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十大水培花卉基地有多少个叫谢文卉

西藏(西藏自治区)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西藏自治区
[xī zàng]
(西藏自治区)
本词条已参考进行整理;如果您有建议或想参与整理,欢迎您与一起交流。
西藏,简称“藏”,全称西藏自治区(:???????????????????,藏语拼音:Poi Ranggyong Jong,威利转写:Bod rang skyong ljongs),位于西南边陲,首府,是中国五个之一。西藏自治区位于西南部,地处北纬26°50′至36°53′,东经78°25′至99°06′之间,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之称。全区面积120.22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仅次于新疆。2014年末常住人口约317.55万人。西藏北邻新疆,东接四川,东北紧靠青海,东南连接云南;周边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克什米尔等国家及地区接壤,陆地国界线4000多公里,是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元朝始,中央政权始终对西藏行使着有效管辖。藏族人民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
西藏唐宋时期称为“”,元明时期称为“乌斯藏”,清代称为“唐古特”、“图伯特”等。清朝康熙年间起称“西藏”至今。日,。1959年西藏叛乱平定后,中央政府开始对西藏进行全面直接管辖。
日,西藏自治区正式宣告成立。
西藏以其雄伟壮观、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闻名。它地域辽阔,地貌壮观、资源丰富。自古以来,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创造了丰富灿烂的。
西藏名称沿袭
西藏自治区写法(藏汉双文)
汉语中的“西藏”(为bodljong)一词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藏自治区(藏文为bodrangskyongljong),简称为西藏。西藏,以清朝中央正式定名得名。唐宋为;元朝属;明朝称,设等;清初称,卫即,藏即;后正式定名为西藏,为西藏得名的开始;清朝设西藏;民国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65年西藏自治区正式建立,西藏一词即成为西藏自治区的简称,单字简称为“藏”。
英文“Tibet”一词,可能源于和称藏族为“”,在元代经介绍到西方,也即是源于藏族的自称bod。在民族称谓上,Tibet对应于“藏族”;但是在地域称谓上,Tibet有时对应于“西藏”,有时又泛指整个藏族地区,与“西藏”的含义有重大差异。
西藏历史沿革
西藏远古时期
远古时期,形成了西藏古人。从古人氏族逐渐演变成西藏的四大氏族:赛、穆、顿、东,在此基础的增加“惹”和“柱”两氏族,通称为“六大氏族”。
在西藏发掘的古代大量实物可以找到藏区人类如何发展的一些科学证据。考古学家在西藏考古时,发掘发现了和的各种石器、陶器、骨器、装饰品,谷物种子,甚至古人头骨等大量卖物。从岸发掘出的古人骨头,没有的原始特征,属于,“尼池()人”的骨头是大约4000多年前,而新石器时期或者铁石并用时代的(人骨)。
西藏隋唐两宋
主词条:、、、
到公元6世纪时,藏族先民的部落群经过数千年的迁徙、发展和分化组合,形成大大小小的数十个部落联盟。其中分布在西藏地区的有所谓“四十小邦”,由四十小邦又合并为“十二小邦”。
公元7世纪初,强大的唐朝在地区建立,结束了中国内地长达300多年的混乱分裂局面。与此同时,崛起于今西藏雅隆的悉勃野部渐次征服各地部族,建立了有史以来首次统一各部族的政权——。
吐蕃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求婚。唐十五年(公元641年),把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8世纪初,唐朝又将嫁到吐蕃。吐蕃和唐朝“”。
伴随着吐蕃王朝与唐朝两次联姻,双方往来频繁,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广泛而深入,民间往来全面发展,藏族与中国其他民族之间的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密切程度。唐蕃双方曾八次会盟,至今仍屹立于拉萨正门前的“”(也叫“长庆会盟碑”、“甥舅会盟碑”,就是第八次会盟后所立)。此后的三、四百年间,藏族与北宋、南宋、西夏、辽、金等政权都有着密切联系。
统治集团的混乱在869年引起平民百姓的反上之乱(或称奴隶平民大起义),877年起义军发掘赞普王陵,逐杀王室和贵族,吐蕃王朝彻底崩溃。
吐蕃王朝崩溃后,从869年到1239年的370年中,青藏高原上一直未能建立起大的统一政权,所以史称分裂割据时期。
始建于7世纪的布达拉宫
西藏元朝时期
1271年蒙古大汗定国号为元,(今西藏中部、西部
刻有八思巴文的令牌
及其迤西地区)、朵甘等地成为统一的多民族的的一部分,西藏地方从此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
元朝统一中国后,根据藏族地区的实际情况,
采取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施政措施:
首次设置中央机构(1288年改称),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及西藏等地的军政事务。宣政院使(主管官员)一般由丞相兼任,副使由举荐的僧人担任。
在西藏清查民户、设置驿站、征收赋税、驻扎军队、任命官员,并将元朝刑法、历法在西藏颁行。
任用藏族僧俗担当从中央到地方高级官吏。乌思藏、朵甘等地行政机构之设裁及官员的任免、升降、赏罚,皆听命于中央。
划分西藏地方行政区域。元朝中央在藏族地区设了三个不相统属的,均直属宣政院管理,这就是藏文史书中所说的“三区喀”。就今西藏自治区的地域而言,当时分归其中两个宣慰使司管辖——今拉萨、、、等地归宣慰司管辖;今昌都一带及那曲市东部归朵甘宣慰司管辖。元朝在乌思藏等地清查户口,确立差役,征收赋税,建立驿站,派驻军队,镇守边疆。乌思藏宣慰司设在萨斯迦(今西藏萨迦),下设13个万户府和若干个千户所,并征收赋税。
其中,元代对于行政区域的划置,成为此后西藏行政区划沿革的基础。
西藏明朝时期
主词条:、、
公元1368年,明朝取代元朝,采用收缴元朝旧敕旧印,换发明朝新敕新印的形式和平过渡,继承了对西藏地方的国家主权。
明朝没有沿用元朝的职官制度,而是建立了一套别具特色的僧官封授制度。各地有代表性的政教首领人物,明朝均赐封以不同的名号,颁给他们和,命其管理各自的地方,其职位的承袭须经皇帝批准,皆可直通名号于天子。
在行政区划与军政机构设置上,明朝在西藏基本上承袭了元朝的划置方式。在元代乌思藏宣慰司、朵甘宣慰司故地,明朝设立乌思藏、朵甘两个卫指挥使司和。后来,又将乌思藏、朵甘两个卫指挥使司升格为行都指挥使司,其下设、、、万户府、千户所等机构。各级军政机构的官员,均封委当地的僧俗首领出任。各级官员之任免、升迁,概由明朝中央直接决定,并颁授印诰等。
西藏清朝时期
主词条:、、、、
公元1644年,清朝定都北京,
达赖五世朝见顺治皇帝
进而统一中国。清朝循历史定例在西藏行使主权,只要前朝所封官员进送旧朝印信,即改授新朝印信,其原有地位不变。1652年,藏传佛教喇嘛应召到北京觐见清世祖,次年受到清朝正式册封;后来,又受到的册封。达赖喇嘛和的封号和他们在西藏的政治宗教地位由此被正式确立,此后历世达赖、须经中央政府册封遂成定制。
