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部小说,内容是男主末世重生完本小说重生到80世纪清末还是民国时期左右的一个美国

今年八月份去莫斯科参展,回来除了带几瓶包装还算有点特色的伏特加孝敬老爹外, 完全找不到什么伴手礼可买。为啥我这个俄罗斯的仰慕者买不下手?可以说这里不管吃的穿的用得, 物质并不贫乏,但质量和设计都极其平庸,就是说消费品都没有竞争力。纪念品也毫无特色,而且多半都不是他们制造的。满大街跑的都是都是进口汽车, 偶见奇瑞, 著名的老拉达那是很难找了。 我悲哀地意识到, 伟大的俄罗斯已经变成一个技术上乏善可陈的国家了.这么庞大的国家, 靠出口自然资源过日子,那得多危险啊,我都替他们紧张。果然,最近卢布危机越来越严重了。 &br&&br&今年是一战的100周年,那个时期俄国的主要外汇来源是乌克兰的粮食,所以 沙俄参加一战想得到的好处是黑海海峡的控制权, 这样才能确保出口通道的畅通。 但是现在俄罗斯还是只有石油天然气可供出口,所以才需要控制乌克兰, 因为这是通往西欧的天然气管道所经过之处。 哎,这一百年过去了, 还走在这个死循环里啊。 &br&&br&过去的30年, 不说东亚的新兴国家, 类似日本和德国这样的国家也仍然是制造强国。俄国有科技人才, 有教育良好又相对廉价的劳动力, 有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有广袤的土地和饥渴的市场 , 可是为什么除了苏联留下的军火制造和能源开采,没有电子产品 ,没有成衣制造,没有机械制造业呢? 有谁买过来自俄罗斯的消费品呢?有的西方经济学家讽刺俄国, 说他们是“&b&建立在原材料贸易和普遍腐败上的原始经济&/b&”, 这个对于曾经的世界第二工业强国可真是一大讽刺。&br&&br&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崩溃几年,这也是正常的,其他东欧国家也是这样。 到了普京执政时期,油价一路飙升, 俄罗斯的收入大增,预算也平衡了,看起来很美的样子。(叶利钦时期油价大约16.7美元/桶,普京上台后达到了40美元/桶, 后来的油价有阵子都到了140美元了)。 但是去了俄罗斯一看, 甚至基础设施也很不怎么样,基本是苏联时期的底子 。莫斯科的车辆保有量和人口其实比中国的京沪都少多了, 但是交通堵塞之严重,只能归结于政府的不作为。 那么,这些年的收入上哪里去了?
哎, 一来是官僚机构的贪污(在2011年世界银行发布的适宜经商程度排名,, 俄罗斯名列123位,低于格鲁吉亚(19名)和吉尔吉斯斯坦(44名)), 贪污的数字估计高达每年3000亿美元, 相当于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的1/4. ) 二来就是普通国民确实有一些福利待遇。 &br&&img src=&/a3d3d12bb8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a3d3d12bb8_r.jpg&&&br&但是,出卖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的收入都这么轻易地花掉了, 谁来考虑俄罗斯的未来呢? 看起来很强大的国家,其实岌岌可危。 所以现在由于油价和制裁引起的经济危机, 不待智者而后知。 而这个经济危机的实质,其实是长期酝酿的政治危机。 &br&&br&因为, 政治精英的职责,就是为了全民族的未来做长远的筹划。 可是 ,俄罗斯的政治领导人却对此毫无作为, 只是通过发放一些福利来讨好公民,通过打击异己来巩固权位, 通过迎合民族主义情绪来维护自己的执政合法性。 说得严厉些,普京一伙的内在思想其实是:“&b&在台上越久越好。 至于我下台后,哪管洪水滔天?”&/b&&br&&br&有些人觉得普京态度强硬,看似雄才大略的样子。 西方又多半觉得他是个邪恶的独裁者,野心勃勃。 其实, 我觉得最近读到他的一个前亲信普加乔夫对他的评价很有道理: &b&普京并不邪恶,他完全是随性而为。 ( Putin is not evil, he is just
Completely Winging It)&/b&. 普加乔夫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说:“普京不是对未来制定策略制定计划的那种人,他只生活在当下。他没有任何计划,他此前也没有把目标定为当上总统。 他甚至没有想过继续待在政府里。”而且, 普京不懂也不喜欢经济。对他来说读那些报告很枯燥很无聊。他喜欢明确的东西:俄罗斯继续向前;事情发展有多好。他对正在发生的事没有深入的理解。普京身边的人知道普京喜欢好消息,所以不管发生了什么,他们总是给他带去好消息。对他来说,这足以让他有好的心情了。&br&&br&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普京执政那么多年,外交政策是完全反应性的, 而不是主动性的。 他曾经希望北约邀请俄国加入, 他曾经对美国应对911的举动标示善意,对格鲁吉亚的入侵,其实也是起因于萨卡什维利的挑衅; 而今年吞并克里米亚, 也没人可以说他是蓄谋已久,应当是骑民族主义之虎难下所致。所以, 归根到底, 普京在国内长期发展上不作为, 国际事务中也是没有长远规划,其实因为他并不杰出,根本不是适合俄罗斯这样一个大国 的领导人。那么,为什么他支持率很高呢? 为什么如果他现在下台,也很难想象其他人来接替他的位置呢?这个从长的历史时期来考虑, 就是因为&b&俄罗斯的政治人才长期匮乏已经到了极点&/b&。 &br&&br&普京在这个位置上呆这么久, 一直是个谜,因为他背后既没有一个大组织支持, 上台前也没有做过什么贡献。 但是如果从比较的角度,就可以发现, 当时叶利钦其实是矮子里面拔将军, 他根本找不到什么合适的人才接替他这个烂摊子。 那么,普京相比他人的优势何在呢? 哎,我先来讲个只有我注意到的神奇预言吧。 &br&&br&很多人可能还记得那个英国史上最大的间谍哈罗德o金o菲尔比吧。 他在1963年成功逃到苏联后,1988年去世。 记得我十几年前在一期《参考消息》上,读到80年代时英国记者对寓居莫斯科的菲尔比的采访。 在问及苏联的前途时,菲尔比指出苏联领导层思想非常陈旧, 他觉得未来的领导人会出现在克格勃里, 原因是他们是苏联精英阶层中唯一受教育程度高, 外语好,而且相对而言对外部世界了解较多的群体,而且他们又对国家权力机构的运作了如指掌。 嗯,后来我有次在看到普京的新闻时,突然想起这段话, 觉得这个大间谍可真是神人啊,人家可是剑桥三一学院的高材生哩。 &img src=&/a581e675e9f_b.jpg& data-rawwidth=&606& data-rawheight=&8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6& data-original=&/a581e675e9f_r.jpg&&&br&所以普京上台后, 重要的手下除了像梅德韦杰夫这样的大学同学外, 大多是原来苏联强力部分的老成员。 在快当上总统前的一次晚会上, 当时还是总理的的普京对自己当年的老同事发表了讲话, 开玩笑说:“我向诸位报告, 联邦安全局秘密安插在政府部门内的一批特工干得很顺利,正在执行首期任务。 ”通过这些人,他成功地实现了对全国的控制。 &br&&br&但是问题还是, 俄罗斯到底是一人一票直选的国家,叶利钦是可以指定普京,可为啥老百姓也要投票给他呢? 也是因为他们没得选择。 &br&&br&政治领袖的涌现,从体制内外均有可能。 从体制内来说, 菲尔比为什么认为觉得苏联当时的政治领导不行呢?从苏联的诞生追溯起, 前两代领导人, 列宁和斯大林,不管支持还是反对他们的,都得承认他们是有宏大计划和铁腕执行力的领导人。 但是, 斯大林后就不行了。 在后斯大林时代的一班领导人中,赫鲁晓夫也许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但他却仍然没有能够把事情做好,政治经济政策昏招不断。 因为他和他的同僚是在斯大林那种反复的残酷清洗中幸存下来的,他们的政治智慧,被挤压并蜕变为首先为“生存哲学”所主导的犬儒意识。赫鲁晓夫能够成为后斯大林时代苏联的最高领导人,不是因为他在思想深度和远大政治规划上比他的同志更为杰出,而只是因为他的狡猾以及对于高层政治力量对比的无与伦比的阅读能力 。 而到了勃列日涅夫时期,他本来就是被硬推上位的,当了领导人后收集勋章和奢侈品到了可笑的地步,这样贪恋虚荣和财富的庸人, 只能勉强守成而已。(而他执政的时期,却是计算机革命开展的同时,苏联在这个阶段,技术和经济就永久性地落后于西方了)。
至于到了戈尔巴乔夫时期, 他的初衷肯定也是想做适当改革而已, 但最后是他统治下的国家苏联解体,经济崩溃, 不管回过头来怎么自圆其说, 作为领导人没有比这更失败的了。 叶利钦也是苏共体制内的大人物易帜过来的,执政后乏善可陈, 酗酒成性,而且操守也很可疑(普京就任总统后的第一个法令,就是宣布叶利钦及家人免于刑事起诉。)。 &br&&br&可是, 像东欧那些国家不是都有各种前反对派上台么? 而且韩国也有金大中, 台湾也有民进党?原因是,不是反对派就有机会上台的,他们也要证明自己有执政能力, 也要有一步一步的政治历练,但苏联体制太久了,经过几代人的逆向清洗和思想灌输,体制外的人才也扼杀得差不多了。 这不仅使得苏联国家本身失去了从不同政见者的批判性意见中汲取改善自身的思想资源,也使得这些知识分子在自身理想破灭的同时,和政治舞台疏远了。 所以苏联解体后,没有出现类似哈维尔、金大中这样的人物和政党,所以只能继续因循旧路。 普京时期为了维护个人权位, 对媒体和社会组织大加压制,使得自己更成为人们唯一可选择的对象。 这样自己是地位巩固了, 没有人才储备的俄罗斯未来怎么办?&br&&img src=&/a24f4a9f00d94cdc368c19ab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3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a24f4a9f00d94cdc368c19ab_r.jpg&&&br&这次俄罗斯的经济危机, 其实本来就有前车之鉴。 20世纪80年代中期油价的下跌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由此所带来的经济停滞最终引发了布尔什维克退出政治舞台。前俄罗斯总理盖达尔说,由于沙特并未在当时抑制油价下跌,导致苏联每年经济损失超过200亿美元,最终使得这个巨人崩盘。 盖达尔对此则评价道,&b&“苏联的溃败是一个很好的经验教训:任何政权如果以高油价最为立国之本的话,很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分崩瓦解&/b&。” 可是,在位者不谋其政, 民间组织又发挥不出影响力,只能看着国家一步一步走向未知的前方断崖。&br&&br&当然,这次危机是有西方制裁的因素。 西方现在觉得普京很危险, 还有把他比较成希特勒的说法,其实这是陷入了固定模式思维。 本质上说,一个国家领导人的能量,和他个人的能力关系不大,而是和他统治的国家的国力关系更大。当初希特勒为什么危险,不是因为他有什么魔力,而是因为他统治下的德国有高度发达的制造业和普鲁士的军事传统。
现在普京统治下的俄罗斯的经济总量大概相当于“广东+江苏”,是中国的5分之一强,美国的8分之一。军费开支只有中国的一半,美国的8分之一。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只会更弱。 很多人还是觉得俄罗斯是前几名的强国,这是把苏联时代的地位和现在混淆了。 可以把今天的俄罗斯比喻成一种叫&b&红巨星&/b&的天体,它是暮年的恒星。 它看起来比原来的体积大几万亿倍, 但由于恒星质量没有增加,它的密度非常低。密度太低使得它的引力场已经不能吸引自己全部的物质,因此每时每刻它都有很多物质抛撒到宇宙中。俄罗斯也是这样, 看起来还算庞然大物,但是资本和有前途的年轻人都在不断逃离。 &br&&br&真的觉得普京邪恶的话, 倒不妨把他比喻成希特勒曾经的导师墨索里尼。 虽然他比起希特勒来说是资格老得多的独裁者,但是真的扩张起来, 凭借国力衰弱的意大利,只能欺负一下极其弱小的埃塞俄比亚。 俄罗斯现在可是连和格鲁吉亚冲突都乌龙不断的银样镴枪头了。 &br&&br&那么普京的未来呢?按照对普京的日常生活的描述, 他根本没有时间思考。在永无休止的典礼号角乐中,他从一个黄金屋走到另一个接待会。 他独立思考的内容很少:他的演讲都是提前写好的,他的立场都是提前设想过的。在政权之巅太久了, 他就像默克尔说的,已经丧失了现实感,还是用前克格勃特工的视角来打量世界。他确实也渴望俄罗斯得到尊重, 但是错把让人恐惧当成尊重。他最喜欢的书籍是关于关于恐怖的伊凡 ,叶卡捷琳娜二世和彼得大帝的历史书籍,从中汲取的, 当然是时过境迁的沙俄时期的统治术。 就算他能纵横捭阖,至死保持领袖地位,但那又如何? &br&&br&在Ben Judah的《脆弱的帝国》(Fragile Empire: How Russia Fell In and Out
