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2月份那天砍树好李氏是那天忌日办事

2015年农历五月二十三点二分的女孩李氏什么名字好_百度知道
2015年农历五月二十三点二分的女孩李氏什么名字好
2015年农历五月二十三点二分的女孩李氏什么名字好
李瑜迅李廷宇李芷琼李尹雪李钓梓李俐子李智嘉李旖妍李香纾李宠娴李莹秋李平烨李芃衡李麒奴李栩焉李清云李齐新李彩颖李音轩李昭亦李轲娇李咏啬李泛昕李硕婷李初嬿李娣嫒李桂川李明汝李滢奕李格瑜李茂廷李诩芷李翎尹李文钓李静俐李琰智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农历二月出生的属羊的李氏男孩叫什么名字好_百度知道
农历二月出生的属羊的李氏男孩叫什么名字好
李梓鸿李付乾李国锦李思鑫李琦轩李柯龙李楚漫李温祥李自军李海鹏李子源李馥奕李国宇李一宏李国文李志文李城博李振伦李泽宇李凯宇李宇轩李子融李诚勤李新辉李玫博李梓跃李泉泽李俊锋李朗贤李雨旭李泽涵李广景李建祥李若林李墨乐李焕聪李羿涛李梓石李泽睿李聪锐李毅毅李庆龙李贤皓李宇沣李嘉涛李世华李鲭熙李达骅李培泽李兆肇李广鸣李佳洋李嘉恒李德光李德桓李亦侃李锦睿李佳洮李沛熙李小之李子泽李凯超李泽睿李嘉岚李一烨李昭林李恒天李栅兵李家杰李一承李志磊李若泽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李斌怎么样
李洋、李羊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2015年农历2月28日21点18分出生的李氏男婴取什么名字好?_百度知道
2015年农历2月28日21点18分出生的李氏男婴取什么名字好?
提问者采纳
为什么取这名字
好是好,有什么依据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2月28日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农历日14:42分出生男孩李氏取什么名字好呢_百度宝宝知道& &&《》<font COLOR="#07年11月16日以专版对江西李姓源流作了介绍,题为《江西李姓主要有五大世系》:
改理为李的李姓,自以来,像《道德经》一样广泛流传于世间。从旧时的赵钱孙李,到最新颁布的百家姓,李姓都是全国公认的大姓。据公安部统计,目前李姓是全国第二大姓,有9207.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19%。在江西的百家姓中,李姓同样排名第二,有228.3万人,占全省户籍人口总数的5.22%。
  那么,作为华夏传统的大姓,李姓又是怎样进入江西并繁衍成200余万人口呢?
& & 改理为李成大姓
  李氏网版主李良缘是南昌的一名交警,真名叫李华林,据他介绍,李姓应该为改理为李而成。这有三种说法,其一是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皋陶,尧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其二为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改姓李氏;其三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
  理徵之子利贞随母逃难,改理为李,名李利贞,李氏后人尊他为得李姓第一始祖,李耳自称李利贞十七世孙,因《道德经》而流传于世。
  据《广韵》记载,李氏共有十三个郡望,如陇西郡、赵郡、江夏郡…等等,多为战国及两汉时期设立。如今散见各地的李姓常常以“”自称,这与李姓的发展不无关系。之后世在东周、战国时期封侯者不少,历任朝廷高官。战国时,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在今甘肃省东乡以东至临洮县一带的陇西地区设郡,堂号“陇西堂”。秦时,大将军李信因破燕国,虏获燕太子丹而闻名天下,秦亡后,李信后人归汉,始封陇西侯,从此以“陇西世家”自称(注:古陇西即今甘肃临洮)。
  从皇室贵胄到普通百姓
  据李华林介绍,李氏自商末至东周的二百年间一直居住在豫东。西汉时,李氏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内,大约自东汉开始,有李氏族人陆续徙居西南,分布于川、滇一带,其中有的融入白、苗、壮、彝、满、回、土家、纳西等民族中。魏晋南北朝时,李氏已是全国的大姓,中原的崔、卢、李、郑并称四大名门望族,但在唐以前主要是在北方发展。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李氏作为国姓,最为显贵,也就是在唐后,李氏进行了三次主要的南迁。
  第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
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有不少李氏子孙迁往南方。
第三次是五代时,因动乱,李氏有迁往福建、莆田、晋江…等地定居的。
  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
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称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政权。
  江西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副教授对李姓的迁徙进行过详细的研究,他说,李姓从长安(西安)到建昌(江西永修)、再到宁州(江西修水),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从通州大邑到偏远山区,从皇室贵胄到普通百姓的迁徙和发展的过程,这种迁徙,既是历史运行的必然规律,更是人口增长和战争动乱的必然结果。
  李姓入赣在唐时已有记载
  江西的李氏主要来源于第二次和第三次迁移,李华林说,迁移在江西并且在江西形成望族的李氏,如从时间上推断,有史记载进入江西最早的当属宜春的西平堂李氏。
