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礼仪文化隋唐文化的痕迹

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
【概括提要】隋唐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辉煌,几乎在所有领域都有突出成就。由于隋唐时期中外交流空前频繁,被世界学者公认的“中华文化圈”既影响了亚洲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在今天的文化生活中,隋唐文化痕迹到处可见:许多人爱好唐诗、吟颂唐诗、写作古诗;许多人喜爱书法、绘画、临摹隋唐书画大家的作品;乐舞的再现;隋唐留下的名胜古迹,成为今天旅游生活的重要景点。【主要线索】1、隋唐时期历史基本特征:全国统一,政局相对稳定;封建经济持续发展,全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各民族联系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对外开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科技文化领先世界,全面辉煌。2、隋唐文化繁荣诸原因政治:疆域辽阔,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统治者重视,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经济:隋唐经济空前繁荣,封建经济持续发展,文化:国内各民族交往密切,相互交流融合;对外吸收亚、非、欧民族优秀成分;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文化。3、文化特点: ...&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隋书·经籍志》(以下简称《隋志》)是继《汉书·艺文志》(以下简称《汉志》)之后,我国现今保存下来的第二部综合性图书目录。《隋志》对唐代以前的书籍及其发展做了总结,是我们了解先秦到唐代学术发展的重要的参考资料。《隋志》大类类目是对《汉志》大类类目的合并、增加和修改。《隋志》经、史、子、集四大类序中也明确谈到它大类的划分是根据《汉志》分合而成的,将“六略”变为“四部”,在很大程度是对《汉志》的继承与发展。与《汉志》相比,《隋志》在分类上的另外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四部之后附有道经部和佛经部。《隋书》的编撰作为一个国家级的项目,在其后附上道经和佛经并非偶然。这意味着佛教和道教在隋唐这个历史阶段,对其主流文化已经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甚至已经成为了主流文化的一部分。笔者就佛教对隋唐文化的影响进行初步阐述,以待方家指正。一、佛教发展的历史背景佛教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其起源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印度。佛教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作为古印度文化的...&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581—907年,繁荣昌盛的隋唐文化走过了300余年光辉灿烂的发展历程。它在继承和发扬历代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融汇整合、兼容并蓄的独特的文化胜景,是我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也是当时世界文化的一座标杆。本文旨在概述隋唐文化成就的基础上,重点探讨隋唐文化的主要特点,并就其文化繁荣昌盛的历史原因作深入分析。一、隋唐文化成就拾零隋唐诗歌文学是隋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被后世铭记较多的隋唐文化繁荣的表征之一。特别是唐朝,可谓中国古代诗歌最辉煌的时代。流传至今的唐诗数量达到惊人的5万首,诸如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王勃等唐朝诗人的名字响彻古今,享誉大江南北。隋唐也是中国佛教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它承接两汉,开启了后世一千多年佛教扎根中国文化内核的序幕。经书的传诵和佛教石窟艺术的兴盛是隋唐佛教文化发展的两个重要标志。其中我国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制品就是于868年完成的佛家经典《金刚经》。丝绸之路上的敦煌莫高窟是...&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在中国疥史上,徽过魏晋南北朝多笼文化的激荡,设发山了艺度版宝、壮而辉埃的隋房文化。