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瓦戈医生为什么没有评上中国古典小说十大名著著

《日瓦戈医生》译者:在红卫兵眼皮底下保全了名著
&&& [摘要]我把《日瓦戈医生》夹在俄文版的马列书籍当中,摆在最显眼的地方,红卫兵不会搜查。事实证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红卫兵果然没搜查马列书籍,《日瓦戈医生》保住了。
&&& 《日瓦戈医生》作者帕斯捷尔纳克 &&& 1958年我在青岛李村镇劳动锻炼。劳动锻炼是一种思想改造措施,但不同于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没有后两项严厉。比如行动自由,工资照常发,星期日照常休息。只是把参加劳动锻炼的教师下放到农村,叫他们与农民一起劳动,一边劳动一边改造思想。下放不是遣送,而是欢送。下放前召开欢送大会,给每位下放教师戴一朵大红花,我就是带着大红花下放到李村镇的。10月下旬的一天,劳动间歇时候我坐在山坡上休息,公社邮递员送来报纸。头版是郑振铎等先生遇难的消息。第三版刊登了苏联作家协会开除帕斯捷尔纳克会籍的报道,因为他写了反动小说《日瓦戈医生》。 &&& 说来惭愧,我这个人民大学俄语系毕业生竟不知道苏联有个叫帕斯捷尔纳克的作家。我学过俄国文学史,也学过苏联文学史。学了一年,都是苏联教师授课(那时叫苏联专家)。老师讲授法捷耶夫、西蒙诺夫和萧洛霍夫等作家,但从未提过帕斯捷尔纳克。后来才明白,苏联教师讲的都是苏联主流作家,而帕斯捷尔纳克则是非主流作家。主流作家遵循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讴歌苏联体制,而非主流作家坚持自己的创作原则,虽然为了生存也不得不歌颂斯大林和苏维埃政权,但仍不能赢得政权的欢心。 &&& 人们对不知道的事情往往好奇,我也如此。我想了解《日瓦戈医生》是本什么书,为何苏联对该书作者帕斯捷尔纳克大兴挞伐。我给在纽约的叔叔写信,请他给我寄一本俄文版的《日瓦戈医生》来。读者读到这里未免产生疑窦:大跃进年代一个中国教师竟敢给身在美国纽约的叔叔写信,并请他给寄一本在苏联受到严厉批判的小说。就算我一时头脑发昏,可书能寄到吗?那时不像今天,大陆也不同于台湾,所以得解释两句。叔叔是上世纪二十年代赴法留学生,后滞留法国。1947七年考入联合国秘书处任法语译员。叔叔不问政治,与国共两党素无瓜葛。1949年叔叔回国探望长兄时,某机关请他寄科技书。书寄到我名下,我收到后给他们打电话他们来取。叔叔痛快地答应了,不断给我寄科技书。我收到后给某机关打电话,他们立即来取。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向叔叔提出请求的。叔叔收到我请他寄《日瓦戈医生》的信后,便在科技书里加了一本密西根大学出版的原文版《日瓦戈医生》。封面是烈火焚烧一棵果实累累的苹果树。我翻阅了一下,觉得难懂,便放下了。那时我尚不知道诗人写的小说不好读,也不知道帕斯捷尔纳克是未来派的著名诗人。不久,中国报刊紧随苏联开始批判《日瓦戈医生》。《日瓦戈医生》在中国也成为一本反动的书。但我敢断定,那时中国没有人读过《日瓦戈医生》,包括写批判文章的人。苏联读过《日瓦戈医生》的也不过西蒙诺夫等寥寥数人,连党魁赫鲁晓夫也没读过,所以后来他才说:如果读过《日瓦戈医生》就不会发动批判帕斯捷尔纳克的运动了。 &&& 光阴荏苒,数年后我已调离青岛,在花样翻新的政治运动中沉浮。