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攻打山东时,陈宫为什么跟吕布献计,使曹操一败再败,郭嘉呢

《曹操人物性格》
分析.曹操的人物性格曹操是汉魏时期最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文学家和诗人,他一生虽并未称帝,但他在汉末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措施,可以使他与秦始皇、唐太宗、康熙等千古帝王同列。但是曹操又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千百年来,对曹操的评价贬多于褒。肯定他的,说他胸怀大志,唯才是举,平定北方,登高必赋,文武兼备,御军三十余年,自著兵书十万余字,是个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大文学家;否定他的,说他“名托汉相,实为汉贼”是个善于玩弄权术,残忍嗜杀的“奸雄”,尤其在民间,更将曹操作为“奸诈”、“虚伪”的代名词。 究其原因,也许很多,但主要是一部《三国演义》的问世,把曹操形象丑化、被定格。因此,要还曹操真实面目就不仅仅是一个“是”还是“非”的问题,就必须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和观点对其人及其所处的历史背境进行系统整体性的分析,才能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一、“奸雄”——曹操确实《三国演义》中描写的徐州屠城、水淹邺城、华佗被害、近待被杀、、出于恐惧和猜忌杀吕伯奢一家、为引诱吕布将掳来的群众当炮等等,确是曹操凶残性格的大暴露。罗荀被逼自戳贯中借助这一艺术形象严正地抨击了剥削阶级英雄的残忍,深刻提示了曹操之类政治人物固有的谋功逐利,不择手段的阶级本质。(一)镇压起义,充当屠夫。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开国皇帝和英雄人物,都曾镇压过农民起义,他们的双手都粘满了人民的鲜血。无论是历史上的曹操还是《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也不例外。“颍川之战”,曹操对义军不分青红皂白,“大杀一阵,斩首万余级”,充当了一个朝廷刽子手的角色。此后,他又跟随皇甫嵩讨张梁,“斩张梁于曲阳”,“发张角之棺,戮尸枭首”,残酷得连死人也不放过。董卓、王允死后,青州黄巾军再次起义,曹操与济北相鲍信负责镇压义军,鲍信战死,曹操却“招安到降兵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并“择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曹操用义军的鲜血染红了自己的顶戴,先是除“济南相”、任“典军校尉”,后是封“镇东将军”,而且逐步扩大了军事力量,有了逐鹿中原削平群雄的资本。(二)欺君罔上,窃国谋逆。曹操在奉迎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而令诸侯”之后,个人野心和权势欲望不断膨胀,最终完全把持了朝堂,控制了汉末中央政权。所有的朝廷大事,从军事征伐到人事任免,从内政事务到外交联系,曹操根本不听献帝和朝臣的意见,都是个人说了算。献帝在曹操的眼里,不过是一个傀儡、一个“儿皇帝”;朝臣在曹操的眼里,不过是一个装饰“门面”的可供自己利用的工具。曹操在擒杀吕布之后,“威名日盛”,脑海深处便产生了窃国谋逆的念头,如果不是顾虑“朝廷肱股尚多”,只怕早就“行王霸之事”了。当献帝深感曹操欺君罔上、有窃国谋逆之心后,随即密赐衣带诏,令董承、刘备、马腾等人合力讨贼。事后衣带诏泄露,曹操诛杀了董承、吉平、王子服等人仍不解恨,连已有五个月身孕的董贵妃也不放过,尽管献帝和伏后一再哀求,还是将董贵妃勒杀于宫门之外。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三)玩弄权术,残暴不仁。历史上的阴谋家、野心家都喜欢玩弄权术,曹操更是得心应手,将权术玩弄于股掌之间。寿春伐袁术时,曹军与袁军相持月余,粮食“不敷支散”,曹操便让管粮官王故以“小斛散之,权且救一时之急”。管粮官王故遵令而行,激起了各寨大小将士的愤怒,纷纷传言丞相欺众。他暗中派人探得消息,不惜借用毫无过错的王故之头来稳住军心,平息众怒。曹操的残暴不仁,更是让人触目惊心。“颍川之战”,曹操对义军不分青红皂白,“大杀一阵,斩首万余级”。“杀吉平”,曹操更加显得无比残暴,先是将吉平打得体无完肤,然后截去吉平的九个手指,割掉吉平的舌头,吉平撞阶而死后,曹操仍不解恨,还要“分其肢体号令”。“顺我者倡,逆我者亡”,成了曹操最大的人生信条。(四)虚假伪善,奸诈狡猾。曹操的伪善和奸诈,并不是那种鸡鸣狗盗式的小聪明、小伎俩,而是包含着很多的智慧。青少年时代的曹操,“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为了达到我行我素、游荡闲逛、逃避责难的目的,他曾“装病谗叔”,故意挑拨离间父与叔的兄弟关系。董卓进京后独霸朝纲,废少帝立献帝,擅杀朝臣,激起了王允等人的义愤。曹操自告奋勇去刺杀董卓,不料被董卓从衣镜中窥见拔刀动作,他随即跪下献刀,掩盖刺杀的失败,“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董卓虽然见疑,但仍被他瞒过,任他逃脱。其余典型事例,如“望梅止渴”、“割发权代首”、“跣足迎许攸”等,也都可以证明曹操的虚假伪善和奸诈狡猾。这里,不再一一赘述。(五)骄奢淫逸,嫉贤妒能。曹操进宛城,见张济妻美,不惜用甜言蜜语来打动她,“吾为夫人故,特纳张绣之降;不然灭族也”,并许以还都后扶为正室,每日与之取乐,不思归期。其实张绣之降在此事之前,全与张济妻无涉。以曹操当时的地位,对阶下一个弱女子尚且如此,他的贪恋美色和狡诈本色可见一斑。当曹操削平群雄、统一北方、志得意满时,个人的骄横无比和刚愎自用便显露无余,“宴长江赤壁赋诗”,刘馥只不过指出“丞相何故说出不吉之言”,便惹来杀身之祸。曹操还在漳河之上修建壮丽无比的铜雀台,并“广选天下美女以实其中”,供自己晚年享乐。曹操嫉贤妒能的典型事例,莫过于“斩杀杨修”。曹操在门上书一“活”字、塞北送酥在盒盖上写“一合酥”三字、梦中杀近侍、曹丕曹植兄弟争宠斗智等,都被杨修一一识破,曹操虽然在表面上对杨修“称美”、“喜笑”,但在内心深处却“甚忌之”,“心恶之”,“愈恶之”,最后在与刘备争夺汉中的战斗中,寻了个“乱我军心”的借口,将杨修斩杀了事。可叹杨修“聪明反被聪明误”,糊里糊涂地成了曹操嫉贤妒能的牺牲品。
1.天下人想评曹操为奸雄,莫不提吕伯奢之事。《世语》曰: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孙盛《杂记》曰: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不难看出,这些都是出自一个误会。大家试想在兵荒马乱的年代,经过那些惊心动魄的事情之后,任何人都已无法保持冷静的头脑了。这些都是出自于一种求生的本能而已了。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你不杀人就要被人杀,试问大家如果身处于当时的情景,各位会作出何种反应?
另:有人说,陈宫就是因为吕伯奢之事而离开曹操的,此言差矣。《世语》曰:岱既死,陈宫谓太祖曰:州今无主,而王命断绝,宫请说州中,明府寻往牧之,资之以收天下,此霸王之业也。此时已经是初平三年。而吕伯奢之事是在中平六年,时间上已经过去很久了。而我们大仁大义的刘皇叔呢?就没有曹操那么真率了,一张伪善的面具一直戴到临死。让徐州之美谈,自然是大家一场戏,演给天下看罢了: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借此手段来收买赵云人心,真是委屈阿斗了;白帝托孤时以退为进,可叹临死了还不忘玩弄手段。可叹诸葛亮这个小流氓一直都给刘备这个大流氓玩弄于鼓掌之间。亦犹自感叹遇之明主。为了不让吕布为曹操所用,刘备也玩了一手阴的。布告玄德曰:公为座上客,布为阶下囚,何不发一言而相宽乎?玄德点头。操回顾玄德曰:何如?玄德答曰: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布目视玄德曰:是儿最无信者!(吕布以为找到了救命的稻草,没想到却是催命的阎罗)。2.若无孤,天下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大家都在说曹操是大奸臣,可惜终其一生都未曾称帝。相反的他都是一直在竭力维持着汉家王室。抑制豪强,加强集权。公元190年,曹操和各路讨伐董卓大军一共十几万人马,在陈留附近的酸枣(今河南延津西南)集合,组成一支联军,大家推袁绍做盟主。但是,在酸枣附近讨伐董卓的联军却互相观望,按兵不动。大家可一点也不热心。连盟主袁绍都不想动,谁还愿意先动手呢?曹操看出他们只想保存实力,不想打董卓,心里很生气,就决定单独带着五千人马,向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进兵。遂败亦无可奈何。曹操二十岁那年,当上了洛阳北部尉。他一上任,就叫工匠做了二十多根五色大棒,悬挂在衙门左右。他立下禁令,谁要是犯了禁,不管他是豪门大族,都用大棒责打。那时候,蹇硕有个叔父,是个出名的恶霸,依仗蹇硕的权势在洛阳横行不法,谁也不敢惹他。有一次,他在夜里带刀乱闹,触犯了曹操的禁令。曹操不管他来头多大,把他抓起来,用五色棒一阵痛打。经受不起,当场就死了。这件事轰动了整个洛阳。大家都赞曹操不怕权势,执法严明。宦官对他又恨又怕,后来,把他调出洛阳,去当一名县令。按理说:曹操是出自宦官世家,结果他背叛了那个腐朽的阵营,昭示了他进步,向往光明,公正严明的一面。至于大忠臣刘备呢?汉献帝还未被废,他就偷窥大宝。二个儿子。一个刘封,一个刘禅。封禅都充斥了他的大脑!刚刚窃取了汉中,就有那帮求功名利禄之人活动开来了。《三国演义》曰:于是众将皆有推荐玄德为帝之心;(为了自己捞好处!)未敢径启,(长耳贼早就等得急了!你们怎么还不来说啊?)却来禀告诸葛军师,孔明曰:吾意已有定夺了。遂引法正等入见玄德,曰:今曹操专权,百姓无主;主公仁义著于天下,今已抚有两川之地,可以应天顺人,即皇帝位,名正言顺。以讨国贼。事不宜迟,便请择吉。老奸巨滑的刘备当然知道如果篡位称帝,必遭天下人之斥责,向来善于收买人心之人怎么会去当天下人的公敌呢?就假模假样的推辞再三就了汉中王之位。孔明又云:
“不是英雄,不读三国;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  
耳边又响起了林俊杰的《曹操》,又是一种心潮任意冲撞的感觉。  
我喜欢《曹操》,也喜欢曹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胸怀壮志,老当益壮,永思进取。这是一位诗人;“运筹帷幄,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东讨西伐,南征北战。这是一位军事家;“以雄武之姿,当艰难之运。”挟天子而令诸侯。这是一位政治家。  
“独自走下长板坡,月光太温柔,曹操不罗嗦,一心要那荆州……”壮志而来,败兴而归。长板折戟,火烧赤壁,痛失荆州。纵观一生,这是他败得最惨的一役。面对人生最大的失败,袁术“呕血数斗而死”。袁绍官渡败绩,“自军败后发病”,“郁郁而终”。夷陵之战,刘备“大败还,忿耻发病死”。同为“太祖”,宁远兵败,怒尔哈赤“痈疽病发而死”。而他,兵败不久,还“大宴铜雀台”,还说出“今江北仍为吾踞”之语,常人难及也。  
“用阴谋阳谋明说暗夺淡薄(厮杀声)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终年66岁的他,在那个生命极易丧失的年代应该算高龄了吧。时刻又进行着政治斗争,军事斗争,阴谋阳谋应接不暇。倘若没有强健的体魄与良好的心理素质,怎么能承担如此负荷?常人难及也。“儿女情长没法执着,有谁来煮酒?尔虞我诈是三国,说不清对与错……”  
一年前,最初听到《曹操》这首歌,便被它的气势所打动,不禁重新打量起这人。在那个时代,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我认为他是个了不起的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至少说明他有那常人难有的才能。正如鲁迅所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然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一切又从头……”  
