巯嘌呤嘌呤;尿(杂)环;四氮杂茚;咪唑嘧啶鸟嘌呤;氨基次黄嘌呤;鸟粪素;鸟便嘌呤鸟嘌呤盐酸盐;盐酸鸟粪素;盐酸鸟嘌呤黄嘌呤;黄嘌;黄尿环;二氧化嘌呤次黄嘌呤;羟基嘌呤;次黄碱;氧嘌呤氨甲蝶呤;甲氨蝶呤;甲氨基叶酸;氨甲叶酸异戊烯基腺嘌呤;异戊烯酰嘌呤;嘌呤;苯甲酰基腺嘌呤;嘌呤基;苯甲酰胺丁酰肼;二甲氨基琥珀酰胺酸;比久;调节剂吲哚乙酸;氮茚基乙酸;杂茁长素;吲哚乙酸吲哚-3-乙酸钠;吲哚乙酸钠;吲哚丙酸;吲哚丙酸;吲哚丙酸;丙醇吲哚丁酸;丁酸;吲哚;IBA吲哚丁酸钾;吲哚;丁酸钾;IBA-K萘乙酸钾;萘乙酸钾;NAA-K萘乙酸;萘乙酸;萘醋酸三十烷醇;蜂花醇;正三十烷醇;三十醇马来酰肼;青鲜素;顺丁烯二酰肼;抑芽丹;本息二苯基羰酰二肼;二苯氨基脲;二苯卡巴肼甜菜碱盐酸盐;盐酸甜菜碱无水甜菜碱;甜菜素;三甲铵乙内酯腺苷;腺嘌呤核苷;腺素苷;胰苷;腺甙环磷酸腺苷;环腺苷酸;环磷腺苷;酸酯环磷酸腺苷钠盐;环腺苷酸钠;环磷腺苷钠盐腺苷磷酸;腺苷酸;腺苷;单磷酸;单磷酸腺苷腺苷一磷酸二钠盐;腺苷单磷酸二钠;腺苷酸二钠二磷酸腺苷二钠盐;焦磷酸腺苷;ADP钠盐腺苷三磷酸二钠盐;三磷酸腺苷二钠盐腺苷三磷酸二钠盐水合物;ATP二钠水合物胞嘧啶;细胞碱;细胞嘧啶;氧胞嘧啶;胞嗪胞苷;胞嘧啶核苷;胞嘧啶核糖核苷;胞甙胞苷单磷酸;胞苷酸;单磷酸;胞苷磷酸胞苷磷酸二钠盐;胞苷单磷酸二钠盐;胞苷酸钠胞苷二磷酸单钠盐;胞磷胆碱钠;胞二磷胆碱钠胞苷二磷酸二钠盐;胞嘧啶核苷二磷酸二钠盐胞苷三磷酸二钠盐;胞嘧啶核苷三磷酸二钠盐胞苷三磷酸三钠盐;胞嘧啶核苷三磷酸三钠盐胞苷三磷酸四钠盐溶液;5&-CTP,4Na胸腺嘧啶;胸腺素;甲基脲嘧啶;胸腺间氮苯尿嘧啶;二羟基嘧啶;由雪;二羟基尿苷;尿嘧啶核苷;二氢嘧啶核苷;尿核苷尿苷磷酸;尿苷单磷酸;尿苷酸;尿苷磷酸酯尿苷一磷酸二钠盐;尿苷单磷酸二钠盐尿苷二磷酸;尿苷二磷酸;5&-UDP尿苷二磷酸二钠盐;尿苷二磷酸二钠盐尿苷三磷酸二钠盐;尿苷三磷酸二钠盐尿苷三磷酸三钠盐;尿苷三磷酸三钠盐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尿苷二磷酸葡糖二钠盐鸟苷;鸟嘌呤核苷;鸟嘌呤核甙鸟甙;鸟粪苷鸟苷一磷酸二钠盐;鸟苷酸二钠;鸟甙酸二钠鸟苷二磷酸二钠盐;鸟苷二磷酸二钠盐鸟苷三磷酸二钠盐;鸟苷三磷酸二钠盐鸟苷三磷酸三钠盐;鸟苷三磷酸三钠盐鸟苷环磷酸钠盐;环磷鸟苷肌苷;次黄嘌呤核苷;次黄苷;肌甙肌苷一磷酸二钠盐;肌苷酸钠肌苷二磷酸二钠盐;肌苷二磷酸二钠盐肌苷二磷酸三钠盐;肌苷二磷酸三钠盐肌苷三磷酸三钠盐;肌苷三磷酸三钠盐肌苷三磷酸二钠盐;三磷酸肌苷二钠三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寡核苷酸缓冲液脱氧腺苷;脱氧腺甙;去氧胰苷;去氧腺核苷脱氧腺苷;单磷酸脱氧腺苷单磷酸;脱氧腺苷酸脱氧腺苷单磷酸二钠;脱氧腺苷单磷酸二钠三磷酸脱氧腺苷钠盐;脱氧腺苷三磷酸二钠脱氧腺苷三磷酸三钠;脱氧腺苷脱氧胞苷;脱氧胞嘧啶核苷;脱氧胞苷水合物脱氧胞苷盐酸;脱氧胞嘧啶核苷盐酸脱氧胞苷单磷酸;磷酸脱氧胞苷;脱氧胞啶酸脱氧胞苷单磷酸二钠;脱氧胞苷磷酸二钠脱氧胞苷三磷酸三钠盐;脱氧胞苷三钠盐脱氧胞苷三磷酸二钠盐;三磷酸脱氧胞苷钠盐脱氧鸟苷;脱氧鸟甙;鸟嘌呤脱氧核苷脱氧鸟苷单磷酸二钠盐;dGMP脱氧鸟苷二磷酸三钠盐;dGDP脱氧鸟苷三磷酸三钠盐;三磷酸脱氧鸟苷钠盐脱氧肌苷;脱氧次黄嘌呤核苷;次黄嘌呤脱氧肌苷单磷酸二钠盐;dIMP脱氧肌苷三磷酸三钠盐;dITP,3Na脱氧胸苷;胸苷;胸苷;胸腺嘧啶核苷;胸腺核苷脱氧胸苷单磷酸二钠盐;胸苷酸二钠;TMP脱氧胸苷二磷酸三钠盐;dTDP三磷酸脱氧胸苷钠盐;TTP脱氧尿苷;去氧尿苷;去氧尿啶;2&-dU脱氧尿嘧啶核苷单磷酸二钠盐;dUMP脱氧尿嘧啶核苷三磷酸三钠盐脱氧尿嘧啶核苷三磷酸四钠盐溴脲苷;溴去氧脲苷;溴尿苷;溴脲嘧啶苷;5-溴-2ˊ-脱氧尿核苷溴脱氧胞嘧啶核苷;溴脱氧胞苷碘脱氧胞苷;碘脱氧胞嘧啶核苷;5-IDC碘脱氧尿苷;碘苷;5-IDU脱水尿苷;环尿苷;脱水尿甙溴脱氧尿苷;2&-BrdU叠氮脱氧尿苷氟脱氧尿苷;DMT保护性氟脱氧尿苷氟脱氧胞苷;脱氧氟胞苷阿糖腺苷;阿糖腺嘌吟;腺嘌吟阿拉伯糖苷阿糖胞苷;阿拉伯糖胞嘧啶;Ara-C阿糖尿苷;淀粉样蛋白;&阿糖尿苷阿糖胸苷;阿拉伯呋喃糖苷胸腺嘧啶曲氟胸苷;曲氟胸甙;三氟胸苷;三氟胸腺嘧啶核苷;盐酸环胞苷;盐酸环胞啶;盐酸环胞甙核糖核酸(酵母);核酸;RNA转移核糖核酸;酵母;t-RNA核糖核酸钠盐;核酸钠盐;RNA钠脱氧核糖核酸(鱼精);鱼精;DNA脱氧核糖核酸(鲱鱼精);DNA(鲱鱼精)脱氧核糖核酸(鲑鱼精);DNA;鲑鱼精脱氧核糖核酸;DNA(小牛胸腺);小牛胸腺DNA对氯苯氧乙酸;促生灵;番茄通;防落素氯苯氧乙酸钠;氯苯氧二氯苯氧乙酸钠;滴钠;乙酸钠盐甲基伞形酮;羟甲香豆素;胆通;甲基伞形花内酯噻苯隆;脱叶灵;脱叶脲;脱落宝;TDZ生根粉;Rooting Powde花宝1号;花宝一号花宝2号;花宝二号;N-P-K花宝3号;花宝三号;N-P-K花宝5号;花宝五号;N-P-K反玉米素核苷;玉米素核苷;玉精核糖甙茶多酚;茶精;绿茶提取物;PPT儿茶素;(+)-儿茶素乙酸萘酯;萘酯;乙酸萘基酯;萘基乙酸酯乙酸萘酯;醋酸萘酯;萘基乙酯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二钠盐氯杀螨醇;三氯杀螨醇;开乐散阿特拉津;莠去津;盖萨林萎锈灵;二氢甲基甲酰胺氯磺隆;绿黄隆;Carboxin利波腺苷;异戊烯基腺嘌呤核苷;嘌呤核苷呋嘧醇;氟嘧醇草双甘膦;草甘膦;农达;镇草宁嗪草酮;赛克;赛克津;赛克嗪;塞克津萘氧乙酸;乙酸;萘氧基乙酸萘氧乙酸钠;萘氧乙酸钠萘乙酰胺;乙酰胺;萘基乙酰胺;乙酰萘胺毒莠啶;氨氯吡啶酸氟乐灵;氟乐宁;氟特力;茄科宁;特氟力表儿茶素;五羟基黄烷表儿茶酚;表儿茶精顺式吲哚丙烯酸;吲哚丙烯酸吲哚丙烯酸;反式吲哚;烯丙酸;IAA丁酸萘酯;丁酸萘基酯去氧氟尿甙;去氧氟尿苷;脱氧氟尿苷;氟铁龙多菌灵;贝芬替;防霉宝;棉萎丹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甲基多保净西玛津;西玛嗪;Simazine川楝素;苦楝素烯效唑;高效唑;特效唑聚肌苷酸;多聚肌苷酸聚胞苷酸;多聚胞苷酸;聚肌胞;双链聚肌胞聚腺苷酸;多聚腺苷酸;Poly A聚尿苷酸;多聚尿苷酸叶黃素;胡萝卜醇;植物黄体素玉米烯酮;赤霉烯酮;玉米赤霉烯酮噻苯咪唑;噻苯唑;噻菌灵;特克多噁霉灵;土菌消;恶霉灵;甲基恶唑醇调环酸钙;调环酸钙盐;环己酮酸钙草甘二磷;甘氨酸;催熟磷;增甘膦氮鸟嘌呤;癌散
该厂商的其他产品
相关技术文章
产品名称价格地区公司名称更新时间
面议南京市
¥99上海市
¥185珠海市
¥150珠海市
面议上海市以下试题来自:
单项选择题5-FU的抗肿瘤作用()
A.阻止脱氧尿苷酸甲基化为脱氧胸苷酸
B.阻止肌苷酸转变为鸟苷酸
C.阻止胞苷酸转变成脱氧胞苷酸
D.阻止叶酸转变成四氢叶酸
E.阻止肌苷酸转变为腺苷酸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A.手术治疗
B.化学治疗
C.基因治疗
D.放射治疗
E.免疫治疗
B.葡萄糖酸盐
C.枸橼酸盐
A.双凹形中央形压缩骨折
B.前缘楔形压缩性骨折
C.对称性横形压缩性骨折
D.混合型骨折
E.不对称性横形压缩性骨折
A.普萘洛尔
B.甲硫氧嘧啶
C.丙硫氧嘧啶
D.甲巯咪唑
E.卡比马唑
B.甲硫氧嘧啶
C.甲巯咪唑
D.卡比马唑
E.丙硫氧咪唑价格:¥1元
所在地:国产/进口厂商性质:代理商
品牌:型号:
本网采购热线:<font color="#71-
鸟嘌呤英文名称:Guanine&;2-Amino-6-hydroxypurine;2-Aminohypoxanthine;Imidoxanthin鸟嘌呤其他名称:2-氨基-6-羟基嘌呤;2-氨基次黄嘌呤;鸟粪素;鸟便嘌呤;海鸟粪碱;鸟粪环;亚氨基二氧化嘌呤鸟嘌呤CAS号:73-40-5&C5H5N5O=151.13级别:BR含量:&98.0%Em (248nm, 0.1N HCl):&11100性状(以下信息仅供参考):白色正方形结晶或无定型粉末。易溶于氢氧化铵、氢氧化碱和稀酸溶液,微溶于乙醇、乙迷,不溶于水,360℃以上分解且部分升华。吸收度250nm/260nm:1.32~1.42;吸收度280nm/260nm:0.80~0.88;吸收度290nm/260nm:0.45~0.53&鸟嘌呤用途:本品仅供科研,不得用于其它用途鸟嘌呤保存:RT相关产品:赤霉酸;赤霉素GA3赤霉素GA4+7;赤霉酸A4+A7;玉米素;植物细胞分裂素;反玉米素;反式玉米素脱落酸;壮芽灵;天然脱落酸;休眠酸腺嘌呤;腺素;6-氨基嘌呤;胰碱;腺碱腺嘌呤硫酸盐;硫酸腺嘌呤;硫酸腺素腺嘌呤盐酸盐;盐酸腺素磷酸腺嘌呤;维生素B4;腺嘌呤磷酸盐;维他命表油菜素内酯;芸苔素内酯;八仙丰产素表高油菜素内酯;芸苔素内酯;喷长精苄氨基嘌呤;苄基腺苷;苄基腺嘌呤激动素;动力精;呋喃甲氨基嘌呤6-氯嘌呤;6-氯代嘌呤;6-CP硫代嘌呤;巯嘌呤;乐疾宁;巯嘌呤嘌呤;尿(杂)环;四氮杂茚;咪唑嘧啶鸟嘌呤;氨基次黄嘌呤;鸟粪素;鸟便嘌呤鸟嘌呤盐酸盐;盐酸鸟粪素;盐酸鸟嘌呤黄嘌呤;黄嘌;黄尿环;二氧化嘌呤次黄嘌呤;羟基嘌呤;次黄碱;氧嘌呤氨甲蝶呤;甲氨蝶呤;甲氨基叶酸;氨甲叶酸异戊烯基腺嘌呤;异戊烯酰嘌呤;嘌呤;苯甲酰基腺嘌呤;嘌呤基;苯甲酰胺丁酰肼;二甲氨基琥珀酰胺酸;比久;调节剂吲哚乙酸;氮茚基乙酸;杂茁长素;吲哚乙酸吲哚-3-乙酸钠;吲哚乙酸钠;吲哚丙酸;吲哚丙酸;吲哚丙酸;丙醇吲哚丁酸;丁酸;吲哚;IBA吲哚丁酸钾;吲哚;丁酸钾;IBA-K萘乙酸钾;萘乙酸钾;NAA-K萘乙酸;萘乙酸;萘醋酸三十烷醇;蜂花醇;正三十烷醇;三十醇马来酰肼;青鲜素;顺丁烯二酰肼;抑芽丹;本息二苯基羰酰二肼;二苯氨基脲;二苯卡巴肼甜菜碱盐酸盐;盐酸甜菜碱无水甜菜碱;甜菜素;三甲铵乙内酯腺苷;腺嘌呤核苷;腺素苷;胰苷;腺甙环磷酸腺苷;环腺苷酸;环磷腺苷;酸酯环磷酸腺苷钠盐;环腺苷酸钠;环磷腺苷钠盐腺苷磷酸;腺苷酸;腺苷;单磷酸;单磷酸腺苷腺苷一磷酸二钠盐;腺苷单磷酸二钠;