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人有多隐其情,饰其伪,以赖於物

大戴禮記_牛宝宝文章网大戴禮記专题:第三十九篇 主言四十篇至四十一篇 哀公問 第四十篇 哀公問五義第四十一篇 哀公問於孔子 第四十二篇 禮三本第四十六篇 禮察第四十七篇 夏小正第四十八篇 保傅四十九篇至五十八篇 曾子 第四十九篇 曾子立事第五十篇 曾子本孝第五十一篇 曾子立孝第五十二篇 曾子大孝第五十三篇 曾子事父母第五十四篇 曾子制言上第五十五篇 曾子制言中第五十六篇 曾子制言下第五十七篇 曾子疾病第五十八篇 曾子天圓 第五十九篇 武王踐阼第六十篇 衛將軍文子第六十二篇 五帝德第六十三篇 帝繫第六十四篇 勸學第六十五篇 子張問入官第六十六篇 盛德第六十七篇 明堂六十八篇至七十一篇 孔子三朝記上 第六十八篇 千乘第六十九篇 四代第七十篇 虞戴德第七十一篇 誥志 第七十二篇 文王官人第七十三篇之一 諸侯遷廟第七十三篇之二 諸侯釁廟七十四篇至七十六篇 孔子三朝記下 第七十四篇 小辨第七十五篇 用兵第七十六篇 少閒 第七十七篇 朝事第七十八篇 投壺第七十九篇 公符第八十篇 本命第八十一篇 易本命大 戴 禮 記主 言 第 三 十 九孔 子 閒 居 , 曾 子 侍 。 孔 子 曰 : 「 參 , 今 之 君 子 , 惟士 與 大 夫 之 言 之 間 也 , 其 至 於 君 子 之 言 者 甚 希 矣 。 於 乎! 吾 主 言 其 不 出 而 死 乎 ! 哀 哉 ! 」曾 子 起 曰 : 「 敢 問 : 何 謂 『 主 言 』 ? 」 孔 子 不 應。 曾 子 懼 , 肅 然 摳 衣 下 席 曰 : 「 弟 子 知 其 不 孫 也 , 得 夫子 之 間 也 難 , 是 以 敢 問 也 。 」孔 子 不 應 , 曾 子 懼 , 退 負 序 而 立 。 孔 子 曰 : 「 參! 女 可 語 明 主 之 道 與 ? 」 曾 子 曰 : 「 不 敢 以 為 足 也 , 得夫 子 之 間 也 難 , 是 以 敢 問 。 」孔 子 曰 : 「 吾 語 女 : 道 者 , 所 以 明 德 也 ; 德 者 ,所 以 尊 道 也 。 是 故 非 德 不 尊 , 非 道 不 明 。 雖 有 國 焉 , 不教 不 服 , 不 可 以 取 千 里 。 雖 有 博 地 眾 民 , 不 以 其 地 治 之, 不 可 以 霸 主 。 是 故 昔 者 明 主 內 脩 七 教 , 外 行 三 至 。 七教 脩 焉 , 可 以 守 ; 三 至 行 焉 , 可 以 征 。 七 教 不 脩 , 雖 守不 固 ; 三 至 不 行 , 雖 征 不 服 。 是 故 明 主 之 守 也 , 必 折 衝於 千 里 之 外 ; 其 征 也 , 衽 席 之 上 還 師 。 是 故 內 脩 七 教 而上 不 勞 , 外 行 三 至 而 財 不 費 , 此 之 謂 明 主 之 道 也 。 」曾 子 曰 : 「 敢 問 : 不 費 、 不 勞 , 可 以 為 明 乎 ? 」孔 子 愀 然 揚 麋 曰 : 「 參 ! 女 以 明 主 為 勞 乎 ? 昔 者 舜 左 禹而 右 皋 陶 , 不 下 席 而 天 下 治 。 夫 政 之 不 中 , 君 之 過 也 。政 之 既 中 , 令 之 不 行 , 職 事 者 之 罪 也 。 明 主 奚 為 其 勞 也? 昔 者 明 主 關 譏 而 不 征 , 市 ? 而 不 稅 , 稅 十 取 一 , 使 民之 力 , 歲 不 過 三 日 , 入 山 澤 以 時 , 有 禁 而 無 征 , 此 六 者取 財 之 路 也 。 明 主 捨 其 四 者 而 節 其 二 者 , 明 主 焉 取 其 費也 ? 」曾 子 曰 : 「 敢 問 : 何 謂 七 教 ? 」 孔 子 曰 : 「 上 敬老 則 下 益 孝 , 上 順 齒 則 下 益 悌 , 上 樂 施 則 下 益 諒 , 上 親賢 則 下 擇 友 , 上 好 德 則 下 不 隱 , 上 惡 貪 則 下 恥 爭 , 上 強果 則 下 廉 恥 , 民 皆 有 別 , 則 貞 、 則 正 , 亦 不 勞 矣 , 此 謂七 教 。 七 教 者 , 治 民 之 本 也 , 教 定 是 正 矣 。 上 者 , 民 之表 也 。 表 正 , 則 何 物 不 正 ? 是 故 君 先 立 於 仁 , 則 大 夫 忠, 而 士 信 、 民 敦 、 工 璞 、 商 愨 、 女 憧 、 婦 空 空 , 七 者 教之 志 也 。 七 者 布 諸 天 下 而 不 窕 , 內 諸 尋 常 之 室 而 不 塞 。是 故 聖 人 等 之 以 禮 , 立 之 以 義 , 行 之 以 順 , 而 民 棄 惡 也如 灌 。 」曾 子 曰 : 「 弟 子 則 不 足 , 道 則 至 矣 。 」 孔 子 曰 :「 參 ! 姑 止 ! 又 有 焉 。 昔 者 明 主 之 治 民 有 法 , 必 別 地 以州 之 , 分 屬 而 治 之 , 然 後 賢 民 無 所 隱 , 暴 民 無 所 伏 ; 使有 司 日 省 如 時 考 之 , 歲 誘 賢 焉 , 則 賢 者 親 , 不 肖 者 懼 ;使 之 哀 鰥 寡 , 養 孤 獨 , 恤 貧 窮 , 誘 孝 悌 , 選 賢 舉 能 。 此七 者 脩 , 則 四 海 之 內 無 刑 民 矣 。 上 之 親 下 也 如 腹 心 , 則下 之 親 上 也 如 保 子 之 見 慈 母 也 。 上 下 之 相 親 如 此 , 然 後令 則 從 、 施 則 行 。 因 民 既 邇 者 說 , 遠 者 來 懷 。 然 後 布 指知 寸 , 布 手 知 尺 , 舒 肘 知 尋 , 十 尋 而 索 ; 百 步 而 堵 , 三百 步 而 里 , 千 步 而 井 , 三 井 而 句 烈 , 三 句 烈 而 距 ; 五 十里 而 封 , 百 里 而 有 都 邑 ; 乃 為 畜 積 衣 裘 焉 , 使 處 者 恤 行者 有 興 亡 。 是 以 蠻 夷 諸 夏 雖 衣 冠 不 同 、 言 語 不 合 , 莫 不來 至 , 朝 覲 於 王 。 故 曰 : 無 市 而 民 不 乏 , 無 刑 而 民 不 違。 畢 弋 田 獵 之 得 , 不 以 盈 宮 室 也 : 徵 斂 於 百 姓 , 非 以 充府 庫 也 ; 慢 怛 以 補 不 足 , 禮 節 以 損 有 餘 。 故 曰 : 多 信 而寡 貌 。 其 禮 可 守 , 其 信 可 復 , 其 跡 可 履 其 於 信 也 , 如 四時 春 秋 冬 夏 。 其 博 有 萬 民 也 , 如 飢 而 食 , 如 渴 而 飲 , 下土 之 人 信 之 夫 ! 暑 熱 凍 寒 , 遠 若 邇 ; 非 道 邇 也 , 及 其 明德 也 。 是 以 兵 革 不 動 而 威 , 用 利 不 施 而 親 , 此 之 謂 『 明主 之 守 也 , 折 衝 乎 千 里 之 外 』 , 此 之 謂 也 。 」曾 子 曰 : 「 敢 問 , 何 謂 三 至 ? 」 孔 子 曰 : 「 至 禮不 讓 而 天 下 治 , 至 賞 不 費 而 天 下 之 士 說 , 至 樂 無 聲 而 天下 之 民 和 。 明 主 篤 行 三 至 , 故 天 下 之 君 可 得 而 知 也 , 天下 之 士 可 得 而 臣 也 , 天 下 之 民 可 得 而 用 也 。 」曾 子 曰 : 「 敢 問 : 何 謂 也 ? 」 孔 子 曰 : 「 昔 者 明主 以 盡 知 天 下 良 士 之 名 , 既 知 其 名 , 又 知 其 數 ; 既 知 其數 , 又 知 其 所 在 。 明 主 因 天 下 之 爵 , 以 尊 天 下 之 士 , 此之 謂 『 至 禮 不 讓 而 天 下 治 』 。 因 天 下 之 祿 , 以 富 天 下 之士 , 此 之 謂 『 至 賞 不 費 而 天 下 之 士 說 』 。 天 下 之 士 說 ,則 天 下 之 明 譽 興 。 故 曰 : 所 謂 天 下 之 至 仁 者 , 能 合 天 下之 至 親 者 也 。 所 謂 天 下 之 至 知 者 , 能 用 天 下 之 至 和 者 也。 所 謂 天 下 之 至 明 者 , 能 選 天 下 之 至 良 者 也 。 此 三 者 咸通 , 然 後 可 以 征 。 是 故 仁 者 莫 大 於 愛 人 , 知 者 莫 大 於 知賢 , 政 者 莫 大 於 官 賢 , 有 土 之 君 脩 此 三 者 , 則 四 海 之 內拱 而 俟 , 然 後 可 以 征 。 明 主 之 所 征 , 必 道 之 所 廢 者 也 。彼 廢 道 而 不 行 , 然 後 誅 其 君 , 致 其 征 , 弔 其 民 , 而 不 奪其 財 也 。 故 曰 : 明 主 之 征 也 , 猶 時 雨 也 , 至 則 民 說 矣 。是 故 行 施 彌 博 , 得 親 彌 眾 , 此 之 謂 『 衽 席 之 上 乎 還 師 』。 」哀 公 問 五 義 第 四 十魯 哀 公 問 於 孔 子 曰 : 「 吾 欲 論 吾 國 之 士 , 與 之 為 政, 何 如 者 取 之 ? 」 孔 子 對 曰 : 「 生 乎 今 之 世 , 志 古 之 道; 居 今 之 俗 , 服 古 之 服 。 舍 此 而 為 非 者 , 不 亦 鮮 乎 ? 」哀 公 曰 : 「 然 則 今 夫 章 甫 、 句 屨 、 紳 帶 而 搢 笏 者 , 此 皆賢 乎 ? 」 孔 子 曰 : 「 否 , 不 必 然 。 今 夫 端 衣 、 玄 裳 、 冕而 乘 路 者 , 志 不 在 於 食 葷 ; 斬 衰 、 簡 屨 、 杖 而 歠 粥 者 ,志 不 在 於 飲 食 。 故 生 乎 今 之 世 , 志 古 之 道 ; 居 今 之 俗 ,服 古 之 服 ; 舍 此 而 為 非 者 , 雖 有 , 不 亦 鮮 乎 ? 」哀 公 曰 : 「 善 ! 何 如 則 可 謂 庸 人 矣 ? 」 孔 子 對 曰: 「 所 謂 庸 人 者 , 口 不 能 道 善 言 , 而 志 不 邑 邑 ; 不 能 選賢 人 善 士 而 託 身 焉 , 以 為 己 憂 。 動 行 不 知 所 務 , 止 立 不知 所 定 ; 日 選 於 物 , 不 知 所 貴 ; 從 物 而 流 , 不 知 所 歸 ,五 鑿 為 政 , 心 從 而 壞 ; 若 此 , 則 可 謂 庸 人 矣 。 」哀 公 曰 : 「 善 ! 何 如 則 可 謂 士 矣 ? 」 孔 子 對 曰 :「 所 謂 士 者 , 雖 不 能 盡 道 術 , 必 有 所 由 焉 ; 雖 不 能 盡 善盡 美 , 必 有 所 處 焉 。 是 故 知 不 務 多 , 而 務 審 其 所 知 ; 行不 務 多 , 而 務 審 其 所 由 ; 言 不 務 多 , 而 務 審 其 所 謂 ; 知既 知 之 , 行 既 由 之 , 言 既 順 之 , 若 夫 性 命 肌 膚 之 不 可 易也 , 富 貴 不 足 以 益 , 貧 賤 不 足 以 損 。 若 此 , 則 可 謂 士 矣。 」哀 公 曰 : 「 善 ! 何 如 則 可 謂 君 子 矣 ? 」 孔 子 對 曰: 「 所 謂 君 子 者 , 躬 行 忠 信 , 其 心 不 買 ; 仁 義 在 己 , 而不 害 不 志 ; 聞 志 廣 博 , 而 色 不 伐 ; 思 慮 明 達 , 而 辭 不 爭; 君 子 猶 然 如 將 可 及 也 , 而 不 可 及 也 。 如 此 , 可 謂 君 子矣 。 」哀 公 曰 : 「 善 ! 敢 問 : 何 如 可 謂 賢 人 矣 ? 」 孔 子對 曰 : 「 所 謂 賢 人 者 , 好 惡 與 民 同 情 , 取 舍 與 民 同 統 ;行 中 矩 繩 , 而 不 傷 於 本 ; 言 足 法 於 天 下 , 而 不 害 於 其 身; 躬 為 匹 夫 而 願 富 貴 , 為 諸 侯 而 無 財 。 如 此 , 則 可 謂 賢人 矣 。 」哀 公 曰 : 「 善 ! 敢 問 : 何 如 可 謂 聖 人 矣 ? 」 孔 子對 曰 : 「 所 謂 聖 人 者 , 知 通 乎 大 道 , 應 變 而 不 窮 , 能 測萬 物 之 情 性 者 也 。 大 道 者 , 所 以 變 化 而 凝 成 萬 物 者 也 。情 性 也 者 , 所 以 理 然 、 不 然 、 取 、 舍 者 也 。 故 其 事 大 ,配 乎 天 地 , 參 乎 日 月 , 雜 於 雲 蜺 , 總 要 萬 物 , 穆 穆 純 純, 其 莫 之 能 循 ; 若 天 之 司 , 莫 之 能 職 ; 百 姓 淡 然 , 不 知其 善 。 若 此 , 則 可 謂 聖 人 矣 。 」哀 公 曰 : 「 善 ! 」 孔 子 出 , 哀 公 送 之 。哀 公 問 於 孔 子 第 四 十 一哀 公 問 於 孔 子 曰 : 「 大 禮 何 如 ? 君 子 之 言 禮 , 何 其尊 也 ? 