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南美洲又叫拉丁美洲就是南美洲吗

拉丁美洲指什么地方?( )
组卷网基于海量中小学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系统
组卷网简介
组卷网()是一个依托百万量级的创建的在线组卷系统,试卷涵盖全国各地中小学学科教材版本,试题质量高、更新快,是深受广大中小学教师喜爱的学科组卷平台,旗下有:数学组卷网、语文组卷网、英语组卷网、物理组卷网、历史组卷网。
微信公众号
在线QQ客服
周一至周六 8:30-21:00
其它登录方式:巴西不是在南美洲吗?怎么也叫拉丁美洲呢?
拉丁美洲名称的由来 拉丁美洲是美国以南,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地区的通称。为什 么把美洲这一大片地区与拉丁二字联系起来?原来,从15世纪末,这个地区的绝大部分国家 先后沦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大批移民蜂拥而入。19世纪以后,这些国家才陆续获得 独 立。由于殖民统治长达300年之久,因此它们深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 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的影响,而且当地的印第安语逐渐被属于拉丁语系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 语所取代。这两种语言成为许多国家的国语,所以人们便把这个地区称为“拉丁美洲”。
其他答案(共21个回答)
上面各位朋友对南美洲及拉丁美洲的地域关系和拉丁美洲来由,作了回答,不再作重述。---------现针对提问作答。南美洲不等于拉丁美洲,但它是拉丁美洲的一部份,且是绝大部份。所以,习惯上人们常常便将南美洲也称作拉丁美洲。其实,从地域名词定义的角度上理解,这种称法不准确。从我国民众普遍叫法上来说(不计地理知识缺陷),这么称法属于意会,大体上也没错多少,应当可以原谅和接受的。------第二问,巴西在南美,肯定。巴西是拉丁美洲,错!巴西是拉丁美洲的一个国家。“洲”与“国家”是两个概念。一个国家不能说是一个洲。
拉丁美洲共有三十二个国家:墨西哥、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韦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牙买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巴巴多斯、格林纳达...
拉美与南美不一样,拉美是美国以南的美洲,南美是巴拿马运河以南的美洲。拉美的概念比南美多出了中北美及加勒比地区。比如墨西哥是属于拉美但不属于南美。人们之所以常说拉...
20世纪前欧洲是犹太人的主要家园,有1200万犹太人。目前,全世界的犹太人则主要分布在以色列(2001年统计约500万)和美国(美国90年代统计有600多万犹太...
漫长的帝制时代,皇帝过夫妻生活受着太监的约束。以清代为例,乾隆或者嘉庆在某个妃子那里过生活———皇帝过生活并不稀奇,稀奇的是,皇帝在里面过生活,外面还站着一群太...
去哪里可以做胎毛笔呢?胎毛笔的价格一般是多少的呢?
答: “有知识 没文化”的含义简单地说就是受过各类高等教育,却不懂如何待人接物,没有教养。
这里的知识侧重指人们的专业技能,是人们改造社会、造福人类的手段。主要是指具...
答: 西方的艺术可以说是由希腊人带来与开拓的,中西方由于文化的差异,在艺术的表现上也是各具特色。从绘画为例,东方是泼墨写意,强调的是一种意境,而西方具有鲜明的现实感和...
答: 西方的艺术可以说是由希腊人带来与开拓的,中西方由于文化的差异,在艺术的表现上也是各具特色。从绘画为例,东方是泼墨写意,强调的是一种意境,而西方具有鲜明的现实感和...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简介/拉丁美洲历史
位于西半球。地理上包括中南部,可分为四个部分,即北美洲的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这一地区一度沦为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国等欧洲拉丁语系国家的殖民地,故名为拉丁美洲。美洲人类遗迹大约可上溯至 4万至 1万年前,其历史发展大体经过了古代印第安人文明时期、殖民统治时期、近代、现代四个阶段。
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拉丁美洲历史
拉丁美洲北与美国接壤,南与南极洲相望,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陆地面积约2070万平方公里。现有44个国家和地区。&   
拉丁美洲北部的墨西哥和中美洲多山,主要为马德雷山脉及其余脉。南美洲可分为三个南北纵向列带:西部为狭长的安第斯山脉,东部为波状起伏的高原,中部为广阔的平原低地。全洲平均海拔600米。安第斯山紧靠太平洋沿岸,南北绵亘约900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中部的汉科乌马山海拔7010米,为南美最高峰。拉丁美洲火山较多,地震频繁。海岸线平直。岛屿除西印度群岛外,主要分布在大陆南部沿海。较大的河流为亚马孙河、拉普拉塔河、奥里诺科河、圣弗朗西斯科河等,亚马孙河长6480公里,为世界第一大河。瀑布较多,主要有安赫尔瀑布、库克南瀑
拉丁美洲历史
&布等,安赫尔瀑布落差达 970米,为世界落差最大的瀑布。湖泊主要有马拉开波湖、的的喀喀湖等。
拉丁美洲位于北纬32°42′~南纬57°之间,赤道横贯中间,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平原、低地区终年湿热,山地区四季如春,高山区终年积雪。拉丁美洲以湿润著称,暖季多雨,年降水量平均超过1000毫米的地区约占全洲的 3/5。智利南部沿海地区年降水量达毫米,是世界上降水量较多的地区之一。
自然资源& 
拉丁美洲的自然资源丰富。矿产方面:巴西的铁、铍、铌,牙买加的铝土,智利的铜、钼、硝石,秘鲁的铋、钒,玻利维亚的锡、锑、铁,墨西哥的银、硫黄,古巴的镍,哥伦比亚的绿宝石等,蕴藏量都居世界前列。动力资源方面:墨西哥和委内瑞拉的石油,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墨西哥、阿根廷、厄瓜多尔、秘鲁、哥伦比亚、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天然气,哥伦比亚、巴西、阿根廷等地的煤储量也极丰富。水力资源主要集中在南美洲。由于幅员辽阔,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所以作物种类繁多,产量丰富。玉米、甘蔗、咖啡、香蕉、可可、烟草和天然橡胶等,产量大多超过其他洲。森林面积约9.12亿公顷,占全洲土地面积的44%,盛产红木、檀香木、巴西木、香膏木、、桃花心木以及西洋杉等名贵木材。天然牧场面积约4.54亿公顷,占全洲土地面积22%,主要牲畜有牛、羊、马、骡、猪、羊驼、骆马等。沿海盛产金枪鱼、鳀鱼、沙丁鱼、鲈鱼和各种虾类,秘鲁、巴西沿海和加勒比海为拉丁美洲的三大渔场。 种族与民族& 
拉丁美洲的居民主要是印第安人,白人、黑人和各种混血种人。据美洲国家组织1981年宣布,拉美人口总数为3.54亿。1976年统计,拉丁美洲的印第安人约3700多万,是美洲的土著居民;白人约 1亿以上,系西班牙、葡萄牙早期殖民者及欧洲各国移民的后裔;黑人约3000多万,大多数是殖民时期由非洲贩运来的黑奴的后裔;混血种人约 1.5亿,其中白人和印第安人的混血种称梅斯蒂索人,白人和黑人的混血种称穆拉托人,黑人和印第安人的混血种称桑博人。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日本人、印度人、华人以及亚洲其他民族的移民。华侨和华裔主要集中于巴西、秘鲁、墨西哥、古巴和巴拿马等国,20世纪50年代后,阿根廷、委内瑞拉、智利、乌拉圭等国的华侨逐渐增多。
拉丁美洲国家所使用的语言有西班牙语、语、英语、法语、荷兰语以及多种印第安语等。西班牙语使用最广,系拉丁美洲大部分国家的官方语言。巴西主要使用葡萄牙语。海地、法属圭亚那和法属西印度群岛使用法语。巴巴多斯、牙买加、圭亚那、伯利兹、巴哈马等国使用英语。苏里南及荷属安的列斯群岛等使用荷兰语。印第安居民较多的地区,一般使用印第安语。印第安语的方言达1700多种,以纳华特语、玛雅语、克丘亚语、瓜拉尼语、等使用较广泛。 宗教& 
拉丁美洲大多数居民信奉天主教,在使用英语和荷兰语的国家和地区,居民多信奉基督教新教,还有少数居民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以及犹太教等。印第安人和黑人虽名义上皈依天主教,但其传统宗教至今仍在基督教义的掩饰下保存着。
古代印第安人文明时期/拉丁美洲历史