腺苷酸二钠二磷酸腺苷二钠盐;焦磷酸腺苷;ADP钠盐腺苷三磷酸二钠盐;三磷酸腺苷二钠盐腺苷三磷酸二钠盐水合物;ATP二钠水合物胞嘧啶;细胞碱;细胞嘧啶;氧胞嘧啶;胞嗪胞苷;胞嘧啶核苷;胞嘧啶核糖核苷;胞甙胞苷单磷酸;胞苷酸;单磷酸;胞苷磷酸胞苷磷酸二钠盐;胞苷单磷酸二钠盐;胞苷酸钠胞苷二磷酸单钠盐;胞磷胆碱钠;胞二磷胆碱钠胞苷二磷酸二钠盐;胞嘧啶核苷二磷酸二钠盐胞苷三磷酸二钠盐;胞嘧啶核苷三磷酸二钠盐胞苷三磷酸三钠盐;胞嘧啶核苷三磷酸三钠盐胞苷三磷酸四钠盐溶液;5&-CTP,4Na胸腺嘧啶;胸腺素;甲基脲嘧啶;胸腺间氮苯尿嘧啶;二羟基嘧啶;由雪;二羟基尿苷;尿嘧啶核苷;二氢嘧啶核苷;尿核苷尿苷磷酸;尿苷单磷酸;尿苷酸;尿苷磷酸酯尿苷一磷酸二钠盐;尿苷单磷酸二钠盐尿苷二磷酸;尿苷二磷酸;5&-UDP尿苷二磷酸二钠盐;尿苷二磷酸二钠盐尿苷三磷酸二钠盐;尿苷三磷酸二钠盐尿苷三磷酸三钠盐;尿苷三磷酸三钠盐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尿苷二磷酸葡糖二钠盐鸟苷;鸟嘌呤核苷;鸟嘌呤核甙鸟甙;鸟粪苷鸟苷一磷酸二钠盐;鸟苷酸二钠;鸟甙酸二钠鸟苷二磷酸二钠盐;鸟苷二磷酸二钠盐鸟苷三磷酸二钠盐;鸟苷三磷酸二钠盐鸟苷三磷酸三钠盐;鸟苷三磷酸三钠盐鸟苷环磷酸钠盐;环磷鸟苷肌苷;次黄嘌呤核苷;次黄苷;肌甙肌苷一磷酸二钠盐;肌苷酸钠肌苷二磷酸二钠盐;肌苷二磷酸二钠盐肌苷二磷酸三钠盐;肌苷二磷酸三钠盐肌苷三磷酸三钠盐;肌苷三磷酸三钠盐肌苷三磷酸二钠盐;三磷酸肌苷二钠三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寡核苷酸缓冲液脱氧腺苷;脱氧腺甙;去氧胰苷;去氧腺核苷脱氧腺苷;单磷酸脱氧腺苷单磷酸;脱氧腺苷酸脱氧腺苷单磷酸二钠;脱氧腺苷单磷酸二钠三磷酸脱氧腺苷钠盐;脱氧腺苷三磷酸二钠脱氧腺苷三磷酸三钠;脱氧腺苷脱氧胞苷;脱氧胞嘧啶核苷;脱氧胞苷水合物脱氧胞苷盐酸;脱氧胞嘧啶核苷盐酸脱氧胞苷单磷酸;磷酸脱氧胞苷;脱氧胞啶酸脱氧胞苷单磷酸二钠;脱氧胞苷磷酸二钠脱氧胞苷三磷酸三钠盐;脱氧胞苷三钠盐脱氧胞苷三磷酸二钠盐;三磷酸脱氧胞苷钠盐脱氧鸟苷;脱氧鸟甙;鸟嘌呤脱氧核苷脱氧鸟苷单磷酸二钠盐;dGMP脱氧鸟苷二磷酸三钠盐;dGDP脱氧鸟苷三磷酸三钠盐;三磷酸脱氧鸟苷钠盐脱氧肌苷;脱氧次黄嘌呤核苷;次黄嘌呤脱氧肌苷单磷酸二钠盐;dIMP脱氧肌苷三磷酸三钠盐;dITP,3Na脱氧胸苷;胸苷;胸苷;胸腺嘧啶核苷;胸腺核苷脱氧胸苷单磷酸二钠盐;胸苷酸二钠;TMP脱氧胸苷二磷酸三钠盐;dTDP三磷酸脱氧胸苷钠盐;TTP脱氧尿苷;去氧尿苷;去氧尿啶;2&-dU脱氧尿嘧啶核苷单磷酸二钠盐;dUMP脱氧尿嘧啶核苷三磷酸三钠盐脱氧尿嘧啶核苷三磷酸四钠盐溴脲苷;溴去氧脲苷;溴尿苷;溴脲嘧啶苷;5-溴-2ˊ-脱氧尿核苷溴脱氧胞嘧啶核苷;溴脱氧胞苷碘脱氧胞苷;碘脱氧胞嘧啶核苷;5-IDC碘脱氧尿苷;碘苷;5-IDU脱水尿苷;环尿苷;脱水尿甙溴脱氧尿苷;2&-BrdU叠氮脱氧尿苷氟脱氧尿苷;DMT保护性氟脱氧尿苷氟脱氧胞苷;脱氧氟胞苷阿糖腺苷;阿糖腺嘌吟;腺嘌吟阿拉伯糖苷阿糖胞苷;阿拉伯糖胞嘧啶;Ara-C阿糖尿苷;淀粉样蛋白;&阿糖尿苷阿糖胸苷;阿拉伯呋喃糖苷胸腺嘧啶曲氟胸苷;曲氟胸甙;三氟胸苷;三氟胸腺嘧啶核苷;盐酸环胞苷;盐酸环胞啶;盐酸环胞甙核糖核酸(酵母);核酸;RNA转移核糖核酸;酵母;t-RNA核糖核酸钠盐;核酸钠盐;RNA钠脱氧核糖核酸(鱼精);鱼精;DNA脱氧核糖核酸(鲱鱼精);DNA(鲱鱼精)脱氧核糖核酸(鲑鱼精);DNA;鲑鱼精脱氧核糖核酸;DNA(小牛胸腺);小牛胸腺DNA对氯苯氧乙酸;促生灵;番茄通;防落素氯苯氧乙酸钠;氯苯氧二氯苯氧乙酸钠;滴钠;乙酸钠盐甲基伞形酮;羟甲香豆素;胆通;甲基伞形花内酯噻苯隆;脱叶灵;脱叶脲;脱落宝;TDZ生根粉;Rooting Powde花宝1号;花宝一号花宝2号;花宝二号;N-P-K花宝3号;花宝三号;N-P-K花宝5号;花宝五号;N-P-K反玉米素核苷;玉米素核苷;玉精核糖甙茶多酚;茶精;绿茶提取物;PPT儿茶素;(+)-儿茶素乙酸萘酯;萘酯;乙酸萘基酯;萘基乙酸酯乙酸萘酯;醋酸萘酯;萘基乙酯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二钠盐氯杀螨醇;三氯杀螨醇;开乐散阿特拉津;莠去津;盖萨林萎锈灵;二氢甲基甲酰胺氯磺隆;绿黄隆;Carboxin利波腺苷;异戊烯基腺嘌呤核苷;嘌呤核苷呋嘧醇;氟嘧醇草双甘膦;草甘膦;农达;镇草宁嗪草酮;赛克;赛克津;赛克嗪;塞克津萘氧乙酸;乙酸;萘氧基乙酸萘氧乙酸钠;萘氧乙酸钠萘乙酰胺;乙酰胺;萘基乙酰胺;乙酰萘胺毒莠啶;氨氯吡啶酸氟乐灵;氟乐宁;氟特力;茄科宁;特氟力表儿茶素;五羟基黄烷表儿茶酚;表儿茶精顺式吲哚丙烯酸;吲哚丙烯酸吲哚丙烯酸;反式吲哚;烯丙酸;IAA丁酸萘酯;丁酸萘基酯去氧氟尿甙;去氧氟尿苷;脱氧氟尿苷;氟铁龙多菌灵;贝芬替;防霉宝;棉萎丹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甲基多保净西玛津;西玛嗪;Simazine川楝素;苦楝素烯效唑;高效唑;特效唑聚肌苷酸;多聚肌苷酸聚胞苷酸;多聚胞苷酸;聚肌胞;双链聚肌胞聚腺苷酸;多聚腺苷酸;Poly A聚尿苷酸;多聚尿苷酸叶黃素;胡萝卜醇;植物黄体素玉米烯酮;赤霉烯酮;玉米赤霉烯酮噻苯咪唑;噻苯唑;噻菌灵;特克多噁霉灵;土菌消;恶霉灵;甲基恶唑醇调环酸钙;调环酸钙盐;环己酮酸钙草甘二磷;甘氨酸;催熟磷;增甘膦氮鸟嘌呤;癌散
该厂商的其他产品
相关技术文章
产品名称价格地区公司名称更新时间
¥230西安市
¥120珠海市
¥170珠海市
¥180珠海市
¥120珠海市
面议湘潭市当前位置: >>
重点大学教授的生物化学笔记
重点8+2大学教授的生物化学笔记1 重点8+2大学教授的生物化学笔记1 8+2大学教授的生物化学笔记[
10:05:00 | By: 嘀嘀踏雪狼&SCI ]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 【教学内容与学时】第1讲:1C2学时;序论1学时,单糖1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生物化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生物化学 的发展简史;掌握单糖的结构和性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生物化学的概念、单糖的立体结构、单糖的 颜色反应。 绪论一、生物化学的概念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化学本质的学科。生物化学就是生命的 化学。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的化学分子构成,分子结构、性质、功 能及其在体内代谢过程的学科。――代谢包括物质和能量两方 面。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的化学组成和化学变化的,所以生物化学也 可以分作两大部分内容: ①化学组成部分, 也称为静态生物化学, 主要探讨构成生物体的分子类型、分子结构、化学性质及生物功 能;②化学变化部分,讨论的是生物体内的化学分子之间如何进 行转化,即研究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以及这些反应发生的部位 和反应机理,以及伴随这些反应所产生的能量变化。 简单讲――生物化学就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中的化学 变化。 生命的本质倒底是什么?说起来很简单,但严格定义又困难。 二、生物化学的发展史 生物化学的研究始于18世纪下半叶,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 20世纪初。 1629年荷兰人海尔蒙特进行了柳枝试验,100磅土,2磅重柳枝, 只浇水,5年后土和柳枝共重169磅,土减少了二两,论文发表于 1648年(死后2年)。 1775年拉瓦锡进行定量试验,证明呼吸过程和化学氧化是相同 的。并推测呼吸形成的CO2也是由于吸入了氧气,与体内的有机 物结合并氧化为CO2,从而将呼吸氧化与燃烧联系在一起。 1783年拉瓦锡和拉普拉斯在法国科学院院报发表论文,提出动物 热理论――呼吸相当于不发光的燃烧。并测定了释放CO2和释热 的关系。现在一般把这一年称为生化开始年。并把拉瓦锡称为生 物化学之父。 但在这同一时期的开拓者还有普利斯特列和舍勒(Scheele), 前者发现了光合现象;后者在1770年发现了洒石酸,之后又从膀 胱结石中分离出尿酸,并对苹果酸、柠檬酸,甘油等进行了大量 研究。舍勒是瑞典人,学徒工出身,非常热爱化学,最后成为化 学家。 进入十九世纪,科学发展大大加快,成就不断涌现,例如: 1828年维勒 (李比西的学生) 人工合成了第一个有机物――尿素, 证明有机物可以人造。 1838年施来登与施旺发表细胞学说。 (在1839年) 细胞是有机体, 整个动物和植物乃是细胞的集合体。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在 动植物体内。这一学说把植物和动物统一起来。 *1842年李比西(德国人)在《有机化学在生理学与病理学上的 应用》一书中首次提出新陈代谢一词。 *1860年巴斯德又对洒精发酵进行了研究――首次提出发酵是由 酵母菌或细菌引起的,此研究为后来的糖代谢和呼吸作用研究奠 定了基础。1871年米切尔(Miescher霍佩的学生-瑞典人)发表文章分离出 核素,即DNA。当时年仅24岁,是首次从脓细胞中分离出脱氧核 糖核蛋白。实际分离在1868年完成,论文在1871年发表。 1877年德国生理学家――医生霍佩?赛勒,首次提出生物化学一 词Biochemie,英文为Biochemistry。并且首次提出蛋白质一词。 