」 孔 子 曰 : 「 丘 也 小 人 , 何 足 以 知 禮 ? 」 君 曰 :「 否 ! 吾 子 言 之 也 ! 」 孔 子 曰 : 「 丘 聞 之 也 : 民 之 所 由生 , 禮 為 大 。 非 禮 無 以 節 事 天 地 之 神 明 也 , 非 禮 無 以 辨君 臣 上 下 長 幼 之 位 也 , 非 禮 無 以 別 男 女 父 子 兄 弟 之 親 、昏 姻 、 疏 數 之 交 也 , 君 子 以 此 之 為 尊 敬 然 。 然 後 以 其 所能 教 百 姓 , 不 廢 其 會 節 。 有 成 事 , 然 後 治 其 雕 鏤 文 章 黼黻 以 嗣 。 其 順 之 , 然 後 言 其 喪 算 , 備 其 鼎 俎 , 設 其 豕 腊, 脩 其 宗 廟 , 歲 時 以 敬 祭 祀 , 以 序 宗 族 , 則 安 其 居 處 ,醜 其 衣 服 , 卑 其 宮 室 , 車 不 雕 幾 , 器 不 刻 鏤 , 食 不 貳 味, 以 與 民 同 利 , 昔 之 君 子 之 行 禮 者 如 此 。 」公 曰 : 「 今 之 君 子 , 胡 莫 之 行 也 ? 」 孔 子 曰 : 「今 之 君 子 , 好 色 無 厭 , 淫 德 不 倦 , 荒 怠 傲 慢 , 固 民 是 盡, 忤 其 眾 以 伐 有 道 , 求 得 當 欲 , 不 以 其 所 。 古 之 用 民 者由 前 , 今 之 用 民 者 由 後 。 今 之 君 子 , 莫 為 禮 也 ! 」孔 子 侍 坐 於 哀 公 。 哀 公 曰 : 「 敢 問 : 人 道 誰 為 大? 」 孔 子 愀 然 作 色 而 對 曰 : 「 君 及 此 言 也 , 百 姓 之 德 也, 固 臣 敢 無 辭 而 對 。 人 道 政 為 大 。 」 公 曰 : 「 敢 問 : 何謂 為 政 ? 」 孔 子 對 曰 : 「 政 者 , 正 也 。 君 為 正 , 則 百 姓從 政 矣 。 君 之 所 為 , 百 姓 之 所 從 也 。 君 所 不 為 , 百 姓 何從 ? 」公 曰 : 「 敢 問 : 為 政 如 之 何 ? 」 孔 子 對 曰 : 「 夫婦 別 , 父 子 親 , 君 臣 嚴 , 三 者 正 , 則 庶 民 從 之 矣 。 」 公曰 : 「 寡 人 雖 無 似 也 , 願 聞 所 以 行 三 言 之 道 。 可 得 而 聞乎 ? 」 孔 子 對 曰 : 「 古 之 為 政 , 愛 人 為 大 , 所 以 治 。 愛人 , 禮 為 大 , 所 以 治 。 禮 , 敬 為 大 ; 敬 之 至 也 , 大 昏 為大 , 大 昏 至 矣 。 大 昏 既 至 , 冕 而 親 迎 , 親 之 也 ; 親 之 也者 , 親 之 也 。 是 故 君 子 興 敬 為 親 , 舍 敬 是 遺 親 也 。 弗 愛不 親 , 弗 敬 不 正 ; 『 愛 』 與『敬 』 , 其 政 之 本 與 ? 」公 曰 : 「 寡 人 願 有 言 , 然 冕 而 親 迎 , 不 已 重 乎 ?」 孔 子 愀 然 作 色 而 對 曰 : 「 合 二 姓 之 好 , 以 繼 先 聖 之 後, 以 為 天 地 、 社 稷 、 宗 廟 之 主 , 君 何 謂 已 重 乎 ? 」 公 曰: 「 寡 人 固 。 不 固 , 焉 得 聞 此 言 也 ? 寡 人 欲 問 , 不 得 其辭 , 請 少 進 。 」 孔 子 曰 : 「 天 地 不 合 , 萬 物 不 生 。 大 昏, 萬 世 之 嗣 也 , 君 何 以 謂 已 重 焉 ? 」孔 子 遂 有 言 曰 : 「 內 以 治 宗 廟 之 禮 , 足 以 配 天 地之 神 明 ; 出 以 治 直 言 之 禮 , 足 以 立 上 下 之 敬 。 物 恥 足 以振 之 。 國 恥 足 以 興 之 。 為 政 先 禮 。 禮 者 , 政 之 本 與 ! 」孔 子 遂 言 曰 : 「 昔 三 代 明 王 之 政 , 必 敬 其 妻 、 子也 有 道 。 妻 也 者 , 親 之 主 也 , 敢 不 敬 與 ? 子 也 者 , 親 之後 也 , 敢 不 敬 與 ? 君 子 無 不 敬 也 , 敬 身 為 大 。 身 也 者 ,親 之 枝 也 , 敢 不 敬 與 ? 不 能 敬 其 身 , 是 傷 其 親 ; 傷 其 親, 是 傷 其 本 ; 傷 其 本 , 枝 從 而 亡 。 三 者 , 百 姓 之 象 也 ,身 以 及 身 , 子 以 及 子 , 配 以 及 配 , 君 子 行 此 三 者 , 則 愾乎 天 下 矣 。 大 王 之 道 也 如 此 , 則 國 家 順 矣 。 」公 曰 : 「 敢 問 : 何 謂 敬 身 ? 」 孔 子 對 曰 : 「 君 子過 言 , 則 民 作 辭 ; 過 動 , 則 民 作 則 。 君 子 言 不 過 辭 , 動不 過 則 , 百 姓 不 命 而 敬 恭 。 如 是 , 則 能 敬 其 身 ; 能 敬 其身 , 則 能 成 其 親 矣 。 」公 曰 : 「 敢 問 : 何 謂 成 親 ? 」 孔 子 對 曰 : 「 君 子也 者 , 人 之 成 名 也 。 百 姓 歸 之 名 , 謂 之 『 君 子 之 子 』 ,是 使 其 親 為 君 子 也 , 是 為 成 其 親 名 也 已 。 」孔 子 遂 言 曰 : 「 古 之 為 政 , 愛 人 為 大 ; 不 能 愛 人。 不 能 有 其 身 ; 不 能 有 其 身 , 不 能 安 土 ; 不 能 安 土 , 不能 樂 天 ; 不 能 樂 天 , 不 能 成 身 。 」 公 曰 : 「 敢 問 : 何 謂成 身 ? 」 孔 子 對 曰 : 「 不 過 乎 物 ? 」 公 曰 : 「 敢 問 : 君子 何 貴 乎 天 道 也 ? 」 孔 子 對 曰 : 「 貴 其 不 已 。 如 日 月 西東 相 從 而 不 已 也 , 是 天 道 也 ; 不 閉 其 久 也 , 是 天 道 也 ;無 為 物 成 , 是 天 道 也 ; 已 成 而 明 , 是 天 道 也 。 」 公 曰 :「 寡 人 蠢 愚 冥 煩 , 子 識 之 心 也 ! 」 孔 子 蹴 然 避 席 而 對 曰: 「 仁 人 不 過 乎 物 , 孝 子 不 過 乎 物 , 是 仁 人 之 事 親 也 如事 天 , 事 天 如 事 親 , 是 故 孝 子 成 身 。 」公 曰 : 「 寡 人 既 聞 是 言 也 , 無 如 後 罪 何 ? 」 孔 子對 曰 : 「 君 之 及 此 言 也 , 是 臣 之 福 也 ! 」禮 三 本 第 四 十 二禮 有 三 本 : 天 地 者 , 性 之 本 也 ; 先 祖 者 , 類 之 本 也; 君 師 者 , 治 之 本 也 。 無 天 地 焉 生 ? 無 先 祖 焉 出 ? 無 君師 焉 治 ? 三 者 偏 亡 , 無 安 之 人 。 故 禮 , 上 事 天 , 下 事 地, 宗 事 先 祖 , 而 寵 君 師 , 是 禮 之 三 本 也 。王 者 天 太 祖 , 諸 侯 不 敢 懷 , 大 夫 、 士 有 常 宗 , 所以 別 貴 始 , 德 之 本 也 。郊 止 天 子 , 社 止 諸 侯 , 道 及 士 大 夫 , 所 以 別 尊 卑。 尊 者 事 尊 , 卑 者 事 卑 , 宜 鉅 者 鉅 , 宜 小 者 小 也 。故 有 天 下 者 事 七 世 , 有 國 者 事 五 世 , 有 五 乘 之 地者 事 三 世 , 有 三 乘 之 地 者 事 二 世 , 待 年 而 食 者 不 得 立 宗廟 , 所 以 別 積 厚 者 流 澤 光 、 積 薄 者 流 澤 卑 也 。大 饗 尚 玄 尊 , 俎 生 魚 , 先 大 羹 , 貴 飲 食 之 本 也 。大 饗 尚 玄 尊 而 用 酒 , 食 先 黍 稷 而 飯 稻 粱 , 祭 嚌 大羹 而 飽 乎 庶 羞 , 貴 本 而 親 用 。 貴 本 之 謂 文 , 親 用 之 謂 理, 兩 者 合 而 成 文 , 以 歸 太 一 , 夫 是 謂 大 隆 。故 尊 之 尚 玄 酒 也 , 俎 之 生 魚 也 , 豆 之 先 大 羹 也 ,一 也 。利 爵 之 不 啐 也 , 成 事 之 俎 不 嘗 也 , 三 侑 之 不 食 也, 一 也 。大 昏 之 未 發 齊 也 , 廟 之 未 納 尸 也 , 始 卒 之 未 小 斂也 , 一 也 。大 路 車 之 素 幭 也 , 郊 之 麻 冕 也 , 喪 服 之 先 散 帶 也, 一 也 。三 年 之 哭 不 反 也 , 清 廟 之 歌 一 倡 而 三 歎 也 , 縣 一罄 而 尚 拊 搏 、 朱 絃 而 通 越 也 , 一 也 。凡 禮 始 於 脫 , 成 於 文 , 終 於 隆 。 故 至 備 , 情 文 俱盡 ; 其 次 , 情 文 佚 興 ; 其 下 , 復 情 以 歸 太 一 。天 地 以 合 , 四 海 以 洽 , 日 月 以 明 , 星 辰 以 行 , 江河 以 流 , 萬 物 以 倡 , 好 惡 以 節 , 喜 怒 以 當 , 以 為 下 則 順, 以 為 上 則 明 , 萬 變 不 亂 , 貸 之 則 喪 。禮 察 第 四 十 六孔 子 曰 : 「 君 子 之 道 譬 猶 防 與 ? 夫 禮 之 塞 , 亂 之 所從 生 也 ; 猶 防 之 塞 , 水 之 所 從 來 也 。 故 以 舊 防 為 無 用 而壞 之 者 , 必 有 水 敗 ; 以 舊 禮 為 無 所 用 而 去 之 者 , 必 有 亂患 。 」 故 昏 姻 之 禮 廢 , 則 夫 婦 之 道 苦 , 而 淫 辟 之 罪 多 矣; 鄉 飲 酒 之 禮 廢 , 則 長 幼 之 序 失 , 而 爭 鬥 之 獄 繁 矣 。 聘射 之 禮 廢 , 則 諸 侯 之 行 惡 , 而 盈 溢 之 敗 起 矣 。 喪 祭 之 禮廢 , 則 臣 子 之 恩 薄 , 而 倍 死 忘 生 之 禮 眾 矣 。凡 人 之 知 , 能 見 已 然 , 不 能 見 將 然 。 禮 者 , 禁 於將 然 之 前 ; 而 法 者 , 禁 於 已 然 之 後 。 是 故 法 之 用 易 見 ,而 禮 之 所 為 生 難 知 也 。若 夫 慶 賞 以 勸 善 , 刑 罰 以 懲 惡 , 先 王 執 此 之 正 ,堅 如 金 石 , 行 此 之 信 , 順 如 四 時 ; 處 此 之 功 , 無 私 如 天地 爾 , 豈 顧 不 用 哉 ? 然 如 曰 禮 云 禮 云 , 貴 絕 惡 於 未 萌 、而 起 信 於 微 眇 , 使 民 日 從 善 遠 罪 而 不 自 知 也 。 孔 子 曰 :「 聽 訟 , 吾 猶 人 也 , 必 也 使 無 訟 乎 。 」 此 之 謂 也 。為 人 主 計 者 , 莫 如 安 審 取 舍 。 取 舍 之 極 , 定 於 內; 安 危 之 萌 , 應 於 外 。 安 者 , 非 一 日 而 安 也 ; 危 者 , 非一 日 而 危 也 ; 皆 以 積 然 , 不 可 不 察 也 。 善 不 積 , 不 足 以成 名 ; 惡 不 積 , 不 足 以 滅 身 。 而 人 之 所 行 , 各 在 其 取 舍。 以 禮 義 治 之 者 積 禮 義 , 以 刑 罰 治 之 者 積 刑 罰 ; 刑 罰 積而 民 怨 倍 , 禮 義 積 而 民 和 親 。 故 世 主 欲 民 之 善 同 , 而 所以 使 民 之 善 者 異 。 或 導 之 以 德 教 , 或 歐 之 以 法 令 。 導 之以 德 教 者 , 德 教 行 而 民 康 樂 ; 歐 之 以 法 令 者 , 法 令 極 而民 哀 戚 。 哀 樂 之 感 , 禍 福 之 應 也 。我 以 為 秦 王 之 欲 尊 宗 廟 而 安 子 孫 , 與 湯 武 同 。 然則 如 湯 武 能 廣 大 其 德 , 久 長 其 後 , 行 五 百 歲 而 不 失 ; 秦王 亦 欲 至 是 , 而 不 能 持 天 下 十 餘 年 , 即 大 敗 之 。 此 無 佗故 也 , 湯 武 之 定 取 舍 審 , 而 秦 王 之 定 取 舍 不 審 也 。 易 曰: 「 君 子 慎 始 , 差 若 毫 釐 , 繆 之 千 里 。 」 取 舍 之 謂 也 。然 則 為 人 主 師 傅 者 , 不 可 不 日 夜 明 此 。問 : 「 為 天 下 如 何 ? 」 曰 : 「 天 下 , 器 也 。 今 人之 置 器 , 置 諸 安 處 則 安 , 置 諸 危 處 則 危 ; 而 天 下 之 情 ,與 器 無 以 異 , 在 天 子 所 置 爾 。 湯 武 置 天 下 於 仁 義 禮 樂 而德 澤 洽 , 禽 獸 草 木 廣 育 , 被 蠻 貊 四 夷 , 累 子 孫 十 餘 世 ,歷 年 久 五 六 百 歲 , 此 天 下 之 所 共 聞 也 。 秦 王 置 天 下 於 法令 刑 罰 , 德 澤 無 一 有 , 而 怨 毒 盈 世 , 民 憎 惡 如 仇 讎 , 禍幾 及 身 , 子 孫 誅 絕 , 此 天 下 之 所 共 見 也 。 