  唐时李晟十八岁以功授左金吾卫大将军,他一生戎马,为唐德宗平定了半个中国的叛乱,官至太尉、中书令,爵封西平郡王。李晟有十五个儿子,其中十二个掌握了兵权,李愿、李宪、李愬、李听等都颇有名望。因功高震主,贞元三年,唐皇剥夺了李晟的兵权,十二儿子也被分散到全国各地,李宪因此就被调到江南西道的洪州(今南昌)任刺史。其后裔子孙为了日后相见,都以西平郡王作为自己家谱的标志,一律使用“西平堂”作为他们的堂号。
  宜春的西平堂李氏,其开山祖虽然是李宪,但是,它的后裔供奉他的父亲西平郡王李晟为一世祖。李宪,生于公元774年,卒于公元829年,家居洪州西山,有子七人,长子李游,时任袁州刺史,迎柩奉旨葬于江西分宜红花仰,其六子赴袁奔丧,依兄居于袁州。兄弟七人的后裔形成了现在的江西宜春西平堂七大房系,其子孙遍布江西、湖南、湖北。公元882年,李游的长子李服为避黄巢之乱率部分家族成员徙居庐陵(今吉安)。李游的三世孙李唐在后唐年间(即公元927年间)定居吉州之吉水盘乡,村名谷村。在李唐的带领下,谷村李氏人丁迅速发展,成为当地望族。该地现在的乡名就是取原盘乡的盘,取谷村的谷,而命名,即为盘谷乡。
  江西西平李氏主要分布在宜春地区、吉安地区,上饶地区一部分,外省主要在湖南大部分地区,四川一些地区。
  江西李氏的五大世系:
  李华林曾经考证过,除西平堂李氏外,江西还有4个主要的李氏世系,分别是:丰城的曹王世系李氏、丰城的滕王世系李氏、永修的吴王世系(磨刀)李氏和福建的上杭李氏:
  丰城的曹王世系李氏,即唐太宗幼子曹王明后裔。曹王明五子李偲的后代李崇在唐昭宗景福二年(即公元892年)出任荆州刺史,乾宁元年(即公元894年)改洪州刺史,乾宁三年遇兵变身亡。葬洪州新建县至德观生米山之阳。在这次突变后,李崇的家人无心于官场,从子李枢,就是李暕的三世孙,游学来到丰城县广丰乡之葛山,求学于葛天旻,居家葛山,其四世孙李贵再迁居丰城县长宁乡之罗田,逐成当地望族,俗称丰城罗田李氏。李崇的儿子李蓬弃仕隐居江西临川大岗之乔上,子李胜迁居丰城县正信乡即现在的段潭乡,二世孙李从,字伯顺,择地依湖建村,逐成当地望族,俗称丰城湖茫李氏(即下李)。
  丰城的曹王世系李氏,在丰城约2万余人,主要分布在宜春、抚州,以及南昌周边县区。外省主要在湖北大部分地区,福建的南平地区、广东的英德地区,四川一些地区和山东的定陶地区等。
  丰城的滕王世系李氏,是唐高祖李渊幼子滕王李元婴的后裔,李元婴曾封滕王,遥领洪州都督。唐朝末年五代初年,滕王李元婴的裔孙李荣,居家山西上党,生有五子,次子李神福携三子承鼐、承鼎、承鼒来豫章平乱,唐哀帝天祐三年(即公元906年),李承鼐领偏帅印至江西丰城杨梓洲象牙潭溺水阵亡。李神福痛失长子,无心回上党老家,带领幼小的长孙,为儿子守墓居家枫林。次子李承鼎居家白州,二世孙李安乏嗣,立李承鼒三世孙李士玑为嗣。三子李承鼒居家丰城湖茫南头历上,二世孙李霸定居湖茫,逐成当地望族,俗称丰城湖茫李氏(即上李),其开基祖李承鼒。李霸四子李士玑过继到白州为嗣,白州李氏与湖茫上李同脉。
  丰城的滕王世系李氏,在丰城人数不多,约2千余人,但迁居在外的后裔特别多,目前主要分布在宜春地区、南昌周边县区。外省主要在湖北大部分地区,四川一些地区等。
  &永修的吴王世系(磨刀)李氏,即唐太宗第三子吴王恪的后裔。吴王恪的九世孙李衜(dao音)辅佐唐朝末帝唐哀帝,任太子太傅,但当时朝政已被梁王朱温控制,公元905年六月,爆发“白马之变”。此时唐哀帝已知道自己的命运,密召李衜,令其携带皇家族谱逃离西安。李衜带领少部分家族成员先是到湖北,随后逃到江西永修县的深山里一个名叫磨刀的地方隐居下来。一说开始就没有磨刀这个地名,是李衜为了不忘记国破家恨,时刻教育子孙们学文习武,恢复李唐政权,就在家门口的一块大岩石上磨刀磨剑,外姓人称他们为磨刀李家,开基祖为李衜。
  永修的吴王世系(磨刀)李氏,原是人数众多的望族,现在磨刀村的人数不多,约200余人。但是,迁居在外的后裔特别多,从磨刀李村迁分出去的后裔,在外建村都成为当地的望族,李衜后裔号称有40万之众。
  永修的吴王世系(磨刀)李氏主要分布在九江、抚州,以及南昌周边县区,外省主要在湖北大部分地区,四川部分地区以及长江以北的部分地区。
   福建上杭李氏,就是李火德公世系,李火德是南宋抗金名臣李纲的后裔。南宋末,李纲的孙子李燔为躲避金兵南侵战乱之祸,携五子逃到江西赣州石城定居,幼子李孟成家立业后,为了生机,又携四子迁居到邻省福建宁化县石壁村定居,李孟次子李珠生有五子:金德、木德、水德、火德、土德,次子木德和四子火德从宁化县石壁村再迁福建上杭县定居,渐成望族,俗称福建上杭李氏,开基祖李火德,其后裔大批迁往两广、海外,以及回迁江西。
福建的上杭李氏,在明清两朝期间,有大量的人员回徙江西,建村开基,逐成望族。主要分布是在赣州地区、宜春的南部地区、新余、分宜两地区、上饶地区,李嘉诚、李光耀、李登辉…等都是该支后裔。
&湖南、湖北李氏出自江西:&
 &南昌市委党校李睿教授介绍,李姓在江西的流传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集中聚居点,如吉安市盘谷乡现有人口3万左右,而谷村李氏就占1万有余,此外,地处赣江支流锦江河延的新坊村,280余户,1000多人口,全部为李姓,南昌市进贤县、新建县也有这样的类似村庄。
江西李氏在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发展成了全国李氏的集散地,在民间便有“湖南李氏出谷村”、“湖北李氏出湖茫”…等等说法加以佐证。据李华林介绍,民德路状元桥附近曾经有江西李氏总祠,曾经是南来北往李姓后人的中转站,后来在战火中被焚烧了,如今已成了南昌工艺美术厂,而磨刀李的一些古迹也经常被鄱阳湖水淹没,令人惋惜。
  李似鸿说,与其他大家旺族一样,建昌(今永修)李氏在两宋间人口增加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教育了。办书院、兴教育乃是家族第一要务。“为父兄者以其子与弟不文为咎,为母为妻者以其子与夫不学为辱”。为了教育族乡子弟,建昌李氏创办了弘斋书院、景星书院等数所书院,吴王世系的还应邀担任堂长。
**************************************************************************************************
&李姓之源:&&