1727年,正式设立处理西藏事务。
清朝对西藏的施政管理,在总结元明两朝治藏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和形势变化作了重大而全面的调整,例如:设置驻藏大臣总揽全藏;调整西藏地方的政教管理体制;赐封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名号,并确定了制度;确立西藏地方涉外事务、边境国防的决定权归中央等原则;勘定今西藏与青海、四川、云南间的界线;规定、的辖区及权限,划分了驻藏大臣直辖区。
1904年7月西藏全图
西藏中华民国时期
1911年推翻了封建帝制,次年建立了中华民国。《》中明文规定:西藏是中华民国22之一。此后正式颁布的《宪法》等法律法规,也都明确规定西藏是中华民国的一部分。
1912年7月,民国政府设立管理蒙藏事务的中央机构——蒙藏事务局(1914年5月改称),并任命中央驻藏办事长官,直属国务总理,例行清朝驻藏大臣职权。1929年蒙藏院改制为。1940年4月,蒙藏委员会在拉萨设立驻藏办事处,作为中央政府在西藏的派出机构。第十四世达赖喇嘛本人的认定、也是经当时批准的。
民国时期的大量档案记载证明,民国时期的历届国会、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性议事机构或历次,、西藏地方政府和都派有代表参加,并被选举或委任各种国家公职,参与国家事务管理。
西藏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主词条:、
西藏的和平解放与民主改革
日,与西藏地方政府签订《》(通称《》)。西藏和平解放。
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七次会议通过《》。
日,在拉萨举行成立大会,正式成立。担任主任委员,任第一副主任委员,任第二副主任委员。担任秘书长。
日,西藏地方政府和上层反动集团公开撕毁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十七条协议》,在拉萨举行武装叛乱;3月17日,达赖逃离拉萨;3月22日,拉萨战役胜利结束,拉萨市区的叛乱被彻底粉碎;3月28日,国务院总理发布命令,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西藏地方政权职权。鉴于西藏自治区筹委会主任达赖喇嘛尚被劫持,由副主任委员代理主任委员,并任命筹委会常务委员和阿沛·阿旺晋美为副主任委员。同年7月17日,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闭幕。会议通过了《关于在西藏全区进行民主改革的决议》。和西藏自治区筹委会决定顺应西藏人民的愿望,提前进行。
习近平参加西藏代表团审议
日,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正式成立西藏自治区的请示报告》;8月23日,亲自主持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58次会议,讨论了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的请示报告,同意于日召开西藏自治区第一届第一次会议,正式成立西藏自治区,并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了相应的议案。同年8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批准国务院议案,通过关于成立西藏自治区的决议;9月1日,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拉萨举行。以国务院副总理为团长的中央代表团参加大会,并表示祝贺。大会于8日选举产生了西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阿沛·阿旺晋美当选为自治区人民委员会主席。、等7人为副主席。9月9日,大会举行闭幕式,西藏自治区正式宣告成立。
西藏行政区划
西藏区划沿革
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祝活动纪念徽标
1960年,西藏自治区(筹)设立:(国务院日批准)
拉萨市(专级)。下辖林周、当雄、达孜、曲水、墨竹工卡、尼木、堆龙德庆、旁多9县;
那曲专区,辖黑河、巴青、班戈、比如、安多、聂荣、索县、达木萨迦、申扎9县;
,辖昌都、江达、贡觉、宁静、洛隆、丁青、边坝、察雅、桑昂曲、八宿、类乌齐、左贡12县;
山南地区,辖乃东、桑日、加查、朗县、拉加里、隆子、错那、哲古、穷结、洛扎、贡嘎、扎囊12县;
,辖江孜、仁布、浪卡子、打隆、白朗、亚东6县;
,辖日喀则、南木林、定结、萨迦、拉孜、定日、聂拉木、吉隆、萨嘎、昂仁、谢通门11县;
阿里专区,辖噶尔、日土、革吉、改则、仲巴、普兰、札达7县;
,辖林芝、墨脱、工布江达、雪巴、波密、米林、嘉黎7县。
1964年,西藏自治区(筹)撤销林芝专区,所属的林芝、米林、工布江达、墨脱4县划归拉萨市;嘉黎县划归那曲专区;波密县划归昌都专区(国务院日批准);撤销江孜地区,所辖的浪卡子县划归山南地区;江孜、康马、仁布、亚东、白朗5县划归日喀则地区(国务院日批准)
1970年,西藏自治区各更名为。西藏自治区辖1地级市,5地区,71县。
1983年,西藏自治区设立江孜地区,辖日喀则地区的亚东、康马、岗巴、江孜、仁布、白朗6县,山南地区的浪卡子县,驻江孜县江孜镇;设立林芝地区,辖拉萨市的墨脱、米林、林芝、工布江达4县,昌都地区的波密、察隅2县,山南地区的朗县,驻林芝县(国务院日批准)
1986年,西藏自治区撤销江孜地区,所辖的亚东、康马、岗巴、江孜、仁布、白朗6县划归日喀则地区;浪卡子县划归山南地区。(国务院日批准)
西藏自治区行政区划(2017)
2014年6月,西藏自治区撤销,设立地级日喀则市。
2014年10月,西藏自治区撤销,设立地级昌都市。
2015年3月,西藏自治区撤销,设立地级林芝市。
2016年1月,西藏自治区撤销,设立地级山南市。
2017年10月,西藏自治区撤销,设立地级那曲市。
以原那曲县的行政区域设立为色尼区,那曲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色尼区浙江西路3号。
西藏区划详情
西藏自治区下辖6个地级市、1个地区和72个县(区)。
车牌代码市辖区、县
藏A、、、、、、、
、、、、、、、、、、、、、、、、、
藏B、、、、、、、、、、
藏G、、、、、、
藏C、、、、、、、、、、、
藏E、、、、、、、、、
藏F、、、、、、
西藏地理环境
西藏位置境域
西藏自治区位于西南部,地跨北纬26°50'~36°53'、东经78°25'~99°06'之间,面积122多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8,在中国各省区中,仅次于,位居第二,相当于英国、法国、德国、荷兰和5国面积的总和。北面与、相邻,东面和东南面同云南省、四川省接壤;南部与西部自东而西与缅甸、印度、、等国以及地区毗邻,国境线长约3842公里。
西藏地形地貌
喜马拉雅山脉
是世界上隆起最晚、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因而被称为“世界屋脊”,被视为南极、北极之外的“”。位于青藏高原的主体区域。
青藏高原总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复杂多样、景象万千,有高峻逶迤的山脉,陡峭深切的沟峡以及冰川、裸石、等多种地貌类型;有分属、温带、亚热带、热带的种类繁多的奇花异草和,还有垂直分布的“一山见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自然奇观等。地貌大致可分为区,,和藏东高山峡谷区。