&拉丁美洲是世界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印第安人是美洲古代文明的先驱和创造者。意大利航海家C.哥伦布到达美洲以前,印第安人已遍布美洲各地,人口估计为万。美洲古文明是印第安人在与旧大陆隔绝的情况下独立发展起来的。他们依靠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开拓了拉丁美洲。反映古代印第安人历史的文字资料很少,现存的少数几部印第安人文献,至今还未能全部释读。因此,对印第安人历史的研究,主要依靠考古学、地质学、民族学以及西班牙、葡萄牙早期殖民者记录下来的口头传说等资料。&      
印第安人的来源与分布&
 印第安人属于蒙古人种,是从亚洲经白令海峡抵达美洲的。人类到达美洲的时间存在争论,一般认为当在距今2.6万~2万年;有人认为距今2.8万~2.3万年,人类已进入美洲内地;更有人推测,早在 4万多年前美洲已有人类居住。迁徙是分批进行的。他们到达阿拉斯加后,在北美大陆作扇形展开,并沿落基山脉及西海岸向南,经墨西哥、中美洲进入南美洲。有人认为南美洲某些居民的文化特征与大洋洲各族的文化相似,因此可能有部分居民来自澳大利亚的美拉尼西亚,这部分居民可能是越过南太平洋岛屿进入南美洲或中美洲的。
拉丁美洲印第安人的分布非常广泛,部族也极复杂,各部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其中主要的部族有:墨西哥的阿兹特克人、托尔特克人和;南部墨西哥和中美洲的玛雅人;加勒比海地区的加勒比人;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及周围各地的奇布查人;秘鲁、厄瓜多尔和玻利维亚等安第斯高原地区的印加人;亚马孙尼亚的阿拉瓦克人;亚马孙河口的;巴拉圭、阿根廷和下巴西的瓜拉尼人;智利的等。
经济生活& 
古代印第安人以渔猎为生,使用石器和弓箭,已学会取火、养狗、编织渔网、制陶和利用兽皮作衣服,也能使用独木舟或革制小船。南美安第斯山地区的居民还能将棉花和驼毛制成十分精细的纺织品。由于美洲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各不相同,从渔猎、采集、游牧到农业,无不具备。在欧洲殖民者到达拉丁美洲之前,印第安人已种植玉蜀黍、马铃薯、番茄、花生、甘薯、龙舌兰、蕃瓜、南瓜、参茨、豆类、香草、向日葵、烟草、马纽卡、可可、橡胶等几十种粮食和经济作物。饲养骆马、羊驼、火鸡等家畜家禽。印第安人培植与养畜的成就,大大丰富了西半球的物质文化生活,对整个人类文化作出了贡献。
社会组织& 
各地的印第安人社会基本上都处于原始的氏族公社制阶段。同一氏族的人们通常聚集在一个或几个村落里,人口一般为500~3000人,有的达万人或更多。部落首领或酋长是部落全体成员意志的执行者,由部落议事会选出,其地位与普通氏族成员相同。土地为部落公有,由议事会掌管,其他公共事务也由议事会决定。议事会把土地分配给各氏族,再由氏族分配给各家庭使用。耕种时实行集体劳动,产品平均分配。各部落之间经常为争夺猎场、水道、河谷、湖泊、燧石产地、盐、灌溉用水等进行战争。
有些印第安部族如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生产方式有较大进步,手工业已和农业分离,有剩余产品和交换关系出现,建立起一些规模较大的城市,创造了较高的文化。土地公有制开始瓦解,酋长和高级僧侣把部分土地据为己有,社会上初步出现贵族、平民(农、工、商)和奴隶三个等级,生活出现较明显的差别,国家的雏形在初步形成中。但其社会基层组织仍然是公社和氏族,生产资料基本属于公有,集体生产劳动和平均分配产品仍然是普遍现象,社会生产主要依靠公社成员的自觉劳动。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的社会属于部落联盟性质,处于由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阶段。但也有学者认为它们已进入初期奴隶制社会。
主要古文化中心& 
古代印第安人文明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在墨西哥和中美地区,先后交错出现过奥尔梅克文化(公元前第1千纪初~公元3世纪)、(全盛时期为公元250~900)、托尔特克文化(约 900~1200)和(约);在南美安第斯山地区,先后出现过查文文化(公元前900~前200)、(公元200~700)、蒂亚瓦纳科文化(约 400~1000)、(约)等。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是古代拉丁美洲最有代表性的三大文化中心。这些文化各具特点,都有光辉的成就。(见彩图)
拉丁美洲历史
玛雅人是美洲大陆唯一的发明使用一种独特的象形文字的印第安部族。约在公元前后,他们就用树皮纸或鞣制过的鹿皮记载天文、医学、仪典、神话传说、诗歌和历史等。其天文、数学和艺术均较发达,有准确的历法,已推算出日蚀的时间及月亮、行星运转周期;使用20进位的计数方法,使用“零”的概念比欧洲早 800余年;雕刻、建筑、彩陶、壁画均有很高水平(见彩图)。是世界古代壁画艺术的著名宝库之一。
阿兹特克人的文化也有较高水平。1325年,阿兹特克人在墨西哥河谷特斯科科湖中的岛上建立特诺奇蒂特兰城,并以此为基地,逐渐向外扩张,成为当时中美洲的强大“帝国”,人口可能达 600万(一说1519年约达1100万)。阿兹特克文化继承托尔特克文化、也受到玛雅文化的影响,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建筑方面,所建堡垒、桥梁和庙宇都很壮丽,的规模甚至可与古埃及媲美。(见彩图)首都特诺奇蒂特兰城的城市建设工程浩大,是当时美洲最繁华的都市。
南美洲古代文化中水平最高的是印加文明。印加人约从11世纪起进入库斯科地区,到1525年,已先后征服从哥伦比亚至智利北部的安第斯山区的印第安人各个部族,建立起人口约1000万的庞大“帝国”。印加人以首都库斯科为中心,修筑了延伸到全国各主要地区的宽阔的道路网,在安第斯山区营造起拥有完整灌溉系统的梯田。他们驯养骆马和羊驼,已知铜锡合金以提高铜的硬度。所制造的金、银器皿特别精致,库斯科太阳神庙的金像和金饰极为华美。其毛、棉织品质地优良。医学方面,印加人已能使用麻醉剂和多种药材治病,并掌握开颅术、制作木乃伊等技术。
奇布查人的文化也较发达。奇布查人主要分布在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地区,处于阿兹特克和印加两大文化交汇之间。受两者的影响,其农业技术、纺织、制陶、路桥建造、金银工艺等都有相当高的水平。(见彩图)
拉丁美洲历史
同世界其他地区古代文明相比,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文明有自己的特点。这一地区的文明主要起源于高原盆地,主要作物是玉米,故又被称为玉米文明。印第安文明基本上是独立地发展起来的,直到被西班牙人征服之前,还不知使用铁器、车辆和牛马,生产力较其他文明区落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也较缓慢。     
殖民统治时期/拉丁美洲历史
,率3艘帆船由西班牙的巴罗斯港起航,10月12日在西印度群岛的瓜纳阿尼岛(今华特林岛)登陆(见彩图),从而开始了欧洲人“发现”和的进程。美洲的“发现”,是地理大发现史上划时代的一件大事。它扩大了旧大陆人们的眼界和知识领域,形成了新的地理概念,打破了西半球的孤立状态,使美洲大陆与世界其他地区联系起来。哥伦布继第一次航行后,又作了三次航行,陆续“发现”了牙买加、波多黎各等加勒比海岛屿及巴拿马等地。哥伦布的航行和“发现”,掀起了欧洲人海外拓殖的浪潮。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英国、法国、荷兰等国探险家和殖民者很快踏遍整个新大陆沿岸,其中主要的有、、等人。新大陆被“发现”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因争夺美洲殖民权益发生纠纷,在罗马教皇的调停下,日,西、葡两国签订《》,划分了两国在美洲的殖民势力范围。到1541年,北起加利福尼亚湾,南至南美洲最南端的广大地区,几乎完全为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所占领。在征服拉丁美洲的过程中,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掠夺印第安人的土地,灭绝印第安人,在印第安人的鲜血和枯骨上建立起庞大的殖民帝国,进行了长达 300年的殖民统治。
拉丁美洲历史
西班牙的殖民统治& 
西班牙殖民者在拉丁美洲占有的土地最多,除葡属巴西外,拉丁美洲大部分地区都在其统治之下。(见彩图)。15世纪末至18世纪末的西班牙,是一个封建专制和重商主义国家,其殖民政策也打上了这样的烙印。殖民者采用一切手段为西班牙王室、贵族和大商人攫取土地,掠夺资源,最大限度地剥削与奴役殖民地人民,是西班牙国王的直辖领地,有宗主权,而且有财产权,并按照国内的统治方式,把西班牙君主专制体制推行于殖民地,建立起殖民地的官僚统治系统。
拉丁美洲历史