of Love With Vladimir Putin)里有这样一个段落:“幕僚说,他们曾经听到过他真诚的独白。那是在一个温暖夏夜,普京开诚布公的谈论起国家的命运。他问那些身边的人,谁才是俄罗斯史上最大的叛国贼。但他并没有等待属下们回答。他说,俄罗斯史上最大的罪犯,是那些把权力扔在地上,让一些歇斯底里的疯子捡起来的懦怯者,比如尼古拉二世,和戈尔巴乔夫。而他,永远不会重蹈覆辙。“&br&&br&普京的这个说法有一些道理 。 当初尼古拉二世放弃皇位后, 既不愿让自己有血友病的长子继位,又不能强迫自己的弟弟顶班,结果国家架构马上崩塌。 但是,如果不是沙俄的长期压制导致民间组织力量的缺少的话, 国家也不会那么快激进化,他的一家也不会在叶卡捷琳堡被处死。 所以这怪谁呢? 同样的命运,也许就等着普京. 怎么下台?怎么收手? 他还等得到他的普京么? &br&&br&普京统治俄罗斯这些年,就是依靠石油吹了个大泡泡。 这个泡沫,闪亮有时,破灭有时。 但是,长远来说, 可怜这个代价是由俄罗斯民族来承担的。 在过去十五年里科技飞速发展,可是他们躺在一时的石油收入上停滞不前。随着老龄化的加重和苏联时期技术积累的流逝(这两点几乎是不可逆转的), 俄罗斯的再次兴旺可能就遥遥无期了。&br&&br&----------------------------------------补充的分割线-----------------------------------------------------------------------------&br&呀,第一次得到这么多赞,看来以后还是要多回答时事题材:)&br&声明一下, 我对俄罗斯的未来还是抱有信心,只是觉得他们应当挣脱普京给他们的错觉,不要沉溺在苏联时期的国际地位和所谓荣光里。俄罗斯何必成为小型的苏联,既然已经放弃那种全球性的意识形态了,
干嘛非要全球争霸?那么多核武器就是战略纵深,何必控制周边国家?俄罗斯民族人口少,那适当增加其他民族的人口又如何?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普希金还有黑人血统哩,苏共的早期领导人一大半都是犹太人呢。穆斯林的比例增加, 也未尝不可以看成一个契机,让国家思想变得更多元化一些。 俄罗斯民族的伟大,是因为十九、二十世纪的文学、艺术、科技、思想传统的伟大,并不是因为他们曾经占领了多大地盘或打了多少胜仗。&br&俄罗斯历史上遇到的苦难时期多了 ,我当然相信都会熬过去。 只是最好不要像以前多次发生的,寄希望于某个伟人或政党能替他们指出一条明路,而是能够真的由人民来掌握自己的方向和命运。&br&&br&&br&-----------------------------------再补充的分割线 -------------------------------------------------------------------&br&有知友评价说屁话那么多,具体普京最后会怎样, @暗香浮动月黄昏 的本题答案就很赞。 &br&&br&还有知友问说我具体有什么建议, 我就一句话, 俄罗斯的现政权辜负了俄罗斯人民,正视国家现状踏实建设,比滥用资源装强大要困难很多。
逻辑上都知道每个国家都应当采取和自己现有经济实力配套的外交政策。 但是, 虽然从经济实力上看俄罗斯暂时已经是二流国家, 但是俄国人的大国情节可能很难扭过来。 而且, 正因为如此, 在对经济问题无从着手的情况下, 普京政权更会倾向于通过外交上的强势立场来迎合民族主义情绪,以保住执政地位。 谁都知道正确的事情是调整产业结构, 再造国家长远的竞争力, 这都是很难很难,而且在任期内不见得会见效的事情。 可是既然在国际关系上亮出肌肉就可以得到国内一片喝彩,而他的目的只是留在位上,
自然还是会下意识地舍难从易,直到有一天玩不下去为止。 &br&在《女人香》的剧末演说中, 中校说: “Now I have come to the crossroad of my life.
I always knew what the right path was. Without exception I knew. But I never took it. You know why ? It is
too--- damn----- hard!&u&我现在已经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 我一直知道那条路是正确的, 毫无例外,我就是知道, 但我从不走。 为什么? 因为太TMD苦了&/u&。 ”正确的路往往也是最困难的路, 这一点对个人是真理, 对政权也是真理。
今年八月份去莫斯科参展,回来除了带几瓶包装还算有点特色的伏特加孝敬老爹外, 完全找不到什么伴手礼可买。为啥我这个俄罗斯的仰慕者买不下手?可以说这里不管吃的穿的用得, 物质并不贫乏,但质量和设计都极其平庸,就是说消费品都没有竞争力。纪念品也毫…
五万云南知青大罢工 &br&“不回城 毋宁死”&br&(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第27、28集反映了这一情况)&br&&br&知青已经被逼到绝路上去了~&br&&br&【本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立删】&br&由于兵团知青大多是1969年前后从京津沪及部分省会城市来到边疆的,年数长达七八年以上,常年生活在条件艰苦的基层连队,看不到前途,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他们要求返城的愿望比插队的知青更迫切,更强烈。粉碎“四人帮”两年过去了,国家的整体情况在好转,唯独知青的生存状态未得到根本改善,这就必然导致他们对有关政策强烈不满。1978年的年底,震撼全国的云南知青大返城运动爆发了。&br&&br&云南在当时有来自北京上海等城市的知识青年共计约十一万人。导致这次运动的一个前提原因是,这年秋天,全国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在北京开了40多天后,经过激烈的争论,最后形成了一个决议,即《知青工作四十条》(以下简称《四十条》),这个决议不仅肯定“文革”以来上山下乡工作取得了“伟大成就”,而且强调指出今后仍然要“有计划地动员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与工农相结合”。&br&&br&这个《四十条》里还明确规定,今后农场(兵团)知青一律按照国营企业职工对待,不再列入国家知青政策的照顾范围。正是这一条,彻底破灭了滞留边疆的200万兵团知青的愿望。他们不仅为边疆建设贡献了整整十年的青春岁月,最后却连回城的权利都给剥夺了!&br&&br&西双版纳橄榄坝农场七分场的上海女知青徐玲先之死,成为这场大风暴的导火索。&br&&br&徐玲先分娩时难产,而此时农场的赤脚医生却喝得大醉,结果母子不幸双亡。消息很快便传遍了整个农场,闻讯而来的知青络绎不绝,将停尸房围得水泄不通。他们个个挽着裤腿,戴着黑纱或者小白花。&br&&br&这些知青一开始只是无目的地议论,转而便有了最初的动议,要农场领导同意举行追悼会,要求对造成徐玲先母子死亡的人员进行严惩,后来又提出一些改善知青待遇和医疗卫生条件的要求。于是,这一由女知青之死引发的不满情绪,迅速演变为针对知青普遍命运的反抗行动。&br&&br&在与农场僵持了两天后,知青们不得不采取了另一种极端做法。他们抬着徐玲先的尸体,踏上了前往西双版纳州府景洪的大路。&br&&br&云南省委紧急指示:要多做工作,不要激化矛盾。一位中央领导也为此讲了话。全国各建设兵团、边疆农场都接到上级有关部门的紧急通知,加强了对知青动态的密切注视,以防出现连锁反应。&br&&br&知青向西双版纳州委提出了三项要求:&br&&br&第一,惩办肇事医生,追究其法律责任;&br&&br&第二,改善农场的医疗卫生条件,保证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br&&br&第三,给死者开追悼会,追认烈士,优抚死者家属。&br&&br&然而,这种并不过分的要求,却没有得到州领导的认可。于是,知青们在景洪抬尸游行,围观者不计其数。&br&&br&第四天,领导们终于出面了,他们带来了上级的有关答复:第一,对肇事医生严肃处理,追究责任;第二,徐玲先享受因公死亡待遇,同意开追悼会;第三,进一步落实知青政策,责成农场尽快改善医卫条件,并统筹解决知青生活中存在的多方面的问题,等等。知青的要求基本上得到了满足。&br&&br&然而,当这支请愿队伍退出景洪时,他们却在路上遇到了另一支知青队伍。这是一支罢工的大军,他们打出的两块横标上写着两行惊心动魄的大字:“知青要做人!”“知青要回城!”&br&&br&&br&&br&&img src=&/972d23b1e350c559ebf9a_b.jpg& data-rawheight=&351& data-rawwidth=&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972d23b1e350c559ebf9a_r.jpg&&&br&&br&&br&&br&&br&&br&&br&&br&&img src=&/ecf7b365d2c_b.jpg& data-rawheight=&269& data-rawwidth=&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ecf7b365d2c_r.jpg&&&br&&br&领导这次知青大罢工的是一名上海籍知青,叫丁惠民,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br&&br&丁惠民对一些犹豫不决的知青说:“你们情愿当一辈子知青吗?现在命运就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你要么一辈子当知青,要么横下一条心,除了回城,别无选择!《国际歌》唱得好,不靠神仙皇帝,全靠我们自己救自己。想一想十年青春付之东流,你们还等什么?”&br&&br&不到一周,景洪农场12个分场的知青都被串联起来,成立了“声援橄榄坝知青领导小组”,通过宣言,丁惠民被推选为总指挥。这一事件令云南省委十分头疼,立即派出省、州联合工作组,与罢工的知青进行了一次正面接触。&br&&br&省、州工作组的领导们摆出一副官架子与知青代表见面,居高临下地说了一番劝导的话,使得知青们十分不快。丁惠民看出这些领导人并没有诚心,便突然提出一个让他们为难的问题:“各位领导,我有一个小小的问题需要你们回答,你们是不是可以向我们交交底,你们的家里都有几个子女在乡下当知青?”这个问题让领导们目瞪口呆。确实,他们中间没有一个人有子女此时还在乡下当知青。领导们发怒了,对着丁惠民和其他知青谈判代表拍桌子,大声斥责起来。&br&&br&知青罢工代表立即全体退场,表示抗议。&br&&br&也就是在这罢工的关键时刻,中央知青工作会议在北京闭幕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把会议决议播发后,犹如在火堆上又泼了一瓢油,知青们的愤怒更加强烈了,要求回城的信念更加坚定了。&br&&br&日,罢工知青向州委正式提出北上请愿的要求,并在未获同意的情况下,强行组队北上。冲突再次迅速升级,又一轮斗争开始了。&br&&br&一封寄自北京的匿名航空信及时地送到了丁惠民手里。写信人显然熟知这里发生的一切,他向罢工决策者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北京最高层对上山下乡运动存在着不同看法,分歧很大。《四十条》并不代表许多老同志的意见,据说邓副主席对知青问题已另有指示,云云。&br&&br&几乎与此同时,另一位上海知青收到朋友的来信,朋友的父亲刚刚参加了北京全国知青工作会议,他将这次会议中的种种内幕和细节透露给了远方的这位知青朋友。信中说:“……我父亲说,知青问题迟早是有希望解决的,但是切忌操之过急。”