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是婺源县人民政府人

武侠小说大家金庸祖籍地——凤山村
凤山村,位于上饶市婺源县浙源乡,建村历史悠久,有1030余年,全村2000余人,大部分为查姓。自查喻(查氏十七世)迁居海宁后,成为浙江海宁查氏“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和当代武侠小说家查良镛(金庸)之始祖。婺源查氏后裔大部分聚居在凤山村,是徽商中一支重要劲旅,故此查氏后裔旅居海外侨胞众多。因从商多,凤山村历来富庶,多数在家乡大兴土木,修建房屋。整个村落,气派辉煌,砖雕木雕细腻,古朴典雅,保存完好。2009年7月,被授予“江西省第三批历史文化名村”。
婺源查氏远迁海宁
凤山村是查姓聚居村落。始居婺源的查氏,是南唐工部尚书查文徽之弟查文徵。他少居休宁,经科举,官至宣歙观察使;因遭乱世,在宋乾德癸亥(963年)挂冠隐居婺城西郊,筑庐“山房道院”。他的儿子查元修,“事父观察公于婺城西郊”,夜间做梦,有神对他说,见凤而止,遇凰而住。次年,查元修到凤山,一问里人,这里就叫凤山,遂决定迁居于此。这以后,查氏“支派繁衍,分址不一”。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第十八世裔孙查喻,迁居海宁州袁花里龙山。
查喻迁居海宁后,其后人与祖籍浙源凤山来往密切,参照《婺源查氏族谱》,抄印了《海宁查氏族谱》。据记载,迁于始祖查喻以下六世,无严格的字辈排行,自第七世起,规定了严格的字辈排行。根据字行:金庸系良字辈,查氏39世。金庸与祖籍凤山村来往密切,常以书信联系,对家乡甚是挂念,乡政府几次派人拜见了金庸,并约定来凤山家乡探亲。
查氏后人崇尚经商
查氏建居凤山后,族人尊崇迁婺始祖查文徵创“山房道院”、立“教诲尔子,以毂似之”的重教祖训,十分崇尚读书。如明末的查光怀,“时人推以文坛巨伯”,魏忠贤下令毁天下书院,查光怀投诗南京兵部尚书汪应蛟(婺源段莘人),感慨:“世路风波咸若此,中天砥柱欲如何?”清初,村人查潜“日诵数千言,为文高古奇特。”县令金兰、知府陆锡明皆以国士待之。另有清咸丰间人查焕梅,在本里建“凤山书屋”,以作族人子弟读书之所。
总体来说,凤山村虽重读书,但轻科举,村人大多还是出外谋生,主要经营茶叶和木材。商家如“服贾姑苏”的查对,“经商湖南”的查秉钧,“贾金陵”的查达林,“服贾申江”的查仁慈、查友于,“贾于浙”的查士伊、查钦兰,“负贩襄汉”的查树茂,“服贾粤东”的查树金,“贸易赣”的查礼、查世英、查沅莲、查兆龙、查焕淇、查琼珍;另有查耀先,“随父树茂行贾,尝于贵州修理孔道,于兰邑倡建会馆”等等。经商者众,发财的也多,所以昔日凤山村的建筑,在整个婺源县都算是比较好的。
龙天古塔古朴端庄
凤山村地处凤凰尖南麓的山谷里。源出境北浙岭的浙溪水,经村东侧流过,略走一点弧形,水宽有30多米,可以流放木排。浙溪之畔建有“龙天塔”。这是婺源境内目前仅存的一座宝塔,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年)。塔高37米,仿楼阁式砖木结构,六面七层,铁攒尖顶。每层各面都开有券窗,腰檐层层支出,檐下有砖砌的仿木斗拱和梁枋,檐角上悬着铁铎,风起叮当作响,清脆悦耳。从塔底盘旋而上可直达顶层,遥望群山,葱翠馥郁;俯瞰浙溪,碧水涟涟,令人心旷神怡。至于塔名的由来,一说是村庄北侧的祖山叫凤凰尖,取名“龙天”,为的是讨“龙凤呈祥”的吉利;一说是因凤山村屡遭火灾,所以造塔以镇火神,是取“天龙镇回禄”之意。2006年12月,龙天塔被列为。
查氏宗祠气势雄伟