&黄帝子昌意,已姓,其子女中有三世颛顼高阳氏,高阳氏孙女汝修生大业,大业即皋陶,妻汝华,汝华生大费,大费即伯益。皋陶为帝尧狱官之长,官名称大理,其裔以先人官名为姓,始有理氏。皋陶子伯益,舜帝赐姓赢。皋陶裔孙中有理利贞,曾避商纣之乱于伊虚,食木籽“李子”而得生,故改理为李。理利贞娶和氏,是为李氏一世祖。黄帝五十四世、李利贞十世孙中有李道教之祖李耳名聃“老子”问世。李耳子宗公,数传至秦御史大夫李昙公,其生子四,曰崇、曰办、曰昭、曰玑。崇公任陇西太守,为陇西始祖。至唐高祖李渊公,是李利贞五十九世孙,其统一中国,为皇帝。功臣中有张、徐、安、官、胡、杜、郭、宏…等姓及外族阿铁氏、阿布氏、会利氏等均改李姓。故李姓成了大姓。但唐以后只有陇西李为正统正宗。
&李姓远祖最早可追溯到少典,距今约4400年前。少典是黄帝的父亲。从少典一世算起,传承34世到李利贞(公元前1069-前992)。李利贞是李姓的始祖。
& & (1世)少典,姓公孙
(2世)黄帝,少典之子,名轩辕。在位100年,活动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4世纪,距今4400年。以德才擒杀蚩尤,取代神农氏炎帝。黄帝时已开始多妻制,传说他有妻14人,娶西陵氏的女儿嫘祖(发明养蚕)为元妃,次妃为方垒、彤留、嫫母等。黄帝有25个儿子,得到了姓的,即为诸侯的只有14个。
(3世)嫘祖是黄帝的正妃,生二子,一玄嚣,即青阳,生子乔极,青阳为诸侯,住在长江;另一昌意,分封为诸侯,住在若水,娶蜀山氏女儿昌仆为妻,生高阳。
(4世)颛顼帝,在位78年,是黄帝次子昌意的儿子,名高阳;乔极,玄嚣子。 &
(5世)颛顼有八个好儿子,世人受了他们的好处,称他们“八恺”;有个不成材的儿子,不接受教育,不知道什么是好话,天下人称他“涛杌”;鲧,颛顼子,生禹;大业,颛顼子,生女华;穷蝉,颛顼子;高辛,即帝喾,在位70年,乔极子,黄帝长子之孙,颛顼侄子。
(6世)女华,大业子,生皋陶;帝喾娶陈锋氏的女儿,生放勋,娶取訾氏的女儿,生挚。帝喾有八个好儿子,时人称之为“八元”;帝喾去世,挚继承帝位,无政绩,他死后弟放勋继立,即帝尧,尧为帝喾之子,在位98年。夏禹,名文命,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生活在公元前21世纪,其父鲧,其子启。
(7世)皋陶,李氏血缘始祖。在尧为炎黄夷联盟首领时,任理官,即掌管
司法的长官。他主持制定了五种刑罚【墨、劓、非、宫、大辟】,以善理刑狱著称于世,至舜(是黄帝次子昌意的第八代孙)继位后,仍用皋陶为大理,天下罪恶得以平正,人民安居乐业;他提出的“治天下须慎修其身”、“知人”、“安民”等主张,深得舜帝赏识。舜帝将他作为继位侯选人,但还未及禅让,皋陶就病逝了。皋陶之后,历禹、夏、商,26世为理官。
(8世)伯益,皋陶长子,因善训鸟兽被舜帝赐了赢姓,成了赢姓部落的首领;次子仲甄,又叫仲偃。丹珠,尧子,不贤,因之尧禅位给舜。
& & (9世)思成
(33世)理征,按照古人以官为氏的习惯,故称皋陶及其子孙为理氏,以官为氏的理氏,传至理征时,他因屡谏纣王【前1075-前1046】且执法不阿,遭亡身之祸。
(34世)李利贞,得姓始祖。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带着逃至伊侯之墟,饥采树果得以活命,后理贞畏于纣王追捕不敢姓理,于是以“木子”救命之恩改称李氏。此即“指树为姓”之说,这表明李姓之始当在商末周初。
&有关先祖的背景介绍:
&李利贞是李姓的得姓始祖。皋陶后代理征,字德灵,封为中吴伯,在殷纣王时任理官,因执法如山,忤逆昏君商纣王的旨意,招来杀身之祸。家族面临株连危险。妻契和氏携幼子利贞出逃,到伊侯之墟,饥渴交侵,摘路旁树上果子充饥才得生存。一感李子活命之恩,二为改姓避难,所以理利贞改姓李利贞,后迁徙定居(陇西郡狄道州,今甘肃境内)。从此李氏延续万代,繁衍发达而成中华第一大姓。
&据《.宗室》记载:李氏出生于赢姓。黄帝的孙子上古帝王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字庭坚,为尧大理(司法长官),生益,益生思成,历虞、夏、商,世为大理,以官命族姓为理氏。至纣之时理徽字德灵,为翼隶中吴伯,以不容于纣,得罪而死。其妻(今河南)契和氏与子利贞逃难于伊侯之墟,食(果实)得全,随改理为李。利贞亦娶契和氏之女,生昌祖,,家于苦县(今河南鹿邑)。由此可知李姓是赢姓的后裔,先为理氏,再为李姓。商朝末年,因理徽触怒被杀。其子利贞随母契合氏逃难,先到,后到鹿邑定居。为了报答保命之恩,并且理、李同音,自利贞开始,该理为李。从此中国有了李姓,是天下李姓的始祖。因而鹿邑也是的发源地。&
李利贞十一代孙即李耳,字聃(又传字伯阳)。其子李宗,李宗子李注,李注子李官,李官子李瑕,李瑕子李云,李云子李崇、李玑等,李崇五代孙李翔,李翔子李伯考,伯考子李尚,李尚后代李广,李广后代李虎,李虎后李渊、李世民父子建立唐朝称帝,追认李耳为“玄元圣祖”,唐高宗李治追认李耳为“太上玄元皇帝”。道教称李耳为上清真人、太上老君。
&&李信,李信出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约在公元前227年左右。《史记·李广列传》记载,李广,陇西成纪人。其祖先为李信,秦国大将,抓到燕太子丹的人。从李信家世源流来看,自李同以降,李信祖先渐以将略持家.李信乃陇西李氏杰出人物.今所能考见之李信事迹,均在始皇十七年(前230年)至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的十年统一战争期间.李信在秦统一战争中,破赵,逐得燕太子丹、攻楚、破定燕、代、齐地,骁勇善战,功勋显赫,是秦始皇扫平群雄、统一天下过程中颇为倚重的一员大将.
&&李广,据史书记载,李信是飞将军李广的祖先,李广的老家先在槐里,后迁往陇西成纪。成纪在现在的甘肃境内,地近关塞,远远地就可以看见蛇一样起伏的长城,城内富庶的中原人家倚仗它,倒也睡得安稳。
&&李嵩(李暠、李皓),字玄盛,陇西成纪(今秦安县境内)人,西凉武昭王兴圣皇帝,西凉开国君主