&br&&br&这两封信给了罢工的组织指挥者以很大的信心与勇气,他们决定继续北上,并写了《北上请愿并致党中央、华主席、邓副主席一封公开信》。在北上请愿团成立大会上,丁惠民讲了话:&br&&br&我们的目的是代表云南农垦十万知识青年向党中央、国务院负责同志当面呈交请愿书,并作口头汇报,反映十年上山下乡道路存在的错误和问题。我们唯一的宗旨和使命,是将全体农垦知青的最高心愿———大返城的要求转达给敬爱的华主席、邓副主席。我们的要求是合理的,是顺应党心民心和历史潮流的。我们坚信党中央在了解农垦知青真实情况后,是会同情和理解我们这一正当要求的。&br&&br&经过一番较量,知青请愿团战胜了省、州工作组,顺利到达昆明,正式进驻云南农垦总局招待所。&br&&br&云南省委派人会见了知青代表。省委某领导并没好好看《请愿书》和《北上宣言》,瞄了一眼便交给了秘书。然后他却郑重其事地指出,知青们赴北京请愿的做法是错误的,并向他们转达了中共中央办公厅的一个电话指示:“云南省委办公厅并转知青代表请愿团,中央原则上不同意你们来北京。希望你们立即返回农场抓革命促生产,并配合当地党委做好落实知青政策的工作。”&br&&br&省委这位领导的脸上现出严肃的表情,口气严厉地接着说:“同志们,你们必须立即停止一切不利于安定团结的错误行动,无条件回农场去,抓革命促生产,否则你们就要犯更大的错误!”&br&&br&几个知青代表小声地耳语了几句后,丁惠民站起来宣布道:“请领导同志转告中央,我们肩负云南边疆十万农场知青的重任赴京请愿。我们的决心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br&&br&12月28日下午,知青北上请愿团近百名代表,打着旗帜,义无反顾地踏上铁路路轨,在昆明火车站以东两公里处一个叫做羊方凹的地方集体卧轨示威,致使当日应由昆明开出的数十对客运和货运列车受阻;昆明连接京沪、京广、陇海干线的铁路大动脉中断。&br&&br&消息传出,全国为之震动,数以千计的昆明市民和学生冒着严寒,纷纷赶到羊方凹围观。当天晚上,省、市委组成工作组赶赴卧轨现场,进行说服劝阻工作。大批军警也奉命开进羊方凹,待命行动。&br&&br&60个小时过去了,铁路线依然中断,连秘密开往中越边境的军用列车也不得不停在那儿。&br&&br&3天3夜后,云南知青大卧轨的严重事态终于惊动了北京的最高层。&br&&br&12月31日凌晨,北京方面电告云南,同意知青请愿团赴京反映情况,但人数须限定在30人以内。&br&&br&喜讯传到羊方凹,响起了一阵欢呼声。欢呼后,知青们又抱头痛哭。他们终于用自己的行动震动了北京,换得了应有的一份权利。日,刚下过一场大雪的北京火车站迎来了这批衣衫单薄的云南知青。丁惠民在月台上左右张望了一番,没有任何人前来同他们接洽与中央首长见面事宜。他心里被这种怠慢与冷遇暗暗地激起了一团火,于是下了命令:“全体集合,打出我们的旗帜,列队前进。目标,人民英雄纪念碑,出发!”&br&&br&30位皮肤黝黑、衣着不整的男女知青,风尘仆仆、表情肃穆地列成两队,踏着吱吱作响的积雪,朝着天安门广场走去。一面皱巴巴的大旗在刺骨的寒风中猎猎作响,上面醒目地写着“云南农垦知青首批赴京请愿团”。&br&&br&一连两天,越来越多的北京市民、知青家长和从各地回家过节的知青,纷纷赶到广场来声援云南知青请愿团,食品、饮料和御寒衣物堆成了小山。许多外国记者咔咔地按动快门,把关于中国知青的新闻发往世界各地。&br&&br&1月3日下午,两个穿中山装的中年人分开人群,走到知青跟前。他们掏出工作证自我介绍后说:“对不起,哪位是丁惠民同志?请你们随我们先到招待所住下,中央首长明天接见你们。”&br&&br&云南知青赴京请愿团代表终于等来了中央首长。国务院副总理王震和民政部部长程子华听取了知青代表关于边疆农场存在严重问题的汇报后,说了许多感慨之言。首长的话说得很诚恳,很感人,对知青们有安抚,也有鼓励与小小的指责。&br&&br&对于上山下乡的道路正确与否,首长们没有评说。他们只是让知青们回去后,“把生产搞好,把公共食堂办起来,把猪喂起来,还可以养鸡,养鸭,把菜也种好……你们要在那里安家立业,以那里为家,创造新乐园……”首长最后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是新时代的人,眼光要放大一些,远一些,我们把希望寄托于你们。你们的意见,我们负责转达给党中央。中央已经派农林部副部长、国家农垦总局局长到你们那里去。你们回去后要帮助农场某些干部转变作风……”&br&&br&会见后,首长与知青代表一一握手,最后,还直呼其名地把丁惠民留下来,嘘寒问暖。&br&&br&1月24日,丁惠民等3名知青代表以个人名义致电王震,以检讨的口吻说了一些话。&br&&br&没过几天,中央首长接见云南知青代表的谈话,以及知青的检讨电报同时刊登在全国各家大小报纸的头版头条。&br&&br&就在元旦过后不久,云南省的一个工作组来到勐岗农场,要在场部召开知青代表大会。&br&&br&工作组的组长是省知青办的副主任,一位两鬓斑白的老干部。他走上台后,看了下面一眼,然后念起了讲稿:“国营农场广大青年职工同志们,战斗在农场生产第一线的广大青年工人、干部、党团员同志们……”&br&&br&下面的知青一下子愣住了:“你再念一遍,开头那句是什么?”&br&&br&副主任没有听出台下人的话中之意,把开头那句又念了一遍。台下顿时哗然,会场一下子如开了锅似的沸腾起来:“知青就是知青,你们搞什么鬼?怎么干了十年,连知青也不是了吗?……”&br&&br&会场大乱,知青们情绪激愤,有人当场痛哭起来,更多的人则冲上台去质问副主任。副主任这才知道自己的头一句话便出了问题。可是,面对质问他还强辩说,这是中央最新的《四十条》里规定的,自己没有说错……&br&&br&事关自己的切身利益,见过大世面的知青指导员龙胜云忍不住站了出来,他的一番话很快赢得了众人的支持:“知识青年同志们,战友们,我们的真实身份是兵团知青,我们是响应党和毛主席号召,到边疆来上山下乡插队落户,而不是来就业找工作的。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现在兵团撤销,‘文革’也结束了,为什么还有人任意篡改我们的知青身份,剥夺我们落实知青政策和回城的权利?《四十条》是不能接受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管什么人讲的话,哪一级领导的指示,如果不尊重事实,不遵循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原则,我们都不能接受!”&br&&br&很快,新的知青罢工潮又掀起了。&br&&br&此时,有一行自称中央调查组的六人小组到达了勐岗。&br&&br&勐岗农场的知青对中央调查组人员给予了最高规格的欢迎:成千上万的知青迎出农场几公里,在公路上夹道欢迎。农场大门口搭起了鲜花牌坊,插起彩旗,横幅标语大书“欢迎你,北京来的亲人”。&br&&br&每一个知青都很激动,因为他们相信,当中央调查组了解到农场知青的实际情况后,《四十条》里不公正的条款就一定可以改变。&br&&br&调查组人员心里却不安起来。他们的使命不是来解决问题的,而是来宣传《四十条》,解释有关文件的,只是借调查走走过场。更麻烦的是,他们并非真是从北京来的。&br&&br&发觉受骗的知青们怒不可遏,有许多知青甚至要冲上台揍这些冒牌的中央调查组人员。好在罢工指挥部紧急决定,将冒牌调查组的人护送出会场后,便将他们驱逐出境,才没造成更大混乱。&br&&br&罢工指挥部决定即日起罢工升级,并通电中央和省委,如果真正的中央调查组3日内不到勐岗农场并答复知青的要求,勐岗农场知青将进行共和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千人大绝食运动。&br&&br&他们提出了一个口号:“不回城,毋宁死!”&br&&br&3天很快就过去了。1月23日晚上7点整,通电的最后时限已到,中央调查组依然杳无踪影。&br&&br&当晚9时,首批参加绝食的男女知青,共计311人,在场部露天会场集合,经过庄严宣誓后,一一进入绝食现场。&br&&br&他们宣誓的方式很有中国特色,每人一碗酒,歃血为盟,然后齐刷刷跪下,面向家乡,右手握拳,誓言铿锵。这种悲壮古朴的宣誓仪式,让当事者与旁观者都不由自主地涌动起一股壮烈之情。万余名知青为进入绝食场地的壮士们送行,一时间泪飞如雨,哭声恸地。&br&&br&几分钟后,一份事先拟就的电报稿通过电话传到县城邮电局值班室。以后,每隔两小时,勐岗农场知青以罢工指挥部名义向当地县、州、省委以及北京通报一次绝食现场情况。&br&&br&就在知青开始绝食时,中央派来的调查组一行数人向勐岗急速奔来,领头的便是调查组组长鲁田。鲁田是农林部副部长兼国家农垦总局局长,还兼任着国务院知青领导小组副组长,是一位从抗日战争的烽火中走过来的老干部。&br&&br&他在年初便接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到云南调查并妥善处理农场知青大罢工的非常事件。他先去了西双版纳,在那里亲眼目睹边疆农场的落后与混乱状态,感慨不已。&br&&br&在橄榄坝农场,知青们给鲁田做了一锅“鲜鱼汤”。那所谓的“鲜鱼汤”,只有汤没有鱼,味苦涩,腥臭扑鼻。原来知青将河里长满绿苔的鹅卵石取来下锅熬汤,还给取了个好听的名字“鲜鱼汤”。那里的知青一年至少有一半时间要吃这样的“鲜鱼汤”!&br&&br&鲁田看到那些低矮潮湿的草房,屋顶发黑,漏了许多窟窿,屋里的墙角和床底下竟然长着一簇簇的野蘑菇。就在这样简陋不堪的屋里,每间同时住着两对甚至更多的男女知青,他们大多属于未婚同居,有的人孩子都有两三岁了……&br&&br&在勐腊农场,鲁田看到一群男知青脱下上衣,裸露出累累伤痕,那是在兵团工作时被打的永久纪念。他得知一个统计数据,知青中伤病率高得惊人,贫血接近百分之百,营养不良达百分之百,患胃病、肠炎、风湿性关节炎等急慢性疾病的达百分之百,另外女知青患痛经与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者近百分之百。更可悲的是,知青中非正常死亡率逐年上升,自杀率高居各项死亡率之首……&br&&br&这就是全国知青生存环境的一个可悲的缩影。知青上山下乡到底有多少价值,是否成功,今后还真要再坚持搞下去吗?鲁田想起,全国知青工作会议上,中央主要领导多次到会表示,坚持要按“既定方针办”,坚持上山下乡的正确道路决不动摇,会议产生巨大矛盾,最后才勉强通过了那个决议。&br&&br&鲁田也听说了,最近北京流传着邓小平一句不无幽默的话:“我们花了300亿,买了三个不满意: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农民也不满意。”鲁田想,小平同志的话绝非出于偶然,这也许正是那位大智大勇,经历过许多次风浪的老革命家放出的一个意味深长的试探气球。&br&&br&应全体知青的强烈要求,调查组与知青见面大会立即在山坡的露天会场举行。中央调查组的首长被请上主席台就座,罢工指挥部成员坐在台下知青队伍的最前排。&br&&br&放眼望去,会场与山坡上黑压压的知青少说也有三五万人,主席台就像一座孤零零的小岛,被知青的汪洋大海包围着。鲁田的脑子里冒出一句古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br&&br&当他走上讲台,说出第一句话,也就是按规定把知青称为“青年职工”时,台下便咆哮起来:“我们不是青年职工,还我知青!”&br&&br&鲁田有点发急,但他必须按中央的指示,“妥善解决”此事,便对着话筒苦口婆心地劝慰起来,从罢工的危害讲到中央的决议,试图唤起人们的理智,让他们耐心等待将来的好前景。&br&&br&台下的知青不想听下去了。知青罢工副总指挥、北京知青吴向东走上台,拿起话筒,才说了首句“北京来的首长同志们,我亲爱的知青战友们,兄弟们,姐妹们---”喉咙便颤抖了,话不得不停顿了下来。&br&&br&台下一片寂静。鲁田站在旁边,有点儿不知所措。不自觉产生一种不祥的预感。&br&&br&吴向东终于又开口道:“我,吴向东,1969年下乡的北京知青,今天站在这个讲台上,当着我的故乡北京来的首长和亲人的面,当着我患难十年的知青朋友的面,说几句公道话。请你们记住,这是一个30岁男知青留给这个世界的肺腑之言。说完这些话,我想我从此问心无愧,因为我已经尽了我的最大努力来报答大家的信任。”他尽情诉说了知青的种种苦难与不幸,讲出了一代知青的心里话,说出了大家要求返城的迫切愿望,最后,说:“在我的发言即将结束时,为了捍卫一个真正的知识青年,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的尊严,也为了拒绝刚才强加给我的'农场青年职工'的不真实身份,我决定以最后的方式来表达我的抗议!”