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用fe盐用作混凝剂时有事锅炉除盐水水质标准泛黄

[发明专利]固体聚硅酸铁铝混凝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专利权人:
公开/公告号:CNA
发明/设计人:;;
公开/公告日:
主分类号:
搜索关键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理工大学,未经桂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
【说明书】: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固体聚硅硫酸铁铝混凝剂的制备方法。背景技术聚铝类混凝剂具有丰富的多核羟基络合物,具有极强的吸附架桥和卷扫作用,混凝效果好。从上世纪60年代起聚铝类混凝剂开始逐步取代传统铝盐而广泛用于给水处理和污水处理。铁系混凝剂相对铝系混凝剂而言,具有絮体密实、沉降速度快的优点,尤其是聚合硫酸铁,在应用中仅次于聚合硫酸铝。但是也有人研究发现在应用聚合硫酸铁时,存在着一些缺陷,如腐蚀管道和设备;水解物积淀结垢;处理出水水色偏黄等。因此,如何将聚铝类混凝剂和聚合硫酸铁混凝剂的优点结合起来,制备一种优良的新型混凝剂引起了污水处理研究工作者的广泛关注。20世纪90年代初,国外首先发表了聚硅酸铝混凝剂(简称PSAA)研制成功的报道,国内近年来也开展了对聚硅酸盐混凝剂的深入研究,并取得了很大进展。无机高分子混凝剂及其复合物是目前研制开发的主流混凝剂。传统铝盐和铁盐混凝剂主要是以其水解产物发挥混凝作用,当混凝剂投入废水中后,铝离子或铁离子开始水解聚合,在此过程中产生各种聚合度的络合阳离子,各种形态的铝和铁离子在整个混凝过程中可以发挥脱稳凝聚、吸附架桥、吸附卷扫等作用。近年来人们对Al3+和Fe3+的水解-聚合-沉淀的化学行为、Al3+和Fe3+各自的聚合机理、聚合物形态分布特征及转化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有很多文献资料报道了利用聚合硅酸高分子与金属盐类为原料,制备液体聚硅酸铁铝混凝剂。但至今为止,有关用Na2SiO3·9H2O、Fe2(SO4)3和Al2(SO4)3·18H2O为主要原料,利用硬脂酸钙为辅助材料,制备固体聚硅酸铁铝混凝剂的制备方法没有报道。目前,研究较多的聚硅酸铁铝混凝剂均为液体,这些液体聚硅酸铁铝混凝剂稳定时间较短,最短的稳定时间仅为几十个小时,而最长的稳定时间也就是30天左右,而且混凝除磷的效果较差。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的液体聚硅酸铁铝混凝剂稳定时间短,除磷效果较差的特点,提供一种除磷混凝剂——固体聚硅酸铁铝的制备方法。利用该除磷混凝剂进行混凝实验,当含磷废水pH值在6-8范围内,磷浓度为1.28mg/L,投加固体聚硅酸铝铁质量浓度为175mg/L时,残余总磷浓度低于0.3mg/L,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污染物排放标准》(GB)一级A排放标准(TP≤0.5mg/L)。具体步骤为:(1)配制以SiO2计摩尔浓度为0.4mol/L的硅酸钠溶液1L,然后将其倒入2L的烧杯中,将烧杯置于数显温控搅拌器上于20℃-60℃条件下,边搅拌边滴加3mol/L的硫酸溶液,调节其pH值在1.5-3.5之间,制得聚硅酸溶液,并沉置老化30-120min;(2)在保证铁铝离子总浓度为1mol·L-1的条件下,使Fe(III)/Al(III)摩尔分数比为1∶9-9∶1,计算出所需的Fe2(SO4)3和Al2(SO4)3·18H2O的质量,准确称取Fe2(SO4)3和Al2(SO4)3·18H2O,置于小烧杯中,以蒸馏水溶解后定量转移到500ml容量瓶并定容至刻度,制成硫酸铁/铝混合溶液;(3)将步骤(1)产物置于数显温控搅拌器上于30℃条件下,边搅拌边加入步骤(2)配制好的硫酸铁/铝混合溶液300ml,继续边搅拌边加入浓度为6.5g/L(w/v)的硬脂酸钙乙醇溶液10ml-30ml,陈化3小时后,在功率为180W,频率为40kHz的超声波条件下超声20-60分钟;(4)将步骤(3)产物在电热板上于60℃下干燥至糊状,再置于烘箱中在60℃下干燥,得固体聚硅酸铁铝,然后磨碎,过60-200目筛。