西班牙的殖民统治系统是随着殖民发展的需要而逐步形成的。在开拓美洲殖民地初期,西班牙王室主要通过进行统治,塔多掌握全部政治、军事、经济、宗教大权。1524年成立,主管美洲殖民地的所有事务,包括殖民地的立法、行政、军事、财政及教会等事宜,任命殖民地的高级行政官员和神职人员。该机构直接对国王负责。1717年设,其职权有所缩小。西属美洲各国独立后,该机构失去意义,1834年被撤销。
1535年,西班牙王室在墨西哥城设总督。作为国王在殖民地的代表,总督掌管殖民地的行政、军事、财政大权,负责榨取殖民地财富,防止印第安人的反抗,防御英、法、荷等国的入侵等。总督从王室最亲近、最忠实的大贵族中遴选,任期一般为3~5年,可以连任;另一方面,国王又通过印度等地事务院和弹劾制对总督进行控制。在整个殖民统治时期,西班牙王室先后在美洲殖民地设立。其中新西班牙总督区(1535)辖区包括墨西哥、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秘鲁总督区(1542)辖区包括秘鲁和智利;新格拉纳达总督区(1718)辖区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拉普拉塔总督区(1776)辖区包括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和玻利维亚。殖民统治后期,还分别在危地马拉、委内瑞拉、波多黎各、古巴和智利等地区设立都督府。都督府的首长为督军,其职权基本与总督相同,但某些方面受总督节制。在总督和都督辖区内又分设若干行省、郡和市。省长、郡守由总督或督军任命。市的权力机关为市政议会。市政议会系兼有行政与司法职能的带有一定自治性质的地方组织,其成员包括市议员、市政官、警长等官吏。市议员最初从当地的富有市民中选举产生,有的由总督和督军指派,1620年后,可以用金钱贿买。市长、法官和警长由市政议会选举产生,负责管理城市事务及商业、宗教等。印第安人聚居的村庄,由总督或督军委派印第安人酋长治理。
在总督区的首府和一些重要城市,还设有。这种制度是1511年按照西班牙国王的指令首先在伊斯帕尼奥拉岛的圣地亚哥城建立起来的。检审庭具有行政和司法的双重职能。其长官一方面是总督或督军的政治顾问,执行总督或督军的命令,总督或督军去职,继任者尚未到职之时,代行总督或督军的职务;另一方面又是王室在殖民地的最高法院法官,负责审理其辖区内的重要诉讼案件,包括总督或督军的犯法案件,对总督和督军起一定的牵制作用。至独立战争前夕,西班牙殖民地建有14个检审庭。 土地制度
西班牙对殖民地实行经济剥削的基础是封建土地所有制。西班牙王室按照国内的封建土地制度,把从印第安人手中夺来的大批土地分配给早期的殖民者,包括大贵族、大主教、大商人以及各式各样的冒险家、骑士等。这些土地所有者是殖民统治的支柱。1499年,西班牙殖民者F.罗尔丹在西印度群岛给殖民者分配土地时,还分派一定数量的印第安人为其服劳役。但这种制度对西班牙王室不利,掠夺印第安人的财富主要落入征服者的私囊,而没有增加王室的财富,因此,1503年,改为。王室指定殖民者作为委托监护主,对印第安人施以“教化”和“保护”,使其皈依基督教,并代王室征收人头税。印第安人每年必须在监护主的田地或矿场从事一定时间的无偿劳动。在法律上,这些土地归王室所有,监护主无土地所有权。印第安人名义上是自由人,但实际上完全处于被奴役的地位。委托监护制在1720年被最后废除,继之而起的是大庄园制和种植园制。监护主从国王手中获得土地所有权,并侵占印第安人的土地而成为大庄园主,失去土地的印第安农民则沦为其雇农。庄园主通过预付工资、以工偿债等方式,实际上把印第安农民变为世代相袭的农奴,永远束缚于庄园的土地上(见彩图)。这种债役雇农制是西属美洲大庄园制的特征。此外,在西印度群岛、中美和南美东部沿海地区广泛采用以黑人奴隶劳动为基础的种植园奴隶制。除上述两种主要的土地制度外,还存在印第安人公社土地制,教会和王室也直接拥有大量土地。在矿场则采用强制劳役的。 经济生活
由于西班牙对殖民地经济的严格控制和垄断,在 300年殖民统治期间,除贵金属、矿业和某些农作物外,经济发展十分迟缓。
农业是在印第安人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欧洲殖民者到达以前,当地已盛产玉蜀黍、马铃薯、番茄等多种农作物,西班牙人又输入小麦、水稻、香蕉、葡萄、马、牛、羊、猪等作物和家畜以及比较先进的农具。殖民初期,农业曾有一定的发展。进入16世纪后,西班牙对殖民地农业采取了三种措施:凡与宗主国利益相冲突的农作物均严格予以限制,如蚕桑、葡萄酒、橄榄油和亚麻等都被禁止生产;凡殖民地人民生活上必需而宗主国又无法供应的农产品,如小麦、大麦及水稻等,准许在保证供应地方市场的限度内进行生产;凡能在宗主国和国际市场上销售并能为王室、大地主及大商人牟取暴利的作物,如甘蔗、棉花、可可、蓝靛、烟草等,均加以鼓励和推广。这一政策导致了。除上述产品外,畜牧业也是殖民地经济的重要一项,猪、牛、羊等用途非常广泛,可以向宗主国和欧洲市场大量出口,从而使南美的畜牧业发展迅速。总之,农牧业是殖民地的社会经济基础,是投资少、收效快、最稳定而又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在殖民统治时期,农牧产品的出口总额远远超过其他行业。
西班牙王室宣布,殖民地的地下财富归国王所有,一切私营矿业均要向王室交纳总收入的 1/5。西班牙殖民者从重商主义立场出发,首先掠夺金、银之类的贵金属和宝石。在王室扶植下,巨大的矿业中心,如墨西哥的萨卡特卡斯、瓜纳华托和上秘鲁的波托西,成为当时世界上产银最多的地区。在殖民统治时期,西班牙在拉丁美洲通过金、银开采获得的收入达60亿美元。这笔巨额资金,是造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当时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17世纪中叶以后,西属美洲贵金属生产开始衰落。
殖民地工业与农业和矿业相比,远为薄弱。西班牙为保护本国工业,把殖民地当作独占的原料供应地和工业品销售市场。为防止殖民地工业和本国工业相竞争,西班牙王室对殖民地工业的限制比对农业要更严格。它禁止殖民地生产棉、毛织品,不许开采铁矿和制造铁器,还有许多行业属于禁止和限制之列。但实际上由于殖民地人口众多,西班牙提供的工业品根本无法满足需要,所以殖民地的一些行业,如纺织、家具、皮革、肥皂、食品、火药、金银饰品、造船等,仍然有所发展。这些行业中的手工业工人还成立了行会,16~17世纪,行会发展比较普遍,仅在墨西哥城,这类行会组织就达到百个以上。
商业行会协助其工作。王室规定,殖民地只能与宗主国进行贸易,不得与其他国家往来,殖民地各地区间的贸易,也有限制,所有开往殖民地的船只必须由塞维利亚起航(1717年改为由加的斯起航),所有货物必须由西班牙船只装运。为防止海盗袭击,1543年起建立,实行军事护航。为防止走私,船只到达殖民地后,只允许在韦拉克鲁斯、波托贝略和卡塔赫纳等少数港口停泊,然后再在各指定地点举行大集市,以出售货物,购入殖民地土产,各地需要购入的货物只能从这些集市通过陆路或水陆转运。18世纪中叶,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三世对这种贸易制度进行改革,逐步放宽对殖民地经济贸易的控制,取消双船队制,准许西班牙人自由在殖民地各港口贸易,准许殖民地各总督区港口之间的商业往来,但殖民地与其他国家间的贸易仍在严禁之列。卡洛斯三世的改革,使殖民地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贸易自由化和生产多样化,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并出现了一批新的经济中心。 教会
西班牙殖民者是一手持国旗,一手持十字架征服美洲的。为巩固对殖民地的统治,弥补天主教在欧洲后的损失,西班牙王室凭借宗主国地位,在罗马教皇的大力支持下,使天主教会成为殖民地统治机构的一部分,其影响遍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最早前往美洲的天主教士是1493年哥伦布第 2次航行美洲时同行的12名教士。1511年,在圣多明各建立了第1个大主教区。此后,每开拓一个新的殖民区,就建立起一个新的教会机构。至殖民统治末期,西班牙在美洲殖民地共建立了10个大主教区和38个主教区。从1520年起,天主教的各类传教会也纷纷前往美洲活动,其中势力最大的是圣方济各会和耶稣会。根据教皇的训谕,西班牙国王享有直接管理殖民地教会的权力。他可以任命高级神职人员,并掌管教会的税收。教会有一整套自上而下的组织机构,它受印度等地事务院管辖,与行政机构并行,是殖民地统治机构的主要组成部分。教会对拉丁美洲的社会生活实行严格控制。殖民地居民从出生受洗礼、受教育、结婚一直到送葬都要受教会管理。学校、医院和各种“慈善事业”一般都由教会掌管,教会还利用宗教裁判所控制人民的思想。天主教会不但是殖民地的精神统治者,也是世俗的统治者,教会拥有巨额财产和土地,18世纪末,教会所占的土地已达殖民地全部土地的 1/3。在巴拉圭的东南部,耶稣会传教士还曾建立起由其实行全面统治的神权国家,存在近两个世纪,所管辖的印第安居民超过10万。 文化教育
殖民地的文化和教育事业非常落后。西班牙对殖民地人民实行愚民政策,印第安人、黑人、混血种人,几乎全是文盲。能上学的多属上层白人子弟及少数富裕的混血种人和印第安贵族的子弟。西属拉丁美洲最早的小学建立于1523年,稍晚又建立了中学。1538年在圣多明各、1551年在墨西哥城和利马分别创建大学。以后陆续在其他地区创办了大学或专门学校,但小学、中学和大学都受天主教会的严格控制,教学人员几乎全是教士,绝大部分课程是宗教内容。