说完,他转过身,面对全体调查组成员,从裤袋里掏出一把锋利的匕首,一下子就切开了手腕,刹那间指头粗的血柱有如喷泉般喷涌而出,不等人们清醒过来,这位勇敢的知青便面带微笑跌倒在地上了。&br&&br&响着凄厉警笛的救护车将伤员载走了,会场已无法平静。鲁田早已老泪纵横,他决没想到,现行的知青政策会对知青伤害得那么深那么致命。他几乎有了一种身为刽子手的负罪感。&br&&br&他拖着沉重的脚步走向讲台,对准话筒说:“我要郑重地、负责地和全心全意地为了刚才的话,也为了那个不公平的称呼向你们道歉。我这里正式向你们说一声:你们,知识青年同志们,你们辛苦了!”&br&&br&台下的知青猛然爆发出了长达十几分钟的掌声。&br&&br&接着,鲁田告诉台下的知青们,他也有两个在农村插过队的孩子,他被打倒多年,去年才重新出来工作。他了解也能理解知青的苦难与迫切心情,但还是要请大家耐心等待一阵,让中央有个全盘考虑分批解决的过程……&br&&br&然而,知青们不想再一天天一年年地等待下去了,一个身患严重心脏病的四川女知青,慢慢走上台,突然一下子跪倒在鲁田面前,大哭起来:“伯伯,伯伯,救救我们吧,救救我们这些可怜的人吧……”&br&&br&&br&&br&&br&&img src=&/afc67b8de4fa198ed296_b.jpg& data-rawheight=&351& data-rawwidth=&4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0& data-original=&/afc67b8de4fa198ed296_r.jpg&&&br&&img src=&/e2aeafee8d9d390c2021cfb6be50de1c_b.jpg& data-rawheight=&512& data-rawwidth=&4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0& data-original=&/e2aeafee8d9d390c2021cfb6be50de1c_r.jpg&&&br&&img src=&/7a9da71d9dccb4fde89e_b.jpg& data-rawheight=&246& data-rawwidth=&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br&&img src=&/833fafb0f49f9bd9b5a17_b.jpg& data-rawheight=&277& data-rawwidth=&3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0&&&br&&img src=&/839eef6b3bf2ec140ba333904dfdbf47_b.jpg& data-rawheight=&307& data-rawwidth=&30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6&&&br&&br&女知青的哭声与话音,引起了台下数万知青的共鸣,他们一起对着台上的中央首长,齐刷刷地跪下来,哭得石破天惊,大地颤动!&br&&br&鲁田大恸,泪流满面,不能自已。面对眼前这个女知青和台下数万长跪不起的知青们,他感到自己肩上如同压着一座泰山,难以承受之重。&br&&br&他慢慢扶起女知青,面向话筒说道:“知识青年同志们,孩子们,你们起来吧,我决定,现在就通过电话向党中央请示,反映你们的回城愿望与要求。”这位老人决心冒着政治生涯中的最大风险,挺身而出,为苦难深重的知青们请命了。&br&&br&凌晨5时许,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长途通话,满脸倦容的鲁田重新走进了会场,登上主席台。他对着话筒,用略带嘶哑的嗓音对着下面静寂中的知青们说:“知识青年同志们,现在让我负责地回答你们的问题。首先,我希望所有绝食的同志立即恢复进水进食,全体知识青年停止罢工,返回原单位抓革命促生产。因为中央领导同志已经明确表态———知青同志们,你们的合理要求是应该得到满足的!”&br&&br&一阵窒息般可怕的静寂后,全场爆发出惊天动地的欢呼声,疯狂的跺脚、鼓掌声,歇斯底里的号啕大哭声。许多知青冲进绝食现场,把他们的英雄高高地抬起来,抛向空中。&br&&br&返城的大门打开了。国务院批准了知青办的一个包括“六条”办法的请示报告,于1979年1月下旬下达各省市自治区。“六条”大致内容如下:&br&&br&其一,积极办好农场,尽可能地把知青稳定在农场中。这是前提,但也是一条不现实的前提,几乎等于虚设。&br&&br&其二,需要商调回城的,可以参照以往办理病退、困退的规定。&br&&br&其三,城镇职工退职退休后,可以招收其在农场的子女。&br&&br&其四,从国营农场参军的知识青年,从1979年起,退伍复员后可以回父母所在地分配工作。&br&&br&其五,城市招工时,允许到农场商调本市下乡知青。&br&&br&其六,上海郊区去云南农场的青年,本人愿意回原籍社队,可以允许。&br&&br&1979年2月上旬,云南召集北京、上海、成都、重庆、昆明等市有关领导商讨如何落实国务院“六条”的精神。此消息很快在云南垦区各农场传播开了,知青们闻风而动。很快,知青返城大风暴就从云南蔓延到了全国。&br&&br&上山下乡运动,就此宣告终结。
五万云南知青大罢工 “不回城 毋宁死” (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第27、28集反映了这一情况) 知青已经被逼到绝路上去了~ 【本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立删】 由于兵团知青大多是1969年前后从京津沪及部分省会城市来到边疆的,年数长达七八年以上…
有人不相信大饥荒中有人吃人的现象,上照片,这是1961年的存档文件,事件发生地是甘肃临夏。照片出处是《毛泽东的大饥荒》一书。图前的数字是时间,比如60.2.25是指日。在那悲惨的年代,人们不仅吃同村人,还吃父亲、兄弟,以及亲生女儿。不想骂人,但还是想说:否认大饥荒的,畜生不如。&img src=&/def6c6ec019fba0b45b060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5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def6c6ec019fba0b45b060_r.jpg&&@慕容雪村&br&&br&
有人不相信大饥荒中有人吃人的现象,上照片,这是1961年的存档文件,事件发生地是甘肃临夏。照片出处是《毛泽东的大饥荒》一书。图前的数字是时间,比如60.2.25是指日。在那悲惨的年代,人们不仅吃同村人,还吃父亲、兄弟,以及亲生女儿。不想骂…
曹仁在曹魏阵营里是这么一员将领:他永远不在正面战场,却总是默默地为正面战场提供安全保障,减少意外风险。他是曹操的战略清道夫、布局大保镖、曹军每战必买的太平洋保险,是围棋里的一手补棋。要知道,补棋这种事,很少石破天惊,不显山露水,不激动人心,但却是裨补阙漏的重要手段,绝对必要。它的作用不在于做出了什么事,而在于防止什么事的发生,将隐患压灭于未然。曹仁不能确保胜利,但却可保证曹操的棋形在最坏的情况也不致崩盘。&br&&br&曹操打陶谦的时候,曹仁别领一路,负责钳制陶谦的大将吕由,一路袭破诸县,夹击彭城,给主力制造机会。要知道,曹操打完彭城以后,战场形势一片大好,但他没粮食了,只能退兵。可见曹军当时也已经接近极限,如果没有曹仁扫平诸县,万一哪路出点妖蛾子,迟滞了曹军退兵,说不定胜败之势就会逆转。&br&&br&曹操去濮阳打吕布的时候,曹仁别领一路负责攻打句阳的刘何。句阳在濮阳东南,鄄城正南。事实证明,这一手棋补得非常及时,曹操打不动吕布,还有鄄城可以退回。试想若曹仁没灭掉刘何这个隐患,很可能刘何会趁曹军主力扑向濮阳时偷袭鄄城,曹军退回来将无立足之地。&br&&br&曹操打张绣的时候,曹仁负责别徇旁县,充当战略预备队。当曹操作战不利时,他及时补位,避免崩溃。&br&&br&曹操打袁绍的时候,曹仁在南边把刘备、韩荀打得屁滚尿流,确保大后方和粮道的安定,让曹操可以专注于官渡。曹操打马超的时候,曹仁别领一路,把响应马超的田银直接按死,让曹操可以专注于潼关。若无曹仁偏师策应,变数恐怕就要大大增加了。&br&&br&赤壁新败,联军势大,曹仁守江陵,让周瑜无功而返。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吓得曹操都要迁都,曹仁捍守樊城,抵死不退,为策动江东的外交手段以及调遣徐晃兵团赢得宝贵时间。两次守城,曹仁都处于战略形势十分恶劣的环境,资源也少,他的任务不是摧营拔寨斩将破阵,而是维持战线不堕,让主力赢得调整机会。&br&&br&题主觉得他很窝囊,那是因为曹操对曹仁的职业定位,不是人窝囊,是活儿窝囊。曹仁就像是扫大街的清洁工,怎么努力打扫,行人都不觉得多好,但他一旦不扫,就立刻看出来没他不行了。
曹仁在曹魏阵营里是这么一员将领:他永远不在正面战场,却总是默默地为正面战场提供安全保障,减少意外风险。他是曹操的战略清道夫、布局大保镖、曹军每战必买的太平洋保险,是围棋里的一手补棋。要知道,补棋这种事,很少石破天惊,不显山露水,不激动人心…
图片只是时光的凝固,让图片引领我们管窥那个时代,体会那个瞬间人物背后的悲欢和历史的声音。&br&&br&PS:&b&本回答没有任何鼓动民族情绪的意愿和倾向,我自身也坚决反对仇恨和对立,&/b&只是在离我们不远的那段历史里,有那么一群人,不论是将军,士兵,平民还是第一夫人,中国人日本人还是国际友人,每个人都被历史洪流裹挟着前进,不管是“一将功成”还是“万骨枯”,他们的悲欢离合,都不应该被忘记。&br&&br&而留下的这些照片,就是我们&b&回望历史,反思战争&/b&最好的窗口。&br&&br&==================================================================&br&&b&1,&/b&&b&最美抗日少女&/b&&br&1938年4月,日军占领安徽和县,抓到国军女战士成本华。&br&&blockquote&日军很快搞清楚,这个漂亮的中国妇女名叫成本华,是和县本地人,24岁,她负责指挥这次抵抗。日军叫她投降,她却轻蔑地看着我们,一言不发。当时,一名日本随军记者拍下了一张照片。随后,日军就将成本华等人关押起来,日本兵等人轮奸了成本华。&br&几天后,日军在撤退时再次集体强奸了成本华,并将她捆绑着带到和城大西门外的刑场,让她观看他们枪杀被抓到的中国人。成本华冷冷地看着鬼子兵的兽行,强烈的蔑视写在她的脸上。当时日本兵的刽子手们实在太累了,就找来几个板凳,靠在大西门城根的碉堡旁休息。惨淡的阳光照着地上血淋淋的尸体,阴森恐怖。这时,日本鬼子解开成本华身上的绳索,成本华知道要杀她了,但&b&她毫不畏惧地轻轻活动一下麻木的双臂,理了理凌乱的头发,然后面朝太阳,双手交叉地抱在胸前,轻蔑地微笑着,从容面对死亡,并让记者给她又拍了一张照片。&/b&拍完后,几个日本鬼子就用刺刀发疯般地刺杀了成本华。&/blockquote&&img src=&/6e5fbf335c4b7801339aea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5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6e5fbf335c4b7801339aea_r.jpg&&&br&&br&&b&2,日,浙江前线受伤的中国军人。&/b&&br&&img src=&/cca2cfb9e82c6c1578d01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6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cca2cfb9e82c6c1578d01_r.jpg&&&br&&b&3,美籍华裔陈瑞钿,“九·一八”事变后归国效力。&/b&&br&年,他共击落敌机8架。在空战中,他的座机曾三度被敌机击落,但都跳伞幸运生还。最后一次被击中时,由于油箱起火,这位空军中著名的混血儿帅哥被大面积烧伤后毁容,送往美国医治。伤愈,仍旧回国参加艰险的“驼峰飞行”,至抗战胜利。