本发明工艺简单易行,主要原材料中硅酸钠的用量较硫酸铁和硫酸铝的用量大很多,这不仅减少了铝离子的二次污染,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固体聚硅酸铁铝稳定时间长,易于保存和运输,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力和推广应用价值;所制得的产品可应用于市政污的深度处理,去除水中的总磷、COD、色度、浊度和少量的氨氮。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配制摩尔浓度为0.4mol/L(以SiO2计)的硅酸钠溶液1L,即称取118.38g分析纯Na2SiO3·9H2O于500ml的烧杯中,加蒸馏水约300ml溶解,转移到1000ml的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到刻度。然后将其倒入2L的烧杯中,置于数显温控搅拌器上于25℃条件下,边搅拌边滴加3mol/L的硫酸溶液,调节其pH值为2.5,制得聚硅酸溶液,并沉置老化30min;(2)在保证铁铝离子总浓度为1mol·L-1的条件下,使Fe(III)/Al(III)摩尔分数比在3∶7,计算出所需的分析纯Fe2(SO4)3和Al2(SO4)3·18H2O的质量分别31.25g和117.82g,准确称取31.25g的Fe2(SO4)3和117.82g Al2(SO4)3·18H2O,置于250ml的烧杯中,以蒸馏水溶解后定量转移到500ml容量瓶并定容至刻度,制成硫酸铁/铝混合溶液;(3)将步骤(1)产物置于数显温控搅拌器上于30℃条件下,边搅拌边用滴定管缓慢滴加步骤(2)配制好的硫酸铁/铝混合溶液300ml。然后,继续边搅拌边加入浓度为6.5g/L(w/v)的硬脂酸钙乙醇溶液10ml,陈化3小时后,在功率为180W,频率为40kHz的超声波条件下超声30分钟;(4)将步骤(3)产物在电热板上于60℃下干燥至糊状,再置于烘箱中在60℃下干燥,得固体聚硅酸铁铝,然后磨碎,过120目筛。样品的形貌与粒径采用扫描电镜来观测。电镜测试采用日本电子的JSM-5610LV型扫描电镜,放大倍进行形貌观察。
专利文献下载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或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该文献正飞奔而来,请耐心等候...20
友情链接:交换友情链接需要网站权重大于3,网站收录10W以上,如符合条件,请联系QQ:。
行业网站:相关推荐:
400-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服务热线:400-投诉建议:022-
扫一扫,微信关注高智网
高智&让创新无法想象2000万件&专利数据文档分类: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
下载前请先预览,预览内容跟原文是一样的,在线预览图片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进度条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1)混凝剂①无机盐类混凝剂.ppt
文档介绍:
模块1 水污染防治技术
单元4 废水的化学及物理化学处理
第2讲混凝法