由曹操的性格分析其人物形象中文摘要:《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作者在书中塑造了很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其中曹操就是小说中的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也是作者刻画的最成功的一个人物。在作者看来,他是一个典型的封建统治者。然而他在《三国演义》中第一次出现,作者就通过许邵的口吻评论他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他有着独特的性格特点,一方面他是一个“奸邪、诈伪、阴险、凶残”的绝代奸雄,一个“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将他自私的一面展现的淋漓尽致,《三国演义》通过一系列事实,即从政治、处世、用人以及军事斗争等多个层面出色地塑造了曹操的奸雄形象和本质。另一方面他又豁达大度,任用贤才,有着雄才大略和才智,为北方的统一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又是一位大英雄。正是因为他性格的复杂性和两面性,使曹操成为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少见的富有独创性的艺术形象。我们应该根据曹操复杂的性格,正确、客观、真实的评价曹操的一生,还原历史的真相。关键词:英雄 奸雄
性格 人物分析【Abstract】:Three Kingdomstreacherous cunning, good at Machiavellian crafty, but also apaper, Cao Cao's main aspects: not only has the ingenious and intelligent, there are endless greed and power like, paranoid, selfish, cruel, enlist personnel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character traits, so that China's Cao Cao Literary History and the world's【Key words】:Cao Cao; statesman; military strategist; Jian Xiong;
heroic image.提及曹操,多数人会以《三国演义》依据,称其为奸雄,京剧里也把他刻画为“白脸”人物,曹操的“人缘”远没有刘备、孙权好。罗贯中用“美恶并举,有贬有褒”、“主次变换,重心转移”、“善恶难辨,亦美亦丑”三部分,详细论证了曹操性格的二重性、流动性、模糊性。一方面作为奸雄,他假仁假义、狡诈善变、生性多疑;另一方面作为英雄,他豁达大度、乐观向上、慷慨多情。曹操是真正的英雄,无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都有极高的造诣,他一生的成就是用血汗拼搏而来,曹操指刘备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曹尔”, 吓得刘备魂飞魄散。《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受正统思想的影响,在书中,从始至终都有扬刘抑曹的观念,不能够让读者看到一个公平的、真实的曹操。人们只看到了曹操的性格方面阴险狡诈、假仁假义的一面,却没有给他一个整体全面的评价,其实他是一个除残去秽、定乱扶衰的英雄,他有着叱咤风云的英姿、指挥若定的才能,勇谋兼备、百折不挠的政治家风貌,他有着积极乐观的英雄情怀和任人唯才、随能任使的博大胸襟。曹操的性格决定了他的一生,有人说他是一个英雄,有人说他是一个奸雄,褒贬不一,下面我将根据他的“奸与雄”两方面性格特点,还原一个真正的曹操形象。一、“英雄形象”曹操的性格特点易中天教授曾说过曹操:“聪明透顶、愚不可及、狡猾奸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心胸狭窄”。然而毫无疑问在群雄割据的三国时代,曹操作为一个英雄人物他有着鲜明的性格特点,他豁达大度、心胸宽广、乐观向上、慷慨多情。正是因为他的这些性格特点,使他拥有成为一个“治世之能臣”的条件。才能够统一北方,成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1、才华出众、善用人才、胸怀大志的曹操.曹操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望梅止渴”充分展示了曹操的聪明才智。曹操征战张绣的途中,天气炎热,道上严重缺水,将士们都口渴难耐,军心涣散。此时曹操心生一计,用鞭策指前方说:“前面有梅林,可取来解渴。”军士们听了无不口内生津,便不知渴了,征战得以胜利。这一事例同时又体现了他性格的狡诈。
官渡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正由于曹操的特殊的人才政策救了他。在这场战役中,他全赖三个人——刘晔,荀攸,许攸。曹操能接纳能人之言,取得最终胜利,这全在于他的用人之道。我们可以细分来看:刘晔,荀攸,许攸都是人才,献计献策,有化险为夷之功,可以说一计敌万人,能接纳他人之言.故袁绍兵多也不足为惧,正所谓兵不在多,在乎能!2、豁达大度,乐观向上的英雄情怀。曹操的成功也要归功于他豁达大度、乐观向上的英雄情怀。曹操53岁时北征乌桓班师途中,有感而发写下了著名的《龟虽寿》一诗:“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当益壮、积极乐观的英雄气概跃然纸上。官渡之战中,陈琳曾为袁绍写檄文,等到平定河北,捉到陈琳,曹操虽然当面责备他说:“你在檄文中骂我本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连我的父亲和祖父都骂起来了呢?”但曹操并没有处死他,反而任用他掌管文书工作,也说明曹操在政治和军事斗争中具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宽广胸怀。
3、曹操是一位具有大气、实在、慷慨多情性格特点的政治家《三国演义》中通过官渡之战等很多场战役,淋漓尽致展现了曹操在政治,军事方面上的才能和成就。他最大的成绩就是统一了北方,消灭了那里诸侯割据的局面,人民得以修养生息。在小说中曹操的形象给人以大气、实在、慷慨多情的一面。作者为了表现其大气的一面,在对他的一些小事上的描写也是花了不少笔墨的。另外,曹操的慷慨多情是他的人格魅力的又一条,曹操虽然残酷但并不暴虐,冷酷但并非无情。他虽然杀了不少人但也未必想多杀,他原本是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也非常重感情的人。但残酷的政治军事斗争又是你死我活的,面对一个个凶险的敌人,他不得不抢先一步要了别人的性命,甚至不惜错杀无辜。但热爱生命重感情还是他的本性。他杀人不眨眼但并不以杀人为乐,执法不讲情面但又通情达理。无情未必真豪杰,文中描写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如他对为袁谭,对部郭嘉的英年早逝悲痛的死去活来的描写就更别提了。所有的这些描写都是作者为了表现曹操作为伟人而不同于别的伟人的一面,塑造出曹操这一有血有肉,奸诈阴险而又富有人情味的人物形象的需要。对曹操英雄形象的赞叹自古有之:北宋王安石赞曹操:“青山为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八九丘。蝼蚁往还空垄亩,麒麟埋没几春秋。功名盖世知谁是,气力回天到此休。何必地中馀故物,魏公诸子分衣裘。”现代的郭沫若也郑重地赞颂:“曹操对于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有大的贡献”。正是因为他这些豁达大度、慷慨多情、乐观向上的性格特点,曹操才能在东汉末年叱咤风云,成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二、“奸雄形象”曹操的性格特点曹操的性格最具有典型性,不仅鲜明独特,而且反差巨大。《三国演义》的曹操常常怀有不臣之心,狡诈阴险,善变多疑,残忍好杀。错杀吕伯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曹操只听到有磨刀的声音便不分青红皂白的吕伯奢一家人都杀害了,还留下了一段千古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将残忍好杀z自私自利的一面体现的淋漓尽致。《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奸”性格特点的主要体现在狡诈善变、生性多疑、假仁假义上。1、假仁义“挟天子而令诸侯”是曹操假仁假义的最突出表现。曹操在迎取献帝并且迁都许昌,接着又挟天子而令诸侯”之后,曹操的狼子野心和对权力的欲望不断膨胀,最后终于掌握了绝对权力,控制了汉朝的政权。汉献帝在曹操的眼里,不过是一个傀儡皇帝;朝里的大臣在曹操的眼里,不过是一个一个装饰品,可供自己利用的工具。朝廷内外的所有大事,从内政事务到外交联系,从军事征伐到人事任免,曹操根本不听献帝和朝臣的意见,都是个人说了算。另外,“割发权代首”这一事例最能说明问题。在帅大军征讨张绣时,曹操的马受惊了践踏了老百姓的麦田。他“随呼行军主簿,拟议自己践麦之罪”,“即掣所佩之剑欲自刎”。最后还是郭嘉以《春秋》之义劝阻,免死“割发权代首”,并“以发传示三军”。曹操明知道自己是不能自杀的且一定会有人阻止他,而他这样做无非是在将士面前表明自己奉公守法、严格要求自己,实际上也是在收买人心。曹操是惯于变换自己的心情,让人捉摸不透的。有时会由大怒转为大笑,大笑转为大哭的。他在赤壁之战后,从华容道逃归,在南郡安歇时,对着众谋士,突然大哭起来。谋士们问他为什么哭,曹操说:“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从一方面看,这是曹操的爱才惜才;另一方面看,这又是曹操使的诈术,因为他的大哭的结果,“使众谋士黯然自惭”,这才是他哭的真正目的。2、狡诈善变曹操是一个善变、阴险狡诈的人,作者开始就写他怎么用权术。年少时曹操比较喜欢玩,“游玩无度”,他的叔父经常向他父亲反映情况,曹操很记恨他的叔叔。一天,操在路上偶遇叔父,立刻做出面目扭曲的样子,叔父向他父亲汇报,于是曹嵩找到儿子询问病情,不料操安然无恙,答道:“儿自来无此病;因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曹嵩就此起了疑心,再也不相信弟弟的小报告了,曹操从此之后就更加的放肆了。在书中第十七回,曹操攻打袁术时,曹操率十七万大军征袁术,相距月余,军粮不足。曹操密令仓官王垕以小斛散之,却暗使人各寨探听,无不嗟怨。曹操为了压下军士怨声,竟杀无辜的王垕,名曰向王垕借头以示众。谎称王垕故行小斛,盗窃官粮,谨按军法。为了平息士兵对自己的怨恨,稳定军心,曹操竟然去杀死一个没有任何过失的人,他的奸诈狠毒教人心寒。曹操采取这种奸诈的手段,终于平息了怨恨,稳定了军心,取得了攻袁术的胜利。曹操此人性格善变复杂,在他的表情和脾性上面体现的淋漓尽致。“杨修之死”更将曹操的奸诈体现的淋漓尽致。杨修为人恃才傲物,多次犯曹操之忌:擅画园门,操虽称美,心甚忌之。又一日,修擅分酥吃,操虽喜笑,而心恶之。曹操佯称常梦中杀人,某日果杀一帐前士卫。临葬前修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里,君乃在梦中耳!”操闻而愈恶之。经过几件事,到了这个时候,曹操对杨修的厌恶仍不露形于色,杨修一错再错,致使曹操已经起了要杀死杨修的心,但曹操仍然隐藏得很好,竟然连杨修这么聪明的人也全然没有察觉,最后终于被曹操借惑乱军心的罪名将杨修杀死。可见曹操的奸诈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在擒下吕布之后当,他手下的大将张辽不但不肯投降,还破口大骂,曹操被惹火了,亲自拔剑想杀张辽,被刘备与关羽劝阻后,他立刻掷剑大笑:“我亦知文忠义,故戏之耳。”并亲自释其缚,解衣衣之,延之上坐。感情如闪电似的转瞬即变,令人瞠目结舌而脊背发凉。3、生性多疑曹操他的生性多疑表现在他常错杀无辜,错杀好人。他周围的人常遭杀身之祸,也全因他的多疑。在第四回,曹操暗杀董卓没有成功,遭董卓通缉,投奔吕伯奢庄上,吕盛情接待,欲杀猪相款。曹操忽闻庄后有磨刀之声,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但闻人语曰:“傅而杀之,何如?”曹操顿时杀了八口人。后来发现杀错了,索性昧着良心将吕伯奢也杀了,曰:“宁叫我负天下,休教天下人负我。”第二十回,许田打围后,汉献帝感觉到曹操非常狂妄,想除去曹操,于是密诏董国舅入宫,颁“衣带诏”,董国舅刚过宫门,恰巧遇见了曹操。曹操便多加盘问,当知道汉献帝把锦袍玉带送给董国舅,马上就要董将衣带解下,曹操亲自把锦袍玉带拿起,对着太阳光细细地详看。他的多疑猜忌全都暴露出来了,好在汉献帝对他早有防备,衣带诏才能够有惊无险地带出宫门。当猜测到某人有颠覆政权的行为哪怕仅仅是一丝意念,曹操杀人总是连眼都不眨一下,不曾有过片刻的犹豫,严格按照“罚不逾时”的古令,在第一时间先下手为强。此外,为了自家性命的安全,他常常也会或事急从权,或巧生变诈,杀人于无形之中。