,汉朝飞将军李广的十六世孙。398年,后凉吕光末年,后凉建康(今张掖西北高台县)太守段业,乘吕氏争夺王位、互相火并的机会,叛吕自立,建立北凉。敦煌太守孟敏投降段业,被任命力沙州刺史。此时李暠担任沙州治下效谷(敦煌东北)县令。不久,孟敏死,李暠任敦煌太守。是年冬,段业的北凉被沮渠蒙逊所夺。400年,李暠拥兵脱离北凉,建立西凉,初定都于敦煌,405年又迁都于酒泉。李暠建立了西凉后,在玉门、阳关一带屯兵耕田。广积粮食,为以后东进创造条件。并在敦煌招收学生五百人,大兴儒学,培养人才。他任命宁繇为右将军,领敦煌护军,和敦煌地太守李让(李暠的儿子)一起镇守敦煌
。前秦苻坚建元末年,将江汉人一万多户、中州人七千多户迁至敦煌。后凉内乱,张掖以东人民西奔敦煌、晋昌(今安西县)者数千户。为了安置这些人,李暠分南人五千户置会稽郡,中州人五千户置广夏郡,其余一万三千户分置武威、武兴、张掖三郡。李暠有十子:谭、歆、让、愔、恂、翻、豫、宏、眺、亮。417年,李暠卒,李歆(母尹氏)继王位,李让任敦煌太守,李翻任酒泉太守,李豫任西海太守。420年李歆被北凉沮渠蒙逊杀死,李歆弟李恂继王位。沮渠蒙逊用水攻敦煌,城破后李恂自杀,西凉亡。&
&&李歆,字士业,李暠第二子,西凉后主,有八子:勖、绍、重耳、弘元、崇明、崇产、崇庸、崇枯。
&&李重耳,李歆第三子,李重耳因为西凉亡国,逃奔刘宋,任汝南太守。后北魏攻克豫州,李重耳以汝南地投降北魏,改任弘农(今河南陕县)太守,不久弘农被刘宋大将薛安都(薛仁贵之六世祖)攻陷,又改任北魏豫州刺史。李重耳长期仕魏,越来越鲜卑化,改名为李初古拔。据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考证,“初古拔”在当时是个较常见的胡名,汉人李初古拔因功被赐胡名、进而胡化,这在当时是常见的。
&&李熙,李重耳的儿子,字孟良,任金门(今河南洛宁县南)镇将,定居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后又迁至赵郡(治今赵县)昭庆县(今隆尧县),从此李氏世居于此。
李熙的儿子李天赐,北魏幢主(负责宿卫的武官)。
&&李天锡,字德真,是北魏的幢主,被封为司空。李渊登位后,他被尊为皇帝,谥号光帝。
&李天赐长子李起头,长安侯,李起头之子李达摩是北周羽林监太子洗马、长安县伯;李天赐次子李乞豆,定州刺史房。第三子李虎。
&&李虎,李天赐第三子,字文彬。中国西魏陇西郡人,乃西魏时代权臣,“西魏八大柱国”之一,官至左仆射。李虎出身于南北朝大族陇西李氏,祖辈十六国时代长居于西凉,具有后凉王国后裔的血统。西魏时代李虎被封为“西魏八大柱国”之一,为陇西郡公,同期还有宇文泰、太保李弼、大司马独孤信等人。李虎其时被北周赐姓“大野氏”,死后追谥唐襄公。李虎有八子,长子李延伯,生于山东,后李虎入关,李延伯仕北齐为散骑常侍。李虎有一子名李昞,生下了唐朝开国君主李渊。李渊登位后,李虎被尊为皇帝,庙号唐太祖,谥号景帝。
( 其它参考: &&)
**************************************************************************************************
&&太宗诸子排行
&长子:恒山愍王 ,母长孙皇后,开元年间,以孙李适之请,唐玄宗赠王号和谥号,陪葬昭陵;
次子:楚王 李宽,母无名后宫,早亡,高祖诏过继楚哀王李智云,贞观初追封;  
  三子:吴王 ,母杨妃,隋炀帝女(封号不明);
  四子:濮恭王 ,母长孙皇后;
  五子:庶人 ,母阴妃(封号不明),原封齐王;
  六子:蜀悼王&,母杨妃,李恪同母亲弟,陪葬昭陵;
  七子:蒋王 ,母后宫王氏,封号不明,陪葬昭陵;
  八子:越敬王 ,母燕德妃,陪葬昭陵;
  九子:唐高宗 ,母长孙皇后;
  十子:纪王 ,母韦贵妃,陪葬昭陵;
  十一子:江殇王 ,母燕德妃,早亡;
  十二子:代王 ,母无名后宫,早亡;
  十三子:赵王 ,母杨贵妃,太宗诏过继隐太子,陪葬昭陵;
  十四子:曹恭王 李明,母巢刺王妃杨氏,高宗诏过继巢刺王李元吉,景云年间,陪葬昭陵。&
  历史上,李世民后宫佳丽无数,但有名的则是他的一后十五妃。这些后妃们为他生育了十四子二十一女。
太宗共14位皇子,系皇后及九位嫔妃所生。若以出身血统论之,则李恪、李愔母最尊。李恪母杨妃是隋炀帝之女。杨妃与李世民生二子,女儿有无及数量不明(太宗尚有15位公主不知其母),即三子吴王李恪、六子蜀王李愔。也就是说,李恪、李愔继承了隋唐两代皇族血统。
&&李世民有21个女儿,其公主封号都蛮好听的。兹列名单如下:
襄城公主 &汝南公主 &南平公主
&遂安公主 &长乐公主
巴陵公主 &普安公主 &东阳公主
&临川公主 &清河公主
晋安公主 &安康公主 &新兴公主
&城阳公主 &高阳公主
晋阳公主 &常山公主 &新城公主
长乐公主。史书明确记载:“后所生长乐公主,太宗特所钟爱。”;
“上以公主皇后所生,特爱之。”;“长乐公主,皇后所生,朕及皇后并所钟爱。”; “房玄龄等咸曰:陛下所爱,欲少加之,何为不得?”
嫁妆事件:出嫁时因太宗要给的嫁妆倍于长公主而被魏征拍砖。
长乐公主遗传了父母的气疾,贞观十七年,因气疾而病死,享年二十三岁,陪葬昭陵。太宗痛惜女儿青年病亡,多次痛哭后仍然感到哀思难以抑制,悲伤不能自已。公主之墓没有遵照妃子、公主墓只设一道石门的规格,而是破格使用了三道,在昭陵已发掘的陪葬墓中仅此一例。
豫章公主。公主自小被皇后抱养,等同亲生。《魏郑公谏录》记载了太宗在公主去世后,久穿素服。原文是:“自豫章公主薨逝,陛下久著素服,群情悚栗,咸不自宁。臣闻古之王者,绝于期服,此乃前书典礼,列代旧章。陛下发上圣之慈,深下流之恸,素服以来,遂经旬月;悼往之义,足为加隆。”
城阳。公主出嫁前,太宗专门为她卜卦。《旧唐书》杜如晦传》载驸马杜荷因为公主的关系被封为郡公。杜荷因太子李承乾之事被诛,又嫁薛瓘,此后因思念前夫,郁郁而终……
晋阳公主。之女。其封号、短命而死后太宗的态度,无不证明她是第一爱女。“薨年十二。帝阅三旬不常膳,日数十哀,因以癯羸。群臣进勉,帝曰:“朕渠不知悲爱无益?而不能已,我亦不知其所以然。”新城公主,唐太宗女,初封衡山公主。生母文德长孙氏,为太宗嫡出子女中最幼者,同时也是太宗最幼女。
新城公主。新城公主的婚事可谓是一波三折。夫家的结局亦比较悲催:
首先许配长子魏叔玉,后魏征生前所谓荐人失当、邀名卖直之罪,太宗亲自写诏书下令悔婚仆碑;贞观二十三年下嫁长孙诠,因太宗于五月去世,婚礼中断;永徽三年高宗在位,改封新城郡长公主,增邑五千户,婚礼完成。但在显庆四年(659年),长孙诠被流放巂州,不久被杀!
