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断无慈溪知音琴社是什么意思??

高山流水遇知音,知音不在谁堪听?焦尾声断斜阳里,寻遍人间已无琴? 是什么意思
bfuvaznhho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弹起琴来,琴声悠扬,忽然他感觉到有人在听他的琴声,伯牙见一樵夫站在岸边,即请樵夫上船,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道:"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激动地说:知音.这樵夫就是钟子期.后来子期早亡,俞伯牙悉知后,在钟子期的坟前抚平生最后一支曲子,然后尽断琴弦,终不复鼓琴.伯牙子期的故事千古流传,高山流水的美妙乐曲至今还萦绕在人们的心底耳边,而那种知音难觅,知已难寻的故事却世世代代上演着.世上如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实在是太少了.孟浩然曾叹曰"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岳飞无眠之夜也道"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苏轼自比孤鸿,写下了"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州冷"句子.贾岛却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丘."的辛酸.而那豫让"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慷慨豪情又怎样的难得呢.知音难觅,知已难寻,无论红颜还是蓝颜"人生得一知已已足矣!"成了人们永远的思求.如果可以的话,请采纳哦!(*^__^*) 嘻嘻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知音传说琴断何处?(修改稿)
知音传说琴断何处?(修改稿)
美丽的知音传说,其核心部分是两大情节:一是高山流水遇知音,二是断琴绝弦谢子期。在这两大情节的基础上,才衍生出了其他的一些历史情节。俞伯牙、钟子期的知音故事不仅是传说,而且有史料证实真有其人、真有其事。《吕氏春秋·本味》中记“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重鼓琴。后世因谓知已为知音”。既然是历史就有历史的发生地,然而千百年来知音传说被蒙上了层层面纱。今天人们抱着急迫的心情,希望掀起你的盖头来!这个美丽传说的故乡究竟发生在何处,知音文化的历史发源地在哪儿呢?对此,是有争议的。但知音传说的发生地只能有一个。究竟在哪,必须以史料、史实为根据。
一、汉阳知音之说,“先天”不足。
《吕氏春秋》和《列子&汤问》等古籍中的伯牙、子期故事都缺失地理空间,直到明朝的冯梦龙通过民俗小说《警世通言》才把这一明显缺陷弥补起来,但缺陷的弥补不是依据历史事实,而是据民间流传的脚本。此作为历史的真实有明显的瑕疵,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守华教授也认为没有确证表明冯梦龙的小说是直接吸取汉阳的地方传说写成。同时,刘教授又认为作为话本小说而言,其写作过程就是吸取当时民间说书人的故事脚本加工改编而来。而“汉阳江口”、“马鞍山”、“集贤村”等地名的出现源于明万历年间约1610年前后刊印的明代说书人话本《贵贱交情》。
冯梦龙是江苏长州﹙今苏州﹚人,他没有到过湖北汉阳,可见摔琴谢知音小说中的人物角色及地理背景是从《贵贱交情》这篇明代说书文本沿袭而来,从此这一著名传说才花落湖北汉阳了。
汉阳自唐宋以来就是华中重镇。宋元是通俗文学的盛行之际,《贵贱交情》就是明代之前早已流行于汉阳府一带的说书文本,因其深入人心才被冯梦龙看中而选作《警世通言》首篇的。从阅读的角度来说,可见知音文化故事深入人心,早被广大人民所接受。小说是文学艺术,可以帮助我们开拓研究的视野,但不足以能引经据典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汉阳说”还有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古琴台这一历史文物的存在。据历史文献记载,琴台始建于北宋,后屡毁屡建。清嘉庆初年,湖广总督毕沅主持重建古琴台。清汪中代笔撰《琴台之铭并序》和《伯牙事考》,此文颇为时人称道。光绪十年(1884年)黄彭年撰《重修汉阳琴台记》。光绪十六年(1890年),杨守敬主持并亲自书丹,将《琴台之铭并序》、《伯牙事考》、《重修汉阳琴台记》重镌立于琴台碑廊之中,并书“古琴台”三字刻于大门门楣。知音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年—前476年),琴台建筑在北宋(960年—1127年)时代。