上述种种都是曹操性格特征里奸行的表现。他可以狡诈阴险、善变多疑,但是曹操的奸,正是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惯用的手段。曹操作为汉朝的丞相,权倾当朝,有着极大的权力,有些事情是不得不做的。当时人们普遍把他称为国贼,认为他迟早要篡汉自立。但是到头来,他并未篡位。曹操的悲剧就在这里。曹操在史的年代也是颇短的,自然也逃不了被后一朝人说坏话的公例。综上所述,所以曹操是个很复杂的人,他既狡诈又老实,既温情又狠毒,既宽容又报复。如果你只看曹操的一个故事,只看曹操的一面,你得出的结论就是盲人摸象,是不全面的。那么在我们看来,曹操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一个人。他这个人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狡猾奸诈,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概,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他是这样的一个人,他身上好像长了很多的脸,一会儿出现的是这张脸,一会儿展示给我们的是另一张脸。但是大家注意一条,不管哪张脸,都是曹操的,不会认做是别人的。能够把这样一个复杂的性格统一于一个人,这本身就是了不起的事情。体现的是什么呢?体现的是曹操的大气。什么叫大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曹操恰恰是一个能够容的,一个容量非常大的人,什么样的矛盾的东西到他这儿都统一了。从《三国演义》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多面的曹操——他可以吟出悲天悯人的诗句,有时却酷虐嗜杀;他可以行事诡谲变诈,有时却对待故人情深义重。他既是一个奸诈、残忍、虚伪、极端利己的“奸雄”,更是一个雄才大略,远见卓识的“英雄”。我认为,曹操“奸雄”、“英雄”性格的复杂性,体现了人类社会在自身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对功利追求、对道德进步向往的矛盾关系。曹操的形象集中涵盖了千百个同类型的封建统治者的品性,因而具有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历史真实性。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对于我们民族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确实曹操是一个有作为的人物,然而,他毕竟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存在着地主阶级的残酷、狡诈、极端利己主义等恶德。《三国演义》对曹操这两个方面都作了真实的再现,并没有简单的丑化,也没有把他写得愚蠢无能。一方面,曹操具有雄才伟略,识见不凡,他的器重人才,深得人心;他的老谋深算,精明强悍;他的败而不馁,顽强乐观。曹操以挟天子而令诸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到后来的统一北方,都对他的这一性格作了充分的描写。另一方面,《三国演义》又着力鞭挞了曹操的残酷,狡诈,伪善和极端利己主义。奸而能、真而伪、宽而猛这正是曹操“奸”与“雄”的复杂人性特征。我认为,曹操“奸”与“雄”性格的复杂性,体现了人类社会在自身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对功利追求、对道德进步向往的矛盾关系,同时,曹操的形象集中涵盖了千百个同类型的封建统治者的品性,因而具有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历史真实。参考文献1.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57年2.罗贯中.三国演义.中华书局.1996年 3.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1990年4.鲁迅.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年
2007年第1期淄博师专学报JournalofZiboNormalCollege总第7期超世豪杰,乱世奸雄)))曹操人物性格两面性分析李峥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摘要:在5三国演义6众多人物形象中,曹操性格最具有典型性。其性格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两面性上,即善与恶、心胸宽广与狭隘、坚强与脆弱集其一身。其人物性格两面性的形成源于年代的纷乱与道德礼仪的失范、赘阉遗丑造成的人性扭曲、家庭人情冷漠的烙印等多方面因素。关键词:两面性;心术;奸雄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6-03Abstract:CaoCaoisthemosttypicalcharacteramongthethrongsofcharacterimagesin/SanGuoYanYi0.Hischaracterdispositionhascommitsfornicationwiththemaledualcharacter,namelygoodnessandevilness,broadnessandisnarrowness,firmnessandfragility.Hischaracterdispositiondualformationsourcein:Theagechaoticallydeviatesfromthenormwiththesocialmoralsetiquette,superfluouslycastrateslosestheclowntocreatethehumannaturedistortion,thefamilyhumansent-imentindifferentbrandmarkvariousfactorcreates,thisarticleisforthepurposeofthedualanalysisandtracesthisseeksthesourceororigin.Keywords:greatvillain
在5三国演义6众多人物形象中,曹操性格最具有典型性。其性格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两面性上,即善与恶、刚强与脆弱、心胸宽广又狭隘集其一身。奸雄曹操、曹操奸雄,/奸雄0二字,跨越时空、贯其一生。作品一开始,罗贯中便借用汝南许劭之口评定了其人物的总体特征:/子治世之能匠,乱世之奸雄也。0[1](P32-34)反映了作者总体构思。/奸雄0云云过去被视为/奸臣0、奸贼的代称。其实/奸雄0二字恰恰是曹操性格的二重组合:奸与雄的天然组合,奸是雄者之奸,雄为奸者之雄。作者对此亦褒亦贬,时褒时贬,贬中有褒,褒中有贬。毛本5邺中歌6点睛之句为:/功首罪魁非两收稿日期:作者简介:李峥嵘(1984-),男,湖北蕲春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古代文学研究。人,遗臭流芳本一身。0/功首罪魁0是对曹操行为的评价。/遗臭流芳0是对曹操历史的评价。功首,指曹操在历史上平定北方的功绩;罪魁,指其为大汉之逆贼。遗臭,指流传于世的奸;流芳,指其英雄也。/功首与罪魁0,/遗臭与流芳0本是矛盾的两端,难以撮合在一起。但是在曹操身上却出现了奇迹:/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0矛盾的对立面,辩证的统一在一个形象之中,每一个侧面都是他生命的组成部分。两部分,任何一方面消失都会毁灭这个形象。这两方面统一是/奸雄0。正是这种正面与反面、功与过、好与坏的正反性格决定了曹操人物性格形成两面性。[2]一、曹操两面性格分析中国人所谓的心术,是一种统治手段,是一种包涵欺诈和暴力的行为。心术越高,他心中的人性越少,如果他让心术和人性共存,那么,他将是一个伟大的悲剧性格。[3](P53-54)其杀之,其人性的泯灭达到极点。正是其人性与心术两者统一,另一种情况下也不外乎即是同情。他爱民如子,能够表现出极大的宽容:/生民百遗一,念人断人肠0平原什么也没有,一旦看到便是白骨。可见,曹操并没有心术和利益泯灭人性的真与善。曹操为人奸诈、遇事多疑,对待身边的人冷漠无情。其残酷奸诈,皆此类也,但却又时带真情流露,表现得待人诚恳、威恩怀德,至真至极。这种心术与人性并存使曹操人性具有正反两面性。2.心胸宽广,但又极其狭隘心胸宽广表现在用人方面,曹操的人才策略概括为/网罗人才,唯才是举,知人善任,择人任势0。在5举贤勿拘品行令6中更明确指出对那些/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0的人,各举所知,勿有所遗。曹操具体实践了他对人才的重视和爱惜,把人无完人、慎无苟求的思想,把才重一技、用其所长的思想,把只用人才、不用庸才的思想,推向了顶峰,充分展现了一代枭雄心胸之宽广、超人之气魄和胆识。自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0自喻,抒发自己礼贤下士的博大胸怀。正是心胸宽广使其成为雄才大略、风度气襟、治国之道、用兵如神的一代枭雄。/焚书不问0、/赦免张辽0、/义释关羽0,曹操的宽宏大度令人叹为观止。前面说了曹操的性格中由心术与人性的正反两面性并存,注定又表现为极其狭隘。心术的存在注定了其人性的残忍,不择手段杀杨修表现了心胸狭隘、气量之短小。为了报一时之仇而不顾今后事业发展,因小失大,可以说明心术的存在在人性之间矛盾对立形成了其人物性格的两面性。荀攸、杨修,这些为他立下汗马功劳的智谋之士稍有冒犯,便翻脸不认人,其气量之狭窄简直令人不可思议。人物就是这样在时空的变迁中展现着自己的两面性。曹操性格中的/豁达乐观0大多表现为胸襟开阔、积极进取、不计前嫌。但是赤壁之战几十万大军顷刻/灰飞烟灭0不得不率领残兵败将落荒而逃,此刻他反而三次大笑,这时的乐观就是一种强打的精神,可笑可怜地自我解嘲了。前面说了心术与人性并存,不可避免心胸宽广是其人性面,是正常人的表现。同时心术的存在为了达到统治别人而又不可避免其人性中又表现为狭隘的性格,为一切统治手段维护自己的地位。3.性格坚强,但又心理脆弱性格中的强与弱交叉,又是曹操两面性之一。赤壁败后,逃亡至树林丛杂、山川险峻的/乌林之[5](P118-119)曹操矛盾的两面性格正是这种心术与人性共存而产生的性格,是一个伟大的两面悲剧性格。纵观历史风云人物没有那一个人物有曹操的形象那么复杂、那么逼真、那么引来争议。历史沉淀了评价曹操口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奸臣,欺君逆上的汉臣贼子。0其实,这是文学作品中和戏剧舞台作为艺术形象的曹操。鲁迅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曹操人物复杂多变性必须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和观点对其人物所处历史背景进行系统整体的分析,才能得出真实形象。0[4](P103-105)正是因为曹操具有/奸0与/雄0二者皆具于一身,使其性格呈现正与反的矛盾两面性。1.惨无人道,但又悲天悯人乱世奸雄的曹操,作者并没有停留在概念的抽象描述,而是以大量生动具体描写赋予这一概念以丰满可感血肉。曹操替父复仇进攻徐州时,传令三军,旦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杀戮,大军所到之处杀戮人民,挖掘坟墓,失去理智的曹操近乎疯狂,滥杀无辜,显得特别残暴不仁。他的思想中存在的人生哲学:/宁可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0。这种认识正是失去了常人之心的超世之杰乱世中的生存之道。