感谢命运的眷顾,在一次次运动中都侥幸漏网,但终于没逃过&文革&一劫,被红卫兵小将揪出来,关入牛棚。关入牛棚的人都有被抄家的危险。我家里没有&四旧&,藏书也不多,较为珍贵的是一套十九世纪俄文版的《果戈理选集》。抄就抄了吧,虽心疼,但不至于惹麻烦。可《日瓦戈医生》可能惹事。烧了吧,舍不得,留着吧,担心害怕。我和内子多次商量怎么处理这本书。我推断红卫兵未必听说过这本书,断然决定:把《日瓦戈医生》夹在俄文版的马列书籍当中,摆在最显眼的地方,红卫兵不会搜查。事实证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红卫兵果然没搜查马列书籍,《日瓦戈医生》保住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开始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翻译俄国作家库普林的作品,常到出版社去,与编辑熟了。那时译者与编辑的关系是朋友关系,不是利害关系。没事也可以到编辑部喝杯茶,聊聊天。大概是1983年5月的一天,我又到编辑部喝茶,听见一位编辑正在高谈阔论。他说世界上根本没有俄文版的《日瓦戈医生》,只有意大利文版的。其他文字的版本都是从意大利文转译的。他的武断口吻令我不快,我对他说:&不见得吧!有俄文版本。&他反问我:&你见过?&我说:&不但见过,而且我还有俄文版的《日瓦戈医生》呢。&我的话一出口,编辑部的人都惊讶不已。著名翻译家、外文部主任蒋路说:&你真有?&我说:&你们不信,明天拿来给你们看。&第二天我把书带去,大家都看到了。蒋路当场拍板:&你来翻译,我们出版。&其实我没动过翻译《日瓦戈医生》的念头。因为我已经粗粗翻阅过,觉得文字艰深,比屠格涅夫、契诃夫的文字难懂得多。我说:&我一个人翻译不了,还得请人。&蒋路说:&你自己找合作者吧。&我请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老编辑张秉衡先生合译,张先生慨然允诺。没签合同,只有口头协议,我和张先生便动手翻译《日瓦戈医生》。可以说翻译这本书是打赌打出来的。 &&& 一动手就尝到帕斯捷尔纳克的厉害了。这位先生写得太细腻,一片树叶、一滴露珠都要写出诗意。再加上独特的想象力,意识流,超越故事情节的抒怀,翻译起来十分困难。但既然答应了,已无退路,只好硬着头皮译下去。进度自然快不了,不觉到了1983年底。出版社的一位室主任忽然把我叫到出版社。他没问翻译进度,开口就谈清除精神污染运动。什么人道主义呀,异化呀,我们大家都要好好学习呀。他的话我已经在报刊上读过。我问他《日瓦戈医生》还译不译。他没回答,又重复了刚才说过的话。我理解他如说不译就等于出版社毁约,毁约要支付相应补偿。他不说译,实际上就是不准备出版了。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张先生,我们停笔了。 &&& 当时我并不了解何谓&清除精神污染运动&,只把它当成一次普通运动;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有没有&精神污染&。我觉得没有,如有就是翻译这本&反动&小说。 &&& 出版社不催我们,我们就不译了。但12月的一天,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副总编辑带着三个编辑突然造访寒舍。副总编辑一进门就找挂历,在某月某日下划了个勾,对我说这天《日瓦戈医生》必须交稿,人民文学出版社要在全国第一个出版。