喧闹、高允的精神瓜祝和宽容、博大的待有艺派,茂膀含文化超轶前朝,兼农莽蓄·粉豪强使夹街胡乞深入摄稚礼让的汉瓜中,曦幽了生礼勃勒、金光闪闪...&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隋唐文化蹲大精深、辉煌灿烂。且不说举世闻名的大、小雁塔,乾陵前护驾的石狮、翼马,阵容齐整的六十一宾王像,而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佛的端庄慈祥,昭陵六骏的气吞山河,颇、柳书法、唐墓壁画的道劲写卖,大运河涛涛波浪,更能体现隋唐文化的风貌。举几流传至今隋唐文化的遗风流韵,以及诸如唐诗,佛、道思想,礼仪习尚,科学技术,唐代史学等文化精粹,都显示出中华文明的璀璨夺目。然而.在近年文化研究奇峰突起的背景下,全面反映隋唐深奥广博文化的史学专著却一直没有出现。赵文润教授主编、陕西师大出版社最近出版的《隋唐文化史》一书,顺时应势,填补了隋唐文化史研究的空白。该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全面、系统地再现了隋唐文化发展的盛况。全书共34万字,从学校与科举、礼仪与法典、饮食文化、游乐文化、哲学思想、宗教、百花盛开的文苑、艺术、科学技术、历史学、隋唐人的文化素质等方面,以翔实的史料、严密的逻辑、生动的语言,探讨隋唐文化的渊源,展现其绚丽多彩的风姿,阐述其历史地位...&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公元6—9世纪是著名的隋唐盛世,中国经过上千年的文化积累发展而成为强大的文化中心,为东亚文化圈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当时的东亚甚至全世界各国中,隋唐文化的特点是鲜明的,具有独树一帜的先进性,主要表现为:以儒家政治伦理观念为主的观念形态;相对完备稳定的政治、经济、法律制度;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物质文明;包括经学、诸子学、文学、史学、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在内的丰富的文化内容等。先进的隋唐文化吸引和影响着周边相对落后的国家,当时的日本,正处于从部民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变革中,迫切需要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于是日本开始全面吸收隋唐文化,模仿隋唐制度。日本著名史学家井上清在叙述这段历史时说:“日本社会就是这样恰如婴儿追求母乳般的贪婪地吸收着中国和朝鲜的先进文明,于是便从野蛮阶段进入文明阶段。”1一隋唐文化在日本传播的铺路者——秦汉移民中、日两国同处东亚地区,从地缘上看一衣带水,关系紧密。作为近邻,两国在隋唐以前就已经有了相互往来。早在中国的春秋战...&
(本文共12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平淡中也有幸福的痕迹
平淡中也有幸福的痕迹
一师佛学马
或许大多数人都曾经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轰轰烈烈,生活能够过得精彩纷呈,当然,许多人的一生中,或许都有过光鲜亮丽的时刻。然而,生活终究都会归于平淡,毕竟我们每天的生活,都要吃饭、睡觉、工作,几乎每天都有着大多太多的重复,这种无休止的重复,本身就索然无味,毫无新意,我们难免会感觉到厌倦和枯燥。然而,许多生命中美好的东西就隐藏在这种生活的琐碎之中,而快乐和幸福也往往隐藏在其中。大多时候,人们忙于生计,忙于追求理想,都无法停下脚步去注意生活的细节,也不去在意隐藏在琐碎之中的快乐和幸福,因此,幸福对于这些人而言,总显得遥远而望尘莫及。幸福在他们心中就像镜花水月,看似美丽,却永远都无法触摸到它的温度,他们只能徘徊在幸福门前悲观感叹,怨叹命运,为自己的人生高唱悲歌。其实,隐藏在生活琐碎中的快乐和幸福,尽管少了太多激情,变得平淡无奇,但是它却真实地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发现,就会知道,它们一直都悄悄地等着我们,陪伴着我们,只要我们愿意,幸福就会触手可及。在荷兰,有一个刚初中毕业的青年农民,他来到一个小镇,找到了一份替镇政府看门的工作。他在这个门卫的岗位上一直工作了60多年,他一生没有离开过这个小镇,也没有再换过工作。刚开始工作,也许是工作太清闲,他又太年轻,他得打发时间。他选择了又费时又费工的打磨镜片当自己的业余爱好。就这样。他磨呀磨,一磨就是60年。他是那样的专注和细致,锲而不舍,他的技术已经超过专业技师了,他磨出的复合镜片的放大倍数,比他们的都要高。借着他研磨的镜片,他终于发现了当时科技尚未知晓的另一个广阔的世界——微生物世界。从此,他声名大振,只有初中文化的他,被授予了在他看来是高深莫测的巴黎科学院院士的头衔,就连英国女王都到小镇拜会过他。创造这个奇迹的小人物,就是科学史上鼎鼎大名的、活了90岁的荷兰科学家万·列文虎克,他老老实实地把手头上的每一个玻璃片磨好,用尽毕生的心血,致力于每一个平淡无奇的细节的完善。