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叶用散文形式的形式表现出来

【编者按】都说,世间所有的遇见都是久别重逢,真是这样的,和落梅,和田维都是作者在红尘里的一场久别重逢!作者用深情的笔触,抒发心中对落梅的欢喜,对田维满满的思念和不舍。田维,一个天使一样的姑娘,不,不,她就是天使,所以她一定要回到天堂。她在凡尘里走得很是匆忙,却把天使的情怀化作一片片田田的莲叶弥漫在人间。人世间,我们有太多的不舍,然,无论是一场遇见还是一场久别重逢,等在时光巷道深处的一定都是一场别离。我们用心用情慢品这一场遇见的美好,它会在我们的时光里泠泠作响,给我们深深的期待希望和梦想,就像天使田维说的:“我多想,在一个结了冰花的晨早,醒在你的梦里。我们都是,留恋在人间的天使。万物美好,我在中央。”能在文字里和一个人相遇相知相思,何尝又不是一种幸福?这是一篇问题皆美的文字,似莲,似莲下田田的叶子,摇曳在尘世的喧嚣之外。好喜欢这样用心灵写出来的美文!倾情推荐,好文共赏!感谢赐稿留香,期待你精彩连连!【编辑:锦儿】
*先登录才能评论
  好喜欢你的文字,眼眶都被你的思念和不舍打湿了。按语若有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寂寞,是一种清福……
  锦儿的按很美,很喜欢,谢谢锦儿
  读着一篇天使般写给天使的文章,感动的美美地!还有锦儿的按语也是美美地!
风雨人生,诚信最真!
  蓉儿来了,欢迎欢迎
  直击心灵的清澈而感性的文字,田维如果知道能有阿雪这样一位读者,一定会很高兴。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不知田维现在在天堂可好
  说句真心话,这篇文章没有编辑发表出来之前,我就已经很期待的想看看了。  
先说这个题目,我很喜欢,真的很喜欢那句诗歌。再看内容,更是喜欢的不得了。真的很想说,现在咱们留香的浅陌 阑珊 两个小丫头的文字都有自己的风格了,希望你们继续加油,走得更高更远。  
再说一下锦儿的编者按,也写得很棒,十分赞。好文理应配上好按,两位辛苦啦。
  凌老大来了啊,嘻嘻
  最近小阑珊的感觉很好,文风走向让人觉得欣喜。从文中能看出一个人的沉静与思考。  
继续努力哦,多想,多看,不要摸&&寻找,求证,保持距离。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如仙哥哥好
  阑珊,很喜欢这篇文字哦。记得一个朋友给我说,好的文字都是走心的。阑珊,加油。
宁静做我,怡然自得!
  白姐姐好,向白姐姐多多学习
  以前稍稍听说过这个叫田维的女孩,虽然被病魔折磨,但是从她的文字中你可以看到她向上、积极的心态。阑珊加油哦!
寻生活里的一些枝枝蔓蔓,想写一些不蔓不枝的字,心便会袅袅娜娜。
  浅陌可以看看,写的不错,我特别佩服田维,直面死亡
  很触动心灵的文字!心被文字融化了,想必这既是文字的魅力,也是作者与读者的心音。文美,编者按也美,阑珊和锦儿都很棒啊。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欢迎燕子姐姐
  珊儿,我来晚啦,文昨天就看了,很不错哦,越来越好啦!加油!