但当他在行军途中目睹田园荒芜、百姓流离失所时,却又动了悲天悯人之真情。可见残毒与同情的前后两面矛盾统一于一体,正是人物性格中的两面表现。心术使其无人性,表现为惨无人道,人性使其同情人们。心术存在决定了其残忍、欺诈、暴力等。人性决定了同情。正是人性与心术两者的辩证统一形成了其人物的正反交叉两面性。曹操既杀生成性,却又悲天怜悯的情怀,他动辄数万、数十万的杀人屠城:/五日,毁土山,地道作围堑,决河水灌城;城中饿死者过半。0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董卓命令,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入而去,太祖杀让,施其家。袁忠恒邵俱避难交州。太祖遣使就太守土燮尽族之。以上事例是足以表现其性格之中心术存在,视人民如泥土,草菅人命,吕伯奢好心留他过夜,反遭西0。宜都之北,曹操马上仰天大笑三次,以常人之所不敢而为之,对三次搏斗之中,反而一次比一次笑得更加强烈,赤壁之战灰飞烟灭,人们听到的不是叹息、不是悲凄,而是三笑。他以战争为诗篇,于失败中尤见精神,可见曹操内心之刚强。奸与雄并存,不可逃避的是脆弱。坚强与脆弱是不可分离的孪生兄弟。三笑之后,曹操应是高兴,反而出现了非常之事理,抱头豪哭,这是其内心脆弱的表现。现实中冲突没有实现,而以脆弱呈现,不可否认,坚强与脆弱是其两面性的又一面。历史上说三笑是作者在描写之中为曹操稳定军心,也不一定有效。曹操的三笑以非常之人才能表现,更何况是在逃命之时,足以确定其人性之中有心术这种因素的影响,为了稳定军心是主要原因。但令人疑问的是其逃命之后的一哭,是因为亡命的将士吗?是对自己以前人生的喟叹?还是,,。人的心灵是脆弱的,曹操其性格之中也不可避免的显示了这一方面。二、两面性格形成探源任何事物形成必定有其根源。曹操两面性格的形成必定有其原因。曹操是一个充满了矛盾性格的实用主义者,他的成功是由于他有反道德、敢冒险的痞子精神,这种精神恰恰顺应了历史潮流发展需要。这些历史潮流对他的影响是直接和间接的社会化过程。1.年代的纷乱与道德礼仪的失范东汉末年是一个风雨飘摇动乱爆发的时代。政治黑暗腐朽,官宦、士大夫交替掌权,阶级斗争激烈、社会秩序动摇、经济凋敝,出现/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0的沉静现象。时势造英雄,正是在这样呼唤和平、改变社会现状的历史呼声中,在众多力量的对比较量中,曹操认识了现实,感受到了历史赋予自己的使命,他立志改变现实、救民济世,形成了坚强、进取的性格和宽广的心态。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之中,有控制力的道德首先崩溃,其崩溃的标志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集团为官宦集团/党锢0。从此人与人之间产生了危机,由此危机扩大为对政权的信任危机,所以人们才会发出/苍天已死0的悲呼。在尔虞我诈的社会中,人们不得不放下了修养治平的思想,拾起心术这个武器,不求伤人,但求自卫。随着道德和礼教的沦丧,人与人之间产生危机,人们变得多疑、势利、实用。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可避免,拿起心术来防卫自己。心术,正是曹操人物性格的呈现内因。在社会中倾向于崇高实用的大环境下,曹操的这种价值取向完全是时代的需要。而作为时代的选择,/命世之才0的曹操必定要有这种反传统的实用精神才能控制和引导人们在乱世之中立足,直至拨乱反正。曹操/宁可我负天下人,毋人负我0口号提出,正是这种道德失范下形成的实用主义心态。曹操作为饱读经书、深明礼仪的有识之士,有着太多的历史和文化因袭,深受传统儒家思想包括天道等作为汉臣子的忠君思想的影响。两个方面的矛盾中无可选择导致人性的正与反的巨大变化。在道德崩溃与社会动荡的年代,也孕育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它正是时代旧有传统的响音。正是这种社会情况下,人们在心术的作用下形成了正反交叉,一正一反的奸与雄两面态势。因为目睹了/党锢之祸0血光的人们终于不得不相信,用儒家的精神已经不能拯救这个崩溃的来世,于是一部分人首先将目光从关注现世转向了关注自我、关注人生。他们深刻思考了时代和人世,认为传统已经不可信任,再改变现状,必定突破传统陈规。曹操正是他们中的一员。社会现实造就了曹操其惨无人道但又悲天悯人、心胸狭隘但又宽广、坚强但又脆弱的两面性格。两面矛盾的形成,必定有原因,年代的纷乱与社会道德礼仪失范是其主要原因,但人性的变化、家庭环境的影响也不可忽视。2./赘阉遗丑0造成的人性扭曲家庭中的败迹遗丑,对一个人的印烙很深,是难以磨灭的。正如一块碧玉上有一个斑点,正是一个疵点,有损整个碧玉美观。曹操正是一个难以完善自身,而磨灭不掉的赘阉遗丑的后人,不管曹操如何回避,如何努力改变其自身形象,从他一出身开始就被打上了/赘阉遗丑0的败笔烙印。赘是把人作奴婢卖掉的人。赘字是指曹操是赘之[7](P261-262)后代。阉是宦官之后嗣。其祖父曹腾的[6](P261-262)家世伴随其生前身后,咒其人乐不彼,这一个宦官出生事实难以磨灭。东汉之时,宦官权力虽然高,却受到他人鄙视。古者/君子不近刑人,刑人非人也。0身放殆而厚后世,故无贤不肖莫不耻也。据(下转第77页)识,设计幼儿园活动方案。三是尝试/置换0考试。如学习数学比较困难的学生,按传统的闭卷考试很难过关,可以允许她用自己的优势科目如钢琴来/置换0。降低数学的要求,规定一个最低标准(这个分数多少合适,需调查论证后确定),提高钢琴的过关标准(标准也需调查论证后确定),数学考试达到最低标准,钢琴考试过关,视数学成绩为过关。我们认为,采用多种考核评定办法,特别是允许学生进行考试科目置换,一方面可以解除学习困难学生屡考不过关的尴尬,另一方面也有利地促进学生特长的发展。考试本身不是目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把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变成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进行开卷考试和允许学生进行考试科目的置换,从理论上讲,将有助于实现这样的目标。(上接第58页)5中国古代宦官史6一书记载康熙对宦官的评价是:/虫子一般,最下贱的动物。0可见当时太监是低等之人,是不正常之人。可想而知,曹操又怎能忍受这种扭曲家庭背景给自己的烙印。虽然曹腾是个声名较好的宦官,但是难逃骂名。无形之中阴影烙于曹操身上,心理压力极大,导致其人性变形,形成了宽广又狭隘、放荡不羁,但又多疑心理。在这样一个臭名之下,曹操不可避免对社会的真与善、公平与道义萌生怀疑进而否定,甚至对传统儒家仁义表现出叛逆行为。冲出家庭背景的烙印,在社会上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在逆境之中走出困境,洗清自己的阴影,促成了曹操的创业之心,强化了其济世之志,也造就了其复杂多变的性格。3.家庭人情冷漠的烙印从史料看,曹操从小就很怕他的父亲曹嵩,也不太受父辈的疼爱和信任。他的叔父经常在背后跟他父亲讲他的坏话,曹操也经常耍小聪明欺骗家人。在战乱时,曹嵩携带小儿子跑到琅琊去避难,对曹操的事情不管不顾。曹操从小就目睹了长辈们趋炎附势、投机钻营的生存之法。当曹嵩因买官事件而遭受世人唾弃时,曹操的心理也由此淤积了一个垒块,一方面不耻于父亲的所作所为,哪个孩子不希望自己父亲是个顶天立地的汉子呢?曹嵩的行为不仅在曹操的声名上留下了污点,更击碎了曹操心目中的幼年偶像;另一方面,由于曹操自己是孝廉出身,因为父亲文过饰非,从此也便没有了自幼立志做到坦荡君子的士大夫般的自信。综上所述,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学过程的组织、学业成绩的考核与评定,都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智能,按照学生将来要从事的职业要求来设计,都应当瞄准基层幼儿园的需要,这样才能培养出受基层幼儿园欢迎的、一专多能的实用型学前教育师资。参考文献:[1]陈幸军.幼儿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美]霍华德#加德纳.未来的教育:教育的科学基础和价值基础[J].教育研究,2005.[3]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责任编辑:李静)缺少家的温馨和关心的曹操像个孤儿般飘来荡去,没有严父慈母的管教和爱护,没有可以倾诉心怀的嘉宾。面对冷漠的家族和势利的亲属,生活在其中的曹操又怎么会不变得实用和势利呢?正是这一家境迫使曹操冲出家庭,寻找自己的人生道路。从小的生活经历,注定了其性格中对社会他人的不信任、多疑和善变。正是社会历史动荡、家丑与家庭人情的冷暖,造就了曹操宽大而又狭隘、善良而又残忍、刚强而又脆弱的奸雄两面性格。作为一代奸雄,曹操既有着出类拔萃的文韬武略,也有着难以琢磨的鬼域伎俩。他不屑作鸡鸣狗盗的小恶,也不乐施针头线脑的小惠,欲为善则大功大德,欲为恶则为至恶至邪。为善也好为恶也好,都表现了其奸雄的形象特征。这种正反、矛盾、冲突的性格,在曹操身上完美和谐地统一在一起。这正是我们走进这一艺术形象时,所感受到的无穷魅力。参考文献:[1]罗贯中.三国演义[M].长沙:岳麓书社,2001.[2]钟 扬.假作真时真亦假[J].明清小说研究,1987,(3).[3]张中晓.无梦楼随笔[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4]鲁 迅.中国古代小说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5]郭兴良,周建忠.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6][7]钱大昕.二史考异[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责任编辑:黄加成)
人物性格分析——曹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东汉末年分三国,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在这个特殊的年代,便正是英雄辈出的时候。在这些英雄中,有贬有褒,对他们的评价也是众说纷纭。其中意见分歧最大的,便是魏的丞相——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一个政治家、诗人,他在政治上是卓有成就的,他雄才大略,统一了中国的北方,结束长期战乱的动荡的社会局面,对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文学上,他堪称一位很有才华的诗人,他的诗慷慨沉雄,苍凉悲壮,气势非凡。 史书评论曹操:“明略最优”,“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著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作于建安十五年(210),光明磊落,字字真挚。曹操感性地说:“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事实的确如此。但《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就不同了!《三国演义》不是人物传记,更不是历史教材,而且又因为作者罗贯中以拥刘反曹、宣扬正统的忠君思想在作指导,因此《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与历史上的曹操是大相径庭的。《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为了突出曲折的故事情节和生动活泼的可读性是要进行艺术想象和加工的,当然也是允许虚构的,《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因此谈历史人物不能以这本书为依据的。那么《三国演义》忠的曹操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其父曹嵩,乃宦官曹腾的养子,因此说曹操的出身并不好。东汉末年,皇帝幼弱无能,外戚、 宦官互相争斗,交替把持朝政。汉朝社稷倾颓,社会动荡不安,农民起义频繁,各地手握重兵的诸侯蠢蠢欲动,都在伺机寻找机会进兵驻洛阳,以“挟汉”为名争夺大汉江山。各阶级矛盾迅速激化,战争一触即发。《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性格是复杂的,曹操这个人物形象具有多面性。