西班牙王室对殖民地的图书和出版事业的控制比教育还要严厉,对运往殖民地的书籍要施行检查,对殖民地书店、图书馆、大学的藏书也不断检查。规定保存禁书者没收财产,人要处死,书要公开焚毁。尽管殖民统治者设置种种障碍,宗主国和殖民地的某些进步人士,仍能避开政府和教会的检查,把古希腊罗马时代的作品、近代欧洲的科学和人文主义作品,以及有关美国独立和法国革命的书籍带进殖民地,并广为流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殖民统治时期,土生白人和印第安人还逐步创造和发展起具有一定民族风格和地区特色的文化,在文学、建筑、绘画、雕刻、工艺、音乐、历史、地理、数学、天文。植物学和冶金学等领域内,都有出色成就和独特贡献。其中17世纪墨西哥的女作家 J.I.de la克鲁斯和18世纪波哥大的植物学家J.C.B.穆蒂斯是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科学家之一。秘鲁的 所著的《印加诸王的历史传记》是美洲人撰写的第一部有重要价值的印加文明编年史。
葡萄牙的殖民统治& 
根据《托德西利亚斯条约》,巴西划归葡萄牙。1500年3月,葡萄牙航海家在率领船队去印度的途中,被暴风卷向巴西,4月22日,在巴西海岸登陆,宣布该地归葡萄牙所有。1530年,葡萄牙国王派贵族M.A.de索萨率领远征队前往巴西。1531年,索萨到达巴伊亚海岸,次年在圣保罗附近的圣维森特建立起葡萄牙在巴西的第一个永久性殖民点。此后,葡萄牙步步推进,侵占了巴西全境。葡萄牙在巴西的统治基本上与西班牙相同,但由于彼此间的具体情况不尽相似,因而也有不同的特点。 政治体制
葡萄牙王室没有在国内设置专管巴西的机构。1534年,在巴西沿海地区建立起13个(一说14个)都督府,由王室任命大贵族统治。1549年,王室在巴伊亚设置总督府,作为统一领导机构,以加强对巴西的全面控制。1572年,巴西被分为北巴西和南巴西两部分,分别以巴伊亚和里约热内卢为首府。1578年又恢复旧制。年葡萄牙归并于西班牙,西班牙王室于1604年按照西班牙印度等地事务院的模式,在葡萄牙设立了印度等地事务院。1640年葡萄牙恢复独立后,这个机构改名为海外事务院。1763年,由于巴西南部地区日趋重要,巴西首府由巴伊亚迁到里约热内卢。
司法是按照葡萄牙模式建立的,首府设有一名首席检察官,行使大部分法律职能,并有权解决殖民者与督军间的争端。成立于西班牙统治时期的最高法院有权审理重要诉讼案件,是为宗主国的利益服务的。地方权力方面,亦设有市议会,其成员或指派,或选举,有的还可继承。市议会不仅有行政权,而且有立法权。它监督关税和征税,掌管公共事务、军事防卫并控制警察,权力比西班牙美洲地区的市议会更大,因此它完全由大贵族、大种植园主垄断。 经济生活
在经济方面,巴西一开始就盛行单一产品制和种植园奴隶制。“发现”和征服初期,主要出口是被称为“巴西木”的贵重红木。16世纪初到17世纪末,农业初步得到发展,农作物有烟草、甘蔗、棉花、蓝靛、木薯、稻米、可可、玉米、咖啡和菜豆等,占主要地位的是甘蔗。1678年米纳斯吉拉斯州发现金矿,1720年圣弗朗西斯科河流域发现丰富的金刚石矿,从而掀起一股“采金狂”。黄金与金刚石的年总产值达10亿美元以上。18世纪末,由于黄金和金刚石矿源逐渐枯竭,蔗糖再度成为巴西经济的重心。但无论是甘蔗种植,还是金矿开采,都依靠奴隶劳动,为了获取奴隶,种植园主、矿场主以及奴隶贩子等曾组织“奴隶猎取队”,深入内地搜捕印第安人(见)。1538年,开始从非洲输入黑奴。到18世纪末,巴西输入的黑奴总数估计达500 万人。奴隶劳动是巴西种植园经济的基础。巴西大种植园主的势力比西属美洲大庄园主的势力还要大,统治着整个巴西社会。巴西的工商业发展速度比西属美洲缓慢,教会势力不如西属美洲那样强大,文化教育更比西属美洲落后,在殖民统治期间,没有建立过大学。
英、法、荷等国的侵扰和劫掠/拉丁美洲历史
16世纪时,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世界殖民强国,它们把拉丁美洲视为垄断领地,不许他国染指。英、法、荷等国资本主义兴起后,开始以走私、劫掠和战争等方式,打破西、葡的垄断,试图插足于拉丁美洲。走私贸易在16世纪初叶已经开始。1624年,西班牙驻巴拿马的皇家视察员宣布,当年合法贸易值只有约144.6万比索,而走私贸易总值估计高达759.8万比索。18世纪末,开进西属美洲港口的其他国家船只比西班牙船只多10倍。殖民地革命前夕,西班牙对殖民地的贸易垄断早已名存实亡。劫掠活动始于16世纪中叶。英、法、荷等国海盗,或在大西洋航线周围,或在拉丁美洲各重要港口附近,抢劫西班牙和葡萄牙从拉丁美洲返航的满载金银的船只。1562年以后,英国海盗J.霍金斯和F.德雷克对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的袭击和掠夺,攫取了大量财富,给西班牙的海上霸权带来威胁。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后,英国、法国和荷兰海盗愈益猖獗。年,仅荷兰海盗就抢劫了 550艘西班牙船只。年,西班牙被劫去的财物价值达6000万克朗之多。英国、法国和荷兰海盗还先后洗略港、巴拿马、哈瓦那、马拉开波、韦拉克鲁斯和卡塔赫纳等几十个西班牙殖民地的大城市。这种海盗活动前后持续达200年,至18世纪中叶才告结束。
英、法、荷等国为争夺拉丁美洲,还公开发动战争。英国于1578年并吞巴哈马群岛,1624年占领巴巴多斯,1670年占领牙买加,1786年占领伯利兹并改名为英属洪都拉斯,1797年占领特立尼达。此外,还夺得圭亚那的一部分,1814年改称英属圭亚那。荷兰于1634年占领西印度群岛中的库拉索岛,1667年占领苏里南。法国于1635年占领马提尼克和瓜德罗普,1676年占领圭亚那一部分并改称法属圭亚那,1697年占领海地。此外,古巴和巴西东北部地区也曾一度是英、法、荷等国激烈争夺的地方,法国海盗1555年占领过哈瓦那,英国于1762年占领过古巴,荷兰从1630年起占领巴西东北部达24年之久。
拉丁美洲人民的反殖斗争/拉丁美洲历史
殖民主义者的暴行,激起拉丁美洲人民长期的激烈反抗。这些反抗斗争大大打击和动摇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统治势力,为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独立运动奠定了基础。 印第安人的斗争& 
印第安人是殖民主义者最早的掠夺和奴役对象,因而他们也最早起而进行反抗斗争。在整个殖民统治时期,印第安人的起义遍及拉丁美洲各个地区,其中规模较大的是发生于年的、1535年爆发的曼科起义、1742年领导的起义等。其中起义具有鲜明的反对种族压迫和反对剥削阶级的性质。起义的领导者J.G.以恢复印加帝国为口号,自称为·阿马鲁二世,试图重建独立的秘鲁国家。起义得到各地印第安人的响应,队伍很快发展到 6万人,数月内占领了秘鲁的大部分领土。由于战略失策、土生白人背叛等因素,起义最后失败,图帕克·阿马鲁二世壮烈牺牲。 黑人的反抗斗争& 
从非洲贩运来的黑人与印第安人同处于殖民地社会的最低层。他们来自非洲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语言。到达美洲后,被当成会说话的工具,任凭奴隶主处置,生命没有任何保障,每天劳动达十八、九个小时。共同的命运使被奴役的黑人逐渐团结起来,以怠工、拒绝生育、自杀、逃亡等方式进行斗争。有时还奋起焚毁种植园,杀死监工、奴隶主和官吏,进行武装暴动,甚至建立国家。巴西伯南布哥地区的黑奴年举行,就曾按照非洲社会的组织形式,建立起有名的帕尔马雷斯共和国。 土生白人的斗争& 
土生白人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也时有发生。土生白人处境与印第安人和黑人不同,其中的一部分人参与殖民地上层社会生活,但在许多方面他们也受到宗主国的歧视和排斥。因此他们也经常投入反抗殖民统治者的斗争行列,较重要的斗争是。但总的说来,独立战争以前的土生白人的反抗斗争是很不彻底的,他们一般没有提出粉碎宗主国殖民统治和求得完全独立自主的口号,而只限于反对殖民当局或西班牙王室的一些具体措施。由于种族偏见的限制,他们在斗争中一般不敢与印第安人和黑人联合,因此他们的斗争就很容易被殖民当局所镇压。
近 代/拉丁美洲历史