&br&&img src=&/d73c323ffd7fd132f790add_b.jpg& data-rawwidth=&350& data-rawheight=&60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0&&&br&&b&4,国破山河在。&/b&&br&这张照片是日~本人拍摄的,前面是严阵以待的日本士兵,所有的枪和炮都对准了一辆孤零零的国军战车,这辆孤零零的中国战车,正在冲向日军的阵地……旅日作家萨苏看到后第一反应是:&国破山河在&!一张令人潸然泪下的旧照,让我们想到国家危难时,那种视死如归的豪情!历史的星空里有他们的灵魂在闪耀。&br&&img src=&/2c94b53bdeb1f_b.jpg& data-rawwidth=&360& data-rawheight=&48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0&&&br&&b&5,大名鼎鼎的“死字旗”&/b&&br&四川,请缨出征的王建堂,得到父亲王者成的嘱托,竟然是一面“死字旗”:白布正中写了个大大的“死”字!&br&“死”字右边写着:&br&&b&“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b&&br&左边写道:&br&&b&“国难当头,日寇狰狞。 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 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b&&b&!”&/b&&br& 短短数字,抵得上雄文万丈。寥寥点墨,淌开了血泊中的生路。带着死字旗的王建堂,出生入死,几次负伤,都用这面旗帜裹缚。&br&&img src=&/762d43c361ab5c4fb218_b.jpg& data-rawwidth=&424& data-rawheight=&3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4& data-original=&/762d43c361ab5c4fb218_r.jpg&&&br&&br&&br&&b&6,宋美龄亲自为伤兵包扎&/b&&p&当年的10月22日,宋美龄亲自从南京赶往上海抗战前沿慰问,当时上海的抗日军队大多都集中在淞沪前线,而日本军用飞机每天仍然还在不停地向前线投弹,对抗战军队进行狂轰滥炸。宋美龄来到上海的第二天,就决定亲自去前线慰问抗日将士。当天下午,宋美龄微服轻装,打扮成普通民众模样,然后在外籍顾问端纳和几位女侍和副官的陪同下,乘坐一辆普通的小轿车,在战火中驰往前线,这时突然几架日本飞机从天而降,然后对宋美龄乘坐的小轿车开始疯狂地扫射,小轿车在乱箭似的弹雨中突然失控,不慎在战地跌进了一个弹坑里,她的腰部受到了扭伤。&br&&/p&&img src=&/a05b7e8a2a7d009eb1de617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a05b7e8a2a7d009eb1de617_r.jpg&&&br&&p&&b&7,笑容。&/b&&/p&&br&《兵器》有过专门的文章 照片是西方记者在根据地拍的。&br&三人分别是左齐(独臂者),陈再道,刘转连,机枪是掳获的日军机枪。&img src=&/a023f7d72aaa5fedbc8a2339111cfdb7_b.jpg& data-rawwidth=&620& data-rawheight=&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0& data-original=&/a023f7d72aaa5fedbc8a2339111cfdb7_r.jpg&&&br&&p&&b&8,七七卢沟桥开战。&/b&&/p&管窥当时守桥国军的装备之简陋。&br&&img src=&/6ab5fdb80fd43f9756cad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6ab5fdb80fd43f9756cad_r.jpg&&&br&&b&9,赴东北援马抗日团&/b&&br&上海青年300多人组成的“赴东北援马抗日团”。张少杰团长在火车站向欢送人群致诀别词:“除非我们死,我们决不回来!(注意旁边的棺材)&br&&img src=&/af6ffcd5511152_b.jpg& data-rawwidth=&234& data-rawheight=&29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34&&&br&&b&10,新兵朱文海。&/b&&br&朱文海是一位参军仅半年的新兵,被日军侦察兵击中(1939年),当你我还为脸上的痘痘和隔壁的姑娘而担心的时候,他已经走上战场,为自己的国家献出了生命,历史凝固了他牺牲的一瞬间和他的名字。&br&&br&&img src=&/e395faf881aa_b.jpg& data-rawwidth=&293& data-rawheight=&4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3&&&br&&br&&b&11,重庆大轰炸&/b&&br& 重庆大轰炸指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由日起至日,日~本对战时中国陪都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战略轰炸。日本对重庆实施的空袭,是继德国在1937年4月西班牙内战中对格尔尼卡(Guernica)平民实施轰炸之后,历史上最先实行的战略轰炸。&br&&img src=&/43ac9add70da5ae3cf618ec752bbf6bd_b.jpg& data-rawwidth=&589& data-rawheight=&3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9& data-original=&/43ac9add70da5ae3cf618ec752bbf6bd_r.jpg&&&br&&img src=&/c42eb8f00e28c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4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c42eb8f00e28c_r.jpg&&&br&&img src=&/5f30ce8c1e16a_b.jpg& data-rawwidth=&517& data-rawheight=&7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7& data-original=&/5f30ce8c1e16a_r.jpg&&&br&&b&12,毁家纾难&/b&&br&1938年,“七七”周年前夕,国民政府在武汉发起献金活动,这个孩子把自己的扑满也捐了出来。(扑满,为我国古代人民储钱的一种盛具,类似于现代人使用的储蓄罐。)&br&&img src=&/a5e1dbe94d2007ea71abbf3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7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a5e1dbe94d2007ea71abbf3_r.jpg&&&br&&b&13,坠毁&/b&&br&一架在上海郊外与日~军作战中不幸中弹坠落的中国空军战斗机。&br&&img src=&/baa1a0c793e00dc09a45d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2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baa1a0c793e00dc09a45d_r.jpg&&&br&&b&14,大名鼎鼎的飞虎队。&/b&&br&&br&&img src=&/e23ffd4eefb9d_b.jpg& data-rawwidth=&462&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2& data-original=&/e23ffd4eefb9d_r.jpg&&&img src=&/97f26afba888cd00c25df1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3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97f26afba888cd00c25df1_r.jpg&&&br&&br&&b&15,躲避&/b&&br& 日军飞机在江阴江面轰炸中国海军平海号巡洋舰,画面中可以看到平海舰在全力加速避开日机投掷的炸弹。&br&&img src=&/bfc1c4db491ebb16bc0fc46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3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bfc1c4db491ebb16bc0fc46_r.jpg&&&br&&b&16,5000头盖骨&/b&&br&&br&&br&&b&湖南,衡阳。&br&&/b&&img src=&/2b7b14cffdbd315cbecbb92_b.jpg& data-rawwidth=&448& data-rawheight=&2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8& data-original=&/2b7b14cffdbd315cbecbb92_r.jpg&&&br&&br&&b&17,免炸&/b&&br&抗战时期外国机构一度使用纳~粹旗以避免日军飞机的轰炸。&br&&img src=&/6fcc5ee53c5fb2accbdf29_b.jpg& data-rawwidth=&389& data-rawheight=&5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9&&&br&&b&18,错位。&/b&&br&杭州,穿中国军装的日军战俘。&br&&img src=&/dac22e1a4269cff03604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4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dac22e1a4269cff03604_r.jpg&&&br&&br&&b&19,二胡&/b&&br&侵华日军军官和正在拉二胡的中国女孩&br&&img src=&/83a50c341cbb715da78c4_b.jpg& data-rawwidth=&543& data-rawheight=&7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3& data-original=&/83a50c341cbb715da78c4_r.jpg&&&br&&br&&b&20,骨灰&/b&&br&胸前挂着骨灰盒的日军士兵&br&&img src=&/9c7ca53b9e_b.jpg& data-rawwidth=&798& data-rawheight=&7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8& data-original=&/9c7ca53b9e_r.jpg&&&br&&b&21,鸠占鹊巢&/b&&br&入侵广州攻占广州民国市政府的日军&br&&img src=&/45beac29d_b.jpg& data-rawwidth=&608& data-rawheight=&7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8& data-original=&/45beac29d_r.jpg&&&br&&b&22,扫荡&/b&&br&扫荡完中国村庄的日军部队&br&&img src=&/cd512c002b3dc796cdf68f006e8f459b_b.jpg& data-rawwidth=&557& data-rawheight=&2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7& data-original=&/cd512c002b3dc796cdf68f006e8f459b_r.jpg&&&br&&b&23,万里长城&/b&&br&进攻长城的日军。