高山区,位于藏南,由几条大致东西走向的山脉组成,平均海拔6000米左右。其中位于中尼边境、地处西藏境内的,海拔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顶部长年覆盖冰雪,其南北两侧的气候与地貌有很大差别。
,位于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即及其支流流经的地域。这一带有许多宽窄不一的河谷平地和湖盆谷地,地形平坦,土质肥沃,是西藏主要的。
,位于、和冈底斯山、之间,约占全自治区面积的2/3。由一系列浑圆而平缓的山丘组成,其间夹着许多盆地,是西藏主要的牧业区。
藏东高山峡谷区,即著名的地。大致位于以东,为一系列东西走向逐渐转为南北走向的高山深谷,其间挟持着、和三条大江。山顶终年不化的白雪、山腰茂密的森林与山麓四季常青的田园,构成了峡谷区三江并流的壮丽景观。
西藏自然气候
西藏的气候,由于地形、地貌和大气环流的影响,独特而且复杂多样。气候总体上具有西北严寒干燥,东南温暖湿润的特点。气候类型也因此自东南向西北依次有:热带、亚热带、高原温带、高原,高原寒带等各种类型。在藏东南和喜马拉雅山南坡高山峡谷地区,由于地势迭次升高,气温逐渐下降,气候发生从热带或亚热带气候到温带、寒温带和寒带气候的垂直变化。
随着海拔增高、气压降低、减小,每立方米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逐渐递减,海拔3000米时相当于海平面的73%上下,4000米时约为62%~65.4%,到5000米时为59%左右,6000米以上则低于52%。
在冬季西风和夏季的交替控制下,西藏和的分别非常明显,一般每年10月至翌年4月为干季;5~9月为雨季,雨量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90%左右。各地降水量也严重不均,年降水量自东南低地的5000毫米,逐渐向西北递减到50毫米。
藏南和气候差异很大。受印度洋的影响,温和多雨,年平均气温8℃,最低月均气温-16℃,最高月均气温16℃以上。藏北高原为典型的,年平均气温0℃以下,冰冻期长达半年,最高的7月不超过10℃,6~8月较温暖,雨季多夜雨,冬春多大风。仅就气候而论,到西藏旅游,3~10月较为适宜,其中6~9月为最佳时节。
西藏是中国最多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平原地区多一倍或1/3;也是全国最长的。与中国内地相比,西藏多数地区气温偏低,拉萨、的年平均气温比相近纬度的重庆、武汉、上海低10~15℃。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方,盛夏8月白天气温仅为10℃左右,夜间气温甚至会降至0℃以下。
西藏是中国湖泊最多的地区,湖泊总面积约2.3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30%。1500多个大小不一、景致各异的湖泊错落镶嵌于群山莽原之间,其中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有、和,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47个。西藏湖泊类型多样,几乎包含了中国湖泊的所有特征;区属湖泊中,少,多,初步查明的各类大约有251个,总面积约8000平方公里,盐湖的周围多有丰饶的牧场,也是多种珍贵野生动物经常成群结队出没之地。
西藏最为著名的湖泊有纳木错、、、、、等。
在西藏,许多湖泊都被赋予宗教意义。、玛旁雍错、,被并称为西藏的三大“圣湖”。此外,还包括在藏传佛教中具有特殊地位的湖、地处藏北的著名神湖、位于的热振活佛“魂湖”——错纳湖等。
西藏自然资源
西藏矿产资源
西藏自治区已发现101种矿产资源,查明的有41种,勘查矿床100余处,发现矿点2,000余处,已开发利用的矿种有22种。西藏优势矿种有铜、铬、硼、锂、铅、锌、金、、铁,以及地热、矿泉水等,部分矿产在全国占重要地位,矿产资源潜在价值万亿元以上。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前5位的有铬、、、高温地热、铜、、、硼、、云母、砷、矿泉水等12种。目前也有很好的找矿远景。
西藏土地资源
西藏自治区丰富,总面积122万多平方公里,其中65万公顷;耕地集中分布在藏南河谷及河谷盆地中,东部和东南部也有少量分布,总面积达36万公顷。西藏土地资源的最大特点是多,占土地总面积的30.71%,可利用潜力很大。西藏面积超过内蒙古和新疆,位居全国第一,是中国主要的牧区之一。
西藏自治区拥有宜农耕地680.57万亩,
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0.42%;净耕地面积523.43万亩,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0.31%;牧草地96934.8万亩,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56.72%。林地10716万亩,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27%。居民及50.45万亩,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0.03%;32.92万亩,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0.02%;水域8291.96万亩,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4.85%;未利用土地54354.8万亩,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1.8%。
西藏自治区土地以牧草地和尚未利用的面积最大,合计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88.52%,再依次是林地、、耕地、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耕地、牧草地、林地等合计面积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3.3%。西藏现有的、、蔬菜、、青饲料等种植业用地均属范畴。耕种土壤面积最大的是,占全区耕种土壤面积的37.79%;其次是,占19.86%。和拉萨市的耕种土壤面积基本相近,分别占15.65%和15.48%;占全区耕种土壤的8.65%;和耕种土壤面积较小,分别占1.99%和0.58%。全区74个县有耕种的占62个,为总数的84%。
全区耕种土壤归属于28个土类中的16个土类,有12个土类没有耕种土壤。其中,耕种山地灌丛面积最大,占全区耕种土壤面积的33.81%,其次为潮土和耕种,分别占12.83%和12.38%。耕种草甸土占9.1%。耕种占9.47%。耕种褐土占8.1%。耕种占7.99%。耕种占2.86%。这8类耕种土壤合计占全区耕种土壤面积的96.95%,其余8个土类面积很小,合计仅占3%左右。耕种土壤主要分布在冈底斯山至念青唐古拉山以南的河谷和河谷、冲积、冲积阶地以及湖盆阶地上,其中,雅鲁藏布江干流台地及、等支流谷地内的耕种土壤就占了全区耕种土壤的55%,其地貌条件相对较为一致。
西藏耕种土壤的垂直分布区间为海拔610~4795米,其中海拔2500米以下的面积占5.6%,米之间的占11.4%,米的面积占60.8%,4100米以上的面积占22.2%。草地土壤中包括了尚未作为放牧草场利用的荒草地土壤。和阿里地区的面积最大,分别占全区草地土壤的40.25%和26.30%。其次是,占15.44%;占8.39%;占3.99%;占2.72%;拉萨市占2.91%。草地土壤的垂直分布区间为海拔米,其中,海拔4600米以上的草地土壤面积占82%,海拔米的面积占14%,低于海拔3500米的面积占4%。