新城改嫁韦正矩(也作政举)。二者关系似乎不好,不久就传出了驸马待新城十分失礼的话。龙朔三年,新城病亡于长安通轨坊南园,年仅三十岁……
安康公主。其生母不详,应该为后宫低级嫔妃。对这位公主只有一句话的史载。《新唐书 列传第八
诸帝公主》:“安康公主,下嫁独孤谋,未几,薨”。
唐朝的公主在政治上享有很大的权利,很多公主在政治上浮沉斡旋。
太宗有两个女儿,高阳公主和巴陵公主,因涉及政治谋反而被赐死。
“房遗爱谋反”事件指房遗爱和妻子阴谋发动的宫廷政变。高阳公主骄傲专横,曾与著名僧人辩机(玄奘高徒)私通,事发后,辩机被腰斩而死,高阳公主失宠,一直心中不平。唐高宗即位以后,高阳公主、房遗爱便联络与高宗不和的(妻为唐高祖第十五女丹阳公主)、柴令武(柴绍子,妻为太宗第七女巴陵公主),打算发动政变,废掉高宗,拥立荆王李元景(高祖第七子)为帝,但是事不机密,计划被泄露,景、李恪、房遗爱、高阳公主、薛万彻、柴令武、巴陵公主等全部被杀。
巴陵公主。史载语焉不详。其夫柴令武是柴绍与平阳公主的儿子。夫妇二人一起被诛,算得上挺杯具的。
& &[k&](619年—653年),的第三子,太宗爱子也,母是隋炀帝之女。其血统之高贵世间仅有,其曾祖母与外曾祖母都是西魏八柱国之一,之女,其曾祖亦是西魏八柱国之一的公李虎,其祖父是唐朝的开国皇帝高祖,其父是一代圣主太宗皇帝李世民。而其外曾祖父为隋朝的开国皇帝,其外祖父是隋炀帝,母为女。其一人身有杨隋,李唐,和独孤氏三豪门之血脉,可谓天下第一。
& &族谱言其字“为德”,又说“德”,虚实待考;墓志此处留白,有同母弟蜀王。
& &李恪生子四人:()、、、。因与其妹过从甚密,卷入“”而被杀。
&李恪生平履历
&&&武德三年(620年),封长沙郡王,根据《职官志》所载,此为“恩进”;&
&武德九年(626年),封汉王(两唐书),墓志云为汉中郡王,疑为墓志贬义行文所需;
&&&贞观二年(628年),封,领大都督(今四川成都),未之官;
& &贞观五年(631年),转秦州都督(今甘肃天水),未之官;
& &贞观七年(633年),转都督(今山东济南),之官一年;
& &贞观八年(634年),复转益州大都督,遥领,开亲王或宰相遥领大都;
& &贞观十年(636年),封吴王,转授潭州都督(今湖南长沙),未之官;
& &贞观十一年(637年),年初,转授安州都督(今湖北安陆)之官,世袭;年末,因狩猎过度被弹劾罢官(《新唐书》上记载是李恪与乳母之子赌钱而被弹劾);
& &贞观十二年(638年),复安州都督;
& &贞观十三年(639年),太宗罢世袭诏,诸藩王都督衔留存情况、之藩情况不明,待考;
& &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太宗提议立储,遭反对后作罢;
& &永徽元年(650年),拜司空,梁州都督(今陕南地区);寻又授安州都督;
& &永徽二年(651年),迁太子太师;
&&某年,镇宋州(今河南商丘);
& &永徽四年(653年),因受谋反案牵连,被冤致死;生有四子:仁、玮、琨、璄并流岭表;
& &显庆五年(659年),追王郁林,为立庙,以河间王孝恭孙荣为郁林县侯以嗣;光宅中李荣获罪,适逢李仁兄弟被赦免,以李仁袭爵;
& &神龙初,赠司空,备礼改葬;
& &神龙中,复爵土。
& &注:神龙(705年正月—707年九月)是和李显的年号。元年二月中宗复唐。综合赠官考量,应为神龙元年(705年)年末或神龙二年(706年)年初。
& &根据墓志记载:四年二月初二,李恪在长安宫禁之内被缢杀,年约三十四岁。
&&李仁(李千里),
李恪嫡长子。父亲李恪死后,四个儿子被流放到。武则天光宅年间,李仁兄弟被赦免,袭爵,历任五州刺史。于江左做官廉洁奉公,武则天听说了,于是就派人去当地看望慰问了一下,并送上六个字“儿,吾家千里驹”,遂改名李千里,并经常进祥瑞讨武则天的欢心。后来,武则天大杀李唐宗室,但惟独没动李千里。中宗李显复位以后,封李千里为成王。因与节愍太子李重俊诛杀武三思,与其子太仆少卿、天水王李禧被杀。睿宗即位后被平反。李仁妃,慕容真如海,字淑,为李仁流放时所娶,北燕皇族之后。
值得一提的是,武则天圣历元年(),时任岭南招讨使的李千里献上两个阉割的小孩,一名金刚,一名力士,为则天赏识。后因过小逐出宫,此间被宦官高延福收为义子,故姓高。高延福因早年在武三思家呆过,力士因此与武三思家有来往。一年多后,武则天又召力士进宫,隶属司宫台。景龙中(公元708年),临淄王李隆基引为知己。这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
  &李玮,李恪次子,早亡,子祚,袭爵嗣王;子袨,原名褕,出继蜀王愔;李玮妃,长乐冯氏,
唐故大将军耿国公冯盎之曾孙,南越王之后。
李琨,李恪三子,武则天时期历任六州刺史,每一任工作都干得很漂亮。圣历中,被武则天封为岭南招慰使,上岭南招抚反臣。死后,赠张掖郡王。到唐玄宗时,大儿子李祎功成名就,父亲也跟着沾光,李琨又被追封为吴王。另根据《新唐书表志》,李琨还有次子毕国公襦,三子褍(du&#257;n),五子袿(gu&#299;)。
  李璄,李恪四子,到宗正卿(就是宗正寺的最高长官),后来受因为受李千里牵连,贬为南州司马,死于任所。子襘,吴国公。
李恪四女信安郡主,李恪获罪后幽居桂苑,陪奉献陵。武则天时嫁元思忠,生两子,死于开元四年。
  &李恪十一世孙李衟为江西磨刀李始祖。
&=====================================================================================
&&江西永修县三溪桥镇横山有个磨刀李村,这个村庄是李氏皇族南迁江西的重要支系,唐朝末年由一个叫“李衟(音:[d&o]&【字义】:古同“道”)”的大人物开基,逐步分枝发叶,后裔遍布全县。我认真查考1983年版《永修县地名志》,确认本县所有李姓村庄,几乎全部都是该村的分支后人。他们还先后分支到武宁、九江、瑞昌、德安、湖口、新建…等县,湖南平江、浏阳、衡阳、湖北麻城、郧县、阳新…等地,人口众多,而且每年农历九月二十三日,很多后人会自发回磨刀村祭奠老祖宗李衟,给这位老祖宗上坟。因为修建柘林水库,所以墓地所在的水面抬升,“李衟”和他夫人裴氏的合葬坟墓于是浸泡在柘林水库的水里面,可是耸立在水上滩头的墓碑非常高大雄壮,其后人曾多次修筑墓庐、墓碑。