1897年Buchner用酵母无细胞提取液发酵成功,证明酶的存在。 许多人开始提取酶,但都未成功。 二十世纪初,在维生素、激素、酶的研究方面发展较快。 1902年艾贝尔(Abel美国人)在德国学习七年,1903年制成肾上 腺素晶体;后来又在1926年制成胰岛素晶体。 1905年Knoop提出了脂肪酸的b-氧化作用。同年Starling提出激 素(Hormere)一词。 1907年霍克(池延登的学生,美国人)发表《实验生理化学》一 书, 实际上就是生物化学的前身。 这就标志着生物化学已经形成, 已经从生理学中独立出来。 1911年波兰科学家Funk结晶出抗神经炎维生素,并命名为 Vitamine,意为生命的胺,实际是复合维生素B。 1913年米利切斯和曼顿研究了酶的动力学提出了米曼方程。同年 Wilstatter和Stoll分离出了叶绿素。 1930年Northrop分离出胃蛋白酶,并证明是蛋白质。 1933年Krebs和Henselen发现尿素循环;同年Embdem和Meyerhof 初步完成了糖酵解途径的中间产物研究。提出了糖酵解途径。 1937年Krebs提出了三羧酸循环的假说;同年Lohmann和Selitser 证明硫胺素是丙酮酸羧化酶辅基的组成成分;在此期间Kalcker 及Belitser各自对氧化磷酸化作用进行了定量研究。 1944年Avery,Maeleod和McCarty完成了肺炎球菌转化试验,证 明DNA是遗传物质。 1948年Calvin和Bessen发现磷酸甘油酸是光合作用中CO2固定的 最初产物,并用了十年时间完成了卡尔文循环的整个代谢途径研 究。同年Leloir等人发现了尿苷酸在碳水化合物代谢中的作用。 1953年Watson和Criek利用XC射线衍射分析了DNA结构,提出了 DNA结构的双螺旋结构模型。这一发现为生物的遗传研究奠定了 分子基础。 通常把这一年确定为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年。 (1953 同年 年),Sanger和Trhompson完成了胰岛素A链及B链的氨基酸序列 测定,二年后报道了胰岛素中二硫键位置。 1956年A.Kornberg发现了DNA聚合酶。与此同年Ubarger发现了从 苏氨酸合成异亮氨酸时终产物异亮氨酸能抑制合成链中的第一 个酶,即发现了生物合成过程 的反馈作用。 1958年S.B.Weiss和Hurwitz等人发现了DNA指导的RNA聚合酶;同 在此年Crik提出分子遗传的中心法则;Meselson和Stahl用同位 素标记方法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假说。 1961年Jacob和Monod提出了操纵子学说,并指出了mRNA的功能; 同年Weiss和Hurwitz从大肠杆菌中发现了DNA指导的RNA聚合酶; 同年M.Nirenberg和H.Matthei发现了遗传密码(苯丙氨酸的)。 为三连体核苷酸。 1965中国首次人工全合成了牛胰岛素。 从七十年代后,生物化学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分子生物学方面。关 于中国的生物化学发展,也做一简略回顾。 【思考题】 1.生物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生物化学的研究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入二十世纪生物化学的 发展有什么特点? 主要参考书 1.王镜岩等 生物化学 第三版 高教出版社 2.罗继盛等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 第三版 高教出版社 3.沈仁权 顾其敏主编 基础生物化学 第二版 高教出版社 4.王希成编著 生物化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5.周爱儒主编 生物化学 第五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6.宁正祥 赵谋明编著 食品生物化学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生物化学习题集 1.生物化学习题解析 陈钧辉等编 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8 月第一版 科学出版社 2001年9月第二版 2.生物化学习题集 张来群 谢丽涛主编 科学出版社 1998年 10月第二版 【教学内容与学时】 第1讲: 糖类/单糖 1学时 (上接序论1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单糖的一般性质、 化学结构、 生物功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单糖的结构特点。(4)作为生物信息载体 糖类有多种异构体,结构变化丰富, 再与蛋白结合形成糖蛋白,作为分子间识别及细胞间识别的重要 信息物质。例如人体的免疫反应,植物花粉和柱头的识别等。 二、单糖的分子结构 1.单糖的链式结构 所有单糖均可以链式结构存在。 (1)分子构型的概念 构型是指一个分子中各原子或基团在空 间的固定排列,使分子呈现特有的立体结构。构型发生转变时, 共价键要发生断裂和重新形成。 构型与构象不同,构象是由于单键旋转使分子中基团之间位置发 生相对变化,构象可随时变化,但不发生共价键断裂。 构造异构是分子中原子连接的次序不同,而构型异构是分子中原 子连接的次序相同,但在空间排列方式不同。构型异构和构象异 构又都叫立体异构。第一章 糖类糖类是指含有多羟基的醛类或酮类化合物,及其产生的缩聚物或 衍生物(水解后产生多羟基醛或酮)。 糖类也称为碳水化合物,因大多数单糖的元素比为C:H:O为1: 2:1。有时写成Cn(H2O)n,所以称为碳水化合物。但个别单糖并 不遵循这一比例。例如:鼠李糖为C6H12O5;岩藻糖为C6H12O5; 脱氧核糖为C5H10O4等等,这样就不符合碳水化合物的通式。 第一节 单糖 一、糖类概述 1.糖的分类 按照功能基团可把糖分为醛糖和酮糖。按照有无其他非糖成分又 可分为单成分糖和复合糖。单成分糖习惯上分为单糖、寡糖和多 糖三类。 (1)单糖 单糖只含有一个羰基,不能再水解为更简单的糖。 取简单的单糖是甘油醛和二羟丙酮。最常见的单糖是葡萄糖和果 糖。 含有醛基的叫醛糖,如甘油醛、葡萄糖等;含的酮基的叫酮糖, 如二羟丙酮、果糖等。 单糖又根据C原子数分为三、四、五、六、七碳糖,习惯也称为 丙、丁、戊、己、庚糖。例如六碳糖就称为己糖。 (2)寡糖 也叫低聚糖。天然的寡糖一般由2~6个单糖聚合成。 自然界中较多的是二糖和三糖,最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乳糖。 (3)多糖 是由多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聚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单糖数随机而不固定,所以多糖没有固定的分子量和确定的物理 常数。如果多糖分子由同一种单糖聚合成,称为称同聚多糖或均 一多糖,如淀粉、纤维素等;如多糖分子中有两种或多种单糖或 其他非糖物质,称为杂聚多糖或简称杂多糖,如肽聚糖、果胶、 透明质酸、海藻酸等。 2.糖类的生物学作用 糖类的生物学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能量物质;结构物质;信 息及生理活性物质。 (1)糖是生物能量的主要来源 糖是人类的主要食物,人体能够代谢的糖类主要是葡萄糖和淀 粉,撮入体内经胃酸分解为葡萄糖,经血液运输到各个细胞及组 织 微生物和低等动物除可以利用葡糖外,也能利用其它糖类,例如 真菌可分解纤维素。 (2)糖是细胞及组织的重要结构成分 如核酸中的核糖,细胞 膜的糖蛋白、糖脂;结缔组织的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等;低等 生物的胞壁酸、几丁质等;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半 纤维素及果胶等多糖组成。 (3)作为生理活性物质 例如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 (2)单糖的立体异构表示法 ①DCL型表示法 以甘油醛作参照物,按Fischer投影式表示: 把命名时编号最小的碳原子放在上面,基本碳链的碳原子放在下 边,手性碳放在中间,上下的碳原子指向纸平面的背面,中心碳 原子左右的基团指向纸平面的前面。 根据分子手性碳上羟基位置排列确定构型:OH在左侧为L型;OH 在右侧为D型。这是人为规定的。 D型甘油醛和L型甘油醛是对映体,或叫旋光异构体(光学异构 体),也就是通常所讲的立体异构体。而甘油醛和二羟丙酮之间 就是同分异构体,或者称构造异构体(结构异构体),属官能团 异构。 其他单糖的构型都以甘油醛作参照。 ②RCS型表示法 这种表示法不用参照物,比较准确但麻烦。 按手性碳上四个基团大小排列顺序,最小的基团远离眼睛,余下 三个基团排在眼前,由大小到小顺序排列为顺时针方向的为R构 型;反时针方向的为S构型。按RCS构型则D型甘油醛为R型;L型 甘油醛为S型。 (3)对映体的旋光性 对映体有旋光性。偏振光通过有旋光物 质的溶液时,偏振光会发生旋转一定角度。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称 右旋,用(+)表示;沿反时针方向旋转称左旋,用(-)表示。 旋方向和DCL构型无关(无必然联系)。 偏振光旋转的角度叫旋光度。是旋光物质的一种物理常数。在一 定条件下测定是不变的。为了便于比较,常将温度、浓度、光波 长、旋光管长度固定。这样测得结果称旋光率(过去叫比旋度)。 (4)单糖的链式结构(略) 2.单糖的环式结构 (1)缩合方式 醛基同分子中哪一个羟基缩合,关键看键角稳定性。C原子键角 为109o28′,六元环内角为120o,比较接近。再者由于不是在同 一平面上, 键角可能接近109o。 相对讲, 4元5元不如六元环稳定。 六元环也叫吡喃型环。从实验得知,葡萄糖一般形成六元环,果 糖一般形成五元环。单糖从链式转为环式结构,结构式也改为环 式结构。 但用费雪式投影式不方便, 用哈沃斯投影式更接近实际。 可从费雪式改成哈沃斯式。 (2)α、β型异构体――新形成的非对映异构体 单糖成环后,由于环状分子键不能旋转,又多出一个手性碳。如 葡萄糖1位碳和果糖的2位碳。新产生的手性碳衍生出两个异构 体,分别称α型和β型。也叫异头物。 两种类型异构体旋光度不同。 例如葡萄糖, α?-(D)型为112?, β-(D) 型为18.7?, 所以配制的葡萄糖液会变旋, 达到二者平均值52.7?。 α与β型也达到平衡。 环式结构更有利于分子的稳定性, 因醛基没了, 键的转动减小了, 键角也可能张力更小些,所以在多聚糖中,大都是以环状结构存 在,否则长链易乱。 自然界中的单糖大多是DC型, 极少数为LC型。 人体及高等动植物, 也只能利用D型糖,人只能利用αCD葡萄糖。 3.单糖分子的构象 构象是构型相同,但由于单键的旋转产生的基团空间排列相对位 置变化。以葡萄糖为例,六元环并不是处于同一平面,键角的存 在使六元环有两种构象:椅式和船式。 从热力学角度出发,能量越低越稳定。在室温下,以椅式占大多 数,比船式更稳定。 稳定的依据是环的张力大小和环上原子形成的键角。有两种,一 种为直立键α,另一种为平伏键e,椅式中平伏健更多一些。 三、单糖的理化性质 1.物理通性 (1)除二羟丙酮外,都具有旋光性。 (2)溶解性好,大多糖可在水中较大溶解度,易提取。 (3)单糖均有不同程度甜味,一般以蔗糖为标准,果糖最甜, 其次为蔗糖、葡萄糖。 2.主要的化学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 单糖的自由醛基或酮基在碱液中转为烯二醇,变得活泼,可还原 一些金属离子如Cu++、Ag++、Hg++等。与裴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 色沉淀(氧化亚铜)。 单糖的还原反应要求强还原剂,如钠汞齐(Na2HgHCl)或锌汞齐 (ZnHgHCl)。 (2)缩合反应 一般是通过脱水缩合生成苷或酯。这也是生物 体内经常发生的反应。 ①成酯 糖在体内代谢时首先要磷酸化生成磷酸酯。 ②成苷 糖的OH可以和配糖物的H或其他基团脱水成苷,如核苷 等。严格说是糖的羟基与另一含有羟基化合物脱水形成糖苷键, 如苦杏仁苷。 糖与糖之间缩合形成二糖、 三糖或多糖也是糖苷, 但却不称为苷。 (3)单糖的脱水作用及颜色反应 单糖可与强酸作用脱水生成糖醛,再与蒽酮或酚类反应显色。例 如用12%浓盐酸加热获得糠醛(也可用硫酸)。 但已酮糖与HCl作用产生αC羟甲基糖醛反应速度快些。 糖醛可与酚类或蒽酮产生颜色物质。(但结构不清楚) (4)氨基化反应生成糖胺 主要生物体内进行,一般在C2位或 C3位OH被取代。在微生物中,主要产生NC乙酰氨基糖。 NAG和NC乙酰胞壁酸是构成肽聚糖的成分,细菌细胞壁主要成分 就是NAG和NAM与短肽交织联接形成的肽聚糖。 NAG也是壳多糖(几丁质)的单体成分,是甲壳类动物及昆虫外 壳的结构成分。 NC乙酰半乳糖胺是软骨蛋白的成分。 有些抗生素有氨基糖,如氨基糖苷类及大环内酯内抗生素。 【教学内容与学时】第二讲:寡糖与多糖 3C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寡糖与多糖的主要化学性质;掌握多糖 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寡糖与多糖的化学结构。 第二节 寡糖与多糖 寡糖与多糖的共同点是都属于单糖的聚合物,只是聚合的程度不 同。寡糖和多糖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和工业原料。多糖是自然界存在量最大的一类有机物质。 多糖又分为同聚多糖和杂聚多糖。尽管多糖种类变化多样,仍然 存在一些共性,例如在物理性质上:都是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量 不固定, 难溶于水或根本不溶于水, 也不能形成晶体, 没有甜味, 旋光性不明显。在化学性质上: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除了在一定 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外,很难发生氧化、还原、成苷、成酯等反 应,尤其是构成动植物骨架的多糖如纤维素、几丁质等,化学性 质更为稳定。 一、寡糖 寡糖一般为2~6或2~8个单糖聚合物,以二糖和三糖多见,尤其是 二糖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更为重要。常见的二糖主要有蔗糖和乳 糖。 寡糖也属糖苷, 习惯上不叫糖苷, 称寡糖, 糖苷多指糖与非糖 (配 糖物)的缩合物。 1.蔗糖 化学名称应为葡萄糖α.β(1?2)果糖苷。分子式为: 蔗糖没有半缩醛羟基,在化学性质上没有还原性,叫非还原糖。 物理上有变旋现象。因葡糖为αCD(+52.5?),果糖为βCD(- 92℃),蔗糖66.5?,水解后果糖葡糖各一半,取平均旋光约为 -20.2?度,旋光度从右旋+66.6?转为左旋-20.2?,称为变旋 现象。故蔗糖又叫转化糖,蔗糖酶也叫转化酶。 2.麦芽糖 又叫饴糖,重要的制糖工业原料,一般由淀粉制取, 是淀粉的水解产物。可以被麦芽糖酶水解为2分子葡萄糖。 重点8+2大学教授的生物化学笔记2 [
10:05:00 | By: 嘀嘀踏雪狼&SCI ] 如果是α1?6糖苷键则为异麦芽糖, 也是淀粉水解时产生, 是支链 处产物。 麦芽糖保留了半缩醛羟基,仍是还原糖。 3.乳糖 也是还原糖,化学名为,分子式为: 乳糖也是重要的二糖,大量存在于乳汁及乳制品中,不很甜,溶 解性略差,所以奶粉呈乳状。体外可被稀盐酸水解,体内可被乳 糖酶水解。 4.其它寡糖 其它一些寡糖,对人类不重要。例如:纤维二糖 为二分子βCD葡萄糖,人不能消化;密二糖是αCD半乳(1.6)αCD 葡糖苷,再接α(1.2)βCD果糖构成棉子糖: 还有海藻二糖(在海藻中多)、龙胆二糖等。 二、多糖 1.淀粉及糖原 直链均为αCD葡糖以1.4苷键聚成,支链α1.6苷 键形成。 淀粉由植物合成,有的是直链,分子量在1~5万,有的有支链, 分子量在5~10万,天然淀粉中为直链和支链淀粉的混合物。淀粉 可在淀粉酶下水解或经酸水解:淀粉→红色糊精→无色糊精→麦 芽糖→葡糖 糖原是由动物合成,特点是全部分枝,并且支链分支多而短,支 链一般20~30葡糖。支链还可再分支。糖原也可在淀粉酶作用下 水解形成糊精和麦芽糖,再水解为葡萄糖。 在性质上,直链淀粉微溶于水,溶于热水,支链不溶于水,但遇 水吸收膨胀或糊状。糖原可溶于沸水。淀粉遇碘显紫色(直链) 或紫红色(枝链),糖原遇碘显棕红色。在淀粉链的螺旋圈里, 每圈可容纳一个碘分子。 2.纤维素 全由βCD葡萄糖以β1.4苷键聚成。 纤维素和淀粉相似但无分支,不溶于水,对稀酸碱稳定,可被纤 维素酶水解为纤维二糖。真菌等一些微生物可分泌纤维素酶分解 纤维素。 纤维素可溶于浓硝酸及磷酸,浓硫酸也可以,但易炭化。浓碱也 使其溶解。 3.几丁质(壳多糖) 是NC甲酰葡糖胺的聚合物,也是β1.4苷键。 分子片段为: 几丁质是甲壳动物及昆虫体壁物质,称无脊椎动物外骨骼。现在 经过开发研究,已经能够大量应用于工业或其他方面。 4.琼胶 也叫琼脂,存在于海藻的石花菜尾石莼中,是由β-D半 乳糖以β1.3糖苷键缩合, 但在链的末端不是半乳糖, 而是一个αCL 半乳糖的硫酸酯,CSO3H接在半乳糖的6位OH上。 琼胶可溶于热水,吸水膨胀,冷却后凝胶状,微生物不能使其液 化,故多用于培养基。是生物实验室必备试剂,也用于电泳,负 疫扩散等等。 以上几种多糖均由同一种单糖聚成,称为同聚多糖,否则称为杂 聚多糖. 自然界中杂聚多糖存在非常广泛,种类也不知有多少。但有一些 已为人们所熟悉。 5.肽聚糖 是细菌细胞壁主要成分。分子中有短肽链,结构片 段如下: 构成细菌细胞壁时以肽链进行交织成网状,单体以NAG、NAM和五 肽为主,有一些不常见的氨基酸连在侧链上。有些和高等动物透 明质酸相似,也有NC乙酰葡糖胺单体。 6. 透明质酸 由β-D葡萄糖醛酸和β-D葡糖胺重复交替联接聚成, 以ββ1→3苷键连接,属糖胺聚糖,结构片段如下: 透明质酸主要存在于动物的结缔组织中, 以及关节腔, 滑膜腔等。 在某些细菌中也有此成分,如甲型链球菌,是唯一的人菌同源成 分,所以易侵染。 现在透明质酸是药用和工业用品,医药用于眼科手术,工业用于 化妆品用作保湿因子,应用逐渐增多。 三、复合糖(结合糖) 糖与非糖物质结合,如脂类及蛋白质,共价结合形成糖脂或糖蛋 白,或蛋白多糖。 前述的肽聚糖实际就属结合多糖。在杂聚多糖和结合糖之间也没 有明显界线,如糖蛋白和蛋白多糖,这里就是说,非糖组分较大 则看作结合糖,二者共价结合在一起,而不是作为基团存在。 糖蛋白的功能较多,结构也不清,如血浆糖蛋白、免疫球蛋白, 粘液粘蛋白、及在消化道和唾液中的糖蛋白等。糖脂是糖与脂之 间通过糖苷键连接的,如脑苷脂类,神经节苷脂类等,还有脂多 糖。 【思考题】 1.糖类是一类什么物质,对生物有什么作用? 2.单糖的同分异构体是怎样产生的? 3.如何用简便方法鉴别糖类? 4.单糖怎样聚合成多糖,同聚多糖和杂聚多糖在结构上有何区 别? 教学内容与学时】第15讲:多糖的分解;葡萄糖的分解途径;第 29C30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淀粉、糖原、麦芽糖等在动植物体内的 降解过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代谢的概念;淀粉与糖原的降解。