夫 用 仁 義 禮 樂為 天 下 者 , 行 五 六 百 歲 猶 存 ; 用 法 令 為 天 下 者 , 十 餘 年即 亡 ; 是 非 明 ? 大 驗 乎 ? 人 言 曰 : 『 聽 言 之 道 , 必 以 其事 觀 之 , 則 言 者 莫 妄 言 。 』 今 子 或 言 禮 義 之 不 如 法 令 ,教 化 之 不 如 刑 罰 。 人 主 胡 不 承 殷 周 秦 事 以 觀 之 乎 ? 」夏 小 正 第 四 十 七正 月 :啟 蟄 。言 始 發 蟄 也 。     雁 北 鄉 。先 言 雁 而 後 言 鄉 者 , 何 也 ? 見 雁 而 後 數 其 鄉 也。 鄉 者 , 何 也 ? 鄉 其 居 也 , 雁 以 北 方 為 居 。 何 以 謂 之 居? 生 且 長 焉 爾 。 「 九 月 遰 鴻 雁 」 , 先 言 遰 而 後 言 鴻 雁 ,何 也 ? 見 遰 而 後 數 之 , 則 鴻 雁 也 。 何 不 謂 南 鄉 也 ? 曰 :非 其 居 也 , 故 不 謂 南 鄉 。 記 鴻 雁 之 遰 也 , 如 不 記 其 鄉 ,何 也 ? 曰 : 鴻 不 必 當 小 正 之 遰 者 也 。     雉 震 呴 。震 也 者 , 鳴 也 。 呴 也 者 , 鼓 其 翼 也 。 正 月 必 雷, 雷 不 必 聞 , 惟 雉 為 必 聞 。 何 以 謂 之 雷 ? 則 雉 震 呴 , 相識 以 雷 。     魚 陟 負 冰 。陟 , 升 也 。 負 冰 云 者 , 言 解 蟄 也 。     農 緯 厥 耒 。緯 , 束 也 。 束 其 耒 云 爾 者 , 用 是 見 君 之 亦 有 耒也 。     初 歲 祭 耒 始 用 ? 。初 歲 祭 耒 , 始 用 ? 也 。 ? 也 者 , 終 歲 之 用 祭 也。 其 曰 「 初 」 云 爾 者 , 言 是 月 始 用 之 也 。 初 者 , 始 也 。或 曰 : 祭 韭 也 。     囿 有 見 韭 。囿 也 者 , 園 之 燕 者 也 。     時 有 俊 風 。俊 者 , 大 也 。 大 風 , 南 風 也 。 何 大 於 南 風 也 ?曰 : 合 冰 必 於 南 風 , 解 冰 必 於 南 風 ; 生 必 於 南 風 , 收 必於 南 風 ; 故 大 之 也 。     寒 日 滌 凍 塗 。滌 也 者 , 變 也 , 變 而 煖 也 。 凍 塗 也 者 , 凍 下 而澤 上 多 也 。     田 鼠 出 。田 鼠 者 , 嗛 鼠 也 , 記 時 也 。     農 率 均 田 。率 者 , 循 也 。 均 田 者 , 始 除 田 也 , 言 農 夫 急 除田 也 。     獺 獻 魚 。獺 祭 魚 , 其 必 與 之 獻 , 何 也 ? 曰 : 非 其 類 也 。祭 也 者 , 得 多 也 , 善 其 祭 而 後 食 之 。 「 十 月 豺 祭 獸 」 ,謂 之 「 祭 」 ; 「 獺 祭 魚 」 , 謂 之 「 獻 」 ; 何 也 ? 豺 祭 其類 , 獺 祭 非 其 類 , 故 謂 之 「 獻 」 , 大 之 也 。     鷹 則 為 鳩 。鷹 也 者 , 其 殺 之 時 也 。 鳩 也 者 , 非 其 殺 之 時 也。 善 變 而 之 仁 也 , 故 其 言 之 也 , 曰 「 則 」 , 盡 其 辭 也 。     農 及 雪 澤 。言 雪 澤 之 無 高 下 也 。     初 服 於 公 田 。古 有 公 田 焉 者 。 古 者 先 服 公 田 , 而 後 服 其 田 也。     采 芸 。為 廟 采 也 。     鞠 則 見 。鞠 者 何 ? 星 名 也 。 鞠 則 見 者 , 歲 再 見 爾 。     初 昏 參 中 。蓋 記 時 也 云 。     斗 柄 縣 在 下 。言 斗 柄 者 , 所 以 著 參 之 中 也 。     柳 稊 。稊 也 者 , 發 孚 也 。     梅 、 杏 、 杝 桃 則 華 。杝 桃 , 山 桃 也 。     緹 縞 。縞 也 者 , 莎 隨 也 。 緹 也 者 , 其 實 也 。 先 言 緹 而後 言 縞 , 何 也 ? 緹 先 見 者 也 。 何 以 謂 之 ? 小 正 以 著 名 也。     雞 桴 粥 。粥 也 者 , 相 粥 之 時 也 。 或 曰 : 桴 , 嫗 伏 也 。 粥, 養 也 。   二 月 :往 耰 黍 , 禪 。禪 , 單 也 。     初 俊 羔 助 厥 母 粥 。俊 也 者 , 大 也 。 粥 也 者 , 養 也 。 言 大 羔 能 食 草木 , 而 不 食 其 母 也 。 羊 蓋 非 其 子 而 後 養 之 , 善 養 而 記 之也 。 或 曰 : 夏 有 煮 祭 , 祭 者 用 羔 。 是 時 也 , 不 足 喜 樂 ,善 羔 之 為 生 也 而 祭 之 , 與 羔 羊 腹 時 也 。     綏 多 女 士 。綏 , 安 也 。 冠 子 取 婦 之 時 也 。     丁 亥 萬 用 入 學 。丁 亥 者 , 吉 日 也 。 萬 也 者 , 干 戚 舞 也 。 入 學 也者 , 大 學 也 。 謂 今 時 大 舍 采 也 。     祭 鮪 。祭 不 必 鮪 , 記 鮪 何 也 ? 鮪 之 至 有 時 , 美 物 也 。鮪 者 , 魚 之 先 至 者 也 , 而 其 至 有 時 , 謹 記 其 時 。     榮 菫 、 采 蘩 。菫 , 菜 也 。 蘩 , 由 胡 ; 由 胡 者 , 蘩 母 也 ; 蘩 母者 , 旁 勃 也 。 皆 豆 實 也 , 故 記 之 。     昆 小 蟲 抵 蚳 。昆 者 , 眾 也 , 由 魂 魂 也 。 由 魂 魂 也 者 , 動 也 ,小 蟲 動 也 。 其 先 言 動 而 後 言 蟲 者 。 何 也 ? 萬 物 至 是 , 動而 後 著 。 抵 , 猶 推 也 。 蚳 。 螘 卵 也 , 為 祭 醢 也 。 取 之 則必 推 之 , 推 之 不 必 取 之 , 取 必 推 而 不 言 取 。     來 降 燕 。乃 睇 燕 乙 也 。 降 者 , 下 也 。 言 來 者 何 也 ? 莫 能見 其 始 出 也 , 故 曰 『 來 降 』 。 言 『 乃 睇 』 何 也 ? 睇 者 ,眄 也 。 眄 者 , 視 可 為 室 者 也 。 百 鳥 皆 曰 巢 , ● 穴 取 與 之室 , 何 也 ? 操 泥 而 就 家 , 入 人 內 也 。     剝 ? 。以 為 鼓 也 。     有 鳴 倉 庚 。倉 庚 者 , 商 庚 也 。 商 庚 者 , 長 股 也 。     榮 芸 , 時 有 見 稊 , 始 收 。有 見 稊 而 後 始 收 , 是 小 正 序 也 。 小 正 之 序 時 也, 皆 若 是 也 。 稊 者 , 所 為 豆 實 。   三 月 :參 則 伏 。伏 者 , 非 亡 之 辭 也 。 星 無 時 而 不 見 , 我 有 不 見之 時 , 故 曰 伏 云 。     攝 桑 。桑 攝 而 記 之 , 急 桑 也 。     委 楊 。楊 則 苑 而 後 記 之 。     ● 羊 。羊 有 相 還 之 時 , 其 類 ● ● 然 , 記 變 爾 。 或 曰 : ● , 羝 也 。     ● 則 鳴 。● , 天 螻 也 。     頒 冰 。頒 冰 也 者 , 分 冰 以 授 大 夫 也 。     采 識 。識 , 草 也 。     妾 、 子 始 蠶 。先 妾 而 後 子 , 何 也 ? 曰 : 事 有 漸 也 , 言 事 自 卑者 始 。     執 養 宮 事 。執 , 操 也 。 養 , 大 也 。     祈 麥 實 。麥 實 者 , 五 穀 之 先 見 者 , 故 急 祈 而 記 之 也 。     越 有 小 旱 。越 , 于 也 。 記 是 時 恆 有 小 旱 。     田 鼠 化 為 鴽 。鴽 , 鵪 也 。 變 而 之 善 , 故 盡 其 辭 也 。 鴽 為 鼠 ,變 而 之 不 善 , 故 不 鴽 盡 其 辭 也 。     拂 桐 芭 。拂 也 者 , 拂 也 。 桐 芭 之 時 也 。 或 曰 : 言 桐 芭 始生 貌 拂 拂 然 也 。     鳴 鳩 。言 始 相 命 也 。 先 鳴 而 後 鳩 , 何 也 ? 鳩 者 鳴 , 而後 知 其 鳩 也 。   四 月 :昴 則 見 。初 昏 南 門 正 。南 門 者 , 星 也 。 歲 再 見 。 壹 正 , 蓋 大 正 所 取 法也 。     鳴 札 。札 者 , 寧 縣 也 。 鳴 而 後 知 之 , 故 先 鳴 而 後 札 。     囿 有 見 杏 。囿 者 , 山 之 燕 者 也 。     鳴 蜮 。蜮 也 者 , 或 曰 , 屈 造 之 屬 也 。     王 萯 秀 。取 荼 。荼 也 者 , 以 為 君 薦 蔣 也 。     秀 幽 。越 有 大 旱 。記 時 爾 。     執 陟 攻 駒 。執 也 者 , 始 執 駒 也 。 執 駒 也 者 , 離 之 去 母 也 。陟 , 升 也 。 執 而 升 之 君 也 。 攻 駒 也 者 , 教 之 服 車 , 數 舍之 也 。   五 月 :參 則 見 。參 也 者 , 伐 星 也 , 故 盡 其 辭 也 。     浮 游 有 殷 。殷 , 眾 也 。 浮 游 , 殷 之 時 也 。 浮 游 者 , 渠 略 也, 朝 生 而 莫 死 。 稱 「 有 」 , 何 也 ? 有 見 也 。     鴃 則 鳴 。鴃 者 , 百 鷯 也 。 鳴 者 , 相 命 也 。 其 不 辜 之 時 也, 是 善 之 , 故 盡 其 辭 也 。     時 有 養 日 。養 , 長 也 。 一 則 在 本 , 一 則 在 末 , 故 其 記 曰 「時 養 日 」 云 也 。     乃 瓜 。乃 者 , 急 瓜 之 辭 也 。 瓜 也 者 , 始 食 瓜 也 。     良 蜩 鳴 。良 蜩 也 者 , 五 采 具 。     匽 之 興 , 五 日 翕 , 望 乃 伏 。其 不 言 「 生 」 而 稱 「 興 」 , 何 也 ? 不 知 其 生 之時 , 故 曰 「 興 」 。 以 其 興 也 , 故 言 之 「 興 」 。 五 日 翕 也。 望 也 者 , 月 之 望 也 。 而 伏 云 者 , 不 知 其 死 也 , 故 謂 之「 伏 」 。 五 日 也 者 , 十 五 日 也 。 翕 也 者 , 合 也 。 伏 也 者, 入 而 不 見 也 。     啟 灌 藍 蓼 。啟 者 , 別 也 , 陶 而 疏 之 也 。 灌 也 者 , 聚 生 者 也。 記 時 也 。     鳩 為 鷹 。唐 蜩 鳴 。唐 蜩 者 , 匽 也 。     初 昏 大 火 中 。大 火 者 , 心 也 。 心 中 , 種 黍 、 菽 、 糜 時 也 。     煮 梅 。為 豆 實 也 。     蓄 蘭 。為 沐 浴 也 。     菽 糜 。以 在 經 中 , 又 言 之 時 , 何 也 ? 是 食 矩 關 而 記 之。     頒 馬 。分 夫 婦 之 駒 也 。     將 閒 諸 則 。或 取 離 駒 納 之 法 則 也 。   六 月 :初 昏 斗 柄 正 在 上 。五 月 大 火 中 , 六 月 斗 柄 正 在 上 , 用 此 見 斗 柄 之不 正 當 心 也 , 蓋 當 依 依 尾 也 。     煮 桃 。桃 也 者 , 杝 桃 也 ; 杝 桃 也 者 , 山 桃 也 ; 煮 以 為豆 實 也 。     鷹 始 摯 。始 摯 而 言 之 , 何 也 ? 諱 殺 之 辭 也 , 故 言 摯 云 。   七 月 :秀 雚 葦 。未 秀 則 不 為 雚 葦 , 秀 然 後 為 雚 葦 , 故 先 言 秀 。     狸 子 肇 肆 。肇 , 始 也 。 肆 , 遂 也 。 言 其 始 遂 也 。 其 或 曰 :肆 殺 也 。     湟 潦 生 苹 。湟 , 下 處 也 。 有 湟 , 然 後 有 潦 ; 有 潦 , 而 後 有苹 草 也 。     爽 死 。爽 也 者 , 猶 疏 也 。     荓 秀 。荓 也 者 , 馬 帚 也 。     漢 案 戶 。漢 也 者 , 河 也 。 案 戶 也 者 , 直 戶 也 , 言 正 南 北也 。     寒 蟬 鳴 。寒 蟬 也 者 , 蝭 ● 也 。     初 昏 織 女 正 東 鄉 。時 有 霖 雨 。灌 荼 。灌 , 聚 也 。 荼 , 雚 葦 之 秀 , 為 蔣 褚 之 也 。 雚 未秀 為 菼 , 葦 未 秀 為 蘆 。 斗 柄 縣 在 下 則 旦 。   八 月 :剝 瓜 。畜 瓜 之 時 也 。     玄 校 。