  1000多年来,该家族人物风光,人才辈出,宋朝有李常、李燔、李成大、李公懋,明清有李凤翥、李凤彩等人,据说李烈钧也是其家族后人。现在后裔依然名人很多,有的在省、市、县担任职务。他们有个特别的方式,那就是据说其保留一条这样的不成文的族规:“除去磨刀不称李”,他们自号“仙李蟠根”家族。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很有文化特色的庞大族群。
  他们迁居永修磨刀的始祖,名字就叫“李衟”,是李唐王朝皇帝李世民的后代,不过他们奉李世民的三子‘吴王’李恪为第一代祖先,这个李恪是李世民很喜爱的儿子,高宗即位后,35岁的李恪被权臣长孙无忌杀害,这事情在电视剧《贞观长歌》、《贞观之治》里面很详细,与历史相差不是很远。不过《贞观长歌》里面有污蔑和丑化李恪的成分。为此,李恪的后人们,至今还愤愤不平。
  关于这个磨刀始祖李衟(字少贤),他属于唐朝末年到五代时期的人。如果一定要估计一个大致的生活年代的话,初步认为约在公元860年到935年左右,当然这需要进一步确证。
  这个“衟”字,读音d&o,,有的人误写为“道”、“衜”、“衢”、“冲”(近似于冲的繁体字‘冲’)等;在1986年版本的《永修县志》486页,误作‘李肇基’(意思是‘始迁开基’,古人管老祖宗开基叫‘肇基’,但不是名字),1984版《永修县地名志》误写做‘李路’,并把“李少贤”与之分开,这都是有细微差错的。
为了查考一下他们家族的情况,我们可以把他们家族保留的两份“圣旨”翻出来,一起来考察一下。这圣旨保留在他们家族的族谱中,具体实物我也没有接触到。
  第一份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敕封吴王恪诰”,内容不长,写的是: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山河带砺,所以藩屏乎王家;茅土珪符,亦以宠赉乎宗室。眷兹磐石之戚,夙被麟趾之风。古典具存,常情允当。谘尔宗子之下,宜受五等之封,服我烈祖之休,用体一人之训,尚著闻于忠”。
  这份封诰是李世民对自己三子---也就是李衟祖先‘李恪’封赏为“吴王”的记录,里面也包含了戒勉鼓励在里面。这份圣旨上的书法也很精美,属于行楷中的珍品。是否欧阳询书写的,我无法考证。
  另一份是李晔(867-904年;于889-904年在位)颁发给李衟的,任命他担任太子太傅的诏书,诏书上面写的是《唐以衟为太子太傅诰》: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云笼银榜,青方列长子之宫;岳峻山绛,席启元良之座。铜鹤香生,特重凝承之选;金墀辉耀,预严讲读之资。惟羽翼之有人,乃身心其交,敕尔具官。李衟学符乾徒,德懋日新,兹以覃恩,特授尔为太子太傅。审示父子君臣之道,俾戚恭敬温文之德,将春华同秋实,齐收必东壁”。
  这里“乾徒”、“
德懋日新”等词来自《周易》、《大学》等典籍;“覃”,是延伸、延展的意思,“覃恩”,即广布恩泽的意思;“太子太傅”在当时可是最高级别的“一品”官,就是当太子的老师。对于“太子太傅”这个官职,有时候也给人予以追封,是对最高知识水准的肯定;这里还有一个“东壁”,这个典故首先来自唐朝初年那个有名的宰相张说的诗歌“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里面所指的‘东壁’那地方,建筑有‘图书府’。那么用来指代人物,就是形容其文化学识的丰富。
  从诏书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李衟确实很光耀。
  那既然做了如此显赫的“太子太傅”,怎么不好好在朝廷呆着,跑这山沟来隐居干啥呢?
  这里有个辛酸、周折的故事,那就是唐朝末年(904年),这个“李衟”率领家族成员逃难的经历。
  在、藩镇割据、宦官专政、朋党争权斗争之下,穷途末路的唐朝此刻已经风雨飘摇。公元895年军阀率领部队进京城,把持朝政,还杀害太子太傅李磎。
  那么李衟大约就是他的继任者。当然也不妨设想这诏书是皇帝给他逃难前的重要赏赐,以作为后世相认的凭证。后来权臣入京,大肆杀伐,屠戮宗室、宰相,时刻准备篡夺唐朝的政权,皇帝身不由己,整个皇族处境极端艰难险恶,随时随地都可能被等人杀得精光。
  904年,15年,的手下杀光了宦官800人,又劫持皇帝迁都洛阳,走到挟州就把他的卫兵200多人都杀尽。勉勉强强地,一行的车驾终于走到了华州。
  根据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记载,当时百姓欢呼万岁,38岁的皇帝说,请不要叫我万岁,我马上就不是你们的天子了。然后他转头告诉身边(侍者)的人:‘鄙语云,纥干山头冻杀雀,何不飞去生处乐?朕今漂泊,不知竟落何所?朕与诸卿,皆李氏血脉,此去洛阳,恐难保全。念大唐列祖列宗之传嗣,卿等不必随侍,可各自逃生,以保李氏血脉而期来日……语罢,君臣泣下沾襟。’
  于是皇族李家开始有规模的逃难,例如李衟和堂弟李术就逃往湖南,辗转逃到豫章建昌(今永修县)的磨刀村,而不久就被朱温手下残杀在卧室,朱温又象征性地扶持了一个孩子,做了两年八个月皇帝(李柷),朱温就正式篡位,建立‘后梁国’。
  参与编撰《资治通鉴》的范祖禹,在他的史学专著《唐鉴》里,又言之凿凿地证明,《资治通鉴》里面昭宗对身边‘侍人’的谈话,是指皇族成员“李衟、李术”等人。
  于是,李衟“晦名不士”,辞去官职,趁乱携带大唐皇族谱牒和皇族成员,避难逃亡。他在湖湘稍事停顿后,辗转来到江西永修(时称建昌),定居深山老林的‘磨刀村’,并且“托庇于黄师祖、李师母家”,就这样保全下来。他有四个儿子,其中四儿子叫李辂,梁灭亡后的后晋时期,即936年去了江南‘马楚政权’的湖南平江做过县令。湖南平江、衡阳、浏阳等地至今有他的大量后裔,武宁也有分支。
  朱温的梁国,前后存在16年就灭亡了。于是这个家族开始抛头露面,马上就出了不少名人:
&&磨刀李家有几个名臣:
李常、李燔、李公懋、李成大…等&。&
  包括李常,还有后来的李燔、李公懋…等,这家族出了不少很有分量、有影响的名人。其中的李公懋更是与宋高宗同患难。根据《太平寰宇记》记载,宋高宗在永修与李公懋一同逃难时,封本地艾城一棵大樟树为‘樟公’,3年后(1230年),他问从家乡回朝的李公懋,“樟公安否”?