第十章 糖代谢第一节 多糖与寡糖的分解和转运 一、代谢的概念 1.代谢(metabolism)概念 是指活细胞内发生的所有化学反应 (包括能量变化)的总称。和生物化学反应是同义语。但现在很 多生化反应可以在体外模拟进行,所以代谢就是指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类型很多,按有机化学反应类型有取代反应、消去反 应、加成反应、重排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按反应历程分离子 型反应和自由基反应,按酶促反应有氧化还原反应、基团转移反 应(相当取代反应)、水解反应(也是取代反应)、异构反应(相 当重排反应)、合成反应(相当加成反应)、缩合反应(相当消 去反应)等。 代谢除上述化学反应导致的物质转化外,还包括能量和信息的代 谢。能量代谢离不开物质变化,物质代谢也离不开能量变化。 根据物质的变化,一般将代谢反应分为两类,分解代谢与合成代 谢。 分解代谢反应又叫异化作用。是大分子降解为小分子,同时释放 能量,例如糖酵解中葡萄糖生成小分子丙酮酸或乙醇。 合成代谢反应也叫同化作用。多是由小分子物质合成大分子或聚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小分子可以是简单的无机物,也可以是有机 物。在合成代谢反应中,常需要供给能量。 2.生物代谢的一般特点 生物体内的代谢反应与自然界中其它化学反应相比,有以下一些 特点(特征) (1)生物体内的代谢反应全部由酶催化完成。 (2)代谢反应条件和缓稳定。 (3)代谢受生物自身的调节――代谢可调节性。 (4)代谢反应的区域化。 (5)代谢反应的有序性。 生物体内的很多代谢反应并不是单一的,往往是很多反应连在一 起,形成一个反应序列。可以是直链式的,也可以是分枝的,还 有是循环圈式的。很多代谢反应的序列比较固定,通常称这样一 个有序的反应序列为一个代谢途径。 二、动物对糖类的消化与吸收 糖类在动物体内的水解称为消化,消化后由肠细胞转运到血液中 称吸收,然后由血液运往周身。 1.多糖的消化 人类摄入体内的糖类中可消化的多糖主要有植物淀粉和动物糖 元可以消化,消化的酶为αC淀粉酶。 产生αC淀粉酶主要是唾液腺和胰腺。 唾液中αC淀粉酶很少, 淀粉 在口腔中只消化一小部分。胃中不分泌αC淀粉酶,但胃酸可少量 水解淀粉。胰腺是αC淀粉酶分泌主要场所。 αC淀粉酶水解淀粉是水解αC1.4苷键,从中间内切作用,全打断 淀粉生成麦芽糖、异麦芽糖及4 ~ 9个葡糖的糊精。水解产物是 极限糊精、麦芽糖和葡糖的混合物。 2.寡糖及双糖的消化 人类可以消化水解的二糖主要是麦芽糖、蔗糖、乳糖及小分子糊 精,小肠含有麦芽糖酶、蔗糖酶、乳糖酶,可将上述二糖水解为 单糖,即葡糖、果糖、半乳糖而被吸收。 食入的纤维素及多聚戊糖不能消化吸收。 3.糖在肠内吸收 单糖容易在肠腔中被吸收,但吸收速度不同。速度为半乳糖&葡 糖&果糖&甘露糖&木糖&阿拉伯糖。 糖的吸收是一种协同转运,即随Na+吸收而进入的,即不直接依 赖能量,但转运离子浓度梯度也是能量,在浓度差下伴随进入细 胞,可能也有专一载体。 动物细胞中还有一种变旋酶,可使α、βCD葡糖互变达到平衡。 二、植物体内淀粉的水解 植物积累淀粉的器官主要是种子及一些贮藏根类, 淀粉水解由αC 淀粉酶和βC淀粉酶催化。 αC淀粉酶是内切淀粉酶, 水解产物是小 分子糊精为主,只能水解αC1.4苷键,水解速度很快,此酶往往 只存在于发芽的种子中, 如麦芽中含量丰富。 βC淀粉酶又叫α1.4C 葡萄糖基―麦芽糖基水解酶, 水解产物是麦芽糖, 属外切淀粉酶。 βC淀粉酶是从非还原末端切下麦芽糖,遇分枝处产生异麦芽糖。 α和βC淀粉酶只能水解淀粉达45―55%左右, 剩下的分支组成一个 淀粉酶不能作用的糊精――称极限糊精。 植物体内有一种脱枝酶,或称R酶,水解αC1.6苷键。 植物体内还有一种淀粉磷酸化酶,催化淀粉产生葡糖1C磷酸,必 须磷酸存在。 植物不存在吸收问题,水解为葡糖还要转化为蔗糖运走,或直接 用于呼吸分解。 蔗糖水解由蔗糖酶完成,转化由蔗糖合成酶完成: 非绿色组织UDPG+果糖?→蔗糖+UDP 绿色组织中UDPG+果糖6C磷酸?磷酸蔗糖+UDP。 此外,微生物可分解几乎所有的糖类。 【教学内容与学时】第16讲:葡萄糖的分解途径;第31C3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葡萄糖在生物细胞内的分解途径。 【教学重点与难点】糖酵解途径、柠檬酸循环、磷酸戊糖途径。 第二节 葡萄糖的分解代谢途径 葡糖的分解也是多个反应才完成的,其分解途径也不止一种。多 条代谢途径的存在也是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有效地保证糖分解 代谢进行,维持生命活动正常。 一、糖酵解途径EMP 糖酵解途径是糖代谢分解的基本途径,广泛存在于所有生物细胞 中,由于开始是在微生物发酵中发现(酒精发酵),所以称为糖 酵解。糖酵解途径是由多位生物化学家努力完成,其中Embden、 Meyerhof和Parnas三位贡献较大,为纪念他们,将糖酵解途径称 作EMP途径。 1.途径特征:糖酵解底物为葡萄糖,经十步酶促反应生成丙酮 酸。反应在细胞液中进行,整个反应不需分子氧。又称分子内呼 吸。 丙酮酸去路:在有氧条件下,继续进入另一个分解途径――三羧 酸循环;在无氧条件下脱羧并还原生成乙醇(酵母、植物),或 直接还原为乳酸(动物)。在微生物中,有些是无氧产生乙醇, 有些是无氧产生乳酸,如酸奶制作。 2.代谢反应 整个代谢途径如下: 整个途径有10步反应。反应结果是: 一葡糖分子形成2分子丙酮酸,2分子NADH,4分子ATP。但葡糖和 果糖磷酸化用共2ATP,净剩2ATP,还形成1分子水。 NADH在线粒体中氧化可产生3分子ATP,所以糖酵解等于生成8分 子ATP。 但NADH不能直接进线粒体,需通过一种转换将2H交换进去,交换 中会消耗掉一个ATP的能量,所以一般书中写生成6个ATP。 胞液中NAD+有限,如果得不到氧化,NADH只好还原丙酮酸――生 成乳酸。 在酵母菌中则丙酮酸脱羧生成乙醛,NADH还原乙醛生成乙醇―― 这即是酒精发酵。 糖酵解途径 (无氧呼吸) 不消耗氧, 这一途径所有生物基本都有, 也可以证明生物起源的同源性。 另外,酵解产生的磷酸二羟丙酮可直接羧化生成草酰乙酸→再还 原为苹果酸进入线粒体,还原可用NADH,也可用NADPH。 进线粒体可再转化为丙酮酸或草酰二酸,作为草酰乙酸补充途 径。 二、三羧酸循环途径(柠檬酸循环) 三羧酸环又叫TCA环,Krebs环。循环包括两部分,丙酮酸脱酸和柠檬酸环。 1.丙酮酸脱羧 丙酮酸在细胞液中不能继续氧化,必须进入线粒体,进行氧化脱 羧,生成乙酰CoA,即活化乙酸,才能进三羧酸环中进一步氧化, 最后形成CO2和H2O。在原核生物中也有TCA环,但无线粒体,是 在细胞质中进行,生物氧化在质膜内膜上发生。 丙酮酸在线粒体中脱羧是由丙酮酸脱氢酶系来完成。 此酶是多酶复合体,共有三个酶构成,位于线粒体内膜上,原核 生物也是多酶体系,三个酶E1、E2、E3还有6种辅助因子。 ①丙酮酸脱羧酶(E1) TPP为辅酶 ②二氢硫辛酸乙酰转移酶(E2) 硫辛酸为辅酶,还有CoASH ③二氢硫辛酸脱氢酶(E3) 此酶有辅基FAD,还有辅酶NAD+,以 及Mg++离子参加。 丙酮酸脱氢酶系也是一个调节酶和限速酶, 其中: 乙酰CoA和NADH 都对此酶系抑制,乙酰CoA抑制E2,NADH抑制E3。抑制效应可被 CoA和NAD+逆转。 2.三羧酸循环的反应 是一个循环反应圈,一圈共十步反应。乙酰CoA加入后第一产物 是三羧酸,柠檬酸,故名之。 3.三羧酸循环的调节酶及能量转化 循环中大多反应是可逆的,有三处不可逆,即柠檬酸合成,异柠 檬酸脱羧(实际是草酰琥珀酸脱羧)和αC酮戊二酸脱羧,这三步 也都是调节酶,尤其是柠檬酸合成酶,是限速酶。 其中苹果酸→草酰乙酸一步,是不利于正反应的,在体外单独反 应不能进行,在TCA环中可能在草酰乙酸过度消耗下,二者浓度 悬殊时可以正反应。 草酰乙酸和αC酮戊二酸常离开循环,用于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合 成,维持循环要补充。――称回补。 一般是回补草酰乙酸,途径有二: (1)丙酮酸+CO2+ATP+H2O ?草酰乙酸+ADP。 (2)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PEP) +CO2+GDP ?草酰乙酸+GTP 在循环中,除琥珀酸脱氢酶外,辅酶脱氢都是NAD+ 全反应结果为: 1丙酮酸+1GDP+1FAD+4NAD++3H2O→3CO2+ 1GTP+1FADH2+4NADH (4H+) (4NAD+中包括丙酮酸脱羧的1个),但脱下的5对氢经电子传递 可与分子O2形成5分子水,净耗水2个 分子。(应该消耗3分子水) NADH在线粒体呼吸链中氧化,其P/O比为3,即可生成3分子ATP, 而FADH2的P/O为2,可生成2ATP。一分子丙酮酸总共生成4×3+1 ×2+1=15ATP。一葡糖可生2分子丙酮酸,可产生30ATP,产能较 多。如果将糖酵解算在内,酵解产2NADH和2个ATP,相当于8ATP, 所以一分子葡糖完全氧化可产生38ATP。一摩尔葡糖完全氧化自 由能686大卡,ATP水解为7.3大卡,7.3×38=277.4――277.4÷ 686=40.4,如果按36ATP算,转化率为38.3%,转化率比较高。 但外源NADH进线粒体才能氧化,进线粒体时要交给FAD,结果少 生成2个ATP,所以书中常写生成36ATP。 三、戊糖磷酸途径 此途径也叫已糖支路HMS、HMP、PPP途径等。在胞液中进行。 1.途径的代谢反应 反应式: 2.能量及物质转化 一分子葡糖每次脱去一分子CO2,生成一分子核酮糖和2分子 NADPH,总反应为: 葡萄糖+ATP→葡萄6C磷酸+ADP 葡萄糖6C磷酸+2NADP++H2O→核酮糖5C磷酸+2NADPH(2H+) 3分子核酮糖5C磷酸→2分子果糖6C磷酸+1分子甘油醛3C磷酸, 如 果按葡糖脱羧5次全转化为CO2,则可生成10NADPH。 在整个反应中转化形成五碳糖三种,四碳糖1种,七碳糖一种。 可以说中间产物从C3→C7碳全有。生成的NADPH是无法直接氧化, 主要用于脂肪合成或其它合成反应。要进线粒体,只能转化为 FADH2,只能生成2分子ATP。 3.途径的特点: 此途径:(1)在细胞质中进行(2)不需分子氧(3)NADP+为脱 氢酶辅酶 (4) 不直接产生ATP (5) 中间产物有多种碳架从C3―C7。 此途径中葡糖6C磷酸脱氢酶是调节酶,受NADPH反馈抑制。 4.途径的生理意义 (1)作为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的补充途径,在无氧时仍可氧化 葡糖,提供NADPH。 (2)为其他物质合成提供碳架,此途径中间产物有C3―C7碳架, 例如核糖5C磷酸可用于合成核酸,这是主要的意义,赤藓糖4C 磷酸和甘油醛可用于合成莽草酸,进一步合成芳香氨基酸,有利 于蛋白合成,在植物还有利于木质素等多种次生物质合成。 重点8+2大学教授的生物化学笔记3 [