  雪儿姐,嘻嘻
  文章有一股淡淡的忧伤,很感人。欣赏美文,问好。
写出若花的文字
  欢迎好友的到来
共 11 条 2 页
手机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自定义打赏:V币
打赏记录 共0.00V币
暂时还没有打赏。现代文阅读备考之散文(上)_采茶女范文网
现代文阅读备考之散文(上)
【重点解读】的主要特征是“形散神聚”。根据文学作品所表现的具体内容可分为叙事类、抒情类和感悟类。因为形式多样,思想感情往往含蓄内敛,因此,大多数考生在阅读时常常感到有些困难。这里就谈谈阅读的基本知识。1.把握内容,概括主题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思路:(1)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归纳出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注意:(1)尽可能利用原文词句;(2)没有原文词句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 2.把握顺序,理清脉络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影响文章脉络的是材料顺序,即线索。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脉络或进行描写、记叙的脉络。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出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是什么等。 答题思路:关键是判断准线索,进而找到线索,再根据问题灵活答题。3.理解词句,品赏语言对词句的理解,包括词语的理解和关键性句子的理解。词语理解一般会选取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关键性句子,一般指描写生动、富有意蕴或蕴涵复杂感情的句子。 考题形式:直接问某某词句的含义或请你说出对某些词句的理解。 答题思路:(1)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2)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3)抓住中心词,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对语言的品赏,包括词语的品赏和句子的品赏。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妙用)或问加点词语能否删除,或直接赏析运用了修辞的语句。答题思路:(1)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2)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出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意境描写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3)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4.表达方式的作用为了增强表达效果,常常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考题形式:分析某种表达方式的作用(一般分析描写、议论、抒情在文中的作用,有时会与修辞融合在一起考)。答题思路:中的描写主要考查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主要考查意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时,重点要明确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中的景物描写与中的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中的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或季节,以衬托人物;中的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查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或细节描写等,其主要作用是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思想性格。 