李公懋带给他一个好消息:“枝叶扶疏,岁寒独秀,何万几之暇惓惓乎?”。
&关于磨刀村的得名有两个传说:
&一个传说说的是,三国著名大将关羽奉命驻守在"楚头吴尾",磨刀村是他专门磨青龙偃月刀的地方。传说中的那块磨刀石,现在仍然保留在磨刀村前的水塘边。
&另一个传说的影响更大,连永修县志里都有记载。说的是东晋时期,鄱阳湖(时称彭蠡泽)连年水灾,并且有大水蛟作怪,当时享有盛誉的许逊不但带着郡民治水,还带着徒弟们杀水蛟除恶。他铸剑、磨剑的地方就在现在的磨刀村。一幅清代绘制的《衟祖肇迹磨刀图》明确记载着那时的磨刀村不但有磨刀石,还有磨剑泉、磨剑谷和一座万福寺。《衟祖肇迹磨刀图》上还注明了一条"吴楚通衢",是进出磨刀的惟一通道。李衟选择在磨刀定居,与这里的地理位置有关。柘林水库没有修建之前,磨刀四面环山,素有“楚头吴尾”之称,地方偏僻且易守难攻,李衟在避难的同时还想着匡复唐室,可惜的是,就在李衟逃亡的那年,唐昭宗被朱温诛杀,留在京都的李氏族人也遭到了杀弑。在这种形势下,李衟只能偏居一隅。为了避祸,李衟还曾经假借黄祖师后人的身份苟且偷生。
&李衟认为磨刀是块风水宝地,有利于家宅兴旺,临死前让家人把他安葬在磨刀一座叫老鼠尾的山上。李衟死后,磨刀李氏四处迁徙繁衍,有超过百万李姓源自磨刀,遍布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福建、台湾,而且出了不少达官显贵。如:
&磨刀人氏(字公择),北宋皇佑元年进士,担任过吏部尚书、户部尚书、龙图阁大学士,被封为侯爵,是大学士苏轼和苏辙的挚友,深为苏轼、苏辙所信任与敬重,苏轼赠诗“宜我与夫子,相好手足侔”。李常有个姐姐受封为安康郡君,有很深的文学造诣,为黄庭坚(祖籍江西修水)的母亲。黄庭坚13岁丧父,在李常身边长大成名。黄庭坚是著名的诗人、词人、书法家及江西诗派的鼻祖,与苏轼齐名,并称为“苏黄”。《宋元学案》认为,“黄庭坚虽然是苏门学士,但与苏轼风格迥异,他的学养来自李常”。黄庭坚自己也说:“长我教我,实惟舅氏”。&关于李常本人的家族渊源,可以查阅到一些外围资料,包括《宋史。李常传》、《唐鉴》、宋朝苏颂《龙图阁直学士知成都府李公墓志铭》、秦观的《尚书李公择常行状》、宋朝王明清的《挥麈后录》,这些都保留有一些记录。综合这些资料表明,他的祖先是李唐皇族,他还是名臣李涛的后代。不过关于李涛,唐朝到五代,历史上出名的李涛至少有3个,一个做过五代的兵部尚书,莒国公,一个做过913年的后梁淮南行营招讨使,还有一个做过衢州参军——有史料证实:李常不是唐吴王李恪之裔而是郇王李禕之胤。
&&李公懋,字子勉,建昌人。生于1068年(南宋),建炎二年(1128)进士,累官至江西提举。皇帝召对咨询,公懋以五事答对称旨,升为监察御史。高宗车驾驻跸建康(南京),金兵来犯,大臣秦桧等请驾回临安(杭州),公懋极力反对,三次上疏,皆留中未发。后调湖北提刑,再迁太府太卿。于湖南任漕运时病殁。&
&根据《淳熙三山志》卷25记载,担任湖北提刑:绍兴13年(1143年)八月二十七日到任,15年正月初八日罢任。&李公懋有后人移居福建。所以民国版《福建通志》把他列入福建名人,记录了他在1143年(宋高宗绍兴13年)担任湖北提刑。&
&有记载,李公懋“60而士,高宗时探花,任左司郎中(即左朝奉郎直宝文阁)”、“寻阳李氏累世修谱一览表记载,他在建炎2年至4年(),主持《蟠根祠族谱》编修”。&
&民国名人、同盟会会员、江西都督(祖籍江西武宁,参见电视剧《》)。
&据传,前国家主席李先念(祖籍湖北黄安),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井泉(祖籍江西临川),前中华民国代总统李宗仁(祖籍广西临桂),前“中华民国总统”李登辉(祖籍福建永定),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祖籍福建),其先祖都是从磨刀迁徙出去的。&&
& 每年农历九月二十三日是李衟的忌日,外迁的李氏族人会自觉回到磨刀祭奠老祖宗李衟。
  日军侵华战争暴发前,磨刀村有一座祠堂,名衟公祠,又称蟠根祠。祠堂盖得十分气派,门楣上镶着“仙李蟠根”
石匾(这块石匾仍被李衟后裔保存在原磨刀生产队的仓库里),祠堂进深15米,内有戏台、天井、厢房,还有供奉祖先牌位的供堂和家族聚会的厅堂。日军侵华期间,日本兵在祠堂旁边的山上兴建碉堡,把祠堂的木头拆掉当柴火,砖块用来盖碉堡,衟公祠由此毁掉。
  比祠堂更不幸的是李衟的墓。上世纪七十年代兴建,随着水库水位抬升,李衟的墓被淹没。李氏族人流传着“李氏族人多显贵,始祖坟墓水中淹”,说的就是李衟之墓被淹一事。1989年,李氏族人集资在老鼠尾为李衟修建了一处新墓。2006年秋冬,鄱阳湖水系遭遇百年不遇大旱,柘林湖水位严重下降,2007年2月,李衟墓终于重见天日。李衟夫妇合葬墓十分普通。墓为圆丘形,墓侧由青灰色条石垒成,有石板拼成的宽大祀堂,墓前的三块墓碑因经年水浸字迹模糊,只有居中一块一人多高的墓碑上隐约能够辨认“大唐太子太傅李衟及裴夫人墓”字样。李衟墓的重现,为磨刀李氏的起源提供了实物证据。
&磨刀村东北西三面环山,南面紧临柘林湖。湖光山色,风光秀丽,环境幽雅,冬暖夏凉,气温宜人,是避暑度冬及休闲的好地方。磨刀村虽处大山深处,交通却比较方便。磨刀村距离永修县城仅60多公里。乘汽车从永修县城出发,沿316国道北上,过三溪桥后在刘家窝附近有一条水泥公路直达横山村部,下水泥路后再行一段简易公路就到了磨刀村。
山势峻伟,地域宽广,历史文化底蕴厚重,可供开发的景点很多。如:高祖庙(供奉唐朝历代皇帝),吴王庙(供奉李恪),衟公祠(供奉李衟),李氏宗祠(供奉已故李氏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企业家、文学家、艺术家及社会名人),文星阁(李白、杜甫纪念堂),乐坊(演奏演出唐朝宫庭歌舞及中国古典音乐舞蹈),碑林(唐诗),高僧寺(供奉唐代高僧玄奘法师),关帝庙(供奉关羽),万寿宫(供奉许逊),唐人街(商业街,仿古建筑,经营唐装、金银饰品、玉器玉饰,书画古玩等)等。通过开发“磨刀李”李唐文化景点,使磨刀成为李唐后裔认祖归宗的圣地、游客了解李唐文化的窗口及旅游休闲的乐园。
++++++++++++++++++++++++++++++++++++++++++++++++++++++++++++++++++++++++++++++++++++++++++++++++
李氏始祖与年代简介(夏屋李支系):
一世祖 李利贞(前1069——前992)—
&商朝&约前年→&西周&约前年&
二世祖 李昌祖(前1029——?)&— &西周&约前年
三世祖 李彤德(前1008——前924)— &西周&约前年
四世祖 李庆(前988——前908)&— &西周&约前年
五世祖 李宏隆(前967——前889)&— &西周&约前年
六世祖 李硕宗(前948——前890)&— &西周&约前年
七世祖 李显(前915——前845)&— &西周&约前年
八世祖 李爽(前885——前818)&— &西周&约前年