10:05:00 | By: 嘀嘀踏雪狼&SCI ] (3)形成的NADPH可用于多种合成途径作供氢体,重要是脂肪酸 合成需大量NADPH,动物在红细胞中用于还原谷胱甘肽。 (4)此途径可沟通糖酵解,在植物还可沟通光合作用的卡尔文 循环,卡环几乎是此途径的倒转。 【教学内容与学时】第17讲:单糖的合成(光合作用和糖异生作 用);第33C3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及糖异生作用过程和生 物学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光合作用的原初反应,糖异生的调节。 第三节 单糖的合成 一、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1.概念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将光能转化为生物可以利用的化 学自由能的过程。如果准确讲:是绿色植物分解水释放O2,还原 CO2为有机碳,将光能转变为生物可得用的化学自由能过程。在 这一系列过程中,二氧化碳被还原为有机碳,同时释放出氧气。 光合作用的简单化学式表示如下: 6CO2 + 12H2O 叶绿体 hv → C6H12O6 + 6O2 + 6H2O 当然,反应是由一系列酶催化形成的反应途径,反应途径中有很 多中间代谢产物,这些中间产物可以离开代谢途径用于其他代谢 中。 凡具有光合作用能力的生物称自养生物,主要为绿色植物及一些 光合细菌。 2.意义:光合作用有三个重大意义: (1)同化太阳能为化学自由能存贮于有机物中。是地球上除核 能外的所有能量来源。 (2)同化无机碳为有机碳,构成有机物的主要来源。是所有生 物的食物来源。 (3)释放氧气,维持生态环境平衡。其他星球无氧气。 (二)叶绿体与光合色素 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重要的生化反应,属于碳同化代谢。但只有 绿色植物的叶绿体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光合细菌不能进行完整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细胞中叶绿体数相差很大,叶片的叶肉细 胞中可多达100从上,有的藻类细胞只有一个。 1.叶绿体的结构 扁椭园形(透镜形),普通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5 ~ 10微米大 小,两层单位膜,两膜之间有一空间相隔,外内膜不相联,内膜 不折叠(与线粒体不同)。 叶绿体充满基质,并悬浮一个层膜系统。这些层膜围成多个扁平 封闭的囊,叫类囊体,如馅饼一样,多个类囊体叠垛一起,叫基 粒,单个的叫间质片层。一个叶绿体中基粒数不等,20 ~ 200个。 2.光合色素 在叶绿体的基粒及片层中排列大量光合色素,有两类:叶绿素和 类胡萝卜素。 (1)叶绿素 分子式: (2)类胡萝卜素 包括叶黄素和类胡萝卜素。都属于萜类化合 物。胡萝卜素又分为α、β、γ三种。在叶中一般为β型。 类胡萝卜素不是光合主要色素,而是辅助色素,又称天线色素, 帮助接收光能。 (三)光合作用的原初反应 1.光合作用中心和光色素系统 上述很多色素分子构成光合单位,排列有序,这种有序是靠色素 蛋白质形成一个固定结构,色素不是游离的。在这个色素分子和 色素蛋白形成的有序排列结构中,有一部分是核心部位,称光合 作用中心。――就是能进行原初反应的核心结构单位。 在这个核心结构单位中(光合作用中心中),有一个中心色素分 子,叶绿素a,还有一个原初电子受体和一个原初电子供体。 中心色素分子接受光量子 (传来的或车辐射来的) 发生电子跃迁, 跃迁后如不再传递则返回不做功, 如传递, 则需有另一分子接受, 能接受电子的分子及其结构体就是电子受体。 那么电子跃迁转移后,留下个电子空穴,还要有人补充。这个补 充电子的分子集团就是电子供体。 光色素系统包括:最初电子供体→中间电子传递体→原初电子供 体→中心色素分子→原初电子受体→中间电子传递体→最终电 子受体。 在植物细胞中,光色素系统经实验表明有2套。证据是双光增蓝 和红降。根据中心色素分子的最大吸收峰称为PSI和PSII,系统I 和系统II(PSI700;PSII680)。 2.光合原初反应中的电子传递 (1)电子传递的方向 在原初反应中,电子是从水传到NADP+, 中间由一系列电子传递体组成。中间递体反复氧化还原,反复利 用。(与呼吸链相似但组成不同。) 电子传递方向是由相邻电子递体的氧化还原电位决定的,电位负 值越大,还原力越强,电子应从电位负值大流向负值小处,→流 向正电位处,这是热力学决定的,顺能量梯度传递的。 (2) 电子传递链 参加光反应的所有电子递体, 按一定顺序 (氧 化还原电位)排列起来就构成一个链,称电子传递链。 关于链中有些成员目前还不十分清楚。 在这个电子传递链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但中间递 体是反复利用,最终受体不断形成NADPH+H+。最初电子供体几廉 价的水,取之不尽,取走电子后水被光解离,生成2H+和1/2O2。 生成的H+最后与NADP+结合,并传入电子成还原态NADPH。 在电递体之间, 电势落差超过30KJ/mol的ATP水解能, 则形成ATP。 因在光合过程中形成,故称为光合磷酸化。 光反应的结果, 是形成了还原态NAPPH和ATP, 这都是高能量物质, 可用于碳同化中的还原过程及能量需要,所以又称同化力。 3.光合磷酸化 在光反应的电子传递过程中,形成ATP的过程主要在PSII和PSI之 间,电势落差在0.43伏,相当于41KJ,远大于ATP水解能30KJ。 但ATP形成是化学反应 ,要在电子传递过程中同这个化学反应偶 联起来,需一个偶联因子。这一偶联因子已找到,有5个亚单位, 具有ATP合成酶的性质。 四、光合作用的碳同化反应 CO2的同化形成糖,同化途径有三条,卡尔文循环途径,C4途径 和景天酸代谢途径,但比较普遍存在的是卡尔文循环途径: 卡尔文循环途径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CO2的羧化PGA的还原及 RuBP的再生。 1.CO2的羧化 分子式: 是亲核进攻,直接加上去的。核酮糖1.5二磷酸,先转变成烯醇 式。催化反应的酶称RuBP羧化酶。 图 RuBP羧化酶也简写为Rubisco,广泛存在于叶绿体中,有8个大亚 基和8小亚基,书上说,但文献中都说有16对大亚基和16对小亚 基,总共64个亚基。 2.PGA的还原 分子式: 能量消耗:同化1分子CO2要消耗2分子ATP和2分子NADPH+H+,如 此计算,形成一分子葡萄糖需12ATP和12NADPH,这其中还不算 RuBP再生能量需要。每再生一个RuBP还要消耗1个ATP,所以形成 一个六碳糖要消耗18ATP,含能量140千卡,12NADPH含能量615千 卡,总755千卡,葡萄为680千卡,转化率达90%,效率非常高。 3.RuBP的再生(更新) CO2羧化用掉了RuBP,须及时补充,这就是卡尔文循环。 分子式: 一个6碳糖和3个三碳糖可生成3个RuBP,整个卡尔文循环叶绿体 基质中进行。 二、糖异生途径 所谓异生是指从非糖物质合成葡糖的过程,例如食入的脂肪、蛋 白质、氨基酸及有机酸等等。 1.糖异生途径的反应如下: 分子式 可以看出,糖异生途径基本就是糖酵解过程的逆转,中间产物是 相同的。起点物是丙酮酸或草酰乙酸,终产物是葡萄糖。 糖酵解中多数反应是可逆反应,只有三步不可逆。所以,在这三 步不可逆反应中糖异生需走另外途径绕过,这就是糖异生的关键 处。 2.糖异生的三处关键反应 (1)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糖酵解中,磷酸烯醇式丙酮 酸→丙酮酸这一步不可逆,丙酮酸激酶不催化逆反应,须绕过此 处,绕过方式是通过草酰乙酸返回。 分子式: 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即可按糖酵解逆反应返回到甘油醛3C磷 酸和磷酸二羟丙酮,再经醛缩酶催化逆反应形成果糖1.6二磷酸。 但问题在于,丙酮酸羧化酶在线粒中,不在细胞液中,所以丙酮 酸要进线粒体才能羧化产生草酰乙酸,丙酮酸可以自由通过线粒 体。 草酰乙酸不能通过线粒膜自由出入到达细胞液,而苹果酸可以出 来,所以草酰乙酸要在三羧酸环中按逆行反应生成苹果酸。 分子式: 苹果酸再出线粒体来到细胞液,由苹果酸脱氢酶催化脱氢生成草 酰乙酸。从PEP到丙酮酸在酵解中产生一个ATP,而逆反应则消耗2个ATP, 所以糖异生是必须在能量充足条件下才能进行。一般在肝细胞中 进行,肝血流量大,供氧充足。 (2)果糖1.6二磷酸→果糖6C磷酸 在糖异生逆行中,生成果糖 1.6二磷酸后,此反应再不能逆行转为果糖6C磷酸,磷酸果糖激 酶不催化逆反应,须绕过。 