查氏宗祠是海宁、婺源查氏后裔保存的唯一一座古祠。宗祠最早是由明洪武间人查公艺倡建的,郡侯郑公题为“孝义堂”。查公艺是个富商,急公好义,乐善济困,他曾经独赀修过县城儒学的紫阳书院。1892年,查氏后裔查允兹、查仲兹、查启明等提议扩建查氏宗祠,并得到浙江海宁查氏迁支(金庸之祖)的资助,于1898年建成。宗祠2460平方米,坐西朝东,宽22米,直进六层,从外到内有广场、花园、台门、、大礼堂、后天池、后堂,气势相当雄伟。清末民初,大办洋学堂,如今广场、花园、台门、大天池已改建为学校,现保存正厅,后天池及后堂。整个宗祠由近百根2人合抱的木柱构成,宗祠建筑宏大,檐柱雕龙画凤,横梁及檐角雕刻着堆花、虫鸟。2013年5月,查氏宗祠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金庸: 我的祖籍是婺源
我的图书馆
金庸: 我的祖籍是婺源
  婺源风光
  名人与上饶
  金庸,出生于1924年,原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1948年移居香港。自20世纪50年代起,他以“金庸”为笔名,创作多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并被改编为多部电视剧、电影、广播剧热播,社会影响广泛,成为当代华人界最知名武侠小说作家之一。金庸于香港创办《明报》系列报刊,被称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不过,很多人也许不知道,金庸的祖籍和上饶有着密切的关系——
  浙江海宁查氏根在婺源
  金庸对婺源故里认同与关注
  上世纪90年代,在海外查氏后裔的推动下,浙江海宁查氏有了重修家谱的动议。在整理查阅祖宗纂修的《海宁查氏族谱》时,发现海宁查氏始祖查瑜是从安徽婺源(今属江西)迁来的,便发函与婺源的查氏联系。
  海宁查氏的寻根,得到婺源查氏的积极回应。《婺源查氏宗谱》记载:“查姓,出自姜姓,为炎帝后裔。北宋太祖乾德元年(公元963年),查文徵隐居婺源城西查公山,他是婺源查氏一世祖。十八世查瑜于元顺帝至正十七年(1357年),偕妻儿等翻过村北浙岭,来到浙江省海宁县袁花里龙山查家桥,查瑜是海宁查氏一世祖。”由此,婺源查氏与海宁查氏一脉相连。
  婺源查氏家族是“文宦世家”。始祖查文徵,字希音,南唐时经科举入仕,为寿州六安令,后任南唐宣歙观察使。963年,50岁的查文徵辞官,自休宁隐居于婺源县城西郊廖坞(后称查公山),在此建房安家,并设立“山房道院”,与县令廖平及社会名流修德讲学,终老于此,死后与夫人赵氏合葬于查公山。其墓地所在史称:“日上千人朝拜(对岸每日均有诸多妇人跪在河滩溪埠浣衣洗菜),夜里万家灯火(众多船只停泊在河湾,通宵亮着灯火)。”
  查文徵的儿子查元修,初仕南唐,后归宋,袭父宦荫,授宋太常寺太祝。相传查元修在卜居婺源时梦神人语:“见凤而止,遇凰而住。”宋乾德二年(964年),他来到婺北的浙源凤山双路口,问当地人地名,当村人说:“这里是凤凰山。”查元修一听,这地名,既有凤又有凰,遂由婺源县城西效迁居于凤山铸炉坦(今婺源浙源乡查村,浙源中学址)。查元修的两个儿子查甄、查陶均走上科甲之途。长子查甄为宋大理寺评事,次子查陶官至工部尚书。查甄因无嗣,将休宁文徽公之孙查道的第三个儿子查永之(字允言),承继为嗣,查永之曾任福建尤溪知县。
  婺源查氏十七世查瑜,为避兵乱,于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翻过浙岭,经率水、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水路,直至槜李(即今日之嘉兴),最后定居于海宁园花里(袁花)龙山东南之古朴桥(后人称查家桥),为海宁查氏始祖,由此展开了海宁查氏家族辉煌的历史长卷。
  日,散居在嘉兴、海宁等地的查姓家族代表共21人,乘车来到故里婺源,探访了婺源查氏一世祖查文徵曾经隐居的婺源城西查公山及其墓,拜访了位于浙源凤山村的查氏宗祠。凤山村的查氏宗祠为清康熙三年(1664年)始创,祭祀婺源查氏始祖文徵公,当时题名为“孝义祠”,规模不大。1892年,在查氏后裔查允兹、查仲兹、查启明等提议下扩建了查氏宗祠,于1898年建成,现保存较为完好,已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日《杭州日报》“金庸力荐少女漫画家当韦小宝老婆”的新闻中报道:
  “2006年4月,19岁少女漫画家周洁在带着自己参与创作的《天龙八部》漫画书前往香港拜会金庸时,被金庸意外相中,力邀她出演张纪中导演的《鹿鼎记》中韦小宝的老婆。当周洁出现在金庸270度海景的大办公室里时,‘金大侠’眼前一亮,对着周洁问长问短,当得知周洁是江西人时,金庸马上和周洁认起了同乡,‘大家知道我出生在浙江海宁,但没多少人知道我的祖籍是江西婺源。今天也算是透个小秘密。’”
  由于种种原因,金庸先生没有亲自到过婺源,但从这些字里行间,可以看出金庸先生对婺源故里的认同与关注。(吴精通)
  金庸:我的祖籍是婺源
  金庸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新伟村,那里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属于海宁查氏宗族。金庸对海宁查氏宗族的渊源很感兴趣,也在收集查找这方面的资料。
  婺源凤山村的查传宦于1994年5月,向在香港的金庸先生寄送了婺源查氏宗谱资料。日,金庸先生在百忙中给查传宦先生回了信,他在信中写道:“根据长辈所言,我家的确于早年自婺源迁至浙江海宁,故我们应是本家。谢谢你向我提供查氏家族资料,望以后多联系。”
  2005年2月,浙源凤山村的查治中又给香港的金庸先生寄去婺源查氏家族及婺源县情的资料。日,金庸让秘书李以建给查治中回了信,信中写道:“查良镛先生衷心祝愿婺源繁荣昌盛,凤山人民的生活蒸蒸日上。”
  2005年2月,《环球》杂志驻香港记者廖翊在《金庸:知识分子要有入世精神,我一生都在学以致用》访谈中写道:
  “府上哪里?”金庸问记者。
  “江西吉安。”
  “那可是名人荟萃之地啊!文天祥、欧阳修、杨万里、刘辰翁、解缙……江西自古地灵人杰,唐宋八大家,江西占了三席。”金庸如数家珍。
  “我和你算得上老乡——我的祖籍是江西婺源,后来才迁到浙江海宁的。”这是记者第一次听说,十分惊讶。
  “日本侵华时,我和家人南下逃亡,从金华进入江西上饶、吉安、瑞金、赣州;然后到了广东,虽然当时年纪不大,但战乱中途经江西的经历,记忆犹新。”
  金庸说,很想回江西看看。
  2005年,应婺源大鄣山卧龙谷景区开发者的邀请,金庸欣然为景区题字,表达了对故里婺源旅游开发的支持。
  金庸为婺源大鄣山卧龙谷景区题字
  2005年,海宁查氏族人到婺源寻根文章来源: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金庸家族六百年传奇 族谱惊呆网友(图)
我的图书馆
金庸家族六百年传奇 族谱惊呆网友(图)
  文/李鹭芸、胡婷婷  寻访金庸江南旧居  “这时潮声愈响,两人话声渐被淹没,只见远处一条白线,在月光下缓缓移来。蓦然间寒意迫人,白线越移越近,声若雷震,大潮有如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声势雄伟已极。潮水越近,声音越响,正似百万大军冲锋,于金鼓齐鸣中一往无前。”  这是金庸小说《书剑恩仇录》中的一段话,将世界奇观“海宁钱塘江大潮”的磅礴气势,写得淋漓尽致。而海宁这座“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正是他的故乡。每年农历八月十八(今年公历9月15日)是海宁观潮的最佳时节,很多游客前来饱览“一线横江”的绝景。环球人物杂志记者也来到这里,不仅为观潮,更为踏上査氏家族600多年来生生不息的土壤,探寻金庸先生成为“侠之大者”的源头。  从海宁市区东行20公里,就来到金庸的出生地——袁花镇新伟村。小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毛竹山巍巍耸立,花溪水潺潺流淌。顺着乡间小道一路前行,走到一片葱茏碧绿的桑树林,便可以望见一座黛瓦白墙的深宅大院,院墙上题写着“金庸旧居”4个大字。  金庸同父异母的弟弟査良楠,如今负责旧居的管理事务。他每天除了拿着毛掸清除灰尘,就是默默地坐在离大门最近的一张桌子后面,守着这座充满了悲欢离合的老宅子。  