4.2 混凝法 混凝法是工业废水处理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混凝可以去除废水中难以通过沉降去除的细分散固体颗粒、乳状油及胶体物质等,从而降低污水的浊度和色度,并可去除多种高分子物质、有机物、某些重金属毒物(***、镉、铅)和放射性物质等,也可去除磷等可溶性富营养化物质,因此广为应用。
4.2.1混凝原理 水中的胶体微粒大多带负电荷。胶粒在水中的相互作用受以下三方面的影响: ▲带相同电荷的胶粒产生静电斥力,且电动电位愈高,胶粒间的静电斥力愈大; ▲因受水分子热运动的撞击,微粒在水中作不规则的运动,将其称为“布朗运动”; ▲胶粒间还存在着范德华引力,当间距较大时,此引力可忽略不计。 由于第一种作用最强,同时,带电胶粒将极性水分子吸引到其周围形成一层水化膜,水化膜能阻止胶粒相互接触,因此胶体微粒因不能聚结而长期保持分散状态,需要加入混凝剂促使其凝结成大颗粒。其作用原理分两个方面:
(1)电性中和作用 许多胶体杂质都带负电荷,在水中相互排斥,因不能凝聚而长期保持稳定状态,加入混凝剂后,混凝剂发生水解而产生的胶体微粒带正电荷,带相反电荷的胶粒将相互吸引,这样,因彼此中和了对方的电荷而吸附,污染物颗粒变大变重而沉降,达到净水目的,这是混凝的主要机理。
●根据相互聚沉的作用机理,要达到完全聚沉,必须使所加混凝剂带的正电荷与废水中胶粒所带的负电荷正好相等。因此为提高混凝效果,加入混凝剂的数量要恰如其分,而非越多越好,一般要通过混凝试验确定。
(2)吸附架桥作用 三价铝盐或铁盐以及其他高分子混凝剂溶于水后,经水解和缩聚反应形成具有线型结构的高分子聚合物,其可被胶体微粒强烈吸附。因其线型长度较大,当其一端吸附某一胶粒后,另一端又吸附另一胶粒,在相距较远的两胶粒间进行吸附架桥,使颗粒逐渐增大,从而形成肉眼可见的粗大絮凝体。这种由高分子物质吸附架桥作用而使微粒相互粘结的过程,称为絮凝。
●电性中和与吸附架桥,对不同类型混凝剂的作用程度不同。对高分子特别是有机高分子混凝剂,吸附架桥可能起主要作用;对硫酸铝等无机混凝剂,电性中和及吸附架桥都具重要作用。 比如投加铝盐混凝剂,它在水中会生成Al(OH)3胶体,并将吸附水中的Al3+和少量的负离子而带正电荷。 ●混凝剂胶体还有粘附架桥作用。如硫酸铝水解后生成许多不溶于水的带正电荷的Al(OH)3胶体,其结构为长条形,能像链条似的拉起来,在水中形成颗粒较大的松散网状结构,其表面积很大,吸附能力很强,能吸附粘土、有机物、细菌甚至溶解杂质,形成“矾花”。
4.2.2混凝剂和助凝剂 (1)混凝剂 ①无机盐类混凝剂 在无机盐类混凝剂中,目前应用最广的是铝盐和铁盐。其中铝盐主要有硫酸铝、明矾等。 硫酸铝混凝效果较好,使用方便。对处理后的水质无任何不良影响。但水温低时,硫酸铝水解困难,形成的絮凝体较松散,效果不及铁盐。 铁盐主要有FeCl3、FeSO4和Fe2(SO4)3等。FeCl3极易溶解,形成的絮凝体较紧密,易沉淀,但FeCl3腐蚀性强,易吸水潮解,不易保管;FeSO4·7H2O离解出的Fe2+不具三价铁盐的良好混凝作用,使用时应将Fe2+氧化成Fe3+。同时,残留在水中的Fe2+会使处理后的水带浅绿色。
②高分子混凝剂 高分子混凝剂有无机和有机之分。聚合***化铝和聚合***化铁是目前国内外使用较广泛的无机高分子混凝剂。 聚合***化铝的混凝作用与硫酸铝相同。由于影响硫酸铝化学反应的因素复杂,因此不可能根据不同水质控制水解聚合物的形态。 人工合成的聚合***化铝,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预先制成最优形态的聚合物,投入水中后可发挥其优良的混凝作用。它对各种水质的适应性较强,适用的pH值范围较广,对低温废水的处理效果也较好,形成的絮凝体大而重,所需投加量约为硫酸铝的1/3~1/2。