西藏境内草地土壤归属于8个土类,高山草原上的面积最大,占全区草地土壤面积的59.48%,其次为和亚高山草甸土,分别占22.47%和9.88%。以下依次为亚高山草原土(2.98%)、草甸土(2.68%)、沼泽土(0.94%)、山地灌丛草原土(0.82%)和褐土(0.74%)。
全区林业土壤归属于10个大类,面积最大的是暗棕壤,占全区林业土壤的28.5%;以下依次是黄壤,占17,6%;黄棕壤、棕壤、赤红壤、灰褐土和亚灌草甸土(亚类)的面积基本相当,各占10%左右;砖红壤占7.83%;褐土占1.18%;红壤占0.21%。各种土壤类型的宜林性能不尽相同,主要表现在随着地势的升高,不同土壤类型有着不同的适生林型和树种。海拔1100米以下,有适生的砖红壤、红壤和赤红壤,占全区林业土壤面积的11.81%。海拔米有适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常绿的黄壤、黄棕壤,占全区林业土壤面积的28.18%。海拔米有适生温性针阔叶混交林的棕壤,占9.94%。海拔米有适生的略棕壤、灰化土、酸性棕壤和少量灰褐土,占28.69%。此外,还有适生杨、桦、柏等的疏林和的亚高山林灌草甸土、灰褐土、淋溶褐土和棕壤性土等,占21.39%,广泛分布在森林边缘,海拔上限可达4700米,下限为米的河谷地区。
西藏动物资源
西藏已发现野生哺乳动物142种,鸟类488种,爬行类动物56种,两栖类动物45种,鱼类68种。西藏野生共计799种,构成了西藏的动物资源优势。在这些动物中,、、、、、等123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占全国重点保护动物的1/3以上。其中、、、、野牦牛、等45种野生脊椎动物是濒危灭绝或西藏特有的珍稀保护动物。在海拔米的喜马拉雅山麓,偶尔可以见到“”。
陆生无脊椎动物在西藏有2307种。其中,、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西藏有益昆虫、蜜蜂有103种,其中绝大多数是农作物、牧草、果树、花卉等有花植物的传粉者。
西藏能源资源
雅鲁藏布江
西藏能源资源主要有水能、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2005年,地质勘探部门在藏北西部探明含油气远景资源量为1亿至1.5亿吨的中型油田。
水能:西藏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2亿千瓦,约占全国的30%,居中国首位,其中蕴藏量在1万千瓦以上的河流多达365条。西藏水能资源绝大部分集中于藏东南地区,主要来自。雅鲁藏布江干流天然水能蕴藏量为8000万千瓦,加上、、、和等五大支流,天然水能总蕴藏量可达9000万千瓦。
:西藏是中国地热活动最强烈的地区。各种地热显示点有1000多处。初步估算,西藏地热总热流量为每秒55万千卡,相当于一年烧240万吨标准煤放出的热量。西藏最著名的热田是中国最大的高温湿蒸汽热田,热水温度为93~172℃之间,已开发为地热电站和重要旅游景点。  
太阳能:西藏自治区太阳能资源居全国首位,是世界上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这里阳光直射比例大,年际变化小,大部分地区年日照时间达小时,平均每天9小时左右。
:西藏有两条风带,推测年风能储量930亿千瓦时,居全国第七位。除藏东地区风能资源较贫乏外,大部分地区属风能较丰富区和可利用区。其中藏北高原年有效风速时数在4000小时以上。
西藏人口民族
从7世纪到18世纪,由于天灾频仍,疫病不断,医疗条件差,加之占人口相当比例的僧尼不从事人口生产,西藏的人口长期处于负增长,甚至持续锐减。而从18世纪到20世纪中叶的200年间,由于农奴制的残酷剥削压迫,西藏地区人口又骤降了约80万。
1951年和平解放以来,西藏人口,尤其是藏族人口进入有史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自1956年以来,西藏的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均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根据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推算,2006年末,西藏总人口为281万人,其中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2%以上。与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时的114.09万人相比,人口增加166.91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7.4%,死亡率为5.7‰,自然增长率为11.7‰。人口平均寿命从35.5岁提高到了现在的67岁。
据《西藏自治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截至日零时,西藏自治区常住人口为3002166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日零时的2616329人相比,十年共增加385837人,增长14.75%。年平均增长率为1.39%。
截至2017年末,西藏自治区常住人口总数为337.15万人,比2016年净增加6.6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4.14万人,占总人口的30.9%;乡村人口233.00万人,占总人口的69.1%。人口出生率为16.00‰,死亡率为4.95‰,自然增长率为11.05‰。
据《西藏自治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截至日零时,西藏自治区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为2716389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40514人,汉族人口为245263人。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占91.83%(其中:藏族人口占90.48%,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占1.35%);汉族人口占8.17%。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藏族人口增加289221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增加9923人,汉族人口增加86693人。
西藏民族区域自治
布达拉宫广场
1961年,西藏各地开始实行西藏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普选,翻身农奴和奴隶第一次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积极行使了宪法和法律赋予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参加选举全国和自治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并通过人大代表参与管理国家和地方事务。