终于他在他平淡的一生中看到了他的上帝,科学也在他的平淡中看到了自己更广阔的前景。一生只选择一份职业,从而锲而不舍地干下去,总会有收获,即使有时候生活平淡如水,但是在如水的生活中也可以体现出不平凡的成功。就像文中的列文虎克,他一生在平淡枯燥中度过,一生只专心磨了一块镜片,可是就是因为他的坚持与专心,并甘于平淡的心态,才会让他拥有不平凡的人生。甘于平淡,体会平淡的滋味,懂得在平淡的生活中寻找到幸福的痕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抓住看似平凡的幸福,让生活的每一天都充满快乐。我们经常为了追求遥远的未来而忽略了自己现在拥有的一切,因此,也错过了许多身边美好的东西。就像有些入,为了工作,忽略了亲人,错失了日常生活中最平淡的幸福和快乐,而那种遥远的幸福只是一个未知数。尽管那种幸福或许更加诱惑人,但是,追求了,努力了,也未必能得到,所以,还不如紧紧抓住身边唾手可得的幸福,那才是最明智的选择。马新大学毕业之后就进了一家国企,然后在那一待就是10多年。当年和他一起进国企的人都已经是一升再升,成为管理者了;没升职的也早就辞职下海,当了老板了。只有马新,依然是一个普通的员工,脸上依然带着淡淡的微笑。很多人知道马新不是那种无能的人,只要他肯努力,当个中层管理者不在话下;要是肯下海,估计也会干得很好。有几个朋友约他一起经商,谁知马新却谢绝了,说是自己在这里干得很好,虽然工资少点,但是他爱这个公司,爱这份平淡无奇的工作,这里是他幸福的源泉。原来在他上班的第二年,他遇到了他的爱人,然后他们结了婚,当时单位的领导格外照顾他,给了他们一套小房子。马新因此感恩,并且他和妻子都不喜欢轰轰烈烈的人生,所以他们决定一直在这里上班,直到退休。平平淡淡也是一种幸福,就像故事中的马新,他不想花太多的精力去挣那么多的钱,他也不愿意费尽心思去获得权力,他有自己的一套做人原则,他甘于平淡,情愿在平淡中享受人生的幸福。谁又能说他不幸福呢?其实幸福是人自己的一种感受,并不是有人说你幸福,你就是幸福的。看上去的幸福并不一定是真正的幸福。人生在世,要甘于平淡。一句问候,一句叮咛,一份承诺,即使很平淡,却能够给人一种温暖和快乐。平淡隐藏在生活的琐碎中,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不要去感叹自己的生活平淡如水,要知道如果喝惯了水,也就会发现它带有淡淡的甜味了。轰轰烈烈的生活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人,唯有在平淡中才可以找寻到内心的安宁。爱上平淡,爱上自己的生活。把握住幸福的底线,学会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找寻幸福的痕迹,捕捉生活的每一瞬间,在平平淡淡之中咀嚼幸福滋味。幸福箴言幸福往往不在遥远的过去,也不在梦想的未来,更多时候,幸福就藏在我们身边,隐藏在生活琐碎之中。要想寻找到幸福的痕迹,得到幸福女神的蛋怜,就要用心,用真诚.用爱去善待身边的一切.要懂得捕捉生活的每一瞬间,在平淡之中觅得幸福踪影.从而拥抱幸福。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一师佛学马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佛学禅语,聆听佛音,给生活一丝感动!
作者最新文章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_6C社区
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
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
【概括提要】隋唐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辉煌,几乎在所有领域都有突出成就。由于隋唐时期中外交流空前频繁,被世界学者公认的“中华文化圈”既影响了亚洲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在今天的文化生活中,隋唐文化痕迹到处可见:许多人爱好唐诗、吟颂唐诗、写作古诗;许多人喜爱书法、绘画、临摹隋唐书画大家的作品;乐舞的再现;隋唐留下的名胜古迹,成为今天旅游生活的重要景点。【主要线索】1、隋唐时期历史基本特征:全国统一,政局相对稳定;封建经济持续发展,全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各民族联系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对外开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科技文化领先世界,全面辉煌。2、隋唐文化繁荣诸原因政治:疆域辽阔,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统治者重视,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经济:隋唐经济空前繁荣,封建经济持续发展;文化:国内各民族交往密切,相互交流融合;对外吸收亚、非、欧民族优秀成分;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文化。