反应由果糖二磷酸酶(过去称果糖磷酸酯酶)催化:分子式: 这一步反应也是不可逆反应,在糖酵解中这一步正反应消耗1分 子ATP, 而逆反应却不生成ATP。 这一步反应是糖异生的关键反应, 也是糖异生的调节部位。果糖二磷酸酶是别构酶,――可被AMP 和2.6二磷酸果糖强烈抑制,而被ATP、柠檬酸、三磷酸甘油酸激 活。 (3)葡萄糖6C磷酸→葡萄糖 果糖6C磷酸可经逆反应生成葡糖 6C磷酸,是可逆反应。但葡萄糖要脱去磷酸基,须经葡糖6C磷酸 酶催化。已糖激酶不催化逆反应。 葡萄糖6C磷酸+H2O 葡糖6C磷酸酶 Mg++ → 葡萄糖+Pi 葡糖6C磷酸酶在脑和肌肉中不存在,原因可能脑和肌肉消耗糖 多,不存在输出。 葡糖6C磷酸酶还可将葡糖运送到血中去。 整个途径能量计算: 2丙酮酸+2NADH++4ADP+2GDP+4H2O → 1葡糖+2NAD++ 4ADP+2GDP+6Pi全过程共消耗6个ATP,而酵解过程产生2个ATP, 糖异生相当于消耗4个ATP,即净损失4个ATP。 3.糖异生途径的前体 (1)凡是能转化为丙酮酸或草酰乙酸的物质均可转为葡糖。 (2)生糖氨基酸。多数氨基酸(15个)可转变为丙酮酸,只有 亮氨酸、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和酪氨酸不生糖。 (3)肌肉剧烈运动产生乳酸,可经血液运至肝脏进入糖异生。 (4)脂肪酸氧化产生的乙酰CoA可经乙醛酸循环转为草酰乙酸进 入糖异生。但此途径只限于植物。 4.糖异生的意义 糖异生通过非糖物质转化为糖,为动物扩大糖代谢底物来源,使 之能彻底分解氧化供能。 同时由于糖异生,使糖原合成原料增加,不只依赖于外源糖类摄 入。并且体内的脂肪也可经糖异生转化为糖(植物),沟通糖和 脂及蛋白质之间的代谢。 更主要意义在于动物运动产生大量乳酸是代谢盲路,只有通过糖 异生才能重新利用,否则积累过多产生毒素。 【教学内容与学时】 第18讲: 多糖与寡糖的合成; 糖代谢的调节; 第35C36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多糖与寡糖在动植物体内的合成途径; 了解糖代谢的调节概况。 【教学重点与难点】糖代谢的调节。 第四节 多糖及寡糖的合成 一、蔗糖与淀粉的合成 1.蔗糖的合成 蔗糖的合成主要在细胞质中,非常活跃。CO2在叶绿体内还原后, 大多认为是以三碳糖运至细胞质, (有人认为是磷酸二羟丙酮) , 进一步合成六碳糖再合成蔗糖。因六碳糖不易进入叶绿体,而磷 酸丙糖可通过一种专一载体Pi转换器和Pi对等交换,将磷酸丙糖 从叶绿体运至细胞质,合成磷酸果糖及磷酸葡萄糖――再合成蔗 糖。 (1)葡萄糖活化 合成蔗糖前,葡糖要先与尿苷三磷酸结合, 然后才能进行合成。 葡萄糖C6C磷酸 己糖磷酸变位酶 葡萄糖C1CP+UTP 焦磷酸化酶→ 葡萄糖C1C磷酸 → UDPG+Ppi才行, 细胞内则远大于此值, 所以不利于合成。 此酶也是别构酶, 效应物是ATP和AMP。也有共价调节。 第五节 糖代谢的调节 生物体内各个代谢都受到机体自身的精确调节,使代谢活动即满 足机体活动需要,又不致造成浪费或失衡。 对整个机体代谢的协调一般是由激素来进行的,一种激素也可对 不同途径进行同时调节或同步调节。 一、糖酵解的调节 糖酵解是所有生物共有的糖代谢途径,即为三羧酸环提供底物, 又可在无氧下应付能量供应,同时也为其他合成反应提供原料。 对此调节,历来重视,研究也多。 糖酵解过程,有三步为不可逆反应,这三步正是糖酵解的调节部 位,由三个调节酶控制: 1.磷酸果糖激酶(PFK1) 此酶是变构酶,是糖酵解过程的限 速酶,也是糖酵解过程的巴斯德效应中心。在动物细胞此酶有4 个亚基,有同工酶。 其别构效应物主要有三个: (1)ATP 高浓度ATP存在时,降低酶对果糖6C磷酸的亲和力, 使Km增大。须提示的是此酶可能有两个ATP结合位点:一个是调 节别构结合点, ATP结合后引起变构对FC6CP亲和力降低, 可被AMP 竞争性解除。另一个是催化ATP水解产生磷酸化的结合点,即磷 酸化的催化结合位点。 (2)柠檬酸 作为负效应物抑制酶PFK1活性,浓度高可加强ATP 对酶的抑制(书中表示),机理未讲,可能是降低pH。 (3) 果糖C2.6二磷酸 (F2.6BP) 正效应物。 可消除ATP对酶PFK1 抑制。此物来自果糖C6C磷酸的磷酸化。 当葡糖水平降低,血糖过低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导致PFK2磷 酸化→转为果糖二磷酸酶→F2.6BP分解,正效应物消失,糖酵解 减慢。 当葡糖丰富血糖高时→果糖二磷酸酶去磷酸基→转为PFK2→使 F2.6BP增多,正效应增大,糖酵解加快。 激素作用是对整体及整个细胞,作用的结果是快或慢都是统计数 字,不是指某一个反应或酶。 胰高血糖素是抑制PFK2活性的。PFK2的双重功能有利于调节和稳 定FBP的浓度及糖酵解的速度。 2.己糖激酶 由葡萄糖磷酸化产生葡糖6C磷酸,是己糖激酶催化(还有一种葡 糖激酶),此酶可被产物GC6CP反馈抑制。――但要积累到一定 浓度。 己糖激酶对葡糖的Km很小(10C4 ~10C6mol /L),只有当即不需 能量,又无糖原合成时,GC6CP才会积累一些,但对酶的抑制不 大。 3.丙酮酸激酶 丙酮酸激酶催化PEP生成丙酮酸,反应不可逆,这一反应也是控 制糖酵解的出口。 哺乳动物有四种同功酶,在不同组织受调节也不同,肝中为L型, 肌肉中为M型,脑也为M型,其他组织一般都是A型。还有一种类 型未查到。 丙酮酸激酶效应物主要有3个: (1)果糖C1.6二磷酸 ――正效应物。当一个途径前面产物对 后面反应的催化酶有激活作用,称前馈激活。起加速反应作用 ――以免中间产物积累。 (2)ATP ――是负效应物。当ATP水平高时抑制此酶活性。 (3)丙氨酸 是此酶别构抑制剂。重点8+2大学教授的生物化学笔记5 [
10:05:00 | By: 嘀嘀踏雪狼&SCI ] (2)蔗糖合成: UDPG+果糖C6CP 磷酸蔗糖合成酶 →磷酸蔗糖+UDP 磷酸蔗糖+H2O 磷酸酯酶 →蔗糖+磷酸 这一途径主要 在绿色组织中进行。此酶对UDPG有专一性,并要求果糖为FC6CP。 在非绿色组织中,还有另一条途径: UDPG+果糖 蔗糖合成酶 →蔗糖+UDP 此酶对UDPG不专一,也可利用其他糖苷,如ADPG、GDPG、TDPG、 CDPG都可以,并此合成途径受产物浓度影响较大。 2.淀粉的合成 植物的大部分组织或器官都能合成淀粉,合成最多的器官是种子 及块根块茎。 淀粉合成时葡萄糖也要活化成UTPG或ADPG,还要有引物,引物至 少是麦芽二糖。 UDPG+引物葡糖n UDPG转G酶 → 引物葡糖n+1+UDP 催化的酶叫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转葡萄糖苷酶,简称UDPG转葡萄糖 苷酶,过去也叫1C磷酸葡萄糖尿苷酰转移酶。葡萄糖基接在非还 原未端。可接入到直链中,也可加在支链上。 催化淀粉合成的另一个酶是ADPG转G酶,底物要求是腺苷二磷酸 葡萄糖ADPG,也要求引物。此酶催化活性大,合成淀粉速度快, 是主要的合成酶。此途径是淀粉的主要合成途径。 二、糖原的合成 糖原是动物淀粉,需要能量时能迅速水解,进入代谢产生能量供 应, 这是脂肪和氨基酸所不及的。 关键在于迅速, 几秒钟见效―― 如激素作用,可迅速提高血糖。 1.糖原合成酶途径 此途径是糖原合成主要途径,反应中需尿苷酸参与,并需要至少 4个葡糖的引物,引物提供非还原端的C4COH,即后续延长的尿苷 葡糖基C1COH与多糖链上C4COH脱水形成糖苷键。 催化的酶就叫糖 原合成酶。 分子式: 其中葡萄糖1C磷酸与尿苷三磷酸结合称为葡萄糖活化, 活化过程 等于消耗2个ATP。在植物体内合成淀粉主要是由腺苷酸活化。 糖原合成酶是另构酶,还受共价调节。具体调节后面再讲。 2.分枝酶增加糖原分枝 糖原的分枝特别多,多枝处为αC1.6苷键,是由分枝酶催化的, 分支多的优点在于合成和分解速度快, 有多个生长点或降解点。 但对于分支酶是否需要UTP活化支链书中未讲,分枝处是一小段 糖原链直接加上的,而不是一个一个逐渐加上。分枝酶携带一小 段多葡糖链,至少7个以上,将其转移至一段直链葡萄糖基中的 C6羟基上,直链的多糖受体链至少要11个葡糖基。 3.糖原磷酸化酶途径 糖原磷酸化酶可催化糖原合成与降解的可逆反应,但反应条件不 同。在pH为酸性条件下,pH5时,催化合成活性大,在中性或偏 碱时催化糖原分解活性大。动物细胞内pH为7.4,所以糖原磷酸 化酶在细胞内主要催化分解。分解产物为葡萄糖1C磷酸。 另外,磷酸浓度也影响催化活性,磷酸根浓度大时主要趋于分解 糖原, 磷酸根浓度小时才催化合成。 Pi/GC1CP浓度比值要小于3.6 (4)长链脂肪酸、乙酰CoA也有抑制。 二、三羧酸循环的调节 糖类在体外只有通过燃烧才能转为CO2,能量转化为热能,并且 释放剧烈, 无法控制, 对生物来讲是不能用这种方式获得能量的。 整个三羧酸环调节,可认为有三个控制点,加上丙酮酸脱羧,可 以说有4个控制点。但调节酶不止4个,因有多酶体系存在,如丙 酮酸脱氢酶系和αC酮戊二酸脱氢酶系。 三羧酸环调节部位如下: 1.丙酮酸脱氢酶系 此酶系有三个酶,是一个调节酶系,调节作 用如下: (1)丙酮酸脱氢酶(E1),整个丙酮酸脱羧过程只有第一步脱 羧反应是不可逆的。从丙酮酸到乙酰CoA是糖代谢中一个重要的 分支点,受到严密的调控。 重点8+2大学教授的生物化学笔记6 [