在査良楠的带领下,我们穿过前厅,沿着回廊往里走,拐角处有一间小屋,屋中是一张旧式木床和一个雕花梳妆台,金庸就是在这里呱呱坠地的。  旁边的书房还保留着,少年金庸正是在这间书房里秉烛夜读,打下了最初的文学基础,如今人去楼空,只剩木桌。宅子最深处是一个主题为“走进金庸”的展示厅,陈列着金庸的全套作品,还有无数杂文短集。14部长篇武侠小说按照金庸自己取书名第一个字串成对联的方式排列: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査良楠和哥哥金庸都是海宁査家的第二十二代孙。采访中,他们的堂叔辈、长居袁花镇的査家第二十一代孙査建国,特意来到旧居,指着墙上的家谱图,给记者详细讲解:“我们家族出来的名人,尤其是文人实在太多了,历史上不曾间断。”  海宁博物馆地方史研究者吴德建,参与修订了最新一版査氏家谱。翻开这套6卷本的家谱,他感慨道:“査家是真正‘以文为业,书香传家’啊!这600多年的发展,可以分为3个阶段。兴盛期在明清,共出了22个进士,康熙年间创造了‘一门十进士,叔侄五翰林’的科举神话。雍正年间,海宁查氏传到第十一代和第十二代,因文字狱案,不准参加科举,家族进入静默期。到第十四代以后,重开科举,他们又中了进士,进入近代的复兴期。”  由此看来,金庸的横空出世并非偶然,而是家学渊源使然。  “一门十进士,兄弟五翰林”  “陈家洛到得家门,忽然一呆,他祖居本名‘隅园’,这时原匾已除,换上了一个新匾,写着‘安澜园’三字,笔致圆柔,认得是乾隆御笔亲题。旧居之旁,又盖着一大片新屋,亭台楼阁,不计其数。心中一怔,跳进围墙。一进去便见到一座亭子,亭中有块大石碑。  走进亭去,月光照在碑上,见碑文俱新,刻着六首五言律诗,题目是‘御制驻陈氏安澜园即事杂咏’,碑文字迹也是乾隆所书……由西折入长廊,经‘沧波浴景之轩’而至环碧堂,见堂中悬了一块新匾,写着‘爱日堂’三字,也是乾隆所书……出得堂来,经赤栏曲桥,天香坞,北转至十二楼边……便金庸在《书剑恩仇录》中,借主人公陈家洛的眼光,详细描写了皇帝对海宁大家族的恩宠。这种皇帝题匾、题诗,在金庸旧居中随处可见,正是査氏家族曾亲身享受过的荣耀。  “査”姓来源于春秋时期。公元前676年,鲁庄公之子姬延被封为子爵,“食采于査邑”,便姓了“査”,在山东一带繁衍生息。五代十国时期,査氏出现了第一位名人,南唐军事将领查文徽。其弟查文徵一家迁徙到安徽婺源(今江西婺源)定居,直到元末天下大乱,后人査瑜带着妻儿老小,沿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坐船躲到嘉兴。经朋友介绍,査瑜到海宁袁花镇一户人家当家庭教师。他欣喜地发现,袁花镇依山面水,土地肥沃,民风淳厚,跟婺源很像。更巧的是,婺源有个凤山岗,海宁有座龙山,合起来便是“龙凤呈祥”,正是吉兆。于是,査瑜举家定居这片“福地”,一边“勤恳耕作,敦睦乡里”,一边“以儒为业,诗礼传家”。  从迁居海宁的第二代开始,査家便成为有名的“文宦之家”。第一位显达之人是查瑜之子查恕。他一心一意钻研医术,外号“査一帖”,只要一帖药就可治好病,且医德很高,为穷人免费治病,闻名江南。他深得明太祖朱元璋赞赏,被任命为太医院国医,获赏一品冠服。  大约过了100年,弘治三年(1490年),第五代查焕考中进士,成为查家登科甲的第一人。明朝一代,查家中进士6人,其中查秉彝、查志立、查允元祖孙三代连中进士,在当地传为盛事。  到清朝康熙年间,査氏家族人丁超过300人,进入全盛时期。十余人考取进士,5人进入翰林院,其中查慎行(原名査嗣琏)、查嗣瑮、查嗣庭更是亲兄弟三人同为翰林院编修。査家因此有了“一门十进士,兄弟五翰林”之誉。查舁(音同“鱼”)陪皇帝在南书房念书,成为康熙近侍,康熙亲笔题写了“澹远堂”的匾额赐予他,并赐予一副楹联“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寥寥十余字,勾勒出康熙对査家的盛赞。此外,康熙还陆续为査家题写了“敬业堂”、“嘉瑞堂”的匾额,恩宠冠绝一时。可惜的是,康熙御笔的匾额和楹联,已经毁于战乱。