3、文化特点:(1)全面繁荣:隋唐文化在科技、宗教和哲学、史学、教育、文学、艺术方面全面繁荣。(2)兼收并蓄:统治阶级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创造了有利于文化发展的氛围。内外交通发达,国内各族交往密切,在文化上互相交流、融合,为中华文化增添了刚劲、豪放、热烈、活泼的多民族色彩。中国与亚洲、欧洲以至非洲都有频繁往来,文化上得以吸收外来优秀成分,比较突出地表现在宗教和艺术方面。(3)世界领先:隋唐时期已有了雕版印刷和火药,僧一行开始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唐本草》、赵州桥等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4)影响深远:隋唐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高峰,也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明发展都产生重要影响。【跟踪演练】1、有关唐文化辉煌灿烂的原因,下列各项中最主要的一项是()A.南北统一,疆域辽阔B.民族众多,关系融洽C.政治稳定,经济发达D.对外开放,广泛吸收2、隋唐时期,中国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项目有( )①建筑②雕版印刷术③天文④医学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唐朝诗歌内容丰富,从各个角度和侧面反映现实生活,产生这一特点的政治方面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经济的繁荣B.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C.科举考试的影响 D.唐朝统治者调整政策4、鉴真东渡与玄奘西游体现出唐文化的( )A.高度繁荣的特征B.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特征C.影响巨大的特征D.兼容并蓄,对外开放的特征5、有一中国显贵,吃着波斯枣、欣赏着中亚舞、诵佛经以养性、饮高丽参汤养身。他应生活在( )A.秦汉B.魏晋C.隋唐D.商周6、唐朝著名诗人颇多,有“小李杜”之称的是( )A.李白与杜甫B.李白与杜牧C.李商隐与杜甫D.李商隐与杜牧7、与秦汉文化相比,隋唐文化主要特点是( )A.处于世界领先地位B.文化空前繁荣C.开明、兼容文化政策D.中外文化交流频繁8、“中华文化圈”泽被中外,影响深远,唐文化传播途径主要有( )①丝绸之路②海上丝绸之路③外商、遣唐使、留学生来华④唐朝高僧出访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宜令诸州及诸司,访解占天文及历算等人,务取有景行审密者,并以礼发遣,速送所司,勿容遗漏。 ——《唐大诏令集》材料二敕一行考前代诸家历法,改撰新历。又令率府长史梁令瓒等与工人创造黄道游仪,以考七曜行度,互相证明。于是一行推周易大衍之数,立衍以应之,改撰开元大衍历经。——《旧唐书》材料三自今远路僻州,医术全少,下人疾苦,将何恃赖?宜令天下诸州,各置职事医学博士一员,阶品同于录事。每州写本草及百一集验方,与经史同贮。——《唐大诏令集》试问答:(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2)结合课本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政策在该领域产生了什么影响?(3)试从材料中总结唐科技发展的重要原因。(4)这对你有什么启示?【参考答案】1、C2、D3、C4、D5、C6、D7、C8、B9、(1)材料一:下令各地寻访征召天文历法方面的人才,为国家所用。材料二:令僧—行编撰新历法,并令梁令瓒等人制造天文仪器来配合工作,最终编成《大衍历》。材料三,令各州设立专门主管医学的官员,并编写医书。(2)推动了唐朝医学的发展,出现了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医学著作有《千金方》、《唐本草》。(3)唐朝政府的重视和推动。(4)科技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植。(审稿:王富友编校:孙卫东)
联系QQ: 邮箱:
本文地址: /article-.shtml 欢迎转载最幸福的留学生:唐朝外来生不必担心衣食住行
导读:唐朝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唐朝文化对周边国家产生过巨大影响。比如日本,曾先后十几次派出遣唐使,到唐朝学习先进制度和文化。直到今天,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唐朝文化的痕迹仍处处可见。