玄 也 者 , 黑 也 。 校 也 者 , 若 綠 色 然 , 婦 人 未 嫁者 衣 之 。     剝 棗 。剝 也 者 , 取 也 。     ● 零 。零 也 者 , 降 也 。 零 而 後 取 之 , 故 不 言 剝 也 。     丹 鳥 羞 白 鳥 。丹 鳥 者 , 謂 丹 良 也 。 白 鳥 , 謂 閩 蚋 也 。 其 謂 之鳥 , 何 也 ? 重 其 養 者 也 。 有 翼 者 為 鳥 。 羞 也 者 , 進 也 ,不 盡 食 也 。     辰 則 伏 。辰 也 者 , 謂 星 也 。 伏 也 者 , 入 而 不 見 也 。     鹿 人 從 。鹿 人 從 者 : 從 , 群 也 。 鹿 之 養 也 離 , 群 而 善 之。 離 而 生 , 非 所 知 時 也 , 故 記 從 、 不 記 離 。 君 子 之 居 幽也 , 不 言 。 或 曰 : 人 從 也 者 , 大 者 於 外 , 小 者 於 內 率 之也 。     鴽 為 鼠 。參 中 則 旦 。九 月 :內 火 。內 火 也 者 , 大 火 ; 大 火 也 者 , 心 也 。     遰 鴻 雁 。遰 , 往 也 。     主 夫 出 火 。主 以 時 縱 火 也 。     陟 玄 鳥 蟄 。陟 , 升 也 。 玄 鳥 也 者 , 燕 也 。 先 言 「 陟 」 而 後言 「 蟄 」 , 何 也 ? 陟 而 後 蟄 也 。     熊 、 羆 、 貊 、 貉 、 鼶 、 鼬 則 穴 , 若 蟄 而 。榮 鞠 樹 麥 。鞠 , 草 也 。 鞠 榮 而 樹 麥 , 時 之 急 也 。     王 始 裘 。王 始 裘 者 , 何 也 ? 衣 裘 之 時 也 。     辰 繫 於 日 。雀 入 于 海 為 蛤 。蓋 有 矣 , 非 常 入 也 。   十 月 :豺 祭 獸 。善 其 祭 而 後 食 之 也 。     初 昏 南 門 見 。南 門 者 , 星 名 也 , 及 此 再 見 矣 。     黑 鳥 浴 。黑 鳥 者 , 何 也 ? 烏 也 。 浴 也 者 , 飛 乍 高 乍 下 也。     時 有 養 夜 。養 者 , 長 也 ; 若 日 之 長 也 。     玄 雉 入 于 淮 , 為 蜃 。蜃 者 , 蒲 盧 也 。     織 女 正 北 鄉 , 則 旦 。織 女 , 星 名 也 。   十 一 月 :王 狩 。狩 者 , 言 王 之 時 田 也 , 冬 獵 為 狩 。     陳 筋 革 。陳 筋 革 者 , 省 兵 甲 也 。     嗇 人 不 從 。不 從 者 , 弗 行 。     于 時 月 也 , 萬 物 不 通 。隕 麋 角 。隕 , 墜 也 。 日 冬 至 , 陽 氣 至 , 始 動 , 諸 向 生 皆蒙 蒙 符 矣 , 故 麋 角 隕 , 記 時 焉 爾 。   十 二 月 :鳴 弋 。弋 也 者 , 禽 也 。 先 言 「 鳴 」 而 後 言 「 弋 」 者 ,何 也 ? 鳴 而 後 知 其 弋 也 。     元 駒 賁 。元 駒 也 者 , 螘 也 。 賁 者 , 何 也 ? 走 於 地 中 也 。     納 卵 蒜 。卵 蒜 也 者 , 本 如 卵 者 也 。 納 者 , 何 也 ? 納 之 君也 。     虞 人 入 梁 。虞 人 , 官 也 。 梁 者 , 主 設 罔 罟 者 也 。     隕 麋 角 。蓋 陽 氣 旦 睹 也 , 故 記 之 也 。保 傅 第 四 十 八殷 為 天 子 , 三 十 餘 世 而 周 受 之 ; 周 為 天 子 , 三 十 餘世 而 秦 受 之 ; 秦 為 天 子 , 二 世 而 亡 。 人 惟 非 甚 相 遠 也 ,何 殷 周 有 道 之 長 , 而 秦 無 道 之 暴 ? 其 故 可 知 也 。古 之 王 者 , 太 子 乃 生 , 固 舉 之 禮 , 使 士 負 之 。 有司 參 夙 興 端 冕 , 見 之 南 郊 , 見 之 天 也 。 過 闕 則 下 , 過 廟則 趨 , 孝 子 之 道 也 。 故 自 為 赤 子 時 , 教 固 以 行 矣 。 昔 者, 周 成 王 幼 , 在 襁 褓 之 中 , 召 公 為 太 保 , 周 公 為 太 傅 ,太 公 為 太 師 。 保 , 保 其 身 體 ; 傅 , 傅 其 德 義 ; 師 , 導 之教 順 , 此 三 公 之 職 也 。 於 是 為 置 三 少 , 皆 上 大 夫 也 。 曰少 保 、 少 傅 、 少 師 , 是 與 太 子 宴 者 也 。故 孩 提 , 三 公 三 少 固 明 孝 仁 禮 義 以 導 習 之 也 。 逐去 邪 人 , 不 使 見 惡 行 。 於 是 比 選 天 下 端 士 孝 悌 閑 博 有 道術 者 , 以 輔 翼 之 , 使 之 與 太 子 居 處 出 入 ; 故 太 子 乃 目 見正 事 , 聞 正 言 , 行 正 道 , 左 視 右 視 , 前 後 皆 正 人 。 夫 習與 正 人 居 , 不 能 不 正 也 ; 猶 生 長 於 楚 , 不 能 不 楚 言 也 。故 擇 其 所 嗜 , 必 先 受 業 , 乃 得 當 之 ; 擇 其 所 樂 , 必 先 有習 , 乃 得 為 之 。 孔 子 曰 : 『 少 成 若 性 , 習 貫 之 為 常 。 』此 殷 、 周 之 所 以 長 有 道 也 。及 太 子 少 長 , 知 妃 色 , 則 入 於 小 學 , 小 者 所 學 之宮 也 。 學 禮 曰 : 帝 入 東 學 , 上 親 而 貴 仁 , 則 親 疏 有 序 ,如 恩 相 及 矣 。 帝 入 南 學 , 上 齒 而 貴 信 , 則 長 幼 有 差 , 如民 不 誣 矣 。 帝 入 西 學 , 上 賢 而 貴 德 , 則 聖 智 在 位 , 而 功不 匱 矣 。 帝 入 北 學 , 上 貴 而 尊 爵 , 則 貴 賤 有 等 , 而 下 不踰 矣 。 帝 入 太 學 , 承 師 問 道 , 退 習 而 端 於 太 傅 , 太 傅 罰其 不 則 , 而 達 其 不 及 , 則 德 智 長 而 理 道 得 矣 。 此 五 義 者既 成 於 上 , 則 百 姓 黎 民 化 輯 於 下 矣 。 學 成 治 就 , 此 殷 周之 所 以 長 有 道 也 。及 太 子 既 冠 成 人 , 免 於 保 傅 之 嚴 , 則 有 司 過 之 史, 有 虧 膳 之 宰 。 太 子 有 過 , 史 必 書 之 。 史 之 義 , 不 得 不書 過 , 不 書 過 則 死 。 過 書 , 而 宰 徹 去 膳 。 夫 膳 宰 之 義 ,不 得 不 徹 膳 , 不 徹 膳 則 死 。 於 是 有 進 膳 之 旍 , 有 誹 謗 之木 , 有 敢 諫 之 ? , 鼓 史 誦 詩 , 工 誦 正 諫 , 士 傳 民 語 ; 習與 智 長 , 故 切 而 不 攘 ; 化 與 心 成 , 故 中 道 若 性 ; 是 殷 、周 所 以 長 有 道 也 。三 代 之 禮 , 天 子 春 朝 朝 日 , 秋 暮 夕 月 , 所 以 明 有別 也 。 春 秋 入 學 , 坐 國 老 執 醬 而 親 饋 之 , 所 以 明 有 孝 也。 行 中 鸞 和 , 步 中 采 茨 , 趨 中 肆 夏 , 所 以 明 有 度 也 。 於禽 獸 , 見 其 生 不 食 其 死 , 聞 其 聲 不 嘗 其 肉 , 故 遠 庖 廚 ,所 以 長 恩 , 且 明 有 仁 也 。 食 以 禮 , 徹 以 樂 , 失 度 則 史 書之 , 工 誦 之 , 三 公 進 而 讀 之 , 宰 夫 減 其 膳 , 是 天 子 不 得為 非 也 。明 堂 之 位 曰 : 篤 仁 而 好 學 , 多 聞 而 道 慎 , 天 子 疑則 問 , 應 而 不 窮 者 , 謂 之 道 ; 道 者 , 導 天 子 以 道 者 也 ;常 立 於 前 , 是 周 公 也 。 誠 立 而 敢 斷 , 輔 善 而 相 義 者 , 謂之 充 ; 充 者 , 充 天 子 之 志 也 ; 常 立 於 左 , 是 太 公 也 。 絜廉 而 切 直 , 匡 過 而 諫 邪 者 , 謂 之 弼 ; 弼 者 , 拂 天 子 之 過者 也 ; 常 立 於 右 , 是 召 公 也 。 博 聞 強 記 , 接 給 而 善 對 者, 謂 之 承 ; 承 者 , 承 天 子 之 遺 忘 者 也 ; 常 立 於 後 , 是 史佚 也 。 故 成 王 中 立 而 聽 朝 , 則 四 聖 維 之 , 是 以 慮 無 失 計, 而 舉 無 過 事 ; 殷 周 之 前 以 長 久 者 , 其 輔 翼 天 子 有 此 具也 。及 秦 不 然 , 其 俗 固 非 貴 辭 讓 也 , 所 尚 者 告 得 也 ;固 非 貴 禮 義 也 , 所 尚 者 刑 罰 也 ; 故 趙 高 傅 胡 亥 而 教 之 獄, 所 習 者 , 非 斬 劓 人 , 則 夷 人 三 族 也 ; 故 今 日 即 位 , 明日 射 人 , 忠 諫 者 , 謂 之 誹 謗 , 深 為 計 者 謂 之 訞 誣 ; 其 視殺 人 若 芟 草 菅 然 。 豈 胡 亥 之 性 惡 哉 ? 彼 其 所 以 習 導 非 其治 故 也 。鄙 語 曰 : 『 不 習 為 吏 , 如 視 已 事 。 』 又 曰 : 『 前車 覆 , 後 車 誡 。 』 夫 殷 周 所 以 長 久 者 , 其 已 事 可 知 也 ,然 如 不 能 從 , 是 不 法 聖 知 也 。 秦 世 所 以 亟 絕 者 , 其 轍 跡可 見 也 , 然 而 不 辭 者 , 是 前 車 覆 , 而 後 車 必 覆 也 。 夫 存亡 之 敗 , 治 亂 之 機 , 其 要 在 是 矣 。天 下 之 命 懸 於 天 子 , 天 子 之 善 在 於 早 諭 教 與 選 左右 ; 心 未 疑 而 先 教 諭 , 則 化 易 成 也 。 夫 開 於 道 術 , 知 義理 之 指 則 教 之 功 也 。 若 夫 服 習 積 貫 , 則 左 右 已 ; 胡 越 之人 , 生 而 同 聲 , 嗜 慾 不 異 , 及 其 長 而 成 俗 也 , 參 數 譯 而不 能 相 通 , 行 雖 有 死 不 能 相 為 者 , 教 習 然 也 。 故 曰 選 左右 早 諭 教 最 急 。 夫 教 得 而 左 右 正 , 左 右 正 則 天 子 正 矣 ,天 子 正 而 天 下 定 矣 。 書 曰 : 『 一 人 有 慶 , 萬 民 賴 之 。 』此 時 務 也 。天 子 不 論 先 聖 王 之 德 , 不 知 國 君 畜 民 之 道 , 不 見禮 義 之 正 , 不 察 應 事 之 禮 , 不 博 古 之 典 傳 , 不 閑 於 威 儀之 數 , 詩 書 禮 樂 無 經 , 學 業 不 法 , 凡 是 其 屬 , 太 師 之 任也 。 天 子 無 思 於 父 母 , 不 惠 於 庶 民 , 無 禮 於 大 臣 , 不 中於 制 獄 , 無 經 於 百 官 , 不 哀 於 喪 ; 不 敬 於 祭 , 不 信 於 諸侯 , 不 誡 於 戎 事 , 不 誠 於 賞 罰 , 不 厚 於 德 , 不 強 於 行 ,賜 與 侈 於 近 臣 , 鄰 愛 於 疏 遠 卑 賤 , 不 能 懲 忿 窒 慾 , 不 從太 師 之 言 , 凡 是 之 屬 , 太 傅 之 任 也 。 天 子 處 位 不 端 , 受業 不 敬 , 言 語 不 序 , 聲 音 不 中 律 , 進 退 節 度 無 禮 , 升 降揖 讓 無 容 , 周 旋 俯 仰 視 瞻 無 儀 , 安 顧 咳 唾 , 趨 行 不 得 ,色 不 比 順 , 隱 琴 瑟 , 凡 此 其 屬 , 太 保 之 任 也 。天 子 宴 瞻 其 學 , 左 右 之 習 反 其 師 , 答 遠 方 諸 侯 ,不 知 文 雅 之 辭 , 應 群 臣 左 右 , 不 知 已 諾 之 正 , 簡 聞 小 誦, 不 傳 不 習 , 凡 此 其 屬 , 少 師 之 任 也 。 天 子 居 處 出 入 不以 禮 , 冠 帶 在 服 不 以 制 , 御 器 在 側 不 以 度 , 縱 上 下 雜 采不 以 章 , 忿 怒 說 喜 不 以 義 , 賦 與 集 讓 不 以 節 , 凡 此 其 屬, 少 傅 之 任 也 。 天 子 宴 私 安 如 易 , 樂 而 湛 , 飲 酒 而 醉 ,食 肉 而 餕 , 飽 而 強 , 飢 而 惏 , 暑 而 暍 , 寒 而 嗽 , 寢 而 莫宥 , 坐 而 莫 侍 , 行 而 莫 先 莫 後 。 天 子 自 為 開 門 戶 , 取 玩好 , 自 執 器 皿 , 亟 顧 環 面 , 御 器 之 不 舉 不 藏 , 凡 此 其 屬, 少 保 之 任 也 。 號 呼 歌 謠 , 聲 音 不 中 律 。 