&br&&img src=&/f76a29223afd270a3bc22c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f76a29223afd270a3bc22c_r.jpg&&&br&&b&24,生化部队&/b&&br&臭名昭著的日军生化部队&br&&img src=&/953ba2de6b3a5a771dfdf6fcb4d4fba8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953ba2de6b3a5a771dfdf6fcb4d4fba8_r.jpg&&&br&&b&25,历史写真?&/b&&br&战争时期日本的杂志&br&&img src=&/9db079aaef44f90d6de8_b.jpg& data-rawwidth=&950& data-rawheight=&7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0& data-original=&/9db079aaef44f90d6de8_r.jpg&&&br&&b&26,抗日名将赵登禹将军牺牲现场&/b&&br&&p&日,日军逼近喜峰口。赵登禹奉命率第109旅夜间急行军40华里,在日~军之前抵达喜峰口孩儿岭,并击退日军先头部队,战斗中,赵登禹腿部被炸弹炸伤。入夜,赵登禹利用日~军警戒疏忽的机会,率3000人自两翼迂回到日军侧后包抄,日~军措手不及,死伤惨众,赵登禹部缴获大批武器弹药。激战数日,日~军多次进攻未果,中国军队取得喜峰口大捷。&/p&&p&1937年,&b&日军起先获得汉奸潘毓桂的出卖和日军收买的参谋周思静的密报,进行埋伏。&/b&当天中午,赵登禹乘轿车指挥部队向大红门方向撤退途中,遭遇埋伏在此的日军袭击。赵登禹当场阵亡,享年39岁。&/p&&img src=&/23dbdcc26_b.jpg& data-rawwidth=&250& data-rawheight=&18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0&&&br&&br&&p&&b&27,不灭倭寇,誓不生还&/b&&/p&&p&第5军开赴前线支援19路军。这是参战前,第261旅的全体官兵在“不灭倭冠,誓不生还”的誓辞上签名 &br&&/p&&img src=&/3dec32b9be282a18bced8_b.jpg& data-rawwidth=&360& data-rawheight=&48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0&&&br&&p&&b&28,战地拍摄&/b&&/p&&p&“一o二八”淞沪抗战中美国电影界到国军作战前线拍摄有声影片 &br&&/p&&img src=&/1ecc5e45c78c941cefdcb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2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1ecc5e45c78c941cefdcb_r.jpg&&&br&&br&&p&&b&29,来,回。&/b&&/p&&p&一o二八”淞沪抗战中&b&日军总司令白川义则&/b&乘舰而来,躺棺材而去。&br&&/p&&img src=&/4d6eeed0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2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4d6eeed0_r.jpg&&&br&&br&&b&30,抗日殉国首将——佟麟阁&/b&&br&佟麟阁:(),原名凌阁,字捷三,河北省高阳县边家坞村人。七七事变时,指挥29军浴血抗战,喋血南苑,壮烈殉国,是全面抗战爆发后捐躯疆场的第一位高级将领。&br&&img src=&/b24aeaf59c3c45f28e3b9542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2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b24aeaf59c3c45f28e3b9542_r.jpg&&&br&&b&31,太原会战&/b&&br&1937年10月,中国军队步出太原古城,赴前线杀敌。晨曦里,战士的钢盔泛着寒光,身影凝重而坚毅,苍凉而悲壮。11月初,北路日军进攻大孟、阳曲,东路 日军在鸣谦、鸣李一带阻遏中国援军。7日,两路日军逼近太原城郊,从东北西三面猛攻城垣,并以飞机猛烈 轰炸,中国军队只好向西南突围。9日,太原失守。&br&&img src=&/725a133ad17a73f80c057ea24bb30a1a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725a133ad17a73f80c057ea24bb30a1a_r.jpg&&&br&&b&32,精锐&/b&&br&1937年8月,淞沪战役爆发,拥有德式武器装备的中央教导师整装待发,准备奔赴前线,与日军精锐部 队一较长短。过去受到日本外交压力的影响,中国始终无法由美、英、法等国取得新式武器,也缺乏技术建 立相应的国防工业,不过由于新崛起的纳粹德国也受困于国际孤立,无法取得战略原料,在此偶然的历史条件下,中德两国同意进行军事合作。中国供应稀有金属原料给德国,德国则派遣军事顾问团来华,协助中国 建立国防工业,提供大量新式武器,装备近二十万的兵力,并协助制定中国抵抗日本入侵的中长期作战计划。 德式装备的中国精锐部队,在淞沪战役中成功地抵挡了日军的猛烈攻势。&br&&img src=&/acb1c2273eef814bc8b1ab_b.jpg& data-rawwidth=&476&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6& data-original=&/acb1c2273eef814bc8b1ab_r.jpg&&&br&&b&33,士兵&/b&&br&国民党士兵(老照片)&br&这一张不知道是在什么状态下拍摄的几乎看不清楚,但可以看到的是中国军人的一种精神。(请注意,当时德式钢盔上耳朵边应该都有青天白日国徽,而我国一些抗~日剧中的钢盔中没有相应标示,不知道是道具失误还是……)&br&&img src=&/2efec6abfcf4910fdfc8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4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2efec6abfcf4910fdfc8_r.jpg&&&br&&b&34,壮烈&/b&&br&照片上的中国军人壮志未酬,死不瞑目,枪犹在怀,弹犹在手。&br&&img src=&/a0ebfd1dfafd786fc44d7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3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a0ebfd1dfafd786fc44d7_r.jpg&&&br&&b&35,国旗&/b&&br&(女童子军杨惠敏)&br&在四行仓库战斗(也就是“八百壮士”的战斗)进行得最激烈的28日午夜,女童子军杨惠敏把一面国旗裹在身上,冒着生命危险,冲过火线,游过苏州河,把国旗献给八百壮士,其无畏壮举震撼中国。当杨小姐献上浸透了汗水的国旗时,许多壮士激动得热泪盈眶,谢晋元激动地说:“勇敢的同志,你给我们送来的不仅是一面崇高的国旗,而是我们中华民族誓死不屈的坚毅精神!” &br&29日早上,上海市民发现四行仓库楼顶升起一面中华民国国旗。由于杨惠敏只带来了国旗但仓库内没有旗杆,因此守军用竹子和草绳临时制作了旗杆。守军中只有一小部分人参加了升旗仪式。而苏州河对岸聚集的群众据说超过三万人,他们欢呼“中华民国万岁!”(一说“中华民族万岁!)。日军开始对中華民國国旗发动空袭。由于防空炮火密集,同时顾忌误伤公共租界,日军飞机没能摧毁中国国旗就撤退了。经过两天战斗,四行仓库外防御工事和仓库本身都遭到破坏。&br&PS:当杨惠敏问及守军的作战计划时,守军回答誓死保卫四行仓库。杨惠敏十分感动并向谢晋元索取所有守军的名册,并将其通告全国。但为了迷惑日军同时又不使楊惠敏失望,谢晋元让人根据原五二四团的名册伪造了一份800人的名单。另据杨瑞符回忆,之前送出就医的伤员也被告知,若外界问起仓库中有多少守军时要回答有800人。这就是“八百壮士”的由来。&br&&img src=&/b50cf55d60d7d802f6a785_b.jpg& data-rawwidth=&234&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34&&&br&&b&37,助威&/b&&br&四行孤军坚守期间,每天都有许多市民不顾危险,挤在苏州河边为我军助威&br&&img src=&/aa44fb7ff7af8921cd9f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2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aa44fb7ff7af8921cd9f_r.jpg&&&br&&b&38,坚毅&/b&&br&闻名于世的中国士兵肖像出自于卡帕之手,并成为当年《生活》杂志的封面人物。让美国及世界了解了中国抗战的决心,赢得了民众的广泛支持&br&&img src=&/1c95af4cd06fb002fdb5_b.jpg& data-rawwidth=&317& data-rawheight=&42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7&&&br&&b&39,军事会议&/b&&br&卡帕回到汉口,到汉口几小时后就与伊文斯和费恩豪特一起参加了蒋介石的最高军事委员会召开的一次会议。这样的会议以前从来不向媒体开放的,结果,卡帕拍摄的有关中国抗战统帅的相片在世界各地转载&br&&img src=&/defd4a0ca978e0b1ff7f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43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br&&img src=&/4ecc70de09597efa1e6a4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43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br&&br&&img src=&/defaf1e06d07c14a0a43_b.jpg& data-rawwidth=&381&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1&&&br&&br&&b&40,武汉会战&/b&&br&国际友人聚集武汉,给中国人民以道义上和物质上的重要支持和支援,武汉会战历时4个半月,战线长达数千里。武汉保卫战毙伤日军近4万人,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打破了日本妄想中国屈服、早日结束战争的计划。 &br&&img src=&/a464ca21fcd13b5c6c3dabcf467f083e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2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a464ca21fcd13b5c6c3dabcf467f083e_r.jpg&&&br&&img src=&/aefbd3a2df2b5b0a699d9d5_b.jpg& data-rawwidth=&424& data-rawheight=&2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4& data-original=&/aefbd3a2df2b5b0a699d9d5_r.jpg&&&br&&br&&b&41,英姿&/b&&br&空军第14中队队长徐焕升&br&日夜,中国空军出征日本并投撒下传单100万分,上图为率队远征日本胜利归来的空军第14中队队长徐焕升。