拉丁美洲的近代史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终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殖民统治后期,殖民地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社会各种矛盾日益尖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为传播,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日趋削弱,拉丁美洲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酝酿,终于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爆发独立运动。这次运动几乎遍及拉丁美洲各地,革命战争前后持续近40年,卷入斗争的人口约2000万,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次最大规模的殖民地独立解放运动,其性质总的来说属于资产阶级革命范畴。通过独立运动,拉美绝大部分地区结束了殖民统治,建立起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独立运动以1790年海地革命为开端。海地人民(主要是黑奴)在杜桑-卢维图尔的领导下,经过十几年的艰苦斗争,终于推翻了法国的殖民统治,于日建立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1810年起,独立运动蔓延到整个拉丁美洲大陆。在西班牙所属美洲地区,革命分别在墨西哥、南美洲北部和南美洲南部同时展开。于,领导人物是M.伊达尔戈·伊·科斯蒂利亚和J.M.莫雷洛斯·伊·,经过10多年的斗争,墨西哥终于在1821年赢得独立。南美洲北部的革命于1810年&4月首先在委内瑞拉的加拉加斯爆发,领导人主要是S.玻利瓦尔,革命后来又扩大到新格拉纳达、厄瓜多尔、上秘鲁以及秘鲁等地,1819年在波哥大建立包括委内瑞拉和新格拉纳达在内的哥伦比亚共和国,1822年又建立了包括厄瓜多尔在内的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在南美洲南部地区,革命首先于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爆发,1816年宣布独立,成立拉普拉塔联合省,这一革命的领导者是J.de圣马丁。为彻底摧毁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统治,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联合行动,南北夹击西班牙殖民统治的堡垒秘鲁。1824年12月&9日玻利瓦尔的军队在阿亚库乔战役中,击败西班牙殖民军。1826年&1月23日,西班牙最后一支军队在秘鲁的卡亚俄港投降,整个西属美洲大陆获得解放(见)。&
葡萄牙所属巴西地区的独立运动,始于1789年由&J.J.da所领导的起义。迫于拿破仑·波拿巴入侵的威胁,葡萄牙的若昂六世,于1808年&1月把王室迁到巴西。1820年,葡萄牙国内发生资产阶级革命,若昂六世返国,其子佩德罗留在巴西任摄政王。佩德罗在巴西人民运动的推动下,于宣布,12月&1日,佩德罗在里约热内卢举行加冕典礼,称巴西皇帝佩德罗一世。1825年葡萄牙正式承认巴西独立(见)。&
到1826年,拉丁美洲除加勒比海岛屿及大陆极小一部分地区外,都摆脱了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其中法国殖民地独立的有海地;西班牙殖民地独立的有墨西哥、中美洲联邦、大哥伦比亚、秘鲁、智利、玻利维亚、拉普拉塔联合省(阿根廷)及巴拉圭;葡萄牙殖民地独立的有巴西。1828年,乌拉圭脱离巴西,建立独立共和国。1830年,大哥伦比亚分裂为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3个共和国。1838年,中美洲联邦解体,而后分别成立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和哥斯达黎加&5个共和国。1844年,圣多明各岛的东部与海地分离,成立多米尼加共和国。  
独立以后的发展& 
拉丁美洲各国的独立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但这场革命是不彻底的,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封建土地所有制。各国独立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主义枷锁虽被解除,英、美等新殖民主义者却接踵而至,反殖和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各国的历史,实际是拉丁美洲人民同殖民主义者、帝国主义者和本国考统治者不断斗争的历史。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继续& 在拉丁美洲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封建土地所有制除海地、墨西哥有局部破坏外,其余各国很少触动。土生白人地主阶级凭借政权的力量,霸占从“半岛人”手中没收过来的土地,并用掠夺、没收、、垄断水源、丈量土地以及等非法手段,大肆兼并印第安人土地。据估计,独立后的最初几十年,被掠夺的印第安人土地,比整个殖民统治时期还要多。各国的军事独裁者常把国家和人民的土地大量赠给其追随者,如墨西哥的在30多年里,赠送给追随者的土地就达近6000万公顷。随着单一作物的发展和欧洲移民的增多,土地的兼并和集中也较前明显,不少大庄园主、大畜牧主和大种植园主拥有土地达数十万公顷以上。表面上有些大地产的经营方式已逐渐资本主义化,印第安人和黑人已被承认为雇工,但实际上,中世纪式的劳役地租、实物地租等封建剥削方式,仍以变相的形式在农村中广泛流行。这种封建土地关系阻碍了农业生产技术和民族工业的发展,使得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各国的经济长期停滞不前。 考迪略主义的盛行& 
拉丁美洲大多数国家独立以后,政坛上出现了一批被称为“考迪略”的军事独裁者。这些人多出身于大地主和反动军官,他们通过发动军事政变上台后,即把政府要职和国家财产分给亲信和支持者;对人民和反对派进行极端残酷的镇压。考迪略是大地主阶级借以维护其统治的工具,是大地主阶级独裁统治在拉丁美洲的体现,在考迪略独裁统治下,各国独立后建立的共和政体以及颁布的宪法和成立的议会形同虚设。各地区、各派系相互撕杀,战争频繁,社会处于剧烈的动荡之中。
英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拉丁美洲历史
拉丁美洲各国独立后,英国和美国取代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奴役拉美人民的新的殖民主义者。英国是第一个对拉美进行渗透的国家。独立战争时,英国以帮助独立运动为名,对拉美贷款和投资,至19世纪30年代,英国的投资和贷款总额已达2500万英镑。随着拉美各国经济的逐步恢复,英国又进一步扩大投资额,在各国建筑铁路和港口,开辟轮船航线,低价收购土地,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开采矿产,获得许多政治和经济特权,1918年英国在拉美的投资已达10亿英镑以上。英国商品充斥拉美市场,拉美的农、矿产原料也主要输往英国。拉美各国的铁路、港口、公用设施、硝石、石油以及电话和电力等行业,都不同程度地为英国所控制。而当其既得利益受到威胁或企图夺取新的利益时,英国往往直接采取武装侵略的方式来达到目的,如1833年武力夺取马尔维纳斯(即福克兰)群岛,1835年以武力将洪都拉斯的部分领土作为自己的殖民地,1837年以舰队封锁卡塔赫纳等。
美国对拉美早有扩张野心。1823年,盛传拟派军队镇压拉美各国的革命,美国总统J.门罗于当年12月发表,反对欧洲列强干涉美洲事务(见)。美国此举的实际目的是要把美洲变成“美国人的美洲”,试图取得对美洲的领导权。美国在拉美的侵略对象首先是墨西哥。19世纪中叶,美国致力于所谓“西进政策”,要将领土从大西洋向西扩大到太平洋东岸(见)。墨西哥是美国西向扩张政策的第一个受害国。年,美国军队侵占墨西哥的得克萨斯。年发动美墨战争,强迫墨西哥签订《》,墨西哥割让得克萨斯、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亚大片土地给美国。1853年,美国又从墨西哥取得麦西亚峡谷地区。这样,美国先后攫取了墨西哥全部国土的55%。19世纪80年代后,美国在拉美的扩张更为积极。为了拉拢和控制拉美国家,排斥英国势力,美国在门罗主义的基础上,利用玻利瓦尔在上提出的加强美洲团结的主张,打出“泛美主义”的招牌,于1889年在华盛顿召开有18个国家参加的泛美会议。会议决定成立美洲共和国国际联盟(见),以设在华盛顿的美洲各国商务局为常设机构,由美国国务卿直接领导。从而使在发展南北美洲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联系的外衣下,成为美国对拉美扩张的工具。泛美主义实际是门罗主义在帝国主义时代的发展。
1898年爆发的美国-古巴-西班牙战争,标志着美国在拉丁美洲扩张的新起点。通过这一战争,美国吞并波多黎各,并把古巴变成事实上的“保护国”。随后,T.罗斯福推行“”、W.H.塔夫脱实行“”,则步二者后尘,厉行炮舰政策,对加勒比海和中美洲地区进行一系列军事干涉。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美国已逐步把赤道以北的拉美地区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在对拉丁美洲的经济扩张方面,美国比英国落后一步,但19世纪80年代后,美国急起直追,对英国在拉丁美洲的经济利益产生威胁。在对外贸易方面,美国势力增长更快,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美国已超过英国,居于首位。 经济状况