我一听傻眼了,离他规定的时间仅有一个多月,我们能译完吗?副总编辑接着说,每天下午有人来取稿,我们采取流水作业,责编已经下印刷厂了。我和张先生像上了弦似地干起来,每天工作十几小时,苦不堪言。下午五点左右编辑来取稿,总笑嘻嘻地说:&我来取今天的译稿。&一个月后《日瓦戈医生》果然出版,创造了出版史上的奇迹。出版社为了奖励我们,付给我们最高稿酬:千字十四元人民币。后来各地出版社再版的都是这个本子。每次见到再版的《日瓦戈医生》我都有几分羞愧,因为译文是赶出来的,蓬首垢面就同读者见面了。我一直想重译,但重译《日瓦戈医生》是件繁重的工作,我心有余悸,犹豫不决。2012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提出出版《日瓦戈医生》,我决定趁此机会重译全书,不再用张先生的译文。张先生是老知识分子,国学基础深厚,但与我的文风不完全一致。这里不存在译文优劣问题,只想全书译文保持一致。第十七章日瓦戈诗作,我请谷羽先生翻译,谷羽先生是翻译俄苏诗歌的佼佼者。我每天以一千字左右的速度翻译,不能说新译文比旧译文强多少,但不是赶出来的,而是译出来的。台湾远流出版社愿意出版繁体字本,我很感激。远流出版社提议把《日瓦戈医生》改译为《齐瓦格医生》。既然台湾读者已经习惯《齐瓦格医生》,约定俗成,我当然尊重,入乡随俗嘛。 &&& 帕斯捷尔纳克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画家,曾为文豪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画过插图。母亲是钢琴家,深受著名作曲家鲁宾斯坦喜爱。帕斯捷尔纳克不仅对文学艺术有精湛的理解,还精通英、德、法等三国语言。 &&& 帕斯捷尔纳克是多情种子,谈他的生平离不开女人。这里只能重点介绍一位与《日瓦戈医生》有关的女友伊文斯卡娅。帕斯捷尔纳克的妻子季娜伊达是理家能手,但不理解帕斯捷尔纳克的文学创作,两人在文学创作上无法沟通。此刻伊文斯卡娅出现了。1946年他们在西蒙诺夫主编的《新世界》编辑部邂逅。伊文斯卡娅是编辑还是西蒙诺夫的秘书说法不一。伊文斯卡娅是帕斯捷尔纳克的崇拜者,读过他所有的作品。帕斯捷尔纳克欣赏伊文斯卡娅的文学鉴赏力和她的容貌、体型、风度。两人相爱了。帕斯捷尔纳克的一切出版事宜都由她代管,因为妻子季娜伊达没有这种能力。 &&& 战后帕斯捷尔纳克的诗作再次受到作协批评。作协书记苏尔科夫批评他视野狭窄,诗作没有迎合战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旋律。帕斯捷尔纳克的诗作无处发表,他只好转而翻译莎士比亚和歌德的作品以维持生活。战后他开始写《日瓦戈医生》。写好一章就读给丘科夫斯基等好友听,也在伊文斯卡娅寓所读给她的朋友们听。帕斯捷尔纳克写《日瓦戈医生》的事传到作协。作协为阻止他继续写《日瓦戈医生》,于1949年10月把伊文斯卡娅送进监狱,罪名是伙同《星火》杂志副主编伪造委托书。帕斯捷尔纳克明知此事与伊文斯卡娅无关,但无力拯救她,便继续写《日瓦戈医生》以示抗议。伊文斯卡娅在监狱中受尽折磨,在繁重的劳动中流产了。这是她与帕斯捷尔纳克的孩子。伊文斯卡娅一1953年被释放。帕斯捷尔纳克的一切出版事宜仍由她承担。1956年帕斯捷尔纳克完成《日瓦戈医生》,伊文斯卡娅把手稿送给《新世界》杂志和文学出版社。《新世界》否定小说,由西蒙诺夫和费定写退稿信,严厉谴责小说的反苏和反人民的倾向。