  唐朝文化的强势是一致公认的。不过,今天一些文化人士在回味唐朝文化的辉煌时,常常喜欢添言加醋,夸大其词,就显得不那么厚道了。例如余秋雨在《大唐魅影》中说:“长安曾经收纳过至少几万留学生,日本的留学生就有一万多,那么朝鲜,当时叫新罗,在晚唐的时候考入我们科举的金榜题名的新罗人就有五六十个人
唐朝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唐朝文化对周边国家产生过巨大影响。比如日本,曾先后十几次派出遣唐使,到唐朝学习先进制度和文化。直到今天,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唐朝文化的痕迹仍处处可见。唐朝文化的强势是一致公认的。不过,今天一些文化人士在回味唐朝文化的辉煌时,常常喜欢添言加醋,夸大其词,就显得不那么厚道了。例如余秋雨在《大唐魅影》中说:“长安曾经收纳过至少几万留学生,日本的留学生就有一万多,那么朝鲜,当时叫新罗,在晚唐的时候考入我们科举的金榜题名的新罗人就有五六十个人。”这段描述就含有不少水份。唐朝的外国留学生实际上并没有余秋雨先生说的那么多。根据日本学者木宫彦泰的《日中文化交流史》记载,日本遣唐使的200多年间,留唐学生一共是144名,其中学问僧占大多数,其它留学生只有14名。日本一共派出过19次遣唐使,实际成行的有16次(其中第6次是送唐使返国,只到达百济;第12次是为了迎接此前的遣唐大使藤原清河;第16次是为了送唐使孙兴进返唐)。人数超过500人的有七次,最多的一次是公元804年的第17次遣唐使,出动四条船,人数达到了805人。但即使把成行的16次遣唐使团的官员和留学生人数全部加起来,也达不到一万人。早期的遣唐使团,规模都比较小,只有一两艘船,人数也只有百余人。而且,早期遣唐使的目的,并不是前来学习唐朝的文化制度。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王小甫教授说:“从隋朝到唐朝初期,日本对华遣使时多为政治目的,而且带着一种骄傲态度,甚至是傲慢。”如唐初的公元660年,日本遣使向唐朝皇帝提出,要求一些小国“每岁入贡本国之朝”,以显示自己是和唐朝一样使夷狄臣服的大国。直到公元663年,日本企图帮助被唐朝吞灭的百济复国,在白村江(今韩国西南部的锦江)与唐朝军队打了一仗,遭遇惨败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实力远不如唐朝。自此以后,日本遣唐使的目的才转变为虚心学习唐朝文化,不再谋求与唐朝平起平坐。日本真正向唐朝派出留学生,应该是从公元717年第9次遣唐使开始的。第9次遣唐使出动了四艘船,人数多达557人,其中包括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等留学生。阿倍仲麻吕来唐时19岁,入国子监“太学”学习,后考取进士。唐玄宗赐名晁衡(又称朝衡),并让他担任皇帝侍从官的左补阙。阿倍仲麻吕终身在唐朝为官,他和李白、王维来往密切,彼此经常写诗唱和,73岁在长安逝世。吉备真备留唐17年,就学于国子监“四门”,深通五经三史、历算、刑律、军制等诸艺,回国后受到圣武天皇的器重,官至右大臣。唐朝的外来留学生中,绝大部分来自新罗。因为新罗与大唐接壤,受汉文化影响也较早,所以赴唐留学成风。严耕望《唐史研究丛稿》中称:“新罗常年居住在唐朝的留学生可达一二百人之多。”新罗留学生的留学期限一般为10年。由此可以推算,新罗来唐的留学生平均每年大约一二十人。整个唐朝时期新罗的留学生可能有几千人。由于新罗留学生人数众多,在唐朝科举考试中,及第人数在各国留学生中也最多。吴玉贵《唐代文化》中称:“自唐文宗长庆初至后梁、后唐之际一百年间,新罗宾贡及第者90人,其中姓名可考者26人。”而来自其它国家的留学生,由于人数很少,宾贡及第者也极少,除日本人晁衡外,还有波斯人李珣、大食人李彦升等。留学生参加唐朝的科举考试,会受到一些照顾。唐朝专门为留学生设立了“宾贡科”。在科举考试时,留学生与唐朝举子一起应试,但“每自别试,附名榜尾”。说明宾贡进士与唐朝本土进士是有区别的。唐朝的外来留学生大都被安排在国子监学习。国子监是唐朝的最高学府,留学生的衣食住行费用全免。因此,唐朝的外来留学生大概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留学生。不过,留学生是分等级的。国子监下分六馆,即国子、太学、四门、律、书、算馆。依据《唐六典》,进入哪一个学馆要看家庭出身背景。如“国子”的学生,父母的官衔一般要在三品以上;“太学”的学生,父母的官衔一般要在五品以上。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得以进入太学,是因为他父亲是日本朝中高官。另外,留学生入学前还要接受汉语水平测试。如果汉语水平太差,也会被“拒收”。如随第17次遣唐使来唐留学的日本贵族子弟橘逸势,尽管书法水平出众,但因为不精通汉语而无法进入太学,后来只好修习琴艺,在长安呆了不到两年便怏怏而归。(文/谢志东)[摘自谢志东《拨云见日:你所不知道的唐朝与唐人》一书,作者授权发布]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24小时热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化消费与日常生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