九世祖 李环鼎(前860——?)&— &西周&约前年&
十世祖 李爵(前839——?)&— &西周&约前年&
十一世祖 李寅龙(前818——?)&— &西周&约前年
十二世祖 李熙宏(前793——?)&— &西周&约前年
十三世祖 李尧性(前771——?)— &西周&约前年→东周&春秋&前770-476年&
十四世祖 李辉(前750——?)&— &春秋&前770-476年
十五世祖 李连顺(前726——?)—&春秋&前770-476年&
十六世祖 李乾(前702——?)&—&春秋&前770-476年
十七世祖&&(老子)(前604——?)—&春秋&前770-476年
十八世祖 李宗(前579——?)—&春秋&前770-476年
十九世祖 李同(前553——?)—&春秋&前770-476年
二十世祖 李克(前528——?)—&春秋&前770-476年
二十一世祖 李跻(前502——?)—&春秋&前770-476年
二十二世祖 李恪(前477——?)—&春秋&前770-476年&→&战国&前475-221年
二十三世祖 李洪(前452——前369)—&战国&前475-221年
二十四世祖 李兴族(前426——前368)—&战国&前475-221年
二十五世祖 李昙(前401——前323)—&战国&前475-221年
二十六世祖 李崇(前375——前314)—&战国&前475-221年
二十七世祖 李平瑶(前350——前258)—&战国&前475-221年
二十八世祖 李信(前317——前225)—&战国&前475-221年
二十九世祖 李超(前299——前219)—&战国&前475-221年&→&秦朝&前221-207年
三十 &世祖 李仲翔(前274——前203)—&战国&前475-221年&→&秦朝&前221-207年
三十一世祖 李伯考(前247——前169)—&战国&前475-221年&→&秦朝&前221-207年
三十二世祖 李尚(前221——前153)—&秦朝&前221-207年&→&汉&西汉
前202-公元9年
三十三世祖&(前195——前119)—&汉&西汉
前202-公元9年
三十四世祖 李敢(前149——前?)—&汉&西汉
前202-公元9年
三十五世祖 李禹(前119——前55)—&汉&西汉
前202-公元9年
三十六世祖 李承(前65——1)—&汉&西汉
前202-公元9年
三十七世祖 李先(前23——48)—&汉&西汉
前202-公元9年&→&玄汉&→&东汉&公元25-220年
三十八世祖 李长宗(10——?)—&新朝&公元9-23年&→&玄汉&→&东汉&公元25-220年&
三十九世祖 李君况(38——?)—&东汉&公元25-220年
四十 &世祖
李本(65——139)&—&东汉&公元25-220年
四十一世祖 李恣(92——160)&—&东汉&公元25-220年
四十二世祖 李轨(147——201)—&东汉&公元25-220年
四十三世祖 李龙(174——250)—&东汉&公元25-220年&→&三国&220-266年
四十四世祖 李艾(201——264)—&东汉&公元25-220年&→&三国&220-266年
四十五世祖 李雍(228——309)—&东汉&公元25-220年&→&三国&→&西晋&266-316
四十六世祖 李柔(255——356)—&三国&220-266年&西晋&→&东晋&318-420
四十七世祖 李弇(282——358)—&西晋&266-316&→&东晋&318-420
四十八世祖 李昶(309——353)—&西晋&266-316&→&东晋&318-420
四十九世祖 李皓(同李暠、李嵩)(350——417)—&东晋&318-420
五十 &世祖
李歆(369——420&—&东晋&318-420
五十一世祖 李重耳(389——460)&—&东晋&318-420&→&十六国&→&南北朝&420-581
五十二世祖 李熙(424——495)—&南北朝&420-581
五十三世祖 李天赐(460——522)—&南北朝&420-581
五十四世祖 李虎(498——568)—&南北朝&420-581
五十五世祖 李昞&(536-573)&—&南北朝&420-581
五十六世祖&&&(566-635)&—&南北朝&420-581&→&隋朝&581-618&→&唐朝&618-907
五十七世祖&&&(599--649)&—&隋朝&581-618&→&唐朝&618-907
一世祖:。恪生子四:[王重](一说“仁”)、玮、琨、璄。—(619年—653年)—&唐朝&618-907
二世祖:李琨。琨生子二:祎、袛。
三世祖:李祎。祎生子三:峘、峄、岘。
四世祖:李峄。峄生子一:远。(唐玄宗时代)
五世祖:李远。远生子一:元。
六世祖:李元。元生子二:涛、澣。
七世祖:李涛。涛生子二:承休、承范。
八世祖:李承休。承休生子二:仲容、仲宝。
九世祖:李仲宝。仲宝生子三:景圭、景山、景亮。
十世祖:李景圭。景圭生子二:衜、衡。(景亮生術、衍)。
十一世祖:李衜。衜生子四:轩、辕、軿、辂。(衜避五季之乱,徙居建昌磨刀)(公元874-879)
十二世祖:李軿。軿生子三:德惟、德光、德雅。(軿由磨刀徙居桂堂)
十三世祖:李德光。德光生子三:祐、祈、祯。
十四世祖:李祐。祐生子一:璨。(祐迁姽姆庄田里即今桂堂)
十五世祖:李璨。璨生子三:文演、文珦、文術。
十六世祖:李文演。文演生子四:士融、士沔、士实、士沦。
十七世祖:李士沔。士沔生子四:师道、师遇、师逵、师迪。
十八世祖:李师道。师道生子二:公术、公杭。
十九世祖:李公杭。公杭生子三:亿年(次子)。
二十世祖:李亿年。亿年生子三:从政、从义、从善。
二十一世祖:李从政。从政生子一:大业。(自此开始十代单传)
二十二世祖:李大业。大业生子一:峒(一名熙)。
二十三世祖:李峒(熙)。峒生子一:可。(熙由桂堂徙居豫章杏花村)
二十四世祖:李可。可生子一:芳。
二十五世祖:李芳。芳生子一:吴。
二十六世祖:李吴。吴生子一:汝为。
二十七世祖:李汝为。汝为生子一:光国。(置庄昌邑)
二十八世祖:李光国。光国生子一:景伊。
二十九世祖:李景伊。景伊生子一:焕甫。
三十世祖: &李焕甫。焕甫生子一:友敬。(由杏花村徙居昌邑)
三十一世祖:李友政。友政生子一:克温。
乃&夏屋李&一世祖
& &衜祖二十二世李克温开始的辈份排行:
&克思良公东,爵禄仕天時,和元世大宜,书中发万瑞,经纶定国维。
*********************************************************************************************
&相关链接:&&&&&&&&&&&&
&&&&&&&&&(豫)&&&&
&()&&(博客)
&影视作品:&&
我的更多文章:
( 15:56:59)( 19:02:46)( 20:41:58)( 09:02:52)( 17:12:56)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国荣忌日 的文章

 

随机推荐