文学出版社也拒绝出版小说。1957年意大利出版商、意共党员费尔特里内利通过伊文斯卡娅读到手稿,非常欣赏。他把手稿带回意大利,准备翻译出版。费尔特里内利回国前与帕斯捷尔纳克洽商出版小说事宜,后者提出必须先在苏联国内出版才能在国外出版。伊文斯卡娅再次找苏联出版机构洽商,恳求出删节本,把碍眼的地方删去,但仍遭拒绝。苏联意识形态掌门人苏斯洛夫勒令帕斯捷尔纳克以修改小说为名要回手稿。帕斯捷尔纳克按苏斯洛夫的指示做了,但意大利出版商费尔特里内利拒绝退稿。费尔特里内利是意共党员。苏斯洛夫飞到罗马,请意共总书记陶里亚蒂助一臂之力。哪知费尔特里内利抢先一步退党,陶里亚蒂无能为力。费尔特里内利1957年出版了意大利文译本,接着欧洲又出版了英、德、法文译本。《日瓦戈医生》成为1958年西方的畅销书,但在苏联却是一片骂声。报刊骂他是因为苏斯洛夫丢了面子。群众骂是因为领导骂,但谁也没读过《日瓦戈医生》。帕斯捷尔纳克的不少作家同仁不同他打招呼。妻子季娜伊达吓得胆战心惊。只有伊文斯卡娅坚决支持帕斯捷尔纳克,安慰他说小说迟早会被祖国人民接受,并把一切责任揽在自己身上。伊文斯卡娅与帕斯捷尔纳克不仅情投意合,而且还是事业上的绝好搭档。 &&& 苏斯洛夫把伊文斯卡娅招到苏共中央,让她交代帕斯捷尔纳克与意大利出版商的关系。伊文斯卡娅一口咬定手稿是她交给意大利出版商看的,与帕斯捷尔纳克无关。苏斯洛夫召见伊文斯卡娅后,对帕斯捷尔纳克的批判升级。无知青年在帕斯捷尔纳克住宅周围骚扰,日夜不得安宁。伊文斯卡娅找到费定,请他转告中央,如果继续骚扰帕斯捷尔纳克,她便和帕斯捷尔纳克双双自杀。这一招很灵验,但只持续到日。 &&& 10月23日这一天,瑞典文学院把195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帕斯捷尔纳克,以表彰他在&当代抒情诗和伟大的俄罗斯叙述文学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只字未提《日瓦戈医生》。帕斯捷尔纳克也向瑞典文学院发电报表示感谢:&无比感激、激动、光荣、惶恐、羞愧。&当晚帕斯捷尔纳克的两位作家邻居,丘科夫斯基和伊万诺夫到帕斯捷尔纳克家祝贺。次日清晨第三位邻居、作协领导人费定来找帕斯捷尔纳克,叫他立即声明拒绝诺贝尔奖,否则将被开除出作家协会。费定叫帕斯捷尔纳克到他家去,宣传部文艺处处长卡尔波夫正在那里等候他。帕斯捷尔纳克不肯到费定家去,晕倒在家里。帕斯捷尔纳克苏醒过来马上给作协写信:&任何力量也无法迫使我拒绝别人给与我的&&&一个生活在俄罗斯的当代作家的,即苏联作家的荣誉。但诺贝尔奖金我将转赠苏联保卫和平委员会。我知道在舆论压力下必定会提出开除我作家协会会籍的问题。我并未期待你们公正对待我。你们可以枪毙我,将我流放,你们什么事都干得出来。我预先宽恕你们。&帕斯捷尔纳克态度坚决,决不拒绝领奖。但他与伊文斯卡娅通过电话后,态度完全变了。他给瑞典文学院拍了一份电报:&鉴于我所归属的社会对这种荣誉的解释,我必须拒绝接受授予我的、我本不配获得的奖金。勿因我自愿拒绝而不快。&他同时给党中央发电报:&恢复伊文斯卡娅的工作,我已拒绝接受奖金。&但一切为时已晚矣。在团中央第一书记谢米恰斯内的煽动下,一群人砸碎帕斯捷尔纳克住宅的玻璃,高呼把帕斯捷尔纳克驱逐出境的口号。直到印度总理尼赫鲁给赫鲁晓夫打电话,声称如果不停止迫害帕斯捷尔纳克,他将担任保卫帕斯捷尔纳克委员会主席,迫害才终止。 &&& 1960年帕斯捷尔纳克与世长辞,他的讣告上写的是&苏联文学基金会会员&,官方连他是诗人和作家都不承认了。 &&& (本文摘自《悦读》第三十八卷,是作者为《日瓦戈医生》繁体字版所写的译后记,标题为《悦读》编者所拟。)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
