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搭配娘子回家种田免费阅读四个字

抛荒田地种上农作物。&老书记尹红华成为职业农民。&  这几天,每到早上7点左右,在建德航头镇航川村南八自然村村口,就能听到挖机的轰鸣声。走近田头,果然看见一台大挖机,正挥舞着铁臂做清淤泥塘的作业。原来,趁冬季农闲时间,航头镇的湾湾农场正在捯饬自家的新鱼塘。  “这两个鱼塘用来培育鱼苗,培育好后再投放到对面的水域去。我们承包的这带水域面积有126亩,现有鱼苗22万尾,主要有草鱼、鲤鱼、还有白鲢鱼等鱼种。”眼看自己的家庭农场的新规划就要步入正轨,尹红华笑容满面。  做“四型”职业农民——湾湾家庭农场问世  尹红华原来是航川村书记,一个土生土长的村民。近几年来,村里的年轻劳动力不是外出打工,就是办厂经商了,留守的都是老妇幼群体,农田抛荒率达到50%左右。看着杂草丛生的田地,尹红华心中总是惋惜不已。  2013年村级组织换届前,作为村里的老书记,尹红华主动提出请辞,要求退居二线:“自己已经当了四届村官,不能等到江郎才尽再把机会让给年轻人吧,新鲜血液进来了,村里的发展才会增添新动力。”  卸下村官担子后,怎样利用被抛荒的农田带动村民致富&&尹红华开始集中精力研究新路子。  给了他灵感的,是一份家中收藏着的“中央1号文件”。文件中“家庭农场”四个字,让他看到了盘活闲置土地、带动当地村民再就业的希望。  说干就干,他说动了妻子,将家里的几十万元积蓄全部取出,子女也凑了些钱,为他的家庭农场启动打下了基础。3个月后,尹红华四处奔波七拼八凑,终于筹集到了100余万元。  工商登记注册、流转土地、生产资料购买、成立服务队……总共流转了村里426亩土地,一个叫“湾湾”的家庭农场就这样问世了。  “除了过硬的‘田把式’,种田技术要常琢磨,家庭农场需要的是生产技能型、经营管理型、技术服务型和市场营销型的”四型“职业农民。”这是尹红华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为把家庭农场经营出效益,他研究良种选取、科学追肥,了解各种农用机械功能,除了经常奔波在田间地头,还多次邀请农技专家现场指导。  为把湾湾建成一个农业机械化示范农场,尹红华向建德市农机总站申请采购了插秧机、收割机、烘干机,还专门到上海购买了冷藏柜集装箱。  环境效益远大于经济效益——  打造原汁原味的“世外桃源”  一年下来,尹红华一笔笔核算了收入账:水稻亩产1250斤,国家保护收购价163元一担,粮食收入85万元,鱼塘预计收入5万元,除去土地资金、生产资料成本、人工工资,一年的净收入为15万元。  “就在家门口做工,不用到处跑,一年收入3万元,既不愁找东家也顾得上自己的家。”储顺生原本是个泥水工,在外打零工,一年收入1.5万元左右,现在他是湾湾农场的管理人员。同村的徐寿清在农场负责水稻病虫防治工作,一天收入也有150元。目前,在湾湾农场实现当地“弹性”就业的有9人,人均年收入为3万元。  “这么快,抛荒地都种上了稻子,河水也变干净了,河道边还种了不少桂花树,村里的环境改善真大,吃过晚饭,隔壁乡镇的村民都到我们村来散步呢。”村民刘玄约由衷地感叹。   在尹红华看来,村里环境效益远大于经济效益。湾湾家庭农场已陆续投入200万元,在资金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尹红华又向苗木合作社购买了344棵金桂,用于农场的环境改善,并雇佣专人清理河道垃圾。  这几天,老尹得到一个大“喜讯”,镇里帮他向上级争取到了农业发展基金投资设施建设项目,包括900米灌排水渠、泵站及水泵配套一座,项目总造价20万元。  尹红华信心满满地表示,他的家庭农场始终要“生态”、“淳朴”。下一步,要利用现代化农作机械的运转模式,打造出原汁原味的“世外桃源”,把城里的客人吸引来,让他们体验一把“农夫”在田间劳作的乐趣。(本站编辑 陈洪凯摘编)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并不表明东楚网立场。
Copyright ◎ 黄石市东楚传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 管:中共黄石市委宣传部 黄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主 办:黄石日报传媒集团 电 话:
鄂新网备1101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鄂备2011004 网站建议浏览分辨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说主角辞职回家种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