&br&(已经能够飞抵日本领空却又不投掷炸弹有多方面原因,第一是技术问题,弹药、和返程汽油携带之间的矛盾,投掷准确性之类的。第二是政治原因,一旦轰炸日本本土,一定会迎来更加丧心病狂的报复,而中国在空军方面真的非常吃亏。)&br&综合以上原因,徐焕升飞抵日本上空抛洒传单的行为是非常提振国人精神气和具有战略意义的。&br&&img src=&/32dada2182a12_b.jpg& data-rawwidth=&560& data-rawheight=&3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0& data-original=&/32dada2182a12_r.jpg&&&br&&b&42,中山舰&/b&&br&日,中山舰在湖北金口与敌机激战后沉入江中,舰长萨师俊等24名官兵阵亡‘&br&&img src=&/01dc8c5cd97dbeb979ce_b.jpg& data-rawwidth=&350& data-rawheight=&44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0&&&br&&b&43,集结&/b&&br&大批部队源源不断地向台儿庄集结,以完成对日军矶谷师团的包围&br&&br&&img src=&/16b1e887e77a498cfb88_b.jpg& data-rawwidth=&505& data-rawheight=&3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5& data-original=&/16b1e887e77a498cfb88_r.jpg&&&br&&b&44,敢死队&/b&&br&敢死队员在台儿庄的反复争夺拉锯中,发挥了奇兵的作用,他们的夜袭收复了很多丢失的阵地。&br&&br&从这张图中,我能读出那种平静,不是因为漠视生死,而是有着超越生死的目标。今天的和平,到底是有多少这样的无名英雄平静或者悲壮地赴死换来的?&br&&img src=&/72b723a469c4c717a3dc3eb_b.jpg& data-rawwidth=&304& data-rawheight=&43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4&&&br&&br&&b&45,大堤&/b&&br&蒋介石为了阻挡日军的进攻,在花园口炸开了黄河大堤。大堤决口造成惊人的效果,但日军的进攻仅仅停顿了几个星期,然而,数百万中国人却因此而无家可归。(拍摄于罗伯特卡帕)&br&&img src=&/ece730f76a8e9f6bf452fd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ece730f76a8e9f6bf452fd_r.jpg&&&br&&b&46,四亿人。&/b&&br&卡帕同意随约里斯·伊文斯前往中国拍摄一部纪录片《四亿人》。与中国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罗伯特卡帕拍摄宋美龄)&br&&img src=&/9e09f13caefbe_b.jpg& data-rawwidth=&322& data-rawheight=&5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2&&&br&&br&&b&47,家。&/b&&br&1938年7月-9月的高温与日本战机的轰炸,使汉口如同炼狱一般,一名妇女守在已经成为废墟的家门前。&br&&img src=&/97a1b3a34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97a1b3a34_r.jpg&&&br&&br&&b&48,乞讨&/b&&br&&img src=&/cdb567dfd527ca6e24a14c0b2f22ec4b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cdb567dfd527ca6e24a14c0b2f22ec4b_r.jpg&&&br&&br&&b&49,轰炸&/b&&br&日军加紧了对重点城市的轰炸,战略重镇武汉成为日机常常光顾的目标。&br&图为武汉市民在看我国空军和日军空军进行的空战——&a href=&///?target=http%3A///view/288822.htm%3Ffr%3Daladdi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武汉空战&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蒋介石及夫人宋美龄为空战牺牲的英烈写挽联:&br&&br&武汉踞天下之中,歼敌太空,百万军民仰战绩;&br&滂沱挥同胞之泪,丧我良士,九霄风雨招英魂。&br&&br&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也送挽联一幅,上面写道:&br&&br&为五千年祖国英勇牺牲,功名不朽;&br&有四百兆同胞艰辛奋斗,胜利可期。&/blockquote&&img src=&/c34c794c4535ace9e3f18aaf973b5042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c34c794c4535ace9e3f18aaf973b5042_r.jpg&&&br&&img src=&/f71bb89f1b59cfbe48acfde92abcf0da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4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f71bb89f1b59cfbe48acfde92abcf0da_r.jpg&&&br&&br&&b&50,战损&/b&&br&中国军队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图为第二集团军孙连仲部,战损高达百分之七十&br&&img src=&/51d545d1f5d_b.jpg& data-rawwidth=&505& data-rawheight=&3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5& data-original=&/51d545d1f5d_r.jpg&&&br&&br&&b&51,战地记者&/b&&br&罗伯特·卡帕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战地摄影记者之一。1938年,罗伯特·卡帕来到中国,目睹日寇对中国的侵略,拍摄了许多揭露日本侵略军罪行的新闻照片。&br&&img src=&/8ac92edb4f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8ac92edb4f_r.jpg&&&br&&b&,52,苦守滕县&/b&&br&苦守滕县 五千川军尽亡。&br&&br&&blockquote&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中将,挥军血战,城外堡垒尽毁,即继以守城,城破继以巷战,十荡十功。直至(一九三八年三月)十八日午后,王师长以下全师殉城,至为惨烈。城破以后,除有机会跳城归队者外,其中城中残留官兵,均战至最后,以手榴弹自戕,无一被俘投降。&b&奉命之忠,死事之烈,克以保障徐淮,奠定抗战之基,睢阳之后,一人而已!&/b&&br&                
——台儿庄战役总指挥李宗仁&/blockquote&&br&&img src=&/c47cebabf9dbc86ae22ac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2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c47cebabf9dbc86ae22ac_r.jpg&&&br&&br&&b&53,不死!不死!不死!&/b&&br&&br&不死的精神在这一代少年身上扎下了根&br&&img src=&/aa595e9bda60ab6c99b342cc0d87f8d7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43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br&&br&&b&54,立志&/b&&br&立志当空军,保卫属于自己的蓝天 &br&&img src=&/6c2cc73fe191a6ce06ffd63_b.jpg& data-rawwidth=&422&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2& data-original=&/6c2cc73fe191a6ce06ffd63_r.jpg&&&br&&b&55,毒气&/b&&br&日军对中国军民使用的日制九三式持久性毒气罐。&br&&img src=&/33b9fabdab7_b.jpg& data-rawwidth=&361& data-rawheight=&4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1&&&br&&br&&b&56,哥哥&/b&&br&父亲被日军杀死,哥哥抱着弟弟。&br&&br&无话可说,潸然泪下。&br&&br&&img src=&/e6e35dcd057a77cd22b78343e1fcfa99_b.jpg& data-rawwidth=&323& data-rawheight=&4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3&&&br&&br&&b&57,猛张飞——张灵甫&/b&&br&关中将士中的抗日救国的民族英雄中,我们不能不提的一位黄埔精英,就是在八年抗日战争中被视为“常胜将军”的张灵甫。&br&张秀甫的绝笔家信——&b&家书曰:“此次对日之战,为国家民族争生存,兵凶战危,生死难卜。家人当认我已死,绝勿似我尚生。予果死,堂上双亲,请兄奉养;膝下诸子,望兄抚教;” &/b&&br&&img src=&/6aecae8ce1f10e58abede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11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6aecae8ce1f10e58abede_r.jpg&&&br&&b&58,渡江&/b&&br&中国士兵用土制的帆布筏子携带着点30口径的机关枪渡江。&br&&img src=&/cbe7fe527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9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cbe7fe527_r.jpg&&&br&&br&&b&59,孙将军&/b&&br&(日SC