健康岛频道推荐
海南美食频道推荐
海南房产频道推荐
海南汽车频道推荐
海南一家推荐
家居装饰频道推荐
城市消费频道推荐[转载]关于“世界十大名著”
根据《纽约时报》和美国《读者文摘》2000年组织的横跨欧、亚、美、澳、非五大洲百城十万读者的投票调查,精选出以下十部经典长篇名著。这十部名著代表了英国、法国、俄国、美国最具世界性代表的世界文学大师和其最有影响的代表作。
1.战争与和平(俄,托尔斯泰)
2.巴黎圣母院(法,雨果)
3.童年 (俄,高尔基)
4.呼啸山庄(英,勃朗特)
5.大卫·科波菲尔(英,狄更斯)
6.红与黑(法,司汤达)
7.悲惨世界(法,雨果)
8.安娜·卡列尼娜(俄,托尔斯泰)
9.约翰·克里斯多夫(法,罗曼·罗兰)
10.飘(美,米切尔)
我的看法:
1.《战争与和平》这部小说我认为应该排名第一位,罗曼罗兰认为这部小说具有年轻的热情,是当代的《伊利亚特》,而福楼拜读到它时,则说:这是莎士比亚!这本书的宏伟气势具有史诗般的魅力,但它所带给我们的决不仅仅是所谓的排场和气派,而是人类在世间的诸多哲思。
2.相比较而言,《安娜·卡列宁娜》更为成熟,从写作手法上讲,安娜·卡列宁娜细腻真实,在同样宏大的基础上还有具有精巧的结构,是长篇小说中的精品之作。以家庭问题,社会问题等更贴近生活的内容为主题,不仅可以看作家的眼光更为现实,而且写作技巧可以算得上是俄国作品中最为真实细腻的一类了,不得不说为了写这部小说作家是呕心沥血,它的细节真实得令人惊叹,心理描写堪称杰作,而且情节上环环相扣,人物的设定十分恰当,事件的布置十分巧妙,可以与出色的短篇小说相比。
3.《呼啸山庄》能够入选是实至名归,这部小说不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而且情节也上具有普遍意义,日后的很多爱情小说也都是模仿的这样的情节。小说还充满了玄幻色彩和一些心理描写,也为这部小说增光添彩。
4.《约翰·克利斯多夫》是我最喜欢的小说之一,也曾经当年轻的我泪流满面。现在看来,我是不太关注其中的情节故事了,它篇幅浩大,其中闪烁着罗曼罗兰那高贵的理想主义光芒,
十分动人,但是从写作手法和一些展示上来讲,多少还是有些瑕疵,但这并不妨碍它的伟大。
5.《红与黑》:经典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一部杰出的政治性的小说,无论是情节,历史地位,写作手法上讲都是经典,不管是讨好读者,还是给专家学者以高光都没问题,入选没有任何疑问。
6.《飘》:又是一部通俗小说,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画面,人物塑造也十分成功,尽管写作手法有还是有所欠缺。《飘》当中提出了一些令美国人不高兴的话题,但是我同意一些观点,林肯是个不折不扣的坏蛋,这种道貌岸然的混蛋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呢。
说到伟大的名著,当然有一些缺陷也不会掩盖其光环,但是我认为,十大名著,无论是立意,深度,还是技巧,表现手法,各个方面都应该是高光的,因此,有以下结论:
1.《童年》尽管也是对俄国社会黑暗的反映,但是我认为和陀斯妥耶夫斯基相比,高尔基无论是深度还是表现力都远远不及陀,如果说高尔基是一颗明星,那么陀斯妥耶夫斯基就是文坛巨星了。在我看来,《卡拉马佐夫兄弟》更能揭示人类灵魂的本质,如果用无产阶级文人的偏激眼光批判这样的杰作,那是不公正的,此外《卡》一书中含有很多现代主义元素,无论是对于事情的描述还是作者的侧重点,因而更加显示出地位。
《童年》能上榜单也是不无道理的,因为它比较具有普遍性,但是普遍性能说明什么问题呢?就像狄更斯的确是19世纪英国最为重要的作家,但是《大卫·科波菲尔》和童年也是立意差不多的小说,如果两种相同类型的小说都能在一份榜单上,而且还是一份堂而皇之的榜单上,那么评委肯定是有问题的。
2.《悲惨世界》是我认为的很糟糕的一部小说,至少说难以排进这前十名的。读者,读者的眼光就一定是准确的吗?他们或许仅仅是看到了雨果强健有力的说理,磅礴的排比,但是其他呢?冗长,喋喋不休地套话,空乏的议论。在我看来,《悲惨世界》通篇空洞,缺乏自然和真实的描写,相比之下,《巴黎圣母院》仅管花了不足5个月,但是从文体和情节等各个方面来衡量,的确强许多。雨果是个文学上的炫技派,擅长雄辩和说理,如果要他洞察社会问题,他远逊色于巴尔扎克,这也是我认为浪漫主义的《巴黎圣母院》强过《悲惨世界》的原因。
3.《包法利夫人》福楼拜是位奇葩的作家,他作品少得可怜,但是件件是精品。这本书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是一本十分重要的书,它不仅是福楼拜无可挑剔的写作技法的象征,而且还是一部“纯客观”的作品,以客观的方式不介入人物,以客观来描绘事件,宣告了旧式小说体裁的破产。
我感觉还有一点很重要,和巴尔扎克,司汤达,乃至是莫泊桑这样的情节设置大师相比,尽管福楼拜所选的事件平淡得令人发指,但是其中的布局十分巧妙,有种绵里藏针的感觉,要仔细阅读才能发现其中的妙处。
4.《高老头》也有资格入选,尽管有人说,巴尔扎克的写作技巧实在是太粗糙了。但是《飘》和《约翰·克利斯朵夫》也能入选,《高》就不能吗?巴尔扎克的这部作品充分表现出了一个资产阶级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尽管粗糙,但是仍有相当的可读性和高度的艺术价值,书中尽显巴尔扎克的偏激和旺盛的生命力。
我认为的十大名著:
1.战争与和平
2.约翰克利斯朵夫
4.卡拉马佐夫兄弟
5.包法利夫人
6.呼啸山庄
7.巴黎圣母院
8.安娜卡列宁娜
另一些具有普遍性和“伟大”特性而不那么通俗的作品:
《静静的顿河》
《漂亮朋友》
《少年维特之烦恼》
《名利场》
《双城记》
《日瓦戈医生》
一些结论:
1.这个“十大”实在没有必要去深究,从不同的角度都考虑,得出的结论都不会相同,如果按作家的技术观点或是社会学家的历史观点来评选十大名著,可能这份榜单上的很多小说都要除去。
2.在评论出来的十部名著中,法国占4席,俄国占3席,英国占2席,美国占1席,都是一些传统的文学强国,尤其是俄,法两国。而英语国家的书得以上榜,不知道是否也得益于评审国家的语言方面的优势。
3.上榜的一些作品的通俗性比较强,比如《巴黎圣母院》,《童年》,《大卫·科波菲尔》,《飘》,比较“奇特”的现代派作品没有上榜,如《尤利西斯》,《追忆似水年华》,卡夫卡的作品等,当然另一个原因是20世纪也难有宏伟的作品。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十大名著排行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