●有机高分子混凝剂有天然和人工合成之分。这类混凝剂都有巨大的线性分子,每个大分子都由许多链节组成。我国目前使用较多的是人工合成的聚丙烯酰***(PAM),其分量高达150×104~600×104。链节上含可离解基团的有机高分子混凝剂,离解后带正电的称为阳离子型,带负电的称为阴离子型;链节上不含可离解基团的称非离子型。聚丙烯酰***即为非离子型高聚物。 ●有机高分子混凝剂由于分子上的链节与水中胶体微粒之间具有极强的吸附作用,故其混凝效果优良。但制造过程复杂,价格较贵。对于聚丙烯酰***,其单体—丙烯酰***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中应注意。1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
您当前位置:影响混凝剂效果的因素&影响混凝剂效果的因素来源:&日期: 10:29:27&&天然水中混入的悬浮物、胶体物构成水的浊度,不除去则不能作锅炉水和冷却水使用,通常采用混凝剂使其混凝沉淀、过滤除去。然而影响混凝剂效果的因素很多,其中水温、PH值、和水的浊度影响较大。
天然水中混入的悬浮物、胶体物构成水的浊度,不除去则不能作锅炉水和冷却水使用,通常采用混凝剂使其混凝沉淀、过滤除去。然而影响混凝剂效果的因素很多,其中水温、PH值、和水的浊度影响较大。
1.水温的影响
由于无机盐类混凝剂溶于水时系吸热反应,因此水温低时不利于混凝剂的水解。另外水温低,水的粘度大,水中胶粒的布朗运动强度减弱,彼此碰撞机会减少,不易聚凝。同时水的粘度大时水时,水流阻力增大,使絮凝体的形成长大受到阻碍,从而影响混凝效果。
2.水的PH值和碱度的影响
用无机盐类混凝剂如铝盐或铁盐时,它们对水的PH值都有一定的要求。如铝盐要求水的PH值在5.5-8.5之间,高了或低了都影响铝盐的混凝效果。如水中有足够的碱度时,则对PH值有缓冲作用,当铝盐水解导致PH值下降时,不会引起PH值大幅度下降。如水中碱度不足,为维持一定的PH值,还需投加石灰或碳酸钠等加以调节。使用铁盐作为混凝剂时,常要求水的PH值大于8.5,而且有足够的溶解氧O2存在才会有利于Fe2+迅速氧化成Fe3+起混凝作用,因此,有时常投加石灰等提高PH值。
3.水质的影响
当水中浊度较低,颗粒细小而均一,投加的混凝剂量又少时,仅靠混凝剂与悬浮颗粒之间相互接触,很难达到预期的混凝目的,必需投加大量混凝剂,形成絮凝体沉淀物,依靠卷扫作用除去微粒。即使这样,效果仍不十分理想。
当水中浊度较高时,混凝剂投加量要控制适当,使其恰好产生吸附架桥作用,达到混凝效果。若投加过量,此时已脱稳的胶粒又重新稳定,效果反而不好,除非再增加投入量,形成卷扫作用,这样又会增加药剂费用。
水中如存在大量的有机物质,它们会吸附到胶粒表面,使胶粒反而增加稳定性,混凝效果就差。
鑫沛环保研发的混凝剂可产生大的矾花,使水中杂质沉淀已达到净化目的,可应用于河水预处理、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处理等方面,若有相关的问题或需求欢迎来电共同探讨。
编辑:()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强化常规水处理工艺
发布时间: 12:09:20&&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近些年来,随着水源污染严重、水质不断恶化和饮用水质标准不断提高,人们开始研究一些新技术强化常规处理工艺或发展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目前应用较多给水深度处理工艺有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臭氧和活性炭联用、臭氧高级氧化技术、生物活性炭、膜过滤技术等。在此笔者结合大量的实验研究,仅对强化常规给水处理工艺(包括强化混凝、强化沉淀与气浮和强化过滤)、化学预氧化(预臭氧化)等发展情况作以简要论述。  【强化混凝技术】  常规给水处理工艺中对有机物去除起主要作用的是混凝工艺,其去除有机物的机理主要分三个方面:带正电的金属离子和带负电的有机物胶体发生电中和而脱稳凝聚;二是金属离子与溶解性有机物分子形成不溶性复合物而沉淀;三是有机物在絮体表面的物理化学吸附。