他在小说中刚一出场,就显示出他的聪明干练、机智勇敢,以及敢作敢为、的老练和成熟。第一回作者写道:“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紧接着,他通过在镇压黄巾起义中冲锋陷阵,建立了功勋,谋取了功名,并在以雷厉风行的作风在当地树立起自己的威信。当董卓倒行逆施、鱼肉百姓时,他不像王允之流怨天尤人、唉声叹气、流泪伤感,他设计毅然持刀刺杀董卓,此计不成,便回到故乡组织联络十八路诸侯军联合征讨董卓。一方面他知人善任,敢于启用虽然毫无知名度、也无职称、职位和文凭,但气宇轩昂、威风凛凛的关羽去温酒斩华雄。他看人不分门第,用人唯才是举,而且在用人上胸怀宽广、不计前嫌,如他敢于启用曾通敌有叛逆意向(官度之战后)的将领,敢于任用起草过檄文,措辞激烈大骂过他祖宗八辈的谋士陈琳。这些都是他作为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的一个方面,也是曹操这个人物形象的光彩照人的一面,也就是作者所说的曹操作为“治世之能臣”的具体表现。但罗贯中还塑造了曹操的另一面,那就是多疑、阴险、毒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等等,曹操的这一个方面,用罗贯中的话说就是“乱世之奸雄”。他小时候就是一个很有心计的机灵鬼,请看这一段:“操有叔父,见操游荡无度,尝怒之,言于曹嵩。嵩责操。操忽心生一计,见叔父来,诈倒于地,作中风之状。叔父惊告嵩,嵩急视之。操故无恙。嵩曰:“叔言汝中风,今已愈乎?”操曰:“儿自来无此病;因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信其言。后叔父但言操过,嵩并不听。因此,操得恣意放荡。”一个小孩竟有这样的鬼点子,当令人刮目相看。还有,当县令陈宫抓住刺杀董卓未遂的曹操后,看到他有匡扶社稷的宏图大志,以为他是一位忠义之士,便弃官随他而去,后来曹操误杀吕伯奢一家,而且不知悔改,还说出了“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的人生信条!这使陈宫大为震惊,于是弃他而去。还有曹操的梦里杀人的拙劣伎俩,以及借押粮官人头来稳定军心等等,无不显示了他性格中的多疑、阴险、冷酷和狠毒。但正是因为《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的复杂性、多面性,使得读者觉得这一人物形象比较真实可信,丰满而有立体感,不像刘备使人觉得假仁假义,很虚伪,也不像诸葛亮,使人觉得太神圣、太夸饰,他的神机妙算被夸张到了极致,那已经不是人了,简直就像一个能呼风唤雨的妖怪了!曹操在群雄并起的东汉时期,能在官渡之战里,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一统北方,难道不能说明他充实的才干与能力吗?他志存高远,雄心勃勃,恐怕“野心”二字用在曹操身上有些不恰当了吧。曹操能谋善断,以统一大业为己任,是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他善于调兵谴将,在每一次战役里都精打细算,从而经常取胜。曹操在治世方面,十分出色。在担任洛阳北部尉时,曹操不畏权贵豪强,对违反禁令的一律用五色棒打死,令京城震惊,豪强敛迹,没人敢再犯禁令。在担任济南相时,他罢免了八名依附权贵,贪赃枉法的县级官吏,又下令撤毁祠堂,禁绝祭祀。一时使济南的社会风气改变不少。更可贵的是曹操重视经济。他鼓励农耕,大兴屯田,使流民生活稳定,从而收买了民心,让百姓们都尽心尽力的耕作,尽心尽力的为他服务。此外,他还注意兴修水利,保护农桑,使黄河两岸长期无洪灾现象,这是他为百姓办的一件大好事。据史记记载,在曹操的统治下,北方出现了“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景象。自古以来,成功的君王背后都有一位贤明的臣子。可重视人才的曹操哪只有一位?他的手下能臣可是多不胜数,英才辈出呢。曹操曾三次发布求贤令:不论门第高低,只要有“治国之道,用兵之术”,就可以做官。想想,有几个君王能做到这一点呢?想当年,刘备的结拜兄弟关云长被曹操抓获。曹操并没有将他杀害,而是以礼相待,想尽千方百计要留住这个人才。关云长虽被感动却不愿为他效劳,曹操就把他放了。赤壁之战中,关云长为了报答曹操不杀之恩,才把他放了吗?否则曹操早就见阎王爷了。此外,曹操还很有文学才华。两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写出了他包容一切,一统天下的雄心大志。一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由此可见,曹操是很有文学史书评论曹操:“明略最优”,“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著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作于建安十五年(210),光明磊落,字字真挚。曹操感性地说:“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事实的确如此。天赋的人物总结陈寿在《三国志》中对曹操是这样评价的:“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远筹渲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才,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仅仅八十九言就展现了历史上较为真实的曹操形象。我认为这应是比较客观合理的评价。毕竟在那个战火纷飞,军阀割据的动乱年代,作为一个封建统治军阀,能胸怀大志,爱惜人才、知人善用、文武兼备、体恤民生、策马驰骋华夏、挥鞭平定北方,堪称一世之英雄。其历史功绩不可磨灭,英雄本色不容诋毁。
水泊梁山108个英雄好汉,其中天罡星36人,地煞星72人。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 原名鲁达,关西军汉,系渭州经略府提辖。拳打镇关西后逃至五台山出家,取法名智深。大商店野猪林后和杨志同上二龙山落草。三山入伙打青州后上梁山义入伙,为山寨步军十一头领之一。其性格特点: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有时粗中有细,豁达明理。天雄星豹子头林 冲 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为奸臣高俅父子谋害,刺配沧州,火烧草料场后,由柴进荐上梁山。后因晁盖上山火并王伦。为山寨五虎将之一。其性格特点:武艺高强,有勇有谋,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一直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忍无可忍才被逼上梁山,是上层人物被迫造反的典型。天暗星青面兽杨 志 客籍关西,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武举出身,官至殿司制使。因先后失陷花石纲、生辰纲,投鲁智深二龙山落草,三山入伙打青州后上梁山入伙,为山寨马军八骠骑兼八先锋使之一。托塔天王晁 盖 郓城县东溪村人,东溪村保正,本乡富户,人称托塔天王。七星入伙智取生辰纲后投梁山入伙。林冲火并白衣秀士王伦后为梁山寨主。后打曾头市中毒箭身亡。天机星智多星吴 用 郓城县人,表字学究,道号加亮先生,人称智多星,财主家门馆教授。智取生辰纲的组织者,上山寨后为掌管机密二军师之一。天魁星呼保义宋 江 郓城县宋家村人,表字公明,排行第三,面黑身矮,为人仗义疏财, 有组织和指挥能力;有浓厚忠君思想。在家大孝,人唤孝义黑三郎,江湖上唤作山东及时雨。精通刀笔,纯熟吏道,曾任郓城县押司,后因杀死阎婆惜刺配江州,被晁盖等人救上梁山。晁盖身亡后任梁山寨寨主。梁山泊总兵二都头之一。天伤星行者武 松 清河县人,排行第二,江湖上人称武二郎。幼年父母双亡,由兄长武大抚拳成人。景阳岗打虎后任阳谷县都头,后因斗杀西门庆、潘金莲刺配孟州,又因血溅都监府逃至二龙山落草。三山聚义打青州后上梁山入伙,为山寨步军十头领之一。其性格特点:武艺高强,有勇有谋,崇尚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从为兄报仇开始,他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一步步走向反抗道路,他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的一个。地壮星母夜叉孙二娘 张青之妻,人唤母夜叉,学得父亲本事,在十字坡与丈夫经营黑店。三山聚义打青州后上梁山入伙,为山寨四店打听消息、邀请来宾八头领之一。天速星神行太保戴 宗 吴用至友,江州两院押牢节级,通道术,腿缚两个甲马,日行八百里,夜行一千里,人称神行太保。江州劫法场后上梁山,为山寨总探声息头领。天杀星黑旋风李 逵 沂水县百丈树人,因打死人流亡他乡,在江州做小牢子。大闹江州后救出宋江、戴宗上梁山入伙,为山寨步军十头领之一。其性格特点:和鲁智深同样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先比又有些头脑简单,直爽率真。地贼星鼓上蚤时 迁 高唐州人,流落蓟州,做飞檐走壁、跳篱骗马的勾当,吃了官司为杨雄所救。三打祝家庄后上梁山入伙,为山寨军中走报机密步军四头领之一。阅读感受:①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惟妙惟肖;②本书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使小说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③语言上,小说采用古白话,所以本书语言描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鲁智深(花和尚) 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 嫉恶如仇、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武 松(行 者) 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 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 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不足: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吴 用(智多星) 智取生辰纲 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林 冲(豹子头) 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 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被逼上梁山李 逵(黑旋风) 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场、 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宋 江(及时雨)人,但总想招安。杨 志(青面兽)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 为人仗义、善于用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 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1诈中风在‘曹操,我是你的知音一’中讲过。性格分析:顽皮聪明,灵活机智,2棒责蹇硕之叔蹇硕乃汉献帝中常侍,是当时十常侍之一,而十常侍位高权重,汉献帝都尊信宦官张让为阿父。连朝中权贵也得退避,可见十常侍权势炙手可热。而曹操的背景是他父亲曹嵩是中常侍曹腾的养子。曹腾也不是十常侍之一。所以作为洛阳北部尉的曹操,地位也就相当于后世的县尉是县令县丞的下属,从九品官。地位之低,不能再低。但就这样一个官位,曹操却敢设五色棒于衙门内,对于犯禁者不避豪贵皆责之。一般的豪贵他还惹得起,毕竟他父亲曹嵩是中常侍曹腾的养子。但曹腾明显比不过蹇硕,从亲属关系上曹操和曹腾叔辈祖孙,是认的亲,而蹇硕之叔是蹇硕之亲叔,在这种情况下曹操敢于棒打蹇硕之叔,实属胆大妄为,都不是一般的勇气可嘉啦!