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后,全区自上而下设立民族自治领导机构,行使管理本地方、本民族内部事务的自治权。1984年颁布的《》,将确立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对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自治权利及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做了系统的规定,为西藏人民充分行使自治权利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2002年,在西藏的自治区、地(市)、县、乡(镇)四级换届选举中,全区有93.09%的选民参加了县级直接选举,有些地方选民参选率达到100%。在选举出的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所占的比例,在自治区和地市两级达80%以上,在县、乡(镇)两级达90%以上。
根据西藏特殊的自然地理因素,西藏自治区将职工的周工作时间规定为35小时,比全国法定工作时间少5小时。在执行全国性法定节假日的基础上,西藏自治机关还将“”、“”等藏族的传统节日列入自治区的节假日。这一决定从法律上保证了广大藏族人民享着受绚丽多彩的传统节日。
西藏历任领导
西藏自治区历任党委书记姓名任期职务52.03
中共西藏工委书记1965.09~文革初期西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65.08中共西藏工委书记71.04
中共西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组长71.08中共西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组长80.03西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80.12西藏自治区党委代理第一书记85.06西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88.12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92.1000.0904.1205.1111.0816.082016.08~至今
注:资料来源
历代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姓名
任期职务81.04西藏自治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93.01西藏自治区第四届、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82.11西藏自治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03.05西藏自治区第六届、七届、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10.01西藏自治区第八届、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13.01西藏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18.01西藏自治区第十届人大常委会主任2018.01~至今西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主任
注:历任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均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由藏族公民担任。(参考资料
)西藏自治区历任人民政府主席姓名任期职务1965.09~文革初期
西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主席83.02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70.11西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主任79.0881.04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83.04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代理主席85.11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86.05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代理主席90.05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98.05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03.0510.0112.1217.012017.01~至今
注:参考资料
历任西藏自治区政协主席姓名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西藏第一届委员会主席
1965.09~文革初期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西藏第二届委员会主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西藏第三届委员会主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西藏第三届委员会主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西藏第四届委员会主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西藏第四届、五届委员会主席
1993.01~至今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西藏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十届委员会主席
注:参考资料
西藏现任领导
中共区委书记:;(2016年上任)
;自治区政府主席:(藏族)(2016年上任)
西藏经济发展
旧西藏经济十分落后,交通闭塞,没有现代工业,只有牧业和少量农业、手工业。自1959年民主改革后,特别是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以来,西藏自治区的经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不仅建立了现代工业、交通通讯业,原有的农牧业、商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1994年以来,西藏地区生产总值连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洛桑江村在西藏自治区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披露的“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显示,未来五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仍将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的态势。
2015年,西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26.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4年增长11.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1999元。在全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分别为9.4%、36.7%、53.9%。