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很多:混凝剂的种类、混凝剂的投加量、原水水质、混凝pH值、碱度、混凝搅拌程度以及混凝剂与助凝剂的投加顺序等。强化混凝就是通过采取一定措施,确定混凝的最佳条件,发挥混凝的最佳效果,尽可能地去除能被混凝阶段能够去除的成分,特别是有机成分。  由于近年水源受有机物污染严重,高浓度的有机物对水中胶体产生很强的保护作用,致使常规混凝效果变差,因此为提高常规混凝效果,在保证浊度去除率的同时提高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率,强化混凝处理无疑是一个首选之法。Joseph等人认为强化混凝是去除水中天然有机物比较经济、实用的一种处理工艺;美国工作者普遍认为,强化混凝是达到"饮用水消毒/消毒副产物(D/DBP)标准"第一阶段要求和控制饮用水中天然有机物(NOM)的最佳方法之一;我们的实验结果也表明,某些强化混凝技术能有效地去除天然水中的有机物和藻类,并可降低水中剩余铝的浓度。  强化混凝技术首先要根据水质情况筛选优化确定混凝剂的种类和投量。目前水厂使用的混凝剂大致有三种:铝盐Al(Ⅲ)、铁盐Fe(Ⅲ)以及人工合成的有机阳离子聚合混凝剂,一般铝盐和铁盐的混凝效果要优于人工合成的混凝剂,原因是这两种混凝剂可以按上述的混凝机理与NOM作用,而人工合成的有机阳离子聚合混凝剂只能通过电性中和与NOM反应,将其去除,对于铁盐和铝盐而言,前者的混凝效果优于后者。尽管各种混凝剂的混凝效果不同,但对于确定的水质,在原水pH值一定的条件下都会存在一个最佳投量,因此应根据具体水质情况优选混凝剂,并利用混凝剂投加量与利用效率之间存在的关系确定最佳投量。投加一定量的助凝剂会强化混凝剂的混凝效果,黄晓东等人在使用PAC混凝同时在水中投加高分子助凝剂,结果表明有机物去除率提高了约10%,藻类去除率也提高了10%~15%。原水pH值也是影响混凝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通常较低的pH值有利于强化混凝对NOM的去除,Robert等人的研究证明,随着pH值的下降强化混凝对NOM的去除率明显升高,Gil等人的研究表明调节水源水的pH值,达到相同的混凝效果可以使混凝剂投量减少50%以上。但并不是pH值越低越好,通常最佳的pH值范围为5.5~6.5。此外,在考虑诸多影响因素的同时,制备化学复合药剂强化混凝处理也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我们利用高锰酸盐复合药剂与强化混凝处理相结合,明显地去除了地表水中的NOM和藻类物质,并降低了处理水的浊度。  【强化沉淀与气浮技术】  沉淀和气浮作为两种传统的水处理工艺,在给水和污水处理领域一直备受关注。从最早使用的自然沉淀,到混凝沉淀,以至今天的平流沉淀池、斜板沉淀池,沉淀作为一种水处理形式不断发展完善。由于近年来水源水质的严重恶化,传统的沉淀处理很难达到理想的出水水质要求,因此各种强化沉淀的措施相继出现:优化斜板间距、优化沉淀区流态、优化排泥,采用斜管代替斜板的斜管沉淀、拦截式沉淀等,即便这样对于某些特殊原水,如低温低浊、高藻水,强化沉淀也难以获得良好的处理效果。  气浮与沉淀是两个相反过程,因此气浮工艺对低温低浊、高藻类水质原水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目前对于气浮也存在许多强化措施,如:优化气浮的接触区和分离区、优化进水和出水、优化个区流态等,此外发展气浮与预氧化结合技术、实现高速气浮与多功能气浮,能够更好地强化气浮处理。但气浮工艺对于高浊度水或水质变化较大的水效果不理想。  沉淀-气浮固液分离工艺就是针对沉淀和气浮两种处理工艺各自存在的弊端,而提出的一种新工艺,以沉淀为主、气浮为辅,发挥了沉淀和气浮各自的优点,工艺的适应性较强,已在国内许多水厂中得以应用,但目前对其机理和设计思想的探讨研究尚没有深入的研究报道。