有时也考查中抒情议论的表达作用(揭示文章的主题或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往往需结合语境和文章主旨来答。5.表现手法泛指写作上的方法,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情景交融、移情于景、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衬托、对比、象征、正面与侧面描写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手法。初中阶段一般只要求判断即可。此外,还有拓展性考题,即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地解读。要求既结合文本,又立足于自我的感悟和体验,谈感悟,提看法,说见解。一般要求言之成理即可。但是,考生也应该注意到,此类题也容易失分,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在答题时没有联系实际生活或自身感悟来解答,“个性体验”就没有体现出来。【强化训练一】洁净之莲张佐香莲是我挚爱的植物。在我居住的水乡,有水的地方就有莲的倩影。天性使然,莲看上去要比所有的水生植物美得多。我爱的是莲的优美和慧心。一湾碧水之上,莲亭亭如盖。整个莲塘像一块绿色的陆地,一层层的远去。间或,有一枝枝或白或粉的花,在翡翠般油绿发亮的叶间忽隐忽现。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写尽了莲盛开时大气磅礴的美丽,而我则尤爱月光下的白莲花。我疑心那白莲花的皎洁晶莹是由月华浸染而成的。A我仿佛看见莲瓣怯生生地伸出手掌收集四周的露水和月光。莲于恬静的岁月中给了田园生活一个精致的点缀。莲塘流动着令人心神摇荡的优美。走过莲塘的人,谁都无法拒绝无法躲避,只有沉浸其中。文人墨客用无比倾慕的眼神和姿态为莲写诗作词绘画,以至于千年之后我依然能从墨迹中感受到他们在莲面前无法自拔的情形。爱莲写莲画莲之人,借莲歌咏自己心志清远、性格高洁,莲使他们的日常生活得到了艺术升华。莲盛开在古今中外的诗文与画幅中,皆为洁净清爽之意。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在垂暮之年,把莲塘上众多美的瞬间和形象用颜料固定在画布上,让它们永留人间。清淡素雅的莲是他追求至美的理想主题。他最终力竭倒在了莲池旁,躺在了他心爱的莲的怀抱,亘古与莲相依相伴。莫奈与莲的情感相融,魂魄相交,他洞穿了人世的芜杂纷繁,进入了幻化的深处。那是自我的世界,也是无我的世界。混沌散开,污浊逸去,心中的莲瓣缓缓展开。无喜无忧,无生无死。如此境界,物我两忘。众生缘何沉醉于莲如斯!莲是天界与尘世交会顿悟的产物,莲有慧眼,我们见到的佛和菩萨都坐在莲花宝座上,面目慈祥,普度众生。莲的萌生和绽放给人一种茅塞顿开的菩提之悟。B碧水之下,是污浊的泥沼,一枝枝莲花挤破浓浓的黑夜从污浊中绽放出一个个美丽的音符。莲仿佛开在天国的梦幻里,它们无视外围的泥沼。究竟要经历怎样的磨砺,我们的心灵才能开出一枝枝洁净之莲呢?我们能像莲一样,从这个充斥着妍媸、清浊的尘世之中,用明朗澄澈的心灵找到智慧吗?如果我们拥有莲的慧心,就能从一切的烦恼与灰暗中觉悟,而一切纷扰的繁尘琐屑都能使我们感知它的意义和价值,我们的心灵就能从尘埃中开出花朵来。莲的精魄升华在我们的生命中,让生命化作一朵莲花,把功名利禄全抛下……我想,这是莲昭示于人的天启与期待吧!莲是一面心灵的镜子,可以映出清晰的图像,只有纯正的心灵才能看见心灵的纯正,被纯正所感染。愿一切爱莲之人以莲为镜,做洁净的人。洁净的人方为真人。让我们的心灵和生命在世俗的尘埃中开出素雅洁净的智慧之莲吧!(选自《读者》)1.作者通过哪两个方面表现自己对莲的喜爱?2.文章题为“洁净之莲”,莲的“洁净”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3.第四段中作者援引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事例有什么作用?4.请从本文A、B两个画线句中任选一句,结合语境作简要赏析。5.结合实际,谈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心灵开出“洁净之莲”。【强化训练二】窗台上曾有一株野菊唐 蓉我五岁生日那天,父亲给我买了一串酸酸甜甜的冰糖葫芦,笑意盈盈地说:“妞妞,爸爸今天带你去看电影,你说好不好?”“太棒了!”我乐得一蹦三尺高,屁颠屁颠地拽着父亲的手出了门。全然忘记了电影的名字,只依稀记得是地下共产党员和国民党特务之间斗智斗勇的故事。记得最清楚的是,故事中用来作联络信号的“大红灯笼”。