史进 性格:心高气傲,爽快憨直,做事没有主见朱武 性格:足智多谋 讲义气 谨慎 识英雄重英雄 识时务陈达 性格:比较莽撞而且不自量力鲁智深性格: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有时粗中有细,豁达明理 李忠性格:做事悭吝小气 不慷慨,虽是打虎将却怕惹事非周通性格: 鲁莽,粗暴,不仗义林冲性格:由逆来顺受转化为奋起反抗柴进性格:热情好客,仗义疏财,广交天下英雄好汉,好逸恶劳,花天酒地
朱贵性格:性格直率宋万性格:属于很低调的人,没身么鲜明的个性杨志性格:精明能干、粗暴蛮横索超性格:为人性急,凡事只肯争先,不让他人,故称急先锋,马上使一柄醮金 朱仝性格:仗义疏财,义字当头,刘唐性格:尔则赤发,见蓝面则杀。 勇猛莽撞吴用性格:沉着冷静,足智多谋,满腹经纶,通晓六韬三略,足智多谋,常以诸葛亮自比,道号"加亮先生"阮小七性格: 直爽、义气、水上功夫了得 性格顽皮,人称活阎罗公孙胜性格:淡泊名利,从来不要任何功名白胜性格:仗义,坚定曹正性格:平时像个孩子,性格天真活泼。但战斗时,不顾一切战斗宋江性格: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宋清性格:为人诚恳,热情好客,虽然武艺一般但仍被委以重任,是梁山设宴的头,总的来说是一个比较忠厚的老实人武松性格: 侠义心肠,粗中有细,并非一介武夫。张青性格:为人比较宽厚,性格比较内向,也很憨厚老实.是一个典型的农民形象,但却有着英雄般的豪侠之气!孙二娘:性情暴躁,举止粗鲁;但粗中有细,施恩性格:快活林,复霸业,能交人于缧绁孔明性格:为人行侠仗义 武艺平平 忠肝义胆 识英雄重英雄燕顺性格:武功虽不高,却还有情有义,重英雄 冲动 鲁莽王英性格:身材矮小,又好色,脾气暴躁,但对宋江忠心耿耿。白面郎君 郑天寿(清风山三寨主) 性格:鲁莽,但是比较重义气小李广 花荣(清风寨知寨)性格:武艺非凡尤其射箭百步穿杨 也愚忠宋江,不值
镇三山 黄信(青州府都监,秦明徒弟) 性格:粗中有细,性格直爽霹雳火 秦明(青州指挥司总管兵马统制)的性格:火爆脾气,为人直爽,又有勇无谋,人称霹雳火。使一把狼牙棍,力大无穷,武艺高强小温侯 吕方(对影山寨主,方天画戟)性格:为人忠义 武功高强 识英雄 不服输
赛仁贵 郭盛(方天戟)性格:有勇无谋,义气为重石将军 石勇 大名府人氏,开赌馆为生,江湖人称“石将军”。催命判官 李立(揭阳岭黑店主)江州揭阳岭人,酒店店主,靠私商为生混江龙 李俊(扬子江梢公)浔阳江上的渔户,不通文墨,识见却是暗合出洞蛟 童威 私盐贩子翻江蜃 童猛 私盐贩子,童威之弟病大虫 薛永,河南洛阳人,靠卖药使枪棒度日,江湖人称“病大虫”。黑旋风 李逵(铁牛,江州小牢子) 的性格:李逵就是没脑子。冲动,容易意气用事,杀人成性,残忍无情,但有时候也很可爱憨直。很勇敢很善战。用智力就非常容易战胜他。纯粹有勇无谋。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型英雄。)笑面虎 朱富(朱贵之弟)性格:识英雄重英雄 行侠仗义 嫉恶如仇 仔细谨慎青眼虎 李云(沂水县都头,朱富师傅) 性格:比较率直,从他的徒弟朱富的话就是“为人最好”拼命三郎 石秀(杨雄义弟)性格:性格直爽,好打抱不平,嫉恶如仇,一声光明磊落。鼓上蚤 时迁 性格:爱耍点小无赖,聪明机智。社会经验丰富 ,善于乔装打扮,混入敌营,为梁山通风报信一丈青 扈三娘(扈家庄) 性格:机智聪明,为人仗义,虽然是一女流之辈但却有男子汉的气概,是梁山泊不可多的的女将军两头蛇 解珍(猎户,孙立表弟)性格: 解宝之兄,靠打猎为生,外号双头蛇 双尾蝎 解宝(猎户,解珍之弟)性格:为人灵活,外号双尾蝎母大虫 顾大嫂(孙立弟孙新之妻) 性格:豪爽急躁。颇有点类似于鲁智深的脾气。而且武艺甚高...生来不会拈针线,正是山中母大虫孙新 (孙立之弟) 性格:比较稳重,颇有谋略。邹润(登云山头目,邹渊之侄)性格:冲动 好赌 贪婪 识英雄重英雄 崇尚忠义 武艺高强孙立(登州兵马提辖)性格:比较平庸的,但是有点谋略汤隆(铁匠)性格:为人义气,性情耿直,为山寨尽心竭力,宁可赚自己的表兄徐宁入伙呼延灼(汝宁州都统制,呼延赞之后)性格:络腮胡须,威风凛凛,相貌堂堂,为人忠义,且有谋略,成熟稳重。韩滔 陈州团练使,呼延灼讨梁山军正先锋,为人忠义,勇猛,老成持重,重友 凌振(大宋第一炮手)精通武艺,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徐宁(金枪班教师,汤隆表哥) 会使倒铁钩,帮助宋江打破连环马,人称金抢手
樊瑞 芒砀山首领, 精通法术 识时世 重英雄 忠义双全金毛犬 段景住(盗马贼)性格沉稳,脾气好。卢俊义性格:武功高强,为人固执,后中毒落水身亡燕青 性格:聪明伶俐,好行侠仗义,又比较有心计,而且吹拉弹唱样样精通,是梁山难得的才子蔡福(大名府两院押牢节级兼刽子手)性格:有贪婪的一面,也有慈悲的一面.重英雄识英雄蔡庆(小押狱,蔡福之弟)性格:识英雄重英雄宣赞(关胜讨梁山军后合)长得面如锅底,鼻孔朝天,卷发赤须。不过因使连珠箭赢了番将。关胜(蒲东巡检)性格:文武双全,赤胆忠心,又重义气,是梁山难得的将才 郝思文(关胜义兄,讨梁山军先锋)性格:仗义侠胆,有勇有谋王定六性格: 嫉恶如仇 识英雄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安道全(建康府太医)医术高明,人称“当世华佗”,是梁山第五十六条好汉焦挺(擅长相扑)有诗记载:相扑丛中人尽伏,拽拳挥脚如刀毒。劣性发时似山倒,焦挺从来没面目魏定国(凌州团练使)他的形象描写的像他的绰号一样,像火一样富有激情鲍旭(枯树山强人)性格:性情峻急郁保四(曾头市)性格:忠义双全 重英雄董平性格:冲动 忠肝义胆 意气用事 好胜 一意孤行 会感恩张清性格:非常内敛。龚旺(张清副将) 一生行侠仗义,性格耿直鲁莽丁得孙性格:为人勇猛 武艺高强 艺高胆大 有义气皇甫端(兽医) 幽州人氏,东昌府兽医,张清举荐上梁山入伙后,为山寨掌管监造诸事十六头领之一。
浅谈《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性格特征汪梦涵[内容摘要]:曹操是一个对于中国历史有着重大影响,千百年来最具争议的人物。对于 他的功过得失,后人评论之多,意见分歧之大,堪称世所罕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既有史书的记载,又有来自于《三国演义》对曹操这一人物的艺术再现。 《三国演义》 充分渲染了曹操的诡谲奸诈、残忍少信的一面;同时,又描写了曹操忧国忧民、崇礼尚 法、唯才是举的一面,揭示了这位乱世枭雄复杂的双面性格。他“奸”中有“真”, “真”中有“诈”,是孔孟之道和申商之学的完美结合者。 [关键词]:三国演义 曹操 枭雄 双重性格曹操,一个乱世所造就的枭雄,他富有传奇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了说不 尽的话题。他的为人、行事,千百年来总是褒贬不一,终难有一定论之说。 但在民间,大多认为曹操奸诈、狠毒,“曹奸”一词至今仍在曹操的故里亳州 被普遍使用,“奸雄”成了曹操的代名词。事实上,人们的这种认识与《三国 演义》中对曹操的塑造是分不开的。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作者浓墨重 彩描写的一个反面人物,是一个既奸诈又颇具雄才大略的政治野心家和军事 家的艺术典型。作者在塑造曹操这一形象时并没有一味的丑化他。因而,小 说在写他奸诈、残忍的同时,也写出了他的雄才大略,敢做敢为,善于引纳 人才等种种长处。所以,曹操的形象虽然“恶”,却很有生气。他的性格比其 他人物更复杂,也更具吸引力。透视《三国演义》 ,你会发现曹操“奸”中若有 几分“真”。 也许正是这“真”的缘故, 使我们明确感受到这位奸雄有时也会“奸” 的痛苦、 “奸”的无奈。 可以说, 《三国演义》 给后人留下了一个说不尽的曹操。 一、创业之艰难、忧国之沉重 (一)从小看大的少年行径 《三国演义》对创建魏、蜀、吴三国基业的领袖儿时的情况都作了一些 交代。孙权“碧眼紫须,生有异相”并且“仁慈宽厚”。刘备乃是中山靖王之后, 生得“两耳垂肩,双手过膝”,并且说他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11 为天子,当乘此车盖。’”○理想可谓大矣!而只有曹操,罗贯中没有什么美 辞,只说他本姓夏候氏,因其父为中常侍曹腾养子,故改姓曹,“有权谋,好 2 机变”, ○并举了一个曹操儿时好机变例子: “操有叔父,见操游荡无度,尝怒之,言于曹嵩。嵩责操,操心生一计: 见叔父到来,诈倒于地,作中风之状。叔父惊告嵩,嵩急视之,操故无恙。 嵩故问其故,操曰: ‘儿自来无此病,因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 ’嵩信其言, 后叔父但言其过,嵩并不听。 ○ ”31 《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罗贯中著: 第6页,作家出版社,2007年1月版。 2 3 《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罗贯中著: 第8页,作家出版社,2007年1月版。这一例子写了幼时曹操的奸诈,但细细品味,我们还可以从中看到小曹 操的机智和极强的自我保护能力。童心未泯、贪玩无度不能算是幼时曹操的 罪行,但却因此被叔父向父亲告密,并遭受父亲责备,这就迫使机智的曹操 不得不想一个万全之策, 以保护自己的童真童趣和身心不受责罚。 事实证明, 曹操的计策是可行的,他用机智战胜了管制他的大人。虽说曹操已取得父亲 的“信任”,但他并没有肆意放纵自己,没有把自己变成一个游手好闲的官宦 子弟,而是读了好多有用之书,成了一个文武皆精、胸怀大志一代英豪。由 此看来, 《三国演义》描写了一个极富理想和反抗意识的少年曹操形象。 (二)艰难创业,实现价值 黄巾起义给曹操、刘备一个实现理想的初步台阶,刘备三兄弟在这次镇 压起义战争中一步走红,成了天下英雄。但曹操与农民起义(黄巾)作战时, 都应属于被动应战,从未主动出击,此时的曹操面对生灵还是较为理智的。 他不像刘备总是自告奋勇地去大开杀戒,发点战争名誉财,以赢得好名声。2黄巾起义被镇压后,董卓开始把持朝政,他骄奢粗暴、滥杀无辜、放荡无度, 人民生活苦不堪言。满朝公卿整日以泪洗面,苟且偷生。此时只有曹操敢于 在国家危难关头挺身而出,孤身一人到戒备森严的相府去行刺董卓,这种勇 气和正气都是令人震撼的,他浑身洋溢着赤胆忠心的侠义之气,如果说曹操 也想做点赚名声的买卖的话,这种买卖以生命或流亡作代价也太大了,可见 此时的曹操是一个一心想报国的忠贞人士。 历经黄巾起义和董卓之乱的汉朝已是名存实亡。各路诸侯拥兵自重,称 王称霸,如袁术等辈甚至公然称帝。他们整日你争我夺,战火不熄,乱哄哄 你方唱罢我登场。在战乱之中受害最深的是老百姓,他们背井离乡,暴尸野 1 外,处处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象。为了结束军阀混乱,统 一皇权,曹操开始了争霸天下的艰难征程。在逐一消灭各路军阀时,曹操每 次征战都是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多次历经死神考验和与亲人的生离死别: 他几次险些被吕布活捉;多吃袁绍败仗,由于断粮险些全军被困;大战张绣 1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第二版第23页。 ○袁行霈、罗宗强主编: 时,丢失大宛马、侄儿、长子及爱将典韦;与马超韩遂之战,他割须弃袍, 狼狈到了极点。“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是曹操军事生涯中最为惨败的一 次,对其打击可谓大矣!大起大落,几经生死换来了北方难得的平静局面, ○ 使汉朝得以维护皇室汉统。 如若没有曹操, 真不知“几人称王几人称帝”,1 生 灵涂炭不知要延到何时。曹操的功业,实在是应天顺人的大功大德。 (三) 屯田讲武,初遂心愿赤壁之战后,曹操从民生的角度考虑,自觉退回中原,以休养待机,开 始搞起了经济建设。这时,曹操显示出了超人的治国本领。他大力发展农业 生产,惩治豪强,组织军民屯田,兴修水利,实行盐铁官营,使北方中原出 现了难得的安定繁荣景象。他励精图治,为国家安定,人民安居乐业作出了 巨大的贡献,实现了他最初报汉的心愿。此时的曹操虽说像历代帝王一样, 大造宫殿,广收美女,追欢逐乐,但他更注重演武修文,从而使中原地区军3事力量雄厚,为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繁荣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正是因为曹操, 北方地区才出现了国家安定,士民殷富,百废俱兴的景象,从而为晋统一中 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曹操的创业史是艰难的、辉煌的,是一部令人钦佩的创业史。 他的成功史向我们展示了一条通向天才、机遇、勤奋三结合的成功之路。 二、双重人格的领导风范 (一)爱才与杀才 曹操爱才最为后人公认,是最没有争议的。 《三国演义》中对他爱才, 2 善用人才的部分展示很多。“吾任天下之贤力”,○他几乎见一个人才爱一个 人才,并且总是千方百计让其为己所用。三国中应该说曹操的人才最多,文 有孔融、杨修、王粲、陈琳等大文人;武有徐晃、张辽、许诸、典韦、夏侯 渊等一代武将;并且身边有一群卓尔不群的智囊团,如郭嘉,荀彧 ,荀攸, 程昱等一流谋士。良禽择木而栖,正是因为曹操爱才,这些或桀骜不训,或1 《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铜雀台,孔明三气周公瑾” ○罗贯中著: 第274页,作家出版社,2007年1月版。 2 《三国志,武帝纪》第18页,湖南岳麓出版社,1990年版。 ○陈寿著: 自命不凡的人士才能甘心情愿为其效命。事实证明,曹操这棵大树正是他们 可依的最可靠的归宿。 曹操和接触的每个人才之间都发生了一个不寻常的故事:弥衡当众侮辱 他,曹操因其是大文人,并不杀他;徐庶心依皇叔,无奈滞留曹营,曹操对 此心知肚明,依然让其安居温饱,守母庐墓;陈琳骂了曹操祖宗三代,只骂 得曹操出了一身冷汗,但曹操仍未杀之,反而让其做自己的秘书;曹操重金 赎蔡琰的佳话更是让人津津乐道。 对对手的人才曹操也是爱惜有加,并常思为己所用。长坂坡中赵子龙左 冲右突,万马千军中如入无人之境,何等神勇!事实上,赵子龙的一世英名 全是来自曹操的成全。若不是曹操爱惜赵云之才,特令不准放冷箭、抓活的,4纵有十个赵子龙也脱不出围得水泄不通的曹军手掌。曹操对关羽的爱惜更是 无以复加,这件事使曹操的爱才形象更加辉煌。首先,曹公无偿答复已成自 己阶下囚的关羽所提出的各种苛刻条件。并且对关羽是“小宴三日,大宴五 1 日”,○送宝马,赠美女,封官造府。曹操待之可谓情深谊长,爱慕不已。直 到关公获得兄长消息,挂印封金,过关斩将而去,曹操还是感念不已。 然而,爱才的曹操也杀了不少的人才。如孔融、杨修、荀彧等皆被曹操 所害。这些人名重天下,都有旷世之才,而曹氏毫不犹豫地杀之,究其原因, 他们或死于狂放不羁,或死于政见不和。对于已成气候的曹操来说,这些人 他是无法容忍的。他杀这些人完全出于政治原因。如杀杨修并非全是因为他 嫉妒杨修之才,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杨修是曹植的心腹,曹操估计他将来会 对曹丕不利。曹操杀杨修是在为曹丕扫清前进的障碍,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 把他杀了。这些名士死过之后, 《三国演义》皆说曹操“甚怜之”“甚悔之”,“命 给其厚葬”。可见曹操内心的矛盾与痛苦。正是因为曹操如此惜才如命,对自 己的文臣武将信任有加,量才录用,知人善任,所以才使他手下的人才都是 能恪尽职守,守土立功,不负所任,为曹操的功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二)惨无人道,但又悲天悯人 1 《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屯上山关约三事,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罗贯中著: 第127页,作家出版社,2007年1月版。 乱世奸雄的曹操,作者并没有停留在概念化的抽象描述上,而是以大 量生动具体描写给予这一概念以丰满可感血肉。曹操替父复仇进攻徐州时, 传令三军,旦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杀戮。他大军所到之处,哭声震天, 血流成河,失去理智的曹操近乎疯狂,滥杀生灵,显得特别残暴不仁。吕伯 奢好心留他过夜,全家反遭灭顶之灾,可见曹操人性丧失到了极点。这种惨 无人道的行为来自他的思想深处存在的人生哲学: “宁教我负天下人, 休教天 下人负我”。 这种认识正是失去了常人之心的超世之杰曹操在乱世中的生存之 道。但当他在行军途中目睹田园荒芜,百姓流离失所时,却又动了悲天悯人51 的真情,“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他爱民 如子,如征张绣时,行军中颁布踏麦者有如杀人者同罪等,自己战马由于受 惊吓而踏坏了麦田,曹操“割发代首”以赎其罪。可见残毒与同情的前后两面 矛盾统一于一体,正是人物性格的两面表现。心术存在决定了其残忍、欺诈、 暴力,人性决定了他对人民的同情。人性与心术两者的辩证统一形成了人物 的正反交叉两面性,曹操杀生成性,却又悲天悯人,正是因为人性与心术两 者的统一, 才使曹操并没有被心术和利益泯灭人性的真与善。 曹操为人奸诈、 遇事多疑,对待身边的人冷漠无情。其残酷奸诈,皆此类也,但却又时带真 情流露,表现得待人诚恳、感恩怀德,至真至极。这种心术与人性并存使曹 操的人性具有正反两面性。 (三)奸诈和智慧 曹操有较好的战略战术,体现了他超凡的智慧,然而智慧里又夹杂着奸 诈之术。 《三国演义》写曹操指挥发动的战争,不论是尽起倾国之兵,还是 派一支劲旅,抑或是小小的临时仓促平乱,曹操都能做到计划有步骤,既有 总的目标,又有各阶段的实施计划。在执行过程中他又善于抓住机遇,适应 情况变化,灵活处置,同时又显得高深莫测。他处处设置玄机陷阱,把智慧 和奸诈之术发挥到了极致。例如,在与袁术袁绍的作战中,自己粮尽,不得 已杀了粮官陈垕以稳军心。他这种诈骗一人生命稳定了全军情绪做法,使我 1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第二版第23页。 ○袁行霈、罗宗强主编: 们看到曹操的“奸术”在当时危急情况的适用性。当得知许攸来降,曹操光着 脚丫从帐蓬中跑出来迎接。他一从许攸那里知道敌人弱点所在,就连忙调集 兵力一举夺得敌方粮草,解决了自己的实际困难。同时他又不失时机的给敌 人以致命的打击。因而转危为安,反败为胜,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其中“许 攸问粮”的精彩描写显示了曹操的奸诈, 但又是他在两军陈前保守自己机密的 才智体现。 再如与马超,韩遂之间发生的战争,一开始是大吃败仗,每仗必败,但 他很快想到敌人不断增兵,可以聚而歼之,一劳永逸。于是他就用离间计,6使韩马之间出现内讧,一举歼灭马超的主力,赶走了这位后来成为刘备五虎 大将之一的“锦马超”。 至于建国的整个大政方针,他采取先取中原,然后再对各个军阀逐个击 1 破的方法,这连诸葛亮也不得不佩服“北让曹操占天时”。○在攻击的过程中 也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或聚而歼之,或分战而胜之,从而积极稳步地达到自 己的目的。 