宴 樂 雅 誦 , 送樂 序 ; 不 知 日 月 之 時 節 , 不 知 先 王 之 諱 與 大 國 之 忌 , 不知 風 雨 雷 電 之 眚 , 凡 此 其 屬 , 太 史 之 任 也 。易 曰 : 『 正 其 本 , 萬 物 理 ; 失 之 毫 釐 , 差 之 千 里。 』 故 君 子 慎 始 也 。 春 秋 之 元 , 詩 之 關 雎 , 禮 之 冠 婚 ,易 之 乾 ● , 皆 慎 始 敬 終 云 爾 。 素 誠 繁 成 , 謹 為 子 孫 , 娶妻 嫁 女 , 必 擇 孝 悌 世 世 有 行 義 者 , 如 是 , 則 其 子 孫 慈 孝, 不 敢 婬 暴 , 黨 無 不 善 , 三 族 輔 之 , 故 曰 : 鳳 凰 生 而 有仁 義 之 意 , 虎 狼 生 而 有 貪 戾 之 心 , 兩 者 不 等 , 名 以 其 母, 嗚 呼 ! 戒 之 哉 ! 無 養 乳 虎 , 將 傷 天 下 。 故 曰 素 成 。胎 教 之 道 , 書 之 玉 板 , 藏 之 金 匱 , 置 之 宗 廟 , 以為 後 世 戒 。 青 史 氏 之 記 曰 : 「 古 者 胎 教 , 王 后 腹 之 , 七月 而 就 宴 室 , 太 史 持 銅 而 御 戶 左 , 太 宰 持 斗 而 御 戶 右 。比 及 三 月 者 , 王 后 所 求 聲 音 非 禮 樂 , 則 太 師 縕 瑟 而 稱 不習 , 所 求 滋 味 者 非 正 味 , 則 太 宰 倚 斗 而 言 曰 : 不 敢 以 待王 太 子 。 太 子 生 而 泣 , 太 師 吹 銅 曰 : 聲 中 其 律 。 太 宰 曰: 滋 味 上 某 。 」 然 后 卜 名 。 上 無 取 於 天 , 下 無 取 於 墬 ,中 無 取 於 名 山 通 谷 , 無 拂 於 鄉 俗 , 是 故 君 子 名 難 知 而 易諱 也 ; 此 所 以 養 恩 之 道 。古 者 年 八 歲 而 出 就 外 舍 , 學 小 藝 焉 , 履 小 節 焉 。束 髮 而 就 大 學 。 學 大 藝 焉 , 履 大 節 焉 。 居 則 習 禮 文 , 行則 鳴 佩 玉 , 升 車 則 聞 和 鸞 之 聲 , 是 以 非 僻 之 心 無 自 入 也。 在 衡 為 鸞 , 在 軾 為 和 , 馬 動 而 鸞 鳴 , 鸞 鳴 而 和 應 。 聲曰 和 , 和 則 敬 , 此 御 之 節 也 。 上 車 以 和 鸞 為 節 , 下 車 以佩 玉 為 度 ; 上 有 雙 衡 , 下 有 雙 璜 、 衝 牙 、 玭 珠 以 納 其 間, 琚 瑀 以 雜 之 。 行 以 采 茨 , 趨 以 肆 夏 , 步 環 中 規 , 折 還中 矩 , 進 則 揖 之 , 退 則 揚 之 , 然 后 玉 鏘 鳴 也 。古 之 為 路 車 也 , 蓋 圓 以 象 天 , 二 十 八 橑 以 象 列 星, 軫 方 以 象 地 , 三 十 輻 以 象 月 。 故 仰 則 觀 天 文 , 俯 則 察地 理 , 前 視 則 睹 鸞 和 之 聲 , 側 聽 則 觀 四 時 之 運 , 此 巾 車之 道 也 。周 后 妃 任 成 王 於 身 , 立 而 不 跂 , 坐 而 不 差 , 獨 處而 不 倨 , 雖 怒 而 不 詈 , 胎 教 之 謂 也 。成 王 生 , 仁 者 養 之 , 孝 者 襁 之 , 四 賢 傍 之 。 成 王有 知 , 而 選 太 公 為 師 , 周 公 為 傅 , 此 前 有 與 計 , 而 後 有與 慮 也 。 是 以 封 泰 山 而 禪 梁 甫 , 朝 諸 侯 而 一 天 下 。 猶 此觀 之 , 王 左 右 不 可 不 練 也 。 昔 者 禹 以 夏 王 , 桀 以 夏 亡 。湯 以 殷 王 , 紂 以 殷 亡 。 闔 廬 以 吳 戰 勝 無 敵 , 夫 差 以 見 禽於 越 。 文 公 以 晉 國 霸 , 而 厲 公 以 見 殺 於 匠 黎 之 宮 。 威 王以 齊 強 於 天 下 , 而 簡 公 以 弒 於 檀 臺 。 穆 公 以 顯 名 尊 號 ,二 世 以 刺 於 望 夷 之 宮 。 其 所 以 君 王 同 而 功 跡 不 等 者 , 所任 異 也 。故 成 王 處 繈 抱 之 中 朝 諸 侯 , 周 公 用 事 也 。 武 靈 王五 十 而 弒 沙 丘 , 任 李 ● 也 。 齊 桓 公 得 管 仲 , 九 合 諸 侯 ,一 匡 天 下 , 再 為 義 王 ; 失 管 仲 , 任 豎 刁 、 狄 牙 , 身 死 不葬 , 而 為 天 下 笑 。 一 人 之 身 , 榮 辱 具 施 焉 者 , 在 所 任 也。 故 魏 有 公 子 無 忌 , 而 削 地 復 得 。 趙 得 藺 相 如 , 而 秦 不敢 出 。 安 陵 任 周 瞻 , 而 國 人 獨 立 。 楚 有 申 包 胥 , 而 昭 王反 復 。 齊 有 田 單 , 襄 王 得 其 國 。 由 是 觀 之 , 無 賢 佐 俊 仕而 能 成 功 立 名 安 危 繼 絕 者 , 未 之 有 也 。是 以 國 不 務 大 , 而 務 得 民 心 ; 佐 不 務 多 , 而 務 得賢 臣 。 得 民 心 者 民 從 之 , 有 賢 佐 者 士 歸 之 。 文 王 請 除 炮烙 之 刑 而 殷 民 從 , 湯 去 張 網 者 之 三 面 而 二 垂 至 , 越 王 不頹 舊 冢 而 吳 人 服 , 以 其 前 為 慎 於 人 也 。故 同 聲 則 異 而 相 應 , 意 合 則 未 見 而 相 親 , 賢 者 立於 本 朝 , 而 天 下 之 豪 相 率 而 趨 之 也 。 何 以 知 其 然 也 ? 管仲 者 , 桓 公 之 讎 也 。 鮑 叔 以 為 賢 於 己 , 而 進 之 桓 公 , 七十 言 說 乃 聽 , 遂 使 桓 公 除 仇 讎 之 心 , 而 委 之 國 政 焉 , 桓公 垂 拱 無 事 而 朝 諸 侯 , 鮑 叔 之 力 也 。 管 仲 之 所 以 北 走 桓公 , 而 無 自 危 之 心 者 , 同 聲 於 鮑 也 。衛 靈 公 之 時 , 蘧 伯 玉 賢 而 不 用 , 迷 子 瑕 不 肖 而 任事 , 史 ? 患 之 , 數 言 蘧 伯 玉 賢 而 不 聽 。 病 且 死 , 謂 其 子曰 : 『 我 即 死 , 治 喪 於 北 堂 , 吾 生 不 能 進 蘧 伯 玉 , 而 退迷 子 瑕 , 是 不 能 正 君 者 , 死 不 當 成 禮 , 而 置 屍 於 北 堂 ,於 我 足 矣 。 』 靈 公 往 弔 , 問 其 故 , 其 子 以 父 言 聞 。 靈 公造 然 失 容 。 曰 : 『 吾 失 矣 ! 』 立 召 蘧 伯 玉 而 貴 之 , 召 迷子 瑕 而 退 , 徙 喪 於 堂 , 成 禮 而 後 去 。 衛 國 以 治 , 史 ? 之力 也 。 夫 生 進 賢 而 退 不 肖 , 死 且 未 止 , 又 以 屍 諫 , 可 謂忠 不 衰 矣 。紂 殺 王 子 比 干 , 而 箕 子 被 髮 陽 狂 , 靈 公 殺 泄 冶 ,而 鄧 元 去 陳 以 族 從 , 自 是 之 後 , 殷 并 於 周 , 陳 亡 於 楚 ,以 其 殺 比 干 與 泄 冶 , 而 失 箕 子 與 鄧 元 也 。 燕 昭 王 得 郭 隗, 而 鄒 衍 樂 毅 , 以 齊 至 , 於 是 舉 兵 而 攻 齊 , 棲 閔 王 於 莒。 燕 支 地 計 眾 , 不 與 齊 均 也 , 然 如 所 以 能 申 意 至 於 此 者, 由 得 士 也 。 故 無 常 安 之 國 , 無 宜 治 之 民 , 得 賢 者 安 存, 失 賢 者 危 亡 , 自 古 及 今 , 未 有 不 然 者 也 。明 鏡 者 , 所 以 察 形 也 ; 往 古 者 , 所 以 知 今 也 。 今知 惡 古 之 危 亡 , 不 務 襲 跡 於 其 所 以 安 存 , 則 未 有 異 於 卻走 而 求 及 於 前 人 也 。 太 公 知 之 , 故 興 微 子 之 後 , 而 封 比干 之 墓 , 夫 聖 人 之 於 當 世 存 者 乎 , 其 不 失 可 知 也 。曾 子 立 事 第 四 十 九曾 子 曰 : 「 君 子 攻 其 惡 , 求 其 過 , 彊 其 所 不 能 , 去私 欲 , 從 事 於 義 , 可 謂 學 矣 。君 子 愛 日 以 學 , 及 時 以 行 , 難 者 弗 辟 , 易 者 弗 從, ─ ─ 唯 義 所 在 。 日 旦 就 業 , 夕 而 自 省 思 , 以 歿 其 身 ,亦 可 謂 守 業 矣 。君 子 學 必 由 其 業 , 問 必 以 其 序 , 問 而 不 決 , 承 閒觀 色 而 復 之 , 雖 不 說 , 亦 不 彊 爭 也 。君 子 既 學 之 , 患 其 不 博 也 ; 既 博 之 , 患 其 不 習 也, 既 習 之 , 患 其 無 知 也 ; 既 知 之 , 患 其 不 能 行 也 ; 既 能行 之 , 貴 其 能 讓 也 ; 君 子 之 學 , 致 此 五 者 而 已 矣 。君 子 博 學 而 孱 守 之 , 微 言 而 篤 行 之 , 行 必 先 人 ,言 必 後 人 , 君 子 終 身 守 此 悒 悒 。行 無 求 數 有 名 , 事 無 求 數 有 成 ; 身 言 之 , 後 人 揚之 ; 身 行 之 , 後 人 秉 之 ; 君 子 終 身 守 此 憚 憚 。君 子 不 絕 小 , 不 殄 微 也 ; 行 自 微 也 , 不 微 人 ; 人知 之 , 則 願 也 ; 人 不 知 , 苟 吾 自 知 也 ; 君 子 終 身 守 此 勿勿 也 。君 子 禍 之 為 患 , 辱 之 為 畏 , 見 善 恐 不 得 與 焉 , 見不 善 恐 其 及 己 也 , 是 故 君 子 疑 以 終 身 。君 子 見 利 思 辱 , 見 惡 思 詬 , 嗜 慾 思 恥 , 忿 怒 思 患, 君 子 終 身 守 此 戰 戰 也 。君 子 慮 勝 氣 , 思 而 後 動 , 論 而 後 行 , 行 必 思 言 之, 言 之 必 思 復 之 , 思 復 之 必 思 無 悔 言 , 亦 可 謂 慎 矣 。人 信 其 言 , 從 之 以 行 , 人 信 其 行 , 從 之 以 復 ; 復宜 其 類 , 類 宜 其 年 , 亦 可 謂 外 內 合 矣 。君 子 疑 則 不 言 , 未 問 則 不 言 , 兩 問 則 不 行 其 難 者。君 子 患 難 除 之 , 財 色 遠 之 , 流 言 滅 之 , 禍 之 所 由生 自 孅 孅 也 , 是 故 君 子 夙 絕 之 。君 子 己 善 , 亦 樂 人 之 善 也 ; 己 能 , 亦 樂 人 之 能 也; 己 雖 不 能 , 亦 不 以 援 人 。君 子 好 人 之 為 善 , 而 弗 趣 也 , 惡 人 之 為 不 善 , 而弗 疾 也 ; 疾 其 過 而 不 補 也 , 飾 其 美 而 不 伐 也 , 伐 則 不 益, 補 則 不 改 矣 。君 子 不 先 人 以 惡 , 不 疑 人 以 不 信 ; 不 說 人 之 過 ,成 人 之 美 ; 存 往 者 , 在 來 者 , 朝 有 過 , 夕 改 , 則 與 之 ;夕 有 過 , 朝 改 , 則 與 之 。君 子 義 則 有 常 , 善 則 有 鄰 ; 見 其 一 , 冀 其 二 ; 見其 小 , 冀 其 大 ; 苟 有 德 焉 , 亦 不 求 盈 於 人 也 。君 子 不 絕 人 之 歡 , 不 盡 人 之 禮 ; 來 者 不 豫 , 往 者不 慎 也 , 去 之 不 謗 , 就 之 不 賂 ; 亦 可 謂 忠 矣 。君 子 恭 而 不 難 , 安 而 不 舒 , 遜 而 不 諂 , 寬 而 不 縱, 惠 而 不 儉 , 直 而 不 徑 , 亦 可 謂 知 矣 。君 子 入 人 之 國 , 不 稱 其 諱 , 不 犯 其 禁 , 不 服 華 色之 服 , 不 稱 懼 惕 之 言 。 故 曰 : 與 其 奢 也 寧 儉 , 與 其 倨 也寧 句 。可 言 而 不 信 , 寧 無 言 也 。 君 子 終 日 言 , 不 在 尤 之中 ; 小 人 一 言 , 終 身 為 罪 。君 子 亂 言 而 弗 殖 , 神 言 弗 致 也 , 道 遠 日 益 云 。 眾信 弗 主 , 靈 言 弗 與 , 人 言 不 信 不 和 。君 子 不 唱 流 言 , 不 折 辭 , 不 陳 人 以 其 所 能 ; 言 必有 主 , 行 必 有 法 , 親 人 必 有 方 。多 知 而 無 親 , 博 學 而 無 方 , 好 多 而 無 定 者 , 君 子弗 與 也 。 君 子 多 知 而 擇 焉 , 博 學 而 算 焉 , 多 言 而 慎 焉 。博 學 而 無 行 , 進 給 而 不 讓 , 好 直 而 俓 , 儉 而 好 ● 者 , 君 子 不 與 也 。夸 而 無 恥 , 彊 而 無 憚 , 好 勇 而 忍 人 者 , 君 子 不 與也 。