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尽晚回舟方下山

发布日期:
浏览次数:
(约709—804) 丘为,唐苏州(今嘉兴)人。丘为早年多次参加科举,但屡试不第,遂刻苦攻读,终于在天宝初年(742)考中进士。他累官至太子右庶子,八十余岁辞官回乡,享年九十六岁,相传是唐代享寿最高的一位诗人。丘为以孝敬继母闻名,他做官时,继母尚健在,他拿出一半的俸禄供奉继母,直至她去世。丘为为人谦逊谨慎,刚还乡时,县令来拜会他,他弯着腰恭恭敬敬地等候,县令坐下后,他拱手向上行礼,县令告辞走了,他才敢落座;每次骑马外出经过县署,丘为也一定要下马走着过衙门。丘为善写五言,诗风冲淡平和,内容多为田园风物,对唐前期五言格律诗的形成、成熟及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创立作出了贡献。代表作《寻西山隐者不遇》,颇具闲逸高趣:“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其《湖中寄王待御》则写自己在嘉兴的隐居生活,表达了不慕富贵、甘愿淡泊的志向:“日日湖水上,好登湖上楼。终年不向郭,过午始梳头。尝自爱杯酒,得无相献酬。小僮能脍鲤,少妾事莲舟。每有南浦信,仍期后月游。方春转摇荡,孤兴时淹留。骢马真傲吏,翛然无所求。晨趋玉阶下,心许沧江流。少别如昨日,何言经数秋。应知方外事,独往非悠悠。”丘为与诗人、等相友善,互有往还唱和。当年丘为落第回乡时,王维曾作《送丘为落第归江东》诗相赠,表达了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以及人才不被赏识的激愤之意:“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著有《丘为集》(《新唐书·艺文志》卷7),已佚失,现存世诗十八首。“兴尽方下山”的下句是什么?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风展红旗如画
养儿方报父母恩(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击"好评",谢谢!)
答: 瑞典的诗丽雅码头(Vartahamnen港)附近有导游服务处吗?
答: 进入南北朝后,曾出现寿阳公主“梅花妆”的故事和陆凯折梅赠友人报春传情的咏梅名句“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答: 进入南北朝后,曾出现寿阳公主“梅花妆”的故事和陆凯折梅赠友人报春传情的咏梅名句“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答: 进入南北朝后,曾出现寿阳公主“梅花妆”的故事和陆凯折梅赠友人报春传情的咏梅名句“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寻西山隐者不遇`邱为 - 简书
寻西山隐者不遇`邱为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差池不相见,黾(min)勉空仰止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会想到雪夜访戴,有时候就是这样,到都到了,结果感觉发生了变化,感觉是一个太不可捉摸的东西.所以人尽可能享受的还是precoming,是那个期待的过程.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的点点滴滴.真的来到面前,说不定会败兴而归.大多数时候是不过如此,因为到了,也就是死了.雪夜访戴推崇的就是这样一种心情--凭感觉.这么简单,就这么简单.感觉不对了,经宿方至,太多的人放不下这个经宿.人生已经有太多的普普通通,为什么不趁这一次,来一点有意思的呢?唐代好像有很多寻隐者的诗.童子是一个常青的意象.太上老君的童儿,下界的金角大王.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悠远而迷茫.寻隐者大概是寻道吧?邱为说,道不一定要从隐者来,所以他好像也是悟道而归呢.道从草色新雨中来,从松声晚窗里来,与人应和于心,得道也是一种感觉,叫做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道,就是到了.回想起我来的目的,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似非而是.纠缠吗?不纠缠.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兴尽大概还想了一会,所以王子猷更高一点,说是感觉不对,掉头就走.
安静呀,安静一下【图文】潍坊市2015年2月高三期末语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潍坊市2015年2月高三期末语文
大小:42.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引用引用引 用尽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