从电影院回家时,我骑在父亲的肩上,兴致盎然地将“大红灯笼”说了又说,说了再说。寂寥苍茫的夜幕中,留下父女俩的阵阵欢声笑语。父亲突然心里一动:“妞妞,我们也在家门口挂个大红灯笼好不好?”“好!”我响脆脆地回答。 免费的大红灯笼没弄到,街头商铺里有,但要花钱,舍不得,只得改换他物了。看电影回家的第二天下午,父亲将一盆花搬到了窗台右角。那是一盆菊花,野生的,是父亲花了大半天的功夫才移栽到自家花盆里的。自此父亲和我之间便有了一个神秘的约定:菊花摆放在窗台上,就证明爸爸在家。待我回家敲门时,就敲:“咚咚,咚咚咚咚!”父亲解释说,这就是用敲门声在喊他,喊的是:“爸爸,妞妞爱你!”妞妞在家,就将菊花摆在窗台右角。爸爸看到窗台上的菊花,回家敲门:“咚咚,咚咚咚咚!”那就是爸爸在说:“妞妞,爸爸爱你……”我兴奋得又蹦又跳,当即欢喜得憋红了小脸,一下握起小拳头在父亲厚实的胸膛上雨点般地擂起来:“咚咚,咚咚咚咚。”“地下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窗台上那盆菊花,簇生的枝叶细长碧绿、青翠欲滴,开出了米黄色的秀美细致的花朵,满屋子的角角落落都充溢着菊花淡淡的幽香。我每天乐此不疲地敲门,咚咚,咚咚咚咚;我不厌其烦地将花盆移来移去,搬上搬下;我在屋子里静候那心有灵犀的六记敲门声敲起,然后飞奔着跑去开门……转眼间,我进了幼儿园,又上了小学。每天放学回家,临近家门口了,一仰头,看到窗台上摆放着那盆心肝宝贝般的野菊花,我定会撒脚飞跑,往家冲刺,气喘吁吁地爬上楼,手忙脚乱地用劲敲门:咚咚,咚咚咚咚!哪天,倘若发现窗台上没有那株野菊的倩影,我便无精打采、闷闷不乐的,磨蹭着走到家门口,懒洋洋地用挂在脖颈上的钥匙开门,回家。因为有了父亲和我的呵护照料,窗台上那株菊花越长越旺。一次,看着娇艳欲滴的菊花,我情不自禁地对它说起了悄悄话:花仙子,你要快快长,快快长。到我嫁人那一天,我要爸爸把你送给我当嫁妆……话未说完,发觉自己的脸偷偷地红了。菊花果然很听话地健康茁壮地成长着,然而父亲却再也无法亲自手捧菊花送给我当嫁妆了。永远不会忘记的是我十二岁那年,在上自然课的下午,传来爸爸遭车祸的噩耗。闻讯后我哭天喊地,一路狂奔赶到医院,父亲早已安详地躺在棺材里。我一个箭步扑到棺材前,轻轻地敲起了棺材板:咚咚,咚咚咚咚。敲一遍,不够,再敲:咚咚,咚咚咚咚。依然不够,继续敲……亲戚们叹息着连连摇头:这孩子,恐怕是掉魂了。我知道,生命之中那个最疼爱我的人去了,尽管是那样的匆促,但他曾经百分之百地非常彻底地用真心爱过我。终其一生,我都是父亲幸福的小女儿!任凭万事沧桑、物换星移,唯有父亲的怀抱,是我魂牵梦萦的港湾。(选自《第六情感》,有删节)1.从本文记叙的内容来看,本文的体裁为:____________,回忆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文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细读全文,在文中找出一例最让你感动的反映父女情深的细节,并进行简要评析。该细节在第_______段,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它生动地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就表达方式而言,文中画线的句子属于__________,分别刻画了菊花的枝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菊花写得如此可爱,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多次提到的与父亲相关的“咚咚,咚咚咚咚”的敲击声,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父亲或“我”回家的敲门声;第二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章标题“窗台上曾有一株野菊”中“曾”用得好不好?如果好,好在哪里?《现代文阅读备考之(上)》强化训练一: 1.对莲优美外形的描写和对莲内在品质的赞赏。2.(1)洞穿了人世的芜杂纷繁,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无视外围的泥沼)。(2)在妍媸、清浊的尘世之中,用明朗澄澈的心灵找到智慧。(意思对即可)3.用具体的事例证明盛开在古今中外的诗文与画幅中的“莲”,皆为洁净清爽之意,莲也使人的日常生活得到艺术升华。4.示例:A.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怯生生”体现了莲的内敛之美,表现出月光下莲汲取洁净露水的谦逊而又优美的姿态,也映衬了月色下的莲塘和田园之美。B.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表达方式。