亟 達 而 無 守 , 好 名 而 無 體 , 忿 怒 而 為 惡 , 足 恭 而口 聖 , 而 無 常 位 者 , 君 子 弗 與 也 。巧 言 令 色 , 能 小 行 而 篤 , 難 於 仁 矣 。 嗜 酤 酒 , 好謳 歌 巷 遊 , 而 鄉 居 者 乎 ? 吾 無 望 焉 耳 !出 入 不 時 , 言 語 不 序 , 安 易 而 樂 暴 , 懼 之 而 不 恐, 說 之 而 不 聽 , 雖 有 聖 人 , 亦 無 若 何 矣 。臨 事 而 不 敬 , 居 喪 而 不 哀 , 祭 祀 而 不 畏 , 朝 廷 而不 恭 , 則 吾 無 由 知 之 矣 。三 十 、 四 十 之 閒 而 無 蓺 , 即 無 蓺 矣 ; 五 十 而 不 以善 聞 矣 ; 七 十 而 無 德 , 雖 有 微 過 , 亦 可 以 勉 矣 。其 少 不 諷 誦 , 其 壯 不 論 議 , 其 老 不 教 誨 , 亦 可 謂無 業 之 人 矣 。少 稱 不 弟 焉 , 恥 也 ; 壯 稱 無 德 焉 , 辱 也 ; 老 稱 無禮 焉 , 罪 也 。過 而 不 能 改 , 倦 也 。 行 而 不 能 遂 , 恥 也 ; 慕 善 人而 不 與 焉 , 辱 也 ; 弗 知 而 不 問 焉 , 固 也 ; 說 而 不 能 , 窮也 ; 喜 怒 異 慮 , 惑 也 ; 不 能 行 而 言 之 , 誣 也 ; 非 其 事 而居 之 , 矯 也 ; 道 言 而 飾 其 辭 , 虛 也 ; 無 益 而 食 厚 祿 , 竊也 ; 好 道 煩 言 , 亂 也 ; 殺 人 而 不 戚 焉 , 賊 也 。人 言 不 善 而 不 違 , 近 於 說 其 言 ; 說 其 言 , 殆 於 以身 近 之 也 ; 殆 於 以 身 近 之 , 殆 於 身 之 矣 。人 言 善 而 色 葸 焉 , 近 於 不 說 其 言 ; 不 說 其 言 , 殆於 以 身 近 之 也 ; 殆 於 以 身 近 之 , 殆 於 身 之 矣 。故 目 者 , 心 之 浮 也 ; 言 者 , 行 之 指 也 ; 作 於 中 ,則 播 於 外 也 。 故 曰 : 以 其 見 者 占 其 隱 者 。 故 曰 : 聽 其 言也 , 可 以 知 其 所 好 矣 。觀 說 之 流 , 可 以 知 其 術 也 ; 久 而 復 之 , 可 以 知 其信 矣 ; 觀 其 所 愛 親 , 可 以 知 其 人 矣 。臨 懼 之 , 而 觀 其 不 恐 也 ; 怒 之 , 而 觀 其 不 惛 也 ;喜 之 , 而 觀 其 不 誣 也 ; 近 諸 色 , 而 觀 其 不 踰 也 ; 飲 食 之, 而 觀 其 有 常 也 ; 利 之 , 而 觀 其 能 讓 也 ; 居 哀 , 而 觀 其貞 也 ; 居 約 , 而 觀 其 不 營 也 ; 勤 勞 之 , 而 觀 其 不 擾 人 也。君 子 之 於 不 善 也 , 身 勿 為 , 能 也 ; 色 勿 為 , 不 可能 也 。 色 也 勿 為 , 可 能 也 ; 心 思 勿 為 , 不 可 能 也 。太 上 樂 善 , 其 次 安 之 , 其 下 亦 能 自 強 。仁 者 樂 道 , 智 者 利 道 , 愚 者 從 , 弱 者 畏 。 不 愚 不弱 , 執 誣 以 彊 , 亦 可 謂 棄 民 矣 。太 上 不 生 惡 , 其 次 而 能 夙 絕 之 也 , 其 下 復 而 能 改也 。 復 而 不 改 , 殞 身 覆 家 , 大 者 傾 覆 社 稷 。 是 故 君 子 出言 以 鄂 鄂 , 行 身 以 戰 戰 , 亦 殆 勉 於 罪 矣 。是 故 君 子 為 小 由 為 大 也 , 居 由 仕 也 , 備 則 未 為 備也 , 而 勿 慮 存 焉 ?事 父 可 以 事 君 , 事 兄 可 以 事 師 長 , 使 子 猶 使 臣 也, 使 弟 猶 使 承 嗣 也 ; 能 取 朋 友 者 , 亦 能 取 所 予 從 政 者 矣; 賜 與 其 宮 室 , 亦 由 慶 賞 於 國 也 ; 忿 怒 其 臣 妾 , 亦 猶 用刑 罰 於 萬 民 也 。是 故 為 善 必 自 內 始 也 。 內 人 怨 之 , 雖 外 人 亦 不 能立 也 。居 上 位 而 不 淫 , 臨 事 而 栗 者 , 鮮 不 濟 矣 , 先 憂 事者 , 後 樂 事 ; 先 樂 事 者 , 後 憂 事 。 昔 者 天 子 日 旦 思 其 四海 之 內 , 戰 戰 唯 恐 不 能 ● ; 諸 侯 日 旦 失 其 四 封 之 內 , 戰戰 唯 恐 失 損 之 ; 大 夫 士 日 旦 思 其 官 , 戰 戰 唯 恐 不 能 勝 ;庶 人 日 旦 思 其 事 , 戰 戰 唯 恐 刑 罰 之 至 也 。 是 故 臨 事 而 栗者 , 鮮 不 濟 矣 。君 子 之 於 子 也 , 愛 而 勿 面 也 , 使 而 勿 貌 也 , 導 之以 道 而 勿 強 也 。宮 中 雍 雍 , 外 焉 肅 肅 , 兄 弟 僖 僖 , 朋 友 切 切 , 遠者 以 貌 , 近 者 以 情 。友 以 立 其 所 能 , 而 遠 其 所 不 能 , 苟 無 失 其 所 守 ,亦 可 與 終 身 矣 。 」曾 子 本 孝 第 五 十曾 子 曰 : 「 忠 者 , 其 孝 之 本 與 ? 孝 子 不 登 高 , 不 履危 , 痺 亦 弗 憑 ; 不 苟 笑 , 不 苟 訾 , 隱 不 命 , 臨 不 指 。 故不 在 尤 之 中 也 。孝 子 惡 言 死 焉 , 流 言 止 焉 , 美 言 興 焉 , 故 惡 言 不出 於 口 , 煩 言 不 及 於 己 。故 孝 子 之 事 親 也 , 居 易 以 俟 命 , 不 興 險 行 以 徼 幸; 孝 子 游 之 , 暴 人 違 之 ; 出 門 而 使 , 不 以 或 為 父 母 憂 也; 險 塗 隘 巷 , 不 求 先 焉 , 以 愛 其 身 , 以 不 敢 忘 其 親 也 。孝 子 之 使 人 也 不 敢 肆 , 行 不 敢 自 專 也 ; 父 死 三 年, 不 敢 改 父 之 道 ; 又 能 事 父 之 朋 友 , 又 能 率 朋 友 以 助 敬也 。君 子 之 孝 也 , 以 正 致 諫 ; 士 之 孝 也 , 以 德 從 命 ;庶 人 之 孝 也 , 以 力 惡 食 ; 任 善 , 不 敢 臣 三 德 。故 孝 之 於 親 也 , 生 則 有 義 以 輔 之 , 死 者 哀 以 蒞 焉, 祭 祀 則 蒞 之 以 敬 ; 如 此 , 而 成 於 孝 子 也 。 」曾 子 立 孝 第 五 十 一曾 子 曰 : 「 君 子 立 孝 , 其 忠 之 用 , 禮 之 貴 。故 為 人 子 而 不 能 孝 其 父 者 , 不 敢 言 人 父 不 畜 其 子者 ; 為 人 弟 而 不 能 承 其 兄 者 , 不 敢 言 人 兄 不 能 順 其 弟 者; 為 人 臣 而 不 能 事 其 君 者 , 不 敢 言 人 君 不 能 使 其 臣 者 也。 故 與 父 言 , 言 畜 子 ; 與 子 言 , 言 孝 父 ; 與 兄 言 , 言 順弟 ; 與 弟 言 , 言 承 兄 ; 與 君 言 , 言 使 臣 ; 與 臣 言 , 言 事君 。君 子 之 孝 也 , 忠 愛 以 敬 ; 反 是 , 亂 也 。 盡 力 而 有禮 , 莊 敬 而 安 之 ; 微 諫 不 倦 , 聽 從 而 不 怠 , 懽 欣 忠 信 ,咎 故 不 生 , 可 謂 孝 矣 。盡 力 無 禮 , 則 小 人 也 ; 致 敬 而 不 忠 , 則 不 入 也 。是 故 禮 以 將 其 力 , 敬 以 入 其 忠 ; 飲 食 移 味 , 居 處 溫 愉 ,著 心 於 此 , 濟 其 志 也 。子 曰 : 『 可 人 也 , 吾 任 其 過 ; 不 可 人 也 , 吾 辭 其罪 』 詩 云 : 『 有 子 七 人 , 莫 慰 母 心 。 』 子 之 辭 也 。 『 夙興 夜 寐 , 無 忝 爾 所 生 。 』 言 不 自 舍 也 。 不 恥 其 親 , 君 子之 孝 也 。是 故 未 有 君 , 而 忠 臣 可 知 者 , 孝 子 之 謂 也 ; 未 有長 , 而 順 下 可 知 者 , 弟 弟 之 謂 也 ; 未 有 治 , 而 能 仕 可 知者 , 先 脩 之 謂 也 。故 曰 : 孝 子 善 事 君 , 弟 弟 善 事 長 , 君 子 一 孝 一 弟, 可 謂 知 終 矣 。 」曾 子 大 孝 第 五 十 二曾 子 曰 : 「 孝 有 三 : 大 孝 尊 親 , 其 次 不 辱 , 其 下 能養 。 」公 明 儀 問 於 曾 子 曰 : 「 夫 子 可 謂 孝 乎 ? 」 曾 子 曰: 「 是 何 言 與 ? 是 何 言 與 ? 君 子 之 所 謂 孝 者 , 先 意 承 志, 諭 父 母 以 道 。 參 直 養 者 也 , 安 能 為 孝 乎 ? 身 者 , 親 之遺 體 也 。 行 親 之 遺 體 , 敢 不 敬 乎 ? 故 居 處 不 莊 , 非 孝 也; 事 君 不 忠 , 非 孝 也 ; 蒞 官 不 敬 , 非 孝 也 ; 朋 友 不 信 ,非 孝 也 ; 戰 陳 無 勇 , 非 孝 也 。 五 者 不 遂 , 災 及 乎 身 , 敢不 敬 乎 ? 故 烹 熟 鮮 香 , 嘗 而 進 之 , 非 孝 也 , 養 也 。 君 子之 所 謂 孝 者 , 國 人 皆 稱 願 焉 , 曰 : 『 幸 哉 ! 有 子 如 此 !』 所 謂 孝 也 。 民 之 本 教 曰 孝 , 其 行 之 曰 養 。 養 , 可 能 也; 敬 , 為 難 。 敬 , 可 能 也 ; 安 , 為 難 。 安 , 可 能 也 ; 久, 為 難 。 久 , 可 能 也 ; 卒 , 為 難 。 父 母 既 歿 , 慎 行 其 身, 不 遺 父 母 惡 名 , 可 謂 能 終 也 。夫 仁 者 , 仁 此 者 也 ; 義 者 , 宣 此 者 也 ; 忠 者 , 中此 者 也 ; 信 者 , 信 此 者 也 ; 禮 者 , 體 此 者 也 ; 行 者 , 行此 者 也 ; 彊 者 , 彊 此 者 也 ; 樂 自 順 此 生 , 刑 自 反 此 作 。夫 孝 者 , 天 下 之 大 經 也 。 夫 孝 置 之 而 塞 於 天 地 ,衡 之 而 衡 於 四 海 , 施 諸 後 世 而 無 朝 夕 , 推 而 放 諸 東 海 而準 , 推 而 放 諸 西 海 而 準 , 推 而 放 諸 南 海 而 準 , 推 而 放 諸北 海 而 準 。 詩 云 : 『 自 西 自 東 , 自 南 自 北 , 無 思 不 服 ,』 此 之 謂 也 。孝 有 三 : 大 孝 不 匱 , 中 孝 用 勞 , 小 孝 用 力 。 博 施備 物 , 可 謂 不 匱 矣 。 尊 仁 安 義 , 可 謂 用 勞 矣 。 慈 愛 忘 勞, 可 謂 用 力 矣 。父 母 愛 之 , 喜 而 不 忘 ; 父 母 惡 之 , 懼 而 無 怨 ; 父母 有 過 , 諫 而 不 逆 ; 父 母 既 歿 , 以 哀 , 祀 之 加 之 ; 如 此, 謂 禮 終 矣 。 」樂 正 子 春 , 下 堂 而 傷 其 足 , 傷 瘳 , 數 月 不 出 , 猶有 憂 色 。 門 弟 子 問 曰 : 「 夫 子 傷 足 , 瘳 矣 , 數 月 不 出 ,猶 有 憂 色 , 何 也 ? 」 樂 正 子 春 曰 : 「 善 ! 如 爾 之 問 也 。吾 聞 之 曾 子 , 曾 子 聞 諸 夫 子 曰 : 『 天 之 所 生 , 地 之 所 養, 人 為 大 矣 。 父 母 全 而 生 之 , 子 全 而 歸 之 , 可 謂 孝 矣 ;不 虧 其 體 , 可 謂 全 矣 。 故 君 子 頃 步 之 不 敢 忘 也 。 』 今 予忘 夫 孝 之 道 矣 , 予 是 以 有 憂 色 。 故 君 子 一 舉 足 不 敢 忘 父母 , 一 出 言 不 敢 忘 父 母 。 一 舉 足 不 敢 忘 父 母 , 故 道 而 不徑 , 舟 而 不 游 , 不 敢 以 先 父 母 之 遺 體 行 殆 也 。 一 出 言 不敢 忘 父 母 , 是 故 惡 言 不 出 於 口 , 忿 言 不 及 於 己 , 然 后 不辱 其 身 , 不 憂 其 親 , 則 可 謂 孝 矣 。 草 木 以 時 伐 焉 , 禽 獸以 時 殺 焉 。 夫 子 曰 : 『 伐 一 木 , 殺 一 獸 , 不 以 其 時 , 非孝 也 。 』 」曾 子 事 父 母 第 五 十 三單 居 離 問 於 曾 子 曰 : 「 事 父 母 有 道 乎 ? 」 曾 子 曰 :「 有 。 愛 而 敬 。 父 母 之 行 若 中 道 , 則 從 ; 若 不 中 道 , 則諫 ; 諫 而 不 用 , 行 之 如 由 己 。 從 而 不 諫 , 非 孝 也 ; 諫 而不 從 , 亦 非 孝 也 。 孝 子 之 諫 , 達 善 而 不 敢 爭 辨 ; 爭 辨 者, 作 亂 之 所 由 興 也 。 