时空相隔了一千多年,作为历史传说、繁荣旅游业尚可,然作为历史依据难以服众。何况是“鼓琴台”?“古琴台”?还是“摔琴台”,历来饱受争议,难有定论。汉阳的地名始于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春秋战国时还没有这个地名。所以,冯梦龙民俗小说《警世通言》中关于“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汉阳江口一说,是为顺口一说。冯梦龙的《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作为文学故事不失为一篇脍炙人口、精彩生动的经典之作,但以此为据作为历史文化的发生地不具备历史的真实性和确切性。
二,石首调弦口知音之说,更为可信。
发生在湖北省石首市调弦口的知音传说,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但近年也受到了少数人的质疑,代表之作为武汉市地方志办公室董玉梅撰写的《知音文化在石首、海盐和泰山》,发表在2007年长江日报上。文中从调弦口、伯牙口、马鞍山等地名的由来、地貌及传说上进行了推理论证,认为“石首说”与知音故事联系起来实在太勉强。
找到历史故事的发生地,还原历史的真相,其意义与作用对当代及后人来说并不亚于历史故事本身。
知音传说的历史发生地“汉阳说”与“石首调弦口说”两种说法,哪一种更切合实际呢?我们认为,“石首调弦口说”更为可信。
一是有证可查。据康熙年间所编《湖广通志》所引《晋书&杜预传》记载,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驻襄阳镇南大将军杜预为漕运而下令在此开河,因河口位于相传俞伯牙当年调弦抚琴遇知音之地,始名调弦河,此名已沿用至今达1700多年之久,足以证明知音故事是在此之前传承下来的,这比“汉阳说”早了多少年?而河口在地貌上也可称之为江口,这与冯梦龙的《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中所述的故事发生地江口有同工之谋。而“海盐和泰山说”则无江口之地貌:“泰山说”仅西汉刘向在《列子&汤问》中有“伯牙游于泰山之阴”的记载;“海盐说”仅有明清以来一些有关伯牙的遗迹传说,却找寻不到钟子期听琴的内容。
清朝乾隆丙辰年编《石首县志》云:俞伯牙从楚都东下,停舟鼓琴于此,弦渐而调之,因以得名。此处为荆江穴口之一,故又称调弦口。咸丰乙卯年(公元1855年),官府在此设巡检司,置水路关卡,故又名调关。明朝著名文人张璧(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王启茂、张权、张维、李永忠、李宗瀚及清朝文人墨客卫嘉、王承禹、汪一元等均先后以《调弦亭》为题赋诗作词,而尤以王承禹《调弦亭》一诗广为传诵,现今刻于调弦口雕像石座上。王承禹咏道:“昔年高山流水意,此日清风朗玉亭。有客雅能传古调,不知曾得子期听。”而汉阳古琴台鲜有这样久远且广为传诵的诗句,所建古琴台也比调弦河得名晚200多年。据此,我们没有理由否认俞伯牙在调弦口抚琴遇知音一说。
二是有迹可寻。至今调弦口一带仍有马鞍山、摔琴台、伯牙口和七贤村等地名,且遗迹尚存,这些均与冯梦龙的《俞伯牙摔琴遇知音》一文里所记叙的地名吻合。而董玉梅文中有关马鞍山的论述则摆了一个乌龙,文中叙述的是现石首城区的马鞍山而非仅离调弦口东南方向八公里之距的桃花山脉边缘的马鞍山,现有桃花山镇马鞍山村地名存在。“伯牙口”地名的神话传说只是诸多传说中的一种,董文也承认了“伯牙口”地名与知音故事的关联。“伯牙口”位於湘鄂交界处的群山之中,“踹跳登崖,行于樵径,约莫十数里,出一谷口,伯牙站住。”(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这一谷口被后人称之为伯牙口。
“摔琴台”耸立在半山腰。“摔琴台”一面连接山坡,其余三面是悬崖,面积如一张八仙桌大小,台上可坐四人。据此推测,俞伯牙当年悲愤至极在此摔琴是完全有可能的。而汉阳“古琴台”现仅存一个地名,俞伯牙当年寻访钟子期的山口究竟在何处却无佐证,且人们还说“古琴台”是俞伯牙当年鼓琴之地,然实则俞伯牙当年鼓琴的地方是在水上船舱内,樵夫钟子期在岸上。“伯牙在船舱中,独坐无聊,命童子焚香炉内,待我抚琴一操,以遣情怀。”汉阳之说人为地把俞伯牙当年鼓琴之地从水上搬到了陆上。是“古(鼓)琴台”还是“摔琴台”尚有一辩。
三是有物可证。1998年10月,调关镇附近(马鞍山地区)出土了一件震惊世人的历史文物——博钟,这件稀世之物何以沦落至此,引起人们的种种猜测。有人认为,古代司乐之官往往以“钟”为姓氏,而也有文章佐证钟子期就是一位隐居田园的乐尹,此钟作为钟氏家族的遗物现存于博物馆。客观地说,普通的平民百姓是听不懂俞伯牙的琴声的。由此推断,钟子期即使是汉阳人的身份,隐居在调弦口也是有可能的。另《湖南蓝山钟氏族谱》载,居住在湖南华容县蓝山(一作南山)一带的钟姓人,其祖为周朝钟师,而湖南的蓝山(南山)就在石首桃花山的近邻湖南华容县,仅距不到10公里。