独立战争中,拉美各国经济遭到巨大破坏。独立初期,各国政权一般都不巩固,有些国家内战频繁,田园荒芜,工矿停产,道路失修,码头破败,桥梁倒塌,盗贼横行,居民逃亡,各国国民经济陷入瘫痪状态。
19世纪50年代起,部分国家的生产逐步得到恢复,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和智利开始从事铁路和港口的建设,逐步建立起银行信贷事业,并出现了某些新的轻工业,对外贸易也有增加。80年代后,国际市场对各种农、矿业原料需求量的大大增加,海洋运输条件的改善,欧洲移民的大量涌入以及某些外国先进技术的输入等,促进了拉美经济的发展。古巴的蔗糖,巴西的咖啡和橡胶,阿根廷的牛、羊肉,中美洲的香蕉,智利的硝石和铜,秘鲁的鸟粪,墨西哥、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的石油及有色金属等,产量都扶摇直上,并在国际市场享有盛誉。古巴蔗糖19世纪60年代产量只有50万吨,到19世纪末增至100万吨以上。至1900年,阿根廷的企业总数已达2700家,墨西哥已拥有146家用近代机器装备起来的纺织工厂。到1913年,拉美的铁路总长从1870年的数千公里,增加到11万多公里,对外贸易总额已达30亿美元。不过,这一时期拉美经济的发展,主要集中于农、牧业和矿业方面,仍属单一产品制的畸形生产,没有建立现代制造业,大部分重工业制品要依赖进口。这种经济的发展,加深了各国经济对帝国主义的依赖性,扩大了本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各国经济长期不能独立自主的原因之一。即使得到发展的农业、矿业、加工工业以及交通运输业,也大部分受英、美资本的控制。
拉美人民的斗争& 面对国内封建势力、考迪略政府和帝国主义的剥削和压迫,拉丁美洲人民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独立初期,斗争焦点之一是争取废除黑奴制度。19世纪初西班牙美洲的黑奴约有80万,葡属巴西的350 万人口中,60%是黑奴。首先废除黑奴制度的是海地。19世纪50年代,大部分拉美国家宣布废除黑奴制度。种植园奴隶制特别顽固的古巴和巴西,直到80年代才被迫颁布解放黑奴法令。但黑奴制度的废除并不彻底,奴隶在法律上虽得到了人身自由,但没有得到土地,仍然被迫在大种植园当雇工,实际等于隐蔽的奴隶,他们常常举行暴动,反抗种植园主的压迫。(见)
19世纪初拉丁美洲国家独立后,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初步发展,英、美等外国资本的加紧渗入,更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这个基础上,诞生了拉丁美洲的近代无产阶级。1900年,在拉丁美洲大陆经济自立人口中,工业无产阶级约占10%。刚刚诞生的拉丁美洲工人阶级从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和本国剥削者的双重压迫,生活状况极端困苦,劳动时间每天长达12~17小时。为了捍卫生存权利,工人群众逐步掀起罢工斗争和集体抗议的浪潮,要求提高工资,减少工时,实行保障工人权利的劳动法,反对外国和本国雇主的残酷剥削和反动政府的血腥镇压。
拉丁美洲早期工人运动,主要集中在阿根廷、墨西哥、智利、乌拉圭等无产阶级形成较早国家。1849年智利首都工人举行了拉丁美洲最早的罢工。墨西哥工人在年举行罢工达 250次以上。巴西工人在1914年以前罢工达百余次。
早期的工人组织经历了从互济会、兄弟会、合作社等互助团体到工会的发展过程。较早的工人组织有阿根廷首都印刷工人联盟(1857)、古巴卷烟厂工人协会(1863)、墨西哥工人大团体(1870)、乌拉圭首都印刷厂工人协会(1870)、智利首都铁路工人联合会(1886)等。1909年在阿根廷首次举行了有 6个国家参加的拉丁美洲工会大会。工人运动的参加者既有土著印第安人、黑人、混血种人和土生白人,也有欧洲及亚洲移民。许多早期的工人组织是按移民的不同民族建立的,这使工人运动内部难于团结统一。当时拉丁美洲国家的工业还不够发达,无产阶级力量还不够强大,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在工人中还占优势,特别是在欧洲移民工人中广泛流行的、思潮严重影响了拉丁美洲初兴的工人运动,还有不少工会组织的领导权掌握在社会党右翼、民族主义、天主教会等各派改良主义势力的手中。另一方面,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从19世纪50年代中叶开始在拉丁美洲传播,70年代初在阿根廷、乌拉圭、墨西哥创建了支部,19世纪末20世纪初阿根廷、智利、古巴、乌拉圭等国相继建立了社会党。由于修正主义影响,这些政党内部出现了左派和右翼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在工人运动发展的同时,农民和农业工人为抗债、抗租和夺取土地,也曾多次发动大规模的斗争。1896年,巴西东北部巴伊亚洲掀起了著名的。农民起义军夺取土地,建立铁工厂,制造武器弹药,广泛使用游击战术,多次击溃政府军的围攻,1897年才被政府军镇压下去。阿根廷在1912年农民起义过程中,还成立了农民组织──阿根廷农业联合会。
古巴独立战争和墨西哥革命& 19 世纪末 20世纪初,拉丁美洲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革命斗争即古巴独立战争和。在拉丁美洲独立战争期间,古巴成了西班牙殖民官吏和亲西班牙分子的避难所。古巴人民不堪忍受西班牙殖民者的奴役,于年,掀起了规模巨大的摆脱殖民统治的斗争,在年的古巴独立战争中,成立独立的古巴共和国,解放全国 2/3的土地,迫使西班牙同意古巴自治。1898年美国对西班牙宣战,侵入古巴,古巴人民的胜利果实落入美国之手。日成立古巴共和国。此后不久,1903年11月美国又策动巴拿马脱离哥伦比亚,成立了巴拿马共和国。
年墨西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参加者有农民、工人、激进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以及对外国垄断资本不满的部分地主。农民武装力量是革命的主力。但领导权掌握在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手中。革命推翻了P.迪亚斯的独裁统治,资产阶级宪政派掌握了政权。1917年通过的民主宪法是这次革命胜利的标志。宪法规定:所有矿藏、水域、山脉和森林为国家财产;严格限制外国资本对墨西哥自然资源的利用;没收教会财产归国家所有;采取适当方式拆散大地产,发展小土地所有制;废除农奴制;工人有组织工会和举行罢工的权利以及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等。这是当时拉丁美洲最进步的资产阶级宪法。墨西哥革命揭开了拉丁美洲现代史的序幕。   
现 代/拉丁美洲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拉丁美洲各国都没有卷入战争旋涡。欧洲各国同拉丁美洲的联系减弱,美国乘机加强了对拉丁美洲的干预。1914年 4月,派军队占领韦拉克鲁斯,干涉墨西哥革命;1915年武装占领海地;1916年侵略多米尼加,使其沦为保护国。的伟大胜利,唤醒了拉美各国人民的民族觉醒。在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中,拉美各国人民致力于保卫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加速了拉丁美洲历史发展的进程。  
拉美各国经济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美、德、法诸国因忙于战争,放松了对拉丁美洲经济的控制,参战各国对战略物资和粮食的需求的增加,又为拉美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战争期间,拉美各国,特别是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利等国的轻工业和采矿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巴西新建企业5900多家。阿根廷牛油、肉类和羊毛的出口占世界第一位。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时期,拉美经济由于单一产品制的束缚和过分依赖国外市场,受到了沉重的冲击,农矿产品出口锐减,外汇短缺、难以从国外进口必需商品危机之后,拉丁美洲各国力图改变经济畸形发展的状态,发展本国急需的工业,进出口贸易有较大增长。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拉美国家先后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向盟国提供战略物资和原料,出口贸易有很大增长。黄金和外汇储备迅速增加,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进入50年代后,拉丁美洲国家,特别是巴西、阿根廷和墨西哥等国工业化发展迅速。在政府的扶持下,各国利用外资,引进外国先进技术装备,开始建立起包括动力、冶金、汽车、机械制造、化学和电子等工业部门在内的工业体系,工业投资总额和国民生产总值有很大增长,国家资本主义企业成为工业化的重要支柱。在农村,许多拉丁美洲国家通过贷款、垦殖、集约化和作物区域化等措施,逐步使封建大庄园向资本主义农场演变。在阿根廷、乌拉圭、墨西哥、委内瑞拉、秘鲁、哥伦比亚、巴西、智利和中美洲部分国家,本国和外国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庄园和种植园已逐步取代封建大庄园。