2017年,西藏实现全区生产总值1310.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6年增长10.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2.80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514.51亿元,增长11.9%;第三产业增加值673.32亿元,增长9.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9259元,增长8.0%。按年平均美元汇率折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814.6美元。在全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分别为9.4%、39.2%、51.4%,与2016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提高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高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1.9个百分点。
西藏第一产业
雅鲁藏布江谷地
西藏的耕地面积绝大部分分布在江河干、支流的、山麓斜坡、冲积扇地和湖泊平原一带。而且大部耕地是由、、等开垦而来的。土壤类型因分布环境条件不同,在质地上有很大差异。大部分耕地的有机质含量低,即使有少数土地含腐植质较多,亦因温度低,微生物繁殖慢、数量少、分解缓慢,很少被作物所吸收。部分耕地还存在着地面不平整、耕层较浅、砂性重、石砾多、质地偏粗、易漏肥等现象。在复种区的潜在肥力和较大肥力较高,供氮和供磷能力也较强。到1998年为止,包括部分原有的梯田,西藏已建成梯田、园田和平整土地100多万亩,按农业人口的劳动力平均,每人接近一亩。在土质改造方面,进行黏掺沙、沙掺粘,种植豆科作物,多施有机肥料,使部分土壤质地得到改良。
2017年,西藏自治区积极推广青稞优良品种,良种覆盖率达88%。同时提高青稞质量安全,实施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农药比2016年减少10.5%。粮食总产达103.7万吨,连续3年稳定在百万吨以上。青稞产量达79.5万吨,比2016年增加6.7万吨,实现历史新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幅达11.1公斤。
素有&西藏粮仓&之称的雅鲁藏布江中游干、支流河谷地带,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与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脉之间,西起,东至桑日,东西长约500公里,南北宽处达200公里,窄处仅50公里左右。包括拉萨、山南、日喀则三个地、市的22个县和5个,是西藏最重要的河谷农业区和,也是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西藏第二产业
2017年,西藏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03.02亿元,比2016年增长10.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长47.7%;股份制企业增长14.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3.5%。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10.6%,制造业增长5.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6.3%。
2017年,西藏规模以上工业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下降23.4%,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12.1%,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2016年下降15.5 %,食品制造业下降26.8%,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16.4%,医药制造业增长8.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6.4%。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40.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8.8%。能源消费总量466.22万吨标准煤,比2016年增长6.6%。
2015年,西藏自治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06.31亿元,比2014年增长16.3%。
2017年,西藏完成建筑业增加值411.4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16增长12.2%。
西藏第三产业
2017年,西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3.32亿元,比2016年增长13.9%。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38.01亿元,增长14.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85.30亿元,增长12.6%。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435.50亿元,增长13.7%;餐饮收入87.82亿元,增长15.1%。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增长较快的有: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3.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2.2%,书报杂志类增长31.3%,饮料类增长44.3%,五金、电料类增长28.7%,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6倍。
2017年,西藏进出口总额58.85亿元,比2016年增长13.9%。其中:出口总额29.50亿元,下降5.5%;进口总额29.35亿元,增长43.6%。
在进出口贸易中,边境小额贸易23.39亿元,比2016年下降21.7%,占39.7%。其中:出口总额23.18亿元,下降21.7%;进口总额0.21亿元,下降17.0%。
2017年,西藏自治区与6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双边贸易。其中: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为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与其贸易总额达到24.08亿元,与2016年相比下降21.5%,占进出口总额的40.9%。除尼泊尔外,与西藏外贸交易居前三位的是法国、比利时和老挝,贸易额分别为11.98亿元、6.39亿元和2.77亿元,比2016年分别增长34.3%、1.1倍和27.7倍。