在石首桃花山地区隐居的名人除了传说钟子期,而且传说过商圣范蠡携美貌之妻西施也在此隐居。因此,石首桃花山地区适宜隐居绝非空穴来风。
四是有口皆碑。俞伯牙调弦口遇知音的传说在当地已经流传很久,迄今无论你遇到哪位调关人(公元1855年调弦口改名为调关),他们都会津津乐道地向人们讲述这个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故事。调关镇八旬老人李必汉说:既然相传俞伯牙当年“自楚都东下”不久即因避风雨而泊舟山崖之下,
“不一日,行至汉阳江口。”不一日翻译成现代文,其中的一种意思就是不到一天的时间,(荆州距汉阳远矣,现代轮船也需近二十个小时才可到达武汉,帆船只用一天的时间绝不可能抵达)。那么这个地点只有调弦口一带最为合适。况且调关在江南,而汉阳却在江北,从水流和穴口地点看,泊舟南岸比泊舟北岸更容易且更能抗风雨,同意此观点的还有当地的渔民和船工,因此“汉阳说”根基不牢。
三、历史传说不能以讹传讹,要与历史真实相吻合。
什么是传说呢?我国当代权威的民间文学专家乌丙安教授指出:传说“是与历史事件、人物相联系的或与地方事物(名胜、古迹、风俗、地方特产或常见事物)有关联的幻想性散文叙事作品。”传说的一个最突出特征,就是传说中的一切虚构因素、幻想成分、奇异形象总是要与一定的可信事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综上所述,至少我们可以这么认定,知音故事的历史发生地在长江边与洞庭湖相邻的一个江口上,其历史地名应该有“琴断口”、“马鞍山”、“集(七)贤村”等,历史文物中应有琴台、出土文物、乡土族谱等,历史人物俞伯牙、钟子期是一个整体,不可或缺。知音文化是一个系统,包含了传说与史实两大部分,之间既有联系又不能互相代替,它的重头戏在于偶遇与断琴,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传承至今,需要我们溯本求源,还原历史,遗迹可以传承许多的美丽的传说,记载历史的片断,但绝不是历史的真实,要不然若干年后德国的杜伊斯堡、法国的波尔多市、日本的大分市都可以与我们争知音文化的遗产了,因为他们现在也建有知音亭、高山流水、古琴台、闻琴桥等景点。
参考意见:
能否考证画出俞伯牙从晋国到楚国郢都和从郢都回晋国的路线图?
历史上的汉阳范围并不一定就是现在的汉阳。汉水之南也统称汉阳。
有关马鞍山、集(七)贤村的记载请见《绣林景献记》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转载]琴断口的高山流水知音
题记:你去过江城的琴断口、碎琴山吗?
在那片水乡泽国,有一湾水叫月湖,那里从远古至今一直流传着一个充满诗意的传说——《高山流水》知音。那是关于两个男人的情感故事。让我们感动的是,男人之间的情感故事也会那么浪漫,那么动人。
在江城的龟山脚下、月湖岸边有一个古琴台,天下闻名。
而汉阳的琴断口却鲜为人知。那是因为琴断口位居城市的边缘,冷僻由来已久,在江城人眼里,那里几乎是乡下。就算常居江城的居民,一百人中可能有九十九人从未去过那里。直到后来有了汉阳开发区,琴断口才开始热闹起来。
琴断口附近还有琴断小河、碎琴山。每一個所在都足以让人驰想《高山流水》的故事,驰想知音的相悦,知音的相惜。
琴断口、碎琴山——听起来就可以想象,那是一些知音断绝,让人心碎的地方。它們是一份心灵的慨叹,又是一通精神无奈的绝响。
相传,春秋战国年间,有琴师伯牙极擅抚琴。一日船至汉阳渡口,时值中秋,天清月圆,伯牙一时兴起,遂于船头抚起琴来。一曲未完,啪的一声琴弦断了,伯牙有些扫兴。这时忽然江岸上有人说:“你弹得真是好啊,刚才我走到这儿,听你弹琴,就站下来听。”听那人如此说,伯牙就邀那人上船说话,知道那人叫钟子期,家住江边集贤村,深通音律。感动于钟子期的盛情,伯牙又为钟子期抚了一曲,当伯牙意在高山,钟子期就赞叹:“好哇洋洋乎,大人志在高山。”伯牙不动声色,继续抚琴,其意在流水,钟子期又感叹曰:“好哇浩浩乎,先生志在流水。”&伯牙舍琴而起叹息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
伯牙巧遇知音,不胜欣喜,二人便以兄弟相称,相约来年中秋再聚。次年,伯牙守约再访,子期已不幸病故。伯牙痛失知音,面对一丘黄土,悲痛欲绝,便在子期墓前,抚琴祭奠,重弹《高山流水》,寄托哀思,遂将七弦琴摔碎,长歌当哭,吟诗一首:“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从此罢琴不弹。
&&&&&&&&&&&&
传说中,琴断口——是伯牙与子期相遇时琴弦断了的地方,
碎琴山——是伯牙摔碎七弦琴的所在。
《高山流水》的传说很浪漫,但那只是一个远古的音乐故事。
知音确实可遇而不可求。既遇之,便当碎琴以报,这浪漫中又见楚魂的执拗。
在而今的世界上真正的知音到底在哪里哪?知音又是什么呐?