美国向拉美的扩张&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继续推行大棒政策和金元外交的政策,加紧向拉美扩张,对加勒比海地区和中美洲国家的军事干涉有增无已。1924年侵入洪都拉斯。1925年占领巴拿马城。1927年又侵入尼加拉瓜。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由于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在拉美的投资急剧下降,英、德等国竞相在拉美扩张。为缓和拉美人民的反美情绪,同英德等国抗衡,1933年,宣布实行“”,提出“民族平等”、“尊重主权”、“互不干涉内政”等主张,与拉美国家签订一系列经济和政治协定,扩大资本输出,增强其在拉丁美洲的地位。1939年,美国在拉丁美洲的投资已达40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拉美国家中断了同欧洲的联系,美国趁机对拉美各国进行渗透和扩张。战后,美国竭力变拉丁美洲为自己的“后院”,在“泛美主义”的掩护下,对拉美实行全面控制,成为拉丁美洲人民的主要压迫者和剥削者。在经济上,通过扩大投资、增加贷款和进出口贸易、高价转让先进技术、出售先进设备等方式,掌握拉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超额利润;在政治上先后扶植、、和等反动独裁政权,镇压各国民主势力,并利用肆意干涉拉美国家内政;在军事上,诱迫拉丁美洲国家签订《泛美共同防务条约》和一系列双边军事协定,纠合受其操纵的军事集团,不断策动军事干涉和武装颠覆事件。美国还在拉美建立数以百计的军事基地,企图使拉美成为它向全球扩张的战略后方。
民族民主革命的发展& 
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拉丁美洲各国阶级结构的变化。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不断加强。在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国,私人垄断集团逐步形成。与此同时,拉丁美洲的城乡雇佣劳动者人数激增。工资劳动者在经济自立人口中占的比重,1950年为49.2%,1980年增至55.5%。工人阶级队伍的不断扩大,为民族民主革命增添了新生力量。美国对拉丁美洲的经济扩张、政治干涉和军事控制,使拉丁美洲各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推动了拉美民族民主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在这场声势浩大的革命运动中,拉丁美洲各国的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建立起各种形式的统一战线,通过武装斗争和革命起义,粉碎美国的军事干涉,推翻美国扶植的本国独裁政权,保卫了国家的独立。为保护国家资源,拉美各国普遍掀起国有化运动,将外资经营的矿山和企业收归国有。很多国家不同程度地实行了土地改革。
年,巴西爱国起义部队在L.C.普雷斯特斯领导下进行了反对本国反动势力的 2.5万公里的长征。年,民在民族英雄的领导下,坚持反美武装斗争达 8年之久。年,古巴人民推翻G.马查多·伊·莫拉莱斯独裁政权,废除了奴役古巴人民的《》。1938年,智利建立人民阵线政府,采取了若干有利于人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措施。年,墨西哥执政期间,实行了铁路和石油国有化,进行了土地改革。1944年 7月,危地马拉人民推翻了J.乌维科·卡斯塔尼亚达独裁政权,并在年颁布了劳工法和石油法,将和大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见)。年,阿根廷执政时期实行了企业国有化、增进工人福利的改革。1952年玻利维亚人民推翻了A.巴利维安政权,将外资控制的矿业公司收归国有(见)。年,巴西总统实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由国家垄断石油工业,限制外国资本的超额利润。1959年,古巴人民推翻F.巴蒂斯塔·伊·萨尔迪瓦的独裁统治,实行一系列深刻的社会经济改革,挫败了美国支持的颠覆活动,有力地鼓舞了拉美人民的反美爱国斗争。年,民开展了要求收回运河区主权的斗争。年,总统进行了以国有化和土地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秘鲁式的革命”。年,智利,总统采取了铜矿国有化和没收大庄园等改革措施。1979年,尼加拉瓜人民经过长期武装斗争,终于推翻索摩查家族的独裁统治,建立起联合政府。60年代以来,加勒比海地区原英、荷殖民地牙买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英属圭亚那、巴巴多斯、巴哈马、格林纳达、苏里南、多米尼加、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伯利兹、安提瓜和巴布达、圣克里斯托弗和尼维斯等先后取得独立。进入70年代后,拉美国家注意共同进行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宣布拉美为无核区,捍卫 200海里领海权等,就是这一斗争的具体体现。
工人运动的发展& 
俄国的十月革命促进了拉丁美洲工人运动的高涨,许多国家的工人先后掀起了大规模的罢工,如阿根廷1919年 1月的总罢工、1925年智利北部矿区大罢工、厄瓜多尔全国性罢工和1928年哥伦比亚香蕉种植园工人大罢工等。在群众斗争的压力下,南美许多国家及古巴、哥斯达黎加等开始实行劳动法,规定 8小时工作日和工会权利等。20年代以后,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对拉丁美洲工人运动的影响日益增长。各国年轻的共产党积极参加和领导工人斗争,建立一批进步工会,并在此基础上于1929年成立了拉丁美洲工会联盟。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和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促使拉丁美洲工人阶级掀起更大规模的罢工浪潮,并和各阶层人民一起进行了反帝、反法西斯的英勇斗争。巴西参加罢工的人数由1929年的 3万激增至1934年的 100万。秘鲁于年爆发全国。各国工人大力支持西班牙共和国人民阵线政府抵抗法西斯的进攻,积极参加在西班牙作战的国际纵队,表现了伟大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这一时期各国的工会组织有显著发展,不仅地方行业工会和产业部门工会迅速增多,而且建立了一批新的全国性工会中心,如巴西总工会(1929)、阿根廷总工会(1930)、墨西哥劳工联合会(1936)、智利劳工联合会(1936)、古巴劳工联合会(1939)等。为促进工人运动的统一,拉丁美洲工会联盟于1936年自动解散,于1938年成立了包括当时拉丁美洲绝大多数工会在内的,该联盟对实现拉丁美洲工人阶级的团结、维护劳动人民的共同利益、支持反法西斯战争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丁美洲工人运动的发展进入新的时期。包括石油、冶金、化工、汽车、电子、机械等新兴部门的现代产业工人队伍日益壮大。从事脑力劳动的“白领工人”比重增大。在战后世界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下,广大工人不断进行反对美国垄断资本的掠夺,反对独裁政权的镇压,反对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失业等各种经济压力的斗争。拉丁美洲参加罢工的人数由1953年的560万增至1956年的970万。年拉丁美洲较大规模的工人斗争超过700次。