“污浊”和“黑夜”暗指纷扰乃至浑浊黑暗的尘世,“挤”“绽放”指莲萌生的勇气和力量,生动地展示了莲破泥而出的姿态,表现出莲勇于超脱黑暗、摆脱烦恼的慧心。5.示例:(1)拥有洁净的心灵,坦然地面对得失,善于分析和判断纷繁社会中的污浊面,使自己不受污染。(2)勇敢地面对和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发现自己存在的意义,体现人生价值。(意思对即可)强化训练二: 1.回忆性(或回忆性)窗台上的野菊花表现父女情深2.示例:六“我”兴奋地敲打父亲的胸膛“我”当时的兴奋喜悦及父女间亲密无间的关系3.描写(或景物描写)花朵(花色)香气(幽香)表现野菊花的勃勃生机与美丽,烘托“我”与父亲间美好的情感4.“我”敲打父亲厚实的胸膛父亲去世后,“我”敲打棺材板5.好。内容上表明“我”与父亲的关系已经成为了过去;情感上表达了“我”对父女情深的留恋。牛bb文章网欢迎您转载分享:/article//1/本文地址: /article-.shtml 欢迎转载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散文式”通讯的写作手法
2011年第7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动物世界,有一种叫麋鹿的兽类,角像鹿,尾像驴,蹄像牛,颈像骆驼,俗名“四不像”。说其珍贵,盖因它不伦不类,亦为一类。因此联想到在新闻类的通讯体裁写作时,将文学类的散文体裁之优嫁接其中,是否也可谓“这一类”杂交品种之珍贵呢?其实,新闻出版界及一些高等院校新闻专业在实践与教学中,早已对通讯向散文式方向发展有过尝试和思考。笔者从事报刊采编工作近30年,在从“亲知”到“理知”的过程中,通讯写作的散文式思路在脑海中不断延伸,终积成今天富有实际意义的探求课题。 中国论文网 /7/view-2983078.htm  “大散文”意义上的通讯定位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两千多年前,先哲孔子曾经站在河边,对着不断流逝的河水,感慨着一切都会成为过去。然而,源远流长的中国散文传统至今仍饱润着中国文化的河床。春秋时期,诸子峰起,百家争鸣,他们用当时的新闻体――散文向世界发表宣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开放了一朵朵瑰丽的散文花朵。中唐年代,韩愈、柳宗元等针对六朝以来的靡丽之陈腐习气,提出“文以载道”,发动古文运动,发挥自己的政治热情。直到清代方苞、姚鼐、梁启超,而后至现当代的鲁迅、梁实秋、林语堂、秦牧等等,把散文创作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峰。散文是千年以来我们语言的稻米。一代代人杰以心灵之水,以激情之柴,以生活或生命状态之米,炊雪白雪白的饭给我们餐。   古人通常将文学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韵文,另一类为散文。大凡抒情者用诗行表现,说理者则多出以散文形式。散文和韵文这两大源流,亦像车之双轮、鸟之双翼一样,带动了中国文学的发展。不必对散文进行奥博的“考古”,就可感受到散文这种有着最悠久的历史和最深厚的民族传统的文体,是一种永远受广大人民喜欢并使用的文体。散文原本是最自由的文体,13亿人民每天的对话,主要是“散文”,而较少“诗歌”和“小说”。中小学的语文教材中散文的比重最大。一年一度的高考,数百万考生在汇报对祖国语言的学习情况时,他们通常要根据命题,完成一篇散文。从“大散文”的传统意义上看,散文是个种类繁多的家族,小品、随笔、游记、纪事、巡礼、速写、书信、日记、札记、寓言、杂感、深思录、短论……均属散文家族的成员,而这些成员中有些又属当代通讯体的成员。   20世纪20年代初,现代散文刚露雏形,文学圈里的“小品之王”周作人为了给现代散文定位,就在“文”前加了一个形容词“美”,于是有了“美文”的名字。若从科学角度来考证,“美文”之谓不伦不类。“美文”应是美丽之文的总称,既是美丽之文,应涵盖新闻类洋溢才情的精品之作。朱自清在《什么是“散文”》里曾把论文、宣言等归为“引号里的散文”,那么通讯也该算作“引号里的散文”吧?   新闻界提倡写美文由来已久。从名彪新闻史的前辈记者身体力行写新闻美文到新华社倡导新闻改革破新闻八股,都反映了传统的大散文观的生命力之旺盛及对新闻的渗透和冲击。世界上没有纯而又纯的事物,文体间的交叉、互渗、兼容是其必然。把梨嫁接在苹果上,或把苹果嫁接在梨上,产生了梨苹果或苹果梨。生物学上的这种优化,人们不是早已接受了吗?那么,对文体上的这种优化又该怎么看呢?