由 己 為 無 咎 , 則 寍 ; 由 己 為 賢 人 ,則 亂 。 孝 子 無 私 樂 , 父 母 所 憂 憂 之 , 父 母 所 樂 樂 之 。 孝子 唯 巧 變 , 故 父 母 安 之 。 若 夫 坐 如 尸 , 立 如 齊 , 弗 訊 不言 , 言 必 齊 色 , 此 成 人 之 善 者 也 , 未 得 為 人 子 之 道 也 。」單 居 離 問 曰 : 「 事 兄 有 道 乎 ? 」 曾 子 曰 : 「 有 。尊 事 之 , 以 為 己 望 也 ; 兄 事 之 , 不 遺 其 言 。 兄 之 行 若 中道 , 則 兄 事 之 ; 兄 之 行 若 不 中 道 , 則 養 之 ; 養 之 內 , 不養 於 外 , 則 是 越 之 也 ; 養 之 外 , 不 養 於 內 , 則 是 疏 之 也; 是 故 君 子 內 外 養 之 也 。 」單 居 離 問 曰 : 「 使 弟 有 道 乎 ? 」 曾 子 曰 : 「 有 。嘉 事 不 失 時 也 。 弟 之 行 若 中 道 , 則 正 以 使 之 ; 弟 之 行 若不 中 道 , 則 兄 事 之 , 詘 事 兄 之 道 若 不 可 , 然 后 舍 之 矣 。」曾 子 曰 : 「 夫 禮 , 大 之 由 也 , 不 與 小 之 自 也 。 飲食 以 齒 , 力 事 不 讓 , 辱 事 不 齒 , 執 觴 觚 杯 豆 而 不 醉 , 和歌 而 不 哀 , 夫 弟 者 , 不 衡 坐 , 不 苟 越 , 不 干 逆 色 , 趨 翔周 旋 , 俛 仰 從 命 , 不 見 於 顏 色 , 未 成 於 弟 也 。曾 子 制 言 上 第 五 十 四曾 子 曰 : 「 夫 行 也 者 , 行 禮 之 謂 也 。 夫 禮 , 貴 者 敬焉 , 老 者 孝 焉 , 幼 者 慈 焉 , 少 者 友 焉 , 賤 者 惠 焉 。 此 禮也 , 行 之 則 行 也 , 立 之 則 義 也 。 今 之 所 謂 行 者 , 犯 其 上, 危 其 下 , 衡 道 而 強 立 之 , 天 下 無 道 , 故 若 天 下 有 道 ,則 有 司 之 所 求 也 。故 君 子 不 貴 興 道 之 士 , 而 貴 有 恥 之 士 也 ; 若 由 富貴 興 道 者 與 ? 貧 賤 , 吾 恐 其 或 失 也 ; 若 由 貧 賤 興 道 者 與? 富 貴 , 吾 恐 其 贏 驕 也 。 夫 有 恥 之 士 , 富 而 不 以 道 則 恥之 , 貧 而 不 以 道 則 恥 之 。弟 子 ! 無 曰 不 我 知 也 , 鄙 夫 鄙 婦 相 會 於 廧 陰 , 可謂 密 矣 , 明 日 則 或 揚 其 言 矣 ; 故 士 執 仁 與 義 而 明 行 之 ,未 篤 故 也 , 胡 為 其 莫 之 聞 也 。 殺 六 畜 不 當 , 及 親 , 吾 信之 矣 ; 使 民 不 時 , 失 國 , 吾 信 之 矣 。蓬 生 麻 中 , 不 扶 自 直 , 白 沙 在 泥 , 與 之 皆 黑 ; 是故 人 之 相 與 也 , 譬 如 舟 車 然 , 相 濟 達 也 , 己 先 則 援 之 ,彼 先 則 推 之 ; 是 故 , 人 非 人 不 濟 , 馬 非 馬 不 走 , 土 非 土不 高 , 水 非 水 不 流 。君 子 之 為 弟 也 , 行 則 為 人 負 , 無 席 則 寢 其 趾 , 使之 為 夫 人 則 否 。 近 世 無 賈 , 在 田 無 野 , 行 無 據 旅 , 苟 若此 , 則 夫 杖 可 因 篤 焉 。富 以 苟 , 不 如 貧 以 譽 ; 生 以 辱 , 不 如 死 以 榮 。 辱可 避 , 避 之 而 已 矣 ; 及 其 不 可 避 也 , 君 子 視 死 若 歸 。 父母 之 讎 , 不 與 同 生 ; 兄 弟 之 讎 , 不 與 聚 國 , 朋 友 之 讎 ,不 與 聚 鄉 , 族 人 之 讎 , 不 與 聚 鄰 ; 良 賈 深 藏 若 虛 , 君 子有 盛 教 如 無 。 」弟 子 問 於 曾 子 曰 : 「 夫 士 , 何 如 則 可 以 為 達 矣 ?」 曾 子 曰 : 「 不 能 則 學 , 疑 則 問 , 欲 行 則 比 賢 , 雖 有 險道 , 循 行 達 矣 。 今 之 弟 子 , 病 下 人 不 知 事 賢 , 恥 不 知 而又 不 問 , 欲 作 則 其 知 不 足 , 是 以 惑 闇 , 惑 闇 , 終 其 世 而已 矣 , 是 謂 窮 民 也 。 」曾 子 門 弟 子 或 將 之 晉 , 曰 : 「 吾 無 知 焉 。 」 曾 子曰 : 「 何 必 然 , 往 矣 ! 有 知 焉 , 謂 之 友 ; 無 知 焉 , 謂 之主 。 且 夫 君 子 執 仁 立 志 , 先 行 後 言 , 千 里 之 外 , 皆 為 兄弟 , 苟 是 之 不 為 , 則 雖 汝 親 , 庸 孰 能 親 汝 乎 ? 」曾 子 制 言 中 第 五 十 五曾 子 曰 : 「 君 子 進 則 能 達 , 退 則 能 靜 。 豈 貴 其 能 達哉 ? 貴 其 有 功 也 。 豈 貴 其 能 靜 哉 ? 貴 其 能 守 也 。 夫 唯 進之 何 功 ? 退 之 何 守 ? 是 故 君 子 進 退 , 有 二 觀 焉 。 故 君 子進 則 能 益 上 之 譽 , 而 損 下 之 憂 ; 不 得 志 , 不 安 貴 位 , 不懷 厚 祿 , 負 耜 而 行 道 , 凍 餓 而 守 仁 , 則 君 子 之 義 也 , 有知 之 , 則 願 也 ; 莫 之 知 , 苟 無 自 知 也 。吾 不 仁 其 人 , 雖 獨 也 , 吾 弗 親 也 ; 故 君 子 不 假 貴而 取 寵 , 不 比 譽 而 取 食 。 直 行 而 取 禮 , 比 說 而 取 友 ; 有說 我 則 願 也 ; 莫 我 說 , 苟 吾 自 說 也 。故 君 子 無 悒 悒 於 貧 , 無 勿 勿 於 賤 , 無 憚 憚 於 不 聞; 布 衣 不 完 , 疏 食 不 飽 , 蓬 戶 穴 牖 , 日 孜 孜 , 上 仁 ; 知我 , 吾 無 訢 訢 , 不 知 我 , 吾 無 悒 悒 。是 以 君 子 直 言 直 行 , 不 宛 言 而 取 富 , 不 屈 行 而 取位 ; 仁 之 見 逐 , 智 之 見 殺 , 固 不 難 ; 詘 身 而 為 不 仁 , 宛言 而 為 不 智 , 則 君 子 弗 為 也 。 君 子 雖 言 不 受 , 必 忠 , 曰道 ; 雖 行 不 受 , 必 忠 , 曰 仁 ; 雖 諫 不 受 , 必 忠 , 曰 智 。天 下 無 道 , 循 道 而 行 , 衡 塗 而 僨 , 手 足 不 揜 , 四 支 不 被, 此 則 非 士 之 罪 也 , 有 士 者 之 羞 也 。是 故 君 子 以 仁 為 尊 ; 天 下 之 為 富 , 何 為 富 ? 則 仁為 富 也 ; 天 下 之 為 貴 , 何 為 貴 ? 則 仁 為 貴 也 。 昔 者 , 舜匹 夫 也 , 土 地 之 厚 , 則 得 而 有 之 , 人 徒 之 眾 , 則 得 而 使之 , 舜 唯 以 仁 得 之 也 ; 是 故 君 子 將 說 富 貴 , 必 勉 於 仁 也。 昔 者 , 伯 夷 、 叔 齊 , 仁 者 也 , 死 於 溝 澮 之 間 , 其 仁 成名 於 天 下 ; 夫 二 子 者 , 居 河 濟 之 間 , 非 有 土 地 之 厚 、 貨粟 之 富 也 , 言 為 文 章 、 行 為 表 綴 於 天 下 。 是 故 君 子 思 仁義 , 晝 則 忘 食 , 夜 則 忘 寐 , 日 旦 就 業 , 夕 而 自 省 , 以 歿其 身 , 亦 可 謂 守 業 矣 。 」曾 子 制 言 下 第 五 十 六曾 子 曰 : 「 天 下 有 道 , 則 君 子 訢 然 以 交 同 ; 天 下 無道 , 則 衡 言 不 革 ; 諸 侯 不 聽 , 則 不 干 其 土 ; 聽 而 不 賢 ,則 不 踐 其 朝 ; 是 以 君 子 不 犯 禁 而 入 人 境 , 不 通 患 而 出 危邑 , 則 秉 德 之 士 不 ? 矣 。故 君 子 不 ? 富 貴 以 為 己 說 , 不 乘 貧 賤 以 居 己 尊 。凡 行 不 義 , 則 吾 不 事 ; 不 仁 , 則 吾 不 長 。 奉 相 仁 義 , 則吾 與 之 聚 群 ; 嚮 爾 寇 盜 , 則 吾 與 慮 。 國 有 道 , 則 突 若 入焉 ; 國 無 道 , 則 突 若 出 焉 , 如 此 之 謂 義 。夫 有 世 , 義 者 哉 , 曰 仁 者 殆 , 恭 者 不 入 , 憤 者 不見 使 , 正 直 者 則 邇 於 刑 , 弗 違 則 殆 於 罪 ; 是 故 君 子 錯 在高 山 之 上 , 深 澤 之 污 , 聚 橡 栗 藜 藿 而 食 之 , 生 耕 稼 以 老十 室 之 邑 ; 是 故 昔 者 禹 見 耕 者 五 耦 而 式 , 過 十 室 之 邑 則下 , 為 秉 德 之 士 存 焉 。 」曾 子 疾 病 第 五 十 七曾 子 疾 病 , 曾 元 抑 首 , 曾 華 抱 足 。 曾 子 曰 : 「 微 乎! 吾 無 夫 顏 氏 之 言 , 吾 何 以 語 汝 哉 ! 然 而 君 子 之 務 , 盡有 之 矣 ; 夫 華 繁 而 實 寡 者 天 也 , 言 多 而 行 寡 者 人 也 ; 鷹 ● 以 山 為 卑 , 而 曾 巢 其 上 , 魚 、 鱉 、 黿 、 ? 以 淵 為 淺 ,而 蹶 穴 其 中 , 卒 其 所 以 得 之 者 , 餌 也 ; 是 故 君 子 苟 無 以利 害 義 , 則 辱 何 由 至 哉 ?親 戚 不 悅 , 不 敢 外 交 ; 近 者 不 親 , 不 敢 求 遠 ; 小者 不 審 , 不 敢 言 大 ; 故 人 之 生 也 , 百 歲 之 中 , 有 疾 病 焉, 有 老 幼 焉 , 故 君 子 思 其 不 可 復 者 而 先 施 焉 。 親 戚 既 歿, 雖 欲 孝 , 誰 為 孝 ? 老 年 耆 艾 , 雖 欲 弟 , 誰 為 弟 ? 故 孝有 不 及 , 弟 有 不 時 , 其 此 之 謂 與 ?言 不 遠 身 , 言 之 主 也 ; 行 不 遠 身 , 行 之 本 也 ; 言有 主 , 行 有 本 , 謂 之 有 聞 矣 。 君 子 尊 其 所 聞 , 則 高 明 矣; 行 其 所 聞 , 則 廣 大 矣 , 高 明 廣 大 , 不 在 於 他 , 在 加 之志 而 已 矣 。與 君 子 游 , 苾 乎 如 入 蘭 芷 之 室 , 久 而 不 聞 , 則 與之 化 矣 ; 與 小 人 游 , 貸 乎 如 入 鮑 魚 之 次 , 則 與 之 化 矣 ;是 故 , 君 子 慎 其 所 去 就 。與 君 子 游 , 如 長 日 加 益 , 而 不 自 知 也 ; 與 小 人 游, 如 履 薄 冰 , 每 履 而 下 , 幾 何 而 不 陷 乎 哉 ? 吾 不 見 好 學盛 而 不 衰 者 矣 , 吾 不 見 好 教 如 食 疾 子 者 矣 , 吾 不 見 日 省而 月 考 之 其 友 者 矣 ! 吾 不 見 孜 孜 而 與 來 而 改 者 矣 ! 」曾 子 天 圓 第 五 十 八單 居 離 問 於 曾 子 曰 : 「 天 圓 而 地 方 者 , 誠 有 之 乎 ?」 曾 子 曰 :「離 ! 而 聞 之 , 云 乎 ! 」 單 居 離 曰 : 「 弟 子 不 察 , 此 以敢 問 也 。 」 曾 子 曰 : 「 天 之 所 生 上 首 , 地 之 所 生 下 首 ,上 首 謂 之 圓 , 下 首 謂 之 方 , 如 誠 天 圓 而 地 方 , 則 是 四 角之 不 揜 也 」「 且 來 ! 吾 語 汝 。 參 嘗 聞 之 夫 子 曰 : 『 天 道 曰 圓, 地 道 曰 方 , 方 曰 幽 而 圓 曰 明 ; 明 者 吐 氣 者 也 , 是 故 外景 ; 幽 者 含 氣 者 也 , 是 故 內 景 , 故 火 日 外 景 , 而 金 水 內景 , 吐 氣 者 施 而 含 氣 者 化 , 是 以 陽 施 而 陰 化 也 。 陽 之 精氣 曰 神 , 陰 之 精 氣 曰 靈 ; 神 靈 者 , 品 物 之 本 也 , 而 禮 樂仁 義 之 祖 也 , 而 善 否 治 亂 所 由 興 作 也 。陰 陽 之 氣 , 各 從 其 所 , 則 靜 矣 ; 偏 則 風 , 俱 則 雷, 交 則 電 , 亂 則 霧 , 和 則 雨 ; 陽 氣 勝 , 則 散 為 雨 露 ; 陰氣 勝 , 則 凝 為 霜 雪 ; 陽 之 專 氣 為 雹 , 陰 之 專 氣 為 霰 , 霰雹 者 , 一 氣 之 化 也 。毛 蟲 毛 而 後 生 , 羽 蟲 羽 而 後 生 , 毛 羽 之 蟲 , 陽 氣之 所 生 也 ; 介 蟲 介 而 後 生 , 鱗 蟲 鱗 而 後 生 , 介 鱗 之 蟲 ,陰 氣 之 所 生 也 ; 唯 人 為 ? 