随着工人运动的发展,拉美各国工会组织不断扩大,1970年仅墨西哥、阿根廷、巴西、委内瑞拉、智利、秘鲁、哥伦比亚、乌拉圭等8国的工会会员已达1344万,并相继成立了分别属于国际自由工联、世界劳工联盟和世界工联的 3个区域性工会组织。战后几十年来,拉丁美洲工人阶级在开展争取自身权利的同时,积极参加了本国的反帝反独裁革命、民主进步改革或殖民地的独立运动,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拉美各国共产党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拉丁美洲的先进工人和革命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开始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1918年1 月,阿根廷社会党左派同右翼决裂,成立国际社会党(1920年改称共产党),次年加入创建的。在第三国际时期除玻利维亚外,拉丁美洲20个国家先后建立了共产党。此外,美国殖民地波多黎各也建立了共产党(1934)。各国党的著名领导人有:秘鲁的、智利的L.E.罗卡瓦隆、阿根廷的V.柯都维亚、古巴的J.A.梅利亚、巴西的普雷斯特斯等。拉丁美洲各国的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不断地受到本国反动统治的迫害,许多党长期处于地下状态,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进行革命活动,在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展工人、农民和学生运动,推进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斗争中,作出了积极贡献。1929年举行拉丁美洲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建立起红色工会国际的区域组织──拉丁美洲工会联盟。在1935年共产国际第 7次代表大会的号召下,拉丁美洲共产党在积极开展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活动的同时,努力促进和加强拉丁美洲各国工人阶级的团结,经过长期艰苦的斗争,许多党逐步成长为国内重要的政治力量。与此同时,也有些党如海地共产党、危地马拉共产党、洪都拉斯共产党、巴拿马共产党、尼加拉瓜劳动党等由于遭到残酷镇压或发生严重分裂而陷于解体。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促进了拉丁美洲共产党的发展,战后各国共产党积极参加本国人民的反帝反独裁革命和武装斗争。一些国家新建或重建了共产党,许多国家的共产党取得合法地位,参加议会甚至政府。但不久反动政府即实行高压统治,巴西、智利、巴拿马、哥斯达黎加、委内瑞拉、玻利维亚、秘鲁等国的共产党又先后被宣布为非法,继续遭到迫害。
从50年代后期起,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分歧的加深,拉丁美洲各国共产党受到强烈影响,党员总数由1940年的40万人减少到1959年的17.5万人。随着60年代初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大论战的展开,至80年代初,拉丁美洲先后建立近40个新党,分布于2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4个是新独立国家),较重要的有:厄瓜多尔马列主义共产党(1964)、(马列)(1965)、智利革命共产党(1966)、党(1966)和争取社会主义运动(1971)、洪都拉斯马列主义共产党(1967)、阿根廷革命共产党(1968)、秘鲁共产党(红色祖国)(1969)、哥伦比亚革命独立工人运动(1969)、墨西哥革命共产主义运动(1979)等。
拉丁美洲原有的共产党现存24个,1979年党员总数估计达50万,掌握的群众组织人数约 120万,占有各种议席共 250多个,唯一的执政党是古巴共产党。1964年和1975年在哈瓦那先后举行过两次拉丁美洲共产党会议。
拉丁美洲经济一体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拉美各国民族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拉美国家要求加强本地区的经济合作,共同维护各国的民族权益,争取打破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对拉美市场的垄断,更有效地发展民族经济。阿根廷著名经济学家、联合国拉美经委会专家R.普雷维什提出的发展主义理论,强调“拉丁美洲需要一个共同市场”,通过在本地区内部订立自由贸易和共同市场协定来扩大拉美各国之间的贸易,并推动拉美各国的工业化。在拉美经委会的赞助和推动下,从1960年起创建中美洲共同市场和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协会(1981年正式改组为),其后陆续成立了拉普拉塔河流域协定组织(1967)、(1969)、加勒比共同市场(1973)、(1975)、(1978)、东加勒比国家经济组织(1981)等。这些组织的一体化程度虽有所差别,但宗旨都是在集体合作的基础上,逐步取消成员国之间关税和贸易限制,合理利用各国的自然资源、人力和资金。20多年来各国民族经济的发展,加速了拉美经济一体化运动的开展,大大促进了拉美各国之间贸易的增长。拉美自由贸易协会成立迄今,11个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总额增加约20倍,减免税商品达 18695项。安第斯条约组织成立后,先后制订了金属和机械工业计划、石油和化工计划、汽车工业计划、钢铁和化肥工业计划等,通过这些共同的工业发展计划,推动了各成员国的工业生产,并在开发资源和提供资金等方面加强合作。1982年底,13个拉美地区一体化组织的代表在利马集会,讨论地区经济安全战略问题,以对付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解决本地区的外债危机。1984年 1月,拉美一些国家领导人和拉美30国外交部长、财政部长参加的美经济会议,通过《基多声明》和《行动计划》,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地区合作和一体化,采取共同行动,以解决当前面临的经济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60年代后,拉美各国普遍实行的国有化运动,为发展民族经济扫除了一些障碍,拉丁美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深化,加强了拉美地区的经济合作,促进了各国间的贸易的增长。这使拉丁美洲各国的工业、交通运输业、农业、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都有很大发展。在一些国家,资产阶级对国家的影响明显增长,传统的考迪略已消失,代之而起的是政府,或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军人政权。但目前,拉美各国的发展道路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工业化发展不平衡,单一产品制现象仍然存在;外债数额巨大,对外国资本的依赖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土地集中程度相当惊人,农民土地问题仍未解决,一些国家和地区封建大庄园仍有相当大的势力和影响;人口增长过快,城市过度发展等。这些问题已成为拉丁美洲进一步发展的沉重负担。   参考书目  E. Bradford Burns,Latin America: a Concise Interpretive History,2nd ed.,Prentice-Hall Inc.,New Jersy,1977.  李春辉:《》(全二册),商务印书馆,北京,1983。  Leslie Bethell, ed.,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Latin America,3vol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1985.
配图/拉丁美洲历史
相关连接/拉丁美洲历史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新世纪文学选刊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拉丁美洲研究
万方数据学位论文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8次
参与编辑人数:5位
最近更新时间: 19:09:36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拉丁美洲 南美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