以魏巍采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例,有学者将其归为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另有专家则将此文列为新闻体裁的一种――通讯,当然,还有将此列为报告文学的。那么,这篇文章到底属于什么文体呢?其实它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苹果梨或者梨苹果。因为连魏巍本人对《谁是最可爱的人》也没究其必须是什么体,而只言“这篇东西”。   从通讯的窗口探出头去,我们会有一种发现,有一种亲近,通讯是在中国散文脉流的浸润和包围中生存着的。从历史深处奔涌而来的中国散文是一条自新的河流,它波光闪闪地漫进新闻的堤岸。以散文为鉴,将通讯写精、写短、写美、写鲜,是需要有一种大散文观和美文意识的。“四不像”也好,“苹果梨”也罢,让散文和通讯在介乎文学与新闻之间的边缘地带进行契合与互动,这种定位是有实际意义的。   通讯体中凸显的散文特征   千古文章,由远及近,皆为时而作。新闻文体问世的历史虽然短暂,但它也没有脱离“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这一普遍规律。然而,与其他类文体不同的是,“新闻是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传播价值的事实的报道。”它写作的特殊规律必然是“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作为新闻文体中的通讯类,其写作特点也一定要以事实影响人。但是,通讯是一种比消息详细、生动报道客观和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它除了要具有新闻性、翔实性外,其表现手法的多样性,使它在各类新闻体裁中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优势。通讯既可叙述、描写,又可议论、抒情,表现手法不拘一格。这种多样性的表现手法给通讯带来了生动、形象、真切、感人的客观效果。通讯体是闪耀在报刊版面上的“明珠”。有人称,未来新闻的较量是通讯体的较量。   通讯在新闻体裁中所具有的独特性的一面恰恰与散文有着天然的渊源。散文是文学中的“轻骑兵”,是最灵活、最自由、最没有拘束的应用性最强的文体。它可以抒情、可以叙事、可以夹叙夹议、可以刻画人物、可以描绘风物……凡是社会生活中一切有意义的事物,都可以通过散文这种“快餐文化”的形式及时地表现出来。散文的特点是以情动人,事实是抒情的基础。通讯是以事实为主体,不排除用散文文体的表现技巧和手法丰富自己。二者的同一性、互融性已经在很多通讯作者中产生了心理定势效应。精美的通讯和精美的散文一样,是作者阅历、智慧和学养淬炼而成的。如果能借助散文之翼驱驾通讯之马,通讯的感染力和可读性会骤增的。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像枝叶与树那样一脉相承的联系。研究、探讨通讯能否散文化,就要对通讯“把把脉”,找到它身上诸如短小、直切生活、文无定式等散文特征。这就像通过枝叶认识一棵树或通过这棵树认识它身上的枝叶一样。   通讯的报道领域像散文的笔触一样广阔无垠。当代通讯作品作为“时代的日记”、“明天的历史”,可以从不同侧面走笔丰富多彩、流动不息的社会生活。散文的醇厚美酒是岁月和情感在作家心灵深处酿制出来的,写作天地无疆界,时空转换任驰骋。同样在船上做文章,邹韬奋可以写成通讯《月下中流――经苏彝士河》,刘白羽可以写成散文《长江三峡》。记者的笔,作家的笔,究竟哪一方水土归属哪一种文体描摹呢?   通讯写作也讲究“立意”,它与散文创作的意在笔下同等重要。所谓立意,是指确定中心思想。范仲淹有散文名篇《岳阳楼记》传世,不是因为他把洞庭景象写得如何壮美,而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立意新颖、高远,引起百代仁人志士的共鸣。再来看这样一句话:“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假如杨朔的《荔枝蜜》中没有这一深刻的立意,那么这篇散文就会降格为一篇介绍蜜蜂生活习性的科学小品了。通讯也如此,升华一寸,眼前的世界就放大一倍。发表于日《人民日报》的人物通讯《为了周总理的嘱托……》,原来的主题只是表现吴吉昌的科研精神,介绍种棉花的辩证法。后来经穆青力挽通讯的路子,将主题拨正在吴吉昌不屈不挠献身真理的高深立意上,使这篇通讯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的经典作品。   通讯与散文一样要求谋篇布局,即结构方式浑然天成,富于变化。古人构思散文主张“文如看山不喜平”,“纵横自有凌云笔”。通讯的纵式、横式及纵横交叉式等结构方式,是与散文的章法有序又行止自如有相通之处的。南振中发表在日《人民日报》上的通讯《鱼水新篇――沂蒙山纪事》,层层扣紧党和人民鱼水关系的主题安排材料,结构纵横交叉,开篇便唱民歌“河里的鱼儿啊,没有水就没有家。”全篇不断采用倒叙、插叙和空间排列事件,任抒情、议论手段于其间,表现出作者思维过程中的每一转折、间歇,清晰地反映文章的内在层次,可谓形散神凝。