其实,说起来也简单——知音就是彼此知道对方心意的人罢了。
两个人可以不是朋友,可以不曾讲过话,甚至不认识,但通过其他媒介,比如音乐,或者画图,更或者文字,却相互知心,相互欣赏,那是一种多么好的感觉呀!
一个人一生中若是得遇这样的一个知音,也算没有白活了。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31
威望1472 金钱65 积分1472精华0帖子阅读权限80注册时间
高级编辑, 积分 1472, 距离下一级还需 3528 积分
朋友到处都是,但知己往往难寻......能找到一个真正理解自己的人不容易,有时候连自己的家人都不了解我.....一个人会有很多朋友&&但是真正的知己却是很少&&知己是能够在心灵上相通&&能够互相了解对方&&真正的知己不一定是夫妻&&也不是能整天相互厮守的人&&他们可能相隔遥远&&也许会近在咫尺&&他们能互相读懂对方的每一个眼神&&能明白对方每句话的含义&&他们无须花言巧语&&也无须朝夕相处&&他们不在乎对方的相貌&&也不在乎对方的贫陋&&他们无须刻意隐瞒自己&&他们能容纳对方的所有瑕疵&&他们肯为对方两肋插刀&&能为对方舍弃所有&&当你遇到挫折时&&他会为你送去温馨的话语&&不会说一句损你尊严的话&&当你意气用事时&&他会费尽心机为你摆明事理&&你有了错误他绝不迁就& & 而会不厌其烦的帮助你&&当你心情不好时&&他也不会和你一般见识大吵大闹&&会为你想尽一切来排遣烦闷&&当你愉快时&&他也会把自己的愉快告诉你&&与你共享那分喜悦&&当你烦恼时&&他即使正在烦恼也不会告诉你&&知己没有相互间的占有欲&&知己只有默默的奉献自己&&知己就是彼此的牵肠挂肚&&知己就是彼此的心领神会&&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你找知己的条件,只能克隆了。&
威望1472 金钱65 积分1472精华0帖子阅读权限80注册时间
高级编辑, 积分 1472, 距离下一级还需 3528 积分
威望19322 金钱972 积分19322精华4帖子阅读权限80注册时间
继续找,会找到你的知己
威望36203 金钱348 积分36203精华0帖子阅读权限80注册时间
威望18392 金钱326 积分18392精华0帖子阅读权限80注册时间
当人们对传统文化持冷漠态度时,他们的人生也是淡漠的
威望5079 金钱284 积分5079精华0帖子阅读权限80注册时间
威望14179 金钱1038 积分14179精华19帖子阅读权限80注册时间
高山流水觅知音,人生难得一知己。问好朋友。
生如夏花之绚烂,逝若秋叶般静美。
威望160 金钱10 积分160精华0帖子阅读权限50注册时间
助理编辑, 积分 160, 距离下一级还需 40 积分
威望22327 金钱991 积分22327精华2帖子阅读权限80注册时间
真乃神人 发表于
当人们对传统文化持冷漠态度时,他们的人生也是淡漠的
重逢无须到来生,但愿人在重逢中。&&
威望109676 金钱707 积分109676精华1帖子阅读权限80注册时间
比萨店送外卖的
可将心事付瑶琴,哈哈
威望93 金钱13 积分93精华0帖子阅读权限10注册时间
见习编辑, 积分 93, 距离下一级还需 7 积分
莫愁前路无知己,论坛谁人不识君
威望1021 金钱20 积分1021精华0帖子阅读权限80注册时间
高级编辑, 积分 1021, 距离下一级还需 3979 积分
威望460 金钱10 积分460精华0帖子阅读权限60注册时间
编辑, 积分 460, 距离下一级还需 40 积分
威望62 金钱10 积分62精华0帖子阅读权限10注册时间
见习编辑, 积分 62, 距离下一级还需 38 积分
继续找,会找到你的知己
威望507 金钱10 积分507精华0帖子阅读权限70注册时间
主任编辑, 积分 507, 距离下一级还需 493 积分
知己就在你身边
威望112 金钱10 积分112精华0帖子阅读权限50注册时间
助理编辑, 积分 11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8 积分
论坛十周年庆勋章
论坛十周年,一路有你
周年庆勋章
周年庆勋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提琴知音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