316951)&br&&p&中国新一军军长孙立人将军和他的贴身警卫坐在小船上,由当地土著船夫撑船渡过缅甸的瑞丽江(位于中缅边境),他们注视着日军占领的对岸的南坎,这个小镇现在已经落入中国军队的手中。IBT-45-80396美军通信兵照片美国国防部公共信息部准予公开译者注:1944年8月,密支那战役结束后,驻印军在密支那休整了很长时间,由于在密支那作战的驻印军第14师、第30师和第50师在战斗中损失很大。新一军新38师就成为了驻印军先头部队,沿着八莫-南坎攻击前进。日,新38师在中缅边境九谷与在云南的中国远征军胜利会师。&br&&/p&&img src=&/5b6e2edcb62fa2c281acb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9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5b6e2edcb62fa2c281acb_r.jpg&&&br&&br&&p&&b&60,驼峰路线的经典瞬间&/b&。&/p&&p&抗战时期,中国是相当落后的农业国,战争急需的重要物资都靠进口。侵华日军看中要害,掐断了中国从海上到陆地的每一条国际交通线。无奈之下,1942年5月,由美军陆军航空兵空运部队与中国民航共同开辟了一条空中补给线,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经过缅甸到中国昆明、重庆。这条航线,沿途要飞越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的山峰,运输机载重时仅可飞到3500米,达不到必需高度,只能在峡谷中穿行,飞行路段路线起伏,驼峰航线由此得名。&/p&&p&作为支援中国战场的一条“空中生命线”,驼峰航线的开辟密切了中、美两国的战略协同和相互支援,为对日作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42年至1945年,1000多架运输机依靠这条航线突破日本的封锁,向中国战场运送了大批人员和物资。&/p&&img src=&/c375ba922d1d5c7a6053e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2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c375ba922d1d5c7a6053e_r.jpg&&&img src=&/e137beb2787beca364c51f96a5241cd7_b.jpg& data-rawwidth=&590& data-rawheight=&4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0& data-original=&/e137beb2787beca364c51f96a5241cd7_r.jpg&&&br&&img src=&/bbfebab5071381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4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bbfebab5071381_r.jpg&&&br&&br&&p&&b&61,杨靖宇将军&/b&&/p&&p&1940年初,在金川马皮骨山的一次战斗中,杨靖宇的部队伤亡极大。当时,他身边只剩下十几名战士,饥饿、寒冷、疲劳,还要应付从四面包围上来的敌人。杨靖宇率部与敌周旋,一连奋战五昼夜。最后身边的两名警卫战士也牺牲了。2月23日,他来到吉林濛江县保安村西南三道崴子,已经是精疲力竭。下午4时,杨靖宇被跟踪上来的100多名敌人包围在一个高地上,敌我相隔仅50米,绝不投降,他双手开枪射击,打死打伤了20多个敌人。4时30分,杨靖宇胸中三枪,手中一枪,仰面壮烈殉国,年仅35岁。杨靖宇牺牲后,日军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br&&/p&&p&图为日军展示杨靖宇将军的遗体。&br&&img src=&/5df0c5748aab00f6a8e509f8f70bba07_b.jpg& data-rawwidth=&416& data-rawheight=&50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6&&&br&&/p&&p&&b&62,夜色中的破袭战(44年)&/b&&/p&&p&这张题为《切断敌人供给线》的照片,长年陈列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br&&/p&&p& 抗战时期,侵华日军兵力主要集中在铁路沿线和大中城市,敌后军民的破袭战,就是抓住敌人要害,切断其运输供给线,打破敌人“以战养战”的封锁。据记载,1941年到1945年,仅晋察冀边区群众破袭敌人公路就累计3.7万多公里。&br&&/p&&img src=&/044bd339dd188e680687_b.jpg& data-rawwidth=&520& data-rawheight=&3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0& data-original=&/044bd339dd188e680687_r.jpg&&&br&&p&&b&63,遣返。&/b&&/p&&p&抗战胜利后,大批日本人被遣返回国。&/p&&p&图为被遣返回国的日本国民等待登船。&/p&&img src=&/793e202c18be_b.jpg& data-rawwidth=&776& data-rawheight=&8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6& data-original=&/793e202c18be_r.jpg&&&br&&br&&p&中国军官检查被遣返日本人服装寻找违禁品。&br&&/p&&img src=&/2deff1b3af9_b.jpg& data-rawwidth=&902& data-rawheight=&8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2& data-original=&/2deff1b3af9_r.jpg&&
图片只是时光的凝固,让图片引领我们管窥那个时代,体会那个瞬间人物背后的悲欢和历史的声音。 PS:本回答没有任何鼓动民族情绪的意愿和倾向,我自身也坚决反对仇恨和对立,只是在离我们不远的那段历史里,有那么一群人,不论是将军,士兵,平民还是第一夫…
\0v0/&br&&br&谢邀~&br&&br&这两天有点忙,都没咋来玩。&br&先挑这个有趣的问题回复一下~&br&&br&这个题目,不应该只拿关羽和张辽来做对比,虽然他们很典型。&br&应该多挑几个样本,找出降将待遇的规律。&br&三国时候除了降将,还有叛将,比如甘宁这种事三主的。不过咱今天只看那些被迫投降的倒霉蛋。&br&&br&投降后待遇不错的人物,一时间只能想到这么几个人,先列出来:&br&关羽、张辽、黄权、庞林、严颜、潘濬、张郃、姜维、罗宪、孟达。&br&&br&被困住或者抓住反正跑不了组:关羽、张辽、严颜、潘濬。&br&在老东家处混不下只能跳槽组:黄权、庞林、张郃、姜维、罗宪、孟达。&br&&br&于禁同志明显属于第一类,入地无门插翅难逃,跟被摁地上没啥区别了。&br&不过分析第二类群众的事例,也有助于咱们整理思路,琢磨降将怎么才能收到尊敬以及重用呢?&br&&br&&b&混不下去组&/b&:&br&&br&黄权与庞林。&br&老刘伐吴打输了,守在江北防范曹魏的黄权和庞林被吴军把前后两头道都给堵死,回不去了。&br&于是这两位没辙,又打死不想向东吴低头,就结伴北上投降了曹魏。&br&这二位的地位都很高,黄权是巴西阆中人,当地土豪,时任&b&镇北将军&/b&。这可是重号将军。&br&庞林则是刘备的好朋友&b&庞统的亲弟弟&/b&,时任&b&荆州治中从事&/b&。应该算荆州班底的代表人物之一。&br&而以他俩如此重要敏感的身份,在汉魏两国,都没有被责难,还受到敬重。&br&&br&张郃。&br&这哥们的事儿大伙都知道,跟郭图不和,被后者算计的没法回去了,索性就降了曹老板。&br&属于‘&b&你丫不仁我特么就不义反正都是你特么逼的&/b&’的典型人物。&br&遭到了曹老板非常当回事儿的重视,并得以大放光彩。&br&&br&姜维。&br&伯约的事迹也是耳熟能详,上进青年中郎小姜有心抗敌,&b&被直属上司马遵抛弃&/b&。&br&于是中郎小姜弃暗投明,投入诸葛丞相怀抱,成就轰轰烈烈当之无愧的最后一任汉朝大将军。&br&&br&罗宪。&br&这位仁兄很猛,但人家其实是学文的出身,不是天生武将,老师还是谯周。&br&刘禅投降后,时任巴东太守的罗宪哭了三天,结果赶上东吴来打秋风。&br&狡猾的东吴想骗罗宪让出永安,趁机夺取巴东。估计东吴的狼尾巴太显眼,罗宪特痛快的翻脸了。&br&&b&处于对落井下石的盟友的愤慨&/b&,小罗宣布率众降魏,坚守白帝城。&br&面对陆抗、步协、盛曼三批人将近五六万大军围攻,小罗生生扛了半年,把陆抗耗疲沓了。&br&后来小罗在魏晋都受重用,对伐吴也贡献颇多,狠狠地出了口恶气。&br&&br&孟达。&br&这家伙因为不救援关羽,又和刘封闹翻了,&b&害怕被老刘清算&/b&,就卷铺盖投降曹魏了。&br&曹丕为了恶心老刘,对孟达非常礼遇。夏侯尚与桓阶跟他关系也不错。&br&有个事儿大伙一直没太在意,孟达的籍贯是司隶,这家伙隶属东州军,不是益州土著。&br&他爹是前任凉州刺史孟佗孟伯朗,就是讨好张让,斗酒搏凉州的那个家伙。&br&他们孟家在司隶也算大户人家。孟佗、董卓、刘焉。真有趣。&br&考虑到那些家族的人际关系……越发觉得曹丕恶心老刘的用心真险恶。-.-&br&本质上,孟达投降的原因和张郃差不多。&br&&br&以上,混不下去组的降将们,基本都有个几个共同点。&br&一,事儿办砸了不是我的责任,要么是老板自己掉链子了,要么是形势逼人。&br&二,老板要弄死我,我不能等死啊,反正他不要我了,那我当仇人,臣属关系就自动解除了。&br&三,遇上事儿的时候,我可没怂。姜维对抗诸葛亮,罗宪给陆抗吃瘪,就连孟达都敢打刘封。&br&&br&然后是&b&跑不了组&/b&:&br&&br&潘濬。&br&这是一个非常倒霉的倒霉蛋。武陵人,刘备荆州班底中理所当然被寄予厚望的明星之一。&br&最关键的是身份,他是&b&蒋琬的表弟&/b&。&br&关羽被孙权害死后,小潘宅在家里蒙着被子闷头哭,孙二狗上门又是拉着手说体己话又是擦脸。&br&小潘遂降,日后官至太常,遭到东吴上下普遍的敬重。&br&基本上,这是一个一把手被坏人暗算了,二把手&b&被坏蛋堵在屋里&/b&,最后&b&被迫失身&/b&的故事。&br&&br&张辽。&br&辽爷威名赫赫,事迹不需要赘述。&br&吕布被曹老板干掉了,辽爷就老老实实的率部投降。&br&这是一个没啥尿点的,&b&老大自己不争气嘬死,小弟没了效忠对象&/b&,顺势改换门庭的故事。&br&&br&严颜。&br&老严头是三国里我个人最喜欢的降将,因为这老头儿太萌了。事迹大伙儿肯定也都熟悉。&br&老头儿被张飞抓住了,要他投降,老头儿特横的说:“咱这儿&b&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b&”。&br&张飞那脾气咱都知道,嚷嚷着就要把老头儿拉出去砍了。&br&老严头&b&特硬气&/b&地往外走,临了还不忘嘀咕一句:“砍就砍呗,瞎咋呼嘛。”&br&估计是把张飞给气乐了,又把他拽回来,亲手释放,并隆重款待,把老头儿哄高兴了,遂降。&br&这是一个&b&碎嘴小老头儿牛逼哄哄不怕死&/b&,又靠老碎嘴救回小命的故事。&br&&br&关羽。&br&关二爷的事迹几乎是个人就知道了,不过我还是得啰嗦两句。&br&要说二爷这投降投的,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br&在&b&老刘生死未卜的时候,降了曹操,立下足够补偿曹操恩情的功勋后,又依然重投旧主&/b&。&br&&b&把投降生生干成了借调,降将当成了客将。&/b&&br&最匪夷所思的就是在做客将时,冲进上万人的军阵里当着上万人面,把人家主将脑袋剁下来。&br&更可怕的是干出这种事儿后居然还毫发无伤,拍拍屁股拎着人家主将的脑袋回来了。&br&就算当时没人确信他还会重投老刘,这种可怕的功绩也足够骇人听闻了。&b&&br&比曹老板自己的亲班底还要玩命,所以后来走人的时候,根本挑不出毛病来。&/b&&br&还得让人仔细琢磨琢磨,如果当初关羽没投降,一赌气自杀了,曹操得在颜良这多死多少人。&br&说真的,你试试在一万巴西球迷的包围圈里拎着家伙把罗纳尔多捅死。&br&&br&综上所述,或是别人困住或是跑不了的降将们,大概都有这么几个共同点。&br&一,老大嘬死,我是无辜的。&br&二,老子不怂,拒绝投降打算寻死,杀不杀我就是你的事儿了。&br&三,老大不知道是死是活,于是投降。但是偿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大经典重生小说男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