西藏社会事业
西藏医疗保障
从2007年起,西藏自治区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制度惠及西藏全体农牧民,补助标准提高到了100元。此次调整,是西藏第六次提高农牧民的免费医疗标准,使全区享受免费医疗标准的农牧民人数达到237万。对于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扶养)人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及因患大病个人负担医疗费用过高,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人员还可获得更多的帮助。预计到2010年,农牧民免费医疗的标准将提高到年人均130元。农牧区合作医疗不仅保证了农牧民享受基本医疗保健的权利,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农牧民所承受的经济负担。
截至2015年末,西藏自治区共有卫生机构1463个,其中:医院139所、卫生院68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治机构)8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55个。实有病床床位14013张,其中:医院9954张。卫生技术人员14335人,其中:执业/执业(助理)医师6204人。每千人病床数和卫生技术人员数分别达到了4.34张和4.44人。
西藏教育事业
过去西藏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教育,文盲率高达95%,入学率只有2%。建国以来,西藏教育事业获得长足发展。2007年末,西藏共有小学884所,教学点1568个,在校生32.05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2%,比2006年提高1.7个百分点;普通中学117所,其中初中在校生13.59万人,高中在校生4.4万人;中等职业学校7所,在校生18958人。
藏语文教学:西藏全区除少数城镇以汉族学生为主的小学以汉语进行教学外,在农牧区和城镇绝大多数小学都把藏文作为学校的主课之一,实行藏汉文同步教学,其它课程则用藏语授课。
截至2015年末,西藏自治区普通高等教育院校6所,年内招生10880人,其中:研究生503人,普通本专科10377人;在校生35679人,其中:研究生1476人,普通本专科34203人;毕业生9959人,其中:研究生423人,普通本专科9536人。中等专业学校9所,招生5568人,在校生15796人,毕业生6139人。中学127所,其中:高级中学26所,完全中学4所,初级中学97所,高中招生19598人,在校生57961人,毕业生18109人;初中招生41122人,在校生117520人,毕业生40083人。小学826所,招生51723人,在校生292290人,毕业生48466人。特殊学校招生98人,在校生695人。2015年末,幼儿园在园幼儿87951人,比,2014年增加6828人。全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9%,比2014年下降0.7个百分点。
高等院校 行政区名单(211)、、、、西藏民族大学位于陕西省咸阳市
西藏宗教信仰
西藏的宗教主要由本
教、藏传佛教、构成,此外,还有和。西藏自治区共有藏传佛教寺庙1700多处,住寺僧尼约4.6万人;雍仲寺庙约88座,僧侣3000多人,93人,信教群众13万以上;清真寺4座,伊斯兰教信众约3000多人;天主教堂1座,教民700多人。
从地理分布看,它们在西藏不同地区、不同局部的社会影响程度不一,民间宗教的存在甚至被许多人所忽视。从宗教分类学的角度看,藏传佛教、本教以及伊斯兰教和天主教属于神学宗教,而民间宗教则缺少系统理论、没有专门活动场所及职业宗教者集团。西藏的伊斯兰教和天主教信众规模相对较小,影响范围仅限于局部地区。在多种神学宗教的包围中,民间宗教至今依然在西藏民间特别是边远地区具有一定的影响。
据《西藏王统记》《朵堆》等典籍记载,象雄人辛饶·米沃佛祖对过去原始本教进行了许多变革,创建本教,被称为西藏最古老的。幸饶·弥沃如来佛祖首先创造了象雄文字,并传授了“五明学科”:工巧明(工艺学)、声论学(语言学)、医学、外明学(天文学)和内明学(佛学)。古象雄文明就以“雍仲本教”的传播为主线而发展起来。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副主任栾建章曾撰文评价象雄文明及本教的历史意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要了解西藏文明,必先了解文明;要研究藏传佛教也必先研究本教。否则探究愈深,离真相可能愈远
西藏交通运输
2015年,西藏自治区完成货运量2478.19万吨,比2014年增长3.4%。其中:公路运输完成1973万吨,铁路运输完成494.22万吨,民航运输完成2.86万吨,管道运输完成8.11万吨。全年客运总量2072.72万人次,比2014年增长7.1%,其中:公路运输完成1490万人次,铁路运输完成219.66万人次,民航运输完成363.06万人次。
:从青海省省会西宁市,经茶卡、、格尔木到拉萨,全长1214公里,全线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其中包括海拔4837米的。青藏公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柏油公路,全年畅通,是我国四条进藏公路中唯一有客运班车营运的线路,也是通往西藏路程最短、路况最好且最安全的公路。
:从新疆到拉萨的新藏公路全长2841公里,大部分公路处于无人区内,无加油站,当地的司机都要多备几桶油,而且交通和通讯也十分不便。路途所需时间至少在半个月以上。
:川藏公路始于四川成都,经雅安、,在分为南北两线,南北两线间有昌都到邦达的公路(169公里)相连。
:从云南省出发,经,北至西藏芒康县,全长800公里。
:从尼泊尔的出发,经友谊桥,进入中国西藏自治区的,过西藏第二大城市市,到达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全长2415公里。
截至2015年末,西藏自治区公路通车里程7.8万公里,比2014年增加2530公里,其中:有铺装路面里程1.14万公里,比2014年增加1662.7公里。
: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之初做出的战略决策,是的标志性工程,对加快青藏两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义。铁路已于日9:00点全线通车。
:铁路已于日正式开通运营,日上午9点,拉日铁路首趟客车K9821次列车从拉萨火车站发出,这意味着青藏铁路的首条延伸线拉日铁路正式通车运营,拉萨到珠峰之间实现一日通达。
:在规划中,其中,在建设中。
截止到2011年7月,西藏自治区内已开通航班的机场有、、、、。
:位于西藏自治区甲竹林镇,坐落在壮丽的南岸,海拔3600米,跑道长4000米,宽45米,机场等级4E,可供波音747、空中客车等大型飞机起降,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民用机场之一。2007年,贡嘎机场旅客吞吐量达1187104人次。
:于1995年建成,并于当年4月首航成功。据了解,邦达机场目前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飞行难度最大的机场,而且从机场到最近的昌都镇有136公里,也是国内离中心城市最远的民用机场。