由于沉淀和气浮各自的运行机理截然不同,实践表明,这种工艺也存在很多问题,如:运行过程中的"跑矾花"现象,配水不均,排泥效果差以及工艺构造不合理等等,因此必须对其机理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以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  我们针对低温低浊、高藻、高色水以及雨季时受地表径流影响出现的突然高浊或持续高浊现象的原水水质问题,对原有的沉淀-气浮处理工艺及其机理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建立一种新型的气浮-沉淀固液分离处理工艺,来解决原有工艺存在的问题,并获得良好的处理效果。通过与实际工艺系统长期的对比实验研究得出,对于相同或相近的水质原水,新型气浮-沉淀固液分离工艺模型对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可提高10~20%;即使对于低温低浊水质原水,实际工艺系统经常出现浊度高于原水的情况下,试验模型也可保证70~80%的浊度去除率;而且对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率也达到了60~80%,可见新型气浮l沉淀固液分离工艺处理效果要明显优于原有沉淀f气浮工艺系统。  【强化过滤技术】  混凝和过滤是常规给水处理工艺去除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两个主要工序。通常混凝沉淀后水的水质与未经处理的原水水质大不相同,混凝沉淀过程去除了大部分的水中天然有机物,与此同时提高了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含量,并使水中残留有少量的混凝剂,出现剩余铝浓度超标问题,可以说过滤是常规净水系统中控制出水水质的关键工序。目前多数水厂采用廉价的石英砂作为滤料对水进行过滤处理,由于石英砂的净水机理主要是采用机械截留作用,对水中的悬浮物具有比较好的去除效果,而对溶解性污染物,如重金属离子、溶解性有机物等几乎没有去除作用,因此为了改善滤池处理效果,确保供水水质,必须对滤池系统进行强化改进。  对于过滤工艺采取强化措施是多方面的,可以对滤速进行控制、使用新型滤池、用多层滤料代替单层滤料以及投加助滤剂等等。由于强化过滤技术的关键是滤料,因此绝大多数工作都是针对强化滤料展开的,研制优于传统滤料的过滤介质,可以改善整个水厂的制水工艺,提高出水水质,目前国内外研制的各种新型滤料都是朝着改善滤料表面特性的方向努力,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对传统滤料进行改性,改善其表面结构和性能,来提高滤料的截污能力。常用的改性剂多为铝盐、铁盐、锰盐以及这几种金属的氧化物等。  实践表明,改性滤料能充分地发挥在滤料表面增加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强化的吸附能力,以及与水中各类有机物、细菌、藻类接触过程中由表面涂料所产生的强化吸附和氧化净化功能,其不但能净化大分子和胶体有机物,同时还可以大量吸附和氧化水中各种离子(包括重金属离子)和小分子可溶性有机物;此外我们的实验研究也表明,采用改性滤料强化过滤,出水水中剩余铝的浓度要远低于国家水质标准0.2mg/L,故可达到全面改善水质的目的。  【臭氧预氧化技术】  臭氧自1876年被发现具有很强的氧化性之后,就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尤其是在水处理领域。早在1893年荷兰就使用臭氧进行消毒,1905年法国开始使用臭氧对饮用水进行消毒,到20世纪60年代末臭氧开始用于饮用水原水预氧化,发展到今天臭氧预氧化用于水处理过程已是比较成熟的技术,但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且单独氧化处理效果不是十分理想,仍需同其它工艺进行结合,以体现其优势。  