如今悬挂于旧居的是复制件。  两场文字狱的折磨  “黄宗羲神色惨淡,摇了摇头。顾炎武却自斟自饮,一口气连干了六七杯。吕留良道:‘二位此来,可是和《明史》一案有关吗?’……黄宗羲道:‘我二人来此,乃是为了伊璜先生。小弟和顾兄前日得到讯息,原来这场《明史》大案,竟将伊璜先生也牵连在内。我二人前日晚上匆匆赶到海宁袁花镇,伊璜先生并不在家,说是出外访友去了。炎武兄眼见事势紧急,忙嘱伊璜先生家人连夜躲避。’……顾炎武道:‘这次《明史》一案如此大张旗鼓,雷厉风行,当是鳌拜意欲挫折我江南士人之气。’”  这是金庸《鹿鼎记》开头一段文字。其中提到的伊璜先生,正是金庸先祖査继佐。善于科考的査家子弟靠八股文章走向了家族兴盛,然而同样是文字,给他们带来了不祥之兆:“明史案”牵连到了他们。  明末清初,浙江一户姓庄的大户人家编了本《明史辑略》,请了16位名士帮忙修订。査继佐也收到了邀请,但他生性谨慎,并未答应。书成之后,为了扩大名气,庄家自作主张,将査继佐的名字列在修订者之中。  此书大量刊印,流传甚广。清初权臣鳌拜以书中有“讽刺朝廷”的内容为由,下令彻查,杀戮上百人,査继佐以“大逆罪”被判腰斩。幸好之前査继佐早早地就上书浙江官员,声明自己并不知情,再加上与康熙关系密切,几经周折,他才被放出来,海宁査家侥幸免罪。  几十年后,康熙去世,雍正即位,査家再也没有这样的好运气了。1726年,“科场案”爆发。礼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金庸祖籍到底是安徽桐城还是江西婺源?
答案长度必须超过10个字,请勿发布无效或违法言论。
(共有1个回答)
  金庸生于1924年,祖籍为江西省婺源县,出生在浙江海宁。查家为当地名门望族,有“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之誉。历史上查家最鼎盛期为清康熙年间,以查慎行为首叔侄七人同任翰林,有“一门七进士,叔侄两翰林”之说,后全族人分入汉族八旗,正式成为包衣。现代查氏家族还有两位知名人物,南开大学教授查良铮(穆旦)(四十年代九叶派代表诗人,翻译家),台湾学术界风云人物、司法部长查良钊。出自海宁的著名人物还有王国维和徐志摩。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其先祖查继佐是“明史案”最早向当局告发人之一。金庸祖父查沧珊是“丹阳教案”的当事人。
自驾全程约388.9公里/5小时15分钟
在黄山市有到婺源的卧铺班车,好像是一天一趟,11点左右吧,五小时左右车程。去年暑假坐过。
曾经是安徽的地界。
婺源被比拟成中国画里的乡村肯定是有他自身独特的风格,代表景点有:晓起\李坑\彩虹桥\江湾等.距离黄山市中心城区屯溪有2.5-3小时路程.
江西婺源就是去看油菜花的,还有一些农副产品,可以选择购买,价格不贵,百姓很朴实。五一以后去。
南京到安徽西递:
起点: 江苏省南京市
驾车路线: 326 公里
1. 进入新模范马路向东 0.7 公里
2. 靠右进入九华山隧道向南 7.
南京到安徽西递:
起点: 江苏省南京市
驾车路线: 326 公里
1. 进入新模范马路向东 0.7 公里
2. 靠右进入九华山隧道向南 7.
1934年,国民政府为了在江西进行“剿共”的需要,曾把婺源划归江西省第五行政区管辖,到1947年又划回安徽省第七行政区管辖。日,婺源获得解放。解
全程共195.5公里,2小时17分钟 1从起点出发,一直向前行驶64.5公里,左转走匝道(经东至收费站),朝安庆方向,进入济广高速/安庆高速 详细路段 1.1从
首先纠正一下您的观点,徽州是安徽的,但婺源也是徽州的!!!你不要说江西婺源,说徽州婺源,谢谢!
然后我再回答您的问题,您有以下地点可以去:
1、歙县:徽州古
大家都关注
(C)2017 列表网&琼ICP备号-12&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婺源人民政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