:是西藏第三座民航机场,于2003年十月开工建设,2005年底正式通航,共投资7.8亿元,是西藏自治区重点工程之一,设计年运送旅客量12万人次。林芝机场位于米林下境内的雅鲁藏布江河谷,距林芝首府八一镇50公里,海拔2949米,低于4334米的昌都邦达机场和3570米的拉萨贡嘎机场,其海拔高度在国内民用机场中排位第五。
:位于海拔高度4274米,仅次于海拔4334米的昌都邦达机场和海拔4280米的四川康定机场。机场跑道长度4500米,总宽度60米,可满足A319等高原机型的起降要求,航站楼建筑面积约3900平方米,设计年旅客吞吐量12万人次。阿里机场于日首飞适航成功,并于日正式投入运营。
:日9:05,随着CA4421航班在日喀则机场平稳降落,日喀则机场航班正式开通,西藏区内第五个民用机场正式投入运营。
西藏文化艺术
作为印度佛教传入西藏以前的先期文化,古的痕迹贯
穿于西藏的方方面面。“从生产到生活,从民俗到信仰,处处都有文化的影子。比如祭山神、等宗教活动仪式,都源自象雄文化
西藏的传统民居多姿多彩,不仅有可随处迁居的帐篷,也有固定的土木结构的房屋,还有以石为材的碉房,以竹或木为材的竹楼或木楼,甚至还有窑洞。
:帐篷是西藏牧民家庭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制作帐篷的材料一般是牛毛,纺线后编织拚缝而成。帐中以木杆支撑。牵拉帐篷的多为用牛羊毛或牛羊皮编拧成的粗绳,以木桩或牛羊角为帐篷桩,用以固定帐篷。在搭建帐篷时,牧民们通常将帐门朝东以背风;帐房中央为灶台,用以取暖、熬茶、做饭;帐篷内部正中多供神龛、佛经、酥油灯等;南侧摆放着食品等日常用品,还兼作厨房;北侧则主要摆放卧具等家居用品,是家中的“厅堂”。牧民们会在牵拉帐篷的绳子上挂上祈求福运的五彩。
平顶碉房:在农区或城镇,更多见到的则是平顶碉房。最地道的碉房为石头所砌,也有的碉房为土木结构,特点是冬暖夏凉。碉房一般为多层建筑,底层一般用来作畜圈,二层为居室、储藏室等,三层可作经堂,也有的碉房只修平房。
藏族有着自己独特的食品结构和饮食习惯,其中、茶叶、、牛羊肉被称为西藏饮食的“四宝”,此外,还有和各式奶制品。
藏餐:藏餐是中国餐饮系列中的流派之一,历史悠久,品种丰富。
藏餐分为主食、菜肴、汤三大类。藏餐的口味讲究清淡、平和,很多菜,除了盐巴和葱蒜,一般不放辛辣的调料。在食肉方面,藏族禁忌较多。一般只吃牛羊肉,不吃马、驴、骡,尤忌吃狗肉。鱼、虾、蛇、鳝等水产海鲜类食品,除部分城镇居民外,农牧区群众一般不习惯食用。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改善,藏餐在菜肴烹制技术和用膳形式上也在不断地改进和丰富。
酒文化:西藏的青稞酒是用青稞直接酿成的,度数较低,藏族群众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喝,是喜庆过节所必备的。藏族饮酒的礼仪和习俗比较丰富,每酿新酒,必先以“酒新”敬神,然后依循“长幼有序”的古训首先向家中的长辈敬酒,其后家人才能畅饮。在节日婚庆或众多人聚会场合,饮酒一般是先向德高望重的长者敬献,然后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敬酒。敬酒者一般应用双手捧酒杯举过头顶,敬献给受酒者,特别对长者更是如此。而受酒者先双手接过酒杯,然后用左手托住,再用右手的无名指轻轻地蘸上杯中的酒,向空中弹一下,如此反复三次,表示对天、地、神的敬奉和对佛法僧三宝的祈祝,有时口中还要轻声念出吉样的祝词,然后再饮。
茶文化:是西藏的藏族人不可缺少的饮料,做酥油茶离不开酥油、盐和茶,酥油是从牛羊奶里提炼的奶油,以夏季里提炼的金黄色酥油为最好,从里提炼的则为纯白色。藏民族饮茶时讲究长幼、主客之序。客人饮茶不能太急太快,一般以三碗为最吉利。
西藏风景名胜
西藏名胜古迹众多。全区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51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5处,地(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9处。
玛旁雍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7年7月设立)
西藏自治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单位位置拉萨市拉萨市江孜
拉萨市西郊拉萨市北郊拉萨市西郊日喀则扎囊县江孜县拉萨市中心扎囊县
解读词条背后的知识
.中国新闻网[引用日期]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门户网站.[引用日期]
.光明网[引用日期]
.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网[引用日期]
.人民网.[引用日期]
.搜狐财经.[引用日期]
.中央电视台网站[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故宫文化网[引用日期]
.中国西藏网[引用日期]
.人民网西藏频道[引用日期]
课程教材研究所 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22-24
.中国西藏网[引用日期]
.中国西藏网[引用日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刊网[引用日期]
.人民网西藏频道[引用日期]
.人民网西藏频道[引用日期]
.中国网[引用日期]
.人民网西藏频道[引用日期]
.人民网西藏频道[引用日期]
.人民网西藏频道[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引用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澎湃新闻网[引用日期]
.人民网西藏频道[引用日期]
.网易[引用日期]
.人民网西藏频道[引用日期]
.人民网西藏频道[引用日期]
.网易奥运.[引用日期]
.西藏在线[引用日期]
.西藏畅游网[引用日期]
.人民网西藏频道[引用日期]
.网易新闻.[引用日期]
.山南新闻网[引用日期]
.搜狐网[引用日期]
.人民网西藏频道[引用日期]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引用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引用日期]
.网易新闻[引用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引用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引用日期]
.西藏和平解放60年成就展[引用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新华[引用日期]
.人民网西藏频道[引用日期]
.中国西藏网[引用日期]
.中国西藏网[引用日期]
.人民网西藏频道[引用日期]
.人民网西藏频道[引用日期]
.西藏民族大学[引用日期]
.人民网西藏频道[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西藏交通厅官网.[引用日期]
.中国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引用日期]
.《 人民日报版 》.[引用日期]
.人民网西藏频道[引用日期]
.人民网西藏频道[引用日期]
.西藏[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国苗木花卉市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