通常臭氧作用于水中污染物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直接氧化,即臭氧分子和水中的污染物直接作用。这个过程臭氧能氧化水中的一些大分子天然有机物,如腐殖酸、富里酸等;同时也能氧化一些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和一些无机污染物,如铁、锰离子。直接氧化通常具有一定选择性,即臭氧分子只能和水中含有不饱和键的有机污染物或金属离子作用。另一种途径是间接氧化,臭氧部分分解产生羟基自由基和水中有机物作用,间接氧化具有非选择性,能够和多种污染物反应。  臭氧的强氧化性决定其与水中的污染物作用后可获得不同的处理效果,因此使用臭氧预氧化的目的依水质而异,也与使用情况有关。研究表明,臭氧预氧化对水质的综合作用结果取决于臭氧投量、氧化条件、原水的pH值和碱度以及水中共存有机物与无机物种类和浓度等一系列影响因素。  首先,臭氧预氧化可破坏水中有机物的不饱和键,使有机物的分子量降低,可溶解性有机物DOC的浓度升高,具体表现为AOC和BDOC的浓度升高,从而提高有机物的可生化性,但Ames实验表明部分氧化中间产物具有一定的致突变活性,需要提高臭氧投量来降低这些产物的毒性活性,此外臭氧也会将氨氧化成硝酸盐,但中性条件下氧化速度极慢,控制溶液的pH值可以提高反应速度。  其次,对于具有较高硬度和较低TOC的原水,通常在TOC含量为2.5mg/L左右、硬度与TOC比值大于250mg/LCaCO3/mgTOC时、低的臭氧投量(0.5~1.5mg/L)等条件下可起到助凝作用,提高混凝效果,但由于臭氧预氧化会提高水中有机酸的浓度,而部分有机酸会与混凝剂中的铁、铝离子络合,从而使得滤后水中铁或铝的总浓度升高,故需对其采取一定措施进行处理,以达到国家制定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此外,臭氧氧化能够灭活水中的一些致病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孢子等,也能够强化去除藻类物质及其代谢产物,进一步提高常规给水处理的除藻效果,并且还可去除水中含有不饱和键的嗅味物质。  再者,对于氯化消毒副产物前质,臭氧预氧化可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破坏,或使之转化成副产物生成势相对较低的中间产物,但不可避免地也会升高一些其它物质的副产物生成势,同时产生一些臭氧副产物。实验表明,当水中溴离子浓度高时,采用臭氧预氧化工艺的水厂出水溴酸盐浓度普遍升高,臭氧氧化可将原水中的溴离子氧化成溴酸盐和次溴酸盐,溴酸盐本身具有致癌作用,而次溴酸盐与氯化消毒副产物前质作用,会生成毒性更强的溴代三氯甲烷,对人类造成更大的威胁。一些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对溴酸盐生成量进行限定,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溴酸盐最大允许浓度为25g/L,美国环保局则将其最大允许浓度限定为10g/L。  上述作用结果表明,单纯使用臭氧氧化,出水水质并不十分理想,特别是对于氨氮的去除以及出水生物稳定性控制等,因此必须将臭氧预氧化与其它水处理工艺结合起来,如滤后采用活性炭吸附,或发展臭氧预氧化与生物活性炭联用技术,以进一步强化处理效果。  虽然臭氧具有比较强的氧化性,但是其设备投资大、运行费用高,即使在发达国家,臭氧仍是一种昂贵的水处理技术。我国关于臭氧预氧化方面已经进行了20多年的研究工作,但目前此工艺在水厂中的应用仍十分有限。结合我国水源污染状况,研究经济有效可行的除污染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质磷酸盐的测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