匈 而 後 生 也 , 陰 陽 之 精 也 。毛 蟲 之 精 者 曰 麟 , 羽 蟲 之 精 者 曰 鳳 , 介 蟲 之 精 者曰 龜 , 鱗 蟲 之 精 者 曰 龍 , ? 蟲 之 精 者 曰 聖 人 ; 龍 非 風 不舉 , 龜 非 火 不 兆 , 此 皆 陰 陽 之 際 也 。 玆 四 者 , 所 以 聖 人役 之 也 ; 是 故 , 聖 人 為 天 地 主 , 為 山 川 主 , 為 鬼 神 主 ,為 宗 廟 主 。聖 人 慎 守 日 月 之 數 , 以 察 星 辰 之 行 , 以 序 四 時 之順 逆 , 謂 之 厤 , 截 十 二 管 , 以 索 八 音 之 上 下 清 濁 , 謂 之律 也 。 律 居 陰 而 治 陽 , 厤 居 陽 而 治 陰 , 律 厤 迭 相 治 也 ,其 間 不 容 髮 。聖 人 立 五 禮 以 為 民 望 , 制 五 衰 以 別 親 疏 ; 和 五 聲以 導 民 氣 , 合 五 味 之 調 以 察 民 情 ; 正 五 色 之 位 , 成 五 穀之 名 , 序 五 牲 之 先 後 貴 賤 。 諸 侯 之 祭 , 牲 牛 , 曰 太 牢 ;大 夫 之 祭 , 牲 羊 , 曰 少 牢 ; 士 之 祭 , 牲 特 豕 , 曰 饋 食 ;無 祿 者 稷 饋 , 稷 饋 者 無 尸 , 無 尸 者 厭 也 ; 宗 廟 曰 芻 豢 ,山 川 曰 犧 牷 , 割 列 禳 瘞 , 是 有 五 牲 。此 之 謂 品 物 之 本 、 禮 樂 之 祖 、 善 惡 治 亂 之 所 由 興作 也 。 』 」武 王 踐 阼 第 五 十 九武 王 踐 阼 三 日 , 召 士 大 夫 而 問 焉 , 曰 : 「 惡 有 藏 之約 、 行 之 行 , 萬 世 可 以 為 子 孫 常 者 乎 ? 」 諸 大 夫 對 曰 :「 未 得 聞 也 ! 」 然 後 召 師 尚 父 而 問 焉 , 曰 : 「 昔 黃 帝 顓頊 之 道 存 乎 ? 意 亦 忽 不 可 得 見 與 ? 」 師 尚 父 曰 : 「 在 丹書 , 王 欲 聞 之 , 則 齊 矣 ! 」王 齊 三 日 , 端 冕 , 師 尚 父 ( 亦 端 冕 ) 奉 書 而 入 ,負 屏 而 立 , 王 下 堂 , 南 面 而 立 , 師 尚 父 曰 : 「 先 王 之 道不 北 面 ! 」 王 行 ( 西 ) 折 而(南 ) 東 面 ( 而 立 ) , 師 尚 父 西 面 道 書 之 言 曰 : 「 敬 勝怠 者 吉 , 怠 勝 敬 者 滅 , 義 勝 欲 者 從 , 欲 勝 義 者 凶 , 凡 事, 不 強 則 枉 , 弗 敬 則 不 正 , 枉 者 滅 廢 , 敬 者 萬 世 。 藏 之約 、 行 之 行 、 可 以 為 子 孫 常 者 , 此 言 之 謂 也 ! 且 臣 聞 之, 以 仁 得 之 , 以 仁 守 之 , 其 量 百 世 ; 以 不 仁 得 之 , 以 仁守 之 , 其 量 十 世 ; 以 不 仁 得 之 , 以 不 仁 守 之 , 必 及 其 世。 」王 聞 書 之 言 , 惕 若 恐 懼 , 退 而 為 戒 書 , 於 席 之 四端 為 銘 焉 , 於 機 為 銘 焉 , 於 鑑 為 銘 焉 , 於 盥 盤 為 銘 焉 ,於 楹 為 銘 焉 , 於 杖 為 銘 焉 , 於 帶 為 銘 焉 , 於 履 屨 為 銘 焉, 於 觴 豆 為 銘 焉 , 於 戶 為 銘 焉 , 於 牖 為 銘 焉 , 於 劍 為 銘焉 , 於 弓 為 銘 焉 , 於 矛 為 銘 焉 。席 前 左 端 之 銘 曰 : 「 安 樂 必 敬 」 ; 前 右 端 之 銘 曰: 「 無 行 可 悔 」 ; 後 左 端 之 銘 曰 : 「 一 反 一 側 , 亦 不 可以 忘 」 ; 後 右 端 之 銘 曰 : 「 所 監 不 遠 , 視 邇 所 代 」 。機 之 銘 曰 : 「 皇 皇 惟 敬 , 口 生 ● , 口 戕 口 。 」 鑑之 銘 曰 : 「 見 爾 前 , 慮 爾 後 。 」 盥 盤 之 銘 曰 : 「 與 其 溺於 人 也 , 寧 溺 於 淵 , 溺 於 淵 猶 可 游 也 , 溺 於 人 不 可 救 也。 」楹 之 銘 曰 : 「 毋 曰 胡 殘 , 其 禍 將 然 , 毋 曰 胡 害 ,其 禍 將 大 。 毋 曰 胡 傷 , 其 禍 將 長 。 」 杖 之 銘 曰 : 「 惡 乎危 ? 於 忿 疐 。 惡 乎 失 道 ? 於 嗜 慾 。 惡 乎 相 忘 ? 於 富 貴 。」帶 之 銘 曰 : 「 火 滅 修 容 , 慎 戒 必 恭 , 恭 則 壽 。 」履 屨 之 銘 曰 :「慎 之 勞 , 勞 則 富 」 ; 觴 豆 之 銘 曰 : 「 食 自 杖 , 食 自 杖! 戒 之 憍 , 憍 則 逃 。 」戶 之 銘 曰 : 「 夫 名 , 難 得 而 易 失 : 無 懃 弗 志 , 而曰 我 知 之 乎 ? 無 懃 弗 及 , 而 曰 我 杖 之 乎 ? 擾 阻 以 泥 之 ,若 風 將 至 , 必 先 搖 搖 , 雖 有 聖 人 , 不 能 為 謀 也 。 」 牖 之銘 曰 : 「 隨 天 之 時 , 以 地 之 財 , 敬 祀 皇 天 , 敬 以 先 時 。」劍 之 銘 曰 : 「 帶 之 以 為 服 , 動 必 行 德 , 行 德 則 興, 倍 德 則 崩 。 」 弓 之 銘 曰 : 「 屈 伸 之 義 , 廢 興 之 行 , 無忘 自 過 。 」 矛 之 銘 曰 : 「 造 矛 造 矛 ! 少 閒 弗 忍 , 終 身 之羞 。 」 「 予 一 人 所 聞 , 以 戒 後 世 子 孫 。 」衛 將 軍 文 子 第 六 十衛 將 軍 文 子 問 於 子 貢 曰 : 「 吾 聞 夫 子 之 施 教 也 , 先以 詩 世 ; 道 者 孝 悌 , 說 之 以 義 , 而 觀 諸 體 , 成 之 以 文 德; 蓋 受 教 者 七 十 有 餘 人 。 聞 之 ; 孰 為 賢 也 ? 」 子 貢 對 ,辭 以 不 知 。文 子 曰 : 「 吾 子 學 焉 , 何 謂 不 知 也 。 」 子 貢 對 曰: 「 賢 人 無 妄 , 知 賢 則 難 , 故 君 子 曰 : 『 知 莫 難 於 知 人』 , 此 以 難 也 。 」 文 子 曰 :「若 夫 知 賢 , 人 莫 不 難 ; 吾 子 親 游 焉 , 是 敢 問 也 。 」 子貢 對 曰 : 「 夫 子 之 門 人 , 蓋 三 就 焉 ; 賜 有 逮 及 焉 , 有 未及 焉 , 不 得 辯 知 也 。 」 文 子 曰 : 「 吾 子 之 所 及 , 請 問 其行 也 。 」子 貢 對 曰 : 「 夙 興 夜 寐 , 諷 誦 崇 禮 ; 行 不 貳 過 ,稱 言 不 苟 , 是 顏 淵 之 行 也 。 孔 子 說 之 以 詩 , 詩 云 : 『 媚玆 一 人 , 應 侯 順 德 。 永 言 孝 思 , 孝 思 惟 則 。 』 故 國 一 逢有 德 之 君 , 世 受 顯 命 , 不 失 厥 名 , 以 御 于 天 子 以 申 之 。在 貧 如 客 , 使 其 臣 如 藉 ; 不 遷 怒 , 不 探 怨 , 不 錄舊 罪 , 是 冉 雍 之 行 也 。 孔 子 曰 : 『 有 土 君 子 , 有 眾 使 也, 有 刑 用 也 , 然 後 怒 ; 匹 夫 之 怒 , 惟 以 亡 其 身 。 』 詩 云: 『 靡 不 有 初 , 鮮 克 有 終 。 』 以 告 之 。不 畏 強 禦 , 不 侮 矜 寡 ; 其 言 曰 性 , 都 其 富 哉 , 任其 戎 , 是 仲 由 之 行 也 。 夫 子 未 知 以 文 也 , 詩 云 : 『 受 小共 大 共 , 為 下 國 恂 蒙 。 何 天 之 寵 , 傅 奏 其 勇 。 』 夫 強 乎武 哉 , 文 不 勝 其 質 。恭 老 恤 孤 , 不 忘 賓 旅 , 好 學 省 物 而 不 懃 , 是 冉 求之 行 也 。 孔 子 因 而 語 之 曰 : 『 好 學 則 智 , 恤 孤 則 惠 , 恭老 則 近 禮 , 克 篤 恭 以 天 下 , 其 稱 之 也 , 宜 為 國 老 。 』志 通 而 好 禮 , 擯 相 兩 君 之 事 , 篤 雅 其 有 禮 節 也 ,是 公 西 赤 之 行 也 。 孔 子 曰 : 『 禮 儀 三 百 , 可 勉 能 也 ; 威儀 三 千 , 則 難 也 。 』 公 西 赤 問 曰 : 『 何 謂 也 ? 』 孔 子 曰: 『 貌 以 擯 禮 , 禮 以 擯 辭 , 是 之 謂 也 。 』 主 人 聞 之 以 成。 孔 子 之 語 人 也 , 曰 : 『 當 賓 客 之 事 則 通 矣 。 』 謂 門 人曰 : 『 二 三 子 欲 學 賓 客 之 事 者 , 於 赤 也 。 』滿 而 不 滿 , 實 如 虛 , 通 之 如 不 及 , 先 生 難 之 ; 不學 其 貌 , 竟 其 德 , 敦 其 言 ; 於 人 也 , 無 所 不 信 , 其 橋 大人 也 ? 常 以 皓 皓 , 是 以 眉 壽 , 是 曾 參 之 行 也 。 孔 子 曰 :『 孝 , 德 之 始 也 ; 弟 , 德 之 序 也 ; 信 , 德 之 厚 也 ; 忠 ,德 之 正 也 , 參 也 , 中 夫 四 德 者 矣 哉 。 』 以 此 稱 之 也 。業 功 不 伐 , 貴 位 不 善 , 不 侮 可 侮 , 不 佚 可 佚 , 不敖 無 告 , 是 顓 孫 之 行 也 。 孔 子 言 之 曰 : 『 其 不 伐 則 猶 可能 也 , 其 不 弊 百 姓 者 則 仁 也 。 詩 云 : 「 愷 悌 君 子 , 民 之父 母 。 」 』 夫 子 以 其 仁 為 大 也 。學 以 深 , 厲 以 斷 , 送 迎 必 敬 , 上 友 下 交 , 銀 手 如斷 , 是 卜 商 之 行 也 。 孔 子 曰 : 『 詩 云 「 式 夷 式 已 , 無 小人 殆 。 」 而 商 也 其 可 謂 不 險 也 。 』貴 之 不 喜 , 賤 之 不 怒 ; 苟 於 民 利 矣 , 廉 於 其 事 上也 , 以 佐 其 下 , 是 澹 臺 滅 明 之 行 也 。 孔 子 曰 : 『 獨 貴 獨富 , 君 子 恥 之 , 夫 也 中 之 矣 。 』先 成 其 慮 , 及 事 而 用 之 , 是 故 不 忘 , 是 言 偃 之 行也 。 孔 子 曰 :『欲 能 則 學 , 欲 知 則 問 , 欲 善 則 訊 , 欲 給 則 豫 , 當 是 如偃 也 得 之 矣 。 』獨 居 思 仁 , 公 言 言 義 ; 其 聞 之 詩 也 , 一 日 三 復 白圭 之 玷 , 是 南 宮 縚 之 行 也 。 夫 子 信 其 仁 , 以 為 異 姓 。自 見 孔 子 , 入 戶 未 嘗 越 屨 , 往 來 過 人 不 履 影 ; 開蟄 不 殺 , 方 長 不 折 ; 執 親 之 喪 , 未 嘗 見 齒 , 是 高 柴 之 行也 。 孔 子 曰 : 『 高 柴 執 親 之 喪 則 難 能 也 , 開 蟄 不 殺 則 天道 也 , 方 長 不 折 則 恕 也 , 恕 則 仁 也 ; 湯 恭 以 恕 , 是 以 日躋 也 。 』此 賜 之 所 親 睹 也 , 吾 子 有 命 而 訊 , 賜 則 不 足 以 知賢 。 」 文 子 曰 : 「 吾 聞 之 也 , 國 有 道 則 賢 人 興 焉 , 中 人用 焉 , 百 姓 歸 焉 。 若 吾 子 之 語 審 茂 , 則 一 諸 侯 之 相 也 ,亦 未 逢 明 君 也 。 」子 貢 既 與 衛 將 軍 文 子 言 , 適 魯 , 見 孔 子 曰 : 「 衛將 軍 問 二 三 子 之 行 於 賜 也 , 不 一 而 三 , 賜 也 辭 不 獲 命 ,以 所 見 者 對 矣 ; 未 知 中 否 , 請 嘗 以 告 。 」 孔 子 曰 : 「 言之 。 」 子 貢 以 其 質 告 。 孔 子 既 聞 之 , 笑 曰 : 「 賜 , 汝 偉為 知 人 , 賜 ! 」 子 貢 對 曰 : 「 賜 也 焉 能 知 人 , 此 賜 之 所親 睹 也 。 」 孔 子 曰 : 「 是 女 所 親 也 : 吾 語 女 耳 之 所 未 聞, 目 之 所 未 見 , 思 之 所 未 至 , 智 之 所 未 及 者 乎 ? 」 子 貢曰 : 「 賜 得 則 願 聞 之 也 。 」孔 子 曰 : 「 不 克 不 忌 , 不 念 舊 惡 , 蓋 伯 夷 、 叔 齊之 行 也 。晉 平 公 問 於 祁 徯 曰 : 『 羊 舌 大 夫 , 晉 國 之 良 大 夫也 , 其 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阳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