  古人云:“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优秀的通讯作品沉淀在读者心壁上经久难忘,很重要的因素是它破除了“新闻八股”的清规戒律,凸显出散文的特征。散文是边缘性特点相当突出的文体,把它身上镶嵌的某些特征“拿过来”,与通讯中的某些特征交合,一种暗香浮动的文气自会袅袅升腾,潜移默化为通讯散文化的意境、语言、气韵、情致,并渐成一种通讯作者的行文风格。当我们把今天的通讯体还原在中华民族散文的沃土上再汲取一些养分时,其收获一定是茂林修竹再现,莲叶田田一片。   散文式通讯的审美价值   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动人的故事:睡美人在接受了王子的吻之后,获得了美的生命。这个“吻”就是情感的力量。为什么有些通讯“水过鸭背不透毛”,不能打动人心呢?问题大都出在作者的真情实感没有糅进作品的字里行间。散文之所以称之为美文,美是离不开情感的(爱憎喜恶皆是情)。散文之美正在于它以情取胜。提倡通讯增加散文色彩之美,并非指在通讯作品中徒增一堆花椒、味素、大料式的形容词,搞那种花哨的广告般的美化和夸张。所谓作品的审美价值,就在于它能够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一篇《背影》,沟通了人间多少父子情,维系了多少长辈对晚辈、晚辈对长辈隐藏在心底的祈盼。   列宁说得好,“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散文式通讯是倾注人的感情的所见所闻所思的合成文体,是引起受众直观了悟式审美情趣的一门艺术。散文式通讯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用形象的事实说话上。有学者说:“新闻作品的可读性、可信性、可亲性,首先是可读性。没有可读性,那可信性和可亲性也就无从谈起。”可读性是作者借助形象思维为基础的审美想象完成的。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在理性认识过程中,不抛弃能够表现本质的感情材料,以形象形式从整体上把握现实。《史记》上说:“庄周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一代又一代中国老百姓之所以能够接受庄周,盖因庄周的书里随处可见的都是他用故事、神话说出来的思想。可见,栩栩如生的生动语言总比概述式的枯燥语言易于接受。于是,我们说当代通讯的文章完全不必像个尚未熬出天日的小媳妇一般,畏畏缩缩地生活在“纯新闻”的角落里,而应该大胆地与文学姐妹搭肩挽臂地相处。   美学认为,形象大于思想,形象可以传情。散文式通讯正是以再现特定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运用美的法则完成的形式和内容统一的报道。翻开《中国优秀通讯选》,我们看到许多经典内容既不是纯客观的东西,也不是纯主观的东西,而是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统一。穆青同志说:“我们一定要牢记马克思所教导的名言,决不让玫瑰花和紫罗兰呈现同样的颜色和发出同样的芳香。愿我们每一个作者的文风都像自然界的奇花异草一样,尽量显示它们各自独特的光彩吧!”实际上,穆青同志谈到了采写通讯的艺术性。积60年办报经验的我国报界老前辈徐铸成认为,新闻艺术离不开最基本的传播载体――语言文字。“在运用语言方面如果没下千锤百炼的工夫,达到得心应手、挥洒自如、信手拈来,恰似‘言从己出’的境界,就很难状物叙事,使人喜读、可信,有震人心弦、沁人心脾、如在目前之妙,写出真实、准确、生动传神的报道。”散文式通讯所追求的至高之境是在内容和形式上达到“真、善、美”的完整统一。给受众有激情、有文采、有思想的好看的东西,才能达到教人、育人、喻人、冶人、悦人的目的。没有美学价值的通讯是不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新闻价值的。我们在对通讯“散文式”的积极探求和倡导中,会越发觉得在求新求实求深求活的心态驱动下,以“真感情”、“美文字”切入社会和受众的关注点,不仅是一种审美品格的追求,而且还蕴涵着一种社会的责任感。在通讯的多元景观中扬起一束散文式通讯的花朵,对我们民族总也是一种文化品位的弘扬吧。   (作者为党的生活杂志社副总编)   编校:赵 亮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