10:05:00 | By: 嘀嘀踏雪狼&SCI ] (2)产物的反馈抑制 丙酮酸脱羧时形成的两个产物乙酰CoA和 NADH都抑制此酶系。 其中乙酰CoA抑制乙酰转移酶E2, CoA可逆转。 而NADH抑制二氢硫辛酸脱氢酶E3,NAD+可逆转。二者抑制效应可 被相应的反应物CoA和NAD+逆转。 2.柠檬酸合成酶 此酶是TCA环的限速酶,为2个亚基二聚体,主要效应物有3个: (1)ATP 是负效应物,可增加酶对乙酰CoA的Km值,即降低亲 和力。 (2)NADH 是负效应物。 (3)琥珀酰CoA 水平升高可竞争抑制酶结合乙酰CoA。长链脂 酰CoA也是竞争抑制剂。 3.异柠檬酸脱氢酶 调节取决于能荷或ATP/ADP和NADH/NAD+比 值。 (1)ATP―负效应物,抑制活性,ADP正效应物,激活酶,降低 Km值。 (2)NADH―负效应物,抑制活性,NAD+激活。 4.αC酮戊二酸脱氢酶系 调节作用与丙酮酸脱氢酶系相似。 (1)ATP、GTP为负效应物 抑制酶系活性(抑制E1)。 (2)NADH为负效应物 抑制二氢硫辛酸脱氢酶E3。 (3)琥珀酰CoA为负效应物 抑制E2。 三、磷酸戊糖途径的调节 此途径中主要有两个调节部位,加上己糖激酶是3个部位,调节 主要氧化阶段。非氧化阶段的己糖再生过程没有调节。 1.葡萄糖6C磷酸脱氢酶 此酶是限速酶, 是调节酶, 或者说是是别构酶。 负效应物为NADPH, 受NADP+激活,活性受ANDPH/NADP+比值调节。 2.6C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 也是调节酶,受NADPH抑制,NADP+激活,是否受核酮糖5C磷酸抑 制不清楚。 3.己糖激酶 同糖酵解一样,由葡萄糖转为葡萄糖6C磷酸进入途径入口。此调 节也不是重要的。 【思考题】 1.什么是代谢,生物代谢有何特点? 2.动物能消化哪些糖类,降解淀粉的酶有哪几种,由什么器官 分泌? 3.葡萄糖的分解代谢有哪几种途径,相互有何联系? 4.糖分解代谢如何进行自身调节?5.什么是糖异生作用,对动物有何意义?糖异生和糖酵解之间 如何调控? 6.糖原的分解与合成是如何调节的?有哪些激素参与? 7.光合作用有哪些色素参加,光合色素对光吸收有何特点? 【教学内容与学时】第19讲:37C38学时;脂肪的分解代谢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动物对脂肪的消化吸收;脂肪及磷脂的 降解;脂肪酸的氧化过程及酮体代谢、植物的乙醛酸循环。 【教学重点与难点】脂肪酸的氧化及酮体代谢。第二章 脂类第一节 单脂类 一、脂类简介 1.概念 目前脂类泛指含有脂肪酸及高级醇的脂及在化学上不溶于水易 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的一类化合物。 2.分类 目前也没有规范标准,多种分法并存。在此暂且将其 分为四类: (1)单脂 分子中只含醇和脂肪酸。又可再分为两种类型: ①甘油三酯,也称为真脂或油脂,分子由甘油和3分子脂肪酸构 成; ②蜡,由高级一元醇和脂肪酸形成的酯,特称为蜡。高级一元醇 一般都在20C以上。 (2)复脂 分子中除醇和脂肪酸外,还有其他成分。也可以分 为两种类型: ①磷脂类 特征是分子含磷酸基。磷脂中的醇有两种:一种为甘 油醇,形成甘油醇磷脂;另一种为神经醇,形成神经醇磷脂。也 叫神经鞘脂。 ②糖脂类 特征是分子中含糖。可以是单糖,也可以是寡糖。如 果是多糖,则称为脂多糖。 (3)衍生脂类 一般不含脂肪酸,但可与脂肪酸结合成脂。在 物理性质上特别与脂类接近,都是脂溶性物质。所以称类脂。主 要包括两类: ①萜类 如樟脑、胡萝卜素; ②固醇类 如胆固醇。 (4)结合脂类 主要包括脂蛋白和脂多糖。虽然在有脂类成分 参予分子构成,但在性质上与脂类相差甚远。所以有时也不列入 脂类。 二、甘油三酰酯 1.分子结构(分子示图) 分子式中以R代表脂酰基,1、2、3表示甘油的碳位,称立体专一 序数,代号为sn。式中1、3两字位置不能随意调换,所有甘油衍 生物都应冠以sn。甘油碳位有时也用α、β表示,1位碳为α,2位 碳为β,3位碳为α′。 脂肪酸一般是偶数C链,奇数很少。C原子数一般在12~20。例如: 12C 月桂酸,14C豆寇酸,16C软脂酸,18C硬脂酸,20C花生酸 脂肪酸碳链中没有双键,称为饱合脂肪酸,有双键的称不饱合脂 肪酯。 常见不饱合脂酸有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 有的脂肪酸有取代基,如蓖麻油酸为12-羟基油酸,大枫子酸为 环戊烯十三酸。 每个脂肪分子中可以有1~3个不饱合脂酸,不饱合度高则溶点低。 2.主要化学性质 ①水解 酸水解→脂酸+甘油;碱水解→甘油+脂肪酸盐。碱水解 称皂化反应。皂化1g脂肪的KOH mg数称皂化价。 ②加成 不饱合脂酸可加囟素, 100g脂加成需碘克数称碘价。 ③氧化及酸败 油脂贮存时间久后(尤其夏季高温)则发生氧化 出现难闻气味,称酸败。 酸价(酸值):中和1g脂肪内游离脂酸所需要KOH的mg数。酸价 可表示酸败程bn度。一些植物油在空气中氧化发生聚合形成固体 油如桐油,这一过程称油脂的干化。 ④乙酰化 是含有羟基脂酸所具有的反应。含羟基的甘油酯和醋 酸酐作用生成乙酰化酯。脂肪的羟基化程度可用乙酰价表示。也 叫乙酰化值。 三、蜡 是脂肪酸与高级一元醇(24~36C)形成的酯类。常温下为固体, 不溶于水也不溶于有机溶剂。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但都不是单一 成分。 较重要的是蜂蜡和虫蜡,蜂蜡的主要成分是三十醇的棕榈酸酯, 中国虫蜡是二十六醇二十六酸酯或二十八酸酯。它们都是工业提 取高级醇的原料。 植物表面多有蜡层,如叶片表面,水果表面。蜡层主要作用是防 水以及防病虫。 第二节 复脂类 一、磷脂类 1.甘油磷脂 基本结构是甘油1、2位C连接二分子脂酸,3位C连 磷酸,分子称磷脂酸,磷酸上再连接一个碱性基团X,构成磷脂 的通式: 磷脂中C1脂酸为饱合的, C2脂酸一般为不饱合的。 如不考虑脂酸, 按碱性基团的种类可将甘油磷脂划分为以下几种: ①磷脂酰胆碱 俗称卵磷脂或胆碱磷脂,上式中X为胆碱; ②磷脂酰乙醇胺 也称氨基乙醇磷脂,上式中X为胆胺; ③磷脂酰丝氨酸 又称丝氨酸磷脂,上式中X为丝氨酸; ④磷脂酰肌醇 又叫肌醇磷脂,X为肌醇。 肌醇中羟基可再磷酸化形成一磷酸、二磷酸或三磷酸肌醇。 ⑤磷酯酰甘油及二磷酯酰甘油(心肌磷酯) 磷脂酰甘油的X为 甘油,多存在于微生物中;二磷脂酰甘油中有3个甘油分子,2个 磷脂酸。 分子中两个脂酰基具有强大疏水性,为非极性端,磷酰基具强亲 水性为亲水端。同一分子中即含有极性端又含非极性端的化合 物,叫单极性化合物。 磷脂种类很多,常为细胞膜成分。 2.缩醛磷脂 结构特点与甘油磷脂基本一样,差别只在于甘油1 位碳的OH与脂肪酸的连接不是酯键,而是醚键。结构通式如下: 3位碳的磷酸基上的X,可以是胆碱、乙醇胺、丝氨酸等,这点与 甘油磷脂相似。 3.鞘磷脂 属非甘油磷脂,较常见的是神经醇磷脂,也称鞘氨 醇磷脂或鞘磷脂。神经醇已发现的有30余种,通式如下: 脂肪酸通过酰胺键与神经氨基醇的氨基连接。磷酸基上的X多为 碱性基团胆碱或乙醇胺。 鞘磷脂主要存在于动物细胞膜中,构成生物膜的第二类脂成分。 二、糖脂类 1.脑苷脂 此类苷脂多存在神经组织中,如髓鞘。神经酰胺与 一个单糖残基以苷键结合在糖b-OH上。例如b-D半乳糖脑苷脂: 2.神经节苷脂 是较复杂的糖鞘脂,分子中除神经酰胺外,还 有N-乙酰神经氨酸和一个寡糖链。较有代表性的是神经节苷脂 GM1和GM2,结构如下: 脑苷脂和神经节苷脂也是单极性分子,极性头部由糖承担,但神 经节苷脂有羧基,可带负电荷。 三、衍生脂类糖苷脂中尚有脂肪酸,类脂中没有脂肪酸,但在性质上与脂类相 似(溶解性)。结构上为异戊二烯单位。主要有类固醇和萜类。 1.类固醇类 此类物质广泛存在于生物界,功能多样,也是动物细胞膜重要成 分。 (1)基本结构 属于环戊烷多氢菲衍生物,有三侧链,其中一 个较长,一般为异辛基。结构通式如下: (2)几种重要的固醇 ①胆固醇及7-脱氢胆固醇(7-8位脱氢) 胆固醇是哺乳动物细 胞膜重要成分,植物少见。7-脱氢胆固醇是胆固醇7-8位脱氢, 经紫外线照射可生成维生素D3。麦角固醇紫外照射可生成维生素 D2。D2与D3差一个双建和一个甲基。胆固醇可以和脂肪酸形成胆 固醇脂。 ②类固醇激素类 主要有皮质醇、醛固酮、孕酮、睾酮、雌二醇、 雌三醇等。 皮质醇又称为糖皮质激素,醛固酮称盐皮质激素。孕酮等称性激 素。结构如下: ③胆汁酸类 是固醇的衍生物。在肝中合成进入胆囊,作用是乳 化脂肪利于吸收。胆酸结构如下: 去掉7位-OH为脱氧胆酸,去掉12位-OH为鹅脱氧胆酸,三者合称 胆汁酸,是胆汁主要成份。 2.萜类 萜类为异戊二烯单位结合物。在植物体中多见,有挥发性。如樟 脑、薄荷等挥发油,还有植物色素如叶黄素、胡萝卜素、叶醇、 以及赤霉素和脱落酸等植物激素。传递电子的辅酶Q也是萜。 【思考题】 1.脂类在化学结构和性质上有何共性? 2.磷脂的分子结构有何特点,常作为细胞的哪种成分存在? 3.为何糖脂又叫苷脂,固醇叫异戊二烯脂? 【教学内容与学时】第4讲:主讲内容氨基酸;第7C8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氨基酸及蛋白质的概念;氨基酸的结构 特点及主要性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氨基酸的类型、两性解离、较重要的化学性 质。 第三章 蛋白质 蛋白质是α-L氨基酸按不同种类和不同顺序经肽健聚合成肽链, 并进一步卷曲折叠成具有特定三维立体结构和特定生物功能的 一大类高分子有机物。 第一节 氨基酸 大多数为α-氨基酸,除甘氨酸外都有对映体,有放光性。根据甘 油醛定为L-型和D-型。分子中R第十一章 脂类代谢第一节 脂肪的分解代谢 一、脂肪的消化与吸收 1.脂肪的消化 脂肪在动物消化道中水解过程称为消化。 (1)消化部位 消化脂肪部位在小肠,主要在十二指肠。因胰 腺和胆囊都开口于十二指肠,可分泌脂肪酶和胆汁,但胆汁来源 于肝。 (2)水解脂肪的酶 胰腺分泌多种酶,除脂肪酶外还有胆固醇 酯酶和磷脂酶。脂肪酶有两种,另有一种辅脂酶: ①胰脂肪酶 也叫三酰甘油酯脂肪酶,过去也叫αC脂肪酶,催化 甘油三酯的αC酯键水解,产物为2分子脂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5 溴 2 脱氧尿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