曹操的智慧和奸诈体现了封建政治家内心世界的多样性、复杂性、丰富 性。他是凶残狡诈的奸雄,又是雄才大略的英雄。身为奸雄又豪爽而多智, 这决定了曹操是《三国演义》中色彩最丰富、最有棱角、最有人情味的一个 艺术典型。 三、崇礼尚法的思想探究 曹操起于乱世,并在乱世之中成长为一代枭雄。乱世中的他养成了奸诈 中带有些许率真、残忍中带有几多仁慈的性格。这些矛盾的统一,都来源于 曹操思想中崇礼尚法的结合。崇礼尚法思想的矛盾统一体现了他的尚实权变 思想。动荡不安的年代和不光彩的家庭出身是造成这一思想的根源。 (一)儒法皆为尚实权变 2 “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 ○,是曹操儒法兼用的目的论,更是二者完美结1 《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 ○罗贯中著: 第190页,作家出版社,2007年1月版。 2 《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铜雀台,孔明三气周公瑾” ○罗贯中著: 第275页,作家出版社,2007年1月版。 合的传神之笔。这集中起来就是一个“实”字。也就是说,曹操无论崇礼还是 尚法,他所有的目的都是为了实实在在的功利。 为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他毅然和董卓决裂, 以献身的精神首举讨董义旗, 为天下倡。这是曹操生平最辉煌的篇章,充当了汉末第一英雄的角色。这当7然行的是王道,展示了的曹操大智、大勇、大忠。 为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他有雄才大略,但他决不是沉于幻想的人。为了 打败袁绍,他可以冒死亲率士卒去攻打乌巢。同时敢于做置死地而后生的统 帅,古往今来,敢于如此一举的人并不多见。 为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他能诚心诚意地礼贤下士。比如他光着脚丫跑出 寝帐欢迎许攸的到来,谦卑问计。 同样,为了实实在在的功利,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倡“惟才是举”一说, 并以之为招纳人才之方针。此举对陈腐的人才制度有震耳发聩的功效。但走 到曹操身边的人,必须为他的实利尽心尽力,一旦看出人家违逆他的意志, 不利于他的事业,他就务必去之而后快。他逼死荀彧 ,即见出其残忍与功 利观念的急切。 在扫灭群雄的兼并战争中,曹操渐渐统一中国北方,在经营曹氏统治集 权中,一个个扫除异己,他自己也一步步走向权力的顶峰,成为汉末实际上 的皇帝,然而,他始终没有做皇帝。关于曹操集权又不做皇帝,大体反映了 曹操儒法兼用时的清醒,明智与看重实利,也透出些许对汉朝的感情。 关于曹操集权却不做皇帝,是他尚实权变的体现,这一点他比袁术高明 了许多。袁术既无德又无才,只是仰仗四世三公的家门才割据一方。他只知 道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高才捷足先登,但他忘了自己能耐究竟有多大, 还忘了天下还有多少英雄,尤其忘了自己还是汉家臣子。因此,他狂悖到称 帝自重,最后只落得一代豪门因喝蜜水不成而死亡的可悲结局。然而曹操很 明白,曹家自他祖、父及至他的儿子曹丕等人受汉朝皇恩已过三世,他是不 能忘记的。正因为如此心思,有此情结,所以他始终力图在汉家门庭里扮演 一个忠臣角色,从头到尾都期望在天下人面前树立一个乱治有成的良臣形 象。因此,当孙权劝他称帝时,他即一针见血的指出:“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 1 耶!”○他在这里讲的“炉火”指的是民义,也指道义。当他手下群臣也力劝他 的取代汉献帝时,他同样坦率地说:“吾事汉多年,虽有功德及民,然功至于82 王,名爵已极,何敢重有他望?”○ 曹操的思想大抵来自申商权势之学,却又杂糅许多儒家的王道思想,这 就是他在经营自己功业中尚礼崇法的具体体现。他宣扬儒家的王道思想,推 行仁义,同时他又对法家的法治思想情有独钟。他摆脱不了报汉的情思,始 终不敢将汉取而代之。他爱民,尚俭,临终还嘱咐他的妻妾要自食其力等等, 这一切可见他骨子深处的那种儒家王道思想。然而他杀皇后,诛杀亲近皇上 的大臣,对皇上一系列的不臣的举动,可见他的法家尚权思想之盛。孔孟之 道是他得以行霸权的软件设施,申商之学是他得以行使霸权的硬件设施。他 很成功的从“奉天子”与“挟天子”之间找到一个完美结合处,从而使自己获得 了成功。这就造成了他“奸”中带“真”,“真”中有“诈”的多重性格。这种多重 性格在罗贯中的笔下被描写得栩栩如生,精细传神,从而塑造了一个颇多争 议,经久不衰的人物形象。 然而曹操霸术王道的运用都受到人们的指责。霸术用的太滥太过,王道 又显得奸伪。他本人也被斥为“汉贼”。但从他一系列的作为看,他始终明白, 他是汉家臣子。作为一代高明之士,无论他多么急功重利,他心头总有一团 解不开的忠臣情结。尽管其忠诚的内容究竟为何物大可理论,但忠臣这一作 为人臣的第一要素,他始终不敢言弃、乃至忘记。 曹操崇礼尚法皆为尚实权变的思想,使他行儒家之术和法家之学时鲜明 地烙印上曹氏的记号。曹操提倡儒家王道思想,并在他的辖区内推行王道, 比如他也宣扬仁孝观念。但他更用法家权术之学,用威权、诡诈、刑法来实 现他的政治理想。他绝不会为虚名而放弃实实在在的利益和权柄。 (二)崇礼尚法思想的形成原因 任何事物形成必定是有根源,曹操思想的形成亦有其原因。东汉末年是 一个风雨飘摇动乱爆发的时代:政治黑暗腐朽,官宦,士大夫交替掌权,阶 级斗争激烈,社会秩序动摇,经济凋敝。时势造就英雄,正是在这呼唤和平、 改变现状的历史呼声中,在众多力量的比较中,曹操认识了现实,感受了历 史赋予自己的使命。他立志改变现实,救民济世,形成了坚强、进取的性格9和宽广的心态。然而曹操又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实用主义者,他的成功是由于 他的反道德,敢于冒险的精神,这种精神恰恰顺应了历史潮流发展的需要。 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之中,约束人们行为的道德规范首先崩溃,随着年代的纷 乱和道德礼仪的失范,人与人之间产生危机,人们变得多疑,势利,实用。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可避免的拿起心术来防卫自己。心术,正是曹操人物性 格的内部因素,在社会中倾向实利的大环境下,曹操的这种价值取向完全是 时代的需要。而作为时代的选择,曹操必定要用这种反传统的实用精神才能 控制和引导人们在乱世之中立足,直至拨乱反正。同时家庭原因对曹操双重 性格的形成也很重要。曹操是一个难以完善自身,而磨灭不掉的赘阉遗丑的 后人。不管曹操如何回避,如何努力改变自身形象,也难以改变这一出身的 事实。无形之阴影烙上曹操身上,心理压力极大,导致其人性变形,形成了 宽广又狭隘、放荡不羁,但又多疑的性格。 正是社会动荡,家丑与人情的冷暖,造就了曹操宽大而又狭隘,善良又 残忍的双重性格。作为一代奸雄,曹操既有出类拔萃的文韬武略,也有难以 琢磨的鬼蜮伎俩。他不屑于鸡鸣狗盗的小恶,也不乐施针头线脑的小惠,欲 为善则大功大德,欲为恶则为至恶至邪。善恶都表现了奸雄的形象特征。这 种正反、矛盾、冲突的性格,在曹操身上完美地统一在一起。这正是我们走 进这一人物形象时,所感受的无穷魅力! 曹操的形象是复杂的,无论是历史曹操还是艺术曹操,都反映了他济世 安民、生性率真的一面。他艰苦创业, ,唯才是举,不信天命,行屯田以资 军食,抑兼并无令弱民兼赋等诸多主张以及力除社会陋习,用先王之道等, 这些措施的实行都来源于他本性之真,也体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儒家思想。然而他又谋求集权,诡谲奸诈,杀生成性,残暴不仁,从中又 可见在他身上法家权术思想之重。曹操是历史上少有的一代奸而“真”的枭 雄。我们在解读这一复杂人物形象时,应该肯定其事业,非难其为人。对他 的功业及其思想大都应得到肯定,为人谲诈的一面也应如实作出反映和评 析,这样才能还原出一个具有艺术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曹操形象。10参考文献: [1] (明)罗贯中著: 《三国演义》 作家出版社2007年1月版。 , [2] (宋)司马光著: 《资治通鉴》 ,中华书局2007版3月版。 [3] (宋)陈寿著:《三国志》, 湖南岳麓出版社1990年1月版。 [4]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上篇第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6月版。 [5] 郑铁生著:《三国演义叙事艺术》,新华出版社2000年8月第上版。 [6] 鲁 迅著:《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2月版。 [7] 张作耀著:《曹操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第一版 。 [8] 张国风著:《漫说三国》,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 。 [9] 袁行霈、罗宗强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卷第二版。1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杀陈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